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5th-燃燒美感小宇宙

Page 1

薰 風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宇 宙

July . 2017

05 th publication

燃 燒


文 / 陳柏欽

審美活動這種事情,除了發生在欣賞藝

實際上,對一個藝文創作者來說,總是希望

文作品的時候,也會發生在創作過程之

時時刻刻都能夠有創作靈感。要做到這一點,

中。當藝術家或者文學家因為與外在環

最好的方法就是隨時張開審美的天線,把藝

境中的人事物接觸,而有了情緒上的波

文融入生活裡頭,在每一時刻,每一個角落

動,可以說已經有了審美活動。從這裡

都能捕捉美的事物,進而轉化為作品。不相

開始,他們可能突然感受到一陣莫名的

信?不妨走一趟住家附近,仔細觀察,也許

念頭,好吧,或許可以稱之為靈感,然

可以在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一朵讓你心動的黃

後開始投入創作之中,直到結束。這樣

色小花。

感 小

宇宙」。

底冒湧而出的溫泉,下手有如神助;有 時候卻又像是冬季臺灣的河流般枯竭, 不管千求萬求就是沒有足夠的流量。別 以為現場寫生的畫家不會有找不到fu的 時刻。有時候實際走出戶外,滿心喜悅 來到預計寫生的地點,畫家可能會發現, 今天天氣不對,今天心情不對,然後就 轉身回家去了。

July . 2017

的過程,我想可以稱之為「燃燒美感小

靈感這種東西,有時候豐沛得像是從地

05 th publication

P r e f a c e

燃 燒

宇 宙


06 09

記錄生活中的美好-速寫美學

02

從審美到創作 淺談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

創新不竭,童心不滅 老頑童-寧可

12 18 15 21 29 26 31 34 沉浸在生活與藝術 的模糊分際

Content

南向風采 東南亞表演藝術賞

燈火輝映 共慶佳節

社造微電影

穿梭的技藝

國樂中的真善美

1.小童之超級任務 2.面子老爸 3.畫一條河

金工細路 劉坤輝的工藝人生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模型自造 用相機為自己的作品建立3D模型

05 th publication July . 2017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Chapter

1

從 審 美到 創作 淺談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 圖文/柳蕙瑜

美學大師漢寶德教授常說:「美感是人類天性的一

達,而非美感教育。於是,在今年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部分,但是需要培養才能廣泛的利用在生活裡,提

規劃「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實驗計畫」,這個計畫的

升精神生活的品質。」至於如何培養自己的美感,

核心是「審美」,希望透過觀察與審美,培養與提升學

漢老師也說「多看美的東西」。什麼是美的東西?

童美的判斷,最後才是創作的部分;這個計畫的對象是

美的東西涉及到「美感判斷」的問題,而美感判斷

「兒童」,希望兒童能夠從花草、木石、流水等周遭生

是很個人的,與個體生活、人生經驗有關,但是我

活中常見的實物,培養審美觀,並將這種審美的眼光,

們不希望談個人主觀的美,而是希望談談十之八九

帶入生活,影響家人。

的人看到都會覺得美的事物,也就是多數人有共識 的美。綻開的玫瑰,美吧!落日的餘暉,美吧! 從 樹縫間露出晨曦,美吧!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從生活 周遭感受到美,從生活周遭體驗到美學與文化。 審美的涵養從小做起,更具有效力,影響力也更為 長久。最近我們看到、聽到學校在藝術與人文領域 的教學方式,小朋友卡片繪畫被要求先畫出邊框, 有一個媽媽求教網友,因為她的小孩和她都無法回 答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觀念筆試題目,如紙盒包裝設 計基本要件為何?理想的版畫應具備哪些條件?我 們擔心這些不適合的教學將斲傷學童美感藝術的天 性與追求。因為這裏不是給予框架,就只是知識傳

02


紀安國小速寫

03


精忠國小 司令台

106年我們挑選以6~12班規模的國小,分別是嘉義市精忠國小、嘉義縣大崎國小、臺南市紀安國小、高雄市深水國小 與屏東縣林邊國小,這些學校有位於該縣市行政區邊緣、有成立逾50年,不變的是校長與教師對於藝術教育的熱誠, 惟對於審美在藝術教育中應占有的分量較不重視,所以只見小巧的校園中或以拼貼或以畫作裝飾校園,而忽略與環境 融合;各種衝突的顏色,刺激我們的眼睛,而忽略了遠處的蔥鬱樹木與朵朵的白雲,殊為可惜。

04


我們體認到無論是成人或小孩,美感的文化 越南燈節照片 體驗教育都是需要的,文化體驗教育不僅是

做中學或成品展示,而是體驗過程中我們的 五感是否打開,自然而然產生對於文化或美 的意識,於是我們透過與學校的對談,溝通 觀念與調整體驗教育執行方向。 在精忠國小規劃以「紙」為素材,學童將以 觸摸各種紙質為開端,展開他們的美感的文 化體驗課程;紀安國小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 所以學童將以觀察學校的自然生態為起點, 進而融入語言、音樂,串連出一場深度文化 體驗饗宴 ......,我們欣喜的看到那道美的曙 光將在精忠、大崎、紀安、深水、林邊等校

July . 2017

05 th publication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展現。

今年,「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實驗計畫」它僅是一個開端, 是一個點燃材火的火種。瑞典兒童文學大師阿斯特麗德林格 倫說:「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 他們就會在學校內與學校外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我們希 望這個實驗計畫可以提供兒童一個成功的體驗,可以為兒童 照亮另一扇的美學文化體驗教育之門。

05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Chapter

2

2017南臺灣社區藝術巡迴展

記 錄 生 活 中 的 美 好「速寫美學」 文 / 江貞昱

2016年的春天,因為甫上任 陳館長的邀約,辦了一場小小 簡單的「速寫臺南生活美學館」 活動,沒想到引起漣漪般 的迴響,許多人開始對速 寫產生了好奇;2016年 秋天,繼續加碼在嘉義 區、臺南區以及屏東區 辦理各四周的短期速寫研 習,讓大家實際參與速寫 活動,並且在最後一周課程 結束後,辦理小型的成果展 示,出乎意料之外的,不僅 發掘了許多隱藏版的民間 速寫好手,也讓許多沒接 觸過速寫的朋友,從此 也迷上了這項容易上手 的藝術活動。

06

陳佑林 作品


於是,2017年我們規劃了「速寫美學」 作為年度社區藝術巡迴展的主題,繼續 在更多的地方撒下速寫美學的種子。關 於速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很難 為它定義,不過多數人都同意,速寫是 感受生活、記錄感受的方式,速寫讓內 心的感動和想像,透過畫筆具體化、形 象化了,也可以說,一張速寫作品就是 一個生活故事。 維基百科是這樣形容「速寫」:「對於 學習藝術的入門者來說,速寫是大量練 習的技巧,也是觀察和美感培養的日記。 對於設計師來說,速寫更是記錄與說明 創意的重要表達工具。」參與本館 2 0 1 7社 區 藝 術 巡 迴 展 的 三 位 速 寫 好 手 林致維、陳佑林和陳信宏,又是怎麼描 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重拾畫筆的陳佑林 ,

繪速寫呢?

林致維作品

信守與女兒的承諾,一天一畫,讓學土 「一半的我是工程師,但另一半的我卻

木的他,從此走入藝術之路。一張張記

又是一個熱愛藝術的人工作之外,總是

錄臺灣不起眼的角落,傳達出佑林生活

習慣帶著畫筆,探訪台南的幽微巷弄這 也是我真正認識這座城市的開始搖曳翠 綠的老樹、深沉的黑瓦木屋靜謐的歷史 痕跡,隨季節而變換的色彩我將這些風

中許多的小確幸。所以佑林說「人生, 不是只有求學,工作跟退休而已,人 生也可以很浪漫。」

景,以獨創的藝術手法重新詮釋在畫紙

「留住美好的一刻,可以是記憶,也許是

上留下美麗的記憶」

攝影而我,選擇用畫筆來記錄。

- 林致維

記得2016/05,我思考著如何讓大女兒更熱 衷繪畫,信守著與女兒「你畫畫,我也陪

網路上以「1/2藝術蝦」為名的林致維,

著畫」的承諾。當天,我完成我的第一幅

意外走入藝術之路,一走也走了8年之

畫,也開始了我的繪畫之路。

久、在充滿故事的臺南生活,豐富了他

從此,我放棄清晨酣睡的時光,忍受炙熱

創作的靈感。在戶外速寫作畫時常常會

的陽光不畏蚊蟲的侵擾,為的是享受繪畫

有路人和致維閒聊,這些體驗成了風景

所帶給我的美好。也許有一天,我會放下

的一部分,更是吸引致維的地方,所以 他說「整個城市就是我的畫室」,「我 想用速寫,畫出人生的風景」。

我的畫筆,不再畫畫當那天來臨時,也是 我把全世界美景畫完的那一天… … 」

- 陳佑林

07


號稱是「速寫界金城武」的陳信宏,擅長 以碳精筆作畫,學建築的他,喜愛到各地 旅遊寫生。信宏以細緻而朦朧的筆觸,捕 捉空間中光影的存在感,細膩地表現出建 築的光影氛圍,呈現出一種浪漫且富詩意 的美感,在這次的展覽作品中,信宏還為 每一件作品寫詩,寫故事,賦予作品生命 力,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走入了虛實的作 品與故事裡。 熱愛速寫的陳館長,他認為對於速寫人來 說,在速寫環境裏頭不僅是看與繪,更多 的是用全身上下的感官與環境互動,例如 照在建築物的光線、寒冷的天氣、吹拂在 臉上的風、叮叮咚咚的平交道柵欄警鈴、 速寫現場一旁賣大腸包小腸的香氣 ......, 雖然這些東西不見得最後會出現在速寫者 的作品中,卻是最真實不過的體驗。 邁入第9年的南臺灣社區藝術巡迴展活動, 以「速寫美學」作為媒介,搭起了社區 民眾、學生、藝術家和本館的連結。第一 場已經在臺南新營區的新進國小起跑囉, 接下來會在嘉義的梅山鄉、義竹鄉、臺南 的大內區、將軍區、高雄的鳳山區、屏東 的鹽埔鄉和東港鎮,和大家分享速寫的感 動與美好 !

如果生活是幅畫,邀請大家, 一起來畫畫吧! 陳信宏作品

08

S O U T H E R N AE S T HE T I C S


回憶過往歲月,寧可老師18歲到臺灣,28歲在南投定居,往 後一甲子的黃金歲月中,全心全意投入文學藝術的相關領域, 對於推動藝文工作上的要求,創作理念上的堅持,在臺灣文 學藝術領域方面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與貢獻。

文 / 黃詩晴

Chapter

3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老師。現年高齡87歲,依然老驥伏櫪,專心於文學藝術創作。

創新不竭 , 童心不滅

畫家、記者、教師、導演等多重身分,正是愛山成痴的寧可

老頑童 寧可

能說能寫,能寫能編,能編能畫,集於一身文學才華,身兼

山之外

09


寧可老師說:「專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 那樣才夠意思!」在擔任記者的生涯中, 有次要採訪在全省運動會的第一名得主, 當然要拍攝最精彩的奪標畫面,全部平面 媒體皆用相機,而寧可老師採用現場速寫 的作品取代,第一次創新手法,成功地引 起注意,也提升當時的閱報率。其次,進 入臺灣廣播公司,主持一個現場節目,會 配合每次的主題,邀請相關地方官員及民 意代表,一起在空中座談,老師的創新手 法就是現在電視上常見的現場叩應,在那 個年代引起熱烈迴響,讓收聽率居高不下。 從這兩個故事中,可以瞭解寧可老師對創 新這方面的做法與理念是一再自我突破, 若寧可老師說是第二,應該沒人會說是第 一呢! 在五十五歲退休那年,寧可老師才完全投 入繪畫的行列,也才真實感受到沉浸在畫 畫的創作裡是如此愉悅。「從傳統再出發, 這是我們活著的創作者的責任。」這句話 是老師經常提醒自己的警語,可以看見老 師對在創新的理念中,一定會保留傳統的 珍貴精髓,進而延伸新的創作方向。

第一:水墨 水墨作品的素材全來自寧可老

第二:陶作與陶板

師的腦袋瓜子裡,並非真實景

立體陶作與陶版畫的製作過程要讓水、

色;老師一再強調水墨作品一

墨、宣紙與陶的融合非常困難,在於

定要一氣呵成,不可中斷,否

彩釉的運用需要長時間研究,且當下

則,墨的彩度與韻味會完全破

看見的色彩未必是畫上去的顏色,以

壞。老師喜歡自己每個階段所

及要能控制窯燒的火侯,必須等到合

呈現的作品,從寫實的傳統過

適的溫度才能成就一件美麗作品的呈

程中,漸漸地走向個人創作理

現。由此可見,老師對藝術創作的熱

念的領域,由具象而抽象,從

忱及用心。

傳統技法進入中西合併的藝術 創作,恣意揮灑,獨樹一格, 跳脫舊有的格局,運用多元媒

106年5月在臺南生活美學館「山在呢喃- 87老頑童寧可畫說水墨山情藝文特展」中 可看見三大重點:

10

S O U T H E R N AE S T HE T I C S

材,為畫作注入專有的寧式風 格,帶領欣賞者悠遊於墨彩之 中。


山之最

第三:文學出版 展出部份文學著作與文稿,不管是小說、散文、劇本、論述等出版品,都是老師平時會去關心社會時事、瞭解 人文藝術、以及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加以整理分析,融會貫通之後,全都成為寫作的素材。因為這些養分的 累積,老師曾在九個小時寫完兩個廣播劇本,近三萬多字,快筆之名不脛而走。透過展覽可清楚老師在多元領 域中的努力,以及對人生的關懷與熱情。 當您在欣賞寧可老師的作品時,必須心眼相合,以寧靜的心靈去體會創作者的思維,感受墨色濃淡的潤味, 以及用輕巧鮮活的筆觸在紙上遊走,勾勒出一幅幅恣意瀟灑,無所拘束的景象, 彷彿引領我們進入山的領域,忘卻擾人的煩惱,有如身歷其境般 徜徉於耐人尋味的美麗景致之中,享受每件作品所帶來 不盡相同的水墨之情!

11


4 Chapter

文 / 黃志偉(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副教授)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沉浸 在生活 與藝術的 模糊分際 生活與藝術的關係事實上是相當緊密的,就一般的概念或說生活日常的認知裡,好像藝術與生活的 距離是很遠的,藝術真讓人望之卻步,舉凡一些所謂看不懂的視覺物或藝術作品,大多數都會以這 好藝術喔 …...藝術就是這樣ㄟ來回應!到底要怎樣來跟我們大眾說明藝術與生活其實是一體的,而 且會有藝術這東西其根本的本質就是從生活來的,藝術若沒有歷經真實地去過生活後的淬鍊,那這 樣的藝術(先不論是不是藝術)可以說是沒有靈魂而徒具表層軀殼的某物爾爾…...而事實上我們時常遊 蕩於生活與藝術的模糊分際之中,只是在知覺的意識層裡未被掃瞄出某種的藝術感知,不自覺的錯 失了對於藝術的反應和感覺。

12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2017年南方美學講堂即以「美的生

輪廓出那模糊界線的樣貌;一開始焦聖偉從梵谷的畫作

活實踐力」為主題,舉辦一系列的美學講座,邀請不同

《雛菊與罌粟花》與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

藝術創作領域的藝術家來談談他們的創作與生活實踐。

品《 無題(黃與藍)》來帶領大家進入美感與美學問題,

第一場講座由藝術家焦聖偉先生開講,提出「生活與藝

前者相信大家都能輕易欣賞,而後者的幾塊色塊則馬上

術的模糊分際」之子題,來分享其作為一個專業藝術工

讓大家陷入抽象的五里霧中,若再將兩張畫作的價格提

作者是如何面對與處理他的生活現實和藝術創作的關係。

出比較,則更讓觀眾為之瞠目結舌,因為羅斯科的抽象

談,分別以美感、美學和藝術家是甚麼、認知系統、定義 活著、如何創造、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和冒險等綱要,來

絕對的關係,而主要問題仍是在於觀看的認識力,同時 也帶出甚麼是藝術家的問題,為何藝術家所做出的作品 能有這樣的魔力與價值?

July . 2017

針對此一問題,藝術家焦聖偉系統性的歸納出幾項大綱來

說明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當然畫作的價值與價格並沒有

publication

模糊的、難以分辨的,然是否也有著所謂清楚的分界呢?

作品比梵谷的花還貴上近九億元。觀眾的反應正好可以

05 th

生活與藝術的模糊分際,也就是說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是

13


S O U T H E R N AE S T HE T I C S

一般對藝術家的認知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藝術

人們的生活背負過多的現實問題與僵化的

家都是行為怪異、窮困潦倒且死後才會出名

既成的社會生活結構,這樣單向性的認知

的悲劇人物,不過這是訛傳,藝術家生前雖

也是導致不懂得尋求自我生命生活的新路

不見得能出名,但死後出名的也只是少數個

徑,也就是說對活著的意義的認知有了偏

案。藝術家也是人也是平凡的跟眾生一樣有

差而喪失了自己身為「人」真正活著的方

著七情六慾,只不過他們織熱的慾念過於強

式。因此,當你在生活中面對任何人、事、

烈,感官感覺系統過於敏感甚至失調而偏執,

物時,那怕是一句話語,都有可能讓你遊

執著於熱情於對世間人事物的種種透過藝術

蕩在生活與藝術的模糊分際裏頭,這時候

的形式與手法來表達,一輩子就這樣專注地

你的思想行為便可有意識地做出改變既定

做一件事,而這樣的人他的生活或他對生命

認知的行動,從遊蕩變成沉浸在這模糊邊

與世界的態度絕對是極端投入的,更無法把

界裡,勇敢的在這裡面進行一場冒險,進

創作或藝術抽離生活來談。然甚麼是藝術家

而你會發現到原來生活與藝術結合後的世

的問題,是涉及到整個藝術世界、制度、市

界是多麼的不一樣,而生命生活也因此豐

場機制等等複雜因素的認定,當人們懂得用

富精彩的感動起來!

藝術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那麼人人都有可能 可以是藝術家?

14


燈 火輝映 共 慶佳節

文/魏廷祥、吳詠雯 圖/雙象文創有限公司

要對不同文化有所認知、瞭解,最快速的方法莫過於旅行,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Travel is fatal to prejudice, bigotry, and narrow-mindedness.(旅行是偏見、偏執 俗,人們才能知道世界之廣大,進而去瞭解和尊重另一種 截然不同的文化。但旅行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並非人人都 能負荷得起,因此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 辦的「新住民文化培力暨國際藝術巡迴展演計畫」,自今 年5月6日起至7月16日,於藝游空間舉辦「節慶燈火主題 展」,透過「燈」的共同意像,串聯印尼明古魯塔布節、 緬甸解夏點燈節、泰國水燈節、越南中秋節、柬埔寨送水 節與臺灣傳統燈籠,配合各國過節的服裝、用品及特色建 築,提供民眾探究東南亞國家文化的平臺。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Chapter

5

和狹隘的殺手。)」往往透過接觸不同的建築、語言、習

大金塔

15


S O U T H E R N AE S T HE T I C S

巴龍獅

一踏入展場,門口左方就有一頭神氣活現的大獅子, 那是「巴龍獅」。巴龍獅來自印尼峇里島,以原文 「Barong」的詞源來看,這個詞來自梵語的「Bhairawa」,有引起驚慌的、激烈的、可怕的等意。大 多數的峇里人後來將「Bhairawa」這個詞詮釋成峇 里語的「Brerong」 ,一種森林幽靈類似貓之意。 Brerong不一定是獅子,可以是峇里神話中的一些 瑞獸,像鳥、熊、公豬等等,但是,最為人熟知者 為巴龍獅。巴龍獅是結合獅子、虎及牛的體形,並 以香蘭葉纖維的羽毛裝飾在巴龍獅的身上。巴龍獅 在峇里島人的眼中,象徵仁慈的保護者,能保護人 民不受邪惡侵襲。 接著,看到右前方兩座高聳的塔布,塔布上裝飾 華 麗 、 燈 光 閃 耀 。 塔 布 (Ta b o t) 一 詞 源 於 阿 拉 伯語,意思是木箱、木盒,也有「方舟」之意。 在印尼明古魯塔布節中,塔布則是由竹枝、彩紙、 木雕製成的塔型推車,象徵著聖人胡賽因(Husayn)的聖陵;而以女人的臉為首、以帶翼的駿 馬為身的「Buraq」亦是塔布不可缺少的元素,人 們相信它拯救了英雄的靈魂,並將靈魂帶往天堂。 聖人胡賽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孫子,他在卡爾巴拉 戰役(Karbala,今伊拉克境內,680 A.D.)中戰 死沙場,為了紀念他,印尼人將他魂歸故里的日子 訂為塔布節,並以塔布為他進行追悼、祝禱。

16


印尼塔布節

除了印尼的巴龍獅、塔布外,展場中最引人注目的 莫過於緬甸的大金塔。雖然展場中的是以1:70比例 縮小的建築模型,但仍然不減損其金碧輝煌、氣勢 磅礡的外觀。由於緬甸多數國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 教(小乘佛教),認為施捨是累積功德、減業障, 因此儘管生活拮据,只要積存一點錢,緬甸民眾大 多拿去建拜佛塔求來生得善報。相傳大金塔是為供 奉佛陀的八根頭髮而建造,始建於西元前5世紀, 經過歷代多次修葺擴建,才呈現今日的宏偉樣貌。 由於緬甸產金,因此大金塔的塔身貼滿金箔,僅主 塔的金箔就重達7.2噸多,塔頂寶傘上鑲嵌著數千 顆紅綠寶石和翡翠,珠光寶氣,蔚為壯觀。待緬曆 七月十五(西曆九至十月)解夏點燈節,緬甸人紛 紛以蠟燭燈火環繞金塔,為結束守夏安居的釋迦牟 尼佛回歸人間引路,並祈求佛陀保佑、賜福。

節慶燈火主題展提供了許多特色展品,也為民眾搭 起文化交流的平臺,期盼主題展成為民眾認識東南 亞文化的開端,進而實地走訪東南亞國家,被當地 無所不在的文化意涵包圍,除了尊重、接受多元文 化之外,也能透過其他國家對文化的保護反思己身, 為臺灣的文化留存盡一份心力。

巡迴資訊 7/28~8/12高雄駁二藝術特區C9倉庫 8/19~9/3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常設館中庭 吳敦厚

17


6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Chapter

印尼爪哇皮影戲

東南亞表演藝術賞

南向風采

圖 / 雙象文創有限公司 文 / 魏廷祥、吳詠雯

為配合「新住民文化培力暨國際藝術巡迴展演計畫」,

日惹印尼藝術大學帶來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特地邀請了日惹印尼藝術大學、越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爪哇皮影戲表演。皮影

南飛越舞團及泰國流行樂團Tabasco來臺,呈現東南亞

戲 在 印 尼 被 稱 為 「w a y a n g k u l i t」,w a y a n g 的 意 思 是

國家表演藝術的傳統與現代。這些精彩的表演不只在美

「靈魂、影子」,kulit的意思是「皮」,在布幕上活靈活

學館演出,亦規劃嘉義、高雄兩場巡迴表演,企盼民眾

現的皮影經常被視作神靈和祖先的靈魂。

能夠過欣賞舞蹈、音樂及戲劇,對於鄰近的東南亞國家 文化有更深的認識與瞭解。

18


在印尼,皮影戲受地域的影響,主要分為爪哇、

印尼日惹的戰士宮廷舞則帶來與皮影戲截然不同的

峇里島兩種派別。爪哇皮影戲由於受到伊斯蘭文

感受,印尼的歷史同臺灣一樣受過荷蘭的統治,此

化影響,認為在皮影中顯露人體是觸犯神靈的罪

次的戰士宮廷舞內容便是在敘述戰士們排練操演,

孽,因此將皮偶四肢延長,臉部扭曲變形,使皮

以對抗荷蘭軍隊的情況。兩名舞者手持長竿扮演將

偶僅近似人形。皮偶的臉孔顏色亦能體現角色的

領,帶領士兵練戰,舞者們不時瞪眼、抬腿、扭頭,

特徵,例如年輕的貴族或者國王的臉是白色或是

通過舞蹈動作表現出戰士們的精神、力量和勇氣。

金色的,年老的則是黑臉;高尚善良的角色擁有 較小而苗條的身形、細長眼、尖鼻子和略向下看 的謙遜眼神,粗魯強硬的角色則身形高大,鼻闊 眼圓,牙齒猙獰;紅色皮膚表示脾氣暴躁、白色 皮膚代表年輕和純真,而且相較於峇里島皮偶的 樸素自然,爪哇島更注重布景和華美的服飾。

越南著名的飛「越」舞團則將北、中、南越的傳統 奧黛(Áo dài),結合舞蹈與音樂,傳達越南文化 中的傳統美德:「宅心仁厚、博愛互助、始終如一」。 奧黛經常被誤稱為越南旗袍、越式旗袍等名稱,但 實際上奧黛結合中國漢式服裝,融合西方剪裁,因此 與改良旗袍有近似之處。過去奧黛的顏色代表了年齡

印尼皮影戲和臺灣皮影戲不同之處在於觀賞民眾

與地區,少女是純潔的白色、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

的位置,印尼皮影戲的觀眾是在幕後,除了觀看

已婚婦女則是深色,北越女性喜好黃絹色,中越女

美麗的皮偶外,甘美朗樂團的演出及操偶師的技

性偏愛紫檀色,而南越女性則選擇白色或刺繡花樣,

巧都是觀眾注目的焦點。亦有一說皮影戲在印尼

現今則無太大區別。而越南的傳統文化亦受中國影響

是演出給神靈觀賞的,因此幕前是給神靈的位置;

甚為深遠,因此對於美德的界定與儒家推廣的幾乎如

臺灣則是觀眾盡在幕前,看著皮影映在布幕靈活

出一轍。

的上竄下跳。印尼的傳統劇目多半是傳說的鬼怪 故事,或蘊含某種象徵意義的神話,劇情多源自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或神話 《SeratMenak》,而時至今日,面對影視的衝 擊,為了留住觀眾,皮影戲班在表演時加入流行 歌曲、譏諷時事、插科打諢等噱頭,印尼政府也 著手措施保護、振興和延續皮影戲的傳承。

越南著名的飛「越」舞團

S O U T H E R N AE S T HE T I C S

19


印尼宮廷舞蹈

透過表演的內容,我們能夠進一步瞭解戲劇、舞蹈、音樂 背後呈現的文化底蘊,在與表演團體接觸後,深刻的感受 到他們對於宗教、表演專業的堅持與熱愛,與不同國籍的 表演老師們相處近一個星期後,發現他們對於多元文化抱 持著尊重及熱情。誠如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為多元文化所 歸納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不僅發現自身文化的美好,也能欣賞他人文 化之美,進一步互相欣賞,最終達成融合的新境界。多元 並存、和諧發展,正是人類文明所以能夠不斷進步的根本 原因!目前,臺灣正努力的向東南亞文化踏出第一步,並 衷心盼望我們在接納多元文化的同時,也能思考臺灣定位, 將我們的文化擴展出去。

泰國TABASCO樂團

20

05 th publication July . 2017


文 / 陳靖蓉 (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節目部編導) 圖 / 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小童之 超 級 任務 洋溢童趣的拯救農地大作戰 類型:微電影 片長:5分34秒 導演:蔡一峰 演員: 小童 (馮昱翔 飾) 童爸 (趙聖爵 飾) 陳爺爺 (黃信義 飾)

小農市集裡,小童遇見農夫陳爺爺,親切

伴展開超級任務,孩子的童真之舉喚

招呼的背後卻隱藏著淡淡哀傷。原來陳爺

起大人的感動和重視,小童爸爸於是

爺因為年紀大了,家中田地又乏人照顧,

在網路上號召一群志工,加入照顧農

所以打算就此退休,而這天剛好是他到市

地的行列,讓陳爺爺的農場能夠繼續

集擺攤的最後一天。

經營,而小童的超級任務也宣告成功。

不捨陳爺爺的有機作物就此荒廢、友善土 地的理念無法延續,小童於是帶領一群同

21


本片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他所知、所感

的全方位飲食教育,讓孩子深刻體會作物的生產歷程,以及

的一切,小朋友的童心和現實的考驗形成對比,當農業生產面

「吃在地、食當季」的現代飲食顯學。

臨從業人口逐漸老化凋零之際,孩童卻試圖以他們稚嫩的力量, 為土地貢獻付出,儘管孩子的能力有限,但也藉此突顯並省 思 成人世界面對食物和土地議題的態度。

因為了解,所以願意投入,影片中的小童和父親亦是如此, 因為造訪陳爺爺的田地,認同其耕作的理念,所以克盡己力 予以協助。一個善念,往往可以帶來善的循環,期待小農們

民以食為天,當科技無所不在,所有虛無皆能化為可能時,飲

對土地友善的堅持,能獲得更多迴響,而更自然、更安全的

食反而愈來愈講求反璞歸真,在土地永續的思潮下,有機農業

耕作方式亦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百花齊放,為了健康的下一

和安全無毒的耕作方式,也逐漸在慣行農法普及的台灣走出一

代,也為了此時此刻的我們。

片天。而且為了培育下一代土地使用及飲食上的正確觀念,「 食農教育」的推動更是方興未艾,無論是自發性、政府主導或 是民間單位的贊助,部分學校不僅著手推動營養午餐食用有機

22 蔬菜,還開闢校田讓學生親手種植,系統化貫徹從田間到餐桌

S O U T H E R N A ES THETI C S


文 / 蕭登峰 (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助理製片) 圖 / 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面子老爸 照顧、關懷、終身學習

類型:微電影 片長:9分鐘 導演:林立昇 演員:老李 (孫固 飾) 阿珠姨 (陳圓圓 飾) 老 莫 (涂貫一 飾) 小 靜 (朱芳瑩) 小 李 (黃煜仁)

老李在軍官退休後還是慣於 發號

當白髮漸漸,不代表我們只能

施令,兒子小李因為一次與 老李

守著年老,相約學習、相約快

的爭執,決定要搬出去住。 在太

樂、相約在熟悉的社區裡,相

太阿珠姨又總是出門當志工 的情

互陪伴熟悉的身影,這該是社

況下,老李覺得家中空盪盪 的,

區裡最動人的風景。面對高齡

決定去阿珠姨平常做志工的 文化

化及少子化問題,社區發展工

館舍一探究竟,看看太太都在 忙

作扮演的角色愈形重要,在地

些什麼。在探究的過程,因為 一

安養、在地老化成為政策目標。

場誤會而認識了在文化館的館 員

社造微電影《面子老爸》希 望

小靜,進而揭開了失智的老先 生,

傳達出照顧社區化與普及化,

老莫的人生故事。因為老莫的

讓老人均能獲得妥適的照顧 服

人生故事發展走向悲情,老李 因

務,黃金志工及樂齡終身學 習

而轉念,決定用一己之力為社區

都會是社區營造的新課題。

做點貢獻,施比受更有福,最終

期待長青學苑、社區大學、樂

也讓李家父子重修舊好。

齡大學、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 推動作法,成為現代社會福利

1993年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

社區化的新趨勢以及為更多黃

之後老化速度加速,今年2月65

金人口找到新人生。

歲以上占總人口比例達 1 3 . 33 %, 預 期2018年將 步入「高齡社會」, 2026年就會躋身「超高齡社會」。 然而在全國各地的社區,每周一刻,

S O U T H E R N A EST HE TIC S

總要與長輩相約唱歌跳舞、聊 天、 畫畫或相互關心,熟悉的曲調、熟 悉的動作、還有熱絡的同學們 ,一 種熟悉自在的溫度,讓每周的銀髮 族約會,透著貼心溫暖。

23


文/李佳蓉( 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節目部企劃) 圖/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有一條美麗的河流,

畫 一 條 河

以 畫 作 書 寫 萬 年 溪 畔 的 記 憶

劇中的小學生易霖隨著參與畫作的時間逐漸

萬 年 溪 為 孕 育 屏 東 市 的 母 親 之 河,位 於

愛上這片土地,然而即將北上工作的父母迫

溪畔的民和國小為讓學童認識自己的生活

使他必須放下畫筆,不願轉學的易霖與同學

環境、進而愛護家鄉愛這片土地,並喚起

計劃一齣「偷跑」戲碼、要以行動告訴爸媽

溪流的歷史記憶,共歷時3年跨7屆學生,

他對家鄉的熱愛,終得願以償能與同學一同

繪製了一系列「萬年溪上河圖」,用畫筆

完成「古早味萬年溪上河圖」。透過一張張

以及動畫完整記錄了萬年溪的蛻變與未來

斑駁的老照片、以及與當地居民、耆老們的

想像。

對話,孩子們將這條50年代與生活密不可分、 灌溉屏東市所有農田的重要水源,透過稚

24

類型:微電影 片長:6分38秒 導演:蔡一峰 演員:易霖(李杰飾) 阿公(黃耀華飾) 老師(許修維飾) 耆老(黃明國飾)

嫩卻寫實的畫筆將那個年代的畫面復刻下來

S O U T H E R N A ES THETIC S


用另一種地方書寫的方式,將當時生活瑣碎的

戲中透過易霖對家鄉的熱愛、與阿公之間深厚的

大小事記錄並典藏。

親情、以及與同學的革命情感貫穿全劇。而在片 中,易霖的父母因為工作迫於無奈而北上,最後

北宋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細細地描繪了當

留下阿公與易霖兩人,也反映出以農業等傳統產

時汴京的風貌,河岸兩旁的居民、日常的樣態、

業立縣的屏東,存在著人口外流、隔代教養的案

來來 往 往 的商賈馬車 等 , 民 和 國小以歷史名

例,值得我們思索的是,工作機會相對匱乏的偏

畫作為發想,集合眾人之力共同創作,分為現

鄉、缺席孩子成長過程的父母、以及祖孫家庭可

在、過去、未來以及動畫版四個階段,將溪流

能產生的隱性問題等,都是值得關注與被翻轉的,

兩岸的旖旎風光和生活樣貌忠實呈現。透過不

而這也恰巧 呼應了 萬年溪 的 整 治 與 重 生,只有

同普遍以文字記述的在地書寫,「萬年溪上河

正視與改變,才能夠扭轉現況,迎向嶄新的風貌。

圖」以繪筆圖畫、甚至以動畫影像紀錄古往今 昔萬年溪周遭的生活記憶。每座城市、每個鄉

「畫一條河」將社區亮點議題-萬年溪與學校教育

鎮內的社區鄰里都存在著各式人事物情的地方

素材相互結合應用,從鄉土教育出發、結合社區

脈絡,並有著動人的故事值得被探索與挖掘,

總體營造、融入學校本位課程,讓孩子從中認識

無論是以何種形式,皆是將在地的文化紀錄留

潤澤屏東的母親之河、深入了解社區在地人文故

存下來,另一方面更是希冀透過在地書寫,傳

事、並且知曉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也

達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繁瑣細節,都值得

將萬年溪畔世世代代的記憶永續傳承與珍藏。而

我們隨時關注、欣賞與品味。

這群孩子,當他們再次經過這裡,將不再只是匆 匆一瞥的過客,而是關懷社會、深愛土地的屏東 兒女。

25


7

紫色身影停歇溪上,翅脈脛展跨越溪床。 循著牠的背脊,

飛進了tona, 停在勤奮敏捷的男子頭上、 留在賢慧編織的女人衣上、 在魯凱下三社

圖文/賴伯瑞

穿梭的技藝

的山林間。

SO U T HE RN A E ST H ET I CS

飛進了Maga、 飛進了oponohu 、

Chapter

乘著牠的翅膀,駐足飛舞, 循著牠的蹤跡,乘著牠的躍動,蜿蜒入林。

魯凱族的文化中,蝴蝶是敏捷勤奮的 男子及賢慧善於編織的女人象徵,只 有頭目認可的人才可以配戴蝴蝶珠繡 或頭飾,也有部份的部落以蝴蝶作為 貴族的象徵。也是茂林地區藝師文化 創作的源頭之一。 重建後的新威大橋以紫蝶的姿態橫跨 荖濃溪,接領我們進入茂林下三社(因 地理位置在高雄桃源區卡那卡那富、 拉阿魯哇族「上四社」之南而以「下 三社」稱之,Maga社指茂林里、 oponohu社為現萬山里、tona社為多 納里),入口有著魯凱特色的石板及木 質雕刻、圖騰及翩翩起舞的蝴蝶,在 得樂日嗄大橋旁,我們可以看到沿途 兩側的金工鑄造蝴蝶蜿蜒飛舞,領著 我們延著濁口溪的山谷起伏前進。

S O U T H E R N A E S T H E T I C S 26

27


數百隻的蝴蝶繚繞著石板屋,草地聳立的公共藝術裝置 上有著各種樣態的金工蝴蝶或停、或展、或開、或合, 展現著茂林特有的蝶谷生態與人文蘊底。遠處沉悶的聲 響在山谷間迴盪,循徑花叢舞蝶騷動,在群蝶之中,工 匠正拿著短斧鑿刀刻劃百步蛇的菱形紋路,另一旁的 Ubake (烏巴克)老師正拿著圓規、皮尺,用鉛筆專注的繪

製出傳統魯凱家屋的門眉底草。 鉛筆、刀斧記錄了時間的流逝,陶壺、百步蛇在一刻一 畫中,堆疊出族人家屋的榮耀,也展現魯凱族特有的傳 統紋理。交換了招呼,Ubake老師分享了門眉的意涵後, 領著大家說明著青、紫斑蝶的生態差異與魯凱對蝴蝶的 文化象徵及屋內各種創作。 一旁閃耀的火光吸引著大夥的視線,桌台上有著尾指粗細 或細如絲線的各色琉璃材料、有著一抹溫火青藍預熱的爐 台、噴燈、灰末、滾盤、刀、鉗、鑽、剪,各式工具琳瑯 滿目,台前的SAVI老師注視著火焰中液化的琉璃 ,藉 由 手 上的隔熱條、黏剪順圓,熟練的滾動、型塑出琉璃的基底, 拿起色條在焰中穿梭、一連串的牽、拉、點、劃,在攝 氏1700度的火紅焰口中延續著魯凱的琉璃技藝。

27


隨著SAVI老師的心境,她拿起了黑色基底,滾點紅黑絲條 不一會功夫,灰末中泛著熱氣的是象徵勤奮英勇的勇士之 珠,再拿起綠底黃條,滾落冷卻又變成象徵豐收富裕的蝶 蛹之珠,繼續拿起綠底,接連出現的卻又是象徵守護的眼 眸之珠、象徵手藝精巧的織工之珠。 青燄燒融了白色底材 ,金黃的琉璃球體透著橘澄的炙熱,黃、紅、藍的絲料激 起了如蛇信般分岔的耀紅火舌,SAVI默默的拿起針鑽,以 特有的節奏勾勒、燃燒、滾動著,那時而白皙、時而金黃

去年我們運用這些琉璃作為「歲時原曆」的線墜,表現魯 凱與泛排灣族群的傳統工藝與文化底蘊,整份作品如同蝴

July . 2017

雀羽眼的夢幻圖騰。

05 th publication

的琉璃球體,在滾盤上退去了金黃的外衣,展現出有如孔

蝶飛舞一般,在南台灣不同的族群中穿梭、汲取並串連各 元素匯集而成,本年度我們將邀請布農族的SAVI老師、魯 凱族的Ubake老師夫妻檔與及鄒族的來吉部落、排灣族的 大社部落(北排)、高士部落(南排)、平埔的西拉雅與大武 族群及民族大愛園區中多元融合的縫紉工坊等藝師夥伴, 藉由共同參與創作「歲時原曆」的過程串連布展,分享他 們的創作過程並走讀的記憶、技藝與故事。

28

S O U T H E R N AES THETI C S


S OU TH ERN AES T HETI C S

Chapter

8

文 / 朱德榮 圖 / 臺南市真善美音樂發展協會

國樂 中 的 真善美

臺南市真善美音樂發展協會於5月20日,在臺南生活美學館演藝廳舉行 水載篇舟歸似箭 鄉景遠眺愁思解 情寄樂音傳千里

歌舞昇平樂安康

「水鄉‧隨想」音樂會。當日臺上演出樂韻飄揚,十首曲子精心搭配視 覺投影及燈光變化,將意境表達無遺,臺下近六百位觀眾沉浸在悠閒 遼闊的氛圍中。音樂會主題「水鄉 ‧隨想 」是以兩首曲目組合,〈水鄉 情歌〉描寫鄉村優雅的景緻與質樸的情感,〈都馬隨想〉則具有臺灣 戲曲的味道,描寫農業社會悠閒的生活,故組合曲名為本次音樂會的

30

主題。

29


註 作者朱德榮先生為本館進駐合作演藝社團 臺南市真善美音樂發展協會創會及現任理事長

練習,以求把業餘樂團訓練成專業樂 團的水

戰戰競競、繃緊神經加強練習,團隊精神再一

準。前幾年執行臺南生活美學館下鄉巡演活

次的提升與展現出來;更感謝各分部老師配合

動時,團友們都緊張不已,如今真善美國樂

社團的運作,把最寶貴的舞台經驗及演出技巧,

團每年多次應社區、廟宇邀請演出,也有商

無私的教授給所有團員,讓演出的成效更上

業表演機會,演奏的實力獲得肯定!像是去

一層樓。而總指揮陳慧亭老師更是給予我們最

年到嘉義市檜意生活村戶外演出,一群大陸

大的包容與鼓勵,讓我們在不斷磨合中展現光

朋友圍著我們,我們仍然泰然自若的彈撥吹

采。而一場音樂會的成功,除了主辦單位-國

奏,獲得滿場的掌聲。

要感謝所有前來聆聽的觀眾們,給予我們鼓勵 及建議,讓我們能在下次的演出更加精進。

曾經有朋友問我,真善美國樂團每年忙於四 十場的各地演出,為什麼仍然堅持大費周章 地籌備演藝廳音樂會,還將團友們的練習都

話說臺南市真善美音樂發展協會的起源,是在

推進到最大分量。其實,對於樂團來說,音

26年前由一群愛好國樂的先進們組成了國樂社,

樂會是最佳的「驗收平台」,每年籌備一場

這個非正式的組織,直到5年前才正式立案為 「臺南市真善美音樂發展協會-真善美國樂團」。

音樂會作為年度成果演出,是對於團友們持

我 們 樂 團一 路 走 來,持續在蛻變,雖然團友

是國樂的朋友們來說,則是與我們共享一場

們的組成是多元的,年齡差距達四五十歲,身

輕鬆愉快的音樂饗宴。

分從大學學生到退休人士都有,仍然齊心朝著 共同的目標 -「喜愛音樂」持續努力著。

續不斷進步的肯定;而對於喜愛音樂,尤其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沒有音樂的人生

真善美雖然是業餘的國樂團,但是每位團友都

讓我無法想像」,對於我、對於真善美國樂 團的團友們來說,是 再同意不過了!接下來,

有顆上進的心,願意自掏腰包請專業的老師來

真善 美 國 樂 團 的 目 標 ,是將廣招年輕的學

上課,每星期二則由陳慧亭老師進行大團合奏

員共同參與,希望能達 到 音樂美學 向下扎根, 並 推 廣 至一 般大 眾。也 期 許在不久的將來, 真善 美國樂團能再 度為大家 演 出 一 場 具有

30

職業水準的音樂會,敬請持續給我們鼓勵。

July . 2017

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的支持、團友們的努力,還

05 th publication

「水鄉‧隨想」音樂會籌備期間,所有團友無不


31


July . 2017

05 th publication

劉坤輝昭和10年(1935)出生於鳳山,因二次大戰的關係, 無法繼續升學,民國39年(1950)跟隨銀樓金工師傅吳璋銘 拜師學藝,劉坤輝表示當時做學徒時,以學習製作項鍊、 戒指與手環一類的飾品為主。出師之後在鳳山地區銀樓工 作幾年,適逢臺南K金與白金產業正蓬勃發展,劉坤輝想 要到臺南增廣見聞,多學習一些金工新技巧,退伍後來到 臺南銀樓擔任金工師傅,但幾年下來工作似乎無所進展, 沒有發揮的空間,考慮回鳳山修理機車;後經一位白金工 廠銀樓的業務葉明輝的勸說下,民國54年(1965)離開銀樓, 在臺南今天的民生路上開 設 個 人 工作 室, 接 受客 製 化的 訂單。由於白金製作溫度較高,與金銀製作方式不同,加 上客戶要求多,銀樓無法製作的訂單,葉明輝便委託給劉 坤輝製作,因此慢慢累積知名度。 劉坤輝一開始從事打金工作,以製作銀樓常見傳統首飾為 主,然而面對市場的競爭壓力與產業生態環境改變,便自 行開始鑽研生活器物的製作,並且不斷鑽研雕刻與鑿花技 法,讓每一件作品盡 量做到完美。 因製作的物件屬於昂貴器物,劉坤輝一般以承接訂製黃金 器物為主,並且認識的客戶才會接單,平均一錢的黃金會 在製作過程中消耗一些,大約會剩下9分半的黃金,有時候 用挫刀磨過的黃金粉末,雖然可以再利用,但色澤不夠漂 亮加工後會影響黃金成色,必須到銀樓以失重換取純金, 為避免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爭議,製作所需黃金須由客戶自 備,曾經客製過 菸斗、蝦子、如 意與市鑰等 比較特殊物件; 銀 器 的 部分 通 常 都是 做構 件分解,到學校給學生當教材 解說用,精緻手工用銀做比較可惜,不然就是做成鎏金的 器具。

我們常常聽到「鎏金」有毒,卻好像不知道其工法,現代也很少 人使用此工法,劉坤輝簡單說明「鎏金」做法,先將黃金壓薄, 塗抹黑油退火,繼續壓薄,壓到約0.05公分,丟入水銀攪拌 溶解, 用 植物 性 小刷 子均勻 塗 刷於器物上,使器物表面均勻呈現白色, 再 用 烘爐 加 熱,水銀 便 會 蒸 發,黃金反 紅 即 可停止 ,加熱過久 黃金會有融化的可能,經過修飾就會金工閃閃。

32


劉坤輝製作的作品,全部是手工雕刻,許多圖案 無法像機器一樣精準,因此製作過程中所需要的 工具與機器,大部分是自己設計或手邊工具經過 改良,完全是配合實際製作需求而設計,也讓手 工打造器物,更趨近於完美。器物表面雕刻的圖 案,親手設計打造成不銹鋼鏨刀,例如萬字、瓶 花、龍鳳部位分解等,研發的游標卡尺不僅可以 測量長度,更可以直接於金屬上做記號,讓位置 更精確,也讓手工質感更精密。

劉坤輝表示浮雕最耗時間,鎏金也很複雜,黃金若是要做立體 些,利用黃金的特性,使用火燒「走水」方式,直接增加浮雕 厚度,但是銀的話就只能重新雕塑再接起來,浮雕黃金比較好 做,銀器反而比較耗時。 民 國1 0 3年 臺 南 市 政 府 注 意 到 劉 坤 輝 的 手 藝 , 將 「 金 屬 雕 鏨 」 登錄為傳統工藝,劉坤輝為技藝保存者。從業這麼多年,劉坤 輝陸續收了很多徒弟,一位於新北市蘆洲做神明的帽子,是目 前有持續從事金工的徒弟,其餘未能持續接觸金工而停止了。 劉坤輝至今已高齡八十餘歲,目前是退休狀 態,他表示最近想 製作鑿刀,要在茶碗旁邊敲製新的圖樣,即使退休的劉坤輝, 還是抱持著研究精神,希望可以留下更精緻的完美的作品。

S O U T H E R N A E S T H E T I C S 31 33


S OU T H ER N A ES T HE T IC S

Chapter

10

利用相機為自己的作品建立3D模型 圖文 / 蔡育林 副研究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3D」產品在現代化的生活中幾乎無法不在,但對

取、多重影像匹配及模型重建等等演算法,簡單來說,就是

大多數人來說「3D」是既孰悉又陌生的名詞,或許

環繞拍攝立體作品多個角度的照片,載入電腦應用程式或上

有人曾經想過要為自己的裝置藝術或小孩的美勞作

傳雲端服務平台運算後就會得出一個3D立體模型,可以在電

品留下永恆的3D記錄,卻找不到入門的方法。

腦螢幕上翻轉用不同角度觀察,可以用3D列印機列印出來。

3D模型的產製方法其實很多樣,3D繪圖為最普遍的

其實將多張2D照片演算成3D立體模型的軟體很多,維基百科

方式,建築工程製圖、工業設計製圖、3D動畫、手

(Wikipedia)上可查到的軟體程式介紹就有近百個,大多為免

遊人物通常用這種方式,由人工無中 生有 畫 出 來,

費或限定功能免費的軟體,不同的產品因市場定位不同有專屬

使用的軟體,簡單如 GoogleEarth整合的SketchUp,

的流程和功能的如空拍影像處理Pix4D、ContextCapture等等,

到複雜的3ds Max、Maya 、 AutoCAD 等 通 常給各

另由於資料運 算需要大量的運算 資 源, 因 此 也有 許多 廠 商提

領域專業人員使用,但對於想記錄現有的居家空間和

供雲端服務平台,如Autodesk ReMake(Autodesk 123D系列

已完成的立體作品而言,3D掃描器是較佳的選擇,可

應用軟體,目前已為免費試用及學生免費軟體),可將照片上傳

將既有的物件進行3D數位化,通常用於藝術雕塑品、

運算平台,運算一段時間後,即可產出3D模型或於網路發佈瀏

博物館典藏、複雜工業設計產品。然而3D掃描器種類

覽3D模型。

繁多、價格昂貴,操作方式離「所見即所得」也還有 段差距,因此通常需要專業團隊依據目標對象評估選 擇適當的掃描器進行。

只要拍照、上傳就可以得到3D模型? 當然,不是隨手拍拍載入軟體或上傳平台運算後就能得到好的 結果,其實拍照有些原則和需要一些技巧,尤其需要產出精確

3D掃描器目前或許無法如3D列印機般走入家庭,難

模型時則需特別規劃,由於各種應用軟體採用的演算法核心大

道,立體作品還是只能拍下平面影像保存嗎?

多類似(環物拍攝與環景拍攝差異較大),所以在拍照的技巧差

本文介紹一種簡易的立體模型記錄的方法,需要的設

異不大,以下介紹幾個基本拍照原則。

備只要照相機(手機也行,錄影機也可以),還有一部可 以連上網路的電腦。這是一種利用被攝物體影像來重 建物體空間位置和三維形狀的技術,稱為攝影測量法

34

( Photogrammetry),作業方式包含運用特徵點擷

05 th publication July . 2017


S O UT HERN AE ST HETI C S

由於拍照時需要環繞物件繞圈拍攝,故首先,清出一個無 障礙物的安全空間,放置一張大於物件的穩定架子,光線 可均勻照量架子四週無明顯陰影(不建議使用相機閃光燈), 試著拿相機鏡頭(建議用腳架)對準架子圓心繞一圈,確認是 否可正常移動拍攝,自己的身影不會擋住光線。如使用轉 盤,建議背景盡量乾淨。 場景佈置好後,將您心愛的作品放置在架上,建議一併放 一支尺或一支筆當比例尺,還能增加軟體影像辨識的特徵, 調 整 燈 光 確 認 陰 影 不 構 成 影 響 後 , 就 可 以 開 始 拍 攝,且不 要再移動物件。

軟體辨識出的原始拍照位置

建議站好位置(或架好)相機後先試拍一張,檢視一下曝光是 否正常、對焦位置及景深是否讓拍攝畫面清楚。拍照時先水 平環繞物件拍一圈,因應軟體辨識要求,兩張畫面需重疊75 -80%,故建議等距離拍12至15張以上。小物件可將相機傾 45度角再拍一圈,頂部再補幾張,大物件則在調高相機再拍 攝至影響含蓋全部物件,物件有特殊紋樣的 部分再補拍幾張, 現場工作就結束了。 照片的運算則依據不同軟體的操作程序,大多數軟體在 youtobe上多能查到教學影片,初學者如查不到教學影片, 建議換一種大家熟悉的軟體,可快速入門。

原始物件照片

運算後的三角網格模型細部 運算後的三角網格模型細部

35


SOU TH ERN AE STHETI CS

以Agisof t photoscan為例,照片載入軟體,經初步照片 縫合,確認軟體辨識出每張照片的位置和姿態無明顯錯誤 後,啟動批次自動處理流程,加密點雲、產出網格面資料 及貼附材質紋理等,檢查產出的模型而後刪除雜點、以拍 攝時的比列尺標定物件正確尺寸,再將演算完成的正反面 3D模型資料縫合成單一模型即完成3D建模工作。

將原始照片貼上(渲染)於網格模型

貼圖後的網格模型細部

3 D模 型 建 立 後 , 因 目 前3 D模 型 資 料 格 式 需 在 特 殊 的 軟 體 中 開 啟 , 故 除 專 案 檔 和3 D模 型 專 用 格 式 檔 外 , 建 議 再 以 P D F檔 案 格 式 進 行 儲 存 ,A c ro ba t Re a d e r 為 目 前 台 灣 普 遍使用的免費可攜式文件讀取軟體,Adobe Reader支援 3D物件的顯示以及基本操作功能如模型縮放、移動、旋轉、 度量、模型渲染模式、光源改變、橫截面顯示、導覽模 完成的3D模型

式及插入註解等。大多數人都可在此通用之文書閱讀軟體 上,依研究、專業需要以不同視角、渲染模式觀看3D模型 自行調整橫截面位置 , 將 觀 察 調 整 之 展示模型建立於模 型 樹 中 , 必 要 時 對3 D模 型 的 特 定 位 置 加 入 註 解 , 以3 D 視 覺化之資料,與不同朋友進行資訊交流與意見交換。

36

05 th publication July . 2017


燃 燒 美 感

FB-QRcode

官網-QRcode

小 宇 宙

薰風·南方美學 Southern Aesthetics 2017年7月 發行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發 行 人:陳柏欽 編輯委員:吳敏鳳、張良鏗 楊偉中、陳宣文 刊頭題字:黃進添 執行編輯:林逸琇 美術編輯:目目文創工作室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 電話:06-2984990 傳真:06-2984968 網址:http://www.tncsec.gov.tw 出版刊期:季刊 GPN:2010500959 紙本刊物索取:來信附上回郵信封(A4大小), 貼足郵資,標明數量並留下聯絡方式。本刊物 重量約為135克,大小20.5*20cm,郵資請上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資資費查詢,寄送至 70062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林小姐 收(館刊索取)。 July . 2017 S OU T H E R N A E S T HE T IC S

薰 風

螢火蟲電影院

新藝市集

我們將帶著最棒的國片前進臺灣大小鄉鎮 快來跟我們一起看電影吧! 7月-9月各場次電影與地點請詳見Fb官網 請搜尋「螢火蟲電影院」 活動專線 / 06-237-0091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固定於每個月最後一個週六 ,辦理以「藝術」為主題的市集活動,歡迎大家 週末一同逛市集、玩藝術,並歡迎更多藝術創作 者加入市集行列。 7/29、8/26、9/30 14:00-19:00

島語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演藝廳

「新住民」,在臺灣一點也不陌生的三個字,用 以稱呼從那塊土地來到這裡扎根的女人啊!從前 她們未被費心了解過,如今她的小孩化作說書人 ,帶領觀眾一齊回顧著母親從踏上臺灣這片土地 後,一路走來的故事…… 07/08 14:00-15:30 免費入場

漆美-生活漆器工藝展

美學館生活美學展示中心

展期 07/01-09/24 周二至周日 09:00-18:00 開幕茶會 07 / 01 15:00-16:00 DIY體驗 07/01 13:00-15:00 漆藝創作別針 08/26 13:00-15:00 漆藝書籤創作

美學館戶外穿堂

樂齡人口文化近用—多代學堂計畫 「多代學堂」的理念是將社區視為一個大家庭,有 公共聚腳點作為「客廳」,定期聚會互相支持,讓 老、中、青、少歡聚一堂的交流場所,將照顧長者 、教育、家庭服務以及志工參與等元素連接起來。 多元學堂 區域 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 詳細內容請蒐尋臉書粉絲專頁

2017 四季音樂會

美學館戶外穿堂

臺江青少年管樂團 07/22(六) 16:30-17:30 突透管樂團 08/19(六) 16:30-17:30 藍色狂想室內樂團 10/21(六) 16:00-17:00 臺南市鼓樂協會 12/02(六) 16:00-17:00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美

7th publication 中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