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董事長有約
擴權法案大釋憲
大法官正當性泉源
罷免罷什麼?
終將面對的司法制裁
濫權在野與機關癱 危機
台日八年情誼
特別篇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01 03 05 07 09 11 13 17

與董事長 有約。


謝大使駐日滿八年 努力促成台日情誼成績 有目共睹!
謝大使赴日擔任大使於六月期滿八年, 這八年間,日人來臺留學人數歷年來都是保 持增加的趨勢。在民間交流、區域合作、經貿 安全等方面都有近一步的提升,這些成效我 想都是人民有確切體會的。
臺日攜手度過了難熬的新冠疫情;同樣 位處板塊活躍帶的國家,也會有受到地震衝 擊民生經濟的時候,台灣救災隊與捐款的高 效率與盡心盡力。日本伸出援手不僅幫助台 灣災後態勢重回軌道,更使台灣體會到患難 見真情的暖意。我想,這就是謝大使「善的循 環」的概念實踐:當臺日某一方有需要協助,
另一方都會義無反顧的提供助力,今日的助 人者要是需要幫忙,他方就會自然地給予善 意支持,養成愛生愛、善生善的和平循環關 係。
八年前謝大使甫上任時,曾到日本探望 謝大使,深信大使在此深耕之後,一定能再 續臺日美好、和諧的友好光景;八年後,大使 任期即將屆滿,再次來此拜訪,細數歷年來 臺灣與日本間的和睦相處,深感臺灣有謝大 使在,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幸運。日本是臺灣 國際上難得的 友,正是因為這份情誼如此 貴重,更需要細心呵護與維持,謝謝這些年 來謝大使的辛勤耕耘,也期望臺灣和日本能 夠 攜手繼續共創精彩的將來。
臺日珍貴的情誼,需要細心的珍惜、經營 和維持,這八年來的成果得來不易。多虧有 在第一線維持友好關係的人員,台灣才能在 國際上擁有這樣親切的朋友,也期許未來台 日友誼長存,關係更進一步!
只有算計,沒有民生的在野黨將被人民 拋 棄
談回國內政情,在野黨挾人數優勢在國 會的肆意妄為,不僅激起十萬人民上街抗 議,更造成社會動盪,包含擴權法案在內的 行動,引起產官學界的高聲反彈;在野黨仍 舊故我,行政院雖循覆議管道建請國會再次 理性、充分地審議法案,但在野黨立委依然 未好好審議法案,挾人數優勢否決覆議案。
本於各憲政機關的職責,維護台灣作為民主 法治國家的基礎,由總統、行政院、監察院及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向憲法法庭提起憲法訴 訟,期望大法官能作為民主法治的最後一道 防線,能 下持續失控的國會,節制在野黨 立委在國會的恣意妄為。
就在提起訴訟的當下,在野黨立委撲天 蓋地的質疑起憲法法庭大法官們的公正性。
或許這些立委們內心清楚明白,他們所立出 的法案是如此的經不起考驗,必然無法通過 憲法審 查 ,因此集體吹哨壯膽,極盡所能地 破壞大 對大法官的信任;不過,當憲法法 庭正式開庭之時,在野黨立委頓時原形畢 露,在野立委答非所問、前後矛盾的失格表 現突顯出整個法案的推動過程都過於粗糙 與倉促,無怪乎各家媒體所釋出的民調結果 顯示,藍白兩黨雙雙拿下超過五成五的不滿 意度,傅 的信任度更是不到一成;接二 連三的民調皆顯示人民根本不支持國會擴 權法案。儘管藍白兩黨在國會內,總將民意 掛在嘴邊,但上任至今未曾關心民生法案, 恣意妄為至此,人民已然看不下去在野黨半 年來的荒腔走板行徑。

擴權法案大釋憲
圖取自太報
日前通過三讀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 訂案與《刑法》第5章之1「藐視國會罪」及第 141-1條,於行政院覆議失敗後,總統、行政 院、監察院認為權限遭受侵害,於是提起釋 憲,並於7月10日進行暫時處分的準備程序。
為什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內容有 違憲的爭議 ?本次修法的內容,主要強化 立法院「國會調 查 權」、「質詢權」以及「邀請 到會備詢權」,並且額外追加了「藐視國會」 的刑事責任。
首先是國會調 查 權,雖然大法官的確做 出解釋(第325、585、729號),闡明立法機 關能 夠 在權責範圍之內調閱相關文件、要求 陳述證言,並以罰鍰作為約束手段;然而立 法機關的調 查 權並非可以無限上綱,大法官 也在作成解釋的同時為立法機關的調 查 權
畫下界線:首先,立法的調 查 權不能違抗憲 法所保障機關「應獨立行使職權」的權利,例 如:待審中、調 查 中的證物或卷宗,獨立機關 尚未能公開的資料,這些都是應該被明文規 定,排除在立法權調 查 範圍外的對象。
再來則是行政首長有權對特定資訊(例 如:國防、國安、外交等事項,以及決策過程 和內容)保密的權限,至於 些事項隸屬於 行政特權所涵蓋的範圍,大法官認為應該先 透過合理途徑「協商」認定,如果難以達成共 識,才會交給司法作判斷。
至於質詢權,憲法的確規定立委有權質 詢行政院長和各部會首長,只是質詢時,行 政院長和部會首長仍然可以主張行政特權, 拒絶提供有關資訊。
而到會準備備詢權,大法官則表示,除了 「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外部干涉之人員」 之外,大多數政府官員都有義務出席,並且
也同樣有類似行政特權,能 夠 就涉及重要國 防機密事項免予答覆的權利。
那麼,修法引起爭議的是 部分內容 ?第一,條文並沒有明文劃分「獨立職權」 和「行政特權」的分野,連帶著條文所提及的 「依法應秘密之事項」範圍為何,也無從得 知。再者,即便質詢內容涉及國家機密事項, 也必須要經由主席同意,導致就算官員就算
有獨立職權或是行使行政特權,只要在質詢 拒答或拒絶提供資料,都有可能面臨罰鍰等 懲罰,那麼這樣是不是有立法權侵犯行政運 作空間之虞 ?


有些反 的說法指出,美國也有藐視國 會罪,臺灣為何不能跟進?美國的確也有類 似透過刑事責任行使國會調 查 權的手段,但 是 些內容屬於國會能 夠 調閱的權責範圍, 仍舊交予司法部門判斷,而絶大部分的案件 的結果都是不起訴,理由都是美國憲法三權 分立下的權力制衡,所以藐視國會的刑責無 法套用到行政特權上。那麼回到臺灣的案 例,法案已經進入釋憲的準備階段,會因為 程序瑕疵或是內容違憲而遭大法官退回,或 是宣告合憲通過,就端看大法官們的專業與 智慧了。立法與行政的權力之爭,兩黨局勢的 情仇糾葛,以及台灣特色的五權分立結構, 最後會演變成怎麼樣的版圖,是 值 得我們好 好觀察的。
圖取自民進黨臉書



大法官正當性泉源
目前《憲法訴訟法》對於言詞辯論或 是做出判決,都是以大法官「現有總額」
做規範與計算,因此在遇到有部分大法 官迴避、辭職、卸任或其他不可抗力因 素無法行使職權時,仍能 夠 保持憲法的 運作。
然而,由於今年十月底有七名大法 官任期屆滿卸任,立法院有部分意見提
議修法,認為剩下八名大法官,只要其 中三分之二出席言詞辯論或是做出判
決,恐怕雖符合現行法定規範大法官數 量,但有不足以維持憲法審判代表性和
公信力的狀況。於是提出草案,將「現有
圖取自司法院
總額」規範為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之規 定人數,即大法官無論實際上人數多 少,都要以15位做計算。
要是本次《憲法訴訟法》修改通過, 立法院在大法官卸任後,只要持續不行 使大法官的人事同意權,讓新的大法官 無法上任,就沒辦法產生足 夠 的大法官 人數召開憲法法庭作成判決,讓憲法法 庭被掏空無法運轉。立法院就能 夠 在這 段時間之內不斷通過違憲的法案,而沒 有其他機關能 夠 有權力制衡;人民也失 去憲法法庭這一道守護自身基本權的 最後防線。
就本草案所附的修法理由所言,大
法官的人數之所以要規範為15人,乃
為了包含多元意見,避免憲法受少數把
持。但實際上國民黨立委所提防「僅三、
四位大法官即形成多數意見而作成判 決的極端情形」,在我國憲政發展史上,
是沒有發生過的,一來是要大多數大法
官迴避的案件,出現此狀況的可能性極
其難以想見,二來便只能是因大法官缺 額過多,造成僅剩幾位大法官能 夠 作成
判決。提出此次修法的國民黨,便可能 是料想到後者,然而儘管在11月能 夠 成
功杯葛新任大法官人事,其餘未下崗的
8名大法官也應該會比照釋字632號,
宣告立法院消極不行使同意權違憲,那
乾脆直接癱 憲法法庭,連宣告立法院 違憲的還擊之力都奪走。
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新法無法
在7位大法官卸任前被宣告違憲,那麼 就恐怕就會陷入「立法權規範大法官判 決門檻有違憲之虞,交由憲法法庭審理
有無違憲,然而憲法法庭遲遲無法達到
足 夠 大法官出席人數,法律無法被宣告
違憲所以持續有效」的迴圈。那麼,我們
除了期待立法權恍然大悟修法、改選之
外,還有什麼方案能 夠 解決這樣的困局 ? 實際上,目前大法官行使違憲審 查 、
釋憲權等,並非源自立法權所賦予,而 是依據憲法以及其增修條文規定。就算 今天立法院胡亂修改、廢止,導致大法 官無法正常行使職權,憲法五權分立所
賦予的司法權,照理來說也不能為立法 權所剝奪。然而,就算立法權使司法權 行使窒礙難行,司法也必須遵守合憲的 法律,也相對地能 夠 運用司法權制衡立 法。至於如何去制衡,則是考驗大法官 們的智慧,和這波憲政危機棘手之處 了。

罷免罷什麼?

翻攝自Threads
今年2月,基隆市民由於不滿基隆市
長謝國 自2022上任以來的種種行 為,而引起市民們的罷免行動。而國民
黨因此想要在這個月修《選罷法》,來提 高罷免門檻,甚至說如果謝國 被罷免
成功,就要罷免民進黨籍基隆市現任議 員及議長。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參政
權,是讓人民監督政治人物的工具之
一,國民黨將罷免門檻提高,無疑就是 想要保護自己的政權。
綜觀台灣罷免歷史,其實會發現,
國民黨有曾經使用過同樣手法的紀錄, 在1994年的首次立委罷免案中,當時 罷免的對象有國民黨立委林志嘉、洪秀 柱、詹裕仁、韓國瑜及台北市立委魏鏞,
國民黨當時為了不讓自家立委被罷免, 緊急修法將投票率門檻提高到投票率 二分之一,事實上當時原本的門檻是三 分之一,可說是非常高了,此次修法,也 造成往後幾十年以來新聞很少聽到罷
免這件事,直到政黨3次輪替後,罷免門 檻被大幅下修,才開始有罷免的可能存
在。隨著罷免門檻的大幅下修,造成了 第一波罷免潮的到來,在這些罷免案
中,有許多是里長、村長和議員等地方
政治人物,被罷免的原因許多跟地方派 系衝突有關。有人認為罷免門檻下修其
實會造成民粹興起,仇恨政治的崛起,
近而影響到政局的安穩。但這其實是民
主進步的展現,是人民選擇監督政治人
物的一種表現,也是民意回應的方式。
至於這次謝國 的罷免案是否會形
成罷免骨牌效應,筆者認為可能會以雷
聲大雨點小作為收場,首先以基隆市現
任議員的當選票數來看,若要通過罷免
門檻需要能動員出與2022年九合一選
舉相當的票數才能通過罷免門檻。根據 過往經驗,只要罷免不 綁 大選,其投票
率往往會低於5成,投票率最高的一次 為51%的前立委陳柏惟罷免案,要發生 罷免需要全面動員情況才有可能。是否
能達成門檻都還是未知數,即使有過門 檻,還有同意票需多餘不同意票這項條 件。而國會立委則是剛上任,要滿一年 才能發起罷免案,輿論能否維持到明年 恐怕是不能。
在罷免這件事上,不同的政治立場 在此事之前是一律平等的,不會因為特 定立場而有所優勢。國民黨若想採取和 以往一樣用政治立場和仇恨來發動罷 免的招數,可能會落得失敗的結果,甚 至對自己未來的選情會蒙上陰影。


終將面對的司法制裁
民 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於2022年 選舉之際,遭國民黨籍候選人檢舉其餘 立法委員任內,苛扣、浮報助理加班費,
經檢方偵 查 訊問後,三位包含辦公室主 任在內三位助理認罪,復由臺北地檢署 以職務上詐欺及偽造文書罪起訴;案經
臺北地方法院歷時一年審理,將在七月二 十四日宣判。 台北地院作成犯貪汙治罪 條例並處有期徒刑以上,則依地方制度 法第78條,將由內政部停止其新竹市長 職務。
自本案被揭露直至法院審理,高虹安
未曾有半點反省之意,對原助理依然苛 刻,甚至試圖勾串滅證,遭到原助理於法 庭上證稱,高虹安曾試圖指示助理刪除 手機資料。於偵 查 中及審判中,供詞更試
圖將一切問題推給辦公室主任,以求全
身而退;高虹安的高傲態度也是從始至
圖取自太報
終貫徹到底,偵 查 中推 辯,對外
利用媒體聲量攻擊地檢署檢察官,聲稱 檢方違法取證;審判中延滯訴訟, 稱因
出席市政會議而無法參與庭審,後經媒 體揭發高虹安根本未出席,其後法院安 排庭期時又藉故 延而當庭遭到法官斥
責,最終法院定下自今年三月開始每週都 排庭期,密集審理,直至今年五月言詞辦 論終結,將在七月二十四日宣判。
七月二十四日的判決結果也許不能 讓新竹市立即擺脫如此困境,或許當今 國會造成的混亂局面讓高市長以為大 無暇顧及其無能的施政,但高市府上任 以來荒腔走板的行徑市民都看在眼裡, 各地湧動罷免浪潮,必將席捲新竹,縱然 法院尚未將高市長送進土城,新竹市民 亦會將其逐出風城。
高虹安上任至今未有建樹,市府局處 首長異動頻繁,上任不到一年便因涉入 都市計畫開發爭議致使前文化局長公開
與市府叫罵,佔據公共視野長達數月,更 被 爆與市府根本無關的親密友人竟能
隨意進出市府,得以對各局處首長頤指氣
使,最終竟還命令各局處首長不得接觸 該友人,而非將不相干的人士逐出市府; 市政上的缺失受到檢驗與指教,從不檢
討,總使出那一千零一招,不是卸責、抹
黑前朝市府,就是召集大批媒體至棒球場
土。將新竹棒球場當成政治提款機,每 當遇事不順便將新竹棒球場來炒作新 聞,先前大聲 弊案存在,但直到現 在,從未提出各證據,只是不斷的 土再
新竹市自高虹安上任後又回到過去 那個停滯下來的城市樣貌,因為與棒球 消逝的城市光榮
土,宣稱將送至美國進行檢驗,近日還 被 爆,棒球場 的土根本還 躺 在新竹, 從未送交美國。
場廠商的履約爭議,民間廠商無法信任 市府,導致市政各項工程找不到施工廠 商而紛紛流標,選前所開的支票全都跳 票,市府宣稱的政績,都只是前朝留下的 痕跡。
新竹市過去被譽為最年輕城市的活 力與光榮,在這不到兩年已然消失殆盡, 如同火車站前晶品城一樣,因為高市府 的介入,為引入屬於自己的人馬,將在地 的青創業者一一逐出,讓原本充滿活力的 商圈,只剩下空蕩虛無的建築;八年建立 的城市光榮感,如今在世人眼中的,只剩 下市長貪汙苛刻壓 助理、市長成天在 棒球場 土、局處首長上任不到一年便 掛官求去,新竹市民得以高雄經驗作為 借鑑,讓城市重新注入活力,使城市光榮 感重回市民心中。


濫權在野與機關癱 危機 圖取自TVBS
「要讓民進黨找不到人當部長」這是國民 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 在即將上任之際, 大言不慚的在 多媒體前大聲宣告。有史以 來素質最差的在野黨立委,上任近半年來, 不斷地突破大 對立委素質的認知,其諸多 政治上制肘毋寧是挾怨報復的公報私仇手 段而已。
目前將屆任期而尚須立法院同意權行使 的機關人事案,有NCC委員、考試院正副院 長、考試委員以及司法院正副院長及5位大 法官的人事同意案,可以預見的是, 若在 野黨持續以如同杯葛NCC人事案一樣,上開 相關機關皆有可能因人事卡關而面臨機關 空轉的危機;當然,這並非首次發生,過去監 察院確實發生長達數年無監察委員而癱 。
NCC人事案的杯葛,表面上在野黨提出 了許多理由,不過實際上就只為了 至在野 黨提案的NCC組織法修定完成,透過修法等 方式,將行政院的人命任命權納入立法委員 的口袋之中,作為違憲擴權行動之一;即便 同樣的立法模式,早在十八年前就已經被司 法院釋字613號解釋宣告違憲,不過,如同前 期曾撰文指出,渴望權力的五十四加八位土 皇帝,顯然沒將大法官放在眼裡。
機關忠誠義務,這是過去國民黨杯葛監 察委員人事案致監察院空轉時,大法官提及 各機關應本於對憲法的忠誠而各盡義務,維 持各憲政機關正常運轉;十七年後,同一個 政黨積習難改,如今全臺人民將共同承擔這 群爆走中的土皇帝所帶來的後果。
人事案的杯葛與機關空轉所帶來的不利 益,最終都將由全民承擔。以NCC為例,現行 NCC組織法規定,會議決議須由委員總額過
半數同意行之,因此 若現任四位委員任期 於七月底屆至離任後,NCC將無法再合法作 成任何決議,其後果包含新型手機形式審
驗、基地台審驗等等與電信設備相關用品的 審驗以及違法廣告等裁處皆無法進行,屆時 除了新式手機如新款IPHONE無法上市外,
更可能導致違法廣告充斥我們的生活。
被杯葛的人事案除了NCC外,還有緊接
著將在八月底任期屆至的考試院正副院長 與考試委員的人事案,主掌各項國家考試及 公務員銓敘的最高機關,也將在在野黨的杯 葛之下面臨空轉癱 的危機。
在今年內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司法院大法
官的人事案,司法院大法官作為憲法守護 者,組成憲法法庭確保憲政原則落實在各項 規範與判決之中,以維護人民基本權並為爭
議定紛止爭,憲法法庭是如今最能有效制止 陷入瘋狂爆走的國會與為所欲為五十四加 八位土皇帝各項毀憲亂政的濫權行為,所幸
依現行憲法訴訟法官規定,憲法法庭做成判 決之門檻,係以現有大法官總額作為計算基 準,是縱在野黨持續杯葛大法官人事案,仍 不致於癱 憲法法庭;不過,憲法法庭業已 公告,將於八月進行國會擴權法案言詞辯 論,依照往例應會在三個月內宣示判決,應 能趕在七位大法官於十月底卸任前作成判 決,是縱然在野黨試圖在憲法法庭評議門檻 上動手
,應也無法再藉由擴權法案恣意妄 為。
「……權力分立原則,其意義不僅在於權 力之區分,……,要亦在於權力之制衡,即權 力之相互牽制與抑制,以避免權力因無限制 之濫用,而致侵害人民自由權利。」十八年 前,國民黨作為在野黨時,同樣偕同其他在 野黨強制杯葛政府施政,癱 行政院人事任 命,時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大使提起大法官 釋憲,讓大法官作成釋字613號解釋,讓當 時國民黨違憲的濫權立法歸於無效;如今, 由總統、行政院、監察院以及民進黨立法院 黨團共同提起憲法訴訟,將再度寫下歷史, 為在野黨的濫權行為留下紀錄。


翻攝自台湾人 in Japan YouTube
台日八年情誼
「……謝大使與其他其他國家的大使 也相處的非常好,……,曾經見過的人都 非常地珍惜,我到現在為止沒怎麼見過,
很感謝謝大使一直對我很熱情。日本發生 地震謝大使都是第一個擔心災區的,不僅 是捐款的問題,台灣與日本相互合作,不管 發生什麼,都讓聯繫更加深。……善的循 環,率先以身作則,我認為這是很難得的, 我也和不同國家的大使們有來往,但是謝 長廷大使可能是最好的大使。」̶̶ NPO 法人育桜会会長 松澤 文
回顧這八年期間,謝長廷大使為台日交 流上所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而他在
今年(2024年)6月將完成他8年駐日大使 的任期,在這八年期間,不只是推動台日經 濟交流以及民間之間善的循環,還有其他 事項 值 得我們回顧。
弔 外交
2020年李前總統逝世後,謝長廷大使 開放了「悼念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逝世簽名 處」,許多日本各界人士及民 前來表達追 悼之意,其中有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 生太郎,和前任日本首相森喜朗。兩年過後 前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而不幸去世, 謝長廷大使和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蘇會長嘉 全、王前立法院長金平組成代表團出席國
葬。兩人逝世的消息對台日雙方雖是不捨。
但也因此開放了「弔 外交」的契機,國際 重要人士得以當面深入對話交流。
謝長廷大使:「國際局勢瞬息萬變,若 非此等『弔 外交』契機,怎可能短期內促 使多位重量級國際友人來台,因此得以當 面深入對話?有時我甚至感到李前總統即
便逝世,似乎繼續庇護著台灣,促使短短 一年內,台灣在國際局勢發生戲劇性重大 改變情況下,與美國、日本仍維持鞏固關 係。」
謝長廷大使也在安倍晉三逝世後於臉
書說道: 「安倍前首相一向對台灣友善,推 動不少台日友好政策,提出『台灣有事就是
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安保有事』的看法, 很快成為日本政壇的共識,可見其智慧與 遠見。在事發上星期陪同蘇嘉全會長去國
會拜訪他,並邀請他到台灣訪問,他爽快 允諾,萬萬想不到竟是最後一面。他是台
灣的重要好友,傳出他被槍擊的第一時間, 我們感覺如同兄弟中彈一般,他的逝世,對 我們也如同親人過世一樣的悲戚。祈禱安
倍首相在天之靈安息,保佑日本與台灣,在 此也向其家人表達真誠慰問之意。」

與其共存,邁向國際
謝長廷大使在舉辦2021年國慶活動 時,在請帖和掛幕上的「中華民國」文字旁 邊,首次括號註明「台灣」。這多少會挑動 「中華」和「台灣」兩派的神經線。但謝長廷 先生認為這能讓「台灣」與「中華民國」這 兩者在日本人眼中能有明確的區別。這是 因為歷史上孫文在革命前曾來日本宣傳和 募款,在日的華僑很重視這段歷史,除了部 分認同中共外,其他都是基於反共而支持 台灣的中華民國,他們為了守護孔廟、中華 學校和學生寮,曾經和親共勢力激烈較勁。
而對於台灣派來說,主要是戰前來日本的 台灣人後代,或早期來的留學生或移民本 人或後代。他們主張台灣和中國已經毫無 關係,台灣雖曾屬於中國,但清朝在甲午戰 敗後,已經割讓台灣給日本,而日本在二次 大戰後,宣布放棄台灣一切權利,中華人民 共和國不能主張台灣是其領土。
謝長廷大使說明:「以往駐日代表處舉 辦的國慶祝賀酒會,都是以中華民國名義 舉辦,相信這是我們政府「依中華民國憲法 體制,推動兩岸關係的政策」的實踐,不 過,「中華民國」四個字,使用中文很容易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分,但英文只少「人 民」兩字,在國際上容易混淆,中華人民共 和國也強硬主張承繼中華民國的權利,常 讓我們傷透腦筋,吃盡苦頭,所以中華民國 護照才會加印「台灣」Taiwan兩字,實施 20年以來,帶給民 行走世界很多方便, 減少很多麻煩。」

於中華民國後面註明台灣二字與以往明顯區別
地方交流,影響中央
謝長廷大使在上任初期,便不斷的往 日本各地進行交流,其內容不單有經濟合 作,也就是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廠。地方
上的交流才是謝長廷大使的目標,像在任 內所簽訂的友好交流協定,超過半數是在 謝長廷大使任內簽訂的,使台灣與日本之
間的往來更加密切。今年5月11日在日本 京都正式開幕的台灣文化祭TAIWAN
PLUS便是成果之一,珍珠奶茶、洪瑞珍 三明治等特產進軍京都,在日本深度體驗 台灣文化。謝長廷大使在開幕式打趣說:
「現場燈光很暗原本以為是供電不足,原 來是現場要營造台灣夜市的氣氛。他表
示,台日關係不斷在困境中見證情誼,尤 其4月花蓮大地震,日本政府與民間提供 許多資金與協助,甚至在機場、車站為台
灣募款,讓他非常感動,希望這樣友好的 關係能推廣到全世界。」
謝長廷大使:「從地方遍地開花,發 揮地方(草根)力量。從地方的自治體,
再到議會、各個町(鄉鎮)、神社、寺
院,就是從基層做起,由地方影響中央,這 是我的想法。不然,要與日本的中央打交 道,有時無能為力,但從地方做起,就很穩 固。」
從地方遍地開花的直接結果是日本民 眾對我國觀感有提升,從2016年66.5%受 訪者對台灣有「親近感」到去年76.6%的 受訪者對臺灣有親近感,這比例的提升是 謝長廷大使不懈努力之下才有的成果,也 讓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而影 響到中央的決議,像是日本日華議員懇談 會(以下簡稱:日華懇)今年5月舉行年 度總會,並在會中通過多項友台決議,其 中包括將成立研究小組,研議如何幫台灣 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此外,日華懇為了協助花 蓮災後重建,捐贈100萬元日幣,並由駐 日代表謝長廷代收。而這場總會亦屬台日 關係年度盛事,總統蔡英文以及準總統賴 清德皆以預錄影片方式,向日華懇成員致 詞。

京都市與台南市簽訂交流協定書
釐清事實,不被輿論動搖
去年8月時,日本福島含氚核處理水
經過濾處理,24日起由海底隧道至離岸1 公里處排放入海,每年排放氚總量相當於
核災前福島第一核電廠正常運轉的排放限
值。國際原能總署此前評估,日方排放計
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對民眾和環境造成
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但這引起中國和國
民黨不滿,即使近年來,台灣核能專業人
士有10多次在線上參加日本東電公司等
相關的報告跟說明,並三次由核能專家組 成的團體到日本福島現地考察研析,且根
據先進國家的作法和尊重IAEA(國際原 子能總署)的專業判定,持續密切搜集海 洋變化的監測資料,以及追蹤排放是否符
合IAEA的嚴格標準。但卻因為隨後在臉 書發文提到「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
體有益」這句話而造到媒體扭曲和國民黨 猛攻,但看過貼文內容會了解謝長廷大使 只是在談論北投溫泉、玉川溫泉中的鐳的 相關效果,並沒有提到核處理水。


一般財団法人台湾協会贈謝大使感謝狀
謝長廷大使:「福島排放處理水問題, 台灣方面已經有超黨派共識,那就是要依 據科學根據和國際原子能總署認定,確定 執行和監測,世界先進國家看法也一樣, 只有中國因為政治因素,夥同香港澳門在 抵制抗議,很多統派的人本來就希望把台 灣香港化,要求我們要跟著中國抵制抗 議,並不意外。」
謝長廷大使在這八年以來,所做出的 貢獻不像他在高雄擔任市長時能讓民眾有 感的硬體建設改善,而都是人與文化等軟 實力的交流,這些事蹟並不會讓他成為公 眾焦點,但他還是依舊默默的做他該做的 事情,來深化台日雙方的交流。

高雄市立美術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藝術盛會̶̶《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Capturing the Moment)。這次大展自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引進,集合了35位20世紀 重量級藝術家的超過50件關 作品,包括畢卡索、安迪·沃荷、大衛·霍克尼、培根、傑夫· 沃爾、杉本博司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這是一場難得一見的藝術盛宴,讓觀 近距離欣 賞到這些巨匠的傳世之作。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曾以9030萬美元天價成交的大衛·霍克尼的《一位藝術家的畫像 (游泳池與兩個人)》,這件作品絶對不可錯過,值 得親眼見證。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僅展示了近百年來藝術媒材的創新與融合,更讓我 們看到這些具開創性和深遠影響力的藝術家如何用他們的作品,代表了各自所處的時 代。無論是繪畫還是攝影,畫筆和鏡頭的每一瞬間都是真實的再現,展覽引用蘇珊·桑塔 格的話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以此來強調兩者在近代藝術史中動態關 係的重要性。
Jeff Wall 傑夫.沃爾 A Sudden Gust of Wind (after Hokusai) 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鑒鑑葛飾北齋)1993
高雄市立美術館如同一艘時間之船,帶領
觀 穿越20至21世紀的繪畫與攝影旅程,了解
藝術作品背後的文化脈絡,將現實轉瞬而逝的 剎 那化為經典的凝視瞬間。

展覽共分為六個展區:
1. 攝影時代的繪畫
二十世紀的藝術家們相繼採用攝影來創作,開 始挑戰繪畫如實映照世界的概念。透過新的風格 和視角,他們尤其關注人物形象的呈現。
2. 拉鋸
當攝影師探索相機的機械原理時,畫家們則深
入研究畫布表面的肌理和顏料的質地。這些藝術 家們巧妙地掌握繪畫素材和技巧,創造出層層交 疊的構圖,超越了現實的描繪。
3. 如畫的場景
繪畫與攝影的界線逐漸模糊,傑夫·沃爾的作品 探索了真實與虛構、生活常態與奇思異想的界線, 對傳統攝影的概念提出質疑。
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里希特 Two Candles 兩支蠟燭 1982


4. 凝視的詩意
新一代攝影藝術家從繪畫傳統中汲取 養分,並用攝影的圖像提出新的觀看方 式。透過壯觀的大尺幅照片和工整的構 圖,邀請觀 深入賞析,思索集體經驗。
5. 歷史取鏡
攝像繪畫充滿了歷史、傳播媒介和記 憶等元素,讓我們反思攝影鏡頭下的真 實究竟是清晰還是 曲。
6. 融合新境
1950及1960年代的藝術家們探索繪 畫的可能性,將流行文化和大 媒體的 影像元素結合到作品中,挑戰了獨特性 和繪畫至上的概念。
這場展覽將帶領 穿越百年的藝術旅 程,體驗繪畫與攝影的交織發展,深刻感 受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無論 是藝 術愛好者還是新手,都不容錯過這場視 覺盛宴,快來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我們一 起見證這些藝術巨匠的經典瞬間!
各位讀者好
我們是新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