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宗祠

Page 1


洪氏開發蕃薯厝史蹟

蕃薯社區之居民主要姓洪,祠堂 為開基祖洪月於康熙七年將福建故居 先祖骨駭移靈至此,後人並立祠堂, 稱為「蕃薯厝洪氏三大房福建故居祖 墳」 。後裔子孫慎終追遠恪守祖訓,努 力不懈以期光揚先祖。


洪氏宗祠牆上掛著 13 都六桂傳芳 綿祖德圖 (台灣省六桂宗親會)。


六桂的遠祖可溯於,西元前 1000 年左 右的西周,周昭王有個兒子,名叫翁溢, 封官於山東青州鹽官郡。到了唐朝末年 的五代十國,翁氏第 34 世祖翁軒攜子 入閩,傳到第 39 世祖翁乾度,曾入朝 為官,拜閩國補闕郎中,娶妻林氏,生 有六子,卻因為五代後晉太祖天福年間, 閩國被南塘和吳越瓜分而亡,翁乾度為 避國亂,攜眷歸隱莆田縣福興里的竹嘯 莊,並將六兄弟分為洪、江、翁、方、 龔、汪六姓,避免被抄家滅族。他們於 宋朝初年分別考中正榜進士,光大門楣, 盛極一時,故稱為「六桂聯芳」 。



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后裔居住在黃 河兩岸,稱為共工氏,是炎帝的傳人。 他性格剛烈而好戰,傳下來共工用頭去 撞不周山,使天空傾斜,天下大水泛濫 的故事。而事實上共工氏善于治水,其 首領被尊為水神,從黃帝時起就擔任治 理水利的官職。后來大禹治水時,共工 氏卻不予合作。大禹就聚集天下諸侯打 敗共工氏,并將他們流放到江南的蠻荒 之地。共工氏為了避仇,就在共字邊上 加了個水字旁,稱自己為洪氏。


為避仇而改姓。據《元和姓纂》所 載,本姓共氏。西周時有太叔受封于共 國(在今河南省輝縣) ,稱為共伯。春 秋時,共國被衛國所滅,其後有共氏。 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 難而改為洪氏。 另有一派是避諱而改姓洪的-據 《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歷 史上曾有弘氏、宏氏,因避北魏文帝拓 跋弘,孝文帝元宏,唐明皇李隆基字宏 猶的名諱而改姓洪的。






水林鄉蕃薯村的洪氏宗祠裡仍存 放著皇清祖先牌位,神主牌位文上面 刻著:皇清顯祖考謚中庸洪公一座老 人神主。


從這個神主牌可以發現:清領時 期漢人的神主牌(或墓碑)都會刻上 祖籍地,而平埔族人才會刻「皇清」。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