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AP-策刊 8

Page 1

策刊 OTHER WAY OUT

8 第 八 期

卡尔加里华人建筑规划协会 CALGARY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NEWSLETTER 2014 FEBRUARY


篇首语

策刊 OTHER WAY OUT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最近老有人劝我上微信,说上面有些文章写的真好,看了 才知道人生应该怎么活,还让我看了必须转,转了还有好 运什么的。

第八期 ISSUE 8

我就跟他们说我一年前回国见到我高中的一个很要好的女 同学,她正在为是不是要评正教授发愁。我问她,“你有 什么顾虑啊?”她说她的竞争对手是个三十刚出头的北大 毕业的高材生,发论文的速度和拼劲她都比不了。我又问 她,“教授和副教授差别大吗?”她说教授的工资差不多 是副教授的三倍,一年还有上万的各种补贴,什么房补, 医疗……我说你打住,知道好那就要拼。她犹豫地说,“ 最近看了许多微信上的文章,都说要活在当下,今天才是 最好的,身体最重要。”我说,“那是狗屁,人生只有一 次,要么死,要不精彩的活着。记住,永远明天才是最好 的。”人到中年,我这个同学其实身体特别的不好,可她 带着她的学生开始没日没夜的做试验,写论文。昨天她发 email和我说,她已经在国际刊物上又多发了三篇文章了, 内部初评打分很高,教授应该很有希望了。我说,“那你 现在可以泡杯咖啡,听听音乐,写写小说了,因为你明年 收入多了二十万,生活随便你怎么享受啦!”

2014年2月 February 2014

主 编: 栏目编辑: 校 对: 美术编辑:

窦征 邱聪 格橹 窦征 陈斌 田兰亭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平淡平安的生活固然幸福,但能享 受这份平淡平安是有前提的。人生四十才开始,吓唬谁 啊?协会的小伙伴们,倘若咱有吃上烧鸡的实力,就别抱 着那碗平淡无味的大米粥享受生活了。找个 new year 的 resolution,无论大小,然后咱们一起努力呗! 陈斌


目录

目录 02

协会动态 ............................................................ CCAAP

03

马年春节聚会通知 ........................................... CCAAP

04

卡尔加里 Building Permit 申请步骤 ..................... 冬火

06

My Tale of Two Cities ................................. Mark Wang

08

Tom 的记忆(一) ............................................... 邱聪

11

他 乡 寻 乐 土 — 卡尔加里安居记 ..................杨小奕

11

致花红 ................................................................... 陈斌

14

闲愁 ................................................. 朱青模 陈斌 邱聪

15

我的小镇工作 Town of Crossfield, AB .... Brenda Wang

17

冬季活动-走雪鞋 Snowshoeing ......................... 窦征

20

黄石游记(一).................................................... 许勇

24

回忆父亲(摘录)............................................ 朱青模

25

2013夏日聚会回顾 ............................................ CCAAP

策刊 OTHER WAY OUT

01


协会动态 邱聪

陈斌

携手同游人间, 共醉斜阳晚照。

保持饥饿。

张霞

跋山涉水,一路走来, 边走边看,风光无限。

于大中

世界上的确无难事, 只要你真的肯放弃。

李峥惠

You can live without art and music, but what a poor life that would be. -Jasper Johns

02

第8期 FEBRUARY 2014

邱聪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家,卡尔 加里华人建筑规划协会于二 零一四年一月份进行了一次内 部改选。理事会选举产生由陈 斌担任新一届的协会会长,邱 聪,张霞为协会副会长,窦征 为策刊主编,于大忠和蒋格橹 为协会高级顾问和常任理事, 李峥惠为财务部部长,王梦雅 为活动部部长,田兰亭为学生 部部长。 原理事会成员吴必东、许淑娟 因公事繁忙,暂时退出理事 会,进行休假式疗养(呵呵), 我们对他们在任期间的工作表 示由衷的感谢。

窦征

甘地说过,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蒋格橹

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 督,也希望你们能加入到我 们的理事会来,一起为大家服 务。 去爱去宽容去放松去享受。

王梦雅

The things you do for yourself are gone when you are gone, but the things you do for others remain as your legacy.

田兰亭

爱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 哥林多前书 1 Corinthians 13:8


协会动态

CC

春 年 节聚会通 马 P A A

CCAAP 的朋友们: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送走了蛇年,迎来马年, 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CCAAP 的理事会经过例行会议讨论,订于春节过後的阳历2月22日星期六举办我们的春节联欢聚会,诚 邀大家参加。我们的春节联欢聚会是好友相聚,交换工作和生活讯息和经验的重要活动。 我们还是采取往年的聚会模式--Potluck。 日期: 时间: 地点: 服饰: 门票: 性质: 联络人:

2014年2月22日 下午6:00 - 10 :00 Banff Trail Community Hall 2115 - 20 Avenue NW, Calgary 半正式(Semi formal)越美丽越好 每个人 10 元 会员(包括家属)聚会,考虑到管理因素,希望没有小孩参与,敬请谅解。 邱聪 Tom Khuu 电邮:tom.khuu@gibbsgage.com; tlris.qiu@gmail.com 电话:404 809 3963 陈斌 Bin Chen 电邮:hopecb@hotmail.com 电话:403 262 9320

烦请要参加的朋友能在百忙之中尽快给我们一个回覆,您只需要给我们的两位联络人中任意一位发信确 定就好,并告知人数,以便我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把聚会安排得更加圆满。谢谢大家。2月22日,让我 们不见不散。 CCAAP理事会

策刊 OTHER WAY OUT

03


规划知识

卡尔加里 Building Permit 申请步骤 文/冬火

了確保公眾的安全,社區的 穩定發展和環境的美化。加 拿大的每個城鎮都有一套相對完善 得近乎繁瑣的建築審批 Building Permit (以下簡稱 BP)申請步驟。 卡爾加里市人口百萬,貴為加拿大 西部第二大城市。對建築工程的審 核要求更是份外嚴謹,一絲不苟。 在這裡我們只是討論和陳述BP申請 過程須要明白的規章和填報的申請 表格。

築發展審核部門的認可信件(DP Approval Letter)。(DP的申請細節 在第四期策刊上有同學專門介紹過 了。這裡不再重復。)

配图/窦征

A1, A2, B1, B2)。每份須有在亞 省註冊的五位工程師的蓋章和簽 名,計有:建築師,結構工程師, 暖氣空調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地 質工程師。從2011年開始,市政府 建築規劃管理局還增加了自動防火 系統工程師的蓋章簽名的要求。因 為我們假設的辦公樓有地下室和停 車場,所以還需要一份由地質工程 師蓋章簽名的地質報告。

我們假設要申請建造一棟四五層高 的辦公樓,地下有一個停車場。要 申請BP,有兩個先決手續必須預先 完成:

第二個是向市政廳土木工程局申請 DSSP 。DSSP 是一塊地盤的前期基 礎工程,如地盤電力,天然氣,供 水,排水渠道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接 合,供給,排放等。這些工程要由 土木工程公司(Civil)負責規劃和先 向市政廳土木工程部批報申請。符 合基本條件後土木工程局會發給一 個批報申請號碼(DSSP Grade Slip )。有了DP 批准信件和 DSSP Grade Slip市政廳才會接受BP申請。

第一個是先申請 Development Permit,並且必須至少得到市建

BP申請的文件計有: • 填寫一份建築申請表格。DP • ABC 裡的法律文件4份 (Schedule Application.

04

第8期 FEBRUARY 2014

• 兩份詳盡的施工圖,包括土木工 程圖,園藝圖,建築圖,結構圖, 暖氣空調圖。這兩份施工圖紙每一 張上面都必須有發出圖紙的工程師 蓋章簽名。


规划知识 • 一封發展商或是地權人委託建築 師為全權代表申請BP的公函。 • 交付BP 審批申請費用。 • 填寫一份建築規劃管理局的建築 審批收費表格,這份表格有琳琅滿 目,似是而非的各種收費,費用表 面上是根據一件工程的建築費用來 決定的,但是建築規劃管理局有一 套內定的建築工程費價格表,在申 請BP時如果建築規劃管理局認為申 報的建築工程費過低,它有權將工 程價格提高,從而追討額外的建築 審批費。筆者工作的公司去年就有 三個工程被建築規劃管理局追討額 外審批費。除了費時費力,勞民傷 財外,工程的審批還被拖延押後。 而且建築規劃管理局追加的建築費 評估比實際的建築費用更高達 20 個百分點。幾經公司的高級行政經 理和發展商向建築規劃管理局的高 層行政人員交涉,孜孜不倦的據理 力爭。最後才以雙方都能接受的建 築工程報價來從新評估建築審批費 用。

BP 的申請和審批手續和過程如此 煩瑣和嚴格。除了確保公眾安全, 防患於未然。更是為了萬一出現事 故,該由哪個部門或誰來承擔責 任。建築發展審核部的申請審批書 上註明。建築發展審核部只負責審 批。如有疏漏或不符合ABC 的地

方,責任仍在申請者而不在建築發 展審核部。而建築發展審核部的工 地檢驗員有最終裁決權。所以想要 在建築工程中對建築發展審核部瞞 天過海,蒙混過關到頭來還是咎由 自取。吃這行飯的同業們要額外謹 慎。

建築規劃管理局對申請的建築設計 方案從不置評,但是對安全和防火 條例的要求絕對一絲不苟,從樓層 隔離,結構防火,火警疏散通道, 門板防火隔離,樓層面積人均比例 等等。都會明察秋毫的仔細審閱, 有不滿意的部份會要求建築師修改 和補充,直到完全符合安全和防火 條例為止。一份BP申請從呈遞到批 准一般需要六至八個星期的時間, 而且只多不少。 當 BP最終通過審批後批發出來了。 建築工程才能開始施工。如果建築 發展審核部門發現一件工程在未通 過審批而開始施工的話,該部門的 工地檢驗員有權力封閉工地。而建 築發展審核部可以把該件工程的BP 申請費倍翻作為懲罰。

策刊 OTHER WAY OUT

05


都市意象

MY TALE of

TWO CITIES By Mark Wang

D

espite having researched Germany extensively, I was still unprepared for what I saw on my first day. Stuttgart is the quintessential German city. It possesses nearly all the stereotypical qualit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Germany. It is a cold, clean and industrious city. Having lived in a cold, clean and industrious city known as Calgary for the majority of my life, I had expected to find in Stuttgart a kind of home away from home. What I found in reality is a city whose spirit is entirely different—one could even say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the spirit of Calgary. Whereas Calgary reaches upward both socially and architecturally, Stuttgart prefers to stay low and keep quiet. Calgary brazenly flaunts its wealth at every opportunity with large and prodigal projects, while Stuttgart’s cityscape is restrained and more sustainable. Calgary looks to the next year, while Stuttgart looks to the next age. This difference in ideology is unexpe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young North American architecture student. In my school, architectural

06

第8期 FEBRUARY 2014

编者语 还记得策刊第5期介绍了一位年轻的第二代建 筑师Mark Wang吗? 作为滑铁卢大学建筑系的 学生,在2013年他有机会去德国学习进修了4个 月. 编者在一次跟他妈妈 Ivy Zhang聊天的时候 听到了Mark的经历,觉得很有意思,就试着通过 他妈妈跟Mark约了稿, 但不知道他在繁忙的学 习之余有没有时间,后来没有再催. 没想到圣诞 节前居然按时收到了他的稿件, 对于向来征稿 难的编辑来说,真是被这个年轻人的责任心所感 动. Mark以一个建筑师的眼光对德国斯图加特 市和卡尔加里市进行了比较,请看他的My Tale of Two Cities. (注: 本文附图均来自互联网) extravagance is seen as a desirable luxury and a symbol of status. Stuttgart does not build like Calgary, even though it certainly has the money and the land. Why is that? I slowly came to feel and understand this German conservatism over my four month stay. It can be traced down to even such basic aspects of life as food. In Calgary one does not need to look very far or spend very much to enjoy excellent quality steak, lobster, sushi, tacos or hotpot. Gastronomical diversity is taken for


都市意象 granted. Stuttgart’s food scene is by comparison austere. Fast food and mediocre but filling meals are all that’s provided because extravagant food is, in the words of a local architect, “unnecessary”. With this in mind, it is easy to see why the locals are not too fond of glass towers. Sky-scrapers are unnecessary expenses. There is no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nly a business region where offices are spread out in many humble block buildings of three to five stories. Stuttgart, a city of around the same population as Calgary, may be the base of such companies as Mercedes and Porsche, but you wouldn’t be able to tell by looking at its skyline. Despite being disappointingly modest in its architecture, Stuttgart is nonetheless charming in other departments. Its infrastructure for instance is nearly perfect. Regular tunnels are provided along highways for pedestrians to cross safely. The center portion of the city is a pedestrian area entirely blocked off for vehicles. Every square meter bears the mark of deliberate human intervention. Even the most insignificant alleys and awkward corners between buildings lots—the kinds of spaces that one would not normally walk through alone at night—are made safe by the presence of a fountain or a statue, a bus station or a small shop. The city utilizes space with intelligence and nimblenes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Germany, all things have an explicit purpose, and are divided along clear lines. Even nature itself is manicured and maintained as if the trees and lakes were part of the nation’s infrastructure. On my train ride from Stuttgart to Berlin, I did not see any truly “wild” land. It seems that there is no room in Germany to play Robinson Crusoe. Grasslands are much less common than in Canada because they are ambiguous in purpose and easily ruined by overuse. The grounds under

Stuttgart’s forests are left overgrown and unpassable. Instead of the free rein picnic in the woods approach seen in Canada, precise foot paths are built to take pedestrians deep into parks and woods. You can look at trees, but you cannot touch or walk between them. Germany seems to have accepted the reality that what we in Canada would consider to be “nature” no longer exists in their country. A thorough look at the satellite images of Germany confirms this. There is an eerie Walmart-like quality to such an obsessively neat organization of space. On the plus side however, this kind of planning has allowed Germany’s suburbs to achieve the City Beautiful vision that North America fail to. The suburbs in Stuttgart are a balance of urban convenience and rural serenity, the latter of which Calgary seems to have lost sight of long ago. The newer suburbs of Calgary form a single monolithic concrete maze, like continuous apartment units that have simply been laid out flat. When it comes to suburban development, it seems better to have obsessive planning than no planning at all. German suburbs have vegetation and park space woven into them strategically, and have the feel of small towns. Having a boringly flawless city is an advantage, but also an inconven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 generation. What is there left for us to do in Germany after twenty years when we are practicing architects? Though Stuttgart has similar conditions and resources as Calgary, it has gone down the less exciting path of conservat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xchange for stability, it has sacrificed something essential to the soul of a city. One could argue that despite its flawless physique, it lacks initiative and vigor, and the energy necessary to sustain great works of architecture.

策刊 OTHER WAY OUT

07


会员风采

TOM 的 记 忆 (一) 编者语 认识邱聪(Tom Khuu)后,总 被他出口成诗的中文造诣所 折服,也总被他对协会的热 情所感染,更对他与美丽温 柔的 Linh 恩爱浪漫的旅行 所艳羡。看到邱聪的这篇自 传,才知道他的人生曾经历 了那么多波折。请跟我一起 来读他的故事。

文/邱聪

编辑/格橹

Little Skylucker 年少懵懂的小船民 我出生在柬埔寨南部沿海壹個小鎮--唝吥。八歲時候遷 居到越南南部湄公河畔的芹且市。 1975年小學畢業的時候趕上了紅色革命卷席印支半島的 偉大時刻,當年美國撤了,越戰結束。波爾佈特領導的 柬埔寨紅色高棉革了美國支持的朗諾政權的命;不出壹 個月,越南南方的阮文紹政權在失去美國靠山後也被北 越武力推翻,西貢市改爲胡志明市,越南統壹了。 奪得政權還沒坐穩江山的柬埔寨波爾佈特政權旋即強制 推行了比當年中國還要激進的社會政治改革,把全國大 中小城市的居民全部驅逐到農村去加入人民公社搞農耕 去。同時開始種族和階級清洗,殘殺舊政府軍人,公務 員,僧侶,知識份子等社會階層的人民。大屠殺開始時 還開放邊界遣返越裔人民,但是不久後就關閉邊界。凡 是會講幾句越南話,自認是越南族裔或是看起來像是越 南人的都被隔離審查,然後人間蒸發。典型的行刑手段 是夜裡把越裔不分男女老幼雙手反綁帶到河畔,用鋤頭 往腦後壹鋤,翻身落水,屍體隨湄公河流水回歸越南老 家。這種慘絕人環,滅絕人性的種族清洗激怒了越南 人,奈何當年越南的戰火方息,百廢待舉,越南政權忙 著鞏固政權,嚴防美國勢力卷土重來。雖然在柬越邊界 時有摩擦,民衆對隨湄公河上遊漂流下來的同胞屍體悲

08

第8期 FEBRUARY 2014


会员风采 憤莫名,卻也鞭長莫及,愛莫能助。越南華僑和政府對 當時中國政府不光彩地全力支持波爾佈特政權屠殺華裔 越南僑民壹事耿耿于懷。中越兩國那種同志加兄弟的情 誼逐漸變得貌合神離。而當時越南有華僑數百萬人分布 在全國所有城鎮。華僑大都克苦耐勞經商有道,越南的 經濟基本上掌握在華僑手裏,由于生活富裕,華僑對本 地的越南人或多或少抱有優越感,無意中激化了民族間 的矛盾。隨著中越關系的降溫,剛剛在南方鞏固政權的 北越政府領導班子對其國內數百萬華裔感到如芒在背, 于是逐步地開展其排華政策。政治迫害,財産剝奪,在 越華僑漸漸地陷入窘境。 我的中文學校學業也壹早隨之中斷。 1978年底越南經過數年的休生養息,鞏固了全國的局 勢,眼見美國已經完全放棄印支半島,于是揮師西進, 把倒行逆施,愚昧無道的柬埔寨波爾佈特政權摧枯拉朽 地徹底打垮。用不到壹個月的的時間便基本上佔領柬埔 寨全國。波爾佈特帶著他的殘兵敗卒狼狽的逃到泰柬邊 界的深山老林裡去打遊擊去了,失民心者失天下。波爾 佈特始終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然而,這個被定義爲侵

略戰爭的軍事行動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和反對。 1979年2月,中國政府爲了支持波爾佈特政權,發動了那 場扯越南人後腿,美其名爲”懲越自衛還擊”的中越邊 界戰。那場戰爭越南打得挺辛苦,在國際上除了共産聯 盟國蘇聯,幾乎沒有其他盟國。西方各國壹致譴責越南 侵略柬埔寨。各種經濟制裁接踵而來。東協五國對越南 防範深嚴,就怕越南挾滅柬馀威繼續揮師西進,直取曼 谷。中越邊境戰大概壹定程度上遏制了越南軍中的好戰 野心派,讓他們在占領柬埔寨後不敢悍然出兵泰國。 在國內,越南政府在經濟極度困難,外彙嚴重短缺的情 況下,加重了對華僑的迫害,爲了更快的財産剝奪,取 消了當時的貨幣,引發了震驚世界的越南船民潮。數十 萬以華裔爲主的船民放棄了在越南已經傳承四五代的財 産基業,登上各式各樣由捕魚船改裝而成的難民船,開 始投奔怒海,奔向東南亞各地。這些魚船都嚴重超載, 食水糧油嚴重不足,機械老化,船員航海經驗貧乏,難 得有航海圖,缺乏航海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天氣預報資 料,衛生條件惡劣等問題。在投奔怒海的過程中,最可 能出現的問題是機械損壞,船體 破裂,遇上風浪,因超載而傾覆 等變數。每壹個都足以帶來滅頂 之災。更恐怖的是在泰國海域出 沒的海盜船隊,這些喪盡天良的 禽獸往往在劫財劫色後還強搶女 子送到曼谷的淫窟去叛賣,更窮 凶極惡的還乾脆把曆經洗劫滿載 越南難民的魚船撞沈。南海裡究 竟有多少越南華僑的冤魂,無從 估計。有多少萬個家庭因此而分 崩離拆,子散妻離。人間慘劇, 時過卅戴,落筆寫下那壹段已經 被遺忘的東南亞華僑血淚史時, 仍然希噓不已。 1979年的4月的壹個黃昏,我們 壹家人,在放棄所有家業後,懷 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跨過兩條木 板臨時拼湊起來的獨木橋,登 上壹艘擁擠不堪的小魚船KG0423 號,這艘魚船的長寬不及壹輛巴 士,爲了增加浮力和減低航行時 的搖擺幅度,船的兩弦創造性的 綁著壹綑大竹筒,和兩個大油 桶。但是壹口氣擠上了196個男 女老幼包括壹個大腹便便的孕 婦。大家只有在甲板上或是在 策刊 OTHER WAY OUT

09


会员风采 船艙裡蹲坐著的份兒。蹲坐在甲板上要忍受風吹日曬, 浪花飛濺和掉落到海裡的危險。船艙就在甲板底下,前 後相隔個五六公尺左右各有壹口壹尺見方的洞口,就算 是艙底的進出門口了。艙底以前是儲魚獲的,通風靠的 是上面兩個口子,裡面擠他七八十個人,用不了半天時 間便五味雜陳,異味薰天。就這樣,我們乘坐的這艘老 舊魚船就在越南海岸保安隊的艦艇的護航監視下和另外 三艘比較大的魚船在日落時分左搖右擺蹒蹒跚跚的離開 越南南方壹個叫做迪石的港口,緩慢的航向不可預知的 未來。(根據多年後父輩的朋友們的傳述,迪石港口第 二天就有KG0423號魚船傾覆的謠言,聽得人心惶惶)。 幸好四月份的南海風平浪靜,KG0423號雖然機械老殘破 舊,航速慢和超戴,但還是孜孜不倦,義無返顧的朝著 預定的方向前進,原本同行的另三艘較大的船隻在抵達 公海後便開足馬力甩掉KG0423號揚長而去。最終在落日 的馀晖中,只剩下KG0423號在茫茫大海裡吃力緩慢的航 行。 1979年7月,英國政府牽頭在日內瓦簽署了壹項關于處理 越南難民問題的國際公約。 在印度尼西亞鄰近星加坡的壹個島嶼上無憂無慮的度過 半年時光後,我們被指定獲得了加拿大政府接受以難民 的身份移居加拿大。其他在壹起的難民也都被分配到其 他的英聯邦國家。

New Immigrant 70年代开始的移民生活和80年代Calgary的就业环境 1979年11月底,我們壹家三代老小14口在壹個基督教教 會的幫助下來到了加拿大艾爾伯塔省中部壹個小鄉村, 定居下來了。我中斷多年的的正規學校學習可以重新持

續下去。問題是學習的語文不再是中文或越文,而是不 堪熟悉剛勉強學得個皮毛的英文。但無論如何,我們壹 家人走出了死亡和饑餓的戰亂環境。 當年爲了維持家庭生計,我們壹家人全力打拼,由于缺 乏英語的掌握能力和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加上缺乏在異 地謀生的技能,我們只能從事最低下的工作,用體力勞 動換取薄微的酬勞。我不得不面對現實,藏起幼時的將 軍夢,就這樣我選擇報讀了SAIT 的建築系。爲的是只要 讀上兩年拿到文憑就可以找到像樣的工作。人窮志短最 能描述當年的境況。 1988 年畢業後拿了張文憑,然而畢業即是失業。 當時的卡城剛從80 年代初期的經濟蕭條中恢複過來,當 年亞省的經濟主要是依賴石油工業,而80 年代初加拿 大聯邦政府是由杜魯多的自由黨執政,由于當年自由黨 在加拿大西部四省幾乎沒有任何席位,于是惡名昭彰令 加拿大西部諸省深痛惡絕的國家能源計劃出爐了。亞省 首當其沖,壹夜之間各大財團對亞省石油業的投資完全 枯竭,脆弱的亞省經濟根本無從招架,無數的石油工業 人員下崗,建築業也嚴重的受到衝擊,所有的設計事務 所都裁人減員,無數的繪圖技術人員不得不轉業另謀高 就,結果是幾乎有近十年的行業技術人員斷層。我畢業 那年剛好錯過了因1988年冬季奧運會而如枯木逢春的蓬 勃建築潮。30年老字號的GGA也是靠1988年的卡城冬季奧 運會而掘起的。但是因冬運會而昙花壹現的卡城建築業 繁榮景象也隨著冬運火炬的熄滅而沈寂。

欲知以后如何,请等待下期策刊……

请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随着微信(Wechat)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CCAAP也成立了自己的微信群, 方便大家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目前已有34名群员, 期待你的加入。 只要用 手机扫描代码,或者由理事会任一理事邀请,都可以加入群,谢谢!

10

第8期 FEBRUARY 2014


人在卡城

他乡寻乐土

— 卡尔加里安居记 文/图/杨小奕

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裡,離鄉 背井總是一種不太安生的狀 態,除非是迫不得已的被迫遷移, 人們總是情願守在知根知底的槡梓 故里。曾幾何時,往國外移民的概 念開始流行甚至成為時尚。揮別鄉 土,走出國門的時候,大多數人內 心的期望,不外于找到 能夠安身的 人間樂土。 至今還記得 2001 年初到卡爾加里 的第一天的情景,在租好的公寓裡 放下行李,就趕到卡城東北區去取 貨運來的車子。由於對卡城的道路 完全不熟悉,結果誤入歧途的開著 車從東北工業區經過市中心,沿著 有「交通燈走廊」之稱的 McLeod Trail 開回當年居住的 Southland

编辑/邱聪

地區。第一印象中的卡爾加里實在 是不敢恭維,心想要不是因為有個 Job Offer,誰會移民到這麼個建築 毫無品味,交通規劃雜亂不堪的地 方來。咋看咋著都不如國內順義縣, 中山鎮甚麼的三線城鎮。 短暫的夏天過後,隨之而來的冬季, 更是覺得日子過得漫長無比。但是 漸漸的,隨著工作上了軌道,女兒 的出生,日子在養兒女育和忙碌的 生活中渾然不覺的過去了。安了家, 有了孩子后,也并不介意卡城這種 平平淡淡但相對安靜的生活方式。 日子就這麼似水流年地淌流過去, 一晃眼五六年的時光,小女兒上學 了,家也拾掇得像我想像中家的樣

致 花 红 陈 斌

晨露晶莹, 青苔林间行, 泪伴红风铃, 蝉语宁。 夜深烛明, 家书重万斤, 花梦作书信, 莫要惊。 秋夜无音, 微信寄思情, 空心难抚平, 盼天明。 冬寒邀冰, 花红恐难拼, 爱人添衣襟, 当远行。 叹一声, 乡愁情。

策刊 OTHER WAY OUT

11


人在卡城 思緒一定,夥同小女兒開始實施我 們的卡城尋幽探察計劃之一,主要 攻略是以國家或民族的飲食和文化 爲區別,先行搜索最具特色的各國地 道餐館以及進口商品雜貨店。很欣 喜地發現這座邊陲之地的石油工業 城市居然也內涵豐富,多姿多彩。 相信身爲生活在卡城多年的老移民 們,大家都已有豐富的經驗,知道 卡城最地道的中餐,日餐,韓餐及 越南餐的去處。這一次就和朋友們 分享幾家裔族的特色商店吧。

意大利百货商店 子了。工作方面也漸漸的熟悉上手 且駕輕就熟了。心想著這下子該是 開始享受生活,到世界各地轉悠著 瞅瞅的時候了,也許能夠轉悠到一 方樂土,等將來老了以後就搬過去 好好地住下養老。想不到就在這個 時候家裡出亂子了。這一通折騰, 耗費了三四年的時間才雨過天晴塵 埃落定。 終於喘過一口氣來,忽然想起自己 的樂土安居夢來。於是跟小女兒商 量:「寶貝。咱們是不是該出去轉 悠轉悠了?」小傢伙認真地想了想, 之後建議說:「媽媽,咱們可不可 以到加拿大以外的,但不是中國的 地方去玩玩?」小傢伙兩次離開加 拿大都是回中國,想想她的要求也 很合理,於是上網搜索旅行資料。 找來找去,考慮到自己是單個兒帶 著小不點兒去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地 方,還是選個穩妥又有異國情調的 地方吧。於是參加了為期一周的” 墨西哥養豬團”。興高采烈的玩了 一周回來,合家歡喜,因爲合家就咱 母女兩個人。等拖著行李箱進了家 門后,卻精疲力盡地要過來好多天 才有閒暇和精力去收拾旅遊歸來的 行李箱。出國旅遊有許多快樂和好 處,但同時也是十分累人的差事。 如果再拖家帶口,老人小孩的,那 對於中堅份子的組織者而言可能是 一項勞心勞力的工程。 乖巧的小女兒看著我忙亂的安頓家里 家外,心疼的摟著我說:「媽媽,

12

第8期 FEBRUARY 2014

其實我們沒必要一定要出國去玩啊。 我們可以在卡爾加里轉轉,也會很 有意思的。」 女兒的話讓我感觸良多,是啊,在 這個城市生活了將近十年了,可是 除了每天顧好家和工作外,可曾真 正好好地認識過這座城市呢?可曾仔 細觀察過這座丘陵起伏的城市的角 角落落是否隱藏著某些鮮為人知, 讓人贊嘆的景觀和驚喜呢? 平日里忙忙忙碌碌,行色匆匆的趕 時間,從甲地到乙地,總是撿最短 最省時間的路線。夏天難得有個節 慶休假日子,也總是不能免俗地匆 匆忙忙的到班芙的這個山谷轉轉, 那個山坡爬爬。對城市里居家附近 的景色反而在匆忙中和無意間忽略 掉視而不見了。

Italian Super Market 265 - 20 Avenue NE, Calgary 一位來自歐洲的同事介紹我到這家百 貨商店吃午餐。他說這是全卡城最 地道的一家義大利百貨商店。地點 在 Edmonton Trail 和 20 Avenue NE 的交接處。店舖的面積相當可 觀。一进门感覺是到了義大利,一 行行琳琅滿目的義大利食品,地道 的義大利香腸,腌肉,芝士。最有 意思的是店內一角有一個開敞式的 廚房和披薩烤爐。一進店舖就能嗅 到純粹的義大利粉香味。如果運氣 好的話,還能遇見店主的老媽媽, 一位小個子背微駝的老奶奶,她有 時在中午時分會來到店鋪掌舵。別 看她個子矮小,可是店裡的靈魂人 物,她待人和善但頗俱威嚴和果敢 的樣子。看得出人人都得聽她的。 整個店鋪是家庭式的經營模式,裡


人在卡城 裡外外的都是義大利人和標誌性的 義大利手勢。聽一位喜歡自釀葡萄 酒的朋友說他每年秋天都會夥同喜 愛釀酒的朋友到這家店鋪買特殊的 葡萄回去釀酒。這家店鋪的廚房還 供應地道的義大利早餐和午餐,價 格比隔壁的義大利餐廳要便宜好多 了。看來這是一家在卡城頗有名氣 的義大利百貨商店吧。大家有空不 妨去轉一轉,領略一下卡城獨特的 義大利風情。

俄罗斯-乌克兰杂货店 Kalinca European Food 11440 Braeside Drive SW, Calgary. 也許是從小在新疆長大的,對俄羅 斯總有一種親切感。在一次偶然的 閒逛中,居然碰巧見到了這家俄羅 斯雜貨店。Kalinca 是一首有名的 俄羅斯民謠的歌名。第一次見到這個

店名就十分好奇地走進店舖裡。裡 面最吸引我的是滿滿兩大貨架的歐 式巧克力糖果,讓人目不暇給,感 覺比北美出品的糖果更精緻可口。 店鋪裡清一色的俄文商品標簽。不 期然的勾起我還在讀書時候看俄國 電影,讀俄國翻譯小說和唱”莫斯 科郊外的晚上” 的回憶。我去的那 天店鋪裡的顧客不多,三兩個美麗 的女店員用俄語輕輕的聊天。有顧 客進來買東西時她們總是優雅含蓄 地對客人微笑,不急不緩地收款交 貨。我喜歡觀察她們嫻雅的姿態和 略帶憂鬱的眼神,心裡猜著她們在

閒暇時會不會興之所至的唱起 “喀 秋莎”來。 卡城雖然只有百來萬人口,地理位 置又相對偏遠,但是各色裔族分佈 在整個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在這 里落地生根的同時,也帶來俱有他 們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店餐館。譬 如:我们去过多次的一家希腊杂货店 和几家希腊餐馆,一位匈牙利同事 介绍给我一家地道的匈牙利餐馆, 印度同事带我去过最地道的印度杂 货店,里面有各式各样叫不出名字的 蔬菜,一位来自中美洲的朋友带我

去了一家墨西哥杂货店,百货的商 标是清一色的西班牙文,还有一家 马来西亚面馆,和一家社区里的法 式餐馆,也是我的至爱。這些社區 裡的瑰寶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去領 略。当我们在这座城市里日积月累 地发掘出这些乐趣点后,生活就不 再单调乏味。即使在天寒地冻的日 子,我也会和女儿商量:“Hai! 今 天咱去吃哪国菜?到哪国的店里去 逛逛?”讓我們放緩一下朝九晚五 的生活步伐,花點時間去逛逛這些 頗具特色的店舖,給卡城漫漫嚴冬 的生活注入一些驚喜的點綴。 策刊 OTHER WAY OUT

13


会员随笔

闲 愁

朱 青 模 陈 斌 邱 聪

朱 在过节这件事上我还是不能顺其自然。 今天是除夕,我反复想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知道春节其 实应该是个隆重的节日,至少在我心里圣诞节和它比 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平时我限制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到了圣诞节那天我 给了他们十分钟的额外看电视时间,但是春节不一 样,我给了一千分钟,孩子们都激动得两眼放光。我 用这个方式卑微地表达春节被别的节压制的不满。 我这么做其实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春节曾经热热闹闹 地存在过,只是现在变成了一个不常被提起的传说。 我经常跟人提我的家乡是个很坚持中国传统的地方, 但是最近我听说那边的万圣节和圣诞节都过得很热 闹,惊得我下巴要脱臼。

拿大公民的入籍礼。混杂在上百个肤色各异的人种里 我感到凄凉。“oh, Canada, ......”下一句是什么? 我入籍是为了要那本护照给我带来的便利,和这个国家 无半点关系。如果中国队的那般球员在唱的时候和我 一样充斥着万般想法或是私心杂念,其实没开始早已经 就败了。我到更喜欢古罗马的战争,双方列队并奏战 歌,然后冲杀。大家想的无非你死我活,比这个赛前奏 乐实惠的多。 邱 想要世界大同還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投入和打拼。第一 代移民的思維一般都還徘徊在這個國度只是我人生 旅 途的一段落,我如果不能衣錦還鄉也還得告老還鄉。 所以對原居地以外的地方很難認同。身爲老華僑,我 可以理解第一代移民的想法。但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 態 度。因為我們的下一代會毫不猶豫的說他是加拿 大人。他的根會是加拿大。身為墾荒者,我們的使命 是在我們離開這個地方的時候留給他們的是一個更美 好的社會和 生活環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採 取主動的方式去投入和體會這個地方的生活中的各個 方面。消極的應付只會讓自己覺得格格不入。徒添煩 惱。換個心態,心情會開朗多了。

陈 我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西方的圣诞节或是 万圣节。因为这个节日他们的家长一般不会参与, 不 用离经叛道地一定要坚持所谓的”团圆”。现在的孩 子也远不需要等一年才会得到我童年一样只有在春节 才可以得到的压岁钱,新衣服,和大白兔奶糖。那种唯 心并压 抑地祝福远不比平安夜溜出去在小旅馆给让女 孩子失身而来的欢愉。不能不承认,当一个社会进步但 道德沦丧的时候,宗教节日的光辉就会战胜传统。 朱 朱 好吧,我不再独自坚持了。怎么高兴就怎么来吧,反 正不要底线了也能乐呵呵地活着。等大同世界吧! 我一贯坚持在很多方面深刻地向西方学习,就象我希 望在球场上不断惨败的中国队要学习西人的先进踢 法,但是每次开场前唱的那支歌应该总是不变的。 当我看到春节的热闹在不断褪去时,就觉得似乎上场 前的那支歌唱不响了,而过圣诞节就象有人开场前唱 对手的歌,这让我觉得上场的意义也不太大了。 陈 踢球前奏国歌是个fun part,就像多年前我参加成为加

14

第8期 FEBRUARY 2014

阿省的两支冰球强队火焰队和油人队拥有各自的球 迷,两队的球迷可以一起上班,一起爬山也可以一起 娱乐,但是在冰球场上他们彼此间就象是天敌。我认 识的一位 在卡村住了好几十年的油人队球迷到今天仍 然是铁杆油人队球迷。他的孩子们有可能象他一样还 是油人队球迷,也可能跟着自己的朋友一起变成了火 焰队的球迷,但 这并不影响他在孩子们面前表达对油 人队的感情。面对体育比赛尚且如此,何况是面对两 个国呢?中国男子足球队从来就没让我看到痛快地赢 过一场球,但我也从来 没有因此决定支持另一只队 伍。这是一种顽固的先入为主,一生都改不了了。我 的孩子们将来在感情上一定更亲近加国,这是我改变 不了的,也没必要去改。我把自己带进了矛盾中,就 注定要在余生中欣赏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美感。


规划散文

我的小镇工作

Town of Crossfield, AB 文/图 Brenda Wang (王梦雅)

编者语 在2013年春节晚会上,我认识 了这样一个女孩, 她在一个 小镇工作,对她的工作充满了 热情和想法,人不由自主地 就被她感染了。让我们随着 Brenda的文章,看看她在小镇 的工作故事,或许她的一些疑 惑,也是你的疑惑?或许你已 经有了答案?

在2013年年初得到一个工作 机会,是在一个小镇政府做 些处理development permits (开发 许可证) 的工作。本科学的是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主要是学 习一些城市的发展史,城市发展中 存在的社会问题,政治经济学,人 类学,地理,宗教,女性研究等一 些广泛的科目。也许这些往日觉得 没有“技能”的社会学科会给规划 行业的工作者带来一些多方面思考 的方向。带着一颗“回报社会”的 心,到了小镇学习和工作,希望可

以结合理论和实践去有效解决社会 中存在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不太了解Crossfield, 它是位于卡尔加里北部50公里处 的一个小镇。18世纪后期这里修 建了一个来往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 的火车站,随后人们开始在此定居 生活,之后的这一百多年中小镇发 展缓慢,如今的人口只有不到三千 多。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规划发展 工作者,希望在此可以跟各位资深 规划师探讨一下小镇发展的策略。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同事们都 比较multi-task,负责前台接待的 也同时做收水费和接收各种投诉的 工作,负责pay roll的同事也监管着 一些arena board, community hall board 的funding management (每 年省政府给这些社区组织的一些维 持公共设施的基金)。 行政助理的工 作更是包括bylaw update,Council agenda/minute, deal with subdivision/ development permit application, business license, website maintenance (参与更新一 策刊 OTHER WAY OUT

15


规划散文 些当地各种法律法规,处理一些发 展许可证,网站更新,议会安排和 记录等工作), 忙的是不亦乐乎。 之前有人告诉我,在小镇工作的人 会很清闲,大多时候会重复做一些 工作。是我很幸运呢?还是这个小 镇政府的预算太少了?工作的这大 半年中,了解到很多方面,从第一 次给Council 做一个简短的报告,到 联系那些广告宣传商设计一些推广 小镇的广告牌 (Banner display, pop-up display), 发起民意调 查 (housing needs assessment survey),再到与 local Chamber联 系共同进行经济开发,给17位同事 们做中餐,参与更新修改营业执照 相关规定(business license bylaw) ,土地使用法(land use bylaw)已 经更新各种开发许可申请表格,最后 到本职工作,处理一些发展许可申 请资料以及发放开发许可证。 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经济发 展可以带动多少社区发展)?如果 这样,为什么Crossfield有这么高 的就业率而社区的发展却相对低迷? 介绍一下小镇的经济,Crossfield 约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使用是工业 区,其中有制造室内隔离绝缘设备 (Plasti-Fab),不锈钢制造加工 厂(Strike Engery),家具加工 厂 (Rona),石油管道焊接厂,各种 建筑项目承包公司等。之所以会有 这么多大型工业加油厂建在这个小

16

第8期 FEBRUARY 2014

镇,一方面是小镇的优势的地理位 置,加拿大CP Rail 途径此地,上 2号公路也只是5分钟的路程,更重 要的是早些年当地政府为了吸引各 种投资而减免了营业税(business tax)。另一方面,社区的一些公共 设备(arena, community hall)大 多时间都是空闲着,只有比较少的 部分人参与一些社区活动。 另一个有趣现象,多半在这个小镇 上班的人都会选择住在临近的小 镇或城市社区,比如Carstairs, Beiseker, Irricana, Airdire, Calgary等。 不少人每天都是飞驰 在高速公路上(I am not alone)。 是大家都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呢? 还是支付不起小镇提供的独立式住 房(single family house)?无 奈的是我们小镇目前的开发商要将

single family house进行到底。为 什么一些大城市中规划比较好的社 区不能复制到小镇呢? 无论是城市或小镇的规划,与各个 领域的和谐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比 如说人们的就业率,住房,交通, 商业发展,社区发展,以及各种非 盈利组织的成立都对一个城市或小 镇的房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则是人们的精神领域,大家是否想 和同一社区的邻居做朋友?是否会 愿意贡献一些自己的时间更共同做 一些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情?作为规 划行业的工作者来讲,我认为与各 领域的交流沟通可以是一个很好的 起点,尤其是当地居民,做一些民 意调查,看看大家想要的是什么样 的community。规划者的目标是什 么?是设计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方 式给大家,让多数人感到居住的家 园是一个充满开心,爱,和 希望的 地方。


休闲生活

冬季活动-走 雪 鞋 Snowshoeing 图/文 窦征

到冬天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不 想学滑雪,或者学了半天仍然 找不到感觉,或者在滑雪中不能享受 其乐趣,又或者在滑雪之余想换种活 动,那么试试走雪鞋吧,这是一项老 少皆宜,不需要任何技术,不需要学 习,器材简单,很快就能上手的冬季 活动,消耗的卡路里是走路的两倍。 或进山,或者就在市内公园,穿上雪 鞋,呼吸着新鲜清冽的空气,在寂静 的树林中踏雪而行,体会一下林海雪 原的感觉。

cleats)实现,跟前3个功能不同, 这一部分是根据雪鞋的用途不同而有 不同的设计,走比较险峻的山路对这 部分的要求就高。

3.在任何地方和地形行走的:这是 用得最多的一种,可以在松软的深深 的雪上行走而不怕陷进去,而且提供 对上下陡坡的支持。

雪鞋的种类根据用途大致分为四类: 1.初学者用的:主要用于平缓的地 形和紧实的雪地,材料和设计都比较 简单,可以没有或有很少的冰爪,是 最便宜的一种。

先介绍一下雪鞋的选择。雪鞋主要起 到四种功能: 1.雪上飘: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 道,同样的压力下,底面积越大压强 越小。雪鞋通过宽大的底板,把你的 重量分散开来,走在松软的雪中才不 会深陷,在山中尤其明显,不穿雪 鞋,没准一脚下去会陷到大腿根,那 还算浅的。在比较紧实的雪地上走, 底面积就不需要很大。当然,底板越 大,走起来越不方便,弄不好会把自 己绊一跤。这要根据自己的重量和需 要灵活掌握。 2.雪鞋跟脚的结合:就是说在底板 上脚的活动有多大的灵活性,这样在 不平的地形上行走才比较舒服,平衡 和灵活,这对走山路来说比较重要, 如果只是在平地和紧实的雪上行走就 不太有所谓。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底 板上固定鞋的带子,以及底板的灵活 性。 3.控制:也是与雪鞋跟脚的结合系 统相关,结合系统设计得越好,越可 以给脚提供稳固与安全的支撑,并让 脚更好地呆在底板中心位置。 4.对冰雪的抓着力:主要通过底板 底部金属的冰爪或锯齿(Crampons/

4. 最专业的适用于探险类活动 的:这类雪鞋使用了最好的材料和 设计,脚后跟部分往往有提升设计 (heel lift),适合于任何地形。

2.用于一般的地形和trail的:比第 一种的设计有更好的结合系统,边缘 和底部可以有一些锯齿,适合一般走 走,但不想走太challenge地形的。

当然,一个雪鞋的功能是由各个组成 部分共同实现的: 1.框架 (Frame):一般用铝,越 高级的用的材料越轻越结实。好的框 架设计会适当调整形状,尽量避免走 策刊 OTHER WAY OUT

17


休闲生活 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绊一跤。 2.底板(decking):多用耐寒的合 成橡胶或塑料做成,越贵的鞋使用的 材料越耐磨耐用。 3.冰爪锯齿(Crampons, traction bars):由铝或钢材料制成,根据雪 鞋用途不同,锯齿的大小和分布不 同。地形对雪鞋要求越高,齿越深, 分布面越广,可以分布在脚前,脚后 跟下面和框架的四周。 4.鞋和脚的结合系统 (Bindings,Toe Cords):不同的 品牌和种类,这一系统的设计也不尽 相同,设计的越好的系统,走起来越 方便,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在挑选雪 鞋的时候要好好体会。 跟前脚掌结合的部分的设计也有两 种,一种是活的可以rotate的,一种 是固定的不能动,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当你每一步抬起脚时,雪鞋 底板的后半部分仍然留在雪地上,可 以减轻疲劳;缺点是,快步走的时候 容易绊着,跨越障碍或者倒退时也不 很灵活。我的雪鞋就是这一种,在山 里的trail上,每跨过倒下的树干都 不是很方便,有时候在雪深的地方走 快一点,前脚迈出一步,但后脚的锯

齿还扎在雪里,不小心会摔雪上。 第二种会让雪鞋跟脚结合得更紧密, 每抬一步,整个雪鞋都会跟着脚离开 地面,优点当然是更好控制;缺点是 容易把后面的雪带起来打在腿上。如 果穿着gaiters就不是问题了。 这些是选择雪鞋的一些基本知识, 有了这些了解,买或者租雪鞋的时

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请销售人 员提供建议了。以上对雪鞋的介绍 和图片均来自于网站:http://www. orssnowshoesdirect.com/help-howto-choose-snowshoes.html 雪鞋的Trail多是平时比较简单级的 hiking trail,可以在information centre根据自己体力请服务人员推 荐。我的体会是,来回5-6公里,爬 升300米上下的trail,不紧不慢连休 息带观景,大概走2到3个小时,属于 既能感到有些累,有一定的征服感, 又不是累得筋疲力尽的。 Kananaskis就有不少雪鞋trail,可 以上网down张地图: http://www.albertaparks.ca/ media/3786991/peter_lougheed_ pp___kananaskis_valley_-_ snowshoe_trails_pamphlet_with_ map.pdf 这些trail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一 个是Kananaskis Village;第二个 是lower 和upper kananaskis Lake; 第三个地区是沿742号公路,著名的 Burstall Pass Trail附近。其中比 较popular的有:

18

第8期 FEBRUARY 2014


休闲生活

7.Village Loops Snowshoe Trail:在Kananaskis Village附 近,有2个loop一共3 km,起点在 Woody’s parking lot。

1.Chester Lake:来回7.4 km, 爬 高315米,2-4个小时;

4.Sawmill Loop:来回5.1 km, 爬 高121米,2-3个小时;

2.Rawson Lake: 来回6.7 km, 爬 高280米,2-4个小时,要注意到 Rawson lake时不要靠近雪崩区域;

5.Hogarth Lake Loop:来回4.5 km, 爬高43米,2-3个小时;

3.Troll Falls:来回3.4 km, 爬高 40米,1-2个小时;

6.Penstock Lake:来回4.9 km, 爬 高39米,1-3个小时;

除此之外,在Bragg Creek西面的 West Bragg Creek 地区还有一个雪 鞋Trail,算是Calgary市外离市区最 近的一个trail了,整个loop 5.5公 里,只有少量的上下坡,如果想体 验一下走雪鞋的感觉,可以从这条 trail开始。 文中照片皆为在Chester Lake Trail 拍摄的。大自然既然给了我们四季, 每个季节我们都可以好好地去体会它 享受它,have fun。

策刊 OTHER WAY OUT

19


摄影杂谈

摄影杂谈系列专稿

黄 石 游 记 (一) 2

013年8月,怀揣着多年来的向往,我们一家三口兴奋 而又激动地踏上了去往美国黄石公园的旅程。作为摄 影爱好者,拍照自然成了我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在黄 石公园游览的几天时间里,十足过瘾地拍摄了大量风光 摄影照片,里面不乏自认为还比较满意的作品,所以这 次打算从摄影的角度出发,图文并茂地给大家秀一秀, 同时可作为给打算去还没有去的朋友们做一个参考。 先简单介绍一下行程安排:鉴于黄石公园游览路线比较 长,我们打算每天游览一段路线就找一个地方住下。这 样如果采用Camping的方式,每天拆帐篷支帐篷就会耽 误很多时间,所以选择了公园内部的Cabin(小木屋) ,每晚花费大概$100左右,比Lodge便宜,比Camping方 便。第一天从Calgary开车出发,晚上到达公园北门, 在北门外的Gardiner小镇住下;第二天一早进入公园, 先在靠近北门的Mammoth景区游览,然后沿环行路线逆 时针行进,到Old Faithful观看间歇喷泉,晚上就住在 Old Faithful的Cabin;第三天一早在Old Faithful拍摄 日出后, 又在附近转了几个喷泉,然后继续沿环路边走 边玩,路上碰到很多Bison(野牛),同时踩好了点,晚 上住在Canyon服务区;第四天一大早独自一人开到头一 天踩好的点附近拍日出和野牛,出了不少大片;白天的 时间因为觉得时间很宽裕,全家开车到著名的熊牙公路 转了转,有一些比较别样的景观,晚上兜回来又住在了 第一天参观过的Mammoth景区;第五天一早在Mammoth拍 摄了一些日出的照片后开车去了冰川公园与朋友汇合, 又玩了两天。 需要注意的是:黄石公园每年大概五月份开放,一般七 八月是旅游旺季,预订住宿越早越好,我们差不多提前 半年预订Cabin的时候,房间就已经比较紧张了。另外

图文/ 许勇

这三个地方的Cabin比起来也各不相同,Old Faithful 的其实就是Lodge里不带独立卫生间的小房间,全木装 修,好看但不好用;Canyon和Mammoth的都是独立的小木 屋,Mammoth的还带独立卫生间,条件最好。独立的小木 屋比较方便在门口生活做饭,我们自带了小煤气炉,出 门吃得比较舒服。所有公园内部的小木屋里面其实就和 一般的旅馆差不多,卫生条件很好,提供的被褥都很干 净。 至于器材,有多少算多少,开车去还是尽量带齐一些 吧,对拍大场面风光而言,超广角镜头必不可少;而对 于漫山遍野的野牛和其他动物比如运气好碰到熊之类 的,如果没有长焦镜头,你一定也会追悔莫及。顺便提 一下我的器材:尼康D7000相机,10-24mm f/3.5-4.5超 广,24-70mm f/2.8标变,70-200mm f/2.8长焦以及TC20E III增距镜一枚,三脚架独脚架各一个,SB-910闪 光灯一个用于拍人像补光。这些器材加起来重量绝对不 轻,如果你不想旅游过程有太大负担,建议也可携带一 只大变焦的旅游镜头。拍风光一般用小光圈,大多数情 况下一只旅游镜头足够用。 好了,行程及器材需求介绍完毕,下面该配合照片说说 几个比较有名的景区了。强调一下,如果你是以一般性 的参观游览为主,大可像多数人一样在大白天从容的参 观,顺便拍写到此一游的照片,三天时间还是很富裕 的;但如果像我一样以摄影为目的,建议千万不要错过 早晨拍照的黄金时刻,我这次出的大部分比较满意的作 品都是一大早单独出去拍的,理想的光线对于风光摄影 而言,绝对是除了景物本身之外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 的因素。

游览第一天: 从Mammoth景区到Old Faithful。Mammoth是最靠近公园 北门的一个比较大的景区,这个景区的特点是整座山像 一整块雪白的石头,中间有一些烧焦的树,很多泉眼, 冒出来的都是热水,充满着雾气,有点诡异的感觉。下 面还是从摄影的角度用照片来说话吧!

关键词:黑白 苍凉 拍摄参数:10mm f/8 1/400s ISO100 这张照片用超广角镜头夸张地表现了前景的枯木。为了 突出荒凉的气氛,照片处理成了黑白的色调,通过石头 的白,天空的灰和枯枝的黑形成对比。

20

第8期 FEBRUARY 2014


摄影杂谈

关键词:长焦 逆光 拍摄参数:92mm f/8 1/320s ISO100 这张照片在上午10点多拍摄,夏天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很 高了,正是大量游客蜂拥而至的时间,好在参观此类景 区游客都被限制在人工栈道上行走,所以丝毫不会影响 画面气氛的表达。为了表现景区的特点,这张照片选择 了一个局部,用长焦的视角来表达,简化背景杂乱的东 西,更能突出主体内容。

关键词:晨光 冷暖 拍摄参数:10mm f/9 1/100s ISO280 实际上,这张照片和后面两张Mammoth的照片并不是第 一天拍摄的,而是最后要离开时的那天早晨拍摄的。我 非常喜欢在早晨拍摄风景,那时候景区几乎还没有什么 游客,在大片冷色调的衬托下,初升的太阳给受光面铺 上一层温暖的色调,使整个画面的冷暖对比非常强烈。 为了使画面更加开阔,我使用了10mm超广角焦距以及宽 银幕电影的构图比例。人工栈道作为视线的引导,加深 了画面的纵深感。

关键词:纵向构图 前景 拍摄参数:14mm f/9 1/100s ISO360 采用超广角纵向构图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夸张表现前 景也是我拍摄风景惯用的手法。这里画面右下角的小树 虽然并非要表现的主体,但对平衡整个画面的构图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逆光 对比 拍摄参数:50mm f/9 1/125s ISO100 温泉热水带来的雾气在早晨朝阳的逆光照射下显得更加 明亮,与作为背景的暗色山体形成了冷暖和亮度上的明 显对比,加强了画面的力度感。 策刊 OTHER WAY OUT

21


摄影杂谈 第二天: Old faithful景区。这个景区有大量的间歇喷泉,从一 两个小时一喷发到每天喷一次的都有。因为住的Cabin离 这些喷泉很近,我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爬起来,背着相 机步行开始了拍摄旅程。

关键词:微光 动与静 拍摄参数:24mm f/4.5 1/100s ISO500 太阳出来之前,地平线附近已经开始微微泛出红光,寂 静的黎明似乎即将要被某种力量所打破。这时,这座间 歇喷泉开始一点点往外喷发热气。气流越来越强烈,最 终带着沸腾的热水冲向高空。

关键词:鸟瞰 拍摄参数:70mm f/8 1/320s ISO100 其实这张照片从光线和构图上并不十分突出。之 所以放在这里,一是这个号称牵牛花的温泉特别 有名,几乎是黄石公园的象征;二是我拍摄这张 照片着实地不容易:那几天由于喷发的比较激 烈,为了游客的安全,公园把通往这里的路线给 封掉了。为了拍摄照片,我背着重重的摄影器材 费了很大劲爬到对面很陡的山上,在山顶拍摄了 这张鸟瞰照片,还为此付出了代价:登山时脚上 磨了一个大水泡。

22

第8期 FEBRUARY 2014


摄影杂谈

关键词:前景 生命 拍摄参数:10mm f/8 1/100s ISO900

关键词:摧残 沧桑 拍摄参数:22mm f/8 1/100s ISO640

关键词:侧光 暖调 拍摄参数:48mm f/8 1/125s ISO100

这张照片看似表现喷泉,实际上前景 的植物更加夺目。呼啸而出的喷泉气 流和静静的开着黄花的植物,哪个才 是有生命的?自然,低调的其实才是 更有内涵的。

类似拍摄手法,被热气流肆意摧残过 的枯木被连根折断,似乎成了某种战 利品。枯黄的衰草透出点点金黄,给 平静而不寂静的清晨带来一丝暖意。 其实这张照片处理成黑白效果也会不 错。

和前几张冷清的调子相比,显然这张 照片暖意十足。没错,太阳已经骄傲 地升起来了,暖暖的阳光一下子统治 了大地,把一切都罩上了一层金黄 色。低角度的侧光把一切都变得那么 的有层次,那么的有生气。弯弯曲曲 的小溪从热气腾腾的喷泉溢出,一直 流到眼前。

关键词:抓拍 动感 拍摄参数: 170mm f/2.8 1/250s ISO125 这张照片拍摄于下午从Old Faithful 景区到Canyo景区的路上。当时第一 次见到野牛,特别兴奋,靠边停车后 在车里架着大竹炮咔嚓了几十张,感 觉这张的动态最好。当然,长焦距大 光圈高速度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 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拍人像的惯用手 法,如今用在牛身上也不错,哈哈。 更多“黄石游记”请见下期策刊。 策刊 OTHER WAY OUT

23


会员随笔

回 忆 父 亲 (摘录) 文/ 朱青模 编者语 一段回忆,一段深沉的父爱

“......

九八八年我考入瑞昌一中高中部。在确切地知 道我真的考上了以后,村里和我从小玩到大的 孩子似乎都有意远离了我。我知道这主要是因为我的 这种不同寻常的做法使他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不小的压 力。可惜我不是个善于交际的人,所以也就再也没有 能够真正把他们拉回我身边,因此我寂寞。 入学前的那个暑假我是在憧憬和寂寞中度过的。我把 我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美好都和一中联系在一起了。我 觉得一到了一中我就会有很多不同凡响的新朋友和我 打成一片。每每想到这些,村里的寂寞我就忍了。 炎热的夏天,烈日把人烤得又黑又皱。我一边很不甘 心地低头干着农活儿,一边庆幸地想,终于要从这个 地狱里走出去了。看着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别的孩子也 在地里熬着,我心里除了庆幸就没剩下别的了。看着 漫山遍野的庄稼地我狠狠地想:”等我出去了就永远都 不回这个该死的地方了。” 终于熬到要开学了。这一趟去县城就得住在学校,一 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父亲和母亲把我要用的东西放进 一个木箱子里,加上米袋子和别的包裹。父亲在我前 面掩饰不住喜悦地挑着箱子和袋子,我背个小包跟 着。父亲以前跟我说过,他最看不惯的事情就是父亲 挑着担,儿子却跟着大摇大摆地走。可是今天他说什 么也要自己挑着担让我跟着,也顾不上这是他看不惯 的现象了。迎面走过来扛着锄头或挑着柴火的父亲的 老伙计们扯着嗓子喊:”这是送儿子上学去?”父亲 也扯着嗓子回应:”是的,是的!”黝黑的皮肤衬得牙 齿很白。就这样和游街一般从村南一直走到村北。 刚下过雨,出村的路十分泥泞。接下来要走过十里远 的长江拦河大堤才能到达镇里。这是一条我已经走过 整整三年的去往码头中学的路,十分熟悉。我带着要 告别这条老路的心情走了上去。远远的一辆拖拉机从 大路上突突哒哒地扭过。父亲满脸喜悦地冲着拖拉机 高喊:”等一等。”拖拉机停止了扭动,我们上去了。 父亲连声表示这是个好彩头。 在这种路上坐拖拉机需要一些技巧,要不人会散了 架。远看着是在扭动的拖拉机坐进去以后就知道实际

24

第8期 FEBRUARY 2014

上它是在疯狂地蹦迪。和身体接触的部位都是货真价 实的铁家伙。坐上去后需要用脚尖用力顶着下面,略 微弓着背,用背上肉较多的部位顶着后面,屁股只能 和座位虚接着,若即若离的。两只胳膊再适当照顾着 左右两方。如果正常坐着,上下颠起来,尾椎可能会 在座位上撞断了。拖拉机肆虐地咣当着向前扑。多年 以后和六吉一起去蹦迪,看着扑腾得忘乎生死的人群 和震耳欲聋的声响令我想起一部巨型拖拉机。不同的 是我不清楚巨型拖拉机在扑向何方。 就在我感到难以招架的时候,拖拉机适时地扑进了镇 里——就是我念完三年初中的地方。混凝土路面驯服 了莽撞的拖拉机,我用整个屁股坐了下去,长出了一 口气。拖拉机在街道转弯处的商店旁停下来了,我下 去守着我的大包小箱,司机要去干点别的事再去往县 城。父亲这时又习惯性地跟我提起了方日表哥。一九 八零年表哥历史性地考上了一中。从村里到县城三十 多里地,表伯父挑着箱子和表哥一起走到了县城。从 天蒙蒙亮走到了天黑。两个人加在一起省了两毛钱的 车钱。每次说起这一段他脸上都充满了对表伯父的敬 佩之情。父亲说今天我们比表伯父运气好,赶上去往 县城的拖拉机了,车钱可以省了,还不用走路了。我 觉得他们真能吃苦,我是没有勇气走完那么长的路 的。跟表哥比起来,我简直就是个娇生惯养的人。 拖拉机手在镇里办完了事,我们又一路往县城挺进。 他其实不是直接去县城,而是要在中途办个什么事以 后再去,所以我们需要陪着他多颠簸一阵子。从镇里 到县城去的路是硬路面,很可能是混凝土的,有没有 沥青我看不出来。路上充满了大小的坑。拖拉机喘着 粗气掉进一个坑又爬出一个坑。我一边虚坐着,一边 担心它会顺着某一个坑滚到路边的水塘里去。拖拉机 似乎成心要把我们从他身上抖落下去,就像夏天的水 牛想要抖落一身的牛蝇。 父亲显得比我自如,他竟然一路还能和拖拉机手大声 地聊天。终于到达县城了。父亲再一次庆幸赶上了拖 拉机。不知道当年十六岁的表哥是怎样走完这段路 的,那段路给他留下的印象应该比给我留下的印象还 深吧。 县城我九岁时已经来过了。那时父亲长期在血防站住 院,他因为想念孩子就托人把我带到医院和他一起 住,我也因此第一次进了城。再一次来县城已经时隔 七年了。十六岁的我从血防站门前经过,往事涌上心 头,一阵阵心酸。 父亲帮我安排妥当就独自离去了。我一个人留在陌生 的地方,心里却很兴奋。 ......”


协会动态

策刊 OTHER WAY OUT

25


协会动态

26

第8期 FEBRUARY 2014


协会动态

策刊 OTHER WAY OUT

2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