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東京中央沐春堂2025年八月拍賣會
台北預展 Preview
8/15(五)10:00-18:00 VIP預展 Friday - VIP Opening Day
8/16(六)10:00 18:00 登記入場 Saturday - Public Day
拍賣 Auction
8/17(日) 10:00 正式開始 Sunday - Starting at 10 a.m.
10:30a.m. MCT - 現代與當代藝術、佳釀、生活風格專場 MCT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Spirits, Lifestyle.
12:00p.m. 寶島曼波-台灣文物、詩人、書畫專場 Formosa - Relics poet and painting of Taiwan.
2:00p.m. 一花開五葉-茶、花、香、宗教、古今生活美學、字畫、器物 Five Petals Of A Flower Tea,FlowerIncense Religious & Aesthetic life and works of art.
地點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58號B1-B3
Mandarin Oriental Taipei No. 158, Dunhua N. Rd., S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公司資訊
台北東京中央沐春堂拍賣股份有限公司 Company info TOKYO CHUO MUCHUNTANG AUCTION CO.,LTD.
信箱 E-MAIL: muchuntang@hotmail.com.tw
電話 TEL: 02-2755-7525
傳真 FAX: 02-2755-7526
-台灣 Taiwan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37巷12號 1F., No.12, Ln. 137, Sec. 1, Xinsheng S.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中國 China
黃先生 Mr.Huang +86 138 1876 4707
官方網站 臉書粉絲專頁 Instagram YouTube 線上圖錄及競標
拍賣規則簡要說明
壹、拍賣合約履行為拍賣公司駐所地及拍賣會登記地址。
貳、拍賣公司僅提供拍賣平台,不對競標物之品項及鑑定負責。
參、競標者領取競標牌號需持本人身份證、健保卡或護照辦理登記,並收取保證金新台幣20萬元。
肆、買方佣金為落槌價之20%,若三天內完成現金或匯款交易為落槌價之18%(刷卡除外)。
伍、本公司圖錄起拍價以新台幣為主,匯率僅為參考值,實際依結帳當天匯率計算。
陸、競標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競標牌號,謹防遺失,競標者不得將自己的牌號借予他人使用。否則, 競標者須對他人所使用其競標牌號競投之物品承擔所有法律責任。
柒、買方如需以支票,匯款等非現金方式付款,需提供銀行有效文件。
捌、競標者須詳細閱讀本圖錄後載之拍賣規章,再進行辦牌或委託等事宜。
玖、欲辦理書面及電話委託,請於預展結束前完成手續,拍賣當日不接受委託,若當日因此漏件,恕 不負責。
拾、凡辦理競投登記完成,須承擔法律權責。
拾壹、本公司圖錄刊登照片、資訊等僅供參考,拍品皆以實物為主,下標前請謹慎思考,歡迎至預展 現現場調閱確查。
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圖錄最後附錄本公司拍賣規則
線上合作平台: - 日本 Bidding Art -大陸
清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
「戴潮春事件」為清代臺灣規模最為嚴重的民變之一。自同治元年(1862)爆發,起於彰化,迅速蔓延南北,幾乎動搖 全臺軍政根基。清廷急調綠營兵力、加派欽差,並依賴地方武力平亂,歷經三年始平定,造成大量死傷與財政破耗。
本次集珍貴奏摺與公牘,內容橫跨同治元年至十三年,涉及兵餉徵調、稅銀催解、番害開路、招番設學等事務,充分反 映當時政軍交錯、內患未息的歷史現場。其中尤以曾玉明所呈之多件奏摺最具史料價值。此次拍品中多份來自台灣艋舺 營把總曾玉明,顯示其在兵餉、關稅、軍務徵調等方面負責調度、傳達上諭、催解資銀等軍需物資。其奏摺中屢見「速 交官餉」「飛弁急請」「眉急火急」等語,傳神地刻畫出亂局中軍政人員的焦灼與壓力。此外,另有滬尾關稅通商、社 學招番、番害官勇案等重要文件,亦見當時朝廷於平亂之外,仍冀能於番地推行教化、重建秩序。本組文書保存狀況良 好,鈐印、批注齊備,尤見清代台灣在亂世中仍維持繁複且嚴密的行政機制,極具歷史與學術價值。
2001
清同治二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台灣艋舺營所請滬尾口關稅 曾玉明
長 14 寬 23 公分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1
L 14 W 23 cm
The 23rd day of the 2nd month in the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欽命記名提督軍門調署臺澎水路掛印總鎮統辦全臺軍務利勇巴圖魯曾 為移洛事本年二月二十三日准(略)。
曾玉明(清1805-1868),名藍田,字玉明,又號氷儒,以字行,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為中國清朝武官。
大清記名提督台灣鎮總兵利勇巴 圖魯曾。1841年時為千總,以剿匪出力,賞藍翎。後歷任嘉義守備,鳳山縣遊擊、建寧鎮總兵等職。1862年(同治元年)奉旨接任曾元福擔 任台灣鎮總兵。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曾玉明曾率林文察與鄉勇在基隆擊退小刀會,也曾參與平定 戴潮春事件。咸豐、同治年間,臺灣武官中有所謂的大曾與小曾,大曾指曾玉明,小曾指曾元福。兩曾原籍均福建泉州晉江縣,早年均行伍出 身均官至臺灣總兵,皆參與平定戴萬生之役,兩人均在臺南置有宅第,且其次子均中舉人。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02
清同治二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統兵勇由鹿港剿逆匪 曾玉明
長 14 寬 13.5 公分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2
L 14 W 13.5 cm
24th day of the 2nd month,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覺翁大兄大人閣下敬啟者弟此次統帶兵勇由鹿進剿逆匪屢因糧餉不繼(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03
清同治二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恩司馬觧到關稅銀七千兩 曾玉明
長 15.7 寬 13.5 公分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3
L 15.7 W 13.5 cm
26th day of the 8th month,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敬啟者月之二十五日接准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清同治二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移請速交官觧以救眉急 曾玉明
長 15.7 寬 16.5 公分
同治二年九月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4
L 15.7 W 16.5 cm
The 9th month,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欽命記名提督調補福建臺澎水路掛印總鎮統辦全臺軍務利勇巴圖魯曾 為移請速交官觧以救眉急而免潰散事本年八月 二十五日准(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05
清同治二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特再差飛弁請速交官觧以資兵食 曾玉明
長 16寬 18 公分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5
L 16 W 18 cm
27th day of the 9th month,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欽命記名提督調補福建臺澎水陸掛印總鎮統辦全臺軍務利勇巴圖魯曾 為特再差弁飛請速交官觧以資兵食而免潰散事為照本年八月 二十五日准(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06
清同治二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覆請速發交運觧來營以救燃眉而顧大局 曾玉明
長 15.6 寬 16.7 公分 同治二年十月初九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6
L 15.6 W 16.7 cm
9th day of the 10th month,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記名提督調補福建臺澎水陸掛印總鎮統辦全臺軍務利勇巴圖魯曾 為移覆請速發交運觧來營以救燃 眉而顧大局事為照敝營屢因軍餉不(繼)叠次差徃省請領軍餉蒙(略)。
曾玉明(清1805-1868),名藍田,字玉明,又號氷儒,以字行,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為中國清 朝武官。
大清記名提督台灣鎮總兵利勇巴圖魯曾。1841年時為千總,以剿匪出力,賞藍翎。後歷任嘉 義守備,鳳山縣遊擊、建寧鎮總兵等職。1862年(同治元年)奉旨接任曾元福擔任台灣鎮總兵。是台 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曾玉明曾率林文察與鄉勇在基隆擊退小刀 會,也曾參與平定戴潮春事件。咸豐、同治年間,臺灣武官中有所謂的大曾與小曾,大曾指曾玉明,小 曾指曾元福。兩曾原籍均福建泉州晉江縣,早年均行伍出身均官至臺灣總兵,皆參與平定戴萬生之役, 兩人均在臺南置有宅第,且其次子均中舉人。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同治元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報銷案福建省會善後總局司道
長 25 寬 143.5 公分
同治元年拾壹月二十七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1st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7
L 25 W 143.5 cm
27th day of the 11th month, 1st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報銷案 福建省會善後總局司道為飛移事案查閩省自咸豐二年起籌防粵匪于咸豐三年上下游會匪同時滋事台灣匪徒聞風響應 繼以七八兩年江右逆匪闌入閩疆叠䧟郡邑城池並順昌囗處各股土匪先後蠢動囗匪內寇頻歲交訌籌辨房勦動款浩繁先奉(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戴潮春事件文獻 欽差大人薛咨查黃旂國魯林行商船由兵船代收稅銀一事
長 24 寬 44公分、長 24 寬 103.5 公分
Tai Chao-chuen Incident, Historical Document 8
L 24 W 44cm、L 24 W 103.5 cm
TWD:40,000
RMB: 9,877
款識:稟將軍夾單 敬稟者案奉 憲臺牌開轉准
欽差大人薛咨查黃旂國魯林行商船由兵船代收稅銀一事(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同治十三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馥翁觀
長 25.6 寬 49.5 公分、長 26 寬 113.5 公分
同治十三年六月
Tai Chao-chuen Incident, 13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9
L 25.6 W 49.5 cm、L 26 W 113.5 cm 6th month, 13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戴潮春事件文獻 設立社學招番讀書
長 28.6 寬 115 公分
Tai Chao-chuen Incident, Historical Document 10
L 28.6 W 115 cm
TWD:70,000
RMB: 17,284
款識:覺生觀詧大人閣下夏間曾將臺囗囗山撫番情形縷布一緘諒邀(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11
戴潮春事件文獻 獅頭兇番戕害開路官勇一案
長 23.3 寬 26 公分、長 24 寬 12.5 公分(三張)、長 25.8 寬 13.2 公分 (五張)
Tai Chao-chuen Incident, Historical Document 11
L 23.3 W 26 cm、L 24 W 12.5 cm (3 sheets)、L 25.8 W 13.2 cm (5 sh eets)
TWD:80,000
RMB: 19,753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12 同治五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辦理臺灣滬尾總口通商稅務委員道銜後補知府馮慶良謹
2012
同治五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辦理臺灣滬尾總口通商稅務委員道銜後補知府馮慶良謹
長 25 寬 101.5 公分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5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12
L 25 W 101.5 cm
16th day of the 12th month, 5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70,000
RMB: 17,284
款識:辦理臺灣滬尾總口通商稅務委員道銜候補知府馮慶良謹。稟 大人閣下敬稟者竊卑府蒙委辦理囗囗海口通商事務仰荷(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13
同治二年 接辦臺北軍務後補道區
長 25 寬 109.5 公分 同治二年八月初七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13
L 25 W 109.5 cm
7th day of the 8th month, 2nd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羅源開缺 移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為答覄事本年七月初五日奉巡撫部院徐 憲案同治二年六月十八日准(略)。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同治元年 戴潮春事件文獻 兵部侍郎巡撫福建部院徐九
長 23 寬 137 公分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Tai Chao-chuen Incident, 1st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 14
L 23 W 137 cm
27th day of the 10th month, 1st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TWD:50,000
RMB: 12,346
來源:同一藏家珍藏。
2015
清代 謝曦 草書條幅 鏡片
長 162 寬 43 公分 水墨紙本
Xie Xi,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Qing Dynasty, Mounted for framing
L 162 W 43 cm Ink on paper
TWD:20,000 RMB: 4,938
鈐印:謝曦翰墨(白)、發川圖書(朱)。
謝曦(1828-?)字發川,福建人。年少之事不詳,據《臺灣書法三百年》書中文獻敘述: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來台輔佐海防同知朱景英通守鹿港,有名幕之譽。」在府 署期間有王道復此人擅長繪畫,則謝曦擅長書法因而知名於世,前來向他索書者不絕於 門。在台越數年,謝曦返回福建應考。嘉慶元年(1796),詔舉孝廉方正,歸里後由致 力程朱之學,其後推舉為文學祭酒。其書風多變,時而作渾厚榜字,結構緊實;時而行 筆灑脫,結構寬鬆。
2016
石川欽一郎〈箱根溫泉〉鏡框
長 23 寬 32 公分
水彩紙本
Kinichiro Ishikawa "Hakone Onsen", Framed
L 23 W 32 cm
Water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來源:日本銀座青樹社畫廊舊藏。
親筆題簽「箱根宮城野石川欽一郎」。
石川欽一郎(1871-1945),日本靜岡縣人,早年學習南畫與洋畫,曾任大藏省印刷局繪圖員,受川村清雄、石井柏亭與淺井忠影響, 並赴英師事Alfred East,專研水彩畫技法。1907年來台,任總督府翻譯官兼國語學校美術教官,弟子包括倪蔣懷。返日後多次赴歐 寫生,1919年再度來台,擔任台北師範學校美術教官,長達16年。其門下如陳澄波、廖繼春、張萬傳、陳植棋等,皆為台灣近代美 術先驅,奠定其「台灣美術之父」地位。他並積極參與台展審查、創立七星畫會與台灣水彩畫會,對本地美術教育與展覽制度影響深遠。
2017
木下靜涯〈牡丹雀圖〉立軸
長 130 寬 41.5 公分 膠彩絹本;附供箱
Kinoshita Seigai "Peony and Sparrow", Hanging scroll
L 130 W 41.5 cm
Eastern gouache on silk; With wooden box
TWD:20,000
RMB: 4,938
款識:靜涯寫。世外山莊。
鈐印:靜涯子(朱)。
木下靜涯(1889-1988),本名木下源重郎,號靜涯,長野縣伊那市人, 日本東洋畫京都派畫畫家曾師事「四條派」畫家,後加入竹內棲鳳「竹杖 會」。曾在臺灣日治時代的臺北州淡水郡(今新北市淡水區)居住與作畫 達二十餘年。1934年以後,常畫臺灣山景,以觀音山甚多。1927年起, 連續擔任臺灣美術展覽會和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的審查委員,自1932 年開始擔任淡水街協議員,歷經四到七屆。木下將淡水視為南畫意境中 的桃花源,留下許多傑作,更為淡水近代的美術史創造了美麗的開端。 2021年淡水的木下靜涯故居重新整建開放展覽參觀,紀念這位台灣美術 的先驅者。
2018
木下靜涯〈冬景色〉立軸
長 131 寬 63 公分 水墨紙本;戊子年,即昭和23,1948年;附供箱
Kinoshita Seigai "Winter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L 131 W 63 cm
Ink on paper; With wooden box; 1948.
TWD:15,000 RMB: 3,704
款識:戊子和冬。靜涯畫。
鈐印:靜涯畫印(白)、世外山莊主人(朱)。
本件為木下靜涯少見大尺寸作品。
木下靜涯(1889-1988),本名木下源重郎,號靜涯, 長野縣伊那市人,日本東洋畫京都派畫畫家曾師事「四條 派」畫家,後加入竹內棲鳳「竹杖會」。曾在臺灣日治時 代的臺北州淡水郡(今新北市淡水區)居住與作畫達二十 餘年。1934年以後,常畫臺灣山景,以觀音山甚多。1927 年起,連續擔任臺灣美術展覽會和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的 審查委員,自1932年開始擔任淡水街協議員,歷經四到七 屆。木下將淡水視為南畫意境中的桃花源,留下許多傑作, 更為淡水近代的美術史創造了美麗的開端。2021年淡水的 木下靜涯故居重新整建開放展覽參觀,紀念這位台灣美術的 先驅者。
2019
木下靜涯〈薔薇山雀〉、池上秀畝〈芒花山雀〉 兩件一組
長 99.5 寬 31 公分、長 128.5 寬 36.3 公分 膠彩絹本;附供箱
Kinoshita Seigai "Rose and Titmouse", Shuho Ikegami "Eulalia Grass and Titmouse", Set of 2
L 99.5 W 31 cm, L 128.5 W 36.3 cm
Eastern gouache on silk; With wooden box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秀畝。靜涯寫。
鈐印:靜涯子(朱)。秀畝(朱)。
木下靜涯(1889-1988),本名木下源重郎,號靜涯,長 野縣伊那市人,日本東洋畫京都派畫畫家曾師事「四條派」畫 家,後加入竹內棲鳳「竹杖會」。曾在臺灣日治時代的臺北 州淡水郡(今新北市淡水區)居住與作畫達二十餘年。1934 年以後,常畫臺灣山景,以觀音山甚多。1927年起,連續擔 任臺灣美術展覽會和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的審查委員,自 1932年開始擔任淡水街協議員,歷經四到七屆。木下將淡水 視為南畫意境中的桃花源,留下許多傑作,更為淡水近代的美 術史創造了美麗的開端。2021年淡水的木下靜涯故居重新整 建開放展覽參觀,紀念這位台灣美術的先驅者。
池上秀畝(1874-1944),日本長野縣人,為近代日本著 名日本畫家,師承荒木寬畝,專精花鳥畫。其畫風細膩典雅, 融合傳統與寫生精神,屢獲日本美術界肯定,曾多次入選帝 展,並擔任帝室技藝員。昭和時期,台灣總督府積極引進日本 美術教育與展覽制度,池上秀畝亦多次參與台灣美術展覽評 審,自台展創設初期即為重要審查員之一,負責日本畫部門審 查與指導,對本地膠彩畫發展影響甚鉅。其嚴謹的選件標準與 審美觀念,間接塑造了如郭雪湖、林玉山、陳進等台灣畫家的 創作方向與表現技法,在台灣美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20
林東令〈花鳥圖〉鏡片
長 139.5 寬 54 公分
設色紙本
Lin Dong-lin "Flowers and Birds", Mounted for framing
L 139.5 W 54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同伴白頭翁連枝富貴花白頭兼富貴福壽兩堪誇。歲次民國壬 辰初冬之月杚珠墨湖居士林東令生學寫。
鈐印:林東令印(朱)。
林東令(1905-2004),日治時代嘉義畫家,師承潘春源先生。 作品曾入選台展及省府展多次,並獲得第1屆府展特選第一席。 1928年與林玉山、潘春源、黃靜山、蒲添生等人組成以東洋畫為 主的創作團體「春萌畫會」。第一屆「府展」曾獲特選,累計入選 日治官展十餘次,官展作品以花鳥畜獸為主。
2021
林玉山〈水仙〉鏡框
畫仙板;長 24 寬 27 公分 設色畫仙板;作於1975
Lin Yushan “Narcissus”, Framed
Painting board L 24 W 27 cm
Color on Gasenshi paper; painted in 1975
TWD:30,000
RMB: 7,407
林玉山(1907-2004),小名金水,後更名英貴,號雲樵子、諸羅山人、 桃城散人,是一位生於臺灣嘉義的畫家。林氏擅繪動物,尤擅畫龍虎,並以 其膠彩及水墨作品著稱。1922年,他開始師學畫家伊坂旭江。在伊坂旭江 與陳澄波的鼓勵下,林玉山在1926年前往日本,就讀於東京川端畫學校西 畫科。1927年第1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舉辦,林玉山與郭雪湖、陳進入選為 東洋畫部的三位台灣人畫家,被稱為「台展三少年」。後人尊為台灣膠彩、 水墨之父。
款識:香遠益清。時乙卯(1975)元旦試筆。桃城散人玉山。
鈐印:玉山(朱)。
來源:日本回流。
2022
張萬傳〈年年有餘〉鏡框
長 30 寬 40 公分
油畫於帆布;1987;附印象畫廊原作保證書
Zhang Wan-chuan "Nian Nian You Yu (Prosperity Year After Year)", Framed
L 30 W 40 cm
Oil painting on canvas; 1987;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50,000
RMB: 12,346
張萬傳(1909-2003),台北縣淡水鎮人,早年進入日據時代石川欽一郎所主持「台灣洋畫自由研究所」學習石膏素描與水彩,後 在陳植棋的鼓勵下,進入東京「川端畫學校」及「本鄉繪畫研究所」研習西畫,後考上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大學)因個性不合未 就讀,前往廣東旅遊,應廈門美專任教職,教授油畫。回台先後任教於建國、大同、延平中學、國立藝專,教育無數英才,加入台陽 美協,後因與主流「台陽美協」不合,與洪瑞麟、陳德旺等共組「MOUVE美協」,後擴充改稱「台灣造型美術協會」,1954年解散後, 另組「紀元美術會」,推動台灣造型美術。70年代中期,赴歐、美、日等地畫遊,一生以繪畫為職志。
2023
張義雄〈公園〉帆布卡紙
長 12 寬 18 公分
油畫於帆布;1993年作
Chang Yi-hsiung “Park”
Canvas board
L 12 W 18 cm
Oil painting on canvas; 1993
TWD:10,000
RMB: 2,469
2024
張義雄〈塞納河〉帆布卡紙
長 12 寬 18 公分
油畫於帆布
Chang Yi-hsiung “Seine River”
Canvas board
L 12 W 18 cm
Oil painting on canvas
TWD:10,000
RMB: 2,469 張義雄(1914-2016),生於嘉義。曾跟隨陳澄波習油畫,旅居日本,法國,是第一位獲法國藝術家年金的台灣藝術家,2005年獲前總統 陳水扁頒發象徵文化最高榮譽四等景星勳章。晚期長居法國巴黎時,受到夏季晝長夜短及藝術之都的影響,張義雄的創作從沉鬱的黑色線條轉 化成明朗的白色色塊。隨後重回日本定居,因罹癌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畫風又漸轉為細膩。
2025
黎玉璽 《海軍九二臺海勝利紀念碑記》 鏡片
長 61.5 寬 107 公分
水墨紙本
Li Yu-xi, Article on Taiwan Strait, Mounted for framing
L 61.5 W 107 cm Ink on paper
TWD:20,000
RMB: 4,938
鈐印:薪傳(朱)、黎玉璽(白)。
黎玉璽(1914-2003),號「薪傳」,四川達縣人,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1934 年畢業於電雷學校,1938 年加入江陰江防司令部參與中日戰 爭。戰後投入國共內戰,歷經膠東、遼東沿海海戰,1947 年擊毀解放軍海康號、海燕號,並收復多處港口。1948 年國軍撤退時負責掩護行動。來 台後歷任海軍少將參謀長、副總司令,參與八二四與九二海戰及金門「轟雷行動」。1959 年任海軍總司令,同年晉升海軍二級上將。1965 年出任 國防部參謀總長,1967 年任總統府參軍長,並晉升一級上將。1970 年至 1973 年任駐土耳其大使,返國後再任參軍長,1978 年起為總統府戰略顧 問。
于右任 草書五言聯 鏡框
長 136 寬 33 公分 水墨紙本
Yu You-ren, Five-character Couplet in Cursive Script, Framed
L 136 W 33 cm Ink on paper
TWD:120,000
RMB: 29,630
款識:浩歌待明月。散髮弄扁舟。慶年先生正之。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來源:劉慶年參謀舊藏。
上款人:劉慶年(1926-?),本籍山東。曾任陸軍經理參謀官、財 務參謀官於民國57年解召退伍(宏前字第20720號令)。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
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 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乃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 一,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他擔任監察院院長長 達34年,然終其一生清廉,去世時沒有留下任何財物。承如他 曾書囑蔣經國之言:「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年名」。尤 精書法,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 代書聖」。于右任被列為「民國四大書法家」,其為楷書譚延闓、 草書于右任、隸書胡漢民、篆書吳稚暉。
參謀家中客廳一景。
于右任 草書條幅、祝壽紅箋、于右任題 張開元繪墨竹 共三件一組
長 65.5 寬 31 公分、長 76.5 寬 35 公分、長 74.5 寬 27.5 公分 水墨紙本、水墨紅箋紙本、膠膜舊裱框
Yu Youren, Cursive Calligraphy Couplet and Birthday Inscription on Red Paper; Inscribed by Yu Youren, Ink Bamboo Painting by Zhang Kaiyuan; Set of 3
L 65.5 W 31 cm、L 76.5 W 35 cm、L 74.5 W 27.5 cm
Ink on paper, ink on red paper, old frame with plastic glazing
TWD:60,000
RMB: 14,815
款識:氣節。于右任題。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子觀書有感。時忠先生。于右任。 祥開百世。繼信老弟。妙卿女士。結婚之喜。于右任恭賀。
鈐印:右任(朱)、右任(朱)、右任(朱)。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 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乃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他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然 終其一生清廉,去世時沒有留下任何財物。承如他曾書囑蔣經國之言:「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年名」。尤精書法,尤擅草書, 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于右任被列為「民國四大書法家」,其為楷書譚延闓、草書于右任、隸書 胡漢民、篆書吳稚暉。
黨國時期銀鹽照片 共八件一組
長 29 寬 21 公分、長 31 寬 22.8 公分、長 31 寬 25.5 公分、長 31 寬 25.5 公分、長 31 寬 25.5 公分、長 24.5 寬 30 公分、長 24. 寬 30 公分、長 19 寬 24 公分
銀鹽照片
Gelatin Silver Prints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Set of 8
L 29 W 21 cm、L 31 W 22.8 cm、L 31 W 25.5 cm、L 31 W 25.5 cm、
L 31 W 25.5 cm、L 24.5 W 30 cm、L 24.5 W 30 cm、L 19 W 24 cm
Gelatin Silver Print
TWD:30,000
RMB: 7,407
鈐印:蔣中正印(白)。
2029
劉太希〈夙慧深坐〉鏡框
長 30 寬 40 公分
水墨紙本
Liu Tai-hsi "Quiet Meditation in Early Wisdom", Framed
L 30 W 40 cm
Ink on paper
TWD:15,000
RMB:3,704
款識:罏香聞夙慧深坐見天人微諦與相證察空猶可親。耀先仁兄供展。太希。 鈐印:劉太希印(白)、情長宜受此劫(白)。
劉太希(1899-1989),江西信豐人,號錯翁、無象居士、千夢堂主人,畢業於北京大學。
渡台後曾任教於多所大學,包括師範、政治、輔仁、文化、東吳及淡江大學,主講詩經、春 秋三傳、先秦諸子及楚辭等課程。性情淡泊不慕名利,著作豐富。其書法以行草見長,筆法 中鋒行雲流水,風格出塵典雅,書香氣息濃厚。無論詩畫皆順應自然,展現典型文人氣質。
2030
葉公超 十四言對聯 卜少夫先生上款 鏡片
長 128 寬 17 公分
水墨紙本
Yeh Kung-chao, Fourteen-Character Couplets, Mounted for framing
L 128 W 17 cm Ink on paper
TWD:25,000
RMB: 6,173
款識:試問東風為誰落為誰開花應知否。又過寒食幾重心幾成水夢未成 歸。卅年前寒公超一日寫舊京與黃晦聞先生遊北海邊先生齋中集張。
子野之夢窸詞句以成此聯。晦翁並為惜之敬供矣。今夕細雨又逢寒念不 紮。今昔之歲。少夫王兄屬之此聯久未復命乃以此聯書贈即乞。教正。 壬寅寒食燈下。葉公超集宋人詞句並書時客基北新居。
鈐印:葉公超(白)、景婆娑室(朱)。
上款人:卜少夫(1909-2000),江蘇江都縣人,原名卜寶源,筆名 邵芙、龐舞陽等。1937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新聞科,為已故名作家。
解放軍控制中國大陸後,卜長年定居香港,亦曾當選中華民國英屬香港 選區僑選立法委員。亦是無名氏(卜乃夫)的二哥。
葉公超(1904-1981),原名葉崇智,字公超,後以字行,祖籍浙江 餘姚,廣東番禺人,生於江西九江。中國學者暨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 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上海國立暨南大學、西 南聯大外文系主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49年-1958年)、駐美 大使(1958年-1961年)、總統府資政。
葉公超 行書〈東坡詩〉立軸
長 120 寬 54 公分 水墨紙本
Yeh Kung-chao "Su Tongpo’s Verse" in Running Script, Hanging Scroll
L 120 W 54 cm
Ink on paper
TWD:10,000
RMB: 2,469
款識:草長江南鶯亂飛,年來事事與心違。花開後院還空落。燕入 華堂怪未歸。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點檢幾人非。去年柳絮飛時節, 記得金籠放雪衣。浮玉山頭日日風,湧金門外已春融。二年魚鳥渾 相識,三月鶯花付與公。剩看新翻眉倒暈,未應泣別臉消紅。何人 織得相思字,寄與江邊北向鴻。壬寅五月驥下讀東坡帖。葉公超。 鈐印:葉公超印(白)。
葉公超(1904-1981),原名葉崇智,字公超,後以字行,祖籍 浙江餘姚,廣東番禺人,生於江西九江。中國學者暨外交家,新月 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上海國立 暨南大學、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49年- 1958年)、駐美大使(1958年-1961年)、總統府資政。
高拜石 篆字條幅、紅箋〈壽〉立軸 共兩件一組
長 136 寬 33.6 公分、長 67 寬 35.8 公分 水墨紙本
Gao Bai-shi, Seal Script Calligraphy Scroll and Red Paper Hanging
Scroll “Shou”, Set of 2
L 136 W 33.6 cm; L 67 W 35.8 cm
Ink on paper
TWD:18,000
RMB:4,444
款識:漢青先生屬正糜生敦字。嬾雲高拜石 午冬客台灣。壽。嬾雲高拜石。 鈐印:吉且安(朱)、高拜石印(朱)、古春風樓(白)。
高拜石(1901-1969)字懶雲,別號般若、古春風樓主人, 筆名芝翁、南湖、芝斐、介園、懶雲,福建福州人,中華民 國編輯、書法家、作家。受吳昌碩影響,專研書法與篆刻。 曾在北京創辦《心聲晚報》。回福建復創《華報》、《寰宇 新聞》,並出任當地的《民國日報》編輯。抗戰時在福州任 福建省府參議,日軍撤退後,主持當地《中央日報》筆政。 曾隨湯恩伯赴廈。到臺灣後,受劉啟光協助,入華南銀行 工作。二二八事件,時任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宣傳處主任 秘書,替出面組織治安維持會的蔣渭川寫廣播稿,並經由林 紫貴向李翼中請示。曾任臺灣省新聞處主任秘書。在報界於 《新生報》副刊撰寫專欄「古春風樓瑣記」,為描寫清末民 初人物,後印為書籍出版,全篇共14回。在《大華晚報》 則發表「浮滙識小」專欄。曾發起組織中國書法學會並擔任 理事,並組東冶藝林、八儔書畫會與五人書展等。
2033
臺靜農〈梅花圖〉鏡框
長 66.7 寬 33.5 公分
水墨紙本
Tai Jing-nong "Plum Blossom", Framed
L 66.7 W 33.5 cm
Ink on paper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仲崑先生雅屬。癸丑驚蟄春二日靜農。
鈐印:臺靜農(白)、靜者(朱)。
臺靜農(1902-1990),本姓澹臺,初字進努,號孟威,原名傳 嚴,入學北京大學時改名靜農,改字伯簡,晚號靜者。生於安徽省 霍邱縣葉家集鎮,長期寫作,精於書法,筆名有:青曲、聞超、孔 嘉、釋耒、白簡、龍坡居民等。師承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地 之子》、《建塔者》得到魯迅好評。戰時結識「南張北溥」張大千 與溥心畬,更獲張大千贈予倪元璐真跡;自此開始臨摹「倪體」, 並在倪體上更臻成熟,獨樹一格,成為著名的書法大家。1946渡海 來台,1948-1968年任教台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共二十年。1984 年與梁實秋同時得到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1985年與日本人宇野精 一共同獲得行政院文化獎,褒揚為:「早年致力於新文學創作,文 風兼具犀利批判與悲憫胸襟,作品至今猶為文學批評界重視;其後 專攻古典文學研究,闡揚文化精義,重要著作《兩漢樂舞考》、《論 兩漢散文的演變》、《論唐代士風與文學》等,論斷創新,精微獨到, 於傳承文化,功不可沒。現台灣大學之標準字即為臺靜農所題。
2034
張榖年〈寒松翹翠〉立軸
長 134.5 寬 67.5 公分
設色紙本
Chang Gu-nien “The Winter Pine Stands Tall in Verdant Green”, Hanging scroll
L 134.5 W 67.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20,000
RMB: 4,938
款識:寒松翹翠。文紹憫兄大人暨德配。景楓嫂夫人 第一周甲雙慶。姻愚弟張穀年恭祝。
鈐印:穀年(朱)、毘陵張穀大年(朱)。
張穀年(1905-1987),生於清光緒31年,號懷椿、 四香居士,江蘇武進人。幼年居於舅父馮超然家中, 隨其習畫,又隨國學大師王同愈習詩文,札下深厚國 學基礎。張榖年與傅狷夫是最早將「台灣風景」藉由 中國水墨畫推向世界藝壇的人物。
彭醇士 書法 袁守謙先生上款 立軸
長 57.7 寬 32 公分
水墨紙本;附作品保證書
Peng Chun-shi, Calligraphy, Inscribed to Mr. Yuan Shouqian, Hanging scroll
L 57.7 W 32 cm
Ink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君詩葛井水瑩澈映丹沙環之的不竭淼馬流有花真 味在領略妙處應難誇時復激清響淵。春鼓撾會劉同一源 涌泳並諸家淨漂戲谿絹矛淪曾坑茶沒對默每語溦然萌道 芽世人慕浮艷貞素為性嘉。次勻東坡病中讀朱博士詩書。 企止先生吟卷沒公正乙未三月。彭醇士。
鈐印:素庵(朱)、彭醇士(白)。
上款人:袁守謙(1903-1992)字企業,湖南長沙人。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1949 年來台後,授陸軍二級上將,曾任國民黨中央改造 委員會委員、中央常委、國防部政務次長代理部長、交 通部長、總統府資政等職。精書法,得歐體神韻,有儒 將之譽,為知名書法家。
著錄:《彭醇士先生遺墨選》,陝西出版集團三秦出版社, 2007年,21頁。
彭醇士(1896-1976),譜名康祺,後改名粹中,字醇士,號素庵,又署素翁,江西省高安縣人。畢業於北平市中國大學,受業於桐城派詩人姚 永概先生門下,詩文之名傳於京師。其詩、書、畫藝並稱三絕。書法由定武蘭亭入手,融會二王,中小行楷,尤為精絕。畫宗王石谷,旁及宋元諸子, 畫路深廣,尤以山水為勝。
溥心畬先生摯友遞藏
Lot 2036 - 2040
溥心畬(1896-1963),愛新覺羅氏,鑲藍旗,恭親 王奕訢後裔,字輩溥,齋號寒玉堂,光緒帝賜名儒,字心 畬。為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郡王銜貝勒載瀅次 子。出生滿五月即蒙恩賜「頭品頂戴」。1910年入貴胄 法政學堂學習,後畢業1927年曾赴日本講學,任京都帝 國大學教授。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民 國政府渡台。蔣中正總統曾擬授考試委員、國策顧問等 職,一概婉謝。居台期間除任師範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 亦於自宅開班授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晚年對台 灣風景事物開始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 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 故後人將兩人並稱為「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 吳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2036
溥心畬〈暮歸〉鏡框
長 60.7 寬 28.9 公分 設色紙本
Pu Ru "Returning at Dusk", Framed
L 60.7 W 28.9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280,000
RMB: 69,136
款識:半林落葉揜紫門,江上遙峰雨色昏。正有寒鴉啼不 去,歸飛數點繞孤村。心畬。
鈐印:省心齋(朱)、溥儒(白)。
來源:溥心畬先生摯友遞藏。
2037
溥心畬〈花蝶圖〉鏡框
長 30.5 寬 57.4 公分 水墨紙本
Pu Ru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Framed
L 30.5 W 57.4 cm
Ink on paper
TWD:180,000
RMB: 44,444
款識:鼠姑著雨燕支冷似寫琪花。滿玉堂。心畬。 鈐印:天籟(朱)、舊王孫(白)、溥儒(白)。 來源:溥心畬先生摯友遞藏。
2038
溥心畬〈喜上眉梢〉鏡框
長 61.4 寬 29 公分
設色紙本
Pu Ru “Beaming with Joy”, Framed
L 61.4 W 29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150,000
RMB: 37,037
款識:憙上眉梢。心畬。
鈐印:溥儒(白)。
來源:溥心畬先生摯友遞藏。
2039
溥心畬 書法行書 鏡框
長 67.7 寬 35 公分
水墨紙本
Pu Ru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Framed
L 67.7 W 35 cm
Ink on paper
TWD:60,000
RMB: 14,815
款識:徐黃花鳥,得其飛翔遊岸之意,元人以潑墨為之殊, 有佳詩。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白)。
來源:溥心畬先生摯友遞藏。
2040
溥心畬〈聽泉圖〉鏡框
長 57.7 寬 31.6 公分 水墨紙本
Pu Ru “Listening to the Spring”, Framed
L 57.7 W 31.6 cm
Ink on paper
TWD:120,000
RMB: 29,630
款識:倚茂樹以觀雲,聽飛泉而待月。心畬。
鈐印:竹素(朱)、溥儒之印(白)、心畬(朱)。
來源:溥心畬先生摯友遞藏。
2041
江兆申 八言對聯 鏡片
長 93 寬 22 公分
水墨紙本
Chiang Chao-shen, Eight-Character Couplet, Mounted for framing
L 93 W 22 cm
Ink on paper
TWD:40,000
RMB: 9,877
款識:敘集蘭亭流觴泛羽。香飛秀句對酒憑花。己未秋日戲 為敘香園綴句。茮原江兆申并書。
鈐印:江兆申印(白)、茮原(朱)。
同一上款:敘香園。
江兆申(1925-1996),字茮原,齋名靈漚館,生於安徽 歙縣岩寺鎮豐溪水畔,幼承庭訓,身受傳統書畫詩文薰陶, 曾被溥心畬先生錄為詩文弟子。中國書法家、畫家、篆刻家, 中國書畫研究學者,曾獲葉公超、陳雪屏舉薦進入國立故宮 博物院。任職於故宮期間,致力於畫家與美術史研究,尤長 時間投入明代唐寅的研究,其《關於唐寅的研究》一書,為 美術史研究經典,曾任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書畫處 處長。在藝術鑑賞與藝術史學的表現極為優異,在繪畫方面 尤為耀眼:「詩、書、畫、印」樣樣精絕,為海峽兩岸藝壇 咸認為文人畫的極致典範,甚有學者以為其成就超越「明四 大家」,繼張大千身後足以堪稱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
2042
吳平〈金魚圖〉鏡片
長 56.5 寬 92 公分
設色紙本
Wu Ping "Goldfish", Mounted for framing
L 56.5 W 92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10,000
RMB: 2,469
款識:九如圖。六十八年。己未。秋寫為敘香園飾壁。勘白。吳平。
鈐印:介福(朱)、世平(白)、吳鉥(白)、日利千萬(白)。
同一上款:敘香園。
吳平(1920-2019)生於浙江餘姚。幼承家學,隨父親習字作畫,書法植基於唐楷,上溯周秦篆籀,筆勢結構成自家風格。更能廣 收碑帖,從書史入以知其淵源,從碑帖中學以得其堂奧。書法上,精通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其中以行草書最具特色,師承王鐸。
2043
李義弘〈山水〉鏡片
長 68 寬 133.5 公分
設色紙本
Lee Yih-hong "Landscape", Mounted for framing
L 68 W 133.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100,000
RMB: 24,691
款識:乙未初秋畫奉。敘香園。在川。李義弘。
鈐印:李氏義弘(白)、笛音凝室(朱)。
同一上款:敘香園。
李義弘(1941-2023),字在川,台南西港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高—峰、傅狷夫等,後入江兆申門下。先後獲中山文藝 奬及吳三連文藝奬等。其畫風清雅脫俗,筆法蒼勁,取景佈局靈活,突破傳統水山、人物畫之造景格局,形成其獨特風格。
李義弘〈古松迎春圖〉鏡框
長 34 寬 137 公分
設色紙本
Lee Yih-hong “Ancient Pine Welcoming Spring”, Framed
L 34 W 137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古松迎春。庚午初秋于笛音凝室。李義弘畫。
鈐印:義弘染翰(白)、在川小記(朱)、在川手囗(朱)。
李義弘(1941-2023),字在川,台南西港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高—峰、傅狷夫等,後入江兆申門下。先後獲中山文藝奬及吳 三連文藝奬等。其畫風清雅脫俗,筆法蒼勁,取景佈局靈活,突破傳統水山、人物畫之造景格局,形成其獨特風格。
2045
李義弘〈多福〉鏡框
直徑 30 公分
設色紙本
Lee Yih-hong "Abundant Blessings", Framed
D 30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多福。丁丑初冬於錫板村。李義弘。
鈐印:李義弘(白)、在川鉩(朱)。
李義弘(1941-2023),字在川,台南西港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 科學校,受教於高—峰、傅狷夫等,後入江兆申門下。先後獲中山文藝奬 及吳三連文藝奬等。其畫風清雅脫俗,筆法蒼勁,取景佈局靈活,突破傳 統水山、人物畫之造景格局,形成其獨特風格。
李義弘〈秋柿圖〉鏡片
長 33.7 寬 133.5 公分
設色紙本
Lee Yih-hong "Persimmons in Autumn", Mounted for framing
L 33.7 W 133.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乙丑仲秋微雨時。浸筆於笛音凝室。李義弘。
鈐印:義弘之印(白)、在川小鉩(朱)。
李義弘(1941-2023),字在川,台南西港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高—峰、傅狷夫等,後入江兆申門下。先後獲中山文藝奬及 吳三連文藝奬等。其畫風清雅脫俗,筆法蒼勁,取景佈局靈活,突破傳統水山、人物畫之造景格局,形成其獨特風格。
李義弘〈晚秋靜泊〉鏡片
長 34寬 137 公分
設色紙本
Lee Yih-hong "Quiet Mooring in Late Autumn", Mounted for framing L 34W 137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晚秋靜泊。庚午之夏于笛音凝室明慧。李義弘。
鈐印:義弘染翰(白)、在川小記(朱)、好翫之士(白)。
李義弘(1941-2023),字在川,台南西港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高—峰、傅狷夫等,後入江兆申門下。先後獲中山文藝奬及 吳三連文藝奬等。其畫風清雅脫俗,筆法蒼勁,取景佈局靈活,突破傳統水山、人物畫之造景格局,形成其獨特風格。
2048
李義弘〈荷花圖〉鏡框
長 66 寬 97 公分 設色紙本
Lee Yih-hong "Lotus", Framed
L 66 W 97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菡萏香生墨雨中,半池花影若浮空,花間記得鴛鴦睡,可是田田荷葉東。甲子冬日錄南田詩並奉 政吉兄明伶嫂儷鑑。李義弘於笛 音凝室。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無數。誰家畫舫倚紅妝,笑聲迴入花深處。笙歌悽咽水雲寒,花色似嫌脂粉污。夜深人靜月明中, 方識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淨質芳姿澹相顧。亭亭翠蓋擁羣遷(仙),輕風微顫凌波步。酒暈潮紅淺渥脣,膚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嬌泣露。湖光花氣滿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霧。恍然人在蕊珠宮,便欲移家臨水住。回首落日低黃塵,十年不 到湖山路。花開花落幾秋風,湖上青山自如故。甲子長夏錄於石溪湖荷花詩。義弘。
鈐印:義弘之印(白)、在川小記(朱)、義(白)、弘(朱)。
李義弘(1941-2023),字在川,台南西港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高—峰、傅狷夫等,後入江兆申門下。先後獲 中山文藝奬及吳三連文藝奬等。其畫風清雅脫俗,筆法蒼勁,取景佈局靈活,突破傳統水山、人物畫之造景格局,形成其獨特風格。
2049
鄭善禧〈春郊牧馬〉治平先生上款 鏡片
長 39 寬 60.5公分
設色紙本
Cheng Shan-hsi "Herding Horses in Spring Suburbs", Inscibed to Mr. Zhiping, Mounted for framing
L 39 W 60.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春郊牧馬。治平先生,敏芝同學,新婚之喜。敏芝善畫山水以國畫第一獎畢業苗校助教令指實我作畫為贈余即有印度之行謹檢 此畫作賀。壬戌十二月。善禧又題。善禧南人寫于北景文獻有徵。因試塗之。六十九年庚甲容客居稻江錦安室璞廬。
鈐印:鄭(白)、善禧(朱)、鄭(白)。
上款人治平先生曾於師大任教。
鄭善禧(1932-),生於福建省龍溪縣的石碼鎮。是第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他的繪畫在21世紀臺灣水墨畫的發展歷程中,被認為 兼具臺灣本土色彩與傳統詩、書、畫的涵養,同時又有西洋繪畫的造形、色彩,更含蘊了來自民間美術的俚俗野趣。在80年代開始 畫瓷,他的彩瓷作品,用筆、用色皆自由奔放,與繪畫作品相得益彰。
2050
孫雲生〈荷花圖〉治平先生上款 鏡框
長 37.5 寬 45 公分 設色紙本
Sun Yun-sheng "Lotus", Inscibed to Mr. Zhiping, Framed
L 37.5 W 4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相憐淂蓮相偶得耦。壬戌十二月初九寫頌。治平先生。敏芝小姐嘉禮。孫雲生家瑞。 鈐印:孫氏(白)、雲生(朱)、菁園(白)。
上款人治平先生曾於師大任教。
孫雲生(1918-2000),河北寧河人,又名家瑞。自1936年拜張大千之大風堂門下,47年伴隨張大千,終生不離, 張大千視孫雲生為衣缽傳人。孫雲生的作品工整秀雅,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均無所不擅。家學淵源,九歲從叔 父啟蒙習畫,修臨王羲之,歐陽修,蘇軾,歐陽詢等名家書法,並從其母習誦近體詩。後師從王雪濤、秦仲文及胡佩 衡等人,著手勾勒古人名跡,並遍臨宋、元、明、清各大家。
孫雲生〈古松山水〉鏡框
長 30.5 寬 27公分
水墨紙本
Sun Yun-sheng "Ancient Pines and Landscape", Framed
L 30.5 W 27 cm
Ink on paper
TWD:15,000
RMB: 3,704
孫雲生(1918-2000),河北寧河人,又名家瑞。自1936年拜張大千之大風堂門下,47年伴隨張大千,終生不離,張大千視孫 雲生為衣缽傳人。孫雲生的作品工整秀雅,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均無所不擅。家學淵源,九歲從叔父啟蒙習畫,修臨王羲之, 歐陽修,蘇軾,歐陽詢等名家書法,並從其母習誦近體詩。後師從王雪濤、秦仲文及胡佩衡等人,著手勾勒古人名跡,並遍臨宋、元、 明、清各大家。
2052
溥心畬〈御馬圖〉絹本 鏡框
長 39 寬 22.5 公分
設色絹本
Pu Xin-yu "Imperial Horses", Painting on silk, Framed
L 39 W 22.5 cm
Ink and color on silk
TWD:350,000
RMB: 86,420
款識: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心畬題舊作畫。 鈐印:溥儒(白)。
來源:台灣資深溥心畬藏家。
溥心畬(1896-1963),愛新覺羅氏,鑲藍旗,恭親王 奕訢後裔,字輩溥,齋號寒玉堂,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 為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郡王銜貝勒載瀅次子。出 生滿五月即蒙恩賜「頭品頂戴」。1910年入貴胄法政學堂 學習,後畢業1927年曾赴日本講學,任京都帝國大學教 授。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民國政府渡台。 蔣中正總統曾擬授考試委員、國策顧問等職,一概婉謝。 居台期間除任師範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亦於自宅開班授 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晚年對台灣風景事物開始 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 博物館。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後人將兩人並 稱為「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與黃 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2053
溥心畬〈牧牛圖〉扇面鏡框
長 19 寬 52 公分
設色紙本扇面
Pu Xin-yu "Herding Cattle", Fan-shaped painting, Framed
L 19 W 52 cm
Ink and color on fan-shaped paper
TWD:150,000
RMB: 37,037
款識:橫留吹秋草,鳴鞭振落花。癸未五月。心畬題。
鈐印:江天水墨秋光晚(朱)、垂虹(朱)、溥儒(白)。
來源:台灣資深溥心畬藏家。
溥心畬(1896-1963),愛新覺羅氏,鑲藍旗,恭親王奕訢後裔,字輩溥,齋號寒玉堂,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為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 郡王銜貝勒載瀅次子。出生滿五月即蒙恩賜「頭品頂戴」。1910年入貴胄法政學堂學習,後畢業1927年曾赴日本講學,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 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民國政府渡台。蔣中正總統曾擬授考試委員、國策顧問等職,一概婉謝。居台期間除任師範大學及東海大學 教授,亦於自宅開班授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晚年對台灣風景事物開始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
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後人將兩人並稱為「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2054
溥心畬 楷書《查梅壑士標題清涼寺掃葉上人》鏡框
長 92 寬 42 公分 水墨紙本
Pu Xin-yu, Calligraphy, After Inscribed by Zha Shibiao, Framed
L 92 W 42 cm
Ink on paper
TWD:150,000
RMB: 37,037
款識:查梅壑士標題清涼寺掃葉上人辟雲拈花久礙人天眼埽葉猶苗觧脫 心何似無花並無葉千山明月一空林於禪門宗旨直可參菩提本無樹一偈 矣。溥儒。
鈐印:溥儒之印(白)、心畬(朱)。
來源:台灣資深溥心畬藏家、余濱東將軍舊藏。
俞濱東(1903-1990),字天賓,浙江黃岩人,國民黨將領。1927年考入 浙江第二十六軍軍官團,1929年12月畢業於南京中央軍校第七期,歷 任營長、團附、軍事委員會西安辦事處參謀、第一戰區管理科科長、駐 十八集團軍聯絡官。後進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三期。1948年12月7日 任總統府侍衛室少將副侍衛長。1961年任國民政府總統府第三局少將副 局長,主任、蔣中正貼身侍衛官。俞將軍在任期間受贈許多名人書畫, 其中更有蔣氏所贈。
溥心畬〈嬰戲圖〉絹本鏡片
長 22.2 寬 12 公分
設色絹本
Pu Xin-yu "Child Playing", Painting on silk, Mounted for framing
L 22.2 W 12 cm
Ink and color on silk
TWD:100,000
RMB: 24,691
款識:己亥二月,婉容女士屬。心畬贈。
2056
溥心畬 書法條幅 鏡框
長 115.8 寬 40 公分
水墨紙本
Pu Xin-yu, Calligraphy Scroll, Framed
L 115.8 W 40 cm
Ink on paper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小閣分幽石,迴廊繞沸泉。連林松帶雨,一路竹含煙。嶺嶠啼猿外, 江湖落雁邊。干戈苦不息,回首惜殘年。丙申十月雨中宿吟松閣一律。梧 軒先生雅正,西山逸士溥儒。 鈐印:舊王孫(朱)、溥儒(白)。
2057
溥心畬 節錄自作詩 一鳴先生上款 鏡片
長 70 寬 33.5 公分 水墨紙本
Pu Xin-yu, Excerpt from Original Poem, Inscribed to Mr. Yiming, Mounted for framing
L 70 W 33.5 cm
Ink on paper
TWD:60,000
RMB: 14,815
款識:依然瑤殿與雲齊,林落銀瓶蕙草萋,不見君王歌 舞夜,碧樓珠樹子規啼。一鳴先生正。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白)。
王壯為 七言對聯 楊式昭女士上款 鏡框
長 68.7 寬 15 公分
水墨紙本
Wang Chuang-wei, Pair of Seven-Character Couplets, Inscribed to Ms. Yang Shizhao, Framed
L 68.7 W 15 cm Ink on paper
TWD:25,000
RMB: 6,173
款識:月光長照金尊裏。盧山秀出南斗旁。式昭女棣居正集太向句。漸翁王壯為 七十又六歲。
鈐印:甲子(朱)、王壯為鉥(白)。
上款人:楊式昭,國立歷史博物館資深館員暨研究員,長期投入館藏文物研究與展 覽策劃,曾主編《涼友招清風──館藏明清扇面收藏展專刊》(2012年出版),專 長於明清扇面及水墨繪畫研究。她多次擔任館刊撰寫作者,並參與重要圖錄出版與 典藏研究,兼具策展與學術出版能力,是推動展覽與文獻出版的重要推手。涂燦琳 先生之妻。
王壯為(1909-1998),本名沅禮,以字行,號漸齋、漸翁、忘漸老人。河北易 縣人。歷任軍、政、銀行、教育等部門職務。善書法篆刻。曾為台北師範大學教授、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篆刻學會常務理事、台北故宮博物院顧問、為台灣當代 重要書家之一。為《海嶠印集》發起人。
2059
王壯為 篆字〈光明〉鏡框
長 34 寬 40 公分
水墨紙本
Wang Chuang-wei "Brightness", Framed
L 34 W 40 cm
Ink on paper
TWD:15,000
RMB: 3,704
款識:光明。吾鄉中山王鼎銘二字。節二丁卯立春彗吱。
鈐印:再丁卯(朱)、王壯為(白)。
王壯為(1909-1998),本名沅禮,以字行,號漸齋、漸翁、忘漸老人。河北易縣人。歷任軍、政、銀行、教育 等部門職務。善書法篆刻。曾為台北師範大學教授、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篆刻學會常務理事、台北故宮博物院 顧問、為台灣當代重要書家之一。為《海嶠印集》發起人。
2060
曾紹杰 行書條幅 立軸
長 135.5 寬 32 公分
水墨紙本;附作品保證書
Tseng Shao-chieh,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Hanging scroll
L 135.5 W 32 cm
Ink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20,000
RMB: 4,938
款識: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漢壘麏鼯鬪。蠻溪霧雨愁。癸丑曾紹杰。
鈐印:紹杰臨本(白)、得其大概(朱)。
著錄:《曾紹杰四體書選輯》,民國73年出版(1984),人人印刷股份有公司出版, 78頁。
來源:藏家購自涂燦琳先生。
曾紹杰(1910-1988),湖南湘鄉人,別署紹公、紹翁,又號萬石君。齋堂為 昆吾室、萬石堂。自幼受學於家塾,因此奠定經史、古文的深厚基礎。上海大夏 大學會計系畢業後,歷任多項公職。1959年與陳定山、王壯為、傅狷夫、張隆延、 丁念先、陳子和、朱龍盦等,合組「十人書會」。
傅狷夫〈山水設色〉鏡框
長 30.5 寬 100.5 公分 設色紙本
Fu Chuan-fu "Colored Landscape", Framed
L 30.5 W 100.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二十年前蜀中舊遊得稿。今又重寫恍如夢中。狷夫時客台灣乙巳三月二十又九日,於心香室南窗燈下。 鈐印:野客遊記(朱)。
傅狷夫(1910-2007),祖籍浙江,本名抱青、又名唯一、字覺翁、號心香室主人。8歲開始從尊翁傅御學習書法、篆刻兼讀詩文,接受傳統文化、 古文薰陶,17歲入西泠書畫社拜王潛樓先生為師,開始學習行書、山水畫。1938年因抗戰入蜀,受業陳之佛先生之師法造化觀念。1949年隨國民政 府渡台,潛心創作,發展獨具風格的山水畫與連綿草。傅氏將書法視為繪畫,「以畫法入書,莫如行草」,其中又以自由奔放的「連綿草」最得讚譽。
傅氏的山水畫以臺灣自然山川為本,開創了臺灣水墨之先河,傅申認為他是「臺灣山水的代言人」,且「被公認為最能表現臺灣山水意境和風貌的國畫 家」。
張光賓〈秋山圖〉立軸
長 136 寬 68.5 公分 設色紙本
Chang Kuang-bin "Autumn Mountains", Hanging Scroll
L 136 W 68.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張光賓龝山圖。丙寅春月。玄寒日暑。嶼臺有高本聞,在最高峰濯足,五湖 水結巢千,歲松霞飛雲迥閥丹,壑落華如䨮歗微濛醉顏高臥曰曈曈飛鳥蹴踏金芙蓉 絳綃為裳王鍊容佳來悠忽其猶龍伊離貌此之外躍青城山人仙中翁筆直與天同功倪生 作詩以詠嘆凌跨樹景也曰其相從崴丙寅春月寫秋山景成群倪迂題虞滕伯仙臺高士圖 詩。補白。張光賓並記。
鈐印:張(白)、張(朱)、光賓印信(白)。
張光賓(1915-2016),字序賢,號于寰,生於四川,臺灣書法家、畫家,專研 元代書畫。自創「焦墨散點皴」、「焦墨排點皴」等筆法。著有多本書畫專著,領 域涵蓋書畫史、書畫理論,並致力於推廣書畫教育。國立藝專三年制國畫科畢業, 曾受教於傅抱石、李可染、黃君璧等書畫名家。1969年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擔任研究員,專研元代書畫。1970年代,張光賓曾與學者徐復觀就黃公望《富春山 居圖》真偽進行筆戰,從地方志著眼,建立令學界普遍信服之觀點。1987年,張光 賓自故宮退休後,除在大學教授書畫,亦在書畫創作求新求變,以單層排列的墨點 代替傳統書畫的層疊聚散渲染,自出機杼創「焦墨散點皴」、「焦墨排點皴」等筆法, 並與當代新媒體數位藝術家合作展演,開啟當代水墨新視野。
長 133.7 寬 34 公分 水墨紙本
Chang Kuang-bin, Seven-Character Poem in Running Script, Hanging Scroll
L 133.7 W 34 cm Ink on paper
TWD:10,000 RMB: 2,469
款識:層樓縹渺赤城連,瓊島瀛洲近海邊。萬樹清光生月峽,五雲佳氣繞湯泉。晴 波滉漾魚龍水,極浦蒼茫雁騖天。春滿仙源漁父去,桃花空逐武陵船。溥心畬先生 與囗囗壬寅春日遊大屯山,與囗囗囗囗囗甲卯秋月張光賓年九十。
鈐印:張(朱)、光賓九十歲之後作(朱)。
張光賓(1915-2016),字序賢,號于寰,生於四川,臺灣書法家、畫家,專研 元代書畫。自創「焦墨散點皴」、「焦墨排點皴」等筆法。著有多本書畫專著,領 域涵蓋書畫史、書畫理論,並致力於推廣書畫教育。國立藝專三年制國畫科畢業, 曾受教於傅抱石、李可染、黃君璧等書畫名家。1969年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擔任研究員,專研元代書畫。1970年代,張光賓曾與學者徐復觀就黃公望《富春山 居圖》真偽進行筆戰,從地方志著眼,建立令學界普遍信服之觀點。1987年,張光 賓自故宮退休後,除在大學教授書畫,亦在書畫創作求新求變,以單層排列的墨點 代替傳統書畫的層疊聚散渲染,自出機杼創「焦墨散點皴」、「焦墨排點皴」等筆法, 並與當代新媒體數位藝術家合作展演,開啟當代水墨新視野。
2064
汪中 書法 手稿 二幀 紙本
長 30.5 寬 31 公分
水墨紙本
Wang Zhong, Calligraphy Manuscript, Set of Two
L 30.5 W 31 cm
Ink on paper
TWD:10,000
RMB: 2,469
鈐印:精金美玉(白)、汪中(白)、雨盫(朱)。汪中(白)、雨盫(朱)。 來源:〈汪中書法小品展〉,2002年2月29-3月31日。
汪中(1925-2010),字履安,號雨盦,亦常自署雨公、愚公等,生於安徽桐城人,安徽桐城古稱龍眠,故亦自署「龍眠」。汪氏為台灣 重要書法家、古典詩人、中文學者。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文專修科,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自台灣師大退休後,又 應聘為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2065
喻仲林〈荷花清賞〉立軸
長 107 寬 35 公分
設色紙本,日本裝裱
Yu Chung-lin "Lotus Appreciation", Hanging scroll
L 107 W 3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Japanese mounting
TWD:10,000
RMB: 2,469
款識:時在癸丑夏日山左喻仲林寫於臺灣。
鈐印:喻(白)、仲林(朱)。
喻仲林 (1925-1985),生於山東冠縣,本名性根,是近代知名的花鳥 大師。家族嗜書畫,自幼深受藝術薰陶,勤學書畫,師承金勤伯,學得傳統 工筆的技巧。喻氏習畫期間,積極吸收日本花鳥畫的優點,並常提倡「知天 知地,知時知物」,透過仔細觀察,把花葉鳥禽上的每一個細節了解清楚才 能畫出精髓。1949年渡海來台,並於1956年與孫家勤、胡念祖組成「麗 水精舍」。喻氏的作品廣受國內外的歡迎,在台灣、美國和韓國辦過展覽, 以精緻的工筆畫和墨彩,表現其獨特的風格。
2066
喻仲林繪、臺靜農題〈安和圖〉絹本鏡框
長 24.5 寬 34.5 公分
設色絹本
Yu Chung-lin "Quail", inscribed by Tai Jingnong, ink and color on silk, framed
L 24.5 W 34.5 cm
Ink and color on Silk
TWD:60,000
RMB: 14,815
款識:與仲林先生借大風堂所藏宋本。臨其雙鶉及其神韻。靜農。
鈐印:靜農(朱)、喻(白)、仲林(朱)。
來源:藏家購自作者家屬。
喻仲林 (1925-1985),生於山東冠縣,本名性根,是近代知名的花鳥大師。家族嗜書畫,自幼深受藝術薰陶,勤學書畫,師承 金勤伯,學得傳統工筆的技巧。喻氏習畫期間,積極吸收日本花鳥畫的優點,並常提倡「知天知地,知時知物」,透過仔細觀察,把 花葉鳥禽上的每一個細節了解清楚才能畫出精髓。1949年渡海來台,並於1956年與孫家勤、胡念祖組成「麗水精舍」。喻氏的作品 廣受國內外的歡迎,在台灣、美國和韓國辦過展覽,以精緻的工筆畫和墨彩,表現其獨特的風格。
胡念祖〈白居易詩雙挖山水圖〉鏡框
長 38 寬 23.5 公分、長 38 寬 59.5 公分 設色紙本
Hu Nien-tsu "Landscape Painting with Bai Juyi's Poem", Framed
L 38 W 23.5 cm、L 38 W 59.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20,000
RMB: 4,938
款識:門前有流水,牆上多高樹。竹逕繞花池,縈迴百餘步。波闌戲魚鱉,風靜下鷗鷺。寂無城市喧,渺有江湖趣。吾廬在其上,偃臥朝復暮。洛下 安一居,山中亦慵去。時逢過客愛,問是誰家住。此是白家翁,閉門終老處。白居易閒居自題。桃江舟客胡念祖書。冉冉寒生水上,煙吳歌唱罷。月 微徧停槎,又向灣前宿。一掃西風浪,打舡宋人句。畧寫其意,俗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即此之謂歟。丁卯仲秋月,於北美森林山居。石牛牧者。 胡念祖。
鈐印:胡念祖印(白)、胡念祖印(白)、心原書畫(朱)。
胡念祖(1927-2019),湖南人,字心原,號石牛老牧,又號桃江遊子。幼年喜塗鴉,1946年正式接受繪畫訓練,於南京美專就讀國畫選科。
1948年於南京拜黃君璧為師,次年追隨黃氏來台;1951年受聘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助教,得溥心畬指點北宗山水; 1954年與喻仲林、孫家勤共組「麗水精舍」。
2068
胡念祖〈夏山雨歇〉鏡框
長 59.3 寬 29 公分 設色紙本
Hu Nien-tsu "Clearing Summer Rain in the Mountains", Framed
L 59.3 W 29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10,000
RMB: 2,469
款識:夏山雨歇。歲次丁卯。孟春月拈案頭破筆戲成此圖,尚稱 生動,題存畫笑。心原胡念祖。
鈐印:心原書畫(朱)、胡念祖印(白)、家住桃花江畔(朱)。 胡念祖(1927-2019),湖南人,字心原,號石牛老牧,又號 桃江遊子。幼年喜塗鴉,1946年正式接受繪畫訓練,於南京美 專就讀國畫選科。1948年於南京拜黃君璧為師,次年追隨黃氏 來台;1951年受聘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藝術系助教,得溥心畬指點北宗山水;1954年與喻仲林、孫家 勤共組「麗水精舍」。
2069
胡念祖〈幽壑飛流〉鏡框
題長 16.5 寬 32.2 公分;畫長 16.5 寬 99 公分 設色紙本
Hu Nien-tsu "Quiet Ravine and Pure Spring", Framed
Inscription L16.5 W 32.2 cm; Painting L 16.5 W 99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5,000
RMB: 8,642
款識:幽壑飛流。辛酉秋深。石牛老牧。胡念祖。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
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辛巳冬深於麗水精舍。石牛老牧於念祖七十五歲作。
鈐印:胡念祖(白)、石牛老牧(朱)。石牛老牧(朱)、念祖(白)、家住桃花江畔(朱)。 來源:購自藝術家本人。
胡念祖(1927-2019),湖南人,字心原,號石牛老牧,又號桃江遊子。幼年喜塗鴉, 1946年正式接受繪畫訓練,於南京美專就讀國畫選科。1948年於南京拜黃君璧為師,次年 追隨黃氏來台;1951年受聘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助教,得溥 心畬指點北宗山水;1954年與喻仲林、孫家勤共組「麗水精舍」。
歐豪年〈鯉魚躍〉鏡框
長 94.5 寬 46 公分
設色紙本
Ou Hao-nian "Carp Leaping", Framed
L 94.5 W 46 cm
Ink on paper; Photograph of the artist with the artwork
TWD:40,000
RMB: 9,877
款識:豪年。
鈐印:豪年(朱)、挹翠山堂(朱)。
歐豪年(1935-2024),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茂名縣,1950年全家移居 香港。師事從趙少昂,嶺南畫派水墨畫家代表。其承襲南派之瑰麗色彩,保 有留白及骨法,加入現代與西方元素,成為中西融合自成一格之獨特畫風, 更將詩詞與書法融入畫中,被推崇為堅持東方人文精神之代表畫家。創作題 材與形式豐富多樣。1968年來台灣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同年蔣 中正總統及夫人蔣宋美齡選定其8幅巨作購藏於台北陽明山中山樓,迄今仍 陳列於中山樓。1970年赴台灣執教中國文化大學並定居台灣。嶺南畫派因此 與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史密切相關。來臺灣定居數年後,經由豐富的國際展覽 經歷,將中華文化傳遞至世界各地。1983年任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1993 年獲法國巴黎大皇宮特別獎譽等國際殊榮。
2071
歐豪年〈壽而康〉鏡框
長 35 寬 73.5 公分
水墨紙本;附作者合照
Ou Hao-nian "Longevity and Health", Framed
L 35 W 73.5 cm
Ink on paper; Photograph of the artist with the artwork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壽而康。戊戌清夏。八十四歲。豪年不老。
鈐印:白首名山自頡頏(白)、豪年(朱)、歐介印(白)。
歐豪年(1935-2024),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茂名縣,1950年全家移居香港。師事從趙少昂,嶺南畫派水墨畫家代表。其承襲南 派之瑰麗色彩,保有留白及骨法,加入現代與西方元素,成為中西融合自成一格之獨特畫風,更將詩詞與書法融入畫中,被推崇為堅 持東方人文精神之代表畫家。創作題材與形式豐富多樣。1968年來台灣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同年蔣中正總統及夫人蔣 宋美齡選定其8幅巨作購藏於台北陽明山中山樓,迄今仍陳列於中山樓。1970年赴台灣執教中國文化大學並定居台灣。嶺南畫派因 此與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史密切相關。來臺灣定居數年後,經由豐富的國際展覽經歷,將中華文化傳遞至世界各地。1983年任國家文 藝獎評審委員、1993年獲法國巴黎大皇宮特別獎譽等國際殊榮。
2072
歐豪年〈四君子〉四條屏鏡框
長 59 寬 21 公分
設色紙本;附作者合照
Au Ho-nien "The Four Gentlemen", Set of 4 Panels, Framed
L 59 W 21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Photograph of the artist with the artwork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國香和雨入青苔。豪年。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在山谷中,蓬艾深未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豈敢燕。坡公 詩歐介錄。翠竹幽人館,山深絕市囂。琴詩消永晝,吟嘯得逍遙。乙未清夏八十一豪年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乙未夏五豪年翁。
鈐印:歐豪年(白)、挹翠山堂(朱)、歐介(白)、物物而不物於物(朱)、歐豪年印(白)、竹簃軒主(朱)、歐介(白)、大方無隅(白 )。
2073
歐豪年〈黃鶴千里〉鏡片
長 95.5 寬 54.7 公分 設色紙本;附作者合照
Au Ho-nien "A Thousand Miles with the Yellow Crane", Mounted for framing
L 95.5 W 54.7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Photograph of the artist with the artwork
TWD:80,000
RMB: 19,753
款識:黃鶴遠聯翩,從鑾下紫煙。翱翔一萬里, 來去幾千年。已憩青田側,時游丹禁前。莫言 空警露,猶冀一聞天。中光尊兄清正。壬子秋 始。歐弟豪年並題唐人句。
鈐印:歐介(朱)。
吳耀忠(1937–1987),台北三峽人,是台灣戰後極
具代表性的社會寫實畫家之一。早年師從同鄉畫家李梅 樹,作品風格偏向唯美寫實,於大學時期即在省展、台 陽展屢獲獎項,展現出色的藝術潛力。吳耀忠的創作志 向並未止步於形式美感。1960年代,他與作家陳映真 等人組成讀書會,廣泛閱讀馬克思主義與左翼文學,積 極思索藝術與社會的關係。此一思想轉向發生於台灣白 色恐怖高壓統治下,思想與言論空間受到極大壓抑。他 對社會現實與勞動階級的關注,逐漸使其立場與當局主 流意識形態產生對立。1968年,吳耀忠因參與讀書會, 捲入「民主台灣聯盟」案,被以「涉嫌叛亂」罪名逮捕, 入獄服刑七年。出獄後的吳耀忠,創作風格發生根本轉 變。他不再追求唯美的藝術表現,而是將焦點轉向社會 底層與勞動者的日常生活。與其他畫家選擇在畫廊或市 場中展示作品不同,吳耀忠選擇以設計書籍與雜誌封面 作為主要創作形式。他認為印刷書刊能讓藝術深入民 間,突破市場侷限,實踐藝術的社會功能。
這種創作方式既是理念的選擇,也是在戒嚴體制下可行的 實踐路徑。他的畫作充滿人道關懷,筆觸溫厚而真實,呈 現庶民日常與勞動情境,體現對社會主義理想的思索與持 守。吳耀忠不以販售作品為志,畫作多贈送親友或由書籍 作者與編輯收藏,因此散見民間,難以集中典藏。雖然國 立台灣美術館收藏有其部分作品,但多屬入獄前的早期風 格。作為1960至1980年代少數持有社會主義信念並付
諸實踐的台灣藝術家,吳耀忠的創作既映照個人風格的演 變,也呈現出在政治壓迫與理想幻滅交錯下的歷史命運。
他以繪畫介入社會、以書封參與時代,為台灣戰後藝術留 下深刻且獨特的印記。1987年,吳耀忠因期酗酒病逝, 享年僅五十歲。身後未有門生傳承,創作脈絡也未被主流 藝術機制承接。然而,他的作品促使後人重新凝視那段壓 抑時代裡,台灣庶民的日常生活與集體處境。即使身影沉 寂,他的畫筆所觸及之處,依舊折射著一種對真實與尊嚴 的執著關懷。
〈屋簷下〉創作於1967年,描繪三位庶民男子坐於屋簷下,神情壓抑低垂,呈現沉默卻強韌的生命 狀態。筆觸沉著克制,背景近乎空白,凝視焦點集中於人物,顯示畫家對社會底層現實的敏銳關注。
此作是吳耀忠從唯美寫實轉向社會寫實的重要節點,預示他出獄後更深刻的藝術轉型。
九年後,畫中片段被選為遠景出版社《鍾理和全集》(1976,張良澤編)的首版封面。畫布上可見 吳耀忠以一橫一直標記的裁切線,書封最終僅擷取左側兩位人物,右側第三人雖已具輪廓,細節尚
未完成,展現畫家依出版版面所進行的構圖調整。鍾理和以文學描寫農民、病痛與貧困困境中仍不 改其志的精神面貌,而吳耀忠則以畫筆回應這份人道關懷。
本件是對鍾理和生命經驗的視覺詮釋,也見證了197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陰影下,藝術家透過書封繪 畫參與鄉土文學與社會寫實的文化實踐。
吳耀忠〈屋簷下〉油畫 鏡框
長 59.5 寬 44 公分
油畫於帆布;1967年作
Wu Yao-chung "Under the Eaves", Oil painting on canvas, Framed L 59.5 W 44 cm
Oil painting on canvas; 1967
TWD:30,000
RMB: 7,407
著錄:《尋畫 吳耀忠的畫作、朋友與左翼精神》,印刻出版,2012年出版,181頁;鍾理和全集《夾竹桃》、《原鄉人》、《雨》、《做田》、 《笠山農場》、《鍾理和日記》、《鍾理和書簡》、《鍾理和殘集》,共8冊,遠行出版社出版,出版民國65年,封面作品。鍾理和全集是 台灣作家中第一個出版個人作品之全集。
許郭璜〈西溪南潭〉鏡框
長 31 寬 99 公分
設色紙本
Hsu Kuo-huang "The Southern Pond by the Western Stream", Framed
L 31 W 99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15,000
RMB: 3,704
款識:西溪風生竹森森,南潭萍開水沉沉。叢翠萬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浦派縈迴誤遠近,橋島向背迷登臨。澄瀾方丈若萬頃,倒影咫尺如千尋。 泛然獨遊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菟裘不聞有泉沼,西河亦恐無雲林。豈如白翁退老地,樹高竹密池塘深。華亭雙鶴白矯矯,太湖四石青岑岑。眼前 盡日更無客,膝上此時惟有琹。洛陽冠蓋自相索,誰肯來此同抽簪。白香山池上作詩記西溪南潭皆為池中勝處也。丁卯秋八月,上浣以玄許郭璜畫於東 湖居。
鈐印:靜音(朱)、許郭璜(白)、字以玄(朱)。
許郭璜(b.1950)台灣基隆人。字以玄,師從江兆申門下,與溥心畬師徒三代間皆體現傳統文人的風骨與性情。主要研究中國藝術史,曾任職於台北國 泰美術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參與編印《故宮書畫圖錄》。特別愛好寒林枯木、冬景山水等題材,於干城畫廊、雄獅畫廊、敦煌藝術中心、京華藝術中心、 漢雅軒、鳳甲美術館、德國慕尼黑、美國紐約、捷克布拉格等地舉辦書畫個展。
2076
樓柏安〈濕雲寒溪〉立軸
長 25.6 寬 83.9 公分、長 134 寬 83.9 公分 設色紙本
Lou Bo An "Damp Clouds and Cold Creek", Hanging scroll
L 25.6 W 83.9 cm、L 134 W 83.9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濕雲寒溪。萬豐樓人題記。己巳春三月。時客濠江。 萬豐樓人即興成之。
鈐印:樓柏安(白)、樓柏安(朱)。
樓柏安(1947-2007)台灣著名書畫家,又號萬豐樓人, 祖籍杭州,是當代中國畫壇中一位傑出的書畫藝術家,他用 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前所未有的個人風格,開創出中國 畫的一片新天地。他利用中國畫特有的宣紙、筆墨和顏料, 以及高難度的技法,使每一件作品賦予了夢幻似真的藝術境 界,被藝術界稱為「中國畫的時代探索者」。 其作品曾多 次被澳門賈梅士博物院、葡萄牙科英布拉博物院、中國江蘇 省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世貿聯誼社、香港海域酒 店、浙江省博物館、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等收藏。
蕭進興〈空山新雨後〉鏡框
長 68 寬 107公分
設色紙本
Hsiao Chin-csing "Rainfall over Quiet Mountains", Framed
L 68 W 107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空山新雨後。戊辰之春於草山屋。蕭進興作。
鈐印:人形印(朱)、蕭(白)、進興(朱)、布袋郎(朱)。
蕭進興 (b.1953)生於嘉義布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師承傅狷夫與蘇峰男兩位老師。東方色彩濃厚,表現台灣獨有的山水景 緻而採行寫生畫風亦為其創作特色,作品反映了置身自然間即興情感發抒的痕跡。曾獲第10屆全國美展國畫第一名、第37屆全省美展屏東縣政府 獎、台北市美展第2名、舉辦過個展20餘次、國內外聯展百餘次。足跡遍及台灣各角落、山川百岳以及原住民部落,甚至中國各地,到處寫生作畫, 反映出其置身於大自然中的即興情感抒發。其作品多以水墨、膠彩等為顏料,並擅以重彩結合濃墨,表現寫實的山林質地。
2078
蕭進興〈埔里眉溪〉鏡框
長 62 寬 95 公分
設色紙本
Hsiao Chin-csing "Puli Meixi River", Framed
L 62 W 9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埔里眉溪烏踏坑所見一二。丁卯之秋於此寫生。蕭進興作。 鈐印:蕭(白)、進興(朱)、布袋郎(朱)。
蕭進興 (b.1953)生於嘉義布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師承傅狷夫與蘇峰男兩位老師。東方色彩濃厚,表現台灣獨有 的山水景緻而採行寫生畫風亦為其創作特色,作品反映了置身自然間即興情感發抒的痕跡。曾獲第10屆全國美展國畫第一名、第37屆全 省美展屏東縣政府獎、台北市美展第2名、舉辦過個展20餘次、國內外聯展百餘次。足跡遍及台灣各角落、山川百岳以及原住民部落,甚 至中國各地,到處寫生作畫,反映出其置身於大自然中的即興情感抒發。其作品多以水墨、膠彩等為顏料,並擅以重彩結合濃墨,表現寫 實的山林質地。
2079
王攀元 〈紅日〉 鏡框
長 26 寬 36.5 公分
水彩紙本;附藝術家家屬開立之保證書。
Wang Pan-yuan "Sunset over River", Framed
L 26 W 36.5 cm
water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issued by the artist's family
TWD:70,000
RMB: 17,284
款識:P.Y
王攀元(1909-2017)王攀元生於江蘇望族,曾於 1933 年考上復旦大學法律系,後因對藝術創作的興趣而在 隔年 1934 年重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在學期間師承潘玉良、劉海粟、潘天壽等人,擅長水墨、水彩、油 畫等媒材,活用於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風格間。畢業後,王攀元原打算前往法國留學,卻因中日戰爭爆發而中斷 了藝術學業,並於 1949 年攜家眷隨國民政府來台,落腳高雄也因生計於碼頭當臨時搬運工;在此期間王攀元皆 未曾放棄藝術創作,後經親友介紹才輾轉定居宜蘭擔任美術教師,並於 1961 年與友人共組「蘭陽畫會」,爾後 國內各類展覽邀約不斷,其創作漸受重視。後於 2001 年獲頒「第五屆國家文藝獎」。
2080
王攀元 〈蘭花〉鏡框
長 67.5 寬 36 公分 設色紙本;附藝術家家屬開立之保證書。
Wang Pan-yuan "Orchid", Framed
L 67.5 W 36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issued by the artist’s family
TWD:30,000
RMB: 7,407
鈐印:王攀元(白)。
王攀元(1909-2017)王攀元生於江蘇望族,曾於 1933 年考上 復旦大學法律系,後因對藝術創作的興趣而在隔年 1934 年重考入上 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在學期間師承潘玉良、劉海粟、潘天壽等人, 擅長水墨、水彩、油畫等媒材,活用於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風格間。 畢業後,王攀元原打算前往法國留學,卻因中日戰爭爆發而中斷了藝 術學業,並於 1949 年攜家眷隨國民政府來台,落腳高雄也因生計於 碼頭當臨時搬運工;在此期間王攀元皆未曾放棄藝術創作,後經親友 介紹才輾轉定居宜蘭擔任美術教師,並於 1961 年與友人共組「蘭陽 畫會」,爾後國內各類展覽邀約不斷,其創作漸受重視。後於 2001 年獲頒「第五屆國家文藝獎」。
王攀元 〈墨荷〉 鏡框
長 134.5 寬 50 公分 水墨紙本;附藝術家家屬開立之保證書。
Wang Pan-yuan "Lotus", Framed
L 134.5 W 50 cm
Ink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issued by the artist’s family
TWD:30,000
RMB: 7,407
鈐印:攀元書畫(朱)。
王攀元(1909-2017)王攀元生於江蘇望族,曾於 1933 年 考上復旦大學法律系,後因對藝術創作的興趣而在隔年 1934 年 重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在學期間師承潘玉良、劉海粟、 潘天壽等人,擅長水墨、水彩、油畫等媒材,活用於中國傳統與 西方現代風格間。畢業後,王攀元原打算前往法國留學,卻因中 日戰爭爆發而中斷了藝術學業,並於 1949 年攜家眷隨國民政府 來台,落腳高雄也因生計於碼頭當臨時搬運工;在此期間王攀元 皆未曾放棄藝術創作,後經親友介紹才輾轉定居宜蘭擔任美術教 師,並於 1961 年與友人共組「蘭陽畫會」,爾後國內各類展覽 邀約不斷,其創作漸受重視。後於 2001 年獲頒「第五屆國家文 藝獎」。
2082
陳庭詩〈茶香居〉橫軸
長 34.6 寬 109 公分
水墨紙本
Chen Ting-shih "Tea Fragrance Pavilion", Horizontal scorll
L 34.6 W 109 cm
Ink on paper
TWD:20,000
RMB: 4,938
款識:茶香居。英彥吾兄雅正。七十一年陳庭詩。
鈐印:未可庵(朱)、陳庭詩(朱)、耳(白)。
陳庭詩(1913-2002),筆名耳氏,福建長樂人,已故故宮研究員楚戈稱他是藝術上的「國寶」,前高雄美術館館長李俊賢和藝術評 論家陸蓉之不約而同認為他就像是一部「美術史」。家族屬福州望族,幼年戲樹摔落耳傷失聽,生命的轉折卻將他推向更奧妙的藝術天地。 1958年與秦松、李錫奇、楊英風、江漢東、施驊共同創立「中國現代版畫會」,此時版畫作品已開始具備現代抽象風格的雛形。1960 年代末期受到畢卡索雕塑的啟發,開始現成物雕塑的創作。1998年鐵雕作品代表台灣在西班牙、法國巡展被法國藝術史家挖掘,以《約 翰走路》一作收錄於「二十世紀的藝術」一書,在全球的二十世紀藝術史上留名。一生創作版圖多元,以版畫、雕塑聞名,另有許多彩墨、 壓克力、詩及書法作品。
2083
蔣勳 七言對聯 鏡框
長 69 寬 13.7 公分 水墨紙本
Chiang Hsun, Seven-Character Couplets, Framed
L 69 W 13.7 cm Ink on paper
TWD:120,000
RMB: 29,630
款識:曾醒驚眠聞雨過。不覺迷路為花開。義山詩為政仲寫雨過花開驚 眠迷路善自珍重。一九九〇初秋暴風突作河中狂浪滔天東海蔣勳捻燈 書。
鈐印:肖形印(白)、圓滿(朱)、無上清涼(白)、蔣勳(朱)。
蔣勳(b.1947),生於西安、成長於臺北,著名畫家、詩人與作家。
以花卉、水景繪畫受台灣人歡迎,美感的教學和省思受到學子喜愛。
1972年到法國留學,1976年返台。在繪畫創作之餘,蔣勳也在文學界 勤勞耕耘,他出版過多本詩集、並曾擔任台灣早期美術刊物雄獅美術的 主編。蔣勳曾得過全台灣小說比賽第一名、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以及吳 魯芹文學獎,他從青年時代就是個文藝青年。1966年參加耕莘青年寫 作會舉辦的寫作班,後來進而成為授課教師。他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曾 經做過廣播節目《文化廣場》、此節目由台灣警察廣播電台播出,相當 受到好評,獲得了1988年的金鐘獎。自2004年起,於IC之音電台. FM97.5(竹科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每週五晚間八點「美的沉思」 節目,並以此節目再度獲得2005年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主持人獎。
2084
蔣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紙本
長 30.7 寬 79.4公分
水墨紙本
Chiang Hsun "Heart Sutra", Ink on paper
L 30.7 W 79.4cm
Ink on paper
TWD:60,000
RMB: 14,815
鈐印:佛祖印(朱)、微笑(白)、捨得(朱)、蔣勳(朱)、觀喜(朱)。
蔣勳(b.1947),生於西安、成長於臺北,著名畫家、詩人與作家。以花卉、水景繪畫受台灣人歡迎,美感的教學和省思受到學子喜愛。1972年 到法國留學,1976年返台。在繪畫創作之餘,蔣勳也在文學界勤勞耕耘,他出版過多本詩集、並曾擔任台灣早期美術刊物雄獅美術的主編。蔣勳 曾得過全台灣小說比賽第一名、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以及吳魯芹文學獎,他從青年時代就是個文藝青年。1966年參加耕莘青年寫作會舉辦的寫作 班,後來進而成為授課教師。他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曾經做過廣播節目《文化廣場》、此節目由台灣警察廣播電台播出,相當受到好評,獲得了 1988年的金鐘獎。自2004年起,於IC之音電台.FM97.5(竹科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每週五晚間八點「美的沉思」節目,並以此節目再度獲 得2005年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主持人獎。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賈島〈渡漢江〉:「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然詩 人周夢蝶在此題籤中註明「李益句」,或許因記憶錯置,亦可能有意牽引 至李益詩中慣見的邊塞與鄉愁氛圍。無論何者,此一筆誤亦成文字間的殘 響,映照夢蝶詩人記憶深處的詩情流轉。
周公晚年偶以「石髮」署名,意境沉靜,頗具象徵意味。「石」者,堅也, 沉也;「髮」者,歲月之流痕。合而為名,似寓詩人歷經風霜後,將年華 凍結於堅石之中,既有蒼老之象,亦顯堅韌之姿。
2085
周夢蝶〈李益句〉鏡框
長 20 寬 9 公分 水墨紙本
Chou Meng-tieh "Qoutes by Li Yi", Framed
L 20 W 9 cm
Ink on paper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李益句。石髮。 鈐印:一毛毛蟲耳(朱)。
周夢蝶(1921-2014),本名周起述,又有筆名周拯,生於河南、長居台 灣的著名詩人及文學家。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散文。1952年開始發表 詩作,1959年出版詩集《孤獨國》,奠定他在詩壇的地位。最拿手的是瘦 金體小楷。作品深受佛經影響,因國學底蘊豐厚,喜愛用典,以自我靈魂為 起點,引禪意入詩,將人生經歷與悲苦的心境融入詩作,感悟現實的真諦。 詩作量少卻精緻,真情消融於詩情,續寫了中國傳統文學的新頁。曾獲中國 文藝協會新詩特別獎、笠詩社詩創作獎、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中央日報文 學獎成就特別獎、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詩歌藝術貢獻獎。
2086
鄭愁予〈水巷〉鏡框
長 20 寬 29 公分
水墨紙本
Zheng Chou-yu "Water Alley", Framed
L 20 W 29 cm
Ink on paper
TWD:60,000
RMB: 14,815
水巷 鄭愁予
四圍的青山太高了,顯得晴空 如一描藍的窗 我們常常拉上雲的窗帷 那是陰了,而且飄著雨的流蘇 我原是愛聽磬聲與鐸聲的 今卻為你戚戚於小院的陰晴 算了吧 管它一世的緣份是相植於千年慧根 誰讓你我相逢 且相逢於這小小的水巷如兩條魚 敬求親鈔愁公於二O一八東海。yen琳珍藏。
鈐印:愁予㪽貽(白)、靜(朱)、佛像印(朱)、顏艾琳印(白)。
鄭愁予(1933-2025)本名鄭文韜,是一位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的台灣現代詩詩人。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 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名句廣為流傳,詩作亦被改編為樂曲傳唱。1951鄭愁予以愁予為筆名在野風雜誌上發表「老水手」,這也是他第一篇在 台灣正式發表的詩作。後來鄭愁予也不斷在「新詩周刊」,「現代詩」等雜誌報刊發表詩作。1956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鄭愁予為發起人之一。
2087
洛夫 〈孤僧〉 鏡框
長 67.5 寬 35 公分 水墨紙本;附作品保證書。
Luo Fu "Lonely Monk", Framed
L 67.5 W 35 cm
Ink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孤僧。洛夫。
鈐印:洛夫(朱)。
洛夫(1928-2018),原名莫運端,後改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臺灣現代詩詩人,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衡陽,退休後移民加拿 大。於2016年夏天,返台定居。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後任北京師範大學、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中北大學等大學的客座教授。
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多年。洛夫一生創作甚豐,其中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
洛夫著作豐富,其詩意象繁複,語言奇詭,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台灣現代詩壇只要說到「超現實主義」五個字,一定跟「洛夫」二字 畫上等號,洛夫在詩壇上也被譽為「詩魔」。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中國當代 十大詩人選集》。2001年出版的三千行長詩《漂木》更震驚華語詩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同年亦被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 之一,名列首位。
2088
洛夫 〈貧道〉 鏡框
長 34.5 寬 68 公分 水墨紙本;附作品保證書。
Luo Fu "Humble Taoist Priest", Framed
L 34.5 W 68 cm
Ink on paper; with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50,000
RMB: 12,346 款識:貧道。洛夫。
鈐印:洛夫(朱)。
洛夫(1928-2018),原名莫運端,後改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臺灣現代詩詩人,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衡陽,退休後移民加拿 大。於2016年夏天,返台定居。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後任北京師範大學、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中北大學等大學的客座教授。
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多年。洛夫一生創作甚豐,其中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
洛夫著作豐富,其詩意象繁複,語言奇詭,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台灣現代詩壇只要說到「超現實主義」五個字,一定跟「洛夫」二字 畫上等號,洛夫在詩壇上也被譽為「詩魔」。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中國當代 十大詩人選集》。2001年出版的三千行長詩《漂木》更震驚華語詩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同年亦被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 之一,名列首位。
2089
王秀杞〈母與子〉大理石雕像
長 24 寬 11 高 23 公分
大理石
Wang Hsiu-chi "Mother and Child", Marble sculpture
L 24 W 11 H 23 cm
Marble
TWD:10,000
RMB: 2,469
王秀杞,1950年生於台北陽明山,自幼幫忙農務,鍛鍊出體能 與毅力。就讀藝專雕塑科,深受 雲教授影響,畢業後專注石 雕創作,擅以泥塑起型、石材雕刻,風格敦厚溫潤。其作品展 現愛與正義主軸,融合自然與人文情感,深具文化底蘊。歷任 雕塑與文創學會理事長,創立個人雕塑園區,藝術實踐與推廣 兼備,為當代台灣雕塑代表人物之一。
2090
陳其寬〈蝦〉立軸
長 33.5 寬 34.5 公分 水墨紙本
Chen Chi-kwan "Shrimp", Hanging scroll
L 33.5 W 34.5 cm
Ink on paper
TWD:180,000
RMB: 44,444
款識:陳其寬筆。
鈐印:陳其寬印(朱)。
陳其寬(1921-2007)生於北京,建築設計師、藝術家、畫家。1954年與建築師貝聿銘、 張肇康合作設計台灣的東海大學校園、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東海大學工學院院長。 1967年4月30日,榮獲第一屆建築金鼎獎。
2091
朱銘〈人間系列〉 鏡框
長 69.5 寬 136 公分 炭筆於紙張、拼貼;2014年作
Ju Ming "Living World Series", Framed
L 69.5 W 136 cm
Charcoal on paper, collage; 2014
TWD:50,000
RMB: 12,346
朱銘(1938-2023)生於苗栗通霄,本名朱川泰。十五歲開始,師從雕刻師傅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自此開始雕刻生涯。三十歲那年,拜入當時的 雕刻大師楊英風門下。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各界佳評如潮,從而使朱銘被視為1970年代臺灣鄉土運動的象徵,奠定在藝壇的地位。 日後發展出知名的《太極系列》。1980年代初期,前往國際藝術重鎮的美國紐約,以此為契機,進軍國際。他的藝術創作一再蜕變,媒材上不再侷限於 木料,陶土、海綿、青銅、不鏽鋼等各種媒材盡為其所用。
2092
小魚〈大地〉冊頁
畫心長 17.2 寬 10.5 公分、字長 17.2 寬 2.5 公分;11開共22頁
水墨紙本
Xiao Yu “The Earth”, Painting album
Painting L 17.2 W 10.5 cm; Calligraphy L 17.2 W 2.5 cm; 11 Leaves, 22 pages in total
TWD:20,000
RMB: 4,938 小魚(b.1947)本名陳正隆。生於基隆。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台灣當代篆刻、書法家。擅長於書、畫、篆刻。1983年隱居後開始賣畫, 主張簡單生活的價值觀,形成真誠、拙趣卻又不帶矯情的自我風格。其作品曾展出於陽明山文化學院華岡博物館、北縣文化中心及基隆 文化中心。於香港舉行個展之後多次個展於敦煌藝術中心、世寶坊畫廊、串門藝術中心、 北縣文化中心、基隆文化中心等。
2093
小魚〈松四韻〉四屏立軸
長 45 寬 49 公分 作者親題供箱
Xiao Yu “Four Verses on Pines”, Set of 4 panels
L 45 W 49 cm
With wooden box inscribed by the artist
TWD:30,000
RMB: 7,407
款識:三松二人圖。小魚作世界微塵,一九九八秋。松竹梅,天地之堅動之人。小魚心嚮往之,一九九八秋日。獨上高廔。小魚。乾坤一旅人。 小魚。
鈐印:一長嘯(白)、一長嘯(白)。
小魚(b.1947)本名陳正隆。生於基隆。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台灣當代篆刻、書法家。擅長於書、畫、篆刻。1983年隱居後開始賣畫,主 張簡單生活的價值觀,形成真誠、拙趣卻又不帶矯情的自我風格。其作品曾展出於陽明山文化學院華岡博物館、北縣文化中心及基隆文化中心。
於香港舉行個展之後多次個展於敦煌藝術中心、世寶坊畫廊、串門藝術中心、 北縣文化中心、基隆文化中心等。
2094
小魚〈醉復歌冊〉冊頁
長 46 寬 35.2公分;共 7 開。
作者親題冊頁箋
Xiao Yu "Drunken Song Revisited", Painting album
L 46 W 35.2; 7 Leaves
Album leaf cover inscribed by the artist
TWD:30,000
RMB: 7,407
小魚(b.1947)本名陳正隆。生於基隆。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台灣當代篆刻、書法家。擅長於書、畫、篆刻。1983年隱居後開始賣 畫,主張簡單生活的價值觀,形成真誠、拙趣卻又不帶矯情的自我風格。其作品曾展出於陽明山文化學院華岡博物館、北縣文化中心及 基隆文化中心。於香港舉行個展之後多次個展於敦煌藝術中心、世寶坊畫廊、串門藝術中心、 北縣文化中心、基隆文化中心等。
2095
陳朝寶〈仕女〉、〈漢馬〉兩件一組
長 98.5 寬 58.5 公分、長 30 寬 39 公分 油畫於帆布
Chen Chao-pao, "Lady" and "Han Horse", Oil Painting, Set of 2
L 98.5 W 58.5 cm; L 30 W 39 cm
Oil painting on canvas
TWD:50,000
RMB: 12,346
陳朝寶(b.1948)出生於台灣彰化,國立藝專美術系國畫組畢業,曾任三大報章漫畫專欄作家。1984年移居法國,融合東西方繪畫風格, 擅長現代水墨、油畫及多媒材創作,作品童趣盎然,被法國政府列為百大華人畫家。自幼喜愛塗鴉,早年師從鄭治平等名師,深耕水彩、素描、 水墨與書法。旅法期間吸收西方藝術技巧,靈感源自彰化鄉村生活、交趾陶與敦煌壁畫,作品線條現代,內涵濃厚東方意象,並善用古物元 素展現豐富創作。
2096
蔡志忠〈觀音〉鏡框
長 40.5 寬 31.5 公分
2011年作;附北莊文化藝術保證書
Tsai Chih-chung “Guanyin”, Flamed
L 40.5 W 31.5 cm
2011; With gallery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30,000
RMB: 7,407
鈐印:自在(朱)、觀音(朱)、蔡(白)、志忠(朱)。
2097
蔡志忠〈達摩〉鏡框
長 40.5 寬 31.5 公分
2011年作;附北莊文化藝術保證書
Tsai Chih-chung "Bodhidharma", Flamed
L 40.5 W 31.5 cm
2011; With gallery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TWD:30,000
RMB: 7,407
鈐印:佛在心中坐(白)、蔡(白)、志忠(朱)。
蔡志忠(b.1948)是台灣知名漫畫家,出生於彰化縣花壇鄉。從小受洗,有天主教信仰家庭背景。15歲休學、孤身北上,從此沉浸漫 畫世界;以武俠漫畫《大醉俠》打響名號。《莊子說》曾連續十個月成為金石堂書店暢銷書第一名。1999年獲《中國時報》「時報白 金作家獎」,12月27日獲荷蘭克勞斯親王獎,2011年 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後改宗佛教,也是個佛像收藏家。 2020年11月17 日於中國嵩山少林寺剃髮出家,法號「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