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晴誌-夏2023:路 The Way

Page 1

向晴誌

2023
向晴熱線 18288 24小時專業社工支援

“Life is like a road that you travel on When there's one day here and the next day gone Sometimes you bend, sometimes you stand Sometimes you turn your back to the wind.”

2

人生如一條蜿蜒的道路,我們必須踏上它, 充滿著轉折、選擇與抉擇,一路前行。 我們永遠不知道彎道後會有甚麼, 或這條路最終會帶我們到哪裡。

這是一段旅程,一條必須走完的路, 有起有伏,有歡笑也有淚水。

但最終,留下來的是我們創造的回憶, 它們會引領我們回家,走過每一個難關。

撰文 吳子樂先生 明愛向晴軒 高級督導主任
前言

撰文/ 明愛向晴軒危機輔導員 關天樂姑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 朴樹《平凡之路》

4

人生常比喻作道路,而沿途的風景、名勝、地貌,就像是人生所 要面對的經歷;或好或壞,或風光或潦倒,或開心或悲傷;都是 平凡一生中不平凡的歷程。

在香港,人要面對不同的轉變和挑戰;而在成長中,我們亦會經 歷不少危機:升學的壓力、工作的選擇、關係的建立和破裂…

我們有可能被這些危機打敗,但也可能會獲得進步的機會。

西邊街

6

面對競爭

坐落在西營盤的西邊街是一條 岀 名的「長命斜」,途經不 同的學校,從幼稚園到中學,路的最高處鄰近香港大學。

而且,西邊街是單程路,只能上山,不能下山,就好像不 斷被要求進步的人生。

成長中,我們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指標,例如小學呈分試、 中學DSE、大學成績過三等等。為著這些指標,我們不斷 被要求要和別人競爭。一但我們不能達到這些標準,或比 別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就可能被標籤,徒增焦慮和壓力。 其實,人生路是否只有一條?不如先到第二街的咖啡廳坐 坐,再思考方向。

大潭道

面對選擇 面對選擇

銅鑼灣崇光百貨外的十字路口,四通八達,可以沿著軒尼詩道到灣仔或天 后,也可選擇去時代廣場或世貿。人們來去匆匆,決定著自己的行程。生 命中常常會岀現不同的選擇,輕的像今天吃什麼,重的例如選擇什麼工作、

要在哪裡生活;嚴重的甚或乎是要不要斷絕一段關係、要不要放棄一條生 命。當站在銅鑼灣的十字路口,我們可選擇不同方向,進退有道;可在人 生的十字路口沒有退路,面對決擇時我們又能夠坦然面對?

分叉路
8

面對關係破裂

在柴灣有一條大潭道,本可一直走到赤柱,可中途突然分 岀 一條石澳道到 石澳。好像關係中,本以為可以一條直路走下去,可不知不覺間其中一方 發現另一條路,改變了方向盤,要分道揚鑣。關係的建立,就像兩個人走 在一起,彼此合作,互相付出感情,到達共同訂立的終點。特別是親密關係, 更是希望有個大團圓結局,可以開花結果。可是,能夠被建立,其實就能 夠被破壞;確立一段關係是感情的開始而不是結果,而感情是需要雙方彼 此維繫。

當你選擇那條路的時候,另一個人是否也同意你的選擇? 還是那人其實更希望走分岔的另一條路?

面對孤獨

屯門至赤鱲角隧道,是現時香港最長的海底隧道,連接屯門和港珠澳 大橋口岸及香港國際機場。隧道光線一般都比較單一、沉悶,沒有兩 旁景色,人較少四處張望,只顧向前。孤獨有時就像進入一條黑暗的 隧道,沒有別人陪伴,行只有自己的旅程。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 體。沒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也沒有人能陪伴另一個人,完成他 的人生。所以,人總會有一些時間感到孤單,感到有些問題只可以獨 自面對。但當長期感到被孤立,不被理解、接受,會衍生成孤獨。

黑暗的隧道,就算旁邊有其他車輛,人也未必在意,

但其實如果細心留意,可能會發現別人正與自己同行。

迴旋處 10

面對創傷

大圍有一個「地獄級」迴旋處,因連接兩個隧道口而車量多,加上採用 三線行車設計,進入後很難轉到 岀 口,也很容易因注意不到其他車輛而 岀 現交通意外。

創傷就像走入迴旋處,一直在裡面轉,不知道如何安全地轉線,不知道 如何到達 岀 口。這時候,很多人會給予意見,身邊有很多聲音,好像有 很多不同的 岀 口。可是離開迴旋處會遇到甚麼?會不會有傷害?有時候, 面對創傷的人會繼續在創傷中轉,因為雖然在痛苦中沒辦法離開,但那 也是自己了解的、「安全」的地方,那是個人的選擇。但其實迴旋處的 岀 口一直都在,只要跟足駕駛守則,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也可安全駛 岀 。離開迴旋處可能就取決於那一點勇氣。

面對無常

蚺蛇尖被譽為香港三尖之首,是一條 岀 名的行山路線。此山路非常險 峻,除了上山和下山,途中會經過不明顯的山路,又會經過浮沙碎石 路,也有部份路程需要攀爬,處處都碰著挑戰。

人生就是無常。就像行在山路上,就算知道下一刻會遇到什麼,做好 萬全的準備,也可能會有突發狀況,有一定的危險性。天災、人禍、 意外…… 總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生。就好像本來平穩地行在路上,與 身邊的人無異,突然被迫轉入險象環生的山路,安穩的生活被打斷, 世界也變了樣。有些事,我們只可以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當我們已 經在山路上,向著目標進發,我們可以決定的是自己的速度、休息的 時間、需不需支援和要不要在艱難中仍然找尋美麗的景色。

12

面對絕望

香港的倔頭路,大多停在山邊或海邊,就像鶴咀道是一條到 達鶴咀灣一片大海的倔頭路。倔頭路就是前面再沒有可以行 的路,像除了跳到海中別無他法。

絕望就像倔頭路。可能已經嘗試過很多方法去找 岀 路,嘗試 找不同的人幫忙都徒勞無功,那時會覺得沒有方法,不會有 轉機。可到了倔頭路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選擇掉頭,沿路 折返;我們也可以選擇留在原地欣賞海邊的景色。有時候, 我們絕望是因為我們一定要找到那條我們認為的 岀 路,哪知 其實只要改變一下角度, 岀 口可能一早遇見,又或是盡頭其 實不是如想像中般的可怕。

人生總會有不同的際遇,會遇到那些彎彎曲曲的道路,

有時候我們改變不了環境,

能改變的是自己的觀點角度,

以及接受自己只是一個人。

14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不過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時間無言 如此這般

明天已在 Hia Hia

風吹過的 路依然遠

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 朴樹《平凡之路》

16
18
20
22
24
26
28

與初衷同行

專訪陳綺文博士

明愛向晴軒 危機專線及教育中心 高級督導主任

羅泳賢姑娘

羅泳賢姑娘

明愛向晴軒 危機輔導員

明愛向晴軒 危機輔導員

明愛向晴軒與香港同行20載,成立之初正 是家庭福利政策改革之時,多年來與大眾共 渡每一個社會動蕩的時刻。這些年來,社會 變化之大難以想像。陳博士是一位學者,學 術研究的興趣都是圍繞政治文化、身份認 同、公民社會和社會共融。同時間,陳博士 多年來也積極支持殘疾人士融入社會生活,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仍然堅守著她的初衷— 「如何去凝聚社會」。這段路上的經驗點滴是 怎樣的呢?

有甚麼故事或者經驗觸動你積極關注社 會共融?

我本來是研究政治文化,關注公共管 治理念與政治及社會價值觀的關係 (例 如民主社會需要配合甚麼政治文化), 而且現代社會多元化,因此需要尊重不 同持份者的意見,那麽一個社會需具備 什麽的價值觀才能維繫各式各樣的群體 呢?公民身份和政治認同又是如何建立 出來?但過去20年,香港經歷了很多 風風雨雨,對我來說有多少衝擊,研究 方向上有所轉變。所以由二千年開始, 我着手探討如何建立社會凝聚力,以及 研究社會資本等議題。

我認為要凝聚社會就實實在在要由民間 開始,必須要「接地氣」,於是我的研究 由比較抽象的政治文化轉向應用社會科 學,從十多年前開始,我多做關心少數 族裔﹑殘疾人士和社會共融的研究,從 不同的群體入手來關注社會。

你一直走過來的路,好大程度都因應社 會的變化、衝擊而找出新想法,再開拓 你自己研究或工作方向。

對啊,我從來都十分關心社會,社會學 (Sociology)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社 會如何形成,如何可以把各種各樣,又 有不同利益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和 平相處的群體。我在這個方面從來沒有 改變,只不過因應社會環境及發展不一 樣,而調整研究範圍。

我們留意到你除了研究之外,都有參與 一些項目發展,例如智障人士就業和社 會共融,你的社會參與是怎樣開始的 呢?

訪問 撰文 蔡泳詩姑娘
羅 陳 蔡 蔡 陳 30

我是一間收輕、中度智障學生的特殊學 校的校董。多年來一直參與及推動他們 的工作。其實智障人士在學校都不斷學 習和進步,到畢業時一般都有自理能 力,有些更希望投身社會。但是,他們 在畢業之後往往不如所願,即使現今的 的情況較十多二十年前進步,他們的出 路仍然很窄。這本刊物《探討香港智障 人士公開就業的困難:現況及建議》的 序言中,引述了一位年青人的感受:

這位年青人的心聲很觸動我,他在特 殊學校畢業後進入庇護工場工作,他 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是遠超於庇護工場的 要求,但是家長擔心自己續漸年老而未 能照顧兒子,逼不得已把兒子送到庇護 工場去。可是這位青年在工場的工作並 不開心,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一份真正的 工作,只是打發時間,他對自己未能貢 獻社會感到失落。 這位青年的反思能力 給我帶來很大的衝擊,他懂得分辨甚麼 是打發時間,也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 這些故事引發我探討智障人士就業的情 況。完成了一個關注智障人士就業的項 目之後,很幸運又得到另外的資助進一 步推動殘疾人士的共融就業。

依一世都是一個冇用嘅人,冇貢獻為社 會付出嘅人......我繼續咁落去喺庇護 工場都唔知點辦好,其實我做嗰份工唔 係真工,係畀我地過日神嘅......我覺 得好孤單好孤獨,這個世界經已冇朋 友,朋友一個一個咁離開我,我好唔開 心,想離開依個世界上面。(頁2) 1

這個故事的確有啟發性,帶動我們去思 考怎樣協助殘疾人士在公開市場就業。 我過往任職的機構都有同事是智障人 士,他們都有好強的工作能力,但都擬 於公司既發展,他們難以長久保得住自 己的崗位。

香港大學社會科科學院睿智計劃(2018年11月)。

《探討香港智障人士公開就 業的困難:現況及建議》,第2頁

陳 羅

對!香港社會對於智障人士的態度已 經有些改善,例如不會用太奇怪的 眼光去看他們,但如果說聘請智障人 士,並成為同事的話,又可能未必有 很多人願意接受,所以都需要幾方面 配套。除了透過政府補貼來鼓勵僱主 聘請殘疾人士外;

其一,要讓社會提

升對殘疾人士的認識,以及接受與 他們一起工作; 其二,從工作種類入 手,現時殘疾人士大多從事比較傳統 的工種,較多是服務業如餐飲、房務 等工作。若然能夠為殘疾人士創造新 的工種,便更能發揮其所長。

其實很多名人都有「殘疾」,譬如 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 我曾經都有一位ADHD的同事,他 非常有創意,做事充滿幹勁,關鍵是 能否知人善用,為他們找到合適的崗 位。我希望能夠發掘更多不同的工 種,舉一個例子,資訊科技業界時常 都沒有足夠的手動程式測試員來測試 手機程式有沒有漏洞。其實,程式測 試是一些高度重複的工作,很適合自 閉症的青年,他們既專注又有耐性, 也不會介意工作沉悶。只要能夠與訓 練機構合作,教授相關技巧,就能夠 把殘疾人士放在適合的工作崗位上。

你跟我們分享了這麼多經驗,當中最 令你有滿足感的是甚麼?

一般商戶未必可以聘請很多殘疾人 士,我可以做的就是向不同的商戶推 廣聘用殘疾人士社會企業,增加他們 對社企運作和商品的認識,鼓勵商戶 購入社企產品。坊間可能會對社企產 品有誤解,認為比較普通、質素參 差、包裝不精美。其實不然,現在很 多社企的產品做得相當好,可用來作 企業禮品(Corporate gift),商戶用來 送給客人一方面能提升自家品牌形 象,另方面又讓其他人認識社企產 品,並且支持殘疾人士就業。

社企和商戶的協作帶來一種協同效 應,而這個協作是可以持續,自己互 相成長,不需要扶持。

對啊!

多年來,社會有很大變化,在過去的 路上,你所堅守的信念過上社會變化 的衝擊,你有迷茫的時候嗎?你如何 跨過呢?

最大的滿足感是可以帶動社會不同界 別的人士一起做,我意識到一個人的 能力有限,但集腋成裘,就可以把成 效放大許多。例如我的團隊拉動到很 多不同的合作,又或者是中長期些, 我希望研究結果帶出一系列有關政策 及服務建議可以得以落實。另一個讓 我滿足的經驗就是拉攏到不同的商戶 向社會企業採購。

可能我比較天真,我對凝聚社會這個 初心是不變的。而我相信在不同時 間點,有不同凝聚社會的方法,故此 我要學習去接受這個轉變。我也有迷 茫的時候,因為香港社會曾經有很高 的凝聚力,我生於斯、長於斯,除了 去外國讀書的幾年,我都是在香港生 活,對香港有很強烈的歸屬感,所以 看見這十多年社會的撕裂,我感到很 心痛。不過我還是那句:怎樣才可以 重新維繫社會?因此我就轉做一些 「落地」的工作。我的家人也熱心於社 會,大家都會反思怎樣使大眾對社會 的歸屬感提高,我就是一直這樣走下 去。

陳 羅 蔡 蔡 陳 陳 陳 32

我留意到你對一個議題有興趣,就會 一直做下去。直至社會出現變化,你 調整了自己的工作,但仍然保持「如 何去凝聚社會」的初衷。對你而言, 初衷十分重要。

你說得對。初衷很重要,即使社會環 境如何出現變化,初衷是不能變, 只有本著初衷才知道繼續走下去的方 向。

我也有迷茫的時候,但既然我不願意 放棄初衷,那麼我就要找一條路出 來。我知道不是單憑一己之力去做, 所以我接受在自己的崗位中克盡所 能,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當我有這樣 的想法,就不會容易感到沮喪。

莫忘初衷,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的理 念,便能夠在迷茫中找到道路。這個 看法也適合鼓勵社會工作者。在現時 的社會狀態下,你有甚麼可以寄語《向 晴誌》讀者、社福界同工?

知道你們現在面對的壓力超乎想像, 但請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否則很難去 幫助別人。不要忘記你的初心,在你 的位置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要對 自己好一些,懂得放過自己。

如對自己要求過份高、經常認為自己 做得不好,長久下去也會影響身心健 康。連自己都未能好好照顧,更惶論 照顧他人呢!

再加上,社工是一個助人的專業,每 日面對種種複雜的個案,但社工都 各有不同的專長、志向和興趣,若果 我們只有單一的模式和標準去要求自 己,衡量成功,好似倒模似的,這是 一個平衡的心態嗎? 因此,我所講的 照顧好自己,也包括反思自我要求, 何謂成功?怎能做到工作和生活平 衡?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一眾社會工作 者、社福界同工也許有時會問自己「我 要做到怎樣才是好」,工作上有很多 事情都不得不面對,但也要讓自己有 些生命力的覺察,適當的時候也要給 自己空間,這樣才可以調節自己的心 態去面對新變化和挑戰。

羅 陳 蔡 陳 羅
何 處 尋 人 生 路 標 人生 路標 何處尋 撰文 明愛向晴軒黃楚傑先生 危機輔導員 34

根據運輸署編寫的《道路使用者守則》,你會在道路上見到各種交通標誌和 道路標記,用來預告前面的道路情況。道路標記也用來向駕駛人及騎單車 者發出指令、警告或指示。你應熟習這些標誌和標記的意思。在路上行駛 時,應留意這些標誌和標記,以免因突然駛至彎角、單程路或路口而驚惶 失措。駕駛人及騎單車者應作好準備,隨時應付前面的道路情況。同樣, 人生路亦難免出現「驚惶失措」之時刻,卻鮮聞標誌和標記概念,故藉此分 享,望各「人生道路使用者」活用人生路標對抗危機。

超前準備 1

意外往往意料之外,所以請在危機發生前 自己需要前超前準備。

2

3 環境

嘗試拾起鉸剪裁剪《向晴誌》的路標,期間 會心留意呼吸和肚子起伏,兩手和肩的連 動。

兒童須在成人陪同下才開始習作

自主 4

將路標融入日常空間,貼在高危或高衝突 之處,例如窗邊、放滿啤酒的雪櫃、信用 卡或廚房刀旁。位置愈顯眼便愈好,隨時 隨地都能見得到。

人生路是由多元交織的片段組成的。請選 取一些曾助您面對危機的照片、歌詞、語 錄、真實或故事人物等,加入成為路標的 一部份創造出專屬自己的人生路標。

使 用 指 南
習作

交通黑點 開始減速

運輸署每季都會識別交通黑點供人查閱。 其實人際關係亦應如此,藉回顧衝突事件 識別溝通黑點以策安全。

焦慮的人有個特質就是路愈走愈急、話愈講愈快、 交愈鬧愈躁,像一輛車很易失去控制感,這時候, 您可以開始減速,數數呼吸,聽聽慢歌,抱抱自己。

緊急避車處

行車路有緊急避車處,人生路亦需緊急 避靜處, 發生家庭危機時,卻無處可逃, 會是件很受傷的事吧。

所以請暫避一下,找個舒服地方,隨時準備 跳進去,如某房間、咖啡餐廳、海邊夕陽、 郊野公園,不管哪裡安全便可。

若您因種種原因,離不開,放不低。

那就停留於此吧,且細想讓您放鬆的環境, 試試形容那裡的細節,看看自己有何感覺。

禁止響號

運輸署指響號只可用來警告其他道路使用者 在道路上或附近可能有危險,而不應用作其他用途。

現實亦都一樣,沒有即時危險時應嘗試禁止響號, 避免過份控制或嚇親身邊的人。

36

前面路口左轉

就像尋解導向治療有條黃金定律:

「如它無效則另尋他法」, 它提醒著人生路永遠是有彎轉的。

讓路給大路上的車輛

正如我們在 YouTube 頻道向晴說的影片《盛》 心理教育動畫,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 「情緒容器」,可以裝住不同的情緒,但當一方 壓力大到難以承受,便難以維持平時能夠禮讓 和盛載對方的能力,這時候,如果您望見之前 已掛在牆上的讓路標誌,亦察覺到自己仍有禮 讓的心,就請試試讓條路給對方,讓條路給自 己,讓條路舒服些。

停車及讓路

活在大都會裡,人人都講求效率, 永遠有著做不完的事,但人類不是齒輪, 也不應該娛樂至死,而是會疲憊的血肉之軀, 偶爾停下來無所事事是可以的。

聽說一輩子都未曾停過的人, 是最有責任心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人。 如果您的身體、工作或家庭出現危機, 請急停下來稍作喘息,或致電向晴熱線 18288。

交 通 路 標

LITTLE THINGS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教授 Lisa M. Najavits, PhD 在其

書 Finding Your Best Self: Recovery from Addiction, Trauma, or Both 中,建議我們隨身攜帶一件小物件 (a small grounding object),例如小石頭、戒指或毛衣, 隨 時隨地使用它、觸摸它、感受它的溫度和重量,讓我們從 焦慮、危機和風雨飄搖的外在世界中,重回內在平靜,找 到踏實的根據,然後再續人生路。

它可以很昂貴,也可以很便宜,但必定要在你心中很重要, 不會隨便棄掉;它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輕,但必定能夠易 於攜帶,放在褲袋或背囊袋子;它可以是你自己買,也可 以是某人送給你的,只要是你喜歡的就可以;或許伴隨著

回憶、關係或故事的小物件更能給予溫暖和安全感;這樣 的物件會隨歲月變得殘舊,卻更顯被你使用的痕跡,倍感 物哀和生命美學。

這裡結集了些例子,讀完後你可能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擁 有一兩件這樣的安全感小物件。即使沒有,也很正常,毋

須心急要即時花錢買一個,因為太過刻意的消費恐怕會令 物件的獨特價值失去意義。只要從此以後持著這個儲蓄一 兩件安全感小物件的觀念,專屬自己故事的小物件便會隨 緣而生。

38

由他們三人共同創作的《雷克雅未克》,歌詞及 其故事的解讀方式有很多種,但值得留意的 是,男主角即使「置身冰島名勝」,亦不忘「潛 入我隨身聽 藍鯨在 旋律間低唱 遺孤的心聲」,

令每個聽歌者感觸甚深。

不管我們是否懂得音樂,不管我們置身在冰島 名勝還是香港的地鐵裡,活在現代,我們也可 以隨身攜帶手機、耳機或隨身聽,隨時隨地潛 入能夠讓自己感到安全的音樂裡,暫時好好抽 離一下外在世界的孤單和壓迫,與歌者相聚片 刻亦是種集體照顧(Collective care)。

麥浚龍、周國賢、 黃偉文的
40
隨身聽

看過《奇異博士》和《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的人都 知道,世界知名的神經外科醫生史傳奇,因一次車禍而 受傷,雙手無法再動刀。即使試盡頂尖的治療方法,最 後都無功而回。他抱著最後的希望,花光所有,前往秘 境求醫。剛落腳卻被一群流氓包圍,連「他人生只剩下 來的這隻錶」也摔破了,後來我們知道這是女友送的,背 後刻著 「Time will tell how much I love you ~ Christine (時間會證明我有多愛你)」。

奇異博士的

腕錶

就這樣,這隻碎裂了的腕錶便一直陪著奇異博士穿越多元宇 宙,在他最懷疑自己的時候提醒自己為何而活,為何而保護 地球。我們當然不用配戴價值過百萬的名錶,也不用為拯救 女友而保護地球,但可以將一隻腕錶送給自己或身邊人,感 受其生命、時間、溫度和重量。

如果你只可 帶著一本書, 陪你走到 天涯海角?

42

當你行一圈書店,不難發現以帶著《聖經》、《金剛經》或《 X X X 》去旅行為開頭的書,寫著 作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感悟。現代人生命節奏急促,不愛閱讀是很正常,但也可以試試 從萬卷書中尋找出一本對自己很有啟發、很有意義、很有重量的書,收藏為己用,或隨身攜 帶,每每在失落之際,可以拾回在手上,摸摸其紙質感覺,讀讀其文字溫度,說不定會意外 地找到重新得力的契機。筆者在此推薦以下書目,日後逛逛書店時不妨留意一下。

《我們仨》 楊絳 《原子習慣》 詹姆斯克利爾 牛津通識讀本 《在乎》 周保松 《人生之體驗》 唐君毅 《活出意義來》 維克多佛蘭克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一行禪師 《小王子》 安東尼聖修伯里 《沉思錄》 馬可奧理略 《我離開之後》 蘇西霍普金斯

馬拉松跑者Eliud Kipchoge 不能沒有的十件小物件

在肯亞長大的 Eliud Kipchoge ,是史上第一位於兩小時內跑完全馬(42公里)的人類。Youtube 頻道 GQ Sports 曾以影片 10 Things Marathoner Eliud Kipchoge Can't Live Without

(馬拉松跑者

Eliud Kipchoge 不能沒有的十件小物件)訪問他的十件必備物件,不妨看看馬拉松之神有甚麼小物 件值得參考。

#手機 #訓練日記 #跑鞋及外套 #睡眠戒指 #耳機 #書本 #眼鏡 #一杯茶 #日記 #筆和筆記簿

44
46
48
明愛向晴軒網頁 向晴Instagram 向晴說YouTube頻道 編輯委員會 出版 吳子樂 蔡泳詩 周尚賢 黃楚傑 關天樂 黎凱婷 羅泳賢 吳睿智 梁羨淇 明愛向晴軒 設計 印刷 印刷數量 出版日期 策劃 吳睿智 梁羨淇 高行印刷有限公司 1500份 2023年6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