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人 你好嗎 第二期

Page 1


關顧基層勞工

踢走職業性勞損及精神健康問題 編者的話

「返工人」 照顧自己的空間 有多大?可以

怎麼辦?

《返工人 你好嗎》第二期想跟讀者一同思

考:「返工人」總會面對各種難堪的處境, 長期累積壓力,一定會帶來精神困擾。站

在「離職」或「留下」的十字路口,究竟「返 工人」可以如何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空 間有多大?

首先,有機構發佈《健康活力指數調查 ����》,調查發現��%港人期望僱主提 供更多的支援,為他們帶來更健康的生 活。原來大部份的「返工人」一直對僱主 有所期待, 值得思考如何令僱主聆聽員工 的需要,進而成為積極的職場文化。

平等機會委員會曾在����年發表調查, 指出職場性騷擾對最多數當事人的精神健

康狀況造成負面影響。《持續��個月的 職場性騷擾》的S小姐就是一例。基於 行業關係,文中對業內細節未有提及, 但無礙讀者感受S飽受創傷。

《另一種「白日之下」――「院舍壓力煲」 的「返工人」》主角阿斌在一間家庭式院 舍工作,人手長期不足,僱主引入一些 有暴力傾向的院友,卻沒有訂定 保障員 工安全和防止意外的措施及政策 ,令阿 斌精神緊張。他向僱主多次反映改善建 議不果,更幾乎受肢體暴力的傷害!

最後,S和阿斌選擇離職,是無奈,但也 無可厚非。從整體職場情況而言, 如何 把消除造成精神創傷的原因,防範於未 然 ,實在十分重要。你又有什麼意見呢? 歡迎聯絡我們,一齊商量。

*本文供稿人 爲 本計劃所接收個案 ,本會正在協助案主。

持續��個月的職場性騷擾

任何人向別人做出一些不受歡迎而帶有性意味的冒犯行為,令對方感到不安、被冒犯、 被侮辱、受威嚇或不被尊重,即屬性騷擾。

令人精神崩潰的騷擾

S小姐的一位工作夥伴是X先生。X先生 向S小姐說,視她為女兒,而兩人年齡 上的確有父女的距離。X先生表現得很

關心晚輩,態度和藹可親,願意傾囊相授, 對S小姐提點和扶持。X先生經常提及 自己的妻子、兒女,S小姐覺得他是一 位顧家好男人。

但X先生給S小姐的WhatsApp訊息中, 開始出現調戲意味的字句:

突然說「想見到你」、「掛住你」、 「難怪昨天可以見面,原來昨天 是七夕。」 似是開玩笑

叫S小姐回到公司幫他做 「massage」,還追著回覆,叫

S小姐 「咪以為咁就過到骨」

S小姐只能用emoji回覆,以開玩笑蒙混過去。

當會議室沒有其他人,X先生就 會對S小姐 肢體觸碰 ,包括 手 搭肩膊、手臂 ,有一次甚至給S 小姐按摩。有一次S小姐穿背心, X先生 觸摸到S小姐的皮膚。

S小姐犯了小錯,X先生 WhatsApp她,要求S小姐給 他打手板。到公司開會時,他真 的 當面要求S小姐伸手給他打 ,

還 定睛望著 ,看S小姐的反應。

後來,S小姐才知道,X先生不時也有 趁無 人看到時 如此對待另一位年輕女同事,行為 甚至 更出格 。

除了以上言行,X先生平日看起來都是「正 正常常」的長輩姿態。S小姐 努力說服自己 ,

他作為長輩沒有惡意,只是想展示幽默與親 和力,拉近和下屬之間的距離,可能他愛玩, 性格就是這樣。

後來,因工作關係,X先生跟S小姐吃過� 頓飯,之後的WhatsApp訊息更頻密。S小 姐統計過,曾有�個月時間,跟X先生 WhatsApp談公事只有��次,X先生主動 找S小姐聊天卻有��次,其中 涉及調戲字 句有�次 。也就是說,S小姐每星期要應付 他�-�次與工作無關的訊息,包括:

明示暗示要 約S小姐 吃 飯 ,

甚至要 去S小姐 家 附近 ,

S小姐以各種理由推辭。

WhatsApp給S小姐說「呢 兩日開工冇晒動力」、「靠晒 你喇,我啲油喺晒你度 」、「你 返公司我就返啦, 旨 在見吓 你 」、「 見吓你亦係一種動 力 」,曾突然WhatsApp說 壓力好大,似是想得到S小 姐 會 安慰 ,S小姐只能 emoji虛應

經常向S小姐分享他的生活日常

用S小姐的名字 稱呼貓 ,或 與貓對比

S小姐最怕他的WhatsApp訊息彈出, 時常焦慮,精神緊張 。就算S小姐把訊 息靜音,但看到對話框有新訊息,就會 覺得無比 煩躁、厭惡 。有時S小姐對自 己的反應覺得內疚,覺得X先生可能只 是生活太無聊,也可能跟兒女關係疏遠, 感到孤單,需要傾聽和回應。

於是S小姐會在心情好的時候回覆X先 生的WhatsApp訊息,但 每次都很擔心 他沒說幾句,又來輕佻的、或暗示性的 訊息 。

S小姐開始 感到厭煩和疲於應酬 ,減低 自己在WhatsApp訊息表現出友善和熱 情,甚至遲覆/hea覆/不覆。這並不符 合S小姐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性格,而是 給X先生逼出來的。

後來,S小姐得知X先生多年前,在曾

任職的公司被投訴性騷擾不止一次。但S 小姐相信,現時僱用她的公司因為X先生 能夠賺錢,公司高層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就

把他換掉,也不會理解S小姐,更不會勸 阻X先生的性騷擾行為。

如果S小姐把事情鬧大,公司的高層也只 會覺得S小姐得罪人,不會做人,不夠圓滑, 只會把S小姐默默調離。而事情傳出去之

後,外間可能會認為S小姐是「麻煩友」、「中 意搞事」,損壞S小姐的口碑。

性騷擾停止 但創傷仍在

S小姐只能硬著頭皮,盡量避免和X先生 獨處,令他沒有機會對話。開會前,S小 姐要故意等另一位女同事到場,才進入會 議室,因為擔心X先生會過來打招呼、聊 天等。

S小姐對X先生 充滿厭惡,變得一反常態 ,

開會時對X先生採取質疑的態度,語氣挑 釁。S小姐潛意識裡在找一個理由,讓兩 人的關係破裂,以示自己不好欺負,終於,

在一次會議上大吵一架。之後,S小姐開 始幾個月的無聲抗議,只要X先生在場開

會,S小姐就不說話,又故意穿得很隨便, 很邋遢,不想引起X先生注意。

而X先生對其他女同事說S小姐,說她因 工作爭拗而對他黑臉,讓他不好受。女同 事們都知道S小姐受他性騷擾才會如此, 但不敢告訴X先生真實的原委。

由於S小姐的態度,X先生終於停止了對 她為期��個月的騷擾,但他們仍需繼續

在工作上合作,因此S小姐 心理創傷 還在 繼續,面對X先生,她 每天都很不開心 ,

視線餘光看到他,就會 渾身不自在,想嘔吐

S小姐每天從公司回到家裡,腦海中都不斷 回想X先生做過的事,懊惱為何當初要回覆 那些令她不安的WhatsApp,一直想起那種 傷害,就會在心裡怒吼、大罵,無法入睡, 只好不斷玩手機、看劇、和朋友聊天,以分 散注意力,直到疲累,才能勉強入睡。但往 往睡得不好,半夜醒來,又會馬上回想一切, 情緒波動,生氣,久久不能入睡 ,於是半夜 又再向朋友send大段文字訊息傾訴。

後來,就算S小姐在家工作,沒有見到X先生, 但只要接觸到他的工作計劃,還得負責繼續 跟進,腦海就會浮現他的聲音,令S小姐感 到 很生氣、嘔心、厭惡 ,無法平靜工作。

尋求支援

S小姐身邊的同事和朋友也感受和承受到S 小姐的負能量,有同事說已經受不了;S小 姐的朋友也發現,社會上每有me too的新 聞,她就會在社交媒體作出大量回應發言。 同事和朋友都建議S小姐 尋求專業人士介入 。

後來,S小姐又額外花費了半年時間嘗試自 行療癒創傷,卻在一次情緒大爆發之後,意 識到自己從未真正「康復」。之後S小姐終 於向專業人士尋找支援,得到合適團體的專 業協助,從電話對話,到輔導員會面,她 得 到了莫大的勇氣和支持 ,逐步走出陰霾。

「返工人」當然想即時抗拒不受歡迎的行 為舉止,但身在職場,處於種種矛盾之中, 往往感到徬徨,難以講出聲,在這時候, 除了向身邊信任的人傾訴,也需要 尋求 支援,以免情況惡化 。

不滿和怨氣向阿斌傾訴。阿斌 只好頂硬 上 ,嘗試疏解護理 員的不滿。

有時護理員及文職同事,會就事件的處 理、對老闆的意見有不同的看法。「有時 我要做埋佢地既『樹窿』。」 他們對阿斌

有不同的要求,讓阿斌無所適從。阿斌本 身工作繁瑣,還要 額外付出大量情 緒勞 動,處理人際關係,筋疲力盡 。情緒勞動

胸用力衝撞阿斌,作為也有情緒病的阿斌, 情緒不穩。 阿斌唯有屏住自己呼吸,及時 避開這位院友,逼使自己冷靜。經此一役, 阿斌內心難以平伏 ,日掂夜記,擔心如果 院友再動手,或不受控制地叫喊,他 又 要 回 到 衝 突 的 前 面。

好孤獨! 人與人支持很重要

又怎會被兩個老闆視為有價值呢? 院舍的大部份空間用作院友生活之用,僅 剩餘一個小房間就是辦公室,但三分之二

堆積雜物,阿斌 在狹小的空間辦公,環境 不好 。

「暴力事件到了不能夠控制的地步,可以 從辦公室的後門暫時離開,待冷靜之後, 再介入事件。」他坦言,即使自己受過專業 訓練唯因為院舍沒有針對院友行為的完備 政策,處理暴力問題是阿斌的一個大難題。

辦公室的後門,似乎就是阿斌及同事 惟一 的「安全通道」。

離開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已

阿斌認為,若有多一、兩位同輩,情況可 能會好一點,「人與人的支持是很重要 的。」

阿斌諒解院舍資源有限,但一連串

的問題 發生後,阿斌曾多次向老闆作出 疑問及提出改進的建議,老闆答應後卻沒 有具體跟進處理。「佢無回應我都冇辦 法!」。

院舍的日常工作已經夠繁忙,有時院友行

為狀況令人擔憂,甚至會令自已缺乏安全 感,然而院舍的提供予員工的指引中,卻 沒有建立防止暴力及意外的措施和政策。

阿斌 預見自己面對院友的情況,風險不小。

一觸即發的爆煲

某天,一位患有精神和情緒障礙的院友, 在未到發放零食的時間找阿斌,不停要求

取零食。阿斌不給,他就情緒不穩,質疑 院舍發放零食的政策,與阿斌發生口角, 又辱罵和恐嚇女文職同事。後來院友更挺

最後,老闆仍沒有因應事件作出反應。阿 斌考慮到心理治療師曾勸喻他停 工,因此 果斷離職。經歷一年工作,阿斌 原本滿腔 理想,終於「爆煲」,唯有止蝕離場 。阿 斌已找到其他工作,覺得自己的精神狀態 好了一些。雖然有這個經歷,但談起院舍, 阿斌 仍然有種使命感,希望繼續前行 ,再 投身助人的行業。

「自己食晒」

是很多「返工人」的心聲。 像阿斌面對的處境,身兼多職、人肉樹窿, 向老闆求助卻無門,在工作繁重、環境惡 劣、精神繃緊的情況下,不得不叫自己「硬 食」每個難堪的處境 。或者,阿斌的經歷 同樣是很多「返工人」的寫照。

我們呼籲僱主建設一個 互相尊重和正面的 工作環境 ,在職場 積極聆聽和溝通 , 推廣 心理健康 ,並 定期識別精神健康的風險因 素 ,及早處理問題。

本計劃面向職業性勞損和精神健康問題的基層員工推行活動之一

藝創抒懷工作坊

本會邀請與基層共同創作有經驗的藝術家,帶領參加者透過正念練習、

故事分享、創作練習,讓參加者整理和抒發自己的經歷、情感和見解, 以舒緩心理、建立自信及身份認同,發掘個人潛能及價值。

「勞工空間.工友藝創小展」

本會於深水埗社區活動「織善社區節」的「勞工空間.工友藝創小展」攤位,展出幾

位工友創作的藝術品和詩句,分享職場精神健康小故事。

創作者 / FRANKIE(前保安)

創作者 / 荷花(前院舍照顧員)

創作者 / 何女士(前照顧員)

工友藝術作品集

這幾位工友在工作生涯經歷巨變,跌到人生谷底。幾經掙扎,因緣際會,參與了「藝創 抒懷工作坊」,以藝術創作抒懷,繼續上路。

創作者 / 荷花

創作者 / 小陳

創作者 / 何女士

創作者 / 小陳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