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15th 風格印象

Page 1

Jan.2020

孔 版 印 象


第十五期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館刊「薰風-南方美學」升級改版, 從本期開始注入更多藝術、設計能量;從刊物設計、主題擬定 規畫與美學教育推廣的串接平台,持續為館刊注入新的能量。 「孔版印象」是本期針對藝術創作者運用「孔版印刷」的精隨再 現,也象徵館刊新形象主體的展現;以每期不同的藝術技法搭配 設計製作,將美學推廣定義更為廣泛、多元;此精神更巧妙呼應 本館新創藝術展演空間的策畫,期待透過一項項的動、靜態活動 與編撰,讓南方美學的熱度與光芒不斷散發、傳遞 ! 我們期待青 年藝術創作者的活躍,也持續與經典、豐厚藝術內涵的美感致敬 ! 讓我們一起開啟新的美學扉頁吧 !

Syun fong


樂齡美 學 體驗

在 南臺灣 的 角落散 播 造夢的 種 子 采 學堂 傳 藝生活 美 學‧社 區 母語劇 場 與 社造進 行 一場華 麗 的冒險

33

水 墨 美學主 題 展後記 Raw Art Gallery

墨 許臺灣 與 水 對話 引 爆創作 火 花

視障者 也 OK 的 美學體 驗

孔 版 印象

帶 學生開 藝 術之眼 、 煉藝術 之 心 時 間的分 色 版

24

27 06

14

19

30 10 02

Syun fong

C


topic column

孔版印象

時間的分色版 0 2 文、圖

幾個月前到台北「鳳嬌催化室」體驗紙的占卜, 對,就是占卜 ! 很奇特吧 ! 透過紙的體驗與另類的定位,不僅讓紙來告訴我 們自己適合哪一種紙,也可以重新認識紙張,且 是透過不同以往的情境、模式與五感,來定義這 平凡卻具有寂靜溫度的材質。

/ 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助理教授 楊欽榮


本期館刊從新的標題字體設計、規格的長版設定, 以及內頁文字與符號的安排,皆由「新」的概念延 伸。當標題成為英文主體,所傳達地不只是文義而 是具有符號性;猶如前述的紙張,真正體會一個物 件,需要的是跳脫與時間。 紙張的本身很容易被「使用上」定義,但很少有人 不帶目的性地用各種感官接觸紙張,進而與紙張產 生各種心得。我想,一份刊物的呈現,最重要的是 內涵與文本,但單純的形象、美感與畫面搭配呈現 也是刊物加值的魅力。這次的改版封面即規劃不一 樣的詮釋,透過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搭配時事表現。 四色印刷的畫面固然具有鮮豔的色彩,但編輯加工 設計時也將原圖作者的心思置入 孔版印刷(Stencil Printing)。 孔版印刷是一種傳統的技術,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 印製布匹的圖騰技法,一直運用至近18世紀才推廣 至紙張的運用。孔版的載體是具有細微孔縫的,印 刷時將空隙的部分將油墨以刮刀擠壓,使油墨透過 網格孔隙覆蓋至印物表面。我們常說的「絹印(silk screen printing)」即為一種孔版的應用,絹印也 可稱作絲網印刷,可印於布料材質,亦可製作成各 式包款或衣服等成品,現今廣告業中的布旗、布條

各種紙材的加工與表現 ( 鳳嬌催化室 )

一張豐富色彩海報側邊可以看見由各色板組成 ( 森3藝廊展示品 )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等皆可運用,通常統稱為網版印刷。


Southern aesthetics

Syun fong

簡單的說,藝術創作者在構思圖案時,先畫好整體畫面,在進行分色。 一種顏色就必須開一色版,然後進行分色的印刷。所以如果顏色越多, 畫面分版會越多,分離的區塊會越複雜,價格就會越貴。故封面的畫面 成品有金黃、粉紅、藍色與黑色,就知道要分成四種色版(通常白色就是 紙張本身色彩) ﹔可以從製稿的畫面中看見不同色彩區域的黑稿設計, 將此黑稿繳交給印刷廠並告知此版之色版即為定義色彩之重要步驟。

0 4


粉色製版黑稿

孔版印刷的概念就像時間的累積 : 對事物 的觀察與創作,在後製時分離了各種圖層, 猶如抽離了各時間的情緒,然後透過逐層 的刷印又把各種精心搭配的情緒堆疊在一 張張豐富的畫面上,成為了一個事件、記 憶、感官的集合。所以藝術創作者將時間 堆疊在圖層中,我們也可以透過孔版印刷 的獨特性,仔細端看紙張纖維孔隙吸附油 墨痕跡、各色版錯位交織的細節,讓每一 張印刷的圖案,都有不一樣的小細節,我 想,這就如生活的每一秒一樣,時刻皆新, 隨時積累。 本次刊物的設計加工特別運用局部光來呈 現一種分色的演繹,將網點代表一種分色 區域,讓讀者可以用摸的就可以知道分色 的道理,我想在保有館刊魅力與新形象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持續嘗試各種藝術創作 技法再現之體驗,讓刊物從外到內充滿著 美學與藝術創作的精隨,每一篇章皆是一 種時間與色彩的豐厚沉澱。

藍色製版黑稿


education

教育哲學家杜威曾說: 「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是不間斷的連續發展,因此教育即生活。」 學生若沒有經驗,是無法真正學習的,他認為學生應從實際的生活 經驗中去獲得知識,而老師們在課程設計時便特別需要重視學生的

文 / 邱士芬 - 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

帶學 生 開 藝 術 之眼、煉藝 術 之 心 0 6

Syun fong

興趣與認知發展。


觀看台灣學生目前在藝術文化體驗與興趣上面, 普遍是較缺乏的情形,如果我們希望深化學校中 的藝術文化教育,一方面需透過鼓勵專業藝術家 或藝術工作者進到學校與老師們合作與備課;一 方面期許培養這群藝術家老師,能學會以學生為 主體來製造機會設計課程,以創造學生在藝術文 化方面的經驗,讓他們能樂於學習,在課程中去 探索現象、解決問題,進而培養主動思考與探知 的藝術文化的精神。

再來,非常高興有機會參與了三場精彩的觀課學 習,10/7(一)到臺南市新興國中參與榫卯工坊的 觀課,拓展我對木工教學的認知想像與專業知識, 看到學生能忍耐高溫不開電扇的教室,小心翼翼

自從我參與這個文化體驗教育計畫後,第一次跟

的切割與使力,小組對話也是針對如何切割會比

藝術家們進行ORID融入藝術教育的工作坊,看到

較順利和漂亮,相信他們在木工創作過程中習得

他們認真投入學習,用心思考課堂中如何設計提

專業技法,更增長了學習需要的耐心與挫折力。

問以及和學生對話,我內心是感動佩服的。當我

10/17(四)到高雄左營見城館參觀謎尋文創的闖

第一次參與文化體驗教育教案審議會議,我和台

關課程,學生們分組進行闖關,看到迷尋文創團

灣各地用心有創意的藝術家們對談教育理念和教

隊用心研發的闖關設計題目,也看見學生在過程

學設計發想時,我是激動的,每份教學計畫都是

中的如何透過小組合作發現答案,讓他們能回顧

獨一無二的用心,都是專業的呈現,更是開啟校

舊城的歷史與演變,更期待他們能思考在這個城

園學生藝術小種子的契機。如果我們的孩子都能

牆演變過程中能找到的意義。10/21(一)到臺南

有機會參與這些豐富多元的課程,透過與藝術家

大灣高級中學國中部,看林玉婷老師的杯子蛋糕

的互動,藉由課程的操作,將學生帶到藝術殿堂

教學,我非常欣賞她對課程設計的發想,她希望

體驗自身與生活、環境與藝術的關係,不僅拓展

學生透過杯子蛋糕創作去紀錄學校生活,從中學

他們對藝術的想像與認知,更能培養他們在藝術

會用藝術品創作記憶、更新記憶,找到記憶中更

方面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深刻的意義。


當我有幸參與整個計畫執行過程後,我要再次

的細節與方向。我相信唯有親身參與課程設計到課

肯定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計畫的精神與意義,

堂實踐後,你才會真正體會中間的可能的落差或不

感謝台南大學麗玉教授與台南生活美學館團隊

足,才能享受教學的成就感與甜蜜為何,把這些心

的用心,認真陪伴每個藝術家成長與精進。在

得都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受益的不只是更多的老師

一路的執行過程中,就是以「將藝術家成為藝

們,更是能參與課程的學生。

術教學家」為目的來前進,讓他們以自己專業 背景與藝術素養為基礎,透過與專家教授和學

第二,我覺得藝術家們在設計課程和撰寫教案,可

校老師的共同合作,經由對話、概念溝通、教

能還需要再多一點的協助與陪伴,課程教學的專業

案設計、課堂操作與記錄等步驟,發展出一堂

知識也需要培養他們學習與成長。相信他們在一次

堂各具特色與生命力的藝術教育教案,補強學

次的培力與修正理解過程中,一定可以努力從藝術

校體系本身在藝術文化教育與體驗的資源不足,

家成為專業的藝術教學家。

我更希望的是能將這些寶貴經驗透過分享來推 廣到更多的縣市學校,讓藝術文化的種子遍佈 更多學生的生命中。 我個人在此提出幾項建議提供參考: 畫的藝術家紀錄自己的收穫與省思或是建議與 修正,集結成冊分享公布給更多有心想加入的 夥伴,也讓大家從這些寶貴的經驗中萃取修正

0 8

Syun fong

第一,希望趕快打鐵趁熱,邀請每一位參與計


第三,這次觀課經驗中,發現進度普遍都太快,可能在學生的 學習能力與認知負荷上,需要讓參與老師們有更多了解。期待 下一次在訂定教學目標時,不只考慮教學節數與目標的可行性, 更需要考量的是學生是否能吸收得了或是操作得了,才不會出 現趕進度的狀況。 第四,我認為藝術文化體驗計畫的教學終點應該是在學生身上, 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透過觀察發現、探索未知、了解詮釋、進而 省思評鑑,學會用藝術的視來看待身邊的人事物,而非只是一 項成品或是表演而已。所以我更期待的是,老師們能多設計課 堂的對話或是分享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能啟動思考,更 能讓老師也能看見學生是如何思考藝術這件事情的。我們的目 標就是要帶著學生開啟藝術之眼、修煉藝術之心,藝術不再是 脫離生活的,而是能真正每個人生命裡的一部分。 最後,行動是改變世界的開始。我相信透過這個超級棒的計畫, 讓藝術文化的教案有機會被研發、推廣、教學,讓更多學生理 解藝術不單只為創作作品,最重要的是每個作品中隱藏著每個 人對周遭事物的不同看法,透過這些行動這些經驗,讓學生才 能真正學習建構具有改變世界的認知與經驗,而藝術絕對是執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行行動能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視障者也

OK

的美學體驗

文、圖 / 江貞昱

如果看不見 又要如何去創作一件作品 ?

如果看不見 要如何欣賞一件藝術作品 ?

1 0


「觀察、審美、創作」是美感體驗的過程,但是缺少了 「眼睛」這項強大的感官功能,視障朋友們該如何去觀 察?這時候就需要「口述影像」這項專業來協助視障朋 友接收影像訊息的語言敘述,讓明眼人把「看見」的事 物「說」出來。但是,明眼人的我們,如何去「看」? 如何去「說」?看得見,就說得出來嗎?而說出來,是 否就真的能夠讓視障朋友真正理解、明白我們想表達的 意思?

專業的口述影像志工團隊

種種的疑問,就在接觸了「口述影像」 這門學問後,一一去找尋答案。

口述影像對本館園區功能及外觀介紹 的導覽稿,以及搭配口述影像導覽使

活動或空間的障礙排除,相信其他族群

用的立體模型觸摸輔具,並針對館內

的朋友就更沒有障礙了。為此,我們從

鄉土生活展示館常設展資源進行優化,

最基礎的「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初

增加操作互動式的觸覺輔具,成為國

階志工培訓開始辦理,一直到完備館內

內首座以常設「文物」輔具提供視障

接待視障族群的友善導覽資源,包括以

及其他族群近用體驗的無障礙文化空間。

Syun fong

現,使得視障者成為文化近用最困難的 族群,如果我們可以將視障者進入文化

Southern aesthetics

由於目前多數文化活動高度依賴視覺表


我們做了許多的努力,在「文化近用 / 平權」的理念下,一步一腳印地往 「全人服務」的方向走去,希望讓每個來到館內的朋友們都能夠得到適當 的接待,更希望為大家創造出更多生命裡和美感同在的愉悅時光。 但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為視障朋友做些什麼呢? 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可以體驗創作的樂趣 !

於是,今年我們邀請口述影像訊息設計專家趙又慈老師規劃設計兩款適合視 障族群的藝文美學體驗,也是國內首度針對視覺障礙者系統性設計的美學體 驗課程,透過專業設計的視障輔具,用「玩」和「觸摸」的方式,協助視覺 障礙者認識平面造型或構圖的基本概念,同時也進入多元媒材的創作世界。 我們主動邀請臺南、高雄的視障朋友到館參訪,從一下車的接待引導,到參 觀館內無障礙展覽,到最後快樂的自由創作,每位來館的視障朋友都很開心

1 2

Southern aesthetics

有這樣的藝文體驗課程,不管是先天全盲,或是後來因為工作受傷、生病導 致視覺缺損,每位都有著不同的生命故事,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很耐人尋味 ......


A君從事總機工作,電話幾乎成了

透過讓視障者操作不同的媒材、輔

生活的一部分,作品裡的<電話>

具或工具,協助他們體驗自我創作

鮮明真實,可 能連明眼人也無法

的過程,這樣的課程,可以是一種

做到呢。

學習物件的形狀,從原型到變型的 過程,也是一種了解創意的過程。

B君是音樂系的學生,立體的五線

衍伸這樣的課程結構,其實也是一

譜與音符作品,彷彿在跳舞。

般人進行藝術創作或創意訓練的過 程,大家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各

C君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繽紛

自領略不同的滋味。

美好,令人嚮往! 即使看不見,色 彩也可以如此多彩美麗。

視障朋友透過短暫的課程,體驗從未有過的藝文美學 創作的快樂;而我們則在陪伴的過程中,真實感受到, 「看見」是多麼美好與珍貴 !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文 / 林逸琇

引爆創作火 花

近年來,青年與青少年族群的文化參與,愈來愈受到重視。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辦理新藝市集,初心期待提供一個創作 交流的機會,作為藝術創作者露出的舞台。三年多下來已累 積將近數百個品牌參加,同時看到各種藝術與創作能量,因 此,如何將市集的能量延續下來,並且能夠持續發酵擴大, 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1 4


Southern aesthetics

Syun fong 108年陸續將本館一樓的空間整備,打造小型展示空間,期待將每個月一次的市集 能量,延續到館內並能夠創作出更多不同的火花。新的展示空間沿用新藝市集的理 念,取名為「Raw Art Gallery」(新藝空間),我們期待這個新的展示空間能夠更親 民,引入活潑與創意的能量,讓藝術展覽生活化、親子化。 「Raw Art Gallery」經營方向提供在學或青年藝術創作者藝術能量與創意的展演機 會。108年試營運委託東方設計大學策展,推出首檔展覽「Let's go to Art Class! 生活藝術創作展」,讓藝術從生活中出發,翻轉大眾對於藝術觀賞的視角,鼓勵大 家看展覽玩藝術。


「生活藝術創作展」邀請東方設計大學、台南

覺,風格強烈卻足以襯托作品;同時規劃互動

應用科技大學、台南大學等校藝術創作學生,

參觀,在展覽空間處處都有驚喜。觀者可以回

以及曾經參加新藝市集的創作者,共計10位青

憶在教室的行為模式,透過蹲著看、躲進講台

年藝術家,透過多元媒材展現藝術多元性,媒

下看、掀起窗簾看等不同型態觀賞作品,發現

材有壓克力、拼貼複合媒材創作、水彩繪畫結

很多藝術創作,以不同角度在展場中呈現,原

合陶藝、手繪稿結合刺繡、漫畫報紙設計、電

來,看展也可以這麼輕鬆有趣。

繪及繪本等;在每件作品中,都有創作者對於 生活觀察與感受,運用自己熟悉的媒材,具體 實踐到作品與大眾互動,像是對於未來的迷濛、 朋友間相處或者環境保育議題等等,透過有趣 的方式詮釋內心感受,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一檔有趣的展覽,除了作品精彩,如何呈現讓 作品更有看頭,才是最關鍵的要素。本次展覽 空間設定以「教室體驗」與「多元視角觀賞」 策畫。透過純手繪漫畫線條與黑白作為整體視

1 6


Southern aesthetics

秘密塗鴉小空間意外廣受小朋友喜愛,窩進去之後都欲罷不能,也許平常沒有什麼機會能夠隨心所欲塗鴉,這個秘密塗鴉小空間成為最受歡迎的小角落。

案(塗鴉),讓展場畫面更加豐富,也創造出藝術的各種可能;同時,為滿足大家塗鴉的慾望,展場特闢一個祕密小空間,讓大家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

回憶起小時候在教室,是不是曾經偷偷的,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塗鴉?除了模擬教室與學校場景,也邀請新藝市集擺攤藝術家,到展間畫下自己拿手的圖

Syun fong


本次展覽不僅翻轉民眾對藝術展覽的想像,觀展族群也超乎預期。原設定風格以年輕族群 為主,意外吸引許多親子前往參觀,而且為了讓孩子塗鴉,也讓家長願意在展場多停留一 點時間,展覽道具課桌椅,亦兼具了實用性,坐下來休憩也能多看作品一眼,增加了與藝 術作品接觸的機會。 配合展覽,同時現場我們準備了問卷,希望透過這個特殊又特別的展覽,吸引一般不常看 展的民眾,了解對本次展覽的喜好程度,加上作品的多元性,更能調查出民眾偏好哪種創 作媒材的展覽,作為「Raw Art Gallery」後續規劃策展的重要參考,也期待這個空間未來 能更活絡,同時願意讓更多民眾,敞開心胸讓藝術走進生活。

1 8


自古至今,「水」以其豐富的姿態存在於大千世界。 在形質上,可以細微如雨霧,也可以浩瀚如汪洋;在 物態上,更可以短暫如剎那,恆久如光照,變而不變, 有形而無限。身處四面環海的臺灣,生命之源始於此, 人與水的依存及影響不僅彰顯於自然地理、歷史現象、

且迷人的臺灣文化與藝術涵養歷經四季遞嬗,時序更 迭,如同承載生命的長河,時急時緩,時而激盪,時 而累積及創新。

水墨美學主題展後記

生活型態、天候景象等因素中,更體現於兼容並蓄的 多元族群文化與藝術人文。余光中詩中寫道:「如果 時間是一條長河,晝夜是漣漪,歲月是洪波 …...」獨特

墨許臺灣 與水對話

一抹初心 墨許臺灣

文 / 薛家欣 策展人 戴武光 夏韻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林威丞 游

三代語境 與水對話

生世墨色 傳承開展

「墨許臺灣‧與水對話-2019水墨美學主題展」

本次展覽定出四個主題:戴武光、莊連東、駱志

特別邀約臺灣十位水墨藝術家:戴武光、羅振

豪三位老師,透過「上善若水-生命墨契語彙」,

賢、王國和、林清鏡、蔡式媚、莊連東、林威

以筆墨訴說自我,探索萬物生命;「心如止水-

丞、陳瑞鴻、陳仕航老師,以「世代」作為跨

我與我的水墨之道」,集合了蔡式媚、陳瑞鴻與

距、「水」作為主軸展開對話,使縱向的跨世

陳仕航三位老師的作品,他們在白與黑之間渲染

代藝術思維,與橫向的水墨軌跡,交會出一點

出大地,藉水鑒心而移境;而「觀水有術-跨境

波光。一代傳承既有,建立底蘊;二代參合新

視角」,則企圖藉王國和、羅振賢、林清鏡與林

舊,開創新局;三代獨具創新,回歸本我。

威丞四位老師獨具而多維的眼界,展現近遠皆得 以細思量的水性;「與水對話 實驗計畫裝置區」 的互動場域,出自新銳藝術家陳瑞鴻老師之手, 讓觀賞者可親身與紙竹墨池對話,感受水墨的平 近趣味,聆聽山水由心,傾訴我心以墨。

2 0


林清鏡 山中一夜雨


上善若水

生命墨契語彙

水孕育生命,造福萬物,依高山繚繞成嵐,下則依道流淌成河,以細 微的雨露化為新生,卻又能以浩瀚的汪洋作為歸屬,且不與世間萬物 任一爭其利益、較其高下,擁有至高無上的美德,展現超然而絕妙的 存在。本區挑選出戴武光、莊連東、駱志豪三位老師之作品,以墨描 繪本心,以彩訴說生命,藉由筆下的呼喚,開啟不同的構圖視窗,讓 觀者可目光賞其畫,心中細思量,濃淡成語,橫豎為調,閱讀一場水 墨藝術家的跨時空對話。 心如止水

我與我的水墨之道

本區集選蔡式媚、陳仕航與陳瑞鴻三位老師 之作品,以墨池映照創作的心中境,在白與 黑之間緻染景深,大塊筆畫,意境佈局,來 到此區,觀者在細探每一位藝術家的手中墨 時,思感得以靜默如水,遠望止如畫,但近 觀能見水墨隨風生漣漪,隨雲自流動,進其 心,道其道,讓人與畫產生對話的同時,共 成藝術新景,共造水墨心境。

Syun fong 2 2

Southern aesthetics


觀水有術

跨境視角

孟子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其本意雖在 表達觀水之瀾而知水的本源,但藝術家以其所寫 之實,在勾畫點染間,水墨頓時已化成泉河江海, 而其所寫之意,無論毛澀蒼潤,在渲染之際,氣 韻已如浪潮迎面而至。 王國和、羅振賢、林清鏡與林威丞四位老師獨特 的創作視角,體現水墨的多維空間與內涵形式, 更展現其豐富而厚實的人文底蘊。 與水對話

實驗計畫裝置區

心中有水,屏除其雜念,微波而不驚,便能達 到心如止水的自在狀態,立於紙前,然心中恬 淡悠遊四方,不受世俗所拘束,不僅是藝術家

Southern aesthetics

在創作時的最佳狀態,沾墨下筆的同時,更如

水可謂純粹,蘊含天地一切起始;水可謂多樣, 盈天地虛實,而終有其歸處。在這場當代水墨跨 境對話的審美場域內,不僅是藝術家與觀賞者之 間的交流,意境的共遊,更是從全新的角度對心 中自我的一種觀察,展開前所未有的對話,展開 一場跨越時間及空間的世紀水墨對話。

同照著一面鏡子,橫豎交錯、濃淡交疊地倒映 出自己的模樣,藉由每幅書畫作品展現出獨樹 一格的氣韻與佈局,觀賞者便能探見創作者不 為人知,卻誠然真實的面貌。


不知道您可曾聽過「喜樹」這個村子? 它位於臺南西濱沿海地區,近幾年因為 一款仿真的小魚包設計,讓社會各界大 為驚艷,紛紛來到喜樹探訪。小魚包包 帶來商機也帶來人潮,社區裡的相關組

開發之後,郭老師選擇回歸到聚落

織因著這樣的發展趨勢,也開始關注並

最初的歷史故事與人文脈絡調查,

改造聚落的環境,於是喜樹緩緩的蛻變

於是喜樹特有的「龜醮」傳說、喜 樹人共同的「老兵牽罟」記憶都在 郭藤安老師的努力下,以繪本作為

工作室負責人郭藤安老師是喜樹聚落營

媒材的方式,讓這些隱藏在村民記

造的重要推手。在空間的營造與商品的

憶裡的典故得以重新躍然紙上。

與社造進行一場 華麗的冒險

輔導團隊以區域扎根、陪伴培力的方式推動, 持續陪伴低階、強化中階、支持高階,讓整體社區發展架構健全與成長

2 4

文 / 余嘉榮透南風工作室 輔導團輔導老師

成一個小小的藝術聚落。吳郭魚藝文工 作室就安靜的隱身在喜樹隱密的巷弄裡,


吳郭魚藝文工作室郭藤安老師分享繪本製作的心情

喜樹的繪本製作從題材的調查、繪畫課程的培訓到繪本的印製,過程 除了社區組織與居民的共同參與之外,其中來自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的經費支持以及輔導團隊的陪伴協力都是共同形塑成果的重要關鍵。 在108年度從嘉義、臺南、高雄到屏東以及外島澎湖,總共有57個社區 組織像喜樹吳郭魚藝文工作室一樣,獲得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文化部 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計畫」的經費挹注,得以順利的在各地方 推展社區營造以及藝文推廣等相關工作。除了經費的挹注之外,臺南生 活美學館也建構了輔導團隊協力社區完成計畫內容。

由社區志工與學童共同製作的海墘營繪本

由社區志工與學童共同製作的海墘營繪本-2

2019年的輔導團隊水牛設計部落負責人呂耀中老師用「陪伴是最溫柔的輔導」規劃今年的 輔導機制。呂耀中表示:「我們希望透過輔導老師的陪伴,以民眾為核心、透過操作手法來 輔導、激發社區組織對社造的動力與想像,更有效地營造共識、凝聚能量,策動更衷於在地、 更符合實際需求的執行重點與效益。再以區域扎根、陪伴培力的方式推動,持續陪伴低階、 強化中階、支持高階。


在屏東東港,我們看到屏東大學研究生

琉球的區域小旅行活動;在臺南,有海墘

梁芝茗以其專業的能力訓練志工針對東

營文化基金會的志工帶著孩子做調查、作

港東隆宮的「溫王爺壽誕探究東港團會

繪畫創作,用深度有趣的方式去認識故鄉,

發展與迎王組織動員」這個特殊的文化

並透過孩子小小的雙手畫出自己的故鄉。

習俗做調查、也看見了旅仕行銷的年輕

在高雄美濃與嘉義,有南洋台灣姊妹會與

人們以生硬的台語試著去融入當地,並

嘉義市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為著嫁到臺

實際去串聯林邊、東港、大鵬灣以及小

灣的新住民姊妹而努力著,她們分別透過 影像與書寫的培訓課程,鼓勵新住民姊妹 表達自己的觀點、書寫自己的故事。

在外島的澎湖,觀光客眼中碧海藍天的 旅遊勝地,近幾年也面臨海洋汙染與傳 統文化快速流失的在地問題,於是不管 是離島的望安、澎湖本島的湖東、南寮 等社區組織都開始思考如何處理海漂垃 圾與建構記錄逐漸流失的傳統島民生活

家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在前方,但要走過

文化。上述的這些辛苦的夥伴們在各地

去的過程與路途上卻是充滿著挑戰與困

推展的工作看起來豐富有趣,但也不全

難,最終有的成果或許十分美好、有的

然那麼順利的。有些執行了才驚覺經費

或許勉強完成,然而只要經歷了那段協

不足、人力不夠;有些執行了才發現培

力合作的過程,累積了經驗並從中學習,

訓不易、串聯協調困難、或是施做的工

那我覺得各社區所展開的這場冒險就已

法不對!因而不同計畫在不同地方執行

足夠!期盼我們繼續一同走在通往夢想

的過程中,在我看來都是一場冒險!大

的路途上。

Syun fong 2 6

Southern aesthetics


文 / 臺灣豫劇團副研究員兼科長 鄭曜昌 圖 / 臺灣豫劇團節目製作及行銷專員 柯維軒

傳 藝 生 活 美 學 ‧ 社區母語劇 場

社區母語劇場概念來自社區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之「建立社區文 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 共 同 體 」 等 概 念 自1 9 9 4年 被 文 建 會提出,而至近期文化部的「社區 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105-110年)」中,以「擴大藝 文扎根建構文化價值」、「促進多 元參與創新城鄉發展」、「分層培 力強化行政動能」作為施政主軸, 落實「厚植多元文化能量,營造協 力共好社會」目標;「母語應用」

臺南市安南區海西社區以在地飛虎將軍的故事, 串起《台江傳奇幸福夢》的演出。

得見其中,以保存文化角度,蒐集 研究在地語言,進行文字與影音紀 錄,或將母語結合社區劇場、藝文 展演與傳承、終身學習或在 地特色 各項資源,以達活化、運用在地母 語效益並增進在地認同。


與者多為半百以上的中老年人,號

臺南生活美學館自2018年開始執行 「話我家鄉-社區母語實驗劇場」計

稱「千歲團」,表演皮影戲《土地

畫,當年度委託臺南市傑出演藝團

公的話》,起初擔心觀眾聽不懂客

隊「那個劇團」辦理,將表演藝術

語,而想以國語發音,但是當以客

相關專業工作方法帶入社區,透過

語念白時,立刻彰顯母語的語言張

古謠傳唱或演說在地故事,以戲劇

力,雖然是在影窗後操偶,聲音表

演出方式,將母語的內涵,轉化成

情已豐富了整齣戲的一半飽滿度;

具體可見可聽的展演文本,奠定「

在接續16周由高雄皮影戲劇團傳授

社區母語劇場」的基礎。2019年則

的皮影戲操偶技巧、後場的鑼鼓音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續

樂及歌舞表演等學習,讓他們10月

辦,劇團整合語言、戲曲、舞蹈及

23日在美濃龍肚國中成果展演時,

歌唱等多元藝術領域,與參與的社

風糜了大小朋友,亦將現場氣氛帶

區民眾共同創作,建構傳統藝術與

到最高潮,當天校長莊志德就表示,

母語互為表裡的社區劇場與部落傳

透由皮影戲表演讓小孩與阿公、阿

唱型態。如高雄美濃獅山社區,參

嬤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

高雄市美濃區獅山社區千歲團,表演起皮影戲 一點都不含糊,歌舞活力也不輸年輕人

本年度執行的計畫尚有臺南安南區海

傳藝馬拉松大匯演」活動中演出,「

西社區、屏東縣內埔鄉文化資產維護

台下十年功,只為台上一分鐘」,這

學會、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屏

些素人演員們藉由在不同場域的演出,

東縣牡丹鄉石門部落等,他們各以閩

表演給不同的族群觀賞,除了可以增

南語、客語、鄒族語、排灣族語等母

加舞台經驗外,也從中得到成就感,

語為主軸,同樣利用藝術學習的模式,

及對自己社區族群的認同感;透由傳

由臺灣豫劇團邀請專業師資進行以母

習課程及演出亦驗證母語是一切學習

語、傳統藝術、舞蹈及戲劇等培訓課

的基礎,是跨文化教育或是不同文化

程,在所屬社區、部落做成果發表後,

間之間相互瞭解以及互相尊重的重要

隨即受邀至高雄左營傳藝園區的「2019

元素。

屏東縣內埔鄉文化資產維護學會與臺灣豫 劇團導演彭衛民共同討論《日久他鄉係故鄉》劇本。

2 8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部落老青少三代傳唱排灣族《Kapanan》生活歌謠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攜手 辦理社區母語劇場計畫,展現臺灣多元文化樣貌,達到多 贏的成效;除了前述各個社區所得的利多外,兩個公部門 單位都在地耕耘多年,各有發展取向目標,美學館展現長 年來在南部七縣市深化社區營造,發揚所在地生活文化, 推展文化平權理念,辦理社區生活美學、文化近用及體驗 等積極作為,深入民心;臺灣豫劇團則與民間表演藝術團 體攜手協力經營「南戲小鎮」策略聯盟,共同作大戲劇的 市場,共同創造多元多工的文化藝術表演環境,平衡南北 文化落差與培養拓展更多的戲曲欣賞與文化消費群眾,間 接帶動南部地方文化與產業發展。未來雙方可繼續媒合其 他的社區或部落,依據當地地理、歷史、傳統、風俗所發 展出的獨有歷史文化為底蘊,結合南部地區傳統戲劇劇團 特色(如皮影戲、傀儡戲、布袋戲、木偶戲、歌仔戲、客 家戲、原住民樂舞及豫劇),開創多元戲曲演出型態,激 發傳統戲劇在現代社區與劇場的新思維與新創意。


樂齡美學體驗

圖 / 邱俊諺、杜雅琦

采學堂

文 / 杜雅琦、黃語晨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灣潭學堂帶你看見植物色彩的藝術

樂齡一詞,源自於新加坡,意思是開心、快樂、愉悅、 愜意、瀟灑,甚至是幸福、享受等等;在臺灣,最初 為鼓勵長輩能夠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後來大部分的 人便以此做為年齡55歲以上中高齡民眾的稱呼。隨著 臺灣社會的高齡人口增多,我們透過藝術活動深入不 同的偏鄉社區,豐富高齡長者的生活經驗,誘發埋藏 在生活的美學種子。

3 0


沿著糖廠鐵路,我們抵達全臺灣平均年齡 最 老 的 地 區 — 每4個 人 就 有 一 個5 5歲 以 上 Southern aesthetics

長輩的嘉義縣六腳鄉(內政部統計處,2018)。 嘉義六腳在地作物玉米除了拿來食用外, 我們在六腳鄉裡的工廠村規劃藝文學堂, 嘗試將玉米榖、玉米葉、玉米粒成為藝術

Syun fong

創作的元素,透過拓印、拼貼、玩偶製作 翻轉高齡者對玉米的原有想像,也融入在 地場景,呈現出平時生活的樣貌,除了玩 創意,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不同種類玉 米的顏色排列組合,組裝不同的樣貌,人 生也是,就是要有著各式各樣的經歷,才 能顯得豐富精彩不單調。

六腳學堂用彩色玉米拼湊人生色彩 竹村學堂用小竹紙捲 填滿竹子記憶

嘉義市竹村里舊稱竹子腳,因早期社區 四周有許多竹子而得名,竹子原本的功 用是防禦強盜土匪,隨著時代演進,竹 子已不復見。走過社區,憶起與童年玩 伴一同嬉戲的路;拾起竹棒跟著音樂敲 打節拍;藉由繪畫、捲紙將存在心中的 記憶,不管是喜、是怒、是哀、是樂, 回憶都化為各式各樣的顏色,拼湊在竹 子裡,創造出屬於竹村的特色與色彩。

嘉義縣中埔鄉灣潭學堂融合社區藥草植物與藝術文化體驗,藉由五感體驗認識生活 周遭的藥草應用,運用自然繽紛的色彩創作引發長輩們的創意想像,融合生活美學 的創作,讓偏鄉社區長輩們透過觀察、審美、創造,採集在地素材重新認識在地資 源,縮短美學藝術與偏遠社區的距離。


一望無際的內海是臺南七股的特色之一,多數 村民過往倚靠製鹽業為生,隨著鹽業停工,村

七股學堂用話劇串連起鹽工的回憶

民紛紛遷出聚落,人口也大量衰退。融合記憶 與技藝,我們嘗試喚起高齡長者說出鹽業的甘 苦,哼唱出記憶中的歌曲,畫出過往工作的身 影,透過影像認識社區之美。鹽的存在對於我 們只是調味,但對於高齡長者卻是人生大半輩 子的累積,我們透過鹽工話劇的方式,嘗試保 存鹽業的回憶,並傳承給後代子孫。 隨著海浪的拍打來到高雄梓官,梓官南半部濱 臨臺灣海峽,靠海吃海,是典型的漁村風貌。 以海為主題,我們透過炭筆、樹枝、在地蔬菜、 廣告顏料等多元媒材,引導高齡長者畫出不同 色彩、不同形式、屬於自己的大海意象,將記 憶中漁獲豐收的快樂、驚濤駭浪的懼怕、悠遊 自在的徜徉等以多元樣貌呈現。 枋寮位於屏東縣西部中段偏南,在南臺灣依山 傍海,在這裡我們讓高齡長者透過藝術作品、 詩詞、古民謠分享在地特色,細察日常風景, 了解家鄉故事,藉由藝術創作揮灑所看、所聽、 所聞抒發內心的情感。 梓官學堂用色彩彩繪大海意象

采學堂系列課程融入生活經驗、地方特色,運用生活的 素材,結合玩色彩、玩藝術的性質,期許帶領高齡者翻 轉舊有概念,重新認識自己的土地,盡情的享受及體驗, 找回當初恣意創作的回憶與樂趣。 枋寮學堂將藝術融入生活,繪出美麗家鄉

3 2


文、圖 / 劉映辰

在南臺灣的角落 散

電影是個造夢的過程,電影大師梅里耶

在老師們的巧手與生動的介紹下,一幅

以電影技術將夢境或幻境變成現實的可

幅圖畫如魔術般,翩翩飛舞於翻動的紙

能。時間推進,電影技術的精湛讓某種

頁或橡皮筋裝置的簡單構造中,讓每個

「夢」的片刻更加細緻。甚至,當人們

孩子大開眼見。孩子們親手操作時那無

在影廳內沉浸於夢的美好時,也開始有

比興奮的笑顏,有種無價的幸福感。

更多機會知曉造夢的方法。 2019螢火蟲電影院規劃由國家電影中心 電影工作者前往南部育幼院與兒童互動, 將電影的「夢工廠」搬進孩子們的生活 中。以「視覺暫留」原理為基礎的電影,


孩子將老師給予的「一個圓」的畫紙,投映

另一種對夢的開創,是老師們所選的繪本

上心中最天馬行空的「夢」。當一張張被塗

與電影中的故事。以「故事」裡面角色的

上七彩顏色、長出手腳與翅膀的「圓」在銀

際遇,螢火蟲電影院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種

幕上成為怪獸、精靈或各種故事時,一個純

夢的可能。不管是未來的生涯、職業、生

真又簡單的夢就這麼被製造完成了。從「看」

活,甚至是迷惘時的抉擇、難過時的自處

電影到了解電影;從夢的沉浸到夢的製造,

等等情緒的成長。當螢火蟲團隊來到育幼

電影的世界開啟了孩子們的選擇,也多了一

院時,帶領育幼院的老師曾說過:「在年

種能與人分享心中所想的方法。

幼的孩子心裡,會來到這邊就代表他們背 後都有一道創傷,而那道創傷讓他們不會 做夢,也不懂做夢的。」也許,觀看電影 對很多人來說只是稀鬆平常的娛樂,而拍 攝電影只是一門專業技術。但在育幼院裡 的體驗課程中,「電影」卻是一種做夢的 方法,甚至是一種對做夢的想像。看見孩 子們讓繪紙上簡單的「圓」擁有故事,你 能夠知道他們心中仍然有著小小的「夢工 廠」在運作著,只是少了方法說出來。如 同,當銀幕閃動著《幸福路上》主角小琪 的苦惱與人生抉擇,一雙雙睜大的圓眼睛

小朋友興奮的翻閱電影互動看板 ( 高雄-慈德育幼院 )

3 4

Syun fong

Southern aesthetics

幾乎烙印下那些即將是自己可能的將來。


孩子們也許不是不能做夢、不會做夢, 育幼院的孩子在生命最脆弱而敏感的時 期,就經歷了成年人難以想像的波折, 當然收起羽翼保護自己。然而當一種全 然不同的世界向他們面前敞開時,那種 毫無遮掩的好奇心及展現慾早已透露他 們心中最深沉的「夢」。螢火蟲團隊恰 巧提供了一個平台、一種管道,讓夜裡

孩子們好奇地看著動畫轉盤 ( 高雄-六龜山地育幼院 )

也藏在睡顏下的「夢」於那個投影著奇 蹟的午後展翅高飛。

在當代電影以工業的形式朝著商業趨向 發展著。同時滿足大量流行文化的需求 下,我們可能戲稱電影是一種「販售夢 想的工作」。在科幻類型中探尋未來或 魔幻世界、在愛情小品中體驗情感、於 喜劇情節中速食歡樂。在資訊爆炸、抉 擇眾多的影像時代,看電影的人、對影 像擁有需求的人是如此的多,電影之餘 影廳裡的觀眾卻仍然如此陌生。甚至, 有著那麼一群在資源圈之外更難享有影

小朋友認真的創作自己的動畫書( 高雄-山地育幼院 )

視資源的人們。螢火蟲電影院期許將好 電影帶入各種人們的生活當中,而這過

螢火蟲電影院團隊是舵手,引領著人們

程不只帶來電影的魔幻,同時也將製造

觀看著辛苦的臺灣導演們製造「夢」,

魔幻的方法告訴你,甚至把解析閃爍銀

也讓觀看夢變得更具意義。而那份意義,

幕背後秘密的方法也與參與的人們分享。

希望就如同育幼院裡的孩子從幾個小時

在帶有復古風情的薰風吹拂下,任何地

的課程中反映出的純真興奮般,讓我們

方都能高掛夢想起程的白色布帆,在上

可以一次一次的相信「電影是一種造夢

頭閃爍的可能是任何人的人生縮影、是

的過程」,看電影是沉浸在夢中的方法。

任何精華的情感、是美好可歌可泣的過

我們期許未來螢火蟲電影院能帶給更多

往與未來。

人體驗電影及感受電影的能量。


Southern aesthetics

T

109/1/14-109/2/22

L

本館一樓大廳

Syun fong

女子畫展-許品涵個展 am9:00-pm5:00

遙望內蒙古—烙畫創作 系列特展 T L

109/1/4-109/3/22 B1 鄉土生活展示館

府城白龍庵家將臉譜展 T L

109/1/18-109/2/28 生活美學展示中心

新藝市集 T L

am9:00-pm5:00

每個月第二個周六舉辦

109/2/8、109/3/14 pm2:00-pm7:00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戶外走廊


cover

creator / small talk 鄭 如 涵

有一天在診所看醫生,看到診所有一台扭蛋機裡面有許多五顏六色彈簧球, 繽紛樣子非常討小朋友的喜愛,在旁人看到非常療癒,每個人看見扭蛋機都 會非常好奇看著裡面到底有什麼顏色趴上去看,卻發現老鼠在裡面玩耍貼春 年,巧妙帶入過年情境。圖像不採用以往過年的紅色與吉祥的元素,只想讓 觀者可以一同感受到純真歡樂的鼠年。

薰風·南方美學 Southern Aesthetics 2020年01月出刊

Ja n. 20

20

孔 版 印 象

發行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發 行 人:吳敏鳳 編輯委員:陳宣文、楊偉中、柳蕙瑜 執行編輯:林逸琇 美術編輯:目目文創工作室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 電話:06-2984990 傳真:06-2984968 網址:http://www.tncsec.gov.tw 出版刊期:季刊 GPN:2010500959 ISSN:2523-2193

紙本刊物索取 來信附上回郵信封(A4大小),貼足郵資, 標明數量並留下聯絡方式。 本刊物量約為135克,大小20.5*20cm, 郵資請上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資資費查詢, 寄送至700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林小姐收(館刊索取)。

FB

官網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