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r e f a c e
前‧言
手語是一種以手勢動作與面部表情來表達意思的語言。相較於聽人使用的 「由口到耳」的語言溝通方式,對於聽覺障礙者來說,這種以視覺傳達的語言 可以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以更便利的方式溝通。手語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域 間都會有所差異,其中「臺灣手語」(又常稱作自然手語)便是臺灣大多數聽
覺障礙者溝通的工具,其特殊的文法結構有助於提升臺灣聽覺障礙者溝通時的 效率,在表達時也可以更加地精確。
由於手語的表達是基於視覺與空間的變化,因此在文法上,臺灣手語具有 一套自己的文法規則。108年公布實施的《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國家語言
之範疇包含臺灣手語,亦即係指「臺灣聽、語障人士間使用手勢及視覺表現出 來之自然語言」。是以,本署為使聽覺障礙者學習並使用專屬於自己的母語,
在許多聽覺障礙者的協助下,編製臺灣手語學習教材電子書,使學習者可以了 解臺灣手語的語法結構,增強臺灣手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並提升手語的溝通 技能。


本系列電子書教材共計有四冊,除第一冊的手語字彙外,其餘三冊皆為生 活常會使用到的情境短句,透過大量的短句來學習臺灣手語,一方面重複加深 對於單字的印象,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學會臺灣手語獨有的文法概念,並舉一反 三在生活日常活潑運用。本系列教材皆有示範影片,只要點擊或掃描電子書上
的QR code,便可直接觀看到專業手語老師的親身示範;另外,第一冊的詞彙 也提供圖卡電子檔,可供學習者自行列印學習使用,以提升學習成效。

教學及引導方式

教學及引導方式
聽損孩子的手語需求
1 即使孩子已佩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仍可以學習手語。
2 孩子需要語言基礎,助聽輔具不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地學習口語,但聽 損孩子學習手語則不會有困難。
3 手語學習如同口語學習一樣,有學習的關鍵期。若過了關鍵期才學習手語, 其手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則有所限制。孩子的手語學習應儘早開始,以確保
口語發展有限制的聽損兒,培養至少一個語言能力。
4 現階段並未有研究結果證實手語會影響口語發展,甚至有研究強調,即便 配戴助聽器或是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在口語訓練之外,也鼓勵這些聽損 兒使用手語。
5 若孩子未來會植入人工電子耳,建議在電子耳植入前,仍讓孩子接觸手語, 及早給予孩子大量且豐富的語言刺激,提早奠定其語言基礎。
6 若孩子在嬰兒期處於語言刺激不足的環境下,日後無論手語或口語的表現 皆不理想。


7 聽損兒能若能及早開始接觸手語,自然地習得手語,其日後的認知發展、 學業表現、人際互動皆不會因其聽力障礙而有所影響。
8 提供的手語刺激建議是自然手語,而不是其他人工研發的溝通系統。
寶寶手語(baby sign)
1 寶寶手語主要的目的在幫助尚未有口語能力的嬰幼兒表達需求,因此有時 會為了方便表達,而簡化某些手語動作;或是因其他國家手語的表達方式
較簡單,而採用該手語表達方式;甚至也可能僅只是用一般的手勢來代替。
2 孩子的手語刺激,不能是經過簡化的動作或手勢,否則孩子無法學習到真 正的語言。
3 若孩子有學習手語的需求,建議學習自然手語。
家庭式手語(home sign)
1 在溝通互動的過程中,家庭成員可能與聽損孩子發明手勢動作來做溝通, 這一套系統稱為家庭式手語。
2 若聽損孩子的口語學習有困難,仍建議學習手語,因家庭手語僅只有家庭 成員能理解,無法與其他人溝通互動。
手語表達方式
1 手語的傳遞管道,除了雙手之外,另包含臉部表情、頭部擺動與身體動作。
2 手語是約定俗成的語言,雖然某些詞彙與一般手勢動作很相似,但大部的 手語詞彙與手勢動作不同。

3 每一個手語詞彙皆有固定的手形、動作、位置與手掌方向。
4 某些詞彙甚至需要表情。但某些表情可以預測,如「開心」;某些表情則 是任意武斷的(arbitrary),無法預測,如「要」。
5 手語詞彙有單手表達,也有雙手表達的詞彙。


6 單手表達的詞彙,大多以慣用手表達,若以非慣用手表達,也不會造成語 意的不同。
7 口說語言中的語氣詞或語尾助詞,例如「啊」、「喔」、「吧」…等,手 語沒有特定的手語詞彙表達,皆是以表情傳達。
孩子的手語發展
1 孩子約在9個月大時,就能以手語表達其需求,因此此階段就能以手語與 孩子互動。
2 溝通時無需擔心孩子的精細動作仍在發展,無法標準地表達,而簡化手語 詞彙或語句。
3 孩子不會馬上精確地表達每一個手語詞彙或語句,毋需糾正孩子的手語錯 誤,只需要示範正確的手語詞彙及語句。
4 依據孩子的動作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最先學會手語的位置, 接著是動作或手掌方向,手形則是最慢能夠掌控的。
視覺溝通互動
1 眼神注視是視覺溝通重要的條件。
2 父母可以輕拍孩子手臂、在孩子面前揮手、移動物品靠近孩子或變換身體 姿勢等方式,引起孩子的視覺注意。
3 若孩子在用餐或在桌上玩玩具時,也可輕拍桌子,以引起孩子的視覺注視。
4 若有迫切溝通需求,可加快輕拍孩子的速度。
5 父母可注意孩子的視線方向,並及時給予語言回饋。

6 溝通時,等待孩子的眼神注視在你身上時,才開始手語表達。
7 若欲表達某個物品或圖片的手語時,雙手可以靠近該物品或圖片,再表達 手語,以利孩子將物品和手語詞彙做連結。
8 確保手語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
9 表達手語時盡可能與孩子維持眼神接觸。
: 手語溝通時,盡量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也盡量避免在背光處。
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手語
1 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以手語互動,有助於孩子將手語和生活情境結合。
2 手語互動可從孩子感興趣或是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人、事、物開始,提供 孩子重複且多次的手語刺激。
3 可先從單詞開始,再慢慢將句子變長。
4 當孩子指著某個物品、書、或食物等,父母可即時示範該物品的手語,讓 孩子可以將手語和物品做連結。
5 示範手語時,盡可能靠近指涉的人、事、物,以便孩子將手語和該人、事、 物做連結。
6 表達手語時可重複、放慢或加大動作,讓孩子看得更清楚手語詞彙。
7 若手語詞彙的位置是在身體上時,可以直接在孩子身上表達,讓孩子了解 手語的正確位置。
如何以手語與孩子溝通互動
1 溝通是一來一往的輪替互動。若父母對孩子的反應能及時給予回應,有助 於孩子的溝通與語言發展。
2 尚未開口說話的寶寶,也有溝通需求。此階段的寶寶會以眼神、哭聲、笑 聲、手勢或肢體動作等,表達他的需求。
3 父母毋須擔心自己的手語能力不夠,而影響到孩子的手語學習。孩子學習 語言的過程中,並非僅只是單純複製父母給他的語言示範。但父母經常性 地使用手語與孩子互動仍是重要的。


4 家庭成員盡可能都學習手語,讓孩子溝通更順暢。孩子可直接與每一位家 庭成員溝通,而不是透過某位家庭成員的翻譯。
5 家庭活動時若有使用手語的孩子在場,家庭成員盡量都以手語溝通,讓孩 子有參與感。
6 孩子若主動以手語表達其需求或主動開啟話題,應及時給予鼓勵。
7 日常活動是最好練習手語的機會,在從事這些活動時,盡量搭配手語說明, 並鼓勵孩子以手語表達從事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練習。
8 繪本共讀時,可直接在繪本上表達手語,以減少孩子的視線在繪本和大人 的手語中轉換,孩子也可以直接將繪本內容和手語做連結。
9 了解孩子的語言與認知發展階段,有助於選擇合適的繪本、玩具或遊戲, 以利溝通及語言的發展。
手語和口語的雙語學習
1 部分孩子因為聽力沒有完全喪失的關係,在學習手語的同時,仍然可以培 養其口語聽與說的能力。

2 手語的刺激和口語的刺激建議同樣充足,將有助孩子的語言發展。
3 聽損孩子若有良好的認知發展、學業表現或是社交互動技巧,並非是因為 有良好的口語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具備至少一個語言能力。







社區生活 常用短句
1 冷 很 戴帽子 穿外套








(好冷,戴帽子,穿外套。)


2 我 戴手套 襪子 穿 (我戴手套、穿襪子。)


















4 水 帽子 帶 要 (要帶水和帽子。)







5 牛奶 尿布 帶 (帶牛奶和尿布。)








6 鞋子 漂亮的 穿 (穿漂亮的鞋子。)











7 背心 紅色 穿 (穿紅色背心 。)

8 奶嘴 掉了,髒髒。
9 熱熱嗎? (會熱熱嗎?)









: 衛生紙 帶 擦汗 可以 (帶衛生紙可以擦汗。)








外出吃飯時間 (餐廳用餐)
1 媽媽 我 帶去 麥當勞。

2 我 薯條 雞塊 吃 喝飲料 (我吃薯條、雞塊,喝飲料。)
















3 爸爸 吃麵 我 喝湯。 (爸爸吃麵,我喝湯。)










4 吃飽了,水餃 好好吃 (吃飽了,水餃好好吃。)






5 蛋 飯 炒 這個 辣辣的。 (蛋炒飯辣辣的。)

6 去 7-11 果汁 買。 (去7-11買果汁。)















7 我 想 玉米喝湯 (我想喝玉米濃湯。)











8 麵包 帶去 公園 吃 (帶麵包去公園吃。)














9 圍兜 披 吃飯 (披圍兜兜吃飯。)
: 薯條 好香,我 好餓。 (薯條好香,我好餓。)
情境三 外出遊玩時間 (遊戲場、公園、散步)
1 我 去 公園 溜滑梯。
(我去公園溜滑梯。)


2 我 媽媽 翹翹板 玩 (我和媽媽玩翹翹板。)





























6 我 跑步 會 (我會跑步。)









7 蝴蝶 好多 漂亮 (好多漂亮的蝴蝶。)




8 搭捷運 去 動物園 (搭捷運去動物園)








9 動物園 那邊 大象 長頸鹿 有 (動物園有大象、長頸鹿。)









: 晚上 月亮 星星 欣賞 (晚上看星星、月亮。)









1 奶奶 搭公車 去 醫院 (奶奶搭公車去醫院。)
2 爺爺 捷運 搭 (爺爺搭捷運。)














3 媽媽 騎機車去 加油站 (媽媽騎機車去加油站。)
4 姊姊 騎腳踏車 (姊姊騎腳踏車。)











5 我 火車 搭 喜歡 (我喜歡搭火車。)





6 計程車 來了。





(計程車來了。)





7 車子 多 (好多車子。)

8 機車 坐 怕怕 (騎機車,怕怕。)
9 我 娃娃車 搭 (我搭娃娃車。)












1 我 去 7-11 布丁 買




(我去7-11買布丁。)






2 我 去 麥當勞 冰淇淋 買 (我去麥當勞買冰淇淋。)








3 我 去 餐廳 吃飯。 (我去餐廳吃飯。)









4 媽媽 去 百貨公司 逛街。 (媽媽去百貨公司逛街。)














5 爸爸 去 鞋子 買 (爸爸去買鞋子。)




6 我 巧克力 買 要 (我要買巧克力。)
7 爺爺 帽子 買 (爺爺買帽子。)














8 尿布 沒有了,爸爸 去 買。
(尿布沒有了,爸爸去買。)











9 我 家 一起 開車去 餐廳。

(我家一起開車去餐廳。)









: 媽媽 我 兩人去 菜 買 (媽媽和我去買菜。)










1 肚子 痛。 (肚子痛。)









2 醫生 幫你 檢查 (醫生叔叔幫你看病。)

3 護士 幫你 打針, 怕 不。 (護士阿姨幫你打針,不怕。)
4 我 跌倒,手 受傷 流血。













(我跌倒,手受傷、流血。)



5 去 醫院 口罩 戴 要。
(去醫院要戴口罩。)



6 爺爺 生病了。








(爺爺生病了。)

7 媽媽 幫你 量額溫。
(媽媽幫你量額溫。)
8 爸爸 幫忙 拿手 呼呼,痛 不會。
















(爸爸幫忙吹吹手,不痛。)

9 等一下 藥 喝。




(等一下喝藥藥。)

: 牛奶 很燙,小心。






2 溜滑梯 畫畫 這兩個 什麼?













3 老師,我 書 看 可以嗎? (老師,我可以看書嗎?)








4 畫畫 好漂亮,棒! (畫得好漂亮,棒!)








5 跑 不 (不要跑。)










6 你 慢慢走,急 不要 (你慢慢走,不要急。)
7 你 車子 玩 要嗎? (你要玩車子嗎?)
8 球 紅色? 白色? 什麼? (紅球還是白球?)










9 這 書 我的 (這書是我的。)



: 積木 給你 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