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動物老了 子女會照顧牠們嗎(人間福報微閱讀_315 2023-11-27)

Page 1

子女會照顧牠們嗎?

文/淳恩 圖/123RF


古詩〈慈烏夜啼〉描述 有一種烏鴉,在母鳥逝去 後半夜悲啼,並指稱其有 反哺之舉……雖然科學家 已證實這並非事實,但還 是有很多人猜想:昆蟲和 鳥或許不會照顧老年父母 ,但像狗狗、獅子、大象 這些靈識比較高的哺乳動 物,在父母老後會不會照 顧牠們呢?


弱肉強食下優勝劣汰 動物學家研究指出,大 自然是殘酷的!野生動物 雖然也存在著親情,但在 生存與繁衍下一代的面前 ,「照顧老弱動物」變得 微不足道,然而一旦衰老 ,動物也很難逃脫天敵的 追捕,甚至主動誘引獵手 追殺,以保存幼崽得以存 活。


動物界弱肉強食、優勝 劣汰格外明顯,為了將資 源留給更優質的成員和後 代,一般動物並不照顧, 也無暇顧及父母變老或變 弱,甚至有一派動物學家 認為:受到進化的驅使, 動物的基因中,根本沒有 「照顧老人」的天性。


衰老是奢侈罕見之事 甚至可以說,在野生動 物群體中,衰老是奢侈而 罕見的,大部分動物根本 還沒「衰老」,在群體或 自然環境中就已無力自保 ,絕大多數動物也沒有能 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而人 類,則是動物界的例外。


動物頻道曾拍到過一段 影片,一頭母獅的幼子, 因為意外腿骨折了,母獅 眼含悲傷淚水、一步三回 頭地離開孩子,而母獅身 後的幼獅,並不知道母獅 為何要狠心的離開自己, 拖著殘疾的腿一步步向前 挪動著……


啃老和養老皆不存在 也由於自然界資源非常 有限,動物的子女一旦發 育成熟(成年)之後,擁 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 一定會被父母趕走,「啃 老」這種事情,是不可能 在動物界發生的。


另外,父母親也 可能選擇自已悄悄 離開,讓孩子獨自 學習接受各種挑戰 。因為殘酷的現實 是,如果父母選擇 與子女生活在一起 ,最後的結果只有 兩個字:死亡。


多數動物不識父母 努力求存放棄弱者 1.很多情況下,子女根 本不知道牠們的父母到底 是誰?到底在哪裡?以小 海龜為例,從破殼而出到 游回大海,根本沒有機會 見到父母。即使在非常巧 合的情況下,碰到自己的 父母,也是「形同陌路」。


2.大自然資源匱乏,只 夠提供身強力壯者生存之 用;且近親繁殖的後果, 對任何一個物種來講,都 是災難性打擊,進化的力 量會驅使動物本能的選擇 規避這種風險。動物界生 存法則是「努力活下去」 和「找機會繁衍」,養育 更有優勢個體,不惜放棄 較弱個體。


母獅 能在獅群頤養天年 當雄獅長大後,原來對 幼獅愛護有加的母獅,會 變臉、無情的將雄獅趕出 領地。而雄獅離開後,必 須擊敗其他領地中日益衰 老的雄獅,才能獲得與母 獅的交配權,繁衍下一代 。這樣的雄獅,一生中幾 乎難有機會與父母再次相 遇。


年輕雄獅搶占領地及 家眷後,會殘酷的把年 邁雄獅幼崽全部殺掉, 將生存資源保留給自己 的後代,也杜絕被篡位 的後患。母獅從頭到尾 似乎只會做壁上觀,並 不會阻止或參與其中。


母獅們長期在獅群中 ,合作並擔負著捕獵、 繁殖和培養下一代的全 部責任,所以當牠們老 後,女兒們也會分享帶 回來的食物,甚至母獅 的直系後代會主動撕下 獵物堅韌的皮毛,讓牙 齒老化的母獅吃到肉。


由此可見,在自然界中 ,動物之所以不照顧「老 人」,並不是因為牠們絕 情,而是因為牠們深知「 優勝劣汰」的規律,為了 將族群傳承下去,不得不 如此為之。至於少數會照 顧「老人」的物種,也僅 限於具群體生活形式的物 種。


衰老後 動物選擇獨自離世 所以動物界中幾乎沒有 「壽星」,因為在變衰老 之前,就會被獵手們直接 撲殺捕食。在漫長進化過 程中,動物演化出了一種 本能,當牠們預感自己的 生命快要走向終結時,通 常會找到一個安靜之地, 獨自默默死去。


以大象為例,公象成 年後會離開象群,母象 則到老都生活於象群, 但當母象即將死亡前, 就會離開種群,默默去 到一個神祕的祖先埋骨 地,等候長眠時刻的到 來。


人類忠實的朋友,狗 兒也是如此。很多人家 養多年的狗,在衰老之 後,並不會死在主人家 中或者主人身旁,而是 會跑離開家,找到一個 安靜的角落自生自滅。


由此可見,在殘酷的 大自然面前,有資格享 受「衰老過程」的動物 非常罕見,或許母象是 其中的幸運者,即使如 此,當變得非常衰老時 ,母象還是必須孤獨的 面對死亡。


微 閱 讀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