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在望》第28期

Page 1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年��月號

免費贈閱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豐盛在望

聖神 請祢降臨

主席@Thomas 文@Thomas Lam

最近數月,團體的盟約團隊成員及小組領導人均出現人事變動,原因包括移民外地或家中事故。面

■ 主席的話 | 聖神請祢降臨 ■

對領袖流失,我們一方面努力尋找合適人選填補空缺,另一方面誠心祈求天主尋求解決辦法。感謝 天主的應許和安排,我們很快收到幾位前盟約團隊成員的回覆,願意再次歸隊。

與此同時,另一位資深的會員*也答應加入盟約團隊,與大家一起並肩,共同分擔團體領袖的工作。 另外,我們在完成分辨祈禱及投票後,正式通過委任Rebecca姊妹,義務擔任豐盛生命團體的總幹 事一職,整個委任過程在神父見證下得以順利完成。衷心感謝天主的眷顧,令領袖層的流失問題得 到圓滿解決,而且結出的果實比我們期望的更豐富、更理想。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 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

隨著疫情逐步緩和,團體每月的靈修培育日也回復昔日以實體聚會形式進行。過去幾個月,我們舉 辦了幾場有關探討神恩的講座,神父由淺入深地為大家講解神恩的真正意義及價值,然後由敬拜讚 美團隊帶領參加者,以悠揚悅耳的音樂及歌聲,祈求聖神降臨,賜予神恩。

培育日的最後環節是參加者分享活動後感,一位姊妹表示感應到有參加者呼求聖神醫治腳患,接著

另一姊妹回應正是她在懇切呼求天主醫治;亦有參加者在祈求神恩過程中,分享在祈禱內得到的天 主訊息。天主藉著這個機會,讓大家在團體內坦誠分享,並在過程中更明白天主的旨意。

這正是聖神臨在我們當中的最好見證。聖神按照我們每人獨有的能力和需要,無條件地賜予我們各

種最合適的神恩。神父的教導,讓我們更明白神恩是要透過服侍他人的需要才得以彰顯。我們要讓 自己的生命能真正地成為地上的鹽,世界的光,並以言以行為耶穌基督作見證,向萬民宣講天國的 臨在。

* 401會員,詳見網頁「會員分階段成長」簡介。

2


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格前 ��:�-�)

《豐盛在望》雜誌今期專訪顧厚德神父,他為我和太太於2003年主持婚配禮儀。時光飛逝,我們也差 不多相識快二十年了。回想當日我只是一個無信仰的獨身男,想不到廿年後的我成為一個教友,並 組織了一個以天主為中心的家庭,養育兩位小孩。在聖神引領下,我更於兩年前當上天主教平信徒 建立的小團體 ⸺《豐盛生命》團體的會長。

天主的計劃確實遠遠超越我們的想像和限制,我們需要信賴和全心歸向上主,同時也要勇敢和積 極地配合天主給我們的安排,完全信靠及順從祂的安排,有如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一樣,與天主 完美配合,共同參與主基督的救贖工程。

懇求天主派遣聖神臨在我們各人的生命中,沿途引領和照顧,並護佑我們的家庭、親友,以及我們 關心和愛惜的人。

聖神,請祢降臨,充滿祢信徒的心;在他們心內,燃起祢的愛火。亞肋路亞。

3

■ 主席的話 | 聖神請祢降臨 ■

「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


天主的農莊

顧厚德神父專訪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 顧厚德神父專訪 | 天主的農莊 ■

文@媒體福傳團隊 現年78歲的顧厚德神父 (Father Ferdinand Bouckhout) 生於比利時的一個農莊,年輕時加入聖母聖心會,其後成為 神父。 第一次接觸顧神父時卻沒有半點陌生的感覺,因為他有如一 個會說廣東話的聖誕老人,龐大的身軀,臉上不時掛著親切 的笑容,團隊與他相處了一會,房間內已充滿歡笑聲,無人 不能感受到上主的平安與喜樂。

天主的農莊 比利時是一個農業國家,大約九成以上的國民是天主教教友。 聖母聖心會源於比利時,約於1860年開始在東方傳教。聖母聖 心會有一個傳統:修會的神父不會在出生地服務,故此成為神 父之際,亦意味著要前往陌生的地方,從頭學習新的語言及生 活文化,將福音傳到他鄉。 這大地不但出產豐盛的農作物,也滋養及培育了不少天主的僕 人。

4

聖母聖心會一百五十週年紀念刊物


東方傳教之旅 顧神父生於一個農村家庭,是八兄弟姊妹中最年幼的弟弟。年長的兄姊要到 田間幫忙,而他的主要「任務」便是陪伴母親工作,不說不知,聖堂原來是 顧神父小時候的「遊樂場」! 「當母親幫忙清潔村內的聖堂時,我會與哥哥用紙張製作神父的祭衣,模仿 在祭台開彌撒;也會偷偷走入告解亭,與哥哥輪流扮演神父,聽對方懺悔和 告解。」 在天主教國家成長,顧神父覺得天主是生活的一部份。在他的家族中,有一 位姨媽當了修女,家中的姐姐也是聖雲先會的修女;至於顧神父,則自一年 級起已擔任輔祭服務堂區。 顧神父仍記得中五時的班主任不曾認為他具備成為神父的條件,但他思前想 後,再與老師討論志向,最後,顧神父認真的態度打動了老師,終改變當初 對他的觀感。 當時校內約有六百個中學畢業生,其中約有十多位繼續進修成為神父。時為 1949年,媒體不時報導亞洲國家的新聞,引發顧神父對這個有著截然不同的 文化國度的興趣,加入聖母聖心會後,便毅然從一個小農莊跑到世界的另一 端。

圖中的旗幟為聖母聖心會現時 服務的國家及地區

鄉下話 ・廣東話 「比利時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用語言劃分的話,主要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荷蘭語區,南部為法語區。我家鄉 屬於北部,然而大部份比利時人也會說兩種語言。」 1969年 12月,顧神父初抵香港,對廣東話一竅不通。1970年3月,修會為他在天光道的新亞書院報讀了一個讓外 國人學習廣東話的課程 (即現時中文大學廣東話課程)。 「廣東話好難啊!」顧神父扁扁咀,他的表情讓人想起一個通訊軟件的圖案(emoji) 臉上的。

—— 一隻手拍在自己的

他覺得這個課程很實用,除了日常會話,也教曉他本地節日的起源和生活習慣,老師也會教他們粗言穢語,不求 「活學活用」,而是讓他們知道箇中意思。 在學習中文的初段,顧神父覺得有些詞語令他大惑不解,例如不見一匹馬的道路,卻稱為「馬路」,但他只得牢 牢記著。 「今時今日的年輕人多使用另一種語言 —— 中英夾雜,再加上廣東話及圖案 (emoji),這也是我現在需要學 習的另一種語言!」 顧神父在出生的地方會使用另一種方言 (他口中稱為鄉下話),屈指一數,原來他已經學了七種語言,並早已掌 握學習語言的心法。

5

■ 顧厚德神父專訪 | 天主的農莊 ■

「完成課程後,修會讓我們幾位修生,每人選擇前往一個東南亞的地方服務,當 中包括新加坡、台灣及香港。」此後,地圖上亞洲的一個小島,便成為他為天主 服務五十多年的地方。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最好的聆聽者 顧神父早年在紅磡聖母堂服務至1979年,之後便到彩雲邨和順

母親

年的照片

利邨的新聖堂服務,他最懷念做開荒牛的日子,沒有舊堂區的 「傳統」,大家一起建立新堂區文化,及後在旁的中學部落成 ,他有機會與年輕人溝通,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在紅磡聖母堂服務時,每星期也會相約聖母軍青支團及輔祭 會的年輕人行山,或與男孩們一起踢足球。吃喝玩樂是與青年 最容易溝通的方式,也讓他最容易聽到年輕人的心底話。」 談到年輕人,原來顧神父曾擔任「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所就讀 中學的校監。談起這位校友,他感到很欣慰,因為她不單在運 動的事業上努力,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追隨天主,修讀神 學,更不時為母校的籌款活動出一分力。

■ 顧厚德神父專訪 | 天主的農莊 ■

顧神父也曾服務過不少堂區,包括聖葉理諾堂、聖安德肋堂等 。現時神父處於半退休狀態,會到不同聖堂支援,主持主日彌 撒。彌撒後,也不難發現顧神父喜歡與教友聊天,聆聽他們生 活上的喜與憂。

父親在農莊工作的照片 6

顧神父年幼時與家人合照


融入飲食文化 曾聽過朋友的一則笑話:西方人用「煤氣味」來形容獨特的榴槤香氣,然而顧神父的至愛,竟是果王之王的「貓 山王」。訪問之時臨近中秋佳節,教友也特意為他送來榴槤月餅! 生活在香港多年,顧神父覺得到茶樓飲茶最能代表這個地方的特色。 「飲茶的點心如蝦餃、燒賣、春卷都很美 味,可以一面吃一面聊天。」想不到大部分西方人敬而遠之的鳳爪和豬肚,顧神父也吃得津津有味。他說從前家 人在農莊養豬,豬的每個部位也不會浪費,烹調一下便可化身為佳餚。 顧神父曾在教區視聽中心製作的《神父廚房》節目中,示範母親在烹飪比賽中得獎的名菜「咖啡豬扒」(Rata) —— 比利時冬天的家鄉菜式。顧神父的廚藝原來也有板有眼呢! 從顧神父鼓起的肚皮,也不難發現他對飲食的喜愛,並漸漸融入這個地方的文化特色。

與《豐盛在望》讀者共勉

「天主為三位一體的主 (聖父、聖子、聖神),雖然各人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然而四海一家,若人與人之間及 團體內有著共融精神,彼此包容,才能在當中見到天主的愛和希望。」

顧厚德神父與訪問團隊大合照 7

■ 顧厚德神父專訪 | 天主的農莊 ■

顧神父希望讀者成為一個開心快樂的人,因為只有充滿喜樂,才能見到天主的臨在。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雲上太陽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當你抬起頭,你將會 發現……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摘自讚美之泉《雲上太陽》 )

文@小吉

過去數年,我為兩本福傳雜誌服務,每次閱讀到投稿者細訴自己與主相遇的經過,如何感 受到主的祝福、寛待與恩賜;在困厄中如何從上主得到力量,心中都悸動不已。不過,我自 己又何嘗不是這般的幸運兒?

■ 雲上太陽 | 烏雲間的光束 ■

我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但上主從沒有離棄我,嫌棄我的冷淡,有時候一人獨處,細數上 主的恩賜,我不禁低呼: 「主,我何德何能,值得祢如此厚愛?」就算在烏雲滿天的日子,上主 仍不忘在雲間的隙縫撒下一束光,指示路向,只要緊緊相隨,總會見天清氣朗的時光。 當年往西班牙旅行的經歷正好是一印證。我夫婦二人趁暑假,和妹妹一家往西班牙作為期 17天的自由行。雖然不諳西班牙文,但自恃有多年自由行的經驗,外子和妹夫又常往歐洲 公幹,心想只要事前的準備功夫充足,應沒多大的問題。十多天的旅程來到尾聲,我們要踏 上歸途,心中自是感恩上主的沿途照顧,雖兩次遇上扒手,但都幸保不失。 回程日的中午,我們在巴塞隆拿乘火車往機場,其實這是回程票,來時已乘搭過一趟,程序 和風景早已在心中,只是這次在酒店附近的中途站登車,時間方面要小心一些,不然錯過 了,回程的機票就會泡湯。到火車站,時間寬裕,一切在掌握中;火車來了,與原訂的相差兩 分鐘,妹夫做事,一向小心,於是問旁邊的數位乘客那是否往機場的班次,但他們都不懂英 語,只是聳聳肩,微笑一下作回應。我觀察登車的全拿著行李,心想應該是往機場的了,於 是一行人就登車了。下一站有人上車,他們拿著車票找座位,我心想來時是隨便選座位,難 道我們上錯車?外子安慰我,不要擔心;但一向多憂的我,怎會如此就安心?

火車一直向前走,風景節節往後退,怎麼與來時的有這麼大的分別?愈來愈多的沙灘、海 邊?這時車長來查票了,我們遞上車票,他瞪大眼睛,嘴巴一連串我們不懂的語言傾巢而 出,我們心知不妙,旁邊的乘客也加入話題,七嘴八舌的,但我們一點也不知發生甚麼事。 烏雲的積聚愈來愈多,我看不到一點光,但仁慈的上主怎會捨我不顧?這時一位女士自遠 而至,她一開口,啊!感謝主,那是我明白的語言。我們真的上錯了車,她說我們應在下一 站下車,然後乘的士到機場。 8


的士費多少? 很貴,很貴,很貴! 多貴也要搭了,否則回程機票和上班的日子都有問題。在忐忑中,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念玫 瑰經,念珠常隨身,我一遍又一遍的念,深信天主、聖母會帶領。半小時後,我們帶著行李在 一荒涼的火車站下車,環顧四周,就是我們數人,連售票處也關上了門,去哪兒找的士?我 的祈禱似乎得不到回應,天主祢捨棄了我嗎?我的信德就是如此不足。外子一人先到較遠 的地方找找,漫長的十五分鐘後,他快步回來。 有的士了。

車費多少?

一百歐羅。

應該可以。 在半信半疑中,我們隨他往的士站。偌大的的士站只孤伶伶停著的一輛的士,好像特別為 接載我們的。 司機叔叔,趕及上機的時間嗎?

在高速公路上,以時速一百四十

公里的速度,會趕及的。你信我。 車子往回路走了,眾人不敢多話,怕騷擾司機駕駛,時速一百四十公里真的要集中精神啊! 在靜默中,我又拿起念珠,開始另一端的玫瑰經。四十五鐘後,我們下車了,真心真意謝謝 司機的相送,我們辦理登機手續時,離櫃枱停辦時間還有十分鐘。感謝天主。 天主真的沒有棄我於不顧,在漫天烏雲時,祂總不忘留下一絲光亮,只要我們懷著信德,緊 緊相隨,那絲光亮總會帶領。 9

■ 雲上太陽 | 烏雲間的光束 ■

趕及上機時間嗎?


名人﹁明﹂句

高錕

被譽為﹁光纖之父﹂ ,香港中文 大學前校長,於2009年獲 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 名人﹁明﹂句 | 高錕 ■

文@Theodora

「我沒有後悔,也沒有怨言, 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我告 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 技術成果。」

「如財寶日增,也不要掛念在 心。」 (詠62:11)

人生匆匆數十載,要活出豐

盛及有活力、有意義的生命, 才不枉此生。

「嘗試、挫敗、再嘗試。」

「我的忠誠就是我的盔甲。」

「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

「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

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 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

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

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 注在我們心中了。」 (羅5:3-5)

每個挫折也得天主的允許,讓

我們在生活中學習面對挑戰, 每天活得更精彩,更有意義。 10

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 許多大事。」 (瑪 25:21)

速食文化吞噬人的耐性,使人

容易萌生放棄的念頭。不論學 習新事物、發展事業,還是為

他人服務,也要忠於善良的理 念,慢慢建立穩固的基礎。


天主作出的安排

當漫畫遇上天主

曾經擁有一段廿多年的感情,彼此已認定對方為終身伴 侶,但無奈卻因種種問題,未能開花結果。分手的日子很 難熬,然而時間是治療心靈的最好良藥,最終也能跨越困 難的日子,讓生活再次回復平靜。別後重逢,卻又經歷生 離死別,現在縱使大家天各一方,仍處處看到天主對我們 的眷顧。 雙親已返回天家,在跟伴侶分手的時候,曾以為獨身生活 是天主的旨意。聖母領報時,她沒有對天主的計劃抱有懷 疑,只回應: 「願照袮的話,成就於我吧!」我也不時緊記要 效法聖母的信德,聽命天主的安排。

每逢佳節,自己形單隻影,也免不了思念家人。猶記得爸 爸在世時,我即使工作怎樣忙碌,也會堅持陪伴他東奔西 走,購買年貨,熱熱鬧鬧地準備農曆新年。那時還以為是 爸爸需要我陪伴左右,後來才頓悟到怕孤獨的原來是自 己,是我希望爸爸陪伴在側。就如朝拜聖體,不是我陪伴 耶穌,而是耶穌與我相伴。

記得有一次在祈禱中問天主: 「如果不是守獨身的話,可 否讓那人早點出現?」那刻感受到主說: 「那人其實已經出 現。」由於當時內心仍充滿創傷,沒有特別理會祂的回應。 當生活回復平靜時,才發現自己心底裡也渴望有親人能 分擔生活上的喜和憂。

感恩天主給我機會,在前度男友臨終前,與他冰釋前嫌及 修和,最終能放下一切愧疚,天主完全治癒了我的心靈, 令我再有能力去愛人及被愛,能健康地開展另一段感情。 這位男仕(也是我的丈夫!)是在一個偶然機會下認識的, 初相識的數載,大家未有想過要走在一起。他是一個為了 滿全親人願望而歸信天主的信徒,而我則是一個為事奉 天主而服務的教友,機緣巧合下知道彼此也同樣失去了 至親,同病相憐,正好互相支持,相處久了便更認識及了 解對方。感謝天主賜給我一個終身伴侶,他對我的無限包 容,呵護備至,悉心照料,令我受寵若驚,我也同時學懂要 向他學習,以愛還愛。 一直以為天主的祝福已在掌握之中,原來更豐厚的祝福 是在祂身後,只有奔向祂,才能擁有更大的祝福。

「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 行徑。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 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依��:�-�)

11

■ 當漫畫遇上天主 | 天主作出的安排才是最好的 ■

文@Viona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文@外展團隊 「外展服務」是普世豐盛新生命

團體發展的主線之一,旨在將團 體「豐盛生命模式」(五項平衡模 式:經驗、溫暖、培育、事奉、福

傳)的發展策略、經驗和知識,與

外地華語信仰團體分享;透過交 流會及網絡的支援,與多個地區 團體簽訂「友誼支援意向書」 , 發展「豐盛生命模式」 ,鼓勵教

友以小組聚會,培育及發掘個人

■ 外展團隊 | 主的愛使我重生 ■

的恩賜和特色,作基督福傳的使 者。以下是河北團體成員加入團 體之後的信仰生命改變和成長 ……

外展團隊

主的愛使我重生

我叫圓圓,是鹿之泉青年團體成員。感恩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經歷,以及在參加團體之後所體會到天主 給予我的無限恩寵!

我出生在一個虔誠的教友家庭,有三個姐姐,從小在父母和姐姐的關愛下,無憂無慮、快樂地成長。記得十八歲

那年,媽媽因病離世。 「媽媽走了,她再也回不來了。」這句話在我心內一直纏繞著,彷彿天已塌下來。不久之後父 親再婚,我非常憤怒,多年來沒有稱呼父親的新伴侶,也不跟他們聯繫,每天在思念母親的痛苦中度過。子欲養 而親不在,每當目睹人家與母親聚在一起,都讓我更加痛苦。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決定結婚並離開這個家。

2019年,鹿之泉團體成立,當時在好奇心驅使下參加每週聚會,團體的溫暖讓我愛上這個團體,每週的主題教導 非常貼地,讓我灰暗的世界有了色彩。某天我發現自己意外懷孕第三胎,心中高興不已。可是當丈夫和其家人知 道後、非常反對,明言必須墮胎,不然就要作離婚打算,連丈夫也動手打我,逼我墮胎,他的反應使我晴天霹靂,

由於情況太惡劣,父親接我回娘家住。由於日夜思念家中兩位年幼小孩,我每天吃不下,睡不著,短短幾星期,整 個人變得憔悴萎靡,心中那份痛苦無人可傾訴,也閃過結束生命的念頭。然而想到年邁的父親,而且作為基督徒 不能放棄生命,心中打消輕生念頭,但每天也是以淚洗面。

12


在這痛苦煎熬的日子裡,感恩有團體兄弟姊妹

的鼓勵支持,在小組生活分享環節,我往往控制 不住自己,在哭泣中分享生活苦況,團體的姐妹 也跟著我一起哭,並為我祈禱,使我有力量去面 對生活的困難。參加每週聚會成為我生活的強

大後盾,在團體姊妹的鼓勵下,我告別過去的自

己,開始投入團體的運作,擔任主持、負責教導, 與主內的弟兄姐妹打成一片,讓我感受到人與 人之間的愛和關懷,並在學習中與天主建立一 份更緊密的關係。

感謝天主!小女兒最終平安誕生!每當望著懷中 的小生命,瞬間讓我感受到自己對小女兒滿滿

的愛,有如母親對我的愛般有多深,天主藉着小 女兒充滿著愛的眼神,醫治我的內心創傷。在她 力量讓我寬恕家人對我的傷害。

小女兒一天天長大,丈夫及其家人都特別寵愛她,家人之間的關係和隔閡也慢慢改善。雖然懷孕期間心靈受到重 大傷害,沒胃口吃飯,也沒有吃過補品,但小女兒出生時卻非常健康,這一切全都是天主的神蹟,在我身上彰顯祂

的大能與愛。與此同時,我內心也萌起一份強烈的信念及期盼,希望丈夫及其家人在不久將來,能夠加入天父的大 家庭。

天主知道我的需要,在一次培育中派遣使者修復我與後母的關係,晚上為我作醫治祈禱,鼓勵我改變對後母的態

度。自從母親離世後,我的內心變得空虛,腦內沒有「媽媽」這個詞語,藉著主愛的力量,我向她叫了一聲「媽」 ,本以 為這輩子不能做到的事,在主內卻一一實現。

「如果沒有主的愛,我的生命早已不存在…」 、 「主啊,請派遣我」 ,腦海中不時縈繞讚美天主的歌曲,並提醒我天主 的美善。感謝主給我的歷練,我願意在餘生光榮主,過一個喜樂豐盛的生命。

「祂必為你委派自己的天使,在你行走的每條路上保護你。」 (詠��:��) 阿爸,父啊,感謝祢這樣愛了我們。

13

■ 外展團隊 | 主的愛使我重生 ■

出生的一刻,我感受到內心一份強大的愛,那份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穹蒼下的靜觀 清空腦袋的思緒,以心靈靜觀,就是接納天主走進心房的第一步。

文@Elsa Chan

■ 穹蒼下的靜觀 | 不同時空的體驗 ■

聖保祿樂靜院位於上水金錢村,我數年前來 過這個地方,當時參與一個天主教的基層基 督徒團體(俗稱基基團)的活動,所以在院內 度過週末。那幾天下著大雨,地濕路滑,只能 在室內活動,然而氣氛還是不錯。 今年年初我參加了關俊棠神父舉辦的靈修工 作坊,再次有機會踏入這個靜院。數年前的天 氣不佳,令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很一般;這次 天朗氣清,甫進大閘,內心豁然開朗。細察之 下,才發現靜院的環境是如此寧靜幽美,只是 閒蕩園圃,已發覺到處是寶。

參加靈修工作坊的首要條件是要時刻要保持 安靜,甚至一日三餐都要默默進食。工作坊的 活動看似安靜,然而當中的學習卻令內心躍 動,只有聆聽天主的話,才領悟到衪是如何感 動我們的心靈。

14

第一次進餐時,我游目四盼,竟看見瓜達盧佩 聖母像在低頭凝望著我。記得第一次來樂靜 院時,我還未認識她,也不察覺她的存在。數 年後因緣際會,認識了瓜達盧佩聖母顯現的 事跡。她以一位中東女子披著藍袍的形象,默 然地垂視眾生,她的恩典臨在我身上,隨後也 成為我的主保。,此刻她近在咫尺,呈現在我 眼前。 院舍外圍是一片綠油油的園圃,漫步其中,發 現一道長長的圍牆展示著「真福八端」的內 容,我從未試過仔細閱讀這篇聖經,感覺上 也似是遙不可及,然而今天細讀下,驚覺每一 端都觸動我的心靈,讓我深受感動。

神父在這工作坊中分派了許多自省的功課, 我們需要找一個寧靜的空間獨處反思。其中 一次,我找到一個看似開揚實則隱閉的地方 ⸺飯堂室外的平地。


耶穌聖心像

小教堂

最佳打卡點!

客廳一角

院內每頓飯餐都備有水果,包括不常在市場找 到的桑子,第一次吃了一點,覺得味道只是一 般,後來才知道桑子原來是修女從園中的桑樹 摘下來的。在第二頓飯餐前,我跟隨修女在園 中採摘桑子,這次用心細味,才懂得欣賞其淡 淡清甜的果香,便把餐桌剩餘的桑子都吃光。 與修女閒談間,才知道園子還種了其他果樹。 翌日早上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我從房間的一扇 紗門步出平台做早操,步出前已清楚檢查這道 門沒有上鎖,但不知何故,當我步回房間時,門 竟然鎖上了!

當下我嚇得方寸大亂,六神無主,因為我沒 有帶備手提電話,平台上又只有我一個,營 舍內也空無一人,加上我是獨個兒報名參加 活動,沒有人會發現有參加者失蹤,情急之 下,我只好不斷拍打透明的紗門,等待有人 協助救援。 心神慌亂之際,我急忙在平台另尋出路,看 看是否有一線生機,意外地發現在平台另一 端也有兩扇紗門,並且沒有上鎖!感謝主,是 祂及時替我解困。 當刻我深深感受到:當天主關上一扇門,衪 必會打開一扇窗(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 window) 。 在靜修之中,天主與人合一,我很享受與主 相遇的時光。每次都很期待靜修後在主內加 強信德的力量,讓我回歸凡塵,好好生活。

15

■ 穹蒼下的靜觀 | 不同時空的體驗 ■

我在玻璃門外佇立著,寫下自己的思緒感受, 怎料遇上一個不速之客⸺一隻類似甲蟲的 昆蟲飛撞到我身旁的玻璃門,然後四腳朝天的 跌在地上,牠的雙翼及腳死命的掙扎,欲把背 部反過來,卻未能成功,我便用筆頭輕輕助牠 一把,或許潛意識以為有敵人襲擊,故此牠一 動也不敢動。起初我還以為牠死了,過了一會 才發現牠在慢慢移動,當刻心內為其頑強的生 命力而感恩、讚歎,為小昆蟲祝禱後,便急步回 到課堂。

曲徑通幽的石階路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深入

《七重山》 探秘

開卷有光

我喜歡看書,幾乎什麼書都看:靈修、漫畫、雜誌、詩詞文學、行政 管理領導、經濟股票投資……因為開卷真的有益,幫助思考,亦 可與作者作超越時空的交流!

小編前言: 知道一些讀者想深入了解何謂靜態靈修,所以今次《開卷有光》再與讀者深入探討《七重山》 。

文@蘇信超 Sammy

《七重山》作者牟敦在未有信仰之前,如不少當代知識分子一般,喜愛並且熟讀《共產黨宣言》 ,景仰以共 產主義理念建國的蘇聯。他認為個人的苦惱或腐敗全是制度的錯,完全是受階級毒害所致,因此需要徹 底革命。

■ 開卷有光 | 深入探秘︽七重山︾■

後來他頓悟人生及人性的本質,漸漸理解到「骨子裡,仍舊是貪婪、色慾、自戀....這三種(問題)......衍 生的老故事」 。牟敦認為只有通過煉獄的火和天主神聖的愛,而非人間的制度,我們才能真正得到解脫。 我們靈修時遇到的其中一種困難,就是在世生活不可能脫離物質的慾望,故此人的「骨子裡,仍舊是貪 婪、色慾、自戀....」 。

基督徒如何做到「大隱隱於市」⸺ 在俗世生活的同時,既「入世」 ,又能「出世」呢? 牟敦自己也曾面對 這些挑戰。

「靈修」的健康心態及三個準備 靈修,是從健康的心態開始起步,不要因誤會天主 而遠離了祂。在準備自己投入與主相遇時, 悔改態 度是必要的,然而在悔改前,我們先要準備一個正 確及健康的心態。 首先,要分清楚「罪行」與「罪人」的分別,承認自己 有罪過,但更要明認: 「我是個被愛的罪人」 。這是 王敬弘神父心靈醫治的重點之一,讓人過度自貶 自責,並非謙遜的表現,而是魔鬼的技倆。 分清楚「罪行」與「罪人」 , 「悔改」與「罪疚感」的分 別,正確認識你希望能相遇的天主(參見若望福音 �章��-��節耶穌對罪婦的內容) 。 16

《七重山》啟發了我,以三個做法

準備自己進入「靜態靈修」狀態: �. 悔罪

�.承認要依靠天主,才能改進 �. 棄絕世俗


牟敦以三稜鏡作例子,講述人就如一塊普通的三角形玻 璃,需要靠天主的光進入生命,才會出現七彩光芒。這是 一種謙遜的態度:人,需要天主的光!

他亦提醒我們要棄絕世俗,不要眷戀世界,即是「肉慾、 眼目之慾、生命的驕矜」 。 我平日向「慈悲耶穌」 (Divine Mercy)祈禱,會把大拇 指輕輕捽弄摩擦中指和食指,說: 「主,你是天地萬物的 主宰,我只是灰塵」 ,然後把手放近嘴邊「呼」的一下吹向 手指。俗語云「不費吹灰之力」 ,人就有如灰塵,可於瞬間 飄散於無形。這個動作能幫助自己看清楚世情,學習謙 下,不要過度眷戀世界。

基督徒「出世」思維和態度,並不等同「躺平」或「宅(男/ 女)」 ,基督徒應投入生命、熱愛世界,但不會過度眷戀。

《七重山》最後的部分,是講述牟敦一心想投入隱修生活 (出世)時,天主卻把半個紐約投擲到他懷中(入世) ,違 逆他尋找天主過程中得到的結論。

這一段是準備自己與天主相遇和投入「靜態靈修」的要點。

「靜態靈修」時入睡了? 不知你可有同感, 「靜態靈修」時遇到的其中一種難點,就是容易入睡!這似乎是初步學習「靜態靈 修」的人的普遍經驗。

我曾參加一個為期三日的個別指導避靜,在南丫島區成賢神父(Fr Francis Elsinger)住處祈禱時, 一直睡個不停!我曾自問這是否代表自己的「表現」很差?也反思應該怎樣正確看待此事? 區神父指導我時說,投入靈修祈禱時容易入睡的原因,是平日生活積累了太多的疲累,要先清理 後,才容易進入清醒祈禱的狀態。就如接納嬰兒在父母懷中酣睡的情況,持之以恆(通常是避靜的 首兩、三天)後,一定會進入「澄明」境界,這也與我的經驗一致!

《七重山》的作者牟敦指出,軟弱不是罪,天主是來召喚弱者的。大家在生活上和靈修上努力追尋天 主時,不要氣餒。 基督來是為拯救罪人,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

「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 ��-��)

軟弱(包括靈修、祈禱內心的不穩定)不是罪惡,故此大家不要氣餒,因為肩負重擔的弱小者,才是 被召叫的人。反之,若持有放棄的態度,便會讓自己陷於誘惑和軟弱之中,這才是罪惡所在。 17

■ 開卷有光 | 深入探秘︽七重山︾■

經過一番掙扎和反思後,牟敦反省到天主想他學習一件事:你不要只顧期望自己是甚麼,而是應深 思一下自己是甚麼。


豐盛在望 第二十 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最強大的母親

花地瑪聖母 文@互聯網

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也是我們在天上的母親。今期《豐盛 在望》為讀者介紹花地瑪聖母。

花地瑪聖母身穿白袍,頭戴金冠,雙手掛着一串念珠合十祈禱, 樣貌慈祥。聖母祈人類皈依上主,為罪過作賠補及勤念玫瑰經

以求和平。2002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聖若望保祿二世) ,將每

■ 最強大的母親 | 花地瑪聖母 ■

年的5月13日定為花地瑪聖母瞻禮。

葡萄牙花地瑪

人類經歷著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期間,上主派了聖母 瑪利亞於1917年,在葡萄牙花地瑪柯瓦達依里小村顯現給三 位牧童:路濟亞、方濟各及雅先達。牧童方濟各及雅先達數年

後離世,而路濟亞長大後加入加爾默羅會成為修女,於2005年 辭世。

第一次顯現(����年�月)

聖母站在一株小橡樹上,穿著潔白的衣服,光亮遠勝太陽,閃

爍得比水晶還要美,告訴三位牧童一連六個月的十三日,來到

同一地方(伊里亞山谷) ,並要求他們要每天誦念玫瑰經,為獲 世界和平和戰爭的結束。

第二次顯現(����年�月)

大約50至60人的見證下,聖母再次顯現。聖母要求路濟亞每天 念玫瑰經及學習讀書寫字,並對她說: 「我不久要帶雅仙達和

方濟各去,但妳該留在世上長久些。耶穌要妳使人適當地認識 我及愛慕我。祂要在普世建立一個恭敬我無玷聖心的敬禮。」

17


第三次顯現(����年�月)

大約有三千人在山谷中等待著。聖母同樣要三位牧童要繼續每天 念玫瑰經,好使和平早日實現及世界大戰結束。聖母讓他們看到

地獄的狀況,並預言大戰將結束,但若人類不停止冒犯天主,另一 場更糟的戰爭將會發生。

聖母向牧童預言將來發生的事,並要求他們保密。第一及第二部

份在1941年發表。第三部份於2000年5月13日教宗在花地瑪主持 雅先達及方濟各的宣福禮時宣布。時為拉辛格樞機 (即日後教宗

本篤十六世)解釋關於花地瑪訊息的含意:訓誡祈禱者們「靈魂救 贖」之路和呼籲懺悔與轉化。

路濟亞、方濟各、雅仙達 (1917年)

第四次顯現(����年�月)

三位牧童被欺詐手段於13日被拘禁,始後才獲釋。聖 母在19日牧童放羊時在華陵的果園的一棵橡樹上給 的地方) ,並繼續每天念玫瑰經,為罪人及煉靈作犧 牲及祈禱。

第五次顯現(����年�月)

約有三萬人擠滿在山谷裡,正午時分,天空發出一道 燦爛悅目的光輝,聖母叮囑牧童們繼續念玫瑰經,好 使戰爭結束,並說在10月他們要看見耶穌和痛苦之 母,加爾默羅聖母,及聖若瑟手抱聖嬰,給予世界降 褔。

第六次顯現(����年��月)

當天下著雨,超過七萬人和路濟亞等人一起恭念玫瑰經。約中午時份,聖母顯現在橡樹上。太陽在天空中旋轉並 不斷擴大,彷彿向地球墜下來,群眾以為太陽要掉下來,群眾被雨水濕透的衣服及整個山谷也突然乾了,當時的

報章也有報導,這事被稱為「太陽的奇蹟」 (miracle of the sun) ,而花地瑪周圍九百方哩的居民也目睹這奇蹟。 聖母要求他們在顯現的地方建築一座小聖堂來光榮她,並天天不斷念玫瑰經。1918年,當地在聖母顯現的橡樹位 置建了一座小聖堂,及 1928年於山坡上建了一座壯麗的大教堂,往後每年各地教友也前往花地瑪朝聖。

18

■ 最強大的母親 | 花地瑪聖母 ■

他們顯現。告訴他們下月到伊里亞山谷(前三次顯現


■ 書中聖訓 | 今夜星光燦爛 ■

今夜星光燦爛

書中聖訓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夜闌人靜,抬頭望向星空,你 的內心會感到平和愉悅抑或是 滿腦子糾結不清的思緒﹖

文@ Tammy Vanessa Tse 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內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

處」 ,這美妙的詞境蘊含著人生哲理。 「眾裏尋他千百度」意指一種美好的執念, 尋尋覓覓,只為找到她,當不經意回頭,卻看見了她站在燈火零落之處。現今都

市人的生活營營役役,經常要一心多用,往往因為不能專注當下,而錯過了身邊 美好的人和事。

2020年上映的動畫電影《靈魂奇遇記》正正帶出了深邃的意義。電影講述主角

Joe對爵士樂充滿熱情,並夢想成為樂團鋼琴手,卻一直懷才不遇。後來Joe因

為一次意外重傷昏迷,他的靈魂闖入另一個世界,與同伴為求尋找生命「火花」 而展開了一段冒險旅程。他們誤以為「火花」是指一個人的雄心壯志或是要具備 過人的才能,但原來真正的「火花」是指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所有的「了不起」都

是由「起不了」的小事累積而成。 「火花」並不是生存的目的,而是活出生命中每 刻的熱情。現今世人很看重「成效指標」 ,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未能明瞭人生就 好似一幅拼圖,需有不同的經歷和歷練,才能構成完整豐富的畫面。

《靈魂奇遇記》中有一幕至今仍縈繞著我的腦海,這幕描述小魚想找到夢中的大 海,途中遇見了一條大魚。大魚說這就是大海,小魚卻說: 「這只是水,我要的是 大海!」這片段正好提醒我們會否因為追求目標而未能感受「身在福中」 ,甚至迷 失了方向呢?如我們能「活在當下」 ,心靈自會處於平安、和諧、快樂的境界。

20


究竟什麼是「活在當下」﹖就是專注此時此刻的人和事,切忌杞人憂天。中國先哲莊子曾言: 「受而 喜之,忘而復之」 ,意思指遇上任何的遭遇都欣然接受,就像回到了原來的樣貌。

聖經《瑪竇福音》有不少章節提及如何摒棄憂慮。 「為此,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

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 (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瑪�:��)

我們最強的後盾⸺「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 跟我學吧! 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

擔子是輕鬆的。」(瑪��:��-��) 耶穌亦曾說: 「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 ��)

既然耶穌向我們立下矢志不移的承諾,身為天主子女的我們何不安然接受一切呢﹖古語有云: 「人 算不如天算。」 《箴言》亦同樣訓示我們,人即使如何雄才偉略,也得靠天主的旨意才能成事。

「人在心中儘可策劃多端,實現的卻是上主的計劃。」(箴 ��:��)「內心策劃在於人,應允卻在於上 主。(箴 ��:�)「世人的腳步,由上主支配;人那能了解自己的道路?」(箴��:��)。

《路加福音》12章 16 ‒ 21 節描述了一個深謀遠慮的富人,這富人對自己的靈魂說: 「靈魂哪!你存

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罷!吃喝宴樂罷!」天主卻給他說: 「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

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這個守財奴的生活毫無喜樂,自恃己力,看不見天主的計劃, 結果一切都徒勞無功。

身為基督徒,我們只要信靠天主,按照祂的旨意行事,便能活出當下,感受到平安喜樂,以微笑看 待人生的雲捲雲舒,當你抬頭仰望滿天繁星時,自會寬心舒懷,一派怡然自得,心中讚嘆: 「此刻歲 月靜好,今夜星光燦爛。」

21

■ 書中聖訓 | 今夜星光燦爛 ■

這兩節道出「活在當下」的意義,提醒我們既不要生活在過去,也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耶穌就是


豐盛在望 第二十八期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號

姑侄哈哈

基督徒常存喜樂,這可以是與主密談的時候, 也可以是跟孩子相處的二三事......

文@瑪爾大(Martha)

「假設有個阿婆從高處墮下,送院後證實不治,咁可以點 形容佢嘅狀況呢?」小侄兒朗朗一臉正經的問。

■ 姑侄哈哈哈 | 古惑笑話 ■

「死咗囉!」姑媽即時應道。

「但佢係阿婆嚟嗰喎。」

「死婆?」嘩,說出來已經覺得很粗俗。

「佢好肥㗎!」朗朗擘大喉嚨說。

「死肥婆!」姑媽不虞有詐,衝口而出。 「哈哈,好嘢,姑媽鬧人死肥婆!」 「正一衰仔!」姑媽扁咀回應。

22


感謝支持《豐盛在望》

雜誌取名: 《豐盛在望》是屬於「豐盛生命團體」每年出版約三期的免費福傳雜誌,由團體首席神師陳日君 樞機命名,有人生充滿希望之意。 製作目的:團體的媒體福傳團隊希望透過這本雜誌,以生活實證,針對時弊,傳揚天主愛的信息。現時《豐 盛在望》在香港多個堂區、醫院、學校、公教進行社、塔冷通、監獄及懲教處等多個地方免費派發。此外,亦 贈送國內、台灣、馬來西亞、澳洲、加拿大等地區的宗教團體作福傳之用。

媒體福傳團隊的事奉宗旨:以文字及媒體作為散播基督信仰的種子,不分界限和地域,祇為彰顯及見證上 主對世人的慈愛。我們願意以謙誠和團隊友愛的精神,向世界福傳;藉著主的祝福,讓天主普世的國度達 至圓滿。 感謝天主! 《豐盛在望》在每期的籌備、製作及派送的程中,均體驗到上主無限且細緻的祝福和眷顧;同時 亦感謝大家對雜誌的支持與愛護。 團體接受下列捐款方法,以持續及發展各項福傳事奉工作: 1) 劃線支票(抬頭「普世豐盛新生命團體有限公司」或 Ut Abundantius Community Limited) 2) 直接存款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戶口號碼:400 857314 838) 3) 每月定期自動轉賬(授權書由團體稍後寄上) *捐獻港幣一百元或以上可獲發免稅收據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查詢:電話 2815 8882/ WhatsApp 9135 2469

願主祝福您!


團體介紹 「普世豐盛新生命團體」又名「豐盛生命團體」,由首席神師陳日君樞機根據聖經若望福音10章10節, 以教會語言拉丁文賜名Ut Abundantius Community (UAC) 。 「豐盛生命團體」在2011年1月成立,於天主教香港教區註冊,奉聖保祿宗徒為主保聖人,並在香港特別 行政區政府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 這是一個信友團體,由一群有共同團體組織理念、經驗和核心價值的盟約會員成立和帶領,以天主賜予的 遠景使命為首要任務,然後邀請任何認同此價值觀的人士加入,一起達成本地發展培育與普世外展福傳。

我們的遠景

在天主帶領下,建立一個真誠友愛的團體,成員在主愛內 同行更新,活出喜樂豐盛生命的人日益增多,事事感謝讚 美,委身事奉,乘風破浪,不分地域,建設教會團體,福 傳普世。

我們的使命

活出豐盛生命,齊向世界福傳。

我們的行動

為了達到遠景,達成使命,我們組成了盟約會員團及不同的 工作團隊,包括團體職員、義工團、每周小組及事奉組;我 們在新蒲崗設有一個千餘平方呎的會址及團體中心,設施包 括多用途活動室、祈禱室、書本影音資源處、辦公室、小食 部、wifi無線上網等。團體透過搭橋活動、會員介紹、口碑以 及多元化的服務,招收會員,號召有心人同行,發展會務。

外展服務

把確信、模式、知識提供予海外教會團體,交流合作,推動 普世豐盛生命。

每周小組是什麼?

每周小組,即是每星期聚會的信仰小團體,透過屬靈的 環境、信仰教導系列、真誠的生活分享及同行友伴的祈 禱及互勉,鼓勵信友與天主建立健康親密的關係,亦歡 迎非教友同行,認識美善的天主。

港島區

開心小組 (午間、守齋) 負責人:Julie 地點: 中環干諾道中15-18號 大昌大廈17樓 時間: 逢星期二 中午12:45–2:00

我們的策略

新界區

·五項平衡

平衡地推展「經驗」、「溫暖」、「培育」、「事奉」、 「福傳」五個元素使命 。

天主之母愛心小組 負責人:Goretti Cheung 地 點: 荃灣葛達二聖堂 時 間: 逢星期三晚上7:30–9:30

·由外到內再往外

眼光永遠向外,以耶穌做一切的中心,隨著新人成長成熟, 走向團體的最內圈,他們再往外圈鼓勵新人加入。新參加者 經過同一過程……這樣的循環,就是由外到內再往外,促使 團體成員在質和量方面均有增長 。

·分段成長,逐步委身

推動個人逐步成長與委身,每個人可依自己的速度,日漸進 步。詳見團體網站內「會員分段成長制度」。

·強化小組

裝備、建立兩類小團體:每周小組及事奉組 。

·重增長、輕控制、多試新

祇要符合教理與團體遠景使命,會員就可多元化地作出各種 嘗試;我們認為:沒有「失敗」,祇有未成功的嘗試。

·栽培領導人

團體存在不是為讓領導人一枝獨秀,發展出一群追隨者。為 了宏大的遠景使命,團體不單止會栽培在各層次上的領導人 ,還會靠「亦師亦友」程序,栽培「能栽培出領導人」的領 導人。

豐盛生命團體 每周小組資料 (歡迎參加!)

九龍區

耶穌聖心小組 負責人:Cecilia Lau 地 點: 油塘聖雅各伯堂 時 間: 逢星期三晚上7:15–9:00

復興之火小組 負責人:Paul Ng & Carmen Chiu 地 點: 將軍澳聖安德肋堂 時 間: 逢星期三晚上7:15–8:45

喜樂天使小組 負責人:Rebecca Chan 地 點: 慈雲山聖文德中學 有蓋操場 時 間: 逢星期日早上9:00–10:15

豐盛麥穗姊妹小組 負責人:Crystal To & Gloria Chan 地 點: 新蒲崗豐盛生命 團體中心 時 間: 逢星期六早上9:00–10:30

聖保祿小組 負責人:Ida Leung 地 點: 慈雲山聖文德堂地下 活動室 時 間: 逢星期三晚上7:30–8:45

地址:九龍新蒲崗大有街32號泰力工業中心18樓3室

電話Tel:(852) 2815 8882

Add:Room 3, 18/F., Laurels Industrial Centre,

電郵Email:office@uac.org.hk 網址Website:www.uac.org.hk

32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K.

uac2011

9135 246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