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早時光
阿母阿嬤的愛
文與圖/徐宗懋


母親節剛過,但是我們 時時刻刻都能體恤媽媽的 辛勞。讓我們延續五月這 份溫馨的思念與感懷,來 看看古早台灣曾留下的母 愛影像。
(版面皆為1960年 的台灣情境。)






母親餵孩子吃飯 一位母親正在餵四個孩子 吃飯。四個孩子一起吃飯, 年紀稍長的兩個女孩和一個 男孩已經能自己拿碗筷吃飯 ,但最小的孩子仍需要媽媽 餵食。早年家庭會生育多個 孩子,母親忙著家事,同時 還要照顧孩子們,幾乎 不得片刻休息,十分辛 苦。這個時代的孩子們 成年後,大多對母親都 有深刻的感念之心。


母親抱著孩子 在苧麻田工作
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苧麻 田工作。她手中提的是苧麻 莖皮編織的袋子,苧麻的莖 皮用途廣泛,包括造紙以及 編織各類型的袋子。台灣各 地都有種植苧麻,照片中的 母親平常在苧麻田工作,因 孩子年紀還小,只能帶到田 裡,這種一邊抱著孩子一邊 工作的情況十分普遍,也是 當時母親的一種鮮明形象。








婦人肩挑 兩大把「豬菜」
南台灣農村,一位婦人挑
著兩大把的蕃薯藤回家。蕃 薯藤即蕃薯的枝葉,也叫蕃 薯葉或地瓜葉。由於容易種 植,生長期短,早年生活貧 困,農民 吃不起昂貴的





白米,常種蕃薯作為主食; 即使如此,也不吃蕃薯葉, 而是拿來餵養豬隻,因此蕃 薯葉又稱為「豬菜」。
然而幾十年後的今天,白 米飯早已是城鄉居民的日常 食品,有時為了養生,甚至 強調「少吃飯」。蕃薯葉則 以營養豐富和口感清爽,躋 身大餐廳的菜單,成為可口 佳餚。蕃薯藤甚至被視為農 村樸實生活的象徵,散發著 土地的芬芳,因此也被登記 為公司名稱。不過,使用的 是正式名稱的「蕃薯藤公司 」,而非「豬菜公司」。


路邊哺乳的母親
一位母親與友人在路旁一 邊交談一邊哺乳。等待救濟 物資發放的時間,兩名婦女 愉快的聊天著。嬰兒還小,
母親便時刻帶在身邊照顧, 孩子哭鬧,母親能隨時安撫 ;肚子餓了,母親也能隨時 坐下來哺乳。民風純樸的年 代,這是相當常見的景象, 無人引以為奇。








挑水的孕婦
中部山區原住民社區,一 位挑水的孕婦,雖然身懷六 甲,仍然要從事勞動,包括 擔挑重擔的工作。
山區生活艱苦,婦女們終 日工作,打理內外,包括採 集、打水、砍材
、生火、煮飯、清 理家裡,以及照顧
孩子等,似乎有永
遠做不完的工作, 即使懷孕也沒有休 息補身體的觀念。





左側兩個孩子騎著牛,把 牛當成交通工具,美麗的山 岳景緻中也呈現了真實生活 的樸實和辛苦。



母親安撫孩子的情緒 一位背著孩子的母親。當 孩子哭時,她用自己的拇指 給孩子吸吮,以安撫孩子的 情緒。薛培德牧師拍下了這 個既有趣又溫馨的瞬間畫面 。此時,奶嘴並不普及,有 些嬰兒一出生就會吸吮自己 小小的拇指,孩子稍大後, 母親偶爾也會用自己的拇指 給孩子吸,十分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