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r e f a c e
前‧言
手語是一種以手勢動作與面部表情來表達意思的語言。相較於聽人使用的 「由口到耳」的語言溝通方式,對於聽覺障礙者來說,這種以視覺傳達的語言 可以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以更便利的方式溝通。手語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域 間都會有所差異,其中「臺灣手語」(又常稱作自然手語)便是臺灣大多數聽
覺障礙者溝通的工具,其特殊的文法結構有助於提升臺灣聽覺障礙者溝通時的 效率,在表達時也可以更加地精確。
由於手語的表達是基於視覺與空間的變化,因此在文法上,臺灣手語具有 一套自己的文法規則。108年公布實施的《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國家語言
之範疇包含臺灣手語,亦即係指「臺灣聽、語障人士間使用手勢及視覺表現出 來之自然語言」。是以,本署為使聽覺障礙者學習並使用專屬於自己的母語,
在許多聽覺障礙者的協助下,編製臺灣手語學習教材電子書,使學習者可以了 解臺灣手語的語法結構,增強臺灣手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並提升手語的溝通 技能。


本系列電子書教材共計有四冊,除第一冊的手語字彙外,其餘三冊皆為生 活常會使用到的情境短句,透過大量的短句來學習臺灣手語,一方面重複加深 對於單字的印象,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學會臺灣手語獨有的文法概念,並舉一反 三在生活日常活潑運用。本系列教材皆有示範影片,只要點擊或掃描電子書上
的QR code,便可直接觀看到專業手語老師的親身示範;另外,第一冊的詞彙 也提供圖卡電子檔,可供學習者自行列印學習使用,以提升學習成效。

教學及引導方式

教學及引導方式
聽損孩子的手語需求
1 即使孩子已佩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仍可以學習手語。
2 孩子需要語言基礎,助聽輔具不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地學習口語,但聽 損孩子學習手語則不會有困難。
3 手語學習如同口語學習一樣,有學習的關鍵期。若過了關鍵期才學習手語, 其手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則有所限制。孩子的手語學習應儘早開始,以確保
口語發展有限制的聽損兒,培養至少一個語言能力。
4 現階段並未有研究結果證實手語會影響口語發展,甚至有研究強調,即便 配戴助聽器或是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在口語訓練之外,也鼓勵這些聽損 兒使用手語。
5 若孩子未來會植入人工電子耳,建議在電子耳植入前,仍讓孩子接觸手語, 及早給予孩子大量且豐富的語言刺激,提早奠定其語言基礎。
6 若孩子在嬰兒期處於語言刺激不足的環境下,日後無論手語或口語的表現 皆不理想。


7 聽損兒能若能及早開始接觸手語,自然地習得手語,其日後的認知發展、 學業表現、人際互動皆不會因其聽力障礙而有所影響。
8 提供的手語刺激建議是自然手語,而不是其他人工研發的溝通系統。
寶寶手語(baby sign)
1 寶寶手語主要的目的在幫助尚未有口語能力的嬰幼兒表達需求,因此有時 會為了方便表達,而簡化某些手語動作;或是因其他國家手語的表達方式
較簡單,而採用該手語表達方式;甚至也可能僅只是用一般的手勢來代替。
2 孩子的手語刺激,不能是經過簡化的動作或手勢,否則孩子無法學習到真 正的語言。
3 若孩子有學習手語的需求,建議學習自然手語。
家庭式手語(home sign)
1 在溝通互動的過程中,家庭成員可能與聽損孩子發明手勢動作來做溝通, 這一套系統稱為家庭式手語。
2 若聽損孩子的口語學習有困難,仍建議學習手語,因家庭手語僅只有家庭 成員能理解,無法與其他人溝通互動。
手語表達方式
1 手語的傳遞管道,除了雙手之外,另包含臉部表情、頭部擺動與身體動作。
2 手語是約定俗成的語言,雖然某些詞彙與一般手勢動作很相似,但大部的 手語詞彙與手勢動作不同。

3 每一個手語詞彙皆有固定的手形、動作、位置與手掌方向。
4 某些詞彙甚至需要表情。但某些表情可以預測,如「開心」;某些表情則 是任意武斷的(arbitrary),無法預測,如「要」。
5 手語詞彙有單手表達,也有雙手表達的詞彙。


6 單手表達的詞彙,大多以慣用手表達,若以非慣用手表達,也不會造成語 意的不同。
7 口說語言中的語氣詞或語尾助詞,例如「啊」、「喔」、「吧」…等,手 語沒有特定的手語詞彙表達,皆是以表情傳達。
孩子的手語發展
1 孩子約在9個月大時,就能以手語表達其需求,因此此階段就能以手語與 孩子互動。
2 溝通時無需擔心孩子的精細動作仍在發展,無法標準地表達,而簡化手語 詞彙或語句。
3 孩子不會馬上精確地表達每一個手語詞彙或語句,毋需糾正孩子的手語錯 誤,只需要示範正確的手語詞彙及語句。
4 依據孩子的動作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最先學會手語的位置, 接著是動作或手掌方向,手形則是最慢能夠掌控的。
視覺溝通互動
1 眼神注視是視覺溝通重要的條件。
2 父母可以輕拍孩子手臂、在孩子面前揮手、移動物品靠近孩子或變換身體 姿勢等方式,引起孩子的視覺注意。
3 若孩子在用餐或在桌上玩玩具時,也可輕拍桌子,以引起孩子的視覺注視。
4 若有迫切溝通需求,可加快輕拍孩子的速度。
5 父母可注意孩子的視線方向,並及時給予語言回饋。

6 溝通時,等待孩子的眼神注視在你身上時,才開始手語表達。
7 若欲表達某個物品或圖片的手語時,雙手可以靠近該物品或圖片,再表達 手語,以利孩子將物品和手語詞彙做連結。
8 確保手語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
9 表達手語時盡可能與孩子維持眼神接觸。
: 手語溝通時,盡量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也盡量避免在背光處。
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手語
1 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以手語互動,有助於孩子將手語和生活情境結合。
2 手語互動可從孩子感興趣或是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人、事、物開始,提供 孩子重複且多次的手語刺激。
3 可先從單詞開始,再慢慢將句子變長。
4 當孩子指著某個物品、書、或食物等,父母可即時示範該物品的手語,讓 孩子可以將手語和物品做連結。
5 示範手語時,盡可能靠近指涉的人、事、物,以便孩子將手語和該人、事、 物做連結。
6 表達手語時可重複、放慢或加大動作,讓孩子看得更清楚手語詞彙。
7 若手語詞彙的位置是在身體上時,可以直接在孩子身上表達,讓孩子了解 手語的正確位置。
如何以手語與孩子溝通互動
1 溝通是一來一往的輪替互動。若父母對孩子的反應能及時給予回應,有助 於孩子的溝通與語言發展。
2 尚未開口說話的寶寶,也有溝通需求。此階段的寶寶會以眼神、哭聲、笑 聲、手勢或肢體動作等,表達他的需求。
3 父母毋須擔心自己的手語能力不夠,而影響到孩子的手語學習。孩子學習 語言的過程中,並非僅只是單純複製父母給他的語言示範。但父母經常性 地使用手語與孩子互動仍是重要的。


4 家庭成員盡可能都學習手語,讓孩子溝通更順暢。孩子可直接與每一位家 庭成員溝通,而不是透過某位家庭成員的翻譯。
5 家庭活動時若有使用手語的孩子在場,家庭成員盡量都以手語溝通,讓孩 子有參與感。
6 孩子若主動以手語表達其需求或主動開啟話題,應及時給予鼓勵。
7 日常活動是最好練習手語的機會,在從事這些活動時,盡量搭配手語說明, 並鼓勵孩子以手語表達從事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練習。
8 繪本共讀時,可直接在繪本上表達手語,以減少孩子的視線在繪本和大人 的手語中轉換,孩子也可以直接將繪本內容和手語做連結。
9 了解孩子的語言與認知發展階段,有助於選擇合適的繪本、玩具或遊戲, 以利溝通及語言的發展。
手語和口語的雙語學習
1 部分孩子因為聽力沒有完全喪失的關係,在學習手語的同時,仍然可以培 養其口語聽與說的能力。

2 手語的刺激和口語的刺激建議同樣充足,將有助孩子的語言發展。
3 聽損孩子若有良好的認知發展、學業表現或是社交互動技巧,並非是因為 有良好的口語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具備至少一個語言能力。







居家生活 常用短句











3 嗨! 爸爸 你好! (嗨!爸爸你好!)







4 我 牛奶 喝 要 (我要喝牛奶。)





5 這 房間 我的 (這是我的房間。)




6 那 被子 我的 (那是我的被子。)








7 臭臭的 尿布 換 (臭臭的,換尿布囉!)









8 這個 枕頭 你的嗎?


(這是你的枕頭嗎?)


9 這 枕頭 我的 (這是我的枕頭。)





: 牛奶 喝 要嗎? (要不要喝牛奶?)







1 我 脫衣服、脫褲子。






2 姊姊 去 洗澡、洗頭髮。







3 我 手 髒髒 (我的手髒髒的。)
4 毛巾 這個 濕濕的。 (這個毛巾濕濕的。)






















8 那邊 洗澡 誰? (誰在那邊洗澡?)


9 牙刷 這個 誰的? (這個牙刷是誰的?) : 我 耳朵 兩個 (我有兩個耳朵。)











情境三 用餐時間 (早餐、午餐、晚餐)
1



(寶寶,喝牛奶囉!)


2 玉米 湯 燙燙的。



(玉米湯燙燙的。)


3 阿嬤 飯 炒 香香的(好香)。 (阿嬤炒飯好香。)








4 蛋 吃 喜歡 (喜歡吃蛋。)





5 包子 麵包 都 好吃。 (包子、麵包都好吃。)












6 我 餓了,媽媽 餵。 (我餓了,媽媽餵。)

7 阿公 蔬菜 吃 喜歡 (阿公喜歡吃蔬菜。)
8 我 薯條 吃 要 (我要吃薯條。)














9 雞肉 湯 這 辣辣的。 (這個雞肉湯辣辣的。)






















2 我 香蕉 吃 喜歡 (我喜歡吃香蕉。)

3 橘子 果汁 冰冰的。 (橘子果汁冰冰的。)











4 爸爸 吃芭樂 要嗎?



(爸爸要吃芭樂嗎?)

5 弟弟 巧克力 蛋糕 吃 (弟弟在吃巧克力蛋糕。)










6 你 水果 吃 要 什麼? (你要吃什麼水果?)












7 我 汽水 喝 可以 (我可以喝汽水。)


8 阿姨 餅乾 給我 謝謝 (謝謝阿姨給我餅乾。)
9 蘋果 吃 可以? (吃蘋果好不好?)



























3 肚子 痛痛的,馬桶 坐 (肚子痛痛的,坐馬桶。)


4 妹妹 便便 臭臭的。 (妹妹便便臭臭的。)













5 衛生紙 拿 擦手 乾 (拿衛生紙擦乾手。)

6 尿尿 完了 洗手 要 (尿尿完了要洗手。)














7 弟弟 褲子 濕濕的。 (弟弟褲子濕濕的。)









8 便便 完了嗎? (便便完了嗎?)



9 姊姊 尿布 髒髒的。 (姊姊的尿布髒髒的。)











: 哥哥 去 尿尿 不要 (哥哥不要去尿尿。)




1 下雨 撐傘 要 (下雨了,要撐傘。)











2 爸爸 搭捷運 去 上班 (爸爸搭捷運去上班。)



3 哥哥 我 帶去 學校。





(哥哥帶我去學校。)




4 襪子穿、穿鞋 好了。




(襪子、鞋子穿好了。)





5 公車 等一下 來。
(公車等一下就來。)











6 娃娃車 搭 去 上學 (搭娃娃車去上學。)

7 姊姊 撐傘 我 帶 (姊姊撐雨傘帶我走。)











8 捷運 人 多 (捷運的人好多。)


9 媽媽 機車 騎 上班。
(媽媽騎機車上班。) : 爸爸 媽媽 再見。 (爸爸媽媽再見。)













玩玩具及遊戲時間
1 哥哥 球 給我





(哥哥把球給我。)

2 姊姊 來 玩 躲 抓。 (姊姊來玩躲貓貓。)


















5 孩子 一起 球 拍拍。 (小朋友一起拍球球。)













6 我們倆 一起 電視 看 (我們兩個一起看電視。)

7 妹妹 玩偶 大 揹 (妹妹揹著大玩偶。)












8 我 玩具 多 (我有好多玩具。)


9 積木 這裡。 (積木在這裡。)











: 再 玩 剪刀石頭布。 (還要玩剪刀石頭布。)積木 這裡。







2 晚上 媽媽 故事 說 (晚上媽媽說故事。)













3 這 故事 書 看 棒 (這本故事書好好看。)

4 你 畫 什麼? (你在畫什麼?)

5 故事 聽 再 (還想聽故事。)

6 三隻 小 豬 故事 姐姐 說






(姊姊說三隻小豬的故事。)










7 故事 書 這個 毛毛蟲 好餓 這 看 讚
(《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書真好看。)










8 毛毛蟲 變 蝴蝶 會 (毛毛蟲會變蝴蝶。)













9 幫我 書 拿 (幫我拿書。)

: 故事 說 完了 你 睡覺!


(故事說完了,睡覺吧!)





(哥哥去尿尿、洗臉、刷牙。)








2 弟弟 去 床 躺 睡覺。 (弟弟去床上睡覺。)









3 洗澡 水 熱熱的。 (洗澡水熱熱的。)






4 爸爸 說 蓋被子。 (爸爸說被子蓋好。)









5 關燈 晚安 (關燈囉,晚安。)


6 媽媽 我 一起 睡覺 (媽媽和我一起睡覺。)








7 關燈、枕頭 抱著、閉眼睛、睡覺了。





(電燈關上、枕頭抱著、眼睛閉上,睡覺了。)



8 牙齒 刷 亮亮的。 (牙齒刷亮亮的。)


9 媽媽 親親,爸爸 抱抱。












: 寶寶 晚安。 (寶寶晚安。)





(生日、節慶、客人/親友來訪)




1 阿公 阿嬤 家 去。





2 那 女生 誰




3 我們 家 一起 蛋糕 吃 (我們家一起吃蛋糕。)









4 叔叔 阿姨 謝謝。 (謝謝叔叔阿姨。)





5 哈囉!姑姑 你好。






(哈囉!姑姑你好。)

6 一起 拍手 唱歌。





7 你 名字 什麼? (你叫什麼名字?)






8 妹妹 可愛 (妹妹很可愛。)









9 叔叔 回家,再見 (叔叔要回家了,再見。)


: 弟弟 唱歌 跳舞 轉圈圈。




(弟弟唱歌、跳舞、轉圈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