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簧新聲 雙簧八重奏音樂會節目單

Page 1

鄭 亞 妮 雙簧新聲 Dvořák 雙簧八重奏音樂會 2023.7.29Sat.14:30|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孫 詩 涵 阮 黃 松 鐘 筱 萱 吳 唯 慎 莊 廷 義 劉 桂 呈 Beethoven Chris Bitoun OboeOctetconcert

貝多芬:六重奏,作品七十一 (改編:陳柏穎)

L. v. Beethoven:Sextet Op. 71 (arr by:Po-Ying Chen)

第 樂章 慢板-快板

第⼆樂章 慢板

第三樂章 ⼩⾏版的⼩步舞曲-中段

第四樂章 快板的輪旋曲

畢克群:福爾摩沙之夢

第 樂章 臨海之濱

第⼆樂章 都市

第三樂章 叢林

Mov.1 Adagio - Allegro

Mov.2 Adagio

Mov.3 Minuet. Quasi Allegretto - Trio

Mov.4 Rondo. Allegro

(原。雙簧三重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Chris Bitoun:Dreams of Formosa

雙簧管獨奏:阮黃松 |英國管獨奏:孫詩涵

Mov.1 Approaching from the Sea

Mov.2 In the City

Mov.3 In the Jungle

德弗札克:給管樂重奏的小夜曲,作品四十四 (改編:陳柏穎)

A. Dvořák:Serenade for Wind Instruments, Op. 44 (arr by:Po-Ying Chen)

第 樂章 如進⾏曲的中板

第⼆樂章 ⼩步舞曲,以⼩步舞曲的速度

第三樂章 稍快的⾏板

第四樂章 終曲,活潑的快板

Mov.1

Moderato, quasi marcia

Mov.2 Minuetto. Tempo di minuett

Mov.3 Andante con moto

Mov.4 Finale. Allegro molto

Program
中場休息

寫在音樂會之前

本次⾳樂會於2022年開始籌辦,當時百達國際尚未成⽴旗下品牌『百達藝術』, 因此⾳樂會的⾏政及⾳樂,需尋求原雙簧的協助與籌劃,在此感謝原。雙簧三重奏的⼤ ⼒⽀持與協助。

本⼈代表BuffetCrampon感謝台上⼋位⾮常傑出的雙簧管演奏家, 同參與本次

⾳樂會,更帶了四種雙簧家族樂器同台競奏,讓臺灣雙簧重奏的聲⾳推向歷史的新⾴。

感謝五位BuffetCrampon的合作⾳樂家: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副⾸席 阮⿈松⽼師、

國⽴臺灣交響樂團雙簧管兼英國管團員 孫詩涵⽼師、青年雙簧管演奏家 鍾筱萱⽼師 與原雙簧的莊廷義、鄭亞妮⽼師,讓BuffetCrampon雙簧管及英國管被更多⼈看⾒。

也⾮常感謝演奏柔⾳管的吳唯慎⽼師、英國管的劉桂呈⽼師、以及由原雙簧團⻑鄭慧豐 ⽼師演奏臺灣極其少⾒的低⾳雙簧管,讓這場⾳樂會更加滂薄圓滿。再此由衷感謝蒞臨 ⾳樂會的貴賓,因為有您以⾏動⽀持藝⽂活動,讓臺灣的⾳樂表演更加有動⼒前⾏;因 為有您的⽀持與肯定,才有今⽇的百達國際與百達藝術。祝『雙簧新聲』圓滿成功,願 每位參與此⾳樂會的愛樂朋友們,都能有個美好午後。

百達國際

百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於2020年末,2021年3⽉成功爭取BuffetCrampon 雙簧管代理,積極拓展推廣BuffetCrampon樂器,2022年1⽉擔任BuffetCrampon 學⽣級單簧管代理,並且代理多家樂器、相關配件品牌。百達國際秉持『取於社會、

⽤於社會』,於2023年3⽉成⽴百達國際旗下品牌『百達藝術』,百達熱衷⽀持藝⽂

活動,曾主辦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副⾸席阮⿈松雙簧管獨奏會、美德單簧管四重奏

五週年⾳樂會、『雙簧新聲』雙簧⼋重奏⾳樂會,多次贊助藝⽂團體及個⼈⾳樂會, 期許為臺灣樂器市場貢獻

百達國際代理品牌如下:

BUFFETCRAMPON雙簧管、英國管、學⽣級單簧管

Loree、Cabart雙簧家族全系列樂器 PowellSonare系列⻑笛

Schreiber、FOX、Walter、HECKEL低⾳管 KEILWERTH薩克斯⾵

BESSON學⽣級上低⾳號

主辦團隊介紹
份⼼⼒,為臺灣⾳樂家打造更友善的環境。
Courtois學⽣級⻑號 Saito打擊樂器

承辦單位介紹

臺北市⽴交響樂團雙簧管團員、國⽴臺灣師範⼤學⾳樂學系兼任雙簧管副教授 李珮琪

絕 佳 的 平 衡 、 充 滿 活 力 的 聲 響 , 展 現 了 豐 富 的 音 樂 風 格 。

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副⾸席 阮⿈松

原。雙簧三重奏是由旅法雙簧管演奏家鄭慧豐,青年雙簧管演奏家莊廷義以及新 ⽣代雙簧管演奏家鄭亞妮於2020年8⽉共同成⽴,隔年(2021年)3⽉在蘆洲功學社 ⾳樂廳舉辦⾸場⾳樂會⼤受好評,本場⾳樂會更榮獲新北市政府⽂化局演藝活動補

助。原雙簧持續探索更多元的曲⽬與組合,積極主辦或參與各類型演出、校園推廣、 沙⿓講座。2021年5⽉因疫情全國三級警戒,原雙簧多次製作並邀請⿓潭愛樂管弦 樂團、⾵動室內樂團、玩玩巴,以及原雙簧多位好友共同完成數部線上聯合⾳樂會。

2022年起多次榮登國家表演藝術中⼼台北國家兩廳院演奏廳、台中歌劇院⼩劇場、 ⾼雄衛武營表演廳等場館舉⾏展演,演出⾜跡遍及雙北、桃園、新⽵、台中、台南、

⾼雄等地,曾前往國⽴臺南藝術⼤學⾳樂學系、私⽴東海⼤學⾳樂學系、私⽴莊敬⾼ 職⾳樂科舉辦校園講座。曾受邀參與林建⽣紀念圖書館午間⾳樂會、雲⾨草地派對⾦ ⾊⼾外⾳樂會、台新好藝午間⾳樂會、中原⼤學⾵雅頌午間⾳樂會、雅痞書店晚間⾳ 樂會等活動,曾接受國⽴教育廣播電台廣播⾦鐘獎得主端端的訪談,以及正聲廣播台 中台當⾳樂來敲⾨知名主持⼈張漢揚台⻑專訪。同時原雙簧為追求聲響突破,⾃ 費購置低⾳雙簧管,為第⼀把由臺灣⺠間藝⽂團隊購置之低⾳雙簧管。近期曾與原雙 簧合作之⾳樂家如下:本團藝術顧問洪千智教授、知名鋼琴演奏家劉純維、知名薩 克斯⾵演奏家陳逸倫,委託創作曾邀請梁啟慧、周芯、梁婉筠等等作曲家合作。

極 高 的 默 契 展 現 、 豐 富 的 音 樂 性 , 讓 人 驚 艷 !
原雙簧三重奏 originalob2020 @originalob

雙簧管首席

雙簧管獨奏

阮⿈松⾃1996年學習雙簧管,2009年畢業於越南國⽴⾳樂學院,2011年赴德國德勒斯登⾳ 樂院進修,師從瑰多·諦澤、瑟琳·摩內教授,2013年取得碩⼠學位。曾於2003、2004、2006 年,擔任東南亞青少年管弦樂研習營的交響樂團雙簧管⾸席,2006⾄2011年間,多次隨亞洲青 年管弦樂團赴⽇、中、台、港、韓...等亞洲國家巡演;曾是越南國家交響樂團團員,由指揮本名徹 次帶領,赴東京參加2004年「亞洲交響樂團週」、2007年「狂熱之⽇」⾳樂節演出,並於2009 年起成為該團⾸席雙簧管演奏員,同年亦隨彼得·古爾克代領的河內愛樂交響樂團,赴波昂、柏 林參加⾙多芬⾳樂節演出;於德國進修期間,擔任德勒斯登國⽴歌劇院協演⼈員。獲獎紀錄有 2005年偕同河內⽊管五重奏,於泰國曼⾕贏得亞洲交響管樂團⼤賽⾸獎,2009年於越南秋季⼤ 賞獲得⾸獎及最佳演出獎,同年並與辜德奈·埃⽶爾森合作,擔任杜賓勤室內樂團亞洲巡演的客 席獨奏家,並於2021年起擔任BuffetCrampon雙簧管合作⾳樂家。

台灣雙簧管演奏家孫詩涵,四歲開始

學習⾳樂,畢業於德國弗萊堡⾳樂院 曾

於2011年獲選為亞洲青少年

員,赴香港受訓並參與亞洲巡

並在同年與2013年兩度⼊選亞

⼤賽半決賽。於2016年從296

脫穎⽽出,⼊選瑞⼠Muri國際

在德國與瑞⼠留學期間,曾師

管重量級⼤師,ThomasInde

OmarZoboli與荷蘭皇家⼤會

⾸席LucasMaciasNavarro等

豐富的她,也常與國內外管弦

作,除在台灣以外,也曾於中

安、杭州、香港、⽇本、新加

亞、越南、泰國、美國、加拿

南⾮、瑞⼠等地⽅演出。曾受

的公開⼤師班或私⼈課指導,

MauriceBourgue、柏林愛樂

AlbrechtMayer、荷蘭皇家⼤

前任雙簧管⾸席IvanPodyom

MaciasNavarro、巴黎⾼等⾳

DavidWalter、JacquesTys

簧管教授NikeDeutsch、斯圖

院雙簧管教授ChristianSchm

堡⾳樂院教授StefanSchilli、 院教授姚桑林等等。現任職於

響樂團,擔任雙簧管兼英國管

2022年起擔任BuffetCramp

英國管合作⾳樂家。

英國管首席 英國管獨奏 孫詩涵

畢業於中⼭⼤學⾳樂系,在校期間多次獲得⾳樂系術科獎學⾦,並獲得全國⾳樂⽐賽雙簧管 ⼤專組第⼆名。2006年進⼊法國⾺爾梅森⾳樂院,師事DanielArrignon、NikiHautfeuille,室 內樂師事MichelMoragues。在校期間曾獲得巴黎U.F.A.M雙簧管⽐賽第⼆名;2007年以全體評

審 致通過 獎畢業,同年考⼊瑞⼠國⽴⽇內⽡⾼等⾳樂院,師事RolandPerrenoud以及 MauriceBourgue等⼤師。在校期間常與職業樂團在瑞⼠各地演出,2008年考取瑞⼠羅曼德管弦

樂團雙簧管兼任團員,2010年與⽇內⽡⾳樂院管弦樂團錄製NobukoImai(今井信⼦)巴爾托克中 提琴協奏曲CD。2011年春季參與盧森堡室內交響樂團演出,並與⽇內⽡Sinfonietta樂團前往義 ⼤利托斯卡尼地區巡迴演出協奏曲。201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內⽡⾳樂院;2012年演出多次⼤ 東⼤廳⾳樂會,積極參國內交響樂團⾳樂會演出,2014年與台南⼥中校友管樂團,台南⼆中校友 管樂團以及⾼雄夢想家管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2014年為台北市交響樂團雙簧管協演⼈員,2015 年考取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特約協演⼈員。2017年協演廣州交響樂團,並通過雙簧管⾸席考試。 現任教於⾼雄陽明國中、鳳新⾼中、台南市國中⼩⾳樂班,並於2021年起擔任BuffetCrampon 雙簧管及英國管合作⾳樂家。

雙簧管首席 柔音管首席 鍾筱萱

旅德雙簧管演奏家吳唯慎,先後畢業光仁中學國中部及⾼中 部⾳樂班,師事杜思慧⽼師及李珮琪⽼師,並以特優榜⾸考取國 ⽴臺北藝術⼤學,⾼中畢業後隨即赴德國深造,就讀德國國⽴岱 特摩⾳樂學院(HochschulefürMusikDetmold)獲得藝術家演奏 學⼠⽂憑(BachlorofMusic)及碩⼠獨奏家⽂憑(SolistMaster ofMusic),師事前匈⽛利交響樂團雙簧管⾸席JozsefKiss。曾與 光仁中學管弦樂團於中⼭堂擔任雙簧管獨奏演出海頓及莫札特雙 簧管協奏曲;2017年獲選參加ARD慕尼⿊國際⾳樂⼤賽 (InternationalerMusikwettbewerbderARD)。除室內樂及獨奏 之餘亦投⼊於樂團演奏中,在校期間多次擔任學校樂團雙簧管⾸ 席,亦擅⻑柔⾳管及英國管演奏,並曾於德國岱特摩劇院 (LandestheaterDetmold)擔任協演⼈員;於波鴻交響樂團 (BochumerSymphoniker)實習,隨德國青年愛樂樂團(Junge DeutschePhilharmonie)巡迴演出,2018年於德國畢業後隨即

⾼中開始學習雙簧管,先後師事王慧雯、洪千智教授。中原 ⼤學物理系畢業後,2007年赴法考⼊國⽴Cergy-Pontoise⾳樂院 ,師事J.M.Poupelin,2008年進⼊巴黎師範⾳樂院,師事P.C. Brilloid。在2009以評審 致通過暨祝賀獲得雙簧管⾼級演奏⽂ 憑,2010年取得⾼級室內樂演奏家⽂憑。法國返臺後積極投⼊ 演奏、教學的⾏列,現為原。雙簧三重奏團⻑及雙簧管、英國管 、低⾳雙簧管演奏家、忠信愛樂管弦樂團、新⽵愛樂管弦樂團、 ⾵動室內樂團、台北幻響管樂團常任雙簧管⾸席、台北愛樂管弦 樂團、台灣藝術家管弦樂團團員;曾任台北市⽴交響樂團雙簧管 、英國管協演⼈員、國⽴台灣交響樂團雙簧管、英國管協演⼈ 員、桃園春之聲管弦樂團、桃園交響管樂團雙簧管⾸席。現為 宜蘭、雙北、桃園、新⽵多所⾳樂班、管樂團雙簧管分部教師。

低音雙簧管|鄭慧豐
柔音管|吳唯慎
雙簧管副⾸席 職⾄2020年 業樂團擔任客席演奏員。

國⽴臺北藝術⼤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雙簧管碩⼠。曾師事 影、洪千智、劉榮義教授。曾獲新逸藝術第七屆⾳樂「星 選拔⼤賽獲特優第 之殊榮、⼊選2014亞洲青年管絃樂團 aYouthOrchestra)擔任雙簧管兼英國管團員、2018年受 克⾳樂學院雙簧管教授DiethelmJonas邀約,前往其⾳樂 流。除古典演出外,也多次參與流⾏⾳樂製作及演出,曾 鐘、⾦曲獎典禮中擔任樂⼿,亦參與多張唱⽚、電影⾳樂 。現為原。雙簧三重奏雙簧管、英國管演奏家、TSO管樂 簧管兼英國管常任團員、⿓潭愛樂管弦樂團常任雙簧管⾸ 財團法⼈台北愛樂⽂教⾦會青年管弦樂團擔任駐團⾳樂 Fop室內樂團雙簧管團員,並任教於私⽴康橋國際學校林 ⼝校區。曾參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動室內樂團演出,為國 內活耀青年雙簧管演奏家,並於2023年起擔任Buffet Crampon雙簧管合作⾳樂家。

⾃幼在臺灣接受完整⾳樂教育,為臺灣本⼟培養的演奏家。

先後畢業於臺中市⽴光復國⼩⾳樂班、雙⼗國中⾳樂班,國⽴臺 南藝術⼤學七年⼀貫制⾳樂學系,國⽴臺北藝術⼤學管弦與擊樂

研究所雙簧管碩⼠,師承薛秋雯、⿈嫦玲、洪千智、謝宛臻教 授。曾接受多次⼤師的公開⼤師班或私⼈課指導,包括Aurelien

Pouzet-Robert、JuliaZulus、SatokiAoyama、Albrecht

Mayer、DominikWollenweber等等;室內樂曾受教於阮馨儀、

歐禮安、譚哲貽、林志謙、蔡采璇、劉榮義、GustatoriWind

Quintet、JohnMorrisRussell等教授。現為原。雙簧三重奏雙 簧管、英國管演奏家,多次參與忠信愛樂管弦樂團、⿓潭愛樂管

弦樂團、台灣藝術家管弦樂團、賦格:孩⼦們的交響樂等演出,積

極參與各項表演,涵蓋獨奏、室內樂與各⼤型樂團演出形式,演 出⾜跡遍及臺灣西部各⼤城市,為國內活耀新秀雙簧管演奏家,

並於2022年起擔任BuffetCrampon雙簧管及英國管合作⾳樂 家。

雙簧管|莊廷義
英國管|鄭亞妮

新⽵⼈,⾃12歲開始學習雙簧管,畢業於桃園市⽴南崁⾼中⾳ 樂班、天主教輔仁⼤學⾳樂學系、國⽴臺北藝術⼤學管弦與擊樂研 究所,德國布萊梅藝術學院(HochschulefürKünsteBremen), 師事Prof.ChristianHommel,曾師事蔡采璇、施怡芬、謝毓瑄⽼ 師。曾接受AlbrechtMayer、ClaraDent-Bogányi、GregroWitt、 JosefKiss等⼤師指導。室內樂曾受教於AlexejOutekhin、 ThomasKlug、徐家駒、謝宛臻、盧易之等教授。旅德期間,積極 參與各項演出,多次擔任雙簧管⾸席⼀職,隨學校樂團赴荷蘭、漢 諾威等,曾受邀到布萊梅HausimPark演出。

歷年重要演出:

2023.07於布萊梅藝術學院⾳樂廳舉辦雙簧管畢業⾳樂會

2020.04於台北藝術⼤學⾳樂廳舉辦劉桂呈雙簧管畢業獨奏會

2019.01赴德國Markneukirchen參加雙簧管⾳樂營

2017.12於輔仁⼤學懷仁廳舉辦劉桂呈雙簧管獨奏會

籍作曲家Chris來⾃ 個融合家庭,有德國、法國、義⼤ 及利亞⾎統,過去三⼗年也住過許多不同的國家,最後在 ⽣根成為台灣⼥婿。他的⾳樂作品汲取了這些年旅居過的 、⽂化及⽣活經驗,合作過的來⾃不同國家的導演如:美 、香港和台灣。創作範圍遍及影視配樂、芭蕾舞⾳樂和⾳ 創作;作品編制從獨奏、重奏到⼤型樂團;樂曲⾵格從國 到跨界⾳樂等。他除了是作曲家、配器師之外,同時還是 ,有許多年餐廳駐唱經驗,也在許多電影當中獻唱過。

時是位優秀的錄⾳師,他幫同為作曲家的太座梁啟慧⽼ 師錄製其所有的電影配樂作品及創作專輯,且以梁啟慧⽼師的創作 專輯EternalJourney⼊圍了第32屆流⾏⾳樂⾦曲獎「最佳演奏 錄⾳專輯獎」。近年來代表作品有:電影紀錄⽚我城香港⽂學家 西西、翃舞製作無盡天空部分⾳樂、瑞⼠紀錄⽚“Bernhard Russi.VonhonhenGipfelnunddunklenTälern”和Roger Schawinski等。

Ch
英國管|劉桂呈

⾙多芬:六重奏,作品七⼗⼀

L.v.Beethoven:SextetOp.71

第 樂章 慢板-快板(Adagio‒Allegro)

第⼆樂章 慢板(Adagio)

第三樂章 ⼩⾏版的⼩步舞曲-中段(Minuet.QuasiAllegretto‒Trio)

第四樂章 快板的輪旋曲(Rondo.Allegro)

⾙多芬是德奧地區⾮常重要的作曲家,他的九⼤交響曲及器樂作品等已被世⼈廣為流傳,視為 經典之作。1796年,此時的⾙多芬已經抵達維也納,這年也是⾙多芬事業發展重要的 年,他先後 在布拉格、布達佩斯、萊⽐錫及柏林等地巡迴演出,途中創作了多⾸作品,例如這⾸六重奏就是該 時期創作。此時的⾙多芬出現了⽿疾的徵兆,他曾敘述:「⽿朵裡常聽⾒低鳴與呼嘯聲」,但這沒 有打斷⾙多芬創作之路,更奠定了⽇後創作上的堅定意志與突破。

本⾸樂曲創作於1796年,直到1805年為他的好友⼩提琴演奏家伊格納茲·舒邦茲(Ignaz Schuppanzigh,1776~1830)舉辦沙⿓⾳樂會時,順便於這場沙⿓⾳樂會中進⾏⾸演。史料曾紀錄 現場觀眾稱讚這部作品為“美妙的旋律”以及“豐富新穎且令⼈驚訝的創作想法”,由此可⾒這部 作品對於當時的創新與接受度是頗受好評,讓⾙多芬決定於⾸演五年後(1810年)出版這⾸六重奏, ⽽這⾸六重奏對於⾙多芬還有⼀個特別之處,這部作品是⾙多芬唯⼀寫給兩把單簧管、兩把低⾳管 及兩把法國號的⽊管混合六重奏。

此曲共分為四個樂章,筆者在參考相關⽂獻及樂譜時,看到這部作品,有類似交響曲的規模型 式。如第 樂章,慢板的序奏接續快板的主題,這在⾙多芬的第 、第⼆號交響曲,亦或當時古典 時期⼤型作品是常⾒的創作⼿法,接續的⼆、三、四樂章都能 窺⾙多芬在為鋪陳⼤型作品⽽作準 備。第 樂章開頭是 段磅礡的慢板⿑奏,有如交響曲的穩健序奏般,原版是由單簧管,本次演出 版本是改給雙簧管拉開輕快的快板主題,輕巧愉悅的旋律在當時是⾮常新穎的,緊接的第⼆樂章為 慢板,⾮常寂靜與沉穩的主題,⾙多芬運⽤器樂之間的對唱,讓這個樂章多了不同的層次。第三樂 章⼩⾏版的⼩步舞曲,雀躍的節奏,讓⼈置⾝歐洲貴族其中,交替的節奏與旋律,更讓⼈有想起⾝ 起舞動的氛圍。第四樂章快板的輪琁曲,⾙多芬在這個樂章增加許多精彩絢麗的獨奏橋段,讓演 奏家可以表現出更多的技巧,在競合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最後以磅礡的聲響結束全曲。今⽇演出 的版本是原。雙簧三重奏委託陳柏穎改編給兩把雙簧管、

把柔⾳管、兩把英國管及 把低⾳雙簧

管的版本,雙簧管替代單簧管,由柔⾳管、英國管、低⾳雙簧管分攤低⾳管及法國號原有的部分, 為配合雙簧管⾳域問題,全曲皆移⾼⼤⼆度演奏。

本曲演出編制

雙簧管⾸席:鍾筱萱|雙簧管:莊廷義|柔 ⾳ 管:吳唯慎 英國管⾸席:鄭亞妮|英國管:劉桂呈|低⾳雙簧管:鄭慧豐

解 說

第 樂章 臨海之濱(ApproachingfromtheSea)

第⼆樂章 都市(IntheCity)

第三樂章 叢林(IntheJungle)

福爾摩沙之夢是原雙簧於2022年委託作曲家畢克群(ChrisBitoun),為本場⾳樂會所創作的作 品,編制是寫給 位雙簧管獨奏、 位英國管獨奏,及雙簧五重奏伴奏的⼆重⼩協奏曲,於2023 年7⽉29⽇在國家兩廳院演奏廳進⾏⾸演。

作曲家畢克群旅居世界各地多年,最後落腳臺灣,並成為了台灣⼥婿。福爾摩沙之夢是作曲家 寫給台灣的 封愛情詩,作品總共分為三個樂章,每個樂章都有其獨特的節奏及和聲語⾔。

第 樂章 臨海之濱是描寫歐洲探險家航⾏於太平洋,在不經意下發現了這個神祕的島嶼矗⽴ 在迷霧當中,當航海家慢慢接近陸地時,島嶼的⾯貌顯得更清晰了。他聽到了屬於這個島嶼的⾵ 聲、海浪、蟲鳴⿃叫和⼤⾃然的聲響,他被眼前的美所折服,驚嘆:「美哉!Formosa!」。

第⼆樂章 都市 帶我們來到現代化的台北,庸碌的城市、混亂的交通、⼈們舞動於⼈來⼈往 之際,在急速呼嘯的交通中奔忙⼯作求⽣存。

第三樂章 叢林 是⼀個虛構的故事,講述⼀位外國⼈來到台灣,因緣際會在⼀個原住⺠部落 待下來的⽣活經驗。樂章⼀開始,我們聽到林間裡發出的聲⾳,像是⿃叫,但沒看到⿃兒;⼜像是 ⾵陣陣地輕撫葉⼦、樹梢及菅芒。此時,我們聽到了部落裡的⼥⼈們聚集在⼀起為戰⼠們祈禱,⽽ 狩獵的戰⼠們⻑嘯於遠⽅的⼭⾕中;彼時,動物嘆出最後的唉聲、做出無謂的掙扎,戰⼠們尊敬且 珍惜地將獵物帶回部落,同時也贏得了屬於他們的榮耀。

撰⽂:梁啟慧 修訂:陳柏穎 本曲演出編制 雙簧管獨奏:阮⿈松 雙簧管⾸席:鍾筱萱|雙
英國管獨奏:孫詩涵 英 國 管:鄭亞妮|低⾳雙簧管:鄭慧豐 曲 ⽬ 解 說 畢克群:福爾摩沙之夢(原。雙簧三重奏委託創作,世界⾸演)
簧 管:莊廷義|柔 ⾳ 管:吳唯慎
ChrisBitoun:DreamsofFormosa

A.Dvoark:SerenadeforWindInstruments,Op.44

第 樂章 如進⾏曲的中板(Moderato,quasimarcia)

第⼆樂章 ⼩步舞曲,以⼩步舞曲的速度(Minuetto.Tempodiminuetto)

第三樂章 稍快的⾏板(Andanteconmoto)

第四樂章 終曲,活潑的快板(Finale.Allegromolto)

出⽣於布拉格,活耀於浪漫時期的德弗札克,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量的捷克⾳樂元素。匯 集了東歐地區,如斯拉夫⺠族與波西⽶亞地區的⾳樂。他的成就更與史⿆塔納、楊納傑克被後世譽 為「捷克三傑」可⾒德弗札克在⾳樂上的成就備受肯定。

德弗札克於1878年起⼤量創作了16⾸斯拉夫舞曲,頗獲⼤眾的好評,並開始廣為流傳,當時 德國⾳樂評論家路易斯.艾勒特(LouisEhlert,1825~1884),在德國的媒體上⼤⼒讚揚了德弗札克 所創作的斯拉夫舞曲,於是德弗札克在1878年⾸演完狡猾的農夫(TheCunningPeasant)這部歌劇 後隨即開始著⼿創作此曲。傳聞德弗札克為感謝路易斯.艾勒特,特地將本部作品獻給他,以表達致 敬。關於這⾸給管樂重奏的⼩夜曲有許多趣聞,德弗札克只有⽤了兩週就完成了創作,甚⾄相傳第 樂章在 天之內就完成了,襯托出了德弗札克⾳樂上豐富且堅強的實⼒。雖然德弗札克當時⼤量 創作斯拉夫舞曲,但這⾸樂曲當中德弗札克卻沒有使⽤當時現有的斯拉夫⺠謠,⽽是⼤量使⽤斯拉 夫舞蹈的⾳樂元素,透過斯拉夫⺠族的⾳樂語法及韻律節奏,譜創出全新的⺠族⾳樂,這也是德弗 札克留下的 個巧思,本曲⾸演於1878年於布拉格由德弗札克親⾃指揮⾸演。

本曲共分為四個樂章,⼀開頭如進⾏曲般的舞曲⾵格,節奏明確且具⽅向性,除了剛性節奏的 呈現之外,德弗札克更在樂章中段鋪陳了柔美的旋律,為邁⼊第⼆樂章再推向⼀波⾼峰⽽作準備。

第⼆樂章為三段式的⼩步舞曲,本曲是由兩種捷克⺠俗舞蹈⾳樂元素 蘇塞茲卡舞曲(Sousedská) 與弗利安舞曲(Furiant)形成對⽐的三個樂段,是⼀段柔美卻不失輕巧的旋律。第三樂章為⾏板, 原曲為單簧管與雙簧管的旋律交織,本次演出版本改為柔⾳管與雙簧管的對唱,這段很明顯能感受 到斯拉夫⺠族在歌謠旋律上的織度,終曲是⼀段2/2拍的舞曲,德弗札克運⽤了⼤量斯拉夫⺠族在 歡樂時舞蹈的節奏,讓⼈彷彿看⾒斯拉夫⼈圍圈聚會跳舞的歡樂場景。今⽇演出的版本是原。雙簧 三重奏委託陳柏穎改編給兩把雙簧管、兩把柔⾳管、三把英國管及 把低⾳雙簧管的版本,雙簧管 維持原本聲部,由柔⾳管替代單簧管,三把英國管負責原低⾳管及法國號的部分,⽽低⾳雙簧管則 擔任⼤提琴及其他低⾳樂器聲部。

本曲演出編制

雙簧管⾸席:阮⿈松|雙 簧 管:莊廷義|柔⾳管⾸席:鍾筱萱|柔 ⾳ 管:吳唯慎 英國管⾸席:孫詩涵|英 國 管:鄭亞妮|英 國 管:劉桂呈|低⾳雙簧管:鄭慧豐 曲 ⽬ 解 說
德弗札克:給管樂重奏的⼩夜曲,作品四⼗四

特別感謝

承辦執行:原。雙簧三重奏

協辦單位:TRIO Music 管樂器維修販賣專門店

協助宣傳:長榮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 蔡采璇老師

場地協力:Rainbow Tree 奧福音樂藝術空間

音樂會演奏家

雙 簧 管:阮黃松、莊廷義

柔 音 管:鍾筱萱、吳唯慎

英 國 管:孫詩涵、鄭亞妮、劉桂呈

低音雙簧管:鄭慧豐

編曲&樂曲解說撰文:陳柏穎 | 舞監助理:李心瑀

文宣設計:鄭亞妮 | 前台助理:鄭惟心、吳岳勳

活動攝影:高 昊 | 錄音工程:ff Studio

感謝所有支持與肯定百達國際的各位老師及同學們

讓我們下次音樂會見

百達活動回顧 百達活動回顧
百達活動回顧 百達活動回顧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