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finex Alpha #177 | 市場回穩,動能尚待確認

Page 32


市場回穩,動能尚待確認

市場訊號

比特幣支撐水準維持穩定,但市場 仍顯脆弱

宏觀經濟概要

迷霧中的聯準會:政策、物價

與貿易緊張再起

第 177 期

執行摘要

在 10 月 10 日爆發總額達 190 億美元的歷史性市場清算事件後,加密貨幣市場已趨於穩定, 價格波動收斂至狹幅區間。比特幣持續守住 107,500 美元這一關鍵結構性支撐區,該區為 7 月「空白帶(airgap)」的下緣,如今已成為重要的防線。然而,比特幣仍低於多個重要鏈上阻力 位,顯示雖然下行壓力已減緩,但整體復甦階段仍不明確。

本月自高點至低點的 18.1% 跌幅,仍與 2023 年以來歷次周期高點回測的幅度一致,通常這類 走勢多屬於盤整階段,而非趨勢反轉。然而,機構買盤尚未明確回歸。上週比特幣 ETF 出現逾 12.2 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反映出與股市同步的疲弱情緒。同時,長期持有者自 7 月以來釋出 約 30 萬枚 BTC 的籌碼,顯示獲利了結仍在持續,而新的資金流入則明顯遲緩。目前 107,000 至 108,000 美元區間仍是關鍵轉折點。若價格無法持穩於該區之上,將顯示需求端的脆弱性, 可能引發進一步的局部回調,直至市場重新達到平衡。

美國經濟正進入一個不確定性升高的階段,因聯邦政府關門導致聯準會(Fed)在缺乏關鍵 經濟數據的情況下被迫決策。由於官方通膨、就業與消費數據暫停發布,決策者只能依賴民 間機構提供的指標,作為十月底會議前的政策依據。

目前經濟表現既未顯示明確疲弱,也未展現強勁動能,使得聯準會內部對是否應進一步降 息出現分歧。市場普遍預期將再降息 25 個基點,但流動性緊縮、債券殖利率波動與信貸利 差擴大,顯示市場對潛在政策誤判的焦慮正升溫。

通膨仍然居高不下,且愈來愈多由關稅而非內需所驅動。新的貿易措施已使核心通膨增加 約 0.5 個百分點,食品與耐久財價格明顯上升。雜貨開支已成為消費者壓力的主要來源,使 通膨預期維持高位,也削弱了未來降息的刺激效果。製 業則面臨成本上升導致的壓力,產 出活動持續萎縮;相對地,房市因房貸利率下滑而出現初步復甦跡象。

與此同時,美中關係升溫重新引發全球供應鏈風險。中國新的出口限制與美方可能高達 100% 的加徵關稅,恐擾亂貿易流向並推升成本。儘管市場表面維持平靜,但供應面通膨壓 力再度浮現,企業正加 將產能轉移至墨西哥與東南亞。

美國加密產業的制度化進程正快 加 ,機構與政策制定者逐步將區塊鏈納入主流金融體 系。政策層面上,佛羅里達州提出法案,允許最早自 2026 年起將該州最多 10% 的公共與 退休基金投資於比特幣、代幣化資產與加密貨幣 ETF,顯示數位資產正被視為合法的資產 配置工具。

同時,Ripple 宣布以 10 億美元收購 GTreasury

,從區塊鏈支付業務拓展至企業財資管理 基礎設施領域。此舉旨在讓 Ripple 擴大其在企業流動性與資金管理市場的布局。另一方面 ,紐約市也成立了數位資產與區塊鏈科技辦公室(Office of Digital Assets and BlockchainTechnology),致力於成為推動合規且永續的加密創新與機構採用中心。

● 比特幣支撐水準維持穩定,但市場仍顯脆弱

宏觀經濟概覽 3. 加密市場新聞

● 貨幣政策陷入僵局:聯準會在資訊迷霧中的平衡 挑戰

● 關稅政策使聯準會的抗通膨戰更形複雜

● 製 業活動萎縮,建築業信心因降息而回升

● 貿易與供應鏈風險:美中緊張關係再度成為焦點

● 佛羅里達州提案允許州與退休基金最高可配置 10% 於比特幣與加密貨幣 ETF

● Ripple 以 10 億美元收購 GTreasury,進軍企 業財資管理領域

● 紐約市成立「數位資產與區塊鏈科技辦公室」

比特幣支撐水準維持穩定,但市場仍顯 脆弱

在上週市場劇烈震盪後( 10 月 10 日清算規模達 190 億美元),多數加密資 產已出現部 分反彈,並進入相對狹幅的盤整區間。比特幣穩守高時間框架的區間支撐約在 107,500 美元,這正是先前我們指出的「空白帶(airgap)」區域,如今已成為市場關鍵 的結構性支撐。

然而,比特幣目前仍低於多個重要的鏈上阻力水準,顯示復甦階段仍處於早期。市場 參與者正關注 10 月底前的幾項潛在催化事件,包括川習會、可能的進一步降息,以及 大型科技企業財報發布 ——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風險情緒與市場流動性。

隨著在大規模清算後波動度壓縮、倉位重新調整,未來兩週將成為關鍵時期,決定市 場能否從短期企穩邁向持續復甦。

在 10 月 10 日的劇烈波動後,加密投資人情緒依然脆弱。比特幣自 10 月 6 日創下歷史 新高以來已回落約 14%,從高點至低點的回檔幅度達 18.1%。然而,此類修正幅度與自 2023 年以來多次出現的假突破與周期高點回測相符,這些情況最終皆以上行結構修復 收尾。

儘管如此,下行風險仍是投資人需要關注的重點。BTC 目前仍接近區間下緣,機構買盤 尚未明確回歸,ETF 的低接動能有限,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也持續抑制整體風險偏好。不 過,考量到上週清算事件的規模與市場已吸收的槓桿去化程度,若再出現下探,預料跌 勢將較溫和、波動也較有限。

總體而言,雖然市場仍需保持謹慎,但歷史經驗顯示,在多頭周期中出現此等幅度的回 檔,多屬於盤整階段,而非趨勢反轉。

鏈上指標顯示支撐跡象

本輪回檔格外值得關注,這是自 8 月下旬以來第三次出現 BTC 現貨價格跌破 0.95 分 位價格模型($117,100)的情況。此水準代表超過 5% 的供應量(主要由高位買入者持 有)目前正處於虧損狀態。(見下圖 2)目前 BTC 交易區間落在 0.85 至 0.95 分位區間 之間($108,400$117,100),而在這一區間內,約有 10% 的供應量已在鏈上完成易手。

圖2:比特幣價格與不同分位數成本基準對照圖(來源: Glassnode)

若缺乏新的催化因素將價格推回 $117,100 以上,市場恐面臨跌破該區間下緣的風險。

此區間同時具備鏈上數據與技術層面的關鍵意義。歷史上,若無法守住該區,多半意味 著市場將進入中長期的延伸修正階段,伴隨情緒轉弱與資金輪動停滯。若價格持續跌破 $108,000,將構成重要警訊,顯示市場結構脆弱性上升,並提高進入更長盤整期的可 能性。

近期 ETF 資金流數據亦凸顯出機構買盤明顯缺席的現況。上週比特幣 ETF 出現超過 12.2 億美元的淨流出(見下圖 3),顯示傳統金融資金對市場的信心減弱。這些 ETF 流 向與股市表現亦維持高度相關,上週股市同樣出現全面回檔。

圖3:美國比特幣 ETF 各發行商之淨資金流情況(來源: FarsideUK)

機構資金的缺席使得 $107,000$108,000 區間的支撐愈發難以維持。進一步加劇壓力 的是,數位資產金庫(DigitalAssetTreasuries)與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近期淨資產價 值溢價(NAVPremium)同步收斂,部分原因與股市回檔有關。這種壓縮效應進一步限制 了它們在短期內充當邊際買家的能力,使得在機構需求尚未明顯回升之前,BTC 要穩守 現有價位將愈發艱難。

我們認為,目前市場活動的放緩更像是觀望情緒,而非市場信心的逆轉。然而,若疲弱態 勢持續,或 ETF 資金流在未來數週內仍未明顯回升,將意味著需求端脆弱性正在上升。

此情況可能削弱過去推動多頭行情的關鍵動能 持續性的機構累積買盤,進而提高市 場進入更長期盤整階段的風險。

長期持有者持續 拋售

加劇市場維持高價位困難的另一因素,是自 2025 年 7 月以來長期持有者(LTHs)持續 分批出貨。這段期間,LTH 總持幣量約減少 30 萬枚 BTC,顯示老持幣者持續進行獲利 了結。在此同時,新的邊際買家進場力道不如前幾個月強勁,導致市場上行動能受限。

圖4:長期持有者(LTH)持幣總量

這股持續的賣壓凸顯出需求動能可能枯竭的風險正在上升,特別是在機構資金流入與現 貨累積仍顯疲弱的情況下。於此環境中,市場極可能進入盤整階段,特徵為波動度下降與 區間震盪的走勢。若長期持有者(LTH)的拋售行為持續,而新的買盤未能相應回升,市場 在建立新平衡之前,恐將出現階段性回調或局部性下跌的情況。

貨幣政策陷入僵局:聯準會在資訊迷霧 中的平衡挑戰

數據中斷下的政策抉擇 美國政府關門使聯準會(Fed)陷入「失去主要觀測儀器的航行」狀態。由於關鍵經濟數據 ,包括通膨(CPI、PCE)、就業與零售活動皆暫停發布,決策者只能依賴民間指標與市場 替代數據來研判即時經濟狀況。

在經濟走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缺乏官方數據,進一步放大了政策不確定性 經濟既不

強勁以支撐進一步緊縮,也不至於疲弱到需要立即寬鬆。正如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所言 ,決策者如今在「能見度極低的環境中航行」,並形容當前局勢是「沒有無風險路徑的選 擇」,凸顯資料延遲與不確定性升高下的困境。

這段發言揭示了核心難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必須在缺乏最新宏觀數據的情 況下,決定是否於 10 月 2829 日會議再度降息。對投資人而言,風險顯而易見:在「數 據失明(data-blind)」狀態下的政策決策,可能釋放相互矛盾的訊號,迫使市場急劇重新 定價。

勞動市場訊號分歧,政策論調陷入矛盾

近期民間數據呈現出一幅模糊不清的勞動市場圖像。薪資處理公司 ADP 報告指出,中 小企業 9 月份就業人數減少 32,000 名。然而,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釋出的部分可下載 州別資料,再依據既有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初領失業金人數顯示,截至 10 月 11 日當週 為 215,000 人,僅緩步上升。相對地,消費支出與企業盈餘仍維持韌性,顯示勞動市場 或許正在降溫,但尚未出現衰退跡象。這樣的分歧使聯準會內部出現不同立場:鴿派官 員主張,若延後降息,恐導致金融條件過度收緊,尤其高收益債市場的信貸利差已略為 擴大。鷹派官員則認為,若過早降息,可能引發通膨再度反彈,特別是住房與服務價格仍 然僵固。結果是,政策陷入僵局——在「數據失明」結束之前,這樣的停滯狀態恐將持續。

圖5:高收益債市場各部門信貸利差

在缺乏官方數據與指引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已成為實際上的經濟健康解讀者。

根據 CMEFedWatchTool,市場目前預期聯準會再降息 25 個基點的機率高達 99% ,但此預期每日隨著投資人對聯準會官員公開發言的解讀而波動。

圖6:聯準會利率決策機率分布圖( Source:CMEGroup)

同時,債券市場呈現出典型的政策不確定徵兆:10 年期美債殖利率本月在 3.94% 至 4.17% 間波動,幅度約 23 個基點,反映投資人持續依據政策預期調整部位。股市方面, 市場普遍以「降息即將到來」為前提而維持謹慎買盤,但若政策延後或出現反轉,可能引發 迅 的再定價。若聯準會出現任何「意外決策」,恐觸發類似 2018 年政策溝通失誤事件的 跨資產劇烈震盪,當時錯位訊息曾引發全球風險資產急挫。

圖9:隔夜逆回購操作餘額(來源: Fred)

貨幣市場指標顯示流動性正邊際收緊。SOFR 利率在季末資金壓力下短暫升至 4.83% 以 上,而逆回購(RRP)餘額則降至 40 億美元,顯示資金正轉向報酬更高的美國短期國債 (T-bills)。投資級企業債的信貸利差則維持在約 80 個基點(根據 ICEBofAUS CorporateIndexOAS,見下圖 10),此溫和上升反映出市場在政策不確定下採取謹慎態 度。

圖10:

BofA 美國企業債選擇性調整利差( OAS)(來源:FredCharts)

歷史經驗顯示,當財政僵局導致統計機構停擺時,市場往往依賴聯準會的溝通指引方向。但 當前決策層內部本身存在分歧,使得政策訊號更為模糊。如今,每一場地區聯準會主席的演 說或訪談,其市場影響力幾乎已等同於過往官方數據的發布。

在官方經濟數據恢復之前,聯準會的下一步將更仰賴判斷而非證據。

這也提高了政策誤判的風險:若降息不足,可能抑制成長;若降息過度,則恐再度引燃通膨。

關稅使聯準會抗通膨之路更形艱難:食品

與耐久財價格持續高企

隨著美國通膨黏性超出決策者預期,最新數據顯示,關 稅政策在推升物價的過程中正 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尤其集中於食品與耐久財領域。

根據克里夫蘭聯準銀行(FederalReserveBankofCleveland)於 10 月 17 日(週五)發 布的 InflationNowcast,9 月份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估月增 0.22%,核心 CPI (排除食物與能源)月增 0.25%,換算年增率約為 2.97%,明顯高於聯準會 2% 的目標 水準。

圖11:CPI 月增率即時預測(來源: FederalReserveBankofCleveland)

圖12:CPI 年增率即時預測(來源: FederalReserveBankofCleveland)

關稅效應推升多部門物價

自 2025 年初以來,關稅政策已成為美國通膨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聖路易斯聯準銀行 (FederalReserveBankofSt.Louis)的估算,2025 年 6 月至 8 月期間,關稅約占整體

PCE 通膨的 0.5 個百分點,以及核心 PCE 通膨的 0.4 個百分點。這項影響自年初開始顯現 ,並在夏季因新貿易措施落地而更加明顯。

目前僅有部分關稅效應反映至終端價格,顯示企業可能仍在吸收成本或延後調價。儘管如此 ,數據清楚指出,關稅正對消費者物價形成上行壓力。

雖然關稅影響首先體現在進口商品價格上,但美國家庭也明顯感受到食品價格的壓力。根據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資料,8 月食品價格年增 3.2%,創下自 20212022 年通膨高峰以 來最快增 。

隨著能源價格近月回落,食品支出已成為民眾通膨焦慮的主要來源。密西根大學最新調查顯 示,家庭預期未來一年通膨率將達 4.6%,未來五年平均預期為 3.7%,遠高於聯準會的理 想區間。

若關稅導致的成本壓力持續、食品通膨居高不下,通膨預期可能固化,使得降息政策更難恢 復物價穩定。歷史經驗顯示,當通膨預期失控時,往往需經歷經濟衰退才能重新拉回至聯準 會目標水準。

整體而言,美國當前的通膨已愈來愈受政策選擇影響,而非單純的需求推動。關稅不僅推高 了進口價格,也讓聯準會的寬鬆路徑更複雜。同時,高漲的食品價格持續侵蝕家庭購買力, 對低收入族群的影響尤為顯著。

關稅壓力升溫:製 業萎縮之際,建商

信心因降息回升

美國經濟持續釋出矛盾訊號,最新數據顯示兩個對通膨與利率高度敏感的部門 ——製 業與房地 產——正朝相反方向發展。

根據費城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ReserveBankofPhiladelphia)於 10 月 16 日(週四) 發布的製 業景氣調查(Manufacturing Business Outlook Survey),中大西洋地區的 工廠活動在 10 月意外陷入萎縮,即使更多製 商面臨投入成本上升、售價同步提高的情 況。商業活動指數(BusinessActivityIndex)從 9 月的 23.2 驟降至 12.8,顯示賓夕法 尼亞東部、紐澤西南部與德拉瓦州的製 業整體已進入收縮區間。

圖13:製 業商業活動指數(來源: FederalReserveBankofPhiladelphia)

圖14:企業支付成本變化(來源: FederalReserveBankofPhiladelphia)

市場原先預期指數僅小幅下滑至 8.5,但實際跌幅更深,反映成本壓力持續存在。近半數 (49%)受訪企業表示原物料成本上升,28% 的企業表示已調高產品售價,而無任何企業 回報成本下降。投入與產出價格的兩項指標皆高於長期非衰退平均水準,顯示通膨壓力仍 未完全消退。

費城聯準銀行指出,近期價格上漲與進口商品關稅的遞延傳導效應一致,隨著企業消化先 前關稅實施前囤積的庫存,這一效應進一步加劇。

目前尚不確定此影響是短暫現象或長期趨勢,但這份製 業調查凸顯成本壓力可能持續至 年底的風險。若此情況延續,將使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努力將通膨率拉回 2% 目標的同時,面臨更大的挑戰 即使決策者已表態準備於本月底再次降息。

房市信心回升,房貸利率下滑帶動復甦跡象

與製 業疲弱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房市正出現初步穩定跡象。根據全美住宅建築商協會 (NAHB)資料,10 月房市指數(HousingMarketIndex,HMI)自 9 月的 32 升至 37,為 4 月以來最高水準,並優於市場預期的 33。

HMI 指數以約 900 位住宅建商的月度調查為基礎,用以衡量建商對當前與未來獨棟住宅 銷售及潛在買氣的信心。雖然 50 以下仍代表市場看法偏向悲觀,但 10 月的明顯回升反 映出建商對近期房貸利率下調與融資環境改善的樂觀預期,認為這將在未來數月刺激房 市活動。

綜合來看,這些發展突顯出貨幣政策與貿易措施在不同產業間的非均衡效應。製 業持續 承受關稅與投入成本通膨的壓力,而對利率變化高度敏感的房地產部門,則開始受惠於金 融環境放鬆。然而,房市改善仍難以抵銷更廣泛的通膨壓力。與關稅相關的成本傳導效應 可能放緩消費物價的下降 度,使通膨預期維持高位。

貿易與供應鏈風險:美中緊張再度成為 焦點

政策與市場之間的脆弱平衡

美中之間原本微妙的停火局面再度出現裂痕。過去一週,美國總統川普 重申,「美國已 經與中國處於貿易戰狀態」,此前中國宣布對稀土礦物(高階半導體與國防零組件製 的關鍵原料)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作為回應,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已著手擬定新的 關稅方案,可能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高達 100% 的關稅。

圖15: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來源: Fred)

金融市場已開始反應但尚未出現恐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上週四回升至 413,同時銅與鋁期貨價格下跌 1.2%,顯示交易者

已開始消化潛在供應中斷的風險。不過,股票市場仍受到聯準會持續寬鬆預期的支撐, 使地緣政治衝擊的即時影響受到緩和。

供應鏈進入新的碎片化階段

貿易緊張的再度升溫,恐使疫情後全球供應鏈的重組成果前功盡棄。根據世界貿易組織 (WTO)最新預測,2025 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將達 2.4%,但 2026 年可能急降至僅 0.5%。

衝擊在產業間的分布並不平均。在半導體製 領域,台灣經濟部表示,中國的稀土出口 限制短期內對本地晶圓廠影響有限,但相對地,美國對半導體設備出口的管制,可能削

弱三星(Samsung)與 SK 海力士(SKHynix)在中國工廠的產能,迫使它們更多依賴 韓國境內的生產線。換言之,半導體產業正面臨新的瓶頸與重新佈局,即便亞洲整體產 能仍維持強勁。

我們預期,受影響的跨國企業將加 向東南亞、印度與墨西哥多元化布局,但此過程仍 具高資本密集度且推進緩慢。美國政府在與外國夥伴協商後,時常重新調整關稅政策, 也加劇了企業的長期不確定性。為了對沖風險,越來越多跨國企業正推動「中國 1 (China+1)策略」。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相較 2018 年貿易戰初期,如今更多 中間財流經東南亞與其他區域樞紐。中國仍是多數製 投入品的最大出口國,但其全球 供應鏈占比正逐步下滑。

圖17:美國自中國進口占比(藍柱)明顯下滑,而自墨西哥進口占比(綠柱)上升;較高的美 國關稅(菱形)推動了供應鏈的重新布局。

FederalReserveBoard)H.10

美國進口數據清楚顯示了這一趨勢:中國在美國進口總額中的占比大幅下滑,而墨西哥的占 比則明顯上升。同時,供應商也正積極擴張至越南、印度等地,受惠於較低關稅與較高的政 治穩定性。然而,這些轉移需要時間與資本投入 包括興建新工廠、培訓勞工與建立物流 體系 因此供應鏈的碎片化仍是漸進過程。此外,政策的反覆也增加了轉型難度。中國商 務部長近期警告,美國臨時性加徵的關稅已「嚴重損害中國利益,並削弱企業信心」,凸顯出 政策不確定性仍高,使跨國企業在決策上趨於謹慎。

成本壓力再度浮現。儘管 10 月上旬多 數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告顯示投入

成本通膨仍屬溫和,但企業普遍指出, 關稅上升與航運摩擦正推高部分產業 的零組件成本。聯準會如今面臨典型的 「供應面通膨衝擊」兩難:一方面,在歷 經長期緊縮循環後,必須考慮進一步寬 鬆以支撐放緩的經濟成長;另一方面, 又須防範通膨再度回升的風險。

圖18:遠期平衡通膨率(Forward BreakevenInflationRates)

市場型通膨預期(平衡通膨率)小幅上升,但仍維持在歷史常態區間。以美國的五年期與 十年期平衡通膨率為例,目前皆約在 2% 左右,顯示即便關稅範圍進一步擴大,投資人

仍未預期通膨將失控上升。然而,若新一輪關稅或出口管制措施出台,投入成本與消費 者物價仍可能在年底前出現明顯上行壓力。

全球外溢效應與匯率動態

圖19: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來源: FredCharts)

貿易緊張情勢也正逐漸反映於金融市場與匯率波動之中。依傳統模式,當貿易壁壘升高 時,避險資產通常走強。例如在 5 月底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 50% 至 100% 關稅時 ,黃金價格一度飆升逾 2%,因投資人轉向避險資產。近期,人民幣即期匯率維持在 7.137.15 元兌 1 美元區間(10 月中旬),反映出中國官方的防禦性干預,以及市場在風險 趨避情緒下美元走強的現象。隨著美債殖利率上升吸引資金回流,新興市場資金外流風 險也在增加,此現象與 20182019 年貿易戰期間的情況相似。

目前雙方仍處於試探政治底線的階段,尚未進入全面對抗。然而歷史經驗顯示,一旦關 稅措施實施,往往比預期持續更久。即便只是暫時性的僵局,也可能壓縮全球貿易量、延 後企業投資決策,並導致全球流動性再度收緊。

圖20: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來源: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

總而言之,政策不確定性再度成為影響宏觀環境的關鍵變數。雖然市場目前仍維持穩定 ,但安全邊際正逐漸縮小。若能在 11 月前實現建設性降溫(de-escalation),將有助於恢 復市場信心;反之,若緊張情勢進一步升溫 特別是波及半導體或科技出口領域 則可能成為 2025 年底最具影響力的宏觀催化因素。

● 佛羅里達州眾議院法案第

佛羅里達州提案允許州政府與退休基金 最高可配置

● 該法案將數位資

於比特幣與加密貨幣

)擬允許州政府及公共退休基 金最高可將 ETF,並設有嚴格 的託管與監管安全機制。

定位為抗通膨工具與財政多元化配置選項,同時允許部分 稅 項以加密貨幣支付,象徵數位資 產在主流公共財務架構中的進一步融合。

佛羅里達州議員正式提出眾議院法案第 183 號(HouseBill183,HB183),若獲通過,將 允許州政府把部分公共與退休基金資產配置於比特幣、代幣化證券與加密貨幣相關 ETF 等數位資產。依據法案架構,佛州首席財務官(ChiefFinancialOfficer,CFO)可將特定 公共基金(如一般收入基金、預算穩定基金與各類信託基金)中最高 10% 的資金投資於 「數位資產(digitalassets)」或 ETF。同時,州行政委員會(StateBoardof Administration)亦可對佛羅里達退休基金信託(FloridaRetirementSystemTrust Fund)進行相同比例的配置。

法案中對「數位資產」的定義相當寬廣,涵蓋比特幣、代幣化證券,甚至包括 NFT(非同質 化代幣)。不過,提案同時設有多項安全防護措施 資產必須透過 CFO 管理、合格託管 機構(qualifiedcustodian)持有,或經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的 ETF 進行配 置。若順利通過審議並獲州長簽署,法案預計於 2026 年 7 月 1 日生效。

支持者認為,此法案將比特幣與其他數位資產定位為潛在的價值儲存與抗通膨工具,能 為州政府的財務管理增加一項創新的資產配置手段。此外,法案亦包含條款,允許佛州 居民以加密資產支付特定稅項與費用,並由州政府自動兌換為美元,納入一般基金。

若 HB183 通過,佛羅里達將與亞利桑那州、德州與新罕布夏州等少數已允許州級資產 配置數位資產的州並列。然而,此提案仍需經過委員會審查、立法辯論、監管機構意見回 應與州長批准等多重程序。儘管挑戰仍多,其提出仍象徵美國多州持續推動將加密資產 納入公共財政體系的趨勢。

Ripple 以 10 億美元收購 GTreasury,

進軍企業財資管理領域

● Ripple 宣布以 10 億美元收購企業財資管理公司 GTreasury,此舉旨在將區 塊鏈支付技術與傳統財資管理整合,為企業金融帶來即時、鏈上流動性解決 方案。

● 這項收購擴大了 Ripple 的長期策略版圖,從單一支付領域延伸至企業資金運 用核心,使其數位資 產與穩定幣能成為企業財務運作的關鍵基礎。此舉亦代 表 Ripple 朝重塑全球企業資金管理與資本配置模式邁出重要一步。

Ripple 於 10 月 16 日(週四)宣布計劃以 10 億美元收購財資管理軟體公司 GTreasury,此舉標誌該公司正式進軍規模達數兆美元的企業財資(Corporate Treasury)市場。透過此收購,Ripple 將結合其數位資產基礎設施與跨境支付能力,與 GTreasury 的企業資金運作專業整合,協助企業以更靈活、鏈上化(on-chain)的方式管 理、調度與運用資金。

GTreasury 是財資軟體領域的知名業者,服務範圍涵蓋流動性預測、風險管理、合規監 控、外匯操作以及債務與投資優化等功能,並提供與各大銀行及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ERP)的整合連結,成為大型企業現金運作的核心平台。Ripple 表示,將傳統財資功能 與其區塊鏈與支付基礎架構結合後,企業客戶將能釋放閒置資金(idlecapital)、進入短 期市場(如回購市場),並以 24/7 即時 度完成跨境支付,同時維持既有的合規、稽核 與風控標準。

這項收購緊隨 Ripple 於 2025 年的其他戰略舉措之後,包括收購主經紀商 Hidden Road與穩定幣平台 Rail,顯示公司正致力於從「支付與分散帳本供應商」轉型為全方位 金融基礎設施參與者。Ripple 執行長 BradGarlinghouse 表示,此舉是對傳統支付與 財資系統效率低落的回應,他指出資金往往因基礎設施緩慢而被“困住ˮ,而這正是區塊 鏈技術最能發揮優勢的領域。

對 GTreasury 而言,這筆交易意味著從純軟體供應商轉型為資金運用的推動者。其既 有的預測、風控與合規功能,未來將結合 Ripple 的支付系統、代幣化存款與流動性管理 工具,形成一套面向現代企業的整合財資解決方案。雙方表示,該收購仍需經監管機構 批准,並預計於未來數月內完成交割。

從策略層面來看,此舉將使 Ripple 能更貼近企業 CFO 與財資決策者,為其數位資產、 穩定幣與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提供進入企業核心財資運作的通道。若整合成功,這項交易

有望改變企業資產負債管理模式,重塑流動性部署方式,並將即時結算(real-time settlement)深度嵌入大型企業的財務基礎架構中。

紐約市成立「數位資 與區塊鏈科技辦 公室」

紐約市市長 EricAdams 已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宣布成立「數位資產與區塊鏈科技辦公 室(OfficeofDigitalAssetsandBlockchainTechnology)」。根據 10 月 14 日(週二) 發布的新聞稿,新辦公室將隸屬於市長辦公室之下,並直接向首席技術長(Chief TechnologyOfficer)報告,負責推動區塊鏈與數位資產產業的穩健發展。

該辦公室的主要職能包括:制定吸引投資的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城市經濟增長;與紐約 市經濟發展公司(EDC)協作,作為監管機構、金融機構與新興區塊鏈企業之間的橋樑; 推廣大眾教育與公眾參與,確保數位資產的使用符合現行法律與合規框架。

此舉代表地方政府層級加密採用的重要里程碑。透過在市政體系中正式設立專責辦公室 ,紐約市正釋出明確訊號 數位資產正逐步成為主流金融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項政

策不僅強化了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顯示該市正積極擁抱數位資產與代幣化 (tokenization)所帶來的價值儲存、轉移與監管新時代。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