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U Issue 29

Page 1


杂志 Magazine

微信 公众号 & 视频号

WeChat OA & Video Channel

网站 Website

专注有价值的 房产资讯

活动 Event

GETTING AHEAD IN THE PROPERTY MARKET

• 最新政策权威解读

• 市场趋势专业剖析

• 菁英人士独家访谈

• 特约作者重磅观点

• 行业信息全面放送

超过100个分发渠道,包括NZCBIA超过100家商业会员 单位、开发公司、房地产公司、银行、 建筑公司、 建筑材料、建筑师和专业咨询公司 等。

逸居新西兰

YIJU NZ

出版人  Publishers

高 宝敏 Pauline Gao ; 许立 Frank Xu

执行主编  Executive Editor

Ziyan Lu

编辑  Editors

Ziyan Lu

美术设计  Designer

Hailey Hou;Frank Zhang

广告代理  Advertising Enquiries

高 宝敏 Pauline Gao pauline@multimarketing.co.nz

021 363 389

黄海鑫 Dylan Huang info@nzcbia.org.nz

021 130 9828

发行地  Distribution Place

新西兰 New Zealand

出版商  Publishing House

Elevate Productions Ltd

* 逸居新西兰及 Elevate Productions Ltd 全权拥有该书所有 原创图文版权。部分图片来自Freepik,如有版权问题, 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 刊物中所有的内容没有经过出版商的书面允许不能被使用。

* Elevate Productions Ltd 不会为此书内容为任何人带来的 损失负责。此刊物的内容只供参考。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 +64 21 363 389 邮箱 info@yiju.co.nz

地址 54 Ponsonby Rd, Auckland 1011, New Zealand

WWW.YIJU.CO.NZ

新西兰房产投资与建筑指南

独家专访 Ricky Wang

快人一步,建造陈规 之外的可能 Kevler Homes 创始人

上期 回顾

第28期杂志以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南岛 分会会长、Kevler Homes创始人Ricky Wang为封面人物,围绕“建筑与开发:挑战 与机遇”的主题,邀请众多行业人士分享了 建筑开发行业的经验与知识,以及自身在逆 境中的突破之路。

十年前,一股涓涓细流,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上悄然汇聚。那是协会成立 之初,几位行业前辈围坐在一起,讨论如何让华人在新西兰的建筑与房 地产行业拥有更多发声与发展的机会。那时的力量虽小,却像水一样, 顺着行业的脉络与链条不断延伸,逐渐汇聚成今日的广阔网络。

十年来,这股水流流经无数工地,见证了从蓝图到地基、从框架到封顶 的每一步;它也流进了会议厅、展览会、颁奖礼和培训课堂,连接起开 发商、建筑商、设计师、工程顾问,以及银行、保险、材料供应商等合作 伙伴。

翻开这本 NZCBIA 十周年特刊,您将看到一段用心与汗水铺就的十年 历程:有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有行业高光时刻与背后 不为人知的坚守;有理事、会员、赞助商、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的真挚 寄语与祝福;还有新西兰建筑人对行业的热爱与责任,以及贯穿十年的 那份“海纳百川,水滴石穿”的精神。

在这里,您不仅能回顾协会的初心与重大节点,也能透过行业领袖与会 员的故事,看见他们如何在不同阶段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突破。 我们特别整理了卓越奖与 NZIBES 峰会的历届精彩瞬间,收录了行业 精英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并呈现 2025 年《NZCBIA 新西兰建筑 业年度报告》的精华内容:从宏观趋势到细分领域,从政策变革到市场 前景,帮助行业同仁把握未来方向。同时,我们也收录了会员企业的故 事,展现他们在逆境中的创新突破与合作精神,让每一位关心新西兰建 筑业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启发与力量。

愿这一页,不只是纪念,更是新的号角。 高

作为协会的长期品牌与传播合作伙伴,我们深知,品牌的力量如同水的 力量:持续、稳定、包容。我们用报道记录行业故事,用影像留存项目风 采,用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让行业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被社会认可。

未来,我们希望这条奔流能汇聚更多力量。无论您是亲手建造家园 的建设者,还是为行业提供支持的服务者,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 NZCBIA

的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前行,把每一份专业与热忱注入建设 更美好社区的洪流中,让下一个十年更有力量、更有温度。

「 逸居新西兰|b+d新筑·筑新 」 出版人

许立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会长

本期杂志是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十周年特刊。翻开它,您将看到 NZCBIA 十年的历程与 成就,感受到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会体会到,协会的成绩不是某一个 人的成功,而是每一位认真做事、无私奉献的“人”共同写下的;还能看 到来自理事、会员、赞助商、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的祝福,更能感受 到新西兰建筑人对这一安身立命行业的情怀,以及“海纳百川、水滴石 穿”的精神。

对于过去的十年,请大家细细品味这本凝聚无数人心血的特刊,我不再 赘述。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新西兰房地产与建筑业正处于近十年来最 为低迷的关口,行业正面临各种挑战,这样的不确定性正考验着我们的 韧性。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协会和行业是否能够依靠自身力量渡过难 关?是否能够在危机中突破重围,变得更加强大?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的理事、会员和合作伙伴帮助 NZCBIA 从一个小集 体成长为华人建筑界的代表。我们一起:

• 扩大了华人建筑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

• 提升了安全、质量和创新标准;

• 投资行业知识,协助从业人员的专业发展;

• 在新西兰与中国之间建立了稳固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 通过卓越奖树立行业标杆;

• 通过奖学金、指导与支持,培养了新一代人才;

• 发布年度建筑业报告,使 NZCBIA 成为行业可信赖的信息来源。

经过十年的积累,我坚信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已今非昔比:产业链更完 整、从业者更稳定、投资与资源更雄厚、经营者更成熟且经验丰富。因 此,我们应更加自信,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为即将到来的复苏与繁荣 做好准备。

正如刚刚发布的 2025 年《NZCBIA 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所指 出:“新西兰建筑业正在摆脱深度低迷,但结构性前景依然强劲。住房 和基础设施的持续短缺,加上复苏迹象,意味着我们应乐观看待 2026 年。” 报告同时提醒我们:复苏之时,过去的劳动力短缺、低保留率和生 产力停滞等挑战也将再次出现。生产力的提升需要根据企业规模和环 境量身定制,包括精益管理、创新战略以及更好的产业链协同与风险管 控。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报告最后指出:“建筑行业的未来不会是过去的更大版本,而必将是一 个不同的版本。拥抱多样性、适应变化、投资于人才与流程,将是建设 更具生产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建筑业的关键。”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战略合作伙伴卓嘉传播(MultiMarketing)八年来 的陪伴与支持,坚持不懈地出版《逸居 | 新筑·筑新》;也要感谢十年来 所有理事、会员、赞助商与合作伙伴的付出和支持。

回首十年,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未来,扬帆必能破浪前行!

谨以此特刊,向所有行业同仁致敬, 感谢理事、会员、赞助商与合作伙伴的 信任与支持!

We dedicate this special edition to everyone who has contributed to the growth of our industry.

Our deepest thanks go to our board, members, sponsors, and partners for standing with us over the years.

以人为本 海纳百川

ENGAGE • EMPOWER • ELEVATE

序言

十年,不过一瞬,但对新西兰的建筑业来说,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从一砖一瓦的细节之 处,到城市天际线的缓缓拉伸,时代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轮廓。

自2015年以来,新西兰建筑业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张,支撑着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提升。我

们熬过了疫情的考验、目睹了一场场市场的轮回周期变迁,也见证了建筑语言的演变从独栋住 宅向多单元密集型社区的过渡,从传统工艺向模块化、数字化建造的跃迁,从粗放扩张到强调 可持续与设计感的转向。新西兰的建造者、开发者、设计师和无数工匠,用心中的秩序与热望, 把土地上的想象,一一落地生根。

政策层面,我们经历了土地使用改革、密度放宽、审批制度加速等一系列深远变化。行业则在 高地价、高利率、材料短缺等重重考验中学会了调适与革新。建筑不再仅是盖房子,而是对环 境、文化、社会责任的全面回应。

这本特刊,正是为了记录这样的十年:记录一木一石、一针一线背后的坚持与突破;感恩所有坚 守在设计图纸前、施工一线、管理岗位和供应链中的同僚,你们是这片土地的建设者,感恩多年 来支持NZCBIA的赞助商、合作伙伴,是你们的信任、陪伴与协作,让协会能够持续为行业发 声、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是为了致敬行业内外的无数付出者,致敬你们一路走来所有的 努力与成就,也致敬未来仍将并肩前行的同行者。

如果说十年前的关键词是“增长”,那么今天,更多人开始思考“质量”“效率”“生态”和“宜居”。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代开发者不再只关注数字上的回报,而是思考如何让建筑更有温度,如 何与自然和社区共生。

建筑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文化的延伸。我们的房子,承载的不只是居住的功能,更是人们 对归属、身份和未来的表达。在层层叠叠的钢筋与木材之下,是家庭的欢笑,是企业的梦想,是 一代人对土地的承诺。

而今,站在十年之巅,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模样? 也许,是更绿色的建筑,让自然与人居更和谐共生;也许,是更智慧的设计,让科技与美感彼此 成就;也许,是更有温度的社区,让房子不仅是资产,更是生活的容器,是连接人与人、心与心 的纽带。

未来尚未抵达,但风已起航。NZCBIA走过了第一个十年,愿与所有为新西兰建筑奉献的人继 续同行,不问终点,只问初心。愿我们在每一块基石中,看见信念,在每一扇窗里,看见希望,在 每一次施工的锤响中,听见国家未来的回声。

十年风云,已然成章。新的十年,正缓缓启航。

会长 寄语

NZCBIA - 如水般的存在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看似常见普通,却藏着万般哲理,蕴含人生智慧。

NZCBIA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正是如水般诞生、发展与壮 大。

成立:涓涓细流,终为江河

水,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于天地 之内。

水,能上能下,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水是万物之源”。十年前NZCBIA如一滴水般诞生,汇集成溪 流,到如今奔流不息。

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真正强者,看似在处处让步,其实他们内心坚定从容。十年以 来,NZCBIA正是以包容的心态,坚持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 行业力量,与会员、广大华人从业人员、新西兰和中国房地产 建筑行业有识之士顺势而为,如流水般,遇阻不争,绕道前行, 闯出一片天地,自有一番风景。

发展:水滴石穿,能屈能伸

水,能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 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水,自高处往下流淌,遇棱角磐石,既可把棱角磨圆,亦可把 磐石滴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NZCBIA如水般能屈能伸,蓄 势待发,乘风而上,不断发展壮大。

屈,不是无原则地迎合别人,而是一种量力而行的努力,是一 种谦虚受教后的反省。

伸,不是功成名立后的傲慢自负目中无人,而是一种维护自尊 和满怀信心的明智之举。

屈,是为了更好地进;伸,是为了更长久地上。

一屈一伸,不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十年 间,NZCBIA 一步一个脚印,量力而行却不断开拓进取。

2016年,成立后第二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杂志《新筑·筑新》, 建立我们自己的自媒体网络,把握舆论制高点。

2017年,协会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 及峰会”(新西兰建博会)。如今,建博会已经覆盖新西兰的北 岛和南岛,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全国性行业活动之一,而且是唯 一的国际性建筑业活动。

2019年起,协会开始举办NZCBIA卓越奖年度评选活动,如 今卓越奖涵盖6大类11个细分类别,成为肯定华人房地产建筑 业在新西兰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领域取得 卓越成果的标杆,为推动行业持续进步与协作创新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

2024年,经过多年的筹备,NZCBIA聘请 了 著名经济学家

Shamubeel Eaqub研究撰写了《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 报告总结了新西兰建筑业的总体规模 ,以及现阶段的机遇与 挑战,报告在惠灵顿的国会大厦发布,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也引发了诸多关于如何提升新西兰建筑业水准的讨论与实 践。同时,NZCBIA还每年组织投资贸易代表团赴中国进行商 务考察,增强与中国房地产建筑业之间的交流,为双边的企业 拓展商机。

十年耕耘,让NZCBIA相信,真正的强大,是既能享受高处之 酣畅淋漓,也能挺过低处之隐忍待发。

未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相争,洗涤一切只为内心的平静和安 宁。

水,有一种胸怀叫海纳百川,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豁达,更 是一种境界。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NZCBIA如水般 兼容并蓄,如水般滔滔不绝,势不可挡,直达目标。

水于低处,却可滋润万物,上为云雾,下化雨露; 水无常势,却可因势利导,水低则静,水高则欢; 水无常形,却可因形而变,遇圆成圆,遇方成方; 水虽至柔,却克天下至刚,水滴石穿,以弱敌强。

未来,NZCBIA将继往开来。

从水之“上善”中汲取养料,涵养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弘扬利 他奉献的精神。

从水之“水滴石穿”中感悟锲而不舍的精髓,坚守信念,克服困 难。

从水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学会虚心包容,合作共赢。

NZCBIA必将行稳至远,生生不息!

新西兰副总理

行动党党魁

My heartfel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NZCBIA on reaching your 10th anniversary. Over the past decade, NZCBIA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s and supporting innovation in th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ector.

Meaningful reform is essential to unlock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industry. That includes Resource Management Act reform to remove unnecessary delays and red tape, ensuring that projects can proceed with greater speed and certainty. We must also open the door to high-quality overseas building products by cutting red tape and duplication, lowering costs without compromising standards. And we need to return to sensible health and safety settings, focused on real risks and practical protections, not paperwork for paperwork’s sake.

The next decade will be defined by how well we embrace smarter regulation,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NZCBIA’s unique position bridging cultures, expertise, and enterprise will be crucial in shaping a building industry that is more productive, more affordable, and mor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New Zealanders.

衷心祝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迎来了十周年。在过去的十年中,NZCBIA在加强联系、推动建筑和施工行业创新方 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激发行业潜能,必须进行务实有效的改革。这包括对《资源管理法》的改革,以消除不必要的延误和繁琐程序,让项目能够 更高效、更有确定性地推进。我们还需要精简手续和避免重复,为高质量的海外建筑产品打开大门,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降低 成本。同时,健康与安全监管亦应回归理性与实效,把重点放在真实的风险和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上,而不是为了单纯完成纸面 文书工作而工作。

未来十年能否取得胜利,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拥抱更明智的监管机制、更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以及更具创新驱动的行业生 态。

NZCBIA以其独特的优势,连接文化、专业与企业,将在塑造一个更高效、更实惠、更能满足新西兰人需求的建筑行业中发挥 关键作用。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congratulations to the NZCBIA, and to everyone involved, on what is a very exciting milestone. This is a clear indication of the value you create for the community, the businesses, and the industry you work alongside.

As Government, we are wholly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more affordable homes and a stronger economy by making it easier, faster, and cheaper to build. In this we have shared goals of enabling people, enabling businesses to grow and enabling the building sector to thrive.

We are taking significant action to reform th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ector through smarter and more flexible regulations that drive consistency, certainty and efficiency.

Working with NZCBIA and other key players, we can unlock the potential within New Zealand’s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ector. Together we can improve productivity through greater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uptake for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building methodologies and more streamlined consenting processes.

My congratulations to the Association and its members for the past 10 years and best wishes for the next decade.

我谨向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及所有参与其中的 人士

表示热烈祝贺,庆祝这一令人振奋的重要里程碑。这充分体现了 你们为社区、企业及整个行业所创造的价值。

作为政府,我们始终致力于通过让建筑变得更简单、更快捷、更经济,来支持更多可负担住房的建设,并推动更强劲的经济发展。 在这一方面,我们与协会有着共同的目标——支持个人成长、促进企业壮大,推动建筑业繁荣发展。

我们正在通过更智慧、更灵活的监管举措,推进建筑与建设行业的重大改革,提升制度的一致性、确定性和效率。

通过与NZCBIA及其他关键行业伙伴的合作,我们有机会释放新西兰建筑业的潜力。我们可以通过更多采用数字技术、推广创 新产品与建筑方法、优化审批流程,共同提升行业生产力。

衷心祝贺协会及其成员过去十年的成就,并预祝未来十年更加辉煌!

新西兰国家党国会议员

从一个想法的萌芽,到真正落地、生根、成长,其间经历的挑战与坚持,是每一位参与者都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还记得最初那群 热心的从业人士,在各自忙碌的工作和事业之间抽出时间,边讨论、边改进、边实践,一步步探索协会应该为谁而办、要做什么、 肩负怎样的使命。那份激情、那份纯粹、那份信念,至今仍历历在目。

十年来,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一步一个脚印,从零起步,逐步建立起成熟稳健的董事会和高效专业的运营团队。无论面对行业 变局,还是承担社区期待,协会始终坚守初心,在一次次活动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凝聚力量,汇聚了无数人的智慧与奉献。

我清楚地记得,在 新西兰主流建筑业协会Master Builders在今年5月举办建筑行业活动现场,新西兰建筑与建设部长Chris Penk 公开表示:“The New Zealand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is doing an excellent job.”(新西兰华人建 筑业协会做得非常出色。)这句话赢得了在场建筑行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也充分体现了政府与主流社会对华人建筑从业者专业 实力的高度肯定。

这份荣耀,属于协会,也属于整个华人社区。它象征着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努力打拼、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精神力量。

值此十周年之际,谨向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与最诚挚的敬意!感谢你们十年来的坚持与奉献,衷心期待未来 十年更加辉煌、更加有力地为行业发声、为华社争光!

张隽浩

新西兰国家党Mt Roskill选区国会议员

值此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成立十周年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与敬意!

十年来,NZCBIA秉持“专业、团结、共赢”的宗旨,致力于为华人建筑从业者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在提升行业素质、促进社 区融合、推动多元文化共荣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协会不仅专注服务华人业者,更积极促进跨族裔专业合作,成为华人社群与主流建筑业界之间的重要桥梁。

自去年起,协会更开创性地向国会提交《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专业、前瞻的行业观察,展现了华人社群在 公共政策领域日益增强的参与度与影响力,推动华人从业者积极参与主流社会的决策进程。

同时,特别感谢协会创会会长许立先生自2015年起率领团队辛勤耕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领协会一步步茁壮发展。在他与历 届理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成功推动华人建筑业从社区走向全国,展现出多元融合的实力与价值。

衷心感谢NZCBIA长期以来对新西兰建筑产业所作出的贡献。期盼协会在未来持续壮大,凝聚更多优质人才,携手推动本地建筑 业趋向更加专业、多元与永续的未来。

谨祝协会全体成员事业宏展,前程似锦,续写卓越篇章,共迎光明未来!

Chinese New Zealanders have long played a vital role in building Aotearoa, from constructing the gardens, roads and irrigation systems of the 19th century to today’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roperty sector. The contribution to our cities and communities is lasting, proud, and worthy of recognition.

As Labour’s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pokesperson, I want to acknowledge the Chinese Building Association and its members - the project managers, engineers, contractors, architects, and skilled tradespeople building the homes, schools, and infrastructure our country needs. You are helping to build the future and Labour backs you.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is under real pressure. The phrase "survive until 25," has become simply "survive 25." Since this Government took office, more than 18,000 construction jobs have been lost. The reason is that Government projects have been delayed, scaled back, or scrapped, from Kāinga Ora public housing to school builds and hospitals. This is not what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needs in tough times.

We disagree with that approach to building. Labour believes in backing people with good jobs, strong communities, and affordable homes.

While we support many of the building reforms underway, we are focussed on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pprenticeships for young Kiwis because building careers are a pathway to a better life. That’s why Labour would prioritise long-term certainty and investment in the workforce that builds our country.

The story of Chinese New Zealanders is one of resilience and contribution. Labour honours that legacy, and we’re committed to working with you to build what comes next.

新西兰华人一直在建设新西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世纪修建花园、道路和灌溉系统,到今天在住宅和商业地产领域的活 跃身影,华人对我们的城市和社区所作出的贡献,是持久的、自豪的,也值得被认可。

作为工党建筑与施工事务发言人,我要特别向新西兰华人建筑协会及其成员致敬——包括那些为新西兰建设住房、学校和基础 设施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承包商、建筑师和熟练技工,你们正在帮助建设未来,而工党始终支持你们。

建筑业正承受巨大压力。“熬到2025年”这句话,如今已变成单纯的“熬过2025年”。自本届政府上台以来,已有超过18,000个建 筑岗位流失。原因在于,政府项目被延迟、缩减甚至取消——从Kāinga Ora公共住房,到学校建设和医院工程。这并不是在困难 时期建筑行业所需要的。

我们不同意这种建设思路。工党相信,应当支持人们获得体面的工作、强大的社区以及可负担的住房。

虽然我们支持许多正在进行的建筑改革,但我们更关注教育和年轻人的建筑学徒培训,因为建筑行业的职业生涯是通往更好生 活的途径。这就是为什么工党会优先保障长期的确定性,并投资于建设国家的劳动力队伍。

新西兰华人的故事,是关于坚韧与奉献的故事。工党尊重这一传承,并将继续与你们携手,共同建设未来。

Congratulations to NZCBIA on reaching this important 10-year milestone.

The Association’s work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supporting and empowering Chinese professionals and businesses in the New Zealand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ector. NZCBIA has not only championed cultural diversity but also elevated industry standards through training, connection, and collaboration.

At Master Builders, we have seen firsthand the value of NZCBIA’s contribution to a more inclusive and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ecosystem. Your leadership has created pathways for talented builders, develop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thrive, and has enriched our broader industry with fresh perspectives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Looking ahead, I believe our industry must continue to focus on capability,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The future will demand smarter systems, better business practices, and a stronger emphasis on wellbeing and customer outcomes. NZCBIA is well position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journey, continuing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raise standards, and drive forward looking conversations.

On behalf of Master Builders, I offer our warm congratulations and ongoing support. We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our collaboration to shape a stronger, more connected industry for 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

热烈祝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周年里程碑。

过去十年里,协会在支持与赋能新西兰建筑与建设领域的华人专业人士与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NZCBIA不仅积极推动文化 多元,也通过培训、联结与合作,持续提升行业标准。作为Master Builders,我们亲眼见证了NZCBIA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创 新的建筑生态系统所作出的宝贵贡献。你们的领导力为众多有才华的建筑商、开发商和专业人士打开了发展通道,也为整个行业 注入了新的视野与企业家精神。展望未来,我认为行业必须持续关注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抗风险能力。未来的发展将更依 赖智能系统、优质的商业实践,以及对员工福祉与客户成果的高度重视。NZCBIA完全有能力在这一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继续 凝聚人才、提升标准,并引领面向未来的行业对话。我谨代表Master. Builders,向NZCBIA表示诚挚的祝贺与持续支持。我们期 待与协会携手合作,在未来十年及更长远的时间里,共同打造一个更强大、更紧密联系的建筑行业。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 have seen the NZCBIA grow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见证了NZCBIA不断发展壮大。我真诚地祝愿NZCBIA在未来 十 年及以后一切顺利。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成员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China has delivered many benefits to both economi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rade, investment, migr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tourism, and fellowship are all key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10 year evolution of the New Zealand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embodies all of these aspects and has transformed the sector in this country. The Association has fostered connections within Aotearoa New Zealand and suppliers and partners in China.

Congratulations to Frank Xu, Kevin Chen and Dylan Huang, and their wonderful colleagues and teams. Not only have you built an incredibly effective association in NZCBIA. You have created a culture of cooperation and openness, celebrating excellence, and undertaking the factual study of the industry, i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has been a privilege to be part of the NZCBIA journey. I look forward to the journey ahead, to NZCBIA continuing to advance the industry, and to developing its people, and the opportunities to work together.

过去十年间,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为两国经济带来了诸多益处。贸易、投资、移民、创新、教育、旅游与友好交流,都是这段 关系中的关键要素。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这段关系的缩影,并深刻地改变了新西兰本地 建筑行业的面貌。

协会不仅加强了新西兰本土业内的联系,也建立了与中国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纽带。

在此向Frank Xu、Keven Chen、Dylan Huang,以及他们出色的团队和同事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你们不仅在新西兰建立起 一个卓有成效的协会,更塑造了一种合作与开放的文化,推崇卓越,并致力于以事实为基础深入研究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能 参与NZCBIA的发展历程,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期待与NZCBIA继续携手同行,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培育人才,并拓展更多合作机 会。

奥克兰市议会建筑检查总经理

I congratulate the NZCBIA on a successful and rewarding 10 years which saw strong progress in growing its membership and delivering valuable event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improved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for their members. I believe NZCBIA is well-positioned for continued growth and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its members enhance their mana and standing within New Zealand’s building industry. Looking to the future, NZCBIA‘s pursuit of excellence will see its members embrace greater collabor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我谨祝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十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这十年里,协会在拓展会员规模、举办高价值活动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为提升会员企业的生产力与工程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相信,NZCBIA具备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并将在未来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会员在新西兰建筑行业中提升影响力与地位。

展望未来,NZCBIA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将引领会员 更加注重合作、可持续发展与效率提升。

The China-New Zealand business relationship is hugely important for the New Zeal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industry organisations such as NZCBIA play a vital role in forging relationships and connecting members and the wider community. I’ve been privileged to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Clients and Contractors who connect the China-New Zeal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facilitate the move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to New Zealand from China.

It is great to see NZCBIA reach this 10 year milestone, and I wish them all the best for continuing on into the future.

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商业关系对新西兰建筑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像NZCBIA这样的行业组织,在建立联系、联结会员与 更广泛社群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很荣幸有机会与一些客户和承包商合作,他们在连接新西兰与中国建筑行业 ,以及推动中 国建筑材料进入新西兰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常高兴看到NZCBIA迎来十周年的重要时刻,衷心祝愿协会未来发展越来越好,续写辉煌!

霍建强 瑞启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协会成立十年来始终如一,始终专注于在自身专业领域做好每一件事。回望这段历程,有许多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

首先最突出的亮点,是协会始终扎实地深耕于本专业,在行业中起到了领军龙头和学术带头的作用。其次,从“新西兰华人建筑业 协会”这个名字延伸出的影响力,早已突破了“华人”这两个字的局限。协会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主流社会的既定框架,做到了 许多主流机构都未曾做到的事。例如:发布专项报告、开展深度研讨,并在国会层面推动相关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些成就都极 为难得,显示了协会在专业性与社会责任上的深度结合。

再来,是协会每年举办的卓越奖与NZIBES,这些活动已成为奥克兰乃至新西兰文化与行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卓越 奖,我有幸多次担任评审,深知其评选过程之严谨,涵盖多个专业领域 ,层层筛选,最终评出的项目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与权威性。 可以说,卓越奖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与荣誉象征。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在奥克兰买五套住宅物业,其中三套与华人有关——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资金层面,华人都在其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而华人建筑业协会正是通过十年的努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回应一切。正如行业常说的:“我 们用业绩说话。”

这份业绩,也真实地呈现出我们华人在新西兰建筑业中的专业实力和影响力。

十年走来,我们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哪个专业,唯有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赢得真正 的认可与尊重。

值此十周年之际,衷心祝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不断突破、砥砺前行,再创下一个更加辉煌的十年!

杨建

新西兰华商俱乐部主席

新西兰华商联合总会主席

欣闻贵会迎来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时刻,我谨以新西兰华商俱乐部主席及新西兰华商联合总会主席的双重身份,并作为协会发展 的长期见证者,向贵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敬意!

十年耕耘,成就斐然。贵会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团结业界同仁、推动行业交流、提升专业水准,不仅为新西兰建筑业注入了 蓬勃活力,更以卓越贡献显著提升了华人商界的专业形象与社会影响力。作为曾多次参与贵会活动的国会议员,我亲眼见证了协 会从初具规模到今日的群贤毕至——从专题研讨会到大型行业论坛,从政企对话到社区服务,贵会始终以务实行动搭建桥梁、凝 聚共识,其影响力已超越行业本身,成为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中一张亮丽的华人名片。

许立会长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协会不断突破创新,赢得了各界广泛赞誉。在 此,我要特别向许会长及全体理事团队的辛勤付出表达由衷感谢!正是你们的远见与担当,铸就了协会今日的凝聚力与声望。

展望未来,机遇无限。新西兰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华人建筑企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

衷心祝愿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在下一个十年里再攀高峰,续写辉煌!期待与诸位继续携手同行,共绘华商事业新篇章!

我坚信,在许 立会长的引领下,贵会定能继续发挥行业中坚力量的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实践,为新西兰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贡献更大 智慧。

On behalf of Hawkins, I’m thrilled to congratulate NZCBIA on your 10-year anniversary. This i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and a testament to the value that you deliver for your members, your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ider industry and your ongoing commitment to uplifting quality standards in construction. Hawkins are very proud of our long association with NZCBIA, and I personally have been honoured to have been asked to judge your ‘Excellence Award’ over the past 5 years. It’s been exciting to see first-hand Chinese building professionals delivering innovative and progressive projects, every year. We wish you all the very best for the future and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our relationship and support for the next decade.

我谨代表Hawkins热烈祝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成立十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充分证明了协会为会员 带来的价值、与更广泛行业的合作成果,以及在不断提升建筑质量标准方面的不懈努力。

Hawkins非常自豪能够与NZCBIA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而我本人也很荣幸在过去五年间受邀担任卓越奖的评委。每一年,我都能 亲眼见证华人建筑专业人士在创新性和前瞻性项目上的杰出表现,这令人倍感振奋。

衷心祝愿协会未来一切顺利,并期待在下一个十年继续携手合作、彼此支持。

NZCBIA 秘书长 海外华人社团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对社团组织的认知都不 同,对我来说,意义就在于一群热心且有共识的人凝聚在一 起,做点事情。

十年前在奥克兰,几位建筑人一拍即合,自此 创立了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十年来会员出钱出力、赞助商 慷慨解囊、理事们不忘初心,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社会和行业的 良性循环。

Sean Pan

NZCBIA 副会长兼财务主管

到新西兰已逾十二载,而这个协会,也是我迄今为止唯一持续 参与的组织。

“Reliable people deliver reliable work 靠谱的人, 做靠谱的事”,这是协会最初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认同的质朴 初心。正是沿着这一简单信念,我们一步步打磨并丰富了协会 的阶段性目标与愿景使命。对我而言,这份质朴的理念,恰恰 是推动我们稳健前行的核心动力。

协会成员皆来自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却分属不同专业与岗 位——既有打工者,也有企业主,立场与出发点不尽相同。我 们如果将目标定为“做大”“做强”或“做专业”,虽可套用于任何 行业,却过于空泛。幸而在理事会早期的多次讨论中,大家通 过坦诚交流,逐渐达成对行业核心诉求的一致共识——那份 对“靠谱”的执着与追求。

无论 是“合作共赢”“追求卓越”“多元包容”抑或是“传承奉献” ,我始终认为:在挑选朋友、甄别合作伙伴时,我们所期盼的, 都是能够携手做靠谱事情的可靠之人。因而,最令我印象深 刻的,不是那些书面文字或丰富的活动,而是每位会员在日 常交往中所流露的、超越表象的精神——对靠谱一如既往的 坚守与追求。

回忆协会在筹备时有几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首先是协会成立的初衷,几位创会理事说出自己心中的目的 很有代表性:

1.华人建筑业市场良莠不齐,希望在有人诟病华人建商时,协 会和会员可以站出来,代表华人建商正面的形象。最近恰恰就 有这么一篇文章(中文和英文都有)指责亚洲建商施工质量低 劣,我们协会都懒得回应,那都是我们十年前的担忧了,早就 翻篇了。

2.当时建筑业市场混乱,注重质量和声誉的承包商接不到工 程,而质量平平的承包商却忙不过来,客户的投诉也居高不 下。即将成立的协会是否可以成为高质量和好声誉的“靠谱” 公司的集合,让客户可以找到“靠谱”的公司和专业人士。

3.华人房地产建筑业需要一个组织为我们发声。无论是与政 府部门的沟通,参与政策的制定,还是团结业界有识之士,提 升华人房地产建筑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都刻不容缓,否则会 影响华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然后就是协会的前瞻性和执行力。

成立之初,我们就有了办协会 会刊 的想法,也有计划每年举办 年会或者年度晚宴,同时计划为优秀的项目颁奖。这些当年想 法和计划得到了大部分理事和会员的支持,但是我们并没有 匆匆上马就干。这一个个极具前瞻性和勇气的举措在后来的 几年内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协会成立一年后的2016年, 《新筑·筑新b+d》期刊开始发行;2017年 起,年度博览会“ 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及峰会”每年按时举办,成为新西 兰房地产建筑业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2019年 ,开始 举办 NZCBIA卓越奖评选及颁奖典礼。

我经常被问及协会这些年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或者成就是什 么?我想应该是“人”,无论是对行业充满情怀的会员理事、极 具前瞻性的协会领导层、团结一致兢兢业业的执行团队,还 是十年来与我们共同奋斗的合作伙伴、慷慨解囊的赞助商、无 私奉献的志愿者、默默支持的会员家属;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一 砖一瓦完成协会的一座座里程碑、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回 首过去十年,是他们(她们)一次又一次证明华人是新西兰房 地产建筑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NZCBIA 副会长

十年前,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一起前行——为新西兰华 人建筑从业者搭建了一个有声音、有温度、有力量的平台。

NZCBIA的诞生,不是为了展示已有的成绩,而是为了回应行 业真实的痛点与需求:沟通的缺失、共识的不足、规则的迷 茫、资源的分散。

回望这十年,协会见证并推动了无数华人企业从“参与者”成长 为我们的“主流力量”。从行业规范的推动者,到合作共赢的集 会者,协会从不仅仅是聚会交流的场所,更是政策与专业对话 的桥梁。对我个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年NZIBES建筑 博览会暨峰会筹备期间,那种从零开始、全民拾柴、共筑一场 高质量行业盛事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这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 华人建筑业集体形象与专业力量的凝练表达。

十年间,NZCBIA以“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的质朴信念为 基石,令彼此从初识到携手,积累出坚实的信任资本。平台力 量外溢到行业规范、专业培训与危机互助,让华人企业避开弯 路、迅速扎根新西兰市场。面对绿色建造、装配式住宅与数字 化浪潮,协会持续引入多元视角与技术思维,引领会员把握转 型机遇。这股由热忱与共识凝聚的能量,将助力华人建筑力 量从参与走向决定,以更高标准、可持续与创新的姿态,为新 西兰建筑业注入不竭动能。

Hailong Hu

NZCBIA 理事长

值此协会成立十年之际,作为发起人与理事长,我满怀感慨与 自豪。十年间,从最初的几人小规模磋商,到如今拥有众多会 员单位的行业枢纽,每一步都凝结着同仁们的智慧与汗水。我 们经历过沟通和思维的碰撞,遭遇过市场和标准的更迭,但 始终以"匠心筑梦"为共识——用工匠精神对接行业标准,在 新西兰这片土地上,展现了东方营建的智慧。

这十年,协会不仅是桥梁,更是孵化器:举办多场技术研讨会 和专业讲座,促成多个跨国合作项目,推动行业标准互认。当 基督城重建工地涌现我们的设计方案,当奥克兰楼宇摘得多 个奖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混凝土与钢木结构的组合,更是 跨文明对话的结晶。

未来十年,愿我们继续做行业变革的驭风者。在碳中和浪潮中 探索绿色建造工艺,用AI 技术重塑施工管理流程,更要培养 新生代建筑人才——因为真正的丰碑,始终是那些被行业精 神点亮的青春面孔。谨以屈原《九章》中的诗句共勉:"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每一位同路人都能在这片长 白云之乡,筑就更宏伟的人生版图。

NZCBIA 理事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 团结华人建筑与房地产从业者,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跨界合 作,打造高效、开放、专业的行业平台。协会的诞生源于对行业 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推动华人专业群体更广泛参与主流建 筑体系的愿景。

过去十年,NZCBIA积极倡导协作精神与技术创新,持续发 声,增强会员企业联动,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络。通过 组织活动、培训与交流,有效推动行业知识传播,为建筑业高 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协会不仅为华人从业者提供成长平台,也 体现了多元文化在新西兰建筑业中的价值。作为理事,我尤为 欣慰的是协会在提升社会对华人专业人士认知与尊重方面取 得的进展,这些实践中的成果正是协会价值的体现。

作为NZCBIA的创始成员之一,我见证了协会从零开始走到今 天,这十年的旅程虽然不容易,却极具意义。

当初加入协会,是因为我对在新西兰的华人建筑专业人士的 发展充满好奇。其中有不少实力出众者,也有服务质量参差 不齐的情况。我心想,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平台,让服务 使用者能更明智地选择合作对象,也让华人业界逐步提升透 明度与信任感。这个初心,延伸成为我对协会存在意义的理 解——成为桥梁,促进华人建筑从业者与主流行业的对话与 交流,提升专业水平,并为我们这个独特的社群发声。回想协 会创立第一年的年会,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当时资源 很 有 限,外界对我们认识不深,甚至质疑我们是否能成功推动这个 协会向前发展。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群志同道合、满怀 信念的理事和志愿者们,亲力亲为,齐心协力把活动完成。虽 然很累,但那份成就感和同行的情谊,是我十年来最难忘的 记忆。

对协会未来,我满怀期待。我希望协会能持续凝聚更多专业 力量,让更多会员参与有深度、有意义的项目,回馈社会,从而 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集体影响力。我也期待会员结构更加多元, 无论在性别、工种类别,还是文化与学术背景上,让我们的声 音更加全面、代表性更强。

Jennifer Lo NZCBIA 理事

Ellen Wu

NZCBIA 理事

值此新西兰 华人 建筑业协会(NZCBIA)成立十周年之际,我 们满怀感恩与敬意,回首这段砥砺前行的岁月。

十年风雨兼程,NZCBIA始终秉持“服务华人建筑业、连接主 流行业、推动专业合规”的宗旨,见证并参与了无数华人企业 从起步到成长的历程。从建筑法规的普及培训,到行业资源 的桥梁搭建,从中新建筑界的交流合作,到疫情期间的紧急 支援与携手共克,NZCBIA不仅是一座平台,更是一种担当与 温度。

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仅是商业组织,更是彼此扶持的行 业大家庭。期待下一个十年,继续与诸位携手书写更精彩的 篇章。

Luke Zheng NZCBIA 理事

在NZCBIA成立十周年之际,我 作为 创始会员和理事,感慨万 千。

十年来,我们由黑发中年干成了白发老头。十年来,我们协会 从初创时的默默无闻 ,干到了现在的举世皆知。十年来,我们 协会的会员之间从不太熟悉,干到今天成为挚友和可以相互 信赖的生意伙伴。十年来,我们协会组织者的默默付出一直在 感动着所有的会员。

新西兰的建筑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随着社会对 高质量、低碳环保、可持续建造的需求不断增强,华人建筑 业 从业者正以前所未有的专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积极投身其中。 作为桥梁与纽带,新西兰华人建筑 业 协会不仅在推动行业规 范、提升从业者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华人企业 创造了更多交流合作的平台。

Ricky

南岛分会会长

NZCBIA是为在新西兰奋斗的华人建筑从业者搭建一个互助 共进的平台。一路走来,协会积极推动合作与创新,也让更多 人看见了华人的专业与实力,提升了华人企业的形象。

期待未来,协会能继续发挥影响力,提升行业标准,扩大经验 分享,让更多热爱建筑的人在这里找到归属和机会,共同推动 新西兰建筑行业走向更高质量与可持续的未来。

十年磨一剑,弹指一挥间!栉风沐雨,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 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十周年!

十来位建筑业内的专家翘楚,十年前的一个创意,为了展现华 人的团结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实现抱团取暖、互相成就的目 标,走到了一起,创立了华人建筑业协会。历经十年的筚路蓝 缕,百折不弯,终于创造出了“汇百川入海、聚行业精英”的局 面,铸就了今日华人建筑业协会的辉煌!

虽然Avanda Group不是创会企业,但作为一家很早期 就加入了协会的理事单位,Avanda . Group走到今天所取 得的成就,离不开协会给予的巨大支持!通过协会这个平 台,Avanda快速熟悉了新西兰建筑行业的情况,扩展了众多 的行业人脉,找到了诚信可靠的承建商会员合作,获得了供 应商的广泛支持,也提升了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更关键的 是,正是有了华人同胞们的帮助,才 让我们避开了很多的陷 阱,少走了很多的弯路;才能让Avanda Group从零起步,十 年时间做到了累计销售额超过5亿纽币的规模,深深扎根在新 西兰这个美丽的长白云之乡。

就个人来说,我仍然记得与会长初遇时的一见如故;记得疫情 还在全球肆虐时与会员们在皇后镇湖畔的悠闲漫步,感慨新 西兰的宁静安好;记得每年峰会盛宴的贵宾如云……回首来 时路,不忘指路人。祝愿我们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不忘初 心,砥砺前行,团结一致,勇攀高峰!也祝愿全体会员事业蒸 蒸日上,生活美满幸福!

自 1 98 1 年起,

我们致力于助力建商成长, 实现业务增长。 扫码关注 PlaceMakers 微信公众号

目录

坚守 初心

P28 如水而行,行稳致远

NZCBIA十周年主题故事

P30 初心如磐,共筑基石

P32 NZCBIA价值观

P34 十周年纪念徽章设计理念

十年 共建

P38 成长十年:2015–2025

P46 十年风采人物

P52 NZCBIA会员故事

P54 多元力量的崛起

P58 以传播为锚,以品牌为帆

P64 NZCBIA卓越奖:从卓越出发, 向未来迈进

P69 NZCBIA卓越奖获奖作品

P92 新西兰房地产建筑业代表团访华之旅

P96 《NZCBIA建筑业年度报告》成功发布

P98 活动回顾

P114 特别鸣谢

未来 可期

P120 凝聚十年心血,共筑百年品牌

P122 承前启后,共创未来

P123 创意无限,顺势而为

P124 2015–2025 移民政策变革

P126 新西兰建筑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玄学视角解读行业趋势与机遇

TABLE OF CONTENT

2015 - 2025

十年,对于一个行业协会 而言,是积累与沉淀的过程,也 是信念与初心的坚守。

从2015到2025,NZCBIA伴随 新西兰建筑业共同成长,在风雨 与挑战中筑牢根基,在合作与创 新中开拓未来。

本章节将呈现NZCBIA的成长轨 迹与影响力,解读始终引领协会 前行的核心价值,并分享十周年 徽章背后的寓意。

十年初心如磐,

愿它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坚实基石。

如水而行,行稳致远 - NZCBIA十周年主题故事 -

十年,不过一瞬,但对新西兰的建筑业来说,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从一砖一瓦的细节之处, 到城市天际线的缓缓拉伸,时代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轮廓。

自2015年以来,新西兰建筑业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张,支撑着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提升。我们 熬过了疫情的考验,目睹了一场场市场的轮回周期变迁,也见证了建筑语言的演变从独栋住宅向 多单元密集型社区的过渡,从传统工艺向模块化、数字化建造的跃迁,从粗放扩张到强调可持续 与设计感的转向。新西兰的建造者、开发者、设计师和无数工匠,用心中的秩序与热望,把土地 上的想象,一一落地生根。

十年前,一滴水落在新西兰的土地上——那是一群志同道合 的华人建筑业者发出的共同愿望:建立一个能代表华人建筑 从业者形象、连接政府与行业、推动专业成长与协作的平台。 如今,这滴水已汇聚成江河,奔流不息。

起于涓滴

2014年,几位华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围坐在一起,想要为自 己、为同行、为华人建筑业做点什么。那时新西兰华人建筑行 业发展速度极快,华人在建筑行业的占比和体量快速增长,但 各种问题也因此暴露出来,外界对华人建筑质量的质疑声时 有出现,Frank Xu会长回忆,当时华人建筑业缺乏高水准、高 质量、口碑好的代表。

从一纸白稿开始,从一场凑人数都要动员家属的会议开始, 他们调研、策划、四处奔走,终于在2015年3月,正式成立了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ew Zealand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这是一次“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的 集结,更是一群人用理想对抗偏见的庄严承诺。

那一刻,NZCBIA如一滴水般落地,清澈、坚定,奔涌向前。协 会的初衷十分清晰:宣传华人建筑业对新西兰社会的贡献,提 升建筑 行业 标准,促进资源共享与产业合作。十年来,这份初 心始终未曾改变。

滴水穿石

如水之道,柔中带刚,滴水穿石。

没有宏大的预算,没有现成的路径,有的只是对行业的热爱与 专业的坚守。

从早期的举步维艰,到北岛与南岛联动的新西兰国际建筑业 博览会暨峰会(NZIBES)和卓越奖(NZCBIA Excellence Awards),再到面向全行业发布的《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 ,NZCBIA十年来的每一步都踏实有力。

• 2017年,建博会首次举办,逐渐成为新西兰建筑行业 最大规模的专业盛会

• 2019年,建博会正式更名为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 暨峰会(NZIBES),卓越奖启动,至今已累计表彰超 过百个项目

• 2021年,南岛分会成立,进一步延伸协会服务边界

• 2024年,协会开启了赴中国交流访问、开启中新建筑 协作新篇章

• 2024年,《建筑业年度报告》首次在新西兰国会发布, 引起政界高度关注

• 2025年,十周年庆典盛大举行,发布“以人为本,海纳 百川Engage,Empower,Elevate”新愿景,迈入新征 程

这些故事,无一不是“由人而起”。正如会长Frank Xu所说:“ 协会的成就不是某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每一个认真做事、无私 奉献的‘人’共同写下的。”

过去十年,协会以“Collaborate Up for Success”(凝心聚 力、共筑成功)为战略支柱,回应华人房地产建筑业在新西兰 百年一遇的“大建设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发展的每 一个关键节点上,NZCBIA都选择了坚韧与包容并举的方式前 行,终于水滴石穿,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每一个成功的企划、每一场成功的活动、每一个成功的项目、 每一本精美的杂志、每一份优秀的报告,都离不开背后默默努 力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滴滴水珠汇聚在一起,也能奔腾 如江海,势不可挡。

奔向大海

NZCBIA的发展之路,恰如水的智慧——遇阻不争,绕道而 行;遇险不惧,破浪前行。在包容中凝聚,在流动中进化。

十年里,NZCBIA始终如水。

水,可以穿石。NZCBIA不急不躁,用专业打磨声誉,用成果 回应质疑。水,可以载舟。NZCBIA包容多元,团结从业者、融 合文化、连接中外。水,善利万物而不争。NZCBIA不与会员争 利,不涉足商业,只专注于为建筑人提供支持与平台。水,有容 乃大。正因如此,NZCBIA接纳非华人会员,推进政策对话, 推动跨行业合作,让建筑生态更完整、更健康。

在每一次变革中,它灵动如水;在每一次困境前,它坚韧如水; 在每一个角落,它滋养行业,让信任与专业慢慢生根、开花。 十年,是一段路的回望,也是一场新的启程。

面对人口变化、技术变革、可持续发展与生产力挑 战,NZCBIA提出新的战略方向:“Engage,Empower, Elevate(促成、赋能、提升)”。

我们要“促成”更多建筑人参与进来,构建安全、信任、多元的 行业生态;

我们要“赋能”行业,通过培训、奖学金、讲座与报告,提升专 业与领导力;

我们更要“提升”整个华人建筑业的高度,让建筑不仅是事业, 更是值得骄傲的文化表达。

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建筑废料回收、生产效率革新等新课 题上,NZCBIA已蓄势待发。水向高处,不止于江河,更终将汇 入大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NZCBIA,十年如水,生生不息,未来可期。

初心如磐,共筑基石 - NZCBIA创立初期纪实

回顾NZCBIA的十年征程,最初那段并不容易却充满理想 与坚持的创立岁月,始终值得铭记。

那是一个信任与担当、理想与实践交织的开始,也是无数 华人建筑人共同写就的篇章。

“一群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

时间回到2014年,新西兰华人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极快,华人 在建筑行业的占比和体量快速增长,但各种问题也因此暴露 出来,外界对华人建筑质量的质疑声时有出现,Frank Xu会 长回忆,当时华人建筑业缺乏高水准、高质量、口碑好的代 表。

在一些关于华人建商的负面报道出现后,“不买华人盖的房子” 甚至成为一种潜在偏见。胡海龙理事长至今仍记得,那时曾偶 遇一位华人同胞,对方直言:“我不买华人建的房子!”

面对如此乱象,Frank Xu与胡海波、胡海龙同时产生了一个模 糊的想法:要为自己、为同行、为华人建筑业做点什么。时任 PlaceMakers市场经理Keven Chen在工作过程中结识了几 位现在的协会理事会成员,得知他们都有类似的想法,于是主 动牵线,把大家联系起来。一群志同道合的从业者走到一起, 协会的理念雏形就这样慢慢形成。

正如若干年后协会秘书长Dylan Huang的那句话所说:“一群 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 从一张白纸开始

几位创始人都表示,创立协会的初衷其实很朴素:希望搭建一 个平台,提升行业整体声誉与质量;为广大华人建商发声,打 破“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从业者提供职业发展的 助力与归属感。

设立下目标后,等待着他们的是复杂的调研和准备工 作。Frank Xu、胡海龙、Dylan Huang、詹峰等人一起,集结 人手,策划创立协会。讨论、调查、联络工作持续了一年多,创 始人们把需要计算的事项一一列出 ,从实力计算中判断成败 的可能性,由此算出这个想法能不能最终落地。其中一个最基 本的条件就是,注册社团需要凑齐15人——听起来简单,但在 那个华人建筑行业尚未聚拢、资源有限的年代,连凑齐人数都 颇费周折。

“第一次开会时,我们凑人数都很难,甚至连大家的家属都动 员上了。”胡海龙笑说,“但大家都愿意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

直到2015年3月,大家都感到准备好了,就在Gulf Harbour 的会所召开了首次理事会,正式成立了 新西兰华人建筑 业协会(New Zealand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NZCBIA)。 组织初成,方向渐明

“适合的人在适合的位置”成为当时大家共同的共识。最初的 协会结构简单,在创始成员的一致推举下,Frank Xu凭借其在 本地的行业影响力和优秀的语言能力被推举为会长。而在不 断摸索和理事会内部讨论下,理事长一职随后设立,用于统筹 协调协会内部运作。胡海龙则以长期从业经验和对行业文化

的深刻理解担任理事长。

协会的标志(LOGO)也在这一时期设计完成,以中国传统斗 拱为灵感,象征承载、连接与支撑,体现了协会传承文化、筑 基未来的初衷。

而在现实运作中,协会更是一砖一瓦地“吆喝着买卖”。初期的 成员多是活跃在工程一线的华人建筑公司负责人,他们一边 要兼顾自己的生意,一边要为协会付出种种努力:早期开会场 地曾多次借用詹峰的办公室,仅为能有一个像样的讨论空间; 日常经费短缺,靠理事单位“众筹”支撑;活动宣传,也靠成员 亲力亲为奔走拉赞助。

Frank直言:“成立初始,因为之前的行业乱象,行业协会并不 受公众信任,很多人对NZCBIA都是持观望态度的,参与热情 很低;我们出于对协会长期可持续、平衡发展的考虑,决定不 依赖捐款发展、不让某个出资人控制协会,制定了企业3000 纽币、个人300纽币的会费 标准 ,这也是一个较高的门槛,早 期的会员募集是很不容易的。

“在做各种活动的时候,因为我们都以最高标准来进行、预算 较高,招商非常辛苦,协会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跑赞助,谈到 最后都需要我这个会长出面,陪着笑脸求人;通常到了活动开 幕的最后时刻,还会有十几万纽币的资金缺口,都是理事会的 成员自愿认购,最终补上缺口将活动办起来的。”

而正是这份“边干边试”的精神,让NZCBIA逐渐积累起自己的 专业性与可信度。

守住专业之根,走稳行业之路

在创始人们看来,NZCBIA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一条从 未改变的底线,那就是“专业性”。

“我们的根在建筑行业。”胡海龙强调,“不是为了交易,也不是 为了商业秀场,而是为了做事。”协会之名特别强调“建筑业”而 非“建筑”,正是希望它成为一个立足产业本身、面向未来、服 务行业的平台。

协会从一开始就不接受房地产中介作为会员单位,并非排斥 任何角色,而是为了厘清协会的核心职责:代表施工方和建设 者的声音,为建筑从业者创造真正的支持网络。Frank则更进 一步指出:“协会从成立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有所为、

有所不为!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协会,我们坚持做我们该做的 事,服务于华人房地产建筑业;坚决不做不该做的事,不与会 员争利,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经营中,如团购土地、建材等等。”

创始人们坚信,协会是平台,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属于所 有为行业努力的人。

这段创始时光,见证了一个由“为做对的事”而聚集起来的群 体,在无资源、无先例的情况下,凭着专业、信念与团结,蹚出 了一条属于华人建筑业自己的路。十年过去,他们的愿景仍未 褪色,初心依然可循。

以“10”为核心,见证十年砥砺前行

徽章最醒目的元素,莫过于中心那醒目的“10”。它代表着协会 十年的风雨历程,凝聚了所有成员的努力与坚持。这一数字采 用了粗体设计,象征力量、团结、承诺与坚实的基础。十年,从 初期的探索,到逐步成为新西兰建筑领域的重要桥梁,这个数 字背后承载的是一代华人企业家集体奋斗的光荣与梦想。

水之形,势之象:新中两地的文化交汇

水流元素贯穿徽章设计的主线。这一元素一方面取材于新西 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也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哲思。流水不仅象征 着 进步(奔流不息)、力量(水滴石 穿)、适应能力(上善若水)和持续成长(海纳百川),也体现了 人、行业和文化之间不断流动的协同作用。它代表着跨文化交 流的流动性,预示着行业发展的持续性与包容性。

建筑与天际线:行业贡献的具象表达 在徽章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充满细节的城市天际线与建筑图 案。天际线与标志性建筑融合,构成一幅现代城市发展的缩 影,更象征着NZCBIA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影响,并凸显出协 会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核心关注。从最初的住宅开发到今天 的商业建筑、公共设施,华人建筑企业的身影已融入新西兰城 市肌理之中。这一视觉语言突出展现了NZCBIA作为新西兰建 筑行业基石的重要作用,并体现了其在推动不同社区间有意 义合作方面的不懈努力。

新西兰与中国元素的交融

设计中,蕨类植物的图案和南十字星成为新西兰文化的代表。

前者体现了新西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象征生机、坚 韧和新西兰人对自然的尊重;后者则是新西兰国旗上的核心 符号,也一直存在于NZCBIA的原始标志中。

中国元素则通过金色色调与水的文化寓意来传递。金色象征 着繁荣与和谐,与中国传统象征主义产生共鸣,也与协会推

动合作共赢的理念一脉相承;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流象征 着生命的绵延、变革的力量,是水的文化与精神身份的重要体 现。

圆形构图,寓意和谐共融

整体徽章采用圆形设计,不仅带来视觉上的平衡与完整,也寓 意着团结、包容,以及人、发展、行业和文化之间的无缝连接。 无论是文化之间的交流,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NZCBIA 始终扮演着促进者与协同者的角色。圆,也代表一个轮回与新 的开始,象征着协会迈入下一个十年的崭新篇章。

背后的故事:从符号到精神传承

NZCBIA的10周年纪念徽章不仅是一次视觉设计的呈现, 更是一段跨文化、跨行业的叙事。它讲述了新西兰和中国在 建筑行业深度连接,共同创造了建筑行业的持久传奇。“10” 是十年来里程碑、合作伙伴关系和进步的自豪证明。十年 来,NZCBIA不仅见证了个体企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一个社群 如何在异国他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流水和标志性的天际线将新西兰的自然美景与协会成员推动 的建筑业的进步联系起来。这些建筑反映了NZCBIA作为企 业、人和社会之间连接器的角色。同时反映了NZCBIA庆祝10 周年的理念:“以人为本、海纳百川”,和”上善若水“的中华文 化精神。

徽章的设计语言是现代、大胆且永不过时的。它既向过去致 敬,又对未来投向愿景。这不只是一个标志,更是对价值的凝 练表达:是团结、成长和成就。每一位协会成员、每一家参与 合作的企业、每一位站在脚手架上的工人,都是这个徽章背后 故事的一部分。

十年砥砺,初心不改;如水之势,奔流不息。NZCBIA将继续 以这枚徽章为起点,连接更多人、资源与机遇,迎接下一个更 辉煌的十年。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 愿景、使命、目的和价值

NZCBIA VISION MISSION PURPOSE & VALUES

At the heart of our mission is our passion to provide worldclas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and by connecting and championing Chinese building professionals to New Zealand industries.

我们使命的核心是通过连接和支持华人建筑业从业人员与新西兰行业之 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第一流的专业发展和交流机会。

To be the leading New Zealand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celebrated for its dedication to professionalism, collabor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成为新西兰领先的建筑行业协会,以弘扬专业、协作、可持续 性和社会责任感而闻名。

目的 PURPOSE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a thriving future of our industry and society by elevating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Property and Building Industry in New Zealand.

通过提升新西兰华人房地产和建筑业的专业水平和领导力,为我们的行 业和社会的繁荣未来奠定基础。

价值 VALUES

Pursuit of Excellence: We pursue excellence in all aspects of our work, from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craftsmanship, innovation, and we hold ourselves to the highest standards in every project we undertake.

追求卓越: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在专业领导力、工匠精神、创 新各个方面,以及承担的每个项目都坚持最高标准。

Collaborating Powerful Relationships: We’re passionate about unleash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members, igniting a dynamic culture of cooperation that bridges the culture gap within the industry.

合作纽带:激发行业协作和知识共享的全部潜力,点燃充满 活力的合作文化,充当行业的文化沟通桥梁。

Diversity and Inclusivity: We’re committed to celebrat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vity throughout the industry, with a culture that’s welcoming, supportive, encouraging, and respectful of every person’s uniqueness.

多样包容:

我们致力推动行业的多样化和包容性,成就我们的 行业和社区的鼓励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的文化氛围,一种 欢迎、支持、鼓励和尊重每个人独特性的文化氛围。

Creating Future Sustainability: We champion sustainable practices in the building industry, fuelled by the desire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all New Zealanders with every project we undertake.

可持续性:

我们倡导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我们承诺 通过每个项目为所有新西兰人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Altruistic and Dedicated: We wholeheartedly commit ourselves to fulfilling and upholding our altruistic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with enthusiasm and dedication.

奉献精神:我们不忘初衷,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履行和维护我 们的利他社会责任。

Creating a Legacy: We’re on a mission to create a legacy by realising our vision and embodying our purpose and values.

薪火相传:我们的使命是传承我们的愿景、目标和价值观。

NZCBIA的成长,是无数人携手努力的结晶。

从创立之初几位先行者的信念与坚持,到理事、会员、合作伙伴和志愿者 们的持续付出,这个十年,我们共同搭建起属于新西兰华人建筑业的桥 梁与平台。

本章节将带您走近那些塑造NZCBIA的故事:创始人的初心、十位杰出 代表的风采、会员的真实经历、多元力量的崛起与行业传播的持续突 破。您还将了解NZCBIA卓越奖的评审背后、获奖者的持续贡献,以及 NZIBES盛会如何成为行业风向标。

十年共建,

因你而强,因我们而盛。

7月29日,

NZCBIA成立大会在奥克兰盛大召开。

200多名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和主流社会建筑业的公司代表、专业人 士、相关政府官员、此次酒会的赞助商代表和NZCBIA的全体会员 济济一堂。时任政府房屋和建设部长Nick Smith博士、奥克兰市长 Len Brown、新西兰著名建筑材料供应商PlaceMakers代表、中国 工商银行(新西兰)有限公司主席Don Brash博士和行动党副党魁 王小选先生等重磅嘉宾出席了成立大会。

NZCBIA会长Frank Xu(许立)在酒会上致欢迎词并分享协会创立 的愿景与深远影响。他说,“近年来,华人建筑业已成为奥克兰和新 西兰房屋建设的有生力量。协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提高华人建筑业 的建筑质量和整体形象,把我们的新家园新西兰建设得更美好。”

>2014 >2015

协会的商讨、筹备期:IP Living董事Frank Xu(许 立)、PlaceMakers市场经理Keven Chen(陈乐 源)、Long Champs Group隆泰集团董事胡海龙、 胡海波等人多次会面,商讨成立新西兰华人建筑业 协会的事宜,初衷是宣传华人对新西兰建筑行业的 贡献、充分建立并维护华人建筑业从业人士的声 誉。

March

3月,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正式注册成立。

NZCBIA的使命:提升新西兰建筑行业标准,成为连接政府、建筑 业主管部门、建筑行业组织、新西兰华人建筑企业以及专业人士之 间的有效平台。

NZCBIA的目标:代表新西兰华人建筑业的声誉和质量;促进并加 强整个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加强公众对华人建筑业正面影响的了 解,实现行业内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分享行业信息、市场动态、成 功经验和未来挑战提供交流机会。

August

8月11日,NZCBIA首届年会举行。

June

6月,会员单位WMZ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Systema New Manufacture/ Warehousing . Research . & . Development . Centre”. 荣获Property Council 2017 Supreme Award。

July

7月21-22日,首届“新西兰国 际房地产和建筑业博览会”与 第二届NZCBIA年会同时举 行,获得了圆满成功。

>2016 >2017

October

10月18日,新西兰首家中英文双语期刊《新筑·筑 新》创刊。《新筑·筑新》旨在深入分析新西兰房地 产建筑、设计、开发、住宅与商业建筑市场。

7月21日,NZCBIA与Unitec签订协议,每年给Unitec建筑相关专业的 两位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1万新西兰元,以此身体力行协会的宗旨、回 馈新西兰社会;同时,协会会员Archiland也向Unitec建筑设计专业 的四位优秀华人留学生提供12,000新西兰元的奖学金。

September

9月,在共同价值和行业使命的驱使下,《逸 居新西兰》和《新筑|筑新》联合推出一本新 刊《逸居新西兰|新筑·筑新》,将双方独有的 资源共享,编织起更广阔的杂志发行渠道、 构建可追踪的阅读量和读者反馈数据库,以 及提供高含金量的行业洞察和分析报道。

March

3月,时任建设部长Phil .Twyford与新西兰华人 建筑业协会(NZCBIA)就KiwiBuild的实施机 制展开交流,探讨华人建筑业可参与的机会和 空间。这是新西兰内阁部长首次和华人社团面 对面讲解重大政策,说明政府对华人建筑业的 重视。

May

5月,会长Frank . Xu . 应LBP Board的邀请,参 加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的LBP Board会议,阐述了奥克兰地区华人建筑业的重 要性。

2019年起,协会会员Renoarts Bathroom和科勒新西兰将与 NZCBIA共同向Unitec建筑学院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April

4月,NZCBIA与会员BIET职业教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充分发挥NZCBIA在专业上的优势,支持BIET开展职业培训 课程,课程包括民宅工程项目管理、混凝土工程管理、土地分 割和开发管理、提高许可证申请效率等。

August

2019年8月, NZCBIA为新西兰 – 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所出版 的名为《了解中国在新西兰的投资》(Understanding Chinese Investment in New Zealand) 的报告中贡献了内部调研数据。通过 对NZCBIA 26个会员公司的内部调查显示,中国对新西兰现有或 在计划中的房地产建设和开发的投资达到146亿新西兰元。

>2018 >2019

July

7月27-29日,在奥克兰Vodafone会展中心举行 了第二届“新西兰国际房地产和建筑业博览会”与 第三届NZCBIA年会。

November

11月,为了帮助参与奥克兰柏悦酒店建设的中 国工人熟悉新西兰当地的建筑环境,NZCBIA 专门设计了“海外工人培训方案”。

August

8月16-18日,NZCBIA年会暨年度活动正式更名为“新西兰国 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NZIBES)”,第三届NZIBES在奥克兰 Vodafone会展中心举行,并取得了极佳的反响。

August

8月16日,首次NZCBIA卓越奖启动,评选出5大类别 14个奖项,以表彰华人建筑业同仁在过去一年里取得 的出色成绩。

8月16日,

首次举办“新西兰地产圆桌会”,12家在新西 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大型华资企业参加了会议。

March

2020年是动荡不安的一年:为了控制Covid-19疫情,新西兰政府 3月18日宣布封国,本地经历了2次封城。NZCBIA举办了4次论坛 (2次线上、2次线下),并提出“坚持不懈,重整旗鼓,脱胎换骨” 三个步骤,帮助华人建筑业对抗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并且抓住新 时代的机遇。

April

4月1日,

NZCBIA发布问卷调查,以了解疫情对会员企业 的影响,并于4月24日发布了“COVID-19 Site Specific Induction Package”,帮助会员和华人建筑业安全复工。

4-6月,为帮助华人建筑业同仁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 化的新环境下,第一时间了解健康与安全有关的政策及知 识,NZCBIA与ACC合作举办“NZCBIA Safer 2020”,以网上 讲座的方式普及建筑安全、ACC政策以及新冠疫情防护知识。

November

11月4日,第二次新西兰华人地产圆桌会再度成功举办,新西 兰华人建筑业精英代表、奥克兰市政府建筑部门高层领导等 人士围绕主题“奥克兰市政审批规范流程与房地产开发政府 趋势”展开讨论。

11月23日,NZCBIA与新西兰雇主与制造商协会(EMA)

WorkSafe NZ和The 3W Project,成功举办了新西兰有史 以来第一次“亚洲健康安全高峰论坛”,旨在帮助行业人士了 解健康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减少施工时存在的安 全隐患。

>2020

October

10月31日,克服新冠疫情的种种不便,“深圳精装住宅展”新西兰 分会场成功在奥克兰举办。本次活动力图在跨国旅行受到限制 的时期,为新西兰建筑行业带来最新的住宅室内设计趋势,以 及智能家居和社区概念。

4月24日,NZCBIA南岛分会于皇后镇成立,并首次在 皇后镇举办“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研讨会暨皇后镇地产 投资研讨会”。这是一次地产行业内高标准的会议,也 是NZCBIA“以提升新西兰房地产建筑业整体水平为己 任,以专业适时的内容和尽善尽美的服务为宗旨”的表 现,为行业人士提供了交流沟通及商业拓展的机会。本 次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政、商两界的名流以及新西兰 著名的房地产专家出席,解析了当下新西兰房地产的 最新走势,探讨了皇后镇房地产市场在后疫情时代下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May

5月起,为帮助新西兰华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 展,NZCBIA特别借助“激活奥克兰”政府扶持机会, 联合商业发展顾问公司Executive Coaching & Consulting,为众会员们量身打造了长达一年的领导力 培训课程。

June

6月2日,NZCBIA会长Frank . Xu受邀参与了全球企业不 动产协会(CoreNet Global)新西兰分会2022年度系 列研讨会,并发表了题为《在Te Tauoma,文化、历史和 未来编织在一起》的精彩演讲。

6月16日,2022 First Aid系列公益活动——心理健康急 救培训成功举办。

>2021 >2022

August

8月6-7日,时隔一年,2021年NZIBES再度回归,两天 的展会迎来观展人数过万。与此同时,第二届NZCBIA 卓越奖颁奖典礼成功举办,为23个优秀项目颁发了奖 项。

July

7月16日,2022年NZCBIA年中酒会时隔两年再度举 办,100多位协会会员到场,并围绕“建筑师在高质量建 筑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August

8月19-20日,2022 NZIBES再获成功并引发强烈反响。与 此同时,第三届NZCBIA卓越奖再度举办,并特别设立健康、 安全与福祉的奖项类别,一共11个类别16个项目获奖。

August

8月11-12日,2023年NZIBES在奥克兰成功举办,两天 的博览会共吸引观众过万人。

与此同时,第四届NZCBIA卓越奖的评选结果,也在11日 的NZCBIA年度晚宴上隆重揭晓,共有16个项目荣获卓 越奖,13个项目获得了优秀奖。

October

10月14日,2022 年NZIBES南岛峰会在基督城隆重举行,这 也是NZIBES首次实现南北岛联动。

>2023

November

11月3日,第二届NZIBES南岛活动在基督城的Te Pae Convention Centre成功举办,展会汇集了40多个品牌 参展,当晚的年度晚宴更是接待了来宾三百余人。

May

5月3日,NZCBIA特邀新西兰建设部长Hon Chris Penk,为华社分享政府在解决建材短缺、降低建筑 成本等方面的最新举措和计划。

>2024

September

9月,NZCBIA赴华代表团首次成团,成功访问了北京、深圳和长 沙,与当地企业及政府机构开展了投资与经贸交流。此次访问标 志着NZCBIA访华代表团正式成为协会的年度重要活动之一。

9月26日,NZCBIA首份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在新西兰国会正 式发布,这是协会及整个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报告由 经济学家Shamubeel Eaqub和Rosie Collins独立调研撰写, 深入分析了建筑行业的现状与前景。新西兰建筑部长Hon Chris Penk也为报告撰写了前言。NZCBIA将持续发布新版行业年度 报告,进一步促进行业内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交流。

August

8月9-10日,2024 NZIBES在奥克兰成功举办, 这也是NZIBES奥克兰活动成功举办的第七届。 同时,第五届NZCBIA卓越奖的结果也在2024年 NZCBIA年度晚宴场揭晓。

November

11月2日,第三届NZIBES南岛活动在基督城的 Air Force Museum成功举办。

May

5月,NZCBIA再次率代表团前往中国,在此次行程中,代表团访问 了郑州、成都。此次访问不仅是一次对中国建筑与产业环境的全面 调研之旅,更是一场跨文化、跨行业、跨区域的交流盛会。代表团 通过行业会议、企业对接会、企业考察与城市探访,全面提升了对 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产能及能力的理解,为新西兰企业 拓展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打开了新的窗口。

>2025

August

8月19日,2025年度《NZCBIA新西兰建筑业年度 报告》于国会发布。

June

6月,NZCBIA十周年庆典在奥克兰Metropolis Museum盛大举 行。来自建筑、开发、设计、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回顾 十年历程,共话未来愿景。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馆陈世杰总领事、 新西兰国会议员Nancy Lu等嘉宾现场致辞,充分肯定了NZCBIA 对新西兰建筑生态与中新合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September

9月5-6日,2025年NZIBES在奥克兰举办,这也 是NZIBES奥克兰活动的第八届。同时,第六届 NZCBIA卓越奖的结果也在2025年NZCBIA年度 晚宴现场揭晓。

October

10月31日,第四届NZIBES南岛活动在基督城的 Air Force Museum举办。

NZCBIA 十年风采人物

在新西兰建筑行业的发展浪潮中,有一群人始终在默默耕耘、坚定前行。他们或是行业的创业先锋,或是 跨界协作者,或是幕后建设者;他们有的在制度之外搭桥铺路,有的在标准之中提升专业;有的以个人之 力影响集体,有的以集体之力改变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NZCBIA的同行者与建设者。 从NZCBIA过去十年的旅程中,我们选出了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不仅展现了华人在建筑、设计、 开发、建材、供应链、会展、传播等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NZCBIA的核心理念。 他们的故事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奋斗与成就,更用十年的坚持与创造,为NZCBIA注入了力量,也为整个行 业注入了信心。

他们是过去十年的见证者与书写者,更是下一个十年的引路人。

Frank Xu(许立)是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会长、高级开发经理、项目经 理、建筑和房地产业分析师。Frank拥有30多年的房地产建筑业从业经验,经 验涵盖整个新西兰房地产建筑业产业链,含大型开发、施工、管理顾问等。

提起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的创立与发展,Frank Xu无疑是其中最重 要的灵魂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协会的创始会长,更是这个十年华人建筑社群崛起历 程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2014年,正值新西兰建筑行业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华人从业者数量迅速上升,但缺 乏行业组织和代表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Frank联合数位志同道合的同行发起筹 备,历时数月,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NZCBIA。他是创始发起人之一,更亲自担任 首任会长,带领协会从零开始,打下组织框架、确立行业使命,并以非盈利、独立运 作的方式,确保协会不依附任何企业利益。

在他的引领下,NZCBIA不仅成为华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织,也逐渐获得主流行业与 政府的广泛认可。从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NZIBES)到卓越奖,从与行 业部长的对话到向国会提交报告,NZCBIA已成为华人建筑业发声并提升行业标准 的重要平台,奠定了在新西兰建筑业的影响力与专业形象。

他希望通过不断吸纳年轻人才、推动组织结构的完善,让NZCBIA从“行业桥梁” 成长为“行业中枢”,真正参与到新西兰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中。他常说:“上善若 水,NZCBIA也要如水般兼容并蓄,如水般滔滔不绝,势不可挡,直达目标。”

Keven Chen(陈乐源)是PlaceMakers亚洲业务负责人。他在新西兰工程和 建筑材料行业有超过10年的经验,是一名卓有成效的销售经理和客户经理。 同时,Keven也是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副会长。

十年前,在新西兰建筑业快速复苏、华人力量日渐崛起的时代背景下,Keven Chen 成为NZCBIA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协会副会长至今。他与会长Frank Xu等几位创 始人共同促成了协会的成立,初心是为了让华人在建筑行业中拥有代表自己的平台, 发声、沟通、规范、提升。他说,推动协会的那一刻,他并不是被动加入,而是主动牵 线,把几位有志之士凝聚到一起。

作为协会的“桥梁型人物”,Keven不仅深谙行业生态,也擅长在华人与主流之间搭 建沟通之道。无论是协调NZIBES,还是作为“总导演”组织晚宴与卓越奖,他始终站 在第一线,用行动连接资源、传递信任。他强调,协会的存在,是为了解决误解、提 升标准,也是在推动华人从“参与者”成为“决策者”。

回望过去十年,Keven见证并推动了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更将目光投向协 会的“下一个十年”:可持续发展、团队传承、华人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权 力越大,责任越大”,华人建筑业已不再是边缘力量,而应成为主流中的关键一员。 他希望,NZCBIA能继续为行业注入信心,也为新一代的华人建筑人提供舞台与方 向。

Dylan Huang(黄海鑫)是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秘书长,也是Archiland Architecture的执行董事。Dylan在高中毕业后从中国来到新西兰,至今已有 近二十年。当年他以留学生身份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下, 从专科学习一路读到本科、研究生。十五年前,他开始创业,成立了Archiland 奥克兰建筑设计院。公司成立三年后,陆续组建起一个全专业顾问团队,涵盖 建筑设计、结构工程、规划、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因此起名为“设 计院”。经历了经济周期和市场浮沉后,他逐渐回归建筑设计本质,并自2013 年起,专注于中国建材认证在新西兰的落地及预制建筑的研发。

Dylan于2015年正式成为NZCBIA首届理事之一。作为当时理事会中较为年轻的成 员,他坦言加入协会的初衷很简单——“想向前辈学习”。而 这个起点,也成为他个人 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起点。他表示,NZCBIA云集了建筑、结构、开发、工程等多个领 域的专业人士,大家的跨界协作常常在项目中带来实质性的成果,也让他在技术和 思维上不断进步。

作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创会理事,他回忆早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协会并没有正

式的秘书长,许多繁杂的事务都由会长亲自承担。由于其职业背景经常需在电脑前工作,同时对IT系统较为熟悉,他便主动协助 协会处理信息管理和文案相关的工作。之后,他有幸被理事会推选为协会秘书长,承担起撰写文章、发布公众号、制作PPT等职 责。在担任协会的秘书长后,Dylan Huang几乎参与了协会十年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件大事。从理事会的筹备会议、章程制定,到 大型活动的落地执行、与主流机构的对接沟通,凡是协会内部外部的关键事务,几乎都有他奔忙的身影。既是幕后统筹者,也常 常担任临场救火员。

他回忆称,怀念早期与3A合作举办活动的时期,大家摸索前行,每次年度大型活动结束后都会瘦上十斤。但自从MultiMarketing 逸居专业团队加入协助筹办活动后,他笑称自己的体重就再也没有降下来过。

如今,Dylan更关注协会未来的可持续性与专业化发展。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接棒,将NZCBIA打造得更加成熟稳健。他 说:“我当年加入协会时才二十多岁,现在已经快四十了,也希望现在的90后、00后能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我们行业的精神和初 心,把华人建筑行业的质量理念和创业精神发扬光大。”

胡海龙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的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与天津大学 的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后先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建 设工程安全监管及建筑市场执法监察工作,曾获中国注册建造师和注册监理 工程师专业执业证书。2003年移民到新西兰,至今从事民用和商业建筑的施 工及相关投资工作。

胡海龙在从事建筑行业的十年间,深刻体会到新西兰建筑市场,尤其是在华人从事 建筑开发领域中,社会大众和政府对华人建筑产品存在诸多看法与误解。2014年夏 天,他与太太和孩子在北岸Browns Bay的一家杂粮店偶遇一位同乡,在闲聊中提 及买房建房的事。即便对方已知晓他是建筑专业人士,仍直言:“我不买华人建的房 子!”这句话令胡海龙意识到形象危机的严重性。他由此萌生了成立一个建筑行业协 会的想法,希望通过组织的力量,改变公众和政府对华人建筑从业者的印象。

2015年,他终于与一群志同道合、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共同筹建了NZCBIA。协会的 宗旨是“行业自律、成员自省”,致力于树立华人建筑业者的良好形象,为新西兰社会 提供优质建筑产品,并推动理事与会员的健康发展。正如他们所说:“我们是一群靠 谱的人,一起做靠谱的事。”这句话也成为了协会成立的初心。

如今已是2025年,协会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全体理事与会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了诸多挑战:创会初期无场地、无资金,甚 至无人理解;成立两三年后,会员减少更让困难加剧。但理事们始终没有退缩,坚持初心,各自贡献企业与个人的潜能,终于渡过 一道又一道难关。他表示,走到2025年协会十周年的今天,我们的协会从无到有,从弱小不被人知晓理解,到如今蓬勃发展,得 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终于可以说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在新西兰建筑产业及相关行业中站稳脚跟,拥有了一席之地。

Patrick English(英派特)在新中关系中有着深厚的背景,曾担任新西兰驻上 海贸易专员、驻北京商务参赞,以及驻广州总领事。他还参与了新中自由贸易 协定的谈判工作,并曾出任新西兰中国理事会执行董事。此外,Pat还曾担任新 西兰初级产业部“农业增长伙伴关系顾问委员会”主席,并主持多场APEC21工 作组会议。近年来,他以MultiMarketing和逸居的首席执行官身份,持续深度 参与协会事务,为行业发展贡献良多。

Pat与NZCBIA的合作是他职业生涯中一段极具意义的经历。凭借他在新中关系中 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为协会带来了重要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支持。他认 为,NZCBIA汇聚了一批真正致力于改善建筑环境、提升行业标准,并推动本地企业 持续成长的企业家与专业人士。虽然协会成员鲜有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他们对新西 兰社会的贡献深远——不仅为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提供住房保障,也在全国各地支 持着无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在他看来,新西兰华人企业就像一棵深深扎根于新西兰(Aotearoa)的大桃柘罗汉 松,体内却流淌着中华巨龙的血脉。这些由中国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在新西兰本地 运营、依法纳税、创造价值,并积极回馈社会。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回报上, 更在于推动了创新、繁荣与社会进步——可谓“中华根基,纽国未来”。

Pat坚信,NZCBIA是一个由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和行业领袖组成的集体,大家秉 持着共同的愿景:把事情做得更好、让企业成长更大、携手共创成功。他为自己是 NZCBIA大家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

Pauline是逸居新西兰的出版人,同时也是MultiMarketing卓嘉传播的创始 人。多年来,她专注于媒体与营销工作,尤其致力于为新西兰建筑与房地产行 业提供优质内容和专业推广服务。她投身建筑行业的初衷,源于对华人群体在 房地产和建筑方面热情与需求的深刻观察,也意识到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挑 战。正因此,她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帮助华人更 好地安居乐业,链接行业资源,并让更多人看见从业者的付出与成就。

自2013年创办逸居以来,Pauline已在行业深耕逾十年。在她看来,建筑从来 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承载梦想、心血与希望的载体。每一砖一瓦都凝聚 着从业者的坚持与热忱,而她所做的,就是用专业的内容传递这些故事的温 度,用真诚的服务助力他们扎根成长,为行业注入更多力量与生机。

Pauline与NZCBIA的合作始于2017年。那时,她注意到协会拥有宝贵的行业资源, 但由于是非营利组织,出版工作主要依赖志愿者支持,常常面临内容分散、制作力有 限的问题。她意识到,如果能将NZCBIA的内容与逸居的专业制作能力结合起来, 就能让信息传递更高效,也能真正展现华人在建筑领域的专业与价值。因此,她提 出合作建议,从第一次携手出版协会杂志开始,双方便踏上了长期合作的旅程。

过去八年间,Pauline与NZCBIA共同经历了诸多挑战——包括紧张的出版周 期、市场的不断变化与不确定性。但无论多么困难,双方始终相互支持、共克时 艰。NZCBIA不仅将逸居视为合作伙伴,更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与认可,让她和团队的 每一份投入都变得值得且有意义。这种被尊重、被理解的合作关系,让她倍感珍惜, 也深怀感恩。

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她对新西兰建筑行业的理解,也使她和逸居得以成为链接信 息、推动行业发展的桥梁。在她心中,NZCBIA不仅是行业的中坚力量,更是把无 数华人建筑从业者凝聚在一起、共同成长的家园。Pauline表示,能够与NZCBIA同 行,是她职业生涯中最幸运、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

Peter Thompson是Barfoot & Thompson的董事总经理。1981年,Peter在 Otahuhu分行的租赁部门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之后在公司担任过多个职位, 包括销售、行政和管理。1997年,他被任命为董事,并最终于2005年成为董事 总经理。他不仅是家族企业第四代领导人,亦是将公司打造为奥克兰房地产龙 头的关键人物。他秉持忠诚、传承与社会责任的理念,为公司注入持续增长的 动力,并积极塑造业界标准。

在正式展开合作之前,Peter Thompson多年来已在多个场合接触并了解NZCBIA。 无论是在各类商业活动中,还是通过与Barfoot & Thompson华人中介团队的互 动,他都对协会的工作有所耳闻。

2019年,NZCBIA会长Frank Xu主动联系Peter Thompson,邀请Barfoot & Thompson以钻石赞助商的身份支持协会一年一度举办的NZIBES。Peter对此高 度重视,迅速安排会议,并邀请NZCBIA的媒体合作伙伴逸居新西兰一同前往其 办公室洽谈。双方围绕如何借助建筑业博览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Barfoot & Thompson在华人开发商与建筑从业者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声誉进行了深入 交流。Peter也表达了他对华人社区的重视与感激。

在他担任CEO期间,始终坚持“回馈社区、支持社区”的企业理念,积极推动与多元 文化社区的深度合作。因此,自2019年起,Barfoot & Thompson正式成为新西兰 国际建筑业博览会及峰会的最高等级赞助商。此后每年,NZCBIA与逸居新西兰都 会携手为Barfoot & Thompson策划三至四场主题活动,涵盖不同议题与方向,持 续深化双方的品牌合作。

多年来的紧密协作,不仅帮助Barfoot & Thompson在华人社区中大幅提升了品牌 影响力,也助力NZCBIA将协会的专业影响力拓展至更广阔的房地产领域。

Shane Cornelius是一位资深的企业管理者,拥有超过30年在新西兰知名 零售与运营品牌中的从业经验。他目前担任PlaceMakers的全国销售与服务 总经理,领导67家分店及销售团队的客户体验优化与业绩提升战略。在此之 前,他曾任PlaceMakers的运营总经理,并曾在Bunnings、The Warehouse Group及Woolworths NZ等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Shane擅长团队领导、 战略规划与变革管理,在推动企业转型方面有着卓越的成绩。他拥有林肯大学 商业与管理经济学学位,并完成了William & Mary学院及战略领导力研究院 的领导力课程。

他与NZCBIA的联系始于双方对推动新西兰建筑业发展的共同承诺。从一开始,他 便十分欣赏NZCBIA所倡导的行业联结精神——将建筑商、制造商、供应商和行业 推动者汇聚一堂,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并在关键领域推动实质性进步。

他认为,NZCBIA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联结、关系、合作与共赢的重视。这些理念与 他所在的PlaceMakers企业文化高度契合。他为能参与这样一个真正践行这些价 值观的协会而感到自豪。在他看来,无论是通过政策倡导、思想引领,还是将各方召 集到同一张桌前,NZCBIA始终是华人建筑社群及整个行业中的重要凝聚力量。

他表示,能够为协会贡献力量、并从中不断学习,是一项非常宝贵的经历。他认 为,NZCBIA不仅增强了整个行业的凝聚力,也推动了协作精神和使命导向的领导模 式在行业内的建立。

在NZCBIA成立十周年之际,他向Frank及整个团队致以衷心祝贺,并祝愿协会在未 来十年持续蓬勃发展。

TK Yong于1997年毕业于Unitec的Bachelor of Quantity Surveying,此 后一直深耕于新西兰建筑行业,拥有近三十年实务经验。他于2004年创立 Livefirm Construction,致力于为新西兰市场提供高质量、具有可持续性的 住宅与商业建筑解决方案。他以对空间构造与工程逻辑的热爱为起点,逐步积 累项目施工、团队管理与客户沟通等能力,坚持“质量为本、诚信为先”的理念, 带领Livefirm完成多个中大型项目,赢得广泛认可。目前,他担任Livefirm董 事总经理,秉持“准时交付、以专业为荣、安全为先”的精神,不断推动项目效 率与施工安全的双重提升,为新西兰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TK Yong与NZCBIA的渊源可追溯至十年前,他是参与协会的筹备与成立工作的成 员之一。那时,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建筑同行共同意识到,华人建筑从业者需要一个 能够汇聚声音、共享资源的平台,以争取更大的社会认同与市场空间。

自协会成立以来,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包括行业讲座、建筑标准分享、政府交流会 议及社区服务项目等。他也持续为协会提供行业资讯与项目建议,并致力于协助年 轻从业者融入行业、实现职业成长。

在他看来,NZCBIA不仅是一个专业组织,更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大家庭,不仅增 强了他的行业归属感,也拓宽了他在本地与国际市场的视野。他尤其欣喜地见证了越 来越多华人企业通过NZCBIA的平台走向主流、参与大型项目,并在公共工程中占 据一席之地。

TK认为,NZCBIA在新西兰建筑行业中扮演着桥梁、发声者与推动者的重要角色。 它不仅连接了政府、行业与华人社群,也积极塑造了华人在新西兰建设领域的良好形 象,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正面影响。

Bill Zhong是一位在中国和新西兰会展活动组织和展台搭建领域拥有近30年 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他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会展服务,并致力于在新西 兰建设商业合作服务平台。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卓越的执行力,他的企业 已成为新西兰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实体、投资和顾问企业。Bill Zhong通过组织 和参与一系列大型文化、商业和会展活动,如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年会、新 西兰国家农业博览会、新西兰中国商会年会、新西兰旅游展览会、新西兰国际 建筑业博览会、新西兰品牌展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重要 地位。

Bill Zhong作为NZCBIA的会员与合作方,双方有着近10年的紧密联系,是其在更 广泛建筑行业中有着杰出贡献的有力体现。作为一名资深的会展行业专家,Bill凭借 其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在NZCBIA的各项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积极参与 组织了NZCBIA的年度大会等大型活动,更将他对活动组织策划、现场服务、物料准 备、设计制作、展位搭建、媒体宣传、市场推广、志愿者带领以及贸易洽谈等全方位会 展服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度融入到NZCBIA的各项工作中。

NZCBIA作为连接新西兰华人建筑行业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其年度活动和行业展览 的成功举办,离不开Bill及其团队的专业支持。Bill的参与确保了这些活动的专业水 准和高效运营,为会员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和合作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协会的 行业影响力。

对Bill而言,参与NZCBIA不仅仅是业务上的合作,更是他扎根新西兰、致力于建设 商业合作平台愿景的延伸。通过NZCBIA的平台,他能够直接服务于新西兰的建筑 行业,促进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更多企业拓展市场。这使得Bill不仅在会展领 域成为华人社区的佼佼者,更在推动新西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实现了个人价值与行业贡献的完美结合。

NZCBIA 会员故事

Melvin Man

MEC Engineering Consultant 创始人。Melvin 是一位拥有超过30年工作 经验的新西兰持牌注册工 程师,新西兰工程师协会成 员。Melvin多年来一直致力 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范围 涉及商业、工业以及民用建 筑等。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所在的公司和目前在协会 中的角色。

A:1994年我来到新西兰,22年前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 务所——MEC Engineering Consultant,一直工作至今。目 前我在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担任理事,参与协 会的发展和相关工作。

Q:在海外创业、发展公司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

A:困难确实不少,最大的挑战主要是文化隔阂以及职业体系 的差异。和国内相比,新西兰的建筑行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经常与当地的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合作,逐渐从他 们身上学到很多,理解了在新西兰如何做土木结构设计、如何 成为一个更专业的结构工程师。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入NZCBIA的?加入的初衷是什 么?

A:我是2015年加入协会的。当时协会会长Frank打电话联系 我,希望能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立一个华人建筑 业 协会,搭建一个平台,不仅服务华人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希 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主流社会更了解我们在这个行业中的努力 与贡献。我很荣幸成为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Q:今年是协会成立十周年,您对过去十年的发展有哪些印象 深刻的感受或回忆?

A:这十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协会的成长,也见证了华人在建筑 行业中从开发、设计到工程、土地测量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壮 大。我们在新西兰建筑业中的比重和影响力与十年前相比有 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我相信,接下来的十年,这个趋势会更加 明显。

Q:您对协会未来有哪些期望或建议?

A:我希望协会未来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 力,更好地支持身处海外、从事建筑行业的华人同胞们。我们 的目标是不断进步、扩展服务内容,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我 们甚至在讨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为社会做出更多 的贡献。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想法,还未最终定案。

Dylan Huang

黄海鑫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 秘书长,也是Archiland Architecture的执行董事。他 带领团队设计了数百个项目, 也在预制研发、建筑材料规范 和建筑信息模型方面有丰富 的经验。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入NZCBIA的?当时出于什么样的 考虑?

A:我是在2015年协会创立的时候有幸成为理事之一。当时我 还很年轻,希望能借此机会向许多前辈学习,这也是我加入协 会的初衷。

Q:您最初是为了向前辈学习而加入协会,那么在这十年间, 协会对您个人或公司有过哪些具体的帮助?

Zhaojun Chu

Zhaojun Chu是Mico Plumbing新西兰团队中职位 最高的华人员工,担任亚洲 业务扩展经理,深耕卫浴行 业近20年。Chu是协会的创 始会员,积极参与协会活动 的同时,他还通过个人人脉协 调业内资源,为其他会员带来 价值。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成长经历?

A:我2000年从中国来到新西兰留学,完成了大学课程并拿到 学位后,正式进入卫浴行业从事销售工作。2006年,我加入 Mico,至今已工作近20年。最初我是从基层销售做起,随着 表现和经验的积累,公司不断给予我机会,我也一步步成长。

从最初的展厅顾问,到回归老本行做销售,到后来的分店店

A:当然有。技术层面上,我从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精神层面上,大家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此外,协会内有 很多不同专业的成员,大家在项目上的配合也给公司带来了 不少帮助和资源。

Q:在参与协会 工作 的过程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项目或 活动?

A:从成立之初的晚宴开始,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较大型的 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筹备,每次顺利完成后 都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

Q: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您与协会的关系,您会怎么说?

A:我会用“感恩”两个字来总结。我非常感谢华人建筑业协 会,以及所有理事这些年来无私的奉献。大家投入了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也要感谢广大会员在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才使得 协会能够坚持十年。希望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可以做得更 好。

Q:对于协会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特别是针对新会员 或有意加入协会的人。

A:我认为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升,特别是在协会运营的 专业性方面。虽然在建筑方面我们是专业的,但在协会管理 上还有进步空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专业的管理人才加入,把 协会做得更专业。同时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参与进来 ,继 续传承我们行业的精神和初心。

长,再到现在担任亚洲业务扩展经理,为华人客户提供更全面 和优质服务的想法从未改变。

Q:您作为华人在海外职场打拼并获得成功,有什么给其他人 的建议?

我成功的经验就是: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事情做好,遇到 机会时牢牢抓住,脚踏实地稳步发展。我并没有感受到所谓 的“职场天花板”。很多人以为华人在洋人公司会遇到各种困难 和阻难,但实际上最大的阻碍是语言。当语言能力达到与本 地人无障碍交流的程度,再加上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能,其实 我们与本地人就没有,甚至是更具优势,因为我们能同时与庞 大的华人群体链接。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入NZCBIA的?加入的初衷是什 么?

A:我是在协会成立的时候就加入了。会长Frank在Fletcher Building工作多年,Mico是Fletcher Building旗下的,所以 我跟Frank很早就认识,我也非常了解并信任他。Frank认 为,新西兰华人建筑业非常需要一个组织,能起到规范行业 发展,为华人发声、向业界展示我们实力的作用,这一点和我 想法不谋而合。作为会员,我们也非常愿意为协会作贡献,而 不是索取。建立协会的时候,会长和我们创始会员就定下了目 标:靠谱的人办靠谱的事;我期望协会永葆初心、发展越来越 好!

多元力量的崛起

Ellen Wu

Ellen Wu是Brilliance Steel 的创始人。

她于2006年创立的Brilliance Steel现 已发展成为新西兰本土领先的钢筋产品 供应商,服务于全国建筑行业。

“通过实业对社会作出贡献”,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人生理想。

正是这样的初心,引领 我 抓住人生中的一次机会,让我踏入了 钢材行业,并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会的领域中不断前行,其中 有两段经历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在我个人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公司经营也面临巨大 压力的时候,也恰逢儿子出生。而最让我感动和感激的,是我 的团队给予的坚定支持,正是他们让我度过了难关。

第二段,则是Brilliance Steel成功获得ISO 9001、14001

、45001国际认证,并成为新西兰目前唯一一家获得ACRS认 证的钢材加工企业。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更是 我们坚持品质理念所取得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

我与NZCBIA(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缘分,其实也源自 这种长期的坚持与行业积累。协会中的许多成员都是相识多 年的老友,我们在行业中并肩前行,见证了建筑业的风云变幻 与不断升级。

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我也观察到建筑行业在多元化方面的 积极变化。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新西兰一直以包容和开放 著称,这种文化也深深植根于建筑行业中。尤其是过去五年, 一优良传统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新西兰商界女性从业比例和职业尊重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这 平等包容的行业氛围正是新西兰建筑业的特色与优势。

回顾我的职业旅程,若要给同行或后辈们留下一点提醒,那 就是:看似便捷的捷径往往通向最遥远的终点。我想提醒每 一位从业者:不要走捷径!不要走捷径!不要走捷径!

Jennifer Lo

Jennifer是新西兰工程师协会注册岩土 工程师(CPEng),在岩土工程领域拥有 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同时,她也是在 奥克兰市议会注册的专业完工声明作者

(Producer Statement Author),专业 完工声明作者专业能力获得市议会的认 可。Jennifer在协会创立之时便加入了 协会,是NZCBIA协会理事成员,也是创 会之初唯一的女性理事成员。

在节奏快、压力大且跨学科的项目环境中,清晰沟通至关重 要。它不仅帮助团队内部保持一致,也确保客户和其他利益相 关方的理解与配合。我常看到女性领导者在项目中展现出协 作型的沟通风格,善于倾听、表达清晰,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开 展对话,这有助于减少误解、增强信任,尤其适用于需要多方 协调的大型项目。

共情能力能够帮助理解不同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式、动机与挑 战,无论是在跨级别还是跨文化的团队中,这种理解力都能维 持团队凝聚力并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它还能营造安全、包容 的工作氛围,使每位成员都能被倾听、被尊重,勇于发声。这 对于刚入行的新员工、少数群体,或处于冲突和不确定性中的 团队尤为重要。

可以说,沟通与共情已成为当代建筑与工程行业中不可或缺 的领导力素质。只有当这些特质被真正重视并加以培养时,团 队才能更具协作性,项目也将更加稳健和成功。

在过去十年里,多样性与公平性成为我们行业中越来越重要 的话题。我相信,越是公开讨论这些议题,我们就越接近真正 的改变。

性别多样性方面已经有了逐步改善。我看到越来越多女性进 入这一行业,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像Engineering New Zealand的Wonder Project这类倡导项目。这些面向 学校的活动让年轻人(尤其是女孩、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在 早期就接触到STEM知识,激发了他们对工程职业的兴趣和 参与度。

尽管已有不少进步,女性在高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中的比例仍 然偏低。许多组织(特别是大型企业)正致力于实现性别平衡 的工作团队,有些甚至设定了50/50的性别比例目标。弹性工 作制度等政策有助于保留那些同时肩负主要照护责任的女性 员工。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女性担任 CEO等关键领导职务。但即便如此,许多公司的技术团队仍 缺乏足够的性别多样性。

根据《Diversity Agenda – Insights 2024》报告,性别薪 酬差距已从2023年的5.6%下降到2024年的0.4%,虽然只 是微小的一步,却是朝向真正公平迈出的重要一程。文化多样 性也在不断增强。随着大型复杂项目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进行国际招聘,行业劳动力也因此变得更 加文化多元。这一趋势也进一步凸显了提升文化意识和推动包 容性管理实践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我还观察到代际多样性的提升。年轻一代的专业人 才为行业带来了数字化与自动化方面的新技能,而经验丰富的 员工则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种跨代协作极具 价值,但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知识传承和后备人才的长期培养, 这将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沟通与共情

沟通与共情是许多女性从业者为行业带来的宝贵品质,如今 它们也逐渐被视为实现高效协作和项目成功的关键。

回顾我的职业旅程,我想对刚进入行业的年轻人说:要勇敢 迈出第一步,保持主动和灵活,不断适应变化。不要害怕迎接 新挑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应变,尤其是在经济 波动或项目优先级调整的时期,这一点尤为重要。

积极寻找导师的指导能带来不同的视角与经验,而当你积累 到一定阶段,也应反哺他人,成为他们的引路人。这样的双向 互动不仅能促进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你紧跟行业发展脉络。

此外,不要忽略庆祝每一个小小的成就。在这个节奏快速、以 结果为导向的行业里,无论是成功交付一个项目、获得一个新 证书,还是掌握了一项新技能,适时地停下来,为自己或团队 的进步喝彩,是维持动力和士气的重要方式。

勇气、灵活、协作、持续学习,以及欣赏每一次进步——这些 信念将帮助你不断成长,保持韧性,并在每一个职业机会中实 现最大的价值。

行业多元化
经验分享与职场建议

Jenny Zhang

现任Summerset养老集团Shop Drawing Manager,拥有30多年的建 筑业从业经验,曾参与多个大型建筑项 目。

我叫Jenny Zhang(张亚吉),从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成立 之初,一直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协会的各种活动。自成立以 来,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一直致力推动行业的多样化和包 容性,形成了欢迎、支持、鼓励和尊重个人的独特性的文化氛 围。

我有30多年的建筑业从业经验,其中在新西兰的27年中,我 参与了许多复杂的大型建筑项目,包括新西兰最大的体育场 Eden Park、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多个奥克兰大学和奥克兰 理工大学教学大楼、新西兰国际会展中心(NZICC)、Wiri监 狱和奥克兰重刑犯监狱、Summerset 养老集团St John大 型退休村等。我的日常工作是审核 与 协调结构施工图和原始 设计图,在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施工图协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作为亚裔少数民族女性,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业摸爬滚 打,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女性在建筑业可以做得与男 性一样好。

我参与的项目都是造价超过一个亿 的 大型项目,拥有定制和 复杂的多高层和重型结构。我的主要职责是确保施工图符合 设计顾问的建筑和结构设计,以及各个工种施工图的协调和 管理;这些包括:结构钢和次级钢、预制和预应力墙、预制楼 板、楼梯、阳台和梁等等。有时候还审查和管理非结构的施工 图,例如铝窗、厨房、家具和定制装修装饰等等。

这个工作性质注定我的工作必须专业、认真、精确,这也是我 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通过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赢

得了项目组、分包商和顾问团队所有人的尊重。在新西兰最大 建筑公司Fletcher Construction工作的16年中,我是所有大 型项目团队必须力争的成员。这也让我在主要是男性的项目 工地站稳脚跟,赢得尊重。

同时,作为施工方与设计方的联系纽带,我的沟通技能也非常 重要,无论是通过正式的项目管理协调的文件形式,还是与设 计顾问、总包方队友还是分包商的会议及日常沟通,这些人绝 大部分是当地白人或者各种族的男性,对于一个英语非母语 的亚洲女性来说 ,日常的沟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语言、表达 方式、还有文化上的挑战。所以在赢得尊重的基础上,我通过 不断努力,过语言关、过文化关,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工作中的 可靠同事,还努力学习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文化,积极参与 公司以及项目团队的各种活动,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今 年,在我工作的Summerset养老集团3000多名员工中脱颖 而出,赢得“Striving to be the best(努力成为最好)”大 奖。

十年前,我见证了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成立,十年的时间 改变了许多事情,但我看到依然不变的是协会作为一个团结 的整体对新西兰华人房地产建筑业的情怀。成大事者必有大 情怀!无论是会员、理事,还是协会的合作伙伴,他们在完成 协会方方面面的工作时,都有一种出乎本心、无私奉献、精益 求精的情怀在支撑着。

每年的NZCBIA年度晚宴和卓越奖颁奖典礼是协会乃至新西 兰华人房地产建筑业的高光时刻,我一直负责这个活动的舞 台部分的流程,被团队封为“舞台总监”。我们会提前半年开始 计划,分工协作;每两周开一次筹备会,活动前一个月开始每 周开会;我的团队要与主持人、音乐视频控制、背景大屏幕切 换、礼仪团队与颁奖嘉宾和领奖嘉宾互动及动线等等配合,活 动前不断排练,我们的流程表要精准到秒。虽然大家都是业 余的志愿者,但是我们保证每一年三个多小时的流程在八百 位嘉宾众目睽睽之下顺利展开,按时完成!

在晚宴上 ,我的另一项任务是 负责 晚宴每一张桌子中央的装 饰 – Central Piece,大部分的活动但是把这个中心装饰品

外包给专业的供应商。但从第二年开始,我觉得外包的作品毫 无特色,且浪费(晚宴结束就会被酒店处理掉);就主动提出 由我和合作伙伴艺术家杨老师来创意和制作每年的中心装饰 品。我们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创意,我们的作品不仅仅表现装 饰性艺术感,更是遵从环保和独特性,同时通过抽奖让中奖嘉 宾把作品带回家,增加了整个晚宴的欢乐气氛。我们的创作往 往在上一年的晚宴结束后就开始,不断设计不同的样品不断 筛选,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就是要收集85个作品需要的各种 材料,这些年我们运用了新西兰当季的芦苇、树枝,回收的矿 泉水瓶、工地木料边角料等等;最后就是加班加点在晚宴前 一个晚上赶制80多个作品(有一些材料必须保证新鲜,太早 做不能保证新鲜度)。每当我看到晚宴上每一张桌子中央的装 饰如繁星点点般点亮全场,那份满足与自豪无以言表! 十年来,我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华人建筑业协会,协会 的所有理事、秘书和团队成员也是如此。我希望尽我个人微薄 之力在我力所能及之处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及和谐的文化环 境;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作为一个集体,在更高更大的层面 为行业和社区创造更积极和谐的行业生态系统。在新西兰, 无论是一个公司、协会,还是一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文化 的包容、性别的平等,以及对个人独特性的尊重都是非常重要 的,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影响更多的华人女性投身新西兰的 建筑行业。

投资新西兰

就找生意买卖专家

Smina He

+64 276 588 589 smina.he@linkbusiness.co.nz

生意投资咨询

生意评估

Chch & SI

Top Marketer of the Year

(Business investment consulting)

生意买卖 (Business value appraisal) (Business buy and sell)

& SI

Zealand

INTERNATIONAL BUYERS. LOCAL SPECIALISTS.

MultiMarketing 与逸居新西兰陪伴 NZCBIA 八年的品牌之路

十年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天际线,而要塑造一个被尊重、被信 任的品牌,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坚持、视野与耐心。

自2015年正式成立以来,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 从草创起步,成长为全国性行业力量,走过了令人敬佩的十年 历程。我们MultiMarketing与逸居新西兰有幸自2017年起便 一路同行,成为协会的内容与传播合作伙伴。

在这八年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协会声音的增强、声誉的拓展、 影响力的加深,也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品牌力源于一次次精准 传播与策略执行中积累下来的信任、连接与价值传承。

品牌建设,从无捷径 我们的合作始于2017年,当时双方联合创办了杂志《逸居新 西兰 | 新筑·筑新》,将行业信息与文化视角融合,为当时尚处 于成长阶段的NZCBIA提供了一个专业、有深度的发声平台。

那一年,成为了我们八年品牌之旅的起点。

真正的品牌建设,从来不靠口号与单次活动,而是靠每一篇 文 章、每一份视觉 设计、每一次对外表达中所兑现的品牌承诺。

让我最感动的是,自从我们参与NZIBES年度峰会与晚宴的策 划管理后,每一年都会听到这样真诚的肯定:“你们真的太棒 了,堪称行业天花板”,“今年又比去年更好了!”

这不仅是对协会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这些长期在背 后构建内容、管理传播、坚持品牌一致性的“无名之人”的致 敬。

策略为先,亮点自然呈现

从合作第一天起,我们就不是把NZCBIA当成客户,而是视作 一个值得长期投入与打造的品牌。

在八年时间里,我们与协会共同规划并执行了多个具有转折 意义的举措:

• 杂志合刊启动:打造权威的行业内容平台

• NZIBES品牌焕新:重塑展会标识系统与整体视觉体系

• 卓越奖设立:建立科学、公信的行业表彰机制

• Affiliate Membership建立:构建跨领域的行业协作机 制

• 行业报告发布:助力协会以数据驱动话语,获得政府支 持与行业认可

• 年度访华代表团启动:为本地企业打开与国际交流合作 的新窗口

这些项目的背后,不只是一次次活动,而是一个品牌在策划、 执行与反馈中不断巩固和升级的过程。

我们始终相信内容的力量

一个组织如果希望引领行业,就必须拥有被听见的声音,而有 力量的声音,始于有温度、有思想的内容。

作为NZCBIA的内容合作伙伴,逸居新西兰团队八年来持续 深耕品牌传播,从政策解读、活动报道到深度访谈与专题故 事,始终坚持以专业性为基石、以关联性为桥梁。

我们的工作早已不止于内容创作,更涵盖整体传播策略的 制定、视觉系统的统一、视频项目的统筹拍摄与发布,确保 NZCBIA在New Zealand Herald、NZME Radio、Channel 33、中文先驱报及主流社交平台上的持续曝光与影响力提 升。

我们致力于通过双语、跨文化的内容策划,帮助协会的声音跨 越语言与文化的边界,从会员走向政府,从社区走进主流,从 建筑圈层走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

人物故事,是品牌的灵魂

如果说传播是一盏灯,那“人”,就是那束最温暖的光。

没有一个品牌,是靠冷冰冰的理念赢得人心的。品牌的真正记 忆点,来自那些真实、有温度、能引起共鸣的人物故事。

从2021年第20期开始,逸居杂志全新改版,以人物为封面、 以真实故事为主线,我们决定将那些在行业中默默耕耘的人 推向舞台中央。

无论是彻夜钻研新西兰建筑标准的移民建筑师、在家庭与执 照之间奔波的青年项目经理,还是在工地现场坚守十年的华 人技工……这些“非主角”,正是支撑NZCBIA品牌厚度的灵 魂。

我们以长篇访谈、影像记录、现场纪实等多种形式,努力让他 们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也正是这些真实的“人”,让“华人 建筑业”不再只是一个标签,而成为一个鲜活的、有信仰、有责 任的群体身份。

讲述人物故事,从不是一种内容选择,而是我们与协会共同认 定的品牌理念: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就必须先让这 个品牌背后的人被看见。

传播的终点,是信任

协会十周年纪念短片名为《以砼为盟,渊基若水》,它不只是 对行业精神的致敬,更是对无数建筑人坚守信念、携手同行 的写照。

我们打造的不只是一个服务华人建筑从业者的传播平台,更 是连接多元社群的文化桥梁。我们所有的内容,无论是文章, 还是视频,不仅服务华人圈层,也同步翻译与传播至英语平 台,致力于让行业信息真正“全民共享”。

从最初的一张活动邀请函,到今天的周年徽章、纪念影片、奖 项视觉设计、展会主题与中英文媒体发布,我们用心塑造的, 不只是“好看”的品牌形象,更是一个让人信赖、让人共情的 品牌灵魂。

我们始终坚信:信任,是任何行业得以长久发展的真正基础。

并肩同行,是选择,更是承诺

八年、数不清的日夜与周末,对MultiMarketing与逸居而言, 这段旅程从来不是“工作项目”,而是一份与品牌共同成长的 使命。

我们亲历NZCBIA从华人社群中走出,逐渐成长为行业声音的 关键代表;也在这段旅程中,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品牌建设的 理解:真正的品牌,不是能见度,而是稳定性、诚意与长期主 义。

我们与NZCBIA走过这段路,并为此感到骄傲,同时更满怀信 心迎接未来的更多里程碑。

以人为本,海纳百川

细看NZCBIA十周年纪念徽章,你会看到水的流动、城市的轮 廓与光的折射。这不仅是一个Logo,更是一种象征,对人的 敬意、对行业的远见、对文化的融合。

未来的路上,我们仍将与NZCBIA并肩前行,用内容连接、用 品牌协作、用传播赋能,让每一位建设者、开发者、设计者都 被看见,不仅因为他们建造了什么,更因为他们是谁。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力量,来自那些在背后默默点亮世 界的人,讲述一个故事,见证一个里程碑,成就一种信任。

选择逸居新西 兰

内容专业垂直

有效触达高净值人群

广受读者信赖

为品牌提供有力背书

订阅渠道 市场推广

深耕行业资源

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

多渠道战略布局

提供一站式投放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制定适合您的推广方案

杂志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网站 / 行业黄页 / 活动

电话: (+64) 21 363 389 邮箱: info@yiju.co.nz 地址:54 Ponsonby Road, Grey Lynn

NZCBIA 传播矩阵

NZCBIA 微信公众号 关注用户:4,100+

NZCBIA 领英 关注用户:2,000+

NZCBIA 官方网站

NZCBIA 月度简报 关注人数:2,000+

新西兰国际建筑业 博览会暨峰会

视频 行业活动 媒体合作

NZCBIA 大数据

从卓越出发, 向未来迈进

卓越奖是对专业实力与行业贡献的高度认可, 但真正的“卓越”,并不止步于领奖台。获奖之 后,他们如何持续发光发热?如何将荣誉化为 动力,继续推动项目落地、提升行业标准、培 育人才、引领变革?

本栏目特别回顾历届卓越奖得主代表的后续 表现与成长轨迹,记录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持续 深耕与不懈努力。

NZCBIA 卓越奖介绍

自2019年起,NZCBIA卓越奖(NZCBIA Excellence Award)已成为新西兰建筑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奖 项之一。

在首届颁奖典礼上,NZCBIA会长Frank Xu曾表示,新西兰社会中常有人认为是华人推高了新西兰房价, 但事实是,作为新西兰社会的一份子,华人社区建设的房屋比购买的更多,为新西兰打造了无数地标和宜居 空间。设立NZCBIA卓越奖这个奖项,正是希望对华社取得的成就表示认可,并创造更多与本地及国际企 业携手的机会,开创共赢局面。

这也是NZCBIA理事会设置该奖项的初衷:肯定在新西兰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领域取 得卓越成果的项目,并推动行业持续进步与协作创新。

为什么选择NZCBIA卓越奖?

奖项齐全,类型多元

NZCBIA卓越奖共分为六大类别、十一个细分奖项,涵盖设 计、施工(总包和分包)、开发、项目管理、安全施工及项目合 作等领域,全面支持多种类型项目的参评。

专家评审,标准权威

NZCBIA卓越奖的评审团由近二十位活跃在开发、设计、施 工、工程、监管、咨询和学术等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组成,确 保评选标准的公正与专业。

自评加持,全面呈现

NZCBIA卓越奖要求参评者在申请奖项时填写详细的自评信 息,帮助评审更全面地了解项目背景和亮点。

年度盛会,荣耀加冕

卓越奖的获奖名单将在NZCBIA年度晚宴现场公布,并举行 颁奖仪式。每年该晚宴都会汇聚近900位行业精英,以及包括 总理和部长在内的中央及地方政要,是建筑项目展示影响力 的理想平台。

奖项设置

卓越开发奖

• $1000万纽币及以上项目

• $500万至$1000万纽币项目

• $500万纽币以下项目

卓越设计奖

• 商业项目

• 民宅项目

参赛规则

参评资格:

NZCBIA会员:公司会员及个人会员皆可提交参评作品 (为个人会员设置的卓越合作奖,参评的个人会员必须是 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 非NZCBIA会员:非会员的华人建筑行业从业者也可以提 交参赛作品,但参评者必须是该参赛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报名费用:

NZCBIA会员为NZD500+GST/项目,非NZCBIA会员为 NZD3000+GST/项目

申请流程

1. 填写注册信息

2. 主办方将根据注册信息发送正式申请表与材料清单

3. 主办方将在评审阶段与参评者联系并安排项目实地考察

4. 系列评审结束后,主办方将通知参评者入围结果

5. 项目入围,参评者将受邀出席NZCBIA卓越奖颁奖典礼, 届时将公布最终获奖名单

卓越建筑施工奖

• 商业总承包项目

• 商业分包项目

• 住宅总承包项目

• 卓越项目管理

• 卓越合作奖

• 卓越健康,安全与福祉奖

NZCBIA 历届卓越奖评委

Andrew Crosby

Andrew Crosby是Xpect Property开发咨询 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曾任Universal Homes 的首席执行官。他拥有建筑学和房地产的学 位,并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积累了超过25年的 经验,管理过多个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开发团 队,参与了数十个项目的管理。

Chris Jobson

SiteSafe的北部区域经理。SiteSafe致力于推 动新西兰建筑行业健康与安全文化的积极变 革,提供培训和资源。Chris 对工人的健康、 安全与福祉充满热情,拥有多个高风险行业 的成功职业经历,包括燃气分销、电力与供 水、污水与雨水维护以及建筑施工等。

Dylan Huang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秘书长,也是 Archiland Architecture的执行董事。他带 领团队设计了数百个项目,也在预制研发、 建筑材料规范和建筑信息模型方面有丰富的 经验。

Feng Zhan

Woodhams Meikle Zhan Architects公司的

注册建筑师和合伙人,拥有近30年建筑设计 领域的经验,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 中国完成了数百个建筑设计项目。

Greg Cutfield

Cuesko 的创始董事,拥有 40 年的行业经 验。Cuesko 为各种私人、公共和机构客户 提供开发可行性和建设成本建议以及成本管 理。Cuesko 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涵盖所有类型 的土木、基础设施和建筑开发。

Brett Heaven

Rubix 的联合创始人,自2004年担任公司 的董事,对公司提供的所有服务领域都有深 入的了解。作为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他很 高兴有机会将自己的团队打造成蓬勃发展的 企业。

Craig Treloar

现任Hawkins建筑公司建筑部门总经理,负 责管理这家新西兰最大建筑公司的全国建筑 工程业务,包括大学、医院、机场、写字楼 和酒店等。Craig已经在Hawkins 工作了16 年,曾担任项目经理、项目总监。

Frank Xu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会长、高级开发 经理、项目经理、建筑和房地产业分析 师。Frank 拥有30多年的房地产建筑业从业 经验,经验涵盖整个新西兰房地产建筑业产 业链, 含大型开发、施工、管理顾问等。

Dr Gregory Chawynski

Gregory是三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 任梅西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高级讲师。Gregory 在澳洲和新西兰建筑行业有超过20年的工 作经验,同时在行业内的多家机构担任董事 会职务。

Jennifer Lo

Jennifer是新西兰注册岩土工程师(CPEng), 拥有20余年经验,同时是奥克兰市议会认证 的专业完工声明作者(Producer Statement Author)。作为NZCBIA创会理事,她是协会 首位女性理事成员。

Jeff Fahrensohn

奥克兰市议会项目检查经理、Building

Officials Institute of NZ的董事。他在行业内 已经工作超过30年,工作范围包括从建筑到 设计以及项目管理,Jeff对帮助新西兰实现 高质量建筑充满热情。

Keven Chen

PlaceMakers亚洲业务负责人。他在新西兰 工程和建筑材料行业有近15年的经验,是 一名卓有成效的销售经理和客户经理。同 时,Keven也是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的副 会长。

Matthew Cutler-Welsh 新西兰绿色建筑委员会业务发展经理(住 宅)。Matthew是被动式房屋的认证顾问, 他致力于研究建筑是如何影响人的健康、舒 适度和生产力的。

Naseem Ameer Ali

梅西大学建筑环境学院的副教授,同时担任 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跨学科的建筑专业人 士,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和学术经验,曾担 任马来西亚皇家测量师学会会长。目前,他 是新西兰工料测量师协会奥克兰分会董事会 成员以及新西兰建筑法律学会理事会成员。

Paul Jeurissen

Unitec大学建筑工程系的负责人。他在建筑 行业从新人学徒开始,后来进入新西兰最大 的建筑公司Fletcher Construction实习,后 来任职于该公司的国际部。

Melvin Man

Melvin是一位拥有超过30年工作经验的新 西兰持牌注册工程师,新西兰工程师协会成 员。Melvin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土木工程的设 计工作,范围涉及商业、工业以及民用建筑 等。同时,他也是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创 会理事。

Michael Campbell

Michael拥有超过20年的规划和资源管理经 验,曾在公共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熟悉 地方政府的管理系统和流程。他在区划编 制、资源许可、环境法院听证、战略规划等 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并在私营和公共部 门都有广泛的实践。

Paul Brown

Paul是PB&A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该公司的 实践总监和首席建筑师,拥有超过25年奥 克兰市场开发的经验。他深入了解统一规划 和稳健的城市设计原则,善于优化项目的开 发潜力。

Tim Warren

Tim是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的东 南亚及亚太国家区域主席和Constructing Excellence(新西兰地区)的总经理。同 时,Tim是一位高级项目总监和土木工程 师。

Vijay Patel

Vijay 在新西兰拥有十三年的结构工程师经 验。他参与的项目类型众多,包括公寓、酒 店、商业办公楼宇、仓储设施、医院、体育 场馆及民宅。

Uli Johnston

Uli拥有20余年跨国管理经验,曾在多国领 导多元化团队,管理项目及营收,屡获国际 奖项。她精于数据决策,擅长建立合作伙伴 关系与管理跨职能团队。早期创业经历使她 深谙商业管理、风控、合规、财务及人力资 源等领域。

Sean Pan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副会长。近20年的房 地产开发经验,擅长把握市场时机,控制预 算,注重财务和整体监管。

Jason Wang

Icehouse Ventures公司的合伙人,该公

司一直致力于帮助新西兰的的创始人将 其公司业务拓展至全球。他也是一位经 验丰富的风险基金经理,在推动新西兰创 业和创新方面有着辉煌的业绩。

Mike Quirk

在澳洲、亚洲和英国等地拥有超过20年的 建筑工程经验,项目涵盖大型商业、医疗卫 生和公共机构。他是Beca Asia Holdings Limited的董事会成员、Beca Engineering NZ Limited公司主席以及 Beca Building Group的管理层。

Franky Wang

新西兰银行金融业专业人士,在中国、澳大 利亚和新西兰不同地区的商业、企业和机构 银行业务领域有着良好的工作业绩。目前担 任 BNZ 银行Asia Business Activation部门 的负责人。

Mike Casey

Kingstons公司的董事。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中,Mike一直担任工料测量师。从年轻时, 他就对建筑行业的会计和法律方面非常感兴 趣,而工料测量师这个职位同时满足了他的 兴趣所在。

Chris Jobson

SiteSafe的北部区域经理。Chris曾在多个高 危行业积累下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非常 关注工人的健康、安全与福祉。包括燃气分 配、电力和供水、废水和雨水维护,以及建 筑施工。

Ground Chen

钢结构专家。清华大学钢结构博士,同济大 学钢结构博士后。参与管理建造鸟巢,广州 塔,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等世界级钢结 构地标性建筑。 Timothy Yang

中国建筑集团执行董事。他从1992年任职 于中国建筑集团,曾任项目经理、工料测量 师、估价师、总经理和总监等多个角色。至 今为止,Timothy在建筑工程领域已有将近 30年的经验。

Raymond Huo

前国会议员,国会法律委员会主席。现任瑞启 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新西兰高院律师。在担 任国会议员期间,霍建强任法制委员会主席, 主持修订了《信托法》、《隐私法》、《法庭 事务法》等19部立法。

Chris Haines

RLB在奥克兰即奥塔哥地区的总监。Chris 拥 有超过18年的建筑行业经验,专业领域涵盖 可行性报告、成本计划、采购和成本管理。 他参与的项目包括公共教育建筑、酒店、度 假村和娱乐场等。

Esther Wong

Esther Wong 是 Rider Levett Bucknall (RLB) 奥克兰分公司的副总监,也是一位经 验丰富的工料测量师,拥有近二十年的本地 和国际大型建筑项目的交付经验。她以出色 的谈判技巧、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方法以及在 行业内建立牢固关系的能力而闻名。

获奖项目鉴赏

Prostone荣获2024年卓越项目管理奖,这份荣誉让我们既心怀感激又倍感责任。

NZCBIA卓越项目管理奖不仅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用心筑造每一个项目初 心的见证。这个项目同时获得卓越合作奖,这两个奖对于Prostone来说是相辅相成的,每当 合作伙伴提及这两个奖项,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认可,更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作为一家从事项目管理和造价管理的顾问公司,Prostone始终秉持三个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工程哲学: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将安全、质量和成本控制视为不可 妥协的底线,落实到每一位项目团队成员。

• 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严选材料、优化工期,在每一个细节中践行专业承诺。

• 薪火相传的行业责任:在公司内部,不遗余力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在行业层 面通过专业交流,与同行和新生代从业人员分享经验,提高技能。

过去一年,我们很荣幸参与了协会行业报告的编撰工作,用实际项目数据为行业发展提供参 考。团队在推进智慧施工技术应用的同时,始终在探索:如何更高效、更完美地交付每一个项 目?这份卓越奖既是过去的总结,更是未来的起点。感谢NZCBIA十年来的支持与信任,我们 将继续以专业守护承诺,用匠心筑就值得信赖的工程。

Red Zhou
Prostone Consulting Ltd.

获奖项目鉴赏

作为卓越奖的获得者,Long Champs Group对这一成就深感荣幸,同时作为华人建筑业协 会的初创会员,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获奖对公司的意义。

Sunrise Garden

Albany这座五层、61单元的酒店式公寓楼,现已成为Albany广受认可的地 标,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空间与便利配套。获得这一奖项是我们公司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 不仅提升了我们在行业与客户中的影响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自 我、成就他人、铸造团队、回馈社会。

自获奖以来,我们始终专注于不断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拓展服务能力、稳步承接各类住宅与 商业项目,为客户创造长远 的 价值。

在Sunrise Garden Albany项目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感谢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以及WMZ Architects、Prostone、Babbage、KGA、Mitre 10、Archimax、KONE、Vistalite South和 Mico Plumbing等合作伙伴给予的支持与配合,这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奖 项不仅是对我们过往成绩的肯定,也时刻提醒我们坚持品质与诚信。我们视这次合作为新的 起点,期待未来与各位合作伙伴继续携手,共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Haibo Hu Long Champs Group

获奖项目鉴赏

卓越建筑施工奖——商业总承包项目

CMP Construction NZ Ltd(CMP)自NZCBIA成立以来,始终是其坚定的合作伙伴。十年 前,CMP仅有20名专业建造人员,如今十年过去,我们已在全国7个地区拥有90名专业建造 人员。过去十年的稳健增长,部分归功于与NZCBIA的合作,也让我们在2024年成为新西兰 第七大建筑公司。

十年来,CMP以“友好合作”“尊重共赢”“言出必行”的态度与华人开发商、资金方和分包商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承接并完成多个重要项目,包括Newmarket的Edgerley、Albany的 Rose Gardens等,总值数亿元。CMP擅长在“早期承包商参与”(ECI)及“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D&B)模式下,通过优化设计实现时间与成本节省,为项目融资提供强有力支持。目前公司 项目遍布全国,重点布局皇后镇及奥克兰等地。

我们发现,将已完工项目提交参评,不仅有助于提升CMP品牌知名度,也有利于后续项目的重 新洽谈合作。除了每

年获奖之外,最好的广告就是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与NZCBIA的合作,不 仅带来持续项目资源,也让我们与华人建筑圈建立了牢固互信关系。CMP为能成为NZCBIA 及其广大合作伙伴的赞助商、朋友与合作方而倍感自豪。

Andrew Moore
CMP Construction NZ

获奖项目鉴赏

自从凭借Owens Lane项目荣获卓越奖以来,Aspiring Management Limited已进一步巩 固了其作为奥克兰建筑与开发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这一殊荣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声誉,赢得了 客户和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它不仅肯定了我们在创新、本地化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彰显 了我们在尊重本地特色同时满足现代需求的实践成果,从而吸引了更多高端项目,并促成了行 业内持久的合作关系。

公司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环保型开发项目的需求,我们扩大了 团队,引入了可持续建筑和项目协调方面的专家。我们的重点项目包括位于Epsom的Owens Lane开发项目,占地1626平方米,共13个永久产权地块,其中包含7栋双层和6栋三层联排 住宅,主打低维护的豪华生活方式,采用耐用的金属包层和砖石材料。Remuera的8486

Grand Drive项目由8栋独立的双层豪宅组成,使用Abodo木饰面和砖材,每户配备一个车 库,车库门同样采用精致的Abodo木包覆设计,在这个高端社区中实现了实用性与现代优 雅的完美融合。同样位于Remuera的35 Armadale Road开发项目,共有5个独立地块,建 有三层四卧住宅和双车库,总面积达998平方米。项目地处备受推崇的“双文法校区”,临近 Auckland Boys Grammar School和Epsom Girls Grammar School,住宅设计精致舒 适,专为生活节奏快的家庭打造,并靠近Newmarket繁华的零售与娱乐区。

卓越奖不仅是我们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强化了我们应对挑战的决心——从疫情 后的供应链中断到奥克兰多变的天气,我们始终坚持严密的项目规划、利益相关者协作与客 户定制化服务。随着Armadale Road与Grand Drive等项目的持续推进与潜在认可,该奖项 持续激励我们打造兼具功能性、美学与社区价值的杰出开发项目,致力于为客户及奥克兰社 区留下长远而有意义的贡献。

卓越健康、安全与福祉奖

获奖项目鉴赏

Brilliance

自2024年Brilliance Steel荣获NZCBIA卓越健康、安全与福祉奖后,我们追求卓越的脚步并 未就此停歇,只有不断进步前行,才不愧对于这份奖项给我们带来的荣誉。

在Brilliance Steel的企业文化中,“Care”一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口号“Quality & More”就 体现了这一点,即我们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质量,还包括为客户负责、健康与安全、员工福祉, 可持续发展等。

健康与安全并不仅仅是工作中不受伤那么简单,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 缺的一员,我们关注所有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状态,用细致入微的关怀,确保大家都能开开心 心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我们将NZCBIA卓越奖视作是对Brilliance Steel价值观的认可,也是我们继续践行这份价值 观,发挥Brilliance Steel影响力,构建更加美好新西兰的重要推动力。

在之后的这段日子里,我们不断接到大型项目邀约,包括各类商业项目,如公寓、超市,以及各 类为KiwiRail、Watercare等政府机构服务的基建项目。

优质的客户及优质的项目,往往意味着更严格的健康与安全标准。NZCBIA Excellence Award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份来自业界的认可,为Brilliance Steel的业界声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获奖项目鉴赏

自2023年加入NZCBIA以来,BCG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认可度稳步提升。加入前,我们主要 聚焦于本地市场运营与媒体推广。通过参与协会活动并荣获卓越奖,我们在华人社区中建立了 更高认知度,并进一步加深了BCG在设计顾问、材料供应链及终端客户等层面的知名度,增强 了各方对我们专业能力与交付实力的信心。NZCBIA已成为BCG的重要信誉资产,通过协会平 台,我们的项目成果被更广泛的行业群体了解,进一步巩固了BCG在中高端住宅建造领域的 地位 。

近年来,BCG完成了多个代表性项目,包括荣获多项大奖的Owens Lane联排项 目、Stratford Avenue项目等。今年,我们选送了近期完工的Ashby Grove独立住宅及 Walmer Terrace联排项目参赛。这些项目获得市场积极回应,体现了我们在设计、施工与管 理方面的综合实力。

NZCBIA为BCG的成长赋能,持续见证着BCG从稳健运营迈向持续增长的坚实步伐。

卓越施工承包奖——商业分包项目

获奖项目鉴赏

TK Yong

LIVEFIRM Construction

LIVEFIRM Construction有幸荣获NZCBIA颁发的卓越施工承包奖——商业分包项目奖项, 表彰我们在奥克兰大学B201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该项目获得了新西兰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的 6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认证,总评分高达93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树立了全国可持续建筑的新 标杆。我们团队负责该项技术复杂的改造工程中的结构及木工施工工作。

自获奖以来,我们持续参与全国各地的重要项目,包括奥克兰市中心铁路(City Rail Link)三 座地下车站的木工施工、Wynyard Quarter创新园区Site 6项目的混凝土与木工工程,以及 奥克兰机场的前期施工工作。这些项目均涉及高度协调、紧凑工期以及对安全与合规的严格 要求。

2024年,LIVEFIRM迎来了在新西兰建筑行业的二十周年。在这二十年中,我们参与并完成了 100多个项目,项目总价值超过5亿纽币。我们的施工范围涵盖机场、医院、铁路基础设施、酒 店、大学和商业开发等多个领域,每个项目都对施工现场管理、安全要求和交付协调提出了不 同挑战。

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我们于2023年8月正式启动ISO认证流程,并于2024年6月获得三 项国际标准认证:ISO 9001(质量管理)、ISO 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ISO 14001(环 境管理)。对我们而言,ISO不只是一个资质认证,更是一套持续优化管理流程的框架,帮助 我们更好地管控质量与风险,并与客户的期望保持一致。

此外,我们已连续八年保持SiteWise金牌认证,其中四年获得满分100%,并凭借自主研发的 锯台粉尘控制站获得新西兰建筑师协会(NZIOB)颁发的安全奖项。

NZCBIA卓越奖提升了我们在商业分包领域的行业关注度,也激励我们在迈入第三个十年之 际,继续优化体系,提升交付质量。

获奖项目鉴赏

获得NZCBIA卓越奖是Avanda Group引以为傲且深受鼓舞的时刻。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我 们在品质与创新方面的承诺,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在业内及客户中的认可度。自获奖以来,公 司持续稳步发展,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版图遍及新西兰各地。

我们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是位于Rolleston的Ackland Park住宅区开发项目,占地72公 顷,分16期推出800余个住宅及商业地块,并配备一所一体化小学。我们在南岛已完成的其 他项目还包括Cloverden(占地12公顷,提供180多个地块)。目前,我们正在开发Hanmer Springs的一块32公顷土地,第一期将交付57个住宅地块;同时在Redwood开发的Preston Grove住宅区(占地16公顷),第一期将提供61个地块。

在奥克兰,我们已完成New Lynn Crown Lynn Yard项目,共97套公寓与联排住宅;以及 Hobsonville Point的Airfield项目第一至第四期,共建成207套住宅。这些项目展示了我们 在高密度城市住宅与大规模住宅开发方面的多样性与执行力。

卓越奖始终提醒我们肩负着以诚信引领行业、为社区创造价值的责任。我们很荣幸能够参与 NZCBIA的发展历程,并在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卓越施工承包奖——商业总包项目

获奖项目鉴赏

东方建筑自荣获卓越奖以来,持续在商业总承包领域保持卓越表现,按时、在预算内交付高价 值项目,并达到最高质量标准。我们管理并实施了多个综合开发项目,而且全部成功竣工,包 括多层商业建筑和多功能设施,同时严格遵守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我们还投资引进了创新 的施工方法、革命性的新产品和数字项目管理工具(3D 建模),以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过去 几年,我们在Sitewise的排名一直很高。除了项目执行之外,我们还积极指导行业新晋专业人 士,并与顾问和客户合作,推动更智能、更具韧性的城市发展。这些努力体现了我们 持续致力 于提高新西兰商业总承包标准的决心。

Luke Zheng Orient Construction

获奖项目鉴赏

荣获卓越奖对Approach Architects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行业认可不仅拓展了我 们与开发商和机构的合作,也增强了我们在可持续设计与城市更新领域的专业影响力。在奥 克兰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我们坚持“批判性在地实践”,推动建筑与城市环境的深度对 话。

近年来,我们完成了两个重要维度的创新实践:其一,设计尺度从建筑拓展至城市尺度,例如 奥克兰西北片区近千套住宅项目,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建筑形态,更是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外 部空间,通过人性化的公共领域设计促进社区互动;其二,将参数化设计工具应用于小型住宅 中,证明技术创新同样适用于日常建筑类型,为居住空间带来更高品质的解决方案。

26 Owens联排住宅(2023)是我们近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曾荣获NZCBIA卓越奖和 Master Build金奖。通过对Epsom地区建筑文脉的深入研究,将传统英式住宅转化为现代建 筑语言。我们以当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坡屋顶、砖墙等元素,既尊重周边环境的历史记忆,又 为奥克兰联排住宅树立了创新典范。

卓越奖对我们而言,既是里程碑,也是持续创新的动力。它时刻提醒我们:真正的建筑价值不 在于重复既有模式,而在于每个项目中保持对场所精神的敏锐感知。面对奥克兰快速发展的 城市图景,我们将继续以多元的设计语言,回应这座多元文化城市的独特需求与挑战。

OZAC自荣获卓越奖以来,继续秉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基石”的设计理念,在变化和不确定 的经济环境中,努力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项目开发的最优解决方案。NZCBIA卓越奖 对我们是肯定也是促进,我们努力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拓展专业知识,洞察市场走向,在产业 链的各个环节深度合作,为投资人保驾护航,为新西兰建筑市场添砖加瓦。我们不仅关注设 计,也视项目的全周期运作为己任。作为NZCBIA的一员,让我们携手共同扩大影响力,为新西 兰社会,为华人团体,也为我们每个成员共同努力。 获奖项目鉴赏

Tom Jing OZAC

2019 - 2024

NZCBIA 卓越奖获奖作品

2019首届卓越奖获奖项目

卓越开发奖

赞助商:Bank of New Zealand

卓越项目:SugarTree Centro 唐朝公寓 申请企业/开发商:Lilly Nelson Centro LP 项目地址:145 Nelson Street, Auckland

卓越设计奖 赞助商:Hampton

卓越项目:Rolleston College 申请企业/设计方:ASC 项目地址:632 Springston Rolleston, Canterbury

2021获奖项目

卓越开发奖 - NZD 10 million

赞助商:Barfoot& Thompson

卓越项目:NEO Apartments

申请企业:Risland New Zealand

开发商:Risland New Zealand Limited

总承包商:CMP Construction

项目地址:9 Madeira Lane, Grafton,

卓越开发奖 - NZD$5-$10 million

赞助商:Relab

卓越项目:Truro Apartments

申请企业:Orient Construction Limited

开发商:Waterwood development

总承包商:Orient Construction Limited

项目地址:2A Truro Road, Sandringham,

卓越开发奖 - NZD$5 million及以下

赞助商:Parks Flooring

卓越项目:基督城一栋单层住房

申请企业:Beyond homes limited

开发商/总承包商:Beyond homes

项目地址:412 Papanui Road, Christchurch

卓越设计奖 - 商业设计

赞助商:Resene

卓越项目:Botany Toyota

申请企业:Woodhams Meikle Zhan

项目地址:4 Beala Place, Botany,

卓越施工奖 - 商业总承包项目

赞助商:Risland

卓越项目:Park Hyatt Auckland

申请企业:China Hawkins Construction

项目地址:99 Halsey Street, Auckland

2021获奖项目

卓越施工奖 - 商业分包项目

赞助商: New Zealand TT Concrete Ltd

卓越项目:University of Auckland Faculty of Engineering (B405)

申请企业:Livefirm Construction (N.I.) Limited

项目地址:20 Symonds Street, Auckland CBD, Auckland

卓越施工奖 - 民宅

赞助商:PlaceMakers

卓越项目:West Green Modern Villas

申请企业:3 Eyes homes limited

项目地址:Fred Taylor Drive, Massey, Auckland

卓越项目管理奖

赞助商:Dedicated Capital

卓越项目:OKLA Apartments

申请企业:Rubix Ltd

项目地址:3 Kaioiho Lane, Albany, Auckland

卓越合作奖

赞助商:Shieff Angland

卓越奖项目:Neo Apartments

开发商:Risland New Zealand Limited

项目管理:Kingstons

总承包商:CMP Construction Limited

建筑设计:Leuschke Group Architects

工程造价:Rider Levett Bucknall

项目地址:9 Madeira Lane, Grafton, Auckland

卓越创新奖

赞助商:Bank of New Zealand

卓越项目:Relab.co.nz

申请企业:Relab

2022 获奖项目

卓越设计奖 – 商业项目

赞助商:Resene

卓越项目:Half Moon Bay Boat Shed

申请企业:Woodhams Meikle Zhan

客户/开发商:Half Moon Bay Marina

项目地址:Half Moon Bay Boat Shed, Moon Bay, Auckland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总承包项目

赞助商:Kohler / Renoarts Bathroom

卓越项目:Jervois and Lawrence

申请企业: CMP Construction

客户/开发商:Synergy Capital Group

项目地址:Corner of Jervois & Lawrence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分包项目

赞助商:Homehopper

卓越项目:Pinnacle Tower – Cordis

申请企业:Livefirm Construction

客户/开发商:Hawkins Limited

项目地址:83 Symonds Street, Grafton,

卓越施工承包奖 中密度住宅项目

赞助商:PlaceMakers

卓越项目:23 Frater Ave & 16 Saltburn

申请企业:Auckland Construction

客户/开发商:23 Frater Development

项目地址:23 Frater Ave & 16 Saltburn

卓越开发奖 — NZD500万以下中高密度住宅项目

赞助商:Dreamhome Group

卓越项目:88 Hastings Road, Mairangi

申请企业:3 Eyes Homes Limited

客户/开发商:3 Eyes Homes Limited

项目名称/地址:88 Hastings Road,

卓越开发奖 NZD500万至NZD1000万中高密住宅项目 赞助商:CMP Construction

卓越项目:51 Aranui Road, Mt Wellington

申请企业:Aulfon Construction Limited

客户/开发商:Livefirm Home Limited

项目名称/地址:51 Aranui Road,

2022 获奖项目

卓越开发奖 NZD 1000万及以上项目

赞助商:Bank of New Zealand

卓越项目:Jervois& Lawrence Apartment

申请企业: Synergy Development Group

客户/开发商:Synergy Development Group

项目名称/地址:Corner of Jervois & Lawrence St, Herne Bay, Auckland

卓越项目管理奖

赞助商:William Buck

卓越项目:Owairoa Primary

申请企业:Rubix Ltd

客户/开发商:Ministry of Education

项目名称/地址:85 Nelson Street, Howick, Auckland

卓越合作奖

赞助商:Plaxo Mortgage

卓越项目:23 Frater Ave & 16 Saltburn Rd

申请企业:Auckland Construction Group

客户/开发商:23 Frater Development LP

项目管理:Aspiring Management Ltd

结构工程:MEC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工程造价:Prostone Consulting

卓越健康,安全与福祉奖

赞助商:NZCBIA & Prostone

特别贡献:COVID-19 Site Specific Induction

申请企业:NZ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客户/开发商:新西兰华人建筑业

项目名称:COVID-19 Site Specific Induction

特别贡献:New Being Welfare

申请企业:Dylan Huang Family

客户/开发商:奥克兰居民(特别针对华社)

项目名称:New Being Welfare

2023 获奖项目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总承包项目

赞助商:Kohler & Renoarts

卓越项目:The Arches

申请方:CMP Construction Ltd

客户/开发商:Atkin Garden Development

地址:The Arches, 24 Atkin Ave,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 分包 项目

赞助商:YIJU NEW ZEALAND

卓越项目:TAUMATA O KUPE

申请方:Archimax Group

客户/开发商:Te Mahurehure Marae, Affairs Education and Conference

地址:73 Premier Avenue, Point

卓越施工承包奖 民宅 项目

赞助商:PlaceMakers

卓越项目:The Saint

申请方:Treasure Homes Ltd

客户/开发商:The Saint Limited

地址:18 Saint Michaels Avenue,

卓越施工承包奖 — 民宅 项目

赞助商:PlaceMakers

卓越项目:24a Takitimu Street

申请方:Miro Homes Ltd

客户/开发商:24 Takitimu Ltd

地址:24a Takitimu Street, Orakei,

卓越开发奖 NZD 1000万以上项目

赞助商:Bank of New Zealand

卓越项目:30-32 Westgate Drive

申请方:Anson NZ Group

客户/开发商:Anson Home NZ LTD

地址:30-32 Westgate Drive, Westgate,

卓越开发奖 NZD500万至NZD1000万项目

赞助商:CMP Construction

卓越项目:201 Hurstmere Rd, Takapuna

申请方:Aspiring Management

客户/开发商:201 Hurstmere Development

地址:201 Hurstmere Rd, Takapuna,

2023 获奖项目

卓越开发奖 NZD500万以下 项目

赞助商:Climber Property

卓越项目:22 Moata Road

申请方:Hoy's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td

客户/开发商:HOYS NZ LIMITED

地址:22 Moata Road, One Tree Hill, Auckland 1061

卓越 设计 奖 商业设计项目

赞助商:Resene

卓越项目:Woolworths NZ Fresh Distribution Centre

申请方:Woodhams Meikle Zhan Architect

客户/开发商:Woolworths New Zealand

地址:13 Puaki Drive, Wiri, Auckland 2104

卓越 设计 奖 民宅设计项目

赞助商:Eurotech Design

卓越项目:326 Flat Bush School Road

申请方:Shape Architects

客户/开发商:Maheedhar Kanagala

地址:326 Flat Bush School Road, Flat Bush, Auckland

卓越项目管理奖

赞助商:William Buck

卓越项目:Sonata

申请方:CMP Construction Ltd

客户/开发商:Location Group

地址:20 Devore St, St Heliers, Auckland City

卓越 合作 奖

赞助商:Blue Ocean Capital Group

卓越项目:Risland Albany

项目总包:CMP Construction

建筑设计:Leuschke Architects

项目管理:Rene Lin

工程造价:Rider Levett Bucknall

开发商:Risland Albany

卓越健康,安全与福祉奖

赞助商:Site Safe & NZCBIA

卓越 人物:Miya Ju - Health and Safety Advisor, Site Safe

2024 获奖项目

卓越设计奖 – 商业项目

赞助商:Archimax

卓越项目:The Clubhouse and Poolhouse

申请方:Pacific Environments NZ

客户/开发商:Matvin Group

项目地址:17 Small Road, Silverdale,

卓越设计奖 – 民宅 项目

赞助商::Precise Homes &

卓越项目:OWENS LANE

申请方:Approach Architects Limited

客户/开发商:AM Homes

项目地址:26 Owens Road, Epsom,

卓越项目管理奖

赞助商:Barfoot & Thompson

卓越项目:NPTC Pet Food Factory

申请方:Prostone Consulting Ltd

客户/开发商:The Natural Pet Treat

项目地址:25 Bill Stevenson Drive,

卓越项目管理奖

赞助商:Barfoot & Thompson

卓越项目:Christchurch City Hotel

申请方:Kensway Consultants Ltd

客户/开发商:Kam Bik Family Trust

地址:699 Colombo Street, Christchurch

卓越开发奖 NZD 1000万以上项目

赞助商:Bank of New Zealand

卓越项目:Owens Lane

申请方:AM Homes

客户/开发商:AM Homes

项目地址:26 Owens Road, Epsom,

卓越开发奖 NZD500万至NZD1000万项目

赞助商::Kohler/Renoarts

卓越项目:Bay Living

申请方:Bay Living Ltd

客户/开发商:Bay Living Ltd

项目地址:27-29 Dawnhaven Drive,

2024 获奖项目

卓越开发奖 NZD500万以下 项目

赞助商:TT Concrete

卓越项目:265 Colombo Street

申请方:Tao Homes

客户/开发商:Coco Investment Ltd

项目地址:265 Colombo Street, Sydenham, Christchurch

卓越施工承包奖 民宅项目

赞助商:PlaceMakers

卓越项目:Light Box

申请方:McCore Group Ltd

客户/开发商:Templeton Long Bay Limited

项目地址:45 Bearing Parade, Long Bay, Auckland

卓越施工承包奖 民宅项目

赞助商:PlaceMakers

卓越项目:Owens.Lane

申请方:BCG Construction Ltd

客户/开发商:Aspiring Management Ltd

项目地址:26 Owens Road, Epsom, Auckland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总包项目

赞助商:Prostone

卓越项目:Victoria Lane Apartments

申请方:CMP Construction NZ Ltd

客户/开发商:Victoria Lane Remuera Ltd

地址:4 Victoria Ave, Remuera, Auckland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分包项目

赞助商:CMP Construction

卓越项目:University of Auckland - B201 Building

申请方:Livefirm Construction (N.I.) Limited

客户/开发商:奥克兰大学

地址:10 Symonds Street, Auckland CBD, Auckland

卓越施工承包奖 商业分包项目

赞助商:CMP Construction

卓越项目:Oceania The Helier Retirement Village

申请方:Brilliance Steel

客户/开发商:Argon Construction

地址:28 Waimarie Street, St Heliers, Auckland

2024 获奖项目

卓越合作奖

赞助商:Dream Home Group

卓越项目:NPTC Pet Food Factory

申请方:Prostone, Orient Construction Ltd, Archimax, Brilliant Steel, Babbage, PlaceMakers

客户/开发商:The Natural Pet Treat Company Ltd

地址:25 Bill Stevenson Drive, Drury, Auckland

卓越合作奖

赞助商:Dream Home Group

卓越项目:Christchurch City Hotel

申请方:Kensway Consultants Ltd, Cost Plan Manage

客户/开发商:Kam Bik Family Trust

地址:699 Colombo Street, Christchurch

卓越合作奖

赞助商:Dream Home Group

卓越项目:Haining Street Apartment

申请方:CMP Construction NZ Ltd;Allwin Facade

客户/开发商:Nightingale Group

地址:24 – 36 Haining Street, Te Aro, Wellington

卓越健康、安全与福祉奖

赞助商:NZCBIA & Site Safe

卓越项目:Brilliance Steel H&S Management System

申请方:Brilliance Steel

促进新中企业交流合作 NZCBIA率新西兰房地产建筑 业代表团访华

随着近年来新西兰政府在建筑业改革的步伐 加快 ,越来越多新西兰本地企业认识到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重要 性。在此背景下,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于2024年和2025年举办了两次新西兰房地产建筑业代表团访华活动。行程 包括对多家公司及相关行业机构 的参观访问,覆盖了建筑业的关键领域,旨在促进新中两国在建筑、建设和投资领域 的深度合作。

2024

在2024年9月4日至9月11日,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 (NZCBIA)与新西兰雇主及制造商协会(EMA)共同组织新 西兰房地产建筑业代表团访华。组织者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以 及随后的跟踪推动,协助新中两国有关部门、企业相互沟通了 解,进而推动两国的对接合作。

行程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建材、预制建筑、 环保等,展示出了新西兰和中国在建筑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合 作机会。

代表团访问了北京、深圳、佛山和长沙,推广新西兰的投资项 目,审查技术和贸易机会,并探讨潜在的合作空间。

2025

2025年5月11日至19日,由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 会长Frank Xu率领的2025新西兰建筑投资代表团开启了为 期九天的中国访问行程,先后走访郑州与成都两座城市。

此次代表团成员来自新西兰政府、建筑、投资与建材供应链各 关键领域,围绕产业调研、采购对接、投资洽谈及项目合作展 开了系列活动,旨在深入考察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成果,推动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此次访问的核心目标明确——加强中新两国之间的商业与人 文关系。代表团在继续拓展高层关系的同时,也致力于取得实 际的商业成果。今年代表团增加了新的明确目标:通过推广新 西兰政府目前的基建和建筑业的改革举措,探讨如何加强新 西兰与中国相关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在基建和建 筑业方面的优势。

info@archimax co nz www.archimax.co.nz

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成功发布

NZCBIA建筑业年度报告》

NZCBIA自2024年起每年发布权威的《NZCBIA建筑业年度报告》,由著名经济学家 Shamubeel Eaqub撰写,对新西兰建筑、施工及房地产行业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分析。报告覆盖产业 规模、劳动力结构、生产力瓶颈、公众认知与政策建议等多个维度,因此迅速成为政府、企业乃至学界 的重要参考工具。

扫码查看报告

在2024年《NZCBIA建筑业年度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重 要的数字:建筑业年营收约994亿纽币,直接雇佣30.6万人, 总共支持约57.6万个工作岗位,这都充分体现了建筑行业对国 民经济的关键支撑地位。

报告中提到的生产力停滞问题也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新 西兰建设部长Chris Penk在2024年报告发布会的致辞中指 出,这份由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委托编写的年度报告,是行 业从业者和政府决策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报告中的数据 和发现有助于行业公司识别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为政府提供 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支持建筑业的发展。他强烈建 议大家仔细研读报告,并分享其中的研究成果。Chris Penk 表示,这份报告突显了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且普遍的生产力挑 战,强调政府计划简化建设流程并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而就在今年,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已经重磅推出2025 年《NZCBIA建筑业年度报告》,仍将由新西兰经济学家 Shamubeel Eaqub编写,也继续扮演政策对话平台与行业导 航灯塔的角色,对提升建筑业效率、推动住房与基建政策落 地至关重要。

本期报告将关注点放在“人”上,即建筑业的从业 者。Shamubeel Eaqub认为,人才培养是提高生产率的关 键。此外,他特别关注行业高流动率的问题,称“近40%的建 筑工人在行业中工作时间不到一年”,并指出这种现象需要通 过技能培训和更好的职业道路设计来解决。

2024年报告亮点回顾

1. 生产力停滞不前,及其解决方案

建筑业生产力自1985年以来停滞不前,行业结构分布导致效 率提升严重滞后。生产力问题复杂而多样,但并非无法解决。 通过多方协作,新西兰建筑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管理系统成 熟度的提升、返工率的减少、员工流动率的降低和施工延误的 缩短。

2. 劳动力流动高,需强化培训机制

2022年新入行员工中近40%经验不足一年,2023年超90% 来自其他行业,反映行业吸纳能力与培训机制不足;企业需要 优秀的培训系统和资源来提升员工技能,并采取方法将新员 工整合到团队和工作文化中,同时不断努力进行培训和技能 提升,提供职业和收入晋升机会,提高留存率,以降低招聘、干 扰和培训成本,并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3. 住房、非住宅和基础设施领域均有缺口

无论是在住房、非住宅建筑,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西兰 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供应短缺问题。报告指出,新西兰住房市 场长期供不应求,房价居高不下,绝大多数年份的新增住房数 量远低于人口增长所需。非住宅建筑则呈现分化:零售与住宿 建筑因经济周期而滞后,工业领域尤其是仓储建筑则持续紧 张。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资面临高达2000亿纽币的缺口, 但政府投资动能增强,政策方向日益明朗。

2025年报告聚焦内容

1. 行业处于周期低谷,但长期前景强劲 建筑业正经历严重低迷,企业破产、裁员频发,但住宅许可回 稳、利率下降等迹象表明2026年有望迎来强劲反弹。长期来 看,住房与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支撑行业结构性增长潜力。

2. 人才结构多元但流动率高,培训成为关键

从业人员愈发年轻、族裔更多元,但员工平均在岗时间短、流 失率高,导致企业人力成本高企。解决之道是加大在岗培训 和 领导力培养、提升员工留任率。

3. 生产力提升需因企制宜、从内部做起

新西兰建筑业生产力数十年来几无提升,主要障碍包括企业 规模小、管理 能力 薄弱、风险分担不均等。不同规模企业需采 取差异化策略,着重质量管理、知识共享和主动创新。

4. 政策支持加码,企业应主动迎接转型

政府正在改革资源管理法、放宽建材准入、加强基础设施投 资与安全监管,营造有利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企业应借此契 机,投资人力、优化流程,为下一个高峰做好准备。

结语

从2024年首发至今,NZCBIA的年度报告已经成为衡量新西 兰建筑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的重要工具。今年新版报告将在 延续权威性与深度分析基础上,引入更多当下市场变化与政 策互动成果。

NZCBIA 已 于2025年8月19日在惠灵顿国会大厦隆重发布 2025年《NZCBIA建筑业年度报告》。完整报告将在新西兰 国际建筑业博览会(NZIBES)主论坛上正式发布,并同步披 露线上报告全文。届时,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与逸居新西兰 将为您送上深度解读与专业视角解析,敬请关注。

活动 回顾

• 2016 年

NZCBIA 首届年会举行

• 2017 年

首届“新西兰国际房地产和建筑业博览会”

NZCBIA 房地产建筑业领导者联谊酒会

• 2018 年

第二届“新西兰国际房地产和建筑业博览会”

活动 回顾

• 2019 年

第三届“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 首届 NZCBIA 卓越奖

亚洲健康与安全工作峰会 首次“新西兰地产圆桌会”成功举办

活动 回顾

• 2020 年

“深圳精装住宅展”新西兰分会场在奥克兰举办 “土地分割”系列讲座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健康与安全线上活动

活动 回顾

• 2021 年

第四届“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 旧房翻新系列讲座活动

NZCBIA 南岛成立大会在皇后镇举行

活动 回顾

• 2022 年

第五届“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

首届 NZIBES 南岛峰会在基督城隆重举行 “心理健康与急救安全知识”的公益活动

活动 回顾

第六届“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

活动 回顾

• 2024 年

第七届“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

第三届“新西兰建博会南岛博览会暨峰会” “对话部长”行业活动

NZCBIA 联合会员公司组织工厂参观活动

NZCBIA 首份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于国会发布

NZCBIA 首次赴华代表团访问

活动 回顾

• 2025 年

NZCBIA 第二次赴华代表访问

NZCBIA 联合行业伙伴举办知识讲座

NZCBIA 年中酒会暨十周年庆典

2025 年度 NZCBIA 新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

特别 鸣谢

WORKSHOP SESSION

WORKSHOP TOPICS

设计顾问主题

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如何加快建筑许可申请流程

DESIGN CONSULTANTS

How to improve design quality & speed up consent approval process 房地产市场主题

如何吸引中国投资者对大型发展项目的进行投资 PROPERTY MARKET

How to sell larg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Chinese investors 房地产金融主题 探讨在新西兰如何进行大型投资和开发项目的融资 PROPERTY FINANCE

How to fund large investment /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New Zealand 商业建筑市场 如何建立和完善华人商业建筑市场的产业链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How to improve & maintain strong supply chain of Chines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住宅建筑市场主题

如何维持住宅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How to grow a sustainabl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business

PULLMAN HOTEL

Corner Princes Street and Waterloo Quadrant, Auckland 1010

REGISTRATION: 12:30—13:00

The Workshop Session will start at 13:00pm sharp.

The Registration and Information Desk is located on the lobby level, at the entrance of the Princes Ballroom.

DRESS CODE: BUSINESS ATTIRE

Welcome to attend the Workshop Session of New Zealand-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NZCBIA) 2016 Annual Conference on Thursday 11 August 2016.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in the event.

Yours sincerely, Frank Xu

Zealand 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十年积累,是新的起点。

NZCBIA一路走来,汇聚了行业的智慧与力量,也凝聚了每一位支持者的心血 与信任。本章节将聚焦我们的战略支柱——Engage、Empower、Elevate, 展示我们如何以十年的积淀,迈向更长远的未来。

您将在这里看到理事与青年代表对行业未来的洞见,了解引领变革的创新举 措,感受行业趋势的前瞻视角,并向所有支持NZCBIA的赞助商、合作伙伴与 理事成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下一个十年,

我们携手共筑更高峰。

凝聚十年心血 共筑百年品牌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成立十周年了!十年时光, 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回首过去十年,虽然取得一点小小的 成绩,但展望未来,依然任重道远,丝毫不敢有一分懈怠。

随着庆祝十周年的活动和企划逐渐展开,理事会员们,以及 各大项目的合作伙伴们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大家都不禁 在思考及 总结 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协会的品牌战 略。

过去十年,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以“Collaborate Up for Success”(凝心聚力、共筑成功)为战略支柱,回应华人房地 产建筑业在新西兰百年一遇的“大建设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 挑战。这个口号蕴含了全行业的团结与合作,专业与发展;也 配合了华人来到第二故乡所珍重的抱团取暖和安居乐业的价 值观。

同时,这个理念也引导协会的发展方向,不是固步自封,而是 沟通融合,稳步发展:我们成立了南岛分会,并把建博会带到 基督城;疫情期间抱团取暖;用短短几年完善了民宅建筑整 个产业链;开设了合作会员(Associate Member)类别鼓 励非华人的公司加入协会,开设了相关行业会员(Affiliate Member)类别 ,接纳与房地产和建筑业配套的相关行业企 业,以此更好 地 服务会员;颁发“卓越合作奖”表彰合作共赢的 典范项目;倡导专业提升、健康安全、绿色环保、包容多元化 等先进理念;深化与政府、当地专业协会以及中国国内建筑业 的联系和合作……

正如这个口号所蕴含的,这些成就并非来自个人努力,而是整 个NZCBIA团队的齐心协力的结果!每一个成功的企划、每一 场成功的活动、每一个成功的项目、每一本精美的杂志、每一 份优秀的报告,都离不开背后默默努力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也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体现出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情怀、闪 耀着他们智慧的光芒。

所以说“人”是成就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过去十年一切的根 本!

如今,站在十年的肩膀上,我们要如何继往开来?协会团队一 直在思考探索,寻找新一代的战略支柱,它既能够强调品牌理 念、传递品牌核心价值,又能够触及人心,传达品牌的独特之 处,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个品牌标语既要颂 扬十年来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又要与未来的机遇与方向联 系起来。

经过深思熟虑,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隆重推出未来几年的 战略口号:“Engage, Empower, Elevate ”(促成、赋能、 提升)!

作为行业领导者,NZCBIA的角色不仅仅是发布文章、举办活 动;我们要从以人为本出发,营造一个让所有会员及业界同仁 都能感受到重视与支持的、积极向上的行业生态环境;以培养 并提升协作、创新和成功的文化。

首先是“促成Engage”,要吸引和激励房地产建筑业从业人员 公司积极参与华人建筑业协会,协会必须在前十年精心经营

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信任、安全和多元化的合作环境,这种 参与是多向的:

• 吸引更多会员参与协会和协会的各种活动。

• 鼓励会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 不断加强协会作为华人房地产建筑业与政府及当地 房地产建筑业的桥梁作用。

其次是“赋能Empower”,通过提升技能和领导力来释放协会 会员以及整个新西兰华人房地产建筑业的潜力:

• 继续并加强协会专业发展培训的方方面面,包括专 业培训、专业讲座、项目探访以及各种奖学金,专业 文章、出版物和自媒体。

• 积极在会员中推广领导力培训,培养更多华人房地 产建筑业的优秀领导者。

充分发挥协会的平台作用,促进行业的沟通交流,为 会员创造各种新机会。

最后是“提升Elevate”,即“让会员和行业最终实现提升”,这 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协会会通过以下举措来推动会 员和行业取得更大成功:

• 榜样的力量,继续通过NZCBIA卓越奖带领更多会 员追求卓越。

•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通过各种方式,为华人房

地产建筑业设定明确、可实现的目标和期望来提供 清晰度和方向。

未来十年,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希望在“Engage, Empower, Elevate ”(促成、赋能、提升)引导下,继续深 化、完善及提升目前正在实施的各项任务,同时激发协会和会 员开拓行业的新领域,如:智能建造、绿色环保建筑、减少建 筑垃圾、提升行业生产力等各个方面;再接再厉,将华人建筑 业协会以及整个华人房地产建筑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凝心聚力,共筑成功 COLLABORATE UP FOR SUCCESS

承前启后,共创未来

Keven Chen:未来十年,我们要思考如何推动行业的“代际传承”,以及如何在绿色 可持续与科技创新中抢占先机。我相信,NZCBIA将继续作为变革中的引路人与赋能 者。

Melvin Man:展望未来,NZCBIA将继续秉持专业、诚信、协作与责任的理念,推动 会员企业成长,强化行业影响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协会将在未来十年引领 新西兰建筑业朝着更加多元、专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Luke Zheng: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协会的持续引领与行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华 人建筑企业将在质量、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与主流行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展现自 身优势。特别是在绿色建筑、装配式住宅、BIM技术应用等领域,华人力量将发挥更 大作用。我们东方建筑集团期待NZCBIA继续秉持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宗旨,凝聚 更多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知识共享与企业协同发展,共同书写新西兰建筑业更加多 元、开放、可持续的崭新篇章。

Ellen Wu:站在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NZCBIA不仅回顾来路,更坚定前行的方向。

未来的十年,将是新西兰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转型与专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华 人建筑企业从“立足本地”走向“深度融入”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包括:

• 行业数字化与技术融合:未来必将是科技引领生产力的时代,BIM建模、智能建 造、项目协同管理等现代建筑技术将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如何推动华人建 筑业深度融入,将是协会未来的重要责任之一;

• 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西兰低碳发展政策的推进,引导会员企业走绿 色建造、环境友好之路也是协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 与政府、行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在现有基础上,相信协会将争取更多参与政策制 定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华人建筑业的社会影响力与话语权;

• 新一代建筑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年轻华人进入建筑行业,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 理、能跨文化协作的新型建筑队伍;

• 跨国资源对接:拓展中新两国建筑业在技术、人才、材料等层面的合作空间,促 进双向互通发展;

我们相信,未来的NZCBIA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平台,更将成为华人建筑人共同的“知 识库、服务站、发声器、成长梯”。让我们肩并肩,迈向一个更有信心、更有远见、更 有力量的下一个十年。

Jennifer Lo:展望未来,我期望NZCBIA能进一步发挥其平台影响力,连接更多专业 人士,促进实质合作,并引领会员参与更多高质量、具社会影响力的项目。通过回馈 社会、树立良好行业形象,协会将更能成为主流社会与华人建筑从业者之间的桥梁, 推动行业的认可度与公信力。

我也期望协会未来的会员结构更加多元,不仅在性别平衡上有所提升,更涵盖不同 工种类别、文化背景与学术经历,让协会更全面地代表整个行业的声音与需求。随着 行业面对如绿色建筑、AI设计应用等技术发展与趋势变化,我相信协会可成为知识 交流与专业提升的平台,协助会员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推动整个建筑业迈向更创 新、更可持续的未来。

创意无限,顺势而为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NZCBIA)成立十周年了,过去十年, 我们一直以协会的前瞻性和执行力感到骄傲!那么未来十年, 有那些趋势或者机遇是我们可以也应该抓住的?

首先,哪些华人建筑业本身存在的一些短板,正逐步制约整个 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华人建筑业的优势和体量过度集中在民宅建筑业,导致 民宅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特别是市场处于周期性底部时, 更是哀鸿遍野,抗风险能力低。

• 商业建筑业产业链不完善,华人开发商实力雄厚,但是因 为施工能力的制约,许多宏伟蓝图无法实现。

• 中密度开发与建筑,依然是奥克兰房地产开发和施工的主 流产品,华人建筑业要在这个细分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必 须“精耕细作”,完善从开发到施工及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十年的高速发展,新西兰华人房地产建筑企业拥有着足够的 资源和实力解决这些问题 。近年来,建博会以“中密度建筑” 和 “建筑业总动员”等为主题,正是协会针对上述问题为行业 搭建论坛、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体现。协会将继续与行业共同 努力,与行业共同努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是针对新西兰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华人企业有能力也有 优势可以在一些领域引领行业的新趋势。作为华人的我们,背 后有制造业实力雄厚的中国,引进中国的创新型环保建材和 新能源产品,在新西兰推出非同质化的产品,可以打破垄断。 同时,我们可以配套着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产品,设计和建造出 更舒适更节能的建筑,提升新西兰建筑业的水准。这些趋势 有:

• 可再生电能:新西兰政府计划在2030年,可再生电能使 用比例要从84%提升到100%。这个行业目前在新西兰处 于风口期,而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 优势。

• 小户型/模块化建筑:虽然在新西兰困难重重,依然值得 关注,今后几年会有大量此类企业和产品进入市场,预计 未来几年,其市场份额将从5%增长到15%。中国的产品 在这个市场极具竞争力。

• 减少建筑垃圾/垃圾处理:减少建筑垃圾已经在新西兰各 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近期就会强制执行。垃圾处理方式 的变革也迫在眉睫。这些领域都商机无限。

• 零碳或减碳:毋庸置疑,在新西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 财团对零碳或低碳的物业需求强劲。住宅也存在同样的 趋势,Homestar评级建筑增长迅速。有许多机构投资者 和基金专注于这一领域,政府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有包括 可持续性的要求,包括新建和改造现有建筑物。

针对未来的机遇与行业发展趋势,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期 待团结业内的仁人志士,全力调动协会资源,如建博会、专业 讲座、赴华商务访问团等,积极推动会员参与到这些领域中。 期待未来十年,让新西兰华人房地产建筑业脱胎换骨、更上一 层楼。

未来十年,协会将继续在既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价值观的 引导下,全面提升现有的各项任务的规模、质量,从而进一步 提升协会的影响力。这些任务包括:举办一年一度的新西兰国 际建筑 业 博览会暨峰会、NZCBIA卓越奖评选和颁奖典礼、新 西兰建筑业年度报告、《逸居 | 新筑·筑新b+d》杂志,以及以 微信平台和视频为代表的协会社交媒体平台。

同时,协会将坚持开展日常的专业和社交活动,不遗余力地提 升华人房地产建筑业的专业水平,和业界的沟通、交流与合 作。

在协会组织架构上,要进一步完善协会的治理和管理结构, 理事会将继续作为协会董事会担当治理(governance)的职 责,协会要雇佣职业经理人管理协会日常事务,并对理事会负 责。

撰文 Frank Xu

过去十年,新西兰的移民政策经历了数次重大调整。这些变化 并非抽象的数字游戏,而是与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坎特 伯雷震后重建时,延长工签让建筑工人得以坚守岗位;疫情切断 边境时,一次性居留签证留住了数以万计的工人和家庭;而当净 移民飙升至历史高位,新门槛和限制又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 培养本地人才、如何更好地合规用工。移民政策的走向,直接塑 造了行业的劳动力结构、项目进度和投资信心。

2015–2016:震后重建与区域导向

2015年至2016年,新西兰移民局(INZ)为应对坎特伯雷地震后 的重建需求,将该地区低技能岗位的基本技能工签从一年延长 至两年。这一政策让建筑工人不必频繁续签,帮助雇主在紧缺中 维持人手。同期,新政策出台,为奥克兰以外地区的工作提供额 外加分,鼓励技能和人口向农业、旅游和制造业等领域流动。

然而家庭类签证却明显收紧,父母团聚类居留批准量从 2015/16财年的约11,000份骤降至2016/17与2017/18的约 4,000份,担保人需达到更高的收入门槛。这一系列措施,显示 政府在“补充短缺”与“控制人口结构”之间寻找平衡。

2017–2018:门槛提高与高技能导向 2017 年起,政策重点转向提高移民质量。技术移民类别(SMC) 的入选分数从140分提高到160分,同时引入薪资标准:年薪不 低于NZ$48,863的中高技能岗位,或不低于NZ$73,299的低技 能岗位,方能获得额外积分。这大幅减少了低技能移民的获批机 会。基本技能工签则被划分为高薪与低薪类别,低薪岗位的签证 最长期限缩短至三年,配偶不再自动享有开放工签,子女教育福 利也受限制。与此同时,投资移民的门槛提高,新西兰居留计划 的整体配额被压缩。行业内许多企业感受到用工成本上升,而高 技能人才则愈发受到青睐。

2019–2020:雇主责任与疫情冲击 2019年,政府宣布将推出“雇主认证工签”(AEWV),要求雇 主必须通过认证,才能聘用海外工人。这一框架确立了“三重审 核”——雇主认证、岗位审核和个人审核,把雇主责任摆在制度 核心位置。

然而仅过一年,新冠疫情突袭。2020年3月,边境全面关 闭,大多数签证审批停摆。政府紧急冻结中位数工资门槛在 NZ$25.50,并为即将到期的签证自动延长,同时仅允许少数“关 具有15年的法律诉讼背景和前任新西兰移民局移民官的经验,目前在Queen City Law律师事务所担任 移民律师。2015年离开移民局后,他开始专注移民领域,对于移民和雇用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可以从申 请人和案件审理移民官的不同角度给出专业合理的建议。

键工人”入境。父母团聚类签证则被进一步收紧,年度配额降至 1,000个。对建筑和房地产行业而言,这段时期凸显了对移民劳 动力的高度依赖,也让雇主意识到必须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 准备。

2021–2022:一次性居留与制度重塑

疫情余波未平,政府在2021年推出史无前例的“2021一次性居 留签证”,让约16.5万名在新西兰的临时签证持有人及家庭获得 居留权。对建筑行业而言,这一政策极大地稳定了人才供给,避 免了大规模的人才流失。

到 2022 年,AEWV 正式实施,全面取代六类旧工签。新的体系 设定了最长三年的签证时限,高技能岗位可直接通向居留。边境 也分阶段重开,毕业后工签根据学历等级给予最长三年的开放 工签。对雇主来说,这是全新的制度框架,也是一份更严格的合 规清单。

2023–2024:收紧与争议

随着边境重开,新西兰迎来创纪录的净移民潮。2023年净移民 人数接近17.3万,引发舆论压力。政府迅速调整,技术移民类别 改为“六分制”,更直观地将学历、职业注册和工作经验与居留资 格挂钩;低技能岗位的工签收紧,要求英语水平(IELTS4.0)、三 年经验,最长三年且不得续签。2024年,签证费用全面上涨,国 际游客环保与旅游税(IVL)从NZ$35增至NZ$100。

与此同时,建筑和餐饮行业爆出雇主违规收费和剥削移民工的 案例,引发社会震动。政策的收紧与行业的缺工形成尖锐矛盾, 雇主在用工压力和合规责任之间两头承压。

2025:放宽与再平衡

进入2025年,政府开始回应行业诉求,部分政策有所放松。中位 数工资不再是硬性门槛,低技能岗位的签证可续期至五年;“绿 名单”新增十个工种,包括电工和水管工,提供两年转居留的通 道;父母探亲签证延长为五年多次往返;投资签证也放宽限制, 取消英语要求,扩大投资范围。

这一系列调整,为建筑行业带来久违的缓解,但雇主合规和风险 管理仍是制度的关键词。

十年启示与展望

回顾2015–2025,新西兰移民政策的脉络始终围绕三条主 线:技能导向,越来越强调学历、职业注册和薪资贡献;雇主责 任,AEWV让企业成为制度的把关人;社会平衡,家庭类持续收 紧,投资与留学政策随经济环境波动。

对建筑与房地产行业而言,这意味着短期内要适应频繁的政策 波动,长期则必须依赖高技能劳动力和严格的合规管理。未来, 绿色建造、数字化施工、跨文化合作将成为行业与移民政策共同 的关键词。

在NZCBIA十周年之际,我们相信,唯有以人为本,海纳百川,行 业才能在移民政策的起伏中找到确定性,凝聚力量,共创更加坚 韧、创新与包容的十年。

新西兰建筑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从玄学视角解读行业趋势与机遇

撰文

作为新西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经历了从繁荣到调 整的复杂周期,其发展轨迹与本地的经济规律、政策导向与市 场需求紧密相连。本文将通过梳理新西兰建筑业的历史演进 脉络,分析行业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潜在机遇,并从玄学的 视角来深入探讨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不同维度 的分享,为从业者提供新的洞察角度,帮助大家在行业变革中 把握属于自己的发展契机。

新西兰建筑行业的历史发展

回溯新西兰建筑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的 几个关键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变,都为今天的行业形态留下 了深刻的烙印与影响。

1. 战后重建与稳定发展期(1950s-1980s),这是新西兰建 筑业的奠基阶段,在这一时期里,新西兰的建筑业主要服 务于国家基础建设和基本住房需求,行业规模相对有限但 发展稳定。建筑技术以传统方法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主 要由本地小型建筑公司构成。新西兰建筑业以小型企业为 主的组织结构特点,与这一时期的行业形态息息相关。

2. 市场化改革与结构调整期(1980s-2000s),此阶段带 来了行业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西兰经济自由化改革的推 进,建筑业开始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这一时期见证了 建筑标准的现代化进程和部分建筑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值 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也是新西兰建筑业生产力停滞的开 始——尽管全球建筑技术突飞猛进,但新西兰建筑业生产 力水平自1985年以来基本保持不变,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 今天。

3.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2010-2019),这是新西兰 建筑业的重要扩张阶段。随着国家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 中恢复,建筑业迎来了快速增长。这一增长完全符合八运 (2004-2023)“艮卦”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奥克兰等主 要城市的住房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推动了住宅建设的热 潮。而在2016-2018年间,奥克兰市场出现的大量中餐厅 和华人商家,一并带动了商业装修领域的发展。政府的建 筑许可发放量也在2019年达到较高水平,为接下来的建设 热潮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4. 疫情时期的异常繁荣(2020-2022),成为新西兰建筑业 近年的高峰期。COVID-19期间,在历史低位利率和政府 刺激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新西兰建筑业经历了"非理性的繁 荣"。2020年到2022年间,建筑活动异常活跃,多个工种 报酬达到历史新高。在2022年,新西兰建筑业就为GDP创 造了高达181亿纽元的价值,占国民经济总量的6%。同期, 也有总价值达673亿纽币的建筑项目等待建造,但总造价 同比增长高达12.4%。

深入了解建筑业的概貌,我们会发现在这些繁荣的背后,潜藏 着种种不可忽视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随着疫情后建筑 成本、人工成本与金融成本的同步攀升,以及早期行业内的快 速扩张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引发了新西兰建筑业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自2023年以来,建筑企业的清盘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截至 2025年2月的一年内,同比增幅达37%。在市场萎缩的背景 下,恶性价格战也相当普遍,外加成本的压力,更是让在困境 中的企业如履薄冰。

从玄学的角度,解读新西兰建筑行业 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若想展望新西兰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必须深入理解 当前行业面临的困难,而其中生产力的停滞、成本结构的失 衡、行业规模的限制、监管与审批的低效与波动的市场需求等 问题尤为突出。为促进建筑业发展,政府已提出了多项救市措 施,其中包括620亿纽币的基础建设预支法案,旨在为行业提 供稳定的项目来源;行动党提出的共享GST法案,为了激励地 方政府批准更多的建设项目;以及去除海外建筑产品的使用 障碍,以减少供应链限制,有效减低建造成本等。同时为了优 化监管流程和提高审批效率,政府也在大力推广远程检查方 法,并简化小改动许可要求等。政府政策的驱动,正在推动新 西兰的建筑业走向一个新的纪元。从玄学的角度来看,在接下 来的三年里应视为行业内正向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建筑业的“离”想境界:九运指引下的创新 与突破》中就有阐述,对于2025乙巳年而言,政府的调控与 管制将带来建筑业突破困局的契机。今年,无论是从政府的 救市法案,还是其积极的外交政策导向,以及OCR的下调,我 们都能感受到政府行为背后给予行业的赋能,市场的活力也 正逐步显现。

2025年下半年,在流年天干地支“木火相生”的格局影响下, 对属“土”的建筑业形成了“火生土”的助力,预示行业将迎来进 一步的动能增长,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的加速发展、技术创 新的落地、新能源基建的扩张,以及区域化市场的差异化机遇 上。天干“乙木”象征柔韧的生长力,代表规划、设计、生态与 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西兰政府持续推进“零碳建筑”目标(如 Green Star和Homestar认证普及),低碳建材(如CLT交叉 层压木材)、再生材料、被动式建筑设计等将更受青睐。地支“ 巳火”象征动能、科技与市场热度,将持续推动建筑业在数字 化、新能源、智能建造等领域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 虽整体利好建筑业,但仍需注意“火旺木焚”的问题,例如因过 度投资而导致资金紧张的潜在风险。

未来三年的行业走势(2026-2028)

2026丙午年,天干“丙火”与地支“午火”形成“双火叠加”的强 势火局,五行上“火生土”,直接利好属“土”的建筑业,预示行业 将进入高热度、快节奏、技术驱动的发展新阶段。天干“丙火” 为太阳之火,象征着光明与外扩、有利于创新和品牌曝光,更 多海外建筑品牌可能落地新西兰,同时本土企业也将加速国 际化进程。“丙火”代表能量的爆发,2026年政府“国家基础设 施计划”或将提速,交通升级、医院扩建、教育设施等大型项 目将集中启动。受火年“热情经济”的影响,商业地产则有望回 暖,酒店、零售和办公室建筑需求可能回升。而“丙火”的高效 特性也可能促使建筑审批流程优化,更有效地推动行业的发 展。地支“午火”代表科技突破与行业变革,智能建筑与AI或将 全面渗透,预制建筑技术(尤其在可负担住房的领域)将大幅 度应用。而新能源建筑(如光伏一体化、低碳建材)将进一步 成为行业的新宠。

2027丁未年,天干“丁火”与地支“未土”,仍然形成“火生土”的

相生格局,虽然“丁火”不及“丙火”的强烈,但整体能量仍然利 好建筑业的发展,预示行业将有望进入一个稳定增长、注重质 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未土”作为“木之库”,隐示着生态建 筑的发展机遇。"丁火"为灯烛之火,象征专注、精细化和专业 化,代表行业内专业细分领域的崛起,被动式建筑、康养建筑 将获得更多关注,而“丁火”的精致特性将推动高端定制住宅、 文化建筑等项目的增长,而节能LED系统和自然采光优化也 将逐步成为设计的重点。地支“未土”为田园之土,象征扎根、 本土化和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本土木材、夯土等自然材料使用 率将会提升,生态修复类项目会增加,同时农场设施等农业建 筑也有望迎来现代化的改造潮。

2028年戊申年,

天干"戊土"与地支"申金"形成的是"土生金" 格局,申金藏干庚金、壬水和戊土,分别代表着革新、流动和 稳固,结合藏干的象征意义来看,在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变革 期之后,在2028年行业将进入传统根基与创新深度协同的调 整阶段。天干"戊土"为城墙之土,象征稳固、规模化和基础设 施建设,国家交通网络升级、区域供水系统改造等大型工程 将保持稳定投入与推进,抗震、防洪加固等需求将进一步提 升;为应对住房缺口,模块化社区和集中式住宅区的开发也有 可能将提速。地支"申金"为变革之金,象征锐意创新和技术突 破,BIM、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持续渗透,而“申金”藏干“壬 水”则有可能推动绿色建材,如再生混凝土等的使用,以及普 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2028戊申年,“土生金”的能量,也预 示着行业动能的转换,本地建材有望通过技术加工,实现高 附价值的产品,而政府也有可能会出台相关的技术补贴,以促 进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等。

虽然当前,新西兰建筑业仍面临转型阵痛,困难重重,但实际 上机遇处处可见。希望以上对未来几年流年气运与建筑业发 展趋势的预判,能给到行业者们一些不同的视野考量,协助 大家在变革的浪潮中重拾信心,精准找到自己定位,将挑战转 化为转型升级的跳板,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跃升与行业生 态的重塑。

作者简介

JOJO拥有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临床心理 学学士与新西兰梅西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的学历背景,师承南派紫微斗数及南派玄 空学,是一名专项研究紫微斗数心理学、设 计风水与环境能量的人生规划师及环境结 构师。

JOJO在商业地产咨询与风水服务领域有 着丰富的经验,其所在的研究团队曾为美国 MSN、美国运通、马来西亚THE CARAT国 际珠宝集团、中国银行、中国时尚传媒集团 等50余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提供风水顾问 服务,是位资深的商业地产风水分析师。

早期承包商介入(ECI

项目中的价值

在商业地产开发领域,任何一个出色的成果背后,都有着无数 细节与选择的累积。成本、工期、质量与风险的平衡,是业主 与项目团队共同追求的核心目标。然而,许多项目在正式动工 之前,其成败早已埋下伏笔。

早期承包商介入(ECI, Early Contractor Involvement),正 是让业主在项目起点就占据主动的重要策略。在新西兰的商 业开发市场,UCL团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系统化的管理 理念,将这一方法发挥到了极致。

本次,我们将通过UCL合伙人、Aira公司总监Peter Chou和 UCL创始合伙人Steven Jin两位资深管理人的故事,从两个 不同的专业角度,探讨ECI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商业项目中 的价值与实践。

ECI:在开工前赢得项目

Peter 的职业生涯始于结构工程师,在短暂的工程实践之后, 他加入了一家大型综合性工程顾问公司,并转入项目管理团 队。他最早参与的项目之一,便是奥克兰大学商学院的标志性 建筑Owen G Glenn Building(OGGB)。在这个过程中,他 不仅积累了大型项目的实战经验,更得到了多位新西兰项目管 理权威的指导——这些人不仅推动了项目管理在新西兰成为 独立专业,还编撰了《NZS:3910》等行业标准。在这样的环境 中,他从职业起点便专注于项目管理,建立了系统而全面的专 业基础。

多年间,他参与了机场、教育设施、酒店、公寓、综合开发等不 同类型的大型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个核心理念:每个项目都是 独一无二的,即便类型相同,也必须针对业主的目标、团队构 成、现场条件和采购模式进行独立评估和策略制定。对他来 说,项目管理不仅仅是控制时间和成本,更是对“人”的理解与 协调——在多元背景的团队中建立共识,才能让设计真正落 地,施工如期完成。

相比之下,Steven的职业路径更贴近商业运营与空间改造 的前线。2001年他来到新西兰求学,最初在Hospitality 行业工作,培养了对客户需求和服务细节的敏感度。2008 年,他机缘巧合进入Interior Fit-out领域并创立Unique Constructions,仅两年就成为多家大型 Shopping Mall的 认证承包商。十余年间,他和团队完成了超过 200 个项目,从 诊所、工厂、办公室到大型餐饮连锁与各类零售店,每一次交 付都承载着业主的梦想与投资。2023年,他与几位值得信赖

的伙伴重组品牌成立UCL,并将“精益求精”作为标准,连续五 年在新西兰Master Builder Commercial Project Awards 中斩获商业建筑类奖项。

两人的经验虽不同,却在一个重要理念上高度一致:成功的项 目必须在设计阶段就为施工做好准备。传统模式下,设计完成 后才引入施工团队,往往会导致纸面方案与现场条件脱节,材

料无法按时到货,或因法规要求未在图纸阶段落实而延误审 批。ECI的价值,就在于让具备施工与管理经验的团队在设计 阶段就进入决策核心,从可施工性、预算、供应链到潜在风险 一一把关,减少后期返工与浪费。

Peter 形象地将项目经理比作法律诉讼中的律师——客户或 许能自行查找资料,但真正要在复杂体系中争取最佳结果,仍 需要一位熟悉规则、能够预判风险并全程维护利益的专业代 表。而在Steven看来,ECI更像是一份早期保险,让项目在真 正开工前就有底气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案例分享:ECI如何为业主创造 可衡量的成果

这种方法论在实践中屡见成效。Peter曾在一个大型酒店项目 中,在设计初期便主导了电梯系统的规划,与供应商确认了实 际参数,使建筑师能够精准设计电梯井尺寸,减少不必要的结 构预留,节省了约9.5万纽币的成本。同时,他还结合酒店24 小时入住的运营模式,优化了机电系统配置,进一步节省17万 纽币。这些调整全部发生在设计阶段,如果等到施工阶段再修 改,不仅难度和代价倍增,很多节省的机会甚至将不复存在。

Steven也分享了类似的成果。在Daman Packaging Factory项目中,他在设计开始前便介入,协调中国进口设备 的安装要求与新西兰法规标准,优化生产线布局,提前锁定材 料与工序,帮助客户在设计完成前避免多项潜在变更,节省了 数十万纽币并显著缩短交付周期。

更直观的例子来自一家国际连锁餐饮集团。品牌方在同一时 期推进三家新加盟店的建设,初步设计普遍存在审批文件缺 失、布局不合理、材料成本高等问题。Steven团队在ECI阶 段主动出面协调,优化方案,使三家店一次性获得Building Consent,无需额外信息补充(RFI),并确保了运营效率与预 算的可控。

这样的案例在UCL的履历中并不少见。Peter特别强调,在大 型商业项目中,设计阶段的接口管理至关重要。很多华人开发 商习惯直接与施工管理团队合作,这种模式在小型住宅开发 中或许可行,但在综合体、酒店、厂房等复杂项目里,缺乏前 期战略把控几乎必然导致预算失控与时间延误。事实上,成 本效益最高的决策往往发生在设计阶段——一次两小时的早 期讨论,可能避免施工阶段两周以上的延误与额外支出。

结语:赢在设计之前

在中新两地市场,ECI这种思路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新西 兰的大型商业开发流程成熟,业主更容易接受在概念设计阶 段引入项目经理与承包商。而在中国市场,部分开发商仍延续 由施工方主导的习惯,对独立业主方项目管理(Client-side PM)的价值认识不足。Peter认为,随着中资开发商在新西兰 商业地产的投资增加,这种理念将会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对于 那些从住宅领域转向商业开发的业主来说,理解两者在逻辑、 流程与风险管理上的本质差异,才是避免代价高昂的弯路的 第一步。

Peter认为,投资一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绝不是一笔额外 开销,而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位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有了这样 的专业支持,业主才能真正把控风险、精准掌握预算、协调各 方细节,并在成本、时间、风险和质量四个维度上同时实现最 优平衡。而Steven则补充道,ECI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方 法,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协作心态——它要求施工团队与设 计、业主之间在项目伊始就建立透明、高效的沟通,让每一个 决策都基于现实条件与最终目标。

无论是屡获大奖的酒店、无菌生产车间,还是连锁餐饮的新店 铺,UCL的实践都反复证明:项目的成功往往在开工之前就已 决定。提前布局,不仅能让过程少走弯路,更能让结果符合甚 至超出预期。在这个竞争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里,赢在 起点,才有机会笑到最后。

UCL拥有15年经验,完成200+项目,专注于商业室内与高端 店铺装修。2020–2025年荣获六项商业项目大奖,深受购物 中心与开发商认可。我们以诚信与专业交付兼具功能与美感的 空间。

邮箱 | info@uclnz.co.nz

Aira是一家专注于酒店与多户住宅开发的独立项目管理与顾 问公司,拥有20+年经验,完成300+项目,总值逾30亿纽币。

我们提供涵盖概念、设计、施工到交付的全周期服务,并具备 丰富的跨国协作经验。秉持专业、诚信与创新,Aira确保项目 如期、如质、在预算内完成。

邮箱 | info@aira.co.nz

公司 介绍

隆重推出 Rinnai EL 系列全息火焰壁炉-带来前所未有的电壁炉体验。

逼真的动态火焰、精美的发光木柴以及真实的音效,共同营造出令人惊艳的 壁炉效果,为您的家居增添温暖与魅力。

Rinnai EL系列提供多种选择,助您打造理想壁炉,焕新家居空间。

提供 1 米和 1.5 米两种尺寸,可灵活安装为正面式、转角式或全景式配置, 完美融入各种空间设计。 无 与伦比的逼真体验 如欲了解更多,请至 Rinnai.co.nz

PROSTONE 是新西兰华人第一家综合性的顾问公司,

提供一站式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管理、设计管理 和工程施工管理的顾问服务。

PROSTONE 是一家独立的顾问公司,

我们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代表我们的客户管理他们的项目,

达成项目在时间、造价和质量的最佳目标。

我们有资深顾问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 房地产开发管理

2. 项目管理

3. 施工规划/项目早期规划(ECI)

4. 设计报批管理

5. 预概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风险管理以及监理

6. 银行和贷款QS报告及请款审批(Bank/Lenders’QS)

7. 作为客户的QS管理工程造价(Professional QS)

联系方式

Email: peter@prostone.co.nz

Mobile: 027 616 4468

www.prostone.co.nz

磐石工程,成功项目的基石

从“中国智造”到“智慧共建”

——大华股份新西兰:用AIoT重塑建筑与生活的边界

大华股份的新西兰答卷

在安防科技早已全球化的今天,有一家中国企业正在用技术、 责任与远见,在新西兰讲述着一段关于“智慧共建”的新故事。 它不是资本裹挟下的扩张者,而是一个用实实在在的落地项 目、长期投入与本地合作,共同参与并塑造Kiwi Homes智能 生态的践行者。这,就是大华股份(Dahua Technology)。

从制造立身,到以AIoT为核心的全球战略转型,大华正代表 着新一代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的跃升姿态。大华在输出高 品质产品的同时,更以体系化、责任化、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能 力,引领“中国智造”走向全球智慧共建的新阶段。

大华是谁?从中国制造,到全球AIoT赋能者

大华股份诞生于中国“智造之都”浙江杭州。作为全球领先的 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其 产品与方案已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交通、制造、地 产、教育、零售、医疗、金融、环保等行业。

创新是它的内核。大华拥有超过23,000名员工,其中超过一

半为研发技术人员,每年将约10%的销售额投入技术研发。设 立五大研究院(如大数据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院等)以及全 球5个研发中心,创新成果不断推动行业标准——从边缘AI算 法,到智能制造平台;从可视对讲系统,到全屋安防集成平台, 皆为行业所先。

而在战略层面,大华在2024年提出了“Dahua Think# 2.0” 战略,企业发展方向由“智能”转向“融合智能(Integrated Intelligence)”,不仅要提升产品自身,更要推动客户、城市与 生态系统的全面智慧化。

新西兰,不是试验田,而是共建地

正是凭借这种技术底座与战略眼光,大华选择在新西兰长期 深耕。自2018年来,大华已在新西兰本地建立起销售、产品与 解决方案、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团队,成功落地了连 锁健身房智能闸机、连锁加油站智慧商显、住宅片区AI周界防 护系统、商住综合体可视对讲与智慧停车方案等多个代表性 项目。

其中智能闸机方案是部署在一家拥有近50家门店的全国连锁 健身品牌,该连锁健身房面临着“24小时运营下的高效通行与 安全管理”难题。大华团队联合本地安装商,成功将智能人行 闸机与第三方出入系统无缝整合,部署了具有红外防尾随、刷 卡/扫码/人脸识别多方式通行功能的ASGB系列闸机。其结 果,不仅实现了成本节省与效率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客 户对智能安防的信任与体验。

从渠道到生态:国货出海的国际进化论

大华在新西兰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模式的成熟:从早期 的“输出产品”,到现在的“输出解决方案与价值体系”。

在品牌表达上,它传递的是“让社会更智能,让生活更美好”的 企业使命;在市场实践中,它积极推动“全球技术+本地深耕” 的融合策略,通过与本地专业分销商合作,搭建起一个兼具服 务、培训、交付与运营支持的立体生态。

更重要的是,大华真正地进入了本地市场语境,回应Kiwi社 区对数据隐私、技术伦理与长期服务的关切。例如,它在产品 开发中引入“Privacy by Design”理念,获得欧盟ETSI隐私 认证、ISO 27018和277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并设有Dahua Cybersecurity Center(DHCC)专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这背后,是一种中国企业正在崛起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意识:科 技向善,不做侵害个体权利的技术,不参与违反国际人道伦理 的系统部署。这不仅让大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树立了一个 全球品牌该有的担当。

本地化Kiwi Homes的新思路: 智能建筑不止于“安防”

面对新西兰日益密集的城市开发、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和对社 区安全感的提升期待,大华不仅是提供“视频监控设备”的公 司,而是在构建一个关于未来居住空间的完整逻辑:AIoT让 建筑从“静态空间”转为“动态系统”。

从建筑工地的AI门禁与远程监控,到高密度住宅的AI声光周 界、车牌识别与智慧梯控,再到商业写字楼的访客管理与中央 控制平台——这些应用场景,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居住者带 来更安全、更绿色、更便捷的体验。

就像大华股份董事长所强调的那样:“以前我们主要为安全服 务,现在强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为城市、企业、消费者及各 行各业服务”

对话新思维:与 Lawrence Zhang 谈 智能建筑的本地化落地

逸居新西兰专访 Dahua Technology New Zealand 新西兰 负责人 Lawrence Zhang,深入了解大华如何从“中国智造” 走向“本地共建”,又如何以AIoT技术与生态思维,为新西兰的 建筑、城市与社区注入智慧基因。

逸居:您如何定义大华股份在新西兰市场的角色?在本地的 发展愿景是什么?

Lawrence . Zhang:我们希望被视为“AIoT智慧赋能者”,而 不仅是硬件设备供应商。新西兰是一个强调信任与责任感的 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由本地团队、本地合作伙伴共 同组成的开放、可持续生态圈。我们不仅提供产品,更愿与客 户、城市与社区共同成长,推动智慧生活在新西兰落地生根。

逸居:近年来,大华在零售、住宅与商业等领域落地多个项 目。您能否分享一个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Lawrence Zhang:连锁健身房的智能人行通道项目是典型 案例。它作为新西兰领先的连锁健身品牌,提出了对全天候通 行效率与客户体验的高要求。我们提供了具备人脸识别、扫 码、卡片识别等多通道功能的智能闸机系统,并完成了与其会 员平台的系统对接,真正实现“无人值守但高度可靠”的运营 模式。这不只是产品落地,更是“信任落地”。

大华股份人行通道闸机系统助力某知名连锁健身房管理升级

逸居:新西兰建筑项目正在向绿色、智慧方向转型。大华在这 方面能为开发商提供哪些具体价值?

Lawrence . Zhang:我们通过AIoT系统推动建筑向“动态感 知平台”转型,比如:智能照明、能耗监测、远程运维等功能, 都已纳入我们的解决方案之中。对开发商而言,这意味着更高 效的项目运维、更低的能耗成本,以及更符合绿色建筑认证体 系的技术基础。

逸居:在这样一个高度重视隐私与合规的社会,大华是如何应 对本地技术伦理与法规挑战的?

Lawrence . Zhang:我们在全球推行“隐私优先”的产品开发 理念,严格遵守《新西兰隐私法》。所有方案均支持本地化数 据存储、加密与访问权限管理;同时,我们设有全球合规与风 控团队,从源头控制技术被滥用的风险。我们不做“泛监控”, 而是帮助客户实现“有温度的安全”。

逸居:请总结一下:大华希望为新西兰的建筑商、开发商、建 筑业相关企业乃至终端客户提供怎样的价值?

Lawrence . Zhang:我们作为新西兰华人建筑协会的一员, 感谢协会(NZCBIA)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通过每年举办的 新西兰国际建筑业博览会暨峰会(NZIBES),我们得以与本 地开发商、建筑师、技术服务商深入交流。大华希望带来的, 不仅是设备与系统,更是一种“长期可信赖的智能化合作伙伴 关系”。我们愿与各界一道,以技术赋能建筑,以创新助力管 理,共同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新西兰社区与城市空 间。

了解更多大华 股份在新西兰的解决方案

无论您是开发商、建筑师、工程项目经理,还是正在寻 找可靠智能安防系统的企业用户,如果您希望为您的建 筑项目注入AIoT智慧基因,欢迎致电服务热线:09282 3467,与本地专业团队取得联系,或浏览大华股份新西 兰官网:https://www.dahuasecurity.com/au

大华股份,让社会更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扫码登录大华股份 网页 扫码关注大华股份 LinkedIn 扫码关注大华股份YouTube

扫码关注大华股份 Facebook 扫码关注大华股份 Instagram 大华股份的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Main contractor for light commercial projects and boutiqu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s, NZD 120 million in completed projects.

Subcontractor with two decades of commercial excellence, over 100 projects, NZD 500 million in completed projects.

CERTIFIED TO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STANDARDS

经典中餐厅

商务宴

庆功宴

团建宴

满月宴

百天宴

生日宴

·12-22人豪华包间

·豪华大厅,可容纳150人+

·大屏卡拉OK

·独立卫生间

·语音呼叫服务系统

·高清会议级别巨屏Led

Address: 295 Ti Rakau Drive, Burswood, Auckland 2013

Booking: 09 274 8488

From Vision to Reality

At Domenic Bathroom, we combine design precision with craftsmanship to bring your dream bathroom to life—on time, on budget, and with impeccable style.

What We Offer

Comprehensive Bathroom Design + Product Supply + On-Site Consultation

Residential Bathroom Solutions

We provide full-service solutions for standalone homes, apartments, and townhouses—covering new builds, renovations, and aesthetic upgrades with a focus on functionality and style.

Commercial Bathroom Projects

From hotels and offices to retail spaces and restaurants, we deliver bathroom systems that are durable, stylish, and tailored to high-traffic usage and branding needs.

Why Choose Us

Client-Focused Design Approach

Understanding Your Needs:

We begin by truly understanding your lifestyle, p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rom spatial layout to product selection, we offer personalised guidance to create the perfect bathroom experience.

Site & Space Analysis:

We assess spatial dimensions, plumbing constraints,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to ensure each design is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practical, efficient, and future-proof.

Innovative & Tailored Solutions

Custom Design Solutions:

Our bathrooms are thoughtfully designed using premium materials, smart configurations, and creative detailing—delivering results that are functional, buildable, and visually stunning.

Value Engineering:

We help clients achieve high-end results within budget. Through efficient product choices, compact designs, and streamlined communication, we ensure qual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go hand in hand.

Collaboration & Communication

Seamless Project Collaboration:

We work closely with architects, designers, and contractors to ensure plumbing, electrical, and construction workflows are aligned with our bathroom designs—minimising errors and maximising efficiency.

Transparent Communication:

From concept to completion, we keep clients informed at every stage. We explain the reasoning behind our solutions and provide updates that foster trust and peace of mind.

C I T Y BREAK A N D B RE AK FAST

Stay in Style !

为 了让您在奥克兰康得思酒店的入住更加难忘,我们特别为 新西兰华人建 筑 协会10周年晚宴的参与者及逸居杂志读者推出限时优惠。

凡 入住我们瑰丽典雅的 Pinnacle Tower(巅峰塔楼),可尊 享 85 折优惠, 并 额外获赠 双人早餐,让您轻松休憩,尽享惬意时光。

此 专属优惠仅限 即日起至9月30日,机会难得,切勿错过!

U se the following code to book on l ine : CITYBREAK*

*Subject to avail ability. Conditions apply

CORDIS, AUCKLAND, 83 SYMONDS STRE ET, GRAFTON, AUCKLAND, NEW ZEALA ND T + 64 (9) 379 5 132 F + 64 (9) 377 9367

在新西兰建筑行业,东方建筑 集团(Orient Construction)始终以稳健、高效、卓越著 称。自����年成立以来,这家拥有近��年历 史的建筑企业,凭借Master Builder会员资 质和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赢得了客户与行 业的广泛认可。

专业团队 全流程管控

品质为本 效率为先 东方建筑作为少数兼具钢筋混凝土 施工优势、造价管理(QS)、高效执 行与严谨管控的综合型承包商,从 前期成本测算、招投标策略,到现场 质量安全把控及高精度交付,始终 以精准工艺、严格标准与高效协作 为核心,化繁为简,稳步推进每一节 点,确保大型项目的结构质量、耐久 度与整体交付水准,赢得客户长期 信赖。

用实力刷新新西兰建筑业标杆!

��‒�� Glendale Road:

高标准建筑实力的真实写照 项目占地 �,��� 平方米,下层为全 水泥结构停车厂,上层为木质结构 公寓。由于施工工艺复杂、防火设计 严苛、管线布置精密,整个过程充满 挑战。

东方建筑集团携手 Zcast Ltd,充分 发挥在混凝土施工与预制件安装上 的优势,高效完成:�� 根预制水泥 梁与 �� 根预制水泥柱的精准安装, 重达 �.� 吨的预制楼梯吊装以及 ��� 平方米 Flat Slab 混凝土楼板 的吊装及其高标准浇筑。

凭借严谨的管理、精湛的工艺与紧 密的团队协作,东方建筑集团将这 一高规格项目稳步推进,每个细节 都彰显其在新西兰建筑领域的硬核 实力。

ZEAL宠物湿粮生产基地:

实力的最好注脚 ����年,中宠股份在奥克兰打造的 ZEAL宠物湿粮生产基地,就是东方 建筑实力的最佳展示。该项目涉及 建设一座先进的多功能设施,用于 支持自动化生产线,对施工与管理 的要求极高。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为��,���平方米。项 目施工使用了�,���立方米混凝土、 �,���平方米预制板以及�,���吨结 构钢材,钢结构跨度逾���米、高度 超��米;屋面和外墙覆盖系统采用 ��,���平方米金属材料,并辅以 �,���平方米现代风格的铝制和玻 璃幕墙;室内空间配备了�,���平方 米防火墙板,���扇高速卷帘门、钢 质门和防火门,采用超���,���米木 材,以及超过���,���米的管道、管 线和电缆。

东方建筑团队通过精确造价控制、 快速组织进场、与分包商高效协作, 成功实现,精准交付。

我们为您的市政与住宅管 道工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诚邀垂询!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pipeline solutions for all your civil and residential projects.

Acclaim Electrical

赞誉电气

Empowering your future with green sustainable solutions!

Acclaim Electrical 赞誉电气,是一家新西兰领先的定制化可持续能源 和电气系统方案电气工程公司。公司建立于2020年,位于奥克兰 Penrose,我们致力于为新西兰客户提供卓越的整体电力解决方案, 服务涵盖商业、工业及住宅领域。作为Sitewise和Impac Prequal 的认证企业,新西兰可持续能源协会和Master Electricians的 会员,我们一直秉持安全、可持续与创新理念,确保每项电气 工程都能优质高效的完成。从建立以来,赞誉电气成功交付了 多个项目,从数据中心,市政建筑到私营企业和民宅客户,并 成为了多家公司的go to partner。我们坚信可持续能源系统, 包括太阳能和热泵系统会是电力行业的未来,减排节能会是永恒 的主旋律。拥有太阳能系统设计,安装和检查的全套资质。我们 会继续领跑和深耕下去,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方案。

业务范围

• 工商,民用太阳能和储能系统咨询,设计与建造

• 电车充电桩系统

• 暖通空调供电控制系统

• 基础建设项目

• General电气项目建造

• 商业电气资产管理与咨询

• 工商业电气系统维护,热成像检测与保险公司报告

• 电气检查

联系我们

电话: 0800 120 678 | 网站:www.acclaimelectrical.co.nz 地址:657G Great South Road Penrose, Auckland.

自成立十多年来,Precise

Homes在奥克兰房地产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以高质量、精良设计、现代主义且 价格实惠的住宅为主打产品。我们致力于美学与实用兼顾,并认真倾听购房者的需求,以打造符合其愿景的 理想住宅。我们推出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公寓和商业地产等多样选择,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与预算。

我们以信任、客户满意度为基石,致力于提供卓越服务、确保购房的透明度,并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

• Design & Build

• Construction

• Project Management

• Investment & Financial Planning Consultancy

• House & Land

一站式土地开发服务 优选方案,助力项目价值最大化 项目经理全程护航,确保每一细节完美呈现 规划新项目,立即联系

曝光 竞争 加倍 加倍

为你连通奥克兰最大买家网络

考虑售房?我们 88家分行的 1800+ 销售,将为您的房 产带来瞩目曝光量。选择我们,您的房产将获得更多 看房邀约,更多买家兴趣和竞争,助您实现卓越售房结 果。欢迎联系您当地的分行预约免费房屋估值。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