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降溫,

市場訊號

比特幣持續盤整,但下行風險仍存 宏觀經濟概覽


流動性持續收緊,聯準會降息 並結束縮表
第 179 期


![]()
市場降溫,

市場訊號

比特幣持續盤整,但下行風險仍存 宏觀經濟概覽


流動性持續收緊,聯準會降息 並結束縮表
第 179 期


比特幣過去兩週持續盤整於 106,000 至 116,000 美元的窄幅區間內。雖然上週短暫反彈 至 116,500 美元,但仍受限於短期阻力叢集的壓力,長期持有者持續分批出貨,機構買盤 則相對疲弱。期權市場隱含波動率進一步收斂,投資人部位轉為中性,顯示在 10 月 10 日 的大規模清算事件後,市場方向信心明顯不足。最新的 FOMC 會議也傳遞出矛盾的宏觀 訊號,使整體風險偏好低迷、價格走勢相對平淡。

雖然 106,000 美元附近的結構性支撐仍在,但各項數據顯示市場內部結構的穩定性正在 下降。根據「長期持有者淨部位變化」指標,該族群的淨值每月下降約 10.4 萬枚 BTC,顯 示獲利了結的壓力持續;而「短期持有者未實現盈虧」指標則反映出近期買盤信心減弱。若 ETF 資金流入或現貨需求未能回升以吸收這波拋壓,BTC 可能持續維持區間震盪,並有 下探 106,000107,000 美元區間的風險傾向。若跌破該區間,恐將開啟下探至 100,000 美元的空間;反之,若能強勢收復 116,000 美元,則將是市場結構復甦的首個明確訊號。
支撐整體市場情緒的,是美國經濟進入新一輪政策再平衡階段 聯準會已從緊縮轉向 流動性管理,以因應成長放緩與通膨回落的情勢。

在 10 月 30 日的會議上,聯邦公開 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結束資產 負債表縮減政策,並將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至 3.754.00% 的區間。此 舉回應了近期流動性緊縮的現象: 貨幣市場基金從聯準會的逆回購機 制撤資,轉而購買美國公債,導致 銀行體系準備金被抽離。

債券市場自夏季以來便反映出對成長放緩與進一步降息的預期,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約 4%,30 年期則回落至 4.6%。然而近期期限溢酬,多年來首次轉為正值,顯示市場雖對衰退 疑慮減弱,但對財政與通膨風險的擔憂正在上升。
勞動市場方面也出現疲態。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薪資年增率已從去年的 4.7% 放緩至 8 月的 3.7%。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於 10 月降至 94.6,顯示中低收入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擔憂 升溫,即便股市仍維持強勢。
上週一,ETHZillaCorporation 出售約 4,000 萬美元等值的以太幣,用以啟動積極的庫藏股 回購計畫,象徵加密原生企業在資產管理上的策略轉變。透過將部分 ETH 儲備轉為資本運作 槓桿,ETHZilla 旨在縮小股價與淨值之間的折價,實際上將加密資產轉化為企業財務操作的工 具。緊接著,WesternUnion 宣布推出以 Solana 為基礎、由 AnchorageDigitalBank 共同 開發的美元穩定幣,正式進軍加密市場。此舉顯示傳統金融機構正藉由區塊鏈技術加 跨境支 付流程、降低結算成本。同時在亞洲,日本亦朝政府導向的加密整合邁出重要一步。礦機製 商嘉楠科技(Canaan)宣布與日本大型電力公司合作,部署水冷版 AvalonA1566HA 礦機以 支援電網穩定計畫。該專案利用比特幣挖礦調節再生能源的負載,展示區塊鏈基礎設施在能源 管理上的潛在價值:不僅不 成壓力,反而能提升電網效率。
1. 市場訊號
● 比特幣持續盤整,但下行風險仍存

2. 宏觀經濟概覽
● 流動性持續收緊,聯準會降息並結束縮表
● 美國殖利率下滑、薪資成長放緩,經濟動能顯現 不均
3. 加密產業新聞
● ETHZillaCorporation 出售約 4,000 萬美元等 值 ETH,用以啟動積極庫藏股回購計畫
● WesternUnion 推出以 Solana 為基礎的美元 穩定幣,正式進軍加密市場
● 日本啟動政府合作的比特幣挖礦專案,或成加密 採用的重要轉捩點

比特幣持續盤整,但下行風險仍存

過去兩週,比特幣持續受限於 106,000 至 116,000 美元的窄幅區間 內。上週一( 10 月 27 日)曾短暫出現反彈行情,最高觸及 116,500 美元,但隨後價格回落逾 8.9%,再度 測試區間下緣。
隨著波動率收斂與方向性交易活動減少, BTC 難以重新獲得上行動能,也未能複製股 市的反彈走勢。自 10 月 10 日在觸及本月初創下的歷史高點 126,110 美元後,出現 18.08% 的急跌以來,市場動能始終低迷。這一階段的盤整反映出市場正進行再平衡 , 投機活動減少與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使價格維持在明確區間 內震盪。

自 10 月 10 日的大規模清算事件以來,BTC 在過去兩週內出現兩次短暫反彈,皆發生於 觸及 106,000116,000 美元供給區下緣後。


圖2. 比特幣成本基準分布熱圖(資料來源: Glassnode)
根據成本基準分布熱圖(如上圖 2 所示),價格兩度在約 116,000 美元的中線位置反彈, 隨後再度回落至區間低點。
這一走勢與 2024 年第二至第三季及 2025 年第一季創下歷史高點後的盤整階段相似, 當時市場也出現短暫反彈,但每次買盤動能皆被上方供給區吸收。當前情況亦類似,長期 持有者(LTH)的拋壓再度加劇該區間的阻力,顯示獲利了結行為仍持續抑制上行動能,限 制市場延續反彈的能力。
目前的市場型態也與宏觀經濟發展高度一致,雖然整體樂觀情緒仍在,但已開始出現降溫 跡象。美中貿易協議的潛在進展一度為全球風險資產帶來短期提振,而聯準會持續的降息 循環則支撐了較為正向的中長期前景。然而,上週 FOMC 會議後市場情緒轉趨謹慎。雖 然聯準會如預期降息 25 個基點,但主席 Jerome Powell 的談話透露出對 12 月是否再 度降息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市場對寬鬆政策將持續的預期。

圖3. 比特幣平值期權隱含波動率(週期與月期比較)(資料來源: TheBlock)
隨著投資人態度轉趨謹慎,股市與加密資產早前的短暫反彈動能迅 消退。這一變化在比 特幣的衍生性商品市場中表現尤為明顯,特別是在期權市場。隱含波動率(衡量期權交易 者對價格可能波動幅度的預期)持續下滑,顯示在 10 月 10 日清算事件後,市場結構已進 入相對平靜的交易環境。即便宏觀不確定性與政策雜音仍在延續,隱含波動率的長期壓縮 意味著交易者普遍預期短期內價格將維持區間震盪,而非出現明顯的單邊走勢。
此類低波動時期通常伴隨市場的累積或出貨階段,投資部位在此期間重新調整、流動性逐 步回補,為下一波明顯趨勢蓄勢。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宏觀環境:在寬鬆政策持續但聯準 會溝通信號混雜的情況下支持市場進入盤整期,作為波動率再度擴張前的必要穩定階段。


衍生性商品市場中出現的疲態跡象正愈發明顯。隨著期權部位快 回歸平衡狀態,BTC 於區間高低點間持續震盪。這種不斷重返均值的走勢,凸顯市場缺乏明確方向性信 念——交易者隨價格波動反覆調整立場,維持在 106,000 至 116,000 美元的固定走廊 內震盪。
本週稍早,買權/賣權成交量比(見上圖 4)降至本月最低水準,反映交易者積極追逐短 暫的上漲行情,買權活動顯著增加,顯示市場短線轉向偏多,與月初以避險為主的防禦 性部位形成明顯對比。然而這波樂觀情緒並未持續太久。隨著價格動能再度消退,該比 率迅 回升至區間上緣,顯示交易者重新採取謹慎態度,進一步印證市場整體的觀望與 疲乏氛圍。
若從投資人情緒面延伸分析,後續若加密市場再現疲弱,主要拋壓可能來自短期持有者: 這批近期買入、目前以虧損出場的投資者。短期持有者未實現盈虧(STHNUPL)指標可 作為觀察此現象的重要依據,該指標衡量短期持有者未實現盈虧占整體市值的比例(見 下圖 5)。


歷史上,短期持有者未實現盈虧(STHNUPL)出現大幅負值時,往往代表市場已進入
投降階段,而這類情況通常出現在週期性底部之前。近期 BTC 跌至 106,000 美元,使 STHNUPL 降至 0.05,顯示該族群整體出現輕微的未實現虧損。作為比較,牛市中期 的修正階段通常落在 0.1 至 0.2 區間,而熊市底部則常低於 0.2。
目前 BTC 仍在 106,000 至 116,000 美元的高位買盤區間內震盪,市場維持在脆弱的 平衡狀態。雖然短期持有者尚未出現全面的投降性拋售,但其信心已明顯下降。若價格 無法明確突破並站穩於此區間上方,多頭將面臨時間壓力。歷史上,長期停滯往往會削 弱市場情緒,並提高被迫出貨的風險。
綜合前述觀察,長期持有者(LTH)的持續出貨仍對市場結構形成壓力。長期持有者淨部 位變化目前降至每月 104,000 枚 BTC,為自 7 月中以來最劇烈的拋售潮,凸顯長期 投資者的獲利了結規模之大。


圖6. 比特幣長期持有者淨部位變化(資料來源: Glassnode)

這波持續的資金流出與市場整體顯現的疲態相呼應,長期持有者持續在需求減弱的環 境中逢高出脫。從歷史經驗來看,只有當這個族群由淨拋售轉為長期累積時,牛市循環 才會重新展開,代表市場信心回歸並重建穩固的持倉基礎。
在這種轉折尚未出現之前,價格走勢預料將持續受限,上行反彈將不斷受到獲利了結供 給的壓抑。除非 ETF 資金流入或其他現貨買盤出現,能有效吸收這波拋售壓力,否則 比特幣仍存在回測 106,000107,000 美元支撐區的明顯風險;若該區失守,未來數週 內可能進一步下探至 100,000 美元甚至更低水準。


聯準會結束縮表並降息以支撐市場穩定

聯準會正式結束資產負債表縮減政策,並將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標誌著其政策方向出現 重大轉變,旨在回應美國貨幣市場流動性持續收緊的情況。此舉凸顯央行對金融體系準備 金水位的憂慮,原本充裕的流動性如今已降至可能動搖短期資金市場穩定的臨界水準。
這項決定出自上週三(10 月 29 日)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會中宣布將 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 3.75% 至 4% 的區間,並確認總額 6.6 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縮減 (balancesheetrunoff)將於 12 月 1 日正式結束。

圖7. 聯準會總資
聯準會結束量化緊縮(QT)計畫之際,市場流動性已顯露出枯竭跡象。過去數月以來,持有 數兆美元短期資金的貨幣市場基金陸續將資金撤出聯準會的逆回購機制(reverse repo facility) 該機制原為讓資金得以隔夜存放並獲取利息的安全管道。這些基金如今改以 資金購買短期美國公債,因政府為了彌補擴大的財政赤字而增加發債規模。

圖8. 貨幣市場基金自聯準會逆回購機制撤資與銀行準備金下降趨勢

圖9. 自2022
年中以來,短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顯著上升,反映財政部對短期票據發行 以籌措赤字資金的高度依賴。隨著貨幣市場需求難以跟上發債 度,短端殖利率一度
高於長期利率,顯示流動性壓力正在加劇。

此一資金流向轉變表面上屬於技術層面,但實際效應卻相當明顯:當貨幣市場基金將資 金自聯準會撤出、轉而投入美國公債時,銀行體系中的流通資金便隨之減少。可用準備 金下降使銀行間及企業間的可貸資金縮減,導致短期借貸成本上升——這些利率變化 最終會影響企業貸款、信用卡利率等各類融資活動。正是這種由流動性收緊引發的壓力 ,促使聯準會決定暫停縮表,以維持金融市場的順暢運作,並避免重演 2019 年資金市 場緊張的情況。


圖10. 隨著流動性壓力升高,隔夜回購利率逼近聯準會目標區間上限
聯準會主席 JeromePowell 對此政策轉向表示認可,他指出:「貨幣市場已明顯出現達到 該標準的跡象」,指的是聯準會對「充足準備金」(ample reserves)水準的內部衡量標準。 他補充說,央行的目標在於防止重演 2019 年資金市場緊縮期間的流動性擾動,當時隔夜 拆款利率一度飆升。
根據新的計畫,自 12 月 1 日起,聯準會將全額續作到期的美國公債,使其持債規模維持 穩定。至於難以順利縮減的房貸抵押證券(MBS)部位,其到期回收資金將改投入短期美 國公債(T-bills)。在量化緊縮期間,聯準會每月容許約 600 億美元的公債自然到期而不 再投資,導致準備金從約 4 兆美元降至 3 兆美元(見下圖 11)。根據聯準會《政策正常化架 構》(PolicyNormalizationFramework),截至 2025 年 4 月,美國公債的月度縮減上限 已下調至 50 億美元,而 MBS 的上限維持在 350 億美元。依照新方案,自 12 月 1 日起, 聯準會將實質停止資產負債表的月度縮減。取消這些縮表上限預期可每月回補約 250 億 至 350 億美元的流動性,有助緩解準備金下滑,使體系餘額不致再度逼近 3 兆美元的低 點。


圖11. 存款機構準備金
同時,聯準會將超額準備金利率自 4.15% 下調至 3.9%,逆回購利率由 4% 降至 3.75% ,以緩解短端利率的上行壓力。
政策分歧與雙重使命的拉鋸
儘管這次政策轉向在市場預期之中,但也暴露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內部的意 見分歧。兩位委員對決策提出異議 其中一人主張降息 50 個基點,另一人則傾向維持 利率不變 顯示聯準會內部對「應優先支持就業還是抑制通膨」的辯論仍在持續。
聯準會聲明指出,「就業增長已明顯放緩,但失業率仍維持相對低位。」鮑威爾將此次降息 形容為在招聘與薪資放緩環境下的「風險管理」措施,並強調未來的政策決定「不會依循預 設路徑」。
根據 9 月公布的《經濟預測摘要》(SummaryofEconomicProjections),官員對於未來 政策寬鬆的幅度仍意見分歧。根據 CMEFedWatchTool(見下圖 12),市場目前預估 12 月再度降息 25 個基點的機率為 63%,這將使政策利率更接近聯準會長期中性利率約 3% 的水準。

圖12.12 月目標利率機率分布
量化緊縮(QT)的結束,象徵聯準會在後疫情時代政策策略上的一個轉折點。
在 COVID19 危機期間,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一度擴張至近 9 兆美元;自 2022 年起 開始縮減持債,如今該進程已正式結束,但總資產仍遠高於疫情前約 4.2 兆美元的水 準。
雖然未來到期的房貸抵押證券(MBS)回收資金將再投入公債市場以維持現有部位,但 聯準會最終可能仍需在再投資以外,進行小幅的額外債券購買 這並非新的寬鬆刺 激,而是為了確保銀行體系維持充足的流動性。

市場反應

圖13. 上週三 FOMC 決策後,美股短線回落

市場最初對聯準會結束 QT 的決定報以歡迎,但隨著投資人消化政策含義後,整體情緒 轉趨混合。謹慎的市場基調反映出投資人認為,雖然降息有助於支撐流動性,但結束 QT 也意味著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受限。
在債券市場,殖利率上升,反映投資人重新評估寬鬆政策與通膨持續之間的平衡。10 年 期美債殖利率回升至約 4%,扭轉了早盤跌勢,市場重新定價短端資金利率的波動風險。
美元則小幅走強,美元指數(DXY)上漲約 0.4%,受避險買盤及美國利率相對其他主要 經濟體仍將維持高位的預期支撐。
在加密資產市場,比特幣於消息公布後短暫上漲,隨後回落至 111,000113,000 美元區 間,反映交易者對降息是否能即時轉化為新增流動性仍持保留態度,並在週末進一步走 低。整體加密市場維持低迷,投資人仍在權衡美元走強與實質利率上升,對比長期貨幣 寬鬆的潛在利多。
整體而言,市場將此次政策視為「再調整」而非「轉向」:聯準會同時降息並結束 QT,顯示 其重點已轉向流動性管理,而非全面性的刺激政策。
結論
聯準會的最新動作突顯其在維持流動性與抑制通膨之間的微妙平衡。結束 QT 有助避免 貨幣市場進一步緊縮,而適度降息則旨在緩衝就業成長放緩的衝擊。
然而,在通膨仍高於目標、金融環境仍顯寬鬆的情況下,聯準會的挑戰在於如何在寬鬆 與穩價之間取得平衡,避免重燃通膨壓力。此次政策轉變標誌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啟:重點 從激進緊縮轉向主動的流動性管理,範圍涵蓋傳統與數位資產市場。而由於政府關門導 致新數據發布延宕,也讓聯準會在判斷即時經濟狀況時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美國殖利率下滑與薪資成長放緩,經濟

儘管聯準會的政策行動旨在穩定市場,但整體經濟圖像卻揭示出潛在的脆弱跡象。
在 FOMC 決策後,殖利率雖短暫回升,但自今夏以來仍呈下降趨勢,顯示投資人已開 始反映成長放緩的預期,儘管金融市場表面仍維持樂觀情緒。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自 6 月的 4.5% 下降 51 個基點,至 10 月第三週的 4%;30 年期 公債殖利率亦下滑 38 個基點至 4.6%(見下圖 14)。

圖14. 美國10 年期與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資料來源: TradingView)
殖利率的回落反映了多重預期轉變,包括降息前景、經濟成長趨緩,以及避險需求上升。
遠期市場目前已反映出聯準會至 2026 年 7 月前可能進行三次降息的預期。這一寬鬆循 環旨在對抗流動性壓力,並在勞動市場降溫的情況下維持信貸條件穩定。


圖15.CMEFedWatchTool——會議利率機率分布
債市顯示市場隱憂
近期債券市場的走勢顯示,投資人正為經濟成長放緩與結構性失衡預作準備。美國財政
部偏好發行短期債券而非長天期公債的策略,反而推升了長期券的需求,使殖利率持續 下滑。隨著經濟動能降溫、股市估值偏高,資金配置傾向轉向長天期公債,反映出投資人 尋求穩定與資產平衡的防禦心態。
長期公債的「期限溢酬」(term premium)——即投資人為承擔長期持有風險而要求的額 外報酬 近期由負轉正。這是五年來首次出現正值,標誌著投資人情緒的明顯轉變:市 場不再僅關注衰退風險,而是開始要求對財政赤字與通膨不確定性的風險補償。

圖16. 美國10 年期公債期限溢酬轉為正 值,反映財政與通膨風險上升
先前的負期限溢酬象徵市場對經濟停滯的憂慮,而如今轉為正值,則代表長期風險認知 再度升溫
即便整體殖利率下行,長端收益率仍維持穩定,顯示投資人一方面預期成 長放緩,另一方面仍警惕財政與通膨風險。

勞動市場降溫,薪資成長放緩

圖17. 美國全體私人部門員工平均時薪
債市傳達出謹慎訊號的同時,美國勞動市場數據也呈現類似趨勢。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資料,截至今年 8 月,全體員工平均時薪的年增率已由 2023 年初的 4.7% 放緩 至 3.7%,顯示疫情後緊俏的勞動市場正在逐步降溫。
這些變化凸顯出:雖然勞動市場仍具韌性,但動能正逐漸減弱。聯準會正密切關注這一 放緩趨勢,在「維持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的雙重目標間尋求平衡,而自動化與貿易不 確定性也進一步增加了這項政策權衡的複雜度。

隨著通膨穩定在約 3% 水準,薪資成長的放緩引發市場對家庭購買力可能下滑的憂慮。
若勞動市場進一步疲弱,恐將抑制消費動能,而消費一直是疫情復甦以來支撐美國經濟成 長的關鍵支柱。
家戶信心分化
消費者信心同樣出現惡化。根據上週二公布的美國會議委員會(The Conference Board)消費者信心指數,10 月數值自 9 月的 95.6 下降至 94.6,顯示「主街經濟」與「華 爾街」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

圖18. 消費者信心指數(資料來源:美國會議委員會)
高收入家庭受惠於股市上漲與房價攀升,支出意願仍強;相對之下,中低收入家庭對通膨 與就業不穩更為敏感,態度依然謹慎。許多人正面臨薪資成長放緩與工作穩定性下降的雙 重壓力。
調查中的就業分項指數仍接近五年低點,突顯推動股市樂觀情緒的因素,並未反映在整體 勞動市場上。這種焦慮部分源於人工智慧的快 崛起 雖然 AI 提升了企業生產力與獲 利,但也使部分行政與初階職位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政策展望:利率下行,風險仍存
聯準會決策者正面臨艱難的平衡挑戰。此次漸進式降息旨在緩解流動性壓力,而非啟動 全面刺激。上週聯準會將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至 3.75%4%,此舉屬其持續策略的一環 ,目的是在需求放緩的環境下維持信貸條件穩定。然而,當前的美國政府關門已導致關 鍵經濟數據發布延遲,使聯準會更難全面評估這些政策調整的實際影響。
目前經濟似乎正進入一種「不均衡擴張」的模式 高資產家庭與與科技、資本市場相關 的企業部門持續受惠於低利率與資產價格走強;相對地,中產階層消費者則承受生活成 本上升與就業機會減少的壓力。
市場與家庭之間的這種分歧揭示了當前週期的一個關鍵現實:貨幣寬鬆雖能支撐金融資 產價格,但無法完全抵消美國實體經濟中潛在的結構性失衡。




上週一(10 月 27 日),ETHZilla Corporation(NASDAQ ETHZ)宣布出售約 4,000 萬 美元等值的以太幣(ETH)持倉,用以資助一項策略性庫藏股回購計畫。根據公告,該筆出 售自 10 月 24 日起陸續執行,隨後公司即啟動回購行動,截至目前已依董事會授權計畫 回購約 60 萬股,總金額約 1,200 萬美元。
ETHZilla 表示,此次回購行動是在公司股價大幅低於每股淨資產價值(NAV)的情況下進 行,ETH 出售所得將持續用於回購,「直到股價折價幅度恢復正常」。截至公告當日,公司 帳上仍持有約 4 億美元的 ETH,預計將用於後續策略性運用。
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 McAndrewRudisill 表示,此舉反映出公司善用加密資產庫存實力 以提升股東價值的策略 透過減少流通股數並提高每股淨值(NAVpershare),達到 雙重目標:一方面以 ETH 持倉作為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在市場低估股價時捕捉價值增厚 機會。
這項交易標誌著 ETHZilla 在公司資金管理策略上的明顯轉變:公司不再僅以持有 ETH 為主,而是選擇性地將部分加密資產變現,用以強化股本結構並更直接反映價值於股東。 然而,該決策亦伴隨潛在風險ETHZilla 在文件中明確指出,以太幣價格波動、公司股 價與加密資產估值的高度相關性,以及依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USGAAP)對加密資產會 計處理的不確定性,皆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綜上所述,ETHZilla 最新公告突顯出其策略性再配置:將部分數位資產組合轉化為資本市 場操作工具,運用加密資產流動性積極執行庫藏股回購,藉此縮小股價與淨值間的折價差 距,同時向市場傳達公司有意持續出售 ETH 以支撐股價,直至估值修復為止。


出以 Solana 為基礎

擁有超過百年歷史、從 19 世紀電報業起家的全球支付巨頭 WesternUnion,近日宣布將 推出自有美元掛鉤穩定幣:US Dollar Payment Token(USDPT),並與聯邦特許的加密 託管機構 Anchorage Digital Bank 合作發行。根據新聞稿,該穩定幣將部署於 Solana 區塊鏈,主要考量其高交易吞吐量、低成本與全球零售及匯款應用的技術兼容性。
對 Western Union 而言,這項發行代表其跨境支付基礎架構的關鍵現代化轉折。從電報 通信到國際匯款,Western Union 的核心使命始終是「連結人與資金」;此次發行穩定幣 可視為該使命的延伸與升級,藉由區塊鏈技術提升支付效率、 度與成本效益。執行長 Devin McGranahan 表示,此舉是公司技術演進的「自然下一步」,將其在全球支付領域 的歷史專業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新架構接軌。
USDPT 的推出也反映出穩定幣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PayPal、MoneyGram 與 Zelle 等 傳統金融中介機構近年皆已開始整合或測試穩定幣解決方案。WesternUnion 則試圖以 更深層的方式差異化競爭:將區塊鏈技術直接嵌入其匯款與代理網絡系統中,透過 USDPT 實現近乎即時的結算,同時降低對傳統代理銀行體系(correspondentbanking rails)的依賴。此外,該策略亦與 2025 年的監管環境高度契合 在《GeniusAct》通
過後,美國針對美元掛鉤穩定幣的法律地位獲得明確界定,為主流金融機構發行合規數 位資產開啟了新局。
從策略層面來看,WesternUnion 的穩定幣計畫象徵其更宏觀的願景——在全球規模
上銜接傳統金融體系與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希望憑藉其全球網絡、品牌信任度與合規 經驗,打 一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支付生態系,兼具合規性與透明度,同時在 度與可 及性上與原生加密支付系統看齊。然而,此舉亦非毫無風險。公司必須確保 USDPT 完 全以可驗證的準備金作為支撐,同時符合各司法管轄區嚴格的合規標準,並推動實際使 用者採納,尤其是在習慣傳統法幣匯款管道的客群中。
整體而言,WesternUnion 進軍穩定幣領域代表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融合的一個關鍵 里程碑。此舉使公司不再只是加密革命的旁觀者,而是成為重塑全球價值轉移架構的積 極參與者。若能順利執行,USDPT 有望成為銜接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與去中心化系統的 橋樑,推動全球支付進入新階段。



日本啟動政府合作比特幣挖礦專案,或 成加密採用的重要轉捩點

日本正邁出將比特幣挖礦納入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的重要一步。上週四,中國領先的礦機製 商嘉楠科技(Canaan)宣布,將向日本一家大型電力公司供應其最新的水冷式礦機 AvalonA1566HA,用於電網穩定性研究計畫,這也是日本首個公開確認的政府相關挖礦 專案。
雖然嘉楠科技並未披露合作夥伴名稱,但業界觀察家普遍推測,該計畫很可能涉及東京 電力公司(TEPCO)或其他大型區域電力供應商。TEPCO 旗下子公司 AgileEnergyX 先前已測試利用剩餘再生能源進行比特幣挖礦,透過將過剩的太陽能與風能轉化為比特 幣,以避免低需求時期的發電閒置。
新設的設施將採用嘉楠科技的專用水冷伺服器,作為區域電網的動態平衡工具。這些礦機 可依電力供需情況進行超頻或降頻運作,實時調整能耗,扮演「數位負載平衡器(digital loadbalancer)」的角色。嘉楠科技表示,該計畫預計於 2025 年底投入運作,並計畫在 2026 年前將類似部署擴展至亞洲、北美與歐洲。
日本的這項試驗具有跨國層面的意義。若成功,將展示比特幣挖礦如何在以再生能源為主 的電力結構中發揮穩定作用,將過去被視為能源負擔的挖礦活動,轉化為管理電網供需平 衡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