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一一〇年 九月十三日 星期一
555
體育課程學分化 鼓勵學生多運 動 以 促 進 健 康 生 活 【記者楊紫葳、林太龍、李采庭/報導】自 110 學年度起,體育課程修課規 定有多項變動。教務長劉美慧表示「體育學分化」的最初理念由學生自行提出, 認為同樣是學科,體育課沒有納入學分計算並不合理,經由普通體育組與教務 處協調,體育列入既有的共同科目中,學分數從原先的 6 學分降至 4 學分,除 了計入學業成績與畢業學分,也使共同科目學分數從 28 增加至 32,最低自由 選修學分數則降低為 21。
自由選修數量不受限 學生可依興趣修課 共同教育委員會普通體育組主任林靜萍提到,根據調查,多數師生對於體育 課納入學分樂見其成,至於新制度是否壓縮自由選修數量,她則認為多數學生 通常會修習超過 128 學分,壓縮自由選修的情形應相當有限。林靜萍也鼓勵學 生按興趣修課,並提醒師生,課程仍需按照知識架構、努力程度等指標,給予 相應的合理分數,因此只要有所投入,學生應可以拿到理想的成績。此外,為 期盼學生可持續運動,除少數特殊情形外,體育課每學期限修一門,雖然不一
定代表學生之後便不會運動,但在其動機上多少會有影響。
學生會盼可自由選擇是否修課 劉美慧:體育就像通識課 至於體育學分納入成績評量後,學生是否有可能因分數導向,改變學習體育 的本質?學生會理事長馮輝倫指出,GPA 影響層面廣泛,與書卷獎、交換學生 等申請息息相關,然而這些資格與體育表現的相關性薄弱,他也提到「當學校 希望推廣體育,希望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定的體育能力的時候,你該做的,不是 去強制大家每一年都去修一堂體育課,而是希望用更鼓勵的方式」,體育畢業 學分調降是階段性目標,學生會還在與校方爭取,期望能漸進式達成不強制上 體育課的目標。對此,劉美慧回應:「體育就像通識課,須一視同仁。」納入 學分是為了強化學生對體育的重視並擁有健康的生活,她強調,將必修學分降 低是為了讓學生能多領域發展,修畢後若同學有興趣,仍可繼續修習,而不擅 長的人,校方也不會多作勉強。
預修生新制上路、臺大缺席跨校雙主修 輔系雙主修制度仍須完善 【記者楊紫葳、李采庭/報導】臺師大雙主修、輔系「登記制」即將邁入第 三年,為了妥善運用資源、有效掌握選課人數,教務處逐年做滾動式修正,推 出「預修生」制度。而由臺大、臺師大、臺科大三校組成的「臺灣大學系統」 也在今年試辦跨校雙主修,以提供學生更多跨領域學習的機會,不過臺大並未 釋出雙主修名額,也引起三校師生關切。
新制解決資源不足問題 修滿規定學分即可獲得輔雙資格 課刊字號 3171 號 本期出版四版 發行所/師大青年社 發行人/楊紫葳 指導老師/黃信維
有些課程開放的名額少,但想修習的學生多,造成雙輔的學生即使取得資格, 仍難以選修心儀課程,教務處因此新增規定應對,學生取得正式雙輔資格前, 應修畢系所規定之先修課程,才可登記為「預修生」;在未來修課滿 8 學分即 擁有正式「輔系」資格,16 學分則擁有正式「雙主修」資格。學生會理事長馮 輝倫解釋:「簡單來說,學校就是想解決現在教學資源不足,但是很多人想去 修(課)的問題,所以預修生制度就是這一點點的門檻」。雖然還不知道預修 生制度會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已經出現亂象,卻不及時修正,事情會變得更 加一發不可收拾。 此外,雙主修、輔系的預修生資格合計以一個為限,登記後便有優先選課權, 若同時修讀多學系,則採「修畢後認證」的方式,並未限制學生的修課權益, 至於短時間內,仍可能面臨雙主修、輔系與預修生人數過多,選不到課的情形, 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先前已取得的雙主修、輔系資格,將不會被取消。
三校應貢獻各自優勢 持續溝通協調保障學生權益 針對臺大未釋出雙主修名額一事,馮 輝倫表示,事關是否開放跨校雙主修, 必然要回歸聯盟建立的初衷,而三校校 長當時擘劃的藍圖中,應該有包含跨 校雙主修,他說:「對我來說,(跨校) 修課、跨校輔系到跨校雙主修,是分 享資源程度上的差異……我覺得程度 學生會針對臺大缺席跨校雙主修一事做出回應。 圖/取自臺師大學生會臉書 的漸進式地往上增加,本來就是必然 的事情」。至於部分臺大學生認為「沒 有來臺師大修課的誘因」;提及臺師大的優勢領域時,有網友認為臺大遭受貶低, 對此馮輝倫直言:「一個學校再怎麼強,不會所有(科系)都很強,那我們臺灣 只需要一所大學就好了!」他認為臺師大投入較多資源在教育、藝術、體育等方 面,成就上佔優勢十分合理,當每個學校都貢獻自己的優勢領域,才能達到資源 共好。 教務長劉美慧則對此表示遺憾,臺大校方有自身考量,因此無法加入今年的跨 校雙主修,但本校仍可與臺科大共享兩校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不過她也強調, 臺大校方承諾會鼓勵系所開課,於明年加入跨校雙主修的行列,未來若是遇到類 似狀況,會持續溝通協調,保障三校學生修課權益。
編輯 / 李采庭 首圖/劉語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