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愛樂-台灣合唱旅程 音樂會節目冊

Page 1



曲目 PROGRAM

人生如蜜

李抱忱

遺忘

黃友棣

回憶

郭子究

土地之戀

張炫文

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

蕭泰然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石青如

—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

我在飛翔

錢南章

漂流的雲

劉聖賢

十八姑娘

鄧雨賢

老屋

鄭朝方

愛情樹

冉天豪

一棵開花的樹

劉新誠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人生如蜜

詞 / 王大空.曲 / 李抱忱

李抱忱(1907-1979)出生在河北保定一個基督教的家庭裡,七歲起在教會裡學鋼琴,1926 年進入北平的燕京 大學主修教育、副修音樂,畢業後曾於北平育英中學任教,並積極推動北平的學生合唱活動。1935 年前往美 國歐柏林大學音樂系深造,1937 年獲音樂教育碩士學位,1941 年擔任中國國立音樂院教務主任。1944 年再度 赴美,1948 年榮獲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育博士。1958 年起多次應邀來台推動音樂教育,巡迴各地演講及舉辦 合唱音樂會。1972 年返台定居,並於該年擔任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創團首任指揮。 這首〈人生如蜜〉是他於 1971 年在美國創作的合唱小品,不但是他僅有的三首情歌之一(前兩首為〈誓約之 歌〉及〈你儂我儂〉),此曲更曾被評選為兩岸三地「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他透過和聲與力度的變化, 將歌詞中的深情與期待表現得絲絲入扣,令聞者動容。 1973 年、李老師因心臟病重,須返美接受治療,在機場候機時,前往送行的台北愛樂合唱團團員們,將坐在 輪椅上的李抱忱老師團團圍住,向他獻唱了這首〈人生如蜜〉,溫暖的歌聲及熱情的淚水,在台北愛樂合唱 團草創初期的歷史上,留下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蜜,蜜,甜如蜜,人生如蜜 是花開,不是葉落 是鳥鳴,不是猿啼 是喜悅,不是悲悽 為了重逢,強忍分離 情人的淚,點點如蜜 人生甜如蜜 蜜,蜜,甜如蜜,人生如蜜 是星閃,不是月滅 是日出,不是雲起 是歡欣,不是憂鬱 為了彩虹,強忍愁雨 淚的小花,朵朵如蜜 人生甜如蜜


遺忘

詞 / 鍾梅音.曲 / 黃友棣

黃友棣(1912-2010)出生於廣東省高要縣,音樂啟蒙於初中時期,由於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靠著自學的 方式學會了多項中西樂器,並在 1934 年大學畢業後持續學習小提琴,於 1955 年考取英國皇家音樂院小提琴教 師證書。1957 年赴歐洲深造音樂,在歷經六年廣泛且艱苦的學習後,於 1963 年獲得世界音樂學院作曲碩士學 位。返回香港後,致力於音樂創作、教育及推廣工作,一生創作了超過兩千多首樂曲,除了早年因應時代需 求創作了許多愛國及抗戰歌曲之外,1987 年自珠海書院退休遷居台灣高雄市後,也為了台灣的風土人情譜寫 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首〈遺忘〉由遷居台灣的作家鍾梅音(1921-1984)作詞,1968 年黃友棣應邀來台講學兩個月期間,在搭乘 火車時構思出此曲。歌詞標題雖為「遺忘」,但內容卻又提到「終夜繞著我徜徉」,將愛情裡難捨的矛盾描 繪得淋漓盡致。作曲家將這樣糾結的情感表達,化做段落層次豐富的樂曲,時而婉約、時而激昂,有著如翱 翔空中的悠揚,也有著哀傷沉重的低鳴,曲中的深情刻劃使此曲成為了 20 世紀廣受歡迎的台灣合唱曲目之一。

遺忘!遺忘! 若我不能遺忘,這纖小軀體, 又怎載得起如許沉重憂傷? 人說愛情故事

值得終身想念

但是我呀,只想把它遺忘。 隔岸的野火在燒,冷風裡樹枝在搖; 我終日躑躅堤上,只為追尋遺忘。 但是你呀,卻似天上的星光, 終夜繞著我徜徉。 終夜繞著我,終夜繞著我,終夜繞著我徜徉。 隔岸的野火已滅,夜風裡蟲聲四起; 露濕苔痕,星月將沉。 誰能將浮雲化作雙翼,載我向遺忘的宮殿飛去? 有時我恨這顆心是活,是會跳躍,是會痛苦; 但我又怕遺忘的宮殿喲,就連痛苦亦付闕如。 迎接這痛苦吧!迎接這痛苦吧! 生命如像一瓢清水,我寧飲下這盞苦杯。 啊!但是, 若我不能遺忘,這纖小軀體, 又怎載得起如許沉重憂傷? 人說愛情故事值得終身想念; 我還是呀,只想把它遺忘。 遺忘!遺忘!


回憶

詞 / 陳崑、呂佩琳.曲 / 郭子究

郭子究(1919-1999)出生於台灣屏東新園,由於父母篤信基督教,讓他自幼於教會中接受了教義與音樂的薰陶, 啟蒙了他在音樂上的興趣,也在教會中借用並學習了各種樂器的演奏,22 歲時參加了「新臺灣音樂講習會」, 並獲得認證成為音樂教師。1942 年起定居於花蓮,並持續編寫樂曲、教授音樂,在一次講解附點音符的課堂上, 隨手寫下了一段旋律讓學生練習,並在其潤飾下作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附以日文曲名〈回憶〉,但後來因 此曲的中國式曲風,讓他遭到日本憲兵隊以間諜罪逮捕拘禁。戰後,在急需師資的情況下任用他於花蓮中學 擔任教職。1948 年、他邀請了同在花中任教的陳崑為這首曲子填詞;1965 年、為了讓花蓮中學合唱團參加比賽, 他再將此曲編成混聲四部合唱,並邀請聲樂家呂佩琳為後奏的部分填詞,使這首〈回憶〉廣為海內外華人傳 唱,成為了他最具代表的作品。

春朝一去花亂飛

又是佳節人不歸

記得當年楊柳青

長征別離時

連珠淚

繡征衣

和針黹

繡出同心花一朵 思歸期

忘了問歸期

憶歸期

往事多少盡在春閨夢裡 幾度花飛楊柳青

征人何時歸


土地之戀

詞 / 王尚義.曲 / 張炫文

張炫文(1942-2008)出生於台中縣大安鄉(今台中市大安區),先後畢業於新竹師範學校(今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碩士學位。畢業後先 到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從事研究工作,後任教於台中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2005 年退休。他譜寫了多首合唱作品,並經常獲選為合唱比賽的指定曲,而這首於 1983 年受行政院 文建會(今文化部)委託創作的合唱曲,歌詞選自王尚義(1936-1963)詩文集《深谷足音》的〈土地之戀〉 更是許多台灣老合唱人的共同回憶。

愛是沒有條件的,愛是沒有理由的。尤其是愛家、愛鄉,更是發自衷心的,只因這是我「生 亦於斯,長於斯」的天堂。那兒有我童稚的歌,有我的歡樂和憂傷;日日追尋雲雀,徜徉 在藍天之上。大地就如母親一樣,孕育我勤樸豪爽的胸懷,以及永恆的理想,無論生離與 死別,我都要為她而歌唱,唱出家的溫暖,唱出鄉的舒昶。 全曲分為三段:第一段為 G 大調,穩重的道出「我在土地中生長,我在土地中茁壯」之後, 熱烈地唱出對家鄉的熱愛,只是因為土地的芳香。第二段則以關係小調,表現懷舊的感傷, 大小調交替訴說童年的歡愉,以及屬調 D 大調呈現經過生命歷練後的堅毅與自信。第三段 回到原調「在永別的路上,我也要歌唱」。無限的灑脫又充滿永恆的希望,最後以變格終 止「要歌唱」堅定的結束全曲。 ── 張炫文

我在土地中生長,我在土地中茁壯。 因此,我愛家鄉,更愛那裡土地的芳香。 從小,我躺在她的懷裡, 唱著童稚的歌,把日子和憂傷,一齊埋葬, 她在我智慧的箭頭,紮了一對翅膀, 日日追逐著雲雀,向藍天飛翔。 我從她,像從母親那裡, 得到了勤樸,豪爽和一顆永恆的理想, 多少年來,為著這個理想,到處漂泊流浪, 在人海裡,我是一塊不沈的鋼。 二十年,一個夢,希望在夢裡撒了種 有一天我要揚帆歸去。 那時, 我要把生命化做一個吻, 把我的生命貼在她胸膛, 然後,讓我們永別, 在永別的路上我也要歌唱。


雖然行過死蔭幽谷

詞 / 詩篇第 23 篇.曲 / 蕭泰然

被譽為「台灣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蕭泰然(1938-2015)出生於高雄鳳山,集鋼琴家、 指揮家、作曲家於一身,畢生致力於台灣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的創作。他自幼於教會中接受西洋古典音樂 的薰陶,五歲時由早期留日鋼琴家的母親啟蒙學琴。1959 年考進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專修科(今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在校期間受到許常惠老師(1929-2001)而踏入了作曲的範疇。1965 年前往日本 武藏野音樂大學鍵盤專攻科深造,1967 年返回高雄後於多所學校任教。1977 年因妻子經商失敗,全家被迫到 美國投靠親人,旅美期間、他開始整理並改編台灣歌謠為演奏曲,也創作了許多台語歌曲。1980 年,因為創 作了〈出頭天進行曲〉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直到 1995 年才解除。他曾三度榮獲金曲獎最佳作曲 人獎,並於 2009 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2011 年獲得第 22 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特別貢獻獎。 這首〈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歌詞出自聖經《詩篇第 23 篇》,自古至今曾有許多作曲家為此譜曲,但從未有 人將詩句中這句「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作為曲名,或許正因此曲創作於蕭泰然老師飽受生命中重重打擊的 1980 年,因著他內心信仰中的盼望與堅定,譜寫出了這首感人甚深的宗教合唱作品。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無欠缺。 祂使我倒在青翠的草埔;導我在安靜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精英,為著祂的名,導我行義的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驚災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祢的鎚,祢的拐,安慰我。 在我對敵的面前,祢給我排設筵席; 祢用油抹我的頭殼;我的杯滿出來。 恩典與慈悲的確跟我到一世人;我要永遠居起在耶和華的厝。 我要永遠居起在耶和華的厝。阿們。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詞 / 張卉湄.曲 / 石青如

石青如(b. 1967)來自一個音樂家庭,四歲由父親啟蒙學習小提琴,七歲接觸鋼琴,以全國榜首進入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音樂系,並於畢業後獲獎學金赴美深造,於波士頓大學雙主修作曲及鋼琴演奏。隨後進入紐約市立 大學作曲博士班,師事普立茲音樂獎得主 David Del Tredici 及作曲系主任 David Olan。曾以《台灣風情畫》音樂 專輯獲得行政院金鼎獎(今傳藝金曲獎)最佳編曲獎。她的音樂風格涵蓋廣泛、深情流暢,兼具古典與現代、 藝術與通俗之美。重要作品包括鋼琴小提琴雙協奏曲《破曉》、清唱劇《那些天 蔣渭水在牢裡》、鋼琴三重 奏《生命的頌歌》、《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弦樂重奏《金色的詩歌》,以及〈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等數十首膾炙人口、深受喜愛的合唱作品等,是當代台灣最活躍的作曲家之一。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創作於 2003 年,是為了美國慈濟北加州合唱團一場「義診醫療車募款」所創作,同 時也是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首台灣合唱曲。歌詞由同是該團團員的心理諮詢師兼詩人張惠美(張卉湄)譜寫。 2007 年首次在台灣演出後,歌詞中的寧靜與反思,感動了許多聽眾,並廣為台灣各層級合唱團傳唱,成為了 21 世紀最常被演出的台灣合唱作品之一。

歲月在你我呼吸間流浪, 當終點抵達,那些想望休息了嗎? 身心在日出日落間耗轉, 當無常宣判,你的心回家了嗎? 周遭一幕幕演出不存在的陌生, 尋尋覓覓哦,斷線珍珠怎麼接,失落的音符怎麼唱?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我用溫暖守護生命,讓浪花留了痕, 我用覺照守護健康,讓轉輪點了光。


我在飛翔

詞 / 錢嘉明.曲 / 錢南章

錢南章(b. 1948),作曲家,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常熟縣。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主修鋼琴;後留學德國慕尼黑 音樂學院,主修理論作曲。1978 年返國後,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並於 1989 年專任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 直至 2013 年退休。1997 年以作品《擊鼓》獲新聞局第八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1998 年以作品《馬蘭姑娘》 獲新聞局第九屆金由獎「最佳作曲人」獎,2002 年以作品《佛教涅槃曲》獲新聞局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作 曲人」獎,2005 年以作品第一號交響曲《號聲響起》獲新聞局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2005 年獲 第九屆國家文藝獎。2008 年在台北獲中國文藝協會頒贈音樂類榮譽文藝獎章(終身成就獎)。 1999 年 9 月 21 日台灣歷經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台北愛樂合唱團委託錢南章老師創作了《我在飛翔》組 曲,並由台北愛樂合唱團在 2000 年的音樂會中為台灣眾多的受災民眾獻唱,並藉由音樂感謝國內外幫助台灣 的友人,一同為我們的家園祈福。 《我在飛翔》組曲由〈落日〉、〈我在飛翔〉、〈晚安〉三首無伴奏合唱曲組成,是作曲家與姐姐兩人在舊 金山日落區海邊散步時,所引發對大自然及人生的感觸。曲中運用了許多現代作曲手法配合活潑的聲效,包 括了以人聲模仿流星劃過天際、氣球爆破的音效、演唱者的肢體動作等等,是一部極受聽眾喜愛的作品。

我在天空飛翔 美景盡收眼底 心中無比舒暢 自由自在遨遊四方 吊橋半在霧中 纜車叮噹於山丘 島上女神迎風屹立 公園紅黃楓葉飄落滿地 城堡千年依舊 天鵝載走王子夢 獅子座塵埃飄起 灑下星雨滿天 奇觀美景無盡 讓我留連不已 願永永遠遠 在天空飛翔


漂流的雲

詞 / 曾貴海.曲 / 劉聖賢

劉聖賢(b. 1973)台灣屏東縣人,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音樂科技組、東吳大學音樂系鍵盤組。商用 音樂合作對象包括舞蹈團、劇場、電視節目、唱片、遊戲配樂、廣告音樂等;藝術音樂創作,擅長管絃樂、 室內樂、獨奏樂器及聲樂作品。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講師,南台灣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 高雄室內合唱團駐團作曲家。

如夜裡無聲開著的花,日出也無聲地「突然自海面升起」照耀大地,賜予世間無窮的希望, 若你擁有雲的視角,或者你就是雲,能俯瞰恆春半島綠寶石般的南境,這宇宙創造的美麗。 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蘇東坡也說「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雲與旅人,終究只是帶著記憶的漂流者;天地,才是不散的真實。 ──〈漂流的雲〉樂譜簡介

突然自海面升起的日出 撥開暗夜煥發初陽的光芒 半島上空的雲群 俯下身 凝視綠寶石般的南境 當烈日攀越崖岸 雲與旅人 帶走美好的記憶


十八姑娘

詞 / 謝宇威.曲 / 鄧雨賢.編曲 / 蔡昱姍

鄧雨賢(1906-1944)是一位出身桃園的客家作曲家,以〈雨夜花〉(1933)、〈望春風〉(1933)、〈月夜愁〉 (1933)、〈四季紅〉(1937)為代表作品,後人將其合稱為「四月望雨」,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 謝宇威(b. 1969),臺灣當代的客語流行音樂音樂家暨畫家,和鄧雨賢同樣是出身於桃園的客家人,其父為知 名畫家謝孝德。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寶島客家電台音樂總監,致力於推廣客家文化及歌謠。曾獲 1991 年第五屆《青春之星》第一名,1992 年第九屆「大學城」全國創作音樂大賽第一名,並同時獲得「最佳 作曲」及「最佳演唱人」獎。2004 年榮獲第 15 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他所創作的客語歌曲〈花樹下〉, 被改編為合唱曲之後,深受大眾喜愛,廣為台灣各級合唱團傳唱。而這首〈十八姑娘〉則是謝宇威根據鄧雨 賢原曲意涵,重新為其填寫客語歌詞而成。

十八个姑娘一蕾花呀

一蕾花

白白个牙齒

紅紅个嘴唇

敢作得問你

掛肚牽腸為麼儕

那位細阿哥

按有福氣配鳳凰

啊~姑娘十八

一蕾花

得人惜

一蕾花

十八个姑娘一蕾花呀

一蕾花

老妹妳就係芙蓉花呀

芙蓉花

滿山个花香

桃花開來菊花黃

盼世上鴛鴦

雙雙對對情意長

啊~姑娘十八

一蕾花

一蕾花


老屋

詞 / 葉國居、鄭朝方.曲 / 鄭朝方.編曲 / 張舒涵、鄭朝方

鄭朝方(b. 1980)為台灣唯一橫跨聽覺與嗅覺的客家藝術文化人,也是唯一具有金曲、金鐘資歷及調香藝術的 創作者,各項成績都受到國內最高榮譽與國際認證肯定。他的客家作品在 YouTube 點播次數累積至今已逾 33 萬, 為新世代獨立創作客家流行音樂點播次數第一名(不包括客家台台歌)。他的專輯入圍了第十九屆金曲獎兩個 大獎最佳客語專輯與最佳作詞,並曾於 2020 年,以客語歌奪得堪稱民間金曲獎「myfone 行動創作獎」的最佳演 唱人獎。而他的作品質量俱佳,各方邀曲不斷,更受到國際第一品牌肯定並爭相與之合作。他大膽創新的成功 與創作才華的被肯定,也帶動了後來許多年輕音樂人「敢」跟進,是非常重要的承先啟後客家音樂創作者。

一張斑黃的老相片,裏頭裝的是天剛亮的屋子。 手握這張相片,彷彿聞到了福菜的香味,聽到了阿公在屋簷下忘情拉奏的二胡聲,還有還 有,總是在屋脊上旋繞不去的鳥鳴,那是記憶的聲音,記憶的氣味。這樣的聲氣,不會隨 著照片依樣越來越斑黃,越來越模糊,是永遠的畫面。 我們順著時間的河漂流,在波浪裡跌宕起伏,然而不管我們身處何處,童年的老屋總會 「放」著一條細細的絲線,緊緊地牽繫著我們。 無意間的老相片如蜜依舊;而老屋也依舊,仍直挺挺築在腦海中的山崗。 ──鄭朝方

一張老相片

係中年个甜糖

相思个老屋

一大早就天光

你看該翹尾鵝

馬背囊

高高个圍牆

屋前个大禾埕

覆菜香

滿田庄

你有聽到麼

阿公挨弦響,咿咿呀呀緊傳到𠊎耳空

老屋裝等頭擺个味道 這張老相片

留戀飄香到地老天荒

中年个甜糖

一群雕仔在屋簷唇歌唱 童年个老屋會哪

尋毋到

老時鐘叮叮噹噹

叮叮噹噹入夢鄉

一張老相片

係中年个甜糖

相思个老屋

一大早就天光

你看該翹尾鵝

馬背囊

高高个圍牆

屋前个大禾埕

覆菜香

滿田庄

你有聽到麼

阿公挨弦響,咿咿呀呀緊傳到𠊎耳空

老屋裝等頭擺个味道 這張老相片

入夢鄉

留戀飄香到地老天荒

中年个甜糖

點點滴滴囥佇深夜月光 童年个老屋就企佇該高岡上 放一條線分外地兒郎 絲絲線線結成網

思念个網


愛情樹

詞 / 王友輝.曲 / 冉天豪

作曲家冉天豪,1973 年生於台北,自大學時代就開始為合唱團改編國、台語老歌,而後為管絃樂團、音樂劇團 作曲與編曲,是台灣最受矚目的音樂劇與合唱音樂作曲家之一。現為「天作之合劇場」藝術總監,台北愛樂合 唱團、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等特約編曲。

〈愛情樹〉也許是全套曲目最接近天堂的一首曲子。人們永遠無法探知天有多高,也永遠 不願停止巴別塔(Babel)的矗立,這是千百年來不願面對的教訓。縱然如此,以愛來灌溉 的樹,也許可以超越生命的極限,當世界末日來臨之時,它將緊緊抓住大地,繼續向上延 伸,等待下一個世界的甦醒,那就是相信與希望的力量。鋼琴引導的主題旋律頭尾呼應, 給予土壤般的養分支持,讓合唱團從一粒種子、一棵大樹、最後幻化成一片花團錦簇。 ──冉天豪

〈愛情樹〉是冉天豪於 2011 年受木樓合唱團委託創作《致愛 -Requiem Pro Amor》組曲的其中一首原創男聲合唱 作品,並於同年為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改編為混聲合唱版,2012 年再為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迎曦女聲)改編 為女聲合唱版。2014 年作曲家再將原本組曲中的另外七首原創作品改編為混聲合唱,加上這首〈愛情樹〉之後, 重新命名為《愛情安魂曲》,由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首演。

愛的種子埋在地底下 雨水滋潤陽光揮灑 一點一點冒出新綠芽 一吋一吋奮力向上爬 日復一日迎風長大 枝葉漸漸聚成傘一把 黃昏遙望山邊晚霞 入夜探看星空眨呀眨 不管野草茂密紛雜 根苗抗壓努力向下扎 有時雲霧遮蔽靈魂之塔 有時難免孤獨害怕 唯有深情能夠穿透雲霧 帶來天堂里的無限祝福 愛情樹的枝枒 終究開出一朵美麗的花


一棵開花的樹

詞 / 席慕蓉.曲 / 劉新誠

劉新誠(1980-2019),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碩士。曾獲獎學金於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修習電影配樂,並經 常參與美國地方百老匯音樂劇演出,也曾擔任 Parkway Concert Orchestra 的助理指揮。曾於 2006 年榮獲美國管絃 樂協會作曲大賽首獎,並在 2009 年入圍美國 Morton Gould 青年作曲家大賽決賽。自美返台後,持續為合唱及 音樂劇創作許多動人的作品,卻不幸於 39 歲時因病驟逝。 此曲是作曲家於 2010 年受到連芳貝老師及台大合唱團邀請的創作,歌詞出自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席慕蓉(b. 1943)的詩集《七里香》。關於本詩之詮釋,席慕蓉認為這是寫給自然界的情詩。有一天,席慕蓉坐火車經 過苗栗山間,火車從長長的山洞出來後,無意間、回頭望見山坡上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她心想,如果 沒有自己那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朵是否就只能自開自落、紛紛凋零?於是她將自己擬為一棵開花的樹,為 自然界的美麗生命發聲。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我已在佛前

為這

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下一地的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我已在佛前

為這

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

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下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杜黑先生榮獲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第八屆金曲獎最佳製作人、中國文藝協會九十四年榮譽文 藝獎章,並曾出版傳記『樂壇黑面將軍』,更多次應邀擔任國內外重要聲樂、合唱等比賽活動之評審。 美國伊利諾大學合唱指揮碩士班畢業並進入博士班,1981 年返國,1983 年接任台北愛樂合唱團指揮至今。 1988 年創立「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愛樂國際合唱音樂營」、「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及「樂壇新秀」等活動,2018 年創辦「台北國際合唱大賽」,開啟國內首度舉辦大型國際合唱賽事之濫觴, 對於合唱音樂推廣及國際交流,培養優秀音樂人才等不遺餘力。 多年來積極致力於開拓國人合唱音樂作品,製作之『映象中國』專輯獲得第八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唱片」、 「最佳演唱人」及「最佳唱片製作人」等三項大獎;與作曲家錢南章老師長期合作,『馬蘭姑娘』獲第九屆 金曲獎四項提名並獲「最佳作曲人」;許雅民大型劇場合唱作品『六月雪』更獲第十一屆金曲獎「最佳作曲 人」、「最佳古典唱片」提名,為台灣合唱音樂加入新血脈;2001 年出版之錢南章『佛說阿彌陀經』為佛教 2500 多年來的首部安魂曲,獲得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最佳作曲人」兩項大獎;2012 年 首演之錢南章大型國樂合唱作品『十二生肖』獲得第 25 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 最佳錄音三項提名肯定,更受邀於北京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節及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第十一屆「台灣月」 盛大巡演。 目前擔任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愛樂劇工廠及台北愛樂歌劇坊藝術總監。


指揮 Conductor

翁建民

合唱指揮啟蒙於就讀松山高中時的江淑媛老師,畢業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合唱指揮碩士,師事蘇慶 俊老師。長期致力於青年及青少年合唱推廣工作,曾擔任多所國高中學校合唱團之指導老師,並於各項比賽 中屢獲佳績,也經常受邀於各地擔任客席指導及評審。 2007 年,與中山女高畢業校友共同成立了「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迎曦女聲),致力於推廣精緻女聲合唱 藝術,曾受邀參加日本第十四回無伴奏合唱祭、日本第二十回東日本合唱祭及 2010 及 2019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 節等國內外合唱活動演出,並曾榮獲: - 2010 年日本第二十六回寶塚國際室內合唱大賽,浪漫樂派組金牌、民謠組銀牌、總合第二名。 - 2011 年匈牙利 VIVACE 國際合唱音樂節暨比賽,最佳民謠演唱獎。 - 2015 年 WAC Contest 2015 網路合唱比賽,最佳演唱獎。 - 2016 年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女聲組銀質獎。 - 2017 年歌之旅國際合唱音樂節,女聲合唱組金牌冠軍。 - 2017-2020 年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四度蟬聯女聲組金質獎。 - 2019 年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混聲組銀質獎。 - 2017 年錄製《破曉-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十週年紀念專輯》,入圍第 29 屆傳藝金曲獎最佳錄音獎。

2011 年起接任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常任指揮,除了每年舉辦音樂會之外,並代表台北愛樂參加國際比賽, 曾榮獲: - 2016 年印尼第一屆北蘇門答臘國際合唱大賽,混聲組金牌冠軍、民謠組金牌及大賽總冠軍。 - 2017 年印尼第六屆峇里島國際合唱大賽,混聲組金牌冠軍及聖樂組金牌。 - 2018 年第一屆台北國際合唱大賽,混聲組金牌冠軍及大賽總冠軍。 - 2018 年中國黃龍音樂祭合唱藝術週,成人混聲合唱組金獎。 - 2019 年日本第一屆世界合唱冠軍賽。

現為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常任指揮、迎曦女聲(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藝術總監暨指揮、台北榮光聖樂合唱 團指揮、長庚大學校友合唱團指揮、民權教會聖歌隊指揮、長庚大學曉韻合唱團指導老師。


鋼琴 Pianist

陳芷芸

於 1988 出生於台灣花蓮,16 歲考取奧地利國立葛拉茲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師事 Ayami Ikeba。2006 年獲得義 大利 Val Tidone 國際大賽青年組冠軍,2009 年獲莫札特國際鋼琴大賽亞軍。2011 在奧地利知名演奏廳 MUMUTH 的演出被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錄製轉播,同年更以最高等成績取得鋼琴演奏碩士學位。 歸國後於台灣各類音樂比賽擔任鋼琴伴奏,極佳的演奏技巧與豐富音色,獲得許多音樂家及大師的讚賞,近 年合作的音樂家包含:海慕特.瑞霖、嘉保.豪勒隆、彼得.科普、水藍及閻惠昌等大師。2013 年起擔任全 亞洲合唱盛會―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指揮大師班特約鋼琴伴奏,同年起擔任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特約鋼琴伴 奏,隨團於國內外正式音樂廳巡演,專業演出獲得極高評價。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為國內合唱界的翹楚 — 台北愛樂合唱團新一代的合唱生力軍,於 2000 年由台北愛樂 合唱團中挑選優秀的大專青年歌手組成,現由杜黑教授擔任本團之藝術總監,翁建民老師擔任常任指揮。在 長期精心安排曲目、施以嚴格訓練下,已獲得國內外各方肯定。 曾與多位指揮暨作曲家合作,包含:匈牙利籍指揮嘉保 ‧ 豪勒隆、瑞典籍指揮羅伯特 ‧ 孫德、日本籍指揮 大谷研二、菲律賓籍指揮馬克.卡皮歐、挪威籍指揮科勒.漢肯、菲律賓籍作曲家帕敏圖安、印尼籍指揮崁 第沙普特拉、台灣青年指揮家鮑恆毅。 2016 年於印尼參加第一屆北蘇門答臘國際合唱大賽,榮獲混聲組金牌冠軍、民謠組金牌及最高榮譽獎項 - 大 賽總冠軍。2017 年參與第六屆峇里島國際合唱大賽,榮獲混聲組金牌冠軍、聖樂組金牌。2018 年參與第一屆 台北國際合唱大賽,榮獲混聲組金牌冠軍以及大賽總冠軍,並代表台灣參加 2019 年於東京舉辦的「世界合唱 冠軍賽」(World Choral Championship)。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已成為台灣代表性的青年音樂團體,每年亦甄選優秀的台灣青年歌手參加世界青年 合唱團及亞太青年合唱團巡迴演出,並參與國內外音樂會演出。這支來自台灣的青年隊伍深獲許多國際指揮 及評審的青睞,相信會是未來代表台灣在國際藝術平台上發光發熱的優質團隊。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