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第六期

Page 1

《聞聲》

第六期 2 月號

《別人 笑我太瘋癲》


目錄 漢服香港 主流之外的傳統服飾ㄧ漢服

藍橘子 特立獨行的人,有趣的故事

P. 10 - 14

------

P. 15 - 19

------

------ P. 3 - 6

------ P. 7 - 9

專訪好青年荼毒室: .鹽叔的哲學故事 .好青年與他們的產地

編者的話 「多點包容,少點偏見」,短短八字看似簡單,但現實中又有 多少人能付諸實行?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很多人都只看標題 等片面之詞便以為對事件有足夠認識,並迅速立下定論或立 場。有些人則以過往經驗或固有觀念看待新事物及主流之外。人 們往往不自覺地以為自己知道很多,但實情可能是一無所知。 放下成見,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永遠保持好奇,是拓闊眼界的不 二法門。一成不變、約定俗成的社會,加上故步自封的我們,才 使這世界變得如此的無聊、沒趣。我們已經盲目地跟隨了主流及 制度很久了,也許該是時候作出改變,包容更多的文化與想法, 讓它們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發芽。


文 / 石灝峰 採訪 / 勞慧欣 石灝峰

漢服香港 主流之外的傳統服飾ㄧ漢服


現代的年輕人,往往都希望自己能緊 貼潮流,成為受他人崇拜的時尚達 人。然而,很多時候,每當你以為與 潮流同步之時,潮流已經悄悄地又走 前了一步,與你擦身而過。而這篇文 章的兩位受訪者,Jerry 和十八,則 彷如與當代盲目崇尚潮流的風氣背道 而馳。他們兩位年輕人都是團體「漢 服香港」的成員,且都由心而發地喜 愛著漢服文化,平日都會穿著漢服外 出、生活。

甚麼是漢服? 漢 服 往 往 被 人 誤 解 為「 漢 朝 的 服 裝」,但其實漢服泛指「漢族的傳統 服飾」。大多朝代的傳統服飾也可歸 類為漢服,例如明朝和唐朝。而不同 時代的漢服都會因當時的社會環境、 文化、審美觀而有所不同。

愛上漢服的過程? Jerry 一開始是先接觸其他民族或國 家的傳統服飾,因緣際會下發現了近 年開始復興的漢服運動,並對其一見 鍾情。而在文憑試過後,他漸漸在日 常穿多了漢服,與其他現代服飾混 搭。 十八認識到漢服則是因為在遊戲內發 現與漢服類似的服飾並感到興趣,因 而主動尋找相關的資料。過程中她對 於漢服的了解有不少提升,更慢慢愛 上了漢服,使漢服文化融入了她的生 活。

最喜歡哪一個朝代的漢服? Jerry 最為喜歡明代的漢服,明代漢 服較為精緻,且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 的風格與款式,適合現代人將漢服與 不同風格的現代服飾混搭。另外明朝


漢服亦繼承了秦朝、漢朝和其他民族 的特色,可謂集百家之大成。 而十八則最喜愛宋朝的漢服,宋朝漢 服偏向簡約、耐寒,容易與現代服飾 混搭,亦有很多其他配搭。

在日常生活上穿著漢服會否造 成不便? Jerry 和十八都認為雖然穿漢服出外 確實會有些許不便,尤其是上樓梯或 去廁所時,但其不便程度其實與穿著 其他現代服飾相差無幾。另外大眾大 多有穿著漢服是很熱和侷促的誤解, 而事實上漢服有不同質地可選擇,以 適合不同天氣和溫度,無需擔心夏天 穿漢服會汗流浹背。

面對社會大眾對漢服的奇異目光和誤 解,他們一開始都感到委屈、傷感, 不明白為何社會不能接受中華文化的 傳統服飾,使漢服文化日漸消失。但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想法都有了改 變。面對現實的無奈,他們理解他人 難免會對不同事物有既定觀念,所以 他們都慢慢習慣了路人對他們的眼 光。而正因社會對漢服缺乏認識,他 們認為自身作為漢服愛好者有責任身 體力行推廣漢服文化,使社會大眾對 漢服有更深認識。他們希望大眾能對 漢服有更多包容和認知,而就算要批 評漢服文化,也應先作了解才作批 評。

在街上有沒有試過被路人以奇 異目光注視? Jerry 表示因漢服是以裙的形式設計 而他作為一名男生,出外時總有不少 途人會覺得奇怪,甚至投以歧視的眼 光。十八亦指出很多人會誤解漢服為 「古裝」、Cosplay 或其他民族服飾。

家人和朋友有否支持你們堅持 穿著漢服? Jerry 和 十 八 的 母 親 都 較 為 保 守, 一開始不太支持他們穿漢服出外。 Jerry 的母親怕他的人際關係會因漢 服而受到影響,十八的母親則因自身 的固有觀念而反對十八穿著漢服。相 反,他們二人的父親則都包容和支持 他們忠於自己。而漸漸地,十八的母 親都慢慢接受女兒喜愛漢服的這一個 事實,會稱讚女兒穿漢服時很漂亮。 另外,十八的老師和朋友都很支持 她,期待她每次穿漢服的時刻。


你們認為漢服文化在香港算是 大眾文化嗎? Jerry 認為漢服文化在香港還不能稱 為大眾文化。相較其他次文化,漢服 在本地的規模仍然算小,但社會對漢 服的認識及發展在近幾年確實有在進 步。十八則認為漢服文化在香港的地 位有點尷尬,一方面並非每個人都知 道漢服是什麼,另一方面又很難確實 地將其歸納為小眾文化。而與其他地 區的漢服推廣運動相比,香港的發展 進度較慢,且政府、其他外間團體和 大眾對漢服運動的支援並不足夠,唯 有靠自己的熱誠和金錢在香港推廣漢 服文化。

你們覺得何謂「現代漢服」? Jerry 和十八都覺得要定義何謂「現 代漢服」是不容易的。但他們皆同意 「現代漢服」的最主要特色便是富多 樣性,穿著配搭上能混合不同朝代的 漢服,更能與現代時裝混搭,創造出 獨一無二、只屬自己的個人衣著風 格。

對於漢服文化在香港的未來有 甚麼展望? Jerry 希望香港人不單單對漢服文化 有更多包容,而是對不同文化、新事 物和意見有更廣闊的胸襟了解及接 納。他覺得現在有太多人都太為固 執,輕易便以他們自身的既有觀念及 過往所知就對他們不清楚或陌生的事 物立下一個結論。他盼望大家能放下 成見,對非主流或新興的文化及事物 多作了解,並尊重和包容每個敢於脫 離主流的人。 十八則希望自己能繼續認識更多與她 志同道合、喜愛漢服的朋友,並且一 起合作在香港推廣漢服文化。她認為 大眾對漢服的認識及接納程度還有很 大的進步空間,所以想招攬更多同伴 一同發展,嘗試以新方向及形式推廣 漢服文化。


文 / 勞慧欣

藍橘子 特立獨行的人,和他有趣的故事

故事沒到最 後一句,也 正如不把橘 不知結局如 子皮剝開, 何。 怎能斷定裡 面的果肉是 色,還是藍 橙 色的呢? -- 藍橘子


不過想分享故事,而寫網絡小說又沒 有甚麼負擔,到了有一天再沒有東西 想寫,就隨時停下來,即使故事「爛 尾」好像也不太要緊。

「睇戲、睇新聞、睇生活周邊發生 嘅事,再自己諗,依啲都會成為靈 感 …… 創 作 呢 個 行 業 冇 得 休 息。」 藍橘子是一名當代奇幻小說作家, 由現實,魔界,賓館,到鏡子世界, 他的靈感看似源源不絕,「我仲有好 多嘢想寫,反而係唔夠時間寫。」對 於創作各種類型的奇幻小說,他未有 感到太大壓力,反而他指出以自己的 興趣來寫其他,如劇本、廣告合作等 東西時會特別辛苦, 可惜在現實的 考慮下只好屈服,只希望明年可以推 走部分,專注於自己的興趣。 回首至 2011 年,網絡小說尚未盛行 時,藍橘子已經在高登講故台連載小 說。 因為自己本身喜歡「打機」、 「睇漫畫」,從此而來了不少靈感創 作故事。 因為有故事想講,自此就 開始了這十年的「寫故生涯」。

由業餘至全職 在剛開始連載網絡小說的一段長時 間,藍橘子在寫作以外,一直有一份 正職。創作故事都是利用放工回家後 的空餘時間。雖然工作忙碌,但他從 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創作對於他來 說,就像「打機、「煲劇」一樣,都 是一種娛樂。對他來說創作更多只是 一種興趣,沒有一個確實的目標,只

直至 2013 年,藍橘子順勢而上出版 了他第一本書《生還者的獨白》,追 上了網絡小說潮流的尾班車。再其 後,2016 年《 我 是 技 安, 我 出 席 了 大雄的葬禮》在 Facebook 大火,他 的知名度提升,加上廣告收入不穩 定,他慢慢開始萌生轉為全職作者的 想法。

被問及辭去工作,成為全職作家的決 心,他笑了笑,坦言 :「主要係懶, 唔想返工。」當時,剛好有份劇本工 作要到台灣的劇組跟劇,20 多天, 根本沒法請假。 那時,他只能夠在 兩份工作之間兩選其一,「一份係極 唔鍾意嘅工,另一樣係自己鍾意做嘅 嘢」,他索性毅然辭職,去過一種徹 底不一樣的生活。「依個係好現實的 問題,唔係有啲咩理想,只係唔想返 工,千方百計咁唔想返工。」這個原 因看著太過現實,卻又實際得不難理 解,甚至或多或少,我們心中也有想 過“Quit”了現在厭棄的工作;我們 缺乏的是機緣,更是勇氣。更幸運


地,他的家人並沒有反對,或許是知 道他並不是那種會破釜沉舟去追尋夢 想的人,試一年半載,要是真的失敗 了,不就是去做回那個平凡的「打工 仔」。至於親戚朋友,他不太清楚, 也不太在意他們的眼光,「覺得冇出 息咪由佢囉」。事實上,他也靠這份 職業,達到了許多香港人定義的成功 和安穩,結了婚,買了樓。未來的日 子大家都不能預知,一試又何妨,若 失敗了最壞不過從頭再來,回去那些 厭煩的日子,生活始終能過下去。

洄水文化 現今香港作者版稅的收入實在少得可 憐。作為讀者、消費者我們抱怨着書 價愈來愈昂貴,卻從未關注過作者的 收入。通常而言,作者只會有書價的 8-10% 作為版稅,一本 $98 的流行小

說,作者實收不足 8 元。可想而知, 作者要賣多少本書,才能與一個普通 「打工仔」的收入相若。在這個常態 下,加上與傳統老牌出版社的理念有 所衝突,2 年前, 藍橘子聯合數名 作家建立了獨立出版社 —「洄水文 化」。意為,網絡上的讀者是時候 「洄水」 ( 回饋 ) 予作者, 同時作 家們也會透過更特別,更好的設計、 包裝,甚至贈送戲飛等方法「洄水」 予讀者。「洄水文化」的小說只透過 網店發售,而且售完即止, 一方面 顧 及 成 本, 節 省 了 高 昂 ( 約 為 書 價 的 50%) 的書局上架費;另一方面不 在書局發售,許多東西都可以放膽嘗 試,如封面設計、材質、風格的變化 是由自己控制,較為靈活。雖終需有 所取捨,如沒法參與一些商場活動、 夜書市等,但整體而言,獨立出版社 的確為一條新出路。 問及經營 2 年以來最難忘的事件,藍 橘子瞬間想起了第一次參加書展的經 歷。當時甚麼都不懂,只得腆着臉四 處請教。以外人或是作者的身份看 來,書展好似挺簡單的,擺攤位,賣 書,離開,如此而已。但實際上電線、 燈位、運輸、找續等各種問題都需要 操持。如書展途中,洄水文化的攤位 一度沒有了「散紙」,幸得隔離攤檔 和讀者們的幫助才有驚無險。又,因 對離場的不熟悉,他們由下午六點等 到十一點才把剩餘物資運上貨車;亦 出現當創作者們歡天喜地食過慶功宴 後,發現會場只剩下他們的幾版貨物 孤獨站在一堆來來往往的即車之間, 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景。惜 2020


的書展因疫情關系取消;政府的無能 為力和「書展關注組」的獨斷專行, 到了 2020,書展似乎仍然是他們面 對的最大挑戰。

當前的香港與未來的藍橘子 香港的閱讀風氣式微也不是近這一兩 年的事情。藍橘子認為,自小老師便 強調讀書有益,然而有益的事通常會 與沉悶掛勾。他強調:「咁多年來個 個小朋友都知道睇書係有益嘅,但 冇人講過睇書可以係好玩嘅、有趣 嘅……大家只會覺得睇書係沉悶嘅 嘢。」加上當父母都沉迷手機遊戲, 我們又怎要求孩子閱讀?然而,閱讀 本身的樂趣,有時比它實際帶來的意 義更為重要。是故,即使是講道理, 藍橘子也會以故事包裝, 以有趣為 先。「我寧願你 ( 讀者 ) 輕鬆咁睇完 本書,唔想讀者係格硬睇晒。」 一直以來,藍橘子做事的方針都是見 步行步,就如成為全職作者、出書、 開出版社。「( 我 ) 唸到啲咩,都鍾 意行咗第一步先。」就如寫故事一

樣,想到一個題材,通常他會先寫下 第一集,之後再檢視是否可行,有甚 麼問題以後再作打算。「( 我 ) 成日 覺得唔行咗第一步,問題唸唔到咁多; 而唸得太多甚至會令人退卻。」許多 事,他有想法,覺得可行,就會去做, 他笑言,「隻腳踩咗落個水氹度,唯 有繼續行落去。」對他而言,與其坐 着思考,不如實際地試下,只有接觸 到問題,才會想到解決辦法,不踏出 「踩進水氹」的第一步,永遠也無法 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對 於 未 來 的 規 劃, 他 也 是 貫 徹 始 終 的—見步行步。未來無法預料,一切 日新月異,好多事都像是機緣巧合。 唯一肯定的是,他會繼續用心經營自 己的品牌,繼續努力。 「我個人本身就冇乜設計,咁咪睇下 個機緣帶到我去咩發展囉。」


文 / 梁兆恒 採訪 / 梁兆恒 勞慧欣

專訪好青年荼毒室(上) 鹽叔的哲學故事


鵝蛋形的臉型,加上中間分界,髮尾微微上蹺,有點像英式法官的 Bench Wig。若再換上了油畫背景,整個人就儼如歷史畫像上的歐洲貴族, 尤其是他微微仰頭的時候,別有神韻。他,就是好青年荼毒室的楊俊賢, 鹽叔。現任大學講師,教授哲學。 訪問當日,最終見到真人了。一來他便微微躬恭示好,半點架子都 沒有,這讓二十歲左右的我們感到少許意想不到。

鹽叔的哲學之路 鹽叔一直都喜歡哲學,「我 all along 都係鍾意哲學啦,你可以 話係,雖然我以前唔知到呢啲 叫哲學。」並非有些突如其來 的人生巨變,所以他才突然鍾 情於哲學,「我自己就唔係有 啲咁嘅特別嘅 moment,所以我 覺得由唔鍾意變左做鍾意。」 鹽叔對哲學,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哲學就最 fit 我呢種氣性囉。」

所以他才從芸芸學科之中選擇了哲 學。

喜 歡 哲 學 的 背 後, 全 因 他 的 性 格。 「More or less 我 會 categorise 係 我 個人嘅性格鍾意啲唔 practical 嘅野, 姐係想知道個世界係點,好奇心比較 強 啦, 你 可 以 話 我。」「 譬 如 我 鍾 意 bio,我唔會有興趣讀 medic,就 算 我 考 好 高 分 都。 有 啲 好 practical implication 嘅野,我就唔係好有興趣 㗎喇。姐係我以前讀 politics,我就 唔鍾意讀 public admin 嘅,就淨係讀 所有純 theoretical 嘅 politics 咁囉。 咁所以哲學就最 fit 我呢種氣性囉。」 而 唔 practical 之 中,「 哲 學 對 我 黎 講就係最 fundamental 嘅嗰隻囉」,

「哲學可以大體上分兩種唔同哲學 嘅。 有 一 種 係 大 家 覺 得 practical 啲嘅,關於人生問題、社會問題, 姐係我有啲疑難解決唔到嘅,I get some problems, 我 地 會 咁 樣 講 啦。 咁 我 要 搵 啲 solution: 咁 人 生 嘅意義係咩啊、個社會應該點先係 公 義 啊。」「 另 外 有 啲 人 就 純 粹 係,唔係一啲 problems,而係一啲 questions,我好奇嗻,姐係類似係 一啲求真嘅衝動,我想知個世界係 點嘅。」當然,鹽叔喜歡的是後者, 這些問題,別人沒有閒情逸致理, 鹽叔卻樂此不疲。


除了性格,滿足感和成功感亦是鹽叔 走哲學之路的助力之一。 鹽 叔 舉 在 港 大 上 莊 為 例,「 我 嗰 時 港 大, 我 上 三 蛇(Social Sciences Society) 啦, 亦 都 上 過 hall 莊 啦。 好得意架我上莊都係,好唔 practical 架我上莊,我係一個 in a sense 上莊 嘅 過 程 都 好 conceptual 嘅 人 黎 嘅, 咁姐係我要諗清楚枝莊點解依個年度 要用嗰個資源做嗰個工作,嗰個工作 嘅意義係邊度。咁就會牽涉到好多問 題:點解大學教育裡面要牽涉有枝咁 嘅莊?你枝莊喺大學教育扮演啲咩角 色呢?姐係種種就最後牽涉到好多嘅 思考過程。我發現喺呢種討論裡面, 其實我係幾有滿足感嘅。我亦都相信 其他人都 recognise 我個強項係呢面。 姐係我做野就好差嘅,姐係我搞個活 動裡面,就會錯晒架喇啲野會。但係 我負責諗清楚啲 A&O 啊,傾清楚啲 問 題 啊, 個 價 值 觀 應 該 點 樣 行 啊, 咁嗰啲喺個討論入面,我相信我係 sharp 嘅,又相信其他人亦都比到一 個 咁 嘅 正 面 feedback 我, 呢 個 我 估 係令到我有成功感。」 「哲學可能真係我能力最 fit 嘅野囉。 咁我表現都係相對最好嘅。」 後來在大三畢業前、要思考前路之 際,就是這種自我效能感,以及喜歡 impractical、求真的性格,使鹽叔決 定以哲學為志業。亦即是學術。 學術除了符合鹽叔的性格外,還比較 切合他的能力。他大方地坦言:「我 practically 係 handicapped 嘅。做所

有 practical 嘅 野, 包 括 約 人 準 時, 或者 arrange 每一日嘅 daily lives 咁 呢,我好多亂子嘅。啲時間又抄埋一 碟啊,咩都抄埋一碟,搞到成日都出 錯嘅。哲學似乎係最停留喺概念世界 嘅 in 某一個 sense。」雖然「後尾我 發現左唔完全係嘅,當你 in practice 要做哲學嘅時候就好多實際野要做, 就好煩嘅」,例如「起碼寫到一定水 平嘅野出黎去回應某啲野,而你寫唔 到呢,你要迫自己狂寫呢,咁係一個 超級無敵辛苦嘅無間地獄。咁我依家 喺呢個情況裡面」,「但起碼個學術 運 作 上 面 係 最 唔 practical, 唔 需 要 design survey,唔需要 design social research,唔需要做實驗。冇嗰啲野, 你 就 係 睇 書、 諗 野、 討 論、 寫 野, that's it, 咁 你 suppose 可 以 喺 間房度做晒。」

於 是, 起 初 在 港 大 讀 Social Sciences 的鹽叔,因為「想 comprehensive 啲」,所以當他大三 「決定左想用哲學做我未來嘅工作, 咁 就 走 去 讀 多 個 second degree, bachelor degree,報多次 Jupas,就 入中大讀多過第二個學位」,成為 一位中大哲學人,及後亦如願在學 術發展。


鹽叔的哲學人生 「我可以輕鬆地傾一晚通宵哲學係 完全唔係一件難事,除左有啲眼瞓 之外,但應該 okay 架。」 鹽叔對哲學的熱愛,躍然口上。 但具體如何熱愛?是否熱愛到每分 每秒都思考哲學? 此時,鹽叔給出一個較為意想不到 的答案:「我每次講依啲,啲人都 唔信我。但係真嘅。就係:我好少 諗野,我好少諗野。」 「幾時會諗呢,就係譬如我睇緊篇 文章,睇文啦,同人討論啦,最多 係同人討論,啲人問我啲問題啦, 咁我要迫住同人傾啦,justify 我嘅 諗法啦,嗰嗰時候就喺個 dialogue 裡 面, 可 能 係 同 個 人 dialogue, 或 者 同 篇 文、 同 本 書 dialogue 嘅 時候,我先會 engage in 一個哲學 嘅思考。但我平時自己一個呢,我 係唔會無啦啦 start 哲學思考。我 成個腦係,如果冇野、冇書、冇報 紙比我睇呢,冇電腦比我睇啦,我 個腦係 blank 嘅。咁我就覺得好悶 嘅其實,但我就一路喺度 blank 咁 囉,所以我就幾時都會帶住啲野睇 囉。」

沒錯,這是鹽叔個人的思考習慣。 由 於 是 好 奇 的 questions, 而 不 是 人生急待解決的 problems,鹽叔對 這些 questions 似乎不太強求,甚 至有點漫不經心,有意無意的等候 靈感的到來。「得閒諗下,得閒諗 下,得閒撞到傾偈又諗吓下次,或 者見到某啲題目、某啲 paper 啊、 網頁,可能一啲 Facebook post(而 諗下)都唔奇架。」「好得意架, 解決問題呢就係,個問題喺到,你 今次傾偈呢就行左少少。下次傾偈 可能行唔到架其實,咁但係咁,再 下一次又唔知架。行左嗰個方向, 咦,又可以咁樣行下喎。又或者沖 涼突然無啦啦『叮』,即係全部都 唔 係 我 active 去 諗, 而 係 有 好 多 here and there,無啦啦會有推進嘅 一啲位囉。」 但不羈的鹽叔也坦言,「我嘅 case 係唔好嘅例子啦,就係我唔係好有 系統地去 tackle 佢地,直至到同人 傾,或者睇篇文嘅時候再推進囉。」 從 上 述 可 見, 鹽 叔 對 於 哲 學 很 認 真,充滿熱愛和熱誠,哲學對他很 重要。但在鹽叔的生命中,哲學佔

我覺得學術好有意義,大啲講句就係,類 似就係為人類知識作一啲貢獻咁啦,姐係對所有 野嘅理解推前左少少,係一個我覺得好有意思嘅 工作黎嘅:探求個世界係點,理解多啲個世界, 理解多啲個宇宙,理解多啲左自己


何等比重呢?他可以為了哲學而放 棄一切嗎?還是有別的東西比哲學 更重要? 正當我以為哲學人如鹽叔會選擇前 者,他再一次出乎預期,指:比哲 學重要的東西「大把啦,大把喎」。 「好無聊咁講句,身邊啲人啦,姐 係依啲好弱智嘅答案啦,姐係拍荷 里活電影式嘅答案。」「姐係如果 人類會滅亡咁,冇理由 say yes 呀 嘛。 第 一, 我 唔 覺 得 哲 學 係 that important。第二,我甚至唔覺得哲 學係比其他學科都 important。姐 係所以你問我,對我而言,定係對 個世界客觀而言,佢有價值、佢重 要,但係唔係 absolutely 咁重要、 咁有價值,有好多野重要過佢。如 果取消哲學呢個本身,但呢個世界 人類可以 say 好無聊咁講,世界和 平咁樣,冇左痛苦咁樣,我揀呢個 世界會冇左哲學囉我估。」 最 後, 鹽 叔 想 為 哲 學 人 這 個 經 常 被 誤 會 的 群 體 說 些 話:「 每 個 鍾 意 哲 學 嘅 人 都 好 唔 同 架, 我 相 信。 我 唯 一 想 打 破 嘅 stereotype 就 係: 哲 學 人 冇 大 家 想 像 中 咁 stereotypical。」「姐係有啲人會 覺得,哲學人一定係通常點點點。

其實係好 diversified,甚至以我讀 書嘅經驗,姐係我自己喺大學留左 好 多 年 啦, 見 左 好 多 唔 同 學 科, 有 讀 過 唔 同 course 咁 啦, 哲 學 人 係其中一啲最 diversified 嘅 major 黎 」, 因 為「 啲 人 tends to 唔 係 好 理 會 social norm 嘅, 係 比 較 根 據自己覺得岩同埋唔岩而去做同講 野。但咁意味住啲咩呢,就係大家 好 authentic 嘅, 好真 嘅。你 係行 呢個方向,我係行呢個方向,我就 係咁架喇,我唔會比某一個 norm 跟架,咁就變左好 diversified,好 懸殊,好多怪人,好多人做啲好奇 怪嘅決定而冇人覺得佢奇怪。呢個 係我覺得如果哲學係有共通點嘅話 係呢個位,但具體內容就好唔同囉 所以:哲學對佢嘅價值係咩,啲野 嘅睇法係點,就每個哲學人都 ok 唔同嘅。」 哲學思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就是鹽叔的哲學人生,是他如何 熱愛哲學、思考哲學和看待哲學的 紀實。


專訪好青年荼毒室(下): 好青年與他們的產地

文 / 梁兆恒 採訪 / 梁兆恒 勞慧欣


好青年荼毒室,在二零一六年,由一 班十三人的好青年成立。他們高舉 「嚴打學棍,杜絕文青」的口號,進 軍哲學普及界,「荼毒」萬千好青年。 我們繼續邀請好青年荼毒室的鹽叔, 分享一下好青年是怎樣練成的,以及 他們「荼毒」青年的點點滴滴和未來 計劃。

好青年的產地:中大哲學系 「我估我依家 turn out 我有嘅哲學訓 練,同我可以有嘅哲學訓練,同依家 呢個我呢,係好有賴於我入左中大哲 學系。」 我們現在看到的好青年,運思了得, 對哲學家和哲學理論琅琅上口,其實 背後有賴於中大哲學系完備的哲學訓 練。而且只中大一家,別無二致。 香港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哲學系,都 偏側於英美分析(如港大和嶺大)或 歐陸哲學。而中大「三國鼎立」,英 美分析、歐陸哲學、東方哲學,東西 方三大哲學傳統都包含其中,所以不 同哲學傳統的知識和面向,如英美分 析哲學的求真精神、歐陸哲學關心解 放人類的一面,以及中國哲學的生命 導向,他們都可以自由涵泳學習,成 為今天東西哲學兼擅的荼毒室。 而且,好青年荼毒室的一行人,都在 中大結緣相識。

港 大 的 faculty-based 收 生, 一 來 不 知 身 邊 何 人 讀 哲 學, 二 來 在 未 declare major 前,「 根 本 就 唔 會 知 邊 個 志 同, 唔 會 知 邊 個 道 合, 自 己 一個就浮浮沉沉左幾年囉」。而中 大 department-based 收 生, 大 家 一 入學就是哲學人,目標明確。而且中 大哲學系一班三十多人,很易認識和 熟落。加上哲學人本身的學術氣氛濃 厚,時時舉辦讀書組,討論哲學。而 「好青年荼毒室呢,就係所有人都喺 嗰度識番黎。」 「嗰種氣氛,嗰種制度,韞(wan3) 住一班人幾年,而嗰啲人會熟,跟住 慢慢又會有一種討論氣氛,會冇啦啦 form 啲咁嘅組,跟住知邊啲人叻, 邊啲人唔叻。我地平時好多討論,好 多呢啲機會,你會慢慢搵到邊啲人係 好嘅,邊啲人係唔好嘅,邊啲岩傾, 就會好多時候 form 到唔同嘅討論, 咁呢啲就係我地後尾荼毒室嘅嗰嗰 basis 囉,我覺得。」


更甚,中大哲學系為他們埋了一顆普 及哲學的種子。 「中大係有個使命感比我,覺得要將 呢啲西方嘅文化瑰寶 localise 嘅,要 變成中文可以討論嘅」,因為「用中 文講之後,慢慢入左我地文化裡面, 慢慢變成我地睇世界嘅方法」。「而 中大哲學系係好 conscious 有呢個使 命,堅持一定都要維持一定程度嘅廣 東話講嘅哲學、教嘅哲學。」 中大之於荼毒室,是土壤,是搖籃, 是老師,更是真正的一脈相承。好青 年,就是這樣練成的。

好青年的點點滴滴 經營荼毒室四年多,當中有很多窩心 難忘的事。

起初,鹽叔並不相信,覺得太誇張。 但後來,越來越多的留言,感動之餘, 他也開始相信這一切。 「我覺得好神奇嘅係,我地從來冇諗 過我地做嘅行為會 turn out 成為左人 地嘅精神支柱。」 但本想推廣哲學的荼毒室,未敢居 功,只是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唔會話自己成功架所以,因為我 地唔係想做嗰啲野」。「我地好唔覺 意地扮演左某一種社會上嘅功能,或 者進入左某種角色」,「好多人心裡 面都叫做需要嘅、或者生命裡面嘅其 中一條支柱。咁喺呢個意義下,我係 好感恩嘅。我亦都好感動。我唔知自 己做呢啲野係有依個意義,但我估係 好多人同我地分享佢地嘅諗法嘅時 候,原來係咁架」。

「好多室友 pm 我地,講到喊晒喇我 估佢,從佢文字上,佢話佢喊緊,我 相信佢喊緊。」 「有啲人話佢每個禮拜一至四捱嘅 方法,就係期望喺星期五睇我地啲 live,之後就再捱多四日。」 「有個老人家,佢話去人生六十幾歲 先發現左我地,先發現原來係有一班 咁嘅人,係會收呢種問題。對佢黎講 係,佢想搵好耐嗰嗰位,咁唔到係到 依家咁嘅年齡先搵到。」 還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和留言⋯⋯

意想不到的,還有與室友建立起某種 情感聯繫。 荼毒室的直播,起初因社會事件而 起,比如《夢中人》系列。但後來越 談越辛苦,便開宗明義不談政治,變 為 圍 爐 取 暖, 吹 水 互 勉。 想 不 到, 「其實啲人會覺得咁係好重要」、「其


實啲人最鍾意睇係嗰啲野依家發現 左」。而且,「有一種圍爐取暖式嘅 support」,「同一時間就令到我地同 佢地形成左一種朋友式嘅關係,雖然 我嚴格黎講唔識佢地 personally」。 「咁依一種咁嘅關係,其實話比我地 聽,我地對佢地黎講,係有一種情感 上嘅支援。呢啲都係我冇諗過。」 「我估唔到呢壇野最終可以建立左咁 嘅關係。」 慶幸之餘,還有謙卑和感恩。「我想 講呢壇野係佢地有份,荼毒室係大家 嘅。」他們不是 fans,而是室友。 更可貴的是,荼毒室十三人,在不斷 討論、認識和合作下,「形成左一個 好大嘅關係」。鹽叔形容,荼毒室就 好比在大學時上一枝認真的莊,大家 向著同一目標,拋頭顱,灑熱血,付 出心機和汗水。但是,亦有一些不太 好的回憶。 「當 run 得耐之後,大家會有唔同嘅 人生階段嘅需要。我地一齊 form 嘅 時候呢,差唔多全部人都仲係讀緊研 究院嘅」,「同學術關係近啲喇。咁 但去後尾就好多人就,譬如碩士畢業 咁啦,咁你就會諗,就會可能做左第 二啲野㗎喎。姐係我地有啲人走左去 做唔同工啦,保險咁啦,去左做補習 老師咁啦,讀多個 law degree 咁啦。 咁呢啲就令到大家可以 commit 嘅野 啦,或者想去到 achieve 嘅野啦,就 會有啲唔同,會有啲唔同。」

commitment 嘅時候呢,咁係可能維 持 落 去 係 少 少 瓶 頸 嘅 feel 嘅。more or less 大概係社會運動開始之後去 到上年嘅年中,姐係大概大半年到 啦,2019 年嘅下半年同埋 2020 年嘅 上半年左右啦,有一段比較低潮啲 嘅,我地自己之間都。姐係大家冇咁 commit,多啲甩左,咁⋯當陣時有啲 成員有啲不滿,或者有啲覺得自己好 似要苦苦力撐咁囉。」 「但後尾 turn out 又過左呢段時間又 好番啲喇,又 okay 咯。」 「咁冇乜野嘅,我估,依啲唔開心咪 構成啲更大嘅開心嘅一啲組成部份黎 嘅,可以係。」 雖然有不太開心的回憶,但終究是有 意義的時光較多。 「 我 覺 得 係 meaningful 多 過 苦 」,「 不 論 係 希 望 對 個 社 會 黎 論 meaningful, 個 人 黎 講 都 係 好 meaningful」。 世事無常,還有更壞的無常要來。雖 然如此,已得哲學無限好,何須惆悵 無常至。天祐好青年荼毒室的未來計 劃成功。祝願好青年心想事成,荼毒 室業務蒸蒸日上。

想知道訪問嘅更多精彩內容, 快啲 Scan 個 QR code 去睇完整版啦 !

「咁可能尤其是新鮮感又過左啲啦 我 地 自 己, 大 家 可 以 付 出 嘅 野 又 唔 同 左 啦, 大 家 有 另 外 一 啲 life 嘅

上集

下集


《聞聲》第六期 — 別人笑我太瘋癲 編輯 : 勞慧欣 出版委員 : 梁兆恒 石灝峰 出版 : 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 出版日期 : 二零二一年二月 Facebook: Social Service Group, HKUSU Instagram: hkusussg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