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顧基層勞工
踢走職業性勞損及精神健康問題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簡稱「工委會」) 獲公益金的支持,得以推行 《關顧基層勞 工,踢走職業性勞損及精神健康問題》 計
劃,正在協助有相關困擾的基層員工共同 克服問題,自助自強。(計劃詳情請見封 底)
《返 工 人 你 好 嗎》將以季刊形式出版, 免費派發給各行各業的「返工人」,向公 眾宣傳 關注職業性勞損及職場精神健康的 重要性 ,及匯報計劃的最新動向。
創刊號內容主要有三部份。第一個部份是 工作與精神健康的民意調查。本會於 ����年與「香港民意研究所」合作,進 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反映了職業性精神 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令本會投入這個範 疇,繼續深耕細作。
其餘兩個部份是基層勞工的工作情況, 包括:去年夏天極端天氣成災之後,本 計劃同工走訪 清潔工 ,細聽了他們的心 聲。另一部份是關於 外賣員 ,據了解, 外賣員最大的壓力之一是被抄牌,過去 數月期間,我們跟外賣員就此合作,尋 求減壓對策,反映出「辦法總比困難多」。
外賣員互相支持,面對看似改變不到的 處境,做到一些事情。
如果你,或你認識的「返工人」,正在面 對職場精神困擾和工作勞損,歡迎與本 會聯絡。又或者,你可以把這刊物轉贈 給其他「返工人」,花一點點 時間,問他:
工作與精神健康
調查報告
是次研究由本會與「香港民意研究所」合辦,主題是「工作與精神健康」
在過去一個月內,
你有多經常因工作而感到 精神困擾?
完全沒有
甚少 間中
幾經常
好經常
不適用
不知道/很難說
基數 = 4,538
好經常/幾經常/間中 ��%
你認為你在工作中感到精神困擾時
有沒有足夠的 勞工保障?
好足夠
幾足夠 一半半
幾不足夠
好不足夠 不適用
不知道/很難說
基數 = 3,326
最 讓你感到精神困擾?
工作量大 要短時間完成工作
工作不能出錯
工作量大/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工作
工作不能出錯
下班後仍要工作
工作時間長/不穩定/要加班/要輪班/通勤時間長
擔心被解僱/要結業
工作表現不好/生意差
與上司或同事關係差/多摩擦/被責罵/挑剔/杯葛/欺凌/歧視
薪金不符期望/被拖欠薪金
工作欠自主/無聊
與上司或同事政治立場不同 不能遲到
工作與價值觀不符/工作違背專業操守
工作環境差/嘈吵/擠迫/衛生欠佳 其他
*本報告屬於香港民研意見群組研究系列的第五十七號報告,亦是「我們香港人」計劃研究系列的第四十二號報告

促進「返工人」精神健康的大方向
政府及職安局對工作壓力有所注意,推 出了「職場精神健康約章」和「好心情 @ 健康工作間」兩個官方活動。除了面 向僱員,也向 僱主和企業 作宣傳。
近年坊間出現大量關於 情緒健康、情緒 疾病 的資料和訊息,一般市民較容易接 觸到正能量和正向思維的資訊,參與身 心靈的活動,實在值得欣喜。
可是,針對與工作有關的精神健康資訊 比較少。本會正就此進行工作,希望與「返
工人」同行,令大家在工作壓力之下不再 孤單,從工作處境和日常生活中, 以正向 思維,保持精神健康 。
職業性精神健康
十分重要,本會正針對「返 工群體」從以下三個方向進行工作,歡迎 「返工人」查詢、求助和提供意見。
了解「返工人」工作壓力有多大?如何在職場作出改善? �
僱主如何關顧「返工人」的精神健康?
促進社會公眾重視精神健康,作出改善建議和政策倡議 �
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精神健康三大策略
世 界 衛 生 組 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年 出 版 刊 物 《精 神 健 康 報 告����》 (Mental Health Report ����: Transforming for all),對於推動職業性精 神健康邁出一大步,列出政府改善政策的三個方向:
� 機構性介入
改善工作條件,減低員 工的風險因素,推動和 保護職場精神健康。
� 向管理層提供培訓
加強管理階層的知識、技 巧、態度和行為 ,以合乎 職場精神健康的需要
� 向員工介入
針對於員工個人情況, 增加 面對精神壓力的抗 壓性 。


本會同工落區探訪外賣員車手
見攰就唞,真的可以嗎?
外賣員每日的焦慮和擔憂
用手機 APP 叫外賣,已成不少人的日常。只需按幾下手機,選擇想吃的,然後輕鬆等候, 外賣員就會把食物送到府上。當大家在手機 APP 追蹤著外賣員的動態,期望食物快速送 達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外賣員面對着甚麼 困難和壓力?
「一日送��張單,總共就要焦慮��次」
「取餐和送餐,每張單都要搵地方泊車兩
次,每次都擔心冇位泊車,隨時被人抄牌。
我一日送 �� 張單,總共就要焦慮�� 次。」
被問到外賣員面對的壓力,這是車手阿日 (化名)的心聲。外賣車手每單收入約 ��
蚊,一張違泊告票就罰 ���蚊,足以令
車手白做半日送餐工作。
搵位泊車、害怕收告票,是外賣車手每日
的問題和擔憂。無論是到餐廳取餐,或是 到屋苑、商廈送餐,外賣車手一般都只能 將電單車停泊在街邊。即使是到商場餐廳 取餐,許多商場都不允許外賣車手在卸貨 區或車場內停車。
要完成工作,外賣員只能冒險在路邊違例 泊車。然而,泊車的成本由外賣員獨自承擔 , 因 爲 外賣平台公司視外賣員是「自僱人士」,
不會給予任何泊車補貼。會否被抄牌,白 做半日,就看當天運氣。
「嘟嘟」、「嘟嘟」老細催啦 遇到問題,只能靠自己...
外賣員每日開工,先要在送餐平台APP 上
線,這個 APP 儼如老闆。
車手阿日說:「如果比平台的預計時間遲了,
個 APP 就會開始響,不斷發出嘟嘟聲,有 時公司仲會打電話嚟催,令我更加焦急、 精神緊張。」
外賣員時刻面對有形無形的時間管束 ,例 如有「準時獎」,要外賣員在指定時間將餐
品送達客戶地址,達標可獲獎賞,未達標 就要寫報告解釋。外賣員延誤送餐會受到 警告,甚至被開除。
然而,在送餐過程中,外賣員時常遇上各 種突發事情,延誤送餐時間:可能是餐廳 延遲出餐,亦可能是突發交通情況,又或 者是排隊入電梯需時。 外賣員不能控制這 些突發情況,卻要受到懲罰。
每日的開工願望: 不要生病、不要出意外
以外賣工作維持生計,一點都不容易。外賣 員每日在路上奔馳、日晒雨淋,除了付出體 力勞動,亦面對着巨大的 精神壓力,因為外 賣員被視 作 「自僱人士」,沒有勞工法例的基 本保障,薪酬隨時被調低,工作規則隨時更改。
外賣員也要 獨自承擔送餐工作的各種風險 , 只好祈求平平安安,因 為 若發生交通意外和 生病,除了沒有薪酬,也沒有工傷補償和病 假津貼。
為了保持穩定收入,全職外賣車手阿日的感 受是:「我們沒有勞工保障,即使全職亦沒有 假期錢,所以假期我都開工,唔敢休息。」
見攰就唞可以嗎?
工作條件和薪酬隨時變差,每個工作問題都 沒有改善,像是永遠在無法改變的處境下逆 來順受,很多外賣員感到 無力、難受、憤慨 。
緊張、焦急、擔心隨時遇上突發事件,是 外賣員送每一張單都要面對 情緒起伏 ,直 至順利完成訂單才可鬆一口氣。
真的遇上問題,點算好?外賣員單獨工作, 送餐時遇上各種難題,例如客戶地址出錯、 未能聯絡客戶等,只好獨自面對。雖然外 賣員可透過手機 APP 找支援,然而,往往 只會得到電腦公式化的回應,而不是人性 化的支援。外賣員就只能靠自己,獨自面 對一切難題。
外賣員縱使賺少一點,「見攰就唞」,但心理 壓力沒有消失,久而久之,累積的壓力影響 每個外賣員的情緒健康 ,甚至會演變為精神 疾病。
職安局推廣「好心情@健康工作間」當然希 望舒緩僱員的工作壓力,可是,外賣員的「老 闆」是手機 APP
,沒有特定的工作間,沒有 穩定的工作待遇,沒有法定權益,就不容易 有「好心情」了。
我們開開心心「食外賣」的同時,是否要反思, 要有怎樣的改變,可讓外賣員工作的心情舒 服一點?
本會同工落區探訪受水災後的清潔工友


����年�月,本港遭遇五百年一遇大暴雨。
風雨過後,本港多處地區出現嚴重水浸。
英姐是某商場的清潔工,水災翌日,她從
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都不敢放鬆警惕,一 整天只做同一個抹水的動作,防止商場的 漏水引起觸電意外。
「電掣就喺隔籬,水一滴落來我就要抹,一 滴落來我就要抹,就咁樣守咗成日。」
英姐的工作看起來單一,卻十分關鍵。萬 一漏水引起漏電,會令自己以及其他人觸 電受傷,也會令六、七個抽水機停工,甚 至可能令全商場停電,拖累災後復原進度。
時間緊迫,英姐本來平日負責商場一層樓 的清潔,此時臨危受命,突然要承擔關乎
生命安全的責任,連續��個小時大腦緊繃 着,不能出任何差錯,精神壓力非常之大。
「好辛苦啊,但係都要做嘅!」
極端天氣與清潔工的精神壓力 突發責任 突發壓力 工傷風險也是精神健康風險
在極端天氣中,很多清潔工像英姐一樣, 突然要承擔額外責任,要冒額外的風險 。
我們留意到,有些清潔工做了物業管理的 危險工作,在升降機外,半身探入嚴重水 浸的電梯槽,手持水管抽水。
我們落區走訪清潔工友時發現,在惡劣天 氣下,不管是水浸、黑色暴雨,還是八號 風球或以上,清潔工都要按時返工,負上
更多精神壓力。他們在返工路上遭遇强風、 洪水,工作地點水浸,可能有漏電,臨時 要做危險工作,卻未有足夠防護……光是 想起也覺擔憂。
同情讚美外 再加上尊重
工友阿葉表示,極端天氣水浸翌日,交通 大混亂,她仍要照常上班,由於居住地較 遠,乘的士需要���多元,而僱主不會支 付。
她只好步行至地鐵站,地鐵到站後,再步 行約一個小時到達工作地點。
當時路上滂沱大雨,她「全身濕晒」,而 洗換的制服在工作地點的垃圾房,但垃圾 房陰暗潮濕,難以快速晾乾衣物。
阿葉沒有制服可供更換,只好一整日都穿 着濕透的衣服工作。
阿葉放工後回家,兒子卻說她在惡劣天氣 中上班,實在很傻,不理解她的苦衷,讓 阿葉覺得很委屈。
「真係第一次有人會關心我哋嘅心情呀!我 哋做清潔,邊有人願意理我哋?」阿葉向 我們吐完苦水, 感覺被理解,被看見 。
每逢惡劣天氣,清潔工友都受到很多關注, 也收到很多人口頭及網上的「多謝!」「辛 苦晒!」,甚至被稱 爲 「水浸英雄」。但是, 清潔工都不想當英雄,只是想安全地工作 。
除了這些同情和讚美,清潔工也需要受到 尊重與理解 ,大家主動去關心和聆聽工友 們的心聲,是精神療癒的一個好方法。如 果可以更進一步,想想如何可以 改變清潔 工的處境 ,就更好了。

本計劃面向職業性勞損和精神健康問題的
基層員工推行各類活動


聯絡職業性勞損及精神健康問題/疾 病苦主的同事,他們有可能遇上或已 有身心健康問題,需要正視和解決。
職場實地了解
到有需要的 職業性勞損及精神健康問題 /疾病 苦主的工作地點(如清潔工的工作的屋邨、照顧 者工作的院舍)進行 實地了解,評估是否需要向 責任方提出職業安全健康改善建議,甚至法律 追討的需要。






聚會
邀請職業性勞損及精神健康問題/疾病 苦主參加定期聚會,內容為 生活經驗工 作坊和聚餐。參加者分享面對疾病的經 驗,互相支持,可認識到同行業或居於 鄰近區域的基層勞工,一起分享行業及 社區資訊,進而 建立互助網絡







身心職安健進階課程
舉辦一系列內容較深入的課程,由專 業人士任教,學習關於防治身體勞損, 及心理疾病等知識。課程也是「職安健 大使」訓練項目之一。

藝創抒懷工作坊
邀請對與基層共同創作有經驗的藝術家,帶領參加者透過 正念練 習、故事分享、創作練習,讓參加者整理和抒發自己的經歷、情感和 見解,以 舒緩心理、建立自信及身份認同,發掘個人潛能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