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門季刊-143期

Page 1

143

夏季刊

Quarterly Of Kinmen

2020



軌條砦 文/ 陳榮昌 圖/ 許小西

戍守金門半世紀的老兵們, 天色昏暗了, 岸際也寂寥, 昔日的烽火砲聲 早已遠颺, 你們還在癡守著甚麼呢? 是部隊長的 一紙命令, 還是遠方 音訊杳杳的 親人?


目錄

專欄報導

常民生活職人系列

CONTENTS

3

烈嶼廢屋變民宿 8 年級青年發揮創意改造老街

30 那個傻呼呼的我 有著最真的心

6

迎城隍遶境巡安 疫情影響規模縮小儀式莊嚴

34 如果要說創業的起源 不如說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藝技饗宴 11 當代「百女圖」 翻轉性別刻板印象

38 馬約利卡花磚 和我的「捲毛力卡」

懷舊古早味 創想天地 14 詩詠七鶴戲水(下) 18 軍國神話逸聞 本土教育影響 造神失根源

42 逐漸式微的「豆渣圓」美食 喚起兒時飽足的美好記憶

45 清明時節 漫談金門七餅文化 及廈門與臺灣的潤餅食俗

島嶼生態 20 擁抱土地的快樂 自然的禮讚 25 消失的雙打街海岸

古今人文 51 漂流的文學樹 楊樹清文學作品展紀實 56 總兵楊華武功彪炳流芳百世 60 郝柏村在金門的點滴


143 Quarterly Of Kinmen 2020 · 夏季刊

金門縣政府

楊鎮浯

許正芳

許慧婷

何桂泉

歷史金門

64 威濟廟王爺神威顯赫 守護綿長海疆

68 時光廊道 回顧金門軍郵歷史

執 行 編 輯

翁御勛

72 金門花帔傳奇與 Burberry

編輯審查委員

陳榮昌 周祥敏 郭朝暉 黃逸群 呂月鳳

藝文訊息 77 109 年夏季藝文活動

金門縣文化局

893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 66 號

(082)323169 (082)328638

(082)320431

設 計 印 刷

(04)24222277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issuu.com

1


2

專 欄 報 導 ─ Column R epor t


烈 嶼 廢 屋 變 民 宿 8 年級青年發揮創意成功改造老街

文圖/喬恩

捨不得老店就此淹沒在回憶的時間洪流之中,同時也希望曾經見證歷史的店面, 能繼續訴說著屬於他的故事,烈嶼子弟陳家揚繼 2 年前將阿公的理髮百貨店改 裝成「嘉年華冰菓室」之後,最近又在西方街道承租 2 間廢屋,經過他與好友

2 個月的改造,變身成為旅遊導覽據點與背包客民宿,還以昔日「軍中情人」 鄧麗君的歌名「我只在乎你」為民宿命名,充滿濃濃的懷舊風。

返鄉讀書改造老屋 陳家揚說,早期 10 萬大軍駐守金門的年代,小金門(烈嶼)的西方街道相當 繁榮,後因撤軍沒落,陳家揚提到,以前這條街的商店都是採複合式經營,像他們 家的冰菓室,由爺爺負責理髮,奶奶則負責賣雜貨,聽阿嬤說,早期阿兵哥很多, 每逢假日都是摩肩擦踵,相當熱鬧;後來因國軍精實裁撤、聚落逐漸沒落,在民國

78 年底黯然熄燈;他也在小學四年級時,隨父母搬到台北念書,數十年後才再度 回到金門大學念書。 陳家揚也透露,可能因為他讀的是建築系,對於老房子特別有感覺;長大後, 回到家鄉時,所見多是老人凋零、青年出外、街景冷清;當聽到長輩陳述當年熱鬧 繁華,原鄉情懷汩汩而上,他告訴自己應該能為這裡盡一點心力;因為太年輕,最 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不是還在唸書?」但是他相信,為家鄉付出無論年紀,有心 就該去做、有心就能去做。

3


廢墟變身複合式旅店 不想讓爺爺的心血變成廢墟! 2 年前,

「剛開始我只想說,這條街缺一個讓

某天陳家揚與女友林佳穎到老家來探望阿

孩子可以聚會的場所,所以想設置一個據

嬤,看到嘉年華冰菓室的招牌,勾起了諸

點」。陳家揚說,沒想到這個概念一傳出,

多情感,2 位年輕人決定重新打造這家店,

竟有補習班業者想與他合作,但他與表弟

他花了 2 個月的時間,把店重新設計,原

林衢亨、友人林胡榆考量到法規實在無法

本遭白蟻蛀蝕的門板換成玻璃,店內還陳

克服,於是轉念做旅遊據點,他們 3 個平

列著阿公當年剪髮使用的消毒箱、阿嬤的

均年齡只有 22 歲的年輕人,花了 2 個月的

花衣服,還有削蕃薯簽機與古早收銀機等,

時間,把原來像廢墟的老店,整理成「複

相當有復古 fu。

合式旅店」,讓不少人都相當佩服。

陳家揚透露,其實剛開始家人反對他 開店,認為西方街道死氣沈沈,根本做不 起來,但他說服了家人,把以前打工賺來 的錢全部投入,希望自己可以嘗試打拼看 看,結果現在家人也都轉而支持他的決定。

▼烈嶼青年陳家揚在整理老屋時,發現很多古董級的 擺設,成為店裡的特色。

4

專 欄 報 導 ─ Column R epor t


▲「我只在乎你」實在夠吸引人。

老街重生吸引遊客前來 陳家揚說,這條街是民國 60 年興建,

▲陳家揚與表弟林衢亨,對於整家店的佈置,透過整 修把創意想法注入老屋;將老屋改造成的旅遊據 點,成為不少年輕人晚上聚會聊天的地方。

78 年開始沒落,這 2 間老屋原是「麗雅圖 書禮品店」和「綠野冰菓室」,已經歇業 了 30 多年,經過他們巧手改造,兩家店成

我只在乎你

了「複合式旅店」,相較於 2 年前的冰菓

為了給老屋一個不一樣的名字,幾個

室全都自己來,這次多了很多志工來幫忙,

年輕人原本想取名「留金歲月」,但發現

讓小街重新復甦,恢復往日的人氣。老人

有人登記了,他們翻找著屋子裡的老唱片,

家都說,有你們這群年輕人在這,讓西方

發現鄧麗君「軍中情人」的形象,與她的

街又熱鬧起來,真的很棒!

歌「我只在乎你」,跟金門很有連結,且 這首歌的歌詞很適合房子的復古氛圍,字

林衢亨也透露,剛開始打開兩間廢屋

數還是大吉,就決定用這個名字。

的大門,簡直可以用恐怖來形容!空氣中 飄散著腐敗與霉味,到處都是蜘蛛網與垃

從剛開始家人的堅決反對與朋友的取

圾,連屋主都說,整間屋子裡的東西都可

笑,陳家揚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改變,所

以丟掉,但他們幾人越整理,感覺像挖到

以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現在原本蕭條

寶一樣,有很多古董級唱片、縫紉機與瓷

的街道還出現有蚵嗲、冰店、炸雞店,三

器,讓他們如獲至寶,重新擦拭乾淨,成

不五時還有觀光客,這群年輕人說,希望

了這家店最具特色的擺飾,不少人還問他

趁著年輕,可以做些不一樣的挑戰與嘗試,

們到哪裡找來的古董。

盼讓遊客在此感受到最初的單純美好。

5


迎 城 隍 遶 境 巡 安 疫情影響規模縮小 儀式莊嚴

文圖/莊生

今年的 5 月 4 日是農曆 4 月 12 日,也是「浯島邑主城隍遷治 340 週年」的大 日子,一早開始,城隍廟就是陣陣的鑼鼓聲,信徒紛紛前往祈福,熱鬧滾滾。

宗教觀光活動 年度重頭戲「迎城隍遶境巡安」的活動,4 日在午後展開,只是今年因為新 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遶境的規模相較往昔縮小,參與人數也減少,不過對於城隍 爺的敬畏之心依舊不減,巡安儀式同樣莊重。 一直以來,後浦浯島城隍廟的「迎城隍遶境」都是金門地區最重要的宗教活 動。而近年來也在金門縣政府與金城鎮公所的推動之下,成為地區觀光的一張重 要名片,每年在農曆 4 月 12 日來臨的前一個月開始,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金門的傳 統文化,公部門都會提前舉辦「金門迎城隍 • 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來為城隍慶 典暖身。 每到了農曆 4 月 12 當天,後浦小鎮一定是萬頭鑽動,在城隍爺巡安的路線上 也都是擠滿了信眾,大家手持一柱清香,虔誠的默禱,一起迎接城隍爺出巡,同 時也會有來自大陸、台灣以及在地的宮廟、神明、藝陣和金城四境等陣頭,還有 各地的善男信女隨香其後,沿途的鑼鼓聲、鞭炮聲不絕於耳,神輿、旗輦飄揚, 還有各個陣頭表演,為活動迎來高潮。

6

專 欄 報 導 ─ Column R epor t


7


疫情攪局活動規模縮小 但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總幹事張克 全表示,今年因為受到疫情的攪局,最後 經過廟方開會討論後,決定將迎城隍遶境 的活動規模縮小,僅由城隍爺與東、西、 南、北門四境境主神駕,及四境旗鼓輦隨 行出巡,而香路全長 3.8 公里左右,約 2 到

3 小時左右就走完全程,相較於往年足足少 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今年看不到過往綿延數公里的遶境隊 伍,整個隊伍規模約只幾百公尺,張克全 說,動員城隍廟管委會與四境的工作人員

▲金門年度盛事「迎城隍」慶典,各陣頭出巡遶境, 途經知名景點貞節牌坊,吸引民眾搶拍。

約 500 人。 今年的遶境規模縮小至傳統老城區的 範圍路線,沒有了過去的陣頭表演,相較 往年 60 幾個團體隊伍,今年只剩三分之一, 只有簡單質樸的神駕出巡。而路線也減少 約三分之一,轎輦從城隍廟出巡後,便往 網寮、禹帝廟、天后宮方向,隨後轉往水 門睢陽府、南門福德宮後,循中興路、莒 光路轉往靈濟寺、代天府,再經模範街到 昭德宮、北門福德宮、北鎮廟,再循中興 路到關帝廟、外武廟後,遶境隊伍便回到 城隍廟。 民眾在歷經數月的防疫,都希望城隍 爺庇蔭四境平安,同時也祈求城隍爺與各 方神靈,能夠庇佑大家順利安度疫情。

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金門迎城隍」 ▲「金門迎城隍」登錄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8

專 欄 報 導 ─ Column R epor t

為金門唯一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的無形文


▲不少信眾一路持香跟隨神明轎輦之後,穿梭在後浦 的街頭。

化資產,每年農曆 4 月 12 日是後浦浯島城 隍廟的遷治慶典,今年又逢遷治 340 週年, 原本金城鎮公所要盛大舉行的「浯島城隍 文化觀光季」,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得不

▲「金門浯島城隍廟典藏文物特展」,獲得廣大群眾

將所有動態活動喊停。

的熱烈回響

值得一提的是,「防疫不防藝」,「浯 島城隍廟文物特藏館」也如期開展,浯島

置香末、香柴等作為添火之用,此物為光

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楊耀芸、南門

緒元年(1875)由團練總局等集資購置。

天后宮主委許燕輝、北門里長許績才、東 門里長蔡祥坤等人,共同主持開館儀式, 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參觀。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為讓所有民眾能 夠親見「金門迎城隍」文化歷史場域─浯 島城隍廟所典藏的文物,於去年特別協助

此次的展覽,有不少在 1993 年重建城

城隍廟管理委員會於廟前戲台地下室舉辦

隍廟時留存下的大量舊廟木構件,經專家

「金門浯島城隍廟典藏文物特展」,獲得

學者做價值初判,文物中有不少明清時期

廣大群眾的熱烈迴響;在遵循文物於原文

的重要文物,其中一組古色古香造型的香

化場域空間保存的原則下,今年度還協助

擔,為後浦城隍廟在歷年修建後曾至古地

建構優雅的陳設展示櫃與參拜信眾適合的

城隍廟進香請火時使用,一邊置香爐,內

參觀動線,並將展館的入口改為廟埕服務

部燃燒源源不絕的香末、香柴,另一邊放

台前方。

9


藝術家謝小浪筆下的女子別有韻味。

10

藝 技 饗 宴 ─ Ar t feast


當 代「 百 女 圖 」 翻轉性別刻板印象

文圖/林靈

金門縣政府委託社團法人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承辦金門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 業務,透過台灣國家婦女館取得藝術家謝小浪授權,將其創作之「百女圖-當 代女子一百貌圖」,自 5 月 13 日至 6 月 3 日,每日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於 金門國家公園──荳咖啡室展出。

由藝術家謝小浪授權,將其創作之「百女圖-當代 女子一百貌圖」以平易近人的海報展示手法,來呈現社 會議題;創作者透過幽默詼諧、或是令人玩味的圖文, 描繪出當代女子日常中的小事件,作品貼近生活百態, 輕鬆中傳達當代女性生活中隱含的性別角力、矛盾或接 受的整體樣貌。 「百女圖-當代女子一百貌」共分十個系列,此次 展出有厚片女子、單身女子、輕熟女子、(偽)單親女子、 個性女子、粉紅女子等六個系列,總計 50 種現代女子的 樣貌。藝術家謝小浪曾於受訪時指出,一個社會中的女 性如何看待自我、形塑自我,對自我所處的狀態或身份、 經歷或妥協、接受或抗拒,成為當代女性既微觀且鉅視 的集體樣貌,因此,她將百女圖獻給每一位為生命掙扎、 勇敢、堅持、承擔著的女性們。 ▲

個性女子系列凸顯現代女子的鮮明形象。

11


民眾專注欣賞「百女圖」畫展。

12

藝 技 饗 宴 ─ Ar t feast


而在本次展覽中,每件作品自生 活事件切入,以幽默圖文的方式增加 性別議題與民眾對話的親近性,反映 社會如何看待女人,以及造成女人對 自我的集體認知,並呈現不同身分別、 不同生命階段的女性,對自我力量的 形塑與認同。藝術家謝小浪的作品仔 細描繪當代女性百種樣貌,充滿生活 幽默的插畫與簡短文字,讓人不禁聯 想到週遭女子的樣貌,也讓觀展者從 中找到一幅對應生命歷程,又會心一 笑的作品。 自傳統到現代,從被動轉到自主, 臺灣女性從家庭進入社會職場中,從 身體的束縛到解放,女性走出家庭, 進入社會,甚至邁向世界,進而展現 影響。女子的形象是該是什麼樣貌? 當代版「百女圖」翻轉過去對性別的 刻板印象,遍覽當代女子萬種風情, 同時涵蓋日常、微小、私密、詼諧、 幽默的生活百態,主辦單位盼透過該 展引起共鳴與對話,提升大眾性別意 識,進而解開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枷 鎖與隔閡,讓社會邁向更友善、平等 的境地。 ( 偽 ) 單親女子系列寫實呈現一 ▲

個母親的生活樣貌。

13


詩詠七鶴戲水

文/洪春柳 圖/許永面

瓊林 一個令人驕傲的御賜里名 文臣武將 人才崢嶸 相傳 是「龜仔墓」祖墳好風水的庇蔭 是「牡丹穴」家廟宙貴地的福祐 七鶴戲水 瓊林蔡有二鶴:蔡守愚、蔡獻臣

3 三鶴蔡守愚 (1551-1621)

浯江滔滔

二度任雲南布政使的蔡守愚

波動著這段有苦有難、有情有義的雲南歲月

勤政愛民

蔡布政毅然將巨印沈入江中……

屢為夷人排紛解難

居家「寧澹居」

教導夷人崇敬聖學、尊祠孔子

晨讀午耕

雲貴諸番奉稱「蔡佛爺」

樂易質直 客至

蔡守愚何以二任雲南布政?

樽酒盤食

因接任者課稅太重

不求奢華

番亂久壓不下

告語子孫:

蔡布政單騎匹馬回任

「惟澹可久!」

番民夾道歡迎 承平日久

14

4 四鶴蔡獻臣 (1562-1641)

蔡布政紅顏轉白髮

明朝萬曆十六年 (1588) 科舉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金門士子大捷

雲南父老依依送 告老返鄉的蔡佛爺

「八鯉渡江」 ( 八人中舉人 )

嚴拒巨款的相贈

第二年

勉收大印一枚

「五桂聯芳」( 五人中進士 )

「日後有難,請大人來函

蔡獻臣列席其中

函上見印

日後

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更以才情洋溢、廣結善緣

創 想 天 地 ─ Creative wor ld


5 五鶴許獬 (1570-1606)

帶領金門一代文風 博得皇帝御賜里名「瓊林」

后湖許獬 學問純正的蔡獻臣

浯洲第一才子

仕途屢遷

會元 ( 會試第一 )

二度罷官

傳臚 ( 殿試二甲一名 )

居家歸隱的蔡獻臣

授官編修

以農耕、讀書養氣

文釆風流、器識宏偉、心性高潔

讀書於同安城北「東山草堂」

曾自勵:

修《同安縣志》

「取天下第一等名位

期許學子以紫陽之學為學

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

期許同安以紫陽之政為政

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

耕種於海豐莊田 治朱堤水患

早慧的許獬

新築長岸二千丈

孩童讀書於塾館

海豐年年農收

清風徐來 老師吟對

蔡獻臣自己讀書

「提筆要寫風吹風吹」

也勸勉子孫讀書

許獬朗聲回應

「怡穀堂」讀書軒座落在瓊林村

「停筆不寫筆套筆套」

「藏書成小閣,咫尺傍萱庭

大餅馬上到手!

侵曉迎初旭,當峰送遠青」( 讀書樓 詩)

年少赴泉洲鄉試

「爾宜多讀書,爾宜厚養氣

熱滾滾的湯圓攤

爾宜溫溫恭謹,爾宜辨析經義

老闆戲弄金門遠客

……」( 示謙光兒書 )

「頭寮頂上日日冬至」

▲御賜里名「瓊林」。

▲蔡獻臣讀書軒「怡穀堂」。

15


屋外曉風移雲 有了! 「秋雲排羅漢 風吹移步往西天」 西天羅漢 南海觀音 風移秋雲 日化冬雪 多美多工整的妙對啊! 後浦靈濟古寺建於遙遠的唐朝 明初修建 相傳 寺中那座半跏而坐的觀音乃許獬引渡而來 神威顯赫 有求必應 但「興」過頭了 也給善男信女太大壓力

1 2

1.「會元傳臚」許獬。 2. 后湖會元館供奉的許獬。

許才子為此正冠禮服專訪觀音亭 一見才子入寺 觀音正擬起身相迎 許才子搨扇一點 喝道 「觀音佛祖沈沈興 不要興得站起來」 這一點

眾生垂頭無計

觀音的坐姿就停在欲起未起之勢。

甫遊洛陽橋歸隊的許獬急智回應 「洛陽橋下夜夜元宵」 一頓免費的湯圓上桌了!

6 六鶴蔡復一 (1576-1625) 還記得擁有七鶴戲水奇穴的蔡家嗎?

泉州才子挑戰浯洲才子

還記得那隻傷了眼、瘸了腳的末鶴嗎?

盛宴美酒

牠化身為蔡厝蔡復一

酒後出聯 「冬雪造觀音 日出化身歸南海」

16

允文允武的蔡復一 早慧

許才子一夜苦思

十二歲寫萬言〈范蠡傳〉

晨起

少年得志

創 想 天 地 ─ Creative wor ld


1 2

十八歲鄉試中舉

3

罪重至死

1. 允文允武蔡復一。 2. 傳言中的蔡復一故居。 3. 同安蔡復一故居供奉的蔡氏夫婦。

縱橫沙場的蔡總督 食少事繁

十九歲殿試成進士 功業彪炳

而蔡復一自己的命呢?

餐桌上的飯菜總是熱了又涼

官拜兵部右侍郎

半仙驚呼

涼了又熱

權掌五省總督

「千年巨蟒轉世

愛夫心切的蔡夫人苦思應對

平定苗亂

功在叢林

利用薄麵餅皮

賜尚方寶劍

但樹大招風

包裹肉末、菜末、海蚵…捲成長條狀

符命一紙

如此一來

需隨身佩戴」

蔡總督就可邊閱公文邊吃飯了

傳奇尢其豐富

……

有巨蟒轉世說 有春捲夫人說……

出入雲貴

風行於閩南的春捲

平定苗亂

源於賢慧蔡夫人的巧思巧手

萬曆年間

蔡復一果然功在叢林!

權高一時的兵部尚書石星

不意

南下江南訪杭州半仙

一日大雨

至此

問命

濕透戰袍

六鶴盡數

「官運平順

蔡復一脫下長佩符命的戰袍

第七鶴呢?

一陣陰風旋起

眾說紛紜

這一冷

我們亦不妨留個謎

那一口劍?

竟至染病

讓大家去猜測、去想像吧!

金門蔡復一是也

且病且戰

初生之犢的蔡刑部主事

終至不起……

慎防南方一口劍」

彈劾老尚書冒殺平民

17


軍國神話逸聞 本土教育影響 造神失根源 文圖/吳鈞堯

台南七股,一間有樹有林的小學,倒是忘了問,知 名的鹽場在哪個方位?我應邀分享童年與寫作,末 了有獎提問,搶答熱絡。「太武山上,毋忘在莒的 字誰題的呀?」列了馬英九、蔡英文、陳水扁、蔣 經國、蔣介石等幾位中華民國元首,直到四個選項 都錯了,學童們才嚷嚷舉手「蔣介石、蔣介石」, ▲在垵湖國小蔣介石立像行舉手禮。

以贏取時尚的卡通鉛筆。

昔日造神 童話故事無所不能 我小聲咕噥,避過麥克風,「我們的去 蔣化教育,做得太成功了!」 這只是印證罷了。我在演講的第一個時 段,出示金門諸多照片,其中一張是多年前 我申請金門文化局駐縣作家,順利成行,有 一回與孩子到我的母校垵湖國小,就操場、 蔣介石立像前行舉手禮,讓孩子拍下,學童 們對立像竟然一無所知。 老蔣的確夠老了。我在許多場合談金門 的軍事教育,洗腦並且安置另一種價值,鼓 勵前線子女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造神運 動從未止歇,在封閉社會,神的完成可以透

18

技機構秘密打造,擁有披風的飄逸瀟灑, 同時又能擋下子彈。我就讀小一或小二, 聞言大吃一驚,隔天用樹枝綁在身後,猶 如神力加持,相信自己能飛。 披風成為防禦武器,多年後我在《科 學小飛俠》、《蝙蝠俠》等卡通獲得印證, 相信蔣介石是民族偉人、世界救星,他的 護衛縱使無法操持雙節棍,卻能透過步槍 的瞄準器,射下百公尺外,蒼蠅飛行中的 右邊翅膀。我們瞪大眼睛、嘴巴流涎,對 護衛的神射能力起了膜拜之心。

熱愛神射飛鏢 起因對蔣公護衛超能想像

過教育、訓練、傳說等手段,也不知道哪裡

可能因為這個緣故,我精擅一切需要

的耳語,說是蔣介石的黑色披風由美國高科

準頭的遊戲,堆放汽水瓶蓋,隔著五六公

創 想 天 地 ─ Creative wor ld


本土化教育 失去對歷史整體瞭解 尺丟石頭,看誰能擲倒最多。距離略短,

翻到鄭成功率軍登陸鹿耳門,驅逐荷

大約 4、5 公尺,換橡皮筋當籌碼,我把橡

蘭人時,完全不提鄭成功從哪一個碼頭出

皮筋套上左手,右手食指拉出,然後以左

發。這也成為我介紹金門時的一道考題,

手小指為根據,「咻」射出。

一、料羅。二、廈門。三、花蓮港。四、 台北灣。

我最津津樂道的神射能力,倒非軍中 射靶,而是多年前家樂福飲料廠商在賣場

花蓮港在台灣東部,鄭豈能繞遠路?

擺攤,購買一組飲料即有資格射飛鏢,獲

台北灣根本也不是海灣,而是我居住的淡

得百年威士忌。好吧,就買一組。五枝射

水社區,但高舉答題者,說三道四的大有

飛鏢的機會,我的一擲二擲接近滿分,三

人在。鄭成功駐軍金門、廈門,為了尋求

擲四擲也同款,關鍵的最後一擲只消十分,

更大的反清復明根據地,東指台灣,砍伐

便能抱走獎品。

金門樹木造軍艦,遷移近三萬兵力,才能 驅逐紅毛鬼。師出料羅,何以不能載在歷

我這時才開始緊張。廠商已經擺攤多

史課本?

天,他們擺設的目的為了促銷以及娛樂, 員工投擲數百次,確認設定的分數沒有人

有次與成年讀者分享,學員們明顯感

可以達陣,絕未料到有人可以如此接近目

到我的火氣以及忍俊不住的淚水,一位中

標。蔣介石的神射護衛在我身上還魂了。

年紳士適時舉手,他曾在金門服役,感謝 金門對台灣的貢獻。謝謝他的明察,讓我

當我順利完成最後一擲,兩名廠商代

及時為情緒止血。

表面有難色,說是獎品沒放在現場,讓我 尾隨其一到停車場取。是否真是百年威士

我繼續播放垵湖國小照片與其他,補

忌未曾證實,但神射已經擺足威風,讓我

充當年以訛傳訛的敬軍笑話,也忘了又是

在那當下,默默感謝愛擲準的童年,而這

哪裡傳來的耳語,說是看見吉普車上有白

一切,都起因於蔣介石。

色握環,代表車上載著高階軍官,行禮更 得恭敬。向軍車行禮已是生活日常,只是

台灣的本土化教育是阿扁上任後的要

後來再有吉普車經過,我緊盯著車內,可

緊政績,大幅度變更教材、廣設台灣文學

有潔白高尚的握環。握環在想像中如同聖

系所等,淹沒的身世漸漸出土,我樂觀其

潔的十字架,不可冒犯。

成,只是本土化的同時兼具「排他性」。 孩子讀國小時,我自以為能夠陪讀社會、

幾年後隨父母遷居來台,才上公車,

國文等科目,這才發覺孩子的社會科對我

看見白色握環到處懸掛,一開動,還晃得

都是新學問。

跟頑皮的孩子一樣。

19


擁抱土地的快樂

自然的禮讚 文圖/藍茵

大地藏無盡,驚喜都在生活中,泥土的生 命力,是如此的旺盛,一起來禮讚自然。

20

島 嶼 生 態 ─ Island ecology


麥田裡的歡樂時光 春夏之交,大地的顏色,充滿繽紛的 色彩,金門的西半島,春天的尾巴輕輕的 刷過田野,哇!綠油油的一片,麥田裡飽 滿的穗,迎風快樂歌唱,吸引了遊人的目 光,腳步邁進田梗,麥香,在風中發酵, 自然的吻著麥芒,那小時候的記憶都被催 發出來,爸爸的手巧,總能將麥稈摘折之 後,做成像一支大自然的綠笛,從他的嘴 間飄出美妙的笛聲,讓我們姐妹爭相吵著: 「我也要!我也要!」。 這樣美好童年的時光,催促著我的腳 步,當初夏來臨時,我的心飛了起來,隨 著那一陣溫柔的風,再次來到西半島,走 在田野小道,走過聚落邊綠,一畦又一畦, 金黃的小麥,麥香更濃郁了,彷彿告訴大 家,可以來釀一甕美妙的醇酒,讓啤酒花

▲麥穗。

在空氣中香漫滿屋,想像和我一樣為麥香 陶醉的孩子,在麥田裡盡情的歡唱和跳舞, 為豐收的季節,歌頌大地的美好。

海浪滔滔激盪生命動能 初夏的海邊,海水正藍,微涼的水, 卻正是藻類初醒的時節,溫潤的空氣,催 促多樣的藻類,大口大口的呼吸著清新的 空氣,繁殖的季節,讓藻類成了多產的媽 媽,於是海邊的潮間帶,在大自然的神奇 之手中,舖起了一張張的綠地毯,自然的 呼喚著大家,來和綠藻談一場美妙的愛戀, 可以戲水可以玩沙,如果你用心,可以發 現不僅僅是海藻媽媽忙著照顧寶寶,這一 張張的綠地毯,其實更是許多生物的溫暖 的育嬰床,因為仔細看,會發現小小的蝦 兒,就在密密的海藻床中,蠕動著,享受

▲綠地毯。

初生的喜悅,還有細長的燒酒螺,在海藻

21


1 3

2

1. 花蛤。 2. 戴勝。 3. 銀樺之美。

床裡,睡美容覺,金門的歌謠:「嬰仔嬰

一個農業社會,所以詩意是告訴大家,我

嬰睡,一夜大一吋。」大家來欣賞綠地毯,

們賴以生存的大地如此豐富,只要努力就

一定要保護著,遠遠的禮讚與分享。

有收穫,親近大地,向大地學習,打開我 們的心,大地會給我們滿滿的力量與感動,

仲夏的海,充滿活力,澎湃的浪花,

如果你用心觀察,你會發現戴勝是如何為

激盪著生命的動能,南海岸的沙灘可比美

自己找到食物?大地是怎樣的藏無盡?一

夏威夷,孩子們喜歡玩沙雕,堆著城堡,

隻「嘉令蟲」對戴勝來說,真是美味呀!

或著觀察沙灘上的小小生命的奇特,還有 些人來這裡舒壓,帶著小鏟子挖著金門的

追著花開的美與香,你會發現蝴蝶比

花蛤,不在意挖多少,把牠當作離開職場

你更明白,花開的聲音是如何觸動蝶的心?

的一種療癒的舒活,生命的場域就在浩瀚

那滿滿的花粉讓蝶醉在花心,親吻再三,

的大海,心胸忽然開闊了,天地如此寬廣,

飛走了再來,可能還有最美好的一口。

心,澄明了。

傾聽自然聲音散播快樂 親近大地打開視野

22

第一次見到銀樺開花,是在小徑往成

詩云:「大地藏無盡,勤勞滋有生,

功村的道路兩旁,當時就為這橙黃亮麗的

念哉斯意厚,努力事春耕。」以前中國是

神采給迷住,結果喜歡種樹的先生,居然

島 嶼 生 態 ─ Island ecology


買來樹苗種起銀樺,今年銀樺開滿樹的亮

不期而遇,牠的背部羽色微紅,搭配著頸

眼花朵,讓我拿起相機拍不停,要把美麗

間一串珍珠般的裝飾羽,步履緩緩而悠閒,

框住,因為銀樺樹據說 30 年才會開花,也

菜園彷彿是牠的專屬餐廳,慢活的腳步,

有的說不是每年開花,因為葉背呈銀白色,

讓世界的步調也慢了下來,忽然一躍而起,

而有銀樺的稱號,初夏開花,橙黃色的花

飛上枝椏間的一條線上,我仔細觀看,才

非常的吸引大家的目光,最近發現金城縣

發現牠的嘴銜了一根草,原來牠要築巢育

立體育場旁,也有一整排的行道樹正開著

雛了,讓我好生歡喜,紅鳩和我比鄰而居,

亮眼橙黃的花,還有金城鎮公所後方,因

牠喜歡這樣悠然的環境,可以把寶寶生在

為路過意外和銀樺相遇,它的花彷彿在空

這裡,一起生活,陪著孩子長大,給牠一

中跳躍的音符,讓人的心也想跟著它舞動

個美好生活的空間,生命在這裡快樂成長。

起來,尤其在陽光下,銀樺的美麗是藏不 住的,我就是著迷得守在銀樺樹下,成了 它的粉絲,捕捉它的風華萬種。

貼近土地,傾聽泥土的脈動,種子在 泥土中睡醒,張開眼睛,和太陽打招呼, 風兒向它招手,大地的美好,我們擁抱充

家裡的菜園子來了一隻紅鳩,總和我

滿生機的自然,把快樂散播出去。

▲紫斑蝶。

23


24

島 嶼 生 態 ─ Island ecology


消失的雙打街海岸 文圖/許銘豐

雙打街又有相打街、赤後街、海墘街等不同稱呼。因為 收集金門南海岸漁民們所捕撈漁獲而成金門第一大漁 獲集散地。……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後,海岸管制嚴 格,雙打街日漸荒廢,遺址也因海水入侵、海岸線往內 移而淹沒。民國四十九年,居民住地遷建於岸上坡地, 改名漁村。(節錄自【金門區漁會志】)

街道形式古色古香 尋訪這個消失的雙打街的海岸,可以沿著塔后(赤 後)對面漁村的良金牧場,或是金門陶瓷廠旁小路朝海的 方向前進,一路下傾到了房舍的盡頭,有花圃、菜園子, 右手邊可見到知名的「南海夜臺」陳顯墓園,跨過溝渠小 橋,繞過左手邊的軍事營區黃海堡,豁然開朗,好一大片 海岸。 吳家箴老師《記憶中的海墘街》一文記載,曾有「一 列古色古香、不到十戶人家的平房,連接排成街道形式, 因而得名。全村共用一個門口埕廣場,平日作為居民曝曬 場或阿兵哥集合場,廣場邊緣是一道矮牆,牆外即是汪洋 無際的海洋,圍牆盡頭有崗哨,衛兵日夜守著出海口,管 制落海的漁民。」

25


▲雙打街海岸位置圖,可見新湖漁港東側大量淤沙, 西側海水入侵,突堤效應,明顯對比。

興建新湖漁港 雙打街消失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一九四九年 國軍轉進之前,金湖前鎮長陳永財的父親 陳池朝在雙打街經營漁行;從料羅到泗湖 南海岸的魚貨多是他收購,然後運往廈門、 漳州、石碼銷售,再載南北貨回銷金門, 擁有三艘船,請了十幾名長工。建造新湖 漁港,泗湖又開放抽沙,他說整個雙打街 平台遭到海蝕,已經淹沒在海中,消失得 無影無蹤了。那個從民房到海岸還有 200 公尺之遙,當年距海岸 120 公尺躲砲彈的 碉堡,現在都已沉沒到海中」(摘錄自李 福井著【漫天烽火遷徙潮】)。 當年雙打街的屋舍漁行,應在黑屋咖 啡岩壁下方一帶,如今滿潮時完全被淹沒, 乾潮時海水退出,滿灘礫石,大浪淘盡, 昔日種種已付諸海流。國軍進駐的管制出 海到遷村,主要是軍事考量。解嚴之後, 金門有很多廢棄營區陸續歸還於民。

26

島 嶼 生 態 ─ Island ecology

▲雙打街房舍舊址已在海平面以下,漲潮 即沒入水中。


真正讓雙打街消失,則是因為興建「新

向西直到后園下方的海岸有一座長條

湖漁港」突堤效應,使得雙打街舊址基地

的船形碉堡,前端像鞋子脫膠一般開口笑,

被海水入侵、淹沒,再也回不去了。

喜感十足,是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碉堡最初當然是紮紮實實建在海灘的地面

日漸被侵蝕的海岸 新湖漁港在湖前下方,東鄰新頭,西 接漁村(相打街),於民國 68 年 10 月動 工,向上開鑿岩壁,向下挖掘港池,就地 取石材,築成東防波堤 260 公尺,西防波 堤 200 公尺,到民國 74 年 1 月落成,歷經

5 年有餘。長堤一攔,東防波堤外側新頭方 向海岸淤沙逐漸增加,西防波堤外的小艇 坑道、相打街舊址一帶日益侵蝕,海沙淘 走,礫石累累。

上,只是前端基地已被浪潮掏空,最後懸 空掛著,碉堡前面羅列整排肉粽形的消波 塊,彷彿笑掉的大牙,見證這一帶是嚴重 侵蝕的海岸。 原來金門島、烈嶼、廈門、大小嶝諸 島與大陸海灣圍成一個內海,漲潮時內海 水面被月球與地球連線間的引潮力向上提 昇,需要更多海水,便由外海補償流入, 形成海流。潮水由北碇島附近分流二股, 一股海流向東北進圍頭繞過馬山前方湧入, 經過金嶝水道,可達后江灣;另一股向西 南,繞過料羅進入金門南海岸,再從古崗、 水頭進入內海的金烈水道,再轉過烏沙頭, 又從北山播音站前繞入后江灣。退潮時, 海流再循相反方向流出。

▲新湖漁港防波堤為雙打街海岸攔砂。

27


1 2 3

1. 潮水半滿,黑岩像似昂頭鑽 動,毒龍潭鱷魚窟般嚇人。

2. 雙打街岩岸沙灘短淺,又密 佈軌條砦,路途坎坷!

3. 小溪流量太少,常常流不出 海便潛入沙灘下伏流而出。

28

島 嶼 生 態 ─ Island ecology


潮汐海流改變了淤砂量

街原有的舊址水土流失,逐漸沉入海平面以

從事海面活動的人士特別可以感受得

下。民國 105 年,新湖漁港東防波堤又再向

到,乾潮前與後,與滿潮前後海流暫停再

前延伸 100 公尺,對於已經災情嚴重的相打

反向的「翻流」。海砂的傳輸也是循著這

街海岸由於海床岩磐浮現,再增加的改變不

樣潮汐海流,簡稱「潮流」傳送。海流越

大。卻使得西側更遠處的后園、夏興海岸的

強,輸砂能力越強,進入內海之後,流速

砂量減少,原來是影響的範圍延伸了。

減緩,逐漸將砂放下,於內海越積越淺, 退潮的海水反向而出,攜帶的砂量便已大

平順的沙灘,其實掩蓋了太多原本的地

幅減少。這些現象,從海岸淤砂的現象可

貌。淘去砂子,發現這一帶的黑岩特別發達,

以觀察出來。

碩大而呈片狀解理,在潮水半滿時,又像一 大池鱷魚、毒龍般作勢要咬。岩縫易於躲藏,

新湖漁港防波堤向海延伸,由東向西

生態比沙灘更加繁茂,尤其春來岩上長滿綠

的漲潮海流被攔阻繞行,海砂大都留滯在

苔興味盎然。某些程度,有峰上崖下咕力岸

東側淤積逐漸增加。湖港西側海流中的砂

的幾分興味,失去的沙灘,其實轉移到漁港

量減少,補充失去平衡,日益減少,相打

東防波堤堆積了。

▲春天的海岸綠意盎然。

29


那個傻呼呼的我 有著最真的心 文圖/李少敏

「妳是金門人嗎?」是的!我是金門人,我住 在峰上村,只是在台灣住了 30 幾年,這幾年才 回來金門定居!

30

常 民 生 活 職 人 系 列 ─ M ade in K inmen


真心經營打開知名度 一些從社群網站、有線電視節目看到 「少敏的咖啡坊、私房菜」的客人、或者 朋友介紹來客人,總是這樣的提問,而朋 友們也總會問我;你怎麼有勇氣在「夏興」 這樣沒有人潮、沒景點的偏鄉小村經營這 樣的店?每一次出完餐點,我習慣性的會 走到桌邊,禮貌性的問客人:今天的餐點 可以嗎? OK 嗎?或許是因為我操著一口 字正腔圓的國語,總會遇到客人好奇的問 我,也很多客人很溫馨的問我;怎麼那麼 瘦?而我也不避諱的娓娓道來我的人生過 往……。 是的;我是這樣想的,慢慢的經營、

▲雖然罹癌,每天還是充滿正能量。

只要用心、料理做的好,漸漸的就會打開 知名度,客人就自然陸續的來。當然,我 也有一些些後悔,選擇在這樣的小村莊, 著實經營的很辛苦,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 箇中滋味說不出來……。 選擇這樣的位置地點,是因為「夏興」 位於金湖鎮往金城鎮的路上、大約在中間 點,方便客人經過來用個餐、喝杯咖啡、 養生茶,而我住在金門的最東岸,距離回 「峰上村」比較近,也因為這樣靜謐的小 村方便停車,寧靜中可以讓人放鬆心情, 這樣的小店迷漫著飯菜香、有溫度的咖啡 香,我只想做個有溫度的人,用心的做每 一道料理,溫暖每一位朋友、客人……。

完成年輕時夢想 4-5 年前,罹癌的我在治療告一段落 後,決定返鄉,在下飛機的那一剎那,我

望著蒼穹,對著在天上的父母親說:「爸、 娘!我回來陪你們了,我回來落葉歸根了 ……。」返鄉後的我,身體越來越好、越 來越健康了…… 誰都沒有想到我竟然開起了自己的咖 啡坊、私房菜、手作分享,其實這曾是我 年輕時想做的事,而在返鄉後,找不到一 份可以養活自己、可以溫飽的工作,失望 之餘,動起了開個小店的念頭,而我找了 近三年的時間,始終找不到我要的古厝或 靠海岸邊的房子,在猶豫不決要不要返回 台灣時,在同學家遇到同學的好朋友,也 是學長,願意出租房子,就這樣我開始了 我的「少敏的咖啡坊、私房菜」!

31


讓我來說說我的菜……

珍惜生命保有正能量 目前,我有簡餐有蕃茄牛肉麵、紅酒牛肉 飯、家常咕咾肉、豐原排骨酥麵為主打,焗烤 海鮮飯麵、豬腳飯為輔。 因為是私房菜,所以有接單預定的藥膳鍋 物或其他的菜,例如三杯雞、炒泡麵、蕃茄燴 飯……不勝枚舉。 當然,賣咖啡就有西式的點心、鬆餅。 (一)蕃茄牛肉麵,是我自己愛的食物。我用 牛骨、青木瓜、蘋果、洋蔥、紅蘿蔔、 蕃茄、加上紅酒或紹興酒精燉,牛肉我 黑蒜頭養生茶葉蛋。▲

我的養生餐飲全都是靠「中區農產 總經銷」的同學許毓麟夫婦的幫忙,給 我經銷的價錢,並讓我成立了代購團, 把產品放在店裡,幫我吸收運費。 而在店裡看到的貝殼手作藝術品, 是同學陳志緯的創作,是裝飾也是商 品,很感謝同學也教我手作貝殼飾品、 小物! 我的咖啡豆是呂光華同學的公司烘 培,他幫我挑選的精品。 我的手作黑蒜頭是同學吳增添的啟 發,我又用心的找了 google 老師,成功 了!讓我非常的開心、也分享出去給朋 友,也因此店裡有黑蒜頭養生茶葉蛋。

32

常 民 生 活 職 人 系 列 ─ M ade in K inmen

選擇在地黃牛的牛腩部位。

來一碗蕃茄牛肉麵吧。▼


(二)紅酒牛肉飯,用精燉的牛肉高湯與 紅酒,以一比一的方式,配上 3~4

(五)黑蒜頭養生茶葉蛋,是我手作的黑 蒜頭,加上精選茶葉製作而成。

種蔬果料理。 (六)我的用心養生附湯,每天都不一樣。 (三)家常咕咾肉,我選擇用里肌肉醃漬 入味後,再過油酥炸,再配上 4~5 種蔬果料理,道地的家常菜。

而開幕沒多久,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對於我來說影響挺大的。

(四)豐原排骨酥麵,因為我在台中巿豐

已經位於小村莊的小店,客人更是變

原區生活了二十幾年,這是我喜歡

得寥寥無幾,我也挺憂心的,懷疑自己選

的麵食。回到金門後,為了抓回那

錯地點?料理做的不好?

個味道,我做了功課,個性使然, 我選擇了台灣的油麵與台灣的配方,

而後我告訴自己,我要像對抗病魔一

請朋友幫我從台灣空運過來,從醃

樣,勇敢、強韌、堅持、只要熬過去了,

漬到酥炸,到配菜的每一個細節,

就可以看見藍天白雲、雨後驕陽、和煦的

我用「拷貝」的方式,抓回記憶中

微風……。

的味道。 我喜歡分享,也鼓勵癌症病友,要有 正能量,像我一樣,勇敢、強韌、堅強,

家常咕咾肉。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33


如果要說創業的起源 不如說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文圖/浯作工作室

故事要由 2018 年的冬天開始說起。那年冬天,高齡 92 歲的 外婆因身體不佳住進醫院,由於情況不是很樂觀,就這樣開 始了一週台北 – 金門往返兩次的飛行日記。

34

常 民 生 活 職 人 系 列 ─ M ade in K inmen


1

1.「浯作」於 2019 年成立,是一間運用 3D 列印設計金門特色文創品、並推廣 3D 列

2

印數位教育的工作室。由兩位返鄉的青年 組成。

2. 開始 3D 與雷射切割數位自造的課程,希

將技術及創意帶入島內

望之後金門能夠成為最具有設計動能的創 意離島。

那段時間剛好遠東航空舉辦「一年無 限次的免費機票抽獎」活動,也因為那一 張摸彩券就此展開了創業這條創業之路。 不知道是外婆的庇佑還是幸運,在外婆離

而在金湖鎮的創意市集中,也認識現

開時的訃聞登報那天,同時也刊登著中獎

在的工作夥伴─文權,文權到台灣念書後,

名單,而上面有我的名字。五味雜陳的開

就在台灣工作了三年,他是室內設計師,

始思考,外婆都不在了我回來是能做甚麼

在工作上必須使用 3D 列印和建模與業主溝

事。在幾次的航程中,開始慢慢地想對金

通。後來決定回到金門來,目前一邊經營

門這塊土地作一些改變,原本在西門町紅

民宿,一邊利用 3D 建模設計產品以及從事

樓與妹妹經營自創飾品品牌,所以熟悉 3D

接案的室內設計工程。我們有共同的理念,

列印的操作與進行以及如何做出獨一無二

產品設計與數位自造的推廣教學,也因此

的特色小物,也因此思考或許能將自己擅

在 2019 年 7 月成立「浯作工作室」。希望

長的技術以及創意帶入小島,讓更多人了

能透過動手作,不管是產品設計或是數位

解這項科技,並可以讓 3D 列印的產品出現

自造,都希望能幫助大家增加解決問題的

在生活中。

能力。

35


1 2 3 1. 四色牌造型醬料碟 - 如同 家人般溫暖的存在,在需 要的時刻扮演重要的角色。

2. 利用 3D 列印繪製出得月 樓的樣貌,再賦予他嶄新 的功能。

3. 運用 3D 列印豐富生活色彩。

36

常 民 生 活 職 人 系 列 ─ M ade in K inmen


創作的想法與元素 都是對金門的情懷 一開始很高興湖埔國小校長給我們機

新思維當中能夠取得一個發展的空間。對

會,讓我們從社團課的指導老師開始,把

於未來,我們仍然會持續設計與製作文化

3D 繪圖技巧帶入國小,讓學童從小就對

和創意相關產品,因為產品透過銷售可以

3D 列印有基本的認知,在未來這也可以成

到更多更遠的地方,用設計介紹金門故事

為他們完成作品或展現想法的方法之一。

給更多島外的人認識。

除了小學生之外,我們也曾在金大建築系 辦過講座;也曾經參與民宿協會的課程,

同時也用產品把文化傳承下去。另一

教業者利用數位自造的方式增加自己民宿

方面仍然會致力於數位自造與手作教學,

的品牌獨特性。除此之外,也積極參與各

把科技製成和傳統工藝結合,讓大家可以

種創意市集,讓在島上的各種年齡層都能

深入了解設計與製程方式,能夠一起產出

對數位製成應用有基本的認識。

更多具有水準與想法的金門文化創意商品。 我們也希望之後能夠邀請設計師與藝術家

我們結合了生活的背景和傳統地方特

來到金門交流,一方面可以將新的想法帶

色文化,同時也想喚起一些甚麼,例如 :「閩

入金門,另一方面金門的閩式文化透過設

式意象醬料碟」這個作品創作的想法是來

計師的轉化能運用在他們的創作上,這不

自於有次我聽到一個故事:因為年輕人都

僅能讓島上居民接觸更多面向的東西,也

去台灣,長者們無聊的時候會一個人玩四

能讓更多島外人認識金門。

色牌。四色牌對我而言是一種團聚的概念, 逢年過節阿姨們從各地回家,只要一副四 色牌便可以讓他們娛樂到通宵,而滿足我 心靈的是他們玩牌時的背影和笑聲。因此,

▼金門電話亭終於登場囉!

我們把這些意象用醬料碟呈現,視覺上喚 起對家鄉團聚的思念,也用味道讓人用味 覺感受家的味道。很榮幸的這件作品通過

2020 金點設計獎的初審。

創業維艱 傳統與新思維的平衡 雖然在大部分的人眼中金門是十分傳 統的地方,我們也一直思考如何在傳統與

37


馬約利卡花磚 和 我 的「 捲 毛 力 卡 」 文圖/石怡蔚

2015 年,我在後浦的藝文 16 特區(陳 氏宗祠)裡,開了一間小店「捲毛力卡」。 至今已經過了 5 年,店沒有擴大規模,甚 至連裝潢都沒變動;而我也沒有發大財, 還是那個當初充滿實驗精神的我,實驗著 各種人生的可能性。

38

常 民 生 活 職 人 系 列 ─ M ade in K inmen


歷史歲月的馬約利卡花磚 記憶不曾斷片的生活風景 捲毛力卡的英文拚寫是 QUEMOLICA ─ 「Quemoy」與「Majolica」的複合字。15 世 紀末,葡萄牙人以閩南語發音的葡文稱金門 為 Quemoy,Majolica 指的是馬約利卡彩磁。 而 QUEMO 的發音,又類似台語的「捲毛」, 所以有點詼諧的成了今天的「捲毛力卡」, 而捲毛力卡的店舖裡,賣的正是由金門採集 到的馬約利卡花磚重新演繹後的商品。 金門與馬約利卡花磚的關連是很獨特 的。馬約利卡花磚源由是日本在 1907 年模

1 2 1. 捲毛力卡位於後浦藝文 16 的店面。 2. 與在地品牌 - 良金牛肉實業 - 合作的販售機設計。

仿英國磁磚的製成、花色與尺寸(6 英吋,

153x153mm)開始的,到了 1920 到 1935 年 間,有了成熟的技術大量生產與外銷,馬約 利卡花磚的全盛時期,正好與金門第 2 次下

39


承載故事綿遠留長 守護文化的使命與驕傲 1

2

1. 水頭的馬約利卡花磚。 2. 金門的馬約利卡花磚。

馬約利卡花磚是金門人日常的風景, 從近 100 年前鑲嵌在牆上的那一刻直到現 在,讓我們持續見證這段活的歷史,而現 在正交由我們繼續書寫下去。我和夥伴因 為同樣喜歡這些花磚,透過在聚落裡記錄 花磚來參與這段歷史的書寫,過程中,常 在與屋主的聊天裡了解每一棟建築與花磚

南洋(1912-1929 年)的時間有 9 年的重

獨一無二的歷史,這是最令人難忘的事,

疊,所以當時許多在南洋致富的金門人,

也常讓我體悟到,紀錄下來的不單單是花

返鄉興建豪宅時,便由中國沿海港口或南

磚的圖紋,而是他們承載的故事。

洋將馬約利卡花磚與建材一併運送與使 用。不久後二戰開打,馬約利卡花磚這種 建材也正式結束生產。

例如,有一次我們來到金湖鎮村落裡 的一間閩式建築,旁邊還有著一棟迷你的 南洋混血平房。房子立面有著滿滿令人目

40

二戰結束後金門進入戒嚴(1949 年

不暇給的馬約利卡花磚。屋主說阿公那一

5 月 20 日),直到 1992 年才解嚴,期間

輩都在南洋工作,建了這棟祖厝其實也沒

長達 43 年;三年後,金門國家公園就緊

回來過。但在國共戰爭前夕,阿公要她的

接著成立(1995 年)。由於金門這樣獨

父親回到金門守護這棟祖厝,於是父親趕

特的歷史,造就了島上現今保存如此完整

上兩岸停駛前的最後一班船從廈門回到金

的閩南聚落文化,而作為閩南建築物上的

門。屋內的手工彩繪怕國軍佔領後會破壞

建材之一,馬約利卡花磚,也才能以如此

掉,想辦法先隔上一層紙再塗上一層水泥

豐富的圖紋與數量讓我們看見。馬約利卡

蓋住,就這樣經歷了民宅「相忍為國」的

在金門不是斷片的過往歷史,而是持續的

年代。戰爭結束,父親憑著毅力向國軍要

生活風景。

回戰時被「借」走的每樣建材,例如大門。

常 民 生 活 職 人 系 列 ─ M ade in K inmen


即使破碎的花磚也是親手黏補,守護這棟 祖厝成了她父親一輩子的使命。 後來我們也舉辦相關的社區營造、校 園講座或工作坊,分享我們想傳達的一部 分文化面向:讓金門人了解馬約利卡花磚 的歷史與美感,讓我們因為共同擁有這項 資產感到珍惜與驕傲。

小時種下的種子 長大後擁有意外收穫 而我與馬約利卡的緣份是在小時候。 那時對於傳統閩式建築的紅磚、馬背、 燕尾,上面會鑲嵌著馬約利卡磁磚常感到 好奇。因為磁磚無論是配色還是紋樣,都 帶著濃濃的西方情調,但我始終不知道背 後的原因。長大後,我試著把家鄉的馬約

1

利卡花磚經過手繪,開發成吸水杯墊在網

2

路上販售,那時單純的覺得,這美麗而正 方的磁磚,正好可以透過一樣方正的杯墊,

1. 與「心路基金會」合作的手工皂禮盒。

來承載花磚的美感與四方連續的特色,也

2. 品牌招牌商品 - 使用回收金門高粱酒瓶製作而

許是新手的好運,得到一間位於永康街店

成的玻璃杯。

家的注意,讓產品有了穩定的銷售,也讓 我開始思索更多的可能性與探索背後的故

的美感在日常生活中延續下去,最大的熱

事。

情在於實驗更多的媒材,展現更多令人意 想不到的可能性。雖然不知道品牌未來能

曾經我遇過一個日本女生,因為買了

達到什麼地步,畢竟人很難在每個決定當

捲毛力卡的商品,而選擇來到金門打工換

下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內在的心與外在的

宿,希望能更深入了解馬約利卡─你永遠

境總是變動,只能不斷的自我對話與釐清

不曉得你當時創作的意念化為作品,會帶

生活中的先後順序,然後不斷的修正與繼

給其他人什麼樣的啟發與行動,所以你只

續生活。但因為捲毛力卡,讓我再次深刻

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

的感受到童年時,在遊戲中全心投入的「心 流」(flow)狀態,我想光是這一點,就足

對我而言,我最擅長的是把馬約利卡

以令這條路無憾了。

41


逐漸式微的「豆渣圓」美食 喚起兒時飽足的美好記憶 文圖/陳麗玉

金門是個擁有多元文化與豐富資源的美麗島嶼,不論是地方小吃、傳統古早味、石 蚵料理、芋頭風味、酒糟牛肉創意料理或新鮮海產、閩式燒餅、貢糖、麵線……等 餐飲食品,都各自擁有獨特且多樣的風貌。

道地傳統古早味 隨著時光流轉、新舊文化的衝擊與融合,有的 餐飲業經過專業的輔導策畫提升品質,打響金門美 食的閃亮招牌而大發利市,就連隱身在小徑村落的 小巷弄裡,賣出幾盤噴香的現炸狗蛋、蛋香、雜七 雜八的美食,都能吸引眾多遊客的慕名到訪,但是 很遺憾地對我們這輩土生土長的銀髮族群,想要滿 足一下傳統古早味「豆渣圓」的滋味,翻遍在地風 味美食大小餐館目錄,就是找不到有賣「豆渣圓」 的地方。 「豆渣圓」是什麼?顧名思義當然是用豆渣加 料加味做成外型圓圓的食物,「豆渣圓」這個名稱 對現代年輕人可能聽都沒聽過,要我們這輩已經

銼蘿蔔專用的銼仔。

42

懷 舊 古 早 味 ─ K inmen S oulfood


七、八十歲以上的銀髮族才能知道 「豆渣圓」是什麼?,也才真正看 過、吃過、甚至親身參與做過。 地區有句俗諺:「廿九夜方(除 夕夜晚),食豆渣圓配雞湯。」打 從小時候在娘家時,因家裡務農, 平日的三餐都是靠自己耕種的五穀 雜糧、菜蔬填飽肚子,餵養的家禽 (雞、鴨、兔子)必須要等逢年節 及重要慶典日子,方有宰殺做成祭 拜祖先、神明的牲禮後才能供家人 烹煮享用。

除夕夜的佳餚 記憶深刻,除夕的前一天,母 親和嬸嬸用自家收成的黃豆去磨製 豆腐,我和祖母就把白蘿蔔用特製 的銼仔銼好,擠乾水份後放鍋加油 炒熟,盛起待涼後,將洗乾淨的海 蚵和入,和濾乾的豆渣一起攪拌,

1

1. 高麗菜鋪底。

2

2. 將製作豆腐所剩的豆渣,混合地瓜粉、碎肉、 蒜葉等,加入佐料蒸熟,做成了豆渣圓。有些

加上鹽、味素、五香粉等調味料,

人家為了改善豆渣的口味,改以蘿蔔泥代替,

再加上蔥、芹菜、青蒜切成細末,

故也有稱這種做法的叫「蘿蔔圓」。

最後倒入重要的地瓜粉(安薯粉) 揉成一大糰,再捏成大小統一的小 圓糰稍為壓扁成一圓餅狀即可擺入

當晚的晚餐,就是食豆渣圓配雞湯了。老祖母

蒸籠,灶上大鍋內放滿八分水位,

還曾說:「廿九夜方(晚)食豆渣圓配雞湯,是絕

將宰殺好的雞、鴨、豬肉大骨等一

不可能餓媳婦肚子的。」意思是平日儉腸虐肚吃不

起放入大鍋內,湯水中擺些八角、

很飽,今晚可隨意地盡量吃個痛快,我的食量從小

薑片等香料,用大火直燒至水大開

到現在,一直保持兩個豆渣圓再配上兩碗高湯即感

後,再經過約一柱香的時程,蒸籠

到很飽足。

內的豆渣圓就熟透了,大鍋內燉燒 的雞、鴨、豬肉也熟了,可撈起做 為除夕大拜拜的牲禮了。

後來嫁到后宅王家,因有一位總舖師級烹飪好 手的公公,每逢除夕的前一天,照樣要隨俗殺雞宰

43


鴨,公公和婆婆對豆渣圓同樣愛好,那時

圓」蒸熟的香氣飄出時,弟妹們再也按捺

已經不用自家做豆腐了,豆渣僅需上市場

不住大骨雞湯和「豆渣圓」食豆渣圓的誘

豆腐店就可買到,公公為了要方便做豆渣

惑,不一會兒,一個蒸籠面的「豆渣圓」

圓之需,還親自訂製一個專門銼蘿蔔的銼

一掃而空吃得精光,剩下的另一籠面,除

仔,公公為了要使豆渣圓更可口美味,更

了留些待拜祭婆婆外,也分享部分給瑞珍

添加了香菇、豬絞肉、香油等配料,所以

嬸及耆老陳茂阿祖品嚐,博得她倆一直的

每年農曆的 12 月 29 日晚餐,「食豆渣圓

稱讚說:「幾十年沒吃過這東西,簡直比

配雞湯」就成了我們家行之有年的習俗,

送我人蔘燕窩更高興。」

也是大人們一年一度才能享用到的人間傳 統古早美味,但是後來孩孫們不會吃「豆 渣圓」,而改用「水餃」代替了。

金門已然成為海內外遊客觀光的好地 方,金門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餐飲業 者也因應遊客的的需求,結合在地食材,

瀕臨失傳的美食滋味 去年婆婆往生一周年,小叔、小姑們 皆返家拜祭母親的「對年」,在離開家鄉 多年希望再次品味「豆渣圓」滋味的要求 下,為了滿足弟妹們的口慾,又恰逢石蚵 盛產季,特地買了做「豆渣圓」所需材料, 如舊法泡製忙乎整整一個上午,當「豆渣

規劃了各家自己的風味美食佳餚,讓遊客 們飽享!唯一令我們在地的七、八十歲以 上的銀髮族感到慨歎的事,就是傳統的美 味「豆渣圓」已逐漸式微,年輕的一代方 便食用就好,所以「豆渣圓」正瀕臨失傳 的邊緣了,今後想要回味「豆渣圓」的美 食滋味,只有靠自己動手去做了。

▲美味可口的豆渣圓正在蒸籠蒸。

蒸熟後美味可口的豆渣圓。

44

懷 舊 古 早 味 ─ K inmen S oulfood


清明時節 漫談金門七餅文化 及廈門與臺灣的潤餅食俗 文圖/楊靖之

在清明節臨近的這段時間,潮汕、福建、臺灣等地都有吃春捲的習俗,但是各地說 法稱呼略有出入,廈門叫「薄餅」、台灣叫「潤餅」,在金門則有一獨特名稱,就 是吃「拭餅」( 俗稱諧音為七餅)。

清明當令經典小吃 全金門幾乎每家都有吃「七餅」,是金門清明當令經典小吃;尤其「七餅」是金 門遊子們思念的最愛,在清明前夕倍思親下,常會勾起旅台金門鄉親們懷鄉思鄉之情! 金門包食七餅與大陸廈門同安稱的薄餅、臺灣稱的潤餅,在食俗口味各有異同之處。 關於金門民間「清明吃七餅」的習俗由來不詳,據許維民《金門傳統美食》一書 所載,可能與「立春設春盤」的習俗有關。春盤在晉代已有,那時稱「五辛盤」,就 是五種辛辣蔬菜(如蔥蒜椒薑芥)。當時皇帝以「春餅」賜百官近臣。所以俗話說「打

45


手持取用忙中可食 另據現代著名民間民俗學專家李家瑞

1937 年編纂成書的「北平風俗類徵 • 歲 時」記載 : 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燻及 爐燒鹽醃各肉,供各色炒菜、韭菜、豆芽 菜、乾粉、雞蛋等,而以麵粉烙薄餅卷而 食之。」已如同今日的潤餅或春捲。 關於金門七餅的由來,民間比較盛行 的說法跟同安一樣。據《金門縣志》記載 「島人食此,相傳始自蔡復一,蔡氏奉職 辛 ,夫人手飪以饋云。」,說明金門民間 盛傳這項美食是與金門明代先賢蔡復一伉 儷有關;金門明代先賢蔡復一曾高居「五 省總督、七省經略」之官職,因為常為公 務廢寢忘食;蔡夫人李氏很貼心,體諒蔡 復一奉公,但是身體也會因捱餓而不堪其 累;蔡夫人靈機一動,想到將各種食材切 ▲金門先賢 蔡復一畫像。

細烹熟,再以餅皮包裹,如此就可手持, 一邊忙批理公文一邊取吃,據說百姓們讚

春吃春餅」,這個「立春吃春餅咬春」的

美蔡夫人的賢慧與聰慧,將此餅稱為「妻

習俗起源於晉代,據南宋陳元靚《歲時廣

餅」(也就是薄餅)。

記》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說:「立春

46

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唐代

金門「七餅」又名春餅,應是追隨古

杜甫詩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

意。作法類似春捲,把麵粉攪拌均勻後,

發時」就是對當時情景的描寫。可知春盤

擦於平底鍋上讓麵皮成熟,使麵皮成為薄

興於唐,是在立春日出現。如晉代潘岳《關

紙狀,然後再把蔬菜切絲後,包進麵皮中,

中記》所記載「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

傳統「七餅」所包的蔬菜稱為「七餅菜」,

黃菲、蓼牙包之」,那時春餅就是用麵粉

除了將應景芹菜……等切絲之外,占絕大

烙製的薄餅,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

比例的是切絲的蒜苗,通常蒜苗絲的量,

裡所以叫「春盤」,一般要捲著菜吃,與

是其他蔬菜絲的總合,如此翻炒後,味道

今日吃薄餅或七餅的方法近似。這個「春

才不會過於清淡,此外,亦可不必翻炒,

盤」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另據許維民老師

將各類菜、各類肉分別切絲裝盤,並將燙

研究認為宋時春餅應已出現在市坊店鋪,

熱的海蚵分別加在「七餅薄皮」上捲起來

成為一種買賣。

食用。

懷 舊 古 早 味 ─ K inmen S oulfood


祭拜祖先的供品 但其實台灣潤餅或廈門薄餅或金門七 餅與春捲是有一項主要的差異,雖然同樣 都是用麵粉餅皮包裹餡料,不過潤餅或薄 餅或七餅的內餡是早已炒熟的食材,包捲 後可以直接食用;春捲則是包著生食材, 必須再經過煎炸的料理過程後才能享用。 金門舊屬泉州同安(同安現屬廈門)

廈 門 同 安 民 諺 有 一 句「 三 月 三 吃 薄 餅」。三月三「是所謂「軒轅生」,也就 是每年華夏子孫會到黃帝故里河南新鄭, 尋根祭祖,敬拜中華始祖軒轅黃帝祭祖大 典的日子,也是同安人敬祖的時候,同安 人都要用薄餅祭拜祖先後,然後一家人圍 著吃薄餅。

卷出記憶的美食

許多食俗也多來自同安。所以金門七餅 ( 拭

所謂「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

餅 ) 文化來源與同安說法一致、都傳說與明

卷之」,這是對薄餅最有詩意的描述。同

代金門先賢蔡復一夫婦鶼鰈情深有關,後

安和廈門民間吃薄餅,是以麵粉為原料擦

來廈門除傳說薄餅與蔡復一及其妻子李氏

製烘成薄皮再捲胡蘿蔔絲、肉絲、蚵煎、

有關的故事外,還多了有一個與鄭成功有

蕪荽等混鍋菜餚,吃時將餡料放在薄餅皮

關的傳說;相傳福建百姓為了感謝鄭成功,

上,捲成竹筒狀,即可食用。

每家出一道菜來招待他。鄭成功為不負百 姓的厚愛,在一張烙熟了的麵皮上夾入每

「薄餅皮」製作需要手藝也費工夫,

家的菜,捲起來吃。就便有了「廈門薄餅」

一般都在專門做薄餅皮的店鋪裡買現成的,

這種小吃。這種說法很可能是跟鄭成功於

有專門做「薄餅皮」的手藝人。薄餅皮是

明末在廈門的史事有關。

以麵粉為原料擦製烘成,把麵粉和水,打

▲金門七餅的食材。

金門七餅示範。

47


成稀軟的麵團。做餅皮的師傅很嫻熟地把

狀,再將炒熟後的豬肉絲、豆腐皮絲、海

麵團掛在手上,往鍋裡沾一圈立即拎起,

蠣、胡蘿蔔絲等充分炒混在一起就是「薄

粘住的麵糊便凝結成一張勻白細膩的餅皮。

餅菜」。另外將海蠣水煮煮熟,先放置一

幾個鍋子一字排開,同時加熱,需要一個

邊瀝乾備用,於包捲時加入麵餅皮一起食

人配合揭餅皮,做一張揭一張。通過彼此

用。

的配合,速度之快,讓人看了歎為觀止。

兒時生命中的記憶 同安薄餅製作技藝已於 2016 年正式列 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代表項目,並申報為

有一個金門獨特的名稱就是吃「拭餅」( 俗

福建廈門第五個地理標誌商標。同安薄餅

稱諧音為七餅)。全金門幾乎每家都有吃

還推舉出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招治,吳招治

「七餅」的習慣,是金門清明當令經典小

幾十年來傳承這份祖先傳承迄今已 400 多 年的技藝,彰顯家族的歷史溫暖與榮光, 捲出記憶中的家鄉味。

吃。金門七餅餅皮是用麵粉揉成團,手抓 著麵團在燒熱的平底鍋鐵盤上拭抹成薄薄 的麵皮,待拷熟後一張一張拿起備用,所 以稱為「拭餅」。包的餡料就稱為「七餅

同安和金門彼此文化相承,飲食相近, 兩地都有一個「歐厝」( 今屬廈門 ) 的村落。 同安歐厝「以海為田」,每家每戶自產海 蠣。在清明前後這段時間裡,村裡大人最 忙活的就是不分晝夜地剝海蠣。因為在清

在金門除了也有「薄餅」的稱呼,還

菜」,葷素甜鹹都有;每年清明節包七餅, 都是金門人最喜歡的民俗,並以包七餅來 祭祀祖先,大多全家共同參與,已成為許 多金門人共同的兒時生命記憶。

明節臨近這段時間裡,海蠣最肥美而 不膩不腥的 ,所以歐厝人吃薄餅, 海蠣是薄餅的主要材料之一。金門也 沿襲這種同安食俗喜歡在七餅的餡料 加海蚵 ( 也就是牡蠣 )。 同安和廈門「薄餅菜」的製作方 法主要材料包括豌豆、胡蘿蔔、包菜 (高麗菜)、豆干、蛋絲、肉絲、海 蠣、香菜、花生貢糖酥、麵皮(麵皮 可以到街上製作麵皮專門店購買現成 做熟了的)等。【材料處理】:將胡 蘿蔔、豌豆、包菜等處理成絲後分別 加鹽炒熟。將豆腐皮加鹽炒熟,肥瘦 豬肉切成條狀炒熟。雞蛋炒熟切成絲

48

懷 舊 古 早 味 ─ K inmen S oulfood

▲台灣潤餅示範。


每 年 一 到 清 明 祭 祖、 拜 拜、 掃 墓 等,金門村婦們即開始忙進忙出,切菜 聲音沒有間斷過,桌上五顏六色,全部 都是用來做金門「七餅」的餡,雖然餡 料因時代變遷而有所變化,但過節的習 俗不變。

七餅文化金廈台同源 金門七餅菜常見的材料主要包括: 石蚵、紅蘿蔔、筍絲、蒜、芹菜、蛋、

▲ 6 種不同的佐味菜。

豆腐 ( 干 )、五花肉、結球甘藍等;廈 門潤餅更講究,還至少有六種不同的佐 味菜。據今年 65 歲家住沙美吳阿嬤說, 看到福建潤餅 ( 薄餅 ) 的六樣佐味菜包 材中有一項「滸苔」,就是他童年吃到 舊時金門七餅菜中的食材之一,現在已 比較少見,但已充分顯示金門各時代的 七餅餡料,其實也是隨時代的食材產量 多寡和易得性演變,與現在吃的內容已 不盡完全一致,但也顯示金廈台文化同 源,民俗美食相近。 ▲福建廈門 ( 同安 ) 薄餅。

此外,目前與金門歷史文化淵源深 厚的古都臺南,還保持這個傳統。還 有,據遠嫁到金門 20 餘年的越南女小 秋說她在越南當地也學過類似這種包餅 食俗也稱為「薄餅」。顯示越南常民飲 食也深受中國漢人飲食文化影響,但 以冷食為主,已不限於節慶食用。越南 的薄餅皮是以米漿塗抹在一個平盤上, 經乾燥或日曬後備用,食用前再沾水變 軟。包餡材料包括:蝦子、五花肉切片、 豆芽、小黃瓜、越南粉條、韭菜、大陸 妹菜;醬料:魚露、檸檬、蒜頭、辣椒、

▲越南薄餅示範。

糖調味。

49


▲楊樹清(前排左 4)在作品展中,與親友及貴賓合影。

50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漂流的文學樹 楊樹清文學作品展紀實 文圖/言安

金門睿友文學館閱讀島推廣活動計劃,109 年 度繼《李福井 70 文學作品展》之後,第二檔 (4/1 ─ 6/30)《漂流的文學樹──楊樹清文 學作品展》,於 2020 年 4 月 1 日在睿友文學 館大廳展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並沒有 舉行開幕儀式。展出首日,除了諸多鄉親及楊 樹清的親朋好友蒞館參觀,前台灣文學館館長、 成大特聘教授陳益源博士亦專程蒞金與會。

出席的貴賓計有: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 執行長翁明志、縣議會秘書長陳建興、前文化局 長呂坤和,文化局科長何桂泉、陳榮昌,商會理 事長李有忠、金大華文系教授侯建州……。 先後蒞館參觀者則有:縣府參議翁正義、行 政處長陳祥麟、文化局長許正芳、副局長黃雅芬、 科長郭朝暉、稅務局長翁自保、縣府秘書王石堆、 金門日報總編輯陳國興、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 根陣……,前副縣長吳成典、吳友欽、稅捐處長 陳春元……,藝文界人士有:林媽肴、吳鼎仁、 洪明燦、洪明標、陳炳容、王金鍊、陳為學、陳 滄江、古月、牧羊女、洪玉芬、張姿慧、陳秀竹、 李錫南、楊肅民、薛芳千、許玉音、王賢德、許 進西、趙惠芬、顏湘芬……等人。

51


辛鬱、羅門、洛夫、楊牧、鄭愁予、黃春 明等與金門文壇產生聯繫的重要手跡及文 物收藏;楊樹清的兄長、畫家楊樹森也提 供 6 件畫作配合展出,與鄉親、書友、藝 文界人士,共享一場豐盛的文學饗宴。 豐富又多元的文學展主角楊樹清,父 親來自湖南,母親來自閩南,出生於金門。 就讀國小 13 歲時,即在《金門日報》發表 第一篇習作〈我的哥哥〉,迄今累積千萬 字書寫,擁 30 多種個人著作、50 多種編 撰叢書;17 歲高一時渡海到台灣發展,創 作,離鄉歲月已四十餘載;惟楊樹清的文 化、文學、傳播領域,始終未離開金門, 持續以文字聚射這塊土地外,也在戒嚴、 軍管時期創辦《金門報導》社區報,衝破 ▲楊樹清(右)致詞,(左)為恩師王金鍊。

威權體制;解嚴後推動《金門學》,創版 主編《金門日報 • 鄉訊》,之後再回歸文 學創作本位。奔波在台、金的天空,「離、

為期三個月的《漂流的文學樹──楊

去、歸、返」,鄉情用這麼厚。楊樹清說,

樹清文學作品展》,由金門縣文化局指導,

「所有離開的一切,原來都是為了要再回

金門睿友文學館主辦,財團法人金門酒廠

到一座未完成的島嶼」。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碧山東店社區發展 協會協辦。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影響, 地區部分活動均停辦,但睿友文學館為開 放空間,不僅有前後門亦有側門,展場空 氣流通,地板用漂白水消毒,櫥窗以酒精 擦拭,並有洗手台及備有乾洗手消毒噴霧 劑供蒞館參觀的鄉親使用。睿友文學館除 了為防止疫情蔓延而把關,也按原計畫推 出楊樹清文學作品展,可說是面面俱到。

累積千萬字文稿

52

創辦《金門報導》社區報 楊樹清以文學人身分投入土地關懷、 社會運動,1990 年 9 月,結合二百多位義 工創辦《金門報導》社區報,迭經 3 年 9 個月的媒體社會運動奮戰,終於推倒了「歷 史怪獸」。金馬解嚴後,他又從政治回歸 文化面,出任《金門日報》駐台特派員暨 鄉訊版主編,喊出「連繫鄉親,凝聚鄉心」, 成立「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並集撰百 萬字《金門鄉訊人物誌》;他首開《金門學》

此次楊樹清文學作品展,展出其手稿、

研究,擔綱《金門學叢刊》總編輯,把金

著作、影像,及包括公孫嬿、商禽、周夢蝶、

門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讓金門走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出去與外界接軌、對話,尋求世人對金門歷

城鎮燕南山古區村 10 號。歷任洪建全教

史文化的吸引、理解、尊重、探索與擁抱。

育文化基金會出版部企劃主任暨雜誌部總 編輯,出版資訊《未來》、《新未來》及

「島嶼之外需要連結,才能飛得更高,

佛教刊物《文殊雜誌》總編輯,《金門報

看得更遠」。長居台灣,但長年貼近浯島之

導》社區報社長,《金門日報 . 鄉訊》創

鄉的楊樹清,也被視為是台金文化、文學的

版主編,《金門文藝》、《金門學》總編

一座橋樑。砲火下,番薯田成長的孩子,從

輯,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委員、金門縣世界

料羅灣出航,橫渡台灣海峽,亦跨越了太平

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中國廣播公司資訊

洋,曾浪遊北美三年多;來自邊陲之鄉,長

網《文學風情:楊樹清時間》主持人、加

期被視為邊緣書寫,楊樹清把自己的創作以

西《明報》專欄作家、耕莘文教院報導文

及金門文學、金門學帶到台灣、海外,被外

學創作班導師、草山行館顧問、林語堂故

界看見與重視。他愛鄉愛土以及熱愛文學的

居諮詢委員、宜蘭佛光大學、金門大學首

情懷可見一斑。

任駐校作家、金門燕南書院首任院長,現 任《金門文藝》編輯總顧問,廈門朱子學

楊樹清祖籍湖南省洞口縣 ( 原武岡 ) 高

院學術顧問。

沙鎮社山村高家組,1962 出生於金門縣金

▲「楊樹清漂流的文學樹」文學展,文學界朋友蒞臨睿友文學館前廣場共襄盛舉。

53


▲楊樹清親自為蒞臨貴賓導覽。

著作琳瑯滿目 楊樹清著有:報導文學《金門田野檔 案》、《金門島嶼邊緣》、《天堂之路》、 《閩風南渡》、《東渡之歌》、《消失的 戰地》,散文《少年組曲》、《渡》、《番

54

長》、《不投郵簡》、《花語樹音》等書。 可說是著作等身。

奪得 3 座金鼎獎

薯王》,小說《小記者獨白》、《愛情實

楊樹清在文化、文學的表現,亦有亮

驗》、《阿背》,文史《海上仙洲金門》、

眼的成就,曾敲響台灣 3 座金鼎獎,包含

《金門族群發展》、《金門社會觀察》、《金

雜誌公共服務團體獎、圖書主編獎、推薦

門影像紀事》、《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

優 良 圖 書 獎。 並 於 1998 以〈 番 薯 王 〉 獲

集 . 金門地區》,以及《演出自己》、《生

梁 實 秋 文 學 獎 散 文 獎 首 獎,1996、1999

涯企劃書》、《上班族筆記》、《字囊》、

以〈消逝的漁民國特〉、〈消失的衛星孩

《給想法年輕的人》、《做個有未來性的

子〉兩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

現代人》等 30 餘種。曾主編:《有情如斯》、

1997、1998 以〈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

《書中日月》、《1958 以後,金門藝文紀

〈天堂之路 : 掃描台灣新移民在溫哥華的浮

事》、《酒鄉之歌》、《酒香古意》、《發

生現象〉兩獲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

現紫陽夫子》等書。並擔任《金門學叢刊》、

以〈雙城記〉、〈尋找蘇王爺〉分獲長榮

《金門鄉訊人物誌》總編輯。古月出版社

環宇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報導文學獎。

將於 2020 年起,推出《楊樹清文學館》系

2003 年五四文藝節,獲頒中國文藝協會報

列作品出版工程,首批著作包括《燕南情

導文學創作文藝獎章。文學創作成績,亦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金門的維基百科 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 台灣作家作品 目錄》評價楊樹清 :「他對下筆的素材有足 夠的敏感度,能以綜觀的寫作方式,在質 樸的字裡行間,蘊藏強大的文學圖像與人 道關懷。1996 至 2000 年赴加拿大遊學期 間,全心聚焦報告文學,包含兩岸、移民、 小留學生等族群議題書寫,近年尤以書寫 金門在大時代角色變遷的題材備受矚目。 此外,他長期投入解嚴前後金門文史 ▲楊樹清細說文學之路創作歷程。

紀錄、文學創作及社會運動。年少即堅持 以一枝筆,堅定以一雙腳,行走文化、文

獲藝文界票選入載文化部與文訊雜誌合作 進行的《1997 台灣文學年鑑》10 大文學人。

寫下金門傳奇篇章

學領域,之後以報導文學特色在兩岸發光,

2008 年台北聯合報文學獎 30 年專刊推介 楊樹清,譽之「台灣報導文學旗手」;詩 人 瘂 弦譽之「金門主義者」,文化、企業 家詹宏志譽之「永遠文學檔案」; 來自金門

詩人顏艾琳在〈孤獨的鮭魚〉一文開

家鄉的二位知名學者,歐洲科學院院士楊

章即寫下「楊樹清的身影也代表著金門文

永斌譽之「金門的名片」,台大社會系教

學史的傳承、活動,他本身就是一部活生

授薛承泰譽之「金門的維基百科」。

生的傳奇故事」;廈大傳播博士陳榮昌在 「金門臉譜系列 : 作家篇」的〈楊樹清台金

睿友文學館自揭牌開館以來,雖只短

文化橋樑的報導文學旗手〉一文中描寫道 :

短的年餘,但從各個檔期的作家作品展,

「成名甚早的楊樹清,可以說是金門旅外

及舉辦「台越文學金門論壇」,黃振良老

最活躍、具高能見度的作家。曾連得多屆

師《金門徙衍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新

兩大報報導文學獎的他,不僅是國內知名

書發表會,無不大大地提升金門文學的能

報導文學作家,也是金門與台灣相當重要

見度。此次楊樹清把其手稿、著作、影像

的文化橋樑。由於早年從事新聞傳播工作,

及重要文物,透過睿友文學館的展出,必

加上心思敏銳、善於觀察,深諳社會議題

能呈現出金門文學的另一種風貌,帶動文

結合金門大時代故事的文學敘事技巧,因

學書寫風潮,進一步認識楊樹清──「文

此,讓他的報導文學充滿濃烈的地方關懷

學是我的信仰,苦難是我寫作的養分」的

特色,同時又蘊含歷史時代厚度」。

創作歷程。

55


總兵楊華武功彪炳流芳百世 文圖/楊天厚

「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是最能彰顯有清一代武功彪炳的金門俗諺。因金門 鄉彥人才輩出:蔡攀龍、李光顯、邱良功、吳建勳等四位是提督(從一品)。周全 斌、許盛、翁雲、李耀先、邱聯恩、楊華、陳光求、文應舉、楊恩等九位是總兵(正 二品),成就斐然,載錄典籍,歷歷可見。

▲清仁宗嘉慶 14 年頒授楊華為武顯將軍,妻為夫人的誥封。

56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懸掛在湖下村楊氏宗祠的楊華「提督軍門」匾。

鎮守海疆擒敵無數 楊華是清嘉慶朝的總兵,亦是文物保存相當完整

古蹟,並獲妥善修繕。可惜官拜

的一位,從敕封誥命、敕建衙署、匾額、墓園……等

澎湖水師副將的楊華長公子楊武

一應俱全。筆者於民國 87 年,有幸瞻仰誥命真蹟,

鎮的墓園,坐落在咫尺之遙,映

並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先後發表〈一

襯周邊林立的新屋,稍顯荒涼、

世清官誥封傳:記金門湖下村江南提督楊華四道誥

落寞。

封〉、〈金門楊華提督衙知多少〉兩篇專文介紹。日 楊 華(1745-1826), 字 良

前重遊湖下村,村民口中的「提督衙」,已列入縣定

淵,號鳳山,金寧鄉湖下人。清 高宗乾隆 10 年(1745)4 月 24 日生,為湖下長房族裔。據《金 門志 • 國朝選舉》卷 8 刊載: 「楊巳,華祖。楊通,華父。楊 權,華兄。並贈武顯將軍,蘇松 總兵。」楊華幼年家境困貧,幾 無立錐之地。壯年從戎征戰,緝 盜樹勳,其軍旅生涯卓越成就, 約有下列數端:

楊華提督衙珍藏於屋椽誥封前端的御 賜木牌。

57


楊華父母獲誥贈的誥封

(漢文部分)原件。

誥授武顯將軍 從戎初期,為廈門前營外委,負責征 剿林爽文,前後大小戰役凡八次之多,擒

案》第 212150 檔案載述,清仁宗嘉慶 10

敵無數,以戰功升任福建省水師提督中營

年(1805)4 月 19 日上諭,江南蘇松鎮總

千總。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因先後擒 獲盜賊百餘人,奪取盜賊船隻八艘,再陞 任海壇(今平壇)鎮標右營守 備。其後奉旨護送琉球貢船至 「五虎洋」時,途中擒取海盜 蔡 志 一 干 人 等。 再 於「 白 犬 洋」親擒海寇陳阿包,並使阿 包伏誅,屢建奇功,補授閩安 左營都司。又憑恃驍勇善戰才 華,陸續剿滅海盜陳才和許跳 二人,晉補狼山左營游擊,累 官京口副將。

湖下楊氏族眾習稱的楊華「提督衙」 ▲

俯視圖。

58

據楊秉訓教授考證《內閣大庫明清檔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兵員缺,著由楊華代行補授。再據該檔案第

005530 號資料載言,嘉慶 14 年(1809),


▲官澳楊氏祖廟武功匾,楊恩、楊華、楊武鎮依序排列。

荐陞蘇松鎮總兵的楊華,再於是年 8 月初 5

總兵楊華勳業彪炳,生前曾獲清仁宗

日,署理江南提督,此即「提督衙」稱號由

嘉 慶 帝 頒 授 四 道 誥 封: 分 別 為 嘉 慶 元 年

來。另據卓克華《楊華故居調查》所登錄的

(1796)正月初一日的楊華父母誥封;以

楊華墓誌銘載記:「嘉慶十年,實授蘇松總

及嘉慶 14 年(1809)正月初一日的楊華祖

兵,奉命總理沿海地方;十四年,署江南提

父母誥封、楊華父母誥封、楊華夫婦誥封

督。」署為代理,並非實授。可見楊華最後

等,皆採用精緻長形木盒珍存於提督衙樑

職銜為蘇松(今之上海寶山區)總兵。楊華

椽上方,珍藏處前方尚有雕工細膩的「奉

故居神主牌位鐫刻:「皇清誥授武顯將軍諡

天誥命」龕形木刻,正面雕刻「雙龍戲珠」,

端毅楊府君神主,孝男武鎮、承重孫有森仝

及五爪金龍精美圖案。

祀」,牌位內載「顯考諱華,字良淵,號鳳 山,提督江南全省水陸軍門」。

楊華卒後葬於該村西北方約百公尺處 的「山仔頂」,墓碑鐫刻「皇清誥授武顯

一生傳奇勳業彪炳 派衍官澳的湖峰(湖下)族裔楊華父子, 與湖美(湖尾)楊恩,具為楊氏族親之光。 官澳楊氏祖廟(達山堂)右次殿「武功」匾, 即列三人官銜:楊華是清江南水陸提督、楊 武鎮是清澎湖都司、楊恩是清溫州總鎮。拜 殿祖龕中的楊華牌位,鐫刻「皇清誥授振威 將軍江南水陸提督軍門諱華楊公神主」。湖 峰楊氏宗祠拜殿亦懸掛有「提督軍門」匾,

將軍楊公暨誥封夫人徽柔洪氏副室夫人陳 氏壽域」,碑長 50cm、寬 40cm,墓庭有 石柱及石獅等構件。其子楊武鎮,道光年 間,任閩安左營都司;歷署水師提標左、 右營游擊,護理澎湖副將,卒後亦葬於其 父楊華墓園附近。據《金門縣湖峰鄉土誌》 載,楊華父子二墓,於民國 56 年(1967)

5 月 16 日,同晚被盜,殉葬品被洗劫一空。 一代名將墓園遭劫,令人不勝唏噓!

完整載記楊華一生傳奇。

59


郝柏村在金門的點滴 文圖/林麗寬

柏村國小學童心目中永遠的「郝爺爺」走了,101 歲高壽。 祈願臺灣長久保持安全及和平,是一生為金門付出很多的郝柏 村終身職志,也是臨走的遺願。

▲胡璉、郝柏村、馬安瀾主持柏村國校落成典禮(許雪芳校長提供)。

60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讓敵人打不破的陣地 郝柏村(1919-2020),字伯春,江蘇 省鹽城縣郝榮村人,民國 8 年 8 月 8 日生。 個性剛毅不屈。陸軍官校第 12 期砲科畢業。 曾赴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中華民國特別 班第一期深造,為國軍留美將領之一。帶 兵方式深受長官胡璉影響,平常嚴格,戰 場上卻毫不急躁,對振奮人心、穩定士氣 幫助甚大。 民 國 31 年, 派 往 印 度 擔 任 連 長。36 年,派任營長,再調往東北參加國共內戰。

38 年,與郭菀華結婚。年底跟隨老長官在 海南島指揮作戰,輾轉來臺。44 年,擔任 金防部砲兵指揮官。認為金門以往的反砲 戰陣地皆用沙包作掩體,敵人居高臨下, 金門地方又小,根本抵擋不了,只能設法

▲郝柏村 823 砲戰戎裝照(攝於湖井頭戰史館)。

讓敵人打不破,即主張「打不穿比打不到 更重要」。因此把大小金門八十座反砲戰 陣地全改成鋼筋水泥工事。後來在「八二三 砲戰」,果見降低損失,提升國軍生存率, 奠定該戰勝利的利基。

「八二三砲戰」堅守有功 郝柏村於 47 年 8 月 7 日到小金門上任 第 9 師師長,23 日即爆發「八二三砲戰」。 指揮官嚴佛元在砲戰爆發當晚,發動射擊

46 年,38 歲晉升少將,仍任金防部砲

719 次,有效壓制共軍砲火。9 月 9 日 691

兵指揮官。胡璉司令官令他在料羅灣蓋小

營又接獲射擊廈門火車站,為金門爭取運

學,盧光義將軍率弟兄於 47 年 1 月 4 日動

補空間與機會。戰後,第 9 師有功,獲頒

工興建,造價 35 萬餘元,歷時三個月,4

最高榮譽的「虎旗」,郝柏村獲頒雲麾勳

月完工,5 月 17 日由胡璉及郝柏村、柯遠

章,代號「大膽部隊」。建於 45 年「八二三

芬、馬安瀾三位將軍共同主持落成典禮;

砲戰」留存的野戰砲兵 600 群 691 營區(即

由李孝泉、呂淑美兩位學生代表剪綵,命

保羅部隊),位於古崗村與珠山村交界,

名「柏村國民學校」,為當時金門第一所

「一呼百應,快動猛打」的戰鬥精神標語

由軍方興建完成的學校。奈因「八二三砲

今仍矗立。48 年,堅守小金門有功的第 9

戰」爆發,直至 48 年方能開學。

師調回臺灣,仍由郝柏村領導。

61


1 2

1. 鄭有諒將軍書賀柏村國小 60 週年校慶對聯(許雪芳校長提供)。 2. 鄭有諒將軍書賀柏村國小建校人郝柏村對聯(許雪芳校長提供)。

54 年,調升為總統府侍衛長。67 年,

78 年,轉任國防部長。79 年,轉任行

升任陸軍總司令。70 年,升任參謀總長 8

政院長,任內建設五輕、規劃六輕、啟動

年又 3 天,創下任期最長紀錄。68 年中美

核四,也大力支持建立全民健保制度,是

斷交,極力推動三軍主戰兵器的國造化。

最早對二二八事件表示歉意的行政院長。

空 軍 由 F-16 的 製 造 商 通 用 動 力 提 供 技 術

109 年 3 月 30 日以 101 高壽離世,與夫人

支援,爭取美方批准出售發動機等關鍵零

同葬在新北市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

件,開發出 IDF 經國號戰機。陸軍也以現 役 M48 戰車砲塔,搭配 M60 主砲與車身, 推出 M48H 戰車,堪稱國軍推動自製武器 的高峰。民國 77 年,蔣經國總統去世,郝 柏村穩住三軍,貢獻頗大。

62

古 今 人 文 ─ Cultural Customs

一生奉獻國家精神永在 郝柏村由陸軍一級上將退役後,仍每 天勤勞不懈到辦公室寫回憶錄、蔣公日記


解析等。只要沒出國、沒在醫院,逢年過 節都照寫不誤,27 年來已寫 500 萬字。90 歲高齡時,還多次前往大陸抗日戰場,致 力還原由國民政府領導對日抗戰史實。

106 年,「盧溝烽火八十」及「金門縣 七七抗戰 80 週年特展」於昇恆昌金湖大飯 店舉行,郝柏村應邀於 12 月 16 日蒞臨講 演,還親自在重現抗戰時期重要歷史場景 的巨幅油畫前作導覽解說。每次到金門時, 也一定前往烈嶼的軍人公墓,憑弔當年與 他一同並肩作戰的八二三砲戰陣亡弟兄; 還曾請託公墓管理員幫忙預留墓地,揚言 ▲〈八二三戰史館落成誌〉攝於 823 戰史館。

念之情不言可喻,深深關愛金門之情溢於 言表。 郝柏村一生奉獻國家,參加抗日戰爭、 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國共內戰等,出生入 死、盡忠職守,足堪典範。尤其駐守金門 期間,為金門所建立的點點滴滴功勳,將 歷久彌堅、永垂不朽。創建的柏村國小教 導學童永不懈怠的「柏村精神」,也將持 續發揚光大。

柏 村 國 小 建 校 60 週 年, 郝 柏 村

日後要與昔日軍中袍澤同眠金門。悠悠悼

2019 年 4 月 26 日題贈「想飛」 勒石。

63


威濟廟王爺神威顯赫 守護綿長海疆 文圖/陳秀竹

信仰的虔誠,讓心中有一股溫柔的力量。 鑼鼓歡聲雷動,凝聚信眾的信念,感謝神明的守護。

64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1

2

1. 明朝祖廟-溫暖的保護。

3

2. 謝綵-誠懇的謝意。 3. 結綵-醮慶張燈結綵。

歷史悠久 香火鼎盛 我的同學研究民間信仰的儀式,想要來

根據金寧鄉寺廟資料,「威濟廟」主

金門調查,時間訂於春節期間,於是我先去

祀池府、溫府、蘇府王爺,再根據文化資

了解在她來做田調的時間,有那些廟宇有活

源地理資訊系統的資料,后盤山「威濟廟」

動,特別是有醮慶的儀式,於是先向對民間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 溫、池、楊、何王爺,

信仰長期做調查的朋友詢問,再自己到圖書

清同治年前業已存在、民國 54 年重建、

館查資料,結果發現過年期間有活動的是位

民國 68 年重修。(資料來源《金門縣寺

於庵邊的「明朝祖廟」,因此,先讀了資料

廟裝飾故事調查研究》,唐蕙韻、王怡超,

之後,再驅車前往庵邊。

金門縣文化局,2009 年。)

那是仲冬時節,路過后盤山,適逢「威

而再依后盤山後裔王先正先生於民

濟廟」作醮,因此,心想也可就近觀察,就

國 68 年 11 月 16 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一

先進行后盤山的田野調查。后盤山「威濟

文所述:「廟堂所掛「憑依在德」匾額,

廟」,據村民所述,該廟舊址即在風獅爺的

乃先高祖維旺公於清同治己巳年(西元

身側,而廟址位於「蟳孔穴」之上,該廟神

1869)敬獻,由此推算,廟建至今,應有

威顯赫,香火鼎盛,但因民國 38 年 (1949 年 )

150 年以上,就從此處來寫」。

時,遇到戰爭,廟遭拆毀,只留下風獅爺於 原址駐守。

65


醮慶護佑居民平安 維旺公壯年曾任清朝軍職駐台,之後 告老返鄉。威濟舊廟門前龍虎堵原書「威 臨四海,濟普萬民」八字,如今新廟添字 改為門聯「威臨四海鎮浯島,濟普萬民護 盤山」,意在彰顯本土,護佑善男信女, 期望神明庇佑,居民平安和諧。威濟廟神 龕內奉祀池王爺為境主,並主奉溫王爺、 何 王 爺、 三 王 爺 和 太 子 爺 等 眾 神。 民 國

54、72 年,威濟廟曾兩度修葺並奠安。民 國 106 年歲次丁酉六月初八動土,並將屋

4

4. 醮慶-虔誠膜拜。

基墊高 80 公分,108 年歲次己亥季夏竣成。

5

5. 威濟廟-神威顯赫。

我路過時適逢「威濟廟」奠安第一天,

66

時為農曆十一月初一,據了解其醮慶活動

接著往東半島的庵邊前進,向當地村

為兩天,村內的村民都分別炊粿綁粽,在

民請教之後,找到了明朝祖廟的位置,遇

社區境內張燈結綵,道路上遍插慶賀旗幟,

到了認識的好朋友,才知道原來這座祖廟

奠安首日有起鼓、發奏、請神,掀樑、制

即是他家的祖廟,最早是其祖先一次無意

煞戲,追龍,排粿粽、拜圓等儀節,可以

中在田中挖到一個古甕,經神明指引所建

感受到村民對信仰的虔敬與感恩之心,參

的廟,初廟建得雕龍畫鳳,但祖先顯靈把

與現場的慶典儀式,在鑼鼓喧天中,神明

廟燒毀,並且託夢指示廟要蓋得樸實,於

的守護讓人感動在心。

是重建,即現今的簡樸樣貌。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6

7 8

6. 虔敬-馨香祝禱。 7. 拜粿粽-信眾的祈福。 8. 金玉滿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民眾心靈安撫的所在

的村民也都炊粿綁粽,在村莊四周張燈結

我見廟前即是馬路,如有醮慶活動,

綵,小小的鄉間小道上,插滿了慶賀的旗

如何進行?呂姓朋友解釋說每年正月 17、

幟,整個東半島的偏鄉熱鬧了起來,風中

18 日的醮慶都移駕到境內的護安宮進行,

飄動的是濃郁的香氣、村民流動的熱情,

說因為祖廟非常的靈驗,八方信眾都來朝

大家不約而同的祈求家家平安、合境平安。

拜, 有 的 會 給 明 朝 祖 做 契 子( 即 做 乾 兒 子),每年契子都會送契子錢表示敬謝,

金門在地有諺語:「無宮無廟,鄉里

原來廟有自家的人管理,後來因為信眾多

不興」民間信仰,為一鄉一村之民眾心靈

了就移到全村的廟宇管理委員會一併管理,

安撫的所在,也是和諧鄉里的重要媒介,

我們在現場有看到很多信眾,來張掛紅綵

所以地方父母官均能關心,融入在地居民

或有其他表示敬謝的捐款記載。

的生活與信仰。

今 民 國 109 年(2020 年 ) 正 月 17、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同學尚未

18 日「明朝祖廟」作醮,我們兩天都再前

來進行金門在地民間信仰的田調,但是我

往作田調,明朝祖廟的奉祀主神已被請至

卻因為走入鄉野,也更貼近在地村民的生

護安宮,醮慶的儀式進行著,地方首長組

活體驗,感受「威濟廟」和「明朝祖廟」

團前來祭拜,祈求國泰民安,而庵邊四境

神明護佑信眾的神威,心中充滿了感動。

67


時光廊道

回顧金門軍郵歷史 文圖/林金榮

2006 年 12 月 31 日,金門第一軍郵局走入歷史,正式 改為普通郵局,名稱為山外郵局,也結束半個世紀的金 門軍郵業務。

68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戰地郵局服務前線官兵 1949 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駐防金門 的部隊原本就有臨時郵局,隨軍來服務前 線官兵。1950 年第 100 臨時郵局撤至金門 做為隨軍郵局,但是也在同年撤銷。1955 年 5 月,金門和馬祖成立地區郵局,辦理 信件、掛號、包裹等業務。一直到 1956 年, 配合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的實施,國 防部於 12 月 25 日在金城成立第一軍郵局,

▲小徑軍郵局。

隨後軍郵局移往新市里營業,隸屬郵政總 局台北郵局第一軍郵管理處管轄,並由國 防部督導,隔年 1 月 22 日馬祖南竿山隴成

屬於國軍聯勤業務通信業務的一環。為確

立第二軍郵局。

保軍事行動的保密原則,通信並不直接書 寫部隊番號,而是以「特種信箱」編號來

國 防 部 所 頒 布 的《 戰 區 軍 郵 設 置 辦

代替之,憑郵政信箱號碼可以送至所屬單

法》,軍郵規定設置的區域包括:金門、

位,再分發至收件人手上。軍中基於通信

馬祖、烏坵、東沙、南沙群島等地,因為

保密原則,對於寄出的郵件,嚴格規定不

屬戰區通訊困難、交通不便,特地設置,

得涉及軍事機密,或違反國家安全,如軍

▲軍郵人員配送郵件的摩托車。

69


1 2

1. 八二三砲戰立功的郵務士董國忠。 2. 陽翟軍郵局。

十萬大軍的年代,書信的往來是部隊 官兵最重要的心靈慰藉,郵件主要是靠軍 方船艦運輸,一個航班多數在 10 天左右, 海象不佳或颱風來襲,更拖延至半個月; 事部署、演習操練、部隊移防、散布不實 謠言等內容,必要時施以安全檢查及懲罰。

官兵心靈溫暖禮物

70

每逢料羅、新頭軍艦靠岸,官兵最高興的 事是盡快提領包裹郵件,帶來親朋好友的 消息及溫暖禮物。 以前外島官兵返台休假稀少,半年至

第一軍郵局屬於基地軍郵局,受國防

一年以上,才有機會回去探親,部隊中往

部軍郵處指揮,歸金馬指揮部督導,成立

往 把 航 班 中 收 不 到 信 件 的 人 戲 稱 為「 孤

後陸續設置派出所。1957 年 1 月 21 日,

兒」,其心情糟透的情形可想而知。也因

烈嶼第一軍郵派出所掛牌,10 月 25 日設沙

此各個村莊普遍設有軍郵代辦所,提供接

美第二軍郵派出所,1959 年 5 月 21 日設

收信件的投遞和代售郵票、明信片等服務。

料羅第八軍郵派出所、小徑第九軍郵派出

各處軍郵機構均與金門郵局配合作業,開

所。1960 年 9 月 15 日設頂堡第十二軍郵

辦存簿儲金業務、定期儲金業務、代發退

派出所,1961 年 1 月 22 日設大膽第十四

除役官兵退休俸,提供金門戰地的金融業

軍郵派出所。1963 年 9 月 26 日起軍郵派

務服務,地區民眾把郵局當成儲蓄理財最

出所改稱軍郵所。

佳的選擇。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隨軍郵局戳記的信件及金門社教館信封 ▲

軍郵戳記。

時代的印記 軍郵局的工作人員,都是屬於郵政總 局或國防部軍郵幹訓班成員,赴外島服務 工作,會掛上軍銜、穿著軍服、領有外島 加給,且具有軍人的雙重身分,平日運送

地之間,被駐防官兵譽為「軍中維他命」。

郵件的郵車,掛上軍車車籍牌。同時為日

1958 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前線郵件激增,

益擴大的業務量所需,也聘僱金門當地青

他冒著砲火轟炸千鈞一髮危險,傳送各個前

年投入軍郵行列。古崗人董國忠於 1956 年

線據點郵件,獲總統頒贈光華獎章,他的英

軍郵成立時,加入山外第一軍郵局,為戰

勇事蹟及褒揚獎章獎狀,也被典藏在台北市

士送郵件,每日穿梭於碉堡、壕溝、砲陣

郵政博物館展示。

1982 年 9 月 1 日各軍郵所改為隨軍軍 ▼郵政代辦所。

郵局。1988 年 11 月 1 日,軍郵局移撥快捷 業務,改由金門郵局負責金門地區快捷投遞 業務。金門在 1992 年 11 月 7 日解除戰地政 務後,部隊精實方案,讓地區官兵數量減少, 休假制度健全。2002 年中華郵政公司民營 化後,金馬地區軍郵也隨著改制與調整。

2002 年 11 月 7 日,金門郵局改隸為台北責 任中心轄屬第 184 支。 結束 50 年之久的第一軍郵局,曾經使 用過的郵票加蓋軍郵戳記,是郵政歷史的特 殊收藏品類,信封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印記, 以及過往無數人的期盼和思念牽掛。

71


金門花帔傳奇與 Burberry 文 / 楊再平 圖 / 李有忠

金門花帔也稱花帕、花佩,相傳是閩南地區和金門縣承襲八百年的傳統育嬰 包巾,據說與南宋朱熹朱子有關,朱熹擔任同安縣主簿期間,看見婦女在街 上露臉出入而發布告示,要求婦女出門必須以布遮臉,後來演變到運用在嬰 幼兒身上。 所以花帔又被稱為文公布,6 尺見方,黑白格紋的棉麻大方巾,主要用途於為 嬰幼兒遮蔽風沙、遮光遮陽及包覆嬰幼兒等功能。

72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但本地文史工作者楊天厚質疑說,早 年農業社會,百姓每天為生活忙碌,只要 平安無事就好,長輩交代花帔可以避邪, 晚輩照做,就這樣代代相傳下去,由來實 在不可考。

花帔是新娘陪嫁品 母親護兒包巾 在花帔上經常會用紅綿線繡上一個卍 字並縫上一對圓形的鉛片,傳統文化習俗 上認為花帔具有驅邪避凶以及保佑嬰孩平 安成長作用,於是便沿襲流傳下來,成為 閩南地區獨特的風俗。 在嫁娶習俗中,花帔往往是新娘的陪 嫁之物,供日後養兒育女所需。另外,加 冠、上梁等慶典時節也少不了花帔妝點; 演出傀儡戲時,戲台布幕上也會掛有一塊 花帔,主要是為了驅邪避凶。

▲花帔是充滿母親愛心的包巾。

可以說這是一塊充滿母親情感的包巾, 承載母親育兒護兒的重責大任。細細端詳 花帔,並不似綾羅綢緞般亮眼,也不似喀

花帔裡。尤其農曆七月晚間最好別帶嬰兒

什米爾羊毛高貴,就只是很簡單的綿麻黑

出門。因為七月常被描繪成空氣中充滿鬼

白紋路,中間繡一朱紅色萬字,四角縫一

魅幽靈,潛伏種種危險,傳說中邪惡的不

小小紅折,意趨吉避凶。由於此巾耐洗耐

明鬼神較容易勾纏幼小孩兒,為祈求神明

磨,昔時金門家中往往一條花帔可以讓好

保佑嬰兒順當成長,衣物不可曬在戶外過

幾個兄弟姐妹輪流使用,有時拜天公的發

夜,遇到喪事隊伍要閃避,避不了也要把

糕周邊也有花帔包護,多元用途。

視線朝相反方向,鄉人迷信,小孩病痛總 找通神明的人問神卜卦,說是沖到東南方,

此外,金門民間有許多關於育兒的禁

或西北方…,必須備三柱香一小份謝禮及

忌說,出門要用花帔把嬰兒包裹好,出生

金紙隨地膜拜,說也奇怪,小病小痛就此

未滿 40 天不可淋雨,傳說若淋雨長大會得

竟然痊癒了,所以鄉人說碰到這種插著三

氣喘;擔心嬰兒受驚嚇,天黑不要太晚回

柱香的地方要繞道而行,不可誤踩,類似

家,若真的天色晚了,要把嬰兒頭臉裹在

禁忌繁多……。

73


中,花帔地位始終不可或缺。人們深 信有了它,不管是風是雨,一切不吉 利都會隨風而逝,逢兇化吉。

花帔承載多少幸福與安全感 金門人於喜慶、嬰兒誕生時,花 帔都是主要配件。據長輩說:這花帔 太重要了,可以避邪,那黑白格子是 白虎宮,細的線條是天羅地網,百邪 不侵。因而,娶媳嫁女都會先給一條 ▲金門籍台語男歌手「流氓阿德」返鄉演唱「花帔」,表 現金門獨特的人文元素,並表達旅人得思鄉之情。.

花帔,做為新生命誕生所需。新生兒 報到,都會用花帔包裹,日子隨著嬰 兒隨著花帔舒展開來。

花帔猶如子女對母親的思念 總之,花帔常常被民間賦予保平安重任,長 輩常叮嚀日常的禁忌,不可這樣,不可那樣。大 家也都聽話照做,所以對花帔的記憶,竟也成為 金門子女對金門母親的思念,例如 2019 年金曲 獎閩南語歌手金門籍創作歌手流氓阿德就有一首 「花帔」,表達對母親的思念與母愛的回憶。 歌詞中寫著:

老祖宗的智慧帶給了我們每個世 代傳承極多的安全感,省卻自己尋覓 現世安穩的方法。彷彿抱在懷裡的嬰 兒裹著花帔,心裡確實篤定踏實多了。 據金門文史記錄專家王賢端曾在 臉書上引介一張關於金門花帔的老照 片動人故事,這張照片是在 1958 年

10 月 5 日 中 共 國 防 部 長 彭 德 懷 宣 佈 對金門停止砲擊一週,在停火期間,

搖唱著一遍又一遍沙沙的歌詩,

大批船團從臺灣開往金門進行物資運

唱針沿著妳面容的皺紋,

補,返航時又將大批前線老弱婦孺疏

轉出了一首青春; 放惦底箱底彼條陪嫁的老花帔,

遷到後方。 王賢端說,那時正逢 10 月 10 日

交錯著一格又一格分明的黑白,

雙十節,有眾多民眾來到新頭海濱,

囡仔吮著妳心頭的溫度,

有的攜家帶眷扶老攜幼,有的扁擔挑

吮出了一段路途…….

著傢私,步履艱難的走下沙灘,踏上 兩扇鐵門敞開的中字號坦克登陸艦,

74

其實早年金門年輕的媽媽寧可信其有,都會

人員一行行的往開口笑內走去,像似

乖順的隨身揣一條花帔在懷裏,在嬰兒成長過程

進入一隻始終無法填滿的巨鯨肚腹,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花帔展覽,可說是歷久彌新。

滿塞民眾的底艙,封閉的空間混雜汗漬、 汽油、嘔吐與穢物的氣息。 由於實施燈火管制,整艘艦艇僅剩艙 內昏黃微弱的燈光,猶如一個鐵盒在駭浪 中隨著波浪忽上忽下的航行,在分不清白 晝與黑夜的坦克艙內,只能由原本眾聲喧 嘩的周遭逐漸沉寂下來判定時序已是午夜 時分,底艙沒有了吵雜的人聲,只有偶而

▲包裹衣褲行李的大塊花布。

低聲的私語、不見其人的啜泣與海浪拍打 鐵殼船舷發出的悶響,零落的罐頭、空瓶 隨著登陸艦的高低起伏左右搖晃,在甲板 上框噹框噹的從左舷滾到右舷、又框噹框

李姓產婦的母親抽出原先充當包袱用來包

噹的從右舷滾向左舷。

裹衣褲行李的大塊花布,就是花帔將女嬰 包起,李姓產婦把花帔中的幼嬰抱進懷裡,

後撤艦艇產女 花帔渡長夜

女嬰停止哭聲彷彿回到母親的子宮,度過 她來到這世間漆黑漫長的第一夜。經過十

王賢端說,艦艇後方的醫務室傳出嚶

多小時的鯨滔鱷浪,11 日登陸艦駛抵高雄

嚶的新生幼兒哭啼聲,啼聲微弱卻在直籠

13 號碼頭,李姓產婦和新生兒則被安排住

統的坦克艙中傳開放大,一位後撤的金門

進高雄市立醫院。

孕婦李姓婦人在艦上產下一名女嬰。 那時有一位中央通訊社記者薛勇發現 那時軍艦上醫務室只有急救處理外傷

了這個新聞,就在高雄市立醫院拍下一幀

等藥品,迎接新生兒還是頭一回,隨行的

這位李姓婦人抱著安睡在黑白方格相間花

75


▲花帔在金門酒品襯托下,顯得時尚。

帔中的女嬰黑白照片,並發出簡短的文字

例如 2015 年金門縣商會理事長李有忠

短訊,在戰火訊息中特別感人。後來這幀

擔任文化局輔導地區文創產業案總顧問時,

黑白照片被收進了中央社檔案資料庫,成

力推花帔文創品,在他巧思下,花帔化身為

了 140 萬張影像中的一張。使得這則故事

野餐墊、保溫包、領帶等文創系列產品,令

也潛藏了 60 年,卻也見證花帔與金門人

人驚豔。李有忠說,如果在台灣看到有人使

的特殊情感,令人動容。

用花帔育嬰包巾,八九不離十是金門人。

因為在閩南和金門民間都確信花帔真

近年母島金門有年輕人開始發揮創意,

能袪除穢氣,所以許多金門人幼時都是在

把格紋漆在牆上,也製作成背包或襪子,公

花帔庇護下長大的。

部門展覽也常用花帔當桌布。花帔是帶給人 們內心的溫暖,也變得很時尚起來。

花帔就是中國的 Burberry 其實金門花帔的花色實可以為媲美 「中國的 Burberry」 你 若 看 世 界 知 名 品 牌 berberry 的 黑 花帔文創商品。

前的朱文公朱子已有巧思延伸設計出了花

( 圖由楊再平提供 )

帔,若現代加以巧妙文創設計也可以變得 很時尚。

76

歷 史 金 門 ─ K inmen H istor y

白花式,簡直就是中式花帔。可見八百年


109 年夏季藝文活動

金門縣文化局

展演 活動

時間

地點

洪松柏書法展

03/15 ∼ 4/30

金門尚義機場航空藝廊

08:00 - 17:30 109 年度「閱讀高手獎好禮」 閱讀推廣活動

3/15 ∼ 11/15

09:00 - 18:00 08:00 - 21:30 08:00 - 18:00 08:00 - 17:30 08:00 - 17:30

文化局圖書館 金湖圖書館 334-695 金寧圖書館 324-776 金沙圖書館 353-354 烈嶼圖書館 363-103

03/27 ∼ 04/09

金門縣文化局第一、二 展廳

國父紀念館 「2019 年中山青年藝術獎巡迴展」

04/11 ∼ 04/28

金門縣文化局第一、二 展廳

駐縣藝術家下鄉:版畫體驗教學活動

4/15、4/29

湖埔國小 (3-4 年級 )

金門縣美術家聯展

08:00 - 17:30 08:00 - 17:30 13:00 - 16:00 傀儡戲校園推廣與演出:指掌春秋

4/20 07:40 開瑄國小、13:30 金湖國小 4/21 07:40 述美國小、14:30 古寧國小 4/22 07:50 古城國小、11:20 中正國小

隨心所「藝」謝華東書陶展

05/01 ∼ 06/30

金門尚義機場航空藝廊

05/02 ∼ 06/16

金門縣文化局第一、二 展廳

08:00 - 17:30 劍氣刀風看書法

08:00 - 17:30 「您借書稅務局送贈品」活動

05/01 ∼ 06/30

09:00 - 18:00 08:00 - 21:30 08:00 - 18:00 08:00 - 17:30 08:00 - 17:30

文化局圖書館 金湖圖書館 334-695 金寧圖書館 324-776 金沙圖書館 353-354 烈嶼圖書館 363-103

駐縣文學作家下鄉辛金順老師 - 穿梭古寧詩圖創作課程

05/05、05/19

古寧國小

駐縣藝術家下鄉李育貞老師 - 版畫體驗教學活動

05/06、05/20

湖埔國小

13:00 - 16:00 13:00 - 16:00

77


109 年夏季藝文活動

金門縣文化局

瓊林形象識別系統推廣暨新型文創品 企劃製作補助輔導徵選說明會

05/16

瓊林里辦公處 2 樓

「金門縣歷史建築沙美- 張文帝洋樓修繕暨活化工程」 施工前說明會

05/21

文化局演藝廳三樓會議室

申請「109 年獎勵碩博士論文出版 暨數位典藏」

即日起至 05/31

金門縣文化局

申請「109 年獎助個人出版」

即日起至 05/31

金門縣文化局

即日起至 05/25

金門縣文化局

即日起至 05/15

金門縣文化局

05/29 ∼ 06/16

金門縣文化局第一展廳

06/01 06/10 06/11

盤山社區

06/02 ∼ 06/28 08:00 - 17:30

高雄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 一樓西側廊道 - 藝文專區 )

駐縣藝術家下鄉 穿梭古寧詩圖創作成果展

06/09 ∼ 06/22

古寧村辦公處 ( 村公所 )

山水意象展

06/19 ∼ 07/07

金門縣文化局第一展廳

06/19 ∼ 07/07

金門縣文化局第二展廳

06/24 ∼ 08/24

金寧鄉公所大廳

每週日

金門縣文化局南棟 圖書館 1 樓

09:00 - 13:00 14:30 - 16:30

08:00 - 17:30 08:00 - 17:30

徵選「109 年金門村史」

08:00 - 17:30 徵選「109 年金門戰役史蹟出版」

08:00 - 17:30 【水墨沈酣】金門縣水墨畫協會年展

08:00 - 17:30 圖書巡迴車下鄉閱讀推廣活動

古寧社區 榜林社區

19:00 - 21:00 2019 金門國際和平海報獎得獎作品展

08:00 - 17:30 08:00 - 17:30

石雕博士 ─ 張國榮的石雕個展

08:00 - 17:30 駐縣藝術家下鄉 - 版畫體驗教學成果展

08:00 - 17:30 中文、外文繪本故事屋

10:00 - 11:00

78

藝 文 訊 息 ─ Ar ts ac tivities


文化園區 活動

時間

地點

「愛與和平」鄉土奇源- 李錫奇生命藝術展

01/01 ∼ 04/2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愛與和平」河金宗源- 河南與姓氏源流展

01/01 ∼ 04/3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愛與和平」漢字起源- 博物館甲骨文特展

01/01 ∼ 04/3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愛與和平」 深河遠流南傳文化特展

01/01 ∼ 04/3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藝啟尋金.愛上博物館」 常民文化展

01/01 ∼ 06/3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閩風藝響.兩岸閩南」 文創交流展

01/01 ∼ 06/3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閩南文化行動自造教育系列講座 夏學理:創意,想多了才好- 創想激發與資源串聯想像

06/06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09:00 - 17:00 09:00 - 17:00 09:00 - 17:00 09:00 - 17:00 09:00 - 17:00 09:00 - 17:00 14:00 - 17:00

06/07

黃振良:閩南文化的內涵與在金門的實施 09:00 - 12:00 江柏瑋:文化資產活化- 06/07 博物館島與地方創生 14:00 - 17:00

烈嶼鄉文化館 活動

時間

地點

圓滿平安 -2020 版印年畫聯展

03/01 ∼ 04/15

烈嶼鄉文化館 二樓展覽廳

04/16 ∼ 05/12

烈嶼鄉文化館 二樓展覽廳

05/15 ∼ 06/08

烈嶼鄉文化館 二樓展覽廳

06/17 ∼ 07/20

烈嶼鄉文化館 二樓展覽廳

08:00 - 17:30 2020 金門縣美術聯展

08:00 - 17:30 烈嶼地質公園攝影展

08:00 - 17:30 烈嶼學區中小學美術聯展

08:00 - 17:30

79


《金門季刊》徵稿啟事 一、《金門季刊》以季刊形式,一年共發行四期,紀錄與金門有關之鄉土特色、人文采風、 風土民情等,舉凡有關金門的歷史、自然、文化、藝術、飲食方面等主題,皆歡迎各界 投稿。 二、投稿方式及須知:

1. 為響應環保,一律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請寄至 kinmenqp@gmail.com( 投稿信件「主旨」 為文章名稱 ),來稿需檢附投稿者基本資料。

2. 每人每季限投稿作品 1 篇。 3. 本刊僅接受尚未公開發表之稿件,投稿文章內請標明標題及文 / 圖作者姓名或筆名,以 WORD 檔、新細明體、12 號字繕打,字數長度限 1500 字內,另請投稿者附上相關照片, 說明宜精簡,附加圖檔解析度需 300dpi 以上 ( 註 ※ 請以原始檔案傳送不要壓縮 )。

4. 投稿不得違反著作權法之規定,文責自負,嚴禁一稿多投、抄襲、篡改、竊盜等不道德手 段非法占有的稿件,一經發現終身不錄用。

5. 本刊編輯小組對錄取稿件內容保有刪修權,作者投稿後視為同意,投件後恕不退稿;投稿 文章若未能採用,恕不另行通知。

6. 經本刊採用之文稿,投稿作者需簽署「著作授權同意書」,不限次數在非商業性或非營利 性用途之下,進行數位化典藏、重製等加值流程後收錄於資料庫,以電子形式透過單機、 網際網路、無線網路或其他公開傳輸方式,提供圖書館用戶進行檢索、瀏覽、下載、傳輸、 列印等服務行為,如於「國家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等公共圖 書館以「數位典藏」方式保存金門文獻,提供公眾進行公開查詢及閱覽等服務行為。

7. 來稿一經刊登,即致贈稿酬及當期期刊 1 本,本刊稿酬為每字 1 元、圖片採用費為 300 元 / 張 ( 註文、標點符號、圖片說明不計 ),但每篇文章費用以不超過新台幣伍仟元為原則。 金門縣文化局《圖書資訊科》 電話:082-323169 轉分機 206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issuu.com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