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145 - 聖誕快樂

Page 1


睇完今期,有無嘢想講先?歡迎 Email/Dm 我哋分享感想,

想做作者投稿亦非常歡迎。心動不如行動,我哋期待你嘅聲音!

* 投稿資訊請參考我們的網站 catch.fes.org.hk

email catch@fes.org.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atch.iscf/

instagram catch_magazine

hashtag #catchmagazine

CATCH US ON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有限公司

蔣文忠

孔德承

黃海恩 陳澤恩

中學生基督徒團契(ISCF)幹事 黎家雯、陳慧莊、李靜蕙 catch@fes.org.hk catch.fes.org.hk

訂閱及查詢

電話 2369 8512 ‧ 傳真 2367 4694

WhatsApp 6072 0497

九龍長沙灣道137-143號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

catch.fes.org.hk catch_magazine

04-15 COVER STORY ‧ 全球聖誕傳統大比拼

CATCH YOUNG GUNS

18-21 INSTANT CAPTURE ‧ 軟餐:不止是「吃下去」,還有「看得見」

22-27 INSTANT CAPTURE ‧ 美國復仇者夢幻隊與恨鐵不成鋼的耶穌基督

你可以透過以下途徑支持《Catch》的製作費用:

支票奉獻:支票抬頭請寫「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有限公司」,寄九龍長沙灣道137-143 號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Catch》雜 誌收。

2. 銀行入數:將奉獻直接存入恆生銀行戶口:286-126024-002 或渣打銀行戶口:574-0-067544-4,“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Hong Kong)Ltd.”

3. 轉數快:FES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FPS ID):1915727,轉賬至 “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Hong Kong)Ltd. ” 。

4. PayMe:請以PayMe App掃瞄二維碼。

5. 現金繳付:請於辦公時間到訪,或致電約定時間。

❖ 請將支票、銀行存款單、轉數快確認指示截圖、PayMe「成功付款」截圖,並在備註中註明:《Catch》雜誌。

以郵寄或電郵 iscf@fes.org.hk 或Whatsapp 至 6072 0497(只限銀行存款單及轉數快截圖使用)交回 本團契。

各學校、教會或青少年中心等訂閱單位:

若有意支持《Catch》的製作經費,可由本機構簽發「《Catch》雜誌訂閱費」收據,以便 貴單位作出財政安排。

詳情請致電 2369 8512《Catch》編輯部洽。

CATCH THE HEAT

30-33 PUNCH THE ANIMATION ‧ 關於聖誕的動漫事

34-37 PUNCH THE MOVIE ‧ 拒絕被活祭的天氣之子

38-41 PUNCH THE MOVIE ‧ 人間蒸發株式會社

CATCH THE BLACK

44-45  COLOR THE BLACK ‧《好好》《流》

46-47  COLOR THE BLACK ‧ 《度》

48-51  COLOR THE BLACK ‧《聖誕》

全球 聖誕

傳 統

大 比拼

同學們,又來到年末了!

今年的聖誕節你準備如何慶祝呢?

與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一起外出報佳音?和爸爸媽媽一起

在家中享受聖誕大餐?還是和同學們一起欣賞維港的聖 誕燈飾去打卡?

聖誕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不僅在基督教內廣為人知,也在許多非信奉基督 教的團體和地區擁有非常高的人氣!但你又是否知道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也有 其獨特的聖誕節慶祝方式?

隨著一年一度聖誕節的來臨,人們也開始準備迎接這個充滿喜樂的節日,讓 我們一起透過今期Catch去探討各個國家的人是如何慶祝聖誕節!品味不 同民族的傳統和節慶氛圍。

香港

大街小巷會掛上五光十色的聖誕裝飾

首先登場的是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香港!

對於大部分小學生及中學生來說,聖誕節可能是他們最喜

歡的節日!因為他們可以享受聖誕節及新年加起來差不多 10日的長假期,同時也有藉口叫家人送贈心儀的禮物! 儘管香港近年來的12月不太「冬天」,但不減大型商戶及 地標別出心裁打造不同的聖誕主題活動,大街小巷會掛上 五光十色的聖誕裝飾,許多酒店和餐廳也會提供不同特色 的聖誕主題套餐,聖誕節可以說已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 分。基督徒會參加教會聚會,一起參與聖誕崇拜,或結伴 一起上街報佳音,慶祝耶穌基督降生;非基督徒之間也會

基督徒會參加教會聚會

與朋友和家人聚會,互 贈禮物,每個人都倍感 歡樂溫馨。

claudio zaccherini Shutterstock.com

普通話中蘋果的「蘋果」與 「平安」發音相似

聖誕節逐漸贏得中國年輕一代的追捧

在 中國 大陸,聖誕節並不是公眾假

期,這意味著無論是公司和學校也要

照常運作。但隨著國家的文化演變,

被認為是西方節日的聖誕節,近年來

也開始在中國「入鄉隨俗」!

雖然不像其他中國傳統節日那樣廣

為人知,但經過淡化節日的宗教元素

後,聖誕節逐漸贏得中國年輕一代的 追捧。商家會把聖誕節打造成為一個

大型娛樂及慶祝節日,不少店舖和餐

廳也會進行裝飾和促銷活動,突出「溫

馨」、「浪漫」等主題,刺激年輕人特 別是夫妻及情侶間的消費。所以在中國,人們也會以類似情人節的視角來看待 聖誕節,把這一天視為浪漫和表達愛意的一天。

中國有趣的聖誕節傳統是在平安夜贈送蘋果。這源於在普通話中蘋果的「蘋 果」與「平安」發音相似,所以蘋果已成為中國人在節日期間表達「和平」的 象徵。

日本 JAPAN

日本各地的冬季亮燈活動

香港人常稱 日本 是自己「鄉 下」,開關後「回鄉」的人次也

十分驚人。倘若你有機會恰巧在

12月到日本旅遊,這是體驗日

本獨特聖誕節習俗的絕佳時機。

日本最常見的宗教是神道教和佛

教,全國只有約1.1%的人信奉

基督教,然而聖誕節在日本人心

中已經從基督教觀念演變成一個

非宗教、團聚、聯繫感情的重要

節日,日本各地的冬季亮燈活動

也帶給日本人和旅客們獨有的節 日氣氛。

意想不到是,在日本最受歡迎的聖誕料理竟是 KFC(肯德基)的炸雞!日本人會把炸雞當作是聖 誕大餐,與家人一同分享。同樣受日本人歡迎的聖

誕餐單是聖誕蛋糕,通常是草莓口味,是一種用兩 層白色海綿蛋糕製作而成的,上面裝飾著鮮奶油。

綿密香甜,很適合一家大細一同享用。

你可能不知道!在 南韓 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口中,基督教佔最多數,佔南

韓人口15%。聖誕節也被列為了韓國法定節假日。韓國聖誕氣氛十分濃厚,街道 上都被華麗的燈飾裝潢得燈火輝煌,為寒冷的冬日街頭增添了許多亮麗的色彩。據說,聖

很適合一家大細一同 享用的聖誕蛋糕

誕節是韓國情侶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他們可以藉此互贈禮物,並進行一整天的甜蜜約會(所 以同時也是單身朋友們最想避開的一個節日)。

宗教影響方面,在韓國教堂幾乎隨處可見,從平安夜到聖誕節這兩天,基督徒除了在教會裏舉 辦聖誕禮拜,大部分的教堂也會舉辦一些歌唱或音樂劇表演活動,一起慶祝聖誕節。

美國人會在平安夜裏舉行家庭聚餐,

小朋友最開心收到聖誕禮物

在 美國 ,踏入12月,家裏和城市會廣 泛裝飾聖誕樹、燈飾和花環,Boxing Day更是美國人一年一度逛街搶購的大 盛事。美國人會在平安夜裏舉行家庭聚 餐,互贈禮物。許多美國家庭在聖誕節 晚餐上會烹製火雞,並搭配各種配菜, 如薯蓉、蔓越莓醬和餡料。也有些美國

人不會吃火雞,認為這是感恩節的時候 吃的,所以會選擇吃火腿或是牛肉。商

慶祝聖誕節促進了美國家庭聯繫和社區活動

AUSTRALIA

在澳洲的沙灘上曬太陽的聖誕老人 小知識

由於美國的基督教人口逐年減 少,加上講求「多元包容」,希望

可以尊重到每個人,友善包容不同 的文化個體,年輕人流行用Happy Holidays代替Merry Christmas當

作祝福語,以表示沒有歧視及多 元包容,祝福其他宗教的朋 友也可以開心過節。

英國 ENGLAND

家更會推出各式各樣的聖誕糖果及餅 乾,如姜餅人和糖霜餅乾,吸引小朋友 購買並互相分享。慶祝聖誕節促進了美

國家庭聯繫和社區活動,成為社會文 化的重要部分。

美國是基督徒人數最多的國家,約 有2.3億信徒。對於信徒和家裏有長

輩是基督徒的家庭,平安夜的教堂會 舉行敬拜儀式,一家人聚餐後參加教 堂的午夜彌撒也是很多人慶祝聖誕節的 傳統節目。

英國人的聖誕晚餐

英國許多社區會舉辦聖誕頌歌活動

小知識

相對我們會互相說Merry Christmas,英國人則 是會祝福別人Happy Christmas!

澳洲

的季節與北半球相反,12月至2月是澳洲的 夏天,這段時間天氣和暖,平均溫度有30°C,在這 裏你可以過一個脫下禦寒大衣,換上T裇短褲的聖 誕節。由於聖誕節在夏季,多數澳洲人會在沙灘享 受陽光,或在戶外慶祝,你會在澳洲的沙灘上見到 許多穿著短袖衣服和短褲的聖誕老人曬太陽、衝浪 和嬉水。聖誕節與戶外活動結合,是澳洲人特有的 慶祝風格。

聖誕節與戶外活動結合,是澳洲人特有的慶祝風格。

你可能會問 英國 跟美國這兩個國家,慶祝 聖誕節有什麼不一樣呢?

英國人習慣會給親朋好友寄送聖誕卡,這已 成為一種普遍的聖誕節傳統,用來傳遞節日 祝福。英國的國教為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也稱為英國聖公會,儘管當 地人信奉基督教的人口急劇下降,統計指出 仍然有三分之一英國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 臨近聖誕節,人們會在教堂和街道上唱頌 歌,許多社區也會舉辦聖誕頌歌活動,增加 節日氛圍,並為當地的慈善機構籌集資金。

英國的聖誕晚餐聚會通常在聖誕節當天(12月25日)舉行,主菜通常 是烤火雞或烤鵝,搭配聖誕餡料、薯 蓉等各種配菜。晚餐結束後,更會一 起享用聖誕節特色甜點:聖誕布丁 (Christmas Pudding)

這是一 種用乾果、堅果和香料製成的濃厚口 味布丁,通常在聖誕晚餐後享用,進

食前會在上面淋上酒精後點燃,並搭配 Brandy cream或Custard cream一起吃。

澳洲有約44%的人口認為自己是基督徒,但許多澳洲人也 沒有注意聖誕節的宗教意義,只視為與家人親友聚會、交 換禮物和享受盛宴的一個假日。澳洲家庭會選擇用海鮮冷 盤及BBQ作為聖誕大餐的主要菜餚,特別是新鮮的時令 海鮮,好像龍蝦、螃蟹和生蠔,與家人和朋友們享受一頓 豐盛的海鮮聖誕大餐。

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
Stewart Hemley Shutterstock.com

意大利

ITALY

在聖誕節期間,意大利許多城市 會設立聖誕市場

天主教的「聖景」(耶穌誕生的場景)

在 意大利 ,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從 12月6日聖尼古拉斯日(Feast of St. Nicholas)開始。在聖誕節期間,許

多城市會設立聖誕市場,營造出濃厚

的節日氣氛,不同類型的小攤販賣藝

術手作、聖誕裝飾品、玩具和各種美

食,是家庭和朋友聚會的好地方。

意大利大多信奉天主教(~83%),

許多家庭會擺設「聖景」(耶穌誕生

的場景)在家中作為裝飾。意大利人

的聖誕慶祝活動一般在平安夜舉行,

對傳統的意大利天主教徒來說,為了 感念耶穌的誕生,平安夜是齋戒的日子,所以傳統的意大利聖 誕節料理中不能包含肉類,這一天的晚餐通常包括多道海鮮菜

餚(尤其在南部地區),如炸魚、大蝦和其他海鮮;飯後一家 人參加教堂出席子夜彌撒。

GERMANY

基督教是 德國 最大的信仰團體,佔全國人口51%。與意大利相同,德國各地 的聖誕市場是聖誕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從聖誕節前四週開始到平安夜,有 各式各樣的攤位。

十六世紀的德國中,德國人會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擺設,將之成為聖誕樹, 後來成為聖誕樹的傳統。作為聖誕樹的發源地,德國家庭會圍在一起 裝飾聖誕樹,享受裝飾聖誕樹的過程,懸掛各種彩球、絲帶和燈飾。

德國人會把松柏枝拿到屋中擺設,將之成為聖誕樹

降臨節日曆Adventskalender是源於德國的一個傳統,是用來倒數計 算聖誕節來臨的日子的日曆。從12月1日開始,總共有24格。德國 的信徒們會與孩子一起倒數(也有一些家庭是以每天點一根蠟燭來倒 數),並準備23份小禮物及1份平安夜的大禮物給他們,每拆一個就 代表更靠近耶穌降生的日子。現在降臨曆成為西方文化的一大商機, 幾乎什麼類型的降臨曆小禮物都有,不再限於小孩子,也吸引很多成 年人購買。

德國的聖誕料理,並沒有火雞或著名的德國豬手,而是聖誕烤鵝,普 遍會塞入蘋果、洋蔥、各式香料,搭配香腸配薯仔沙拉一起吃。這源 於平安夜本是齋戒的日子,期間他們只能吃魚,嚴禁吃肉。在中世 紀時期的一些「為食」的德國信徒則稱鵝亦是水生動物,吃此 「肉」不算犯禁,從此就演變成在聖誕節吃烤鵝的習俗。

意大利有許多傳統節慶甜點,一家 人會在聖誕節期間享用,如潘娜托 尼(Panettone)和潘多羅(Pandoro)。

潘娜托尼:含有乾果和橙皮的甜麵 包。 潘多羅:意為黃金麵包,為八 角星形的錐台形狀,灑上香草味 的糖粉,模擬義大利阿爾卑 斯山的山峰。

潘娜托尼(Panettone)含有乾果和橙皮的甜麵包

Alberto Laratro Shutterstock.com

聖誕火腿(Joulukinkku)

是芬蘭傳統的聖誕料理

芬蘭 一直被公認為傳統的基督教國 家,約60%的芬蘭人是芬蘭福音信義會

的成員,在聖誕前夕,芬蘭人會一家人 一起享用豐盛的晚餐,結伴參加教會的 彌撒。聖誕火腿(Joulukinkku)是芬蘭 傳統的聖誕料理,大致上是鹽漬的豬肉 裹上麵包粉,放入烤箱低溫慢烤,然後

流行於芬蘭的聖誕桑拿

PALESTINE

切成薄片來吃。伴隨火腿的還有各種沙 拉和配菜。

流行於芬蘭的聖誕傳統包括聖誕桑拿 Christmas Sauna,是常見的社交活

動,家人和朋友會一起享受聖誕桑

聞名世界的芬蘭聖誕老人村

拿,被認為是一種放鬆身心、分享 溫暖和歡樂的方式。

聖誕節除了耶穌基督,另一個常 被談論的人物可以說是聖誕老人。

在傳說中,聖誕老人就是來源於寒 冷的北歐,而在芬蘭的羅瓦涅米鎮

便視為聖誕老人的故鄉,有一個聞 名世界的聖誕老人村,在這裏每一 天都是聖誕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 觀光。

作為聖經的起源地~ 以色列 ,在聖誕節期間,全國卻沒有

張燈結綵的熱鬧氣氛。在以色列,聖誕節並不是官方假期。

以色列的主要信仰是猶太教,約佔以色列總人口的74%,相 反基督教的人口只是佔人口大約2%。所以大多數以色列人並 不接受耶穌是救主,不會慶祝聖誕節這個基督教背景的日子。

基督教在 巴勒斯坦 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由於宗教騷擾和迫害的影響下,境內的基 督徒人數正逐漸減少,現在基督徒只佔全國人口的10%。被認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 地,聞名世界的「糧倉」伯利恆也是位於巴勒斯坦境內,過往聖誕節期間吸引大量旅 客慕名前來,當地除了一連串宗教活動,也會舉行不同類型的聖誕慶祝活動,營造 出歡樂溫馨的氣氛。

但去年的聖誕節,伯利恆全城的聖誕節慶祝活動取消。因為戰爭的影響下,整個城 市充滿哀傷和不安的氣氛,在隨時可能發生襲擊的影響下舉行慶祝活動並不合宜。

戰爭的影響下,伯利恆慶祝聖誕節的活動取消, 為紀念受害者並祈求和平

在以色列,聖誕

節並不是官方假

期,以色列部分

城市也會裝飾聖

誕樹,吸引旅客 消費

以色列的基督徒會在聖誕節期間舉 行聚會和享用餐點,受到當地文化

的影響,常見的餐點包括烤肉、餡 餅和各種甜點。隨著商業文化的影 響,在以色列的部分城市也會裝飾

上聖誕樹、燈飾和其他節日裝飾,

並舉辦特別的活動和表演,營造出 節日的氛圍,吸引外國旅客和本地 人消費。

Opachevsky Irina Shutterstock.com
Roman Babakin Shutterstock.com

俄羅斯的聖誕節與我們相差兩星期

俄羅斯 的主要宗教是東正教,信徒佔總人口的70%。因為東正 教是根據儒略曆(Julian Calendar )的緣故,俄羅斯的聖誕節

是我們相差兩星期,他們會在1月6日晚上(聖誕節前夕)開始慶 祝,聖誕節除了具有宗教意義之外,對俄羅斯人而言,也是揭開 新年節慶的序幕。東正教強調傳統、聖像、聖傳和禮儀的重要性, 更會使用一些古代語言(如希臘語)敬拜及禱告。東正教徒會參 加在聖誕前夜舉行的彌撒儀式,一起唱詩歌敬拜,並進行祈禱。

俄羅斯的主要宗教是東正教

俄羅斯傳統的聖誕晚餐通常會包含十二道豐盛 的料理,象徵耶穌的12個使徒,其中不可少 的是肉類料理,包括肉凍、鵝肉、鴨肉等。此 外,俄羅斯人通常會放置一些乾草在餐桌的桌 布下,其意義是紀念耶穌基督降生在馬槽。

烏克蘭

UKRAINE

烏克蘭 的基督徒主要來自東正教 和天主教,信徒佔總人口約70%。

基督教在烏克蘭具有深遠的影響 力,特別在節日傳統上。

過往烏克蘭人跟從東正教的傳統, 是在1月6日的聖誕前夕開始慶祝 聖誕節。但去年起,烏克蘭總 統宣布放棄東正教慶祝聖誕 節的傳統,迎來全國首個12 月25日的聖誕節,全國一同 慶祝聖誕節。

去年起,烏克蘭迎來首個12月25日的聖誕節

俄羅斯傳統的聖誕 晚餐不可少的是肉 類料理

慶祝的 意義?

聖誕節在不同國家地區的慶祝方式各有不同, 各有各特色!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社會和經 濟背景。聖誕節在很多非基督教主導的國家地 區也有慶祝活動,主要原因是受到商家驅動, 期望透過節日氣氛刺激眾人的消費,創造商機。

但大多數地區有慶祝聖誕節的原因,是基於保 留著家庭和社區聯繫的傳統,在繁囂的生活中, 給予眾人一個放下忙碌工作的機會,與親朋戚 友相聚,一起享受聖誕節佳餚,增進人與人之 間的聯繫,這彰顯了慶祝聖誕節所帶來的正面 影響。

烏克蘭12道料理的聖誕晚餐,以素食為主

在烏克蘭的聖誕前夕,傳統上會一家人享用共12道料理的聖誕晚 餐,一般是以素食為主。信徒們會在教堂內祈禱並點燃蠟燭,並 參與平安夜儀式和進行祝福,宣告他們對和平和希望的期盼。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多元化和科技迅速發展, 起初慶祝聖誕節的真正意義還有人記得嗎?過去聖誕 節是為着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重要節日,紀念上帝的 兒子來到世上為了拯救我們,是象徵希望、恩典、救 贖和愛的節日,這一切已經逐漸地被遺忘了。 畢竟,只要每一個人也可以好好地去 享受這個歡樂的節日,這才是慶祝聖 誕節的真正意義?你認為是嗎?

RUSSIA
paparazzza / Shutterstock.com

軟餐: 不止是「吃下去」,

還有「 看 得 見 」

近來,有連鎖快餐店推出軟餐,專門為 有吞嚥困難的食客而設計,讓他們縱使 吞嚥能力退化,仍能有尊嚴地進食、享 受到食物的味道。

然而,「軟餐」一詞似乎陌生,到底

甚麼是軟餐?

首先,香港醫院提供的膳食大致分為「正 餐」及「特餐」:「正餐」是指選用

一般食材的飯餐;「特餐」就是指食

材有經額外挑選、烹調處理,以

迎合部分病人不同的吞嚥能力、營

養需要。而軟餐就是其中一樣「特 餐」,其他的「特餐」亦包括「碎

餐」(所有食物都會被切成細碎

狀)、「糊餐」(所有食物都會

經攪拌機攪打成糊狀)。

驟眼看來,醫院的膳食似乎都已經能滿足病人

的需要,那麼連鎖快餐店推出軟餐的意義又何

在呢?這不是只是一個單純為了營利的商業決

定嗎?

我過往幾年的工作、實習中,其實不難發現醫院 中,有不少病人的飯餐都是特餐 碎餐、軟餐

或是糊餐,尤其是一些年長病人、曾經中風的病

人,他們的吞嚥能力都退化,所以都只可以進食 這些經特別處理的飯餐。在碎餐、軟餐中,食材 有時尚可分辨;

但「糊餐」的食物都已被

攪拌成糊狀,儘管飯餐會附隨一張小 紙條,但連我也分辨不出飯盒上的食 物。

有時候看見病人每日都在吃同一樣的飯糊、 菜糊、肉糊,我也不敢想像要把這些「糊」吞下去 的心情。

對病人而言, 這不僅僅是 「視覺上」的差異

試想像每天三餐,每 一餐都吞嚥下這些已

經被攪拌成糊狀的 食物, 只能大概用顏色 猜測是蔬菜、肉類、米飯。

日復日、年復年,這樣的生活是我們

期望的生活質素嗎?更甚者,對於病人只能夠 進食糊餐而言,他們還能夠食得有尊嚴?

另一方面,對於病人的家人,病人的病情轉變已經 足已令他們憂心,但是看見病人餐後,為了讓病人 的膳食更有營養和更好的食慾,他們會花費不少時 間準備適合的飯餐。然而,單單成為照顧者本身已 是相當吃力的,要再額外花時間烹調特別膳食,無

疑對他們來說是雪上加霜,令他們身心更加疲倦。

醫院為病人提供膳食、飯餐時,他們所看重的,相

信必然是病人最基本的營養需要,但也許他們看漏

了病人所需要的, 不止是身體上的營養,

還有心理上作為人的尊嚴,和享受食 物的權利。

雖然醫院的飯餐並不理想,用餐時實在難以「享 受」食物;但是無論如何,從最基本的層

面來看,醫院膳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的,因為這些飯餐起碼提供了讓病人

維持生命所需的。但在廿一世紀的

香港,相信我們的眼光都 不只再

是滿足於「維持生命基本需 要」,而是期望每個人都能

夠被好好地尊重、對待。 連

鎖快餐店推出的軟餐就能彌補這個缺

口 「軟餐:咖喱雞飯」、「軟餐:焗豬扒飯」

一方面能夠讓病人重新享受食物的味道,透過進食

這些「日常食物」重拾作為人的尊嚴,另一方面亦

能為親友家屬或多或少減輕作為照顧者的壓力。快

餐店「看見」廿一世紀之下,我們對於患病的人,也

會 期望他們能被尊重、身心都被好好地 照料。

在基督信仰內,尤其是這幾年的社會變遷之下,

我們總聽說過要「關顧社會」、回應社會上不同 群體的需要。但是在回應社會之先,原來更為

重要的是,我們先要「看見」群體的需

要:看得見每一個群體的真正需要,

才能夠真真正正地回應他們。

在約翰福音第四章,耶穌在一口井

旁與一名撒馬利亞婦人相遇。交

談之間,婦人向耶穌說:「先

生,請把這水賜給我,使我不

渴,也不用來這裏打水。」雖

然婦人當時所求的,是從水井

裏打上來的水; 但是耶穌

卻看透了她心底裏的

缺欠、她生命中真實

確切需要的甚麼。

一位撒瑪利亞婦人,在烈日當空的

正午千里迢迢到雅各井打水,耶穌看得見她與其

他人的相處並不融洽,刻意避開其他人;耶穌嘗

試向婦人交談時,他並沒有直接用上帝的說話 「教訓」婦人,反而用「水」引起婦人的關注,

因為他看得見婦人眼中,只有古井下的水源;

耶穌主動向婦人取水時,婦人卻刻意提起耶穌作

為「猶太男性」卻向猶太人所鄙視的「撒瑪利 亞」「婦人」取水,耶穌看得見她將目光轉移 到二人在種族、性別差異;耶穌主動提起婦

人的丈夫,因為他看見婦人的生命中有着許 多不恰當的關係 心底沒有被滿足的需要;

耶穌沒有滔滔不絕說出上帝的道,沒有大行 神蹟令婦人瞬間「降服」,因為他看得見

了她的需要 — 她所需要的,不 單單是「從上而下」的拯救,也

許她需要的,是能夠被接納、被 尊重她作為「人」。

那位撒瑪利亞婦人最後的去向,我們也許沒

辦法知道。但至少與耶穌交談之後, 她由 不願與人接觸、逃避他者;變成

主動走入人群,向其他人宣講耶 穌「他把我所做過的一切都說了 出來」,為耶穌作見證。在這幾句交 談中,也許她感受到自己被接納;也許聖靈

的感動讓她與自己復和;也許耶穌的說話讓

她鼓起了勇氣⋯⋯縱然我們不能肯定她內心

的改變,但是耶穌看見了她生命中的每一個

需要,這是我們都能夠學習的。

有連鎖快餐店看見病人的需要,讓他們在「生存」以外, 仍然能享受到食物、有尊嚴地進食;耶穌基督接觸撒瑪 利亞婦人時,亦看見她生命中的缺欠,按她生命所需要 的回應給她。

踏入秋冬,臨近聖誕,教會、團契又是時候舉行「長青」 社關活動,為身邊的群體「送暖」:送暖包。在天寒地凍 的日子,暖包當然能為人們提供一點溫暖;

包,我們有看見到這些群體的真正需要嗎? 記

得有一年冬天探訪公園的無家者,與他們聊天時得知, 因為不少人以為他們沒有足夠禦寒衣物, 所以紛紛來贈棉被,最後反而棉被堆積 過多,只有無奈丟棄。

也許今年的冬天,我們可以先走 到這些群體身邊,就好像耶穌走 到婦人身旁一樣,祈求上帝讓 我們看見他們真正的需要, 也許是被關心,也許是被接 納,也許是一頓晚飯⋯⋯ 之後才以我們所擁有的 作出恰當回應。

剛過去的奧運男子籃球比賽,美國夢幻隊第十五隊(下稱夢十五)

分別與塞爾維亞和法國上演了兩場詩史級精彩的籃球比賽,兩

場球賽過後,廣大籃球迷都對兩場球賽讚嘆不絕,不少球迷更 讚賞夢十五的表現超水準。我作為一位籃球迷當然沒有錯過這 兩場精彩的對決(睡前調教鬧鐘半夜起床看球賽直播 XD ),以

恨鐵不成鋼的 耶穌 基督

客觀的角度論這兩場球賽,以精彩來形容也太過保守,這兩場球

賽絕對是劇本也編不出來的史詩級對決,相信這也是廣大籃

球迷的共同感受,可是換個角度,換我的角度,一

個作為美國夢幻隊追隨者的角度,這兩場球

賽成為了煎熬我的地獄,在球賽進行的

每一分鐘,我都坐立不安,夢十五每

出現一球失誤都逼使我破口大罵,

每次投籃我都閉著呼吸、咬緊牙

關,心裡期盼著當刻夢十五的投

籃要投進,同樣地也會閉著呼 吸、咬緊牙關,心裡期盼著

當刻對家的投籃投不進。

球賽結束後,特別是四強與塞爾維亞的對決,我被夢十五的表現氣得久久 不能入睡。 事後我為此思想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我發現這種生氣的情況很 熟悉,它總是出現在我和耶穌的關係之中。

美國夢幻隊的夢世今生

不知讀者們會否明白我看球賽看到生氣的原因,總的 來說就是期望落差的問題,夢十五的表現達不到我 的期望,而我對夢十五的期望則是由歷史、自身經 驗、榮辱文化等因素所構成,那麼我們先從美國夢 幻隊的歷史說起。

1989 年國際籃球聯合會( FIBA )修改國際賽規則,

由本來不允許職業籃球員參加國際賽事,修改為允

許職業籃球員參加國際賽事,這次修例改變了國際籃 壇的生態,也為此後的美國男子籃球代表隊冠上夢幻隊 的稱號。 1992 年巴塞隆拿奧運會,美國男子籃球代 表隊集結了當時 NBA

東西兩岸實力最頂尖的

球員,組成了歷史上最強大的籃球隊 — 夢一 。夢一之所以夢幻,是在於球隊

的實力達到夢幻的級別,甚麼是夢 幻級別的實力?就是在夢一出現

之前, 沒有人想像過世界上會有

球隊可以打出這樣的成績 ,而可

以打出這麼彪柄成績的球隊,在

過去只出現在世人的

夢和幻想之中。 1992

年巴塞隆拿奧運會,

夢一以全勝姿態奪金,

每場比賽都以最少數 30

分的分差勝出比賽,並

且沒有一場比賽有使用

暫停。即使經過了數十

年,仍然沒有任何籃

球隊的實力能與之匹

敵。此後,基本上

每一次代表美國出

征的男子籃球代表

隊都被冠上夢幻隊的

稱號, 夢幻隊亦背負

著廣大籃球迷對「最 強」的期待。

而我與夢幻隊的相

遇,要追溯到 08 年的

奧運。夢八在 08 奧運

所展現出皇者般

的姿態,可畏一時無兩,夢八的極

佳表現也因此贏得了「救贖隊」的稱

號。我還記得當時不少的球賽畫面,

而其中已故球星 Kobe 在決賽時射入

關鍵三分並搏得犯規後,向對手和

觀眾做出「 silence 」的動作,那個畫

面到現在我還是如此歷歷在目。

作為夢幻隊的追隨者,夢幻隊的成

功和失敗也影響著我的自我認同,

每當夢幻隊出征表現良好,成績彪

炳,夢幻隊的榮譽也成為了我的榮

耀;當夢幻隊出征表現不佳時( 2019

年世界盃籃球賽和今次的 2024 奧

運),我會感到羞恥,彷彿生命中多

了一個不能磨滅的污點一般,特別

是世界各地國家籃球代表隊的實力

日漸提升,快要追上美國時,這些

時間總會走出一些支持其他國家籃

球代表隊的球迷來到我面前「吔文

吔武」,那種不爽,真是百般滋味在 心頭。

回到今年參與奧運的夢十五,坐擁 NBA 歷史得分王

LBJ 、史上最偉大的籃球射手 Curry 、 NBA 史上最

強得分機器 KD ,這個組合盛載了一眾夢幻隊球迷

的期望,夢十五更在出征前自稱係復仇者聯盟,可

是夢十五的表現卻讓一眾球迷大跌眼鏡,先在熱身

賽以一分之差,差一點就要敗給南蘇丹,其後又

在四強賽和決賽差一點就敗給塞爾維亞和

法國。夢十五這樣的表現真的叫我大

失所望,而當中叫我最不滿的就是

四強賽,縱然夢十五在全場落後

時間超過三十五分鐘的情況下,

在最後差不多三分鐘時間靠著

「三老」( LBJ 、 Curry 、 KD )

打出精彩的反勝,但夢十五的

整場球賽的表現可是連最基本

的基本功也做不好,在對手外圍

手感火熱的頭三節,夢十五沒有

一位球員能夠在對手起手前作一個

迅速的對位防守,多番出現對手在三

分線外輕鬆接球,然後輕鬆出手和得分,

還有一次又一次的失 誤直接 造成對方快速反

擊得分的機會,整場球賽三老以外的隊員更 是隱形般的存在。

夢十五如此不堪入目的表現,真是嚇壞了作 為跟隨者的我,但比起嚇壞,我更多的是 「恨鐵不成鋼」的感受 ,我是很清楚夢十五的

真正實力,我認為以夢十五的實力,絕不可 能只打出那種表現,但現實球賽中他們又真 的只能打出和我所期望相反的表現。望著夢 十五,那種氣憤、忿忿不平的心情,真的是

有苦說不出、百般滋味在心頭。

恨鐵不成鋼的耶穌基督?

這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只有自己才懂 得的苦,而這種苦又有急切需要地發洩出 來,這時我進入了抓狂的狀態。這恨鐵不成 鋼 抓狂的狀態 有夠像聖經福 音書中以色列人看耶穌基督的情況。自先知 從上帝領受到有關基督的預言開始,基督一 直被以色列人視為是上帝差派到人間救以色 列脫離外邦人管治的拯救者,因此以色列有 了復國的盼望。然而,這只是以色列人一相 情願的想法, 以色列人對基督的期望建立於

對復國的執著

。耶穌基督的出現曾一度讓以色列人認為祂就是他們

所期望的那位,可是偏偏耶穌基督卻沒有依從他們的期望去施行拯 救, 當以色列人認清耶穌基督並沒有意思要為他們恢復以色列地上

的國時,他們便將耶穌基督推上十字架。

耶穌基督履行不到以色列人從歷史中領受而來復國的期望; 耶穌基 督的神蹟,甚麼五餅二魚、趕鬼治病,對以色列人來說是滿足到他

們當下的需要,但並沒有滿足到他們對基督會拯救他們脫離地上一 切苦難的幻想和期望; 耶穌基督要建立的國,大的要服侍小的,在

前的將要在後,這些對以色列人來說是甚麼鬼道理,我作為上帝子 民怎麼可能是他人的服侍者,怎麼可以做奴隸才做的事情?

這些以色列人滿滿的期望看似合理,卻逐少逐少的從上帝差派基督到 他們中間作拯救的原意走偏了。

而來到現代的我(我們),又何嘗不

是帶著自己許多看似合理的期望去看耶穌基督,甚至要求耶穌呢?

當初信耶穌的時候我期望耶穌醫治我患病的母親,耶穌確實醫治 了,雖然母親不是完全的康復,但至少恢復到可以「正常」生活,

然後過了一段很短的時間,我離開了耶穌。之後耶穌又將我挽回到 祂的身邊,把我從破碎建立到站得起來, 由我看自己是一無是處到

我發現到自己的價值,這些價值全是上帝的恩賜 。有時我會因為做 不到自己理想的模樣而並不滿足這些恩賜,會抱怨賜恩賜的耶穌, 有時我會錯誤地運用這些恩賜,讓自己得到一些榮耀、肯定。而 正在面對艱難時刻的我,也會祈求耶穌用我想要的方法解決眼前的

艱難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將自己的期望不當 地強行加諸在耶穌上。

那要怎樣才是正確的對耶穌基督有期望呢? 答案需要在耶穌基督裡尋找,了解耶穌基督 的使命,並遵循就是了。 耶穌基督的使命就 是拯救受造世界脫離罪的轄制,並藉著耶穌 基督的拯救復和與上帝的關係 ,因此要認清 耶穌基督才是主,是上帝,我不是主,耶穌

基督會賜予恩典和恩賜並不是為了滿足我, 而是祂按照祂創造我們的認識白白的賜予。

而我只需要全心相信和倚靠上帝、以生命敬

拜上帝,這就是了解並遵耶穌基督的使命。

(這看似簡單,卻非容易,大家一同努力吧。)

所以回到夢十五的征戰,他們的任務只有一

個,就是贏得奧運的金牌,告知世界:美國 籃球依然是世界籃球的王者。 他們不需要, 也沒有必要滿足我的期望 。最後,夢十五做

到了!恭喜夢十五∼

無敵のMikey 個人自介 蒙召去開創一個「不良」基督徒的 時代。 Profile 後記:

表現令我抓狂,但當中還是有觸動心靈的 時刻,每一次 Curry 投進三分,彷彿是為 夢十五、為球迷打一支強心針,兩場比賽

總共為大家打了 17 支強心針, Curry 的每 一球三分入球,就好像在我艱難的時刻, 上帝總會站出來支撐著我,每投進一球都 有上帝恩典供應的畫面閃過,投進的是震 奮人心,是牽動心弦,是恩典,是激勵著 我繼續生存的動力。

若月妮可

又到聖誕節了,這將會是《名偵探柯南 的第 28 個聖誕節,雖然作者青山剛昌老

師在訪問中提到這只是佔故事中 9 個月的 時( 2016 的訪問笑言只是半年的故事線, 正比例推算而已)。但這實際時間與故事 時間的反差,足以證明日本動漫有慶祝 聖誕節的傳統,以及日本人重視聖誕節 的風氣。

根據多年沉迷動漫的經驗,只要是日常番,時間 較貼近現代的動漫,就不缺聖誕特別篇的集數,

而大熱的作品更會有聖誕慶祝的彩 頁更新,讓讀者感受聖誕節中的

氣氛。而今天便從中想起一部我 近期必推的漫畫作品

WATCH 魔女與使魔》(也

正在動畫化了,大喜!)。

這是一部由篠原健太老師創作的 集奇幻、戀愛於一身的喜劇少年

漫畫。 故事講述女主角若月妮可 是千年一遇的正義魔女,因著一個

關於自身生命危險的預言而尋找守護者,

並來到青梅竹馬的男主角乙木守仁的家中,一

面修行自己的魔法能力,一面過著被守仁保 護的輕戀愛日子。

然而隨著守護者團隊規模增加和實力增強, 終惹來了危險,至男女主角雙方肯定情感之

際,妮可卻失去大部份的魔法,並變回兒童的 年紀,但也暫時免去了生命危險。 守仁因著對 妮可的愛而背負起照顧者及監護人的崗位 和責任,貼心的照顧及守望著這位自己所愛的女孩。

故事創意十足,更以輕鬆搞笑的氛圍平衡著日常番及少年 番的比例。而最值得力推的原因是其「搞笑」程度。坦言 很久也沒笑得這麼劇烈,喘不過氣來,果然是空知英秋老 師(銀魂的作者)的徒弟。

男主角 乙木守仁

而當中的兩話講述到升到小學的妮可,與 班上的同學爭吵關於聖誕老人是否存在,

而妮可因著守仁的教導而堅持聖誕老人是 存在的。就在當天放學時,妮可問守仁: 「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嗎?」,當下的 守仁為這問題感到驚訝,小心翼翼的回 答:「有⋯有⋯有的呀⋯」。

妮可因著守仁的這番回答而更堅持相信聖誕 老人的存在,因為妮可知道守仁是不會說謊 的。但另一方面, 正在說謊的守仁又不敢

打破妮可的希望和興致,因此只好選擇 用更多的謊言遮掩原先的謊話。

這種謊話遮掩謊話的大人習慣,在歷史上也 不是罕見,很多民間的傳說也是建基於這種

妮可問守仁: 「世界上真的有

聖誕老人嗎?」

謊言成為傳說的例子,就像山上的村落總有

山怪的傳說,大人們也習慣以怪獸的故事威

嚇四處跑的孩子,來「教導」他們早點回家,

或避免他們進入危險的區域。當然, 山怪是 個謊言(可能),大人也願意繼續傳頌這

故事來「教導」孩子。 若我們以這樣的方

向思考聖誕老人的故事時,你有聽過這一首

聖誕歌嗎?

You better watch out

You better not cry

You better not pout

I'm telling you why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

He's making a list

He's checking it twice

He's gonna find out who's

naughty or nice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

你最好小心一點

你最好別哭

你最好別撅嘴

我告訴你為什麼

聖誕老人即將進城

他正在列出一個清單

他檢查了兩次

他會找出誰是淘氣誰是好人

聖誕老人即將進城

守仁又不敢打

破妮可的希望 和興致,因此

只好選擇用更

多的謊言遮掩 原先的謊話

這首耳熟能詳的聖誕歌,在滿滿的節日氣氛之下,大家傳頌著

這首歌的旋律、歌詞,琅琅上口。

但當我們留心歌詞內容的時候,它正陳述一段大人對孩子 的「教導」,叮囑孩子在聖誕節前值或日常的日子要乖巧 一點,因為「聖誕老人即將進城」,聖誕老人有著一個分辨孩

然而,聖誕節的民間習俗是指 定孩子要早點上床睡覺,「若 不睡,聖誕老人就不進來喔。」

這等謊話也順理成章的誘 導、威嚇小孩,或許因為從 大人的角度思考,小孩若不 早點睡,大人就沒有自由空

間,大人也有參與聖誕的權利呢,就例如假扮 派禮物的聖誕老人吧。

回到漫畫中,守仁千方百計之下,準備了另外的兩 位魔女幫忙,一位負責飛行,一位負責變成鹿,再 加上一位同學研發的長大十年藥水,守仁終於也能 在聖誕夜裡,假扮成聖誕老人與年幼的妮可會面, 妮可非常雀躍、高興,「聖誕守仁」亦遞上禮物, 卻錯誤遞給妮可一支長大十年的藥水;另一方面, 守仁的藥效也快過了,正要再服下藥水的他,才驚 覺藥水錯誤地與禮物交換了。因此,造就了一幅驚 喜、甜密的圖畫。

喝下藥水的妮可變回大家認識的模樣,變回守仁眼 中所喜歡的妮可;另一方面,守仁也從老人的樣子

回幼年,守仁摸著妮可的頭,說:「還是能再見的。一定還 能再見的。」是的!聖誕節是充滿愛的節日。

聖誕節的起源,相信拿著 Catch 的你已知曉,但聖誕老人 的起源你知道嗎?聖誕老人的故事,源自數世紀前,由地 中海的虔誠主教演變至現今的經典人物。當時的 尼古拉牧 師是位希臘主教,他信仰堅定,為人慷慨,同時也是 一名樂於幫助貧者和孩童的慈善家,並且以經常送禮 物給孩童聞名。

有一晚,三位姊妹將長襪掛在火爐烘乾,而尼古拉心知對 方家境清貧,便將三袋金幣丟入煙囪,恰恰落在襪子內。

他的善行受到當時的人民推崇,並開始慶祝「聖尼古拉的盛 宴」,也成為今天的聖誕老人故事的主要部分。

後來,羅馬天主教廷在宗教改革後,一直期望大眾能夠更 接受其宗教。於是開始重新採納部份基督教或異教的傳統 習俗,並朝著更多元包容的宗教形式,來整合出一個理想 的聖誕節。因此, 今天的聖誕節除了慶祝主耶穌的誕 生,也是充滿著愛的節日,因為在神對世人的愛中, 最大的展現,便是祂成為人的降卑之情及為我們的罪 而受死的十架之痛。

所以聖誕節的愛,也成為我們能愛 其他人的開始點,一同分享,一同慶祝!各位讀者,聖誕 快樂!

子乖巧或淘氣的清單,來決定誰有禮物,而作為孩子最好小心一 點、最好別哭、最好別撅嘴,因為聖誕老人即將進城。 不管筆管 個人自介

變回原來的模樣,變回妮可眼中所喜歡的守仁。守 仁:「來吧收下吧,是手錶喔( Watch 正是漫畫守護 的意思)。」妮可:「小藪,怎麼啦,你怎麼打扮成 這樣?⋯⋯」守仁:「嗯,真是太好了。是啊,這是 你一直期盼見到的人啊。(小編也陪同守仁看見了一 直期盼見到的妮可而感恩落淚)」。最後,妮可也變

熱愛將漫畫、動畫、桌遊與信仰整合, 實踐信仰生活化。

拒絕被活祭的

近 年的新學年開始,都遇上了不少 極端天氣。上學的日子遇著颱風 暴雨而停課,作為學生的你可能會有一 點暗喜吧。但若然在放假時,連續的雨 天又會不會把你的動力偷走大半呢? 這時碰巧有事要出門,那種濕淋淋 的感覺想必更使你難受。如果一個城 市持續下大雨,那裡的人會怎樣 生活呢?作為基督徒,想必一

定會聽過挪亞方舟中連續四十晝夜不 停下雨的聖經故事。但不知你又有沒有聽過《天氣之子》 的故事呢?

《天氣之子》是一套由新海誠監製的日本動畫電影,講述 著兩個少年在持續下雨的東京相遇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 角陽菜是一個「晴女」,擁有可以藉著向上天祈求,就能 使雨天短暫變成晴天的能力。偶然機會下,她與男主角 帆高成為了工作夥伴,成立「為你送上好天氣」的收費服 務,為他人祈求晴天。陽菜由最初的單純希望賺取生活 費,慢慢轉為享受「晴女」這個身份。為別人見到晴天後 的開心而活著,讓她似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但是,這並不是童話故事。《天氣之子》設定中的「晴 女」,最後要「被活祭」消失,才能讓每況愈下的天氣變 好。所以,最後陽菜為了別人的期望,犧牲了自己成為了 活祭,換來東京居民久違的好天氣。

這種活在別人期望下的生活,有讓你想起甚麼嗎?青少年 階段的我們,有時很容易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目光,漸漸讓 自己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中。然而,如果只為別人的期望而 為別人見到晴天後的開心 而活著,陽菜似乎找到了 自己存在的意義

活,甚或活在別人寫好的規劃裡,我們又何嘗不是 「被活祭」的陽菜呢?

而說起活祭,使徒保羅同樣在《羅馬書》中十二章一 節提過:「 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這裡的活祭提醒 我們獻祭與事奉的對象是上帝,並不是要我們成為 別人的活祭,反而要從自己的身上「活」出基督的香 氣,這種基督徒的生命展現就叫作「活祭」。而保羅

又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

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

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保羅鼓勵當時的基督徒「把身體獻

上當作活祭」,不要效法世界,而要

察驗上帝的旨意,活出自己的使命。

男主角帆高在電影中的設定有點

弱,他沒有任何能力,同時亦有點

中二病。的而且確地,他似乎做了

很多「政治不正確」的決定:離家出

走、開槍、逃離警局等。當然,我

沒有要合理化他的行為,但有一幕

我是被他深深感動的:

「喂!你在做甚麼?」「好危險!」

「危險呀!停下來!」「那男的在搞

笑。」「就是有這種白痴!」

帆高拼了命般往陽菜所在的天空跑 當時的帆高拼了命般往陽菜所在的天空

跑,不理會別人的目光,在東京市內的火 車軌上一直跑,一直跑。

你有對抗世界的勇氣嗎?被人嘲笑的時 候,你會選擇放棄嗎?一直向前奔跑的帆

高,讓我回想起在中學校園裡做一個基督

徒的經歷。有時

候作為基督徒,在同學的 眼中可能很奇怪。每逢學

校福音周要上台分享信仰

經歷;當同學興高采烈地

講粗口時自己卻要忍口不

說;朋友周末約自己去玩,

但因為自己要回校參與小

組活動而忍痛拒絕。這些

大概都是我們作為校園基

督徒的一些生活小插曲。

有時候,朋友一句沒帶惡

意的「唔緊要啦,佢基督徒嚟㗎嘛」,聽到的時候都 真的有點兒難受。

原來在日常生活當中,作一個基督徒學生素來不 易,因為這意味著你可能與身邊的同學不同。昔日 主耶穌預言彼得將會三次不認主,雖然彼得堅持說 自己寧死也不會背棄主,但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 在人前不敢承認自己的門徒身份。今天,我們不會 因為在人前承認自己是基督徒而招來殺生之禍,卻 往往因著其他人的說話而「被活祭」。

「我們該為自己祈願。」帆高最後找到陽菜時這樣對她 和自己說。你有為自己認真地向上帝祈過禱嗎?除了聽 世界眾說紛紜的聲音外,你有聽聽祂對你的說話嗎?其 實,無論晴天雨天,上帝也會好好與我們在一起,保守 我們的每一個腳步。期盼讀著這段文字的你,能察驗天 父那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也能有著帆高般向著 目標直跑的堅持和勇氣,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帆高! 跑呀!」

有時很容易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目 光,漸漸讓自己活在別人的期望

之中

帆高的堅持和勇氣著讓我深受感動。我欣賞他向著 終點直跑的堅持,並不是因為他跑的時候天氣有多 熱,路程有多遠,任務有多艱難。而是作為一個普 通中學生,在最受朋輩壓力影響的年紀裡,他始終 如一地相信自己所走的路,並沒有因著旁人的閒言 閒語,輕易停下腳步來。

句號 個人自介

從前,我以為人生是一個句號,

遇到問題,通常有三種做法:一、解決問題,二、

逃避問題,三、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最理想當然是 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並非一時三刻就能做到;

至於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是違法的;那麼,逃避問 題是許多人的不二之選 — 套一句老話,逃避雖可

恥但很有用。為了逃避各樣問題,欠債、人身危 險、感情瓜葛,繼而遷離原居地、隱姓埋名生活,

在日本大有人在 他們在日語被形容從人間憑空 「蒸發」,還衍生協助逃跑的「夜逃屋」行業,只要 Google 就能找到。

人間蒸發 株式會社

Andreas Hartmann

夜逃屋行業在九十年代橫空出世,因為日本泡沫經濟爆 破,許多日本人為了避債而尋求夜逃屋協助。 他們能夠 逃到異地重新出發,因為日本不像香港有強制身份證制度, 一般用像車牌的證明文件來證明身份,甚至不問身份、現金 支薪的工作仍然普遍。時至今日,夜逃的人和夜逃屋依然存

在,紀錄片《人間蒸發株式會社》試圖用鏡頭捕捉那些「離家 的人」。

人要避世,又如何找到他們?德國導演 Andreas Hartmann 和 日本導演 Arata Mori 遂從夜逃屋老闆入手,尋找數名夜逃者

的個案。然而夜逃屋老闆自身已是一個故事,她的丈夫向她 表明,如她經營夜逃屋一事被人知道,就會馬上離婚。不過 她不以為然,還說已經簽署離婚協議書,丈夫隨時都可以跟

她離婚。 日本人認為,逃避、不負責任是恥辱,壓力

同樣施予夜逃者身上,逃出去後很難回頭。 老闆卻不 會批判逃跑的理由,或大或小,每個人都有他的原因,單

是不批判已築構一個庇護所,所以他們才會繼續聯繫。

其中 A 男因家族生意失敗,無法面對家人和共事多年的伙

計,拋下妻子和三名孩子,冀使用夜逃服務重新出發。所 謂「重新出發」也不好過,他很難找到新工作,只能跟隨夜

逃屋老闆開工,幫助天涯淪落人逃出生天。他想念孩子, 有時會打電話給他們談談近況;儘管家人跟他說既往不究,

他還是很難回頭 重新面對問題不是最難,最難是壓在 心頭的恥辱。

另一 B 男甚至離家三十多年,從少年到大叔。

B 男年輕時欠下賭債,為了逃避當地黑幫,跑到大阪西成

區愛鄰地區生活三十多年。曾到大阪旅行的話,應該認識 那裏的廉價旅館;走入去也似走進結界,物價較大阪其他 地區便宜好一大截。愛鄰地區就是這樣的貧民窟,亦有許 多不問身份的勞動工作。B 男靠着那些工作維生,不過賭 癮未減,錢很快來、很快也賭光。做人沒甚麼目標,愛鄰 地區聚集一批這樣的人,圍在空地跳舞歌唱,社群之間互 相支持 問起某個他還在不在生。到底誰比較快樂?

沒目標的人生,他過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後,他搭上慢 船,回去久久未見的家鄉一趟。他回到小學,仍是那個模 樣,還遇上一個男人,原來他的妻子就是 B 男的小學同學。

他踩進家門,重逢多年未見的家人,鏡頭並沒有拍下來,

只錄下他們的片言隻語。最後,他沒有留下來,返回愛鄰地 區的家 反正都回來了,為甚麼不乾脆「回家」生活? 也 許,他已適應另一個家的生活,原來的家卻找不到位置 安放自我。

導演 Hartmann 曾表示,為保護受訪者的私隱,這部紀錄片並 不會在日本上映;除非日後能用 deepfake 換臉,就會在日本

上映,讓日本公眾重新關注夜逃者社群,他們背後恰恰是高 壓社會、性別不平等、家暴等社會問題。香港太細,很難逃 到別處重新開始。無路可逃之下,與其呵責逃避問題的人, 如果不批判、單單聆聽,可能是你能給的最大溫柔。

上午 18 ,晚間 14

我仍在尋找那座城的蹤影

寒流初襲的季節

總懷念, 90 , 36.6

即使知道, 180 ,許多灰塵

近視 0 ,遠視 1000

我只會看到

我想看到的角

上午 17 ,晚間 10

城裡有你的夜很美

那些乾燥的雨天

相對百分之 30 ,眼睛 100

水深 1000 , 1001 , 1002

我只是不想相信

我想看到的國 N42°37’40.23”E12°06 ’ 48.5 ”

悄悄墜落

上午 18 ,晚間 14

我仍在尋找那座城的蹤影

寒流初襲的季節

我懷念, 90 , 36.6

諸多節日之中,現在的羅芷恩更傾向於喜愛聖誕節。過

去住在加拿大,聖誕節避免了春去秋來的惆悵。如今回 到香港,香港也不下雪,更未為她徒添悲涼。然而,她更深刻 記得的,是那份包裹着心房的温暖。

每年臨近年末,羅芷恩總是倚着父親舖子的窗櫥,看向掛上零

落燈飾的街道。也沒有多孤涼,只有獨處的淡漠之感油然而 生。有趣的是,二零二四年的冬天不似寒冬,過往淩冽蕭瑟不

復見,走在青衣海濱旁肌膚亦只感微涼。羅芷恩慢慢走着,縈 繞耳蝸的卻是前些日子在街上報佳音的趣稚兒聲。

她不信神,也不信鬼,更不信她眼中某些信徒近乎偏執的固念。

偏偏不論身在異地,抑或回到香港,每次隻身一人走在街上,聽 得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總是動容得駐足聆聽。今年亦然如是,

她站在那羣報佳音的青年幾米之外,垂了眸細聽。

羅芷恩不知的是,當她抬眸時,眸光在寂默的臉蛋一綻,教人見 之驚喜。於是,有個比她高了幾個十釐米的男生走到她面前,向 她遞上一張佈道會的宣傳海報。她將之收進背包,禮貌一笑。雖

然最後她並沒有出席佈道會,但男生臨別前那句帶着餘温的「願 你平安」,她未曾忘記。

後來,在許多春過秋近而迎來的聖誕裏,羅芷恩又遇見那個幾

年前祝她平安的男生。這次男生身旁站了個眉目清秀的女生, 不時往他身上輕靠。羅芷恩笑着問他這是女友嗎,男生泛起幸

福的笑容,點點頭。聞之,羅芷恩又抿唇輕笑,竟覺得聖誕越 發添上幾分温度了。

因着縈繞心房的那點温度,羅芷恩在成長期間故意忽略許多帶

着惡意的弦外之音,日月遞嬗亦無阻她頻頻與他人交好,讓她 的温存融化太多冷酷。而她在大學期間,結識了一個忠直善良

的基督徒,在不久以後與他在同一間教會受浸了。

若果要論那麼一段像在一片溷濁之間,如同落日熔金的時光,

羅芷恩定要說是十六歲那年的聖誕。在那年聖誕,她的胸口添 了一股從前沒有的温度。不是普通活着的温度,而是有個馴良

如鴿的基督徒,對她這個陌生的女孩,衷心地祝福她心靈平安 而傳遞的温暖。

興許最美麗的聖誕不過如此。

catch.fes.org.h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