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雙簧 今天換我來點歌 節目本

Page 1

Original Oboe Trio

2024年度音樂會

BassOboe

鄭 慧 豐

SoloClarinet 林 志 謙

Oboe

EngilshHorn

鄭 亞 妮 莊 廷 義

主辦單位:原。雙簧三重奏

Composer

梁 啟 慧

今天換我來點歌 今天換我來點歌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2024.03.17

Sun.14:30

贊助單位

海頓

J.Haydn

⽶堯 D Milhaud

Program

降B⼤調三重奏,作品8 TrioinB-flatmajor,Hob.V:8

第⼀樂章:慢板(Adagio)

第⼆樂章:⼩步舞曲(Minuet) 第三樂章:終曲,急板(Finale. Presto)

仿柯雷特⾵格的組曲,作品161 SuitedapresCorretteOp 161

第 樂章:序奏與輪旋曲(Entree Et Rondeau)

第⼆樂章:鈴⿎(Tambourin)

第三樂章:彌賽特舞曲(Musette) 第四樂章:⼩夜曲(Serenade)

第五樂章:號⾓曲(Fanfare) 第六樂章:輪旋曲(Rondeau) 第七樂章:⼩步舞曲(Menuets) 第⼋樂章:布穀⿃(Le Coucou)

波札 E.Bozza

梁啟慧 ChristinaLiang

柴可夫斯基

P.I.Tchaikovsky

給三重奏的組曲⼩品,作品67 SuiteBrèveenTrioOp.67

第⼀樂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第⼆樂章: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o) 第三樂章:富有感情的慢板(Adagio espressivo) 第四樂章:終曲,活潑的快板(Final - Allegro vivo)

中場休息20分鐘

浮⽣若夢(原雙簧委託創作,世界⾸演) Lifeisbutadream

第 樂章:浮光掠影(Glimpses) 第⼆樂章:浮⾳切響(Pitter-patter) 第三樂章:浮⽣若夢(Life is but a dream)

胡桃鉗變奏曲

VariationssurCasse-Noisette

單簧管獨奏:林志謙 Solo Clarinet:Chih-Chien Lin

第 樂章:序曲(Ouverture) 第⼆樂章:進⾏曲(Marche) 第三樂章:塔朗泰拉舞曲(Tarentelle) 第四樂章:糖梅仙⼦之舞(Danse de la fée dragée) 第五樂章:俄羅斯舞(Trepak) 第六樂章:尾聲(Coda)

~ 1 ~

我是原雙簧的團⻑慧豐,感謝今⽇蒞臨的您。今天這場演出,是原雙簧邁⼊第四年 的第四場定期⾳樂會。雖然在東⽅⽂化中,四這個數字不太吉利,但我們仍勇敢的做了 些新的嘗試。例如大家不管難易度天⾺⾏空的各⾃提出喜愛的作品來改編、在委創的 作品裡加⼊了⼀點戲劇元素、邀請⾳質⾵格與雙簧樂器迥然不同的豎笛合作 等。相 較於過往傾向安排原汁原味的雙簧重奏曲⽬,⾃從去年初低⾳雙簧管的加⼊,我們就不 斷思考更多曲⽬的可能性。感謝原編提出了這些的想法,讓我們可以⽤我們所愛的雙簧 管,嘗試演奏各種不同且是我們喜愛的三重奏曲⽬。

接著要感謝第⼀次與我們合作的林志謙教授,於創團之際對原雙簧的信任,安排我 們前往國⽴臺南藝術大學⾳樂學系,舉辦了我們⾸次的校園推廣講座,更多次親臨我們 的⾳樂會給予⽀持⿎勵。這次能與年輕帥氣、演奏技術⾼超的新科國⽴臺北藝術大學管 絃與擊樂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林教授合作,是我們原雙簧莫大的榮幸。

委託創作,是原雙簧⾃第⼆場定期⾳樂會以來的堅持。從2022年開始,我們每 場定期⾳樂會都 定會有 ⾸臺灣作曲家的委託創作在節⽬中。⽽今年是低⾳雙簧管加 ⼊後,我們第 次以雙簧管、英國管、低⾳雙簧管的編制演出整場曲⽬。為此,我們特 別邀請到之前合作過的梁啟慧⽼師來為原雙簧量⾝打造新作『浮⽣若夢』。與第 次委 托梁⽼師創作時相⽐,這次加⼊了低⾳雙簧管,因此編制上⾳域、⾳⾊的寬度、廣度都 有了大輻提升,讓梁⽼師在創作上有更多的揮灑空間;再加上梁⽼師在樂曲中融⼊了 些戲劇元素,相信這部作品會是⾮當精彩可期的!

再次誠感謝所有購票蒞臨現場的您,因為您的購票⽀持,是對臺灣本⼟藝⽂團隊 ⾃製節⽬的⽀持。也因為您的蒞臨,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勇氣 簧管的道路上前⾏。最後,相信看到節⽬單封底的朋友,應 假新製作的訊息,這次我們即將與享譽國際的女⾼⾳吳佳芬 大賽的新秀段欣妤攜⼿合作,為您帶來另⼀場動⼈的演出, 友。我是慧豐,祝您有個美好的週末,我們下次⾒!

原雙簧三重奏 團長

寫 在 ⾳ 樂 會 之 前
~ 2 ~

原。雙簧三重奏 Original Oboe Trio

「 極 高 的 默 契 展 現 、 豐 富 的 音 樂 性 , 讓 人 驚 艷 ! 」

臺北市⽴交響樂團雙簧管團員、國⽴臺灣師範大學⾳樂學系兼任雙簧管副教授 李珮琪

「 絕 佳 的 平 衡 、 充 滿 活 力 的 聲 響 , 展 現 了 豐 富 的 音 樂 風 格 。 」

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副⾸席 阮⿈松

「 原 。 雙 簧 三 重 奏 是 獨 一 無 二 的 , 他 們 的 精 采 讓 我 們 聽 見 音 樂 的 無 限 可 能 。 」

正聲廣播電台主持⼈、廣播⾦鐘獎得主 張翰揚 原。雙簧三重奏是由旅法雙簧管演奏家鄭慧豐、⻘年雙簧管演奏家莊廷義以及新⽣代雙簧管演 奏家鄭亞妮於2020年8月共同成⽴,並⼒邀知名雙簧管演奏家 洪千智⽼師擔任原。雙簧三重奏的 藝術顧問,隔年(2021年)3月在蘆洲功學社⾳樂廳舉辦⾸場⾳樂會大獲好評,原雙簧持續探索更多 元的曲⽬與組合,積極主辦或參與各類型演出。2021年創團⾳樂會後,因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升三 級警戒,原雙簧開始製作線上⾳樂會影⽚,並邀請⿓潭愛樂管弦樂團、⾵動室內樂團、玩玩巴,以 及原雙簧多位好友共同完成數部線上聯合⾳樂會影⽚。

2022年起多次榮登國家表演藝術中⼼旗下台北兩廳院演奏廳、台中歌劇院⼩劇場、⾼雄衛武 營表演廳等場館舉辦⾳樂會,並於2021年創團⾳樂會榮獲新北市⽂化局演藝活動補助、2024年度 ⾳樂會榮獲臺北市⽂化局⾳樂類藝⽂補助,備受各⽅評委肯定。演出⾜跡遍及台北、新北、桃園、 新⽵、台中、台南、⾼雄等地,曾前往國⽴臺南藝術大學⾳樂學系、私⽴東海大學⾳樂學系、私⽴ 莊敬⾼職⾳樂科舉辦校園推廣講座。2023年7月於國家兩廳院演奏廳承辦臺灣⾸場純雙簧管家族樂 器的雙簧⼋重奏⾳樂會,同年(2023年)接續主辦鄭慧豐、莊廷義、鄭亞妮三⼈⾸場個⼈售票雙簧 管獨奏會。曾受邀參與林建⽣紀念圖書館午間⾳樂會、雲⾨草地派對⾦⾊⼾外⾳樂會、台新好藝午 間⾳樂會、中原大學⾵雅頌午間⾳樂會、雅痞書店晚間沙⿓等活動,曾接受國⽴教育廣播電台 廣 播⾦鐘獎得主端端的訪談,以及正聲廣播台中台「當⾳樂來敲⾨」知名主持⼈張漢揚台⻑專訪。原 雙簧為追求聲響突破,⾃費購置低⾳雙簧管,為第 把由臺灣⺠間藝⽂團隊購置之低⾳雙簧管,並 於2023年1月到貨正式加⼊演出編制。

原雙簧近年來曾合作⾳樂家如下:本團藝術顧問洪千智教授,旅法薩克斯⾵演奏家陳逸倫,國 ⽴臺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單簧管專任副教授林志謙,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副⾸席阮⿈松, 國⽴臺灣交響樂團雙簧管兼英國管團員孫詩涵,雙簧管演奏家鍾筱萱、吳唯慎、劉桂呈,鋼琴合作 演奏家劉純維、游雅婷、王⼀⼼、張峰毓、⽑玠⽂,⻑笛演奏家⾼佳君、歐珈妏、陳晴,低⾳管 演奏家郭棋、鄭亞倫,⾼雄市交響樂團法國號⾸席陳冠豪,中提琴演奏家林清汝,名指揮家鄭⽴ 彬教授及台北⻘年節慶管弦樂團,作曲家梁啟慧、周芯、梁婉筠、畢克群,編曲家陳柏穎。

~ 3 ~

原雙簧成員

莊 廷 義

國 ⽴ 臺 北 藝 術 大 學 管 弦 與 擊 樂 研 究

所 雙 簧 管 碩 ⼠ 。 曾 師 事 潘 ⽩ 影 、 洪 千

智 、 劉 榮 義 教 授 。 曾 獲 新 逸 藝 術 第 七 屆

⾳ 樂 「 星 秀 」 選 拔 大 賽 獲 特 優 第 之 殊

榮 、 ⼊ 選 2 0 1 4 亞 洲 ⻘ 年 管 絃 樂 團

( A s i a Y o u t h O r c h e s t r a ) 擔 任 雙 簧

管 兼 英 國 管 團 員 、 2 0 1 8 年 受 呂 北 克 ⾳ 樂

學 院 雙 簧 管 教 授 D i e t h e l m J o n a s 邀

約 , 前 往 其 ⾳ 樂 院 交 流 。 除 古 典 演 出

外 , 也 多 次 參 與 流 ⾏ ⾳ 樂 製 作 及 演 出 ,

曾 於 ⾦ 鐘 、 ⾦ 曲 獎 典 禮 中 擔 任 樂 ⼿ , 參

與 多 張 唱 ⽚ 、 電 影 ⾳ 樂 錄 製 。 現 為 原 。

雙 簧 三 重 奏 駐 團 演 奏 家 、 T S O 管 樂 團 雙

簧 管 兼 英 國 管 常 任 團 員 、 ⿓ 潭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雙 簧 管 ⾸ 席 、 財 團 法 ⼈ 台 北 愛 樂 ⽂

教 ⾦ 會 ⻘ 年 管 弦 樂 團 駐 團 ⾳ 樂 家 、 ⾵ 動

室 內 樂 團 、 F o p 室 內 樂 團 雙 簧 管 團 員 ,

並 任 教 於 私 ⽴ 康 橋 國 際 學 校 林 ⼝ 校 區 擔

任 雙 簧 管 教 師 、 新 北 市 新 莊 區 榮 富 國 ⼩ 管 樂 團 、 桃 園 市 ⿔ ⼭ 區 ⽂ 欣 國 ⼩ 管 弦 樂

團 分 部 教 師 , 國 ⽴ ⽵ 東 ⾼ 中 管 樂 團 助 理 指 揮 。 曾 多 次 參 與 台 北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蘭 陽 交 響 樂 團 演 出 , 為 國 內 活 耀 ⻘ 年 雙

簧 管 演 奏 家 , 於 2 0 2 3 年 1 月 起 擔 任

B u f f e t C r a m p o n 雙 簧 管 合 作 ⾳ 樂 家 。

5

鄭 亞 妮

⾃ 幼 在 臺 灣 接 受 完 整 ⾳ 樂 教 育 , 為

臺 灣 本 ⼟ 所 培 養 的 演 奏 家 。 先 後 畢 業 於

國 ⽴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 樂 學 系 七 年 貫 制

學 ⼠ 班 , 國 ⽴ 臺 北 藝 術 大 學 管 弦 與 擊 樂

研 究 所 碩 ⼠ , 師 承 薛 秋 雯 、 ⿈ 嫦 玲 、 洪

千 智 、 謝 宛 臻 教 授 。 曾 多 次 接 受 大 師 的

公 開 大 師 班 或 私 ⼈ 課 指 導 , 包 括 法 國 洛

林 國 家 歌 劇 院 雙 簧 管 副 ⾸ 席 A u r e l i e n

P o u z e t - R o b e r t 、 韓 國 室 內 樂 團 雙 簧 管

⾸ 席 S a t o k i A o y a m a 、 柏 林 愛 樂 雙 簧

管 ⾸ 席 A l b r e c h t M a y e r 、 柏 林 愛 樂 英

國 管 ⾸ 席 D o m i n i k W o l l e n w e b e r 等

等 ; 室 內 樂 曾 受 教 於 阮 馨 儀 、 林 志 謙 、

蔡 采 璇 、 劉 榮 義 、 G u s t a t o r i W i n d

Q u i n t e t 、 J o h n M o r r i s R u s s e l l 等

教 授 。 現 為 原 。 雙 簧 三 重 奏 駐 團 演 奏

家 , 曾 多 次 參 與 ⿓ 潭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新

⽵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忠 信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台 灣 藝 術 家 管 弦 樂 團 、 蘭 陽 交 響 樂 團 、 賦 格 : 孩 ⼦ 們 的 交 響 樂 演 出 , 積 極 參 與 各

類 型 演 出 , ⾜ 跡 遍 及 臺 灣 ⻄ 部 各 大 城 市 , 現 為 臺 南 私 ⽴ 港 明 中 學 雙 簧 管 分 部

教 師 , 為 國 內 活 耀 的 新 秀 雙 簧 管 演 奏 家 , 於 2 0 2 2 年 4 月 起 擔 任 B u f f e t

C r a m p o n 雙 簧 管 及 英 國 管 合 作 ⾳ 樂 家 。

原雙簧成員 6

原雙簧成員

鄭 慧 豐

⾼ 中 開 始 學 習 雙 簧 管 , 先 後

師 事 王 慧 雯 、 洪 千 智 教 授 。 中 原 大

學 物 理 系 畢 業 後 , 2 0 0 7 年 赴 法 考

⼊ 國 ⽴ C e r g y - P o n t o i s e ⾳ 樂

院 , 師 事 J . M . P o u p e l i n ,

2 0 0 8 年 進 ⼊ 巴 黎 師 範 ⾳ 樂 院 , 師

事 P . C . B r i l l o i d 。 在 2 0 0 9 以

評 審 致 通 過 暨 祝 賀 獲 得 雙 簧 管 ⾼

級 演 奏 ⽂ 憑 , 2 0 1 0 年 取 得 ⾼ 級 室

內 樂 演 奏 家 ⽂ 憑 。 法 國 返 臺 後 積 極

投 ⼊ 演 奏 、 教 學 的 ⾏ 列 , 現 為 原 。

雙 簧 三 重 奏 團 ⻑ 、 森 林 光 景 簧 ⽚ 五

重 奏 雙 簧 管 團 員 、 忠 信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新 ⽵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 動 室 內

樂 團 、 台 北 幻 響 管 樂 團 常 任 雙 簧 管

⾸ 席 、 台 北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台 灣 藝

術 家 管 弦 樂 團 團 員 ; 曾 任 臺 北 市 ⽴

交 響 樂 團 、 國 ⽴ 臺 灣 交 響 樂 團 、 ⾼

雄 市 交 響 樂 團 雙 簧 管 、 英 國 管 協 演

⼈ 員 , 桃 園 春 之 聲 管 弦 樂 團 、 桃 園

交 響 管 樂 團 雙 簧 管 ⾸ 席 。 ⽬ 前 為 宜

蘭 、 雙 北 、 桃 園 、 新 ⽵ 多 所 ⾳ 樂

班 、 管 樂 團 雙 簧 管 分 部 教 師 。

7

單簧管獨奏

林 志 謙

畢 業 於 國 ⽴ 臺 中 中 、 私 ⽴ 東 吳

大 學 ⾳ 樂 學 系 、 美 國 曼 哈 頓 ⾳ 樂 院 與

南 加 州 大 學 , 於 2 0 1 5 年 取 得 南 加 大 ⾳

樂 院 ⾳ 樂 藝 術 博 ⼠ 學 位 , 受 教 於 美 國

單 簧 管 教 育 權 威 Y e h u d a G i l a d 。 曾

師 事 賴 勇 、 陸 慧 、 蕭 也 琴 、 陳 威 稜 教

授 及 前 紐 約 愛 樂 單 簧 管 助 理 ⾸ 席 M a r k

N u c c i o , 獲 得 ⺠ 國 1 0 1 年 教 育 部 留

學 獎 學 ⾦ 、 南 加 大 ⾳ 樂 院 ⻑ 獎 學 ⾦ 與

M i t c h e l l L u r i e 獎 學 ⾦ 。 曾 合 作 的

樂 團 包 括 : 國 家 交 響 樂 團 ( N S O ) 、

美 國 ⾥ 歐 韓 多 交 響 樂 團 ( R i o H o n d o

S y m p h o n y ) 、 南 加 大 ⾳ 樂 院 交 響

樂 團 ( U S C T h o r n t o n

S y m p h o n y ) 、 臺 灣 獨 奏 家 交 響 樂

團 、 臺 灣 弦 樂 團 、 臺 南 市 交 響 樂 團 、

以 及 國 ⽴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 樂 學 系 管 弦

樂 團 等 。 2 0 1 5 年 加 ⼊ 魔 笛 單 簧 管 四

重 奏 , 2 0 1 6 - 2 0 2 3 年 於 國 ⽴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任 職 期 間 , 創 ⽴ ⾳ 樂 學 系 管 樂

團 並 擔 任 指 揮 。 曾 任 教 於 國 ⽴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 私 ⽴ 東 海 大 學 、 私 ⽴ 中 國 ⽂

化 大 學 等 校 , ⽬ 前 為 國 ⽴ 臺 北 藝 術 大

學 管 絃 與 擊 樂 研 究 所 專 任 副 教 授 。

8

委創作曲家

梁 啟 慧

⾃ 由 ⾳ 樂 創 作 者 、 ⾳ 樂 會 執 ⾏ 策 劃

及 專 輯 製 作 ⼈ 。 近 年 來 創 作 範 圍 遍 及 電

影 、 電 視 、 廣 告 及 動 畫 配 樂 , 唱 ⽚ 製

作 、 戲 劇 和 劇 場 ⾳ 樂 設 計 、 跨 界 ⾳ 樂 以

及 國 ⻄ 樂 委 託 創 作 。 畢 業 於 美 國 北 卡 羅

萊 納 州 ⽴ 藝 術 大 學 , 主 修 電 影 原 創 ⾳ 樂

作 曲 。 曾 任 教 於 國 ⽴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 樂

學 系 及 電 影 學 系 、 國 ⽴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應

⽤ ⾳ 樂 學 系 , 並 曾 客 座 於 臺 灣 警 察 專 科

學 校 、 私 ⽴ 臺 南 應 ⽤ 科 技 大 學 及 私 ⽴ 崑

⼭ 科 技 大 學 等 。

2 0 2 1 年 ⼊ 圍 臺 灣 第 3 2 屆 流 ⾏ ⾳ 樂 ⾦ 曲

獎 『 最 佳 演 奏 錄 ⾳ 專 輯 獎 』

2 0 2 1 年 ⼊ 圍 美 國 H M M A 好 萊 塢 ⾳ 樂 傳

媒 大 獎 『 世 界 ⾳ 樂 獎 』

2 0 1 0 年 榮 獲 臺 灣 第 2 1 屆 傳 藝 類 ⾦ 曲 獎

『 最 佳 編 曲 ⼈ 』 及 『 最 佳 跨 界 專 輯 』

2 0 1 2 年 ⼊ 圍 臺 灣 第 4 7 屆 電 視 ⾦ 鐘 獎 『 最 佳 ⾳ 效 獎 』

2 0 0 7 年 新 ⺠ 樂 演 奏 作 品 《 紫 ⽵ 啊 紫 ⽵ 》

獲 選 『 上 海 之 春 』 優 秀 新 ⼈ 新 作 獎

2 0 0 7 年 榮 獲 新 評 彈 作 品 《 中 華 美 德 譜 新

篇 》 獲 選 『 上 海 之 春 』 「 新 ⼈ 新 作 獎 」

2 0 0 6 榮 獲 美 國 J P F 獨 ⽴ ⾳ 樂 獎 『 最 佳 器

樂 演 奏 曲 』 創 作 大 獎

9

段 宇 謙

畢 業 於 中 國 ⽂ 化 大 學 ⾳ 樂 系 碩 ⼠ , 擊 樂 主

修 。 就 讀 國 ⽴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 樂 系 碩 ⼠ ,

管 弦 樂 指 揮 主 修 。 T S O 管 樂 團 、 臺 灣 銅

管 樂 團 、 T u b a S t a t i o n 爵 ⼠ 重 奏 團

員 。 擊 樂 師 事 陳 勇 成 、 陳 思 廷 、 宮 岡 攝 教 授 、 楊 璧 慈 教 授 亦 曾 接 受 J e a nB a p t i s t e L e c l è r e 、 F r é d é r i c

M a c a r e z 指 導 。 管 弦 樂 指 揮 主 修 , 師

事 許 瀞 ⼼ 教 授 。 曾 擔 任 幼 獅 管 樂 團 團 員 、

台 北 愛 樂 管 弦 樂 團 、 ⾼ 雄 市 交 響 樂 團 、 世 紀 交 響 樂 團 、 普 羅 交 響 樂 團 協 演 ⼈ 員 。 ⽬ 前 任 教 於 : 古 亭 國 ⼩ ⾳ 樂 班 、 網 溪 國 ⼩ 、

榮 富 國 ⼩ 、 舊 莊 國 ⼩ 等 擊 樂 分 部 ⽼ 師 。 並 於 古 亭 國 ⼩ 管 樂 團 、 後 埔 國 ⼩ 管 樂 團 、 誠

正 國 中 管 樂 團 擔 任 樂 團 指 揮

劉 宇 雯

畢 業 於 國 ⽴ 台 北 藝 術 大 學 管 弦 擊 所 、 國 ⽴ 台

北 藝 術 大 學 ⾳ 樂 系 、 桃 園 市 武 陵 ⾼ 中 ⾳ 樂

班 、 苗 栗 縣 公 館 國 中 及 公 館 國 ⼩ , 曾 師 事 吳

珮 菁 教 授 、 廖 芊 蕙 ⽼ 師 、 蘇 郁 涵 ⽼ 師 、 郭 庭

芳 ⽼ 師 , 曾 為 朱 宗 慶 打 擊 樂 團 正 式 團 員 。 於

2 0 1 6 年 參 與 百 ⼈ ⽊ 琴 演 出 , 2 0 1 7 年 隨 團 ⾄ 大 陸 各 地 巡 演 , 2 0 1 8 年 參 加 台 灣 嘉 義 燈

會 演 出 以 及 與 T S O ⼀ 同 演 出 ⾳ 樂 祭 、 T S O

⽡ 格 獻 禮 , 2 0 1 9 、 2 0 2 1 年 各 舉 辦 ⼀ 場 擊

樂 獨 奏 會 。

10 客席擊樂家

海頓:降B大調三重奏,作品8

Haydn:Trio in B-flat major, Hob.V:8

第 樂章:慢板(Adagio)

第⼆樂章:⼩步舞曲(Minuet)

第三樂章:終曲,急板(Finale. Presto)

曲 ⽬ 解 說

海 頓 , 德 奧 古 典 樂 派 最 重 要 的 作 曲 家 之 , 他 繼 巴 赫 之 後 將 器 樂 創 作 推 向 波 ⾼ 峰 。 被 公 認 為 交 響 曲 和 弦 樂 四 重 奏 之 父 , 並 且 是 鋼 琴 協 奏 曲 和 鋼 琴 三 重 奏 的 開 創 者 , 其 創 作 的 ⾵ 格 及 創 新 的 思 維 影 響 了 ⾙ 多 芬 的 早 期 作 品 。 海 頓 在 創 作 這 部 三 重 奏 時 , 筆 者 窺 探 件 有 趣 的 事 , 海 頓 ⽣ 中 創 作 了 83 ⾸ 弦 樂 四 重 奏 , 但 只 僅 僅 創 作 了 29 ⾸ 弦 樂 三 重 奏 。 ⽽ 這 ⾸ 弦 樂 三 重 奏 特 別 之 處 在 於 , 海 頓 所 創 作 的 弦 樂 三 重 奏 不 是 後 世 所 熟 悉 的 ⼩ 提 琴 、 中 提 琴 、 大 提 琴 所 組 成 , 29 ⾸ 中

都 是 兩 把 ⼩ 提 琴 與 大 提 琴 的 所 組 成 。 這 ⾸ 編 號 第 ⼋ ⾸ 的 降 B 大 調 三 重 奏 , 是 海 頓 唯 寫 給 ⼩ 提 琴 、 中 提 琴 、 大 提 琴 的 編 制 。 這 ⾸ 三 重 奏 創 作 於 1765 年 , 當 時 海 頓 已 有 穩 定 的 工 作 , 當 時 德 奧 地 區 正 流 ⾏ 狂 飆 突 進 運 動 (Sturm und Drang) , 慢 慢 從 古 典 主 義 走 向 浪 漫 主 義 , 當 時 代 表 ⼈ 物 就 是 歌 德 、 席 勒 等 等 ⽂ 學 家 , 這 也 讓 海 頓 的 作 品 ⾵ 格 開 始 轉 變 , 這 個 時 期 的 作 品 曾 ⼈ 形 容 「 曲 ⽬ 時 間 更 ⻑ 、 更 熱 情 、 更 大 膽 的 ⾵ 格 」 。 這 ⾸ 曲 ⼦ 共 分 三 個 樂 章 , 第 ⼀ 樂 章 雖 然 是 慢 板 , 但 海 頓 在 這 個 樂 章 安 排 了 六 個 變 奏 段 落 , 可 以 看 到 海 頓 大 膽 的 嘗 試 與 創 新 。 第 ⼆ 樂 章 跟 第 三 樂 章就是⼀個標準的⼩步舞曲與終曲的急版。

⽶堯:仿柯雷特⾵格的組曲,作品 161

Milhaud:Suite d'apres Corrette, Op. 161

第 樂章:序奏與輪旋曲(Entree Et Rondeau) 第⼆樂章:鈴⿎(Tambourin)

第三樂章:彌賽特舞曲(Musette) 第四樂章:⼩夜曲(Serenade)

第五樂章:號⾓曲(Fanfare) 第六樂章:輪旋曲(Rondeau) 第七樂章:⼩步舞曲(Menuets) 第⼋樂章:布穀⿃(Le Coucou)

⽶ 堯 為 作 曲 家 、 指 揮 家 、 教 育 家 集 於 ⾝ , 同 時 也 是 法 國 六 ⼈ 組 的 成 員 之 。 ⽶ 堯 更 被 認 為 是 法 國 當 代 主 義 ⾮ 常 重 要 的 作 曲 家 之 , 他 深 受 爵 ⼠ 及 巴 ⻄ ⾳ 樂 的 影 響 , 或 許 創 作 他 的 類 型 廣 泛 , 讓 他 成 為 ⼆ ⼗ 世 紀 最 多 產 的 作 曲 家 。 這 ⾸ 仿 柯 雷 特 ⾵ 格 的 組 曲 算 是 ⽶ 堯 向 法 國 巴 洛 克 時 期 的 作 曲 家 柯 雷 特 (Michel Corrette, 1707~1795) 致 敬 的 作 品 。 柯 雷 特 在 巴 洛 克 時 期 也 算 是 量 產 的 作 曲 家 , 同 時 各 種 曲 式 皆 有 創 作 , 遙 望 將 近 兩 百 年 後 的 ⽶ 堯 , 有 著 類 似 的 巧 合 與 惺 惺 相 惜 吧 ! 這 ⾸ ⼦ 創 作 於 1937 年 , ⽶ 堯 此 時 正 值 45 歲 , 法 國 正 值 德 國 納 粹 ⼊ 侵 , 他 此 時 此 刻 都 沒 想 到 三 年 後 的 1940 年 他 會 因 為 這 場 戰 亂 , 逼 迫 家 移 局 美 國 。 也 有 可 能 因 為 法 國 此 時 的 動 亂 , 讓 他 激 起 法 國 的 ⺠ 族 情 懷 , 因 此 創 作 下 這 ⾸ 仿 柯 雷 特 ⾵ 格 的 組 曲 。 這 ⾸ ⼦ 共 分 ⼋ 個 ⼩ 短 品 , 分 別 為 序 曲 與 輪 旋 曲 、 鈴 ⿎ 、 彌 賽 特 舞 曲 、 ⼩ 夜 曲 、 號 ⾓ 曲 、 輪 旋 曲 、 ⼩ 步 舞 曲 及 最 後 的 布 穀 ⿃ 。 每 ⾸ ⼩ 品 皆 為 ⼀ 分 多 鐘 的 精 簡 創 作 , 可 以 聽 到 ⾳ 樂 ⾵ 格 除 了 ⽶ 堯 本 ⾝ 的 當 代 主 義 ⾵ 格 外,也可以聽到許多柯雷特的作曲⾵格及特⾊。

~ 11 ~

波札:給三重奏的組曲⼩品,作品67

Bozza:Suite Brève en Trio, Op.67

第⼀樂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第⼆樂章: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o)

第三樂章:富有感情的慢板(Adagio espressivo) 第四樂章:終曲,活潑的快板(Final - Allegro vivo)

波 札 是 法 國 ⼩ 提 琴 家 及 作 曲 家 , 但 他 也 是 創 作 大 量 管 樂 作 品 的 作 曲 家 之 。 波 札 ⽣ 其 實 也 創 作 了 交 響 曲 、 歌 劇 、 巴 蕾 舞 劇 , 大 型 合 唱 作 品 、 管 樂 團 形 式 作 品 、 協 奏 曲 等 等 。 但 他 更 為 ⼈ 知 卻 是 他 的 室 內 樂 及 管 樂 作 品 。 波 札 除 了 ⼩ 提 琴 有 很 ⾼ 的 成 就 外 , 他 在 指 揮 也 有 很 ⾼ 的 成 就 , 他 更 在 1934(29 歲 ) 時 榮 獲 羅 ⾺ 大 獎 , 這 時 候 他 ⻑ 住 於 羅 ⾺ 的 ⿆ 地 奇 別 墅 (Villa Medici) , 對 於 他 創 作 的 成 ⻑ 有 著 很 大 的 幫 助 。 1938 ⾄ 1948 年 間 他 被 任 命 為 法 國 巴 黎 喜 歌 劇 院 的 指 揮 , 再 次 從 羅 ⾺ 返 回 巴 黎 。 ⽽ 這 ⾸ 給 三 重 奏 的 組 曲 ⼩ 品 , 就 是 波 札 回 到 巴 黎 時 的 創 作 。 全 曲 約 10 分 鐘 , 但 可 以 聽 ⾒ 波 札 在 寫 給 雙 簧 管 、 單 簧 管 、 低 ⾳ 管 時 , 將 每 個 樂 器 的 特 性 與 演 奏

技 術 發 揮 的 淋 漓 盡 致 , 同 時 在 合 奏 上 的 難 度 是 有 ⼀ 定 的 困 難 , 同 時 可 以 感 受 到 波 札 雖 然 是 ⼩ 提 琴 演 奏 出 ⾝ , 但 對 於 管 樂 創 作 的 細 ⼼ 、 ⽤ ⼼ 及 深 度 理 解 。 第 ⼀ 樂 章 是 富 有 旋 律 性 及 ⻑ 線 條 的 中 庸 快 板 , 第 ⼆ 樂 章 38 拍 的 活 潑 快 板 , 可 以 聽 到 ⽊ 管 間 輕 快 的 點 奏 及 跳 耀 的 節 奏 , 第 三 樂 章 是 富 有 情 感 的 慢 板 , 這 個 樂 章 可 以 聽 到 波 札 在 抒 情 的 ⼀ ⾯ , 第 四 樂 章 是 24 拍 的 活 潑 快 板 , 跟 第 ⼆ 樂 章差別在於第四樂章在兩拍的律動下,讓⼈更有雀躍及隨之舞動的吸引。

梁啟慧:浮⽣若夢

(原雙簧委託創作,世界⾸演)

Christina Liang:Life is but a dream

第 樂章:浮光掠影(Glimpses) 第⼆樂章:浮⾳切響(Pitter-patter)

第三樂章:浮⽣若夢(Life is but a dream)

Film Noir(⿊⾊電影)

⽂:梁啟慧

本曲⽬為完整演出作曲家的創作,將有擊樂聲響呈現於觀眾席內

直是作曲者很喜愛的電影類型之 ,這類影⽚⾵格極具魅⼒,其獨特的⿊⽩成 像⾊調好似中國的⽔墨畫,同樣是⿊卻能在影像中呈現出不同層次的⿊。Film Noir搭配⿈⾦時期電影配樂, 展現出城市、荒野、⿊夜、陰影、低光源照明等千萬種不同⾯向的灰;它的語法是夢幻的、千奇百怪的、不 安的、壓抑的,以及愛恨情節和⿊⽩善惡交織發⽣著

第⼀樂章:浮光掠影,霧氣彌漫的夜裡,女⼈獨⾃走在⼈煙稀少的街道上,街邊映出⼀格⼀格 的亮光,有些亮光中帶有⼀折⼀折百葉窗照射出的陰影。她踩著⾼跟鞋,步伐踉蹌,似乎喝多了… ⼀百公尺外有個男⼈緩步跟隨,他壓低帽簷,⼿裡叼了根煙時不時往嘴裡送。男⼦腳步輕盈,似乎 不想被眼前這個喝茫了的女⼈發現。女⼈搖搖擺擺走了兩個街區,在轉⾓處停下步伐,她環顧四 週,似乎不太認得⾃⼰的周遭環境,她並不介意地從包裡拿出⼝紅補上,再從包裡拿出了根⾹菸, 坐在街⾓的板凳上點了起來。男⼈似乎有了下⼿的機會,快步向前⼀把抓住了女⼈的頭髮,此時女 ⼦被突如其來的疼痛嚇到眼珠⼦都快瞪出眼眶,但她並沒有大叫,吸氣凝神了兩秒反⽽露出略帶苦 澀微笑的表情 鏡頭中看不清楚女⼈的臉,只有被揪住頭髮的側⾯輪廓及半張隱沒在陰影中的臉 (未完待續)

~ 12 ~

第⼆樂章:浮⾳切響,午後的天⾊,慢慢從淺灰進⼊深灰,空氣中瀰漫著⼀股悶熱氣息;沒多 久,深灰⾊的天空似乎被加了幾筆,畫成了淺⿊。第⼀波⾬露跟隨⽽下,把院落外的花盆瓶罐敲打 地叮叮咚咚好不熱鬧。牆⾓下躲⾬的貓咪舔了舔⾃⼰的⽖⼦,東張⻄望了⼀會,縱⾝⼀躍,跳上了 ⽶⽩⾊被⾬珠噴濕了的牆。少女順著院落⻑廊往中庭走去,先是聽到屋簷上吊掛的⾵鈴,隨⾵飄曳 並發出清脆鈴響,搭配著⾬滴的鈴聲,層次更加豐富跳躍,沒關好的⾨窗也⼀起來湊熱鬧,所有的 聲響加在⼀起變成了有趣的⾬滴進⾏曲。

第三樂章:浮⽣若夢,「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浮⽣若夢,為 歡幾何?」--出⾃李⽩的《春夜宴從弟桃花源序》無論是“浮光掠影”中的男⼦、女⼈;亦或是“浮⾳ 切響”中的少女,乃⾄於牆⾓下的貓,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大夢醒來,你分得清虛幻與現實 嗎?虛晃 遭,已過半百,這,不就是⼈⽣嗎?

擊樂協演⼈員:段宇謙、劉宇雯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變奏曲

Tchaikovsky:Variations sur Casse-Noisette (arr. Alexandre Chabod)

第 樂章:序曲(Ouverture)

第⼆樂章:進⾏曲(Marche)

第三樂章:塔朗泰拉舞曲(Tarentelle)

第四樂章:糖梅仙⼦之舞(Danse de la fée dragée)

第五樂章:俄羅斯舞(Trepak) 第六樂章:尾聲(Coda)

胡 桃 鉗 這 ⾸ 曲 ⼦ 在 全 球 各 地 已 是 ⾼ 知 名 度 的 經 典 作 品 , 更 是 聖 誕 佳 節 中 , 必 演 曲 ⽬ 之 ⼀ ! 柴 可 夫 斯 基 更 是 俄 系 作 曲 家 中 的 經 典 代 表 ⾳ 樂 家 。 ⽽ 胡 桃 鉗 本 ⾝ 是 部 完 整 兩 幕 的 芭 雷 舞 劇 , 但 柴 可 夫 斯 基 ⼜ 將 這 部 舞 劇 濃 縮 , 並 整 理 出 ⾸ 『 組 曲 』 , 讓 管 弦 樂 團 可 以 不 ⽤ 舞 團 單 獨 進 ⾏ 演 出 。 我 們 今 天 要 演 出 的 原 始 版 本 是 由 法 國 知 名 單 簧 管 演 奏 家 查 伯 德 ( Alexandre Chabod ) 所 改 編 給 單 簧 管 與 鋼 琴 的 版 本 。 查 伯 德 所 挑 選 的 段 落 , 與 原 本 的 組 曲 選 取 有 些 不 同 , 查 伯 德 選 的 段 落 如 下 : 序 曲 ( Ouverture ) 、 進 ⾏ 曲 ( Marche ) 、 塔 朗 泰 拉 舞 曲 ( Tarentelle ) 、 糖 梅 仙 ⼦ ( Danse de la fée-dragée ) 、 俄 羅 斯 舞 ( Trépak ) 及 終 曲 ( Coda ) 組 成 。 因 為 是 由 查 伯 德 改 編 給 單 簧 管 的 版 本 , 編 曲 家 熟 稔 單 簧 管 的 演 奏 極 限 , 讓 這 部 作 品 在 單 簧 管 演 奏 的 技 巧 多 了 許 多 挑 戰 , 可 以 聽 ⾒ 在 原 有 的 旋 律 上 , 不 斷 的 挑 戰 單 簧 管 各 種 ⾳ 域 及 演 奏 技 術 , 當 中 的 挑 戰 與 困 難 不 下 於 其 他 單 簧 管 原 創 作 品 。 除 了 胡 桃 鉗 本 ⾝ 的 ⾳ 樂 ⾮ 常 精采之外,更可以留意單簧管演奏者精湛且炫麗的演奏。

~ 13 ~

特別感謝

贊 助 單 位 : 臺 北 市 ⽂ 化 局

場 地 協 ⼒ : 逸 想 薩 克 斯 ⾵

擊 樂 協 演 : 段 宇 謙 、 劉 宇

執 ⾏ 製 作 、 曲 解 撰 ⽂ 、 編 曲 : 陳 柏 穎

前 台 經 理 : 李 ⼼ 瑀

前 台 助 理 : 鍾 聖 彥

活 動 攝 影 : ⾼ 昊

錄 ⾳ 工 程 : f f S t u d i o

原雙簧-築夢者計畫

愛因斯坦說過:「⼈因夢想⽽偉大,夢想因⼈⽽實現」,但我們更加了解逐夢必 須踏實。原雙簧致⼒推廣雙簧重奏,為能累積更完整的能⼒,並對雙簧管及重奏推廣 教育的堅持,原雙簧於 2023 年⾃購了少數罕⾒的低⾳雙簧管,在政府補助有限的情 況下,我們啟動了築夢者計畫。為了能持續完成所安排的計畫,誠摯邀請您加⼊我們 的築夢者計畫,與原。雙簧三重奏 共同寫下雙簧管歷史的美好樂章,不論捐贈⾦額多 寡,都是⼀顆愛樂種⼦,期待您⼀同灌溉雙簧重奏的發展。

銀⾏:中國信託(822)中和分⾏ ⼾名:原雙簧三重奏

銀⾏帳號:749 540 408 054

備註:

感謝您的⽀持,若匯款是贊助我們請於 週內將匯款單收據 或轉帳交易明細單備註您的姓名電話Email⾄本團信箱 originalob2020@gmail.com,以便開⽴收據。

~ 14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