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天下迎太平(人間福報微閱讀_328 2024-02-05)

Page 1

龍行天下迎太平 文/王瑋名 圖/維基百科、台北故宮博物院


龍,自古就是中華文化 的象徵圖騰。其形象,從 台灣匠師流傳的畫龍口訣 可見一斑:「一畫鹿角二 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 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 身八火炎,九畫雞腳畫龍 罷。」


目前認定龍形最早出現 在八千年前的遼寧興隆窪 文化,用紅褐色石塊堆砌 成龍形的石塊堆塑,全長 近二十公尺,寬近兩公尺 ;因緊鄰墓穴,顯然其作 用是為了庇佑亡靈。


玉豬龍,約五千至三千年前紅 山文化之玉器。

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 遺址,也發現以貝殼塑造 成龍形伴隨墓葬。五千至 三千年前的遼寧紅山文化 ,更出現不少C形龍玉器 及玉豬龍。自此,龍已成 為華夏最受崇拜的神獸。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黑 陶文化,也有龍紋出現在 陶器上,如龍山文化的彩 繪蟠龍紋陶盤。商周青銅 器除了孰悉的饕餮紋,也 有不少龍紋,甚至可說貫 穿了青銅器的風華年代。


龍是商代通天 神獸的要角,儘管 紋樣變化多端,但 始終保有神獸的體 態,龍紋形象也自 此開始由多元化向 規範化、由宗教化 向藝術化發展。


例如,美國華 盛頓弗利爾美 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收藏有一件 商代晚期的青銅器 人面盉,整體為圓 形,蓋 作 人 面 形 , 盉身有夒紋(龍紋) ,形制極為獨特, 風格譎奇怪異,體 現出濃郁的神祕 氣息,是商周時 期極具代表性 的龍紋飾 作品。


漢時期的畫像 磚上,更有許多 龍畫。《史記‧天 宮書》中的「東宮 蒼龍、南方朱鳥、 西宮咸池、北宮玄 武」,演變成左青 龍右白虎,加上朱 雀、玄武成了四 靈獸。


道家與神仙思想 的興盛,對龍的造 型與觀念形成深邃 的影響,陰陽五行 之說也使得漢代建 築十分重視方位取 向,並以四靈瓦代 表建築的方位。


唐朝的瑞花龍鳳葵花鏡,可見一隻 三爪祥龍和兩隻鳳在葵花上飛舞。

龍爪在商周時多為三爪, 後來龍爪變多且含義更加明 確;明清時,龍爪已經是不 同階層的代表,並依爪數劃 分。五爪龍是皇帝專用,例 如清朝國旗黃龍旗,底為黃 色,上為一隻尊貴的五爪青 龍,有吉祥之意。


一般的藩王、親王則是 四爪龍,既所謂的「蟒」 ,繡有四爪龍的官服即稱 為「蟒袍」,如果用錯就是 犯了逾矩之罪,會被懷疑 意圖篡位;「三爪龍」則 用在各級官員的官袍上。


常言道:龍生九子,子子 不同。其實「九」乃貴數之 意,一開始也非九子,直到 明朝才有具體記載,以楊慎 《升庵集》所寫的「贔屭、 蚩吻、蒲牢、狴犴、饕餮、 睚眥、狻猊、椒圖」,才是 如今多數人知道的龍九子。


而這些龍子之中,台灣 人最熟悉的應該是「贔屭 」,也就是台南赤崁樓的 那九隻石龜。龍的造型歷 經數千年的演變,漢之後 漸漸定形。


唐代張彥遠的 《歷代名畫記》 中提到,南梁宮廷 畫師張僧繇曾在金 陵安樂寺的牆壁上 畫了四隻神龍,但 就是沒畫上眼睛, 人們疑惑詢問,他 說:「我若畫上 眼睛,龍就會 飛走了。」


在眾人起鬨下 ,他提筆幫兩隻龍 補上眼睛,瞬間風 雨雷電交加,兩隻 龍破壁而出,在眾 人眼前騰雲駕霧而 去,只留下另外兩 隻沒畫上眼睛的 龍。


另外,在晉代 王嘉所編的《拾遺 記‧卷四‧秦始皇 》中,也記載某小 國獻給秦始皇一位 手藝精湛的工匠, 無論繪畫或雕刻都 相當拿手。


他曾畫了幾隻 龍鳳,十分傳神, 但是都沒有點上眼 睛,因為他說點了 眼睛就會真的飛走 了。此後,「畫龍 點睛」也被比喻做 事能掌握要點, 讓整件事情更 加圓滿。


在歷代畫水墨 龍最有名的,莫 過宋朝的陳容。南 宋進士,官至莆田 太守。作品傳世不 多,但影響頗巨, 當今寺廟的龍之形 象,大多源自其作 品,其水墨龍的 造型甚至影響 到日韓。


據說,陳容 畫圖必先飲酒, 醉後脫下衣巾蘸 墨水,信手塗抹甚 至潑墨成雲,然後 再繪上龍。所畫之龍 在潑墨雲中見首不 見尾,極得變化之 意,甚至有擬人化 的龍首,或猙獰或 怒吼,或霸氣或遠 望,神出鬼沒, 作品之精妙至 今無人能出 其右。


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 〈九龍圖〉是陳容的代表作, 最能印證其作品之神妙。另藏 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神龍沛 雨圖〉,上方烏雲中有隻龍, 翻雲覆雨、瞪眼下看,下方另 有小龍戲水於浪中。



日本也有不少與龍相 關的藝術作品,其中最 為世人所知的,應為近 代畫家原田直次郎繪製 的〈騎龍觀音像〉。這 幅於一八九○年所繪製 的麻布油畫作品,現收 藏於日本東京國立近代 美術館,並已被列為日 本重要文化財產。


世上是否真有龍?以 某種角度來看的確是有 的,因為龍包含了許多 動物的特徵,獅毛、牛 耳、鷹爪、魚鱗、鹿角 、狗鼻、蛇身、鱷魚嘴 ……集合了各民族的圖 騰,更說明民族大融合 的廣度與深度。


微 閱 讀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