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9 年12月8日
第375期
歡迎奉獻
7年翻倍 達2億本
恢復神 所設立的
活出 天國的
印度查謨和 克什米爾邦失自治權
「2019情感整全特會」
生命樹
尊榮文化
建築商吸毒毀前程
P8
後成節目主持 助人脫離癮癖
中國聖經印刷量
修復內在情緒 及對外表達
P2
P4-5
基督徒大受壓迫
P3
國度觀點 恢復城市身分,邁向命定
2019 年,香港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震盪和社會運動,而對現 時的社會情況,教會和信徒群體可以作什麼?教會能否成為 城市的盼望 ? 藉柏祺博士 (Ray Bakke) 的著作《擁抱城市的神 學》重新出版的契機,譯者鄧達強牧師於 11 月 21 日以「教 會能否成為城市的盼望 ?」為題分享信息,帶領與會者反思教 會應如何把神所應許的盼望在城市中活現出來。
教會終極 以城市形態展現 鄧首先指出,社會學對於城市有各種不 同的理解,但聖經一直對城市有一個很重要註 解:教會最終極的型態和化身,將以城市的型 態展現的。在啟示錄21章9至10節所記載,天使 向約翰展示的新婦,羔羊的妻,正是新耶路撒 冷城,也就是新約的教會。而希伯來書11章8至 16節亦補充了創世記沒有提及的,神給亞伯拉 罕的召命和福份的一個要點:神不單賜給亞伯 拉罕應許之「地」,而是要他等待那一座(由 神建造的)應許之「城」。
天 國 權 能 透 過 生 命 彰 顯
聖經清楚展示,人類的歷史是從伊甸園 開始,其歸宿是一座榮耀的聖城。將來教會的 終極藍圖,是一座城的型態展現在我們眼前。 而今日我們盼望的終極,就是教會要成為一個 新耶路撒冷城。鄧又帶領會眾思想,這個盼望 從今天香港社會的情況去演繹,似乎是很遙遠 的未來的一個應許,那麼城市當下的希望是什 麼?
傳承是城市的希望 鄧又以路得記拿俄米的遭遇,去闡釋人 和城市的希望在於傳承。當拿俄米再次回到伯 利恆時,她說自己是「滿滿地出去,空空地 回來」。然而在路得記結束之時,經文提到: 「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鄰 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本來拿 俄米是很苦的,但神如何將苦變甜,就是透過 原本是寡婦的人,有孩子抱在懷中,有傳承的 下一代。「城市的希望在於代代的承傳,有下 一代的承接,將信仰、神的揀選和計劃承接下 去。」 耶穌在大使命中吩咐我們做門徒訓練: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 常與你們同在。」其實門徒訓練就是一種傳 承,有門徒的傳承,教會和城市就有希望。過 去西方教會所追求的橫向式增長就是忽略了延 續性。而東正教會所推行那種垂直式增長是值 得今日的教會參考,因為有效的門徒訓練能讓 忠心的信徒一代代延續下去。因此,直到今 日,門徒訓練仍然是教會需要持續下去的工 作,亦是神延續祂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有根有基的城 啟示錄21章14節提及了新耶路撒冷的根 基:「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
鄧達強牧師
徒的名字。」鄧指出,「名字」是讓人認識的 媒介,「十二使徒的名字」就是耶穌基督門徒 的標記。在約翰福音13章34至35節,耶穌早有 明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 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這裡指明基督的愛 不應單單活現在門徒之間,也臨在眾人當中, 成為眾人可以看見、可以觸摸的見證。鄧說明 「這有根基的城,蘊合著神人關係的和好、人 際之間的和睦。」
教會的角色—「代理者」 關於教會在城市中的角色,鄧指出,耶 穌早已為城市事工作了模範。耶穌所傳講的天 國,就是神主權的一個很重要的展現。而神展 現祂的權力,不是在社會繁華的地方,而是 尋找一些群體的平台,例如多元種族,流動移 民,甚至是高危的群體。神要在貧窮人中彰顯 祂的大能大力,和一般政治權力的彰顯是不同 的。而教會正是天國主理這些權力的代理者。 末世的耶路撒冷就是我們的參考點,也就是以 賽亞書65章所描述的最後祂所喜悅的城市,就 是今日讓我們看到神權力要彰顯的地方。 因此今日神要我們做的城市事工,不是著 重於公眾,經濟和政治等領域,而是在人的生 命中將力量釋放出來。以德蘭修女為例,全球 有超過100個城市都有其事工。「但德蘭修女戒 絕權力,卻是影響全球。這是天國的權能,也 是聖靈的能力。靠著這能力,攻佔及扭轉撒但 的堡壘,這是耶穌的信息和典範獨特而深刻的 結合。」我們不是要沾染世俗的權力,但我們 能有極大的影響力在其中彰顯。即使社會還未 更新變化,福音在我們裡面釋放出來的力量是 不會停止的 。
聖靈權能印記的展現 教會領袖應該憑「信心」去領受從神而來對 未來的圖畫(異象),而各信徒就應「竭力」地回 應神在各自心中放下的呼召。在遇上挑戰和困難 時就常存「忍耐」,深信神已在作工,並「全心 仰望和等候神」。 鄧強調,城市真正的盼望代表著「聖靈權 能印記」的展現。永生的盼望不是等待將來,而 是信徒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將未來的新耶路撒 冷城彰顯在今天的城市。面對香港當下處境, 「神正邀請蒙恩領受基督生命的人,去配合祂的 工作,有份去演繹祂所營造的新城,把這新城未 來的一些實況,展現在今天香港的處境裡,為人 間無望的城市帶來希望的記號。」。■ (記者林家明、莫嵐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