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六宫外檐门窗专项调查与评估报告
第 1 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人员:张仲倩
调查目的
:通过现场记录东西六宫的门窗保存状况,统计病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并对东西六
宫各宫外檐门窗保存现状作了整体评估,最后分析病害发生机制与病害风险类型,针对病害现 状提出保护措施。
计划方案:
第一步:分别调查东西六宫(内廷西六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储秀宫、翊坤宫和永寿 宫;内廷东六宫:钟粹宫、承乾宫、 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的门窗现状
第二步:统计东西六宫整体的门窗病害,绘制图表,并以文字形式描述结论。
第三步:针对病害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是否位于开放区? (√/ ×)
西
翊坤宫
东
六
宫
景阳宫 ×
永和宫
是否已调查?(√/ ×) 现场调查日期
紫禁城东西六宫平面布局示意图
(点击宫殿名称打开门窗 Excel 统计表)
西六宫
咸福宫 储秀宫
长春宫 翊坤宫
太极殿 永寿宫
东六宫
钟粹宫 景阳宫
承乾宫 永和宫
景仁宫 延禧宫
西六宫平面布局示意图
后西耳房 同道堂 后东耳房
后
西
配
殿 后 东 配 殿
咸福宫
前
西
配
殿 前 东 配 殿
后西耳房 怡情书史 后东耳房
绥万
邦北
值房 长春宫
西耳房 体元殿 东耳房
后西耳房 丽景轩 后东耳房
后
西
配
殿 后 东 配 殿 前
西
配 耳
储秀宫
房 前 东
前
西
配
配 耳 房
殿 前 东 配 殿
西耳房 体和殿 东耳房 益 寿 斋 平 康 室 前
耳 房 前 东 配 耳 房 翊坤宫
道
德
堂 庆 云 斋
后西耳房 永寿宫后殿 后东耳房
后
东六宫平面布局示意图
后西耳房 钟粹宫后殿 后东耳房
后
西
配
殿 后 东 配 殿
钟粹宫
绥 万
邦 膺 天 庆
后西耳房 承乾宫后殿 后东耳房
后
西
配
殿 后 东 配 殿
前
西
耳
后西耳房 御书房 后东耳房
古 鉴
斋
静 观 斋 景阳宫
前
西
配 殿 前 东 配 殿
后西耳房 同顺斋 后东耳房
房 前 东
前
西
配
耳 房 承乾宫
殿 前 东 配 殿
后西耳房 景仁宫后殿 后东耳房
后
西
配
殿 后 东 配 殿
前西 配北 耳房 前东 配北 耳房
景仁宫
前
西
配
殿 前 东 配 殿
前西 配南 耳房 前东 配南 耳房
殿 后 东 配 殿 前 西 耳 房 前 东
前
西
配
耳 房 永和宫
殿 前 东
延禧宫
配 殿
2.1 建筑布局

图1 翊坤储秀宫平面图。来源:?
后西耳房 丽景轩 后东耳房
后
东
东 配 殿
西耳房 体和殿 东耳房
前 西
配 耳 房 前 东
配
翊坤宫和储秀宫皆为内廷西六宫,明清时为妃嫔居所。翊坤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 年)改为翊坤宫。储秀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 年)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 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连通翊坤宫与储秀宫, 形成四进院的格局。储秀宫后殿为丽景轩。
2.2 门窗类型及形制
1)花窗样式
翊坤储秀区域内的翊坤宫正殿及其东西配殿、体和殿正殿及其东西配殿、储秀宫正殿及其东西 配殿、丽景轩及其东西配殿及众东西耳房的支窗棂心样式几乎相同,皆为步步锦棂心支摘窗。
其中等级较高的主要正殿及配殿的上支窗内层采用万字锦嵌寿字纹样之棂心,下摘窗则为万字 纹嵌寿字仔边玻璃窗。
2)隔扇门样式
翊坤储秀区域内的隔扇门的样式中,以万字纹嵌寿字棂心样式做工最为精美,等级最高,运用 词类样式的隔扇门包括翊坤宫正殿南北立面、翊坤宫西配殿东立面、体和殿正殿南北立面、体 和殿东西配殿、储秀宫正殿南北立面、储秀宫前西配殿东立面、丽景轩正殿南立面、及丽景轩 东西配殿。其余建筑立面的门之棂心样式还包括步步锦、素心裙板。
门
翊坤储秀宫上支窗内层门窗数量 上层万字锦嵌寿字图案
上层正搭正交棂心纱网窗
帘架 带风 门 窗
门
翊坤储秀宫门窗形制一览
经过改动,形制未知
步步锦横披窗
步步锦支摘窗
万字锦嵌寿字图案槛窗
素心裙板帘架带风门
万字纹嵌寿字裙板帘架带风门
素心裙板隔扇门
步步锦隔扇门
步步锦风门
步步锦风门
万字纹嵌寿字隔扇门
第 3 章 翊坤储秀宫外檐门窗病害统计与评估
3.1 门窗病害类型统计
(1)隔扇门病害
翊坤宫储秀宫区域内的隔扇门以万字纹嵌寿字隔扇门为主。万字纹嵌寿字隔扇门的病害主要发
于其五金件,包括钉在隔扇门抹头及边挺的角叶。隔扇门的构件为铜质材质的,角叶现状呈现 出铜绿和泛白情况。故病害类型中角叶生锈与角叶泛白同时出现。角叶为铜质,原本颜色为黄 铜,现在锈蚀后呈现出铜绿及绿白颜色。
除角叶锈蚀外,隔扇门还出现裙板破裂之病害。
隔扇门病害类型 比例
角叶生锈 32%
角叶泛白 30%

角叶缺失 11%



图5 储秀宫正殿南立面明间
翊坤储秀宫隔扇门及风门病害统计(程度评价为严重)
角叶生锈, 20%
积尘, 7%
角叶缺失, 7%
角叶泛白, 18%
裙板破裂, 8%
角叶生锈 角叶泛白 角叶缺失 裙板破裂 下沉 积尘 无 不详
翊坤储秀宫门扇病害统计(程度评价为轻微)
积尘 角叶缺失 裙板破裂 无
(2)万字锦嵌寿字支窗病害
翊坤宫储秀宫区域内的支摘窗多有两层,其中内层为万字锦嵌寿字棂心,棂条较为幼细和脆弱 并且榫卯结构复杂,所以存在严重的棂条相关病害,包括棂条断裂、棂条变形、棂条缺失、寿 字图案缺失。注意此处病害类型名词未有严谨定义。棂条断裂、缺失、脱落可同时出现。棂条 缺失和棂条脱落的区别较为模糊。但若粗浅地按严重程度分,棂条缺失代表大片棂条缺失,代
表损害程度最严重,棂条脱落的损害程度次之,棂条断裂的损坏程度最轻。
支窗内层病害类型 比例 积尘 15%
寿字图案缺失 11%


图7 体和殿东配殿(平康室)西立面
棂条变形





病害数量
翊坤储秀内层万字锦嵌寿字支窗病害统计
积尘, 10%
寿字图案缺失, 7%
棂条变形, 20%
棂条断裂, 15%
棂条缺失, 9%
积尘 寿字图案缺失 寿字图案脱落 寿字脱落 局部残损
局部缺失 棂条变形 棂条缺失 棂条断裂 棂条脱落
棂条劈裂 有支顶 无
翊坤储秀宫区域有关棂心病害的空间分布
翊坤宫储秀宫立面
翊坤储秀宫区域有关万字锦嵌寿字棂心病害的空间分布
翊坤储秀宫区域最严重的病害多见于上支窗的万字锦嵌寿字棂心内层中,最显著的病害包括棂 条断裂、棂条变形、棂条缺失、寿字图案缺失以及积尘。其中,体和殿东西配殿的支窗的病害 数量最多,整体病害程度最为严重,翊坤宫东西配殿及储秀宫前东西配殿次之。
体和殿西配殿西立面的支窗出现整片棂条脱落的情况,情况恶劣。由于翊坤宫储秀宫位于开放 区,往来游客或伸手触碰支摘窗甚至拿走断裂的棂条,这对往后的修复工作十分不利。防止情 况恶化的措施包括让安保人员对行为不当的游客给予指引或警告。
棂条脱落举例
体和殿西配殿西立面 体和殿西配殿西立面南次间




(3)普遍病害
(3.1)积尘
积尘普遍存在于翊坤宫储秀宫区域内的几乎所有外檐门窗。积尘对于安装于外檐的门窗来说在 所难免。虽然积尘不会对建筑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却破坏外檐门窗的原貌,削弱其观赏性。翊 坤宫储秀宫区域为开放区,积尘病害尚不算严重。该区域内 11%的隔扇门存在积尘问题,15% 的内层上支窗存在积尘问题。
外层支摘窗及横披窗严重病害统计
, 23%
积尘, 59%
, 18%
不详
无
积尘
积尘;寿字图案缺失
外层支摘窗及横披窗轻微病害统计
变形, 3%
棂条变形, 9%
积尘, 88%
(3.2)摘窗缺失
积尘
棂条变形
变形
翊坤宫储秀宫区域内几乎所有支摘窗的摘窗是缺失的。摘窗是支摘窗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晚安 装可遮挡视线,白天摘下为室内提供光照,摘窗的缺失使外檐装修之完整性受到破坏。“但在 历史照片中可发现,摘窗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摘下状态,推测原因为后期玻璃广泛使用,保温功
能远大于之前裱糊纸的状态,故摘窗使用率不高。因此,从建筑的完整性来说,摘窗必不可 少,但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分析,摘窗的使用率并不高。”
摘窗缺失举例
储秀宫正殿南立面

储秀宫正殿南立面西次间

翊坤宫步步锦支摘窗
摘窗缺失, 97%
3.4 小节
无 摘窗缺失
本章节主要对翊坤宫储秀宫外檐门窗进行病害描述、病害类型统计及空间分布。翊坤宫储秀宫
区域内的外檐门窗与东西六宫的其他宫殿一样均存在普遍病害,包括积尘、摘窗缺失及隔扇门 五金件锈蚀。除普遍病害外,翊坤宫储秀宫区域因其等级较高支窗内层为做工复杂但较为脆弱 的万字锦嵌寿字棂心,所以其存在棂条断裂、棂条脱落、棂条劈裂、棂条缺失、寿字图案缺 失、寿字图案脱落特殊病害。保护措施应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采用最低限度干
预,即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证文物古迹安全的程度上。采用预防性保护以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干 预,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构件。
4. 参考书目
【专著】
李剑平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M]. 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汤崇平编著. 马炳坚.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论文】
臧丽娜. 養心殿區域建築外檐門窗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