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合唱團五十週年《聲之華》-璀璨人聲響宴

Page 1



序 今年是我們的歡慶之年,因為,台北愛樂合唱團滿五十歲了。 1972 年,一群愛唱歌的年輕人在李抱忱博士的指導下,翻開了台北愛樂合唱團的第一頁。 伊始的十年可以說是篳路藍縷。這一群「業餘歌唱愛好者」在合唱環境尚未成熟的台灣, 努力地自我突破、自我精進,為這個合唱團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也在嘗試和摸索之間,慢 慢找到了未來的方向。接下來的數十年間,我們積極地拓展曲目、提升實力,不只為台灣 觀眾帶來許多經典作品,還開始擴大國際交流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亞洲最大的合唱交流平 台,讓世界看見台灣、更讓台灣走向世界,台北愛樂合唱團更成為享譽海內外、最能代表 台灣文化實力的團隊之一。在此,要向一路上給予我們幫助的朋友們獻上誠摯的謝意,沒 有你們伸出援手,我們無法走得這麼長遠;還要深深地感謝支持愛樂的樂迷大眾,你們是 愛樂繼續往前行的動力;更要感謝一起奮鬥的團員夥伴們,和我們一起負重前行、披荊斬棘。 身為表演藝術團體,表達我們謝意的最佳方式,就是推出精彩的節目與大家同慶。今晚的 節目是我們一系列音樂會的第一場,由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和台北愛樂 青年管弦樂團聯手演出,以「合唱音響各種可能性」為主軸來挑戰不同編制的音響極致。 從蒙特威爾第的華麗開場,到聲響亮麗和織度多變的加布里耶利,以及兼顧文藝復興複音 傳統和巴洛克風格的阿雷格里傳世巨作《求主垂憐》,還有巴洛克音樂集大成宗師-巴赫 的雙合唱團編制經文歌《向主唱新歌》,都是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作品。下半 場則是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的轉型之作《第五號彌撒》,是一部在繁複華美和優雅內斂之 間取得完美平衡的「莊嚴彌撒」。今年適逢舒伯特《第五號彌撒》創作完成 200 週年,我 們在慶祝合唱團五十歲生日的此刻,也將為這部饒富歡慶氛圍的作品慶生。 展望這一年,台北愛樂合唱家族將輪番上陣,除了各個合唱團的專場音樂會之外,還將帶 來 包 括 Vivaldi “Gloria”、J.S. Bach “B-minor Mass”、Mendelssohn “Die erste Walpurgisnacht”、Orff “Carmina Burana”、Vaughan Williams “A Sea Symphony”… 等經典名作,年終歲末則以錢南章《第九號交響曲》 世界首演,為這一系列的合唱音樂會劃下句點。 回首這半世紀的旅程,看似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實則充滿了驚濤駭浪、峰迴路轉;我們 兢兢業業地面對音樂、勤勤懇懇地服務觀眾,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未來,我們將憑著 虔敬的熱忱與理想,持續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精緻且扎實地深耕,繼續這一段傳承經典、開 創新猷、傳遞生命美感的藝術旅程。 台北愛樂 藝術總監




台北愛樂合唱團第二屆公開演唱會,臺北市中山堂(攝於1975年12月11日,感謝創團團長黃進福先生提供) (正中央來賓由左至右)創團指揮李抱忱教授、申學庸教授、唐鎮教授、客席指揮包克多教授、蔣緯國將軍、戴金泉教授

「臺北市音樂季」浦契尼《杜蘭朵公主》,臺北市社教館(攝於1983年12月,感謝前團長陳逢淼先生提供) 藝術總監杜黑老師(正中央白衣者)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團員


曲目 主啊!快來救我(選自《聖母晚禱》) Domine ad adjuvandum me festina (from "Vespro")

蒙特威爾第 C. Monteverdi

領唱 / 穆福淳 V. Fortunato C. Moran

求主垂憐 Miserere Mei, Deus

阿雷格里 G. Allegri

領唱 / 林中強 重唱 / 許淇鈞、溫子媛、穆福淳 V. Fortunato C. Moran、徐浩鈞

讚美上主(八聲部) Jubilate Deo a 8

加布里耶利 G. Gabrieli

向主唱新歌 Singet dem Herrn ein neues Lied, BWV 225

巴赫 J.S. Bach

重唱 / 李師語、陳家欣、李泳杰、王璟頤 指揮 / 古育仲 YuChung John Ku, Conductor 導聆 / 林伯杰 Pokey Lin, Speaker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

降A大調第五號彌撒 Mass No. 5 in A-flat major, D. 678 I II III IV V VI

舒伯特 F. Schubert

垂憐經 Kyrie 光榮頌 Gloria 信經 Credo 聖哉經 Sanctus 降福經 Benedictus 羔羊經 Agnus Dei 指揮 / 古育仲 YuChung John Ku, Conductor 導聆 / 林伯杰 Pokey Lin, Speaker 女高音 / 梁又中 You-Jhong Liang, Soprano 女低音 / 鄭海芸 Hai-Yun Cheng, Alto 男高音 / 宮天平 Thien-Phin Kingston Kung, Tenor 男低音 / 曾文奕 Wen-I Tseng, Bass 合唱指導 / 張維君 Wei-Chun Regina Chang, Chorus Master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蒙特威爾第:主啊!快來救我 C. Monteverdi (1567-1643): Domine ad adjuvandum me festina

文 / 翁建民

義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 Claudio Giovanni Monteverdi, 1567-1643 ),如同他的生平橫跨 了後世所定義的兩個音樂時期,他的作品在音樂史上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牧歌 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巔峰,而他的歌劇不但可謂早期巴洛克音樂的代表,更使他被譽為現 代歌劇之父。 蒙特威爾第出生於醫生家庭,童年時進入克萊蒙納大教堂唱詩班,並學習管風琴與小提 琴。 1580 到 1590 年, 隨 英 吉 奈 利( Marc’A ntonio Ingegneri, c.1535/1536-1592 ) 學 習 音 樂。 15 歲 時, 發 表 作 品《 聖 歌 集 》( Sacrae cantiunculae ), 1587 年 開 始 創 作 牧 歌 曲 集。 1590 年進入曼托瓦公國的統治者貢扎加公爵府中,擔任歌手及古大提琴手的工作,並於 1601 年晉升為宮廷樂長。1613 到 1643 年他去世為止,擔任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樂團的樂長。 這 首〈 主 啊! 快 來 救 我 〉 選 自 蒙 特 威 爾 第 於 1610 年 出 版 並 呈 獻 給 當 時 教 宗 保 祿 五 世 ( Paulus V, 1550-1621 )的《聖母晚禱》( Vespro della B. Vergine, SV 206 )。這部作品包括了 從幾種拉丁文的聖經和禮儀用經文編輯而成,共有 13 首以器樂伴奏的合唱作品,可說 是將他駕馭新舊作曲技巧的能力做了徹底的發揮,展現出極大的企圖心。因此,這部《聖 母晚禱》不但被認為是蒙特威爾第的作品從世俗音樂轉向宗教音樂的開端,更是他從文 藝復興轉向巴洛克的代表作品。 蒙特威爾第以這首〈主啊!快來救我〉作為整個組曲的序曲樂章,先以男聲領唱聖經詩 篇第 70 篇 1 節(武加大譯本聖經詩篇第 69 篇)的經文歌詞,再以器樂伴奏的六聲部合 唱回應。合唱部分是單純的主調音樂,以相同和聲唱出歌詞,最後再加入「哈利路亞」 的 段 落, 而 器 樂 伴 奏 的 部 分 則 是 引 用 了 他 1607 年 的 歌 劇 作 品《 奧 菲 歐 》( L’Orfeo, SV 318 )開頭的觸技曲。雖然歌詞文字看似急切,然而音樂本身卻是不疾不徐地將合唱及 器樂兩種不同的聲響,融合成莊嚴華麗的色彩。

Deus, in adjutorium meum intende; Domine ad adjuvandum me festina. Gloria Patri, et filio, et Spiritui Sancto. Sicut erat in principio, et nunc, et semper, et in saecula saeculorum. Amen. Alleluja.

上帝啊,求祢救我! 上主啊,求祢快來幫助我! 願光榮歸於父、子及聖神,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 直到永遠,阿們。哈利路亞。


阿雷格里:求主垂憐 G. Allegri (1582 -1652): Miserere Mei, Deus

文 / 翁建民

1770 年四月復活節前,時年 14 歲的莫札特與父親進入了梵蒂岡的西斯汀教堂參加受難 週的黑暗彌撒,在儀式結束前,詩班唱起了這首教會限制不得外流的〈求主垂憐〉,而 莫札特回家後便將此曲默寫了出來,世人才得以窺見這首優美而神秘的經文歌。 阿 雷 格 里( Gregorio Allegri, 1582-1652 ) 是 義 大 利 作 曲 家 兼 歌 手, 1591 到 1596 年 擔 任 男 童合唱團的成員、 1601 到 1604 年於羅馬的聖王路易堂( San Luigi dei Francesi )擔任男高 音,並師從納尼諾( Giovanni Maria Nanino, 1543/1544-1607 )。後來他以作曲家及歌手的 身 分 活 躍 於 費 爾 莫( Fermo ) 及 蒂 沃 利( Tivoli ) 教 區 的 教 堂, 並 於 1628 年 成 為 了 薩 西 亞聖靈堂( Santo Spirito in Sassia )的樂長。 1629 年、他加入了教宗烏爾巴諾八世( Urban VIII, 1568-1644 )屬下的詩班, 1640 年被同僚推舉擔任帕勒斯特利納(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C.1525-1594 )讚美詩的修訂工作,於 1644 年在安特衛普出版,更在 1650 年獲 選擔任樂長。 雖 然 阿 雷 格 里 被 同 時 期 的 人 們 視 為 帕 勒 斯 特 利 納 的 繼 任 者, 也 被 譽 為 古 風 格( Stile antico )的守護者,但他的知名度卻是來自這首〈求主垂憐〉。此曲使用了由兩組混聲合 唱( SSATB 、 SSAB )及一名男高音領唱所組成的複合唱形式,在原本的聲響設計中,第 一合唱安置於教堂的前方,以宏亮莊嚴的聲音演唱;第二合唱則被安排在教堂的後方, 藉以產生有如迴聲般悠揚柔美的聲響;男高音領唱則是以宣告朗誦的方式唱誦經文。歌 詞是聖經的詩篇第 51 篇,兩組複音合唱及獨唱交替唱出經文,最後一段再以九聲部的 複音合唱形式為全曲畫下句點。 雖然現在我們常聽到的版本,在音樂學的考證下,被發現與原本阿雷格里所創作的已有 不同,但樂曲中,那女高音所唱出柔美明亮的 High-C ,仍穿越了數百年的時空,將人們 心中對於獲得救贖的渴望,做了最為虔敬、透徹的表達。

1. Miserere mei, Deus, secundum magnam misericordiam tuam. Et secundum multitudinem miserationum tuarum dele iniquitatem meam. 上帝啊,求祢憐憫我,因為祢有永恆的愛。求祢除掉我的過犯,因為祢有無窮的仁慈。


2. Amplius lava me ab iniquitate mea: et a peccato meo munda me: 求祢清除我的邪惡,洗滌我的罪孽。

3. Quoniam inituitatem meam ego cognosco: et peccatum meum contra me est semper. 我知道我的過犯;我自覺常在罪惡中。

16. Quoniam si voluisses sacrificium, dedissem utique: holocaustis non delectaberis. 祢不喜歡牲祭,不然我就供獻;祢也不要燒化祭。

17. Sacrificium Deo spiritus contribulatus: cor contritum et humiliatum, Deus, non despicies. 上帝啊,我獻上的祭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祢不拒絕。

18. Benigne fac, Domine, in bona voluntate tua Sion: ut aedificentur muri Jerusalem. 上帝啊,求祢用慈愛善待錫安;求祢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19. Tunc acceptabis sacrificium justitiae, oblations et holocausta: Tunc imponent super altare tuum vitulos. 那時,祢要悅納合宜的牲祭,全牲的燒化祭;那時,有公牛供獻在祢的祭壇上。 (《聖經》詩篇第 51 篇,本次演唱的版本省略了第 4 到 15 節經文)


加布里耶利:讚美上主(八聲部) G. Gabrieli (1555-1612): Jubilate Deo a 8

文 / 翁建民

這首經文歌〈讚美上主〉是加布里耶利以同一個標題創作的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首,歌 詞節選自《聖經》詩篇的不同章節,被收錄在由德國的音樂編輯者夏德伍斯( Abraham Schadäus ) 於 1613 年 所 編 輯 出 版 的 三 本《 音 樂 創 作 選 集 》( Promptuarium Musicum ) 的 第三冊。原本是一首八聲部合唱曲( SSAATTBB ),但此次演唱版本的編曲者 J. Richard Dixon 將它調整為雙合唱團的形式,讓聲響更適合現代的舞台空間。樂曲以單純的五度 上行音階開始,旋即快速地在各聲部間傳遞及相互應答,在唱到歌詞「當以喜樂來敬拜 祂」時,作曲家不斷地在兩拍子及更富有舞蹈色彩的三拍子之間來回變換,以表現其雀 躍之情,不但凸顯出作曲家的巧思,也展現了其創作技巧的多變色彩。

Jubilate Deo omnis terra, quia sic benedicetur homo qui timet Dominum. Deus Israel conjungat vos et ipse sit vobiscum. mittet vobis auxilium de sancto, et de Sion tueatur vos. Benedicat vobis Dominus ex Sion, qui fecit caelum et terram. Servite Domino in laetitia!

普天下啊,要向上主歡呼! 因為敬畏耶和華的人是有福的。 願以色列的上帝與你同在, 願祂從聖殿援助你, 從錫安山支援你。 願創造天地的上主, 從錫安賜福給你。 當以喜樂來敬拜祂!

(歌詞節選自《聖經》〈詩篇〉第 100、128、20、134 篇及〈多俾亞傳〉第 7 章)


巴赫:向主唱新歌 J.S. Bach (1685-1750): Singet dem Herren Ein Neues Lied , BWV 225

文 / 吳尚倫

巴赫著名的無伴奏雙合唱團經文歌《向主唱新歌》,創作於 1727 年,為當時他所任職 的萊比錫聖湯瑪斯大教堂唱詩班所作,具有極高的演唱難度。歌詞為德文,第一、三 樂章出自聖經詩篇第 149 及 150 篇;第二樂章則是引用了葛拉曼( Johann Gramann, 14871541 )的讚美詩歌詞,讚頌上帝的作為。巴赫在這首作品中將巴洛克時期的雙合唱團演 唱發揮得淋漓盡致,兩個合唱團時而競爭、時而密合,創造出極為立體且色彩繽紛的聲 響,最後以充滿喜悅的哈利路亞結束全曲。

I. Singet dem Herrn ein neues Lied, die Gemeine der Heiligen sollen ihn loben. Israel freue sich des, der ihn gemacht hat. Die Kinder Zion sei’n fröhlich über ihrem Könige, Sie sollen loben seinen Namen im Reihen; mit Pauken und mit Harfen sollen sie ihm spielen.

I. 你們要向上主唱新歌, 在聖民的會中讚美祂! 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 願錫安的民因他們的王快樂! 願他們跳舞讚美祂的名, 擊鼓彈琴歌頌祂!


II. Wie sich ein Vater erbarmet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Über seine junge Kinderlein,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So tut der Herr uns allen,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So wir ihn kindlich fürchten rein.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Er kennt das arm Gemächte,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Gott weiss, wir sind nur Staub, Denn ohne dich ist nichts getan Mit allen unsern Sachen. Gleichwie das Gras vom Rechen,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Ein Blum und fallend Laub. Denn ohne dich ist nichts getan Mit allen unsern Sachen. Der Wind nur drüber wehet, Gott, nimm dich ferner unser an, So ist es nicht mehr da, Drum sei du unser Schirm und Licht, Und trügt uns unsre Hoffnung nicht, So wirst du's ferner machen. Also der Mensch vergehet, Sein End, das ist ihm nah. Wohl dem, der sich nur steif und fest Auf dich und deine Huld verlässt.

II.

III. Lobet den Herrn in seinen Taten, lobet ihn in seiner grossen Herrlichkeit!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halleluja!

III.

如同一位父親仁慈地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對待他的小孩;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主也會如此地對待我們,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倘若我們如同孩童一般,誠摯地敬畏祂。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祂明白我們的力量微薄,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上帝知曉我們如同塵土, 沒有祢,我們無法成就 任何一件事。 亦如耙下的草,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枯萎的花、凋零的葉。 沒有祢,我們無法成就 任何一件事。 一陣風吹過, 上帝,持續看護我們。 什麼也沒有留下; 願祢成為我們的護盾與光明, 不要辜負我們的希望, 祢將如此繼續。 我們都會逝去, 那終點已經不遠。 快樂將是唯一堅定不移 倚賴著祢與祢的恩典。

要因祂大能的作為讚美主! 按著祂極美的大德讚美祂!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哈利路亞!


舒伯特:降 A 大調第五號彌撒 F. Schubert (1797-1828): Mass No. 5 in A-flat major, D. 678

文 / 李婉瑜

舒伯特自青年時便展現創作天份,經過一系列學習的背景,讓他對宗教音樂早有涉略。 中期的舒伯特創作許多藝術歌曲,成就了歌曲之王的地位。晚期的他展現浪漫樂派的風 格,並運用自由和聲的語法。舒伯特在宗教音樂貢獻良多,包括六首完整拉丁文彌撒, 一首德國彌撒加上數十首單獨彌撒篇章。他的風格處於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交界,在彌 撒中也能看見雙重性格。 此曲為舒伯特的彌撒代表作品之一,也是花費最久完成的一部。在此彌撒中呈現強烈浪 漫樂派風格,除了運用傳統宗教音樂的形式,還加入獨有的旋律線條,使用複雜的和聲 及轉調技巧,凸顯個人特色,賦予彌撒全新型態。整部作品在速度上不斷進行變換,並 且採用不同調性展現音樂張力。同時也運用聲部之間搭配互相做變化,讓此彌撒製造出 豐富的層次感。 〈垂憐經〉開頭由木管與弦樂以莊嚴且緩慢奏出,主題旋律在各聲部之間以模仿形式輪 流呈現,器樂則在下方烘托人聲旋律線條。〈光榮頌〉小提琴以快速十六分音群把此曲 向前推進,合唱四聲部以整齊相同節奏型態演唱。接下來各聲部以輪流一層一層疊入, 製造出飽滿的音響效果。第二段,以四位獨唱為開頭,主旋律由女高音和單簧管來回對 唱,接著獨唱與合唱團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在聲響上做變化,也搭配龐大的樂團烘托 氛圍。第三段,由女中音的音色唱出哀傷的氣息,與圓潤溫暖的單簧管來搭配。最後合 唱團四聲部採用自由的對位手法,凸顯音色上的變化。〈信經〉這首是經文中最長的一 段。以號角及銅管樂器奏出和弦展現氣勢,無伴奏合唱隨後以平穩的低音加入。接著合 唱四聲部採用兩兩一組的模式輪流接唱。第二段莊重的慢板,合唱團分為八個聲部以和 聲式層層堆疊進入,使織度到最豐富。〈聖哉經〉開頭由弦樂與法國號鋪陳旋律,緊接 著四聲部齊唱往高音域攀升。接下來合唱的旋律線條改為較圓滑的感覺,並帶出長線條 的樂句。最後進入『 Osanna 』,四聲部以活潑的節奏音型齊唱來描繪歌詞涵義。〈降福經〉 開頭絃樂採用撥弦的方式襯托獨唱歌者,合唱團的部分則改用弦樂拉奏,使層次更分明。 最後主旋律在各聲部之間錯位進入帶有律動感,使此曲更為流暢。〈羔羊經〉慢板,此 曲較為平靜弦樂採用弱音器來演奏。接著進入稍快板,伴奏簡單凸顯人聲,運用連續切 分音推動音樂往前進,獨唱三聲部與合唱四聲部一來一往,輪流交替。隨後由低音聲部 開頭,高音聲部一一堆疊製造磅礴氣勢。最後回到『 Osanna 』以歡樂的氣氛作結尾。


Kyrie

垂憐經

Kyrie, eleison. Christe, eleison. Kyrie, eleison.

上主,求祢垂憐 基督,求祢垂憐 上主,求祢垂憐

Gloria

光榮頌

Gloria in excelsis Deo. Et in terra pax hominibus bonae voluntatis. Laudamus te. Benedicimus te. Adoramus te . Glorificamus te. Gratias agimus tibi, Propter magnam gloriam tuam. Domine, Deus, Rex coelestis, Deus Pater omnipotens. Domine, Fili unigenite, Jesu Christe. Domine, Deus, Agnus Dei, Filius Patris.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Quoniam tu solus Sanctus. Tu colus Dominus. Tu solus Altissimus. Jesu Christe, Cum Sancto Spiritu, In gloria Dei Patris. Amen.

天主在天受光榮, 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我們讚美祢、稱頌祢、 朝拜祢、顯揚祢、 我們感謝祢, 為了祢無上的光榮。 主、天主、天上的君王、 全能的天主聖父 主、耶穌基督、獨生子 主、天主、天主的羔羊 聖父之子; 除免世罪者 求祢垂憐我們。 因為只有祢是聖的, 只有祢是主, 只有祢是至高無上的。 耶穌基督,祢和聖神, 同享天主聖父的光榮, 阿們。


Credo

信經

Credo in unum Deum. factorem coeli et terrae, visibilium omnium et invisibilium. Et in unum Dominum, Jesum Christum Filium Dei unigenitum. Et ex Patre natum, ante omnia saecula Deum de Deo, lumen de lumine, Deum verum de Deo vero. per quem onmia facta sunt. Qui propter nos homines, et propter nostram salutem. descendit de coelis. Et incarna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 ex Maria Virgine. et homo factus est. Crucifixus etiam pro nobis, sub Pontio Pilato, passus, et sepultus est. Et resurrexit tertia die, secundum Scripturas. Et ascendit in coelum, sedet ad dexteram Patris. Et iterum venturus est cum gloria, j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cujus regni non erit finis. Et in Spiritum Sanctum, Dominum et vivificantem, qui ex Patre Filioque procedit. Qui cum Patre et Filio, simul adoratur et conglorificatur, qui locutus est per Prophetas. Confiteor unum baptisma, in remissionem peccatorum. Et exspecto resurrectionem mortuorum. Et vitam venturi saeculi. Amen.

我信唯一的天主, 天地萬物都是祂所創, 無論有形無形。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 天主的獨生子, 祂在萬世之前, 由聖父所生。 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 出自光明的光明, 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 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 祂為了我們人類, 並為了我們的得救, 從天降下。 祂因聖神, 由童貞馬利亞取得肉軀, 而成為人。 祂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 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 受難而被埋葬。 祂第三日復活了, 按照聖經所載。 祂升了天, 坐在聖父的右邊, 祂還要光榮地降來, 審判生者死者, 祂的神國萬世無疆。 我信聖神, 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 由聖父聖子所共發。 祂和聖父聖子, 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祂曾藉著先知們發言。 我承認唯一的聖洗, 以得赦罪。 我期待死人的復活, 及來世的生命。 阿門。


Sanctus

聖哉經

Sanctus, Sanctus, Sanctus Dominus Deus Sabaoth: Pleni sunt caeli et terra gloria tua. Osanna in excelsis.

聖、聖、聖,上主, 萬有的天主, 祢的光榮充滿天地。 歡呼之聲,響徹雲霄。

Benedictus

降福經

Benedictus quit venit in nomine Domini: Osanna in excelsis.

當受讚美。 奉主之名而來的, 歡呼之聲,響徹雲霄。

Agnus Dei

羔羊經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dona nobis pacem.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求祢垂憐我們。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求祢垂憐我們。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求祢賜給我們平安。


藝術總監

杜 黑 Dirk DuHei Artistic Director 杜黑先生榮獲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第八 屆金曲獎最佳製作人、中國文藝協會九十四年榮譽文藝 獎章,並曾出版傳記『樂壇黑面將軍』,更多次應邀擔 任國內外重要聲樂、合唱等比賽活動之評審。 美國伊利諾大學合唱指揮碩士班畢業並進入博士班, 1981 年返國,1983 年接任台北愛樂合唱團指揮。1988 年 創立「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愛 樂國際合唱音樂營」、「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及「樂 壇新秀」等活動,對於合唱音樂推廣及國際交流,並培 養優秀音樂人才等不遺餘力。近年來積極致力於本土合 唱音樂的開發,與錢南章老師合作製作台灣原住民組 曲,『映象中國』唱片獲得第八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 樂唱片」、「最佳演唱人」及「最佳唱片製作人」等三 項大獎,『馬蘭姑娘』唱片獲第九屆金曲獎四項提名並 獲「最佳作曲人」,大膽製作青年作曲家許雅民的大型 劇場合唱作品『六月雪』更獲第十一屆金曲獎「最佳作 曲人」、「最佳古典唱片」提名,為台灣合唱音樂加入 新血脈。甚至取材自佛教,製作『佛說阿彌陀經』,是 佛教 2500 多年來的首創安魂曲,這張專輯獲得第十三 屆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最佳作曲人」兩項 大獎;2012 年首演之錢南章大型國樂合唱作品『十二生 肖』獲得第 25 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最佳 專輯製作人、最佳錄音三項提名肯定,更受邀於北京國 家大劇院八月合唱節及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第十一屆 「台灣月」盛大巡演。 目前擔任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台北愛樂合唱 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愛 樂劇工廠及台北愛樂歌劇坊藝術總監。


指揮

古育仲 Yu-Chung John Ku Conductor 指揮家古育仲博士為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費城天普大學音樂碩士,主修指揮。自 2008 年起擔任台 北愛樂音樂總監暨指揮至今,常年指揮台北愛樂合唱團、 室內合唱團、青年管弦樂團演出各式音樂會。 古博士演出曲目多元、博古通今,除了經典古典音樂作 品和當代創作首演,還跨足指揮音樂劇與流行、爵士、 跨界音樂會,是活躍於多元舞台的指揮家。多年來常受 邀於世界各地指揮音樂會,曾於美國、加拿大、俄羅斯、 中國、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奧地利、 匈牙利、保加利亞、義大利、波蘭、澳大利亞…等地演出。 除了愛樂所屬表演團隊外,亦曾指揮保加利亞索菲亞新 交響樂團、印尼雅加達室內管絃樂團、美國辛辛那提音 樂院室內管弦樂團、俄羅斯莫斯科音樂院室內合唱團、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香港和聲合唱團…等團隊演出音 樂會,還曾指揮交響樂團與魏如萱、陳建騏、閃靈樂團、 龔鈺琪…等流行藝人合作演出。 除指揮外,也常擔任專題講座講師及指揮大師班指導老 師,並多次擔任國際音樂比賽評審,包括世界合唱大賽、 新加坡國際合唱大賽、峇里島國際合唱大賽、釜山國際 合唱大賽…等。 古育仲博士現為台北愛樂音樂總監暨指揮,台北國際合 唱音樂節暨合唱大賽音樂總監,世界合唱理事會理事, 國際合唱聯盟亞太執行委員會成員,世界合唱冠軍賽聯 合發起人,亞洲合唱協會創會理事,國際合唱指揮協會 創始會員,台灣合唱協會常務理事,夢蓮花讚頌合唱團 指揮,並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


導聆

林伯杰 Pokey Lin Guess Speaker 愛唱歌的人不少,但很少會遇到像伯杰這樣,用生命熱 情去唱的;能唱歌的人也不少,但更少遇到像伯杰這樣 「業餘」的資歷,卻能唱得那麼「職業」的─如果您有 機會,聽他演唱韋伯《歌劇魅影》的魅影一角的話。 伯杰沒有讀過一天音樂系,但他對古典音樂的熱情與了 解,尤其是聲樂歌劇方面的鑽研,恐怕鮮少有人敢在他 面前「班門弄斧」。當年,傳大藝術經紀公司的節目部 的經歷,開啟了他「音樂商人」的視野,而中國生產力 中心的磨鍊,則落實了他行銷管理的實務面。二十多年 來,伯杰的生活可以說是浸淫在音樂中的,他不斷地理 解音樂、包裝音樂、推廣音樂,歷經滾石風雲唱片企劃 經理,以及現職的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掌管的領域從當 年的古典 CD,到現在囊括古典、爵士、新世紀、世界 音樂、影音 DVD,甚至還包辦了國內藝人的唱片發行與 音樂會製作。 當然,他的名嘴之路也越走越廣,從寶島新聲電台節目 主持人,一路到中視《家庭音樂廳》、《音樂饗宴》客 座主持人,真理大學、國家文官學院兼任講師,同時擔 任伯朗講堂等各藝文講座主講人,可以說教化古典樂迷 無數。伯杰不是只有一張嘴會唱、會講,他的文筆與見 聞是另外一項專長。文章曾經散見國內外各大報章雜 誌,包括《音響美學》、《CD Hi》、《音樂與音響》、 《AV Choice》、《Muzik》等雜誌。更出版專書《一夜變 成歌劇通》,頗受愛樂者好評。 愛唱、愛讀、愛聽、愛寫,伯杰儼然成為「二十一世紀 的文藝復興人」。可惜伯杰少了點機緣,否則難說他不 會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男優,音樂的天神奪走 伯杰展現黃金嗓音的機會,但卻給了他點字成金的魅 力,讓他造福更多樂迷,傳遞音樂的福音。(本文節錄 自林伯杰《音樂自 Hi 術》序,文 / 歐頭 Otto) 個人臉書 www.facebook.com/pokeylin

E-mail pokeylin@gmail.com


合唱指導

張維君 Wei-Chun Regina Chang Chorus Master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合唱指揮, 師事翁佳芬博士。指揮技巧啟蒙於連芳貝老師。學習過 程 中 曾 接 受 Kurt Suttner、Anthony Leach、Henry Gibbons、 Gábor Hollerung 、 Joseph Flummerfelt 、 Anton Armstrong 、 Maria Guinand 等合唱大師個別指導。 曾擔任聖家堂聯合合唱團、新北市教師合唱團、青韵室 內合唱團、世紀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女低音; 台北醫學大學杏聲合唱團、長庚大學曉韻合唱團、天主 教台北教區慶典合唱團、中正高中合唱團指揮,及台北 愛樂室內合唱團波蘭及加拿大巡演伴奏。2011-2014 年擔 任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助理指揮。2014 年起擔任台北國 際合唱音樂節師資。 自 2016 年起擔任台北愛樂合唱團合唱指導,曲目遍及: 威爾第《奧泰羅》、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威爾 第《安魂曲》、艾爾加《創樂者》、普羅科菲夫《亞歷 山大 ‧ 涅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鐘》、布魯克納《第 三號彌撒曲》、海頓《創世記》、孟德爾頌《以利亞》、 浦朗克《光榮頌》、交響京劇《快雪時晴》、錢南章 《十二生肖》、李哲藝《瘋原祭》、錢南章《大悲咒與 我的釋文》等製作之合唱指導,並與呂紹嘉、林勤超、 邱君強、吳曜宇、莊東杰、張佳韻、鄭立彬、閻惠昌、 簡 文 彬、Jānis Liepiņš、Jan Schumacher、Gábor Hollerung、 Günther Herbig、Jun Märkl 等國際指揮合作。 現任台灣合唱協會理事,台北市婦女合唱團、華岡唱友 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常任指揮。


女高音

梁又中 You-Jhong Liang Soprano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聲樂碩士,師事李葭儀教授。現為台 北市婦女合唱團、台北心聲合唱團、雅韻合唱團及中央 研究院合唱團之聲樂指導。 曾於 2013 年「關渡藝術節」歌劇製作─貝利尼《夢遊女》 飾 演 女 主 角 阿 米 娜 (Amina)、2014 年 與 指 揮 家 Helmuth Rilling 合作演出布拉姆斯《德文安魂曲》、2016 年與指 揮家 Gábor Hollerung 合作演出莫札特《安魂曲》;近期 演出歌劇角色有台北愛樂歌劇坊之莫札特《費加洛的婚 禮》蘇珊娜 (Susanna)、拉威爾《頑童與魔法》公主及普 契尼《強尼史基基》勞蕾塔 (Lauretta)。 身為聲樂家協會會員,亦曾演出協會主辦之《古諾與德 布西百年紀念音樂會》及《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委託 創作歌曲發表。


女低音

鄭海芸 Hai-Yun Cheng Alto 美國波士頓大學聲樂演唱博士,新英格蘭音樂院聲樂演 唱碩士,東吳大學音樂學士。師事邱玉蘭教授、Williams Cotton 、Kendra Colton、Frank Kelley、Simon Estes。 榮獲兩廳院樂壇新秀、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德文藝術歌 曲大賽專業組參獎及中文歌曲大賽專業組貳獎。曾受邀 演出歌劇《費加洛婚禮》(飾 Cherubino)、《女人皆如此》 (飾 Dorabella)、《魔笛》(飾 Die zweite/dritte Dame)、《糖 果 屋 》( 飾 Hänsel)、《 法 斯 塔 夫 》( 飾 Meg. Page)、 《塞維爾的理髮師》(飾 Rosina)、《灰姑娘》(飾灰姑 娘)、《霍夫曼的故事》(飾 Niklausse/Muse)、《卡門》 (飾 Carmen)、《頑童與魔法》(飾頑童)及《蝙蝠》(飾 Orlofsky)。 與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NSO)合作演出《艾蕾克特拉》 (飾侍女二)、《蝴蝶夫人》(飾 Kate Pinkerton 及擔任 Suzuki 預備歌手)、兩廳院「畫說音樂」系列音樂會、 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糖果屋》(飾 Hänsel)、臺北市立 交響樂團《尤金.奧涅金》(飾 Filippevna)、臺中國家 歌劇院開幕季歌劇《迷宮魔獸》( 飾 Mother)、臺北市立 國樂團《李天祿的四個女人》(飾黃金鑾 )、NSO《三 聯劇》( 飾 La Suora Zelatrice/La Ciesca)、兩廳院歌劇工作坊 《灰姑娘》( 飾灰姑娘 )、臺中國家歌劇院《女武神》( 飾 Grimgerde)、樂興之時管絃樂團《旅人之歌》及《大地之 歌》女低音獨唱、台北愛樂管絃樂團貝九女低音獨唱、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Bernstein《Songfest》女低音獨唱。台北 國際合唱音樂節「莫札特 c 小調彌撒」第二女高音獨唱、 台北愛樂合唱團 Duruflé 安魂曲女低音獨唱。 目前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亦為台北愛樂歌劇坊歌手。


男高音

宮天平 Thien-Phin Kingston Kung Tenor 來自於馬來西亞「風下之鄉」沙巴州,現就讀國立臺北 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班,師事林惠珍教授;曾獲台北世 華聲樂大賽陳茂萱作品獎首獎。 2021 年參與臺灣歌劇工廠歌劇製作《波希米亞人》飾演 男主角 Rodolfo,台北愛樂歌劇坊製作莫札特《可愛的牧 羊女》飾演牧羊人 Bastien;2020 年參與台北愛樂歌劇坊 製作莫札特《費加洛婚禮》飾演音樂家 Basilio;2019 年 參與台北愛樂歌劇坊製作古諾《羅密歐與茱麗葉》飾演 男主角羅密歐,參與兩廳院歌劇工作坊製作《木偶奇遇 記》歌劇,飾演貓,台北愛樂歌劇坊《丑角》歌劇中飾 演 Beppe;2018 年十一月參與台北愛樂歌劇坊製作《冒 牌婚姻》飾演男主角 Ernesto,十月參與關渡藝術節歌劇 製作《夢遊女》飾演男主角 Elvino。四月於台北愛樂歌 劇坊之《魔笛》擔任王子 Tamino 一角,也受邀前往柬埔 寨與西貢愛樂交響樂團演出莫札特《魔笛》,飾演王子 Tamino;2017 年也受邀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於國家戲 劇院演出《月亮》歌劇,擔任第三偷月賊一角,參與台 北愛樂歌劇坊『霍夫曼的故事』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同 年也與 NSO 的歌劇製作浦契尼三部曲《外套》中,飾 演賣唱者,於國家戲劇院演出;2016 年七月於兩廳院歌 劇工作坊之歌劇製作《糖果屋》中,飾演巫婆一角;參 與台北愛樂歌劇坊之《愛情靈藥》及《卡門》歌劇中, 擔任說書人及飾演雷蒙達多一角。 曾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 術』作品《聲之綻》演唱藝術家之一;曾隨台北愛樂室 內合唱團於廣州、香港、意大利、梵蒂岡、保加利亞等 國家演出。現為南湖高中合唱團、龤之聲男聲合唱團以 及台北愛樂婦女合唱團聲樂指導。


男低音

曾文奕 Wen-I Tseng Bass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曾師事李達人教授及李 葭儀教授,曾接受 Robin Rice、李佳蔚、Leonardo de Lisi、等 多位教授指導。 2017 年 參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之【愛與麵包的人生習題─ 浦契尼瑪儂雷斯考】飾演軍士長及酒館老闆。 2017 年 參與兩廳院歌劇工作坊之羅西尼歌劇《灰姑娘》, 飾 Alidoro。 2017 年 參與台北 2017 世華聲樂大賽獲專業演唱組首獎、 聲樂新秀獎,及最佳歌劇角色詮釋獎。 2017 年 參與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大觀藝術節」之斯特拉溫斯基 芭蕾舞劇《婚禮》擔任男低音獨唱。 2018 年 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之佛瑞《安魂曲》 擔任男低音獨唱 2018 年 受邀參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無悔的愛-波希米亞人】飾演 Colline。 2018 年 受邀參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無畏的愛-托斯卡】飾演 Sciarrone。 2018 年 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藝術節」之歌劇《夢遊女》 飾演 Rodolfo。 2019 年 受邀參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台中中興堂 演出文學經典一 2019/20 開季音樂會《浮士德》飾演 Brander。 2019 年 受邀參與台灣藝術家交響樂團【20 愛您府城新年音樂會】 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擔任男低音獨唱。 2019 年 受邀參與台北愛樂歌劇坊之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 飾演費加洛。 2020 年 受邀參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台中歌劇院演出 【謳歌英雄】L. Bernstein- Songfest 中擔任男低音獨唱。 2020 年 受邀參與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於國家音樂廳之 【台北國際合唱節閉幕音樂會】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 擔任男低音獨唱。 2020 年 受邀參與陽光台北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製作之 《賽維里亞理髮師》飾演 Basilio。 2020 年 受邀參與樂興之時管絃樂團於國家音樂廳之 【彩繪貝多芬暨年終祈福】中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 擔任男低音獨唱。 2020 年 受邀參與台北愛樂管絃樂團於屏東演藝廳 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擔任男低音獨唱。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1993 年為因應適合出國巡演,及追求更精緻的合唱藝術,杜黑教授自為數 140 人的台 北愛樂合唱團中挑選 40 人,成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至此,國內第一支以演唱 無伴奏現代精緻合唱音樂為主要特色的合唱團於焉誕生。在指揮杜黑嚴格訓練及積極擴 展曲目下,已具職業演出水準,除了屢次出國擔任音樂大使,在國際間享有極高知名度 之外;更響應政府「藝術下鄉」及「社區整體營造」之發展方針,前往國內各地文化中心、 鄉鎮及離島巡演,獲得廣大迴響。現由指揮家古育仲擔任常任指揮、青年指揮家謝斯韻 擔任副指揮。 自登上國際舞台 28 年以來,足跡已經遍及世界各大洲三十餘國,每年皆接獲來自國外 各大音樂節的邀請。曾參加過的國際音樂節包括:美國紐約下一波藝術節、明尼蘇達世 界合唱大會、俄勒岡巴赫音樂節,澳洲墨爾本藝術節、雪梨世界合唱大會,加拿大溫哥 華國際音樂節、奧地利海頓音樂節、拉脫維亞國際音樂節、捷克斯麥塔納音樂節、波蘭 管風琴暨宗教音樂節、新加坡華藝節、北京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節、法國 Polyfollia 國 際人聲音樂節等。 2016 年,獲西斯汀教堂合唱團之邀赴梵蒂岡,於「德蕾莎修女封聖大 典」中獻唱。 歷 年 固 定 邀 請 世 界 各 地 著 名 指 揮 來 台 客 席 演 出, 包 括 1998 年 瑞 典 籍 指 揮 家 艾 瑞 克 森 ( Gunnar Ericsson )、 1999 年匈牙利籍指揮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 2000 年委內瑞拉 籍指揮紀南( Maria Guinand )、 2002 年菲律賓籍指揮韋拉斯科( Jonathan Velasco )、 2007 年瑞典籍指揮蕭伯( Fred Sjöberg )、 2008 及 2012 德國指揮大師瑞霖( Helmuth Rilling )、 2010 美 國 指 揮 大 師 托 瑪 斯( André Thomas )、 2014 德 國 指 揮 大 師 柯 普( Peter Kopp )、 2016 拉 脫 維 亞 金 牌 指 揮 利 耶 賓 許( Jānis Liepiņš )、 2017 俄 羅 斯 指 揮 大 師 索 羅 維 約 夫 ( Alexander Solovyev )、 2019 斯洛維尼亞籍指揮裘比( Ambrož Čopi )等。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1972 年成立,曾蒙李抱忱、戴金泉、包克多(Robert W. Proctor)等教授指導,創團團長為黃進 福先生,1983 年聘請自美學成歸國專攻合唱指揮的杜黑教授擔任藝術總監至今,現由指揮家 古育仲擔任音樂總監,指揮家張維君擔任常任指揮。 以提昇國內音樂普及化,開拓國內音樂視野為使命,每年定期於國家音樂廳製作多場大型音 樂會,邀請或受邀與國內外知名樂團及指揮合作,亦常於國內各縣市巡演,深耕並推廣台灣 合唱音樂。1994 年起獲文化部扶植迄今;2006 年榮獲台北市政府譽揚,訂定捷運東區地下街 第七號廣場為「台北愛樂合唱廣場」作為永久表彰,肯定本團對於台灣音樂界的卓越貢獻。 近年與本團合作過的樂團包含: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高 雄市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管弦樂 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布達佩斯杜南伊交響樂團、澳門樂團、深圳 交響樂團、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新加坡創樂者交響樂團等;客席指揮包括林望傑、邵恩、呂 紹嘉、呂嘉、簡文彬、嚴良堃、閻惠昌、水藍、葉詠詩、鄭立彬、邱君強、莊東杰、林勤超、 Helmuth Rilling、Günther Herbig、Gábor Hollerung、Frieder Bernius、Tamás Vásáry、Philip Pickett、Pascal Rophé、Francesco Corti、Jānis Liepiņš、Jun Märkl 等;曾演出之經典作品包含巴赫《聖誕神劇》、《B 小調彌撒》、《聖約翰受難曲》、《聖馬太受難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布拉姆斯 《德文安魂曲》、布瑞頓《戰爭安魂曲》、奧福《布蘭詩歌》、韓德爾《彌賽亞》、莫札特 《安魂曲》、孟德爾頌《以利亞》、《頌歌》、馬勒第二、三、八號交響曲及威爾第《安魂 曲》等,並於台灣首演洗星海《黃河大合唱》、錢南章《馬蘭姑娘》、《佛教涅盤曲》、《娜 魯灣—第二號交響曲》、《十二生肖》、許常惠《鄭成功》、馬水龍《無形的神殿》、金希 文《黑鬚馬偕》、錢南章《畫魂》、周龍《白蛇傳》等新作。 近年屢代表台灣出訪,受邀赴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北京國家大劇院、廣州星海音樂廳、香 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紅磡體育館、澳門文化中心等國際知名場館演出。國人委託創作 獲獎紀錄方面,發表之【映象中國】、【馬蘭姑娘】、【六月雪】、【我在飛翔】、【佛教 涅槃曲─佛說阿彌陀經】、【世紀歸零】、【娜魯灣】、【十二生肖】等專輯皆獲金曲獎肯定。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首次組成於 1989 年,當時是為搭配台北愛樂合唱團大型音樂會 所採的任務編組樂團。 2004 年春季,樂團重新改組及擴編為常設樂團,由藝術總監杜黑 與指揮鄭立彬共同促成, 2020 年 8 月由新銳青年指揮吳曜宇接掌音樂總監暨首席指揮。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可說是目前匯集國內最多優秀青年演奏家的樂團,團員皆為各級 學校管弦樂團最優秀的演奏精英,在嚴格的訓練下,近年來樂團的演奏已初具職業樂團 水平,亦兼具青年音樂家的熱情及活力,音樂會後都能得到各界極大的迴響及讚嘆! 十 六 年 來 與 樂 團 合 作 過 的 音 樂 家 有: 指 揮 家 Helmuth Rilling 、 Gábor Hollerung 、 Kåre Hanken 、 Fred Sjöberg 、 Robert Emery 、 Pierre Bleuse 、 卞 祖 善、 陳 樹 熙、 邱 君 強、 林 勤 超、 張宇安、古育仲、吳尚倫、悟朗;鋼琴家胡瀞云、胡志龍、嚴俊傑、葉孟儒、盧易之、 盧佳慧、廖皎含、廖培鈞、林容光、陳苑芝、胡榮、龔鈺祺;小提琴 Vilde Frang 、 Maria Solozobova 、曾耿元、曾宇謙、鄧皓敦、黃義方、歐陽慧剛、徐晨又、盧佳君、蘇子茵; 大提琴家陳瑾平、歐陽慧儒;雙簧管演奏家謝宛臻;長笛演奏家陳廷威;小號演奏家侯 傳安;吉他演奏家福田進一、莊村清志、劉士堉、大荻康司;擊樂演奏家王小尹、林威震; 聲樂家 Russell Watson 、 Sarah Brightman 、徐以琳、林慈音、陳美玲、陳珮琪、范婷玉、翁 若珮、王典、鄧吉龍、姚盈任、廖聰文;國樂演奏家王正平、吳宗憲;跨界樂團 Video Game Orchestra 等。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以培育青年音樂家為一貫之理念,期望提供更多的演出舞台予國 內優秀的青年指揮家、獨奏家、及各級學校優秀的樂團團員,並讓國內年輕作曲家有 發表新作的管道與機會。在國際合作方面,本團每年均辦理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Asian Youth Orchestra )在台的音樂會及團員甄選會,也在適當時機出訪國外,擴大國際交流。 本團目前由杜黑擔任藝術總監,鄭立彬擔任榮譽顧問,新銳青年指揮吳曜宇擔任音樂總 監暨首席指揮,黃思瑋、游家輔擔任助理指揮,並邀請陳仕杰、蔣宗憲、黃亞漢、謝宜 璇、陳怡伶、莊廷義、王采綺、陳建安、石楓鈺等國內新生代優秀演奏家擔任駐團音樂 家協助訓練。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