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12th 美色

Page 1

12 色

April . 2019

the 12th publication

Colors. 美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老子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

要特別提到的,這一期,我們從文化資產保存

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

記錄的角度來談「紅外線攝影」。傳統建築彩

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意

繪很多存在於廟宇香煙繚繞的環境,使得我們

思是,過度追求感官與精神愉悅,將會使人痴迷其

事件能看到的就是黑黑黃黃的油煙污染,根本

中,漸漸的口味加重,愈來愈難滿足。所以,聖人

不知道精彩的彩繪到底長啥樣子。這時,保存

呢,只需要最基本的生理滿足即可。好吧,被這麼

科學人員可以使用紅外線攝影穿透油煙層,破

一說,彷彿我們現在所重視的藝術與生活美學,都

開「五色令人目盲」的障礙,發現隱藏底下的

可以收拾起來了。我們如果從另一個來詮釋老子這

彩繪線稿。

番話,可以發現,絢爛的色彩、美妙的聲音、好吃

這一期,我們以「美色」為題,但談的卻是藝術與 設計的美感,而不是說一位女子的美貌。色彩一直 是藝術與設計的重要環節,透過不同色彩的運用, 即使同一個畫面,也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一位 藝術家的創作,更是常常有他習慣的用色方式,進 而形成了個人的風格。但有時候,例如黑白紀實攝 影,拿掉色彩之後,人們反而可以關注影像的敘事, 避免被過多的色彩干擾,忽略了攝影師想要表達的 意圖。

怎麼做到的?一起來瞧瞧。

館長 序

的食物等等,的確能夠激發人們的審美愉悅。


07

03

Slash Colors

色彩的斜槓人生

Content

15

黑白分明,拍出不一樣 淺說紅外線攝影

11

閱讀影像書寫的姿態

茲土有情

席德進的繪畫與臺灣

19

從線條到渲染 席德進特展體驗活動

28 32

23

幸福 在風中靜佇 幸福之愛 戶外景觀雕塑展

歲月的淬煉-漆工藝

動畫製作系列(五)

給予3D模型靈魂的魔術師:動作調整


文、圖/ 楊欽榮(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 助理教授)

斜 / 槓/ 人 / 生 色彩的 左營蓮池潭

斜槓(Slash)源自於《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出版的《Multiple Careers》一書, 描述了近代青年族群在職場上、生活上的多重身份,又稱為「斜槓青年」。但今天不談職場的辛酸史, 換個心境來看看「色彩」;其實在我們有意識以來,透過最直接的視覺、串連其他感官,開始拓展世界 的那刻起,色彩就是一種帶領我們認識本體之外的探索工具了。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物理 機 制

主觀 機制

所謂的「彩色視覺(Color Vision)」能力其實是一個

光從視網膜到大腦皮層的距離就形成複雜的過程,回頭看看

有機體對物體所反射、投射或透過的光的波長(或頻率) 以區分物體的能力。而人的眼睛對顏色的物理感知也是

我們生活上的感知與記憶,也是從玩具、彩虹、電視漫畫到 煙火......等,帶我們認識了色彩的絢麗與多種可能性。真正

一個「主觀」的過程:光進入眼中的「視錐細胞(cone

好玩的通常還在後頭,我們的人生色彩永遠比人生職業還要

cell)」作用時所產生的刺激, 將導致眼睛內有幾種辨別

多,如果要把「色彩在你人生旅途中的印象」具體化出來,

顏色的三款錐形感光細胞,分別對黃綠色、綠色和藍紫

每個顏色都將可以畫上十個斜槓以上 !

色的光最敏感(波長分別為564、534和420奈米),這 些視錐細胞形成的視覺信號整合交疊訊號後,就呈現了

來玩個遊戲吧!現在閉上眼睛,開始想「紅色」在你目前人

色彩繽紛的世界。有趣的是,這三種分別對光譜敏感度

生中有多少份量或記憶:紅色樂高、紅色甘梅餅、紅色氣球

(Spectral sensitivity)峰值的短、中、長波長視錐細

與熱氣球的配色(一定要有紅色)、被媽媽強迫吃的番茄、蓮霧

胞 「 不完全對應」 上述我們所知的光的三元素(Red、

、炎熱夏天的西瓜、草莓與草莓口味的一切、第一次受傷的

Green、Blue)。視錐細胞原來也是斜槓,對顏色的感知

血跡、紅燈號誌、考試卷兇猛的大叉叉、可愛的100分、可

是由視網膜的細胞差異化、堆疊的訊號交錯輸出,在大

怕的救護車和警察車旋轉燈、理髮廳的魔幻旋轉燈、喜帖、

腦的視覺皮層和其它相關區域中完成了複雜混色過程,

紅蛋、紅包、紅色班服、情書上的小愛心、手機殼、通訊軟 體上未讀的數字、最愛的品牌顏色 …... 一種色彩,觸及的感

而輾轉實現。

知與回憶,連結了多種斜槓人生,每一個脫口而出的具體化, 都是該色彩佔有大腦皮層下的一個節點,它可以喚起其他情 感、感官或回憶,強化了我們人生磁碟中備份下來的過去, 每個人的讀取速度、連結佈局程度不同,而對應到的色彩經 驗,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個「紅色」,可能是好的回憶,也 可能是悲傷的過去,這時候的我們就會開始定義: 我喜歡 / 不喜歡「紅色」了。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東部海濱公園

04


生 活 機制 我非常難回答「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這種問題。 因為最終的結論一定是說我善變(無奈笑)。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愛 綠色,回顧起來算是2002年開始在台東、與山海為家的生活,不僅是 綠色的各種色階令我著迷,連帶著關於陽光的鵝黃橘色、湖水中的藍綠 色、大地寬廣的咖啡棕色,都是那個時期最喜歡、也在我身上最常看到 的色彩;回到高雄開始,慢慢從綠色轉為藍色系,從手機、配件、各式 包款、襯衫、大小代步車都是以湛藍、湖水藍、寶石藍來取代以往的色 彩。我想,這是一種在龐大城市中眺望、渴望大洋般的垂憐意識,投射 在周邊所有一切,彷彿多了份深藍,就親近了一分大自然;很多時候, 看 著 眼 中 的 藍 色 如 同 聽 著 阿 美 族 創 作 歌 手S u m i n g (舒 米 恩)的 「 遠 洋 Tayla maraayay mifoting」一般,試圖得到那份安靜、寬廣撫慰與自 然相通的呼吸著。 近 期 , 為 了 「 有 效 關 注 學 生 」 的 生 活 狀 況 ,I g (Instagram)成了臉書之後我所進駐的虛擬基地; 撇除限時動態、各種特效等娛樂性,發現這個 社群軟體的特色在於「色彩營造」的空間很大, 並強化了基本修圖與濾鏡的功能,讓專屬自己的 相片與回憶,可以一次打包。不僅本人的Ig已經 在各種回憶的節點上用鏡頭與色彩紀錄當下的心 境,更發現若回去瀏覽相片,透過色彩能夠感受 到濃濃的當下情緒抒發或紀錄,而整齊方格狀的 畫面色彩將著實地呈現一個人的近期生活與感受! 更令我驚訝的是,我的學生竟然可以透過手機桌 面App程式的色彩擺放排列來「經營」每一頁桌 面色系,我永遠記得他自豪地滑著桌面每一頁說: 「老師你看,要找我的App需要按照色系來找, 第一頁全是白灰黑色系App、第二頁是藍色系、 第三頁是黃色系 、第四頁是紅色系 ......」。

Instagram 截圖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12

April . 2019

the 12th publication

實 驗 的 色 彩斜 槓 本期館刊從封面開始即呈現色票概念的演繹,搭配雷射膜的 色彩透過光線與角度的變化,呈現多種堆疊彩度;所有編排 與視覺皆以色彩為導向,並在內文中每一篇主題中,嘗試將 有關「冷暖色系、互補色系、相近色系與飽和度、漸層與灰 階、對比與和諧」來呈現各篇章;或許在此期刊物讀者將看 不到部分創作者原始作品的真色彩,但是透過色彩的設計, 是否又開啟了另一種斜槓意義呢? 我希望本期刊物亦可以作為「配色運用」的實驗本,很多以 往覺得「這樣配到底好不好看?」、「這樣字體或主題會不

12

會明顯?」、「這麼冷門的配色可以印刷嗎?」、「原來這

最後,我絕對 不會透漏封面的

就是互補或是和諧的配色呀!」的感想,皆可能在任何一篇

顏色,但在不 同背景色塊襯托下,竟有神奇的視覺

內文中角落中找到,成為認識色彩搭配的參考讀物。

效果呢!你發現 了嗎 ?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縱使是同一種

06


紅外線(Infrared,簡稱IR)一般指780nm~1,00,000nm的光譜範圍,為「非 可見光」的一種,是波長介於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在室溫下物體所發 出的熱輻射大都在此波段。紅外線在材料上的反射與吸收不同於一般可見光, 因紅外線波長比可見光長,所以對部分材料有穿透能力;因此,我們可透過紅 外線感光設備與紅外線濾鏡進行拍攝,透過材料不同的吸收與反射,有別於數 位相機所呈現的彩色或黑色拍攝模式。

文、圖/ 陳俊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助理研究員)

「紫外線」當然就是在光譜上位於紫光外的光線了。

淺說 廟宇彩 繪紅外 線攝 影

其順序代表的是這些色光的頻率,故「紅外線」在光譜上位於紅光外的光線,

黑白分明,拍出不一樣

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可見光,分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色光,


「近紅外線攝影」在文物保存的應用主要為其對 部分物質的穿透性,由於某些物質不反射紅外線 而直接穿透,如尼龍纖維、壓克力、漆料等;而 可以觀察底層的被反射表面,如燻黑彩繪的底稿 或年久的模糊字跡,或觀察是否為金屬裝飾物等。 在面積較大的彩繪壁畫,可利用顏料對紅外線的 吸收程度,來判斷顏料的差異。 另一種為對「碳」的檢測;由於彩繪的底稿多採 用鉛筆或墨筆,碳會吸收紅外線使畫面呈現黑色 反應,而得以檢測物體表面微量的碳。如年久模 糊的字跡,透過紅外線觀察油煙下彩繪原本的線 條,可供未來在修護上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 可作為修護現場所需的推廣教育素材。

彩繪紅外線攝影

電磁波頻圖譜 https://brickcom.com.twnewspress-release_detailview.phpid=269

彩繪紅外線攝影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08


已被燻黑神龕壁畫

油煙清潔後之神龕壁畫

神龕壁畫 巨龍在現 臺灣廟宇文化「焚香祝禱」是信徒與神明溝通的

此幅神龕壁畫表面已被線香與香燭所產生的油煙燻黑

管道,香煙瀰漫是廟宇香火鼎盛之象徵;在目前

至無法辨識,油煙甚至與灰塵混合,讓彩繪與壁畫產

仍無法完全停止焚香祝禱之情況下,日積月累的

生不易清除之污垢。以近紅外線攝影機進行局部區域

煙燻遮蔽了廟宇的彩繪作品,也增加了文物保存

檢視,尚可見壁畫水墨雲龍底稿圖樣、保護漆刷塗痕

維護之困難。

跡以及畫師手掌貼色之印痕;進而比對廟方所典藏完 作初時照片,清楚可見龍首、龍身、鱗片及水浪紋, 整體差異不大,初步判斷底稿圖樣尚且完整,推測表 面油煙應尚未對底層圖稿造成大範圍影響。


民宅彩繪 本案的民宅興建於日治大正7年(1918),立面比例端莊簡樸, 木構彩繪及彩繪磁磚亦頗具年代特色,建築本體構造與裝修深具 保存價值。屋內約有6件彩繪保護層老化、黃畫至無法辨識,經紅 外線檢視可知彩繪底稿保存良好,且為郭新林1921年所繪。

民宅虎邊彩繪可見光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透過紅外線神龕壁畫線稿完整

虎邊彩繪紅外線- 1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虎邊彩繪紅外線-2

虎邊彩繪紅外線-3

10


席德進的繪畫與臺灣

茲土有情 席德進 <風景 (台南孔廟)>水彩畫

席德進於1923年出生於四川,在杭州藝專受完整的

席德進也曾追隨時代的藝術風潮嘗試新的創作,並曾遊歷歐

藝術養成教育,1948年來臺灣發展,為1945年以後

美多年,最終選擇回歸鄉土,將自己融入居住地─臺灣,從

渡海來臺的藝術家;其養成教育過程中因受到當時中

在地的風土民情及常民生活感受真摯純真之美,臺灣的種種

國畫現代化改革思潮的影響,使其一生創作均為中國

也因此成為席德進創作的泉源,畫出臺灣之美,國立臺灣美

畫開創新風貌而努力。

術館以其描繪臺灣的創作為主題,策劃「鄉土歌頌─席德進 的繪畫與臺灣」特展,於四個生活美學館同時展出,展出作 品類項有油畫、水彩畫、水墨畫。

文 / 林明賢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員) 圖 / 國立臺灣美術館授權提供


在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者主要為水彩畫及水墨畫兩類,展出作品題材包括廟宇、古蹟、 民房、人物、風景、花卉等臺灣在地景物,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席德進確實走入我們生 活的土地,真實發掘了臺灣本土的氣質,畫出了臺灣鄉土內在的謙遜、平實,並多了幾 分親和、熟悉的感動。以下就席德進之鄉人、古厝、花卉、山水等四大主題的描繪形式 與意涵,進行分析及說明。

鄉人 席德進素描基礎紮實,人像畫精準傳神,素有讚譽。他除為仕紳、名人畫像之外,以臺 灣鄉民為描繪對象也成為其人像畫另一經典創作類型,如《蔭》、《樹蔭》、《閑坐》、 《牛與人》等作品,描繪蹲在樹下休憩的農夫、坐在樹下乘涼的老人等臺灣農村日常生活 常見的景象,鄉民悠閒自在、隨意而安的生活場景。透過他對臺灣人民生活特質敏銳的觀 察,作品如實傳達了臺灣鄉民安身立命、祥和樸實的生活型態。席德進將鄉民純樸生活的 日常以具體簡潔的造型呈現優雅畫面,除了場域情境的美感表現,在筆墨運用上也展現高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度成熟簡潔的運筆技巧。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席德進 <牛與人>水墨畫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12


古厝 房屋不只是建築,它是人民生活的 場域,而生活即文化的延伸。傳統 建築是先民生活積累的智慧結晶, 是高度文化的表現,需要我們去維 護保存與傳承,才能有根源的延續 文化的記憶,小從家庭、大至社會 皆是如此。 席德進對臺灣傳統建築的描繪,不 僅止是描繪建築的造形而已,更有 傳遞先民生活智慧內涵的意涵,不 論是民房或古蹟建築,他以幹練的 線條精實描繪傳統建築的造形與美 感,如《屋(燕尾馬背)》、《古 屋頂》、《廟》、《屋》、《風景 (臺南孔廟)》等作品,不僅再現 傳統房舍古樸造型美感,也是其記 錄傳統建築的流逝,將先人的生活 場域留下的文化空間藉以呈現出來。

花卉 以花為題材,自古以來即為常見之繪畫表現形式之一, 傳統文人畫更有以梅、蘭、竹、菊等花卉明志以為表 徵,長期以來有其慣常的表現形式。席德進跳脫傳統 的窠臼,以現實生活中所見臺灣常見花卉為描繪對象,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表現臺灣在地植物的樣貌,呈現臺灣自然之美,如 《花(鳳凰木)》、《木棉花(冬天的樹枝)》、 《大葉榕》、《孤挺花》等,融入水墨畫構圖及暈染 技法,以現實景物色彩呈現臺灣花卉絢麗之美,並融 入中國書法線條呈現樹幹的遒勁並具現代感。


the 12th publication

Apr. 山水 臺灣地處亞熱帶,多山,山巒疊嶂,氣

在藝術創作上,席德進是以一種確實、平實而穩健的方式重新

候濕熱,水氣氤氳,自然中呈現靜謐祥

面對現代繪畫的改革,其創作展現的在地的特質,並非外在人、

和之感,河川沙渚、低矮圍籬相互交織,

事、地、物形式描繪而已,而是真實感受此地人民生活的文化,

河岸水邊沙洲平靜的小景,優雅寧靜,

並認同在地、融入生活,已非將他鄉為故鄉的寄託,而是一種真

俱成為席德進描繪的對象,如《風景》、

實生活場域的感受所轉化的繪畫語言與形式表現,是實實在在屬

《山》、《風景》、《海濱一角》等。

於臺灣與席德進特有的風格,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值得在臺

除了山巒、沙洲等日常所見的景象之外,

灣這塊土地生活的我們為他讚頌。

席德進把臺灣的綠野平疇與民房相互輝 映的美景掌握,描繪出臺灣山巒與人民 生活的古厝相互映照,呈現自然與人文 交織的美感,也讓我們備感親切。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14


人往往將日常的感受用文字、圖像記錄下來,當成日後美好的記憶及回憶。 然而,當臉書(Facebook)、Line、IG(Instagram)開始主宰我們的生活,

姿態

文、圖/黃文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副教授)

影像書寫的 閱讀 閱讀,是平面的旅行,旅行,是立體的閱讀

虛擬世界以全面入侵的姿態開始向現實占領之時,當下最為便利性的紀錄工具 應 當 屬 於 手 機 的 拍 照 、 錄 像 , 透 過F B及 社 群 即 時 「 打 卡 」 、 直 播 , 自 我 揭 露 (self-disclosure)自己的行蹤,透露自己的感受與觀點。向他人表達內心想 法的過程,為當下最為時髦的互動、交流的社交。將過去「此曾在」的追憶往 事變成當下存在的分享,成為一種「快時尚」知性移動的閱讀,表現了「自我」 與「環境」之間存在關係的解釋。


《聆聽秋風掠過小林的聲音》描寫因八八莫拉克水災被湮滅 的小林聚落,這一處因「天人合一」運行秩序和諧失衡受到 造物者警戒後的沉默風景,她曾經喚醒我們對天的信仰與土 地敬畏的撼動!同時,也摧毀了人心的貪婪與欲望?在她生 命最微塵的狀態被凝結成靜謐風景,彷彿在最低沉卑微無奈 的有所意指:「諷刺人們的渺小與自欺欺人的高傲,執意持 續無視自身所處的險境。」

愈來愈多的旅行者將網路/平台作為媒介,即時發佈 旅遊景點照片,闡述關於他們旅遊景點的資訊,並記 錄自己旅行時的心情感受和活動。透過自媒體讓他者 在線上觀看自己的行為,讓自我被他人(家人、親友、 甚至陌生人)在線上觀看,成為一種自我揭露、被監 視 的 快 感 ! 盡 情 展 現 在 數 位 時 代 的e化 生 活 , 紀 錄 屬 於 自我獨有的丰采人生。

在遠處她就散發出一道親馨的芬芳吸引著我,迫使我向前親近,從她的眼神令 我感受到一股親切又溫馨的慈祥,不自覺散發出一種自在與滿足的笑容,這款

所有的影像都是一種因緣際會的相遇 緣份,就是在偶然與巧合的時間遇見合適的對象。人生,

的神情與笑容,是我在都會叢林中難以相逢的。也許是比較沒有物質的慾望; 也許,是居住在比較高……比較接近上帝的緣故吧!

屏東霧台部落2006.10.13

是一場單程的旅行,不必在乎最後的目的,而應該在乎 沿途所見的風景(人、事、物、景)以及面對的態度與心情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16


五騎士的盟約-醉能同其樂、 醒能游於藝。 2016年「五騎士藝術團體」參加比利時西利界國際森林創作營的合照。

比利時西利界2016.08.22

情感。一張好照片(影像)不是巧妙安排,更不是

當我書寫,除了我所能渴望與承受之外, 別無其他存在的東西!

機率的巧遇,而是,人與人(事、物、景)情感交

照片什麼都不想表達,也什麼都沒有表達,它不證明任何

我們能閱讀到的,是這份緣的交會,所相互感染的

融後純真的表露。當你按下快門的同時,相對的她 已稍縱即逝,每一張攝影作品都曾經隱藏一段美好 的因緣,以及相互的情感。深緣就有情,緣淺就沒份!

事情,只是一張照片,是「影像自身」。這些能書寫出來 的影像(作品),是一些某種意念(動念)被擾動(慾望 的叫喚)動情後所表現的語彙,也是某種面對自己(本性、 自然)真正的對話。這種創作模式是種參與性的對話,她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超越了主、客體之間的指涉與隱喻,不是某種抽象的概念形式, 而是對那情境(慾望)、場景(場域)之間探尋某種對應與連結 的關係,即為多重情境與語彙思考的演繹過程。 而在探索的過程,察覺後的轉移(轉譯),如同詩歌形式與心理 情感之間進行的交流與拉扯,使人在一種統一性的幻覺(幻境) 之中擺盪,將眼中之情(之景)所面對的真實(慾望)轉化為心 中對「真實性」辯證的思維狀態,給予結構修辭的演練與重組的 再現與詮釋。在這多重語彙的層疊演練之下,與其說想以恢復不 可名狀「此曾在」事實的表述,不如說是得以建構那難以表明 (原慾)的真實性!這種創作的行為姿態與心理狀態,是難以被 抑制的。必須擺脫習慣性的思維形構以及棄離那不可侵犯的道德 (信仰)規範,方能表述自在的真實!影像之所以能叫喚他人進 入潛意識的思考與想像,是因為「影像自身」有她個人獨有的費 洛蒙激情素,能散發撫媚動人的吸引力,讓對眼的瞬間即被吸引, 難以抗拒!只好渴望向前擁抱!

當下的,如何好好珍惜;消逝的,如何品味美好! 生命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佔有。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 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影像一切永別,有感這一點的人,就會 懂得無所謂得失,而只是短暫擁有而已,那只不過是種體驗與 回味罷了!因為所有的一切,在你我揮別這個世界時,都將成 為過去,即使美好,也終究是短暫。攝影,只是將相遇的緣份, 所見的美好,瞬間留下的片刻紀錄。我們之所以能閱讀到的, 是這份緣的交會,所相互感染的情感。 當下的,如何好好珍惜;消逝的,如何品味美好!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屏東滿州鄉港仔大沙漠-2010.07.04

18


文、圖/黃鈺婷

特展體驗活動

「鄉 土 歌 頌 席 德 進 的 繪 畫 與 臺 灣 」

從 線條 到 鄉土歌頌,是藝術家席德進曾經撰寫過

這次在臺南展出的作品,的確是這樣恬淡

的一篇文稿,其中紀錄下來許多他在臺

自然的風情,非大山大水氣勢,但存在你

灣這塊土地上的所見所聞。第一篇即是

我生活之中的風景,如實如常。在活動之

談到臺南古都,寫道『臺南成了我可

前,特別與帶領體驗老師討論,活動設計

「回歸」的「家鄉」,常常我帶著畫板

揚棄坊間常見的DIY模式,更專注於引導

,搭上火車,總是到臺南。從小鎮到田

參加者觀察與欣賞本次特展作品,觸發思

野,穿過那兩旁濃密的防風樹的無止境

考,發展自我的審美概念,並進而轉換成

的鄉村公路,看那蔗田,竹林中古老的

創作。

紅磚農家。一池清水,一幅倒影,不是 名勝,是隱藏在遠僻的鄉里無人讚美的 風景,卻美得醉人。』


古厝版畫體驗活動

the 12th publication

手作版畫-體驗古厝之美 臺南大街巷弄內老屋古厝林立,為了更引起

Apr.

參加者觀展共鳴,特別選定以古厝系列為主 軸,古厝系列作品的輪廓刻畫獨特,大量運 用中國書法的筆觸,線條明確,適合以版畫

臺北李小姐的版畫作品,取 自席德進1978年水墨作品「牛(孤牛)」

作為體驗創作媒材。 即使是選擇同樣的席德進作品,也會因為個人

活動,提到學員的回饋與作品完成度之高相

不同的體悟或是生命經驗有所差異,每幅作品

當令人驚艷。蔡老師提到,為了在有限的時

大異其趣。特別的是,來自臺北從事社工的李

間內,讓參加者能夠完整且深度地體驗,幾

小姐,反倒是對於畫中的水牛姿態特別有感,

次來到特展現場反覆觀賞與思考席德進作品。

覺得非常生動有趣,背後呈現了臺灣純樸勤勞

活動當天,帶著學員解構席德進古厝作品線

的精神,因此版畫創作捨棄古厝,改以水牛為

條後,鼓勵學員在展場內繪製喜愛的作品,

主角。創作體驗過程中,學員互相討論觀摩,

以個人獨特的視角或是生活經驗投射,快速

老師從旁提供技術操作上的建議與協助,透過

以線條勾勒作為版畫的基底。過程中,總有

線條深淺刻印,完成一幅幅個人獨特的版畫作

學員透露出『求救』的眼神,蔡老師說,雖

品。

SOUTHERN

帶領這次體驗活動的蔡宏霖老師,回想這次

A E S T H E T I C S

然線條看似可直接臨摹作品,相當理性的表 現方式,但更希望大家是以隨性的方式繪製。 所謂隨性,是發自個人擷取對於作品有意、 有神、有情感共鳴的投射。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20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水墨渲染-體驗藝術之美 席德進的水墨、水彩渲染作品是本次特展的重點,使用渲染漸層的技巧,表現臺灣山水 的寫意韻味。這一場邀請水墨名家王俊盛老師,進行一場恣意揮灑又具備挑戰性的水墨 渲染體驗,一步步帶領民眾經由親身創作,體會渲染技法的獨特性,同時也讓參加者能 更深入了解席德進水墨渲染的特有風格。 王老師現場快速將畫紙打濕,以渲染手法在幾分鐘內完成遠山倒映在田野的示範作品, 現場學員又喜又憂,喜的是看到名家現場愜意揮毫,表現渲染的層疊精彩之處,憂的是 擔心自己毫無基礎,無法表現水墨流轉的意象,頻頻詢問畫紙上水分操控或是顏料濃淡 技巧等等。王老師說道:「水墨畫乍看是相當倚賴感性與直覺,但實則是透過科學理性 思考,經由不斷的嘗試,所鍛鍊創造出來的。」一語點破學員無法下手的癥結,學員們 一次一次的消耗掉許多張畫紙,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切磋,在摸索過程中體會藝術創作的 樂趣。其中有一兩位學員已有繪畫技法基礎,老師更細膩地與他們個別討論下筆題材, 鼓勵跳脫拘謹的靜物作品臨摹習作,師法席德進觀察與發現身處環境自然的精神,以有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感的生活場域為題,著墨於美與生命經驗之連結。

體驗活動老師與學員互動指導


探索日常生活的美學體驗 體驗活動設計自是希望參加者探索每幅作品有其獨特視角, 也有其不同技巧的融合與表現,反映現實生活,同時也表現 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但更重要的是,傳達席德進 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總能從日常生活中所發現不平凡之處。 停下腳步,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很自然地與藝術,人文,生 活有著深切的連結,從觀察探索中開啟每一個有溫度的故事,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各自有喜愛的作品,靜心觀察與探索

繪出眼中獨特的風景!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22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鞍馬之戰 - 王昭旺

幸福之愛 戶外景觀雕塑展

文 / 江貞昱 圖/ 王昭旺、何玟瑾

輕輕的風 柔柔的吹拂 小女孩的笑容 好幸福 …....

你是否注意到 ,在美學館的戶外廣場 有著暖暖的藝術創作, 向你傳遞正向的幸福能量?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母恩圖 - 王昭旺

這些大型的戶外景觀雕塑作品,是藝術家王昭旺、何 玟瑾伉儷的創作,溫暖的作品,流露出對人的尊重、 對家的體悟,與對社會的關懷之愛。簡約的線條,帶 出厚實雕塑自然弧面的變化;鏤空的穿透感,是凝思 在空間中流動的神采、活力;而「心型」的創作表現 ,隱約提醒觀者,將自我的「心」安頓好。 兩人作品充滿著「幸福與愛」的力量,單純、素淨, 簡單而親民的藝術創作,讓許多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就連年幼的孩童,也能輕易的感染作品散發出來的溫 柔情感而喜歡。

愛在飛揚 - 何玟瑾

長期潛沉在銅雕藝術世界裡的昭旺、玟瑾老師,創作 靈感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不以誇張的現代化線條博 取大眾目光,堅持以臺灣內斂含蓄的各種親情況味, 呈現出作品的溫馨與幸福。「用雙手堆積情感,讓愛 與大地結合」是他們從事藝術創作一路走來始終不變 的理念。因為「天地萬物中蘊含了豐富的資源,也充 滿了美好的人事物;『幸福』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 其實它可以很簡單,當我們擁有一顆知足、善解之心, 快樂、幸福就圍繞於我們身旁,而這個世界需要我們 細心呵護與關懷。」 富有情感與生命力的公共藝術創作,展現出藝術家的 美感創意與對人文的關懷,置放於公共空間場域,成 為點綴生活與環境美感的重要元素。我們嘗試讓藝術 家的作品與環境、民眾互動,讓觀者在大自然的天地 裡,與作品產生內心的對話與共鳴。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24


無處不在。美學大師蔣勳也曾說:「美,就在我

奧古斯特·P羅丹,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

們生活中。」唯有調整自己的腳步與日常節奏,

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重

才能找到對生命之美的感受,也才有機會關照自

要的是他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詮釋人文主義精神,

我,享受生命的豐盈與美麗!

其至理名言「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

SOUTHERN

美的眼睛」,點醒了美感教育工作者,美,其實

法國雕塑家,同時享有「現代雕塑之父」之譽的

A E S T H E T I C S

提到雕塑,總是自然而然聯想到20世紀最著名的


在生活中追求美學,不是讓自己更高尚或提升自己 的地位,而是因為放開心眼,會讓自己活得更自在、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更豐富、更愉悅。所以,下次經過美學館,記得停 下匆忙的腳步與節奏,在自然的風裡沉澱,在溫暖 的作品裡尋思,靜心與自己的對話,捕獲生活中的 美感情味 !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26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歲月的淬煉 文 / 林逸琇 圖/ 梁晊瑋(漆道坊)

漆 工藝

漆的歷史悠久,有史可考是距今七千年的

生活中的物品充滿各種塗料,多是美觀、

「河姆渡文化遺址」所出土的一個木胎漆

黏著與保護之用,而漆可分為天然漆與化

器。早期阿公阿嬤使用的糖果盒或珠寶盒,

學漆,天然漆係指從樹漆取得的漆液「生

或者是古早的家具,都有可能是漆的產品。

漆」,有人稱大漆、樹漆、乾漆或干漆。

過往是日常用品的漆器,在70、80年代經

而台灣漆樹種植自日本時代開始,所種植

濟快速成長,化學漆的出現,帶來快速的

漆樹進行各項檢測後,產能優於日本漆樹,

轉變,耗工耗時成本較高的漆工藝,與其

於是便開始於苗栗銅鑼一帶種植,後因颱

他傳統產業走向沒落,後來走向藝術創作,

風關係臺南玉井亦曾種植;光復後漆樹種

讓漆藝有了不一樣的風貌,也因為漆工藝

植區域轉移至南投地區,然生漆取得經濟

的珍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09年指定王

價值不符成本,漆樹種植便慢慢沒落,現

清霜老師為髹漆工藝的保存者,並出版《

今使用生漆相關原料,多仰賴進口。

蒔繪王清霜》一書,記錄其生命故事與收 錄蒔繪技法作品,顯示該項工藝的珍貴。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28


日本時代因應日本國內需求,在台灣種植

生漆之所以能夠使用至今,硬度高、耐水、

漆樹並生產漆器,而有特殊「蓬萊塗漆器」

耐酸鹼是最大的優點,並可運用於各種材料

出現,在《1930年代台灣漆器蓬萊塗之發

的保護,更是最天然的材料。生漆為天然塗

展與設計特色分析》一文大致歸納出蓬萊

料含有漆酚,需要與空氣中的水進行反應才

塗裝飾紋樣,分別為原住民、風景人物、水

能乾燥,相對溼度70-80度是較理想的乾燥

果、花卉植物、動物與類蛇紋等種類,這些

環境,而不同季節採收的生漆,乾燥時間亦

元素代表台灣物產與在地特色,加上透過日

會不同,也是漆的一大特色,而台灣環境正

本人的視野看台灣風貌,並進而呈現在漆器

適合從事漆工藝。生漆經過煉製成為透漆,

上,成為一種台灣風格,代表台灣風味的蓬

作為塗料與與調製色漆用。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萊塗漆器。

喜豬五重唱 材質脫胎漆器 天然樹漆


早期漆器多用於神像、供桌等宗教物品,以及家 中的器物,例如桌椅家具、茶盤、糖果盒之類, 後因化學漆出現,漆器繁複的製作手續,加上原 料成本,逐漸被化學漆製品所取代,漆的製品相 對昂貴,目前多已藝術創作為主。而漆器製作也 從傳統產業變成需要靠公部門推廣傳承。 漆幾乎可附著於任何胎體上面,一般多以木胎為 主,首先固胎很重要,以免後續胎體產生變形與 受潮,影響後續的工序,防止變形可用貼布再進 行打底,完成下塗中塗與上塗,再以各種裝飾技 巧,最後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另一種為夾紵脫胎, 運用土胎塑形,以布作為漆器骨架,重複貼布刮 灰研磨再脫胎,加飾便成為美麗的器藝作品。看 似簡單,但卻需要極多的步驟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入虛無

漆除了作為黏著與保護功能之外,裝飾美化更另漆 工藝加值。漆呈現的方式有平面漆畫,漆畫的技法 千變萬化,可運用的材料與技法也非常廣泛,例如 描漆、使用金銀材料裝飾,抑或者乾漆粉作畫,當 然還有最常見的蒔繪或描金。立體雕刻也是漆藝展 現的另一種形式,透過漆後雕或者雕後漆,展現的 風格當然各有差異。而適用於黑漆與紅漆的沉金技 巧,螺鈿、卵殼貼附、變塗或者運用豆腐絞漆打捻 …… 等等,透過各種不同的技法表現,讓漆成為豐富 的創作媒材。 漆的品質、乾燥環境、加飾技法再加上時間的淬鍊, 從成品經過時間的積累,慢慢回潤,在不同的時期, 漆就像有機體,顏色不斷的變化,也是最迷人與高深

Apr.

宇宙之華

the 12th publication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莫測之處。

30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漆自古以來被視為生活工藝的一部分,實用 價值比藝術價值來的高,由於漆原料較過往 取得不易,在價格上有液體黃金之名,加上 製作過程繁雜,需要耗費許多時間,才能成 就一件作品,相對在售價方面比較不親民, 一般民眾對於漆器或漆藝認知不足,接受度 相對較低。 加以漆藝相關課程多以台中以北居多,國立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長期推廣漆工藝,而 南部在漆推廣上面顯得較少,本館在今(108) 年度邀請漆道坊梁晊瑋老師開辦漆畫課程,一 起體驗漆的奧秘,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關注 飛鱗flying Scale 作者梁晊瑋(正面)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的開課訊息。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動畫製 作系列 ( 五)

圖文 / 冉色斯動畫股份有限公司

實拍需要演員表演,動畫則需要動畫師

會運用許多技巧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

逐格調整角色的動作。動畫師有一顆細

倍的效果,儘量在表演佈局階段就將角

膩的心,他們跟演員一樣,根據不同角

色的 pose 擺到位,省去之後在精修階

色的動作需求,需要細微觀察揣摩每個

段時還要反覆修改。

角色的表情及動作。角色動畫來說,電 視影集的製作時程通常都相當緊迫,與 其投入更多心力埋頭苦幹,動畫師多半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32


動畫師工作流程如下: 1.詳讀劇本與分鏡表 了解該鏡頭中所需的構圖與表演所要表達的意義。 2.製作構圖(Layuot)

鏡頭使用、構圖

主要將2D手繪稿,轉繪為3D模型的畫面。 3.關鍵動作(Blocking)

角色靈魂、表演、表情

確認好鏡位與角色位置,接下來將角色姿態擺上去, 必須知道表演的目的,以及將角色最美的體態調整出 來。簡單來說就是Poses 務必要好又有力。製作集數 眾多的電視影集動畫時,動畫師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慢 慢調整每一個動作或鏡頭,會需要用一些技巧,讓我 們的動畫可以非常吸睛,但同時又不用花太多時間在單一鏡頭上。此外,更不能忽視臉部的表演戲份,調動作時除了擺身 體動作,也要將臉部表情、嘴型都視為一體,一起調整,二者互相搭配表演才會流暢自然豐富並和諧。 4.動作細節(Animatiom)

動作法則

有了明確及美麗的姿態,才能進最後填補細節的程序, 將所有影格中的肢體細節處理滑順。


每個動畫師都是賦予角色靈魂的魔法師,由於真人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芽」動畫內容,除了特

演出的電影製作費越來越高,動畫在成本製作上也

定主角群以外,每集故事內容都有不同的新角

越見優勢,特別是電視廣告以及特別節目,隨著技

色加入。每位角色設定個性鮮明,動畫師需接

術進步,動畫製作為了更節省時間成本,動畫師不

收龐大的故事劇情及內容外,更要花時間揣摩

用再像以前一樣辛苦的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工出細

每個角色的特性,才能讓動畫角色發揮其角色

活調整,可請真人穿上特定裝備表演其角色動作,

個性,並注入動畫中達到畫龍點睛效果。臺灣

進行各角色的初步動作捕捉,將其捕捉動作匯入動

首部末日題材的原創動畫【芽】,前六集已於

畫製作軟體中,動畫師在使用捕捉到的動作進行細

2018年11月首播於網路頻台Youtube「島嶼

部調整即可,這樣可改善傳統動畫在製作上需耗費

的 光 影 」 頻 道 中 , 後 六 集 將 於2 0 1 9年 播 出 ,

大量時間成本問題,大大節省了動畫製作的時間成本。

敬請期待這場末日旅途是否會找到希望!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Apr. the 12th publication

34


SOUTHERN

April . 2019

the 12th publication

Colors.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April . 2019

the 12th publication

Colors.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April . 2019

the 12th publication

Colors.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薰風·南方美學 Southern Aesthetics 2019年04月出刊 發行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發 行 人:陳柏欽 編輯委員:吳敏鳳、柳蕙瑜 刊頭題字:黃進添 執行編輯:林逸琇 美術編輯:目目文創工作室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 電話:06-2984990 傳真:06-2984968 網址:http://www.tncsec.gov.tw 出版刊期:季刊 GPN:2010500959 ISSN: 22 2 3 - 2 2 0 7

紙本刊物索取 來信附上回郵信封(A4大小),貼足郵資, 標明數量並留下聯絡方式。 本刊物量約為135克,大小20.5*20cm, 郵資請上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資資費查詢, 寄送至700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林小姐收(館刊索取)。

FB

官網

Apr.

薰 風

the 12th publication April.2019

S O U THER N A E S THETICS


C O L RO SOUTHERN S

A E S T H E T I C S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