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名醫劉秀枝:熟年旅遊 注意6原則(人間福報微閱讀_318 2023-12-18)

Page 1

失智症名醫劉秀枝:

熟年旅遊

注意6 原則

文/記者陳玲芳


劉秀枝的生命觀是:每個年齡層的 身心狀況都不同,需盡情發揮,好好 享受,不留遺憾,且將來可回味。 圖/寶瓶文化提供


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近 期出版《終究一個人,何不先 學快樂的獨老》,書中建議適 合高齡族群的預防失智處方: 「走入山林」,簡單易行。熟 年旅遊,只要注意6個安全原 則,即是促進身心健康的好活 動。


根據統計,2022年台灣人平 均壽命79.84歲(男79.63歲, 女83.28歲),而無論有無伴 侶、有無子女,每個人終將面 臨「一個人的老後」。 儘管退休多年、經歷癌症等 病痛,劉秀枝醫師不但快樂地 享受獨居,而且人生「愈活, 愈發光」。至今,她仍不時自 問:「我還有什麼才能是欠栽 培的?」身體力行「活到老, 學到老」哲學,不僅是位退休 醫師,還是作家、播客頻道主 ,連錄音、後製都一手包辦。 75歲的劉秀枝,同時也是 3C達人,筆電、智慧型手機皆 不是問題,甚至還使用Apple


pay支付。在生活上,她過得 比年輕時還精采,更致力於將 「獨居而不孤獨」的觀念推廣 給大眾。

劉秀枝醫師


善用科技幫手 她以自己和眾多銀髮朋友為 例,並融入每個人步入年老都 應有的醫療知識,寫下了為迎 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 超前部署」的智慧精華。


劉秀枝強調,面對一個人的 老後,從「此刻」開始,就必 須「未雨綢繆」。 無論幾歲,珍愛自己保有的 能力,學習享受獨處而不孤寂 ,「即使一個人的晚霞,也很 美麗!」

圖/123RF


上坡路輕鬆走 「我的雙親往生時都逾90 歲高齡,如果沒有意外,我可 能也會長壽。那麼,未來20年 的日子要如何過呢?」劉秀枝 於是試著從未來的95歲「回頭

圖/pixabay


」與75歲的自己對話,決定超 前部署,讓之後的「上坡路」 走得輕鬆點。 生活規律,不亂花錢,不特 意追尋養生之道。無病痛時, 多活動;短程,能走路就不坐 車;有親友邀約,就快樂出遊 。趁身體還硬朗,禁得起必要 手術的挑戰。劉秀枝的生命觀 是:每個年齡層的身心狀況都 不同,需盡情發揮,好好享受 ,不留遺憾,且將來可回味。


熟年旅遊原則 劉秀枝表示,熟年族結伴或 揪團出遊,不僅是遊山玩水、 觀光聯誼,更是促進身心健康 的好活動。 常出遊者都曉得,行李要簡 單、洋蔥式穿戴、慢性病藥物 要隨身攜帶等,但仍難免會遇 到意外。她特別為大家歸納出 六大安全原則,以降低熟年旅 遊意外發生機率。


圖/123RF


一、「勇腳」別掉以輕心 有時因玩得愉快或太有自 信而疏忽了,例如團友觸摸不 認識的「咬人狗」而遭刺傷, 或天雨路滑卻快速行走而滑 倒。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遇 到天氣差或路況不佳時,宜小 心翼翼,放慢腳步,彼此提醒 或幫忙,較不容易出意外。

圖/pixabay


二、「肉腳」量力而為 旅遊不是冒險,也不是競 賽,需斟酌自己的年齡、體力 與身體狀況。「雖然少看了風 景,但可觀賞團友拍的相片, 且免於意外。」

三、增強體適能 平時常運動、多走路,就更 有本錢旅遊或登山。萬一 發生意外時,因為身 體的平 衡 佳、反 應快,較能減少 傷 害,且 加 速 復原。


四、結伴同行 旅遊時,不要落單,萬一發 生狀況,才會被注意到。而有 親友同行,意外發生後才有人 照顧。

圖/pexels


圖/123RF

五、慎選旅行社 不僅是旅遊行程與費用,「 領隊」及「保險」也很重要。 好的領隊,會在事先提醒團員 旅程中需注意事項,萬一出意 外時,也會幫忙申請理賠。


六、牢記旅遊基本常識 如走路時不拍照;拍照時停 下不動。 膝蓋不好的人,記得戴護 膝、帶登山杖。上下階梯時, 運用「兩點不動,一點動」口 訣,一次只移動一隻腳或登山 杖,另外兩點牢固於地,以免 跌倒。 還有手機不離身,才能即時 向外呼叫求救。


圖/pixabay


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建議 適合高齡族群的 預防失智處方: 走入山林,簡單易行。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