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6th-文化近用

Page 1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薰 風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Preface 文 / 陳柏欽

前一段時間,臺灣因為高中課綱國文課文言文

文化進入生活,如果只是參與一場活動就船過水無痕,

與白話文的比例有很多的討論。不過,我們不

說穿不過是打發了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更希望在過

打算在這裡討論比例的問題,卻是想從這個地

程中,每一位參與的社區民眾或愛好者,都可以在過程

方來聊聊「文化近用」的觀念。

獲得屬於自己體驗與審美感動,或許看一幅畫而開心, 或許聽一段歷史故事而落淚,畢竟,只有感受這樣的東

話說唐朝時候有位詩人名叫白居易,在那個年

西才是真正屬於每一個人。

代,白居易力求以平實易懂而少雕琢的文字寫 詩,期望詩文與民眾的距離是更短的,是更容 易被看懂的。這個「距離更短,更容易被看懂」, 實際上與我們談論「文化近用」的概念是相通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所謂文化,彷彿只存在 於博物館或藝術展館裡頭,而與許多社會大眾 的距離十分遙遠,有些人或許一輩子都不會也 沒意願踩進這些場所欣賞藝術。然而,如果文 化是一種公民權,那麼不管一個人的年齡、性 別、區域、社經地位等,都應當享有相同的權 利。既然許多社區民眾未必會走入場館參與藝 術活動時,那麼,我們就換個方式,把文化與 藝術帶進社區裡頭,讓更多的民眾可以使用這 些資源。換句話說,文化與藝術並不會只存在 文化藝術場館裡頭,而是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之 中充斥。

access to culture

October . 2017


打棉工藝的美麗與哀愁 舊情棉棉 南國の薰風

沉浸京劇三十年 生旦淨丑 皮黃鑼鼓

, 信仰、文化、終身學習

阿爸的樂譜 傳統市場存續的溫柔辯證

記憶的溫度 以玉山之眼導航回家的路

微電影

吉娜阿布斯的禮物 島嶼的光影

21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7

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實驗計畫 我在林邊國小

樂享生活 ‧ 多代學習

04

to culture

06access th

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培訓 「大開眼界」- 記錄一場不一樣的培訓活動

10

繡出時尚生命力

精彩美學的新藝市集 滿滿的新藝 想像 創造力

錦繡【 Jin Xiu 【衣裝文創 WOW 天后媽祖

18

02

07

28

30

33

Content

8 9 7 6 5 4 2

3

1


我在林邊國小 兒童美學文化 體驗教育實驗計畫 文 / 柳蕙瑜

圖 / 陳柏欽、柳蕙瑜

林邊國小位於林邊溪附近,在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時, 學校被一樓半高的水淹沒,經過數月的重整,林邊國小又 重新恢復往日風采,師生歷經這一場災難,他們對於「家 鄉」有不一樣的定義,有著更高的認同與向心力,於是在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實驗計畫」 中,林邊國小提出「家鄉繪本」教學設計方向。 「林邊國小家鄉繪本」教學設計重點是從帶領小朋友踏查 自己的家鄉開始,透過踏查的觀察過程後,再由資深的校 長與教師講解家鄉的小故事,讓孩子知道家鄉的那個古宅

06access

、荒地、角落等等在老一輩人心目中的意義與地位,此外 也讓孩子畫出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後分組進行家鄉繪本製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作。執行活動的姚家騏老師說:「剛開始嘗試讓孩子畫出 印象深刻的地方,他們卻交出很單調、很平淡的作品,經

過提醒踏查過的點點滴滴後,孩子發揮潛力,整個作品頓時生 動豐富起來。」最有趣的事是發生分組製作家鄉繪本時,小組 成員因為須透過共同討論製作繪本,討論著討論著彼此動怒爭 執,有小朋友生氣的問:「你告訴我要怎麼做?」姚家騏老師 認為,此時讓小朋友停下來、走一走,和緩情緒是很重要的, 然後再讓他了解繪本製作的討論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過程 中沒有人會指示他應該怎麼做,或許可以引導小朋友這麼說: 「我這麼畫好嗎?」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說服其他的 小組成員,這是人與人互動學習的歷程。

02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實驗計畫」核心 精神是觀 察與審美,這與學校現有的藝術與人文課 程執行方 式不同。林邊國小王芳姿校長表示:「天 地有大美 、處處有大美,透過眼睛到處都可以觀察 ,透過雙 手什麼都可以記錄,很高興本校能參與這 個計畫, 這個計畫重視學生親身的觀察與審美體驗 。此時教 師的工作是引導與啟發學生,過去的教學 方式往往 先設定教學目標,但經過觀察過程小朋友 有他自己 的想法,往往超出教師原本的預期與設定。」王校 長接著提到,由於這個計畫能正面影響參與的 教師 與學生,所以她也特別於校務會議中與每 一位教師 分享系列課程,希望其他的教師也能運用 在各科教 學上。

本館在2017年8月9日這天,第二次來到林邊國小訪 視,回憶起8年前的8月9日的那天,正是臺灣陷入狂 風驟雨的風災中,路上聽不到人聲車聲,分不清楚 是車道還是河流,只有看不到盡頭的雨勢,但是今 天我們在屏東的林邊國小看到豔陽,看到在球場上 踢球與撿球的孩子,聽到老師生氣勃勃與小朋友稚 嫩的語聲,我們感覺到欣喜與希望。美學與文化的 體驗是從周遭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觀察與審美做起, 從培育兒童審美觀做起,在林邊國小推動美學文化 體驗教育,讓我們覺得不是在執行一個計畫,而是 在做一件更具效力,影響力也更為長久的事情。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小朋友專注的作畫

03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圖 文/陳 昭 吟

樂享生活 多代學習 嘉義縣中埔學堂一早,一對銀髮夫妻在人群 中格外顯眼。先生高齡92歲與90歲的太太用 他們因年老而抖動的雙手,努力學習著將照 片用美編軟體修圖,他們靜靜地坐在一旁開 心地討論著。太太說,他們知道現在年輕人 都在使用手機或ipad玩自拍,他們也想來瞭 解新科技時代的產物,覺得真是太有趣了。 活動結束後,他們倆牽著手去買智慧型手機, 說要回家繼續玩一玩。這是實際發生在嘉義 的情形,現場來了平均70歲以上的長輩們, 正 坐 在 椅 子 上 專 心 聆 聽 及 學 習 操 作i pa d學 習自拍、照片修圖的技巧。 隨著高齡化時代到來,樂齡人口在接受文化 資源相對其他人口群是相對弱勢,需要更多 文化資源支持,結合他們的生命經驗、豐富 生活,於是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推出「樂齡 人口文化近用之區域型計畫」。 106年度我們在嘉義、臺南、屏東及高雄等4 縣市設置8處「多代學堂」將社區視為一個大 家庭,有公共聚腳點作為「客廳」,定期聚 會互相支持,提供老、中、青、少歡聚一堂

04


06access October . 2017

publication

to culture

的交流場所。它是鼓勵多世代間共同學習的概念,而非單一世 代間的學習。同時,本館長青生活美學大學師生組成「文化藝 術工作團」,走入社區進行文化展演活動,不僅讓社區長輩接 觸藝文,更希望鼓勵樂齡人口參與文化活動。曾經有一位年近 70歲長輩,在炎炎熱日七月時節,揮汗如雨吃力地在肩上揹著 月琴樂器,臉上掛滿笑容走進關廟學堂。原來他正準備將自己 在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大學所學10年的月琴彈奏技巧,與社區 長輩們分享。他說,這是他自退休以來,第一次有機會走入社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th

區服務與他同輩或更年長的長輩。對他而言,是具有特別意義 的一天;對社區民眾來說,只要走出離家門不遠的地方,就能 輕鬆接觸到文化藝術,真是幸福!

年輕人與長輩製作傳統中式餐點

05


世代間的學習交流平台,是多代學堂 很重要的精神之一。我們試圖將社區 中具有豐富地方知識的耆老、生活達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人挖掘出來,鼓勵他們口述自己的生 命故事,使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有機會 保存下來。像是我們邀請岡山豆辦醬 大王之一 - 梁記豆辦醬老板前來與大 家分享他的故事。他說,岡山區程香 社區位處於阿公店水庫中段,兒時阿 公店水庫洩洪時,小孩們赤著腳丫, 捲起袖子拉起褲管偷偷在溪邊抓魚。 還有他記憶中的廟埕文化--臺上演戲, 臺下大人打麻將、玩骰子,小孩子蹲 在地上玩彈珠的情景。最後,他也跟 我們分享岡山地區賣羊肉背後,其實 是因為豆辦醬搭配羊肉是最對味的, 畢竟他是豆辦醬大王,還是得為自己

耆老分享生命故事

的豆辦醬事業找一個出路吧!

每個人,都有他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社區,也 有它走過的歷史痕跡,點點滴滴都是珍貴。如同我們 與社區民眾一起將傳統草仔粿改良,以南瓜製成「黃 傳統中式餐點製作

金粿」的傳統中式餐點,由年輕世代負責揉製糯米糰, 樂齡世代負責內餡包裹料理。老中青三代彼此分工合 作,共同備料、調味、壓製粿印、炊粿,自然互動的 過程,呈現出過去多代同樂一家親的氛圍及回憶。 我們期望將文化藝術資源服務輸送至社區中樂齡人口 群,使他們能於年老時,充分感受不同階段生命的價 值與意義,更期許能進一步引動社區長者願意與我們 加入文化藝術創作行列,拓展他的個人生命廣度。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06

publication

to culture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圖文 / 江貞昱

to culture

大開眼界 記錄一場不一樣的培訓活動 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培訓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什麼是「口述影像( audio description)」? 用專業的說法是「一種協助視障者接收影像訊息的語言敘述。透過 口語或文字敘述,將視障者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 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用非專業 而且最簡單直白的說法,就是把「看見」的「說」出來。但是,明 眼人的我們,如何「看」?如何「說」?看得見,就說得出來嗎? 而說出來,是否就真的能夠讓視障朋友真正理解、明白我們想表達 的意思?帶著一連串的問號,我們跟著中華民國口述影像協會趙又 慈老師進入一個陌生的「口述影像」世界,同時也進行了一場「認 識自己、認識感官」的大開眼界、學習之旅。

06

07


閉上眼睛,戴上眼罩,暫時假裝自己是視障者,在

「以前對任何事物的感覺都以視覺為主,

沒有任何影像的世界裡,只能靠雙手去觸摸感受外

研習後啟動了觸覺與聽覺,更可以感受更深的美感」

在的事物,這時候才發現,平時熟悉的視覺圖像,

「以前對某些事物總是視而不見,現在則會多看幾眼,並且去

觸感竟是如此陌生。從簡單的直線、斜線、格線,

感受整個空間的整體感」

到星狀、愛心、梯型,再到造型簡單的小鳥、小熊 、皮包,已經讓大家手指觸感混淆、筋疲力乏,更 別說是造型比較繁複的龍、貓熊或裝飾品。經過這 場簡單的視障體驗,不得不承認「看見,是件美好 的事」,許多明眼人「一眼」即能看到的事物,視 障者卻是得花上雙倍、三倍、甚至更多的時間與心 力才能摸索、想像出來,所以又慈老師說「視覺世 界是當代溝通傳播的主流,但是我們太過依賴視覺 帶給我們的資訊,反而忽略了其他感官帶給我們的 刺激」。

「重新審視視覺感官,學習將視覺意象轉成觸覺手感的呈現, 也訓練自己思考統整與語言的表達能力」 「以歸零的心境和老師及同學共同學習、體驗 ......,讓心的感官 更深入,觸覺的感官更細膩,更重要的是角色互換的認知」 「開啟自己封閉已久的感官之窗」

原本以為只是一場枯燥無聊的研習課程,卻是如此豐 富多彩;原本是要學習服務視障者的一場研習活動, 卻是幫助自己學習更多!在又慈老師活潑生動的傾囊 相授下,3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除了本館志工外 ,還有遠從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志工夥伴、來自高雄教 授視障生的美術老師、在視障單位服務的專業人員、 文學館的工作夥伴、奇美博物館的志工夥伴等人,在 大家的熱情與堅持下,一起完成了一場不一樣的培訓 ,號稱「全臺灣第一批」的口述影像志工就這樣誕生 !所以又慈老師說「國內最新一波的文化服務浪潮, 就是學習『口述影像』」。

或許我們太過幸福,把許多事情都當作「理所當然」, 每天睜開眼睛,一天忙碌的生活就此開始,但是我 們觀看世界的眼光與習慣,卻是如此粗糙與隨便,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如果不是為了繳交又慈老師「規定」的視障口述導 覽演練作業(包括製作盲用平面圖、可觸摸的模型 或輔具、撰寫口述影像稿、導覽規劃設計等等), 大家不會發現,美學館的大廳是大理石地板、廣場 前有名為「舞台」的裝置藝術(或是不知道名字)、 草坪上躺了一個黃色的潛水艇作品、館內有六個不 同性質的展覽空間 …...,每個參訓的學員都有好多 好多的新發現,在經過48小時的初階與進階培訓後, 大家感動的寫下感受最深的心情。

08

publication

to culture


被紐約前鋒論壇報尊崇為美國二十世紀四大偉人之一 的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為盲聾啞三重障 礙者曾說:「最美好的東西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必 須要用心去感覺。(The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cannot be seen or even touched .They must be felt with the heart.)」 走馬看花、視而不見、或者無感、僵化的認知、或者 缺乏美感經驗與能力,這是多數明眼人的通病,所以 更要提醒自己「觀看的當下,我們意識到什麼?」與 世界的互動,還可以透過其它的感官,全感官的設施 與設計思維,會帶來更有內涵的文化體驗,這是對未 來的期許!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09


片長:5分53秒

類型:微電影 導演:蔡一峰

演員:希本.伊斯南冠

吉娜阿布斯 (林曾初珠飾) 莎薇阿布斯 (陳吳秀戀飾) 靼虎.拉菲

以玉 山之 眼導 航回家 的路

《 吉 娜 阿布 斯 的 禮 物 》 文 / 李佳蓉(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節目部企劃) 圖 / 觀昇有限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10

島嶼的光影 微電影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高雄那瑪夏的布農族人,因莫拉克風災 受害,讓許多人死傷、多處房子坍塌, 因此有些家庭的親人被迫遷居杉林大愛 園區永久屋、有的則繼續留在山上。留 在部落的姐姐吉娜,準備了家鄉剛採收 的青梅,要送給搬遷到山下的妹妹莎薇 當作禮物,讓她不管在何處都可以嚐到 家鄉的味道;而妹妹也手作編織了提袋 ,想要送給姐姐。主角希本於山上山下 往返送著姊妹倆的禮物,但其實希本傳 遞的是她們彼此思念對方的心,而禮物 乘載著的則是滿滿的愛與關懷。藉由贈 送禮物串連起姊妹間的情感,不會因為 距離而遠離、不會因為空間的轉變而分 離,互相關愛的心未曾改變。 另外在劇中,希本將族裡的歌唱以及耕 作、製梅等生活方式用影像記錄下來, 靼虎表示這是很重要的教材,裡面還紀 錄了八部合音,要帶給山下的族人看, 讓那些搬遷到外面的族人,一樣牢記著 他們的傳統文化。而關於原住民傳統文 化的傳承,如同中華文化或是其他族群 般、同樣有著隱憂,在文明社會的到來 ,於此,一則以喜,接觸新知更為廣泛 便利、更能汲取豐富多元的資訊;一則 以憂,新生世代學習傳統技藝的斷層與 缺口,這都將導致文化、以及人才的流 失。因此,如何完善保存傳統文化、讓 孩子能真正扛起文化永續的責任,都是 我們必須共同思索的議題。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11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本劇透過希本的歌聲貫穿全劇,歷經莫拉克風災後的吉娜姊妹,讓希本有了創 作的靈感。《禮物》訴說著對家人的思念,即使天災考驗著吉娜與她的族人們 ,但是他們無懼無畏,大家各自努力生活,縱使分隔兩地,但思念依舊不減、 關愛依舊不變,為的就是再度團聚的那天。同時,也展現了族人堅韌的生命力 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 而另一首《烏莎崖的眼》說的正是家的方向,希本與部落耆老聊天時,他們告 訴希本,「我們在搬遷的時候,不要離開玉山的眼,不然會像迷失方向的狗, 失去方向」。因此,無論我們身處何方,只要循著玉山的眼、循著歌聲,循著 山林以及大海,終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像那些搬離山上的族人、離開家鄉出外 打拼的遊子,都將聽到家鄉的呼喚,感受山海的環繞,帶著對文化的理解與更 深的認同,循著熟悉明朗的歸鄉路,以烏莎崖的眼作為導航、憑著歌聲作為指 南,再遠都會抵達。期盼更多離鄉背井的人們,最終都能循著祖先走過的路, 回到家鄉,尋根、聚首。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12

publication

to culture


島嶼的光影 微電影

傳 統市場存 續的溫柔 辯證

記憶的溫度

文 / 陳 靖 蓉 (觀 昇 有 線 電 視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編 導)

圖 / 觀昇有限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微電影 片長:(上集)6分37秒 (下集)7分54秒 導演:張國甫 演員 : 林玉珊Sandy (陳思樺 飾) 李明燦 (曾敬驊 飾) 玉珊媽媽 (謝咏婷 飾) 豆腐雄媽媽 (李易璇 飾) 愛玉冰伯母 (周儷玲 飾) 愛玉冰伯父 (方建聲 飾) 小玉珊 (張芷雲 飾) 小豆腐雄 (何智仁 飾)

老舊市場面臨保留或改建的抉擇,而在國際間獲獎無 數的年輕建築師Sandy,受邀擔任該「市場振興計畫」 的顧問。協調會上,站在保留立場的攤商們和力主改建 的超市代表李明燦各持己見,衝突一觸即發;但與此同 時,片段的零碎記憶卻不斷出現在Sandy的腦海中 ......。

13


原來,這個老市場正是Sandy童年回憶的所在。小時候,母親在市場裡 開了一間雜貨攤,教她做人要像白米一樣樸實、謙虛;豆腐攤阿姨即使 清苦,但每天還是都會留些豆漿,給她和其他小朋友喝;還有愛玉冰攤 的老闆夫妻倆,每天辛苦忙碌,只為看見客人臉上開心的笑容。關於童 年的記憶一一被喚起,交織混雜著各種溫度,老市場的未來到底該何去 何從?Sandy最終亦提出了她的看法。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14

publication

to culture


主題談的是「傳統市場振興」,到底拆建或

另外在影像處理上,有別於一般影片,於現

保留哪個對於市場才是好的發展?影片先是

在/過去情景轉換上的色彩處理思維,張導

透過一場協調會展開兩方意見的辯論,呈現

演在「現在」是採用降低色彩飽和度的方式

普羅大眾對此議題的思考面向,但在影片最

,讓顏色趨近於黑白,反之「過去」則是色

後並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透過女主角Sandy

彩濃郁的呈現,特意翻轉常見的色彩表現方

的一番言論,帶領觀者共同去思考傳統市場

式,藉此凸顯女主角Sandy的內在心境:即

的未來。 市場議題本身是剛硬的,但本片卻透過「記 憶」,將議題做了適度的軟化,不僅易觸動

用「彩色」來代表孩提時代溫暖美好的市場 生活,以「黑白」來象徵長大後成人世界的 不完美及種種失落。

人心,也更具溫度。而說到「溫度」,當然

就像其他許多社區相關議題一樣,「傳統市

也是片中相當重要的符號,除了幾個如關鍵

場振興」的議題在全台各地也正不斷發生,

字般出現在台詞中的呼應外,導演也透過畫

因此,影片尾聲極其用心地走訪全台改造成

面來詮釋這抽象的概念,因此,無論是豆漿

功或別具特色的市場,並訪問攤商,透過鏡

的溫熱、愛玉冰的沁涼,不只是女主角Sandy

頭讓觀眾看見、並關切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腦中難以抹滅的記憶,也在觀者的視覺裡留

的市場面貌,用實際案例讓故事更具說服力

下鮮明的印象。

,亦成為本片讓人驚喜的彩蛋。

15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島嶼的光影 微電影

演員:宇倩(廖菁菁 飾) 葉爸(常在興 飾) 朝皇宮主委(吳進池 飾) 二胡老師(李明鄉 飾)

16

文 / 陳家菁 圖 / 觀昇有限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導演:蔡一峰

阿爸的樂譜

片長:六分半鐘

信仰、文化、終身學習

類型:微電影


阿爸的樂譜,改編於台江朝皇宮的二胡班學員真實

地方大廟曾是阿公阿嬤的「公茨」、「學堂」,更

故事,敘述女主角的父親過世之後,託夢希望女兒

是守護人心的信仰中心,隨著地方善信逐步老化及

宇倩找尋他的樂譜,在與女主角尋找的過程中,觀

凋零,社會菁英及知識份子的漠視,漸漸落入少眾

眾可一同體驗葉爸在大廟學習的足跡,看到葉爸對 學習的堅持、二胡老師與學生的師生情,到全體同

祭祀或後繼無力的處境,現今在台南台江海尾朝皇 宮、屏東市崇蘭昌黎殿、嘉義奉天宮......等大廟,在

學出席葉爸人生最後的告別演奏裡互動的情誼,在

城鄉永續發展的理念,積極思考傳統信仰與現代生

鄉思雨的配樂中,感受在大廟中鄰里間人情走踏的

活如何互相融合,重新定位大廟在村里的地方信仰

溫度與地方信仰的文化厚度。

與文化中心地位,推動青年參與地方文化建廟的創 新思維,與村民一起從關懷地方文化、改善環境......

本劇透過蔡一峰導演獨特的記事手法,在除男女主 角外皆為真人演出中,以類真實的方式陳述大廟文

等議題著手,慢慢凝聚眾人的願念,成為推動社區 營造的看顧與守護的心/新據點。

化深耕社區的故事,在神明的見證下,信眾虔誠的 膜拜裡,原來大廟不僅提供心靈的慰藉,更成為文

青煙裊裊,一柱香、一個念想,所有虔誠在

化精神層面,鄰里環境發展、村落地方藝文存續、

此,都會升起一方安定與希望。數百年來,

學習、聚集的中心,展現出「大廟興學」的新時代

每個庄頭的興起幾乎都是從廟前開始,信仰

價值。

有所依託,生活隨之開展,甚至那朗朗的讀 書聲也是從大廟傳出。地方之美透過大廟展 現,即使時代快速轉動、世代幾度更迭,大 廟之前,我們仍然虔誠地述說:這裡是家鄉 的根!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17


WOW天后媽祖 錦 繡 /J i n Xi u / 衣裝 文 創 繡出時尚生命力 圖 / 吳亮儀衣文創 文 / 吉祥

錦( jin),衣錦還鄉,喚醒你我不知道的臺南;

氣息,每一位神明都有一位代表性的華麗衣裳

繡(Xiu),萃取臺南時尚風格人文織錦,以蕾絲

走在神轎前,臺灣廟會也能像國際嘉年華一樣

、刺繡濃厚文化記憶,一針一線的繡出美好的

獨具特色。

臺灣潮流時尚生命力。吳亮儀時尚藝術家以超 越時尚與創意美學漫遊新東方創意思路,饒富

吳亮儀在頑強的堅持中,撼動了臺南在地的紡

時光情感的眷戀與當代美學價值的體現,激盪

織產業,用蕾絲與花邊刺繡讓媽祖、觀世音菩

著時代蘊孕而成的濃厚記憶,作品凸顯在地文

薩、呂洞賓、臨水夫人等神明都變時尚了,布

化與人文歷史的細膩連結。

料上鋪敘著東方神話的錦衣繡裝,揮灑於一襲

錦繡主題來自於2016年歲末重慶長江畔的一場

擊性的文化細節,布潤獨具一格的新東方超時

亞洲時尚盛典,吳亮儀運用來自臺南的蕾絲、

創美學衣文創。

華麗的民族服飾與高級訂製服,透過磅礡又衝

刺繡進行時尚藝術創作,在21個亞洲國家中榮 獲2016年盛妝亞洲年度時尚高級定製服裝類設 計師金獎的殊榮。 錦繡是吳亮儀醞釀長久的神明創作計畫,希望 能夠透過一廟一服裝的時尚生活美學,為宗教 信仰的神明們設計一套時尚又保有傳統工藝的 神明衣裝,讓迎神賽會的慶典中增添時尚藝術

18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19


除了創作題材緊扣東方神話主題,在創作媒材上也大量運用傳統 工藝的舊藝新編,媽祖系列作品中可見明林蕾絲、加圖蕾絲、旭 泰刺繡、蠶絲織錦、烏干紗、珠繡、亮片、輕和金屬鋁線等,透 過色彩的表達讓媽祖的三個階段層次分明,水藍色調呈現海神媽 祖乘風踏浪打救海難的少女時期,黃橘色調呈現天妃媽祖元代封 為天妃階段,因為還未封后,色彩表現上就不能使用正色(紅色), 紅色調呈現天后媽祖清代晉封天后的尊貴。頭飾運用鋁線在傳統 竹編的概念上,編織出少女時期青春活潑的船帆造型,以直柄式 如意的造形表現天妃樸實無華,華麗鑲式如意的宮廷頭冠,一眼 望去就能直呼,WOW~天后媽祖。

吳亮儀全新創作宇宙之母-地母、瑤池金母、驪山老母- 瑤姬及民間婚嫁的新娘神,特別 運用武東蕾絲、嘉方刺繡、光彩繡莊及高級訂製服時尚工藝,在東方神話誌裡採集豐富的 時尚能量。臺繡刺繡作品的東方嫁衣,嫁衣雲肩的設計是臺灣獨特的閩式臺繡,圖型從龍 鳳改為蝴蝶,象徵著臺灣蝴蝶王國與祝福的意象,以高繡、釘線繡及珠繡、水鑽,一個禮 拜的時間,6位師傅打造出一件屬於臺灣的新嫁衣,期望望來我們臺灣婚禮上,每一位新娘 都能批上一件屬於自己的臺灣嫁衣做為傳家寶。 吳亮儀時尚藝術家用色衝突大膽、結構精緻有趣的設計,無不揭露她豐藏叛逆不安於室的 天真氣度,秉持著愈在地愈國際的時尚能量呈現「臺灣時尚魅力」,在國際舞台上持續綻 放獨特屬於新東方中華服飾精粹的「超時創美學」。

20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精彩美學的新藝市集

滿滿的 新藝、想像、創造力

截至今年9月,新藝市集已經累積至少200個品牌參加, 部分品牌在市面上有一定知名度,也有自己實體店面 或工作室的,當然有更多喜歡創作的朋友,平日是上 班族,閒暇之餘沒有放棄創作這條路,利用周末時間 參加市集,分享自己的創作,而且很多都是平面設計 或從事美術相關的工作,如果大家逛市集時願意停下 腳步,跟創作者聊聊,會發現市集裡隱藏許多高手哦。 圖文 / 林逸琇

新藝市集自去(105)年7月份揭開序幕,辦理至今超過 一年,目的是希望提供藝術創作者一個創作分享平台 與機會,每個月固定於最後一個周六下午辦理,讓民 眾與參與市集的創作者不用特地記住時間,而是願意 把每個月最後一個周六空下來,到美學館逛逛市集、 看看展覽或演出。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21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為鼓勵藝術創作者踴躍參加市集,新藝市集今年 推出「初出茅廬」、「兩人同行」與「回娘家」 等優惠專案,「初出茅廬」是以新藝市集作為首 次亮相的品牌,也是最需要被鼓勵的,在市集每 個月都會有這樣的創作者加入,今年度已經累積 超過40個品牌;「兩人同行」希望藉由曾經參與 過的品牌,透過口碑行銷,進而邀請其他創作者 加入市集;「回娘家」則是在特定的月份,例如 歲末年終或周年慶時辦理,有些創作者可能無法 回流繼續參加市集,透過這個專案,呼朋引伴大 家共襄盛舉,並藉此與其他創作者交流。 藝術創作者專注於創作,對於品牌經營與行銷較 為薄弱,因此我們針對大家的需求,提供需要的 協助,在雙數月於市集前一個小時,邀請業界講 師分享商品陳列、文案撰寫、拍照技巧等等課程 ,提供藝術創作者不同的視野與想法,並獲得實 質上的幫助。同時,每次市集搭配藝術體驗與集 體創作,民眾不僅逛市集更能動手一起創作。

22


集體創作

市集辦理至今匯集了滿滿藝術創作能量,為了能 夠讓大家一次見到精彩的作品,美學館在10月於 生活美學展示中心規劃「新藝在家 ‧ 市集特展」, 將市集延伸到展示空間,邀請曾經參與過市集的 品牌聯合展出,包含各種風格的平面作品、金工、 陶器、攝影作品與其他媒材類作品,展現新一代 創造力。 如果沒有空逛市集,這次我們特別挑選五種創作 媒材的品牌,分別是陶藝、人像速寫、玻璃、纏 花與複合媒材分別介紹,他們在創作上都有鮮明 的風格,不定期出現在市集中,歡迎大家有空可 以支持他們的創作。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23


二潤 陳辰嘉 Artist 專製各類畫像、插畫周邊商品、原畫訂製、壁畫、 視覺設計、市集擺攤。人間腹黑幽默觀察家 邊緣型 人格創作者。鑒於人生很辛苦,希望發生挫折時, 看到二潤的黑色幽默的插畫圖文作品 可以療癒的會 心一笑,療癒他人,冶療自己。 看過二潤的作品,一定會想問為什麼用「獵奇」這 種獨特風格?在市集畫人像,速度和線條輪廓表現, 必須要有個人風格才能存活。二潤自覺無法以速度 取勝的素描,或走甜美可愛的卡通風格,於是藉由 捕捉人類的臉部表情的獵奇特徵,結合自己喜歡 的漫畫風格,以幽默「獵奇」畫像作為個人風格,成為二潤最大的特色。 現場畫人像對二潤是很大的挑戰,以前畫圖很不喜歡被關注,加上速度慢, 非常容易緊張。在大眾面前畫圖可以逼迫自己成長,有時候因為客人的 讚賞和鼓勵,收攤完一整天都沈浸在浮誇的喜悅中。 目前除持續開創人像繪畫其他的風格的實驗,也不斷給自己很多挑戰發展 繪畫的可能性,期許自己在生活和創作間取得平衡,讓二潤的插畫圖文可 以發展到一定的識別程度,靠經營創作和工商服務來走完人間的旅程。

cinyi 星宇 Artist 就讀長榮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市集販售的作品和上課創作無關,上課歸 上課,創作歸創作。擺攤時也會邀請其他創作者一起參與。 一開始在市集擺攤,是為了實踐大學時期的作品「喬伊思計畫」的創作 理念,執行的過程沒有很難,只是擺出販售,但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其實 可以做更多,就繼續堅持下去,未來想當藝術家,現在目標希望能產出 質量高的作品和大家見面。 最能夠代表CinYi的商品就是每次必出現的小精靈,雖然大家都叫他是牙 齒,不過它的由來是小時候某一天夢見的小精靈,他們在四周跳舞,在 燈的旁邊、手臂邊 ......,四處都有,那時候並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只是覺 得很有趣,長大後把它的樣子做出來,就成了現在的小精靈。

24


「喬伊思計畫」是問卷調查對象統計出來的結果,以選項票選 較高者為做圖標準,依問卷作答統計的結果產出六張圖,複製 質感和顏色去大量印刷生產成六張明信片,最後的明信片就是 成果回饋。這個計畫試圖模仿市場的生產機制,而創作者本身 是這機制下的生產者,最後也導致了惡果,作品 ( 產品 ) 在創 作者的創作脈絡之下幾乎毫無意義,既無創作最重要的個人特 色,圖像也不是自己想畫的樣子,而且也花了大把的鈔票在實 踐此創作理念之上,而這社會、這文化,也就是這個樣子。

臻藝設計工作室 李奕臻 Artist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現職平面設計,品牌成立時間大約3年,作品 運用客家纏花工藝創作,商品以臉書販售為主, 並以創作纏花而感到驕傲。大學就讀國立聯合 大學工業設計學系,並於苗栗工藝園區實習, 因而有機會接觸纏花工藝。 纏花製作必須需要有很大的耐心與眼力,耗工 與耗時是被塑膠花取代的主因。纏花的製作首 先剪好紙型、選好紙型、分線、纏繞、零件組 裝與整體組裝,將一股粗線分成四股細線,再 用細線纏繞,必須拿捏好力道纏繞每個紙片, 太用力紙片變型,太小力容易造成脫線,完成 後纏花表面獨特絲質光澤,令人很有成就感。 最喜歡的作品是以蝴蝶結為底的纏花作品,呈現中西合併更年輕的感覺; 期望後續可以有更多異媒材的結合,產生更多可能與創作,跳脫傳統做出 更年輕的纏花。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25


彥彥 徐昌彥、陳明堂 Artist 陶器販售、寄賣、客製化、陶器製作教學,秉持

彥彥作品很多元的,從簡單到可愛、純樸到優美的風格都有,

生活藝術化與藝術生活化的理念,以親民的價格

還有專屬客製化的作品,配合個人需求創造專屬作品,所以

貼近民眾。

彥彥作品的特色是創造屬於台灣味的台式風格的陶瓷作品。

「彥彥」本身是美術系的學生,當初只是希望學

未來希望「彥彥」的作品能夠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為忙碌的

以致用,靠自己所學在求學階段賺取零用錢,因

現代人帶來「美」的生活體驗,並創造出屬於台灣代表的陶

而成立了彥彥。4年多前(2013年)開始跑市集,

瓷作品。

直到2016年11月正式成立工作室。起初希望透過 的創作與自身美感經驗與大眾分享,隨著品牌的 成長,慢慢體會生活藝術化的重要性,進而想要 實踐藝術生活化。 在眾多創作媒材中,彥彥愛上陶土自然的感觸, 同時也是生活上「食」的必需器皿,最貼近日常 生活,使用陶瓷來執行生活藝術化是最直接的。 市集擺攤是最接近民眾的方式,民眾對作品、售 價、需求的反應都是最直接的,在接受的相關訊 息後,依品牌的理念作經營方式的調整,讓每個 人都能更貼近彥彥。

Highlight 還來 戴維宣、郭昭蓉 Artist

畢業於正修科技大學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平常另 有其它工作。大學時期曾接觸過「窯燒玻璃」,畢 業後因興趣決定持續創作,在2016年成立品牌,讓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更多人了解這項工藝,目前透過市集,直接與客人 面對面的交流,透過交流在第一時間了解及接受、 回覆客人的各種想法或疑惑以及對製作流程的過程。

26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窯燒玻璃」使用臺灣平板玻璃及德國進口無鉛

主打商品是西瓜玻璃盤系列,透過清澈的質地,

玻璃粉繪製在玻璃上,放進爐子窯燒約800-900

讓人用起來或是擺放起來都能夠感受到一股透心

度左右。產品從切割開始均為手工製作,非常耗

涼,使它在每個顧客的心裡都留下很深的印象。

時耗力。相較機器大量的生產製作,Highlight提

未來希望能為不同年齡階層的顧客,設計出適合

供充滿透徹又綺麗的手工玻璃作品。

他們的商品,並且在市集之外,能夠透過網路商 店讓更多人認識Highlight 還來。

創作者周遭的生活和心裡的小頑童為靈感主要來 源,用玻璃純淨透明的質感結合窯燒玻璃的手繪 技法呈現作品,透過這個技法做出來的作品就是 獨特、無可取代的特色。

每個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逛新藝市集,把每個月 最後一個周六的午後空下來,到美學館看看展覽、 逛逛市集,紓解上班緊張的壓力,一起和我們度 過美好的藝術周末吧。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27


生旦淨丑 皮黃鑼鼓 沉浸京劇三十年 圖文 / 蘇小立

清乾隆五十五年,為慶祝乾隆八十

後來徽班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

大壽,來自中國南方的徽劇班三慶

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

班來到北京,接著四喜班、和春班

或「京劇」。民初,北京改名北平,「京

、春台班(稱為四大徽班)也陸續

劇」又被稱為「平劇」。因為平劇迅速發

來到北京。由於其聲腔及劇目都很

展,幾乎在全中國流行,其突出的藝術水

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

平和特色,近代戲劇大師齊如山甚至認為

的秦腔,使盛行多年的崑劇逐漸衰

平劇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所以平劇也

落,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嘉慶

被稱為「國劇」。而京劇表演除了力求通

、道光年間,湖北的漢調藝人進京

過歌舞的藝術形態達到真善美高度融合的

,帶來了漢調(楚調、西皮),漢

境界,又要求無論唱、做、念、打皆能通

調又被徽班所採用。至此,徽班融

俗易懂,取得雅俗共賞的效應,這也是它

合了二簧、西皮、崑曲、京腔、秦

能一時風靡的原因。

腔等,形成所謂的「皮黃戲」,並 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 「京音」的特色,為京劇的誕生奠 定了基礎。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28

publication

to culture


演出之後,生活好像變忙碌了,上班之餘,心思都花在找地方練台步、跑 圓場、練身段,哪個地方合適去喊嗓 ......。七○年代的票房多、演出多,國 劇班進一步發展為凱聲國劇社,而我則是樂在其中,不管是主戲還是幫襯, 生旦淨丑每行我都大膽嘗試,這樣的學戲、演出,正是磨練功夫的最佳時期。 記得那時每年都有應考的學子為了大專聯考(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科)來學 習唱腔與身段,當時前輩、老師們與我們年輕的社員都十分熱心參與教學, 票房內一票年輕人認真的學習京劇,真是為國劇社注入青春活力呢! 隨著時代變遷,凱聲國劇社正式立案為「臺南市京劇推廣協會」,也有幸成 為臺南生活美學館進駐合作演藝社團,有了成為臺南生活美學館進駐合作演 藝社團,有了固定排練演出的場地。不過,臺南的京劇人口愈來愈少,老一 輩凋零了,後輩有恆心的不多,也許是京劇入門困難,想學的人還沒跨進門 檻就已經止步了。早期師姐師妹一起練戲學藝,互相「招伴」比較能夠走得 長久吧。新學員來學戲,我們這些受惠於老前輩技藝傳承的後人,在把藝術 傳承下去之時,也思考著用什麼方式來降低門檻高度又不失藝術水準,讓有 興趣的人能跨進來領略這殿堂藝術之美。而每年在美學館演藝廳公演的戲碼 上,同好們都極盡腦力激盪,盡量穿插排演輕鬆易懂又有趣的戲碼,希望帶 民國70年初,我滿懷疑惑進到國立臺南生

給觀眾欣賞京劇的樂趣。

活美學館(舊名省立臺南社會教育館)「國劇 班」學習國劇,我原以為戲劇是專業人士

京劇其實不難懂,可喜協會來了幾位生力軍,經過半年的密集訓練,參加今

演給觀眾看的,怎麼平常人可以學?那時

年美學館進駐合作演藝社團演出活動,她們雖顯青澀仍表現大方,這是好的

還不知道「票友」是什麼哩?「票友」是

開始!臺南市京劇推廣協會集結一群票友,希望在京劇傳承與舞台魅力散播

業餘的戲曲、曲藝演員之稱,接觸國劇之

上盡一份心力,從排練到演出,過程是最快樂的事,期待下次能排演出更多

後,才發現原來臺南府城存在不少玩票人

精彩的可能性,更希望大家「招伴」繼續在京劇藝術上快樂地延續下去。

物,而且個個都是有本事的!學戲半年, 我就被派了「蘇三起解」中蘇三的角色,

註:作者蘇小立老師為本館進駐合作演藝社團

半年後就要演出,正是初生之犢啊,平時

臺南市京劇推廣協會編導。

學唱、學身段還沒很大感受,等到一排起 戲來,手眼身法步,樣樣都不是日常的柴 米油鹽,感謝老師們的耐心指導。不過初 學戲就有演出機會,是我幸運的第一步!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29


南國の薰風

30

轟炸糖廠機場大夥躲防空洞,全家人「疏開」到海豐鄉下, 甚至是當時還相當隱晦的228事件種種故事。回憶驅使我探

圖文 / 陳信宏

循著父親的腳步回到了日治時期,那些曾經被課本忽略甚至

數年前我摯愛的父親離開了人世,家門口

醜化的殖民歷史,透過市區一些僅存的老建築,證明那段異

轉紅的欖仁葉終將落在泥地上,思念所致

國文化曾經在我們腳下真實地存在過,有感於過去自己對土

我開始想起從小聽父親講述著他孩提時在

生土長的故鄉屏東所知有限,就這樣開啟了我探尋這塊土地

武德殿與日本小孩比賽摔角,戰爭時美軍

的歷史之旅。


屏東市古稱阿猴社為鳳山八社之一,主要是以平埔族

代化工廠倉庫,此時移入的大量日人及就業人口,為配合其

馬卡道族所居住的聚落,隨著漢人移入逐漸發展成阿

生活所需開始進行市街改正,興建上下水道、醫院、市場,

猴街,西元1895年日本領台後正式開啟了現代化都市

並在市區東側引入現代都市休閒概念開闢成公園,周邊餐廳

建設。屏東市發展初期最早的市街主要集中於今永福

酒家因此也隨之林立,此外為利於行政管理便在現今中正路

路與中正路口一帶,拜糖業發展政策所賜日人首先於

往北興建阿緱廳、市役所、警局等行政官廳官舍,又在市區

市區南方的阿緱溪(今萬年溪)畔興建製糖工場,因運輸

西側廣大的下淡水溪河床設立台灣第一座飛行場,當時飛機

需要同時舖設了鐵路及車站,沿線也相繼開發各式現

可說是屏東天空中最著名的「景觀」,這一帶日後也發展成

31


現今中山路龐大的飛行場宿舍群,這段時期屏東開始由早期 阿緱街的農業型聚落逐漸蛻變為現代化的工商業都市。 「南國の薰風」屏東市五十名所的視角採由南向北往市區鳥瞰, 構圖以市場通(今逢甲路)為主軸周圍配置日治時期市區主要建 築物來呈現當時的都市風貌。縱貫鐵路自左側下淡水溪橋而來 先抵達屏東驛,之後沿著阿緱溪連結糖業鐵路往東而去,沿線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建設了農業倉庫、台灣製糖、酒精工場、酒廠、大日本製冰等 工場廠房,驛站前媽祖廟人聲鼎沸,大和、太田、山陽旅社林

屏東曾經有段蓬勃發展的歷史,隨著時代變遷,城市

立,逢甲路西起三井支店、紀之國屋、派出所、林醫院、市場、

的發展也因糖廠關閉機場裁員導致人口外流而衰退,

保安藥房等是當時最繁榮熱鬧的商業區,右側圓環周圍屏東病

近來更有許多珍貴且美麗的老屋在公私部門對文化的

院與郵便局,兩棟同時具有雙塔造型的木構造建築形成當時最

漠視下一棟棟被拆除,鑑於個人深恐屏東人之共同記

令人驚豔的城市天際線,往東望去上水塔聳立在遠方。

憶亦會隨之消失殆盡的危機,加上故鄉歷史探詢之旅 也累積了一些資料,促使我產生將當時(1895-1945

台銀支店後方末廣亭北側,屏東公園內設有神社、鎮魂碑、朝

年)屏東最美麗的建築一起拼湊起來的動機。「南國

陽門、番屋、書院及泳池,從這裡可眺望阿緱富士於群山簇擁

の薰風」屏東市五十名所參考了日治時期發行的「台

之間。市區北方現今的中正路一帶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圖書館、

灣公論」2卷2號內屏東鳥瞰圖之表現風格,改其造型

市役所、郡役所、武德殿、消防詰所比鄰坐落著,我的老家

粗略及配置錯誤等缺憾,嘗試以更細膩真實的外觀力

「台灣人商店」就在郡役所旁邊。西邊屏東市最早的圓環周圍

求重現當時的都市原貌,「南國の薰風」自開始動筆

有郡長官舍、小學校、東山寺及各級行政宿舍,飛行場官舍群

歷經了兩次全區構圖,三回彩色稿及數十張建築草稿,

沿著中山路興建而去連結陸軍飛行場。屏東市大致上是以早期

十個月孤獨的夜晚,數不清多少杯咖啡,多少次陷入

的阿猴街為基礎所發展出現今逢甲路商圈為中心,南方是工業

瓶頸與苦思才得以呈現在眾人面前,感謝天國的父親

區,北方隔著行政區東側為休閒遊憩區,西側則是住宅區的整

及適時提供資料與建議的屏東文史界先進好友們。

體都市規劃。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32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圖文 / 林逸琇

舊情棉棉 打棉工藝的美麗與哀愁 炎炎夏日之際,大家莫不希望能夠在室內吹冷氣,抑或者來支大電 扇,帶來涼涼的風。但是,有些行業即使在炙熱的天氣,仍必須頂 著高溫工作,尤其是傳統產業的工作,最明顯的當然就是建築工地 的師傅們,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傳統工藝也是一個很熱的工作。 「打棉被」在早期是生活中常見的行業,天氣冷得時候,我們都需 要一床暖呼呼的棉被,棉被顧名思義是棉花製作,春天的時候還記 得路上的木棉樹,滿天飛舞的棉絮嗎?

33


想像一下,師傅做棉被的時候,吹電風扇的場景;冷氣風力比較微 弱應該可以吧?平常冷氣因為空氣中的灰塵需要清潔濾網,如果在 一個充滿棉絮的空間,冷氣極有可能被棉絮塞住,因此製作棉被時 只能在自然環境下工作。 民國20年出生的許文生,是「榮昌」打棉廠家傳第四代老闆,從最 早在草地 ( 現今的歸仁 ) 開業,日本時代搬至今天西門路上營業, 爸 爸 後 來 才 搬 到 現 址 ( 已 有7 2年 歷 史 ), 一 直 經 營 著 這 間 打 棉 廠 。 棉被主要材料為棉花,早期是使用附近區域永康大灣所生產的棉 花,後來才改至國外進口,現使用加拿大進口棉花;有棉被也會 有枕頭,使用棉花充填枕頭,睡覺頭部會過熱,因此枕頭是採用 木棉花填充,現在也是使用進口的木棉。 棉 被 製 作 一 般 依 據 客 人 的 需 求 , 棉 花 秤 重 後 放 入 壓 棉 機(絞 棉 機), 透過機器整理,製成出厚薄相當的棉片,棉片整理成一捲,於工 作台上先鋪上內裡襯布,將棉片橫向直向分別層層疊上去,用竹 篩 將 棉 花 壓 成 一 樣 高 ( 壓 篩 )。 接 著 將 棉 花 上 鋪 上 塑 膠 布 , 將 棉 被 套 入 襯 布 , 再 用 針 線 將 棉 花 固 定 於 襯 布 上 ( 吊 步 ), 一 般 雙 人 棉 被 約 吊6 4步 , 整 個 過 程 雖 然 不 複 雜 , 但 是 要 做 好 必 須 靠 經 驗 累 積 , 夏日必須忍受高溫工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 早期製作棉被並非上述如此簡單,在沒有機器或機器比較簡單的年 代,很多步驟都得靠手工,得將一團棉花打開打鬆,打成棉片後, 捲成一綑,一片一片平舖於工作台上,再用棉弓與棒槌彈打棉被, 讓棉片可以緊實相接並且鬆軟,之後再用竹篩壓過棉花使表面較為 平整,固定棉花必須牽紗,此時便需要一人出紗一人牽紗,才能製 作,後期也有已經做好的紗網,只要鋪在棉花上整理好即可,接著 再用掄斗輕壓在鋪好紗網的棉被上,將棉花勾在紗線上固定。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34


許文生表示在光復時期,家裡便有機器可以

8 7歲 的 許 文 生 是 「 榮 昌 」 打 棉 廠 家 傳 的 四 代

使用,機器越來越進步,可以省下不少手工

,目前一個人獨立經營,兒女們在外各自有

,天然棉花製成的棉被,使用時可以透氣,

成就,無人學習此項技術,一般旺季在農曆

只要定時將棉被曬太陽,就可以延長使用壽

八九十月份,八月份比較多客人來棉被翻新

命,當然家中棉被如果覺得不熱的話,也可

,市面上非天然棉被較便宜,加上消費習慣

以透過翻新方式,將原有棉花加上一些新棉

改變,傳統棉被市場已大不如前,以熟客光

花重新整理,又可以變成一條暖呼呼的棉被

顧或熟客介紹為主,對於現在的許文生來說

, 老 闆 表 示 曾 經 有 顧 客 棉 被 用 了 將 近5 0年 ,

,做棉被就像在活動筋骨,傳統工藝用手工

顯示天然棉被真的很耐用。

維護產品的品質,面對傳統工藝式微,我們

傳統棉被與枕頭都使用台斤計價,可分單人

應該珍惜生活中祖先流傳下來的好手藝。

跟雙人棉被,當然也有分尺寸,不一樣的尺 寸搭配不同的重量,由於是天然的當然價格 不便宜。不過打棉廠只賣棉被,被單得另外 至其他地方購買,許文生表示因太太過世後 ,店裡便不再製作被單販售,僅有幾種工廠 製作款式可挑選。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culture

35


Aesthetics activity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新藝在家。市集特展

10/1-12/17 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Location 生活美學展示中心

Date 10/28、11/25、12/23 14:00-19:00

Location

Topic

Topic

小茶壺兒童劇團

The Pure 純粹人聲樂團

Date

Date

Date

11/11 16:00-17:00

11/18 16:00-17:00

Location 戶外穿堂

Topic 李明道 作品背後的故事

Date

11/25 14:00-16:00

Topic

Topic

Location

藍色狂想室內樂

臺南市鼓樂協會

國際會議廳

Date

Date

10/21 16:00-17:00

12/02 16:00-17:00

Location 戶外穿堂

戶外穿堂

access to culture

October . 2017


06access October . 2017

th

publication

to the culture

薰風·南方美學 Southern Aesthetics 2017年10月出刊 發行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發 行 人:陳柏欽 編輯委員:吳敏鳳、張良鏗 楊偉中、陳宣文 刊頭題字:黃進添 執行編輯:林逸琇 美術編輯:目目文創工作室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 電話:06-2984990 傳真:06-2984968 網址:http://www.tncsec.gov.tw 出版刊期:季刊 GPN:2010500959

FB

官網

紙本刊物索取 來信附上回郵信封(A4大小),貼足郵資, 標明數量並留下聯絡方式。 本刊物量約為135克,大小20.5*20cm, 郵資請上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資資費查詢, 寄送至700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林小姐收(館刊索取)。

薰 風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美

6th publication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