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城事》第一期:城市裏的追光者

Page 1

[sing4]

[si5]

[sing4]

[si6]

城市裏的 追光者

鬧市唱片舖 見證香港追星數十載 / 跨世代「哥迷」/ 一個 時代 升起的兩種舞台 / 追星熱潮背後 包容與正視

2022. 02

創刊號

No.

001 追星係喜好 潮流 抑或寄託? 無論如何 追隨星光 或許只為不負一段好時光


一個時代 升起的兩種舞台

03 鬧市唱片舖 見證香港追星數十載

01

P.9 P.1

追星熱潮背後 包容與正視

跨世代「哥迷」

P.5

04

02

P.13


編編 者者 的的 話話

近年本土意識逐漸高漲,大眾開 始將目光聚焦於眼前,用心發掘 香港嘅美好事物。隨住新晉明 星、偶像組合嘅走紅,廣東歌、 本土電影等文化產物再次受到 熱烈關注,而香港亦掀起一股久 違嘅追星熱潮。追星除咗反映一 個時代之下民眾嘅價值觀,同時 亦暗示潮流文化嘅興旺與衰落, 箇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期《城市·城事》刊物以「城 市裏的追光者」為題,致力探討 同紀錄香港嘅追星文化,分析當 中演變同形成,發掘追星浪潮之 下蘊藏嘅故事。


文 / 陳瑤 1

鬧市唱片舖 見證香港追星數十載 旺角就好似一個多啦 A 夢嘅百寶袋,無論你想揾全香港最好食嘅雞蛋仔,抑或 八十年代絕晒版嘅模型,只要你願意花時間細心探索,旺角都應該幫到你。我 哋呢日走入坐落喺旺角彌敦道嘅信和中心,尋覓一啲充滿香港特色嘅唱片舖, 從老闆嘅口中了解唱片舖、明星,以及唔同年代嘅香港人之間嘅故事。我哋希 望通過訪問唱片店嘅老闆,比較昔日處於影視黃金年代嘅香港地,以及近年廣 東歌受日流、韓流影響,經歷低谷後東山再起嘅社會現象,從而探索香港隨年 月演變嘅追星文化。

1


而家手機、電腦都可以聽歌,你覺 得咁樣有冇影響啲人買碟嘅意欲?

受訪者吳先生(David)係信和中心地 庫迴音閣鐳射中心嘅老闆,佢經營唱片 店已經超過三十年。舖頭入面嘅唱片林 林總總,涵蓋唔同年代、風格、國家, 當中以日韓、中文歌居多,無論係鄧麗 君、陳百強,定係林家謙、MIRROR, 又或者係 BTS、EXO 嘅唱片,都可以 輕易搵到。多元化嘅唱片吸引唔少嚟自 各個年齡層嘅顧客,短短二十分鐘嘅採 訪,已經見到唔少著住校服嘅中學生、 二十出頭嘅年輕人,以至係一啲中年嘅 熟客嚟買唱片。

David 認為而家買唱片嘅人其實有少許 本末倒置,事實上顧客嘅手機已經有晒 啲歌,佢哋買唱片主要係作收藏用途。 無論係追韓星,抑或追本土男團,唔少 人都熱衷於購買偶像相關嘅產品,譬如 採訪當日恰逢 MIRROR 推出咗一隻藍 光碟,吸引咗好多人嚟唱片舖查詢。 「其實而家你追偶像嗰啲都係想買翻件 實物。後生仔買唱片其實唔係為咗聽, 係為咗裏面啲 souvenir(紀念品)㗎喎, 佢哋想要嘅係啲卡、相、海報呀。」

David 指出,以前顧客真係為咗聽歌而 買唱片,心態同而家嘅人好唔同。以前 嘅年代並冇太多花臣嘢,唱片最多只係 附贈一張海報,冇而家啲人所儲嘅卡 仔。David 亦都提到,採訪當日有個客 人,早前已經訂咗兩盒唱片,但因為兩 盒入面隨機附贈嘅閃卡唔同,就想買多 一盒唱片。即使每盒唱片所附贈嘅都係 一模一樣嘅卡,但而家好多人都會為咗 張唔同嘅卡仔而買多過一盒唱片,同抽 盲盒嘅心態相類似。 信和中心地庫迴音閣鐳射中心老闆 吳先生

你覺得近年嚟買唱片嘅人數有冇咩 變化? David 覺得買唱片嘅人數同以往相若, 而影響顧客購買意欲嘅因素主要係產品 質素同埋歌手嘅受歡迎程度,例如 2021 年年頭、年中嘅時候唱片舖都係比較淡 靜,直至十二月林家謙、張天賦、張學 友等歌手出碟就多咗人嚟買唱片。 2


近呢幾年香港人追星嘅方式同昔日 有咩分別?

你覺得唱片業會唔會發展得越嚟越 興盛,定係都係差唔多?

David 指出,昔日八、九十年代同而家 追星嘅方式有所不同。譬如以前嘅影迷 追星多數都係參加見面會、同啲影星去 燒嘢食,又或者會去電視台等佢哋嘅偶 像,但就甚少會好似近十年咁買一整版 廣告應援。David 認為昔日嘅粉絲一般 嚟講都只係身體力行去支持偶像,而唔 會好似近年嘅支持者係用金錢作宣傳。 David 旁邊嘅友人亦分享,昔日嘅報紙 會報導唔同明星每日嘅行程,但而家 Instagram、Facebook 等 社 交 平 台 已 經 能夠畀粉絲知道唔少有關偶像嘅行程、 近況,所以粉絲亦無需再單純依靠報紙 追星。

David 認為係取決於唱片業嘅持續性, 因為樂壇難以預測,經常有大起大跌, 而最近 MIRROR、張天賦、林家謙、 馮允謙等歌手 / 組合都喺香港走紅。 David 認為其中一個可能嘅原因係因為 好多一線歌星,比如係張學友、王菲等 都少咗唱歌,而好多二線歌星因此而得 到器重。David 回想以前黑膠唱片嘅年 代,感嘆呢啲一線歌星昔日一年出三隻 唱片,而家三年都冇一隻。

呢間坐落喺鬧市嘅唱片店喺過去嘅三十 年一直見證住香港歌影視產業嘅轉變以 及香港追星文化嘅發展,而香港嘅追星 文化亦反映咗我哋香港人獨特嘅文化、 歷史、生活面貌。究竟係啲咩構成而家 嘅香港?究竟本地唱片業喺未來嘅角色 會係咩?如果你有一日行經旺角,不妨 走入呢啲特色小店,發掘更多香港嘅另 一面。

你覺得近年香港嘅社會因素有冇影 響香港人聽嘅歌? David 覺得兩者並無關係,因為唱片舖 一直都係依靠售賣本土嘅中文碟,只係 有一段時間中文歌喺香港嘅熱潮稍為減 退。David 亦提到當年陳奕迅、張敬軒、 容祖兒、Twins 等嘅本地歌手 / 組合喺 香港紅咗好長嘅一段日子。

3


攝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七日

4


2

跨世代「哥迷」

文 / 關淑琳

徐徐回望,近年愈來愈多人情迷於舊香港情懷,最近落畫嘅電影《梅艷芳》將 香港八九十年代嘅輝煌傳奇重新帶到眾人眼前,掀起一股緬懷老香港嘅熱潮, 當中更不乏一眾年輕支持者。到底呢股懷舊熱潮,點解會吸引到呢班年輕人, 令當年嘅傳奇人物喺呢個日新月異嘅世代仍然能夠吸納無數新粉絲?

5


「就係因為有價值,所以佢哋會留低, 所以佢哋會被記得。」 彭奕而年僅 18 歲,同張國榮(哥哥) 嘅時間線冇一丁點重疊,從未與哥哥相 遇,但依然對佢「痴痴醉」。究竟佢係 點接觸到哥哥㗎呢?時間要去返 12 年 前,奕而 6 歲嘅時候第一次聽到哥哥嘅 歌,當時佢爸爸就係播緊《風繼續吹》。 直至 2016 年,佢對哥哥由認識轉化為 鍾意嘅契機,就係因為新年嘅時候《家 有囍事》修復加長版上映,令佢產生興 趣,慢慢發掘哥哥嘅一點一滴,從此令 佢鍾情於哥哥。

《風繼續吹》張國榮十八週年紀念展策展人 彭奕而

時代巨輪下的挑戰 講起奕而,不得不提佢所設立嘅粉絲專 頁 @WindOfLeslie,透過文字抒發佢對 哥哥,甚至老香港嘅懷念之情,坐擁一 萬多名追蹤者。然而,單單喺社交平台 上撰寫文章又怎能夠完全表達佢對哥哥 嘅傾慕之情呢?所以喺 2021 年,奕而 策劃咗《風繼續吹》張國榮十八周年紀 念展,紀念哥哥之餘,亦令佢嘅精神仍 然似風一般散落並長存於此。 但……要拉近世人同哥哥之間嘅距離又 談何容易?由於當時科技發展不及現今 蓬勃,尚未有網媒嘅出現,要透過掃描 舊報紙才得以紀錄當年嘅新聞,好多有 關哥哥嘅資料、報道都需時去找尋、整 合、考究出處,所以奕而身邊嘅人都對 舉辦展覽不抱信心。儘管如此,奕而仍 然盡心盡力,處理基本公關事務之餘, 更積極搜羅遍佈於世界各地嘅收藏品, 令展覽辦得有聲有色。

6


逆時代而行的年輕人

具有前瞻性必定係哥哥身上其中一個令 人 敬 佩 嘅 特 質。 奕 而 認 為:「 哥 哥 當 年就好似一道門,令我哋得以打開新領 域。」1997 年,哥哥主演電影《春光乍 洩》,故事講述同性戀嘅愛情故事,卻 無受九十年代社會封閉思想影響,而對 同志有刻板設定,出演者亦非只係將同 性戀者演成「乸型」;同年嘅跨越 97 演唱會,哥哥史無前例地著咗當時認為 只有女性可著嘅紅色高踭鞋;2000 年熱 情演唱會,哥哥無懼固有偏見,留著長 髮穿著裙演唱⋯⋯即使模糊兩性界限喺 現今社會愈來愈普遍,但對於當時嘅華 人社會,絕對係難以想像嘅,種種舉動 體現出哥哥前衞嘅思想同行為。

可能有人會不解為何呢位年輕人會對素 未謀面嘅明星愛得如此瘋狂。事實上, 年輕一代並非只有奕而如此鍾情於老香 港。根據奕而所講,無論係佢嘅專頁, 定係所舉辦嘅展覽,支持者多數都係 90 後至 00 後,當中 00 後佔嘅比例甚至更 多。佢提到,同輩嘅思想都十分開放, 而朋友亦會受自己薰陶,耳濡目染之下 開始對老香港以及當中嘅藝術性產生興 趣,同時亦會開始主動了解本土文化。 最後,就造就咗年輕人卻鍾意老香港呢 個有趣現象。

世紀傳奇 — 文化符號 言歸正傳,到底係咩驅使佢哋咁鍾情於 一個毫無交集,素未謀面嘅人呢?說到 底,哥哥究竟有咩吸引力? 「I am what I am 我 永 遠 都 愛 這 樣 的 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 火」呢兩句歌詞皆出自哥哥於 2000 年 演唱嘅《我》一曲。一直以嚟,哥哥都 不斷宣揚要「做自己、愛自己」,並透 過自己嘅作品傳達要自愛、自我欣賞嘅 信息。問及哥哥同現今世代嘅明星有咩 唔同之處,令佢鍾情於哥哥而非崛起嘅 新星,奕而表示:「其實兩個時代唔同, 媒體唔同,能力係唔可以比較。的確, 時至今日,Serrini,欣宜等歌手亦都有 表達『做自己』嘅理念,但咁更加證明 哥哥嘅思想係唔過時嘅。」

可以得知,哥哥總係身體力行,由自身 開始,用藝術性嘅方法去宣揚文化,勸 勉我哋唔好拘泥於社會帶來嘅限制,學 會拋開固有框架,活出自己嘅人生。

除咗上述提到嘅地方外,哥哥所帶嚟嘅 震撼、文化衝擊其實仍數之不盡,還 有待我哋一一發掘。正如地球存在就有 風,風繼續吹,永不止息,希望奕而嘅 理念,舊香港嘅精神,可以一直傳承落 去。 7


2021 年 《風繼續吹》張國榮十八周年紀念展

8


3

一個時代 升起的兩種舞台

文 / 陳浩軒

2022 年 1 月 1 號晚,多個歌手同樂壇組 合都藉住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寄語 香港人:受萬人追捧嘅男團 MIRROR 成員姜濤獲獎時講出豪言壯語:「想 留時間同香港呢個地方講,我好有信 心,我哋一定係亞洲第一。」;本地樂 隊 Rubberband 則勉勵香港人「只要堅 持下去,總有一日可以同佢哋講返聲 Hello」,似係回應緊充滿離散嘅 2021 年。

兩隊組合嘅感言,表現咗新一代嘅樂壇 同香港呢個地方,以及活喺香港嘅人, 建立咗不可割裂嘅關係。仔細嚟睇, MIRROR 簽約 ViuTV,而 Rubberband 則喺 2016 年開始以相對獨立嘅形式運 作,亦呈現香港當代樂壇嘅兩種趨勢、 兩個選擇。

9


從逐步摸索至尋獲「造星」之道 喺零零至一零年期間,「樂壇已死」嘅 講法時有所聞,香港樂壇似乎未能引起 廣泛迴響。不過,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兼 職講師黃培烽 (Dr. Wong) 表示,過往並 非冇栽培明星,但最近幾年電視台同唱 片公司終於搵到合適嘅方法為藝人增加 人氣,例如舉行選秀真人騷,係本地明 星能夠突然變得受歡迎嘅一大原因,而 所謂「合適嘅方法」,當然係要配合香 港人嘅新口味。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兼職講師 黃培烽

Dr. Wong 指:「純粹靠 styling ( 造型 ) 唔足夠㗎,而家可能係鍾意 busking ( 街 頭表演 ) 嘅、要有多啲性格嘅,同以前 個方法唔同。」確實,大膽嘅發言曾為 部分藝人增加熱度,例如男團 ERROR 嘅郭嘉駿 (193),曾經率直批評「大台」 TVB「佢哋畀啲老嘢睇㗎嘛!」而引起 熱議。比起循規蹈矩嘅藝人,香港人似 乎愈加認為性格鮮明嘅明星更有魅力。

封閉時代,就去聽最嘹亮的歌 按網絡流量嚟睇,ViuTV 旗下嘅藝人大 概係目前最成功嘅一批。Dr. Wong 認 為:「我諗第一樣嘢大家都會認同嘅, 就係因為係 99 台 (ViuTV),如果佢哋係 TVB 出嚟嘅唔會係咁樣。」儘管 ViuTV 並冇政治立場,甚至因宣傳立法會選舉 而引起部分人批評,但 Dr. Wong 認為 「個台本身同某啲人嘅價值較相近,所 以佢哋用追星嘅方式去將熱情投放上去 明星身上」。 佢續指,並非全部粉絲都 有咁樣嘅諗法,有啲只係想寄託自己嘅 時間。事實上,遠非所有新興藝人都有 偏向自由派嘅政治傾向,不過至少有好 多喺成名後依然紮根香港,而非同上一 代嘅明星一樣選擇北上發展。

星光還須努力燃燒 隨住近年本土歌手、樂隊嘅日漸崛起, 備受一眾粉絲嘅追捧,沉寂已久嘅香港 樂壇似乎再次受到關注,但即使樂壇有 「翻生」跡象,Dr. Wong 覺得目前本 土嘅娛樂產業製作「未到世界級」。佢 指 出:「99 台 (ViuTV) 啲 甩 漏 多 到 離 哂譜。」雖然表演者本身嘅質素較難評 價,但 MIRROR 成員之一嘅盧瀚霆獲 得 Mnet Asia Music Awards (MAMA) 嘅 「最佳亞洲新晉藝人 ( 大中華區 )」獎 項,肯定咗佢嘅能力。

10

Dr. Wong 補充:「一班明星同當時嘅 社會狀況一定係有關嘅,因為佢哋代表 咗嗰個時代大家鍾意啲咩。」喺發聲空 間日漸收窄嘅香港,唔少人氣樂隊或歌 手反而多咗推出映射香港現況嘅歌曲, 例如 C AllStar 嘅《留下來的人》同埋 《沒明日的恐懼》。從張敬軒嘅《俏郎 君》乃至 MIRROR 嘅《WARRIOR》, 呼應社會現況嘅訊息似乎若隱若現,而 模糊嘅創作意念反而令香港人能夠展開 無限聯想。


Dr. Wong 分析,本地追星熱潮嘅另一 催化劑,源自於新型肺炎疫情。「因為 韓星同其他地方嘅明星嚟唔到香港,要 隔離 21 日吖嘛」, 所以本地廣告商同 商場只能夠搵本地明星表演,增加咗佢 哋嘅曝光度。確實,天災之下,反而令 一眾本地樂壇新星受惠。

唔少獨立歌手決定自立門戶,都係為咗 追求更大嘅創作自由。Olivier 選擇唔加 盟唱片公司,亦係為咗呢個原因。佢表 示唱片公司連歌曲引子長短都要控制, 自己而家可以專注喺歌曲嘅效果、結 構,用藝術角度睇返藝術。佢亦能夠嘗 試更多表演媒介,例如喺歌曲中增加劇 場同香味元素。

而喺星光熠熠嘅叱咤頒獎典禮中,獲獎 嘅 仲 有 因 包 辦 作 曲、 填 詞、 編 曲、 和 音同監製而出名嘅獨立唱作人──林家 謙。除咗佢之外,近來仲有更多創作者 以獨立歌手嘅身份,走上更自由,同時 亦更困難嘅音樂路。

Olivier 分 享 喺 西 九 文 化 區 舉 辦《I am afraid of》音樂會嘅特色:「我哋搵咗 劇場演員梁天尺,令音樂會多咗唔同嘅 layer ( 層次 ) ,仲同『香言』呢個品牌 合作,整咗香味貼,同埋喺場地設置唔 同香味,令觀眾嘅體驗更深。」 佢表 示:「我同主流市場做嘅嘢比較唔同, 所以我唔會用有幾多聽眾去衡量 ( 係咪 成功 )。」

本地獨立唱作人 江逸天

自立門戶嘅獨立歌手

困難當前,仍要嘗試隨心所欲

江 逸 天 (Olivier), 本 地 獨 立 唱 作 人, 2016 年起開始做小型演出,之後有創 作劇場音樂、電影配樂甚至設計裝置藝 術,2018 年被 Apple Music 選為「矚目 新 人 (New Artist Spotlight)」。 同 主 流 音樂唔同,佢嘅曲風經常被形容為虛空 沉鬱,但佢表示「你認真聽其實乜(元 素)都有啲」,同時認為自己嘅作品受 本地文化所影響。

獨立歌手獲得更大創作空間嘅同時,亦 伴隨住持續經營所帶嚟嘅重重難關。 Olivier 表示,喺創作方面能夠「隨心所 欲」,不過「呢個世界好多時候都要講 budget ( 預算 ) 。」對於獨立歌手需要 搵唔同人士合作,缺乏「後台」支撐, Olivier 則正面看待呢個情況:「可以叫 佢做困難啦,但亦都係多咗選擇。」 面對財政上嘅顧慮,Olivier 能以其他工 作補貼支持。「上次個 concert ( 音樂會 ) 好好彩搵到 KEF ( 音響公司 ) sponsor ( 贊助 ),而大公司嘅 sponsor 就會好唔 同,可能令到做嘅嘢都唔同。」 11


對於現實嘅掣肘,Dr. Wong 解釋:「獨 立唱片公司可能有好多,但實際運作方 式本身並唔一定係獨立嘅。例如 Serrini 嘅歌係自己做,但發行嘅時候係搵咗 Sony ( 唱片公司 )。」對於較獨立嘅唱 作者,唱歌同其他業務似乎變得有所分 隔。由於大型唱片公司同小型獨立唱作 者始終存在競爭,所以佢哋傾向收購呢 啲獨立公司,但仍然保留獨立歌手嘅大 部分自由,例如小塵埃及黃妍都隸屬 Sony Music 旗下嘅平原習作。Dr. Wong 認為:「獨立歌手冇可能自己處理哂作 歌以外嘅其他嘢,呢個唔係能力問題, 而係時間上冇可能做得哂。」

對於立場較鮮明嘅歌手,Dr. Wong 認 為「依家社會氣氛好差」,始終會影響 佢哋嘅創作。「個行業本身會有自我 審查,佢哋面對嘅限制一定會越嚟越 多。」有傳香港電台已經列出禁播嘅歌 手或組合,影響嘅正正係定位較為本土 嘅創作人;而喺過去幾個月,已經有唔 少電影禁止喺香港上映,會唔會係香港 樂壇未來嘅預言? Dr. Wong 嘅預測未有咁悲觀:「音樂 係有啲唔同嘅,佢嘅成本比拍電影同電 視節目低。未來未必會咁直接,可能會 用暗示或者生動啲嘅方法,講啲佢哋本 身講唔到嘅嘢。」

對此,Olivier 依然樂觀:「我覺得創作 一定係要有 limitation ( 限制 ) 先會好。」

「而家冇任何一間傳統媒體有足夠影響 力封殺市場上嘅歌,咁樣做只會損害自 己嘅聲譽。當然禁令會導致歌手或組合 少咗宣傳自己歌曲嘅渠道,但個別傳媒 機構嘅行為已經唔再對歌手嘅事業產生 關鍵影響。」

細聽未來,有人就有歌 音樂同追星,或者已經係現今香港僅 餘可以凝聚人心嘅寄託。追捧本地新 星同埋獨立歌手呢兩個趨勢,會喺未 來點樣發展? Dr. Wong 估計:「冇人 知 MIRROR 可以紅到幾耐,但追本地 星嘅潮流會喺未來兩三年繼續。當大家 建立咗個習慣之後,唔會咁快轉咗。」 而且,為咗保住飯碗,影視娛樂公司亦 會繼續進行同類型嘅製作。不過,Dr. Wong 認為長期趨勢就比較難講,而且 「通關」後韓星若能再度來港,又會降 低本地藝人嘅熱度。

樂壇上兩種截然不同嘅舞台,回應緊兩 種品味、散發住兩種格調;但喺大環 境嘅影響下,或者映射住同一種社會情 緒。目前新興嘅音樂組合同埋一眾獨立 歌手,未必可以喺時代嘅洪流下屹立不 倒,但無論喺咩時代,或者都總會有人 做音樂,只要我哋願意細聽。

講 到 獨 立 歌 手 嘅 發 展 趨 勢,Dr. Wong 表示而家嘅年輕人聽歌種類比以往更 闊,對行小眾類型路線嘅歌手嚟講應該 係好消息。Olivier 亦表示有同感:「我 覺得呢幾年的確多咗人欣賞呢種音樂, 係好事嚟嘅。」不過,香港嘅藝術創作 空間亦同時經歷緊其他變化。 12


4

追星熱潮背後 包容與正視 文 / 朱巧然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 生活在劫難裡 心靈從未給沾污 ...... 」 姜濤嘅「蒙着嘴說愛你 」一曲街知巷聞,連幼稚園小朋友都琅琅上口,甚至會 聞歌起舞。近年 Mirror 嘅爆紅為呢座城市注入新嘅色彩同活力,鏡仔魅力各異, 吸引咗一大群鏡粉追捧,無論喺街邊定係網絡,都唔難見到佢地嘅身影。然而, 追星熱潮背後,有一啲關係需要去包容同理解,亦有一啲行為需要去正視同反 思。

13


追星等於關係破壞者? 喺 Mirror 熱潮捲席全港,俘虜萬千鏡 粉嘅時候,有一個喺 Facebook 以鏡粉 伴侶身分大吐苦水嘅群體亦突然爆紅, 佢哋就係坐擁超過 30 萬追蹤者嘅「我 老婆嫁咗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 組」。群組成立原意係希望為各位家中 有鏡粉老婆嘅「前夫」提供一個平台分 享自己嘅心情同家中「慘況」,但意外 吸引到眾人嘅關注,連 Mirror 經理人 花姐都表示睇到非常投入。群組中唔少 帖子都引起熱話,例如有「前夫」為搏 老婆一笑,將婚照上嘅自己改成 Anson Lo、屋企充斥大量應援物、衣架貼上姜 濤大頭、將「前夫」來電顯示照片轉為 Mirror、 老 婆 大 量 購 入 Mirror 成 員 代 言產品等,由雪糕到內褲,令「前夫」 心感 Mirror 12 子「無孔不入」,大呼 無奈。

「我老婆嫁咗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版主 RC

版主指佢意識到 Mirror 為婚姻帶來最 大嘅危機,係擔心自己會忍受唔到老婆 不斷提及 Mirror 嘅種種事情,而且身 邊好多朋友嘅另一半都因參與應援同粉 絲聚會,而少咗時間同伴侶交流,「前 夫」亦唔清楚伴侶嘅行蹤,引起誤會, 繼而導致爭執。佢認為影響最大嘅可能 係感情基礎尚未穩定嘅情侶,但爭執嘅 關鍵並非因為追捧嘅明星,反而係追星 時嘅財政或時間管理失衡,令另一半覺 得不受尊重。

開設呢個群組嘅版主 RC 發現自己成為 「前夫」嘅契機,係因為老婆加入姜糖 (姜濤粉絲名稱)群組後,開始每日都 向自己分享當中趣事以及姜濤近況。佢 表示老婆追星對自己生活上嘅影響並唔 大,最多只不過係試過元旦夜晚要去亞 博接返睇完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嘅 老婆。「主要係平日相處嘅時間變少、 相處模式亦唔同咗,例如佢會講多咗關 於 Mirror 嘅嘢,而呢啲嘢本身我都唔 熟悉,但我會由頭學起,耳濡目染下都 聽多咗廣東歌。雖然多咗其他唔同層面 嘅交流,但日常生活上嘅接觸少咗,對 熱戀中嘅情侶可能會有影響,不過自己 都結婚幾年,依家多咗 free time 都幾開 心。」

版主分享老婆自製嘅應援物

14


版主表示家中充斥住姜濤嘅身影,牆上 貼咗姜濤嘅海報,老婆嘅梳妝台更係滿 佈姜濤嘅應援物 , 連地下都堆滿應援物同 周邊產品。

當談及版主有咩方法重奪家中地位,佢 笑言已經放棄咗,認為做一個聆聽者聽 下老婆分享追星日常都係唔錯嘅選擇, 而且佢已經向老婆說明自己嘅底線,大 家互相尊重、給予彼此空間。

最後版主希望廣大嘅鏡粉老婆「可以不 愛但不要傷害,伴侶只有一個,要好好 珍惜先維繫到關係。」佢亦搞笑地對各 位「前夫」作出忠告「無謂妒忌,自己 一定有嘢好過佢哋,反正老婆同佢哋係 唔會長久嘅。而家已經有行動派嘅「前 夫」做緊嘢,開設咗「前夫反擊戰」 Facebook 專頁,不過大家唔好玩出火, 希望可以激到但唔好激死老婆。」 15


私追問題

追星本身並無問題,無論係作為精神寄 託定人生榜樣,同樣會為生活增添趣味 同動力。然而,追星背後,除咗要平衡 同身邊人嘅相處時間,學習理解同尊重 彼此嘅喜好,支持偶像嘅同時亦要給予 佢哋私人空間。咁樣追星唔單止唔會成 為彼此嘅隔膜,反而能夠調劑生活,令 大家都可以「 Here we say I love you 都 變了甜品師傅 巧妙地化掉這點苦」。

喺一段關係入面,只要有足夠嘅尊重、 傾聽、包容,追星非但唔會係破壞者, 或許仲會成為關係嘅調節劑。然而,有 某啲越界、唔理智嘅追星行為係絕不能 被容忍,同時亦需要我哋去正視。 《 調 教 你 MIRROR》 播 出 之 後, 粉 絲私追偶像嘅問題浮上水面。節目中 Alton 指 出 自 己 曾 經 被 歌 迷 追 到 返 屋 企,而姜濤亦透露自己嘅新住所被人起 底,令佢需要喺 Instagram 呼籲大家給 予空間。 私追普遍定義為鍾意追蹤偶像私生活及 未公開行程嘅粉絲行為。雖然私追粉 絲嘅初心可能只為更貼近心中崇拜嘅偶 像,表達自己嘅支持,然而喺偶像光鮮 亮麗嘅外表之下,佢哋同樣需要私隱及 休息嘅空間。或許私追所指嘅情況界線 模糊,但粉絲應該有辨別場合是否合適 嘅能力。當偶像表明自己態度嘅時候, 相關嘅行為就更應該停止。雖然見到偶 像嘅時間少咗,但給予空間又何嘗唔係 另一種支持?保持適當嘅距離唔只係對 偶像嘅體諒同尊重,呢種默默支持更係 鼓勵偶像繼續喺舞台上發光發亮嘅動 力。

16


《城市·城事》創刊號 【城市裏的追光者】 編輯 陳鐥洇 出版委員 關淑琳 陳瑤 陳浩軒 朱巧然 出版 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 出版日期 二零二二年二月 Facebook Social Service Group, HKUSU Instagram hkusussg

留低你嘅讀後感 :)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