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r e f a c e
前‧言
手語是一種以手勢動作與面部表情來表達意思的語言。相較於聽人使用的 「由口到耳」的語言溝通方式,對於聽覺障礙者來說,這種以視覺傳達的語言 可以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以更便利的方式溝通。手語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域 間都會有所差異,其中「臺灣手語」(又常稱作自然手語)便是臺灣大多數聽
覺障礙者溝通的工具,其特殊的文法結構有助於提升臺灣聽覺障礙者溝通時的 效率,在表達時也可以更加地精確。
由於手語的表達是基於視覺與空間的變化,因此在文法上,臺灣手語具有 一套自己的文法規則。108年公布實施的《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國家語言
之範疇包含臺灣手語,亦即係指「臺灣聽、語障人士間使用手勢及視覺表現出 來之自然語言」。是以,本署為使聽覺障礙者學習並使用專屬於自己的母語,
在許多聽覺障礙者的協助下,編製臺灣手語學習教材電子書,使學習者可以了 解臺灣手語的語法結構,增強臺灣手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並提升手語的溝通 技能。


本系列電子書教材共計有四冊,除第一冊的手語字彙外,其餘三冊皆為生 活常會使用到的情境短句,透過大量的短句來學習臺灣手語,一方面重複加深 對於單字的印象,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學會臺灣手語獨有的文法概念,並舉一反 三在生活日常活潑運用。本系列教材皆有示範影片,只要點擊或掃描電子書上
的QR code,便可直接觀看到專業手語老師的親身示範;另外,第一冊的詞彙 也提供圖卡電子檔,可供學習者自行列印學習使用,以提升學習成效。

教學及引導方式

教學及引導方式
聽損孩子的手語需求
1 即使孩子已佩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仍可以學習手語。
2 孩子需要語言基礎,助聽輔具不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地學習口語,但聽 損孩子學習手語則不會有困難。
3 手語學習如同口語學習一樣,有學習的關鍵期。若過了關鍵期才學習手語, 其手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則有所限制。孩子的手語學習應儘早開始,以確保
口語發展有限制的聽損兒,培養至少一個語言能力。
4 現階段並未有研究結果證實手語會影響口語發展,甚至有研究強調,即便 配戴助聽器或是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在口語訓練之外,也鼓勵這些聽損 兒使用手語。
5 若孩子未來會植入人工電子耳,建議在電子耳植入前,仍讓孩子接觸手語, 及早給予孩子大量且豐富的語言刺激,提早奠定其語言基礎。
6 若孩子在嬰兒期處於語言刺激不足的環境下,日後無論手語或口語的表現 皆不理想。


7 聽損兒能若能及早開始接觸手語,自然地習得手語,其日後的認知發展、 學業表現、人際互動皆不會因其聽力障礙而有所影響。
8 提供的手語刺激建議是自然手語,而不是其他人工研發的溝通系統。
寶寶手語(baby sign)
1 寶寶手語主要的目的在幫助尚未有口語能力的嬰幼兒表達需求,因此有時 會為了方便表達,而簡化某些手語動作;或是因其他國家手語的表達方式
較簡單,而採用該手語表達方式;甚至也可能僅只是用一般的手勢來代替。
2 孩子的手語刺激,不能是經過簡化的動作或手勢,否則孩子無法學習到真 正的語言。
3 若孩子有學習手語的需求,建議學習自然手語。
家庭式手語(home sign)
1 在溝通互動的過程中,家庭成員可能與聽損孩子發明手勢動作來做溝通, 這一套系統稱為家庭式手語。
2 若聽損孩子的口語學習有困難,仍建議學習手語,因家庭手語僅只有家庭 成員能理解,無法與其他人溝通互動。
手語表達方式
1 手語的傳遞管道,除了雙手之外,另包含臉部表情、頭部擺動與身體動作。
2 手語是約定俗成的語言,雖然某些詞彙與一般手勢動作很相似,但大部的 手語詞彙與手勢動作不同。

3 每一個手語詞彙皆有固定的手形、動作、位置與手掌方向。
4 某些詞彙甚至需要表情。但某些表情可以預測,如「開心」;某些表情則 是任意武斷的(arbitrary),無法預測,如「要」。
5 手語詞彙有單手表達,也有雙手表達的詞彙。


6 單手表達的詞彙,大多以慣用手表達,若以非慣用手表達,也不會造成語 意的不同。
7 口說語言中的語氣詞或語尾助詞,例如「啊」、「喔」、「吧」…等,手 語沒有特定的手語詞彙表達,皆是以表情傳達。
孩子的手語發展
1 孩子約在9個月大時,就能以手語表達其需求,因此此階段就能以手語與 孩子互動。
2 溝通時無需擔心孩子的精細動作仍在發展,無法標準地表達,而簡化手語 詞彙或語句。
3 孩子不會馬上精確地表達每一個手語詞彙或語句,毋需糾正孩子的手語錯 誤,只需要示範正確的手語詞彙及語句。
4 依據孩子的動作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最先學會手語的位置, 接著是動作或手掌方向,手形則是最慢能夠掌控的。
視覺溝通互動
1 眼神注視是視覺溝通重要的條件。
2 父母可以輕拍孩子手臂、在孩子面前揮手、移動物品靠近孩子或變換身體 姿勢等方式,引起孩子的視覺注意。
3 若孩子在用餐或在桌上玩玩具時,也可輕拍桌子,以引起孩子的視覺注視。
4 若有迫切溝通需求,可加快輕拍孩子的速度。
5 父母可注意孩子的視線方向,並及時給予語言回饋。

6 溝通時,等待孩子的眼神注視在你身上時,才開始手語表達。
7 若欲表達某個物品或圖片的手語時,雙手可以靠近該物品或圖片,再表達 手語,以利孩子將物品和手語詞彙做連結。
8 確保手語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
9 表達手語時盡可能與孩子維持眼神接觸。
: 手語溝通時,盡量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也盡量避免在背光處。
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手語
1 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以手語互動,有助於孩子將手語和生活情境結合。
2 手語互動可從孩子感興趣或是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人、事、物開始,提供 孩子重複且多次的手語刺激。
3 可先從單詞開始,再慢慢將句子變長。
4 當孩子指著某個物品、書、或食物等,父母可即時示範該物品的手語,讓 孩子可以將手語和物品做連結。
5 示範手語時,盡可能靠近指涉的人、事、物,以便孩子將手語和該人、事、 物做連結。
6 表達手語時可重複、放慢或加大動作,讓孩子看得更清楚手語詞彙。
7 若手語詞彙的位置是在身體上時,可以直接在孩子身上表達,讓孩子了解 手語的正確位置。
如何以手語與孩子溝通互動
1 溝通是一來一往的輪替互動。若父母對孩子的反應能及時給予回應,有助 於孩子的溝通與語言發展。
2 尚未開口說話的寶寶,也有溝通需求。此階段的寶寶會以眼神、哭聲、笑 聲、手勢或肢體動作等,表達他的需求。
3 父母毋須擔心自己的手語能力不夠,而影響到孩子的手語學習。孩子學習 語言的過程中,並非僅只是單純複製父母給他的語言示範。但父母經常性 地使用手語與孩子互動仍是重要的。


4 家庭成員盡可能都學習手語,讓孩子溝通更順暢。孩子可直接與每一位家 庭成員溝通,而不是透過某位家庭成員的翻譯。
5 家庭活動時若有使用手語的孩子在場,家庭成員盡量都以手語溝通,讓孩 子有參與感。
6 孩子若主動以手語表達其需求或主動開啟話題,應及時給予鼓勵。
7 日常活動是最好練習手語的機會,在從事這些活動時,盡量搭配手語說明, 並鼓勵孩子以手語表達從事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練習。
8 繪本共讀時,可直接在繪本上表達手語,以減少孩子的視線在繪本和大人 的手語中轉換,孩子也可以直接將繪本內容和手語做連結。
9 了解孩子的語言與認知發展階段,有助於選擇合適的繪本、玩具或遊戲, 以利溝通及語言的發展。
手語和口語的雙語學習
1 部分孩子因為聽力沒有完全喪失的關係,在學習手語的同時,仍然可以培 養其口語聽與說的能力。

2 手語的刺激和口語的刺激建議同樣充足,將有助孩子的語言發展。
3 聽損孩子若有良好的認知發展、學業表現或是社交互動技巧,並非是因為 有良好的口語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具備至少一個語言能力。







學習生活 常用短句












2 大象 鼻子 長長的。 (大象鼻子長長的。)

3 手 放頭上 蹲下來。 (手放頭上,蹲下來。)









4 牛角尖尖的,綿羊角彎彎的。







(牛角尖尖的,綿羊角彎彎的。)
5 馬 騎 轉圈圈 拍拍手







(騎馬、轉圈圈、拍拍手。)


6 我們倆 一起 跳舞 唱歌。








(我們兩個一起跳舞、唱歌。)

7 我們倆 玩 剪刀石頭布。 (我們兩個玩剪刀石頭布。)





8 你 畫畫 喜歡? (你喜歡畫畫嗎?)







9 吹氣球 變大。 (氣球吹大大的。)













2 老師 早安。 (老師早安。)


3 現在 點名 (現在要點名。)









4 他 哪裡? (他在哪裡?)





5 我在這裡 (我在這裡。)

6 小朋友 全部 舉手 有 好棒! (好棒!小朋友都有舉手。)


7 今天 來 沒有 誰? (今天誰沒有來?)













8 他 生病 家 休息。 (他生病在家休息。)











9 點名 叫 舉手 要 (點名點到要舉手。)

: 你 舉手 好棒。



(你有舉手,好棒!)

1 我 動 你 學我







(請你跟我這樣做。)

2 拍拍手,搖搖頭,扭屁股。










(拍拍手,搖搖頭,扭屁股。)


3 拉拉耳朵,點點頭,抬抬腳。
(拉拉耳朵,點點頭,抬抬腳。)

4 現在 開始 唱歌 跳舞。









(現在開始唱歌、跳舞。)

5 一 二 三 拍拍手 向前走。



(一二三,拍拍手向前走。)






6 大象 你 鼻子 好長 為什麼? (大象你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7 海 裡面 魚兒游 (魚兒魚兒海裡游。)

8 小朋友,你們 手牽手,轉圈圈。






(小朋友,牽手,轉圈圈。)



9 等一下 一起 跑。




(等一下一起開始跑。) : 好棒噢! 再一次。 (好棒噢!再一次。)














2 站起來 排隊 去 洗手 (請站起來去排隊洗手。)









3 洗手 完了,那 椅子 坐 (洗手洗好了,坐在椅子上。)









4 碗 湯匙 拿 (請拿碗和湯匙。)






5 大家 坐 完了。很棒! (很棒!大家坐好了。)








6 中午 吃 什麼? (中午吃什麼?)











7 麵包、蘋果、蛋 吃 (吃麵包、蘋果、蛋。)
8 湯 聞聞看 好香噢! (聞聞看,湯好香噢!)




9 大家 現在 開始 吃 (好,開動,大家請吃。)









: 餅乾 好好吃,還要。
(餅乾好好吃,還要。)







1 點心 吃 完,去 刷牙 要 (吃完點心,要刷牙了。)










你 自己 毛巾 拿 臉 擦









3 肥皂 擦擦手,聞手 香香的 (肥皂擦擦手,手香香的。)









4 洗好了嗎? (手洗好了嗎?)



5 手 濕濕的 毛巾 拿 擦 乾 (手濕濕的,拿毛巾擦乾。)










6 頭髮 濕濕的 毛巾 拿 擦 乾 (頭髮濕濕的,拿毛巾擦乾。)










7 牙膏擠上去 (牙膏擠在牙刷上。)












9 你 嘴巴 髒 (你的嘴巴髒髒的。)






: 毛巾 眼睛 擦 鼻子 擦 耳朵 擦 嘴巴 擦 (拿毛巾擦眼睛、擦鼻子、擦耳朵、擦嘴巴。)











1 坐,老師 故事 說 (請坐,老師說故事囉。)







2 書 看 這裡 漂亮的 公主 這裡


(看這裡,漂亮的公主來了。)









3 (翻書狀)亮亮的! 這 誰?

(亮亮的!什麼出來了?)






4 日出 太陽 他 說 早安 (太陽出來說早安。)









5 幫我 翻書 誰? (誰要幫忙翻書?)



6 兔子跑 烏龜跑。 (兔子、烏龜跑步。)








7 晚上 月亮 星星 有 (晚上有月亮、星星。)









8 青蛙 變成 人。 (青蛙變成人。)


9 蝴蝶 姊姊 漂亮 (蝴蝶姊姊很漂亮。)













: 小 豬 三 蓋 房子






(三隻小豬蓋房子。)


1 一 二 三 開始 唱。 (一二三,開始唱。)








2 點頭三下,搖身體三下。

(點頭三下,搖身體三下。)






3 一起 唱歌 跳舞,可以? (一起唱歌跳舞,好不好?)










4 點點頭、搖搖手,身體搖一搖。 (點點頭、搖搖手,身體搖一搖。)
5 唱歌 再? (還要唱一次嗎?)









6 一是頭,二是肚子,三是屁股。 (一是頭,二是肚子,三是屁股。)






7 拍拍頭,拍拍肚子,搖搖屁股。 (拍拍頭,拍拍肚子,搖搖屁股。)



老師 唱歌 我 聽 喜歡 (我喜歡聽老師唱歌。)









9 我 唱 完了。 (我唱完了。)










你 點頭,我 搖頭。








2 我 想 畫 蘋果 大顆 (我想畫大蘋果。)








3 我 想 畫 花 紅色的 (我想畫紅色的花。)








4 你 車子 畫 喜歡嗎?






(你喜歡畫車子嗎?)

5 房子 剪下來 貼上去,完了。

(房子剪下來貼上去,就好了。)







6 我 畫 老師 還有 朋友。


(我畫老師還有朋友。)














8 帶回 家 給 媽媽 看 (帶回家給媽媽看。)










9 樹 大 葉子 小 (大樹和小葉子。)






: 小朋友 你們 畫 好了嗎?







(小朋友都畫好了嗎?)






2 我 想 玩 車子。 (我想玩車子。)
3 車子 我的,他 拿走。
(這我的車子,他拿我的。)












4 搶 不 一起 玩 (不要搶,一起玩。)
5 對不起,給你









(對不起,給你。)


6 我 現在 熊熊 抱 (我現在要抱熊熊。)







7 蘋果 切、鳳梨 切、玉米 切 (切蘋果、切鳳梨、切玉米。)












8 積木 倒下了。




9








: 我 還要 玩 那個 積木。






(我還要玩積木。)


1 等一下 回家 (等一下要回家。)










2 筆 書 書包 放 (筆跟書放書包裡。)


3 牙刷 毛巾 帶 回家。 (牙刷、毛巾帶回家。)







4 今天 來 接你 誰? (今天誰來接你?)








5 老師 同學 再見。


(老師再見,同學再見。)
6 畫畫 給 阿嬤 看。 (畫畫給阿嬤看。)













7 阿公 等一下 來 帶你。 (阿公等一下來接你。)













8 老師 謝謝,再見。

9 媽媽 來了,抱抱。 (媽媽來了,抱抱。)














: 爸爸 開車 帶我 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