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 3.一花開五葉-茶、花、香、宗教、古今生活美學、字畫、器物 LOT3001-3202

Page 1


3001

吳湖帆〈山水〉立軸

長 100 寬 34 公分 設色紙本;附供箱。

Wu Hufan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L100 W 34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With wooden box。

TWD:150,000

RMB:33,860

款識:倪迂取法荊關故多側筆實渾厚處全從董囗脫胎與大癡仲圭異圖 同軌也。乙亥夏日寫為柏陽先生雅鑒。吳湖帆。

鈐印:吳湖帆(朱白印)。

來源:嘉德。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又 名倩,別署丑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齋名梅景書屋,中國現代 國畫大師,書畫鑑定家。早年師從董香光,後來才改為學習薛曜的字。

謝無量〈書王安石詩行書中堂〉立軸

長 134 寬 65 公分

水墨紙本

Xie Wuliang "Running Script" , Hanging Scroll

L134 W 65 cm

Ink on paper

TWD:20,000

RMB:4,515

可索取品相報告

款識:繡筤含風下玉除,宮商挾奏斐然殊,福祥周室流為 火,恩澤堯樽散在衢,伏枕但能知廣樂,揮毫何以報明珠, 願留巾篋歸田日,追詠公歡每自娛。王介甫詩。丙戌秋。 無量。

謝無量(1884-1964)原名蒙,後改名沉,幼名錫清, 學名大澄,字仲清、無量,號希范,別署嗇庵,四川樂至 縣人,中國近代學者、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

3003

陳少白 書〈南田詩〉二首 鏡框

長 25.4 寬 16 公分

水墨紙本

Chen Shaobai calligraphy of two poems "Nan Tian Poems" , Framed

L25.4 W 16 cm

Ink on paper

TWD:30,000

RMB:6,772

款識:渚宮黄葉雁聲低,故國浮云野戍迷。我向毘陵 城上望,月明人隔洞庭西。雙滿芙蓉此送君,手搴秋 草怨離羣。輕颿九月湘江冷,一路青山入楚雲。南田 詩兩首。

鈐印:少白(朱)。

陳少白(1869-1934)原名聞韶,號夔石,1892 年輟學與孫中山一起奔走革命。1895年參與組織香 港興中會,籌備廣州起義,事敗與孫中山、鄭士良逃 亡日本,成立興中會橫濱分會。1900年在香港策應 惠州起義。1905年任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著 由《興中會革命史要》、《興中會革命史別錄》等。

對比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館 藏編號:1_004。

3004

丁衍庸〈芭蕉與貓〉鏡框

長 69 寬 45 公分 水墨紙本

Ding Yanyong "Banana and Cat", Framed L69 W 45 cm Ink on paper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美英女弟清鑒。丁巳丁衍庸。 鈐印:肖(朱)。

丁衍庸(1902-1978),後改名丁鴻,字叔旦,號肖虎、 丁虎,廣東省茂名縣(今高州市)謝雞鎮茂坡村人。日 本川端畫學校、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回國後活躍於上海、 廣州和重慶等地,從事藝術創作和教育工作。 丁衍庸擅 長西畫、中國畫、書法。有「東方馬蒂斯」之稱。中國 畫擅長花鳥、山水、人物;書漢擅長草書。中國現代美 術的重要倡導者之一,現代著名國畫家、油畫家、篆刻 家、美術教育家。

3005

李可染〈兒童影室〉鏡片

長 32.5 寬 112 公分

水墨紙本

Li Keran, "Children Studio", Mounted for framing

L32.5 W 112 cm Ink on paper

TWD:120,000

RMB:27,088

款識:兒童影室。李可染。

鈐印:可染(白)。

來源:北京誠軒拍賣。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 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 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 程數万裡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 院長。晚年用筆趨於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代 表畫作有《漓江勝景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 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3006

楊天驥 書法條幅 鏡片

長 131 寬 30.6 公分

水墨紙本

Yang Tianji "Calligraphy", Mounted for framing

L131 W 30.6 cm

Ink on paper

TWD:20,000

RMB:4,515

款識: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千里。

題字:民國三十年春在香港聯合募捐仰承黃霖慶夫人熱忱將事成績 優良僅贈楊千里法書以志賢勞藉為紀念云。"

鈐印:天驥之印(朱)、楊千里(朱)。

楊天驥(1882年~1958年),字千里,別號繭廬、駿公,別署東 方、楊東方、天馬,江蘇吳江同里人。1899年,進上海南洋公學, 師事唐文治、何梅生、張元濟,專攻國學。光緒28年被舉為江蘇壬 寅(1902)科優貢,早年在鄉時設帳授徒,如葉楚傖、柳亞子等皆 其弟子。1904年任上海澄衷學堂國文教員,1906年後,加入同盟 會及南社,辛亥革命時,參加上海革命攻打吳淞砲台及道台衙門, 民國初元擔任臨時大總統府秘書。1917年在廣州參加國民黨,1920 年任北京政府國務院秘書;1921年任中國代表團諮議,參加太平洋 會議。 1925年開始先後出任無錫縣縣長、吳江縣臨時行政委員會 主席及吳江縣縣長。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主事、僉事、秘書,教育 部視學、交通部秘書、監察院監察委員等。

3007

易大庵〈荷花圖〉鏡片

長 51.2 寬 25 公分 設色紙本;丁丑年(1937)。

Yi Daan "Lotus Flower", Mounted for framing

L51.2 W 25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937

TWD:160,000 RMB:36,117

款識:近自湖上來荷香滿衾袖涼雨趁佳辰賦色為君壽。南 園先生生朝。丁丑大厂畫祝。

鈐印:蒙廬(朱)。

來源:北京匡時拍賣。

易大庵(1874-1941),原名廷熹,後改名孺,字季馥、 季復,號大庵、大廠、魏齋、孺齋等。廣東鶴山人。早歲 入庠,肄業廣雅書院。治樸學,從朱一新張延秋、廖廷相、 梁鼎芬游,為陳東塾再傳弟子。中年東渡日本習師範。曾 任孫中山秘書,作國民黨黨歌。一生劬學不倦,舉凡詩古 文辭、金石書畫、詞曲篆刻,旁及訓詰聲韻、法學和佛學, 皆精湛淹博,著作亦頗富。歷任暨南大學、國立音樂院等 教授。書法初師趙之謙,晚益豪壯。繪畫,逸筆草草,無 塵俗氣。篆刻曾得黃士陵教益,吸取漢印、封泥、古璽精 華,佈局奇肆刀法雄強,氣韻蒼古。存世有《古谿書屋印 集》、《誦清芬室藏印》、《孺齋丁戊集》、《韋齋曲譜》、 《玦亭印譜》、《大庵印譜》、《魏齋璽印存稿》、《魏 齋印集》、《鄦齋印稿》、《孺齋自刻印存》、《大庵畫 集》、《大庵詞稿》、《楊花新聲》、《雙清池詞館集》。

3008

陸小曼畫、鄧散木字 鏡框

畫長 27 寬 20 公分;字長 17 寬 3 公分 設色紙本

TWD:120,000

RMB:27,088

款識:綺秀庭。五七年小曼寫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 而慷。散木。

鈐印:陸小曼(白)。

來源:北京嘉德拍賣。

陸小曼(1903-1965),又稱陸眉,別名小眉、小龍,筆名冷 香人、蠻姑。是一位出身江蘇武進的近代女畫家。1915年就讀法 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曾被外交部邀請去接待 外賓,參加外交部舉辦的舞會等,在其中擔任中外人員的口語翻 譯。師從劉海栗、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父親陸定原是財政部 的賦稅司司長。1922年和王庚結婚,1925年離婚。1926年與徐 志摩結婚,同年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1941年在上海開個人畫 展,晚年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 摩合作創作《卞昆岡》五幕話劇,且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紮實的 文字修飾能力。1965年4月3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3 歲。

Lu Xiaoman paintings and Deng Sanmu calligraphy, Framed

L27 W 20 cm, L17 W 3 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鄧散木(1898-1963),乳名菊初,學名士傑,拜師趙古泥時改名鐵, 字鈍鐵,號糞翁、散木,又號蘆中人、無恙、且渠子、廁簡子,到晚年 時,因脈管炎而截肢,鋸去一隻腳,索性自號一足,又稱夔。齋名廁簡 樓、豹皮室、三長兩短齋,上海人。在藝壇上與齊白石並稱,有「北齊 南鄧」之譽。他長於詩文、書刻,也能作畫。精於四體書,行草書集二 王、張旭、懷素之長,旁參明末清初王覺斯、黃道周兩家。隸書曾遍臨 漢碑。篆書初學《嶧山碑》,繼雜以鐘鼎款識,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 初學浙派,後師秦漢璽印。早年得李肅之先生發蒙,壯年又得趙古泥、 蕭蛻庵兩位先生親授,藝事大進,又從封泥、古陶文、磚文中吸取營養, 形成了自己章法多變,雄奇樸茂的風格。1931年至1949年之間,曾在 江南一帶連開十二次展覽,藝壇矚目,有書壇的「江南祭酒」之稱,故 在藝壇上有了「北齊(白石)南鄧」之稱。

3009

鄧散木〈隸書條幅〉立軸

長 91 寬 26.2 公分

水墨紙本;附供箱;杜三鑫先生題箋

Deng Sanmu "Lishu Scroll", Hanging scroll

L91 W 26.2 cm Ink on paper,With wooden box, Inscription by Mr. Du Sanxin

TWD:120,000

RMB:27,088

款識:蘭槳昨同遊今日下樓無力瞋我晨來早不曾將息。懽容慘黛霎時並此景 最難得別有神方為清明寒食。三界最消 䰟 只有辯才天女半世從無一句是平常 言語。生小在侯家天意孤負作了檻花籠寉怎咲狂如許。名俊天然曹娥碑格何 㕥報他紈扇餽一筐楳實。平江莫雨大酸生江上暗行過松陵古道得斷腸消息細 語道家常。生小不矜珠翠郎家消受願青裙縞袂。畫梁燕子已無家。 �� 有五侯 弟等到歲寒時候黃某兟髻。二十三年冬無恙录於海上。

鈐印:三夢盦(朱)、糞(白)、上海人(朱)、山海狂人(白)。

鄧散木(1898-1963),乳名菊初,學名士傑,拜師趙古泥時改名鐵,字 鈍鐵,號糞翁、散木,又號蘆中人、無恙、且渠子、廁簡子,到晚年時,因 脈管炎而截肢,鋸去一隻腳,索性自號一足,又稱夔。齋名廁簡樓、豹皮室、 三長兩短齋,上海人。在藝壇上與齊白石並稱,有「北齊南鄧」之譽。他長 於詩文、書刻,也能作畫。精於四體書,行草書集二王、張旭、懷素之長, 旁參明末清初王覺斯、黃道周兩家。隸書曾遍臨漢碑。篆書初學《嶧山碑》, 繼雜以鐘鼎款識,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初學浙派,後師秦漢璽印。早年得 李肅之先生發蒙,壯年又得趙古泥、蕭蛻庵兩位先生親授,藝事大進,又從 封泥、古陶文、磚文中吸取營養,形成了自己章法多變,雄奇樸茂的風格。

1931年至1949年之間,曾在江南一帶連開十二次展覽,藝壇矚目,有書壇 的「江南祭酒」之稱,故在藝壇上有了「北齊(白石)南鄧」之稱。

杜三鑫(b.1965)出生於新北市,號散仙,齋名「知足知不足無可無不可之 齋」,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台灣青壯派書法篆刻名家,「聚奮三友」 之一。自13歲習書法,18歲入「橄欖齋」謝宗安先生門下,並於歷史博物館 從王北岳先生習篆刻。1996年自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畢業後,任職何創 時書法基金會研究員、董事;同年得識張光賓先生,從之學習山水。1998年 入「我思齋」吳平先生門下。曾任臺灣藝術大學、東華大學兼任講師。涉獵 諸體,尤擅長隸書、行草,數十年勤奮積累,筆墨功底深厚。近年來書法創 作逐漸抽離文義、更抽象化、視覺化。畫面行列密佈,遠觀似急雨驟落,明 明滅滅,極具視覺張力;近觀則不疾不徐,寫至筆乾墨枯猶在飛舞,形成獨 特飛白意趣,如古戰場之入陣曲,英姿颯爽,震人心弦。唐代張懷瓘:「深 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杜三鑫正符所言。

民國 鄧散木〈散原贈熊季貞北行詩〉楠木匾額

34.5 寬 148.2 厚 2.9 公分

Deng Sanmu Nanmu plaque, R.O.C. period

TWD:20,000 RMB:4,515

款識:卿里佳少年,勤學磨礲早,十載嬰錮疾,一旦起枯槁,犯江 心海隅,訪舊獲意表,吐腹儒墨蘊,燒鐙供絕倒,器業匹難兄。青 眼速吾老,北向風雲雜,䧹高鴻雁小,經過古戰場,但弔王保保。 散原贈熊季貞北行詩,糞翁。

鈐印:肖形、溍司馬、糞、厠簡樓。

3011

吳昌碩〈墨菊圖〉立軸

長 131.7 寬 44.5 公分 水墨紙本;附供箱;杜三鑫先生題箋;1917年作

Wu Changshuo "Chrysanthemum", Hanging scroll

L131.7 W 44.5 cm

Ink on paper;With wooden box, Inscription by Mr. Du Sanxin, 1917

TWD:800,000

RMB:180,587

款識:十畮東籬鞠,生涯重醉翁,鑱扶同谷意,甕抱漢陰風,作 枕仙應借,餐英道未窮,重陽來就汝,寒色洗雙瞳。丁巳夏仲, 七十四跛叟吳昌碩。

鈐印:俊卿之印(白)、昌碩(白)、歸仁里民(白)。

來源:得自日本書法名家及「近代詩文書運動」倡議者之一金子鷗 亭的學生。

來源:香港佳士得秋拍,2021年,Lot1172。CHRISITIE'S HONG KONG 2021 Autumn Lot 1172.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 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 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 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 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 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墨菊圖》作於丁巳年(1917),筆墨縱橫奔放,枝幹勁挺、 花瓣翻飛,運筆間凝聚深厚的金石功力與書法修為。畫面左側自題 七言詩,詩書畫三絕交融,氣息貫通,充分體現其“以書入畫、以印 入畫”的藝術理念,為其融合文人畫精神與寫意風格的代表之作。

自古文人視菊為高潔之物,寓隱逸堅貞之志,寄清節獨立之情。吳 昌碩一生鍾情於菊,曾言:「寧拋萬斛珠,不舍一枝菊」,畫菊亦 即畫志,畫性情。本幅墨菊怒放於秋風之中,筆力蒼勁,氣骨內斂, 既有北宗之雄強,亦蘊南宗之渾厚,神韻俱全。整體氣格高華,既 見寫意技法之奔放灑脫,又具文人畫之含蓄深遠,為吳氏花卉題材 中極具精神氣韻之佳構。

3012

清代 沈麟 蘭石圖 鏡框

長 127 寬 32 公分

水墨絹本

Shen Lin "Orchid and Stone", Framed, Qing dynasty

L127 W 32 cm Ink on silk

TWD:100,000

RMB:22,573

款識:同儔自許偕松竹雜處何妨共棘榛養得胸中生意滿小齋無日不 芳辰一種幽香透碧紗不生清夢到誰家羨他待詔金門日丹鳳啣來五色 花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葉弄姿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捲夜花絲 香是同心開並頭宜男佳兆夢中求要他花蕊都含笑只畫春風不畫秋。 華堂仁兄司馬大人雅屬即祈教正。芷庵弟沈鱗寫於虔州官廨時。光 緒庚辰嘉平月。

鈐印:沈麟之印(白)、芷庵(朱)、會稽(朱)。

沈麟,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他以蔭生身份出仕, 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七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王原祁(款) 山水 鏡片

長 84 寬 42 公分

水墨紙本

Wang Yuanqi (style) "Landscape", Mounted for framing

L84 W 42 cm

Ink on paper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金針六法寫倪迂夏木幽亭樹幾株雨後長沙鷗如此 騎駝山色近何如康熙庚辰十月望前三日麓臺祁畫並題。

鈐印:王原祁(白)、茂京父(白)、掃華庵(朱)。 收藏印:性初審定(白)。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江蘇太倉人, 清代畫家、政治人物,是「四王」之一。王原祁為王時 敏之孫,王揆之子,自幼受到家學熏陶。康熙九年(1670 年)中進士,授縣知縣,歷任多個官職,最終晉升為戶 部左侍郎,人稱「王司農」,並曾入直南書房,深得康 熙帝賞識。王原祁擅山水畫,尤其喜臨黃公望的作品, 筆墨功力深厚,層層皴擦,重彩運用巧妙,善於用淺絳、 青、綠等色,表現出畫作的獨特韻味。與王時敏、王翬 等並稱為「四王」,與吳歷、惲壽平並列為清代畫壇的 中堅力量。王原祁還為宮廷編輯過《佩文齋書畫譜》及 《萬壽盛典圖》,並有《論畫十則》《罨畫樓集》等文集。 其藝術成就對清代山水畫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張紹仁,字學安,號訒盦,長洲人。清代著名藏書家, 藏書處有「綠筠居」、「執經堂」等。

3014

李詠森〈杭州西湖借傘庭〉鏡框

長 25.5 寬 37.5 公分

水彩紙本

Li Yongsen"Umbrella Courtyard, West Lake, Hangzhou", Framed

L25.5 W 37.5 cm

Water color on paper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杭州西湖借傘。1961。詠森。

鈐印:李氏(朱)。

李詠森(1898-1998),江蘇常熟人,著名畫家與美術教育家。1920年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圖書部,1922年創立 常熟美術學會並舉辦美術展,積極推動當地藝術發展。1924年返回上海,與丁光燮等人創辦《太平洋畫報》,發表與 宣傳西方現代藝術。1928年進入中國化學工業社任美術設計工作,同時從事西畫風景寫生與創作。抗戰後,李詠森受 聘為蘇州美專滬校主任及水彩畫教授,並後來晉升為該校副校長。解放後,他定居上海,1959年開始在上海同濟大學 建築系教授水彩畫,同時協助籌建上海輕工業學院美術專業的設立。李詠森在上海美專國畫、油畫及工藝美術系的教 學工作亦享有盛譽。1962年退居家中,專心從事藝術創作,並為中國現代藝術及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3015

1980年代 原木箱老欉水仙

總重 21 公斤

1980s Old tree daffodils in orignal wooden box

Total weight 21 kg

TWD:450,000

RMB:101,580

本件老欉水仙產自福建武夷山核心產區,為1980年代外銷市

場專用之製茶,全數原裝封存於21公斤大木箱中,原為25 公斤因歲月醇化為21公斤,包裝完整,極為罕見。老欉茶樹年齡逾 三十年,根系深扎岩縫,吸取天然礦物精華,製成後茶湯濃醇厚重、 岩韻明顯,帶有水仙品種特有之蘭香與乳香。經數十年自然陳放, 已轉化出木香、沉香等深層陳韻,層次豐富、回甘悠長。此類出口 等級之岩茶,保存狀況良好者於拍場屢創佳績,深受藏家與茶人青 睞。

3016

1980年代 牡丹王白茶

含罐總重 870 公克

1980s Peony King White Tea

Total weight 870 g

TWD:50,000

RMB:11,287

牡 丹王為白牡丹中的極品,產自福建福鼎,採用一芽二葉初展之嫩梢為原料,芽壯毫多,葉展似花,因形如盛開牡丹而得 名。牡丹王篩選標準嚴格,僅取白毫顯露、葉形完整且鮮嫩勻齊之上等春茶。乾茶色澤灰綠潤白,湯色杏黃明亮,香氣 清幽帶花果香,滋味鮮爽甘醇、回甘生津持久。經時間陳化後,更顯圓潤溫厚,具極高的品飲與收藏價值。

3017

1980年代 慎昌老茶莊六堡茶

每包約重 1 公斤;共三包

1980s Shenchan tea shop

Liubao Tea

Each Weight 1 kg; Three pack in total,

TWD:50,000

RMB:11,287 慎

昌老茶莊,創立於清朝中期,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六堡茶商號之一。

自清代起,該茶莊便將大量青茶出口至南洋地區,主 要經由廣州港口運往馬來西亞等地。 20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慎昌老茶莊的六堡茶主要由香港出口至馬來西亞、新 加坡等地。

六堡茶以其清熱、潤肺、消暑、去濕的特性深受海外華僑喜愛,特別是在馬來西亞等地。 近年來,慎昌老茶莊的 老六堡茶因其獨特的陳年風味和保健功效,在市場上備受推崇。

例如,90年代的慎昌老茶莊四金錢六堡茶,以其醇厚的口感 和顯著的祛濕排寒效果,深受茶友喜愛。

3018

鐵峰岩鐵觀音、武夷大紅袍、老欉水仙等 共18盒

80年代末 鐵峰岩鐵觀音 一盒(250g 含茶具一套)

90年代末 環球牌極品肉桂 兩盒(125g/盒)

武夷茶王 大紅袍 十盒(20g/盒)

2012年 武夷星 水金龜 一盒(200g)

2005年 武夷星 老欉水仙 兩盒(125g/盒)

向陽花牌 荔枝紅茶 兩盒(454g/227g)"

Tiefengyan Tieguanyin, Wuyi Dahongpao, Laochu Narcissus, etc. 18 boxes in total

250g, 125g*2, 20g*10, 200g, 125g*2, 454g, 227g

TWD:30,000

RMB:6,772

3019

民國 60 - 70年代 酸柑茶共八粒

含罐總重 4330 公克

1960s - 1970s Sour Lime Tea 8 capsules

Total weight 4330 g

TWD:10,000

RMB:2,257

柑茶,源自廣東、廣西與台灣客家地區,

是結合茶與中藥智慧的傳統養生茶品。以 成熟老欉酸柑(又稱酸桔、酸柑仔)掏空果肉後, 填入普洱或熟茶葉,經天然曝曬與陳化多年而成。 其茶湯融合果皮的清香與陳年茶的醇厚,入口甘 潤回甘,帶有獨特的藥香與果香,具潤喉、化痰、 清熱、生津等功效,深受南方民間推崇。年份愈 久,陳皮轉化愈深,茶湯更顯柔和溫潤,為具收 藏與日常品飲雙重價值之茶品。

3020

2014、2015 特等獎鹿谷凍頂烏龍兩盒、台灣比賽茶等 共9盒

尺寸不一

1980s - 1990s Taiwan Competition Tea, a set of 9

Different size

TWD:30,000

RMB:6,772

3021

武夷不知春、台灣名茶、大山鐵觀音等 共14件一組

尺寸不一

Wuyi Buzhichun, Taiwan famous tea, Dashan Tieguanyin, etc. a set of 14

Different size

TWD:20,000

RMB:4,515

3022

頭等獎兩罐、貳等獎三罐、優良獎等 東方美人茶 共八件一組

尺寸不一

Two first prizes, three second prizes, excellent prizes, etc. Oriental Beauty Tea, a set of 8 Different size

TWD:30,000 RMB:6,772

TWD:30,000 RMB:6,772 東 方美人茶,又稱膨風茶、白毫烏龍,為台灣特有的重發酵茶品,以夏季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菁製成,具天然蜜香與熟果香, 滋味圓潤甘醇。比賽級東方美人茶需符合嫩芽肥壯、白毫顯著、色澤均勻、香氣高雅等嚴格標準,經由專業審評並榮獲名次者 方可稱為「比賽茶」。其茶湯橙紅澄亮,入口醇厚滑順,尾韻綿長。此茶為台灣高階茶品之一,兼具觀賞性與收藏價值。

3023

頭等獎三罐、優良獎四罐 東方美人茶共七罐一組

尺寸不一

Three first prizes, four excellent prizes, Oriental Beauty Teas, a set of 7 Different size

3024

姜肇宣簽名 頭等東方美人茶 四罐一組 (108年、112年、107年)

每罐淨重150公克;4兩。四罐皆有姜肇宣簽名。

Jiang Zhaoxuan signed first-class Oriental Beauty Tea (2019, 2023, 2018), a set of 4

Each net weight 150g, signed by Jan Chaushun

TWD:80,000

RMB:18,059

兩罐頭等獎(民107、108年)的茶品特別出色,是姜肇宣當年獲得二次特等獎時的姐妹茶。其茶質相當接近,但特等獎的 茶品每罐至少售價10萬元,因此這兩罐頭等獎的茶品更為搶手,當年迅速被秒殺。

姜肇宣先生是臺灣知名的茶農,專精於 生產高品質的東方美人茶。

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茶、膨風茶或香檳烏龍茶,是臺灣特有的烏龍茶品種。

其獨特之處在於茶 葉經過小綠葉蟬叮咬後,產生天然的蜜香與熟果香,沖泡後茶湯呈現琥珀色,滋味醇厚甘甜。

3025

清代 若深珍藏款撇口杯一對

直徑 6.4 高 3.4 公分

A pair of "Ruoshen" cups, Qing dynasty

D 6.4 H 3.4 cm

TWD:20,000

RMB:4,515

款識:若深珍藏。

3026

清代 青花玉字款撇口杯 共四件一組

直徑 6.6 高 3.3 公分

A set of four Blue and White Flaring-Rim Cups with 'Yu' Mark, Qing dynasty

D 6.6 H 3.3 cm

TWD:20,000 RMB:4,515

款識:玉。

3027

清代 錦堂發記山水人物鑲銀杯 四件一組

直徑 7 高 3.2 公分

A set of four silver-inlaid cups with landscape and figure designs, Qing dynasty

D 7 H 3.2 cm

TWD:30,000

RMB:6,772

款識:錦堂發記。

3028

清代 青花繪高士杯 共五件一組

直徑 5.7 高 4.1 公分 附供箱

A set of five blue and white cups with nobleman design, Qing dynasty

D 5.7 H 4.1 cm With wooden box

TWD:30,000 RMB:6,772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

可索取品相報告。

3029

清初期 青花龍紋杯共五只

直徑 8.7 高 4.5 公分

附供箱

A set of five blue and white cups with dragon design, early Qing dynasty

D 8.7 H 4.5 cm With wooden box

TWD:200,000 RMB:45,147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

可索取品相報告。

清初 青花繪高仕杯一對

直徑 4.8 高 5.3 公分

附供箱

A pair of blue and white cups with high-ranking official motif, early Qing dynasty

D 4.8 H 5.3 cm With wooden box

TWD:100,000 RMB:22,573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

可索取品相報告。

清代 王奐盛造 錫壺

總長 11.5 高 12.7 公分

A tin kettle by Wang Huansheng, Qing dynasty

Total L11.5 H 12.7 cm

TWD:10,000 RMB:2,257

款識:王奐盛造。

3032

清代 甕型朱泥壺

總長 9 高 5.7 公分, 80cc.

A red clay urn-shaped teapot, Qing dynasty

Total L9 H 5.7 cm, 80 cc.

TWD:80,000

RMB:18,059

清代 水平梨型朱泥壺

總長 9.1 高 5.6 公分, 60cc.

A red clay pear-shaped teapot, Qing dynasty

Total L9.1 H 5.6 cm, 60cc.

TWD:60,000 RMB:13,544

款識:孟臣(底款)、水平(蓋內款)。

清末 獅鈕朱泥小壺

總長 6.4 高 3.6 公分

A small red clay teapot with lion-form finial, late Qing dynasty

Total L6.4 H 3.6 cm

TWD:30,000

RMB:6,772

款識:孟臣(底款)、水平(蓋內款)。

3035

清代 仲芳掇球朱泥壺

總長 11 高 8 公分

A Zhongfang red clay teapot, Qing dynasty

Total L11 H 8 cm

TWD:180,000

RMB:40,632

款識:二月江南水似天。孟臣。

清中期 壽松堂邵友蘭 紫砂砲口束腰壺

總長 12 高 13.2 公分

A cannon-spout purple clay teapot by Shao Youlan, mid-Qing dynasty

Total L12 H 13.2 cm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友蘭(蓋內款)、壽松堂(底款)。

來源:藏家購自京都夢工房。

壽松堂,蔣升瀛堂號。蔣升瀛,活躍於乾隆至嘉慶年間,字 步蟾,一字採若,號惠堂,世居吳淞。年少勤讀,名聞鄉裡。

建「壽松堂」藏書,多宋、元間版。好壺藝,訂製砂壺,泥 質堅結,風度妍雅,底鎢「壽松堂」篆章。

邵友蘭(清),清朝嘉慶至咸豐年間(1795年)著名的紫 砂壺藝人,被譽為「一代宗師」。

他以製作仿古器型見長, 作品配泥精細,質地堅如美玉,藝術風格俊雅精美,形式嚴 謹。

道光年間,他曾與邵二泉合作,為清宮製作貢品,北京 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其作品。

邵氏家族在紫砂界享有盛譽,名 家輩出,對紫砂藝術的發展貢獻卓著。

此外,壺藝泰斗顧景 舟的祖母亦出自邵氏家族,顯示其深厚的紫砂傳承。

年來,邵友蘭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備受矚目,價格屢創新高。

例如,2010年北京翰海拍賣的「邵友蘭萬象更新杜陵方壺」 以新台幣1,287,104元成交; 2023年深圳榮寶齋拍賣的「清.嘉慶—道光 符生鄧奎監造 邵友蘭製 陳曼生刻 汪寅仙配內 膽 三元式膽壺」則以新台幣8,132,800元成交,顯示其作品的收藏價值與市場潛力。

3037

清代 萬豐順記款平蓋紫砂壺

總長 10.3 高 5.5 公分 A flat-lid purple clay teapot with Wanfengshunji mark, Qing dynasty

Total L10.3 H 5.5 cm

TWD:20,000

RMB:4,515

款識:萬豐順記。

可索取品相報告。

萬豐順記,創辦人為蔣萬豐,是清代宜興著名紫砂茶具的老字號。

是萬豐陶器店的店號印款,晚明時期曾經出現過「萬豐」款紫砂 器。日本江戶時期,也就是清中期,亦有“萬順豐記”紫砂壺東渡 並出現市場,其器線條、泥料皆為上乘之作。

清代 金仕恒 紫砂壺

總長 10 高 7.5 公分 附供箱

A purple clay teapot by Jin Shiheng, Qing dynasty

Total L10 H 7.5 cm With wooden box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大清光緒四年戊寅三月金士恆製。

金仕恒(清),清代道光年間(1821年至1850年)著名的紫砂壺 藝匠師,與同時期的邵友蘭、黃玉麟等人齊名。 他以製作紫砂壺聞 名,作品多以「仕恒」或「金仕恒製」款識。 金仕恒的作品因存世 量稀少,且工藝精湛,備受藏家推崇。

3039

清代 溪水堂款 砲口紫砂壺

總長 13 高 8.5 公分

A cannon spout purple clay teapot with Xishuitang mark, Qing dynasty

Total L13 H 8.5 cm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溪水堂。

清代 孟臣製款 朱泥蓮子壺

總長 10 高 7.8 公分

A lotus seed-form red clay teapot with Mengchen mark, Qing dynasty

Total L10 H 7.8 cm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詩人從古愛囗山。孟臣製。

3041

清代 紫砂扁壺

總長 12 高 6 公分

A flat purple clay teapot, Qing dynasty

Total L12 H 6 cm

TWD:150,000

RMB:33,860

款識:終日無人長自閑孟臣製。

清代 孟臣款 朱泥壺

壺總長 9.2 高 6.1 公分

A red clay teapot with Mengchen mark, Qing dynasty

Total L 9.2 H 6.1 cm

TWD:30,000

RMB:6,772

款識:白日依山盡。孟臣製。

清代 徐桓茂製 朱泥壺

總長 11.4 高 6.8 公分

A red clay teapot by Xu Hengmao, Qing dynasty

Total L11.4 H 6.8 cm

TWD:200,000

RMB:45,147

款識:雨足山花茂。桓茂製。

徐桓茂(清),清代紫砂壺藝匠師,活動於道光至咸豐年間(約 1821年至1861年)。 他以精湛的製壺技藝和獨特的設計風格 聞名,作品多以「桓茂」或「徐桓茂製」款識。 徐桓茂的紫 砂壺造型典雅,工藝精細,深受藏家喜愛。

清代 陽羨惜陰室王款 寅春 平蓋朱泥壺

總長 9.8 高 4.9 公分

A flat-lid red clay teapot with Yinchun inscription, from Yangxian Xiyinshi, Qing dynasty

Total L9.8 H 4.9 cm

TWD:150,000

RMB:33,860

款識:陽羨惜陰室王(底款)。寅春(把款)。

3045

清中期 宜鈞紫砂胎爐鈞釉葵口盆

直徑 20.5 高 4.2 公分

A sunflower-mouth basin with Rujun glaze on Yijun purple clay body, mid-Qing dynasty

D 20.5 H 4.2 cm

TWD:100,000

RMB:22,573

3046

清代 陳鳴遠款紫砂盆

長 31 寬 20.5 高 10.6 公分

附供箱

A purple clay basin with Chen Mingyuan mark, Qing dynasty

L31 W 20.5 H 10.6 cm With wooden box

TWD:40,000

RMB:9,029

款識:陳鳴遠製。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陳鳴遠(1648-1734),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清代荊溪人,制壺名家。 出生於紫砂世家,陳子畦之子,生卒年不詳。 康熙年間制陶名師,作品常被官宦以高價收藏,與供春、時大彬齊名,時稱「宮中艷說大彬壼,海外競求鳴遠碟」。其作品「紫砂菱 花式壺」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陳鳴遠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壺隱。

件紫砂長方盆,泥質細潤沉穩,色澤深沉 含蓄,線條挺拔利落,體現文人器物的樸

雅氣質。盆體四角微收,四足作獸蹄式紋樣,外 壁素面嵌框,簡潔穩重而不失細節韻致。底署「陳 鳴遠製」款,風格與其傳世花盆、香爐等作品相 近。附原木盒,蓋面墨書

題簽,書體古雅,對應收 藏脈絡,具完整性與高度 陳設價值。此盆無論置於 案上植景、盛器或作文房 雅玩,皆見主人氣度與品 味。為清代紫砂器中極具 風骨者,尤值得識賞珍藏。

3047

清代 橢圓紫砂盆

長 35.3 寬 23.8 高 6.8 公分

An oval purple clay basin, Qing dynasty

L35.3 W 23.8 H 6.8 cm

TWD:20,000 RMB:4,515

3048

清代 宜興紫砂款 圓形三孔紫砂盆

直徑 41 高 11 公分

A round purple clay basin with three drainage holes, Qing dynasty

D 41 H 11 cm

TWD:20,000

RMB:4,515

款識:宜興紫砂。

3049

清中期 橢方紫砂盆

長 42.5 寬 28.4 高 14.5 公分

An oval purple clay basin, mid-Qing dynasty

L42.5 W 28.4 H 14.5 cm

TWD:10,000

RMB:2,257

3050

清代 橢圓紫砂盆

長 25 寬 14.5 高 3.7 公分

An oval purple clay basin, Qing dynasty

L25 W 14.5 H 3.7 cm

TWD:15,000

RMB:3,386

3051

清代 圓形紫砂盆

直徑 26.5 高 8 公分

A round purple clay basin, Qing dynasty

D 26.5 H 8 cm

TWD:15,000

RMB:3,386

3052

黃檗 即非如一〈茶熟〉鏡框

長 34 寬 71 公分

Japan Huangbo JifeiRuyi "Tea blazed", framed

L34 W 71 cm

TWD:100,000 RMB:22,573

款識:茶熟。天閒獨立書。

即非如一(1616-1671)俗姓林,字即非,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人, 江戶時代前期從明朝東渡日本的臨濟宗黃檗派(黃檗宗)僧人。父 親林英,母親萬氏。為宋代士大夫林希逸的後裔。父親在很早的時 候就失蹤,18歲的時候在龍山寺的西來和尚許可下出家,為沙彌。 1637年,師事於福州黃檗山萬福寺的隱元隆琦,並在此受了菩薩戒。 在因山火事件而被救出後,乃大悟。1651年,繼承隱元之法而移往 雪峰的崇聖寺。

黃檗 策彥周良 立軸、伯珣照浩 書法 鏡框

長 32 寬 27 公分、長 48.4 寬 23.4 公分 附供箱

Japan Huangbo Calligraphy Ceyan Zhouliang, Hanging scroll, Bo Xun Zhaohao, Framed

L32 W 27 cm, L48.4 W 23.4 cm With wooden box

TWD:10,000 RMB:2,257

3054

黃檗 費隱通容 七言對聯(雨洗風搖) 立軸

長 129 寬 26 公分

附供箱

Japan Huangbo Feiyin Tongrong Sevencharacter couplet, hanging scroll

L129 W 26 cm

With wooden box

TWD:100,000

RMB:22,573

款識:雨洗淡紅桃萼嫩,風搖淺碧柳絲輕。容老人。

鈐印:臨濟正宗第三十一世(白)、費隱(白)、釋通容 印(白)、隨分拈華折柳(朱)。

費隱通容(1593-1661),俗姓何,道號費隱,法名通容, 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人。年幼時,七歲父親去世,十二歲 母親亦亡。十四歲時,他在三寶寺的慧山禪師處出家修行。

崇禎三年(1630年)七月,成為古黃檗山萬福寺的密雲圓 悟法師的法嗣,並成為臨濟宗第31代傳人,明末清初臨濟 宗天童派的禪僧。隨著年齡增長,他後來移居福巖寺。清 順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1661年)圓寂,享年69歲。 他是隱元隆琦的師傅。

3055

黃檗 隱元隆琦 七言對聯(知章眼 華) 立軸

長 102 寬 26.1 公分 附供箱

Japan Huangbo Yinyuan Longqi Seven-character couplet, hanging scroll

L102 W 26.1 cm With wooden box

TWD:60,000

RMB:13,544

款識: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華落井水底眠。黃 檗隱元書。

鈐印:隱元(白)、龍琦之印(朱)、納囗(朱)。

隱元隆琦(1592-1673),俗姓林,名隆琦, 字隱元,號松隱堂。福建省福清縣人,生於明 神宗萬曆二十年。隱元曾與道者超元一起遠赴 日本傳播佛法,為當時日本的禪宗界臨濟、曹 洞二宗的復興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他也是日 本禪宗黃檗宗的始祖以及煎茶道的始祖。隱元 是日本後水尾法皇的師父,法皇授予其真空大 師、華光大師的稱號,死後,法皇特授予他大 光普照國師、佛慈廣鑑國師、徑山首出國師、 覺性圓明國師等諡號。

3056

黃檗 獨立性易 十言對聯(獨挾塊然) 立軸

長 130 寬 13.5 公分

Japan Huangbo Duli Xingyi Ten-character couplet, hanging scroll

L130 W 13.5 cm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獨挾羣山長平分遠黛眉、塊然當笑立高卓及須眉。 鈐印:愒茇(朱)、荷鉏人(白)、戴笠(朱)。

獨立性易(1596-1672),俗名戴笠。因朝代更替的關係,棄儒 隱醫,在桐鄉一帶懸壺濟世。及58歲東渡日本,之後僅十餘年的時 間,以獨立性易一名行於東瀛。以往,戴笠總被歸類為東渡日本的 黃檗僧人之流,但值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際,戴笠詩文之名早為時 人所稱譽,其所參與的「驚隱詩社」,成員有顧炎武、歸莊、吳宗 潛等一代大家,他們將家國的關懷,寄情於詩文,從而激盪出明末 清初那段如此魅人的史事。《佩文齋書畫譜》中,也評戴笠作品「博 學能詩,兼工篆隸」。戴笠渡日後,曾與大儒朱舜水同住,並為其 跋文。59歲,投皈黃檗隱元隆琦座下為僧,迄77歲謝世為止,仍 不輟於詩書。近年輯成的《天閒老人獨立性易全集》(由文化大學 校長徐興慶所編著),地毯式收羅其各類作品,使戴笠其人其事, 更為世所知,而不至於被人遺忘。

3057

黃檗 獨吼性獅 五言對聯(有水無山)立軸

長 127.5 寬 28 公分

Japan Huangbo DohouSyingshih, Five-Character Couplet, Hanging Scroll

L127.5 W 28 cm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黃檗翁獨吼山僧書。黃檗翁獨 吼山僧書。

鈐印:獨吼(朱)、性獅(白)、臨濟宗風(朱)。

展覽:朱舜水暨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人物文化交 流古書畫展,文化大學於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舉辦。

獨吼性獅(1624-1688)性獅,道號獨吼,俗姓朱,福建省福州 府鎮東衛人。生於天啟四年(1622)十月十日生。年十三辭親出 家,先是在嘉福寺雲澗弘公處剃度,初道號秀峰,法諱性一;三 歲時母親帶他拜謝新庵菩薩,不待大人指教便會焚香禮拜,眾人 異之。弱冠時隨師登黃檗,拜謁隱元和尚。順治十一年(1654) 年三十一,隨侍隱元東渡日本,歷任萬福寺堂司、監院、後堂諸 要職,並曾三度擢為隱元、木庵與慧林三代住持三壇戒會之尊証 阿闍梨。性獅天性聰敏,修禪專心,為人謙和,辦事認真。曾為 修行機處向隱元請教,隱元曾讚譽曰:「汝隨吾東渡,曆洪波來 至扶桑,因汝盡心輔佐隨侍而未遇顛困艱危,可知汝頗具能力。

且吾行藏取予應酬機辨,汝盡知之,業己擇善而行,吾何須再言 贅冗多餘之語。」費隱禪師聞知,遠寄偶詩云,「獅子能吼獨稱 王,野狐雜種自慞惶。禪心發用宜如是,明眼相逢不覆藏。」寬 文十一年(1671),就黃檗山五雲峰下建漢松院,以志終老。應 弟子請,開創日本山陰鳥取縣興禪寺。隱元圓寂之際,始付禪師 以法衣及贊語。元祿改元(1688)十一月十六日巳時辭世。臨終 遺偈云:「我是西來吼比丘,扶師東海振宗猷。化緣酬盡超空去, 在處晏然得自由。」世壽六十五,法臘五十三。其嗣法者有翠巖 靜、岱峰明等七人,並有傳世著作《五雲集》四卷。

3058

黃檗 惟一道實 五言對聯(參禪學道)立軸

長 108 寬 27 公分

Japan Huangbo WeiyiDaushih, five-character couplet, hanging scroll

L108 W 27 cm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參禪須得意。學道貴真純。惟一書。惟一書。

鈐印:石牛峰(白)、道實之印(朱)、惟弌氏(白)。

惟一道實(1620-1692),俗姓鄭。字惟一。明代僧人。

初禮黃檗山隱元隆琦剃髮,為其法嗣,住持鎮海寺。明永 曆八年(1654),隨隱元東渡日本,翌年歸國。日本寬文 元年(1661),再與高泉性潡東渡,至大阪普門寺省覲隱 元,次登黃檗山,閑居雙鶴亭,日瀝十指精血,書寫華嚴 經,今仍存於黃檗山,世稱華嚴菩薩。元祿五年示寂,世壽 七十三。有語錄幻居草一卷。

明代 佛教〈普賢菩薩〉人物圖 鏡片

長 145.5 寬 67.5 公分

礦物彩紙本

A Buddhist Portrait of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mounted for framing, Ming dynasty

L145.5 W 67.5 cm

Mineral Pigments on Paper

TWD:120,000

RMB:27,088

幅畫為普賢菩薩坐像,為佛教四大菩 薩之一,菩薩面容祥和,頭戴垂珠寶

冠,身穿錦繡袈裟,雙手施說法印的同時捧 一本書卷,跏趺坐於寶蓮臺座之上;蓮臺之 下伏臥一隻長牙白象,最下為祥雲襯托。畫 中,普賢菩薩從袈裟至蓮臺、背光的硃紅與 石綠、青藍色對比強烈,蓮花座色彩奪目。

此畫裝飾性突出,線條精煉有力,展現生命 感,敷染醇厚,色彩鮮豔華麗,視覺衝擊力 強,呈現出普賢菩薩法相莊嚴與自然運轉的 無窮生命力。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 「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 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 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纔究竟。

在《華嚴經》裡,普賢菩薩勸人廣修十大行 願,此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 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等十項。普 賢菩薩以此十願為眾生成就如來功德的主要 法門。

3060

北魏 砂岩交腳彌勒佛像

高 34 公分

A sandstone figure of Maitreya, Northern

Wei dynasty

H 34 cm

TWD:80,000

RMB:18,059

牛作為六畜之首,自古以來便象徵祥瑞、富庶

與繁榮,成為東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好運與財 富的代名詞。這件出自唐代的臥牛造像,等級極 高,極可能是王陵或寺廟地宮中的珍稀雕塑,具 有非凡的文化與歷史價值。

此件漢白玉石刻臥牛造像,神情溫和而愉悅,看上去憨厚樸實, 又有大唐雄渾厚重的氣勢。不僅是藝術與文化價值的體現,更是 唐代雕刻工藝的鮮明例證。目前並沒有其他唐代漢白玉石牛造像 的例子在拍賣市場出現過。但仍可以從為數不多的其他材質的臥 牛造像中了解其價值及珍貴稀有性,實為難得一見的收藏瑰寶。

牛以整塊漢白玉圓雕而成,質地細膩如凝脂, 晶瑩剔透,堪稱美玉之作。其臥於長方石台 上,身體矯健,身型肥美,造型生動傳神:牛眼炯 炯有神,雙唇閉合,雙角短小,頸部皺褶自然流暢, 腹部圓潤,背脊呈優雅的S形曲線,尾巴捲曲貼於 身側。牛體重心設計偏右,背脊呈S曲線,曲膝似 欲蹬足而起,形象更為生動。整體雕刻精緻,構圖 穩健,成功捕捉了牛靜臥時的力量與安詳之美。

作為農業社會的象徵,牛在唐代被賦予勤勞與力量 的意涵,常用以表達豐收與繁榮的期望。此外,牛 亦在佛教文化中象徵和平與穩定,這類雕像通常置 於寺廟或地宮,作為護法神物,以祈求庇佑。在道 教風水中,牛被認為是能帶來吉祥的靈獸,其特定 的擺放位置旨在增益地氣,促進穩定與昌盛。 目前,關於唐代漢白玉臥牛的實物資料極為稀少。

然而,其他材質的臥牛造像如三彩或陶器中,仍可 窺見此題材在唐代雕塑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唐代的 石牛造像不僅體現了工藝的精湛,更反映出當時對 動物形象的細膩觀察與藝術表現力。

唐代 漢白玉臥牛

長 18 寬 11 高 13 公分

A white marble figure of an Ox, Tang dynasty

L18 W 11 H 13 cm

TWD:1,200,000

RMB:270,880

唐代 · 三彩臥牛 3061

參考:

佳士得 紐約 2013年3月22日 晚商 漢白玉臥牛 成交價:183,750美金 (約 610萬台幣)

蘇富比,倫敦 2020年11月4日 Lot 234 唐 三彩加藍臥牛 成交價:138,600 英鎊。 (約600萬台幣 )

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代 韓滉(723-787) 五牛圖 設色紙本 長20.8公分,總寬139.8公分

克里夫蘭博物館

唐代 鎏金銅牛

3.5 x 7 cm

納爾遜藝術博物 唐 三彩臥牛

克里夫蘭博物館

唐代 陶牛 16.2 cm

甘肅省博物館

1976年安陽殷墟婦 好墓出土 商(公元前 1600--前1046年) 漢 白玉「司辛」石牛 高14公分、寬25公分 西北岡1500號大墓南墓 道 商代 漢白玉 西北岡石牛 高12.8公分,長28.2公 分,寬12.1公分

唐代 青石佛碑含座

長 23.7 寬 6 含座高 29 公分

A bluestone Buddhist stele with base, Tang dynasty

L23.7 W 6 total H 29 cm

TWD:50,000

RMB:11,287

唐代 銅獅像

長 6.7 寬 2.3 高 5.3公分 附供箱

A bronze figure of a lion, Tang dynasty

L6.7 W 2.3 H 5.3cm With wooden box

TWD:40,000

RMB:9,029

件銅獅像為唐代金工藝品之 佳作,鑄造工藝精緻,體態 健碩有力,雙耳豎立,張口露齒, 神情威嚴而靈動。獅身筋骨分明, 胸腹飽滿,尾部上捲,造型簡煉中 見張力。通體覆以自然銅綠,局 部尚留出土氧化紋理與赭色銅鏽, 展現千年古器之蒼古韻味。背部設 有一小孔,疑為原配器座、或為文 殊菩薩之座獅之固定孔位,現可為 薰香用途之插座,具實用與裝飾雙 重功能。唐代獅像深受西域文化影 響,常見於鎮宅、護法、宗教陳設 等用途,此例保存完好,尤為難 得,附原木盒,適宜案頭雅賞與收 藏。

3064

隋代 銅鎏金大日如來佛座像

高 9 公分

A gilt-bronze seated figure of Mahavairocana, Sui dynasty

H 9 cm

TWD:120,000

RMB:27,088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此 尊銅鎏金佛像寶相莊嚴,佛首面形方圓,五官銳利直挺而起伏較少,頭頂圓肉髻,右手上舉施無畏印,左手擱於膝上作觸地印, 整體剛柔並濟,是件圓滿雄健之作品。身穿通肩袈裟,衣褶紋飾立體,有吳帶當風之美感。佛身有火焰背光,中圈鏤空,圈外 火光攀升,頭光儲存同在,十分難得。觸地印為又稱降魔印,大日如來佛盤足交坐於四方寶臺之上,降服一切諸魔,十分威嚴肅穆。

鎏金與胎體結合緊密,部份顏色褪去,遍佈青綠銅鏽,更顯古樸素雅。此佛像開臉端莊,氣韻不凡,清雅高潔,顯現了佛祖證得清淨 佛果,然後為度眾生教化救苦、降服諸魔的形象,適宜收藏供奉。

3065

遼代 銅鎏金佛龕

高 15.2 總高 17.8 公分

A gilt-bronze Buddhist shrine, Liao dynasty

H 15.2 Total H 17.8 cm

TWD:60,000

RMB:13,544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此 件銅鎏金佛龕為遼代佛教藝術之代表作,體量雖小,結構莊嚴嚴謹,極富宗教氛圍與裝飾美感。整體造型仿木構牌樓式建築, 頂飾雙脊獸與蓮瓣脊飾,前方開闢為層層佛像排布,共計三十尊,姿態端嚴,衣紋流暢,猶見當年華美之氣。表面鎏金保存良好, 局部自然氧化呈現綠鏽與赭紅斑駁色,映襯歲月痕跡,具極高藝術與歷史價值。此類佛龕為遼代信眾供奉、隨身修持之精巧法器,尤 為收藏家與博物館珍視。

遼代 銅鎏金大日如來坐像

高 16.5 公分

A gilt-bronze seated figure of Vairocana, Liao dynasty

H 16.5 cm

TWD:1,000,000

RMB:225,734

尊造像著袈裟,配菩薩嚴飾,為五方佛居中

之大日如來造型。佛像通體青銅鎏金製成, 頭戴寶冠,冠葉高而華麗;佛首雙耳垂肩,掛花朵 形圓耳璫;眉間隱現白毫,眉目細長,雙唇小巧偏 薄,面容寧靜,帶有淡淡的喜意;袈裟輕薄貼體覆

至小腿處,頸間佩戴瓔珞,華貴之氣盡顯。主尊高 坐蓮花法臺上,兩手結智拳印,亦稱「大圓滿手 印」,即雙手半舉至胸前,右拳緊握的四根手指包 著左手上翹的食指。此為金剛界大日如來之手印。

拇指象徵壇城中居中的大日如來,四根手指代表其 周圍的其他四方佛,此印亦含理智不二、生佛一 如、迷悟一體等深義。此尊大日如來造像完美融合 了金剛界曼荼羅的核心意象與遼代佛教藝術的精妙 技法,整體呈現出莊嚴華貴、法相圓融的至尊氣 象。當觀者凝視造像時,既能感受到佛教儀軌的森 嚴法度,又可體悟工匠為佛像賦予生動氣韻的藝術 創造力,使宗教象徵與審美體驗在其中達成完美統 一,頗具藝術收藏價值。

3067

遼代 銅鎏金觀音菩薩立像

高 10.7 公分

A gilt-bronze standing figure of Guanyin, Liao dynasty

H 10.7 cm

TWD:100,000

RMB:22,573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尊銅鎏金觀音菩薩立像鎏金與胎體結合緊密,金水大部分保留,亦遍佈青綠銅鏽,古樸素雅。觀音開臉圓潤,五官清晰銳利,

彎眉直鼻,神態靜謐,頭戴寶冠,頸部戴鍊墜,著垂領式袈裟,下身穿裙裝,雙手交叉於胸腹間,一手捧持法寶,一手掐印與願, 跣足立於四方寶臺之上。菩薩身體姿態端莊正直,略具動感,精神挺拔,表現出疏朗自然之氣質。隋代的菩薩多頷首挺胸,婷婷玉立, 姿態曼妙優美,無論佛與菩薩皆衣薄貼體,紋飾處理上大幅度簡化,造型更趨寫實。此尊銅鎏金銅像延續六世紀以來觀音菩薩造型, 將觀音菩薩莊嚴姿態展現無遺。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 得離欲。若多嗔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造型寶相莊嚴,十分難得,適宜 作為收藏供奉。

3068

宋代 布丁石刻觀音板畫含金屬座

長 37 寬 26 厚 8 公分

A carved Puting stone plaque of Guanyin with metal stand, Song dynasty

L37 W 26 T 8 cm

TWD:150,000

RMB:33,860

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 南宋 張勝溫《大理國梵像卷》局部。

年代的佛教藝術表現於石窟壁畫,為重要的世界 文化遺產。情器世間因緣所生,緣滅而散,佛曰 無常。此件碑刻曾為寺廟或石窟之經變線刻石壁畫,為 佛說一部經典所刻的佛眾法會圖,經歷百千年後寺廟、 石窟緣滅已不復見,我們仍可由殘存的石碑線刻菩薩眾 相窺見寺廟或造像碑曾經的樣貌、當時的藝術成就、供 養人供養石刻的發心及佛淨土法會的盛況! 石碑左下菩薩呈長圓臉,頭戴冠,五官深刻明朗,彎眉 細目,目光直視,面頰飽滿,後方飽滿祥雲後立有合掌 聽經羅漢及一位菩薩,畫風很明顯是在隋唐吳道子的基 礎之上吸收了李公麟一派的「白畫」精神,而獨樹一幟。 菩薩頭光2層,除了圓形頭光,外層是蓮瓣形頭光並飾 有火焰紋,此類菩薩頭光裝飾風格可見於隋唐時期之石 窟及雕刻或鎏金銅佛造像,但大多沿襲北魏之風格,宋 代後並不多見。此石碑菩薩除了頭光外也有身光,代表 是證悟極高的大菩薩,為佛前脅侍。頭冠造型可見於北 宋宗教畫家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及西夏榆林窟壁畫。

而由南宋《大理國梵像卷》描工張勝溫畫梵像中,菩薩 的服裝、冠飾、嚴飾及纓絡等的造型來看,幾乎可以說 是此石刻之參考母本,可以知道此石碑的主要故事應為 藥師琉璃光佛會,而石刻的菩薩應為藥師琉璃光佛的左 脅侍日曜菩薩(又稱日光或日光遍照菩薩)。宋代石碑 殘像之美,演說著無常佛法,禪的況味。

3069

元末明初 佛教〈無色界天眾水陸畫〉鏡框

長 145 寬 80.5 公分 礦物彩於絹本

A Buddhist Painting of the Formless Heaven Beings for the Water and Land Ritual, late Yuan to early Ming dynasty

L145 W 80.5 cm

Mineral Pigments on Silk

TWD:280,000

RMB:63,205

款識:非想處天眾。無所有處天眾。無邊處天眾。空無邊 處天眾。左卄弍號。輔國中尉九長長二府亮煥樣。

佛教將眾生世界稱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

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色界 位於欲界之上。生於此界之諸天,遠離食、色之慾,但還 未脫離質礙之身。仍在繼續修習禪定之力。無色界在色界 之上,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 所得到的自由狀態。無色界是隻有受、想、行、識四心, 而沒有物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共有四空天:指空 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界諸天無色相,僅有微妙之意識存在,指超離色法系縛 的四種境界。若要入於無色界天,必須修學對治物質現象 色法的繫縛,藉以滅除一切對外境之感受與思想的修行, 及藉此修行所達到的清淨無染、虛空靜寂的純粹精神境界。

此一幅佛畫中,共繪無色界天眾八人。主位天人滿鬢珠翠, 長裙博帶,瓔珞被體,手持寶扇,面容威嚴肅穆。身側及 後方侍立諸天,或持行爐、或捧蓮花、或持寶蓋,或雙手 合十而立。形貌意態端莊,服飾富貴華美,精神氣度飽滿、 心無旁騖,生於此天人,自心怡然寂靜,決斷諸眾心念, 一切心想皆不起生。是通過修習厭離物質的四無色定,或 稱四空處定而獲得的天界果報。適宜作為收藏供奉。

A seated figure of Mahākāla, gilt lacquer on bronze, Ming dynasty

H 19 cm

TWD:900,000

RMB:203,160

黑天是印度梵語「瑪哈嘎拉」的意譯, 又譯為「救怙主」,藏語稱「貢保」。

本尊四臂大黑天通體銅鎏金後又施以漆金,頭 戴五花骷髏冠,面有三目,眉、嘴、兩腮及下 頻蓄有捲毛,似怒非怒,呈寂忿相;兩耳戴圓 環。上身袒露,胸前腰際掛有頭顱瓔珞,同時 還盤繞有一條色彩斑斕的長蛇,蛇的頭和尾部 彎曲,活靈活現;蛇在藏密中又代表佛教根本 煩惱中的嗔煩惱,用以裝飾表示理解為此尊超 脫、斷除了這種煩惱。中間兩手當胸,左手持 骷髏碗,右手持鉞刀,另兩手置身體兩側,左 手掐持手印,右手持寶劍。兩腿向內散盤,身 下壓著兩個異教徒。其下是半月形束腰蓮花座。 整體造型精美,工藝細緻,富麗堂皇。密教認 為大黑天具有四種保護眾生的功德:一是他擁 有無量鬼神眷屬,他們都長於飛行和隱身,能 在戰爭中保護那些祈求他的眾生,因此被奉為 戰神。二是他能保護眾生食物豐足,所以又被 奉為廚房神。據唐代高僧義淨《南海寄歸傳》 記載,當時東南亞及我國南方百姓廚房和倉廩 多供奉其塑像。三是他與他的眷屬七母天女, 能賜予貧困者福德財富,所以又有福德神之稱。

四是他常守護亡人墳墓,所以又得名家間神。 本件為銅鎏金漆金之造像,材質精良,鑄造精 美繁複,並於台座依稀可辨之「大明...」 之文字。形象怒而不凶,憨態可掬;無論造型 塑造還是雙重金工都是十分難得一見的,極具 收藏供奉價值。

明代 銅漆金觀音

高 16.2 公分

附供箱

A gilt-lacquered bronze figure of Guanyin, Ming dynasty

H 16.2 cm With wooden box

TWD:200,000

RMB:45,147

3072

清代 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高 12.3 公分

A gilt-bronze figure of Amitayus, Qing dynasty

H 12.3 cm

TWD:80,000

RMB:18,059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清代 銅鎏金伐隆那銅座像

高 11.5 公分

A gilt-bronze figure of Phra Phrom with copper base, Qing dynasty

H 11.5 cm

TWD:150,000

RMB:33,860

來源:巴黎蘇富比。

清代 大日如來佛鎏金座像

高 17 公分

A gilt-bronze seated figure of Vairocana, Qing dynasty

H 17 cm

TWD:100,000

RMB:22,573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像為銅鎏金材質,為大日如來佛造型,其頭飾螺發,頭頂肉髻高隆,形似塔狀,大耳齊垂於肩。佛首面相寬大,額部高廣,雙 眉上揚,雙目低垂,隆鼻小嘴,面頰豐腴,眉間飾圓珠狀白毫,五官端正莊嚴,神態安詳寧靜。寬肩細腰,身軀壯碩。身披袒 右肩袈裟,衣著形式簡單。衣紋以寫實手法表現,胸前、右肩及小腿處顯現密集的衣褶與鏨刻的衣紋。衣領邊纏枝蓮繁複精細,線條 遒勁流暢,極富裝飾美感。如來佛結跏跌端坐於蓮花寶座上,雙手左手掌心向上置於腿上,右手掌心向內觸碰蓮臺,分別施禪定印與 觸地印。觸地印即「以地為證的印」這是佛陀成道時所結的印相,能降伏一切諸魔,又稱為「降魔印」,是金剛界曼荼羅內阿閦佛之 印相。佛身下蓮座造型規範,上下邊緣以均勻的連珠紋裝飾,蓮瓣寬肥飽滿,排布整齊,環繞蓮座一週。整像造型完美,法相莊嚴, 胎體厚重,工藝講究,體量碩大,氣勢恢弘,充分展現了清代鎏金造像鮮明而獨特風格特點和藝術魅力。

尊觀音像以紫銅鑄就,觀音盤髮成髻, 面龐豐腴,眉間白毫嵌銀,雙目宛若 未開敷的蓮苞,眼瞼低垂,目光下斂,鼻若 懸膽,櫻桃小口,頸脖及上胸袒露,胸前 橫貫一串瓔珞。身著寬袖長袍,胸部正中

衣帶交結,圓肩修身,雙手共結法印,衣 紋簡明豐滿,折迭密集流暢,衣裳下襬翻 卷邊角起,若迎風飄拂,有"吳帶當風" 之勢。神情端莊嫻雅,流露出恬淡寧靜與 聰慧的神態,好似俯看塵世眾生,塑造出 無可挑剔的靜穆之美。造像衣袍及邊沿嵌 飾有的精細銀絲圖案依然清晰可辨,顯得 格外古樸典雅,別具雕塑美感。背後更有銀 絲「玉堂石叟」篆書款識,法度嚴謹。

關於石叟的生平,傳說一名福州僧人,主要活 動於晚明時期,但真實名字與生卒年份均不可 考,所制銅嵌銀絲器物極為精細,尤其雕塑類 作品與德化瓷塑有非常近似的藝術語言,與德 化瓷塑大師何朝宗的造型藝術可稱並美比肩, 對後世影響深,其所用銅像銅質為精煉紫銅, 繼承了宣德風磨銅的冶煉技法,是世界範圍冶 煉技術的進步。銅像均寶光內蘊,更以絕技嵌 銀絲裝飾,其臥槽嵌銀絲平滑細膩,文綺稼華。

相傳石叟無傳藝後人,故作品珍貴稀少,本件 作品可明顯感受到其雕塑的藝術性,值得格外重 視。此尊觀音像以紫銅鑄就,觀音盤髮成髻,面 龐豐腴,眉間白毫嵌銀,雙目宛若未開敷的蓮苞, 眼瞼低垂,目光下斂,鼻若懸膽,櫻桃小口,頸脖 及上胸袒露,胸前橫貫一串瓔珞。身著寬袖長袍, 胸部正中衣帶交結,圓肩修身,雙手共結法印,衣紋 簡明豐滿,折迭密集流暢,衣裳下襬翻卷邊角起,若 迎風飄拂,有"吳帶當風"之勢。神情端莊嫻雅,流露 出恬淡寧靜與聰慧的神態,好似俯看塵世眾生,塑造出 無可挑剔的靜穆之美。造像衣袍及邊沿嵌飾有的精細銀 絲圖案依然清晰可辨,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別具雕塑美 感。背後更有銀絲"玉堂石叟"篆書款識,法度嚴謹。關 於石叟的生平,傳說一名福州僧人,主要活動於晚明時期, 但真實名字與生卒年份均不可考,所制銅嵌銀絲器物極為精 細,尤其雕塑類作品與德化瓷塑有非常近似的藝術語言,與 德化瓷塑大師何朝宗的造型藝術可稱並美比肩,對後世影響 深,其所用銅像銅質為精煉紫銅,繼承了宣德風磨銅的冶煉 技法,是世界範圍冶煉技術的進步。銅像均寶光內蘊,更以 絕技嵌銀絲裝飾,其臥槽嵌銀絲平滑細膩,文綺稼華。相傳 石叟無傳藝後人,故作品珍貴稀少,本件作品可明顯感受到其 雕塑的藝術性,值得格外重視。

清代 石叟款觀音立像

高 48.5 公分

A standing figure of Guanyin, signed Shisou, Qing dynasty

H 48.5 cm

TWD:500,000

RMB:112,867

款識:玉堂石叟。

明代 佛畫〈明王地藏王菩薩〉絹本

鏡框

長 138 寬 68 公分

礦物彩於絹本

A Buddhist painting of Kṣitigarbha as Wisdom King, ink and color on silk, in a mirror frame, Ming dynasty

L138 W 68 cm

Mineral Pigments on Silk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明王地藏王菩薩。

幅絹本鏡框彩繪上作「明王地藏王菩薩」 款識。其又名無能勝明王,為八大明王第 六位,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又因地藏菩薩 常現身於六道之中,以度化眾生,故亦名六地藏。

無能勝明王,又稱無能勝菩薩勝妙金剛,意為「不 被任何東西所打倒」。此明王乃是釋迦牟尼佛於 苕提樹下成道時,以明咒力降服魔軍、退治障礙 之尊。北宋法天譯〈無能勝大明陀羅尼經〉說其 本誓及明咒,即表示佛成道降魔之德。其佛語為: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明王極少單獨被奉 祀在密教儀軌中,反而常常居於釋迦牟尼佛像之 前,與其夫人無能勝明妃長生金剛相對,守護一 門。此圖所繪明王地藏王菩薩鬚髮直立,三面六 臂,中間雙臂合掌,右腕懸有一把寶劍,其餘四 手分別持節杖、斧、杵、寶珠,腳踩惡鬼。上方 繪有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的地藏王菩薩原神,與 猙獰威嚴的明王尊像形成對比,彰顯佛家慈悲為 懷、明王怒目之一體兩面,適宜收藏供奉。

3077

清代 黃楊木彌勒佛

總高 16 公分

A boxwood figure of Maitreya, Qing dynasty

Total H 16 cm

TWD:80,000

RMB:18,059

3078

明代 道教武財神玄壇元帥楠木像

高 46 公分

A nanmu wood figure of General Zhao Gongming, Taoist God of Wealth, Ming dynasty

H 46 cm

TWD:50,000

RMB:11,287

明代 道教〈雷門天將〉鏡片

長 154 寬 77.5 公分 礦物彩於絹本

A Taoist painting of the Thunder Gate Heavenly Generals, mounted for framing, Ming dynasty

L154 W 77.5 cm

Mineral Pigments on Silk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雷門天將。

件拍品為描繪道教人物雷門天將的一 幅水陸畫,道教是中國主要的宗教之 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奉 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道祖」。此幅 畫作所表現的即為道教雷部雷門中的諸位天 將。其中一將手舉書有"雷門天將"的旗幟, 成為辨認的標識。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 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僅雷部 之下即設有五雷王、五雷帝、催雲助雨護法 天君、雷部五元帥及三十六神將。本圖所繪 即為三十六神將的一部分,可見有鄧燮鄧天 君,為神霄雷霆三帥之首,頭戴天丁冠、鳳 喙、背生肉翅、手持雷鑽,神威最大。有頭 戴牛耳襆頭,朱發鐵面、銀牙似劍,身披翠 雲裘、腳著皁靴,左手執雷簿、右手執雷筆, 為雷霆正令都督尚書,神霄雷霆三帥之一的 辛漢臣。有張珏天君,為神霄雷霆三帥之 三,又稱張使者。此外還可見苟天君、溫天 君、陶天君等等諸多雷門天將,畫中共九位 神尊,頗具威儀。畫面配色鮮豔,儲存完好, 繪畫工藝精湛,適宜收藏供奉。

3080

清代 道教〈哼將鄭倫護法天神〉鏡片

長 115 寬 52.5 公分 礦物彩於絹本

Zheng Lun, the Growling General, Taoist Guardian Deity, Qing dynasty, mounted for framing

L115 W 52.5 cm

Mineral Pigments on Paper

TWD:10,000

RMB:2,257

幅鏡片彩繪作道教護法天神哼哈二將中的 哼將鄭倫像,鄧倫神將袒露上身、面容猙 獰,肌肉剛勁、肩纏飄帶,手持法寶神兵、施展 擤氣神通以破妄除魔,姿態威嚴肅穆。哼哈二將 最早出自〈封神演義〉,傳說是根據佛教中的兩 位護法金剛——密跡金剛和那羅延天演變而來, 書中記載鄭倫原是商紂王的大將,有擤氣神通, 能以鼻哼白氣制敵,被稱為「哼將」。後來流傳 為民間道教信仰中的護法神。哼哈二將擔任捉拿 邪鬼、護衛神明的角色,常被擺放在廟宇門口或 正殿前,保護神明和信徒免受邪祟侵擾。哼哈二 將象徵着陰陽平衡與五行相生的哲學思想,哼將 代表陽剛與剛烈,哈將寓意陰柔與包容,兩者相 輔相成,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宇宙和生命 的深刻思想。而此幅哼將鄭倫神像圖威武霸氣、 頗具震懾力,有辟邪鎮宅之意,適宜收藏供奉。

3081

清代 獨占鰲頭木雕魁星

高 34 公分

A carved wood figure of Kui Xing standing on aao, Qing dynasty

H 34 cm

TWD:20,000

RMB:4,515

可索取品相報告。

3082

明代 關公銅像

高 21.5 公分

A bronze figure of Guan Yu, Ming dynasty

H 21.5 cm

TWD:10,000

RMB:2,257

3083

清代 道教〈龍虎丹道神仙圖〉兩件一組

長 115 寬 47 公分、長 116 寬 47.5 公分 礦物彩紙本;附供箱

Taoist Immortals of the Dragon and Tiger Alchemical Path, Qing dynasty

L115 W 47 cm, L116 W 47.5 cm Mineral Pigments on Paper;With wooden box

TWD:10,000

RMB:2,257

款識:精厾神保萬民。

畫兩幅分別為騎虎的張天師像和跨麒麟的真武大帝像,是 以兩位道教供奉的仙神為核心,結合道教內修龍虎丹道的 理念進行創作的兩幅修煉圖畫。其中一幅所畫的張天師名為張道 陵,字輔漢,原名張陵,為道教創始人,被尊稱為祖天師。畫中 天師面色紅潤、鬚髮披散,身著紅袍,手持笏板,板上可見「精 厾神保萬民」字樣,跨騎白虎,伴隨赤蛇與紅沿綠龜,其在五行 上體現則為火金交融,木火相生。另一幅真武大帝像面色白皙, 道袍紅黑交雜,跨騎藍黑色麒麟,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 武大帝、佑聖真君等,是中國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尊神,被奉為北 方的主宰之神和水神,麒麟五行屬土,下方伴隨青綠小蛇與紅沿 烏龜,五行之中聚合了水、土、木火四屬,兩幅圖畫結合則直指 「龍虎金丹」大道,有「抽坎填離、降龍伏虎,性命雙修、水火 交融」之深意。圖畫中兩位道教祖師仙風道骨、有吳帶當風之灑 脫,成對難得、又富含道教真意,實屬難得的收藏珍品。

清代 黃楊木瘦骨羅漢座像

高 36.2 公分

A seated figure of an emaciated Luohan, boxwood, Qing dynasty

H 36.2 cm

TWD:20,000 RMB:4,515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可索取品相報告。

清代 德化白瓷達摩立像、香爐 共兩件一組

高 10 公分、直徑 10 高 5 公分 附供箱

A Dehua blanc de chine figure of Bodhidharma and a censer, two pieces, Qing dynasty

H 10 cm, D 10 H 5 cm With wooden box

TWD:100,000

RMB:22,573

款識:德化。康熙年製。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086

清代 魁星粉彩香盒

直徑 4.1 高 1.6 公分

A famille-rose censer with Kui Xing motif, Qing dynasty

D 4.1 H 1.6 cm

TWD:30,000

RMB:6,772

款識:同治年製。

3087

宋代 愛夫款磁州窯行爐

直徑 14 高 8.1 公分

A Cizhou kiln tripod incense burner with Aifu mark, Song dynasty

D 14 H 8.1 cm

TWD:30,000

RMB:6,772

3088

明代 銀蓋青花三足爐

直徑 9.3 高 9.2 公分

附供箱

A blue and white tripod censer with silver cover, Ming dynasty

D 9.3 H 9.2 cm With wooden box

TWD:50,000

RMB:11,287

可索取品相報告。

3089

明代

銀蓋青花阿彌陀佛爐

直徑 10 高 9 公分

附供箱

A blue and white censer with Amitabha design and silver cover, Ming dynasty

D 10 H 9 cm With wooden box

TWD:30,000

RMB:6,772

可索取品相報告。

3090

明代 掐絲琺瑯嵌寶銅爐

直徑 13 高 9 公分;總重量 632 公克 九世中川淨益造網透銅鎏銀爐蓋;附供箱

A cloisonne enamel censer inlaid with gems, Ming dynasty

D 13 H 9 cm, Total weight 632 g

A reticulated gilt-silvered bronze censer cover by the 9th Nakagawa Jōeki;With wooden box

TWD:100,000

RMB:22,573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日本金工名家中川淨益世代珍藏,附帶名家供盒與相關證明。

九代中川淨益,出生於1849年,至1911年逝世,享年62歲。

他是日本明治時期(中國清代咸豐至宣統年間)的 金工巨 匠,是「明治金工」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明治期全日本工業 博覽會、英國發明博覽會上等均榮獲大獎,作品在海內外受 到極高的評價,在日本金工史上威望甚高。

因技藝超群,九 代淨益被稱為是 「中川家族的扛鼎一代」。 他的傳世作品 為數有限,堪稱件件精品。

件掐絲琺瑯鬲式爐,以銅胎為基,形制承襲商周青銅 鬲之古韻,融宮廷雅器之華貴與文人意趣於一體,堪 稱明代早期掐絲琺琅工藝的典範。其造型取法上古炊粥之器, 折沿立耳,束頸圓腹,下承三乳足,既保留了青銅鬲的莊重 肅穆,又通過比例調整賦予器身柔美的曲線張力。暗合《考 工記》中「周人尚文,兼收幷蓄」的造物理念。爐體以掐絲 琺琅技法裝飾,器表鎏金並施淺藍色琺琅釉為地,釉色瑩潤 如雨後晴空,釉層厚薄均勻,掐絲填料刻畫腹部主體紋飾為 葡萄藤蔓。葡萄紋的運用深具文化隱喻:藤蔓綿延象徵子孫 萬代,果實累累暗喻多子多福。此爐紋飾佈局、釉色搭配及 製作工藝,與明早期掐絲琺琅番蓮紋鬲式爐、葡萄紋螭耳筒 式三足爐等宮廷器物一脈相承,堪稱是明代工藝美術仿古出 新的典範。

3091

明代 掐絲琺瑯嵌寶雕三龍銅爐含紫檀座

直徑 8.8 高 8.4 含座高 13.8 公分;爐及銀蓋重量 319 公克

A cloisonne enamel censer with three dragon designs, inlaid with gems, with zitan stand, Ming dynasty

D 8.8 H 8.4 total H 13.8 cm, Total weight 319 g

TWD:50,000

RMB:11,28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件香爐為銅胎鎏金掐絲琺瑯工藝製作,以精煉黃銅 鑄胎,形制取法商周青銅鼎彝,折沿束頸、圓鼓腹、

三獸蹄足,三足圓鼎式造型雄渾古雅。通體施寶藍色琺瑯 釉為地,鎏金掐絲勾勒紋飾輪廓,填彩釉如瑪瑙紅、孔雀 綠、蜜蠟黃、寶石藍等交織成錦,流光溢彩間盡顯皇家氣 象。爐身圓腹飽滿如渾天儀,彩料組合作三條飛龍騰躍於 祥雲間:龍首昂揚威武,龍角如鹿分岔後掠,鬃鬣呈飄逸 動勢,龍身蜿蜒盤繞,紋飾象徵「三龍獻瑞,光照乾坤」。 底部三獸蹄足根部裝飾饕餮獸首,威嚴霸氣。頂部配有銀 製祥雲紋鏤空爐蓋,下襯紫檀如意型底座,暗合「金木 相生,香火永續」之道。此爐集鑄造、掐絲、鎏金等工 藝於一身,造型兼具雄健與文秀,可謂古代工藝美術「器 以載道」的巔峰之作。

柏子蘭芽幾上焚。松窗煙靄散清芬。殘爐隱隱夢回聞。通紫霧,裊青雲。一簾花影蕩湘紋。

清嘉慶 大清嘉慶年製 粉彩八寶紋瓷香爐 含座

高 46 公分

A famille-rose porcelain censer with bajixiang design and Jiaqing mark, with stand, Qing dynasty

H 46 cm

TWD:1,200,000

RMB:270,880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可索取品相報告。

爐整體造型考究,方脣平折口沿,短束頸,豐肩, 鼓腹,圜底,下承三足,肩置對稱沖天大耳,耳中 有長方形穿孔。器內滿施松石綠釉,勻淨厚潤,器外綠釉 為地,上以粉彩繪多層紋飾。平口沿上以胭脂紅與蘭料 繪幾何紋飾,口沿一週回紋,頸部纏枝蓮紋,肩部如意 雲紋,腹部主題紋 飾為纏枝蓮託八寶紋,上、下相錯排 列,紋樣繁複,色彩絢爛,富麗堂皇,三足飾纏枝蓮紋, 足底邊緣蘭料繪回紋,足底無釉露胎, 底有胭脂紅料繪卷 草紋一週,底心飾粉彩花卉紋一朵。

清代 大明宣德年製款

總寬 15 高 7.5 公分;重量 480 公克

A gilt-bronze censer with twin fish handles and Xuande mark, Qing dynasty

Total W 15 H 7.5 cm, weight 480 g

TWD:60,000

RMB:13,544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3094

清代 玩竹齋款 沖天耳點金銅爐

直徑 13.3 高 7.7公分;重量 708 公克

A gilt bronze censer with flared handles and Wan Zhuzhai mark, Qing dynasty

D 13.3 H 7.7cm, weight 708 g

TWD:200,000

RMB:45,147

款識:玩竹齋。

3095

清代 宣德年製款 撒金銅爐

直徑 10.6 高 6.2 公分;重量 578公克

A splashed-gilt bronze censer with Xuande mark, Qing dynasty

D 10.6 H 6.2 cm, weight 578g

TWD:60,000

RMB:13,544

款識:宣德年製。

3096

清代 雙獅首銅爐

直徑 13.6 高 6.4 公分;重量 614 公克

A bronze censer with twin lion-head handles, Qing dynasty

D 13.6 H 6.4 cm, weight 614 g

TWD:40,000

RMB:9,029

款識:世用之宝。

3097

18世紀 文明款沙地折枝瑞果紋鎏金銅香爐

直徑 10 高 8 公分;重量 478 公克

A gilt-bronze incense burner with sand-textured ground and fruiting branch motif, with Wenming mark, 18th century

D 10 H 8 cm, weight 478 g

TWD:50,000

RMB:11,287

款識:文明。 此

件香爐通體以鎏金裝飾瑞果折枝紋,三足承託,爐身光潤穩重。沙地肌理隱現細緻打磨痕跡,與浮雕紋飾形成光影對比,華麗 而不俗。果紋象徵「多子多福」,寓意吉祥富貴,為清代器飾常見題材。底部陰刻「文明」雙字款,或為堂名、工坊名,頗具 識別意義。整體造型圓潤穩健,比例適中,工藝與審美兼備,應為文房陳設佳器,亦可作為清代銅爐中之精雅例證。

件鬲鼎式香爐為典型的造辦處風格,以精煉黃銅鑄胎, 通體鎏金璀璨生輝,集三代吉金之古韻與清代宮廷極 致工藝於一身,堪稱「金玉其質」的典範之作。形制源溯商 周青銅鬲鼎,三柱足如擎天之柱,爐腹飽滿若垂囊,暗合古 制規儀同時卻以六面開窗、纏枝滿工的創新設計,彰顯古人 「仿古而不泥古」的造器哲學。爐蓋作穹窿式,頂部透雕纏 枝花卉,藤蔓翻卷如雲,蓋鈕鑄「獅子滾繡球」立雕,雄獅 鬃發呈現蓬鬆質感,足踏繡球,獅身扭轉騰躍之勢,將「太 獅少保」的祥瑞意象與「武備文治」的帝王隱喻熔鑄一體, 動靜相生間盡顯造辦處「恭造之式」的氣韻。爐腹六面均設 海棠形開窗,其間鏨刻為珍珠底高浮雕花卉紋。與窗框外的 陰刻填金的纏枝花葉紋形成虛實對比。腹部兩側塑造獸面耳, 取法商周饕餮獸面紋精髓,威嚴霸氣。此爐鎏金儲存完好, 金層厚處若蜜蠟凝脂,薄處顯露銅胎原色,形成「金斑赤霞」 的獨特皮殼。當爐內焚香時,煙氣自穹頂蓮孔裊繞而出,纏 枝紋飾在煙霧流轉中若隱若現,將「金煙相生,器道合一」 的東方美學推向極致,實為清代宮廷香道器物的巔峰神品。

清代 造辦處造 銅鎏金獸面耳六面開窗三足銅爐

直徑 13 高 16 公分;重量 1017 公克

A gilt-bronze six-lobed tripod censer with mask handles and reticulated panels, made by the Imperial Workshop, Qing dynasty

D 13 H 16 cm, weight 1017 g

TWD:200,000

RMB:45,14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件香薰爐以精銅製成,通體黑漆燒古鎏金,為四 方鼎式爐。體偏四方,短直頸,肩部兩側各一朝 冠耳,腹部邊緣四出扉稜,平底,下承四獸蹄足。蓋上 鏤雕花卉紋,最上提鈕為金獅踏球,鬚髮上揚,凸目咧 嘴,活靈活現。肩部一週塑飾覆雙層蓮瓣紋,雙耳內部 還以細密刀法鏨刻裝飾底紋,盡顯華麗。腹部外壁以細 密鏨刻的珍珠底紋塑造開光,圖案兩兩相對,高浮雕裝 飾以八仙人物故事,紋飾靈動傳神,畫面佈局和諧;四 枚獸蹄足還以獸面裝飾足跟。香薰爐紋飾繁縛,工藝繁 雜,為典型清宮造辦處工藝。整器形制規整,工精形美, 極其雅緻,儲存極好。形取宣爐中朝冠耳爐款式,朝冠 耳爐寓意自古便有加官晉爵之意。此爐氣勢恢巨集,巍 然似鼎,爐氣旺極,整器勢如泰山,更顯皇家之氣。

清代 造辦處造 鎏金八仙紋銅爐

總長 24 寬 12.7 高 23.5;重量 2740 公克

A gilt-bronze censer with Eight Immortals design, made by the Imperial Workshop, Qing dynasty

Total L 24 W 12.7 H 23.5, weight 2740 g

TWD:300,000

RMB:67,720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00

清乾隆 乾隆年製款 水晶琮式香插瓶含紫檀木座、 純金香道具

長 6.5 寬 2.8 高,含座高 7.7 公分、附純金香箸、灰押

A rock crystal incense vase in cong form, with zitan wood stand and gold incense tool, Qianlong mark, Qing dynasty

L6.5 W 2.8, Total with stand H 7.7 cm; With Gold Incense chopsticks and Ash press With wooden box

TWD:120,000

RMB:27,088

款識:乾隆年製。

此 件清代水晶琮式香瓶,以瑩透無瑕的水 晶雕琢而成,通體澄澈如冰,光線下隱 現虹彩,堪稱清代仿古器物中材質與工藝雙絕 的典範。其形制承襲上古玉琮「天圓地方」之 宇宙觀,圓口象徵蒼穹之包容,方身暗合大地 之方正,四隅以淺浮雕技法刻劃縱向弦紋,既 延續良渚文化玉琮的原始祭祀意蘊,又融入文 人「以器載道」的審美追求。水晶材質選料精 絕,晶體純淨無綿,雕工剛勁利落,剛柔並濟 間重現良渚玉琮的磅礴氣勢。內膛掏挖勻稱, 底部圈足上四周陰刻書寫「乾隆年制」四字, 字型雋永,並填描金裝點。另配有純金香具兩 件:一為香箸,二為香押,底部還帶有紅木底 座。香瓶晶瑩剔透、貴氣十足,為宮廷陳設器 之典範。

3101

清代 乾隆年製款 嵌寶胭脂盒

長 5.1 寬 4 高 1.2 公分

An inlaid gem rouge box with Qianlong mark, Qing dynasty

L5.1 W 4 H 1.2 cm

TWD:300,000

RMB:67,720

款識:乾隆年製。

件胭脂盒集東西方工藝之大成,以銅胎為骨,多 寶為飾,通體鎏金,華貴天成。整體以鎏金銅胎 精雕為橢圓臺形,子母口嚴絲密合且以合頁相連,外 壁滿工鑲嵌紫紅、冰白色寶石與綠松石,寶石排布和諧 繁複,以繩紋累絲勾勒寶相花紋以襯托各式寶石,不斷 相連又密佈一致造型的花紋圖案帶有強烈的異域痕都斯 坦風格,即富有韻律美感,又具備對稱美感,盒底陰刻 「乾隆年製」楷書款。此件胭脂盒內部可見明亮的美妝 鏡面,暗合古人「器納乾坤小,功參造化深」之詩意。

盒體取金銅為襯,金工累絲與寶石交輝,開合之間隱現 乾隆朝「十全武功」的審美野心,堪稱中西合璧的微型 藝術之典範。

明代 銅錯金貫耳瓶

直徑 6 高 10.7 公分

A gilt-inlaid bronze vase with loop handles, Ming dynasty

D 6 H 10.7 cm

TWD:150,000

RMB:33,860

件香薰器以動物為形,實屬少見。其器形小巧,手 握適宜,可作玩賞之物。以象生手法塑造兔形,身 軀渾圓,造型誇張卻不失古樸與靈動之韻。雙耳豎立,回

明代 局部鎏金水注銅兔

長 15.6 寬 4.3 高 7.5 公分

A partially gilt bronze hare water dropper, Ming dynasty

L15.6 W 4.3 H 7.5 cm

TWD:80,000

RMB:18,059

來源:北京誠軒春季拍賣,2012年5月13日。

身後望,神情專注而警覺,彷彿正傾聽周遭風吹草動。其 面部與身側點綴薄金斑,內部中空,腹部設有納香孔,頭 頂與口部亦各留逸香孔,便於熏香之用。

3104

明治時期 銀製龜鶴水盂

長 10.2 寬 7.4 高 3.6 公分

附供箱

A silver water vessel with tortoise and crane design, Meiji period

L10.2 W 7.4 H 3.6 cm With wooden box

TWD:30,000

RMB:6,772

清代 痕都斯坦白玉水洗含座

長 10.2 寬 8 高 3.4 含座總高 6 公分

A Mughal-style white jade brush washer with stand, Qing dynasty

L10.2 W 8 H 3.4, Total H 6 cm

TWD:60,000

RMB:13,544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06

清代 白玉公雞

長 4.5 高 3.6 厚 0.8 公分

A white jade rooster, Qing dynasty

L4.5 H 3.6 T 0.8 cm

TWD:50,000

RMB:11,287

3107

清代 黃玉母子猴

含座總高 5.8 公分

A yellow jade carving of a mother and child monkey, Qing dynasty

Total H 5.8 cm

TWD:180,000

RMB:40,632

3108

清代 白玉母子猴

高 4.5 公分

A white jade carving of a mother and child monkey, Qing dynasty

H 4.5 cm

TWD:280,000

RMB:63,205

清代 文珍款〈羲之觀鵝〉白玉扳指

直徑 3.2 高 2.7 公分

A white jade thumb ring incised with “Wen Zhen” and depicting ‘Wang Xizhi Watching Geese’, Qing dynasty

D 3.2 H 2.7 cm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為書道德遺方士留得風流一愛鵝。文珍。

《王羲之觀鵝圖》是中國元代畫家錢選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現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王羲之觀鵝圖》是描寫東晉書聖王羲之觀白鵝的情景。此 圖畫法,筆畫簡約,千墨燥鋒,似是枯瘦格調,而其皴山石、 立屋宇,卻是較為精密且有頓挫有致的用筆技巧。山石皴筆 時見飛行與疏密有致,筆劃鬆動而老辣,空靈而沉著。畫面 左側,作者有一首七言題詩:「修竹林間爽致多,閒庭坦腹 意如何。為書道德遺方士,留得風流一愛鵝」。

3110

元代 白玉太獅少獅 爐頂

長 2.1 寬 3.1 高 3.1 公分

A white jade carving Pair of Lions Censer Cover, Yuan dynasty

L2.1 W 3.1 H 3.1 cm

TWD:150,000 RMB:33,860

來源:玉堂佳器-榮宇軒主人珍藏。

白玉色澤沉郁光潤,帶有石花。包漿老熟溫潤,立體圓雕蹲姿雙獅。幼獅依偎於母獅身旁回首張望,模樣逗趣 可愛。兩獅樣式相近,方形獅首、濃髮向兩側後蜷而上,蒜頭鼻、大嘴微張、雙眼怒視前方,身形豐碩,後 脊拱起微彎、四肢壯碩續力而蹲,尾部鬃毛平貼於背脊。整體刻劃寫實、生動傳神、典雅古樸。

3111

清代〈米顛拜石〉黃玉帶皮掛件

長 5.8 寬 3.8 高 1.4 公分

A yellow jade pendant with skin, carved with ‘Mi Fu Paying Homage to a Rock’, Qing dynasty

L5.8 W 3.8 H 1.4 cm

TWD:150,000

RMB:33,860

3112

清中期 青玉雕龍筆架

長 16.9 寬 3.3 高 5.5 公分

A celadon jade brush rest carved with dragons, mid-Qing dynasty

L16.9 W 3.3 H 5.5 cm

TWD:250,000

RMB:56,433

3113

明代 玉山子松鶴壽翁

長 11 寬約 3.5 總高 5.5 公分

A jade mountain depicting pine, crane, and immortal, Ming dynasty

L11 W about 3.5 Total H 5.5 cm

TWD:40,000

RMB:9,029

3114

清代 玉片香插

直徑 7 高 2.2 公分 附供箱

A jade incense holder plaque, Qing dynasty

D 7 H 2.2 cm

With wooden box

TWD:10,000

RMB:2,257

3115

清代 翡翠龍紋珮

長 6 寬 1.6 高 0.6 公分

A jadeite pendant carved with dragon motif, Qing dynasty

L6 W 1.6 H 0.6 cm

TWD:40,000

RMB:9,029

3116

唐代 淄素缽

直徑 9.7 高 4.8 公分

A Zisu bowl, Tang dynasty

D 9.7 H 4.8 cm

TWD:80,000

RMB:18,059

「淄素」,就是「黑白」;淄就是僧,素就是俗。 淄素,就是僧人與 俗人之 合稱;因過去僧服多為緇(黑)色,而古印度俗人多穿白色(素 色)衣服, 故有此稱。 「黑、白」的定義又比喻「是、非」,「善、 惡」;又喻「生、滅」。

3118

宋代 磁州窯刻花蓋罐

直徑 10.5 高 12 公分

A Cizhou carved lidded jar, Song dynasty

D 10.5 H 12 cm

TWD:50,000

RMB:11,287

可索取品相報告。

3117

宋代 磁州窯刻花窯花器

直徑 16 高 32.5 公分

A Cizhou carved floral vessel, Song dynasty

D 16 H 32.5 cm

TWD:20,000

RMB:4,515

可索取品相報告。

元代 鈞窯碗

直徑 20 高 7.7 公分

A Jun ware bowl, Yuan dynasty

D 20 H 7.7 cm

TWD:100,000 RMB:22,573

3120

清康熙 青花人物罐

直徑 21.5 高 27.5 公分

A blue and white jar with figure scene, Kangxi period, Qing dynasty

D 21.5 H 27.5 cm

TWD:180,000

RMB:40,632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21

清代 道光年製款 青花山水人物洗

直徑 20 高 14 公分

A blue and white washer with landscape and figures, Qing dynasty

D 20 H 14 cm

TWD:40,000

RMB:9,029

款識:道光年製。

3122

清代 大清光緒年製款 龍紋碗

直徑 11 高 5.8 公分

A blue and white bowl with dragon design, with Guangxu mark, Qing dynasty

D 11 H 5.8 cm

TWD:60,000

RMB:13,544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清乾隆 大清乾隆年製款 礬紅龍紋杯

直徑 6 高 5 公分

A copper-red dragon design cup, Qianlong period and mark, Qing dynasty

D 6 H 5 cm

TWD:280,000

RMB:63,20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清代 大清光緒年製 青花釉裡紅三色龍紋長頸瓶

直徑 13.5 高 28.5 公分

A long-necked vase with three-color underglaze blue, red and green dragon design, with Guangxu mark, Qing dynasty

D 13.5 H 28.5 cm

TWD:200,000

RMB:45,147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3125

清代 黃地喜上眉梢四方盆一對

長 21.7 寬 16 高 14 公分

A pair of square yellow-ground planters with magpie and prunus design, Qing dynasty

L21.7 W 16 H 14 cm

TWD:200,000 RMB:45,147

款識:永慶長春。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此 對方盆,堪稱清代宮廷瓷藝與吉祥文化結合的典範。其形制規整莊重,釉彩華貴明豔,紋飾寓意深遠,展現了清中晚期御窯廠 在色地彩瓷領域的高超技藝與審美意趣。四方盆取法傳統青銅器與瓷質陳設器的造型精髓,呈四方直口,深折腹,底承四角足。

通體施黃釉為地,釉色明快潤澤,釉層厚薄均勻,呈現出類似檸檬黃的富麗鮮明質感,符合清代宮廷「以黃為尊」的等級規制。盆四 壁彩繪「喜上眉梢」主題紋飾:梅枝虯曲盤亙;梅花以胭脂紅、礬紅、玻璃白三色堆疊,搭配綠彩,營造出初春覆蕊的立體效果。喜 鵲飛舞其間,翎羽以細若髮絲的墨線勾描,靈動傳神。盆邊白釉為底,繪纏枝花卉輔紋,與主紋形成疏密對比。內底滿覆松石綠釉。「喜 上眉梢」紋樣源自宋代花鳥畫,至清代成為宮廷大婚及節慶用瓷的經典題材。梅為「歲寒三友」之一,象徵高潔堅韌;喜鵲為報喜靈 禽,二者結合既暗含「梅」與「眉」的諧音雙關,又通過寒冬綻放的梅花與不畏風雪的喜鵲,隱喻皇室對國運昌隆、帝祚永續的祈願。 器底施松石綠釉,中心留白處礬紅書「永慶長春」四字楷書款,筆力遒勁,結體方正,為清末光緒時期官窯瓷器吉語款。

清代 永慶長春款 粉彩瓶一對

直徑 7.6 高 12 公分

A pair of famille-rose vases with ‘Eternal Celebration’ mark, Qing dynasty

D 7.6 H 12 cm

TWD:150,000

RMB:33,860

款識:永慶長春。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壁所繪花鳥圖構圖精緻而富意境,一枝蒼勁枝椏自上盤旋 而下,葉片繁盛生機盎然,數條枝條微垂,似被微風輕拂, 搖曳生姿,線條自然流暢,頗具畫意。雀鳥雙雙棲息於枝頭,相 依相偎,目光深凝,仿若低語呢喃,富有靈動之感。鳥羽繪工尤 見精妙,翎毛層次分明,短喙圓目,神韻畢現,細觀其羽毛紋理, 青花濃淡變化渾然天成,色澤暈染自然,仿若生於瓷胎之上,釉 水之下,毫無雕琢刻意之感,展現極高的藝術表現力,洋溢著王 步獨特的繪畫風格。

王步為近現代中國陶瓷美術領域的泰斗,被譽為「青花大王」。 其擅長借鑒水墨畫技法,以筆觸靈動、渲染精妙的青花 繪製風格獨步瓷壇,打破晚清光畫繁瑣浮華之弊,開創 一代青花藝術新風。本品中,王步運筆靈活,分水技法尤 為突出,枝椏錯節、雀鳥翩然,無不精準拿捏,筆勢隨形 而變,料水濃淡相宜,既保留傳統「雞頭筆」運筆技巧, 又大膽創新,將青花瓷繪推向更高層次,使畫面既有 筆墨的寫意,又具瓷釉的溫潤含蓄,充分展現 其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

此件作品紋飾描繪精細,佈局疏密有致, 畫面清新素雅,釉色與料色相得益彰, 發色沉穩而不失靈動,整體視覺層次豐 富且意境悠遠。器底書青花篆書「儲秀 宮制」款,成對保存更顯難能可貴。作 為王步風格的典型代表作,此品無論在 藝術價值、收藏價值還是歷史價值上, 皆極為珍罕,誠為可遇不可求之傳世臻 品。

民國 王步早期風格花鳥瓶

高 24.5 公分

A bird-and-flower vase in early Wang Bu style, Republic period

H 24.5 cm

TWD:1,200,000 RMB:270,880

款識:儲秀宮製。

著錄:《文物選粹》,1990年112號,台北。

來源: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2011年12月8日。

王步(1898-1968),字仁元,號長湖、竹溪道人,晚年常署「陶 青老人」,江西豐城人,是中國近現代最具影響力的青花瓷藝術 大師之一,被譽為「青花大王」。他以卓越的繪瓷技藝,將青花 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

王步自幼習畫,天資聰穎,青年時期進入景德鎮陶瓷業,潛心學 習傳統青花繪畫技藝。他精研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青花工藝, 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將中國水墨畫的筆墨技法融入青花瓷繪, 突破了傳統制瓷工藝的局限,創造出渲染細膩、層次豐富、筆觸 靈動的青花畫風。

王步的青花作品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題,其筆法剛柔並濟, 善於運用「分水技法」,使青花料水呈現出層次分明、深淺交錯 的藝術效果。他的作品清新雅致,既保留了傳統青花的古韻,又 流露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尤其在花鳥題材上,細膩入微的筆觸將 翎毛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幾可亂真。

此外,王步極為講究瓷胎與釉色的搭配,他善於選擇潔白細膩的 胎釉,使青花發色濃淡適宜,達到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他的作 品深受藏家與市場青睞,其中以「儲秀宮制」款識的作品最具代 表性。

王步的一生致力於青花藝術的研究與創新,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 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更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瑰寶,至今仍為收藏界所推崇。" " 拍品成對設置,造型簡約雅緻,體量小巧,令人愛不釋手。瓶作 經典梅瓶式,束頸小脣,鼓肩下斂,承於圈足之上,線條流暢挺 秀,比例協調得宜,展現出極高的製瓷工藝。通體釉色溫潤細膩, 質感瑩潤如玉,青花紋飾清雅高華,層次分明,渲染技法精妙絕 倫,充分體現了青花瓷藝術的巔峰水準。

3128

清末民初 青花公道杯

直徑 14.8 高 18.7 公分

A blue and white fairness cup, late Qing to early Republic period

D 14.8 H 18.7 cm

TWD:10,000

RMB:2,257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3129

清代 蒜頭瓶、杯碗

直徑 9 高 17 公分、直徑 11.2 高 5.7 公分

A group of garlic-head vase, cup-and-bowl, Qing dynasty

D 9 H 17 cm, D 11.2 H 5.7 cm

TWD:20,000

RMB:4,515

清代 竹簧海棠式三層蓋盒

長 15.3 寬 12.2 高 10.7 公分

A three-tiered box with bamboo-patterned begonia design, Qing dynasty

L15.3 W 12.2 H 10.7 cm

TWD:250,000

RMB:56,433

清代 楊謙製款 竹筆筒

直徑 11.3 高 15 公分

A bamboo brushpot with Yang Qian mark, Qing dynasty

D 11.3 H 15 cm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牧童騎牛,背歸玄夕,陽遲,戊戌春三月。楊謙製。

清代 竹林古松人物 竹筆筒

直徑 12.7 高 13.1 公分

A bamboo brushpot carved with figures among pine and bamboo, Qing dynasty

D 12.7 H 13.1 cm

TWD:80,000

RMB:18,059

雕山水人物竹璜香筒

直徑 47 高 37 公分

A bamboo incense holder carved with landscape and figures

D 47 H 37 cm

TWD:40,000

RMB:9,029

款識:林亭幽徑。乙巳夏月。初鴻方伯大人清賞洪炳季謹呈。加冕 晉壽。

3134

清代 湘妃竹筆

直徑 1.2 長 26.2 公分

A Xiangfei bamboo brush, Qing dynasty

D 1.2 L26.2 cm

TWD:20,000

RMB:4,515

3135

民國 黃慎款 刻漁翁筆擱

長 29.6 寬 8.2 高 2 公分

A brush rest incised with fisherman and bearing Huang Shen mark, Republic period

L29.6 W 8.2 H 2 cm

TWD:5,000

RMB:1,129

清代 子筠款 白菜筆筒

直徑 6 高 11.5 公分

A ‘Cabbage’ brushpot with Ziyun mark, Qing dynasty

D 6 H 11.5 cm

TWD:30,000

RMB:6,772

3137

竹根杯與漆杯 共兩件一組

直徑 7 高 5.5 公分、直徑 5.5 高 4 公分

A group of two pieces: a bamboo root cup and a lacquered cup

D 7 H 5.5 cm, D 5.5 H 4 cm

TWD:5,000

RMB:1,129

3138

清代 雕山水竹詩筒

長 4.5 寬 3.8 高 11.5 公分

A bamboo poem tube carved with landscape, Qing dynasty

L4.5 W 3.8 H 11.5 cm

TWD:20,000

RMB:4,515

清代 點金鉤青花杯繡眼籠

長 23 寬 23 高 25.2 公分

A embroidered-eye birdcage with blue and white bird cup, with gilded hook, Qing dynasty

L23 W 23 H 25.2 cm

TWD:120,000

RMB:27,088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民國 乾華款 卍字卷草紋繡眼籠

長 19.5 寬 19.5 高 22.3 公分

A birdcage with swastika scroll design, with Qianhua mark, Republic period

L19.5 W 19.5 H 22.3 cm

TWD:30,000

RMB:6,772

3141

清代 繡眼籠

長 23.2 寬 22.8 高 23.7 公分

A embroidered-eye birdcage, Qing dynasty

L23.2 W 22.8 H 23.7 cm

TWD:10,000

RMB:2,257

明代 嵌八寶紫檀蓋盒

長 26.6 寬 13.2 高 10 公分

A zitan box with eight treasures inlay, Ming dynasty

L26.6 W 13.2 H 10 cm

TWD:80,000

RMB:18,059

zitan incense box,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3144

元代 葵瓣紅漆盤 共五件一組

直徑 13.2 高 2.2 公分 附供箱

A group of five chrysanthemum-petal red lacquer dishes, Yuan dynasty

D 13.2 H 2.2 cm With wooden box

TWD:80,000 RMB:18,059

款識:南陽見記。

3145

明成化年間 漆嵌螺鈿松鼠葡萄四足香几

長 23.3 18.5 寬 11.9 高 公分 附供箱

A four-legged lacquer incense stand inlaid with mother-of-pearl depicting squirrels and grapes, Ming dynasty, Chenghua period

L23.3 18.5 W 11.9 H cm With wooden box

TWD:120,000

RMB:27,088

參考: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 4.7 cm × 7.6 cm × 3.3 cm。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件明代漆器香几,通體施黑漆,工整對稱之四足結構穩重典雅,腿部嵌飾螺鈿松鼠葡萄紋,四面皆作,極具工藝難度與審美趣 味。松鼠葡萄象徵「多子多福」,寓意吉祥,為明清時期最受文人喜愛之紋樣之一。螺鈿鑲嵌細膩靈動,彩光閃爍,於深沉黑 漆上更顯華麗古雅,成化款式稀見,尤為珍貴。整體造型線條流暢,比例協調,展現明代工藝巔峰時期的設計美學與宗教、陳設功能 兼備的實用精神,實為香道與文房器物之珍罕逸品。

明代 四方嵌竹篾香漆盤

長 30.8 寬 21 高 3.1 公分

A square lacquer tray inlaid with bamboo strips, Ming dynasty

L30.8 W 21 H 3.1 cm

TWD:80,000

RMB:18,059

清代 螺鈿彌勒香盤

長 36.2 寬 14 高 2.4 公分

A lacquer incense tray inlaid with Maitreya motif, Qing dynasty

L36.2 W 14 H 2.4 cm

TWD:30,000

RMB:6,772

3148

明末清初 桂皮書卷型刻溥心畬壽桃詩文鎮紙擺件

長 28.4 寬 20.8 公分;重 510 公克 附供箱

TWD:350,000

RMB:79,007

款識:芳醴自有劉伶釀。獻壽還求王母桃。公潛之壽。心畬。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參考:溥心畬《壽桃》恭王府藏

A guipi wood scroll-form paperweight inscribed with poetry by Pu Xinyu,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L28.4 W 20.8 cm, weight 510 g With wooden box

擺件以桂皮制成,呈書畫卷軸狀,色澤褐栗,包漿醇厚,皮色古雅。簡筆淺刻一枝壽桃,桃實碩大肥美,伴以簇簇枝葉,視覺 效果強烈。構圖亦見經意,枝葉略成弧形下探,與下方題詩相互呼應;字畫渾然一體、輪廓飽滿,其題詩以草書刻寫:「芳醴 自有劉伶釀,獻壽還求王母桃。」字尾落款「心畬」,文人氣息十足。此品造型新穎,刀法老道、神形生動,其上草書雕工精湛,流 暢而遒勁,可見其書法功力,頗為精彩,為同類器中上上之品,置於文房書案之上,文雅凝練,別具一格。

桂皮書卷形刻溥心番壽桃詩文鎮紙擺件,是依《壽桃》原作雕刻而成,溥心畬的題詩有濃烈的祝福意味;「芳體自有劉伶釀,獻壽還 求王母桃。」對萬公潛先生特殊情誼與祝壽之意綿綿不絕,引經據典而又恰到好處。這幅畫揭示了溥心番居台時交往應酬的圈子,頻 繁出現在一些聚會場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個人對壽辰的重視。

長 19 寬 19 高 7.7 公分

附供箱

An octagonal zitan incense box carved and inlaid with eight treasures, Qing dynasty

L19 W 19 H 7.7 cm

With wooden box

TWD:80,000

RMB:18,059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清代 六角螺鈿香盒

直徑 7.2 高 2 公分

附供箱

A hexagonal lacquer incense box inlaid with motherof-pearl, Qing dynasty

D 7.2 H 2 cm With wooden box

TWD:50,000

RMB:11,287

3151

清代 螺鈿轉心鼻煙壺

長 5.5 寬 3.6 高 7.8 公分

A revolving mother-of-pearl inlaid snuff bottle, Qing dynasty

L5.5 W 3.6 H 7.8 cm

TWD:80,000

RMB:18,059

3152

清代 六角剔紅香盒

直徑 7.3 高 2 公分

附供箱

A hexagonal carved red lacquer incense box, Qing dynasty

D 7.3 H 2 cm With wooden box

TWD:40,000

RMB:9,029

3153

清代 紫檀葉形筆舔

長 11.5 寬 6.4 高 1.7 公分

附供箱

A zitan brush washer in leaf shape, Qing dynasty

L11.5 W 6.4 H 1.7 cm

With wooden box

TWD:20,000

RMB:4,515

3154

明治時期 葫蘆置物

高 16 公分

附供箱

A gourd-form ornament, Meiji period

H 16 cm

With wooden box

TWD:10,000

RMB:2,257

3156

清代 黃楊木佛手蓋盒

長 8.3 寬 11 高 5 公分

A boxwood ‘Buddha's Hand’ box with cover, Qing dynasty

L8.3 W 11 H 5 cm

TWD:30,000

RMB:6,772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55

清代 黃楊木雕蓋盒

高 5.9 公分

A carved boxwood figure box with cover, Qing dynasty

H 5.9 cm

TWD:10,000

RMB:2,257

3158

清代 蜜蠟手串

珠徑 1.7 公分、玉葫蘆 長 4.5 直徑 2.5公分;共 18 子

A beeswax bracelet, Qing dynasty

18 Beads D 1.7 cm/each, GourdL4.5 D 2.5cm

TWD:20,000

RMB:4,515

3157

清代 竹雕佛手置物

直徑 5.5 高 10公分

A bamboo carving of Buddha's Hand fruit, Qing dynasty

D 5.5 H 10cm

TWD:10,000

RMB:2,25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59

西漢 上林三官五銖後鎏金

ACCA XF;認證編碼:A2411422

A gilt coin issued after ‘Three Officials of Shanglin’ with Five Zhu inscription, Western Han dynasty

ACCA XF, A2411422

TWD:5,000

RMB:1,129

3160

元代 大觀通寶折十花錢

ACCA VF+;認證編碼:A2411471

A large flower coin with ‘Da Guan Tong Bao’ inscription, Yuan dynasty

ACCA VF+, A2411471

TWD:20,000

RMB:4,515

3161

東漢 面上瑞雀五銖

ACCA XF;認證編碼:A2411421

A Five Zhu coin with Ruique motif, Eastern Han dynasty

ACCA XF, A2411421

TWD:20,000

RMB:4,515

西漢 郡國五銖鎏金

ACCA XF;認證編碼:A2411423

A gilt coin with ‘Jun Guo Wu Zhu’ inscription, Western Han dynasty

ACCA XF, A2411423

TWD:20,000

RMB:4,515

3163

民國 中央造幣廠SAMPLE C.M.C.背嘉禾黃銅樣幣

直徑 2.1 公分

A brass pattern coin with SAMPLE C.M.C. and grain stalk reverse, minted by Central Mint, Republic period

D 2.1 cm

TWD:8,000

RMB:1,806

段祺瑞執政紀念幣 VNC92

A commemorative coin of Duan Qirui’s administration VNC92

TWD:500,000

RMB:112,867

枚無面值銀質人像紀念幣,由天津造幣總廠鑄造。正面為 段祺瑞免冠便裝像,上緣刻有楷書「中華民國執政紀念 幣」,由義大利雕刻家魯爾治·喬治(L. GIORGI)雕模,鬚眉畢現, 人像立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段祺瑞政 權實際上領導的是一個「臨時政府」。

1924年10月,馮玉祥等人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曹錕、 吳佩孚。11月24日,段祺瑞公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全文 僅六條。同日,他就任臨時執政。根據該條例,中華民國臨時政 府正式成立,執政(簡稱臨時執政)總攬國政,統帥陸海軍,對 外代表中華民國,職權與總統相當。表面上看,段祺瑞大權在握, 不受約束,然而由於自身缺乏實質軍事力量,其政務活動多受張 作霖、馮玉祥等勢力掣肘。因此,紀念幣背面的「和平」二字, 也反映了當時局勢的動盪不安。

該紀念幣造型精美,人物形象生動,圖文清晰,頭髮紋理細膩, 立體感強,收藏價值極高。民國初年,天津造幣廠為應對頻繁更 迭的總統人選,試製並發行了各式各樣的紀念幣,工藝精湛,令

人嘆為觀止。這些錢幣大多「曇花一現」,且鑄造初衷並非用於 流通,因而成為收藏界的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軍閥之一,段祺瑞一生清廉,未曾購置房產, 大部分時間皆租屋度日。卸任後,他遠離日本政治勢力,蔣介石 為感謝其配合,特別撥款資助其生活。然而,他生活極為簡樸, 每日三餐僅米粥、饅頭與素菜。1934年春,段祺瑞因胃潰瘍發作 引發胃部出血,被送往醫院治療。醫生與家人勸他進補葷食以恢 復元氣,他卻斷然拒絕:「人可死,葷絕不能開!」 雖然段祺瑞茹素念經,卻一生娶有兩房正妻與五位姨太太。其中, 四姨太與前男友私會被他發現,段祺瑞雖然震怒,最終卻選擇成 全二人,甚至親自操辦婚事,成為一時美談。他一生奉行「不抽、 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因此被譽為「六不總理」。

轉自《藝術生活新聞網》

A coin with side profile of Tang Jiyao, 3.6 mace XF92

TWD:50,000 RMB:11,287

3166

奉天癸卯七錢二分

PCGS XF98(奉宝版)

A Fengtian coin of 7.2 mace, Gui Mao year

PCGS XF98

TWD:100,000

RMB:22,573

An early Republic 1 tael gold bar with design of Putu

TWD:120,000

RMB:27,088

造幣總廠七錢二分

PCGS XF92

A coin of 7.2 mace from the Central Mint

PCGS XF92

TWD:50,000

RMB:11,287

奧匈帝國4達克特1915

PCGS MS66

An Austro-Hungarian 4 ducat coin, 1915

PCGS MS66

TWD:45,000

RMB:10,158

3170 中華癸亥 1.44

PCGS MS62

A Chinese 1.44 yuan coin, Guihai year

PCGS MS62

TWD:10,000

RMB:2,257

PCGS MS63、62

A pair of Junk Dollar silver coins, Year 23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CGS MS63, 62

TWD:15,000

RMB:3,386

3172

唐繼堯正面三錢六分

PCGS AV92

A front-facing Tang Jiyao coin, 3.6 mace

PCGS AV92

TWD:10,000 RMB:2,257

3173

老雲南光緒三錢六分

PCGS AV92

A Guangxu Yunnan silver coin, 3.6 mace

PCGS AV92

TWD:5,000 RMB:1,129

3174

宣統三年 大清銀幣 壹圓

直徑 3.9 公分,重 25 克

A Qing dynasty silver dollar, Year 3 of Xuantong reign

D 3.9 cm, weight 25 g

TWD:10,000

RMB:2,257

3175

光緒34年 北洋造光緒元寶七錢2分銀幣

直徑 3.9 公分,重 26 克

A Guangxu Yuanbao silver coin, 7.2 mace, Year 34 of Guangxu reign, struck at Beiyang Mint

D 3.9 cm, weight 26 g

TWD:10,000

RMB:2,257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壹圓銀幣、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孫中山像背雙帆船 壹圓銀幣、中華民國三年 袁世凱 像 壹圓銀幣、中華民國元年 軍政府造四川銀幣壹圓 共四件一組

直徑 3.9 公分,重 26至27 克

A group of four silver dollars: R.O.C. Founding Commemorative Dollar, R.O.C. Yr 23 Sun Yat-sen with junk boat reverse, R.O.C. Yr 3 Yuan Shikai, R.O.C. Yr 1

Sichuan Military Government

D 3.9 cm, weight 26 - 27 g

TWD:10,000

RMB:2,257

3177

明治七年 壹圓銀幣

直徑 3.8 公分

A Japanese 1 yen silver coin, Year 7 of Meiji

D 3.8 cm

TWD:80,000

RMB:18,059

3178

大正三年 壹圓銀幣

直徑 3.8 公分

A Japanese 1 yen silver coin, Year 3 of Taisho

D 3.8 cm

TWD:3,000

RMB:677

3179

清代 黃花梨嵌雲石小臺

長 14 寬 14 高 6 公分

A small huanghuali stand with marble inlay, Qing dynasty

L14 W 14 H 6 cm

TWD:20,000

RMB:4,515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80

民國 套座紅木几

長 17.8 寬 17.8 高 51 公分,總共四件一組

A set of nesting square hongmu stands, Republic period

L17.8 W 17.8 H 51 cm, a set of 4

TWD:10,000

RMB:2,25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81

清代 椴木台座 共兩件一組

長 20 寬 26 高 10.5 公分、長 30 寬 20 高 23 公分

A group of two basswood stands, Qing dynasty

L20 W 26 H 10.5 cm, L30 W 20 H 23 cm

TWD:10,000

RMB:2,25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82

清代 紅木嵌青花、雲石面台座 共兩件一組

長 18.5 寬 11 高 8.5 公分、長 16.5 寬 39 高 21/15.5公分

A group of two hongmu stands with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marble insets, Qing dynasty

L18.5 W 11 H 8.5 cm, L16.5 W 39 H 21/15.5cm

TWD:10,000

RMB:2,25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清代 紫檀小台、案上案 共兩件一組 長 23.5 寬 14.5 高 7.8 公分、長 30 寬 13 高 12.5 公分

A group of two small zitan stands, one table-on-table, Qing dynasty

L23.5 W 14.5 H 7.8 cm, L30 W 13 H 12.5 cm

TWD:20,000 RMB:4,515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84

日本 鐵打出 花器

直徑 29 高 25 公分

An iron-forged flower vessel

D 29 H 25 cm

TWD:30,000

RMB:6,772

3185

清代 瑪瑙硯屏 長 29.7 寬 16.5 高 42.5 公分 An agate inkstone screen, Qing dynasty

L29.7 W 16.5 H 42.5 cm

TWD:30,000 RMB:6,772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清代 花梨木嵌雲石插屏

長 85 寬 29 高 95 公分

A huanghuali screen with marble inlay, Qing dynasty

L85 W 29 H 95 cm

TWD:40,000

RMB:9,029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清代 石雕播角一對

長 16 寬 25 高 43 公分

A pair of stone-carved ornamental corner fittings, Qing dynasty

L16 W 25 H 43 cm

TWD:80,000

RMB:18,059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3188

唐代 漢白玉石獸

長 85 寬 40 高 68 公分

A white marble mythical beast, Tang dynasty

L85 W 40 H 68 cm

TWD:80,000

RMB:18,059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明代 漢白玉花台一對

長 36 寬 36 高 67 公分

A pair of white marble flower stands, Ming dynasty L36 W 36 H 67 cm

TWD:100,000 RMB:22,573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3190

清代〈儒林雅望〉匾額

長 71 寬 217 公分

礦物彩於木板

A plaque inscribed 'Reputation of the Literati', Qing dynasty

L71 W 217 cm

Mineral Pigments on Wood Panel

TWD:20,000

RMB:4,515

款識:儒林雅望。休職郎借補尤溪縣學教諭劉長文。為。生員傅納 言立。道光二年歲次壬午仲春月。吉旦。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3191

清代 林則徐 對聯木額

長 155 寬 21.6 公分

木板金漆

A wooden couplet plaque by Lin Zexu, Qing dynasty

L155 W 21.6 cm

Gold Lacquer on Wood Panel

TWD:20,000

RMB:4,515

款識:紅蘭青桂仙人種,玉板金箋太使書。林則徐。

鈐印:林則徐(朱)、少穆(白)。

黃花梨木榻几兩件一組

長 78 寬 48 高 28 公分

A pair of huanghuali wood pedestal stands

L78 W 48 H 28 cm

TWD:10,000

RMB:2,257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

3193

清代 紅木五足雕花圓桌

直徑 75 高 65 公分

A round hongmu table with five legs, Qing dynasty

D 75 H 65 cm

TWD:20,000 RMB:4,515

來源:天憐先生珍藏。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 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清代 雞翅木提箱、小供箱 共兩件一組

A group of two jichimu cases, including a portable case and offering box, Qing dynasty

TWD:10,000

RMB:2,257

民國 紅木躺椅

長 113 寬 59 高 48 公分

A reclining hongmu chair, Republic period

L113 W 59 H 48 cm

TWD:10,000 RMB:2,257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清代 榨榛木太師椅一對

長 58 寬 76 總高 92 椅面高 47 公分

A pair of Hazelwood official hat armchairs, Qing dynasty

L58 W 76 Total H 92(H 47 )cm

TWD:20,000 RMB:4,515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本 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行負 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民國 硬木雲捲雕花琴桌一對

長 120 寬 41 高 85 公分

A pair of hardwood cloud-scroll carved qin tables, Republic period

L120 W 41 H 85 cm

TWD:10,000 RMB:2,257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清代 龍眼木雕花開窗書櫃

長 86 寬 34 高 152 公分

A carved longan wood book cabinet with openwork panels, Qing dynasty

L86 W 34 H 152 cm

TWD:15,000

RMB:3,386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 提貨。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 均由買方自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清代 雞翅木翹頭案

長 199 寬 43.5 高 91 公分

A jichimu scroll table with upturned ends, Qing dynasty

L199 W 43.5 H 91 cm

TWD:20,000 RMB:4,515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 日內完成提貨。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 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行負責,本公 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3200

清代 硬木帶中柱麵條櫃

長 93 寬 43 高 137 公分

A hardwood noodle cabinet with central pillar, Qing dynasty

L93 W 43 H 137 cm

TWD:10,000 RMB:2,257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 內完成提貨。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 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 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清代 硬木畫桌

長 158 寬 83 高 84 公分

A hardwood painting table, Qing dynasty

L158 W 83 H 84 cm

TWD:10,000

RMB:2,257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自 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清代 榆木榻

長 203 寬 104 高 48 公分

A yumu daybed, Qing dynasty

L203 W 104 H 48 cm

TWD:20,000 RMB:4,515

注意:本件為大型物件,買受人須於成交後七(7)日內完成提貨。 本公司可提供第三方貨運聯繫資訊,惟運輸安排與費用均由買方 自行負責,本公司不承擔相關責任。

This is a large and bulky item. The successful bidder is required to arrange collection within seven (7) days after the sale. Assistance with coordinating third-party shipp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2025年4月 3.一花開五葉-茶、花、香、宗教、古今生活美學、字畫、器物 LOT3001-3202 by muchuntang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