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體育風氣盛 多元選擇成亮點 【記者陳思羽、張雅筑、劉子維/報導】提及師大校園 一大特色,多元的體育活動和課程必定榜上有名,每年除 了有陸運會、體育表演會,更有水運會、校長盃等大小比 賽輪番上陣,課表上更有豐富體育項目,提供學生多樣化 選擇,建立校園內蓬勃體育風氣。 體育系林玫君主任表示,高中體育課程多半受限少數運 動項目,為讓學生進入大學後的體育課能夠更加豐富,學 校開設定向越野、體操遊戲等特殊課程,實踐學生在「高 等教育的自主性」。
提供豐富資源 盼提高運動意識 被問及師大營造體育氛圍的理念,體育室組長王宏豪表 示體育過去較少受到重視,今日推廣體育活動搭上社會風 氣的轉變,使得運動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體育室以降低運 動門檻、給予學生嘗試機會為目標,也期待能讓學生「認 同體育活動、接觸體育活動,最後讓運動成為終生的習 慣。」 因此,每學期師大辦理各式比賽,讓每種體育專長的同 學都有發揮空間,為大學生活添色。像是陸運會中,除有 常見的競賽項目,如田徑、跳高等,更設計趣味競賽,讓 較不擅長運動的同學,也能透過輕鬆方式,一同感受運動 樂趣。
目前除了技能方面的訓練,林玫君更表示「鑑賞」及「參 與」也是體育課未來的兩大重點,帶出體育知識層面運用。 建立運動能力指標、開放更多進階型課程等,針對現行體 育課模式做不同層面的微調,並透過三年一次的調查,了 解學生對體育課的期待與想像,做為未來開課考量之一。
除了透過啦啦團隊合作,瞭解運動與團隊意識,105 學 年啦啦競賽總籌體育 107 陳宇晴更指出,由於競技型比賽 除體育系、競技系兩系外,一般學生參與意願不高,而啦 啦隊的門檻較低,因此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率,帶動師大 整體的運動意識。
課程具深與廣 進入運動世界的墊腳石
體育重團隊精神 各系共創熱血舞臺
認識校內資源 揭開運動生活序幕
除了運動競賽,師大也開設多樣體育課程,供學生選擇。 從趣味的土風舞,到少見的木球,林玫君表示,資源多的 根本用意,在於給予學生選擇權利,引導其自主學習,探 索潛在興趣。林玫君也分享,學生在上網球課後,從基本 認識到熟悉賽制而產生濃厚興趣,開始關注網球四大公開 賽,點出體育課在引起學生喜歡運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只帶動自己身體力行,更是讓體育風氣盛行、各式競賽 曝光度增加。
講起競技型賽事、多元課程外,展現各系特色的啦啦隊 競賽也是促成師大體育活動多元的亮點。作為師大盛事之 一,新生不只從中訓練體能,過程中也可以學習團隊合 作,促進系上感情聯絡、加深認同感。參與過啦啦競賽人 發 109 蔡聿晴分享,啦啦最大的感動就是團隊合作,一群 人共同完成一件事,面對艱辛的練習過程互相扶持,最後 一起在舞台上完成表演,所有微笑與眼淚,都是最真實的 感動。
面對新學年的開始,王宏豪表示:「希望學生可以珍惜, 甚至保護學校的體育資源。」校內各式各樣體育資源相當 難得,盼學生可以透過課程嘗試,並從事不同運動;林玫 君則鼓勵新生透過伯樂大學堂、校園巡禮等方式了解校內 體育相關資訊,以利未來能多多善用。
學生經驗談 >>> 運動即生活 【記者葉浩霖、張雅筑、陳琤/報導】面對師大多元體 苦過程的動力,除了一心追求進步外,和隊友們培養的情 育環境,除了學校提供各種參加管道,學生也自行組成體 感、向心力,也是她重要的支柱。 育性社團、系隊,或參與乙組校隊,實踐「體育即生活」 精神。課後進行體育活動,不但能精進體能、技巧,如何 物理男排》辛苦汗水交織 以時間換取技巧精進 安排時間和衡量運動與課業比重,也成為一大課題。 物理系男排奪下 105 學年校長盃冠軍,身為系排隊長, 物理 108 陳莛元坦白,練球雖累,但因為心中有「想運動」 校隊乙泳》從零開始的自我成長 動力,所以能化解辛苦。他更分享經驗:「運動能充實自 「乙泳對我而言就像一個錨把我定在這裡,失去參加其 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大學平常可以運動的時間很少。」陳 他活動機會,不過在這裡我發覺我真的喜歡游泳。」乙泳 莛元認為,運動目的因人而異,有些人純粹只要健身,而 隊長東亞 108 何昱萱抱持游泳熱誠,把課後活動重心放在 自己則是想增進排球技巧。面對如何把持體力、遊走在課 校隊。 業與練習間,陳莛元舉例,因應練習時間早晚的差異,需 回顧剛入隊時,體能和技術沒有很好,即使教練另為新 要根據個人體力,特別調配好休息時間,若帶著睡意操練, 生調整訓練強度,仍感到疲累。何昱萱分享,撐過訓練辛 會降低訓練效果。 乙泳練習紮實,教練親身示範。圖/乙泳提供。
人發女籃力拼連霸,團結一心。圖/吳亭霓攝。
課刊字號 1436 本期出刊四版 發行所/師大青年社 發行人/陳琤 指導老師/黃信維
人發女籃》打球也學習 創造團隊深厚情感
造就運動品質 場地器材大重要
而人發系戴上 105 學年校長盃女籃后冠,隊員除了傾注 時間練球和參加比賽,也磨練技巧和心態調適方法,人發 106 劉懿瑢分享,能認識一樣投入的隊友,朝著同一個目 標前進,培養一起哭一起笑的革命情感,是參與系籃最大 的收穫。 劉懿瑢也提到,系隊練習讓她學會分配時間,在所有活 動不互相影響的情況下,兼顧練球、課業、社團與打工, 雖然辛苦,但十分慶幸自己曾經付出的練習時間,才有機 會享受大學運動的時光。
將目光轉移到師大運動環境,何昱萱認為游泳館優質, 值得善用,學校應多宣傳游泳館免費時段,並增設傍晚、 晚上等學生於課後會去運動的時間。而對於體育館場地, 陳莛元認為公館體育館通風不良,在悶熱的環境中較難專 心訓練。劉懿瑢建議籃球場借用資訊可更清楚並公開,例 如分部室外籃球場無公開網站租借,也無法查詢借用情況, 另外假日不開放且借用需要付費的部分,也讓學生在使用 上有不方便之處。
主編 / 陳琤 副編 / 劉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