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表達力 知識檔案

Page 1


Hi!我是鏡頭表達教練洪婉蒨 Anne。

我將協助你在鏡頭面前有滿分的表達力!

過去,我曾擔任電視台新聞主播、新媒體影音總監,

現在經營自媒體

【你的鏡頭表達教練】,擔任直播顧 問、中英雙語主持人,以及企業內訓講師,是少數經 歷橫跨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媒體人。

遠距工作成常態、自媒體時代來臨,無論你是:

▶ 需要透過 視訊會議 進行簡報提案、報告、協作、會議、面試者

▶ 需要 經營個人品牌或公司品牌的社群媒體,想要透過影片或直播

想法、推廣服務或銷售商品,與粉絲互動者

▶ 需要進行 線上教學 的講師

都需要在鏡頭前,用最舒適自在的狀態,自信且清楚地精準表達、有效 溝通。

這份 《鏡頭表達力上鏡必勝秘笈》 ,以精緻圖文的方式,讓你系統化學習 「鏡頭表達力」,協助你在鏡頭前更自在、自信,進而讓觀眾對你的專業 買單。

目錄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01 02 03

什麼是鏡頭表達力?上鏡必勝金字塔

01什麼是「鏡頭表達力」?

02 克服鏡頭尷尬!上鏡必勝金字塔

鏡頭表達的4大差異 建立「對象感」是成功的第一步

01拆解鏡頭前4大舞台特性

02 鏡頭前的「對象感」 03對象感的自我訓練方法

硬體設置 提升畫面好感度

肢體語言 讓表達更有說服力!

01眼神 02 臉部表情 03 手勢 04身體動作

聲音表達 抓住觀眾注意力!

01聲音品質

02 語速 03停頓 04語調 05語氣

破解上鏡3大困境

01困境一:無法看鏡頭,想降低鏡頭前的不自在

02 困境二:口條不流暢,總覺得哪裡卡卡的、表情怪怪的 03困境三:上鏡時很緊張,不夠自信、不夠自然

01

什麼是「鏡頭表達力」?

鏡頭表達力,指的是在 面對鏡頭時,能夠將想法和情感精準地傳達給觀眾 的能力 。

如何做到好的鏡頭表達力呢? 我認為有3個關鍵:硬體設置、肢體語言、聲音表達

透過 「硬體設置」,讓觀眾對你的「畫面」和「聲音呈現」有好感 ,因為 這決定他是否願意敞開心房,聽你說話。

還要 搭配合適的「非語言訊息」 ,包含 「肢體語言」 和 「聲音表達」 ,讓

你的 「訊息和訴求」能夠「精準地表達」給對方 ,這就是「好的鏡頭表達 力」。

02 克服鏡頭尷尬!

上鏡必勝金字塔

一個好的鏡頭表達力,除了上述三個關鍵,還包含了說話技巧、個人氣場、 形象管理以及表演力,是一個 整合多項能力,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成果 。

因此,在開始拆解「好的鏡頭表達力」要具備哪些要素之前,我想先跟你

介紹 上鏡必勝金字塔 ,並且和你建立一個重要觀念——要有 好的鏡頭表達

得走一趟「從自己」出發 的歷程:

上鏡必勝金字塔

感受熱情 → 被說服 → 願買單

1. 個人能量

2. 舞台魅力 3. 氣氛營造

觀眾 共情共鳴

觀眾體驗良好

觀感好 → 願交心 → 有好感

1. 硬體設置

2. 肢體語言

3. 聲音表達

自我感覺良好

自己喜歡 → 才自在 → 有自信

1. 熟悉舞台差異

2. 了解自己的優劣勢

3. 預備身心狀態

自我感覺良好

首先,你要喜歡「自己在鏡頭上的樣子」,才會感到「自在」,進 而產生「自信」。

自己喜歡 才自在 有自信 你在上鏡前,是否曾覺得:「唉,自己在鏡頭前不好看」、「我不

上相啦!」等想法?這些都會讓你沒自信,在鏡頭前也很難百分之 百地發揮。

所以,想要在鏡頭前,讓自己是上相、好看的,需要達成3個條件:

1. 熟悉舞台差異: 了解上鏡頭的舞台已經不同,有哪2大差

異和4大特性,而觀眾的視野又有什麼變化。

2. 了解自己的優劣勢: 知道自己在上鏡場景,有哪些優勢,

不論是外表形象、表達技巧和個人特質。

3. 預備身心狀態: 上鏡前30分鐘,藉由上鏡暖身操,放鬆

臉部肌肉及喚醒舌頭;透過4階段的內心調適,調整好內心 狀態。

達成以上條件, 熟悉舞台差異、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與預備身心狀

況 ,就能讓自己看起來更自然、有自信及魅力。

觀眾體驗良好 Step 2

當你自我感覺良好後,也得讓觀眾體驗良好-就是讓觀眾覺得看著

你、聽你說話,很舒服、不會分心,想持續地聆聽。所以,當觀眾 的體驗是好的,便會願意與你交心,進一步對你以及你的內容產生 好感。

鏡頭表達力三核心 Step 02 觀眾體驗良好

1. 硬體設置:

想要創造觀眾體驗良好, 需要達成3大條件:

硬體設置

肢體語言 聲音表達

包含鏡頭的高度和角度、畫面 構圖、燈光、收音等細節,以

及個人的服裝儀容,都是讓自 己看起來專業又上相的關鍵。

2. 肢體語言:

舉凡眼神、表情和手勢,都是 讓我們在鏡頭前加分的條件。

3. 聲音表達:

說話的語氣、語調以及說話的 節奏感等,都會影響觀眾的感 受。

觀眾共情共鳴

最後,要讓觀眾產生「共情共鳴」,得先讓觀眾「感受到熱情」,才有機會 被說服,進而願意買單。

感受熱情

觀眾願意買單,代表對你有一定的認同,除了被你的熱情打動,也可能被你的 舞台魅力和氛圍給感染,所以你可以:

1. 個人能量:在鏡頭前,你需要比平常說話時更充滿能量,讓觀眾感受 到你的熱情。

2. 舞台魅力:包含上鏡的姿態、神情、穿搭,甚至是「表演力」,只要

與內容是一致的,都可以讓我們在鏡頭前看起來更有個人風格與魅力, 顯得有架勢又專業。

3. 氛圍營造:透過背景、場景佈置、燈光、背景音樂,以及講述的方式,

都能營造出你想要的氛圍,讓你的鏡頭表達更有渲染力。

所以,透過「上鏡必勝金字塔」,你已經知道:

要展現出好的鏡頭表達力,實際上是一個 從自己出發、循序漸進、整合多項 能力的過程和展現 。接下來,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鏡頭表達」會比 「面對面表達」困難?

鏡頭表達 VS 面對面表達2大差異

1. 舞台改變: 我們必須認知到,在鏡頭前的表達就像一場表演,但 我們的表演舞台已從實體空間轉變為「一個螢幕框框」。

當場景轉到線上,觀眾的視野被改變了,只能透過「單一螢幕框框」

接收你的資訊和評價你的表現,並決定是否買單。

2. 多了媒介:

透過鏡頭表達,意味著觀眾和你之間多了2個媒介,

容易產生距離感。因為你是透過「鏡頭」對觀眾說話,而觀眾是透過 「螢幕」在聽你說話,所以只要沒考量到觀眾感受和體驗,都可能導 致訊息無法精準表達,甚至產生誤解,也會讓觀眾容易有「抽離感」, 降低你的說服力。

基於以上2大差異,我們必須要切換「鏡頭表達模式」,拉近你和觀眾的 距離,並且確保我們的訊息能夠精準地表達給觀眾。接下來,我將接續拆 解鏡頭前的4大舞台特性。

Chapter 02

第二章

鏡頭表達的 4 大差異 建立「對象感」是成功的第一步

鏡頭表達,就是一場表演

首先,我們要先建立起一個觀念——「在鏡頭前表達,就是一場表演」, 我們是「表演者」,在網路上觀看影片或直播的TA是「觀眾」,視訊會 議中聆聽簡報的客戶或老闆也是「觀眾」。而

的關鍵,在於——「觀眾喜不喜歡」 。

判斷「這場表演」是否成功

不論透過鏡頭表達的「目的」是什麼,想要達成目的,關鍵在於「訊息的 接受方」,也就是「觀眾」。觀眾對這場表演的評價,將決定你的「目的」 是否達成。

拆解鏡頭前4大舞台特性

為了要讓觀眾滿意這場表演,進而達到我們鏡頭表達想要的目的,首先, 我們要先來了解鏡頭前有「4大舞台特性」。

1. 觀眾視野改變

鏡頭表達與面對面最大的不同,在於「舞台改變」了,導致「觀眾視 野也被改變」了,觀眾的視野及注意力被限縮在螢幕上,僅能透過「單 一畫面」及「聲音」來感受你,對你的表現做出評價。

2. 細節放大檢視

由於觀眾只能聚焦在螢幕上,因此畫面上的每個細節,就會被放大檢 視。例如:之前沒留意到的說話習慣、口頭禪,或是所處的環境等, 在鏡頭前都會被放大成無法忽視的問題,進而造成觀眾分心。

3. 觀眾容易分心

當你的表演舞台變成一個2D螢幕,其實觀眾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暫的,

01

只要你的畫面、聲音及表達上,出現任何「干擾因素」,觀眾就會立 刻分心。

因此,我們必須將「在鏡頭前表達」視為一場表演,除了你要傳遞的

訊息,觀眾其實更重視你的「畫面呈現」、「肢體表達」及「聲音表 達」。

4. 需要放大能量

在鏡頭前表達時,由於多了兩個媒介(你的鏡 頭&觀眾的螢幕),你的表達並不如面對面的

直接,甚至能量是會被削弱的,容易讓觀眾有

抽離感、說服力降低,因此,你 需要比平常說 話再「誇張」一點 。

統整在鏡頭前的4個舞台特性:觀眾視野改變、

細節放大檢視、觀眾容易分心、需要放大能量, 到這裡,你已經比別人更容易掌握「鏡頭表達 力」了!

觀眾視野

改變

細節放大

檢視

4大舞台

特性

觀眾容易

分心

需要放大

能量

鏡頭前的「對象感」

對象感指的是,

當你面對鏡頭說話時,能讓對方感受到「你正在對他說 話」 ,才能與觀眾建立連結,讓觀眾感到被重視和理解。

如何在鏡頭前有對象感?需要掌握以下4大要點:

首先,要先確認「對象」是誰?以視訊會議為例,對象可能是你的主 管、同事、客戶,或是面試的主考官,基本上,你可以看到對方的畫 面,或是已經認識對方,因此建立對象感並不難。

但如果你是自媒體經營者,需要以線上直播或錄製影片的方式,向觀 眾傳達你的理念及領域know how,在看不到觀眾的情況下,你必須 知道你的溝通對象就是你的TA。

02 鏡頭前的「對象感」

因此建議在上鏡前,我們要 將「觀眾輪廓」給具象化 ,是一般大眾?

還是業內人士?是在學學生?還是職場進修人士? 先在心中選定「一 個」要說話的對象 ,愈清楚、具體越好。

2. 有意識帶入對象感

當心中已經設定好「說話對象」後,接著 「要有意識地知道,鏡頭後

是真的有人在聽你說話」 ,在意念上,增強對他一對一溝通的感情。

做到「有意識帶入對象感」後,你已經擺脫多數人面對鏡頭的 困擾之一——「很像在唸稿」,因此我們必須刻意地想像,「說 話對象」是真的在鏡頭的後面、聽你說話。

3. 看鏡頭讓眼神交流

再來,要讓你的「對象感」有明確的方向,對象在哪裡,眼睛就要看 向哪裡,而「鏡頭」就是「觀眾的眼睛」,我們必須 要盡可能地「看 著鏡頭說話」,和觀眾建立「Eye contact 眼神接觸」、或稱「眼神 交流」 ,讓他們很明顯地感覺到——你正在對他說話。

另外,記得適時地眨眼,讓眼神生動,表情看起來才不生硬。

4. 尋求真人給予回饋

如果拍攝現場有導演、攝影師或其他工作人員,可請一位站 在鏡頭的 正後方,適時地點頭、給予回應 ,當有了現場的真人反應,會幫助我 們更進入狀況。

具象化說話的對象→有意識帶入對象感→看鏡頭讓眼神交流 →尋求真人回饋 建立對象感 02

對象感的自我訓練方法

了解什麼是鏡頭前的對象感,以及如何建立對象感之後,接下來,我們要 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象感,幫助我們熟悉「鏡頭模式」。

「視訊三階段」練習法,是幫助我們刻意練習「看鏡頭說話」的方式:

03

① 視訊聊天

首先,可以邀請你的朋友、家人或同事, 用「視訊的方式」來聊天或 是話家常 。

② 視線移動到鏡頭

當你已經習慣用視訊跟朋友聊天後,接著 練習「看著鏡頭說話」 ,試

著在說話的時候,將目光從「螢幕」,移動到「鏡頭」,練習「Eye contact 眼神接觸」。

如果想要加強練習的力道,可以從「視訊聊天」進階到「視訊討論」, 從簡單的問候、回應,到發表意見和想法, 假如你可以自在地「看著

鏡頭說話」超過一分鐘,就可以進階到第三階段 。

③ 加入手勢、肢體動作

試著在視訊時,加入簡單的手勢,例如:

揮手打招呼

手比數字來表達

幾個重點

握拳來表示 加油、打氣

透過視訊三階段的練習法,不僅可以讓自己在鏡頭前更放鬆自在,亦

可以透過平時的練習,逐步鍛鍊出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及魅力。

03 對象感的自我訓練方法

2. 提醒看鏡頭小撇步

當你已經習慣看著鏡頭說話,還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幫助自己在上鏡 時,強化並維持對象感。

① 在鏡頭旁貼上「說話對象」照片

建議可以將內心選定的「說話對象」照片印出來、貼在鏡頭旁。這位 對象最好是生活中會給予你比較正面回饋的人,可能是友善的客戶、

要好的同事,或是好學的學生等。

② 在鏡頭旁貼上「笑臉便利貼」

若你覺得貼照片實在是太害羞,也可以在便利貼寫上「說話對象的名 字」,並畫上「笑臉」或是「向著鏡頭方向的箭頭」,貼在鏡頭旁來 提醒自己,現在是在「對誰說話」、「記得保持笑容」,以及「看向 鏡頭」。

總 結

鏡頭前4大舞台特性

觀眾視野改變、細節放大檢視、觀眾容易分心、需要放大能量

視訊三階段練習法→建立對象感

內心選定一位對象,將鏡頭當成他的眼睛,想像自己在說話給他

聽,並在意念上增強與他一對一溝通的感情。

提醒看鏡頭小撇步

在鏡頭旁貼上「說話對象」的照片、名字或笑臉便利貼

Chapter 03

硬體設置 提升畫面好感度!

如何在鏡頭前看起來專業又上相?硬體設置是關鍵!接下來,我想跟你分 享「硬體設置」,包括:鏡頭高度、角度、構圖、背景、燈光及收音,當

硬體調整好,不只可以「讓自己變得上相」,也可以「讓畫面變得有質感」。

鏡頭高度、角度

1. 鏡頭高度=眼睛高度

首先,鏡頭要跟眼睛同高,讓眼睛能平視鏡頭,因為 「鏡頭」就是「觀眾

的眼睛」 ,所以你的視線,會直接影響觀眾對你的觀感。

2. 鏡頭水平要正

接著,在與眼睛同高的情況下,左右要水平於地面、前後要垂直於地面。

3. 微提高再下壓,修飾臉部

最後,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臉在畫面上看起來瘦一點,可以 稍微提高鏡頭、

再往下壓一點 ,但要留意自己的眼神,當看著鏡頭的時候,不建議有明顯 往上看的感覺,會很不自然。

畫面構圖會影響觀眾注意力的焦點,要有好的構圖,有3個重點要掌握: 珍惜舞台空間、九宮格構圖法、身體露出比例 。

以視訊會議為例,如果是你要一個人面對鏡頭說話,建議 畫面上以

你為主 ,至於如何決定自己在畫面中的位置,可以運用「九宮格構 圖法」。

2. 九宮格構圖法

以一般「單人講述」來說,建議 讓自己在畫面的正中間,也就是垂直 兩條線的中間 。

注意

❶ 讓自己的眼睛或耳朵、在「第一條水平線」上,

❷ 在「頭頂」和「畫面上緣」之間,只留一到一點五個拳頭大小,

可以讓自己不要被卡到頭,也不會顯得畫面太侷促。

3. 身體露出比例

將自己設定在畫面正中間後,接著要依據「不同場景」決定「身體露出比例」。

① 單純談話

適合情境: 口頭報告(不需簡報)、會議主持、會議發表談話、口述教學

建議: 讓 畫面的下緣 ,切到你的 胸下

眼睛平視鏡頭

眼前有盞燈(非頭頂)

外接耳麥(非內建)

▲ 較符合在現實生活中,與人對話的時候,正常距離下所看 到的視線範圍

適合情境

口頭報告(不需簡報)、 會議發表談話

人像說明

胸下/不切頭/顴骨或眼 睛對齊上方第一條橫線

位置說明

兩條直線中間

重點

表情清楚,可做手勢

② 搭配簡報

適合情境: 視訊時需要投放簡報或分享螢幕畫面

建議: 將 畫面下緣 ,直接切到 胸上或鎖骨

眼睛平視鏡頭

眼前有盞燈(非頭頂)

外接耳麥(非內建)

▲ 因為此時你的視訊畫面會被縮成一個小框框,需要放大「人臉」

在畫面上的比例,如此一來,觀眾才能看清楚表情及眼神。

適合情境

簡報提案、一般討論會議、

10人以上會議時

人像說明

胸上/不切頭/顴骨或眼

睛對齊上方第一條橫線

位置說明

兩條直線中間

重點

表情清楚

③ 展示物品

適合情境: 需要展示、介紹或示範

建議: 把 畫面下緣 ,往下切到 腰部

眼睛平視鏡頭

眼前有盞燈(非頭頂)

外接耳麥(非內建)

▲ 讓上半身的肢體語言,能夠更清楚地展示出來。

適合情境

展示、測試商品

人像說明

腰上/不切頭/嘴唇或下 巴對齊上方第一條線

位置說明

兩條直線中間

重點

較大手勢、可帶入道具

就會變得很單調、無聊,觀眾也很難感同身受。 背景

在鏡頭前,建議背景 「寧可單調、但要乾淨舒服」 ,也不要出現任何「跟 主題或是形象無關」的場景,因為只要出現「會讓對方分心」的要素,都 會瞬間讓你想要傳遞的訊息,被打折扣。

如何找到適合的背景,請掌握以下3步驟: STEP 1 背景的角色定位

請先思考,希望「背景」之於當下的鏡頭表達,是擔任什麼角色?是 主角、配角,還是臨演? ① 背景是主角

例如:你是 YouTuber ,帶大家走訪一個特色展覽,或是品牌老闆,

帶大家直擊工廠的生產線,如果只在一個白牆背景,那這些鏡頭表達,

② 背景是配角

例如:你是知識型創作者在說書,希望觀眾進入「學習模式」,建議 以「書櫃」或「黑板」當背景,會讓觀眾更有沉浸感。

③ 背景是臨演

如果,你想鄭重宣布一個消息,希望觀眾專注在你說話的內容,建議

選擇乾淨的牆面,或是素色的背景。

STEP 2 背景的呈現方式

確認好「背景」的角色和定位之後,接著要決定背景的呈現方式,是 「實體」,還是「虛擬」。

① 實體背景

優點: 最 讓觀眾有帶入感 ,不會有違和感

缺點: 現場環境沒有調整好,很容易自曝其短,例如 背景雜亂

② 虛擬背景

優點: 省去陳列佈置 的麻煩

缺點: 若與 拍攝角度、取景和光源方向是有落差的 ,則會顯得 非常

突兀

再來,就是要根據溝通目的與情境,選擇你的「背景是什麼場景」。

① 視訊會議

建議優先使用「虛擬背景」

,確保背景是乾淨、不會因環境因素產生 變化。現在的視訊軟體都有虛擬背景合成的功能,可以放上虛擬辦公 室、活動主視覺、公司 LOGO、主題相關的應用場景等等,在上鏡前,

先確認你所處的環境合上虛擬背景後,是否自然。

② 自媒體經營

建議優先使用實景拍攝 ,可根據

取景時,建議拿著相機或手機,透過「鏡頭」找到合適的背景, 會比用「眼睛掃射」想像,來得有效率。

或是租用有綠幕的攝影棚,以「綠幕後製」的方式處理。在拍攝現場,

背景只有一塊「綠色布幕」,直到「後製階段」,才會把「綠色背景」 去掉,置換成想要的「虛擬背景」。

這樣做可讓後製發揮的空間做到最大,如果你是屬於「線上教學」的

自媒體經營者,使用綠幕後製的方式,甚至可以讓你的教學簡報變成 你的虛擬背景,清楚地展示在畫面上。

最後,還有一些執行上的細節,需要留意

① 避免人流走動

若拍攝現場屬於開放式空間,建議取景能夠避開「有人走動或進出」的地 方,例如:大門口或茶水間。

② 事先檢查畫面

上鏡頭前,請事前仔細檢查畫面上沒有出現任何「突兀、造成分心」,或任 何「不相關」的物品。

③ 不要黑衣白牆

如果背景是一道白牆,建議「不要離白牆太近」,因為牆上的影子會非常 明顯,同時要避免「穿全身黑」,以免背景過曝、臉又太黑。

④ 文字左右鏡像

如果在視訊會議上使用「虛擬背景圖」,上面有公司的 LOGO或文字,記

得事先確認該視訊軟體是否會自動「左右鏡像」畫面。如果會,建議事先

將「虛擬背景圖」做水平翻轉,以免不禮貌且有失專業。

⑤ 兩台裝置測試

建議參加視訊會議前,先用一台裝置開啟視訊會議,再用另一台裝置登入, 以觀眾角度來檢查「畫面」呈現。

你是否在視訊會議時覺得自己的臉太黑,或是過曝,讓觀眾看不清楚你的 表情,甚至顯得不夠專業? 其實,補光不只是為了畫面好看,更會大大影響觀眾的感受及體驗,有3

個大原則要掌握:

1. 主體必須明亮

燈光有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創造視覺焦點」,讓觀眾的注意力放 對地方,無論你的「主光」是靠「自然陽光」或「額外補光」,最基

本的原則——你的人必須是「面向光源」的,讓「主光」是在你的前方, 往你的方向打。

2. 畫面不要過曝

過曝就是「過度曝光」,指的是畫面亮度過高,一片泛白,失去層次 和細節。如果視訊會議是使用手機或網路攝影機,建議補上額外的光 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設置「單一環形燈」,讓光穩定且持續地打在 臉上,避免畫面一下過曝、一下過黑。

3. 避免影子干擾

當我們面對鏡頭說話的時候,也盡量不要有明顯的「影子」在臉上, 例如:百葉窗的間接遮光、帽簷的陰影,甚至是燈具所產生的突兀 影子,都會對觀眾造成干擾。

收音

回想自己過去收看的直播,如果畫質清楚,聲音卻聽不清楚或是斷斷續續, 你是不是會選擇離開?但如果畫質不好、聲音卻很清楚,你是不是比較願 意看下去?這就是人性, 觀眾寧可畫質不好,也無法接受收音不好 ,這就 是收音的重要性。

因此,當我們面對鏡頭說話的時候,有3個收音原則要掌握:

1. 外接麥克風

無論是視訊會議或拍攝影片,一定要 外接麥克風 ,聲音才會清楚。 視

訊會議可以使用「附有麥克風的耳機」,可以避免收到不必要的聲音; 拍攝影片則建議以「領夾式無線麥克風」為優先 ,位置固定,又比較

不會收到其他環境聲音,在畫面上的存在感也不高。

2. 消除環境干擾

像是:電風扇、馬達、窗型冷氣、馬路車流聲、車子喇叭聲等等,透 過麥克風收音都會非常明顯,因此建議也要慎選環境,降低環境噪音 的干擾。

3.

事先測試效果

正式上鏡前,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情形」,事先測試效果,因為每個

人說話的音量、習慣、穿透力都不同,同樣的距離,兩個人收出來的 聲音,很可能會差別很大。

① 模擬實際情況

首先,測試要有意義,需 模擬實際情況 ,使用相同錄影設備、麥克風、

空間,且網路必須相同,建議優先使用有線網路,確保設備、環境和 網路不影響測試結果。

② 測試當下同步監聽

如果人力足夠,請在 測試當下,同步監聽 ,若為「網路直播」,則建

立「不公開」的版本,以觀眾身份監聽;倘若人手不足,建議先錄製 或直播一分鐘片段,再立即回放,確認品質。

③ 確認音量、清晰度

不僅要確保收音正常,還要檢查「音量」大小、聲音清晰度,以及是

否存在噴麥或爆音的問題。同時,應留意現場的道具、飾品,甚至頭 髮舆麥克風的摩擦聲等細微聲音。這些聲音雖然可能不容易察覺,但 會透過麥克風被放大,讓觀衆感到不適。

另外,還有一些關於收音的禮儀想要提醒你,有助於維持你在鏡頭前的專 業形象。

收音禮儀

視訊會議: 沒有說話時,請關閉麥克風。

拍攝影片: 講話講到一半,突然咳嗽或打嗝,預錄形式請直 接剪接掉;直播形式請遮住或遠離麥克風。

服裝儀容打扮 打造個人形象力!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想讓別人重視你,你必須在穿著打扮

上符合 場景、主題 ,以及 形象 ,才能在鏡頭前面,呈現最好的自己。

以下分享我個人在上鏡前,決定上鏡服裝儀容的思考脈絡:

傳遞訊息為何?

▶ 符合品牌意象、場景、 主題

▶ 在鏡頭前穿起來好 看、 不顯胖

▶ 穿起來舒適、不失專業

考量畫面背景 是否符合形象

▶ 衣服的顏色是否會被 背景吃掉?

▶ 款式之於背景,是否 過於繁雜

▶ 專業人士/ 講師

▶ 親切的大學學長姐

▶ 專業:西裝/ 套裝

▶ 職人:制服

▶ 生活:休閒不拘謹

★ 切記,在上鏡前最好要用預覽畫面確認儀容。至於如何在

鏡頭前呈現好氣色?提供以下建議:

女生: 簡單氣色妝容——畫眉毛、塗口紅

男生: 不泛油光、不邋遢——壓吸油面紙、梳頭

在畫面上會產生摩爾紋,干擾畫面

Chapter 04

肢體語言 讓表達更有說服力!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麥拉賓,在1971年提出的「麥拉賓法 則」,經實驗證實,我們在評斷是否要信任一個人,會

根據對方語言得到的訊息只佔了7%,但從聽覺得到的訊

息,像是聲音大小、語調等等反而佔了38%,甚至透過

視覺得到的訊息,包括外在、表情、動作等等,佔比更高 達55%,也就是

我們對別人的信任度,有高達93%,

是靠外在所接收到的訊息決定的,而不是訊息本身 。

「肢體語言」不只能夠傳遞訊息,也能讓表達更有說服 力。接下來,我會分析如何在鏡頭前使用肢體語言。

在鏡頭上,觀眾能夠透過我們的眼睛,察覺到我們的情緒狀態。如何在鏡 頭前用眼神和觀眾建立連結? 請直視鏡頭,因為鏡頭就是觀眾的眼睛 。

1. 視訊會議

♦ webcam、視訊鏡頭 = 觀眾眼睛

♦ 必看鏡頭時機: 開頭、重點、結尾

♦ 必看鏡頭頻率:想像現實生活中對視的頻率, 至少要3秒 ,才不

會飄來飄去、不夠從容

♦ 有搭配簡報時: 眼睛可不亂飄 ,可輔以口語說明

2. 拍攝影片 ♦ 相機、手機鏡頭 = 觀眾眼睛

眼神可以讓我們在鏡頭前表達更生動、更有溫度,因此在上鏡前要記得先 放鬆臉部肌肉,以免肌肉緊繃、表情僵硬。

臉部表情

如果「眼睛」是你和觀眾之間的橋樑,臉部表情,就會是支撐這座橋樑的 「支柱」,即使你和觀眾有強大的眼神交流,然而你的表情卻像機器人一

樣,毫無生氣,是無法建立情感連結的。

1. 比平常誇張

因為在鏡頭前會削弱能量,我們的情緒和表情,必須比平常更誇大。

2. 觀察最適版本

選定一段話,在正式開拍前,先上鏡錄製好幾種版本,每一次的版本

逐漸放大能量,再看拍出來的成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上鏡模式。

3. 練習上鏡笑容

我們在上鏡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臉部表情,以下分享2點,在鏡頭 前展現笑容時,需要注意的部分:

① 留意自己笑容的發力位置

② 臉型較寬的人可以試著用下巴發力,讓臉頰肌肉不要外擴

③ 避免要笑不笑

好看與否,不是自己憑空感覺;唯有「鏡頭實際呈現」出來的結果, 才知道好不好看。

拿手機自拍練習笑容

❶ 打開手機的後置鏡頭(非自拍模式), 對著鏡頭笑

❷ 先比對自己的想像,與實際拍出來的,有沒有落差

❸ 再對著看著自拍螢幕,一邊觀察一邊調整 ,找到自己喜歡的笑容

❹ 記住當時的臉部肌肉感覺 ,多加練習

找一部喜劇或好笑的影片,感受眼部肌肉

❶ 找一部喜劇或好笑影片, 將手放在眼睛下方 ,當你發自內心笑

出來的時候, 感受眼部周圍肌肉變化,並記住這個感覺

上鏡前,一樣把手放在眼睛下方,感受自己在笑的時候,臉部

肌肉是否如看喜劇時一樣跟著動

4. 上鏡前要暖身開機

如果你已經練出一定成果,可是上鏡說話時,還是笑得很僵硬,很可

能只是狀態不對,或許是累了需要休息,抑或是身體還沒「開機」。

5. 表情與內容須一致

臉部表情也是肢體語言的一種,因此要確保你的臉部表情,和你說的 話是一致的,否則就算你說的內容很精彩,聲音表達也很棒,還是會 被觀眾看穿。

當我們在鏡頭前表達時,配合說話時的語氣,適時地做出手勢,可以做為 輔助說明,或是用來 引導觀眾的視線或注意力 。

▎5種加分手勢

以下將分享5種加分手勢,分別是一般型、專業型、領導型、變化型 和展示型。

① 一般型

一般談話、報告、陳述意見、分享知識 ➡ 雙手交叉或交疊,平放在桌上

② 專業型

呈現專業沉穩有如新聞主播

➡ 雙手交疊、不要握得太緊,或是搓來搓去

③ 領導型

領導者或業界權威,想在鏡頭前呈現氣勢、架勢

➡ 梅克爾菱形,將雙手指尖微微打開、相互碰觸,

呈現一個放鬆的菱形

➡ 雙手交握,再適時打開雙臂,向觀眾表達你的 「開放性」

④ 變化型

在基礎手勢上加上變化,分為兩個面向:掌握對象感、抓取觀眾注意力

➡ 掌握對象感

用「四隻手指頭向前」表示觀眾

將「手掌放在胸口」表示自己

➡ 抓取觀眾注意力,提示重點

❶ 手比數字

用手指頭比出數字,儘量往 上方

例如「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

❷ 手心向上

例如「今天的報告分成兩個區塊,第一個是 A,第二個是B」

❸ 剁手強調

展開手掌和前臂、往下剁手,強調「這件事 情真的很、重、要!」

藉由較有力道的手勢,讓觀眾可以立即感受 到「這裡是重點」

⑤ 展示型

除了一般的闡述或說明之外,可能會需要展示相關實體物品,或搭配道 具來簡報,以下分成3種常見的情境及建議參考的範例。

視訊會議,向客戶介紹公

司最新的產品

視訊會議,需要使用紙本 DM、手板來輔助簡報

拍攝影片,展示比較小的 配件或物品

➡ 建議參考「電視購物專 家」,觀察他們是如何運用手

勢來展示實體物品,引導視線

➡ 建議參考「氣象主播」,

觀察他們是如何運用手勢, 將資訊中的「細節」指出來

練習手勢時,切記以下3個要點

❶ 手勢推出去的時機點,盡量 明確俐落 。

❷ 手勢一旦出去,就 定住不晃動 。

❸ 將 四指併攏 ,更有穩定感與專業感。

注意

➡ 展示的物品,放在另一隻

手的前面,讓觀眾看得清楚

細節,也讓鏡頭快速對到焦

手勢不可出框,建議將手勢盡量在 你的「軀幹區」之間移動。

表情、肢體適中、小心出框

中景(腰上)

臉部較遠、肢體不宜過小

▎4種NG手勢

以下將分享4種NG手勢,分別是手撐下巴、雙手抱腦後、手指敲擊桌面、 持續轉筆或按筆,提醒自己平常是否也會有這些「會破壞形象」的手勢。

1. 雙手或單手撐下巴

有「質疑、否定」的意思,尤其撐著下巴時,會順勢地把

臉往上帶,變成用鼻孔看人,容易讓觀眾感到不舒服。

2. 雙手抱腦後

有「不耐煩或否定」的意思,如果是商務 場合,建議不要做。

3. 手指敲擊桌面

讓人覺得有「不耐煩、自以為」的意思。

4. 持續轉筆或按筆

一不注意會發出干擾聲音,造成觀眾分心。

手勢優化4步驟

❶ 首先,要留意自己是否手勢太多,造成視覺干擾,或是身體 僵硬顯得不夠大方

❷ 挑一個在一般談話時,可以做的手勢

❸ 再找幾個強調手勢來抓取注意力

❹ 最後側錄下來,觀察自己是否犯了NG手勢

身體動作

無論站著或坐著,記得都要 「抬頭挺胸」

,建議在上鏡之前,一定要先試 錄一段,確認自己的肢體語言,是否跟想像中是一樣的。

以下,也整理了 2 種會加分的姿勢,以及 3 種會扣分的 NG 姿勢。

▎2大加分姿勢

① 身體前傾

在鏡頭前, 「身體微微前傾」,可以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讓觀眾

感受你的誠懇、同理心,並展現你對他們的興趣和積極。

② 適時點頭

可以 適時的「點頭」表示肯定和支持 ,快的點頭兩下,表示認同對方;

慢的點頭兩下,則是表示接收到對方所說的話。

注意

點頭超過三下,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不耐煩的感覺,或是胡亂點頭,則

會讓人感覺你的心虛和不安。

▎3大NG姿勢

① 駝背

無論是站著或坐著,只要駝背,就會顯得 很沒自信、不大方,體態 也不好看 。

② 靠牆站三七步

站著時,要特別留意不能太過倚靠桌子或牆壁,導致 身體過於放鬆 , 呈現三七步。

③ 邊說邊搖椅子

坐著時,很容易不自覺邊說話邊搖晃椅子,不只會 干擾畫面 ,也會讓

人感覺 不穩重 ,類似抖腳的感覺。

Chapter 05

聲音品質

就「好的鏡頭表達力」來說,不只要讓觀眾聽得到、聽得清楚,還要聽得 舒服,並且身歷其境,這些都和「聲音品質」有關。

接下來,會分成三大部分來說明,包括:「說話音量」、「收音調整」以及「後 製調整」。

1. 聲音品質——說話音量

說話音量,又分成「一般音量」和「變化音量」。

一般音量: 就是你在表達和陳述時, 整體的音量表現 。

變化音量: 根據 不同的意境和情緒 ,讓 音量「變大」或「變小」 。

▎一般音量

首先,在面對鏡頭說話時的一般音量,有以下3個重點要注意:

① 場景與目的

場景和目的,這攸關我們希望觀眾的感受是什麼。

舉例來說,場景是「線上員工大會」,目的是「激勵員工」,整體音 量一定不能太小,因為音量小了,就少了力道;如果場景是「深夜冥 想引導」,目的是「幫助觀眾能在睡前、放鬆心情」,那麼整體音量 要稍微小一點,甚至帶點氣音。

② 能量與氣場

建議上鏡頭時,音量要比平常大聲一點,因為鏡頭會吃掉能量,除非 是為了營造特殊的情境。

此外,其實某種程度上,我們 說話的音量代表「氣場」、「自信心」 以及「想要掌控現場的程度」,所以建議在鏡頭前,說話的音量大一 點 ,才能讓觀眾感受到我們的熱情、自信和專業。

③ 控制音量一致

我們也必須控制好「整體說話音量」,盡量維持一致,否則聲音會忽 大忽小,讓觀眾很痛苦,後製剪接也會花很多時間修整。

▎變化音量

掌握好上鏡說話的一般音量後,需要一點「變化音量」,幫聲音上點 色,以免觀眾注意力渙散。

所以,當我們想要「強調」一件事情 、講到激動處、或是表達「興奮」, 甚至「生氣」的時候, 可以放大聲音 ,來吸引觀眾注意力;相反的,

利用壓低音量,甚至是「氣音」,可以讓你的鏡頭表達更有吸引力。

2. 聲音品質——收音調整

儘管我們運用「音量變化」來吸引觀眾注意力,但在拍攝現場,還是

要測試收音的效果,例如,當放大音量時,會不會爆音;當壓低音量 時,會不會太小聲,或是根本沒收到音。

要 以「說話的音量」為主,「收音的方式」為輔,也就是要優先以「說

話的音量」為主,再去調整「收音方式」 ,不要為了遷就麥克風,刻

意讓自己說話的音量變小,反而影響你的能量展現。 注意

要確認收音,有兩種方式:

第一,現場直接用 耳機監聽 ,主觀判斷「收到的聲音」是否正常。

第二,同步監看相機本身的「麥克風音量顯示」,是否超出安全範圍,

再來調整麥克風的角度和距離,甚至手動調大或調小「相機的收音音 量」。

如果是使用「視訊軟體」,在「麥克風設置」的視窗,也可以看到「你 說話的音量大小」。

3. 聲音品質——後製調整

建議後製調整的重點,要 先讓「最大音量」的峰值,不要超過 -6db ,

同時確保整支影片的音量是平衡的。

除了可以手動調整每個片段的音量大小,也可以透過很多後製軟體本 身就內建的功能,讓「音量平衡」或是「音訊正常化」。

語速

「語速」和「停頓」 是我們在鏡頭表達的時候, 說話有「節奏感」 的兩大

關鍵,而節奏感會讓表達更有「人味」、不像在唸稿,也會讓對方感覺更 加真實。

一般語速: 當你在陳述事情、表達想法的「基本語速」。

變化語速: 配合不同的「意境」和「情緒」,讓語速變快或變慢。

▎一般語速

首先,我們要先觀察自己平常說話時的語速有多快。一般而言,每分 鐘252到 270 個字,也就是每秒鐘4.2到4.5個字,算是合適且舒 服的,如果超過4.5,表示說話是偏快的;如果低於4.2 ,就表示偏慢。

♦ 建議在鏡頭上的語速,可以比平常偏快一點點。

了解自己的語速後,接著根據三大方向,定調「一般語速」,分別是: 內容、對象、個性和形象 。

① 根據內容

➡ 理性偏快,用於說服 。

➡ 感性偏慢 ,更可 表達情感 。

② 根據對象

➡ 年長者、小朋友:不能太快,因為他們的反應、消化訊息的速度, 或是理解力沒這麼好。

➡ 老闆:不能太慢,因為老闆時間有限,業務報告要講重點。

③ 根據個性和形象

➡ 個性果斷俐落 、高效率, 語速要偏快 ,較能展現能量。

➡ 個性沈穩謹慎 ,形象也比較不苟言笑, 語速偏慢 。

▎變化語速

我們在鏡頭前表達時,如果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語速,無論是在情緒 高昂或故事轉折處,都會顯得突兀,觀眾也很容易「出戲」,因此「不 同的語速」是「鏡頭表達有節奏感」的關鍵之一。

我們可以把「一般語速」當成「中等速度」,而「語速加快」或「語

速變慢」就是兩種「變化語速」。有兩個原則可以掌握: 關鍵字句和

情緒 。

① 關鍵字句放慢

第一個原則,看重要性。

➡ 重點名詞、關鍵字句:放慢拖長

➡ 連接詞語、次要訊息:快速帶過

② 根據情境找到適合的語速

第二個原則,則是讓情境帶你找到適合的語速 ➡ 興奮、開心、急迫、嚴重:加快語速

➡ 嚴謹、悲傷,讓觀眾同理:放慢語速

♦ 語速變化必須是一時的、當下的

所以,綜合考量說話的習慣、上鏡頭的狀態、身份、個性和形象, 有

了「一般語速」當基底,配上「加快語速」來增加刺激,以及「放慢

語速」來提高注意力,這樣的組合,會讓你的鏡頭表達更有節奏感、 更有吸引力。

假如說話沒有停頓,就會聽起來像是機器人說話般毫無人味、生氣,建議 說話時可以在以下3個地方稍作停頓。 1. 在標點符號做停頓

首先,可以在 「頓號」、「逗號」及「句號」的地方停頓,頓號停頓

的時間最短,句號停頓的時間則最長,逗號則是居於中間 ,可以在需 要停頓的地方 註記斜線 ,提醒自己。

2. 換行或轉換語氣或語意

可以在 「換行」 或 「轉換語氣或語意」 的時候,進行呼吸換氣。這裡

的停頓, 會比「句號」再長一點 ,可以事先在講稿上面註記 「四條斜 線」 。

例如:講完「前言」要進入「正題」之前,「提出懸念後」要吊觀眾 胃口,抑或是「小結論」之後,再提出「新的論述或觀點」。

當你有一個比較長的停頓,再搭配「語氣的轉換」,會讓觀眾有預期 心理,期待有新的轉折或重點出現。

3. 在重點詞彙前後斷句

可以 在「重點詞彙」的前後斷句 ,建議可以在講稿上, 用「引號」標

註「重點詞彙」 ,只要看到有引號的詞彙,就會在前後斷句。

停頓的時間,會比頓號長一點,但是會比逗號短一點 ,提醒觀眾這裡

是重點,要注意聽。

也會在太長的句子,用一條斜線隔開,提醒自己可以在這裡做斷句,

避免句子太長、找不到呼吸點,導致倉促地講完,不夠自然。

▎總結

建議停頓點 語意/用途 停頓時間 建議註記方式

頓號

重點詞彙前後

逗號

句號

換行或轉換語氣

並列或連用詞語

提醒重點

隔開句子

一段完整的語意

轉換語氣

提醒,上述這些技巧,是需要「刻意練習」,直到成為肌肉記憶為止。

語調

「語調」是指一個句子的音高變化、聲音起伏,不同的音高,給人的感覺

也不同,可以先 判斷自己說話的時候,屬於偏高音、中音還是低音,再依

據不同的表達目的或場景,調高或調低 。

目的: 打招呼、激勵觀眾、吸引

注意、帶動氣氛、給予希望

建議: 使用比較高亢的聲音,讓

觀眾感染到你的能量

目的: 展現同理心、安撫他人情緒

建議: 使用「低音階」,再搭配一

點氣音,幫助對方放鬆心情

場景: 一般談話

建議: 使用「中音階」

場景: 商務提案、工作簡報環節

建議: 以「中低音階」為主,讓人

感覺比較沉穩、內斂、值得信賴和

專業

在鏡頭表達時,說話要有感染力,聲音必須有高低起伏,再搭配前面學到 的音量、語速、停頓,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

接下來,將進階說明,如何「讓音階有變化,產生不同的語調」,主要分成: 「平直調」、「高升調」、「低降調」和「曲折調」 。

平直調

一句話的語調變化是 中性的、不上不下。

1 2

➡ 使用情境 : 陳述事實 ,或是想

營造出「像是和家人或朋友說話」 的感覺。

高升調

「整體音階」是往上 揚的。

➡ 使用情境 :表達 喜悅、快樂、驚 奇、歡呼、引起注意或帶起氣氛 。

低降調

「整體音階」是往下的。

3 4

➡ 使用情境 : 展現自信、權威、肯

定、認同 ,或是下 達指令、強調某 件事情 。當在線上教學或分享時,

可用「降調」來贏得觀眾的信任。

曲折調

一句話有比較大的高低起 伏,講話方式會比較誇張、 比較有戲劇性。

➡ 使用情境 :活動主持人、綜藝

節目、兒童節目。

❶ 一樣的語調用久都會疲乏:無論用什麼「語調」來說話,只要 維持一樣

的「語調」久了,都會疲乏 ,產生反效果。

❷ 注意尾音,讓說話有「質感」的關鍵:

尾音上揚 :讓人感覺 疑問、沒把握、驚訝、俏皮、激動、生氣

尾音下降 :讓人感覺 肯定、自信、沈穩、平靜、悲傷、遺憾 注意

「語氣」是最沒辦法隱藏說話當下的心意的,語氣對了,表達才能精準、

溝通才能成功,因為「語氣」代表說話者的「態度」和「重視程度」。

▎從情境調整語氣

說話的時候,只要先想好 情境,語氣就會對 。例如:

Chapter 06

第六章

破解上鏡3大困境

破解上鏡3大困境

面對鏡頭,我們需要具備的鏡頭表達能力,和現場表達截然不同,如果不

能快速切換「鏡頭表達模式」,將會影響線上演講、溝通的「說服品質」,

甚至讓對方覺得你不專業、無法信賴。

以下我將告訴你:

培養對象感的進階方法,讓你面對鏡頭說話更泰然自若;透過「3大上鏡 暖身操」,簡單又快速地讓身體開機,進入上鏡狀態;藉由「4階段內心 調適」,讓你在上鏡前做好心理準備,不因緊張、怯場而功虧一簣。

困境一:

無法看鏡頭,想降低鏡頭前的不自在

要消除鏡頭癌,除了前面提到可以在鏡頭前貼理想溝通對象的照片或名字, 以建立對象感之外,平時還可以透過手機自拍「影像日記」來訓練。

▎手機自拍影像日記

首先,想像一個說話對象,接著固定在每週的某一天,分享特定的主

題內容,例如說這週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有什麼收穫等。

這是一個進階培養對象感的訓練過程,讓自己習慣鏡頭模式,並賦予 實質的意義,做起來會更有目標、更踏實。

困境二:

口條不流暢,總覺得哪裡卡卡的、表情怪怪的

終於要上鏡了,但有時候我們上鏡說話時會感到卡卡、不順,以下建議平

時訓練口條的方式,以及透過3大上鏡暖身操,幫自己的臉和身體先開機

▎日常訓練口條

① ㄅㄆㄇㄈ發音+5大聲調

重新學ㄅㄆㄇㄈ的發音,以及五大聲調,發音之所以不標準,就是因

為沒有把注音符號和拼音的基礎打好。

② 張大嘴巴發出全音

重新校正每個注音符號的唸法後,接著練習張大嘴巴,將書上的一段

內容唸出來,但必須「把每一個字的正確唸法,唸完整」,才可以唸 下一個字。

▎上鏡3大暖身操

02 困境二:口條不流暢,總覺得哪裡卡卡的、表情怪怪的

上鏡頭前記得用「獅子+包子」放鬆臉部肌肉外,我還會透過「舌頭 舔牙齒」舌頭,放鬆嘴巴的肌肉,說話才不會吃螺絲。

◉ 獅子+包子

想像自己現在是一頭「獅子」,把臉部五官張到

最大,包含眼睛、 嘴巴、鼻孔、甚至是耳朵,你

會感受到每一個臉部肌肉都是緊繃的。

接著請想像自己現在是一顆「包子」, 把臉部五

官縮到最小,你會感受到五官是受到擠壓的。

反覆做,透過「獅子+包子」的臉部暖身操,放 鬆臉部肌肉。

02 困境二:口條不流暢,總覺得哪裡卡卡的、表情怪怪的

◉ 舌頭舔牙齒

用舌頭把上排和下排牙齒,裡裡外外舔過一遍,至少三次, 記得要由慢到快。

困境三:

上鏡時很緊張,不夠自信、不夠自然

面對鏡頭有了對象感、咬字發音也更清楚了,在鏡頭前還是會很緊張怎

麼辦?

這裡,我想要跟你分享上鏡前的儀式感—— 4階段內心調適,建議在上鏡 前30分鐘跑過這4個流程,就能讓自己冷靜下來。

▎4階段內心調適

① 釐清目的

先思考2個問題:「這次鏡頭表達的目的是什麼?」 、「想要讓對方、

觀眾理解什麼?」透過思考這些問題,找回上鏡頭的初衷,進而將關 注焦點從「自己」轉移到「觀眾」。

② 我就是他

在筆記本寫下一個偶像、崇拜的人物,他的姿態、談吐是自己喜歡的, 接著,催眠自己是這樣的人,忘記自己,舉手投足都像這個角色。

③ 意象訓練

再來,發揮「想像力」,在腦海裡把接下來的流程和細節,跑過一遍。

放大能量

最後,再次提醒自己要放大能量,在鏡頭前要比平常更熱情,才能讓 觀眾感受得到。 釐清目的

感謝你看到這裡!這份《鏡頭表達力上鏡必勝秘

笈》,是我十年上鏡經驗所累積的 know-how,加

以系統化並精煉而成的「鏡頭表達力」,也再次感謝

你的購買與支持!希望這份《上鏡必勝秘笈》能協助 你在鏡頭前有滿分的表達力。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鏡頭表達力 知識檔案 by Karin Liu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