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 : 柯宏宗 學 生 : 張榕珈


1.議題動機
序:緣起動機/企圖目標
研究範圍:基地選址
2.基地分析
目標site: FUTURE MOD/ EENERGY EFFICENCY/ENVIROMENTAL
3.理論依據
焦點議題:可逆建築
辦公大樓-居家/翻新效能
4.整體規劃

5.設計說明
圖面說明
CONCEPT/DIAGRAM/STORY









佔全球溫室氣體 排放量的三
分之一,需對建築設計和施工
進行根本性改進

新建築/既有建築
國外辦公大樓不符合社會標準,
雖然還能用的建築,卻已經閒 置。
翻新工程產生的隱含碳排放量 僅為新建案的一半
非住宅建築的能源使用強度較
高(kWh/m 2)。因此,節能 減排的潛力更大。
何謂既有/閒置空間?

閒置空間定義

都市發展的不斷擴張, 隨著都市
機能的轉變及使用類型的改變

ESG

讓社會有評估標準,讓人們提高 標準。

2050 NET ZERO

達到經濟發展、企業責任、生態
平衡。決定翻新既有建築,而不
是整體拆除後重建


生成式AI影響


未來的生活因生成式AI的影響而

生態建築


循環建築

有所不同,慢慢轉向微型城市 達到生態平衡,延緩地球的傷害、 並修復累積的迫害
國外辦公大樓不符合社會標準,雖 然還能用的建築,卻已經閒置。
國外辦公大樓不符合社會標準,雖然還能用的建築,卻已經閒置。

疫情


生成式AI

「既有/閒置空間」是不符合
現代需求和標準的空間,並
現在、既有建築,必須滿足
現代條件之下,才能再被使

生態建築


循環建築

用,且因為大事件的發生導
致生活模式改變產生的閒置 空間。


不符合2050淨零排放目標 及
因為疫情後、ai發展後產業、生活
的改變。台灣目前住宅閒置空
7成以上。







• 為了達到2050淨零排碳,既有建
物所釋放的碳足跡,也需要解決。
• 疫情後、AI發展後生活模式改變。



既有/現有空間
Refurbishment
REVERSIBLE
BUILDING DESIGN

議題-題目
題目 對策
「既有建築空間再造-大同居家產業園區」

• 閒置空間再生規劃
• 生態、循環建築設計
• 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ESG標準(延緩現狀
惡化)
• 生活模式改變產生的生活行為(疫情、ai)
• 修護環境所受到的傷害

• 辦公大樓、校園的轉型-產業園區、
技術學院、展示研發




• 生態、循環建築設計
• 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ESG標準
• 生活模式改變產生的生活行為-未 來生活
• 修護環境所受到的傷害

ENVIRONMENTAL 環境分析 三個層面分析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能源效率
FUTURE MODE
未來模式
從三個層面實現脫碳/減碳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能源效率

1. 透過能源效率減少現有建築物的營運碳;
2. 使用再生能源來滿足剩餘的低能源需求,最好是在現場或附近場外(如有必要);
3. 減少新建築整個生命週期的隱含碳排放。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能源效率
建築資材碳足跡中,主結構佔比最大,
單看主結構的生命週期也是最長的,

建築生命週期中日常使用最耗能,其中設備使用最高,在辦
公室類型建築中空調佔比最大






原建築耗能狀況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建築碳足跡主要來自主結構(47%)、設備(24%)及外
牆(13%)。從建築日常使用來看,碳排放量由多到少依
39%)、照明(25%)、設備(22%)等。







科技推動的低接觸
時代來臨






遠程工作和靈活性








空間不再單一使用

教室
現代設備
分散式工作
個人辦公室

「協作型」與「創新型」
靈活學習空間
文件存儲空間


FUTURE MODE
未來模式
休息區
傳統工作站

研發區
智能
工業區域
高彈性辦公的概念- 模組化設計
虛擬情境
停車空間
會議室
實作區
可持續 共享
餐廳
交流
住宅土地
混合辦公空間
圖書館
倉庫
室內空間與戶外有更多連接
個人儲物空間
自動化設備
固定設備和硬件


商業辦公室空間
多功能性
虛擬設備










:300%
大同基地現況


室內體育場
樓高:1
樓地板面積:2116 ㎡
A2、A3


高中部
樓高:4
樓地板面積:11645 ㎡

基地面積:63697 ㎡
建築面積約 17000 ㎡
樓高:8
樓地板面積:21912㎡



樓地板面積約 60000 ㎡
總基地面積:113031.49




工廠
樓高:1-4
樓地板面積:8656 ㎡


樓高:7
樓地板面積:5691 ㎡
建蔽/容積: 55%/300%


尙志教育紀念館
樓高:1-4
樓地板面積:4818 ㎡



A1、A5
樓高:6-10
樓地板面積:19460 ㎡



基地面積:49334 ㎡
建築面積約 25000 ㎡
樓地板面積約 110000 ㎡

志生樓
樓高:3
樓地板面積:1261 ㎡



新設工
樓高:6-14
樓地板面積:34698 ㎡










工廠
樓高:1-4
樓地板面積:12964 ㎡



北設工
樓高:18-20
樓地板面積:25878 ㎡


設工
樓高:14
樓地板面積:21546 ㎡




大同公司-產業主軸

重電

先端/家電

資訊整合

綠色能源

智慧科技

綠色能源
智慧電網
ENVIRONMENTAL 環境分析
智慧監控
智慧馬達

先端/家電
智慧家電
太陽能
目前產業轉型成智慧家電+綠色能源

都更? -
翻新現有建築才能減少碳排



2040目標是50%既有建築更新為零碳建築
翻新現有建築才能減少碳排
空間釋放-轉為碳權- 經濟平衡

REVERSIBLE BUILDINGS-可逆建築

可逆建築是指具有可變化和可重組性的建築物,其
設計和構造使其能夠適應不同的需求和使用情境。


















大同公司

大同高中/大學



大部分建築不符合未來生活模式、生態循環,有些材質為鐵皮,預計規劃將 部分完全拆除、部分改建。


















基地面積:63697 ㎡
建築面積約 17000 ㎡
樓地板面積約 60000 ㎡
總基地面積:113031.49
建蔽/容積: 55%/300%
基地面積:49334 ㎡
建築面積約 25000 ㎡
樓地板面積約 110000 ㎡
建築計畫-規劃
智慧生態-居家產業

將過於老舊,無法
延續建築生命的建
築拆除,規劃成生
態公園,並將剩餘
建築改造,符合未
來模式﹑成為智慧
生態-居家產業園
區,
拆除
保留
改建
古蹟
基地規劃
拆除老舊鐵皮,規劃成生態公園


綠色能源研究空間,配合生態公園,將
不分拆除
規劃成停車空間,綠色交通的起
點




先端、家電研究空間


綜合辦公空間,拆除多餘的空間,生態
循環空間
技職教學空間





廠房改建展示中心。模擬居家空間

古蹟-展覽




別
校 園 -
開放式工作空間 200 10 5400
私人辦公室 64 20
討論室 32 10
休息社交區 500 4
虛擬設備空間 32 6
電子實驗室 1000 8
數據中心 1000 8
培訓和教育設施 100 4
物聯網測試室 300 8
模擬家居/能源空間 1000 4
設備展示區 100 4
原型製作區 200 4
開放式空間 1000 4 42700
使用者體驗研究室 300 4
實驗室和測試設施 300 4
智慧電網控制中心 400 4
智慧電網通信中心 400 4
太陽能發電站 2000 4
電力儲能空間 300 4
智慧電表和傳感器測試室 250 4
模擬工作場所 400 2 4196
研究室 150 5
實作空間 200 5
多功能空間 150 5
討論室 32 3
開放式空間 300 2
設備空間 100 2
樓高:7
樓地板面積:5691 ㎡


樓高:11
樓地板面積:12100 ㎡
北設工
樓高:18-20
樓地板面積:16000 ㎡



新設工
樓高:14
樓地板面積:25000 ㎡





設工
樓高:14
樓地板面積:10000 ㎡

居家模擬環境 10000 1
綠色能源技術區(如何永續地利
用再生能源) 10000 1
永續示範區域 10000 1
互動教育區域(如何提高能源效 率) 10000 1
智能控制中心 5000 1
不斷更新區域展示


控制中心
運動空間
電網空間
娛樂空間
綠色交通
停車塔





1.綠色交通起點-停車塔

2.





















大同百年企業意義
未來生活

自然環境
「每棟建築物都應該像有機體。」
透過預鑄、模組化、可拆解的設計,就能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或用途改變時,讓建築有替換部件、維修、增加部件的空間, 大幅度地保有建材的價值,成為下一棟建築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