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 第46期 2023年5月

Page 1

新文化

臺 灣 日 本 能 源 交 通 New Culture Foundation
目 錄
Contents
前瞻計畫‒水利設施 臺灣能源轉型 核二除役之後 四接與地方公投 臺 灣交通地獄大解析 臺 灣與日本善的循環 特別篇 抽象之眼 The eye of abstraction 電影 《速命道》 首映會 01 03 05 07 09 11 13 17
與董事長有約

與董事長 有約。

01

時至今日,電力已成為現代人類文明的 根基,民 日常生活與工商業發展都需要用 到電。我認為,政府應在環境永續與人民用 電間取得平衡,先確保人民用電無虞,再設 法讓電力設備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進而 創造人民生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三贏的 局面,才是正確的作法。

為了配合世界潮流,達成臺灣2050淨零 排放的目標,政府與民間廠商合作,積極發 展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再生能源產業。這 種新興產業,不管技術的引進與發展、廠址 的選擇與探勘,都需要花費龐大的資金,還 不一定能得到回報。最近又發生黑道涉入、 廠商行賄等事件,使這個產業遭受汙名,影 響民 的觀感,也連帶阻礙產業的發展。我 認為,電力設備是國家的基礎建設,政府要 引進民間力量,就要給予充分的支援。在開 發階段,政府應適時提供廠商充足的輔導與 補助,完善相關的法規,建立制度,讓優良廠

商專心研發、建設;電廠完成後,政府也要以 合理的電價收購,讓廠商獲得利潤。這樣,民 間廠商才有意願和動力投入,國家也才能得

到足 夠 的電力,發展民生與經濟。

在再生能源中,太陽能與風能都會隨著 自然環境而變化,並不穩定,所以需要建設 儲能廠,維持供電的穩定。然而近來預定建 設儲能廠的地方,頻頻遭受當地居民抗議, 計畫只能暫停。如上段所述,我認為,政府應 提供廠商適當的補助與合理的收購價格,鼓 勵廠商投入。此外,既然人民對儲能廠有疑 慮,政府和廠商就應先檢視民 訴求是否合

理,加以改進,並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向民 說明、宣導,消除民 的不安與疑慮,讓再生 能源的產業鏈更完整、電力供應更穩定。

去年歐盟決議,有條件的將天然氣及核 能視為綠能,作為過渡時期的替代方案。我 國政府的目標,也是先以燃氣代替燃煤,當 作再生能源的過渡及備用方案。因此,建設 燃氣發電廠與天然氣接收港口有其必要。我 珍惜臺灣的自然環境,但更重視人民生活的 安樂,如果沒有比現在還要好的方案,我支 持當前的作法:以外推等降低對環境與生態 影響的設計與工法,在原本規劃的場域建設 三接和四接。

至於核能,近日雖然有電子業董事反對 核電廠除役,希望能降低臺灣電廠的 排 放,以應對國際徵收 稅的趨勢。但核分裂

電廠產生的高階核廢料(廢燃料棒)會不斷 釋放有害輻射,只能等它自然衰退。目前處理 廢燃料棒的方式是將它先放入廢燃料棒池 冷卻10年,再移至乾式貯存設施以空氣冷卻 40年,最後埋入穩定、沒有地下水的地盤數 百萬年,高階核廢料才沒有危害。然而臺灣 核廢料乾式貯存設施至今未能 啟 用,導致核 一、核二的廢燃料棒池爆滿,連除役機組爐 心的燃料棒都無法移出,實在無法延役。我 認為,臺灣即使要繼續使用核能,也不應該 繼續 啟 動原有的核能機組,而要採用最新技 術新建或重建核電廠,回收使用過去的廢燃 料棒,才是適切的作法。但即便如此,最新一 代的核分裂電廠仍然會產生核廢料,只是它 們釋放有害輻射的時間從數百萬年減至數 百年,我們仍然要面對如何處理核廢料的問 題。為了避免債留子孫,我不贊同 啟 用核分 裂電廠。

總而言之,我支持再生能源產業,希望政 府能更強力的輔助,讓這個產業健全、穩定; 我支持燃氣電廠及三接、四接,在過渡時期, 確保國內供電充足;我反對核分裂電廠,因 為無法處理的高階核廢料,是臺灣及子孫的 重負擔。

02

從水利署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去年夏 季以來,台灣的降雨量遠低於過往。去年夏 季雖有颱風,但南部實際降水量約200毫 米,不到歷史平均的4成,創下30年來新低, 到今年四月中,南部已數月沒有下大雨。以高 雄為例,往常七、八月雨季時,大約會有700 到800毫米的雨量進帳,然去年最多僅有八 月的200毫米雨量,今年一月之後降雨量更 是連續掛零。

與過去相比較,乾旱時高雄與台南的降 雨狀況,都約是在前一年十月開始大幅減少 降雨量;供水情形則是,2015與2020年自當 年二月下旬開始實施限水措施,即水情黃 燈,而今年南部水情供水燈號僅為減壓供水 之橙燈,此現象上的差異應是前瞻計畫水環 境建設默默發揮作用,與經濟部有鑒於

前瞻計畫‒

水利設施

2021年百年大旱經驗,去年就已經開始提 早因應,若非如此,南化、蘭潭兩個主要的水 庫非常有可能已經「空庫」。

「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開發多元水源, 依「水環境建設行政透明專屬網站」資訊,綜 觀供水相關的「水與發展」項下的十九項建 設,目前已完工的建設為五項,包含防災及 備援水井建置、深層海水取水工程計畫、伏 流水開發工程計畫、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 等。其餘如: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目前工 程進度為完成88%,預計今年九月完工;石 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完成99%,預計 今年六月完工;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完成 61%,預計明年六月完工;翡翠原水管工程 計畫完成80%,預計明年六月完工;台南山 上淨水場供水系統改善工程完成13%,預計

03

114年元月完工(本計畫分多項子計畫,此僅 以工程進度最慢者而言)。是以,前瞻計畫水 環境建設中的「水與發展」相關工程大多已

進度過半,接近完工。

經統計,2017年到現在,全國1天增加

197萬公噸供水能力,與去年相比,長期缺雨 時間甚至缺水更勝百年大旱關 時刻,而目 前仍能維持供水,顯示台灣抵 旱情能力已

較先前更堅 。在南部地區積極開發的伏流 水工程,取用河道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源, 高屏溪下的伏流水每天可供應約33.8萬噸

用水,佔大高雄地區用水量160萬噸逾2成, 水利署官員比較,水庫每提供1噸水,成本至 少10元,但伏流水卻只要3元;去年此時的新 竹寶一寶二水庫也是蓄水量低落,但經由前 年趕工完成的桃竹幹管自石門水庫調水,從 而穩定供應新竹科學園區之用水。

雖然在客觀事實上證明了前瞻計劃建設 確實有效,強化供水 性。惟,台灣所面臨的

乾旱問題愈發嚴峻,除了供給面外,需求面 亦是問題。據水利署統計,民生用水持續增 加,總量從2014年的30.5億噸增加至2019 年31.9億噸,增加4.6%,每人每日用水量節 節上升到284公升。今年開始,政府對用水大 戶開徵耗水費,其實際效用 值 得繼續觀察。

此外,政府也鼓勵產業多開發使用回收水, 以高雄和發產業園區為例,去年度廠商重複 利用水量為18529CMD(噸/日),用水量為 1828CMD,用水回收率由公式計算後約為 91%;其中指標廠商台郡科技重複利用水量 約7134CMD,用水量約1612CMD,用水回 收率達82%。

綜上所述,前瞻水資源建設確實逐漸開 始發揮作用,面對極端氣候,除了政府持續 調水外,民 、產業也應多節水、省水,盡量 發揮每滴水的最大作用,一起 過旱象,降 低上半年水情對民生、產業用水影響。

04
台 南降水量
高 雄降 水 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民間積極開 發光電、風電等綠能產業,使得在今年 初綠能發電占比即已超越核能發電,未

來核二廠除役後所留下的發電空缺也 能予以彌補,透過公私部門相互協力,

由民間擔起建設主力,政府透過政策等

管道支持,將能提高產業發展效率,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乃當代公行政重 要模式之一,在過去單由政府負起公共

建設的結果是事倍功半,尤其公領域事 務日漸複雜專業化,政府的財政亦日漸

無法負荷。因此由公私部門相互協力, 由民間擔起建設主力,政府透過政策等 管道支持,將能提高產業發展效率,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風電產業即是最好的例證,全球20

大風場台灣就佔了16個,政府政策大力 支持風電產業,風電產業在沃旭能源帶 領下,建構了上中下游的本土風電產業 鏈。其成員包含:上游製造業的中鋼的 鋼材、上緯的樹 酯 材料;零組件/配件中

塔架供應的中鋼機械;葉片方面的天力 離岸;齒輪箱的台朔重工;東元的控制 系統;華城、中興、士電等的電力系統; 中游風場規劃則有台電、英華威、沃旭、 永傳、中興工程等;在風場營造則有中 鋼、台船、中興電工、華城、樂士、星能等 業者,不到十年台灣即成為全球第七大 離岸風機裝置容量國家,並吸引了全球 逾十家一流的開發商搶進。

05
臺 灣能源轉型

有耕耘才有收穫之理自不待言,政

府與民間公私協力的場合之中,既然需

要民間的投入,在收穫階段自應予其應

有的報酬,始能成為良性的循環,進而 達到永續的目標;我們認為不應帶著有

色眼光看待公私協力的產業,動輒扣以

圖利私人的帽子,如同台積電由政府投

入資源重點發展產業進而使其成為護

國神山一樣;然而,在新興產業建構中, 難免出現基於個人私利的恣意,人謀不

臧的案件,政府相關部門應審慎對待, 以維護正在大步向前邁進的風電國家 隊。

然而除了積極發展供電系統外,對

於攸關供電穩定的儲能產業部分,目前 政府的重視與作為難謂充分。雖然

2016年至2022年6年,台電每年發購

電量從2257.92億度,逐步上升到

2507.49億度,增加了249.57億度,在

日照充足、風量充足時,光電與風電的 發電量固然足以彌補核能除役所留下 來的缺口,然而在如夜晩光、風電供電 效率較低之時,我們的用電量依然可 觀,尤其是即將到來的夏日夜晩。

儲能廠的建設需時約在一年到一年 半,政府應及早因應,以供給夜晩的供 電,如同發電產業的支援,我們認為儲 能廠的建設應予以協助,透過促參法等 規範與政策給予支援,並且好好盤點有 何政策上、法制上的不足,盡早因應。而 參與公共建設的民間廠商亦不應帶有 色眼光看待,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公私 協力形式可大幅的縮減國家財政負擔, 參與公共建設的民間廠商自應使其保 有合理的利潤,這樣才能建構一系列的 產業鏈,藉此亦能讓整體產業升級,最 終可達雙贏的局面。

06

今年三月中,核二廠二號機組除役, 再度引發社會上對臺灣是否會缺電,以 及是否繼續使用核電的討論。

針對這些問題,經濟部長與台電表 示:今年新增的再生能源、火力,以及提 前完成歲修機組等的發電量,超過核二 二號機的發電量,應能穩定供電。至於 核能發電,由於廢燃料棒第二階段存放 設施尚未得到地方政府許可 啟 用,使得 核一、核二第一階段存放設施爆滿,除 役機組爐心的燃料棒都無法取出,根本 不能延役。

而就筆者所見,反對核二退役的理 由如下:

一、供電穩定性:再生能源的供電並不 穩定,而天然氣與煤 都需要不斷從國 外輸入,現在國際局勢並不平穩,若國 外物資無法順利輸入,國內供電將會出 現問題。

二、發電成本:從台電提供的111年發 電成本來看,只有水力發電的成本(每 度1.21元)低於核電(每度1.5元),燃 煤和燃氣都因為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導 致成本大漲。發電成本過高,電價勢必 調漲,則工商業的成本也會增加,導致 物價上漲、外銷競爭力下降。

卻增加,無形中增加臺商的負擔。

07
三、排 量:核能的排 量較低,核電廠 除役,會造成排 量大增,對於推行減 有害。歐盟已準備課徵 稅,台電的 排
核二 除役之後

筆者認為,臺灣已開始建設儲能設 備,可以舒緩再生能源不穩定的問題。 臺灣燃煤及燃氣發電占所有發電的 80%以上,中國對臺敵意日增,我國能 源過度依賴從國外進口,的確需要相關

部門認真檢討。至於發電成本及排 量 方面,擁核與廢核計算的結果相反,難 以定論。但在烏俄戰爭後,歐盟各國積 極推能綠能,在這種情況下,再生能源 的技術很有機會迅速革新,增加發電效 率、降低發電成本。而在2016年到 2022年間,臺灣有三個核能機組除役, 若我們將2016年與2022年台電再生 能源與核能的購發電比各自相加, 2016年為16.63%,2022年為

17.77%。兩者相較,2022年少不到百 分之一。也就是說,原本核能發電的發 電量由再生能源發電代替了,也就沒有

核能機組除役,臺灣排 量大增的問題 了。

至於除役的核電廠是否要重 啟 ,就 目前而言,乾式儲貯廠只要地方政府許 可就能 啟 用,核廢料問題也可以暫時緩 解,但臺灣是否能找到核廢料最終放置 地點,不無疑問。重新 啟 用核電廠,就成 為我們要忍受一時不便,或是為求一時 方便,債留子孫的問題。

現在的能源政策,涉及了國家發展、 國家安全、環保永續等問題,既專業又 複雜,一般人難以判斷和評估。我們希 望執政者在決策時,不要先有「非誰不 可」,或「誰一定不可」的立場,尊重各 方的專業和意見,留意最新的科學與技 術,綜合各方的意見,保持彈性,在開發 能源、國家安全與永續經營中找到平 衡,做出最好的決定。

08

四接 與地方公投

台電規劃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

發電站,並將在外木山海岸填海造陸, 建設新的天然氣接收站(第四天然氣接

收站,以下簡稱四接);惟民間團體對此

有所疑義,發起護海公投,旨在停止填

海造陸之工程。時任基隆市長林右昌, 即現內政部長,對該公投適法性上有所

疑義,發函主管機關釋疑。內政部經徵

詢各部會後表示四接興建非屬地方自

治事項而非屬地方性公投得議決之事 項,若依基隆市公民投票自治條例第八

條規定,行政院認定不符地方公投事項

者,基隆市政府應予 回,從而有批評

中央欲沒收地方公投之說法。究竟四接 興建屬不屬於地方自治事項?此事即突 顯目前中央地方權限劃分的規範模糊 不清,至難以判斷何謂中央權限與地方 權限。

依公民投票法第二條規定,地方性 公投適用之事項為:地方自治條例之複 決、地方自治條例立法原則之創制、地 方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是 何謂「地方自治」為判斷關 ,而現行法

規範是否有給予可資判斷之標準?

09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6號號判

決指出,憲法上規範以行政轄區為界分

方式,而無中央立法權完全或絶對不及

之縣自治事項,換言之,憲法第107條 至第110條就中央、省及縣立法權事項 及範圍之規定,並非相互排斥,互不重 疊,反而有如同心圓式之規範架構,各 個縣自治事項(小圓),均為其相對應之 省自治事項(中圓)及中央立法權(大 圓)所包涵。

四接的興建是屬於何種事項?其興 建目的為台電整體發電規劃,應是屬於 電政之事項,依憲法107條屬中央專屬 權限,從而非屬地方自治事項,故不得

以 地方公投議決;然,在基隆市轄區內

外木山海岸興建,或又可被認為是農 林、水利、漁牧及工程之事項,即地方自

治事項;且基隆市之地位為省轄市,精 省後,非其他縣之轄內,則就應適用 109條省之規定抑是110條縣之規定? 又,法律層次的地方制度法之規範又更 加模糊,地制法第19條規定的縣(市)自

治事項包含自然保育,而四接的建設必 然與地方自然保護有關,則四接的興建 似又屬地方自治範圍而可以地方公投 議決。

此一問題乃過去長期忽略中央與地 方權限劃分之問題。過去威權體制下, 地方政府乃中央的分支機構,根本無地 方自治的概念;民主化的發展進程上, 當代已然認為國家與地方自治團體並 非「上下」、「主從」之關係,而謂「對 等」、「夥伴」關係,是中央對於地方自治 應予尊重,地方對於國家整體之施政之 需要亦負有「協力義務」。

以四接興建而言,性質上涉及的是 整體能源政策之規劃與地方自治團體 轄內的環境保護,解釋上能同時得出得 與不得以地方公投議決的結論。本文認 為,以事物本質之判斷,本案涉及能源 政策之規劃及執行,性質上非僅屬地方 性議題,但地方居民與地方政府稱屬地 方公投事項亦難謂無理由。是,縱本起 爭議依法而言,按基隆市自治條例第八 條規定,經行政院認定此案非屬地方自 治事項而應 回地方公投案,作為中央 主管機關的中選會與行政院仍應善盡 闡明之責,加強對地方之溝通,取得地 方多數之支持,蓋無論如何,四接的建 設終究需要地方民意的支持。

10

交通地獄 大解析

交通地獄是許多台灣人相當熟悉的 詞彙,尤其近期新聞媒體常以交通地獄 抑或行人地獄為題做相關報導,交通地 獄係指台灣交通規劃不佳導致汽機車 出行困難及對於行人不友善之情況。這 是台灣一個非常現實且嚴重之問題,也 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造成台灣變成交通地獄之原因是多 方面的。首先,台灣城市地區,道路狹 窄、路網複雜、交通量大,易引起塞車;

其次,對體積較小的機車(大型重機與 普通重機)在交通規劃及法規方面有諸 多「 視」,如機車需強制兩段式左轉、 禁行機車、大型重機需停汽車停車位以 及雖繳納與汽車相同稅金卻無法行駛 於高速公路等,這些政策使機車有別於 汽車之路權導致汽車數量不斷攀升,使

交通壅塞更加嚴重;另外,台灣道路規 劃不佳,如許多重要路口未設置左轉 道、速限設計與實務上有出入、強制機 車行駛機車道等,讓道路增加許多不必 要的車流交織,以致事故率急速上升, 根據CNN報導,台灣2022年就有 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是日本的6倍、 英國的5倍;最後,台灣的公共交通系統 也有很多不足,如路線不完善、車輛不 足及對行人不友善等,這使得民 不願 意搭乘公共運輸,更進一步增加交通相 關問題。

面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 決?我們可以先針對一般道路規劃偏 移式左轉道,且道路上公車停靠站及路 邊停車應設置避車彎,使車流不會被臨 停車輛及公車影響。能開放機車行駛所

11 臺 灣

有一般道路不強制分流,且不強制兩段 式左轉,讓左轉車輛靠左,右轉車輛靠 右,才得以根治車流交織等問題,並且

同時不讓機車待在事故率極高的待轉 格內,能使事故量有效降低。對於行人 的部分能將路口人行道外推、行人穿越 線退縮、於分隔島中設置行人 庇 護島等 這些都是能對於行人友善的措施,相信 政府若能將這些設施及政策落實便能 解決交通上一半以上的問題。

在交通上有所謂的3E,分別為交通

工程(Engineering)、交通教育(Education)及交通執法(Enforcement),上述屬於交通工程一環,而要

打造安全的交通環境,交通工程佔首 位,以大多國家的佔比為:工程40%、教 育30%、執法30%。但以我國來說卻是 長期將「執法」作為改善交通的主要方

針,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工程及教育。僅 利用提高交通違規罰則、廣設科技執

法,但實質上交通事故卻未能下降,更 在2022年交通死亡數創下八年來新 高。我們應該要檢討的是,經過這幾年

廣設科技執法(區間測速、違規攝影)以 及提高罰則下,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 何屢屢增加而未下降?是否不應該糾 結在要提高執法的比例,而是要增加對 於工程及教育的層面?對於工程面能 參考以上提出的問題及方式加以改進, 而教育方面可檢討現行考照制度,是否 有考照過於簡單的問題。在身邊總會有 幾個朋友有駕照,卻不敢開上路、不會 停車等情形。這就是我們應該去檢討的 方向,不該總是以「執法」來作為改善交 通的唯一方法。

當然,政府應重新檢視現在對於交 通之政策是否方向錯誤,無論地方政府 還是中央政府皆應努力,而非遇到問題 後只會逃避或是安於現況不予改變,交 通「3E」是同時包含工程、教育及執法, 並非是專注其一就得以改變交通現狀。

然而,民 也需要從自身做起,善用大 運輸、駕駛車輛必須禮讓行人等。解

決交通問題需要政府、民 及社會各界 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大家的共同努 力,才能讓我們擺脫交通地獄的惡名。

12

臺灣 與 日本 善 的循環

《謝長廷:台灣與日本善的循環》一書,是日本《產經新聞》論說委員河崎真澄對駐日 大使謝長廷的專訪集,包括29篇《產經新聞》〈話的肖像畫〉專欄連載,及1篇追加專訪, 共30篇文章。但這些專訪是為日本人寫的,有些部分臺灣民 十分熟悉,中文版因而做 了一些調整,與日文版不完全相同。

這本書雖然沒有對收錄的專訪分類,但從內容上看,可以分成幾大部分(未依原書 順序):謝大使在臺灣的經歷、臺日之間的交流與謝大使的工作成果、謝大使對當今國 際局勢的看法。在有關臺日交流的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臺日間交流的事件,日本前故 首相安倍晉三與臺灣前故總統李登輝對兩國關係的影響,以及謝大使對促進臺日關係 進一步發展的見解等。讀了這本書,不僅能讓我們了解謝大使的過往、近來臺灣與日本 交流的概況,更能了解臺灣民主化的過程與謝大使的政治理念,收穫甚豐。

這本書書名中的「善的循環」,是謝大使2016年赴日就任後所提出。他在這本書的 〈序〉中表示,臺日兩國在一方遇到困難時,另一方就會伸手援助,這種自然互動所展現 出「愛生愛,善生善」的現象,他稱之為「善的循環」。而在這本書中,許多篇章都顯現了 兩國人民因「善的循環」產生彼此友好的氛圍,這或許也提供謝大使思考方向,讓他找 到突破臺灣外交困境、增進臺日邦誼的作法̶̶強化臺日民間的友好,藉此由下而上,

13
臺 灣

推動城市外交、議會外交。所以,書中有些篇章謝大使雖然像是從第三者的角度敘述、 發表感想,實際上卻是他外交成果的展現。

謝大使所提出的外交方針,其實適用於所有與臺灣有同樣民主自由價 值 觀的國家。 如果我們注意新聞,可以發現疫情爆發、蔡總統推出Taiwan can help,無條件捐贈各 國口罩與醫療物資後,歐洲國家開始對臺灣展現善意。烏俄戰爭爆發後,美國與歐洲各 國議員紛紛訪臺,臺灣的對外關係,藉由議員外交,獲得重大的進展。我國對別國的人 民展現善意,讓別國的議員樂於到臺灣交流,不就與先前謝大使提出的方針若合符節 ?臺灣能在國際局勢轉變時,迅速獲得各國的支持,謝大使也一定有功勞。那麼,這 本記錄臺日交流的書,也就有一定的價 值了。

在本書中,謝大使也針對當前國際局勢與兩岸和平,提出他思考的結果。他認為,和 平才是世界的「核心利益」,唯有和平,人類的文化才能向前推進,也才有機會阻止專制 政權武力擴張。而和平要以愛為根基,以力量為後盾。如果沒有愛,力量會變成暴力;如 果沒有力量,和平就只是空談,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自己的力量不 夠 ,就必須聯合與自己

同樣擁有民主、自由價 值 觀的國家,共同捍衛和平,這就是謝大使最新提出的「和平共同 體」。也就是說,「和平共同體」是謝大使考量國際局勢後,將他「命運共同體」裡共同認 同的部分,定義為「愛好和平,以自由、民主為價 值 觀」,並將範圍擴展到全球。因此,「和 平共同體」是「命運共同體」進一步的發展。

14
日本
旅 日 台 人 及 駐 日 大 使

Taiwan

在謝大使的〈序〉中,還引述李前總統的想法,認為政治領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宗 教或哲學的中心思想,才能使自己的理念前後連續,而不會迷失方向。我們觀察謝大使 提出的理念,從最早的臺灣命運共同體,到臺日命運共同體,再到和平命運共同體,可 以發現,大使的理念不僅「一以貫之」,而且隨著大使的經歷與時局的演變,不斷的成 長、擴充。這種堅持理念,又能持續進步的精神與態度,也是 值 得我們學習的。

不管是「愛生愛,善生善」的「善的循環」,或是「和平共同體」,都需要以「愛」為根 基。因為愛,所以才會以良善的心待人;因為愛,所以崇尚和平。如果從這個角度解讀這 本書,或許也會有另一番風貌,而更認識駐日大使謝長廷吧!

15

「我心中的謝大使,是在每一個位置都可以創造新境界的人。他是一個思 想家,不是默默做事的人,而是一面做事一面張揚理念的人。在臺灣政治發 展的每個階段,他都帶來論述;在公職生涯的每個位置,他都有所成就。當 他遭遇人生三大功課,更展現出思想家的高度與豁達。他以思想論述支 的 實體成就,架構出我所說的境界。因此,我心目中的謝大使,就是一個一面引 領思想風潮,一面創造實體成就,在每一個位置都創造新境界的人。人民給 他一個位置,他就回報人民一個新境界。」

̶ 海委會主委 管碧玲

16
會 主
Japan 善
委 管 碧 玲

「在本質上,一張照片永遠無法像一幅畫一樣完全超越它的主題。同樣的,一張 照片也永遠無法超越它的視覺本身 然而在某種意義上,這卻是現代繪畫的 終極目標。」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脫離視覺的依附,擺脫一張照片必須 要有可以辨識的事物,探討抽象的攝影

裡所有可能的閱讀觀點,我們找尋看向 鏡中抽象之眼。

「抽象之眼」這個策展命題意思是攝 影之鏡頭裡不只有報導的敘事、生活的

敘事,也存在著一種攝影者自己或 喃 或咆哮的視覺表達。它引導我們迎向一 個新的看的領域。潛藏著一種自我暗示

,自我覺醒的提示,讓觀者以一種創作

者獨有的眼光去欣賞,去了解這一次展

出的抽象作品。

「抽象之眼」希望可以透過以下四個 子題形塑抽象攝影的合理性與可能性。

一、「非象具象」:攝影的具象敘事裡面 缺乏日常熟悉的符碼,進而轉變成抽象 視覺。這抽象的視覺如何引發出敘事的 蛛絲馬跡,成為一種「英雄式的觀看」, 獲取掌聲,進而產生一種閱讀抽象攝影 的可能。

抽象之眼

17
非象 具象 阮偉明 YUAN Wei-Ming 〈光之幽谷 A04〉 Cave Light A04 莊明景 Mike CHUANG 〈老梅〉 Lao-Mei

理性 與 感性

二、「理性與感性」:從抽象繪畫的創作 途徑,由色彩與造型直接切入到一種理

念當中,是理性的極限之美,還是感性 的情懷?這裡由抽象繪畫觀點看向攝影 的心靈試探,在游離抽象的氛圍裡感受 藝術家要表達的到底是壓抑還是宣洩。

三、「物介質」:攝影的呈現相當依靠媒 材發展,隨時代科技不同,影像的呈現 也日新月異。從攝影媒材裡延伸出一個 材料物體系,媒材介質充滿了抽象的視 覺的可能性,如何解放媒材本質上獨特 的視覺,就是抽象攝影產生的起始點。

CHEN Yan-Cheng

林添福 LIN Tian-Fu 〈煉石 (4)〉 Alchemy 4 陳彥呈
〈泉〉 Fountain物介質

四、「完形」:完形心理學裡「視覺場」的

概念認為人類對於任何視覺圖像的認 知,是一種經過知覺系統組織後的形態 與輪廓,而並非所有各自獨立部份的集 合。透過接近性、相似性、封閉性、連續 性與對稱性等相當有趣的視覺認知因 素,觀者在非符號間尋找符號的意義, 最終以更直覺的「完形」視覺投射在作 品上,如此產生了圖形的解讀趣味。

吳美琪

WU Mei-Chi

〈YXX-The Flares #6〉 YXX-The Flares #6

「當一張照片記錄被看到的東西時,在本質上總是會指涉到那些沒有被看到的東 西。他是從連續的時刻裡孤立、保留並呈現了某一瞬間。」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完 形
20
圖片來源/ 皆為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

速命道首映會

基金會董事長任職高雄市新聞處處 長期間,便大力支持國片,曾主動對蔡 明亮導演表示願提供補助。《速命道》上 映前,董事長更包下一場首映,並開放 以往新文化營隊學員與一般年輕朋友 參加,希望能贊助、推廣國片。消息傳出 後,湧入大量報名,遠遠超過我們預定 的名額,讓我們十分振奮。因為這代表 民 對國片的喜愛,與對這部電影的期 待,才能未演先轟動。

《速命道》由頑童MJ116的瘦子與 SHE的Ella(陳嘉樺)主演,柯有倫客 串。劇組更邀請劉德華特別演出、張惠 妹演唱主題曲〈離別總是那麼突然〉,讓 入場的觀 能在一場電影中同時享受天 王巨星的演技與天后歌手的歌藝。光是 這兩點,就 值 回票價了。

這場首映會在滿場觀 的期盼中開 始,觀 反應熱烈,片後劇組人員的現 身,更掀起了另一波高潮。雖然我們並未 如其他首映場次看到劉德華的祝福影 片,但我們依然能親眼見到導演與瘦子 等劇組人員的風采,而Ella的活潑與熱 情,更讓人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的編劇採用合分合的敘事 方式,以男主角貫穿全劇,並不斷的以 對比的方式(救人與殺人;生與死;地下 賽車的恩怨情仇與救護車的分秒必爭; 男主角的自由奔放與女主角受到家庭桎 梏;美滿的家庭與孤獨的復仇者)加深 觀

的印象,使觀 更容易理解。全劇

劇情緊湊,內容王道熱血,又有甜蜜的 愛情,還不時穿插詼諧的段子,是一部 適合大家觀賞的娛樂片。

該片由柯受良之子柯有謙執導,柯 有倫參與編劇與演出。柯受良生前是藝 人及知名賽車手,有「亞洲飛人」的美 稱。柯氏兄弟表示,他們的父親生前從 未開過救護車,因此設定時就是要開救 護車。在影片中,我們也能看到柯受良的 彩蛋。也就是說,這部電影也柯氏兄弟 獻給父親的作品,希望能補足父親缺 憾,傳達他們對天上父親的懷念與致敬 吧!

電影是八大藝術之一,可以反映現 實與人生,表現思想與生活。因此,本土 的電影,是凝聚本土意識、宣揚本土文 化的重要媒介,需要全民的支持。柯有 謙與瘦子都是電影界新進的年輕人員, 也完成一部有一定水準的電影,希望大 家能支持他們,進場看電影,鼓勵年輕 人,讓臺灣的本土電影能發展得更好。

與 董 事 長 夫 人 吳 曉 菁 女 士 新 文 化 基 金 會 董 事 長 林 耀 文 22

新文化基金會

大專院校實習計畫

計畫宗旨/

致力於推廣四大優先理念,臺灣優先、文化優先、環 境優先、弱勢優先,鼓勵青年人才投入公共事務,培

養獨立思考能力及事務工作能力,結合理論與實務 ,增加實務經驗,以求學以致用並提供青年從事公 共事務的平台。

招募對象/

國內外大專院校在學學生,不論就讀什麼校系,有 服務熱忱,對公共事務參與、社會議題有興趣者。

實習期間/ 一、學期期間:

每周8小時,周一至周五上班時間10:00至18:00, 自行彈性安排時間,以各系所規定為主可再增減。

二、暑假期間:

112年7月至8月,每周二天共16小時。

實習地點/

新文化基金會

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119號

實習內容

(02)2550-0888

電子信箱:

newculturefoundation2017@gmail.com

臉書搜尋:

政策 研究

議題 分析

實習報名表單

學習輿情分析、文稿撰寫 新文化官網

聯絡方式/
連絡電話:
新文化學生工作隊 組織 規劃
學習組織建構、新媒體經營
學習政策研究、分析政策

missing

我們需要你 一同參與

各位讀者好

我們是新文化基金會

目前我們正在徵學生工作隊的夥伴

只要對政治參與、社會議題有興趣熱忱的 不管就讀什麼校系

都歡迎你的參與

我們工作隊就像是一個跨校的大社團,結合各

校志同道合的朋友藉由各種活動進行交流,科 系不限,畢竟政治參與是憲法所賦予,每個人都 有參與的權利。

工作隊的內容有一起舉辦一年一度的營隊,還 有新文化教室會請不同的老師們來跟我們分享 政治上的議題或是他們的專長,另外我們會發 行刊物,有興趣的大家也可以一起寫稿討論時 事。

請有興趣的朋友們

可以幫我們掃下面條碼填寫表單

或是直接私訊我們 instagram 、FaceBook

我們會盡快與你們聯絡 !

表單連結

新文化基金會

致力於推廣四大優先

(臺灣優 先、文化優先、環境優先、弱勢優先)

理念,並積極培養優秀的青年學子,

從新文化研習營,又陸續開辦「新文化工作坊」

及「新文化教室」,提供青年從政的平 臺 。

歡迎小額捐款

戶名:財團法人新文化基金會 銀行別:台北富邦城中分行

銀行代號:012

銀行帳號:500-102-732-670

會址:103018

臺 北市民生西路119號

今後新文化基金會定會繼續努力,並且推廣

屬於 臺 灣的「新文化」!

搜尋臉書、instagram、加入LINE@ 及定期看看網站,來關注我們的一舉一動吧!

總編輯 : 黃品慈

學生總召 : 鄭光峻 美術設計 : 鄭光峻

新文化學生工作隊

電話:(02)2550-0888

傳真:(02)2550-1999

台北雜字第2284號

出刊日期:2023.05

新文化基金會 官網 新文化基金會 讀者回函 掃他填寫
創辦人 : 謝長廷 發行人 : 董事長 林耀文
文稿/編輯群 : 鄭光峻 鍾一豪 李岳儒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