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轉化力

Page 1

7

1 與神相合:羅馬書第五章
2 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馬書第六章
3 脫離律法的捆綁:羅馬書第七章
新造的人:稱義與成聖
同心合意:新生命在教會裡
4 成就律法的義:羅馬書第八章 5
6
極大的奧祕:
天父的榜樣:新生命在家庭裡
饒恕的更新:新生命在受傷的回憶裡 016 046 070 096 122 150 178 200 230 004 007 010 013
福音的大能,轉化的力量 寇紹恩 人的問題,只有上帝能解決 劉群茂 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福音的生活 楊寧亞 編序 費盡心思,重現愛的氛圍 編輯台 CONTENTS
新生命在婚姻裡 8
9
推薦序

推薦序

福音的大能,轉化的力量

病中,收到傅立德牧師《福音的轉化力》一書影印初稿,充滿感 恩! 三十多年前,我剛全職事奉,遇到許多困難,基督徒都說「聖經 有答案」,從小,被兄姊盯著天天必須讀經,那時,也算讀了

二三十遍,聖經故事很熟,聖經金句都會背,卻不知道答案在哪 裡!

我沒有機會進神學院接受系統裝備,聖經真理似乎都懂,卻像未 經整理的圖書室,堆滿在我裡面!

謝謝牧訓的楊寧亞牧師,邀請我和琪玫去上傅牧師的「新約神 學」!

4
寇紹恩/基督之家主任牧師

那一期的課程給我極大的幫助,像是在我心思意念中,架構了一 個聖經的分類書架,讓真理在我裡面 「上架」!

非常感謝傅牧師!

「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 了。」(哥林多後書五:17)

在基督裡,最寶貴的是:會改變 都「變」成新的 哈利路亞!

生命的改變,最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力量」 改變的力量!

上帝的話語,不是「道理」,而是「真理」!

「道理」讓人知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真理」給人力量:去做到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

從「知道」到「做到」,這是多遙遠的距離!

人極大的悲哀就是:什麼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所以,人需要「福音」 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 「福音的大能」給人「改變的力量」!

推薦序

5

這改變,會在人生每一個層面彰顯出來 從個人的改變,到婚姻的轉化、家庭的轉化、職場的轉化

⋯⋯,甚至城市國家的轉化!

喔!是的,主!

人們需要主,需要轉化改變的力量! 福音的大能,帶來轉化的力量!

願真理的聖靈藉著傅牧師的信息,帶我們進入真理、得著力量!

2022年11月

6

推薦序 人的問題,只有上帝能解決

劉群茂/夏凱納靈糧之家(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

保羅的因信稱義,是基督教信仰核心,也是基礎福音。保羅說得

言簡意賅,但在神學上很容易過度解讀或有所偏差、不完全。傅 立德牧師講得清楚、說得明白,用神學方法來講解,卻沒有神學

理論的艱澀深奧,生動言淺地引領讀者進入信仰的真實與生活當

有些人認為必須先相信,然後上帝才能救我們,才會愛我們。 不,我們相信、我們愛,是因為上帝先愛我們,是因著上帝的 「恩典」。沒有理由地、白白地、無條件地,是上帝主動給我們 的。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選擇「相信」。

相信「耶穌」,我們罪得赦免、得蒙拯救,我們因此可以「稱 義」,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與上帝的關係 父與子的關係上,

使我們可以安心地、穩定地站在上帝的恩典中,擁有上帝所賜的

7 推薦序
中。

一切平安、恩典和榮耀。

稱義,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或是專用的術語,是真真實實、時時 刻刻地存在於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中。每一天,我們都能夠活出生 命的美好與豐盛。

傅立德牧師的信息教導相當豐富紮實,有非常多真實案例的分

享,既清新又通俗,讀起來有如沐春風之感,且讓人備感親切, 更能激起人心中的熱切,渴望看見福音的果效。因為上帝的話是 如此地活潑、有功效,充滿了生命力。只要能夠好好操練、好好

學習,必會經歷上帝的大能和全備的祝福,見證生命的成長和轉 變的喜悅。

傅立德牧師不僅有深厚的神學涵養,也有諮商、心理治療的專業 學養和豐富的諮商輔導經驗。他看見許多人在面對最深的傷痛或

難以處理的生命課題時,即使經過長時間的心理諮商、心理治 療,到最後必須面對的,還是最根本的「我」的問題、「罪」

的問題,這些都必須在基督耶穌的裡面,才能夠真正得到「解 決」。

耶穌是最大的醫生,祂也懂得心理學。只有在基督耶穌裡,我們 不會被定罪,無論是自己定罪自己或是定罪他人。因為有上帝的 愛,有上帝的恩典,有上帝赦罪的福音,有我們與上帝 稱義 的關係在我們裡面。

8

上帝祝福我們的方法,就是照著上帝的話去做。我們要願意去面 對、去承認、去感受我受傷了以及受傷帶來的影響和反應,並願 意承認我是有罪的,如此,上帝就能夠在我們裡面工作,赦免我 們的罪,醫治我們的傷痛。

這不單是一本關於福音神學、關於真理教導的書,也是關於生命 得建造、關係得恢復、傷害得治癒的書;把人帶到上帝的面前, 使人罪得赦免,生活各方面得拯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2022

9 推薦序
11月

推薦序

楊寧亞/亞西亞宣教聯盟主席

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福音的生活

我最近帶領了一個佛教徒信耶穌,不是普通信徒,他是在那個宗

教當中很久很深、受過戒的資深信徒。受洗前,我問他佛教和基 督信仰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我從他的回答中再一次讚歎因信稱

義的福音是何等地美好!

他說,佛教同樣也講愛,但只是提出這個美善的標準,要人自己 去修行,基督信仰卻不是這樣,我們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愛,而 是因為先被上帝無條件地愛了,這恩典的滋味讓我們打從內心生

出愛的力量,主動、熱切、攔不住地想要去愛。另外,對關係的 看法也不一樣。佛教看重個人修行,遠遠高過「與其他人一起活 在愛中」。聖經的教導非常不一樣,上帝不喜歡我們一個人孤孤

單單地「修行」,祂喜歡我們在愛中過團體生活。

以上「愛」的動力與對「關係」的看法,把基督信仰與佛教天與

10

地那樣大地區別了出來。但是請注意,這種區別對每一位已經受 洗、穩定聚會,甚至非常熟悉聖經、殷勤服事的基督徒來說,同 樣值得好好思想。為什麼呢?因為有非常高比例的基督徒,骨子 裡還是相信可以靠著自己勝過罪、過聖潔生活(也就是愛的生 活),不懂得在聖靈裡支取上帝的恩典擺脫罪,領受聖潔、愛的 生命。他們在教會裡作佛教徒,靠自己的能力在對抗罪、遵行律 法,這樣當然是屢戰屢敗,一點都不喜樂,好辛苦!

連傳道人也是這樣,以致雖然佈道時可以把上帝無條件的愛講得 很清楚,吸引人決志要耶穌,但是對於已經在教會中的弟兄姊 妹,卻不知道如何以福音幫助他們過愛的生活、喜樂地事奉。若 沒有福音,就不會有上帝所喜歡的那種喜樂、歡欣的愛,只會是 膺品,也就是看起來像是愛,其實徒有形式,內心乾枯。

許多基督徒一聽到「福音」,只會想到這是要對未信者傳的,不 明白這福音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對我們顯明的無條件的愛,是我 們永遠都可以持續不斷更深經歷的。接受福音不是一次性的,是 持續不斷地。未信者需要聽到福音、接受福音,基督徒同樣需要 聽到福音、接受福音。我們要對未信者傳福音,也要對自己傳福 音,對弟兄姊妹傳福音 透過口說出來,也透過以恩典的態度 彼此對待。

我很感謝上帝,讓我大學時就認識傅立德牧師,到現在我們已經 親密相交了四十多年。我們之間是輔導 學生、牧人 小羊的

推薦序

11

關係,也是親密的同工、生死與共的弟兄,很多時候他也像我屬

靈的父親,無論哪一種關係,那關係的特徵都是愛,無條件的 愛,都是福音,因信稱義的福音。

多年前,召會的弟兄倪柝聲為了幫助弟兄姊妹靠著上帝的恩典勝

過罪,活出真正愛的生活,寫了《正常的基督徒生活》,這是華 人教會裡一部偉大的創作。但是據我所知,有很多人讀不太懂。

現在,傅立德牧師的這本書《福音的轉化力》要出版了,我非常

高興!這兩本書都在闡明羅馬書五到八章所傳講的因信稱義的福 音,幫助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經歷福音的大能,幫助我們過正常的 基督徒生活,也就是福音的生活。

我相信傅牧師這本書會是你明白福音是何等寶貴、打定主意從此 要為福音而活的重要里程碑。因為這不是一本講道理的書,是一 本把上帝的愛注入你靈魂的書。一個生命已經被福音滲透的人,

一個在福音中坦然無懼面對過自己的罪的人,一個深知人性的軟 弱與掙扎的人,一個與主耶穌親密相交的人,他的信息,帶著你 難以想像的能力!

書的封底寫著「值得珍藏,可以傳家」,確實如此。你讀,你的 孩子(肉身與屬靈的)也讀,代代子孫都讀,你們自己的生命, 你們的家庭,你們的教會,都會在福音中轉化,成為祂的形像!

2023年2月

12

費盡心思

,重現愛的氛圍

這本書整理自傅立德牧師於2014 年三月在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的 戴紹曾博士紀念講座中,一連三天,共九堂的分享。

聽過傅牧師講道或上課的人就知道,要以文字完整重現他的信 息,有一定的難度。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他的聲調、他的語 氣、他與現場弟兄姊妹的互動,都是他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而這 些都是文字力有未逮的。但是,我們還是很感恩有文字這種媒介 可以使用,畢竟文字可以流傳得很廣、很久。

本書所有內容都經傅牧師過目。我們每整理好一堂,就用電子郵 件寄給遠在美國的他,檔案中標示需要他確認、裁示的問題。我

們請他除了協助解決這些問題之外,還要逐字逐行看,若有任何 需要調整的地方,務必告訴我們。但如果書中有任何失誤,責任 還是在我們,畢竟,雖然他的中文相當好,但若說有些地方他沒 掌握到,也是有可能的。

13 編序
編序
編輯台

本書書名是傅牧師定的,當年講座的講題是「福音的轉化力 道」,出書時,他請我們刪去最後一個字。所有章名都沿用講座 當時各堂的題目,只有第二、第五章他有稍加調整。

傅牧師講信息像講故事,一個情節轉入下一個情節,一個意念接

著一個意念,有時像潺潺溪流,有時像轟然瀑布。所以他交代我 們不要下小標從中截斷。只是在第六∼九章,考慮到是實用性的 內容,為了幫助讀者便於應用,我們經他同意下了小標,但還是 盡可能少,一章最多三個。貫穿全書、上帝說的那句話「我的意 念高過你們的意念」,傅牧師採納同工的建議,以黑體字強調。

為了保留傅牧師講話的味道,我們盡可能避免調整他的用語。像 是有些詞彙我們沒有修改成「正常」的樣子,例如「古亭小學」

「一個鋼琴」,沒有變成「古亭國小」「一台鋼琴」,我們也沒 有循編輯慣例在「上帝」與「神」擇一統一(其實大部分人講話

也是這樣自然地交替使用的)。他當時只用英語表達的部分,除 非對於理解信息來說有必要,我們沒有特別翻譯成中文。

傅牧師講到經文時有時會清楚講出書卷和章節,有時只提書卷或 完全不提;甚至他會只說書卷,沒講經文

在這些時候,我們

特別能感受到他與講座現場弟兄姊妹之間的相交,那種「我想這 些你們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的默契;我們感到這種氛圍很溫 暖,因此不走「只要出現經文,就一定標明出處」那種偏學術風 格的編輯路線,好讓讀者也進入這氛圍。

14

第三章, 79 頁,講座現場,傅牧師即興哼唱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的那個部分,整理成「哩哩哩∼噔噔噔∼」並不恰當,我們原本 請他用文字形容這些旋律給人的感覺,他說文字無法捕捉音樂, 如果這樣做,“that would be horrible”。於是我們就有了用音符來 表達他那段哼唱的作法,他很喜歡。

為了重現講座現場那愛的氛圍,我們費盡心思。還有其他小地 方,相信您會感受到。

最後,我們要感謝華神院長戴繼宗牧師慷慨同意提供當年的錄影 檔案,供我們擷取逐字稿;感謝副院長陳志宏牧師居中聯繫,而 且效率奇高。感謝真理堂弟兄姊妹為這本書的出版所獻上的禱 告,每週禱告,為期將近一年。感謝吳俊德弟兄在希臘文上的細 膩協助;感謝連德星弟兄免費為我們繪製內頁插畫,溝通過程中 以永遠的微笑對我們展現無限的包容;感謝好春工作室為我們做

出亮眼的整體美術設計,並且以無盡的耐心配合我們的工作節 奏;感謝愛文協會同工們的各類協助,很多時候是在他們手中工 作滿檔的時候。

最後,當然一定要大大感謝傅牧師。他不僅是一位好牧師,也是 一位好作者,親切,幽默,快速回覆問題,樂意給我們很大的發 揮空間,和他一起工作很愉快。

盼望我們的努力為您的生命帶來恆久的祝福。

15
編序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感謝主,也感謝你們給我機會,這幾天在這裡跟你們分享我最喜

歡的題目,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如何讓我們,每一天每一分鐘再 次作新造的人,內心一天新似一天,裡面的新生命如何實現出來

在我們教會裡跟弟兄姊妹的關係,在我們婚姻裡跟配偶的關 係,在我們家裡的親子關係;甚至怎麼樣用福音來處理,我們自 己裡面一些受傷的回憶,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

但是還沒開始講這些應用方面之前,我要先用一點時間打下一些 神學基礎。因為這是神學講座,所以我先從神學開始,羅馬書第 五、六、七、八章,因為這四章是在整本聖經裡面數一數二,最

清楚、最詳細地解釋福音,不只是福音怎麼救我們,也包括福音 怎麼改變我們。我們先看羅馬書第五章,從1-5節開始:

16
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 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 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 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 望不至於羞恥(「羞恥」應該翻成「失望」比較好一點),因 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 因信稱義 」,在這四個字裡面,有何等奇妙、不可思議、沒有 辦法想像的好消息啊!這麼簡單的四個字,卻包含了基督徒一切 所有豐盛的生命、滿足的喜樂、靈命跟人格成長的經驗,在世界

上從第一天,到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分鐘。

我在台灣和美國這三十多年來從事神學教育,我最大的負擔、最 大的渴望是,希望能幫助教會的牧師、傳道人,知道怎麼樣用因 信稱義的福音帶領人。不只是帶領人認識耶穌、信耶穌、進天

國,也用福音造就弟兄姊妹的生命,讓他們天天經歷到新鮮的新 生命;在各個教會裡造就弟兄姊妹,讓他們作基督徒的經驗是越 來越興奮,越來越愛耶穌,越來越喜歡作基督徒,覺得跟隨耶穌 作祂的門徒,比什麼都棒,一直到他們在世界上最後一次呼吸。

保羅說我們「 因信稱義 」,他說他所傳的福音是這個,別的都不 是福音。你們知道,他寫信給加拉太教會的時候,滿緊張的,他 說:「你們搞什麼鬼?你們去信別的福音了?沒有別的福音喔, 如果有人跟你傳別的福音,就⋯⋯」,我想你們都知道這段經

17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文,你們都知道他說什麼。

「 因信稱義 」,如果我們要了解這四個字,要小心一點,因為 這四個字很容易引起誤會。在羅馬書第一章 16 - 17 節,保羅說:

「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 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這個「因信稱

義 」很容易給我們一個錯誤的觀念,好像福音只有兩點,一個是 相信,一個是稱義,對不對?

我們很容易誤會,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我們中文聖經的翻譯。我一直很不滿意我們中文聖 經的翻譯:「因」信稱義。你一聽到「因」這個字,會想到什 麼?會想到「因為」,「因為你信」。John Stott 說,你永遠不要

以為:是因為你相信,所以上帝就要救你;是因為你相信,所以 上帝就要你。

聖經裡面沒有任何地方是用希臘文的“ hoti ”「因為」這個字,

沒有任何地方說「 hoti 信」。聖經裡面都是用“ ex ”,就是 “ out of ”,意思是「出於信」;用“ en ”,意思是「在信裡面」;用 “dia”,意思是「藉著信」;用“epi”,意思是「根於信」。聖經

18
從來沒有用“hoti”。所以不是「因為」你相信。

傳福音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這好像 是做買賣:你需要得救,祂喜歡被信,所以這是一個大家都高興 的交易。好像信是一種功德,一種功勞,因為你做了「信」這件 祂很喜歡的事,所以祂救你。不是這個意思啊!

我先問你,上帝為什麼要你?上帝為什麼要救你?我在華神上課 的時候,每次上課,第一堂課我會問大家:「上帝為什麼要你? 上帝為什麼要救你?」他們講來講去,然後就說:「因為祂愛我 們啊!」那我就再問:「祂為什麼愛你們?」他們講啊講,到最 後,他們就沉默了,沒有答案。我就跟他們說:「沒有答案,是 最好的答案。這個叫作恩典。」了解嗎?恩典是沒有理由的。上 帝說:「我不需要有理由,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我這樣做,是 我的決定。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我為什麼這樣做。這是我的決 定。」

我記得有一次,我問大家:「上帝為什麼要你?為什麼愛你?」

同學都不講話,所有人沉默了大概三十秒鐘,然後六十秒鐘,然 後,在教室的後面有一個聲音說:「因為祂高興。」對,就是這 樣子,祂高興!祂說:「我決定要這樣做。」所以,如果不是因 為你信,祂為什麼要救你?沒有理由,祂決定的,就是恩典,無 條件的。

所以,福音不只是有「相信」和「稱義」這兩點,福音有三點: 因著恩典,藉著相信,稱義。對嗎?你們不點頭,我很高興。

19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福音不只有三點,還有第四點:一是因著恩典,二是藉著相信, 相信什麼?相信誰?耶穌!如果沒有耶穌,就沒有福音,所以三 是耶穌,四是稱義。福音有四點,這四點都不可少;少了一點, 就變成四分之三的福音 那其實是零福音。少了一點,就沒 有福音。恩典、相信、拿撒勒人耶穌、稱義,有這四點才是全備 的、四分之四的福音。

如果你能夠抓到這個,今天很多現代神學中那些有問題的,你可 以很快地看出它的問題在哪裡。有時候你聽一個神學家在上課, 他講啊講,你覺得他的神學似乎有問題,可是也搞不清楚問題在

哪裡;用這四點作一個準繩,作一個標準來判斷,很快就可看出 來問題在哪裡。

不只是現代神學,教會歷史上也有很多有問題的神學,比方說 十六世紀的天主教。十六世紀的天主教說,要不要信?「要信, 一定要信。」要不要信耶穌?「一定要信耶穌。」有沒有稱義、 罪得赦免?「噢,罪得赦免,這要找神父告解。」有信,有耶 穌,有稱義,可是有沒有恩典?他們是因功稱義,你要有很多很 多的功德、善工來抵你的罪,你要在天上記很多功,來抵你在地 上記的過。這當中沒有恩典!四分之三的福音等於零福音。

今天有一種叫普救論,大家聽過嗎?普救論神學認為,所有人都 可以得救。普救論有沒有恩典?恩典好大好大啊!有沒有耶穌? 有,它說因著耶穌的恩典,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得救。有沒有稱

20

義、罪得赦免?有。可是它說,不管你信不信都可以得救 所 以少了信!普救論是四分之三的福音,也就是零福音。

多元主義是一種亂七八糟的神學,在台灣你們可能比較沒有碰 到,在美國一定會碰到。有一種多元主義神學說,不管你信誰,

你信耶穌,我信佛,他信菩薩,都一樣!有沒有恩典?有。有沒 有信?有信。有沒有稱義?有沒有罪得赦免?有。可是沒有耶 穌!四分之三的福音,等於是零福音。

所以「因信稱義」第一個很容易被誤會的是,你以為是因為你

信,祂就要救你,祂就要愛你。不是這樣。是因為祂的恩典!第 二個很容易誤會的是,以為因信稱義有兩點。不是兩點,是四 點,羅馬書第三章解釋得非常清楚:是因著恩典,相信拿撒勒人 耶穌,罪人就算是個義人,罪得赦免,稱義。

從教牧的角度來解釋因信稱義,也需要小心。很久以前,有一段 時間,我們華神幾個老師在討論,為什麼華神的學生畢業後,在 教會主日崇拜中很會教神學,不傳信息,而是教神學,教系統神 學,「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 …… 」。有一次我跟學生說:

「教神學是我的工作,你不要搶我的工作。你在教會的工作不是 教神學,你的工作是用神學去餵養主的羊。神學是一個工具,你 要用這個來餵養主的羊,給他們好吃的,給他們有營養、有豐富 維他命的食物,給他們屬靈的食物,給他們靈糧。」

21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我們很容易給人家一個印象,稱義好像是一個神學公式,好像是 一個手續,辦了一個罪得赦免的手續,之後就沒事了,好像保了 險,最後就可以上天堂了。稱義不是一個神學公式。

稱義所描述的是什麼?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提這個問題:「我 不定你的罪,你在我的眼中算是一個義人,完美,十全十美。 我永遠不會定你的罪,我永遠不會控告你。 這描述的是什

麼?」我記得我教的那班,我問同學,他們也想了很久,沒有人

講話。後來有一個姊妹說:「是一種關係。」哇!我好高興,我 非常高興!稱義是一種關係,「你在我的眼目中算是一個義人,

十全十美」。噢,我們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活在這個關係裡 面,保羅說我們就站在這個恩典之中。上帝持續不斷、時時刻刻 說:「你在我的眼目中是完美的。」就像舊約的雅歌。有一次我 在上課的時候,有一位同學說:「傅牧師,在稱義裡面,上帝跟 我的關係是不是就像雅歌?」舊約的雅歌第四章 7 節,新郎對新

娘說:「我的佳偶,妳全然美麗,毫無瑕疵! 」噢,這個叫作稱 義!

稱義是一個關係。就像一個小孩子從門外跑進來,很高興地說: 「我爸爸說我很棒!」稱義就是那種關係,那種感覺,那種感 受,那種經驗。就像耶穌受洗的時候,天上有一個聲音說:「 祢 是我的愛子,我喜悅 祢 。 」我有一次聽新加坡鄺健雄牧師講這一

段,他說他第一次了解這句話,是他有了第一個孩子之後。他都 會用兒童聖經帶他的孩子在睡覺之前有一點晚禱,有一天他們讀

22

到馬可福音第一章 11 節,天父對耶穌說的話。那本兒童聖經是這 樣翻譯:「祢是我的孩子,我愛祢,我非常喜歡祢。」鄺牧師說

他差一點昏倒,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他自己的父親對他的看法是什 麼。

倪柝聲弟兄說,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面,在主內,那麼耶穌在世界 上發生的所有一切的事情,我也發生。對不對?耶穌釘死在十字

架上的時候,我也釘死在十字架上,因為我在祂裡面;耶穌從死

裡復活的時候,我也從死裡復活,因為我在祂裡面(這個我會在 下一堂講羅馬書六章的時候說)。耶穌受洗的時候,天上的父對

祂講這句話,天上的父也是對我講,因為我在耶穌裡面,對不 對?天父對耶穌說的這句話,也是對我說的:「你是我的孩子, 我愛你,我非常喜歡你!」

我跟我太太教一門親子關係的課,用福音神學來學習;我跟弟兄

姊妹說,我是從福音神學來學習怎麼作爸爸的。後天我會跟你們 講,我是怎麼學習作爸爸的。我的第一個孩子來的時候,我對於

應該怎麼作爸爸沒有概念。我把福音神學搞懂了以後,我對我孩 子的態度是「無論如何,我看到你就喜歡。不管你髒髒臭臭的, 沒有洗澡,你的房間亂七八糟,你的功課沒有做好,過來給我 抱!髒髒臭臭的,過來給我抱,我看到你就喜歡!」這是我對我 孩子的態度。

從神學的角度來說,其實只有兩個可能性,要嘛就是「看到你就

23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無論如何,我看到你就喜歡。不管你髒髒臭臭 的,沒有洗澡,你的房間亂七八糟,你的功課 沒有做好,過來給我抱!髒髒臭臭的,過來給我 抱,我看到你就喜歡!」

喜歡」,要嘛就是「看到你就討厭」,律法跟福音就在這兩句話 裡面。感謝上帝,祂決定用福音來處理祂跟我的關係,不是用律 法。

「我看到你就喜歡,不管你怎麼樣,不管你髒髒臭臭的,沒有洗

澡,你的房間亂七八糟,你的功課沒有做好,過來給我抱!我看 到你就喜歡!」知道嗎?然後才是「那麼,有幾件事情要跟你討 論,你要去洗澡哦,你要去收拾你的房間,你要去做功課。」這 個順序很重要,了解嗎?不是「你先去洗澡,先去收拾你的房 間,先去做功課,回來之後,我看到你才愛你,才喜歡你。」不 是「把這些事都做好了,我才說我愛你」,不是這樣。是「我看 到你就喜歡,過來抱抱」,然後「你要去做這些事情」。這個順 序很重要。

稱義是一個關係。時時刻刻、每一秒鐘跟神的關係都是這樣,叫 作稱義。活在這個關係,就是站在恩典的地位,我們就可以站得 穩,可以站立得住。我以前小的時候,我真的會有點懷疑我在我 父親的面前,我會倒下來,何況在神的面前。我們因信稱義,就 進入我們所站的這個恩典的地位。

而這個恩典,不是說信耶穌就告一段落,之後就沒有恩典了;是 從頭到尾都恩上加恩,恩典還要加上更多的恩典。保羅說這個帶 出來的結果是希臘文說的“eirene”。

25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 eirene ”有兩種意思,第一個意思是「相和,和好,和睦」,我

們就與神相和!這是一個關係,在這個關係中,上帝說:「我

總不撇下你、丟棄你」,我們中文的「總」,意思就是「永永 遠遠,不管怎樣,無論如何」。 eirene 就是,上帝和我們的關係

是,祂說:「我永永遠遠,不管怎樣,無論如何都不會撇下你, 也不丟棄你,我不會改變主意。」

另外一個意思是,我們裡面一種主觀的情況,什麼情況呢?就是 平安。耶穌說,祂留下平安給我們,祂的平安跟這個世界的不一

樣,約翰福音第十四章 27節:「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 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 」耶穌在第十六章 33

節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

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腓立

比書第四章 7 節:「 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

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沒有焦慮,沒有擔心,沒有恐懼,沒有 害怕。

“eirene”至少有這兩個意思,可能還有更多。

John Stott 說這個平安,從某一個角度是講過去,過去所有一切, 我有平安,「呼,我可以鬆一口氣了!」可是,這個平安雖然是 講過去的事情,也是我裡面現在的經歷,「時時刻刻,我有平 安」,因為過去也包括一直到前一秒鐘發生的事情。他說平安是

26
希臘文的“ eirene ”,就等於舊約希伯來文的“ shalom ”。這個

有關過去的,一直到前一秒鐘。他說恩典是現在,我們現在所站 的這恩典,現在我站立得穩,站立得住,不會倒下來。然後,榮 耀是將來。按照時間的順序是:平安,恩典,榮耀。

我剛剛提到,恩典是我們裡面現在的經歷,我們可以站在這個恩

典之中,這個稱義的關係是一個地位,是上帝無條件接納我們、 無條件愛我們的一種關係。這個恩典有很大很大的力量。

為什麼恩典有很大的力量?是因為我現在站立在誰的面前?我站 在那位已經決定永遠不會控告、不會定罪的上帝面前。我站在祂

面前,祂說:「你在我的眼目中算是義人,你在我的眼目中算是 完美、毫無瑕疵,十全十美。」每一天,每一分鐘,時時刻刻, 祂對你的愛不是根據你好不好,不是「你能夠好到八十分,我就 愛你八十分,你能夠好到九十分,我就愛你九十分」,不是「你 越好,我就越愛你」。

恩典的意思是說,「你能做的所有一切事情當中,沒有一樣可以 使我不愛你;還有,你能做的所有一切事情當中,沒有一樣可以 使我更多愛你。」哇,這是很大的釋放,對不對?我不需要賺取 上帝的愛,這是一個很大的釋放。羅馬書八章說,整個宇宙沒有 任何人事物可以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噢!這個非常重要!

這個恩典的關係就光照羅馬書第五、六、七、八章的每一句話。

你若是不知道這個恩典的關係,你沒有辦法看得懂羅馬書第五、

27 1 與神相和
羅馬書第五章

六、七、八章。而且,不只羅馬書第五、六、七、八章,這個恩 典的關係也光照整本聖經。稱義光照整本聖經。馬丁路德說,如

果你不知道恩典,如果你不知道稱義,你不要看聖經,如果你不 知道稱義,聖經是一本封鎖的書,你看不懂,沒有辦法了解。

你們很多人聽過我講這個故事:1966 年,我剛來台灣的時候(不 是當兵的時候來的,是作宣教士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

讀研究所作宗教比較,他給我一個地址,請我幫忙找一些資料寄

回美國給他,我說好。我把地址給三輪車伕,他載我去到一間廟 旁邊的一個文字中心,我就進去買我朋友要我買的書。我在那邊 碰到一位老和尚,他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他講的國語我聽不懂, 他的口音好重,那時候我才剛開始學國語,聽起來很困難。

他對於我是傳道人感到很驚訝,然後他說:「我對基督教也很有 興趣,我寫了一本書。」然後就拿來送給我,這本書叫作《了解

聖經的祕訣》,一個和尚寫這樣的書!我很好奇他了解聖經的祕 訣,你們好奇不好奇?他說:「很簡單,那就是要知道耶和華跟

耶穌是兩個不同的神。你如果了解這個,就容易了解整本聖經, 要讀懂聖經就沒有問題。聖經分舊約跟新約,舊約的神是耶和 華,很嚴厲、很可怕,新約的耶穌很有慈愛、恩典、憐憫。很簡 單,兩個不同的神。」

可是,我們當然知道,了解聖經的祕訣不是那麼簡單。馬丁路德 說,了解聖經的祕訣,是稱義。如果你知道,你在耶穌基督裡跟

28

上帝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這就會光照整本聖經;如果你不知道 這個稱義,整本聖經你就看不懂。這是為什麼稱義很重要的第一 個原因。

稱義的意思很容易被誤會的第二個原因是,這個稱義的關係跟我

們原來的想法不一樣。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想法,跟這有滿大 的衝突,所以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已經在稱義的關係裡面。我們 看聖經,我們知道因信稱義,但是看過之後很容易忘記,那一忘 記就完蛋了。這個稱義,跟我們原來的想法,從小被灌輸的另外 一種想法,相反!我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是:「你可愛,我就愛

你;你不可愛,我就不愛你。你越可愛,我就越愛你;你越不可 愛,我就越不愛你。如果你可以可愛到一百分,我就愛你一百 分。」我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這樣。哇!這種關係好累,非

常累,對不對?神跟我們的關係不是這樣。

以賽亞書第五十五章 8 節有一句話,上帝說:「 我的意念非同你 們的意念 」,如果你們能抓到這個,就能了解羅馬書第五、六、

七、八章。祂說:「我的意念,跟你們的意念、你們的想法不一 樣。」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用神的意念,而是用人的意念、人的 想法來看聖經,哇!就很可怕。

平安,講的是過去,這個過去也包括前一分鐘,前一秒鐘;現在 這個關係叫作恩典;將來是榮耀。榮耀,保羅用的這個字,就等 於舊約的耶和華的 kabod ,就是上帝的榮耀,上帝的榮耀是可以

29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看見的,是那個雲柱、火柱。記得嗎?他們在曠野的時候,雲 柱、火柱一直帶領他們。有時候雲彩充滿會幕,充滿聖殿!那就 是耶和華的榮耀!耶和華的榮光、榮美充滿聖殿。保羅說,得榮 耀是我們未來的盼望。

約翰一書第三章 2 節:「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 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 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 」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我們會

看到祂的真體,我們會完全百分之百像祂 這是得榮耀!我

們將來都會得榮耀。我們過去有平安(這包括前一秒鐘),我們

未來有榮耀,可是這兩個中間,使徒約翰說:「將來如何,我們

不知道 」。唉,我喜歡平安和榮耀這兩個,但是中間,明天、後

天,我不喜歡,因為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下禮拜會發 生什麼事情。我現在是神的兒女,最後我會得榮耀,這兩個我非 常喜歡,如果能從現在直接跳到最後,該有多好!可是我們還要 面對明天,還要上班。明天如何,我不知道。可是,我有盼望, 我就可以度過這中間的過程。我對將來最後的榮耀有盼望,所以

我還是有把握。

其實我過去的平安,也是現在的感受和經歷,因為一直到前一秒 鐘都算是過去。所以過去的平安也是現在的平安。那未來的榮 耀,也是我們裡面一個主觀的經歷,因為我知道、我確信,有一 天我一定會看見祂的真體,我一定會完全像祂。憑著這個,我可 以度過這段時間。就像歌羅西書第一章27 節說:「

基督在你們心

30

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基督在我裡面,等於是榮耀的盼望。

一邊是平安,一邊是榮耀,中間是恩典。可是在我們剛剛讀的羅 馬書五章3-5節,我們發現這個恩典,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看起 來有時候也不像恩典,我們覺得有一點奇怪啊,因為有阻礙的感

覺,好像不是那麼像恩典。為什麼呢?

稱義跟榮耀連接在一起的這個中間叫作恩典,可是呢,保羅也說 中間這段叫作患難!他用的希臘文是“ thlipsis ”,意思是「被壓 扁,被壓碎了」。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也用了同樣的這個字,

他說:「 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 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被壓太重,力不能勝,這個叫作 thlipsis。

當時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有時候他們的經驗真的是這樣。在羅馬 帝國,那段時間,他們受逼迫,他們能否活命都不知道。其實今 天世界上有一些基督徒也活在那種 thlipsis 之下,像中國大陸有些

地方,別的國家也有些地方,基督徒真的是活在這種 thlipsis 之 下。

我們大部分的基督徒沒有這種 thlipsis ,可是我們也有我們的 thlipsis。我們的 thlipsis 是怎麼樣的?

第一個,在一個非基督徒的世界作基督徒,坦白講有時候不容

31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易,對不對?我看到我們當中有人點頭。我記得有一次在華神上 課,說到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受逼迫,有一個學生是中年人,已經

有十幾年在社會上工作的經驗,他說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也會受 逼迫。他說:「比如你公司的老闆說:『這個禮拜五下午我們不 上班,我要帶大家到桃園去拜拜,我們去吃飯。』如果你說不 去,以後在公司升遷的機會可能會減少。你就只好接受。」我想 他大概有這種經驗。我們知道,也經歷過那個 thlipsis,不能算是

逼迫,但有時候我們會被排斥。其實我們也有我們的 thlipsis,對

還有第二個,我們在一個非基督徒的世界裡面作基督徒,要持守 基督徒的原則、基督徒的倫理道德,有的時候我們也有試探,我 們也有壓力,對不對?

我們的第三個 thlipsis 是最麻煩的,那就是,你作基督徒以後,有 的時候你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你的經驗。我在台北真理堂的時候, 有一個弟兄從台大一年級就開始作慕道友,但一直不願意相信, 二年級、三年級也還是不信。我沒有說出來,但我心裡想:「你 怎麼那麼固執啊!」到了四年級,他決定要信耶穌。他是一個非 常認真的基督徒。

後來他的弟弟暑假到台北來,這個弟弟信了耶穌,之後回到南部 高雄,在那邊念大學。他弟弟因為信了耶穌,回到高雄之後就去 一個教會聚會。九月,開學了,有一天他在房間裡面寫信給哥哥

32
不對?

說,他有一天倒開水的時候,不小心燙傷了手,去急診處理;第 二個禮拜,他的摩托車掉了,被人偷了,是很新的摩托車;第三

個禮拜,他在打籃球的時候,腳扭到,很痛很痛。他寫信問哥

哥:「信耶穌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我們都有這種經驗,對不 對?

我跟他說:「你寫信和弟弟說,耶穌說:『你在世上有苦難。』

基督徒也不例外。」耶穌從來沒有對門徒說:「你信我之後,你 的手不會燙傷,你的摩托車不會被偷,你的腳不會扭到。」耶穌 從來沒有這樣說,對不對?祂說:「你在世上有苦難,可是你放

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有時候我們作基督徒,在世上會遇到一 些不好的事,有些我們很希望的事情卻都沒有發生,很多人覺得 很難過,覺得很不順利,事情不如意,有些不蒙應允的禱告。有

時候我們會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所以我們也有我們的 thlipsis,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被壓太重,力 不能勝。不能不承認,對不對?但是保羅說我們「 歡歡喜喜盼望

上帝的榮耀 」,你做得到歡歡喜喜的嗎?為什麼歡喜?他說,因 為患難、痛苦是通到榮耀的路。從稱義到榮耀,這個中間的路就 是患難,thlipsis。

你要能夠度過這個患難,你需要什麼?你需要忍耐。這個忍耐 的希臘文是“ hupomone ”,跟加拉太書五章說的忍耐不一樣,那 裡的忍耐是耐心。他說患難會產生 hupomone 的態度。不管有什

33 1 與神相和
羅馬書第五章

麼事情發生,你都有一種 hupomone 的態度。 hupomone 不是一 種很消極的態度,不是認命、無奈,是一種很積極的態度。用 hupomone 來面對患難,就產生老練的品格。“dokimay ”「老練」

這個字是描述被火煉淨之後的金、銀、鐵,裡面的雜質已經排除 掉,最後剩下來的是純粹的,pure 的。患難產生忍耐 hupomone,

就產生老練這種品格。

我記得有一次我為一個孩子做心理治療。他有十年的憂鬱症,考

上台大第二天就自殺,自殺沒有死。他入學後,台大心理系不知 道怎麼幫助他,就打電話轉介過來。我跟他做了九年的心理治

療。他一開始的時候就說:「你不能跟我傳教。可以嗎?」我 說:「可以,我不跟你傳教。」但我沒有規定我教會的弟兄姊妹 不可以向他傳。後來他信了耶穌。

他信了耶穌之後,有一次我跟他說:「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

看同樣的事情。」他就開始抓到,開始學會,他的憂鬱症就開始 改變了。然後呢,有一次我晚上吃飯的時候,他打電話給我,他 說:「傅牧師,我發現上帝是真的。」他在母親節的時候處理一 件事情,他用另外一個想法、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說:「上帝 是真的。」我就笑,我說:「我很高興!我早就知道上帝是真 的,你現在才發現。你發現上帝是真的,我很高興!」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受苦難,有時被壓太重(這個我們都有經 驗),我們的人格在這過程開始改變,逐漸逐漸地改變,變得像

34

祂,當我們看見上帝在我裡面這樣工作,我就知道我的上帝是真 的,我就知道,我的盼望絕對不會讓我失望。我之所以有確據, 我之所以有得榮耀的盼望,這是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呢,是我在患難的時候,度過患難的時候,「聖靈

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這句話,很多的神學家、很多 希臘文的專家討論(也可以說辯論)了一千多年:上帝的愛澆灌 在你的心裡,意思是「祂的愛澆灌在你的心裡,你就知道上帝何 等愛你」,還是「祂的愛澆灌在你的心裡,你就有一種愛別人的 能力,是用上帝的愛,不是用你自己的想法、作法」?我有上帝

agape 的愛,是說神愛我,還是說我用 agape 去愛?到底是哪一個 意思?這個已經辯論了一千多年。

奧古斯丁說:「沒有問題啊,兩個答案都對啊。上帝的愛澆灌 你,你知道上帝是何等地愛你,你也用這個愛去愛別人。」他說 兩個都對。就像約翰一書第四章 19 節:「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 我們。 」聖靈把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就有一種很深

的被愛的感覺,從小到大在世界上沒有過的一種被愛的經驗;然 後我就有了一個力量在我裡面,我可以去愛別人,可以去把那個 愛活出來;有一個新的人生觀被澆灌在我的裡面,我可以去愛別 人。這也會讓我確定,我的盼望不會讓我失望。

那有人說:「傅牧師,我怎麼沒有啊?我怎麼沒有這樣的經 驗?」有的人說:「我的這種經歷為什麼那麼少?」我就提醒他

35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們:「不要忘記,老練不是一分鐘兩分鐘,不是一天兩天,老練 是一個時間的過程,一個很長很長時間的過程。」

保羅說,我們在患難裡面可以歡喜,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患難會生 hupomone !這不是說上帝很喜歡患難,不是上帝很喜歡看到人痛

苦,不是苦難神學的意思。耶穌說:「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 」,

事實如此,這個就是事實,對不對?從創世記三章以後,患難就 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人可以逃避。

榮格,他跟佛洛依德是同一個時代的精神科醫生,他說心理、精

神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想要逃避痛苦。那你說:「榮醫師啊,精 神病、精神分裂不是都很痛苦嗎?」他說:「是,很痛苦。他們

想逃避痛苦,所以就搞得更痛苦。」了解嗎?其實,也對,人生 本來就有痛苦,有的人想逃避,因為他覺得人生太殘酷,他就一 直逃避,逃避,逃避,後來就精神分裂,退縮到他自己主觀的世 界裡面。

有些痛苦是不能避免的,有些患難是不能避免的。不是說上帝喜 歡患難,可是上帝可以使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得益處,對不 對?這個是明天早上要講的。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得益處,主要不 是使我變成可以為神做什麼,而是使我變成什麼樣的人。倪柝 聲弟兄講過一句話:「上帝看重的不是我所做的,乃是我所是 的。」記得嗎?祂可以使萬事互相效力,使我的人格老練,改變 我的人格,讓我的靈命逐漸成長。

36

6-11節: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 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 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 了。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上帝的 憤怒。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 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不但如此, 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和好,也就藉著祂以上帝 為樂。

我們剛剛提到,在我們的稱義跟得榮耀之間這一段,叫作恩典, 但是恩典看起來不像恩典,比較像我們的患難,對不對?這裡他 換一個角度,他說,使我們的稱義跟得榮耀連結起來的,不只是 我們的患難,也是耶穌的患難。耶穌在世界上,祂的受苦受死, 祂的患難,也使這兩個東西連結在一起。

那麼在這裡,這個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安慰:我現在有永生,我是 藉著相信,領受恩典,那我怎麼知道我可以持續這個信心,一直 到我最後一天在世界上?怎麼知道?從稱義到死亡是滿長的一段

路,很多很多年。你們大部分的人未來在地上的時間比我多,我 也不曉得我還有多少年。稱義之後,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條路,很

長的時間,我怎麼知道我可以持續我的信心?

37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有時候我覺得,唉,我作基督徒也作得不怎麼好,我覺得我作基 督徒作得很差,進步很慢,有時候我也覺得沒把握可以改變太 多,變得老練。我如果不能有太多改變,如果我改變得不夠,祂 還要不要我?如果我沒有什麼忍耐,沒有老練,作基督徒作得不 夠好,到最後上帝會不會改變主意?噢,這個很重要,對不對?

這裡我們看到保羅的邏輯,很重要:祂愛我到一個程度,為我釘 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個時候,我是什麼樣的人?那時候我是軟弱 的(第 6 節,希臘文這裡的意思不是軟弱,是無能為力、完全無 力),我是不敬畏神的,我是罪人(第 8 節),我是上帝的仇敵

(第10節) 在那個時候,祂還愛我!如果在那個時候,祂已 經愛我到一個程度,為我釘死在十字架上,那現在我不是祂的仇 敵,我是祂的朋友,祂豈不是更會救我?

第 9 節:「 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上帝

的憤怒。 」我覺得保羅有一點故意,他沒有說「上帝的憤怒」, 只說「憤怒」。但翻譯的同工把那個「上帝的」加上去,我覺得 這也不能說不對,因為這也是上帝的憤怒 但這很容易引起誤 會。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看過 R. C. Sproul 的書?他說十七世紀的美國清 教徒有一個觀念是“We are really bad and God is really mad.”「我們

壞透了,所以上帝氣壞了。」其實上帝不是對我們生氣,上帝是 對罪生氣。面對罪的時候,上帝就決定要作一個很挑剔、殘忍的

38

皇帝,永遠不滿意的那種皇帝。這是上帝的本性,祂對邪惡,祂

對黑暗,一點都不能忍受。約翰一書說:「 上帝就是光,在祂毫

無黑暗。 」對不對?光不能容許黑暗,光會毀滅黑暗。這本來就

是上帝的本性,不是說祂對人氣壞了。

事實上,這個世界,受造之物,會有一個結束,有一天會結束, 耶穌說的,「 天地要廢去 」,宇宙會被毀滅。現在科學家都同

意,這個宇宙有一個開始,也會有一個結束。從我們的角度看起

來這個就像是憤怒,但容不下罪本來就是上帝的本性。

保羅說上帝已經預備一個方法,祂自己完全負責,祂自己包辦一 個方法,當宇宙結束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需要也在那個毀滅裡面 被毀滅。上帝已經預備好了,就是這個樣子。這裡保羅說,祂不 只是救我,祂也保守我,祂不只是 save 我,祂也 keep 我。We are saved and kept. 噢!這是何等大的好消息!

我們再來看12-21節: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 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

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 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

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 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上帝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

39 1 與神相和
:羅馬書第五章

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因一人犯罪 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 由許多過犯而稱義。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 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 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

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 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 成為義了。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裡顯 多,恩典就更顯多了。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 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在這裡,他講得有點複雜,不是那麼容易懂。我簡單地解釋:我

們得到這個永生的盼望,不是根據我們自己做了什麼,而是根據

別人做了什麼,根據另外一位做了什麼。有時候一些慕道友聽到 這個,會覺得好像不太對,好像不應該:「我得到這個永生,是

因為別人做的事情,好像不太公平吧?」可是保羅說:「很對, 非常好,非常對。」為什麼保羅這樣說?

我們本來滿喜歡想,我們有相當多的自由意志,很多東西我們可 以自由決定。可是你去想一想:你有多少自由?他提醒我們,其

實,作一個罪人不是你決定的。當然你所犯的罪,你自己要負責 任,你不能推卸責任;可是想得更深一點,你會發現,「你是一

個會犯罪的人」這件事情不是你決定的,不是你的選擇。這個社 會,這個世界,這個人類,已經搞亂、敗壞到一個程度,你來到

40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不作一個罪人(第 12節)。奧古斯丁說“non posse non peccare”「你不可能不犯罪」。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的 人也都知道,其實我們很多很多的行為,不是我們決定的,是我 們的遺傳、環境跟經驗決定的。真的,事實如此。

保羅說,從第一個人一開始存在,他就決定我們的方向,17 節: 「 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 」,就決定我是這樣的

人:我自私,自我中心,肯為了自己的益處犧牲別人,不喜歡讓

上帝告訴我,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我們就是這種人, 我們的心就是這樣。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糟糕,越來越

亂,這個世界的黑暗裡面也有我的部分,對不對?沒有人可以 說:「這個黑暗裡面沒有我的部分。」

我們都是亞當的後裔,都有他的 DNA ,對不對?創世記第五章 3

節說:「亞當……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 」。上帝

創造亞當的時候,是按照祂的形像樣式來創造;亞當犯了罪,墮 落以後,生了一個兒子,有他的形像樣式。我覺得創世記的作者

故意用「 形像樣式 」這個詞,要說亞當生的跟他一樣。我們都是 亞當的後裔,都有他的基因,沒有選擇。

可是,耶穌來了,成為第二個亞當,末後的亞當。我們都是亞當 的後裔,可是我們可以成為第二個亞當的後裔,對不對?亞當失 敗了,第二個亞當沒有失敗。記得嗎?亞當一出現在世界上,他 所面對的第一件事情是試探;耶穌一受洗完,祂所面對的第一件

41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事情也是到曠野去受試探。這不是巧合,這非常非常重要!因為 耶穌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試探的問題 亞當面對試探,倒

下來;如果第二個亞當面對試探時,也倒下來,那之後就沒什麼 好說的了,我們就算成為祂的後裔也沒有用,對不對?

保羅非常非常看重我們和這兩個亞當的關係。他在哥林多前書第 十五章說:「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 復活。 」我們本來都是亞當家裡的人,這個身分本來也不可能改 變太多,對不對?而且這個東西會一代一代地傳下來。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 Sandy Wilson 寫了一本書叫作 Hurt People Hurt People,聽過嗎?hurt people 一定會 hurt people!受傷的人一

定會傷害人。我們最容易受傷的地方、最常受傷的環境,是什麼

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從小就開始。這個 hurt 就一代一

代傳下來。罪人會傷害別人,使他們也傷害人。

罪好像一個網羅,我們都被這個網羅抓住,沒有人跳得出來。可 是當我們接受了耶穌,我們就換了一個新的身分,一個新的地 位。我是耶穌的後裔,耶穌的身分,第二個亞當的身分,就變成 我的身分,了解嗎?「因信稱義」的「稱義」意思是,祂的身分 變成我的身分。稱義不只是說,祂在十字架上解決了我的罪的問 題,我的罪算是祂的 這很好,但這只是第一步。哥林多後書

42
第五章 21節「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 」是第一步,還有 第二步「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了解嗎?

馬丁路德說這是奇妙的交換:耶穌跟我交換身分,祂釘死在十字 架上,我的罪算是祂的罪,祂在十字架上的死算是我的死,罪的 代價已經付了,還清了 這是一半而已。另外一半,祂的義 算是我的義,噢!交換了!祂在世界上從生到死所有一切紀錄, 算是我的,祂在世上一切的義行算是我的義行,祂的成績算是我 的成績,噢!我信了耶穌,我在祂的裡面,從這個時候上帝就決 定,從此當祂看到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個猶太木匠,那就算是傅 立德,然後當祂看到今天早上站在這裡對你們說話的這個人,那 就算是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噢,這真是叫我昏倒的好消息! 耶穌所有的成績百分之百都算是傅立德的!

我是第一個亞當的後裔,他的成績算是我的,這個我本來就知

道,事實如此;但是現在祂說,第二個亞當,祂的成績算是我的

成績!哇!

Sproul 說,你如果了解馬丁路德說的這個奇妙的交換,會影響你 很多很多的解經,你的很多解經會不一樣。比方說,四福音書記

載耶穌在曠野受試探,這個故事的好消息在哪裡?好消息是不是 這樣:「耶穌是你的榜樣,耶穌禁食四十天,你也要禁食啊,耶 穌用神的話來抵擋魔鬼的試探,你也要熟悉神的話」?這當然多

多少少也很好,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但這是好消息嗎?這裡的 好消息是:耶穌的得勝,算是我的得勝!了解嗎?耶穌的紀錄、 耶穌的成績,算是我的紀錄、我的成績,哇!所以就不得了!這 個是好消息,對不對?

43 1 與神相和:羅馬書第五章

倪柝聲的以弗所書解經,叫作《坐行站》,大家知道這本書嗎? 有沒有看過?你們應該看。他這本書,我覺得寫得非常好。他講 以弗所書,他講基督徒的第一件事情是坐,跟耶穌一同坐在天 上,你不要做什麼,就只要休息,享受,然後才行、站。這個不 是一個時間的先後順序,這是時時刻刻、每一秒鐘,作基督徒的 順序。你先坐,不需要做什麼,因為已經為你做好了,你不需要 付代價,不需要用買的,不需要賺取,你算是一個義人,是神的 兒女。你先坐。

記得詩篇第四十六篇 10 節嗎?「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

帝! 」這裡中文聖經翻得比英文好。我記得以前我還在台灣服 事,我們家的老三回美國讀大學的時候,第一年,她看到很多同 學有各式各樣的痛苦,好像困苦流離,她很難過,開始一個一個 關心他們,忙東忙西,好像永遠做不完。我就擔心她會累壞了。

我發一個 email 給她說:「去看詩篇第四十六篇 10 節,要看中文

聖經,不要看英文聖經。」中文聖經用「 休息 」這個字。要坐,

然後行,再是站,這次序非常非常重要。你要知道你是誰,在上 帝的眼目中你是誰。這就是羅馬書第五章的好消息。

4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