高中华文:第三单元《宋词》

Page 1

第三单元 宋词

相 见 欢 / 雨 霖 铃 / 声 声 慢 / 念 奴 娇


第三 单元

宋词 词在五代、宋朝的发展及其风貌 词的特质特点,词的写作特点 词蕴含的内容思想,词的优美意境


| 宋词简介 词的发展 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 ,盛于宋,成了宋的 代表文学。 .

词的体制  配乐歌唱,先有音乐 ,才按乐填词,所以 句数、字数、平仄、 用韵等都受乐律牵制 。

3

一 二

三 四

词的创作风格  分为婉约派与豪 放派两大类

词的特色  宋词有细腻的抒情手 法,丰富的格律样式 ,简约而富音乐性的 语言,丰富的思想, 以及优美的意境。


目录 01. 第八课 相见欢 李煜

02. 第九课 雨霖铃 柳永

03. 第十课 声声慢 李清照

04. 第十一课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轼


第八课

相见欢 李煜


| 第八课 相见欢

作者 李煜

名、字、号  名从嘉  字重光  世称李后主

01

学术成就

 五代十国南唐最 后一位皇帝  精通诗文、书画 、音乐、擅长填 词

02

著作

备注

 后人将其与李 煜的词合编为 《 南 唐 二 主 词》

 词多描写宫廷中淫 靡的生活,后期词 风大变,多写昔日 生活的眷恋与囚徒 生活的哀叹

03

04


| 第八课 相见欢 作者 / 体裁

 《相见欢》是词牌 ,内容并无欢乐, 而是深沉的离愁别 恨

 李煜【南唐】  词

题解

简说

 通过描写寂寞凄清之 景,抒发词人沉痛的 离愁

主旨

YHPNG

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国破家亡后,变成寄人 篱下的亡国奴,被囚禁在 一座深院。某个夜晚,他 独自登上西楼,感触满怀 。  上阙借景抒情,表现词人 的孤寂凄恻,下阙运用比 喻揭示离愁犹如丝。

7


相见欢

❶ 勾勒词人孤身寂寞的身影。

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❷

借景 抒情

比喻 抒情

景象 冷情 内心 凄清

离愁 像丝 愁有 滋味

❷ 暗示词人只有冷月相伴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月亮弯弯像个钩子 ❸ ❹ ❺

❸❺ 寂寞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❹ 被这高墙深院牢牢地锁起来

梧桐树寂寞的孤立院中,深深的秋色被幽深的庭院深深锁住。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❻

❻ 是诗眼,全词处处皆言愁。 把离愁比喻成丝,使抽象的 感情具体可感。不是和情人 的离别,而是离国的哀愁。

那剪的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是离别的哀愁吧

另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受在心底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YHPNG

8


第九课

雨霖铃 李煜


| 第九课 雨霖铃

作者 柳永

名、字、号  原名三变  字耆卿  世称柳屯田

01

学术成就

 婉约派代表词人  善用铺叙手法、 通俗的语言,写 羁旅行役。

02

著作

备注

 有《乐章集》 传世

 “ 词”形成于唐代 ,晚唐出现“花间 派”词人,以李煜 成就最高。  发展至宋代是为顶 峰期,故称“宋 词”

03

04


| 第九课 雨霖铃 作者 / 体裁  《雨霖铃》是词牌,相 传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 ,避难入蜀,逢霖雨连 日,栈道中听闻铃声, 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  后人则按照已有的词牌 歌词填词。

 柳永【北宋】  词

题解

简说

 通过凄清冷落的秋景, 抒发与情人难以割舍的 离情。

 词人仕途失意,离开汴京远行 之际,在凄清冷落的秋天,与 情人话别,感伤难舍。上阙写 惜别难舍之情,下阙想象别后 的追忆思念。  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

主旨

YHPNG

11


雨霖铃

想象别后

写景 抒情

离别之际

写景 叙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下 阙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YHPNG

12

上 阙


上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❶ 点出时间、地 点和环境

秋后的蝉叫得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❷ 在京城外的岸 边小亭子饯别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互相瞧着,热泪盈眶,竟然无言哽咽,说不出话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暮色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❹ 想象别后的天 涯相隔之远 YHPNG

13


下阙 ❶ 离别之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最让多情人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凄凉的秋天,哪能再经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❷ 设想醒来,情 人不在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一去一年复一年,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纵然有腹的情意,又能向谁诉说呢?

YHPNG

14


第十课

声声慢 李清照


| 第十课 声声慢

作者

李清照 学术成就

名、字、号  号易安居士

01

 南宋婉约派代表 词人  词意境深远,感 情委婉,造语清 新,音调优美, 自成一家,被称 为“易安体”。

02

著作

备注

南 渡 后 作 品 《声声慢》  著有《词论》 , 有 《 漱 玉 词》传世

 南渡前多写儿女相 思离别,题材局限 个人生活;南渡后 ,作品多反映国家 破亡之痛,对故土 故人的思念之情。

03

04


| 第九课 雨霖铃 作者 / 体裁

 李清照【南宋】  词

题解

 《声声慢》是词牌名。

简说  通过凄凉冷落的秋天景 色,以及孤独寂寞的生 活写照,表达了伤逝之 情与生命的失落。

 北宋灭亡了,与词人情深的丈 夫死了,她过着颠破流离,形 影相吊的日子,即孤单又凄凉。 词人用一个个秋景,写出她内 心的哀婉凄苦,读来沉痛悲凉 。

主旨

YHPNG

17


声声慢 伤逝

孤独 伤逝 伤逝

孤独 伤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YHPNG

18


上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4 个叠字,从动作 、环境和心理描写 。

我东寻西觅,但四处一片冷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多变的天气,难以 适应,作者年老体 弱,更加敏感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人寻觅的结果

寒冷的天气突然温暖起来,教人最难调养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几杯薄酒,怎么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飞过,撩起了伤心往事,原来那是以前就相识了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看着满开的菊花,自己很是憔悴,而今又有什么赏花的兴致

YHPNG

19


下阙 看着秋季黄菊花盛 开,本赏心悦目, 却独自悲哀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守在窗子边,独自一人,怎么挨到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直到黄昏时分,还是一点一滴地下着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般情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就能够说尽的!

无人倾诉,因为他 独自一人

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听了就叫人悲凉。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地洒落在梧桐叶上 ,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渲染难以排遣的愁怀,更是悲上加悲。这种种的况味,怎么是一个“愁”字就能道尽 的呢? YHPNG

20


THANK 谢谢观赏 S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科书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