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时代58

Page 1

“百年日新”四字辑录自沈慕羽先生书法作品。

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Jit Sin Independent High School·Jalan Che Bee Noor, 14000 Bukit Mertajam, S.P.T Pulau Pinang ·Tel: 04-530 5063·Fax: 04-538 3173·www.jitsin-ind.edu.my·jitsin@jitsin-ind.edu.my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日新学校二战后记事(1945-1961)整理\黄欣怡 1945 9月,日军撤退,为复办各社区华 校,大山脚侨众遴选黄坚固为主 席,将大山脚日新、马章武莫启 新、高巴三万华侨、榴莲径中英、 打麻山培英等学校联合统办,取名 中华学校,校舍设于爱士顿路韩江 公会后之“牛奶袋厂”内。

WW 黄坚固董事长

1946

聘刘海乐为校长。推行三个月的免 费教育,失学学子踊跃复学。

日新学校正式复办,董事长由黄坚 固担任,续聘刘海乐为校长。学生 日增,设分校于丹那烈新友学校。

1947 聘沈星云为校长。巴刹街校舍年久 失修,暂为外地教师宿舍。董事部 担忧建筑倾塌,成立建校委员会, 向外募捐。 11月,本校董事卅七年度选举引起 纠纷,谣传身兼国民党常委和三民 主义青年团团长的黄坚固一手包 办,允许外埠团员前来投票。纷争 由梅振邦视学官调解。

WW 沈星云校长(照片由 沈春兴提供)

1948 聘邓孟发为校长。巴刹街旧校舍在 新市政条例下被拆除。 1949 10月10日,日新、中正、新友三校 合并,定是日为校庆日。

邓孟发校长 WW

2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1950 创办日新中学,开办初中。黄坚固续 为董事长,聘张公达为中学第一任校 长。邓孟发为小学第一分校主任,刘 海乐为第二分校主任。 现有教员三十八人,学校一千四百八 十余人,分上下午班三十五级。

WW 张公达校长

董事部定该年为“建校年”,以一万 二千元购买爱士顿路五英亩半地皮, 为新校舍基地。

1951 初中增至四班。

1952

10月10日,在爱士顿路新校址举行校舍 奠基典礼。

温林鸣凤律师为董事长。十七间教室 建竣,建筑费共花十五万元,第一期 建校工作告一段落。 12月,张公达校长不获董事续聘,经 教育局调停,董事部已允续聘为中学 部教员,另聘陈延进博士掌校。

WW

WW 温林鸣凤董事长

3

十七间课室建峻,课室后方依旧椰林一片。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1953 陈延进校长掌校三个月后辞 职,由副董事长吴志发任代理 校长一职。 5月,聘蒋其焜为校长。 9月 , 积 极 展 开第二期建校工 程,致函黄氏江夏堂转让铺地 三间作为校舍扩建之用。

SS 陈延进校长

SS 蒋其焜校长

1954 郭超南当选董事长,聘邢鹤年 任校长。 初中增至十班,小学三十九 班,教职员七十余员,学生一 千九百余名。

SS 1954年9月24日,邢鹤年校长带领学生同游金银 岛。(照片取自《日新中学初中第五届同学庆祝 离校五十六周年纪念特刊》)

1955 董事长郭超南病逝,副董事长王谭清兼 代董事长。 SS 郭超南董事长

SS 邢鹤年校长

1956 陈荣江当选董事长。 因中小学班级激增,建委会加紧 筹划第二期建校工作。

WW 陈荣江董事长

4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1957 7月,为扩建十间双层课室,发起筹 款。 9月,由于筹款未达预定目标,本校 展开售砖及售旗运动。福德正神会 捐献教室五间,剩下五间由建委会 拨出余款及师生捐助。

SS 学生在爱士顿新校舍上课,课室墙上挂 着英国国旗和马来亚国旗。(照片取自 1953年《日新中学第二届同学录》)

11月,本校学生受促遵从教总、董 总及马华中央教育委员会指示,安 心求学,家长与学校合力防止改制 学潮。

1958 叶万尚接任董事长,积极推动建校 工作,并认捐七千元,各界贤达纷 纷响应。 小学接受全津,中小学行政因而分 开。中学校长为邢鹤年,小学校长 为邓孟发。 2月,两层之教室上下共十间完成, 耗资七万余元。

WW 叶万尚董事长

3月,为解决初中生升学问题,开办 高中班。 1959 董事部不忍小学会考C等生以及超 龄生失学,于韩江公会新建的楼房 开办两班预备班,名曰私立日新中 学,由黄耀南担任董事长。 10月,第三期建校基金已筹得九万 余元,尚缺六万余元。 WW

黄耀南董事长

5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1960 1月,举办农历新年娱乐市,筹募礼 堂建筑基金,邀槟城首长王保尼主 持开幕。 全校合计二十五班,学生达一千一 百三十余名,教职员四十二位。

SS 槟城首长王保尼剪彩。

7月31日,政府宣布紧急状态结束, 日新学生参与欢庆游行。

1961 10月7日至10日举行游艺会,庆祝大 礼堂落成及新校舍开幕典礼。 礼堂取名“怀德堂”,内设有羽球 场、舞台、音乐室、美术室、化学 室、物理室、生物室、图书室、童 军室等,可容纳一千六百人。 第二、第三期建校工程全部完成。 三期建校共耗资近六十六万元。

SS 日新学校参与1960年紧急状态结束 后的游行。(照片取自Khoo Salma Nasution《Sejarah Bergambar Seberang Perai》)

1962 1962年,日新中学接受政府全津贴, 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日新独中则维持 独立的校政。 两校共用爱士顿校园。

SS 日新中学钟楼由叶万尚董事长捐建。

6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访 问 人 物 :

沈 春 兴

访谈时间:2018年9月6日(星期四) 访谈地点:受访者新加坡府上 访问、整理:黄欣怡

日新学校复办后 第一届初小毕业生 沈春兴先生祖籍广东梅州,1935年出生于吡叻司南马(Selama),现 龄八十四岁。他虽然只在大山脚日新学校逗留一年,由于历史境遇与身份的 贴近:父亲沈星云是日新校长,母亲卢雁如是教员,他则是1947年日新学校 复办后第一届初小毕业生,为我们娓娓道来学校二战后的复办状况,弥足珍 贵。 颠沛的求学生活 沈春兴九年的小学生涯,随着父亲的迁居换了五个地方、七所学校。二 战前后的漂泊,似乎成了文人及其家人惯常的颠沛与流离。 1941年,沈春兴六岁,在司南马志成学校上一年级。届时战争快要爆 发,校方举办防空演习,老师带领学生逃到校舍后的胶园躲藏。只有六岁的 他,班上年纪最小,跑起来最慢。年末,听说日本军已占领亚罗士打,就快 打到司南马,父亲带他们一家赶紧逃到郊外的上司南马(Ulu Selama)的亲 戚家躲起来。司南马的住家则在英军实施的焦土抗战策略1烧毁。 1942年中,司南马学校复课,那年他七岁,当时住在另一小镇的父亲 来信要他和年纪小一岁的弟弟冬兴一起报名日本学校。虽名为日本学校,但 课本大部分是中文,每天一堂日文课,其他都是华文课。那时候没有课本, 靠老师找到的作业簿及凭着多年的教书记忆,用小楷毛笔抄写课文分派给他 们。问及上课地点,沈春兴说,日本政府为恢复地方上的管制,将学校作为 1.沈春兴解释道:“英军为了不让日本军坐享其成,在撤退前将住宅区、警察局和政府办公楼烧掉。”

7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办公楼和警察局,他们只好在店屋上课。一年 多后,学校停办。 1943年,沈春兴举家搬迁到巴眼色海, 住在一家开“米较”(把稻谷磨成米)的店屋 楼上,父亲白天为店家做书记,晚上在赌摊工 作。母亲在店屋楼上教书,只教华文,沈春 兴、妹妹与店家几个孩子约七八个人一起上 课。这在当时不算正规教育,较像是补习,由 母亲找来一些课本作为教材。他们在那里住了 两年,直至日本人投降。日军撤退后,他在巴 眼色海华文小学上初小二年级。 1946年,父亲在《怡保日报》担任主编, 母亲则负责校对,他们举家搬到怡保。由于学 校刚复办,超龄和适龄的学生全要念书,学位 难求,怡保培南、育才等学校已额满。父亲在 郊区找到一个教会办的三德学校。由于课本及 作业簿短缺,默写和听写只能写在白纸上交给 老师。约一年后,《怡保日报》办不下去,父 亲受邀到大山脚日新学校担任校长一职。 住在巴刹街老校舍 沈春兴与父母亲和妹妹先后抵达大山脚, 校方安排他们住进巴刹街的老校舍。若从1895 年义学堂设置算起,至1947年,该校舍约有五 十余年的楼龄。沈春兴说总校非常老旧,墙壁 四处龟裂,他的一只小手可以伸到墙里去,似 乎即将倒塌,不适合作为校舍。但刚经历二战 的大山脚,房子非常短缺,校方只好利用它作

英文老师夫妇 林运福、邹秀娟夫妇 沈星云、卢雁如一家五口

SS 二战后巴刹街总校改成教师宿舍,年久失修,有坍塌之忧。

8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1947年尾,外地老师搬到洋楼暂住。

为外地老师的宿舍。 总校侧面向大街,老师宿舍面向小巷,小巷 内是酱园。沈春兴一家五口:父母、他,妹妹与几 个月大的弟弟住处最靠近大街,林运福、邹秀娟夫 妇居中,另两位年轻夫妇的英文老师住在里边。楼 下大概是隔邻酱园作为货物的储藏室。冲凉房和厨 房在楼下,有一个大水缸,由于冲凉房地板裂开不 平,水从隙缝流出去。三个家庭在这 “危楼式” 的 总校住了几个月。 在董事部的努力之下,学校买了一块座落在大 街后面(按:爱士顿路)一条当时还只有小路的椰 园地皮,作为发展新校舍用。由于资金非常欠缺, 建校工作没能进行。在这块地皮内,有一座两层楼 宽大的洋房,暂时空置,校方就安排他们,包括林 运福夫妇与另一对老师暂时住进这洋房,直至1947 年尾。沈春兴详阅过《日新时代》第51期林运福老 师的专访,指出“林运福老师回忆录中提到的‘中 正小学’应该是这座洋房”。那时候房子没有风 扇和电灯,家家户户普遍上使用一种煤油打风的 灯——大光灯。 9

SS 沈春兴先生在受访时亲 笔画下大光灯示意图。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二战后学校的复苏 据日新学校邓孟发校长〈本校史略〉对二战后学校 状况的叙述:“公元一九四五年……教室既是暂时性, 桌椅亦异常欠缺,上课时亦有席地而坐者,当时课本更 短缺,皆由学校当局自编自印课程教授,教学者之苦 心,于此可见。”(《1948年公立日新学校校刊》) 据沈春兴说,两年后的日新学校已有课本,桌椅也 齐全。父亲经常到槟城书局购买课本和图书,每次买书 回来,他、母亲和妹妹便赶在父亲把书拿到学校图书馆 安置前翻阅,妹妹尤其喜欢图画和文字的书。 学校图书馆座落在第一分校(马房)底楼,同时也 是礼堂所在,平日或晚上的活动大部分在这里举行。办 公室和校长室则座落在较于郊外的第二分校新友学校。 校舍前还有篮球场,同时是高年级学生上课的地方,当 时候最高只有五年级,没有六年级。低年级在第一分校 三层楼之二楼和三楼上课。 1947年复办后第一届初小毕业生共有四十位。学校 刚复课,学生们喜欢上课,鲜少有人辍学,不少女学生 也前来上学。从照片中看出,有些同学较为年长,有些 年纪小,沈春兴记得班上同学有些十六七岁了,他只有 十二岁。 军粮发放到学校

WW 图书馆和礼堂座落在马房校舍。

WW 在课室前方(如图),有 一条短短的走廊连接办公 室和校长室,现已拆除。

10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身为校长的孩子,母亲卢雁如亦在日新 教书,大人讨论事情,小孩总在身边,因此沈 春兴对学校事务比一般学生记得还清楚。沈春 兴采访时道来数件有趣的事:二战时期,英 军后勤装备拥有很多物资,当中有枪炮和军 粮。日军投降后,英军复员,将留下来的牛奶 粉和饼干通过教育局发放到学校。战争刚过, 孩子营养不良,且没钱买午餐,当时学校也没 有食堂。父亲和老师们商量,将牛奶粉和饼干 作为学生们的午餐。校方用煤油桶(或者叫汽 油桶,和现在的饼干桶一样大,当时的人开了 盖拿来装水用,煤油与汽油也是军方的装备) 煮开水,放牛奶粉下去,变成一大桶牛奶。学 生用家里带来的杯装盛,每位分到一杯,拿饼 干几块,当作午餐。饼干和牛奶的午餐维持了 几个月,又回到骑脚踏车回家吃午餐的日常生 活。学生们吃饭回来继续上课,大约两三点放 学。 沈春兴印象中,黄春记董事常来学校或 宿舍找父亲谈话,非常友善,他的店在横街校 舍的对面,卖藤做的家具。沈春兴念高中时听 说他因心脏病去世。黄坚固董事长年纪较大, 11

SS 据沈春兴指出:前排左二是母亲 卢雁如、左五是林运福太太邹 秀娟老师、 左十一为沈星云校 长,左十二为黄坚固董事长,左 十三是黄春记董事;后排右一是 沈春兴。(照片由林运福校长 提供)

SS 1947年,沈星云校长与黄春记董 事(左)合影。(照片由沈春兴 提供)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父亲则常前往他住家讨论校务。谈起父亲,沈 春兴说父亲担任校长时没有摆起架子,和老师 们打成一片:“告诉你一个趣事,英军装备除 了牛奶粉和饼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装备是蚊 油,以防疟疾。军队必须时常随身携带蚊油, 他们将蚊油装在一个像子弹的容器内,使用时 拔掉前头盖子喷射即可。顽皮的老师想要作弄 校长,来到巴刹街的宿舍,将两粒‘子弹’放 在我们的房门口,结果没有吓着父亲,反而吓 到母亲,老师们还捧腹大笑。这是一个例子, 校长若很严肃的话,老师们也不敢开这样的玩 笑吧!” 董事长借出巴士载送师生远足

SS 黄坚固董事长威省中部运输 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共巴士。 (图片取自《一九四八年公 立日新学校校刊》)

问起学校曾举办过的活动,沈春兴记起一 些。儿童节在四月四日,校方请父母们出钱, 代为买礼物给孩子,通常是一点糖果。另外, 校方会安排戏院特别播放一部电影给学生观 看。那是木板建成的戏院,坐落于通往居林的 大街上。校方也曾举办双十节国庆日和八月份 的日本投降纪念日,当天的活动包括师生的演 讲。另在操场(现Summit Hotel位置)举办各 项校际运动会,如赛跑和拔河。日新在当时算 是蛮大型的学校,有能力培养选手,赢得不少 奖项,另在校际演讲比赛拿过女子冠军和团体 冠军。学校也趁大山脚大伯公酬神戏向大众筹 款。 校长和老师们努力主办各项课外活动, 常在礼拜天带学生去远足。大山脚郊外地区有 蓄水池(按:应该是孟广水坝),黄坚固董事 长借出自己的巴士载送学生。他们在那里搭帐 篷、吃午餐和玩乐。沈春兴也参加过口琴队, 中国出产的口琴需要花钱买,家庭负担得起 能继续留在口琴队,负担不起的可能就要退出 了。另有英文老师王春田和体育老师黄南兴领 导的童子军,不过没有制服,老师教学生们唱 歌、露营,没有搭帐篷,只是在马房的校舍睡 觉,余兴节目则在新友校舍的操场进行。

12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第二排左二为沈春兴、左一为蔡华泰;前排中间为 沈星云校长(照片由林运福校长提供)。

学校政党色彩 关于日新与新友学校的合并与分开,及沈星 云校长离开日新的原因,沈春兴年纪虽小,略有所 知。1947年前,日新与新友曾分开;1947年沈星云 校长掌校时合并,全校由校长管理,总校有教务主 任。大概1948年之后又分开。那时候他们不知道有 新友,只管叫日新。 和平之后,学校董事有所谓的左派和国民党 派。沈星云校长属左派,1947年董事部改选,左派 人士多,建议请他来日新学校掌校。到了年尾董事 部改选后,以国民党派居多。那时候董事部也没有 说把他辞退,教师每年一聘,沈星云校长没有拿到 聘书,部分左派的老师也离开,有些可能到新友教 书,林运福老师则离开到别处(按:新邦安拔文明 小学)教书。沈春兴说:“黄坚固董事长大概会些 许尴尬吧,当年是他叫人去请父亲过来,现在又不 发聘书。大山脚部分社会人士想要挽留父亲,因为 他担任校长时期组织很多课余活动,学生吵架、打 架问题逐渐减少,家长甚感欣慰。最终父亲跟黄坚 固董事长说,我自己离开吧,不用尴尬。” 提起沈春兴去过很多不同的学校念书,他说以 前的老师像走马灯地跑,拿不到聘书就要离开,他 和弟妹跟着父母也像走马灯到处念书。 13

SS A组毕业生与老师们在照片中的位 置。

SS 在与沈春兴来往联系中,他多 次提及昔日好友蔡华泰(右) 非常优秀。两人在日新之后于 钟灵中学相遇,蔡添华高中毕 业后前往美国深造,投身电子 发展商服务,是Intel早年主要 负责人之一。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父亲遣返回国后的坎坷 【沈春兴先生年表】

1948年,与家人迁居来到华 都牙也(Batu Gajah)。沈春兴 印象中父亲是在育群学校当副校 长,他在那里念五年级,读了半 年即学校假期,他回到司南马, 所以下半年在司南马念。1949 年,沈星云校长遭英殖民政府遣 返回中国。沈春兴和弟弟冬兴到 怡保姑母的家去,在怡保育华华 文小学上高小六年级。 沈星云校长回国后,和他 们一家长期继续保持联系的是黄 春记董事与林运福老师。在钟灵 念中学时期,他们家经历了非常 困难的阶段。父亲在中国过世, 全家生活由老祖母与母亲支撑。 到了1955年,沈春兴高中毕业, 妹妹因为是高师毕业生,很快在 威省武吉丁雅找到教职。沈春兴 是高中生,寻找教职较为困难, 便与母亲去找林运福老师帮忙, 他当时是峇冬丁宜小学校长,林 校长满口答应。沈春兴感激的 说:“林太太甚至对母亲说,你 们家有什么需要帮助,我们一定 会尽力而为。”开学时,该校的 叶进步老师转去日新学校执教, 林运福校长便通知沈春兴去该校 当教员。一年之后他才去澳洲墨 尔本升学。沈春兴太太也在林校 长掌校时期教书,在该校执教九 年。1962年,沈春兴回新马后, 便在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当工程 师,后期曾任“新加坡广播局” 副总工程师,直至1998年退休, 安享晚年。 关于沈春兴对父亲的印象, 将在下部分详述。

1935 1941 1942 1943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6 1957 1961 1962 1995 1998

14

在司南马出生 在司南马志成学校上初 小一年级 在司南马日本学校上学 搬迁到巴眼色海,在父 亲的老板家上课 在巴眼色海华文小学上 初小二年级 父亲任《怡保日报》主 编,到怡保三德学校上 初小三年级 父亲在大山脚日新学校 任校长,在该校上初小 四年级 父亲在华都牙也育群学 校任副校长,在该校上 高小五年级,下学期回 到司南马志成学校就读 在怡保育华华文小学上 高小六年级 在槟城锺灵中学就读 在峇冬丁宜小学教书 在澳洲墨尔本升学 前往澳洲悉尼工作一年 在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当 工程师 任新加坡广播局副总工 程師 退休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左翼青年沈星云校长 (1911-1949)文\黄欣怡 姓名:沈星云(焕盛) 祖籍:广东梅州 生卒年:1911-1949 在校职务:日新学校教务主任(1937-1939) 日新学校校长(1947)

为寻找父亲沈星云于1947年在日新学校掌校的资 料,来自新加坡的沈春兴与弟弟冬兴、妹妹梅英及侄女 绮颖在2015年8月拜访本校,亦走访多个父亲过去曾经踏 足的地方。 沈星云(焕盛),祖籍广东梅州,1911年出 生,1949年遭国民党杀害,时年三十八岁。1948年紧 急状态刚开始,沈春兴十三岁,上五年级,目睹父亲 在司南马住家被扣上手铐带走。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 父亲。父亲一生很短,对于他的事迹多有语焉不详的 地 方 , 沈 春 兴 与 手 足 四 处 走 访 追 寻 , 1沈 绮 颖 继 而 于 2015年9月出版《根:一个孙女来迟的追寻》( Roots:A Granddaughter’s Belated Search),试图以摄影记者的专 业,用镜头打开家族长期禁止的话题——关于爷爷及其 共产党的身份。 谨借此次的访谈,及剪报的收集和补充,窥探沈星 云校长在那一段反抗殖民、国共内战的时代,身肩知识 分子的使命及其对个人和家庭的不幸。

1. 他们曾在怡保接受《中国报》的采访——“认识《怡保日报》总 编辑吗?沈焕盛儿寻根欲解谜团”,刊登于2015年8月30日。

15

SS 沈绮颖著作。

SS 沈星云父亲在家乡建立 的土楼。(照片取自沈 绮颖《根:一个孙女来 迟的追寻》)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先辈南来 关于祖辈南来故事,沈春兴小时候听祖母 转述,略能说明一些。二十世纪初,祖父沈永祥 (排行最大)与叔辈们基于政治不上轨道,住在 山上以种田维生的客家人尤其艰苦,当人口逐渐 增加,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先辈为了更好地 讨生活,离开广东梅县尧塘镇诰上村,搭船到汕 头后转乘大船,辗转来到马来亚吡叻州司南马小 镇,经营小店生意,种植甘密和橡胶。 当生活逐渐好转,有些先回到祖(中)国如 六叔公;有些将钱寄回老家兴建土楼2 如三叔公、 四叔公;祖父是兄弟中比较成功的一位,除了在 乡下与弟弟和堂弟们共同建了土楼,让女儿住, 还把太太孩子接到南洋一同打拼。沈星云在襁褓 时候就带了过来。关于他的出生有两个说法,如 今时代久远,无法证明。一个说法是在香港出 生,带回乡下;另一个说法是直接从乡下出来。3 回国升学 SS 《槟城新报》1928.12.22

沈星云在司南马小镇完成小学教育,1926年 来到在槟榔屿中华中学念初中,并在三年后回国 升学,备受瞩目,《槟城新报》1928.12.22有以 下的新闻报导: 本屿中华学校中学毕业生,张君悦 盛、沈君焕盛,中学一年生胡君启盛, 本日下午偕同中学教员林君良彦,搭丰 平轮回国,升入集美大学,求较深之学 问,以为他日为国效劳。林教员则定新 春返屿云。

SS 亚罗士打主要抗日根据地设在 华侨中小学,《吉华百年校庆 特刊(1911-2011)》指出“李 公仪校长和教务主任沈星云也 是抗日份子”。(页91)

当我将这则剪报的发现转发给沈春兴先生, 他马上回复说“这消息是真的。张悦盛是我们家

2. 沈春兴描绘广东客家人土楼的形貌:由于住在山上的客家人担心强盗或野兽侵入,四方的 墙必须建得相当坚固。土楼只有一个门,约有一两个厨房,大家共用。 3. 沈春兴在采访时转述:“绮颖说若祖父在香港出生,香港属英政府管制,他在马来亚出境 时候应该可以要求去香港,可现在也没办法证明。”

16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的老朋友,我们在槟城念中学时还和他们一家保持来往。”这则报导还有个 有趣的发现,1929年与沈焕盛一同回国升学的同学当中,一人为张悦盛,一 人为胡启盛。每个名字有个“盛”字,似乎是因应时代氛围而取。沈春兴解 释说“沈焕盛”这名字应该是父亲给他取的,“沈星云”是父亲后来自己取 的。沈氏家族上一辈以“盛”字,沈春兴那一辈是“兴”字,下一辈则是“ 良”字取名。沈星云高中毕业后,1932年在上海法学院念政治系,之后回到 司南马小镇,于1937在大山脚日新学校担任教务长三年,1940年到亚罗士打 华侨小学当教务主任。 1941年初,沈春兴的祖父与叔父回中国探亲,鉴于无人看管司南马的生 意,祖父于是叫正在亚罗士打华侨中小学当教务主任的父亲回来。他们回到 中国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造成亲人两地分离——祖父在中国,他们在南 洋。祖父七十多岁病死在乡下,战后叔父想要回到南洋,没想到却也病死在 家乡。 活跃社区活动 当沈春兴初到新加坡工作时,曾拜访父亲一位从槟城迁居到新加坡的朋 友,听他说父亲在槟城活动的事。据长辈说,1937至1940年,沈星云在大山 脚日新学校和亚罗士打华侨中小学校教书时很活跃,经常到槟城参加抗日聚 会。具体的活动详情如今还能在新闻剪报查探一二。 自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展开抗日活动,军事费用浩大,政府 发行自由公债五万元,藉以充国军用。沈星云获选为威省华校教师会劝募公 债委员会副总务,代表该会回到日新学校举办教职员谈话会:“昨日兄弟与 林笃章先生,前赴北海育侨学校参加教师会,讨论威利斯省华校教师及学生 购买自由公债事宜。结果大会议决每位教师最低限度须购买国币五元公债, 多则处善,而学生方面则由教师向其劝购,并定本月廿日下午以前,将款项 收齐,交威利斯省教师会职员,向梹城银行定购。现在请诸位讨论,同时请 诸位踊跃认购,并推出代表于是日协同威省教师会职员,携款向梹银行定购

SS 《光华日报》1937.11.20

4. 本文感谢新加坡文史工作者洪毅瀚先生提供《光华日报》剪报。

17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云云。”在场教员认为事关救国,一致赞同。以 林笃章三十元和沈星云二十元 为首的认购公债活 动,共获国币一百五十元。4 除了认购自由公债救国,日新学校师生于 1937年8月4日发起赈济华北难民活动,教员捐薪 一天,学生节食二周,由沈星云与林笃章、陈景 渊三位老师负责收集款项。大山脚小贩受日新师 生爱国之心鼓舞,亦群起仿效,将一天所得捐缴 赈难民。 筹赈活动绵延漫长,形式各样,另有日新校 友会发起篮排球慈善赛和游艺会助赈祖国难民、 威省华校教师会于学校假期演剧筹赈等活动,均 见沈星云担任要职。沈星云太太卢雁如,同是 日新学校教员,1937年参与北马妇女三八纪念 会、1938年获选为北马妇女互助会研究股干事, 各项筹款名单亦与沈星云同列,不落于后。 1938年,日新学校校长谢陶白自动辞职回 国服务,校务方面议决暂由该校教务长沈星云接 理,直至王绍清校长接任,共同筹办民众夜学。 为除文盲及救济失学青年起见,日新暂设男子 部,分补习与识字两班。同年5月,沈星云与大山 脚一般知识青年组织大华口琴队,并担任总务一 职。口琴轻便易学,可为青年提倡高尚娱乐及陶 冶德性,更要紧的任务在于借此传播救亡歌曲,

XX 《光华日报》1938.5.29

18

SS 《光华日报》1937.8.4

SS 沈星云与卢雁如结婚照,拍摄于 1933或1934年。(照片由沈春兴 提供)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唤起同胞爱国情绪。同年10月,沈星云与校友会、王绍清校长等人创办业余 剧团,举办街头演绎,宣传抗日和爱国主义。 日本占据马来亚后,积极展开抓捕抗日份子行动,槟城抓的最多,尤其 钟灵中学,沈星云当时在司南马附近小镇拉都班影(Rantau Panjang),不 受波及,但日本人还是继续留意搜寻潜伏的抗日份子。1942年,沈春兴在司 南马念小学时,有一天祖母突然来到在学校找他,告知父亲被日本人抓走。 沈春兴庆幸道:“幸好抓走我父亲的是民事政府,属文官,没有武官那么 凶,不过还是免不了灌水和殴打,目的是要他说出其他抗日分子躲藏的地方 和抗日军的情况。我父亲当然是不知道,打了也说不出,扣留了几个月问不 出什么东西,终于把他释放,条件是搬离现在住着的地方,隔断与马共可能 的联系,父亲只好搬到巴眼色海(Bagan Serai)。”沈春兴和妹妹随同母亲 搬到巴眼色海与父亲同住,弟弟冬兴则继续留在司南马与祖母同住。他们一 家住在开“米较”老板的店屋楼上。沈星云白天为店家做书记,晚上在赌档 工作。 当年日本人在马来亚提倡赌博、演地方戏,希望居民把心思放在赌博与 娱乐上,而不是抗日活动。在巴眼色海日本政府开办“游艺场”(Amusement Park),建有两个戏台,一个演马来戏,一个演中国戏如华语歌舞团和潮州 戏。游艺场也有很多赌博摊子,沈星云晚上在其中一个赌摊当摊主。一方面 做给日本人看 “我现在已经沉湎在赌博”,一方面也是为了谋生。 战后接任日新校长一职 1946年二战结束后,沈星云拿到一份工作,在《怡保日报》任主编,但 只办了短短一年即结业,恰逢日新学校黄坚固董事长前来邀请他当日新学校 校长。沈春兴记得,父亲说他只是想当教务主任,不过董事们坚持,所以就 接受了。1946年12月7日的《现代日报》记载道,黄坚固董事长委派吴清史和 陈景渊前往怡保礼聘沈星云为明年度校长:

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属马来亚学校政治氛围浓厚,从民国成立初期的同盟 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及书报社在社区与学校的驻扎,至共产党的崛起, 左翼思想的渗入,两党相互鼎力。沈星云校长在两种思潮的较劲下,未能获 19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得下年的聘书,只好离开日新学校。此情已在沈春 兴访谈详述。 被捕遣返回国 离开日新学校后,沈星云于1948年在怡保育 群学校担任副校长,并趁着学校暑假前往槟城。沈 春兴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道:“父亲在回程经司南马 途中患上肠热病,那时候没有抗生素,挺危险的, 在祖母家休息,直至假期结束。适逢英政府颁布紧 急状态,祖母重建了日据时候被烧毁的店面,希望 他留下来做生意,不用再到处去教书,让英政府怀 疑。他在《怡保日报》当主编的时候,以沈毅笔名 写了很多批评英政府的文章。父亲最后答应母亲留 下来看店。” 问及父亲被捕缘由,沈春兴说本来是平平安安 过生活,不料1948年马共下来司南马埋伏,引发英 政府逮捕父亲的事:“我听说马共原来是想打死英 国探长,他负责领导马来人警察,结果却杀死一个 马来特警,英政府对这个城镇开始警惕,过了不久 就抓走我父亲。那一年我十三岁,在房间里和亲戚 孩子谈天,那里有一个窗口可以看到天井和厨房, 我看到他们在厨房用手铐扣住父亲,带往太平。那 时冬兴理发回来,看到父亲被带上警车。这是我们 最后一次看到父亲。” 父亲被带走后,沈春兴的祖母和母亲前往太 平监牢探望父亲,最后一次的探访带着两岁大的弟 弟保兴同去。根据保兴的说法(现住纽西兰),大 概父亲即将离境,想要看看小儿子,所以母亲带他 过去。马共错误打死马来特警后,司南马开始发生 排华事件,四处传出附近乡村有华人遭马来人杀死 的消息。母亲在探望父亲时商量,认为他们全家留 在司南马不妥当,让春兴和冬兴到怡保姑母的家 去。1949年头,春兴和冬兴即去了怡保,在那里读 六年级。妹妹和两个小弟,一个才二岁多,一个一 岁,留在母亲身边,生意做不下去就顶让给别人 做,收取租金。 如今回想当年事件,沈春兴感慨道,其实父亲 当时被扣留,只是怀疑左翼份子,并没有武器,不 出境的话,应该可以留下来。只是那时他们担心父 亲不晓得什么时候才会被释放,所以选择了离境。 20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1949年中(大约四、五月),沈星云回到中 国,参加乡下的中共地下份子,不幸遇上从北部 退到南方的国民党军队,被抓走杀害。乡下亲戚 不敢告诉住在马来亚的他们,只是委婉转述父亲 被国民党军抓去。在父亲离开后,留在马南洋的 家人本来计划分两批回乡,一批是母亲和妹妹、 两个弟弟及沈春兴,一批是祖母和弟弟冬兴,祖 母打算将祖父留下的五十英亩的胶园卖掉,带钱 回去中国。听闻父亲被抓走后,他们还抱有一线 希望,以为父亲随着国民党人撤退到金门。到了 沈春兴念初二或初三(1951或1952年)时,乡下 的亲戚才正式来信说父亲已去世。 对父亲的印象及感受 对于父亲,沈春兴语带敬意,道出他对父 亲的念想与崇敬。沈春兴从侄女绮颖的身上说 起:“绮颖也说了,我父亲的基因跳了一代,去 到她身上。父亲是很有使命感的一个人,会为了 理想做出很勇敢的事情,也可能是因为这一点才 会被国民党抓去。”沈春兴说绮颖是摄影记者, 常为底层社会的人发声。她曾到印尼采访女佣回 家之后的生活;另外还跟随中国内地一个农人家 庭,将他们在矿地工作的恶劣环境因吸入大量尘 土而患上肺部硬化(硅肺病silicosis)的情况拍 成一个故事,希望引起人们对底层人民的困苦多 注意。 沈春兴说父亲也是这样的人,战前在大山脚 常常去槟城参加各种活动,为下层人民发声。当 时国家衰弱,父亲想要引起人民的向上心,使国 家强盛起来。沈春兴举出两件事说明父亲勇于担 当责任的事件。第一件事是,战后日本人投降, 英军还没来到,抗日军出来帮忙管理治安,父亲 回到司南马与抗日军人联系,由于他们大部分是 武人,父亲是文人,对父亲颇为敬重。有一天 日军来到抗日军驻扎的地方,叫领导人出来,到 底是凶是吉也不知道。当时候父亲和祖母在家, 祖母拦着父亲不让他出门,父亲推开祖母出去, 告诉日本人他是领导人。幸好当时候日本人已投 降,没有开枪。若他没有这样的胆量和和使命 感,大可不理会这件事。 21

WW 沈星云全家福,1947 年摄于怡 保:太太卢雁如、大儿子春兴、 二儿子冬兴、小女儿梅英(照片 由沈春兴提供)。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第二件事,抗日军想到巴眼色海接管当 地社区,路途中听闻那里有日本军驻扎,若 他们要去拿武器,日本军一定会开枪。日本 人听到风声,从太平过来拦路。“父亲本来 要把我带去司南马见见祖母,遇到这样的突 发状况,父亲拦着一辆刚好经过的私家车, 请他们把我载回巴眼色海。那辆私家车原 本要从巴眼色海前往司南马,途中遇到抗日 军和日本人的车队,转头倒回巴眼色海。” 沈春兴说之后的事情进展是听父亲说的,日 本人拦下抗日军的车,问他们当中谁是领导 人,父亲再一次站出来和日军谈判。日军名 义上请他们去太平喝茶,其实是将他们扣 留。当时日军已投降,所以一两星期后也放 了他们。 沈春兴最后补充道:“绮颖一直问我‘ 爷爷是不是在马来亚参加马共’,以我所知 是没有,只是左派份子,可是若回乡询问中 国的亲戚,他们都说他是马共分子,不用太 相信。” 小结 SS 沈绮颖爷爷反抗殖民与抗 日的故事,为她向来不获 家人理解的热情找到了基 因的由来。(照片由沈绮 颖提供)

在那纷扰的年代,南来文人扛起知识分 子的使命,却往往无法顾及家庭,除了让孩 子像走马灯求学,多处搬迁,并因反抗殖民 带来不幸,殃及家庭。卢雁如与家婆两个人 带着五名孩子在槟城定居后,禁止孩子们谈 论共产党、父亲与任何政治的话题。对于沈 星云时代使命优先于家庭的抉择,卢雁如失 望与心碎。沈春兴也说了:“人们说他不是 一名好父亲,那是因为他太忙碌。在学校与 社区,他却是人人依靠与敬仰的领袖。”谨 记上一代知识分子与其家人坎坷的命运。

WW 1953年,沈星云侄儿沈君兴在老家前 建立“沈焕盛烈士纪念碑”,共有三 米高。(照片取自沈绮颖《根:一个 孙女来迟的追寻》)

22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WW 《中国报》2018.8.31 (剪报由沈春兴提供)

【沈星云校长年表】 1911——在香港或乡下出生 1914(大约)——随母亲南渡吡叻州司南马小镇 1926——在槟城中华中学念初中 1929——在厦门集美中学念高中 1932——在上海法学院念政治系 1937——在大山脚日新学校当任教务主任 1940——在亚罗士打华侨中小学校当任教务主任,中途返回司南 马接管父亲的生意 1941——白天在巴眼色海米较公司做书记;晚上在赌摊工作 1946——任《怡保日报》总编辑 1947——任大山脚日新学校校长 1948——上半年任怡保育群学校副校长;下半年在司南马开洋货 店; 遭英殖民政府拘捕。 1949——遭英殖民政府遣返回中国。参加共产党游击队宣传干 部,遭国民党杀害。 23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日新中小学建校计划(1947-1961) 文\黄欣怡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数年,本校校务设施越渐完善,深获大山脚侨众与视 学官的好评。1数间校舍散落大山脚市区,约有一所总校和两间分校2,尚未有 一处规模完整的校地集中收纳逐渐增加的学生。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日新复校,以原有的校舍安顿学生,并设分校于 丹那烈(Tanah Liat)新友学校。鉴于巴刹街总校和第一分校校舍简陋,有 倒塌之忧,屡次受当局命令停止使用。校方于是将巴刹街总校暂改为外地教 师宿舍,据1947年于日新学校念四年级的沈春兴接受采访时说,当时他与父 亲沈星云校长、母亲卢雁如老师和妹妹从怡保过来大山脚,住在这座危楼, 校舍非常老旧,墙壁四处龟裂,他的一只小手甚至可以伸到墙里去。但刚经 历二战的大山脚房子非常短缺,校方只好利用它作为教员与家属的宿舍。 第一期(1947-1956) 1947年5月,本校欲成立大山脚公立日新中小学建校委员会,拟定章程, 向本埠及外埠热心人士募捐,并已获得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馆及槟榔屿教 育局所发出的证明书一张,证实原有校舍已颓坏,重新建筑所需费用浩大, 拟向大众募捐。翌年,巴刹街旧有校舍已被政府拆除。 据沈春兴回忆道,在董事部的努力之下,学校于1947年买了一块座落在 大街后面一条当时还只有小路的椰园地皮(现位于爱士顿路校址),作为发 展新校舍用。由于建校费用欠缺,建校工作没能进行。从沈春兴的说法,对 照《大山脚公立日新学校建校议案簿》,所言属实。3自1947年中拟议成立的 建校委员会,延至1949年方选出。主席为黄坚固,总务为梁英龙。 1950年,福德正神庙理事会拨款一万二千元购置椰林地皮。建委会拟计 4 在新校地建三十四间教室, 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先建十七间教室和厕所一 座,由万成号陈木友以十三万一千五百五十七元承建,5后因建筑材料增涨, 所耗费用为十五万六千三百九十二。翌年10月10日由太平局绅温贤贵主持奠

WW 1947年5月5日槟榔屿教 育局所发证明书及日新 中小学建筑校舍委员会 章程。

24


日新时代 2019 / 58

SS 建委会主席 黄坚固

专题报导

SS 建委会总务 梁英龙

基典礼。是日冠盖云集,出席者包括槟城华校视 学官梅振邦、大山脚县长代表及高渊、北海、居 林等华校校长。6奠基礼既完成,募捐活动如火如 荼进行,以募捐主任吴志发及副主任叶菊花为首 的团队,出发募捐次数为二百一十九次,共筹得 十七万元,车辆及一切费用由募捐团私人支付。 爱士顿路校地本来椰林一片,住有几户亚答 屋人家。从下表一第一期建校的进支项目可以看 见,建校的第一笔收入是“椰子民卅六至卅九年 来”。自民国卅六年(1947)购买这块椰林地皮 始,至民国卅九年(1950),建校筹委会将校地 范围之内的椰子卖出去,作为建校款项。建委会 聘请工人将校地之椰树计四十余株锄除,并促请 住户搬迁。有些住户自动搬迁,有些请求补其搬 迁费,每户来函申请人家获得一百元或三十元。 1952年10月,十七间课室建峻。视学官陈 翼经指示迁入新校与政府津贴有莫大之关系,愈 早迁入愈佳。建委会与承包商的款项尚未拨交清 楚,董事会冀望承包商十号交来新校钥匙,让学 生与教师顺利进入新课室上课。7

SS 太平局绅温贤贵主持奠 基典礼。

1. 《光华日报》1938年3月2日“大山脚日新学校动态”。 2. 据本校校史记载,共有巴刹街总校与横街四十一号之三层楼及后座马房作为分校,从未 提及第三间分校。近来于1937年两则新闻剪报发现,本校于该年头已觅得新洋楼一座,拟 添办为校舍,地址位于横街红毛桥头律七号,为时任副董事长梁安清所拥有(《光华日 报》1937.1.21);年中则有公民登记会员会议在第三分校礼堂举行(《光华日报》 1937.8.12)。目前尚未确认横街红毛桥头律七号的洋房位置及最后是否成功添设,也 不清楚第三分校所指哪个校舍。待进一步资料发现前,暂作存疑。 3. 建筑新校舍进度的耽搁,或许还因为1947年末日新学校董事卅七年度选举引发纠纷所影 响。 4. 《南洋商报》1950年10月5日“大山脚日新中小学购地建筑新校舍”。 5. 邢鹤年:〈本校史略〉,页7。 6. 《南洋商报》1951年10月16日 “大山脚日新中学举行新校奠基典礼”。

25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1951年10月10日立下的奠基石,现嵌于敬爱楼学长室前的墙壁 上。当年第一届和第二届入学的中学生观看奠基石典礼,现在的 学生使用已具有六十七年楼龄的课室上课。

1953年1月12日,举行新校舍落成开幕礼, 恭请林连登先生剪彩,槟州华校总视学官陈翼经 先生光临致词。日新中学终于迎来环境明亮的新 校园,并在这基础上继续拓展。 第二期建校(1957-1958) SS 从1951年末的奠基礼 照片可以看到校址内 尚未搬迁的亚答屋。

第一期建校近完成时,第二期建校已在筹 划,只是经费缺乏,筹募不易,直至1957年由福 德正神庙捐献五间教室,另五间教室则由建委员 的第一期余款、师生的乐捐及娱乐市的收入筹 得。双层十间课室,耗资近十万余元,于1958年2 月竣工。 在此之间的1954年,董事部在经济拮据之 时仍能另外拨款万余元开辟草场,去积土,添洼 地,费时三月完成。

WW 双层十间课室于1958年 竣工。

7. 《大山脚公立日新学校建校议案簿》1952年10月5日“常务委员会会议记录”。

26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第三期建校(1959-1961) 建委会主席黄坚固于1957年逝世,主席一职由 日新中小学董事叶万尚接任。叶万尚董事长甫上任 即极力推动建校工作,并认捐七千余元巨额捐款, 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数月以来收获款项竟有十八万 余元。办公楼、化学室、物理室、图书馆、音乐 室、童军室、美术室、六间教室及礼堂在1960年及 1961年间相继竣工。此项工程最为浩大,耗资四十 一万余元。至此校务设备可谓完善矣。

SS 建委会主席叶万尚

1

2

3 1. 邢鹤年校长办公室。 2. 教师办公室(照片由郭振 明老师提供)。 3. 图书室。

TT 怀德堂

27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大山脚日新中小学三期校舍平面图。

28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三期建校进支款项来源 三期建校费用巨大,共达六十六余万元。每个建校时期,进支款项来源 各有不同,如下列三期的建校进支图表所显示: 进支项目

捐款数额

总数额

大众乐捐 乐捐全部三百二十五条 梹城福州会馆龙灯队来 日新校友会来 马华公会大山脚区会来

133,459.00 246.36 1,000.00 3,560.08 138,265.44

其他 1.5%

日新学校结存 7% 师生捐来 9%

日新学校结存捐来 日新学校民卅六年财政郑石 三来 日新学校四十年度日清尾存来 日新学校四十年度中学部来

1,276.22 7,362.44 4,388.00

书展、艺展 4.5% 13,026.66

师生捐来 日新学校四十年度全体捐来 日新学生四十一年度捐来 日新学生四十二年度捐来 日新学生四十三年度捐来 日新学生四十四年度中学部捐 沈清楚收学生捐款 吴延廷收学生捐款

大众乐捐 78%

4,101.25 780.00 7,286.00 1,842.80 48.00 1,477.00 124.00

15,659.05

5,254.00 1,684.30 1,000.00

7,938.30

图一:第一期建校募款 (1947-1956)

书展、艺展捐来 杨草仙书展来 黄老奋艺展来 王爱洋书展来 其他 椰子民卅六至卅九年来 中华学校财政温贤贵来 中正学校来 捐款总数额

1,716.65 780.09 300.00

2,796.74 177,686.19

表一:第一期建校进支项目(1947-1956)

第一期建校,主要依赖华侨大众乐捐,个人乐捐全部共三百二十五条, 以富商林连登五千元为首,福德正神理事及日新学校董事温贤贵、威省中部 运输有限公司、黄坚固、郑石三、林启九、郭超南、许志水、连裕祥、陈荣 江、陈振裕、新源利宝号、李亚九、刘玉水各以二千元副之,最低数额的乐 捐为五元。另有梹城福州会馆龙灯队、日新校友会及马华公会大山脚区会各 捐来二百四十六元、一千元和三千五百六十元。大众乐捐总数为十三万八千 二百六十五元,占第一期总进支项目的百分之七十八。

29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日新师生不落人后,四十年度至四十四年度学生共捐来一万五千六百五 十九元,占百分之九。学校校务本身则由民国卅六年财政、日新学校四十年 度日清尾存及日新学校四十年度中学部捐来一万三千零二十六元,占百分之 七。除此之外,另有校外爱好艺文者办展支持建校募款——杨草仙书展、黄 老奋艺展及王爱洋书展,各以售出的画作和书籍之七成盈利捐给筹委会,来 银近八千元,占百分之四点五。 1946年9月仅办了三个月免费教育的中华学校,将学校结存之七百八十元 捐来,当时还未合并的中正学校亦捐来三百元。新校地内的椰树也为学校带 来盈利,自1947年至1950年间售出的椰子,共获得一千七百十六元,作为建 校基金。

进支项目

捐款数额

总数额

承第一期结束盈存 第一期结束盈存来

21,294.00

21,294.00

大众乐捐 黄峇福节约来 黄春记节约来 洪天保节约来 黄宝发节约来 王谭清节约来 各商号捐来来

166.00 200.00 400.00 50.00 50.00 380.00

1246.00

20,117.42

20,117.42

福德正神庙捐 五间教室 40%

承第一期 结束盈存 22%

大众乐捐 1.4%

日新中小学 结存 20%

日新中小学结存 日新中小学1957年结余来 教职员乐捐

娱乐市 6%

教职员一日薪来

630.00

630.00

5064.43 4999.25

10063.68

2283.81 750.00 2641.62

5675.43

40,000.00

40,000.00

学生图工展览会来、砖旗运动 学生1955年图工展览会来 砖旗运动对1957年售券来 娱乐市 娱乐市1957年点唱来 1957年校友会二十巴仙来 1958年娱乐市来 福德正神庙捐 福德正神捐五间教室来 捐款总数额

99,026.53

表二:第二期建校进支项目(1957-1958)

30

学生图工展览会 来、砖旗运动 10%

教职员乐捐 0.6%

图二:第二期建校进支项目 (1957-1958)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第一期建校工程竣工,尚还有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四元,占百分比之二十 二,大部分来自大众乐捐。第二期大众募捐则未能达到预期的回响,总共筹 获一千二百四十六元,仅占百分比之一。第二期建校没有收到学生乐捐,教 职员则捐薪一天,共六百三十元,占百分比之零点六。日新中小学1957年结 余捐来二万零一百一十七,占百分比之二十。 自1955年始,建委会开始有不能再完全依靠大众乐捐的意识。建校是 长久耗时且用款庞大,长期的募款活动也会出现停滞的状态。建委会在此困 境中开拓募款的方式,娱乐市(fun-fair)正是这时候带进校园。1955年开 始举办娱乐市,1957年则举办学生图工展览会及售砖及售旗运动,各获得五 千六百七十五元,占百分之六;及一万零六十三元,占百分比之十。虽展开 多方面筹款,尚无法筹足第二期双层十间教室的经费,上述资金仅能应付五 间教室,剩下五间教室则由福德正神会捐献,总算圆满解决第二期建校的拮 据。 进支项目

捐款数额

总数额

承第二期结存现款来 第二期结存

6,759.08

6,759.08

大众乐捐 大众乐捐 1959年招募华警委员 会捐来

怀德堂开幕和 篮球场募捐 12%

承第二期结存现款 2%

222,769.15 1,864.66 224,633.81

中学部结存 1958年中学部结存拨来 1961中学部结存来

13,463.50 222.95

13,686.45

娱乐市 23%

大众乐捐 53%

师生、家长捐来 1958年中学部学生献 金来 1959年学生家长献捐来 1960年学生家长献捐来 1961年学生家长献金来 1961年师生献捐铁椅来

1,451.52 4,008.00 12,779.00 11,402.00 1,710.00

师生、家长捐 7% 31,350.52

娱乐市 1959年娱乐市结存来 1960年娱乐市结存来 1961年娱乐市结存来

29,980.33 36,534.19 31,359.53

97,874.05

怀德堂开幕和篮球场募捐 1961年铁座椅募捐来 1960及1961年庆贺礼券 共收来 怀德堂开幕券收来 篮球场募捐来 捐款总数额

14,349.00 14,244.80 10,783.00 11,010.60

50,387.40 424691.31

表三:第三期建校进支项目(1959-1961)

31

中学部结存 3% 图三:第三期建校进支项目 (1959-1961)


日新时代 2019 / 58

SS 现今教室前已不挂捐助人 的名牌了,大部分闵红平 遗失。图为目前仅存的温 贤贵图书馆、李光前化 学室和郑石三童军室的名 牌。

专题报导

第二期建校经费较为拮据,此次结存仅剩下 六千七百五十九元,占百分比之二,比上一期的百 分比之二十二少了很多。由此筹委会积极推展新年 娱乐市,三年联办,借此活动共筹获九万七千八百 七十四元,占百分比之二十三。筹委会亦举办各项 活动,如于1960及1961年售卖庆贺礼券、怀德堂开 幕券、篮球场开幕券,以及在1961年呼吁公众乐捐 铁座椅,共筹获五万三百八十七元,占百分比之十 二。加上中学部1958与1961年的结存,共获一万三 千六百八十六元,占百分比之三;1958至1961年学 生及家长捐来,共三万一千三百五十元,占百分比 之七,以及大众的热烈乐捐,共筹获二十二万四千 六百三十三元,占百分比之五十三。进支款项共收 来四十二万四千六百九十一元,得以支付四十一万 二千三百八十四元之巨额费用。 对除支出后尚有存银一万二千三百零六元九角 一占,建委会将此款项拨给第四期建小学校舍用。 吾校建校经费捉襟见肘,经常不能在预算时间 内筹得款项缴交建校费用,需由建委会先垫出。如 五英亩半的“椰园地皮”,现属福德正神庙理事会 的产地。这块地皮购买,首先由日新学校董事黄坚 固、郭超南、温贤贵、林启九8、郑石三先垫借一千 元订购,9之后再以转让的方式交给福德正神庙理事 会。第一期兴建期间,又因捐款不能依时缴交,乃 由黄坚固、黄耀南、郭权、梁英龙、吴志发等及源 兴胶商各借一千元,王木海、陈振裕、郭超南等各 借五百元,黄清源垫借三百元,后由鸠收捐款中抵 还。福德正神庙更扮演出钱出力的角色,从第一期 至第三期建校总共捐来四万二千元。校园内的椰林 地皮,包括办公室前的几块地皮,亦由福德正神庙 出资购入,方能扩建成今日的模样。 为感谢众人对日新学校建校的支持,建委会拟 出各种奖励方式,其中一项为将他们独资建立的图 书馆、化学室、音乐室、办公室和童军室等设施,

8. 《大山脚公立日新学校建校议案簿》1949年10月15日建委 会常务会议记录未提“林启九”,反列“林于利”之名。 9. 邢鹤年:〈本校史略〉,《威省大山脚日新中学建校特刊》 (1961),页7。

32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校舍平面图及捐款人名牌。

将以他们名字取名;另在教室外挂上捐款人的名牌,以 兹纪念和感怀。 礼堂取名怀德堂,为书法家管震民提议,取“一 方纪念福德正神,一方纪念社会贤德”之意涵。日新中 小学在福德正神及社会大众的鼎力支持下,耗时十五年 完成三期的建校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成为今日宏 伟校园的模样,实在感念各方的协助,促成教育界的美 事。 33

SS 管 震 民 对 礼 堂 取 名 的 提 议。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日新中学娱乐市

(Jit Sin High School Fun-fair) 文\黄欣怡 自黄坚固董事长定1950年为建校年后,各项校 舍工程积极展开,建筑费用巨大,多仰赖社会热心 人士捐助。1955年始,建委会开始以新年娱乐市的 方式筹募建校基金,断断续续举办了数十年。 “娱乐市”即是我们所熟悉的fun-fair,只是 把在公共地方举办的fun-fair模式带进校园,节目 与活动全权由工委会筹划,部分日新师生必须在农 历期间回校服务。娱乐市从初一开始,初七结束, 各单位挺立相助,节目丰富,如下图文宣:

大山脚华人人口以潮州和福建人居多,由此请 来演潮剧的三正顺剧团和闽剧的莺燕剧团。后者在 北海光华学校的节目单还留下,夹在1960年日新娱 为新年娱乐市助阵。当时的闽剧又称为“厦语片” ,这群明星则称为“厦语影星”,以古装武打、香 艳名剧为主,如《八美征西藏》、《杨遇春挂帅》 、《乾隆君险斩皇子》,亦有将厦门电影改编搬上 舞台如《天涯歌女》、《卖菜姑娘》、《梅花女 郎》,剧中加插厦语歌曲、民间舞蹈和杂耍。

34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大山脚韩江公会和福建会馆出动自家的音乐队或歌剧团,参 与其盛。下为福建会馆音乐部之戏剧表演、舞蹈和义唱节目单:

古装剧有大家至今还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另有短剧、 话剧、哑剧、笑剧,种类繁多。舞蹈多以童谣和民歌为主,《印 尼土风舞》和《新马来情歌》则属南洋特色。义唱歌曲多属新年 歌及当下流行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进酒杯莫停》和 《卖糖歌》等。

1

2

3

1. 1960年,福建会馆演出《唐伯虎点秋香》。 2. 大山脚韩江公会音乐队演奏及舞蹈表演。 3. 韩江公会歌剧团演出笑剧《信不信由你》。 3

35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其 他 娱 乐 节 目 包 括 了 马 来 歌 舞 峇 哈 龙 惹 吉 (Baharom Joget)、学生歌唱比赛、妇女及幼童 时装表演、工艺品义卖、食物义卖及娱乐摊格游 戏。参与娱乐市表演之马来歌舞峇哈龙惹吉演员名 单。惹吉是一种传统马来舞蹈,起源于马六甲,随 节奏起舞。

XX 图为娱乐市食摊价格表。

2

1

3

4

1. 1960年娱乐市工艺品义卖。 2. 1960年娱乐市食物摊义卖职员。 3. 1961年娱乐市妇女时装表演。 4. 1961年娱乐市格之热闹场面。

36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娱乐市摊格游戏由娱乐股筹委构思,惟游戏项目必须经大山脚市政府批 准。1960年经市政府批准的游戏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art Throwing at Coloured Board(飞镖投在颜色板上) Dart Throwing at the Bull’s Eye(投飞镖) Throwing a Dart at a Hanging Apple(针射苹果) Hooking an Empty bottle with a rattan ring(投圈入瓶) Blowing a Balloon until it burst within a limited time (限时吹破气球) Throwing a Ping Pong Ball into one of the 6 glasses(抛兵 乓入杯) Throwing a Ping Pong Ball into a Sloping Basin(抛兵乓入 盆) Throwing a round light plastic chips into a small bottle(抛“仔码”入瓶中) Throwing a Tennis Balls against 10 empty tins on a table(投网球) Fixing the Horse’s tail in the correct hole(接马尾) Throwing Rubber Balls through the mouth hole of a face drawn on a cardboard(抛木偶嘴) Ringing a Doll with three rings(电铃) Blindfold Striking the Gong with a Stick(盲人击物) Throwing a Tennis ball at numbered tins (1-10)(球丢有号 码之烟罐) Lighting the candles with one match stick(燃蜡烛) Dart Throwing at number boards(飞镖投在号码板上)

禁止的游戏则有四项: 1. 2. 3. 4.

Guessing the Correct Surname(猜姓氏) Wheel of Fortune(幸运转轮) Dart Throwing at Numbered Board(飞镖投掷在号码板上) Guessing the Number by using coloured marks(用颜色猜号 码)

从上文禁止的游戏项目来观,似乎只要涉及“赌”(guessing)、“赌 注”(fortune)和数目字“号码”(number)的游戏内容,将一律禁止。飞 镖可以投在颜色板上、苹果或投镖板,但就是不能投在有号码的板上。大山 脚市政府批准项目之第16项,飞镖投在号码板上原是经过市政府批准的了, 却因有人投报,市政府最后发出公函要筹委会取消,并将此封信函抄送给大 山脚区警察(O.C.P.D Bukit Mertajam)巡视查检。若娱乐市筹委会不遵循 市政府的决定,经营执照将被撤除。 37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图为大山脚市政府设下的娱乐市经营规矩,其中第二 项说明不能涉及任何赌博的游戏、第三项警惕筹委会 必须自己经营游戏,而非交托给专业策划人。第五项 更为特殊,市政府规定娱乐市所唱诵歌曲必须先经由 大山脚警察局(O.C.P.D Bukit Mertajam)批准。若违 SS 1960年2月2日,大山脚市政局发函给 反上述任何条例,娱乐市必须关闭,执照也会取消。 日新中学娱乐市主席叶万尚,要他撤 出飞镖投掷在号码板上的游戏。

2

1

4

3

1. 1959年大山脚国泰戏院为日新中学筹募建校基金义演票根。 2. 八〇年代尚有新年娱乐市筹募建校基金活动,图为童军负责查阅入场票根。(照片由黄树毅 (75/80)提供) 3. 1961年,娱乐市筹委邀请槟城首长王保尼前来剪彩。右图为王保尼进行童军阅检。 4. 1961年娱乐市入门票票根。

38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叶万尚董事长率众建校

文\黄欣怡

姓名:叶万尚 出生地:福建南安 生卒年:1911-1980 在校职务: 日新中学董事长兼建委会主席(1957) 日新国中和日新独中董事长(1962) 日新小学董事长(1964) 日新小学AB校与幼稚园董事长(1965)

叶万尚是日新五校董事长,自1946年加入董事 会,1957年擢升为日新中学董事长和建委会主席, 人生大半时间和精力奉献了给日新学校。 为更好理解叶万尚董事长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我们邀请叶燕新董事前来谈谈父亲,关于父亲的事 业、办学过程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生意规模与分布 SS 叶燕新董事接受采访。

叶万尚祖籍南安十三都深垵乡人。幼时家贫失 学,十六岁便与叔父叶乃亨南渡至大山脚,先于万 裕任伙计三年,后与叔父合营“万成号”,五年后 独创“万泉号”于巴刹街,仍旧经营民生什货。1 关于这份记录,叶燕新受访时说,他对万裕公 司没什么印象,只记得“万泉号”。在“万泉号” 之前的“万成号”大概只经营很短的时期。 查日新中学初中毕业刊之“商业介绍”,“万 成号”曾在1952年至1957年刊登广告,自1958年始 不见该商号,或从那时起已结业。“万成号”坐落 于大山脚直街七间店门牌二十九号,主要为承接建 筑和出售建筑材料。

SS 叶万尚与叔父共同经营“万 成号”。此项广告刊登在《 日新中学首届毕业纪念刊》 (1952)。

1. 参考自〈日新五校董事长叶万尚崇尚办学〉,曾荣盛编:《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史 料集》(吉隆坡: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1993年),页334。原载于《南洋商报》 1991年1月18日;〈闽籍华人华侨人物——叶万尚〉 http://www.xmlib.net/xmjy/hrhq/mjhrhq/201805/t20180503_1052261.htm 。

39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WW 《日新独立、国民型中学高中第一届 (1962)毕业纪念特刊》。

“万泉杂”号原先坐落于巴刹街门牌三十七号,之后搬到同一条街上 的二〇九号(在广栈隔壁),经营民生杂货为主。举凡日常生活之米、糖、 米糠、椰粕、罐头杂货等皆有出售,另代理特定品牌的啤酒、牛乳、火柴和 烟。售后提供罗厘、汽车服务运送货物,服务周全。叶万尚早前住在这间店 屋,现已租给别人批发蔬菜。 除了“万泉号”,叶万尚更进一步拓展生意规模,在横街门牌四七四号 创立万泉油站公司(现位于邮政局对面),约开办于1957年 2,直至他去世 二、三年后方收回。 1957年,叶万尚在怡保与柔佛两邦集资组织荣和树胶种植公司。叶燕 新说他小时候曾去过这家公司,办公室就在槟城渡轮码头对面,印象颇为深 刻。这家公司是叶万尚和大山脚几个合伙人一起经营,至一段时期后,合伙 人打算将公司卖掉,叶万尚也只好脱售,转向在槟城和吉打居林购买土地, 当中包括了树胶园和棕油园。 我们参考的资料上提及叶万尚投资房地产企业,然叶燕新解释,父亲 并没有真正经营屋业,主要是盖了几间房子自己住,如在大红花街(Jalan Bunga Raya)盖的五间三层楼,留中间两间,其他的已卖出。叶万尚也在丽 珊花园(Taman Bukit)盖四间房子留给小孩。 叶万尚还与姓叶的一名商人合伙经营荣发火较。1970年代,叶万尚与叶 建南等人合伙开超级市场业BM Super (巴刹楼顶),是大山脚第一间超级市 场。叶万尚去世后才全权由叶建南打理,后期发展成The Store,在全国拥有 很多分行。

2. 叶万尚董事长每年在日新学校校刊或中学毕业纪念特刊刊登广告,均有“万泉号”,至1957年《日 新中学初中第六届毕业特刊》方同时出现“万泉号”和“万泉油站公司”,后者或于1957年始开办。

40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积极投入日新建校发展计划 叶万尚在事业渐上轨道后,积极投入日新学校 的发展工作。早在1945年,三十四岁的他即参与二 战结束后创办的大山脚中华学校,并于1946年加入 董事会。 1957年,日新中学建委会主席黄坚固逝世,叶 万尚于翌年擢升为该会主席,同时兼任日新中学董 事长。1964年获选为小学董事长,之后亦成为国民 型和独中董事长以及1965年小学A、B校、幼稚园的 董事长,掌管五校长达二十二余年。间中经过中小 学行政分开、改制、校舍建设等时期,可谓不易。 日新学校共经历九期的建校发展计划,叶万 尚董事长在位期间,即已承办了七期。现任日新中 学董事长郑奕南经常在叶燕新面前,谈起其父亲工 作的艰苦:“郑奕南董事长虽然做了四十多年的董 事,可是父亲在时代最艰辛的时代做了二十多年, 尤其建校筹款比起现在更不容易。父亲生前定期开 办生日会,办生日不是因为他是社会名人,请人来 酒席才体面,而是借办生日盛会,敦请参与的人前 来日新购买礼券,单据则作为生日的红包。待总结 红包款项时,他会以一对一的方式捐赠给学校。比 如说收获的红包钱是五千元,他自己会再掏出五千 元来给学校,学校总共收获一万元。” 叶燕新进一步解释道,在各项建校捐募名单 里,父亲不是最富有的,郑石三就比他更有钱了, 关键在于舍不舍得。父亲没有真正受过教育,不会 写也不会念,每次在草场运动会上用老福建话致 词“今仔日”,稿纸很简短。叶燕新在台下看着父 亲,觉得父亲很勇敢,能克服弱点,并以身作则, 带动学校董事。学校董事常来万泉杂货店谈天、开 会、喝茶,亦与槟城首长王保尼、林苍佑多有来 往。“可惜太忙了,中风去世。”叶燕新惋惜道。 二十多年来,每届的选举,董事长一职都是不 需要投票的,因后期叶万尚董事长提拔郑奕南,所 以他一往生,郑奕南直接上任董事长。“其实父亲 身边有很多社会人士、甚至比郑奕南更富有,可是 父亲坚持提拔郑奕南。董事长每次遇到我,都会跟 我提起这段往事。所以父亲也是挺有眼光,董事长 接任后就做了二十几年。”

SS 本校男生甲组篮球队队员与叶 万尚董事长合影。

SS 本校足球队全体队员与叶万尚 董事长合影。

SS 大礼堂开幕图照。

3. 〈日新五校董事长叶万尚 崇尚办学〉,页335。

41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SS 1961年,庆祝大礼堂暨新校舍落成开幕全体工作委员留影。

除了活跃于学校事务,叶万尚亦在福建会馆、福德正神担任二十多年 的董事,同时是大山脚医院的巡查员,是大山脚教育和社会团体的中坚分 子。叶万尚另在叶氏宗祠和南安会馆当了二十多年的会长,也是金星学校的 总务,所以叶燕新小学一、二年级在金星学校念,三年级始转到日新小学B 校。由于叶万尚在各领域的杰出表现,他于1958年获膺最高元首陛下赐AMN勋 衔,1967年则获得PPN建国有功纪念章。3叶燕新记得,居民要办理护照可找政 府签名,也可以找AMN签名,所以大家都来找父亲。 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当询问及身为父亲的董事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叶燕新笑着说:“小孩 子那么多,父亲只能鼓励,无法一一盯住。我白天几乎看不到他,他把社会 工作看得很重。他只是嘴上嘱咐我们要好好读书,虽说成绩单一定要过目, 但也不一定有时间看。”对于父亲的节俭,叶燕新更是有趣地分享:“他日 常生活很节俭,该不该花要搞清楚,我想买新鞋子,他要确认旧鞋有没有 坏,想买书,会和我们确认买什么书。父亲一当董事长就捐七千块,七千块 在当时可以买一间单层排屋。我们几个兄弟开玩笑说,父亲那时若把钱用来 买槟城别墅,那就太好了。可是他把钱都花在学校,往生的时候财产也没有 剩很多。” 叶万尚的生意的盈利,主要还是杂货店赚得比较多。烟草生意大概在叶 燕新出生以后就没有了。叶燕新解释说,杂货店也不是我们想象的“杂货” ,而是倾向于卖名牌的东西。小时候一碰到学校放假及节庆的时候,叶燕新 都要到店里去帮忙,罗里每次运来一两百箱货品,都要帮忙搬,两打一箱的 啤酒是很重的。以前的啤酒不用箱子装,十二瓶用麻绳来绑,后来就用尼龙 绳来绑了。因为从小受到的熏陶,叶燕新不但能学习生意的经营方式,体格 也得到良好的训练。

42


日新时代 2019 / 58

专题报导

孩子对父亲的承继 1980年2月23日,叶万尚董事长不幸辞世。叶府秉 承其遗志,捐献三万元,与同乡亲友赙仪,合计七万 元,全部拨入「纪念叶万尚教育基金」,提供助学金予 品学兼优之贫寒子弟。 1982年叶燕新才从台湾回来,两年后接手父亲的生 意。他们兄弟之间有三个母亲,分成三组,每组各获百 货公司、代理商权,叶燕新则拿到巴刹老店的商号,同 样在卖民生必需品如糖、米、炼乳,当时候仓库设立在 大山脚医院后面。家人对财产分配没有异议,而且也只 是口头上协议。 叶燕新说刚接手的杂货店规模很小,他继续父亲 的经营模式,选几个名牌的代理权,才可以和其他区域 的竞争。现在代理Dutch Lady奶粉,仓库坐落在汽车城 (Autocity),一次来货三千箱,二十六轮的推车可以 在仓库走动,规模可谓宏大。叶燕新去年退休后,将业 务转交弟弟接手。「纪念叶万尚先生暨夫人谢秀玉女士 教育基金」也由弟弟来承担,因为奖学金是由字号来承 担。 叶燕新于1999年加入日新独中董事会,当问及加入 董事会的因缘,他说主要的推手还是留台同学会,当然 也因父亲是董事长,且当时家族还没有人在董事会。叶 燕新加入董事会期许可以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发挥,延续 父亲的办学理念。 关于日新独中钟楼,叶燕新补充说,标志性的钟楼 坏了数十年,董事会花了近一百千将它电子化。“我们 的时钟可以和卫星对准时间,挺先进的,有节庆的话可 以播放节日歌曲。不过我们这里只看重时钟和钟声的功 能,它的钟声连住在南美园的朋友都可以听到,也是挺 好的了。” 对于父亲,叶燕新满心感恩和怀念道,“因为父 亲的社会交集、地位和累积的信用,现在我们到工厂卖 油,很轻松,都是父亲的功德。我很佩服父亲百年树人 的教育精神,能带动社会人士跟着走,把赚来的钱回馈 社会,尤其是捐给学校。我做财政也很谨慎,账目要清 楚,不怕人家来查,也是继承父亲做事的理念。”如今 已退休的叶燕新,依然活跃于日新独中董事会,“既已 走进教育工作,就要认真和董事长配合,维护我们的团 队。”这是他所看重的。 43

SS 1961年,叶万尚董事长在 礼堂开幕典礼上致词。


《日新时代》2019/58 日新学校二战后记事(1945-1961) 访谈:日新学校复办后第一届初小毕业生沈春兴(1947) 左翼青年沈星云校长(1911-1949) 日新中小学建校计划(1947-1961) 叶万尚董事长率众建校(1957-1980)

2 7 15 24 39

第58期《日新时代》编辑室

顾问 总编辑 主编 排版 整理 校对 封面设计 封底设计 印刷

陈奇杰校长 卢荣成师 黄欣怡 卢孛怡 黄熙茜 卢荣成师、何启智师、李嘉莹师、周振毅 卢孛怡 周振毅 KHOR STUDIO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