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F17 Program Book

Page 1










2018 7.27 ~8.05 Fri.

2018

第一屆台灣國際合唱大賽 Taiwan International Choral Competition

Aug 1-3, 2018 台灣 台北 Taipei, Taiwan 2017年10月起接受報名

Registration starting from October, 2017

更多訊息在 More info at

Sun.




www.tpf.org.tw

www.ticf.tw

指導PATRON

主辦ORGANIZER

縣市合 / 協辦 LOCAL CO-ORGANIZER

主要贊助 MAJOR SPONSOR

贊助 SPONSOR

合作 SUPPORTING PARTNER

指定住宿 HOTEL


活動一覽表 Schedule 日期Date

台北經典音樂會系列 Classical Concert Series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巡迴音樂會系列

Touring Concert Series

7/28 Fri.

19:30

7/29 Sat.

19:30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Pingtung Performing Arts Center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聯演:屏東縣私立南榮國民中學合唱團、 屏東縣豐田國小合唱團 Pingtung Private Nan-Jung Junior High School, Pingtung County F.T.E.S. Chorus 指揮 黃美鈴 Mei-Ling Huang, conductor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表演廳

Yunlin County Cultural Center Performance Hall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聯演: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 Yunlin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指揮 許淑媛 Shu-Yuan Hsu, conductor

7/30 Sun.

19:30

19:30

開幕音樂會 Opening Concert 創樂者-艾爾加與約翰威廉斯之夜

Kaohsiung City Dadong Arts Center

高雄大東文化中心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聯演:天生歌手合唱團 Natus Cantorum 指揮 唐天鳴 Tien-Ming Tang, conductor

艾爾加《創樂者》

E. Elgar: The Music Makers, Op. 69 約翰·威廉斯《星際大戰》…等電影配樂 John Williams: Music of "Star Wars" and others 指揮 陳子樂 Chan Tze Law, conductor 次女高音 石易巧 I-Chiao Shih, mezzo-soprano 合唱指導 張維君 Wei-Chun Regina Chang, chorus master 新加坡國際節慶合唱團 International Festival Chorus Singapore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新加坡創樂者交響樂團 Orchestra of The MUSIC MAKERS, Singapore

2


午間音樂會系列

交流音樂會系列

Noon Concert Series

Friendship Concert Series

11:00 開幕嘉年華 Opening Ceremony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17:00 國泰人壽大樓 Cathay Life Insurance Building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台北愛樂市民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ivic Chorale

12:00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3


日期Date

7/31 Mon.

台北經典音樂會系列 Classical Concert Series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巡迴音樂會系列

Touring Concert Series

19:30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導聆人 魏心怡 Xin-Yi Wei, speaker •聯演:六龜高中合唱團 Liou-Guei Senior High School Choir 指揮 陳俊志 Chun-Chih Chen, conductor

8/01 Tue.

8/02 Wed.

19:30

19:30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 指揮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conductor

Playhouse,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19:30

19:30

瑞典史旺宏歌手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Performance Hall,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Nantou County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conductor •聯演:國立興大附中Enchant合唱團 Enchant Choir from 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指揮 徐惠君 Huei-Chun Hsu, conductor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 指揮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conductor •聯演:南投市知音合唱團 Zhiyin Choir 指揮 蕭碧雲 Pi-Yun Hsiao, conductor

•聯演:淡江合唱團 Tamkang Chorus 指揮 杜明遠 Ming-Yuen Du, conductor

19:30

8/03 Thu.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Performance Hall of Cultural Bureau, Hsinchu County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 VEUS-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Spain 指揮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conductor •聯演:清颺合唱團 Tsing Yang Choir 指揮 楊覲伃 Chin-Yu Yang, conductor

4


午間音樂會系列

交流音樂會系列

Noon Concert Series

Friendship Concert Series

11:30

14:30

臺大醫院東址大樓

東吳大學松怡廳 Soochow University Performing Arts Center •鳳鳴合唱團 •秀朗愛樂合唱團 •清冷石女子合唱團 •台北愛樂市民女聲合唱團 •廣州少年宮合唱團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East Site Main Building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 指揮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conductor

15:30 英業達集團 Inventec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conductor

12:00 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館

Land Bank Exhibition Hall,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 VEUS-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Spain 指揮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conductor

12:00 振興醫院 Cheng Hsin General Hospital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conductor

5


日期Date

8/04 Fri.

台北經典音樂會系列 Classical Concert Series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巡迴音樂會系列

Touring Concert Series

19:30 永真公益慈善音樂會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

VEUS-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Spain 指揮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conductor •聯演:建國中學合唱團 Chien-Kuo High School Choir 指揮 賴以恒 Yi-Heng Lai, conductor

8/05 Sat.

19:30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conductor •聯演:日本佐倉少年合唱團 Sakura Junior Choir 指揮 戶谷登貴子 Tokiko Toya, conductor

8/06 Sun.

14:30 閉幕音樂會 Final Concert│英業達公益慈善音樂會 孟德爾頌《頌歌》

F. Mendelssohn: "Lobgesang", Op. 52 指揮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conductor 女高音 林慈音 Grace Lin, soprano 次女高音 鄭海芸 Hai-Yun Cheng, mezzo-soprano 男高音 李世釗 Shih-Chao Lee, tenor 合唱指導 張維君、古育仲 Wei-Chun Regina Chang, Yu-Chung John Ku, chorus masters

合唱音樂營暨指揮班

大師班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節慶合唱團 Festival Choir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合唱萬象講座

Workshop for Choral Singers and Conductors Master Class Lecture Series 藝術總監Artistic Director

音樂營師資 Workshop Faculty

杜黑 Dirk DuHei

張成璞 Cheng-Pu Chang 陳麗芬 Li-Fen Chen 裘比 Ambrož Čopi 漢肯 Kåre Hanken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詹淑芳 Claudia Jan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劉曉書 Annabel Hsiao-Shu Liu 穆爾托 Seppo Murto 鮑恆毅 Chris Heng-Yi Pao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斯巴耶齊 Svetlana Spajić

薩博 Soma Szabó 戴怡音 Yi-Yin Tai 杜萬勝 Toh Ban Sheng 翁建民 Chien-Min Weng 吳佳芬 Chia-Fen Wu

6


午間音樂會系列

交流音樂會系列

Noon Concert Series

Friendship Concert Series

12:00 和信醫院

Koo Foundation Sun Yet-Sen Cancer Center •日本佐倉少年合唱團 Sakura Junior Choir, Japan 指揮 戶谷登貴子 Tokiko Toya, conductor

14:00 中影商業大樓演講廳 Central Pictures Commercial Building 【Fun聲高歌-國際兒童合唱交流音樂會】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 VEUS-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Spain •日本佐倉少年合唱團 Sakura Junior Choir, Japan •新北市瑞亭國民小學烏克麗麗社 •新北市萬里區大鵬國民小學 •新北市汐止區東山國民小學 •台北市百齡國小合唱團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附設小貝殼工作坊 •樹林小水滴合唱團 •廣州市少年宮合唱團

15:30

14:30

艋舺教會 Bangkah Presbyterian Church 大師班音樂會-莫札特《懺悔者大衛》

東吳大學松怡廳

W.A. Mozart: Davide Penitente, K. 469 指導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director

•馬祖雅韻合唱團 •清遠北江合唱團 •台北糖廍合唱團 •臺北市政府合唱團 •真如苑合唱團

Soochow University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大師班學員指揮 Master Class Conductors 女高音 吳佳芬 Chia-Fen Wu, soprano 合唱指導 謝斯韻 SzuYun Swing Hsieh, chorus master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駐節指揮 Resident Conductor

聲樂指導 Voice Teacher

排練鋼琴 Rehearsal Pianist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陳美玲 Mei-Lin Chen 陳珮琪 Pei-Chi Chen 何欣蘋 Hsin-Pin Ho 謝銘謀 Ming-Mou Hsieh 林慈音 Grace Lin 施履誠 Lu-Cheng Shih

張絜宇 Chieh-Yu Chang 陳芷芸 Chih-Yun Chen 黃語蓁 Yu-Jen Huang 李妮穎 Ni-Yin Li

翻譯 Interpretor

課程合唱團 Lab Choir

潘宇文 Yu-Wen Pan 魏心怡 Xin-Yi Wei 翁佳芬 Chia-Fen Weng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青韵合唱團 Chinyun Chorus 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 Taipei Ladies' Singers

合唱指導 Chorus Master

張維君 Wei-Chun Regina Chang 謝斯韻 SzuYun Swing Hsieh 古育仲 Yu-Chung John Ku

7

劉惠珊 Lana Hui-Shan Liu 蔡佩珊 Pei-Shan Tsai 曾芷郁 Chih-Yu Tseng 吳心怡 Hsin-Yi Wu


合唱萬象•講座系列 Lecture Series

7.31 -8.04 Mon

日期

時間

7/ 31

Mon.

時間│每日 13:40-16:50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

Fri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8樓)

13:40-15:00

15:30-16:50

瑞典民謠合唱作品

蘇黎世合唱團曲目解析

Swedish Folk Music for Choir

The Repertoire of the Zürcher Sing-Akademie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 瑞典 )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 德國/瑞士 )

翻譯―潘宇文 Yu-Wen Pan

翻譯―翁佳芬 Chia-Fen Weng

塞爾維亞傳統民謠唱法的特色及當代運用

8/ 01

Tue.

The Main Features of Serbian Traditional Singing & Its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

發聲技巧面面觀

斯巴耶齊 Svetlana Spajić ( 塞爾維亞 )

杜萬勝 Toh Ban Sheng ( 馬來西亞/新加坡 )

Vocal Production

中文授課

翻譯―魏心怡 Xin-Yi Wei / 潘宇文 Yu-Wen Pan

8/ 02

Wed.

8/ 03

Thu.

8/ 04

Fri.

從傳統民謠到大師傑作

合唱音樂與動作

From Folk Tradition to The Master Pieces

Music and Movement in Choir

裘比 Ambrož Čopi ( 斯洛維尼亞 )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 加泰隆尼亞/西班牙 )

翻譯―翁佳芬 Chia-Fen Weng

翻譯―潘宇文 Yu-Wen Pan

增進聲音融合—從音準和位置談起

音樂洞察力訓練

Enhancing Blending with Choral Tuning and Positioning

Support Your Intuition with Understanding of Musical Material and Technique

杜萬勝 Toh Ban Sheng ( 馬來西亞/新加坡 )

裘比 Ambrož Čopi ( 斯洛維尼亞 )

中文授課

翻譯―翁佳芬 Chia-Fen Weng

新生代斯洛維尼亞作曲家— 創造作曲家、指揮、歌手之間的協同效應

西貝流士餘蔭下— 芬蘭合唱音樂的過去與現在 In the Shade of Sibelius – Finnish Choral Music Past and Today 穆爾托 Seppo Murto ( 芬蘭 )

Young Generation of Contemporary Slovenian Composers—How to make the Synergy between young Composers, Conductors, and Singers 裘比 Ambrož Čopi ( 斯洛維尼亞 ) 翻譯―翁佳芬 Chia-Fen Weng

翻譯―潘宇文 Yu-Wen Pan

主辦單位保留師資及課程異動之權利

8


目錄 Content

2

活動一覽表 Schedule

11

藝術總監的話 Message from the Artistic Director

12

演出場次及曲目 Concert Programs

43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44

演出人員 Performers

49

國際演出團體 International Groups

64

國內演出團體 Local Groups

81

師資 Faculty

指揮班

指揮大師班

89

合唱萬象講座

Workshop for Choral Conductors Master Class Lecture Series

90

交流音樂會系列 Friendship Concert Series

102

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104

贊助人名冊 Sponsor

105

感謝名單 Acknowledgment

105

工作人員名單 TICF Team

9


10


藝術總監的話 Message from the Artistic Director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舉辦至今,已經是第21年了。每一年,我們都努力地求新求變,尋找新的邀演團體、新的演出類型、新的課 程內容、新的合作對象。今年,也同樣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安排。

首先,開幕音樂會將首度跨國合作,與來自新加坡的「創樂者交響樂團」聯手演出艾爾加的《創樂者》和約翰•威廉斯的著名電 影配樂。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國際合唱節中與國外交響樂團合作,希望能開啟更多國際交流的可能性。閉幕音樂會的孟德爾頌《頌 歌》則是一部傳世鉅著,雖然較少在台灣演出,卻不減其經典的地位。

在國際藝術家團隊邀請方面,依舊秉持過去的優良傳統,有來自瑞典、芬蘭、瑞士、西班牙、賽爾維亞、日本的頂尖國際團隊前 來共襄盛舉,希望透過他們的不同視野,把更多精彩的合唱音樂介紹給臺灣的音樂界。而在合唱教育推廣方面,持續舉辦節慶合 唱團、指揮班、大師班、合唱萬象講座系列等課程,邀請了來自挪威、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新加坡、瑞典、芬蘭、瑞士、西班 牙、賽爾維亞…等國際級師資,來豐富台灣的合唱土壤,持續促進合唱教育的向下扎根,提供對合唱音樂有興趣、想一窺合唱多 元面貌的音樂愛好者一個開拓合唱音樂視野的機會。此外,已經舉辦多年的「兩岸合唱交流」和「國際兒童合唱交流」這二項活 動,今年也會持續舉辦,以分享觀摩、互相學習的方式,提升兩岸的藝術文化,培養下一代的合唱新血輪。

臺灣的合唱環境近年來愈臻成熟,眾多團隊屢屢於國際間大放異彩,無異是最成功的國民外交,也是文化交流的最佳示範。尤有 甚者,合唱音樂除了可以交流文化、展現藝術,更可以抒發情感、平靜心靈、撫慰人心。我們希望,透過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的 精采活動,不但能與愛樂的朋友們同聚一堂,分享這個難得的饗宴,更能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能量。 TICF17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必使各位滿載而歸!

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藝術總監

11


7/ 28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Fri. 19:30

Pingtung Performing Arts Center, Pingtung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大海啊故鄉│The Hometown of Sea

王立平 詞曲、楊鴻年 編曲│Lyrics and music by Li-Ping Wang、Arr. by Hong-Nian Yang

天烏烏欲落雨│The Sky with Dark Clouds is Going to Rain 劉育真│Yu-Zhen Liu

山田寶島滿客情│The Beautiful Formosa with the Impression of Hakka 1. 山與田│Hills and Field

馮輝岳 詞 李泰祥 曲 劉栩涵、陳柏豪 編曲 Lyrics by Hui-Yue Feng、Music by Tai-Xiang Li、Arr. by Xu-Han Liu and Bo-Hao Chen

2. 十八姑娘一朵花│The Pretty Young Lady

鄧雨賢 詞曲、謝宇威 編曲│Lyrics and music by Yu-Xian Deng、Arr. by Yu-Wei Xie

3. 半山謠│The Folk Song of Hillside 傳統客家歌謠 呂錦明 曲 劉栩涵、陳柏豪編曲 Traditional Hakka Folk Song、Music by Jin-Ming Lu、Arr. by Xu-Han Liu and Bo-Hao Chen

屏東縣豐田國小合唱團 Pingtung County F.T.E.S. Chorus 指揮 黃美鈴 Mei-Ling Huang, conductor 鋼琴 陳柏豪 Bo-Hao Chen, pianist

Deus protego a bello│上帝請護我遠離戰爭 Veljo Tormis│托密斯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Based on Gregorian chant│改編自葛利果聖歌 Arranged by Sofia Söderberg│索德柏格編曲

A Free Man│自由之人 Sven Hagvil│哈格維爾

12


Liberum Sicut Avis│如鳥般自由

Close to Home│人權家園

Leelo│自由之歌(愛沙尼亞民謠)

I Start no Wars│戰爭不是因我而起

Daniel Hjort│赫約特

Emil Fredberg│傅雷德伯格

Mart Saar│薩爾

Henrik Dahlgren│達爾格倫

Kaksikpühendus │詩兩折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Veljo Tormis│托密斯

1. Ühte laulu tahaks laulda│我要唱一首歌 2. Tähed│星 Esti Dal │黃昏之歌

快樂的聚會│Happy Gathering

Zoltán Kodály│柯大宜

呂泉生 編曲│Arr. by Chuang-Shien Lu

Ave Maria│聖母頌

讚頌上主│Cantate Domino 松下耕│Ko Matsushita

Based on Gregorian chant│改編自葛利果聖歌 Arranged by Sofia Söderberg│索德柏格編曲

台灣組曲│Suite Taiwan

Limu limu lima│牧歌

Swedish folk song arr. by Sofia Söderberg 瑞典傳統民謠 索德柏格編曲

1. 丟丟銅仔│Diu Diu Tong (An Old Train Song) 台灣宜蘭民謠,林福裕編曲 Tra. Taiwanese Folksong、Arr. by Fu-Yu Lin

Two Songs from Meestelaulud《男聲之歌》選粹 1. Türgi söja laula│土耳其戰爭之歌 2. Tantsulaul│舞曲

2. 坐火車遊台灣│ Travel Around Taiwan by Train 李光福 詞 許明得 曲 Lyrics by Kuan-Fu Lee、Music by Ming-De Hsu

Veljo Tormis│托密斯

3. 點心擔│Snack Peddler Song 蕭泰然│Tyzen Hsiao

4. 點仔膠│The Tarmac 施福珍 詞曲,林福裕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Fu-Jhen Shih、Arr. by Fu-Yu Lin

屏東縣私立南榮國民中學

Private Nan-Jung Junior High School 指揮 黃美鈴 Mei-Ling Huang, conductor 鋼琴 陳柏豪 Bo-Hao Chen, pianist

※曲目簡介請參照P. 29、30頁

13


7/ 29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表演廳 Sat. 19:30

Yunlin County Cultural Center Performance Hall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雲林我的家│My Hometown Yunli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陳信華 詞曲 張舒涵、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Sin-Hua Chen Arr. by Shu-Han Chang , Chun-Da Huang

我不知道風是在那個方向吹 I Don't Know Which Direction the Wind is Blowing

嘸通嫌台灣│I Love Taiwan

林央敏 詞 蕭泰然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Yang-Min Lin Music by Tyzen Hsiao Arr. by Chun-Da Huang

徐志摩 詞 冉天豪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Xu Zhimo、 Music by Tien-hao Jan Arr. by Chun-Da Huang

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

Stand By Me 流水年華 站在我身邊│Years Flow as Water

Yunlin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指揮 許淑媛 Shu-Yuan Hsu, conductor

班•伊•金 詞曲│Lyrics and Music by Ben E. King 蔣榮依 詞 常富喜雄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Rong-Yi Jiang、 Music by Yoshio Tsunetomi Arr. by Chun-Da Huang

探戈小黑貓│Black Cat Tango

慎芝 詞 索力奇勞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Shen Jhih、 Music by F.A. Soricillo Arr. by Chun-Da Huang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牽阮的手│Hold My Hand

徐錦帆 詞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Jin-Fan Hsu、Arr. by Chun-Da Huang

A Free Man│自由之人

斷腸詩│Heartbreaking Poetry

Leelo│自由之歌(愛沙尼亞民謠)

Sven Hagvil│哈格維爾

Mart Saar│薩爾

蘇達 詞 黃俊達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Su Ta、Music and Arr. by Chun-Da Huang

Close to Home│人權家園 Emil Fredberg│傅雷德伯格

爸爸的手│Daddy's Hands

蘇達 詞 黃俊達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Su Ta、 Music and Arr. by Chun-Da Huang

I Start no Wars│戰爭不是因我而起

雙城戀曲 A Love Story About Taipei And Shanghai

Kaksikpühendus│詩兩折

Henrik Dahlgren│達爾格倫

Veljo Tormis│托密斯

謝淑靖 詞 冉天豪 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by Shu-Jing Hsieh Music Tien-Hao Jan Arr. by Chun-Da Huang

Esti Dal│黃昏之歌 Zoltán Kodály│柯大宜

Limu limu lima│牧歌

Swedish folk song arr. by Sofia Söderberg│瑞典傳統民謠 索德柏格編曲

14

※曲目簡介請參照P. 29、30頁


7/ 30 高雄大東文化中心 Sun. 19:30

Kaohsiung City Dadong Arts Center, Kaohsiung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Ancient Serbian Singing│古老的塞爾維亞之歌 •Zapjevajmo drugarice glasno│放聲歌唱吧,朋友

Geistliches Lied, Op. 30│宗教歌曲 Lyrics by Paul Fleming Music by Johannes Brahms 保羅•弗萊明 詞 布拉姆斯 曲

•Oj divojko│嘿!少女! •Polegla je belija pšenica│白麥成熟了

Ballade to the Moon│月之敘事曲

•Prioni mobo za lada│來吧!收成的幫手

Daniel Elder│丹尼爾•艾德

•Čuvala sam goveda│我在放牛

Lullaby│搖籃曲

•Kad zapjevam ja vako malena 當我,年輕的女孩,開始歌唱

Zechariah Goh Toh Chai│吳多才

貓仔│The Cats

•Tri djevojačke pjesme│三首少女之歌

向陽 詞 石青如 曲 Lyrics by Xiang Yang Music by Ching-Ju Shih

•Zakošena zelena livada│割過草的綠地

Da idemo da je dovedemo│讓我們去接新娘

•Tri gange│三首Ganga

Gacko gaji konja i junaka│加茨科出好馬與好漢 Svaka gora ima svog junaka│英雄好漢會師山崗 Cer planina i Hercegovina│柴爾山與赫塞哥維納

天生歌手合唱團

Natus Cantorum, Kaohsiung 指揮 唐天鳴 Tien-Ming Tang, conductor

•Sine mio, gde si sinoć bio│親愛的兒,你昨晚在何處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Kavalska ezgija│卡瓦爾笛抒情曲 •More dunu vetar│風起 •Oj jabuko zeleniko│坐在蘋果樹上的獵鷹 •Ozren goro, povi brdu grane 奧茲倫山啊,朝著山丘綿延 •Bećarac songs│單身漢之歌 •Ajde žarko sunce, otpočini│烈日啊,歇息一會吧 •Nikolino kolo│尼古拉.特斯拉之歌 •Žegar polje goji janje moje│塞加爾餵養我的羊群 15

※曲目簡介請參照P. 23頁


7/ 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Sun. 19: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開幕音樂會

Edward Elgar (1857-1934) 艾爾加

The Music Makers, Op. 69│《創樂者》

Opening Concert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John Williams (b. 1932) 約翰•威廉斯

Call of the Champions│勝利之聲(2002冬季奧運主題曲) Flight to Neverland from Hook│航向夢幻島(電影《虎克船長》主題曲 Excerpts from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電影《第三類接觸》選粹 Music from Star Wars│ 電影《星際大戰》選粹 •The Asteroid Field│小行星帶 •Rey's Theme│芮的主題曲 •Scherzo for X-Wings│X翼戰機詼諧曲 •Throne Room and Finale│授勳會場與終曲

指揮 陳子樂 Chan Tze Law, conductor 次女高音 石易巧 I-Chiao Shih, mezzo-soprano 合唱指導 張維君 Wei-Chun Regina Chang, chorus master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新加坡國際節慶合唱團 International Festival Chorus Singapore 新加坡創樂者交響樂團 Orchestra of the MUSIC MAKERS, Singapore

16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艾爾加:《創樂者》

文╱蔡永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博士

創作於1911至1912年間的《創樂者》,是英國作曲家艾爾加的最後一部大型合唱作品。因為作品裡的自我引用與詩文氛圍,也有 人將其視為作曲家為自己所譜寫的安魂曲。 作品的原詩文作者,為十九世紀的英國詩人亞瑟•歐修尼西(Arthur O'Shaughnessy)。他出生在倫敦一個愛爾蘭家庭裡,本業為兩

棲動物學家,卻在文學上頗有成就,曾經出版過多部詩集。《創樂者》的歌詞〈頌歌〉(Ode),曾在1873年單獨發表,之後則被

收錄進1874年出版的詩集《音樂與月光》(Music and Moonlight)中。這首詩的首兩句「我們是創樂者,我們是夢想的尋夢者」(We

are the music makers, 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the dreams.)時常被引用。然而,長達七十一句的完整作品,卻是因為艾爾加的這部 合唱曲,才得以流傳長久。

歐修尼西在〈頌歌〉裡,型塑了無形的「詩情我」,然而他在語詞選用上多用「我們」(we),顯見不是個人,而是具有共同理想 的一群人。在詩人筆下,藝術創作者們猶如中世紀的遊唱詩人(bard),歷經海濱與荒野、見識塵世繁華與傾頹。他們明瞭藝術的 力量,卻不時要面對與創新靈感為敵的守舊勢力。但這些藝術工作者,仍然奮力一搏,因為藝術不再只是藝術,音樂不再只是音 樂,他們傳達的其實是一種邁向未來的勇氣。 長久以來總覺得懷才不遇的艾爾加,不僅深受詩文意境所吸引,更可能是滿懷著自我投射來創作。完成後的作品,除樂團與四部 合唱團外,亦安排一位獨唱女中音。在結構上,音樂段落大致符合原詩內容。在結構上,作曲家隨段落語意,設計該特有的音 型;然而在作品整體上,則利用兩個方法來構築其一致性:其一、前奏的旋律在間奏、後奏都出現,將各有特色的段落串連成整 體;其二、作曲家亦使用交響詩常見的主題變形手法,利用節奏變化將單一主題轉化為多種外形,猶如詩中的敘述者,遍經世事 卻依舊保有真我。 作品共可分成九段。作曲家在前奏安排了如潮水般的音型,為第一詩節的「隨孤獨的海浪漂流」(Wandering by lone sea-breakers)勾

勒出場景。在這個前奏中,亦引用了作曲家在1898至1899年所作《謎之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 36)之主題旋律。艾爾加對

此作法曾自述,係「因為它表達出我身為一位藝術家的孤獨,正如〈頌歌〉的前六行詩句所述。」第一詩節開始,合唱團四部齊 唱「我們是創樂者,我們是夢想的尋夢者」(We are the music-makers, 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dreams)。前句的女高音聲部旋律,

即為這部作品的主要音型,可稱為「創樂者主題」,它也在作品中多次變形。在這一段落裡,艾爾加還引用了自己的其他作品。 例如在第二行的「夢想」(dreams)一詞,樂團出現他在1900年完成的合唱曲《傑隆提斯之夢》(The Dream of Gerontius, op. 38)中,

人類面對上帝審判時的音型;歌詞第三行最後的「海浪」(sea-breakers)處,樂團則演奏《海之畫》(Sea Pictures, op. 37)第一曲〈海

的沈睡之歌〉(Sea Slumber Song)中之伴奏音型。有趣的是,這部在1844年所創作的聯篇歌曲,亦為女中音所作。

經過了前奏旋律,第二段詩文讚頌著藝術家能力。此時的樂團也轉為雄壯,人聲一開始的「以絕美不朽的短詩」(with wonderful deathless ditties)即是以「創樂者主題」加上附點節奏變形而來。這個變形在同一段的後方「三人帶著一首新曲, 能摧毀整個帝

國」(And three with a new song's measure/ Can trample an empire down.)再次被使用,頭尾呼應。而該段第五行的「一個人帶著夢想」

(One man with a dream)之處,則為同一原型的不同變化。

第三段詩文雖然細數藝術家在歷史上的榮光,卻又似乎暗示著當代對於藝術家的無情。段落開始,音樂以下行半音詮釋「嘆息」 (sighing),在中段則以上行湧起和高處下落的兩音型,分別詮釋古代大城「尼尼微」(Nineveh)之浩瀚與聖經中的「巴比倫城」 (Babel)的雄偉。而在段落最後的「誕生」(Birth)處,作品第一次正式地轉入大調,卻旋即被前奏主題接收。

根據原詩,第四段詩文再以「我們是創樂者」(We are the music-makers)開始,艾爾加則在此處先重複了第一段前兩句的歌詞與音

樂,再進入「我們每個靈感的氣息」(A breath of our inspiration)。這一段裡,詩人提到,不管是軍人、國王或者農民,都應該齊一

心志。艾爾加在這一段歌詞裡,安排以「創樂者主題」變形出的旋律,也許暗示了藝術家應與這些人物共同努力;更有可能在呼 籲著,世上的各階層的人物,都應該是創樂者,都背負著一樣的使命。

17


然而世事並非所願。在一段冷靜的間奏後,進入第五段。獨唱女中音悠悠地唱出世人的無知。當歌詞提到「但在此人破碎的心靈 上」(But on one man's soul it hath broken)時,《謎之變奏曲》的主題旋律頻繁出現,作曲家顯然認為,自己就是那位為全人類帶

來光線的使者,在他人的心中點燃夢想的烈焰。第五段至第六段歌詞間,並未安排明顯的間奏,僅以樂團的節奏詮釋出第六段歌 詞第一句中的「欣喜」(thrilling)。在這段歌詞裡,藝術家被堅持傳統的人所誤解,但艾爾加卻仍充滿信心。他先以強音結束此段 詩文,猶如對世界的控訴,卻接續重複了作品頭兩句歌詞「我們是創樂者,我們是夢想的尋夢者」(We are the music-makers, 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dreams),搭配由「創樂者主題」轉變成的旋律,卻比剛才的控訴更激越、更有力,象徵著藝術與夢想遲早能

夠戰勝偏見。之後作曲家再次重複本段詩文,強調了兩者間的衝突與對立,其中,他還重複了其他詩文,雖然仍使用來自「創樂 者主題」主題的變形旋律,然而這次的詩文,卻是第一段的後兩句「但我們是行動者,是翻轉者,在這恆久不變的世界,看似如 此」(We are the movers and shakers/ Of the world for ever, it seems.),揭示著藝術並非只是夢想,必須靠行動來實踐。 前奏主題回歸,音樂再度回到如開頭般的行雲流水。第七段的歌詞滿懷對未來的盼望,音樂中以上行音型在各聲部間的模仿,描 繪出源源不絕的希望。在一段附上延長記號的休止後,合唱團以「創樂者主題」的變形,唱出破曉前的緊張與期待,直到「無限 光明的白晝仍未來臨」(out of the infinite morning)處,變形的音程拉大,音量也加強,慢慢形成輝煌的場景。此時出現的前奏主 題,已不若先前惆悵的基調,反而是澎湃富有力道地,以無比的信心,警告世人「汝等舊朽必將凋亡。」(That ye of the past must die.)

作品的最後一段,主角再度回到獨唱女中音。她迴腸盪氣地頌揚藝術,指出它才是更新世界、通往未來、帶來希望的唯一途徑。 除了原本的第九段詩文,作曲家也融入了第七段的詩句,強化了歌詞的正面力道。就在女中音重複著「你將教導我們唱全新曲 調,還有我們從未夢想過的事物:」(You shall teach us your song's new numbers, And things that we dreamed not before:)時,合唱團 則持續著:「喔!人類,要堅持下去,沈浸在我們的夢想,持續高歌,拋離過去。」(O men! It must ever be/ That we dwell in our

dreaming and singing,/ A little apart from ye.)在這個安排裡,女中音變成世人,藝術家反而變成多數。直至作品結尾,詩文覆誦頭兩

句歌詞,而艾爾加則重複第一詩節前端的音樂,首尾相扣地結束這部鉅作。

這部作品完成後在1912年10月1號的伯明罕藝術節,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可惜反應平平。因為作品中大量引用先前己作,亦 常遭致批評,認為係模仿當代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之交響曲《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有論者認為,兩部作品最大的

差異,係在於史特勞斯把自己視為英雄,艾爾加則將自己投射為不被瞭解的藝術家。然而,兩部作品實有本質上的不同:史特勞 斯的《英雄的生涯》係以個人出發,因此中間亦有對妻子之告白;然而艾爾加卻強調身為藝術家的使命與責任。而更甚者,即使 《英雄的生涯》充滿史特勞斯無人能超越的管絃樂法,艾爾加則除了在管絃樂團外,還使用了獨唱人聲與混聲合唱團,形成創作 上更大的挑戰。細查人聲部份,可看到作曲家如何以聲量、節奏等元素精緻地雕琢語氣。因此,即使這部作品至今仍少在英國之 外的地區演出,然而它卻從未消失。就如第一段如箴言般的歌詞,艾爾加為其加入了特殊的指示:在「我們是創樂者」(We are the

music-makers)一句應以弱聲(p)演唱,第二句「我們是夢想的尋夢者」(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dreams)更轉為極弱(pp)。微小卻堅 定的語氣,是艾爾加對這兩句的人聲想像,卻也似乎預告了這部作品的命運。

18


歌詞 Texts

詩文翻譯╱蔡宛玲

We are the music-makers,

我們是創樂者

Wandering by lone sea-breakers,

隨孤獨的海浪漂流

World-losers and world-forsakers,

被這世界擊潰並遺棄

Yet we are the movers and shakers

但我們是行動者,是翻轉者

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dreams,

我們是夢想的尋夢者

And sitting by desolate streams;

枯坐在荒涼的溪邊;

On whom the pale moon gleams:

蒼涼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

Of the world for ever, it seems.

在這恆久不變的世界,看似如此

With wonderful deathless ditties

以絕美不朽的短詩

And out of a fabulous story

以引人入勝的敘事

One man with a dream, at pleasure,

一個人帶著夢想,抱著喜悅之心

And three with a new song's measure

三人帶著一首新曲

We build up the world's great cities,

我們建立了世界的偉大城市

We fashion an empire's glory:

我們打造出帝國的榮耀:

Shall go forth and conquer a crown;

便能成功當上君王;

Can trample an kingdom down.

能摧毀整個帝國

We, in the ages lying

我們,在這虛偽的年代

Built Nineveh with our sighing,

我們以嘆息蓋起尼尼微城

And o'erthrew them with prophesying

然後以預言一一推翻

For each age is a dream that is dying,

因每個世代都有凋亡的夢想

In the buried past of the earth,

在被埋葬的地球遺史裡

And Babel itself in our mirth;

巴比倫城則在我們的歡笑裡;

To the old of the new world's worth;

為了新世界去舊佈新

Or one that is coming to birth.

或是即將誕生的

We are the music-makers,

我們是創樂者

Is the life of each generation

孕育了每個世代的生命

Unearthly, impossible seeming...

天馬行空地,似乎遙不可及…

Are working together in one,

同舟共濟努力拼命

A breath of our inspiration

我們每個靈感的氣息

A wondrous thing of our dreaming

我們炫彩斑斕的夢想

The soldier, the king, and the peasant

士兵、君王和農民

Till our dream shall become their present,

直到我們的夢想成了他們的現實

And their work in the world be done.

這才盡了他們生在世上的使命

They had no vision amazing

看不到美妙的前景

They had no divine foreshowing

見不到無限光明的遠景

But on one man's soul it hath broken,

但在此人破碎的心靈上

And his look, or a word he hath spoken,

他的表情,或他說過的字語

Of the goodly house they are raising;

在他們打造的美好屋舍

Of the land to which they are going:

在他們即將前往的境地:

A light that doth not depart;

有一道光不曾離去;

Wrought flame in another man's heart.

在另一個人心裡鑄下烈焰

19


And therefore today is thrilling

於是今天是欣喜的

And the multitudes are enlisted

眾人得到召喚

And, scorning the dream of to-morrow,

以及對明日夢想的蔑視

In the world, for its joy or its sorrow,

在這個世界,或喜或悲

With a past day's late fulfilling;

過去的一天終於圓滿

In the faith that their fathers resisted,

將前人所排拒的信仰

Are bringing to pass, as they may,

齊心傳遞,他們也許可以

The dream that was scorned yesterday.

那個昨日曾被蔑視的夢想

But we, with our dreaming and singing,

然而帶著我們的夢想和歌聲

The glory about us clinging

我們的榮耀長存

Our souls with high music ringing;

我們的心靈高歌響徹雲霄

That we dwell in our dreaming and singing,

沈浸在我們的夢想,持續高歌

Ceaseless and sorrowless we!

我們!勇往直前,不再悲戚

Of the glorious futures we see,

眼前是光明的未來

O men! It must ever be

喔!人類,要堅持下去

A little apart from ye.

拋離過去

For we are afar with the dawning

然而我們離黎明尚遠

And out of the infinite morning

無限光明的白晝仍未來臨

How, spite of your human scorning,

如何,任憑汝輩如何蔑視

And already goes forth the warning

且早已提出警訊

And the suns that are not yet high,

太陽尚未升起

Intrepid you hear us cry…

聽我們的豪氣呼喊…

Once more God's future draws nigh,

神的未來將再度降臨

That ye of the past must die.

汝等舊朽必將凋亡

Great hail! we cry to the comers

高聲歡呼!我們向來者呼喊

Bring us hither your sun and your summers;

將你的豔陽和夏日帶給我們;

You shall teach us your song's new numbers,

你將教導我們唱全新曲調

Yea, in spite of a dreamer who slumbers,

對!別管那些沈睡的尋夢者

We are the music-makers,

我們是創樂者

From the dazzling unknown shore;

從陌生的炫亮海濱

And renew our world as of yore;

讓這陳舊世界煥然一新;

And things that we dreamed not before:

還有我們從未夢想過的事物:

And a singer who sings no more.

和不再引吭的歌者

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dreams.

是夢想的尋夢者

20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約翰•威廉斯

文╱張秉真 Christopher Cheong

現今世界各地的交響樂團(以及目前盛行的電影配樂現場音樂會)都要感謝約翰•威廉斯,他在1970年代後期為【大白鯊】、 【星際大戰】和【超人】所寫的配樂,讓交響樂團重新得到重視並受到大眾喜愛。 電影配樂在1970年代曾朝電子合成與搖滾樂的方向,然而過去所謂「黃金年代」利用交響樂團為電影配樂的傳統逐漸式微。不過 威廉斯仍堅守傳統,其成果更是有目共睹。他長期的合作夥伴史蒂芬•史匹柏曾說:「少了約翰•威廉斯,腳踏車不會飛,魁地 奇的掃帚無法比賽,也沒有穿紅披肩的人……更不會有原力,恐龍無法在地球橫行,我們無法發揮想像,無法哭泣,也無法 相信。」

曲目 Citus, Altius, Fortius(更快、更高、更強)-是現代奧運的精神,也是「合唱團為發揚奧運精神的齊聲宣言。」威廉斯之前曾為三

屆奧運譜寫主題曲,2002年再度受邀為鹽湖城冬季奧運作曲。在他為奧運所寫的第四首主題曲《勝利之聲》中,特別選了這段拉

丁文作為開場。 1985年威廉斯與友人雷斯立•布里克斯(也是Somewhere in my Memory作詞者)合作準備為音樂劇《虎克船長》寫曲,可惜在他

們完成十首歌曲後計畫取消了。不過這個故事在1991年由史匹柏拍成電影。雖然電影本身一敗塗地,但威廉斯的配樂被視為絕世

佳作,也算扳回一城。這首美妙的演奏曲《航向夢幻島》以叮噹仙子的主題開場,接著以乘風遨翔的動機進入略微恢弘的主題。 威廉斯曾在選粹音樂會中提到:「我試著營造出清晰,歌唱的旋律,也許伴隨著彼得潘和叮噹仙子從倫敦飛到夢幻島,那段眾所 周知富有衝勁的飛翔,為兒時所帶來的美好想像。」 1977年的【第三類接觸】讓史匹柏和威廉斯一炮而紅。由五個音符組成的「溝通」動機是整個劇情的主軸-人類和外星人以音 樂相互溝通。開拍之初,史匹柏和威廉斯就必須決定這五個音符的致意音樂,威廉斯原本想選用【木偶奇遇記】的〈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後來還是有寫進配樂裡)。但最後從250個不同排列組合裡,史匹柏無奈地選了一個,沒想到很成功。而這

五個獲選的音符看似和英文Hello的五個字母相呼應,也許並不純粹是巧合。《第三類接觸選粹》從晦暗的無調性〈要有光〉開 始,接著是〈母艦〉和〈探訪者〉狂放的機遇音樂,然後來到舒緩的浪漫調性,也就是五音符動機,以及猶如童話故事般充滿想 像的〈電影終曲〉。 約翰•威廉斯為【星際大戰】系列編寫配樂,可能就是使他家喻戶曉的主因。喬治•盧卡斯曾說:「我有好多其他電影的想法, 但都拍不成,是你讓【星際大戰】成為不朽名作。」威廉斯的音樂讓【星際大戰】提升到「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流行藝術」。從以 古典音樂為基底的第一部【星際大戰】電影【曙光乍現】配樂開始,威廉斯高明地為七部「天行者傳奇」(第八部即將上映)系 列電影建構出一個雋永的音樂宇宙,在這部太空歌劇裡生動地刻畫出宏偉、柔情、搞笑和浪漫。 在【帝國大反擊】裡最引人入勝片段,就是千年鷹號和衝動的艦長韓索羅,為了逃避帝國艦隊而落入霍斯〈小行星帶〉,沒想到 以3720分之一的機率成功穿越。音樂描繪了戰艦穿越行星帶追逐鈦戰機如芭蕾舞般地飛行,猶如星際大戰傳奇的縮影。 〈芮的主題曲〉選自最新的天行者傳奇【原力覺醒】。以木管和鋼片琴開場,主題一開始有些遲疑,然後稍微跳躍,接著膨脹擴 展,猶如攝影機往後拉,暗喻這位年輕主人翁未來將有一番作為。作曲家曾說:「(芮)的主題在音樂語法上不算是(傳統)英 雄式的……比較像是一個冒險主題,而且不只是一般的解決,而是以最輝煌的方式收尾。」 導演JJ亞柏拉罕在編寫【原力覺醒】時顯然從原本的三部曲裡尋求靈感,約翰•威廉斯也追隨他,回溯過去的音樂。最後的成品就 是〈X翼戰機詼諧曲〉,以生氣蓬勃的賦格圍繞著路克天行者主題,襯托著X翼戰機攻擊弒星者基地的高潮片段。 以「原力主題」雄壯地開啟,《授勳會場》描繪了【曙光乍現】中馬撒西神殿盛大隆重的受勳典禮-每部【星際大戰】電影的結 尾都沒有對白,讓音樂自由表達。《終曲》以輕快的〈反抗軍進行曲〉和英雄式的路克主題展開,接著是莉亞公主主題,呈現出 美麗的對比。最後再以英雄式的路克主題,〈反抗軍進行曲〉和一開始的〈授勳會場〉為這首樂曲營造出華麗地完結。

21


7/ 31 台北國家音樂廳 Mon. 19: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導聆人 魏心怡 Xin-Yi Wei, speaker

Ancient Serbian Singing│古老的塞爾維亞之歌 •Zapjevajmo drugarice glasno│放聲歌唱吧,朋友

布農組曲│Bunun Suite 布農古調│Tra. Bunun music

•Oj divojko│嘿!少女!

輕鬆快樂│Relax and Joyful

•Polegla je belija pšenica│白麥成熟了

陳建年 詞曲 羅湘凌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Purdur Arr. by Leya Lo

•Prioni mobo za lada│來吧!收成的幫手 •Čuvala sam goveda│我在放牛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Dawu Mountain, Our Beautiful Mother

•Kad zapjevam ja vako malena 當我,年輕的女孩,開始歌唱

胡德夫 詞曲 王綺瑩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Ara Kimbo Arr. by Chi-Ying Wang

•Tri djevojačke pjesme│三首少女之歌 •Zakošena zelena livada│割過草的綠地

Da idemo da je dovedemo│讓我們去接新娘

六龜高中合唱團

•Tri gange│三首Ganga

Liou-Guei Senior High School Choir

Gacko gaji konja i junaka│加茨科出好馬與好漢 Svaka gora ima svog junaka│英雄好漢會師山崗 Cer planina i Hercegovina│柴爾山與赫塞哥維納

指揮 陳俊志 Chun-Chih Chen, conductor

•Sine mio, gde si sinoć bio│親愛的兒,你昨晚在何處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Kavalska ezgija│卡瓦爾笛抒情曲

南王系之歌│Song of Puyuma

•More dunu vetar│風起

卑南族南王傳統歌謠 羅湘凌 編曲 Tra. Pinuyumayan Folk Song Arr. by Leya Lo

•Oj jabuko zeleniko│坐在蘋果樹上的獵鷹 •Ozren goro, povi brdu grane

魯凱情歌│Rukai Love Song

奧茲倫山啊,朝著山丘綿延

魯凱古調 羅湘凌 編曲 Tra. Rukai Folk Song Arr. by Leya Lo

•Be arac songs│單身漢之歌 •Ajde žarko sunce, otpo ini│烈日啊,歇息一會吧 •Nikolino kolo│尼古拉.特斯拉之歌 •Žegar polje goji janje moje│塞加爾餵養我的羊群 22


Tri gange│三首Ganga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Gacko gaji konja i junaka│加茨科出好馬與好漢 Svaka gora ima svog junaka│英雄好漢會師山崗 Cer planina i Hercegovina│柴爾山與赫塞哥維納

Zapjevajmo drugarice glasno│放聲歌唱吧,朋友

三首以Ganga方式演唱的歌曲,流傳於東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 納(Herzegovina)東西兩側。(註:Ganga是一種結合了波士 尼亞與穆斯林風格的傳統歌曲,主題通常是讚美及快樂的, 富有原始、直白的表現力,傳唱於山區。)

以羅馬尼加山(Romanija)的「stari glas」古老唱法演唱的歌 曲,由東波士尼亞,居住在索科拉芡(Sokolac)附近、Badin Odžak村落中的歌者所傳唱。

Oj divojko│嘿!少女!

Sine mio, gde si sinoć bio│親愛的兒,你昨晚在何處

以「響聲唱法」(na glas,意即voice on voice)演唱的牧羊 歌。(註:響聲唱法的主要特徵是大量地在二度音程之間的 歌唱,歌手必須很專注地區別這些相當接近的間隔,以找到 正確的音色。這種唱法有時甚至可以將聲音傳送至數公里之 外。),源自中塞爾維亞Gornja Jasenica省的Donja Šatornja村。

Kavalska ezgija│卡瓦爾笛抒情曲

由「低音唱法」演唱的歌曲,來自西塞爾維亞Zaje ar地區 Gornja Bela Reka村。

由本次演出團員Dragana Tomi 演奏。

Polegla je belija pšenica│白麥成熟了

More dunu vetar│風起

一首出自東塞爾維亞Crnorečjegf區、Dobrujevac村落的豐收歌。

由卡瓦爾笛伴奏的歌曲,採集自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Kosovo and Metohija)Sirini ka Župa區的Štrpce村。

Prioni mobo za lada 來吧!│收成的幫手

同時使用了「低音唱法」(na bas,意即to bass)及「響聲唱 法」(na glas)的豐收歌,根據一個來自西塞爾維亞Zlatibor 山Ribaševina村的一個同名女聲團體所演唱的歌曲所改編。

Oj jabuko zeleniko│坐在蘋果樹上的獵鷹 奧茲倫山(Ozren mountain)的傳統歌舞「kolanje」,根據出 身自波士尼亞東部波里亞尼契(Boljani )的Milan Lazi 演唱 改編。

Čuvala sam goveda│我在放牛 使用「低音唱法」的歌曲,根據來自西塞爾維亞西塞爾維亞 Zlatibor山Ribaševina村的同名女聲團體所唱歌曲改編。

Ozren goro, povi brdu grane

Kad zapjevam ja vako malena

由Stana Lazi 與Milan Lazic兩位婚宴客人所唱,他們來自中波 士尼亞奧茲倫山的波里亞尼契村。

以「iz vika」方式演唱的歌曲,源自西塞爾維亞Bajina Bašta 地區的Šarkamen村。

Bećarac songs│單身漢之歌

奧茲倫山啊,朝著山丘綿延

當我,年輕的女孩,開始歌唱

源自克羅埃西亞的Banija省。

Tri djevojačke pjesme│三首少女之歌

Ajde žarko sunce, otpočini│烈日啊,歇息一會吧

是一首Ojkalica形式的歌曲,源於達爾馬提亞布科維卡地區 (Bukovica),居住在塞加爾(Žegar)村的塞爾維亞人所傳 唱的曲子。(註:Ojkalica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敘事歌曲唱 法,通常會在oj或hoj的音節上,以尖銳和長時間震動的方式 演唱。)

以「stari glas」風格演唱的農耕歌,此曲由來自克羅埃西亞 Posavina省亞塞諾瓦茨(Jasenovac)的Smilja Kotur演唱。

Nikolino kolo│尼古拉.特斯拉之歌 以Kozarsko歌舞方式演唱的歌曲,Kozarsko是一種發源自科 札拉山(Kozara mountain,在波士尼亞邊界)的傳統歌舞, 並以該地名為名。常見於假日、慶典、婚禮等場合,每一名 參與者的手皆穿過旁邊的人與人相牽,並接成圓形。歌詞由 普里耶多爾(Prijedor)附近契爾金村(cirkin polje)的Mićo Bilbija所作,Arija式唱法由S. Spajić演唱。(註:尼古拉.特 斯拉Nikola Tesla, 1856-1943,塞爾維亞裔美籍科學家,設計了 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被視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

Zakošena zelena livada│割過草的綠地

原唱為Todor Todorovi 及Milan Kaurin,以「抖音唱法」 (potresalica)演唱。

Da idemo da je dovedemo│讓我們去接新娘

是一首婚禮上慶祝的歌曲,召喚著參加婚禮的來賓們一同 歡樂。此曲根據Stanki Domazin演唱的版本改編。兩首歌曲 皆出自佩卡村(Pecka),由弗拉多.米洛舍維奇(Vlado Miloševi , 1901-1990)在姆爾科尼奇格勒(Mrkonji Grad) 附近及波士尼亞庫拉伊納(Bosnian Krajina)田野採集所得到 的錄音。

Žegar polje goji janje moje│塞加爾餵養我的羊群 以「低音唱法」演唱的歌曲,源於達爾馬提亞(Dalmatia)地 區的塞加爾(Žegar)村。 23


8/ 01 台北國家音樂廳 Tue. 19: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 指揮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conductor

Immortal Bach│不朽的巴赫

J. S. Bach 巴赫(1685-1750) / Knut Nystedt 尼斯泰特(1915-2014)

Messe pour double chœur│雙合唱彌撒 Frank Martin 馬坦(1890-1974)

• Kyrie│垂憐曲 • Gloria│光榮頌 • Cred│信經 • Sanctus│歡呼歌 • Agnus Dei│羔羊讚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Drei Gesänge op. 42│三首歌曲(作品42號) Johannes Brahms │布拉姆斯(1833 - 1897)

• Abendständchen│小夜曲 • Vineta│維內塔 • Darthulas Grabesgesang│達圖拉的墓歌 Es flieht der Sunnenschtrau- premièred in Asia 2017│落日餘暉-2017年亞洲首演 A composed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wiss folksongs for 8-voice mixed choir a cappella (SSAATTBB) 根據三首瑞士民謠改編,無伴奏八聲部混聲合唱作品(SSAATTBB) Arr. by Kurt Widorski│斐多斯基 編曲(b. 1978)

• Vor Chummer│悼 • Cucù│布穀鳥 • Lueget!│看啊!

24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Immortal Bach│不朽的巴赫─ J. S. Bach 巴赫(1685-1750) / Knut Nystedt 尼斯泰特(1915-2014) 這首作品根據巴赫的合唱曲所改編而成。尼斯泰特的改編源自:Komm, süsser Tod, Komm, sel'ge Ruh'! Komm, führe mich in Friede. (來吧!甜美的死亡;來吧!幸福的安息;來吧!帶我往平安之處)的前兩段歌詞。五個四聲部合唱團一同探索合唱的聲響和意 境。

Messe pour double chœur│雙合唱彌撒─

Frank Martin 馬坦(1890 - 1974)

馬坦生於瑞士法語區日內瓦近郊的一個加爾文派牧師家中。他於1922年寫下這首著名彌撒曲,當時他分別在日內瓦、羅馬與巴黎 生活,於1926完成最後一段。五段的長度幾乎相同。此曲一直到1963年才首演:「我不想讓這首曲子演出。我當時的想法是,對 宗教的情感表達應該是私密的,應該遠離公眾意見。」 自從在漢堡首演之後,這首彌撒曲已讓各地的觀眾受到深刻感動。此曲偶被拿來與十六世紀的無伴奏風格相比,但無論在和聲架 構、音域或力度變化上,此作皆呈現二十世紀的音樂風貌,廣泛使用九和絃、十一和絃、甚至十三和絃等,利用聲響上的變化, 製造出扣人心絃的戲劇張力。

Drei Gesänge op.42│三首歌曲(作品42號)─ Johannes Brahms 布拉姆斯(1833 - 1897) • Abendständchen│小夜曲 • Vineta│維內塔 • Darthulas Grabesgesang│達圖拉的墓歌 作品42號的合唱曲,是堪稱歐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的布拉姆斯在1859到1862年所譜寫的六聲部合唱作品。 三首歌曲的第一首《小夜曲》,描寫黃昏時常有的浪漫情懷,也經常出現在舒曼的作品中。接下來則是神話傳說,關於一座神秘 的城市「維內塔」,消失在波羅的海深處。第三首《達圖拉的墓歌》是取自蘇格蘭詩人詹姆斯麥孚森的迴旋詩(原本宣稱是翻譯 三世紀傳奇詩人莪相的蓋爾語詩)歌詞哀悼一個少女的墓,她將永遠不再起身見到陽光。德文歌詞由約翰赫爾得翻譯。

Es flieht der Sunnenschtrau - premièred in Asia 2017│落日餘暉-2017年亞洲首演 A composed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wiss folksongs for 8-voice mixed choir a cappella (SSAATTBB) 根據三首瑞士民謠改編,無伴奏八聲部混聲合唱作品(SSAATTBB) Arr. by Kurt Widorski 斐多斯基 編曲(b. 1978)

• Vor Chummer│悼 • Cucù│布穀鳥 • Lueget!│看啊!

斐多斯基除了一般現場演出類型的作曲之外,也從事劇場、電影和其他媒體的配樂工作。蘇黎世學院歌手委託他編寫三首瑞士民 謠,將在2017年的亞洲巡演中首演。 《悼》- 哀悼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情 《布穀鳥》- 布穀鳥宣布五月到來,也就是冬天結束 《看啊!》- 落日餘暉籠罩在整個山嶺和山谷

25


8/ 01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Tue. 19:30

Playhouse,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chung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conductor

Keinutan kaikua│迴聲搖擺 Toivo Kuula│庫拉(1883-1918)

花廳門│Wufeng Lin Family

陳維斌 詞曲 黃俊達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Wei-Bin Chen、Arr. by Chun-Da Huang

Auringon noustessa│日出之時 Toivo Kuula│庫拉(1883-1918)

風平浪靜│Windy and Steady

Suite de Lorca│羅卡組曲

陳永淘 詞曲 黃俞憲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Yon-tao Chen、Arr. by Yu-Xian Huang

Einojuhani Rautavaara│勞塔瓦拉(1928-2016)

Fajar dan Senja II│黎明到黃昏

Raua Needmine│鐵的詛咒

Ken Steven│肯•史蒂芬

Veljo Tormis│托密斯(1930-2017)

I Love You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愛你 多美好的世界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Craig Hella Johnson│克雷格•強森

國立興大附中Enchant合唱團

Enchant Choir from 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Four Shakespeare Songs│四首莎士比亞之歌

Jaakko Mäntyjärvi│曼提雅維(b. 1963)

指揮 徐惠君 Huei-Chun Hsu, conductor

Water Night│沁水之夜 Eric Whitacre│韋塔克(b. 1970)

Love is A Place│愛、無處不在

Venematka│遊船旅行

Matthew Whittall│懷托爾(b. 1975)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CCCX│第310號讚美詩

Min rastas raataa│辛苦的畫眉鳥

Jaakko Mäntyjärvi│曼提雅維(b. 1963)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Saarella palaa│島上之火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Rakastava│愛人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26

※曲目簡介請參照P. 37、38頁


8/ 02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Wed. 19:30

Performance Hall,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Nantou County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 指揮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conductor

Immortal Bach│不朽的巴赫

J. S. Bach 巴赫(1685-1750) / Knut Nystedt 尼斯泰特(1915-2014)

當晚霞滿天 When Rosy Clouds Filled the Evening Sky

Messe pour double chœur│雙合唱彌撒

鐘梅音 詞│Lyrics by Mei-Ying Chung 黃友棣 曲│Music by Hwang Yau-Tai 陳功雄編曲│Arr. by Gongxiong Chen

Frank Martin 馬坦(1890-1974)

• Kyrie│垂憐曲 • Gloria│光榮頌 • Cred│信經 • Sanctus│歡呼歌 • Agnus Dei│羔羊讚

咱愛溪水攏清清│A Clear River We Love 謝安通 詞、張炫文 曲 Lyrics by Antong Hsieh、Music by Hsuan-Wen Chang

捕魚歌│Fishing Song

阿美族歌謠,余國雄編曲 Trd. Folk Song of Amis Tribe、Arr. by Kuo-Hsiung Yu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南投市知音合唱團

Zhiyin Choir, Nantou City

Drei Gesänge op. 42│三首歌曲(作品42號)

指揮 蕭碧雲 Pi-Yun Hsiao, conductor

Johannes Brahms │布拉姆斯(1833 - 1897)

• Abendständchen│小夜曲 • Vineta│維內塔 • Darthulas Grabesgesang│達圖拉的墓歌 Es flieht der Sunnenschtrau- premièred in Asia 2017 落日餘暉-2017年亞洲首演 A composed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wiss folksongs for 8-voice mixed choir a cappella (SSAATTBB) 根據三首瑞士民謠改編, 無伴奏八聲部混聲合唱作品(SSAATTBB) Arr. by Kurt Widorski│斐多斯基 編曲(b. 1978)

• Vor Chummer│悼 • Cucù│布穀鳥 • Lueget!│看啊!

27

※曲目簡介請參照P. 25頁


8/ 02 台北國家音樂廳 Wed. 19: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Esti Dal │黃昏之歌 Zoltán Kodály│柯大宜

我身騎白馬│White Horse 高竹嵐│Chu-Lan Kao

蘇三起解│Su San Being Sent Under Escort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高竹嵐│Chu-Lan Kao

蒙古靴│Mongolian Boots 色•恩克巴雅爾│Se Enkhbayar

Rövarsånger│強盜之歌

Björn Isfält, arranged by Sofia Söderberg 伊斯法特作曲 索德柏格編曲

淡江合唱團 Tamkang Chorus

Deus protego a bello│上帝請護我遠離戰爭 Veljo Tormis│托密斯

指揮 杜明遠 Ming-Yuen Du, conductor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Based on Gregorian chant│改編自葛利果聖歌

A Free Man│自由之人

Arranged by Sofia Söderberg│索德柏格編曲

Sven Hagvil│哈格維爾

Ave Maria│聖母頌

Leelo│自由之歌(愛沙尼亞民謠)

Based on Gregorian chant│改編自葛利果聖歌 Arranged by Sofia Söderberg│索德柏格編曲

Mart Saar│薩爾

Close to Home│人權家園

Pseudo-joik│擬薩米民歌

Emil Fredberg│傅雷德伯格

Jaako Mäntyjärvi│ 曼提雅維

I Start no Wars│戰爭不是因我而起

Limu limu lima│牧歌

Henrik Dahlgren│達爾格倫

Swedish folk song arr. by Sofia Söderberg 瑞典傳統民謠 索德柏格編曲

Kaksikpühendus │詩兩折 1. Ühte laulu tahaks laulda│我要唱一首歌 2. Tähed│星

Two Songs from Meestelaulud《男聲之歌》選粹 1. Türgi söja laula│土耳其戰爭之歌 2. Tantsulaul│舞曲

Veljo Tormis│托密斯

Veljo Tormis│托密斯

28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Deus protego a bello│上帝請護我遠離戰爭─Veljo Tormis

托密斯

愛沙尼亞優異作曲家托密斯的作品。歌詞是芬蘭國家史詩,音樂讓我們回想到古符文傳統,這種歌唱方式在愛沙尼亞與芬蘭均廣 為流傳。歌詞描述向上帝祈求,保護人民免於戰爭和惡靈。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based on Gregorian chant, arranged by Sofia Söderberg 改編自葛利果聖歌,索德柏格編曲,由葛利果聖歌《天使彌撒》改編

本次演出的曲目安排根據1948年12月聯合國所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部分條文: 第一條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 第二條 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 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並且不得因一人所屬的國家或領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國際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區別,無論 該領土是獨立領土、托管領土、非自治領土或者處於其他任何主權受限制的情況之下。 第三條 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A Free Man│自由之人─Sven Hagvil

哈格維爾

由瑞典作曲家哈格維爾根據《人權宣言》前三條所作。

Liberum Sicut Avis│如鳥般自由─Daniel Hjort

赫約特

由瑞典青年作曲家赫約特根據拉丁語Liberum Sicut Avis(如鳥般自由)所作。

Leelo│自由之歌(愛沙尼亞民謠)─Mart Saar

薩爾

是愛沙尼亞作曲家薩爾(1882 - 1963)的作品。薩爾對民謠音樂特別偏好,經常自己填詞。

本場演出以人權為主題,史旺宏歌手特地委託團內兩位青年作曲家參與創作。 第十三條 一、人人在各國境內有權自由遷徒和居住。 二、人人有權離開任何國家,包括其本國在內,並有權返回他的國家。 第十四條 一、人人有權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 二、在真正由於非政治性的罪行或違背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的行為而被起訴的情況下,不得援用此種權利。

Close to Home│人權家園─Emil Fredberg

傅雷德伯格

身兼團員的青年作曲家傅雷德伯格根據《人權宣言》第13與14條,挑選了美國前第一夫人愛蓮娜羅斯福的演講內容做為歌詞,寫 成了這首《人權家園》。 29


第十八條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權利;此項權利包括改變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單獨或集體、公開或祕密地以教義、實 踐、禮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I Start no Wars│戰爭不是因我而起─Henrik Dahlgren

達爾格倫

同樣也是團員的達爾格倫根據《人權宣言》第18條,以美國詩人馬婭安傑盧的詩作,寫成了這首《戰爭不是因我而起》。

第十九條 人人有權享受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 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Kaksikpühendus│詩兩折─Veljo Tormis 托密斯 1. Ühte laulu tahaks laulda│我要唱一首歌 2. Tähed│星 托密斯是當今合唱界舉足輕重的作曲家。生於1930年,於今年一月辭世。為了表達悼念之意,史旺宏歌手將在今年的表演中向他 致敬。以下兩組就是他的作品。 《詩兩折》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首代表白晝,強烈充滿生命力,第二首則是舒緩寂靜的夜晚。並以這兩首作品呼應《人權宣言》 第19條的內容。

第二十五條 一、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 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二、母親和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顧和協助。一切兒童,無論婚生或非婚生,都應享受同樣的社會保護。

Esti Dal│黃昏之歌─Zoltán Kodály

柯大宜

是一段非常沈靜美麗的祈禱。描述藏身陌生他鄉的浪子,疲憊又徬徨,祈求能在夜晚找到棲身之所。呼應《人權宣言》第25條的 內容。

Ave Maria│聖母頌─Swedish folk song arr. by Sofia Söderberg 瑞典傳統民謠,索德柏格編曲 Limu limu lima│牧歌─Swedish folk song arr. by Sofia Söderberg 瑞典傳統民謠,索德柏格編曲 由指揮索德柏格根據瑞典古老民謠改編,歌詞是一段簡短禱告,祈求陽光普照,讓牛隻在夏天有足夠的糧草可吃。

Two Songs from Meestelaulud│《男聲之歌》選粹─Veljo Tormis 1. Türgi söja laula│土耳其戰爭之歌 2. Tantsulaul│舞曲

托密斯

音樂會最後再度呈現作曲家托密斯的作品,《男聲之歌》選粹。兩首歌曲均改編自愛沙尼亞民謠。第一首《土耳其戰爭之歌》描 述村裡的男子要上戰場。第二首《舞曲》是一首愉悅的歌曲,描述與心儀的女孩共舞。

30


8/ 03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Thu. 19:30

Performance Hall of Cultural Bureau, Hsinchu County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 VEUS-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Spain 指揮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conductor

Rondel│輪旋曲

Tra. Valencian Dance Music│傳統瓦倫西亞舞曲 Arr. by Eduard López-Chavarr│羅培茲-夏瓦利 編曲

The Seal Lullaby│海豹搖籃曲 Eric Whitacre│韋塔克

El ruiseñor y la flor│知更鳥與花

Ave Maria│聖母頌

Ricardo Lafuente│拉弗恩特

Sergey Khvoshchinsky│赫沃辛斯基

風平浪靜 Fung Pin Long Cin (Still Breeze, Quiet Wave )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陳永淘 詞曲 黃俞憲 編曲 Lyrics and Music by Yong Tao Chen Arr. by Yu-Hsien Huang

Três Cantos Nativos dos Indios Kraó 克勞族印地安民謠

La nostra dansa│我們的舞蹈

Marcos Leite│馬可仕•雷奇

Josep Ma Ruera│胡耶達

Ikusten Duzu│你看

Tra. Basque Melody│傳統巴斯克古謠 Arr. by Josu Elberdin│愛爾伯丁 編曲

清颺合唱團

Tsing Yang Choir, Hsinchu 指揮 楊覲伃 Chin-Yu Yang, conductor

きりしたん今様│基督教今樣 Hideki Chihara│千原英喜

El Cant dels ocells│鳥之歌

Non Nineta│搖籃曲

Tra. Catalan Folk Song│加泰隆尼亞傳統民謠 Arr. by Bernat Vivancos│畢梵寇斯 編曲

Tra. Catalan Folk Song│加泰隆尼亞傳統民謠 Arr. by Bernat Vivancos│畢梵寇斯 編曲

Hoquetus│斷續歌

Let it Shine│綻放光芒

Joan Vidal│維達爾

Tra. Spiritual│傳統黑人靈歌 Arr. by Kari Ala-Pollanen│亞拉-波列南 編曲

Song of hope│希望之歌 Susan Lindmark│林德馬克

El mestre i el bon caçador│老師與好獵人 Tra. Catalan Folk Song│加泰隆尼亞傳統民謠 Arr. by Josep Vila-Casañas│維拉-卡薩納斯 編曲

La lune est un soleil retraité│月亮是退休的太陽 Joan Vidal│維達爾

31

※曲目簡介請參照P. 33頁


8/ 04 台北國家音樂廳 Fri. 19: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32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No nineta│搖籃曲─Tra. Catalan Folk Song 加泰隆尼亞傳統民謠、Arr. by Bernat Vivancos 畢梵寇斯

編曲

簡單美麗的加泰隆尼亞傳統搖籃曲,由畢梵寇斯(Bernat Vivancos, b. 1973)編曲。

Let it Shine│綻放光芒─Tra. Spiritual 傳統黑人靈歌、Arr. by Kari Ala-Pollanen 亞拉-波列南

編曲

這首黑人靈歌帶著我們感受黑奴的苦難以及渴望自由的心情。

El mestre I el bon caçador│老師與好獵人

Tra. Catalan Folk Song 加泰隆尼亞傳統民謠、Arr. by Josep Vila i Casañas 維拉•伊•卡薩納斯

編曲

兩首由維拉•伊•卡薩納斯(Josep Vila i Cassañas, b. 1966)改編的加泰隆尼亞傳統歌謠,這部同聲作品雖然演唱起來困難度很高, 但能營造出美妙的音響。

La lune est un soleil retraité│月亮是退休的太陽─Joan Vidal 維達爾 為了本次演出,作曲家維達爾(Joan Vidal, b. 1984)特別挑戰合唱團的現代作品極限,為本團量身創作了這首音響效果更勝於主旋 律的作品。

Rondel│輪旋曲─Tra. Valencian Dance Music 傳統瓦倫西亞舞曲、Arr. by Eduard López-Chavarri 羅培茲-夏瓦利

編曲

瓦倫西亞省的當地舞蹈,稱為荷他舞。這首傳統瓦倫西亞荷他舞曲,由羅培茲-夏瓦利(Eduard López-Chavarri, 1871-1970)改編 十分動聽。

El ruiseñor y la flor│知更鳥與花─Ricardo Lafuente拉弗恩特 哈巴奈拉音樂來自西班牙海岸,是一種源自哈瓦納的音樂。《知更鳥與花》這首哈巴奈拉舞曲以詩意來敘述一段愛情故事。

La nostra dansa│我們的舞蹈─Josep Ma Ruera胡耶達 薩達納舞是加泰隆尼亞的傳統舞蹈,由胡耶達(Josep Ma Ruera, 1900-1988)作曲,描述大夥團聚歡慶。這是本市(格蘭諾耶爾) 作曲家最耳熟能詳的作品。

Ikusten duzu│你看─Tra. Basque Melody 傳統巴斯克古謠、Arr. by Josu Elberdin 愛爾伯丁

編曲

這首巴斯克古謠敘述一個小山村裡快樂的村民。愛爾伯丁(Josu Elberdin, 1976)以這美麗的編曲巧妙地傳達了幸福快樂。

きりしたん今様 │基督教今樣─Hideki Chihara 千原英喜 這首作品是本團獲選參加2017年巴塞隆納合唱大會,特別委託日本作曲家千原英喜的新創作品。千原先生將嚴肅的西方宗教音樂 與傳統日本歌謠做了完美結合,營造出震撼的音響效果。(譯註:「今樣」為日本平安時代中期開始所流行的歌謠,形式是七五言四句)

El Cant dels ocells│鳥之歌─Tra. Catalan Folk Song 加泰隆尼亞傳統民謠、Arr. by Bernat Vivancos 畢梵寇斯

編曲

這是加泰隆尼亞傳統的聖誕節歌曲,但在加泰隆尼亞全年都會唱。感謝帕布羅卡薩爾斯(Pau Casals, 1876-1973),讓該曲成為世 界知名的和平之聲。我們演唱的版本是出自畢梵寇斯的優美編曲。

Hoquetus │斷續歌─Joan Vidal 維達爾 這是本團在2012年的委託創作。作曲家維達爾(Joan Vidal, b. 1984)在這個作品中展現了他創作優質現代音樂的功力。

Song of hope│希望之歌─Susan Lindmark 林德馬克 這是本團曲目中最耳熟能詳的作品。林德馬克的《希望之歌》闡述了青少年和兒童有機會去改變並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希望無窮! 33


8/ 05 艋舺教會 Sat. 15:30

Bangkah Presbyterian Church, Taipei

大師班音樂會 Lecture Concert

莫札特《懺悔者大衛》 W.A. Mozart: Davidde Penitente, K.469

•Alzai le flebili voci al Signor│我發聲向上主哀告 •Cantiam le glorie│我們高唱榮光與讚美 •Lungi le cure ingrate│不快與憂慮也許已遠去 •Sii pur sempre benigno, oh Dio│願祢的慈愛常存,主啊 •Sorgi, o Signore, e spargi i tuoi nemici│興起吧,主啊!驅散祢的仇敵 •A te, fra tanti affanni│在如此悲戚的時刻 •Se vuoi, puniscimi│責罰我吧,依祢所願 •Tra l'oscure ombre funeste│在穢亂狂亂的陰影之中 •Tutte le mie speranze│我將所有的希望交託給祢 •Chi in Dio sol spera / Di tai pericoli non ha timor│那獨獨信靠主的/絕不畏懼此等險惡

指導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director

指揮 大師班學員指揮 Master Class Conductors, conductors 女高音 吳佳芬 Chia-Fen Wu, soprano

合唱指導 謝斯韻 SzuYun Swing Hsieh, chorus master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34


8/ 05 台北國家音樂廳 Sat. 19: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conductor

Keinutan kaikua│迴聲搖擺 Toivo Kuula│庫拉(1883-1918)

Isten Kovácsa│神的鐵匠

Zoltán Kodály│柯大宜(1882–1967)

Auringon noustessa│日出之時 Toivo Kuula│庫拉(1883-1918)

Jó Szánút, Jó Fejsze│愉快的雪橇之旅 Miklós Kocsár │柯查(b. 1933)

Suite de Lorca│羅卡組曲

Einojuhani Rautavaara│勞塔瓦拉(1928-2016)

Hikari ga│光

Ko Matsushita│松下耕(b. 1962)

Raua Needmine│鐵的詛咒 Veljo Tormis│托密斯(1930-2017)

Antagata Doko sa│你們從哪兒來的啊? Ko Matsushita│松下耕(b. 1962)

Tinsagu nu Hana│鳳仙花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Okinawa Folk Song│沖繩民謠 Arr. by Takatomi Nobunaga(b. 1971) │信長貴富 改編

A-I-U-E-Hoy!

Four Shakespeare Songs│四首莎士比亞之歌

Ko Matsushita│松下耕(b. 1962)

Jaakko Mäntyjärvi│曼提雅維(b. 1963)

Water Night│沁水之夜

日本佐倉少年合唱團

Eric Whitacre│韋塔克(b. 1970)

Sakura Junior Choir, Japan

指揮 戶谷 登貴子 Tokiko Toya, conductor

Love is A Place│愛、無處不在 Matthew Whittall│懷托爾(b. 1975)

CCCX│第310號讚美詩

Venematka│遊船旅行

Jaakko Mäntyjärvi│曼提雅維(b. 1963)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Min rastas raataa│辛苦的畫眉鳥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Saarella palaa│島上之火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Rakastava│愛人

Jean Sibelius│西貝流士(1865-1957)

35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Isten Kovácsa│神的鐵匠─Zoltán Kodály

柯大宜(1882–1967)

這首曲子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柯大宜(Zoltán Kodály, 1882-1967)於1928年所寫的作品。本著「合唱是所有音樂文化之基礎」的信 念,柯大宜為兒童創作了超過50首的合唱曲。〈神的鐵匠〉是在當兒童的音樂教育開始成為大家嚴肅關注的問題時,根據一首童 謠所創作的。曲中和諧地結合了鐵匠敲擊時的輕快節奏與孩子們玩耍時的聲響。

Jó Szánút, Jó Fejsze│愉快的雪橇之旅─Miklós Kocsár 柯查(b. 1933) 這首曲子是柯查(Miklós Kocsár, b. 1933)的代表作品,選自組曲《冬季裡的黃昏》(Téli alkony)的最後一個樂章。這部組曲是根 據詩人卡尼亞迪(Sándor Kányádi, b. 1929)三首描寫冬天的詩所寫的作品。音樂將詩裡的文字生動地表現出來,帶出了各式各樣 的情緒:諸如冬天的粗暴與恐懼,以及對春天的期待。這首〈愉快的雪橇之旅〉描繪了拖著雪橇的兩匹馬,掛著鈴鐺、在寂靜的 森林中劃出了一條雪道。

Hikari ga │光─Ko Matsushita

松下耕(b. 1962)

這首曲子選自《合唱團的趣味練習曲》(Fun Ethudes for Choir),由合唱指揮兼作曲家的松下耕(b. 1962)所創作,目的在於 讓合唱團認知到需要何種訓練和技巧,以及為了提高合唱團表現的藝術價值。《趣味練習曲》不但可供合唱團員提升合唱的讀 譜能力及對於音階的熟練度,更有助於指揮在音樂上的解析更為敏銳。這首〈光〉是一首使用了多里安(Dorian)及伊奧利安 (Aeolian)教會調式所寫成的三聲部卡農曲。

Antagata Doko sa│你們從哪兒來的啊? ─Ko Matsushita

松下耕(b. 1962)

這首曲子是由松下耕於2010年,為了中國廣州少年宮合唱團所寫的作品,希望能夠將日語的美麗及語韻的趣味性,傳達給世界各 地不同國家的人們。〈你們從哪兒來的啊?〉原本是一首日本熊本縣的童謠,歌唱時一邊拍打著名為maritsuki的兒童遊戲用橡皮 球。松下耕在這首作品中,根據日本的音樂元素,表達出輕快的節奏與和聲。

Tinsagu nu Hana│鳳仙花 ─Okinawa Folk Song

沖繩民謠 Arr. by Takatomi Nobunaga(b. 1971) 信長貴富

改編

這首曲子是由信長貴富(b. 1971)編曲的日本沖繩民謠。年輕女性會用鳳仙花(沖繩方言為tinsagu)在指甲上彩繪,此曲便是以 這個傳統文化來比擬,勸戒孩子們也要用父母的話語來美化自己的心靈。在沖繩、這首〈鳳仙花〉通常會以「三線」作為伴奏, 這是一種與「三味線」相似的民謠樂器。

A-I-U-E-Hoy! ─Ko Matsushita

松下耕(b. 1962)

這首曲子是由佐倉少年合唱團委託松下耕所創作的作品。這部為兒童合唱所寫的組曲中,歌詞出自工藤直子的詩作,共有五曲。 其中兩首是無伴奏合唱,小朋友或青少年皆適合演唱。他以和弦的變化反映出歌詞裡微妙的細微之處,而這首〈A-I-U-E-Hoy!〉 則是以豐富色彩的音樂調色盤,華麗地描繪出純潔的兒童世界。

36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s Venematka│遊船旅行─Jean Sibelius

西貝流士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是國際上最著名、也是作品最常被演出的芬蘭作曲家。他的作品風格屬於晚期浪漫樂派,並 且對於在形成芬蘭的國家認同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遊船旅行〉是西貝流士第一首公開發表的無伴奏合唱作品。這首曲子和他在1890年代所寫的大部分合唱作品一樣,原本是為男 聲合唱創作的,後來才又改編為混聲合唱。〈遊船旅行〉是在1893年為了赫爾辛基大學男聲合唱團(Ylioppilaskunnan Laulajat)的 創團十週年紀念所寫的,1914年再改編為混聲合唱。歌詞出自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Kalevala,又名《英雄國》,由艾里阿 斯.隆洛特(Elias Lönnrot, 1802-1884)編輯,於1835年出版)。述說維那莫寧(Väinämöinen)、伊爾瑪利寧(Ilmarinen)和勒 明蓋寧(Lemminkäinen)駕船去奪取三寶磨(Sampo,芬蘭神話中一種神奇的寶物,能為持有者帶來財富)的經過。

Min rastas raataa│辛苦的畫眉鳥─Jean Sibelius

西貝流士

〈辛苦的畫眉鳥〉是一首於1898年為混聲合唱創作的作品,歌詞出自同樣為隆洛特編輯的民間詩集《彈康特勒琴的少女》 (Kanteletar,出版於1840年)。

Saarella palaa│島上之火─Jean Sibelius

西貝流士

〈島上之火〉(1895)原為男聲合唱創作,後來改編為混聲合唱,歌詞出自《彈康特勒琴的少女》。歌詞大意是說為了準備婚 禮,新郎正在生火。這首歌曲相當輕快、令人印象深刻,並且充滿了帶有些許緊張的期待感。

Rakastava│愛人─Jean Sibelius

西貝流士

這首〈愛人〉是西貝流士最著名的合唱作品之一,也是他在1894年於赫爾辛基大學男聲合唱團主辦的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作品。 四年後,西貝流士將此曲改編為混聲合唱與兩名獨唱的編制。歌詞出自芬蘭民間詩集《彈康特勒琴的少女》。西貝流士本人非常 喜歡這首作品,1911到1912年他在巴黎期間,再將這首歌曲重新改寫為弦樂組曲。

Keinutan kaikua│迴聲搖擺─Toivo Kuula

庫拉

庫拉(Toivo Kuula, 1883-1918)是一位芬蘭的愛國主義作曲家,在他高度熱情的音樂裡也帶著些許法國的影響。如果庫拉沒有在 35歲時死於芬蘭內戰,那麼他將很有可能成為西貝流士重要的對手。庫拉的死無疑是芬蘭合唱音樂史上最大的損失之一。豐富的 和聲、流暢的旋律,以及靈巧的對位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成為了芬蘭在浪漫樂派曲目上最偉大的寶藏。庫拉分別於1904及1910年 為這首〈迴聲搖擺〉(出自《七首合唱作品》、Opus 11)寫了兩個版本,歌詞選自芬蘭女詩人歐涅爾娃(L. Onerva, 1882-1972) 的詩作。

Auringon noustessa│日出之時─Toivo Kuula

庫拉

〈日出之時〉同樣出自《七首合唱作品》,不但是當時享譽國際的經典作品,時至今日、仍是廣為芬蘭合唱團喜愛的歌曲之一。

Suite de Lorca│羅卡組曲─Einojuhani Rautavaara

勞塔瓦拉

勞塔瓦拉(1928-2016)是國際知名的芬蘭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也經常在世界各地被演出。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能以各種 形式與風格譜曲。儘管他的風格多變,但勞塔瓦拉數十年來仍然在他的作品中保留著某些特徵,包括了神秘主義、形而上學的主 題,以及多重和聲的和絃進行等。 《羅卡組曲》是出於作曲家對於西班牙詩人費德里科.加西亞.羅卡(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8-1936)詩作的喜愛而譜寫的作 品。他總覺得這些詩對他來說,雖然在地理上是遙遠的,但在氛圍上卻是與他的想法親近的──包括了神秘主義、大自然,以及 對於血和土地味道的強烈隱喻。四首曲子都各自有其特別的音樂特徵:〈騎士之歌〉(Canción de jinete)裡的頑固音型、〈吶 喊〉(El Grito)裡的滑音、〈月亮升起〉(La luna asoma)裡的弗里吉安調式音階、〈馬拉納民歌〉(Malagueña)開始幾個小 節中模仿吉他撥弦的聲響等。《羅卡組曲》原本是為混聲合唱而寫的,勞塔瓦拉後來將它改寫為兒童合唱,並在芬蘭的塔比奧拉 兒童合唱團(Tapiola Choir)的演唱下,獲得了國際性的成功,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了最常在世界各地被演出的芬蘭合唱作品。 37


Raua Needmine│鐵的詛咒─Veljo Tormis

托密斯

托密斯(Veljo Tormis, 1930-2017)是當代最著名的愛沙尼亞作曲家之一。在國際上、他的名聲主要來自於他的合唱音樂,在他超 過500首的合唱作品中,大部分是無伴奏合唱曲。這些作品不論在文字上、旋律上,或是風格上,大多根據傳統的古愛沙尼亞民謠 所做。〈鐵的詛咒〉的編制為男高音、男中音獨唱、混聲合唱及薩滿鼓,闡述著一場與鐵的毀滅力量之間的戲劇性對抗:「如果 人不是將所創造的事物用在美的用途上,那麼必將遭到反噬。潛藏在鐵裡的邪惡,必將通過製作者本身攻擊自己。如果人不聽從 理性的聲音,那麼、鐵就將毀滅一切。」這段鐵的詛咒,是根據芬蘭史詩《卡列瓦拉》的第九篇所寫成的文字。

Four Shakespeare Songs│四首莎士比亞之歌 ─Jaakko Mäntyjärvi

曼提雅維

曼提雅維(Jaakko Mäntyjärvi, b. 1963)是一位芬蘭作曲家及翻譯家,他的作品大部分為合唱音樂,其中大約一百首已經出版。此 外、他形容自己是一名兼容並蓄的傳統主義者。《四首莎士比亞之歌》融合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詩與當代音樂。這首合唱曲雖然在 音樂上並未偏離傳統的調性和聲,但仍展現出多樣性及作曲家細密的心思。歌詞皆出自莎士比亞的劇本。 〈快來吧、死亡〉(Come Away, Death、出自《第十二夜》)是一首不幸的愛情悲歌,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詩詞:敘述者乞求他 的朋友埋葬他,因為他已被他所愛的狠心少女的冷漠給殺死了。〈搖籃曲〉(Lullaby、出自《仲夏夜之夢》)是由仙女唱給女王 聽的歌曲;柔和、寧靜的西西里舞曲節奏。 〈不憚辛勞不憚煩〉(Double, Double Toil and Trouble、出自《馬克白》)的歌詞,從另一方面來看,可說是一道中世紀食譜 內容。三個巫婆唱著她們正在釀造的魔藥成分。歌詞文字狂野,在音樂上也使用了範圍廣泛的聲響,包括了用說話方式表現的 合唱團。 〈五噚深處〉(Full Fathom Five、出自《暴風雨》)是一段安慰卻又令人心痛的描述:一個溺水者的身體是如何變成海洋的寶 藏,以及美人魚們是如何為他敲響喪鐘。

Water Night│沁水之夜─Eric Whitacre

韋塔克

美國作曲家韋塔克(Eric Whitacre, b. 1970)已經成為了同世代中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之一。雖然他的音樂通常是調性的,但和聲上 加入了許多額外的的和弦及音堆。韋塔克所寫的音樂融合了現代的聲音與影響,同時也要求演唱上的精確、語調及合唱性。他的 合唱音樂風格經常使用了如他簽名般的「韋塔克和弦」,或是以連續增加或減少密度的泛自然音階(pandiatonic)音堆。 這首為混聲合唱所作的〈沁水之夜〉是他的早期作品,同時也是最受歡迎的當代合唱作品之一。他的靈感來自墨西哥詩人奧克塔 維奧.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於1996的一首詩,並從此成為了韋塔克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他的商標及招牌音堆,也能在 這首〈沁水之夜〉中被聽到。作品中合唱團分為四到八個聲部,但有時更要分為多達十四個聲部。

Love is A Place│愛、無處不在─Matthew Whittall

懷托爾

懷托爾(Matthew Whittall, b. 1975)是一位加拿大作曲家,目前旅居於芬蘭。〈愛、無處不在〉是由多米南特合唱團(Dominante Choir)及指揮穆爾托(Seppo Murto, b. 1955),為了該團四十週年團慶所委託創作的作品。 在以卡明斯(E. E. Cummings, 1894-1962)的這首情詩譜寫的組曲中,我想從這些普遍存在於各個階段的感受中,創造出一 種逐漸成長的過程-墜入愛河、與伴侶共同生活、小孩出生、死亡和失落-這三首歌曲可以說是這段成長的過程,但其中任 何一首歌曲,又都可以描述這些階段裡的任何一個,而這三首歌曲也可以按任何順序演唱。在音樂上,織度的變化意味著喚 起卡明斯特有的圖像佈局、標點符號,以及在他詩句裡經常出現的引述,和從每一種心境中提煉出來的精髓。〈我從未遊歷 過的地方〉(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是一首合唱狂想曲;〈愛、無處不在〉是一種在一個幸福的、近乎永恆的薄 霧之中靜止;〈我將你的心帶在身上〉(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則是一首簡單的複音敘事曲。 -馬修.懷托爾

CCCX│第310號讚美詩─Jaakko Mäntyjärvi 曼提雅維 〈第310號讚美詩〉(當主與我們同在)是作曲家的合唱劇場作品《Salvat 1701》中的最後一首。而作曲家這首作品命名為CCCX 的原因,是因為在芬蘭教會所使用的讚美詩中,這首曲子編號就是第310號,便以羅馬數字的310做為曲名。雖然這首讚美詩本身 在曲調上沒有什麼變化或發展;但作曲家以中世紀常見的平行五度及三度和聲,創造出多變的音樂氛圍。

38


8/ 06 台北國家音樂廳 Sun. 14: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英業達公益慈善音樂會

閉幕音樂會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Lobgesang in B-flat Major, Op. 52

孟德爾頌:《頌歌》

Final Concert

No. 1 Sinfonia 交響序曲: I. Maestoso con moto – Allegro 莊嚴,速度略快-快板 II. Allegretto un poco agitato 略顯激動的稍快板 III. Adagio religioso 虔敬的慢板 No. 2 Coro (e Soprano solo): Allegro moderato maestoso 合唱(與女高音獨唱):中庸、莊嚴的快板 No. 3 Rezitativo (Tenore Solo): Allegro moderato 朗誦調(男高音獨唱):中庸的快板 No. 4 Coro: a tempo moderato│合唱:中庸速度 No. 5 Duetto (Soprano I, II solo) e Coro: Andante 二重唱(女高音、次女高音)與合唱:行板 No. 6 Tenore Solo: Allegro un poco agitato│男高音獨唱:略顯激動的快板 No. 7 Coro: Allegro maestoso e molto vivace│合唱:莊嚴且非常活潑的快板 No. 8 Chorale: andante con moto – un poco più animato│聖詠:速度略快的行板 No. 9 Soprano e Tenore Solo: Andante sostenuto assai│女高音與男高音獨唱:持續的行板 No. 10 Coro: allegro non troppo│終曲合唱:不過快的快板 指揮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conductor 女高音 林慈音 Grace Lin, soprano 次女高音 鄭海芸 Hai-Yun Cheng, mezzo-soprano 男高音 李世釗 Shih-Chao Lee, tenor 合唱指導 張維君、古育仲 Wei-Chun Regina Chang, Yu-Chung John Ku, chorus masters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te, Finland

本場音樂會感謝

節慶合唱團 Festival Choir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39

贊助


曲目簡介 Program Note 孟德爾頌《頌歌》

文╱車炎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孟德爾頌是歐洲樂壇歷史上著名的天才神童,超卓的音樂的能力與高雅的品味並不遜於莫札特;他的富裕家世背景和猶太裔血 統,也是後世人們不時談論的話題。他在世38年,曾經創作的完整交響曲大約17首,多數屬於他早年的絃樂團交響曲習作、或是 旅行途中的創作。除了大家已知公開出版的交響曲之外,其餘的孟德爾頌交響曲手稿,一直到大約1950年左右才陸續在柏林國家 圖書館和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等地陸續被人發掘出來。按照創作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本曲是他的第16首交響曲。由於孟德爾頌一 向對自己的創作挑剔至極,把樂譜手稿交付出版商時更是小心謹慎,所以最後孟德爾頌真正公開出版發行於世的交響曲譜並不 多,本曲更是他在世時少數出版的交響曲之一。 孟德爾頌以第三號「蘇格蘭」和第四號「義大利」這兩首交響曲最為世人熟知,本曲(舊稱第二號交響曲)的創作實際上落在這兩 曲之後。孟德爾頌在「義大利」交響曲(1833)完成之前,手邊正同時譜寫第三號和第五號「宗教改革」交響曲。孟德爾頌本人對 這幾首交響曲並不滿意,在生前並沒打算要出版;外加他在創作這幾首樂曲時投注許多心力,卻在發表時橫生枝節,過程和結果 都極不順利。以致於讓他在「義大利」交響曲完成後,將近7年時間沒再繼續譜寫新的交響曲;直到1840年才有了新的開始──也 就是他這闋長期以來被稱為第二號交響曲的《頌歌》(Lobgesang)。本曲是孟德爾頌為慶祝萊比錫印刷工業創立400週年所寫的作 品之一。1840年6月25日,本曲在萊比錫舉行首演後,廣受當時聽眾的歡迎與喜愛;孟德爾頌在首演後立刻著手修改,大約花費半 年時間修訂完成之後,才在翌年(1841)出版。這是繼他在第五號交響曲之後,與宗教主題連結的第二首大型作品。此曲題獻給薩 克森國王奧古斯特(Friedrich August, König von Sachsen),孟德爾頌替此曲冠上「頌歌」標題,並稱此曲為「一首取自聖經經文的 交響曲-康塔塔」(Eine Symphonie-Cantate nach Worten der heiligen Schrift),讓此曲成為前有三樂章交響曲、後有九樂章康塔塔

的混合樂種作品。許多人因此將此曲和貝多芬著名的第九交響曲「合唱」聯想在一起,因為二者的樂章結構概念相當類似。但是, 孟德爾頌的《頌歌》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相較之下,不論在樂曲長度與音樂規模上都要縮減許多。本曲後半部九個樂章康塔塔的歌 詞,取自古騰堡印刷的德文聖經,象徵人類出黑暗、入光明──由黑暗時代前進邁入啟蒙曙光──的智識進程。 但或許正肇因於前述原因,今人為正確反映孟德爾頌的音樂理念、避免淪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狗尾續貂之作,薩克森科學與人文 學會於2009年出版重編的最新孟德爾頌作品編號(Mendelssohn-Werkverzeichnis [MWV ]),特別將《頌歌》從交響曲類型中剔 除,改列入宗教聲樂作品。首先,孟德爾頌此曲的交響曲編號是後人(尤其是出版商)所為,並非出自孟德爾頌個人意願;其

次,這個混合樂種作品雖然寫成「交響曲-康塔塔」,看似兼具二者,但若思考德文Symphonie字源(義大利文sinfonia)在過去 長期以來可視為音樂作品的前導合奏曲(如義大利歌劇序曲等),而非如後世交響曲一般形式完整的獨立樂種,那麼此曲被改列 為聲樂作品(康塔塔[cantata])似乎更加合理,也更符合此曲實際的音樂形貌特徵。 孟德爾頌在樂譜上摘錄馬丁•路德語句:「我樂見所有上帝賜予並創造的藝術──特別是音樂──都用來事奉祂。」(Sondern ich wöllt alle künste, sonderlich die Musica, gern sehen im dienst des der sie geben und geschaffen hat.)。《頌歌》的編制龐大,除了管

絃樂團之外,孟德爾頌在康塔塔部分動用二位女高音獨唱與一位男高音獨唱、混聲六部多重編組合唱團,外加管風琴,顯出濃厚 的教會音樂氣息。用來統一全曲的四音動機(F-G-F-降B),來自合唱團的詩篇150篇第6節經文「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 華」("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參見下方譜例),而這正是這闋《頌歌》的核心信息。 第一樂章呈現宗教慶典般的莊嚴盛大氛圍,前述出自聖詠曲頌歌的四音動機附帶的附點節奏,強化慶典儀式的進行曲音樂特徵。 第二樂章(6/8拍子)形式上類似詼諧曲樂章的大三段形式,但在速度上既不像詼諧曲、也不是古典交響曲的小步舞曲,反倒顯 現近似船歌的民間歌樂特徵,也是孟德爾頌《無言歌》眾多鮮明的音樂元素之一。第三樂章為抒情主題變奏樂章,如歌唱般的優 美主題旋律呈現虔敬的宗教情感。第三樂章不間斷演奏方式緊接(attacca)後續的康塔塔。第一段(編號二

編號三)再度以四

音動機起始,合唱和女高音獨唱吟詠出前文提及的核心訊息。隨後是男高音令人感動糾心的朗誦調唱段「你們這被救贖之人」 (Saget es, die ihr erlöst seid durch den Herrn),提醒世人永懷感恩之心,合唱隨後複誦回應男高音朗誦調。編號五唱段轉入行板, 女高音二重唱搭配合唱團吟詠出詩篇40篇仰望等候上主的篤定心境,成為此曲最為抒情優美的著名唱段。編號六男高音唱段呈現

多重的戲劇化衝突對比,待第七段女高音領唱與合唱團訴說夜盡天明的信心與一掃陰霾的暢快感,以編號八的馬丁路德聖詠無伴 奏合唱重申亙古不變的基督信仰根基,之後由管絃樂團承接,形成一段自由形式的聖詠合唱幻想曲。編號九由男高音女高音二重 唱起始,直到最後進入終曲大合唱──聖詠合唱復格曲「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它和全曲起始樂章的主題旋律形成首尾 相應之勢,並且以最盛大磅礡的氣勢終結全曲。

40


歌詞 Texts F. Mendelssohn:“Lobgesang”, op.52

孟德爾頌:《頌歌》

1. Sinfonia

1. 交響序曲

2. Coro(e Soprano solo)

2. 合唱(及女高音獨唱)

Halleluja, lobe den Herrn!

哈雷路亞,請讚美上主。

Und alles Fleisch lobe seinen heiligen Namen.

願眾生讚美祂的聖名於無窮。

und was in mir ist, seinen heiligen Namen!

我的五內請讚美上主。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一切有氣息的,請讚美上主。

Lobt den Herrn mit Saitenspiel, lobt ihn mit eurem Liede.

你們應彈琴奏瑟讚美祂,你們應向祂高唱新歌。

Lobe den Herrn, meine Seele,

我的靈魂請讚美上主,

Lobe den Herrn, meine Seele,

我的靈魂請讚美上主,

und vergiß es nicht, was er dir Gutes getan!

請你不要忘記祂的恩寵。

3. Recitativo(Tenore solo)

3. 朗誦調(男高音獨唱)

die er aus der Not errettet hat.

祂從你們的禍患中拯救你們,

die ihr gefangen im Dunkel waret.

從黑暗的力量中解救出來。

Saget es! Danket ihm, und rühmet seine Güte!

說出來!感謝祂!並且讚美祂的仁慈!

Saget es, die ihr erlöst seid durch den Herrn,

說出來,你們是經由主而獲得救贖的。

aus schwerer Trübsal, aus Schmach und Banden,

從極度的苦難、羞辱與奴役裡領你們出來,

alle, die er erlöst hat aus der Not.

所有人們皆是經由主而獲得救贖的。

Er zählet unsre Tränen in der Zeit der Not.

我懼怕流淚時便要倚靠祢。

er tröstet die Betrübten mit seinem Wort.

祢以話語護佑著所失去的。

4. Coro

4. 合唱

Sagt es, die ihr erlöset seid, von dem Herrn aus aller Trübsal.

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祂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

Er zählet unsre Tränen in der Zeit der Not.

我懼怕流淚時便要倚靠祢。

5. Duetto(Soprano I, II solo)e Coro

5. 二重唱(女高音 I, II 獨唱)及合唱

und er neigte sich zu mir und hörte mein Flehn.

祂便垂顧俯聽了我的哀訴。

Ich harrete des Herrn,

我摯切誠懇的期待上主,

Wohl dem, der seine Hoffnung setzt auf dem Herrn!

那信賴耶和華的人便為有福!

Wohl dem, der seine Hoffnung setzt auf ihn!

那倚靠耶和華的人便為有福!

6. Tenore solo

6. 男高音獨唱

und Angst der Hölle hatte uns getroffen,

地獄的恐懼抓住我;

Er aber spricht: Wache auf ! Wache auf, der du schläfst,

但主說:儆醒吧!沉睡的人們,

Wir riefen in die Finsternis: Hüter, ist die Nacht bald hin?

我們在黑暗中呼告:守望者呀!黑暗是否將結束?

Wenn der Morgen kommt, so wird es doch Nacht sein,

你雖詢問了,然黑暗仍會降臨。

und wieder fragen: Hüter, ist die Nacht bald hin

守望者呀!黑暗是否將結束?

Stricke des Todes hatten uns umfangen,

死亡的繩索纏繞我;

wir wandelten in Finsternis.

我們都在黑暗中遊蕩著。

stehe auf von den Toten, ich will dich erleuchten!

從死亡中解脫吧,我會照亮你們給予指引的!

Der Hüter aber sprach:

守望者道:雖清晨將至,然黑夜仍會降臨,

wenn ihr schon fraget, so werdet ihr doch wieder kommen

我們仍需再度詢問:

41


7. Coro

7. 合唱

So laßt uns ablegen die Werke der Finsternis,

所以我們該脫去黑暗的行為,

Die Nacht ist vergangen, der Tag aber herbeigekommen.

黑夜深了,白日已近。

und anlegen die Waffen des Lichts

佩帶光明的武器。

8. Chorale

8. 聖詠

der sich in aller Not will gnädig zu uns wenden,

主行奇異恩典,萬民因祂而歡喜,

uns hielt in seiner Hut und allen wohlgetan.

以祂無數仁愛,迄今亦仍受主護佑。

und seinem heil' gen Geist im höchsten Himmelsthrone.

亦歸於聖靈,祂在至高處掌理萬民。

und ergreifen die Waffen des Lichts.

Nun danket alle Gott, mit Herzen, Mund und Händen.

感恩皆歸於主,自心底以雙手以歌聲頌揚,

der so viel Gutes tut; von Kindesbeinen an

吾人自母胎出世,主便賜福不離,

Lob, Ehr' und Preis sie Gott, dem Vater und dem Sohne

將一切讚美感謝歸於聖父、聖子,

Lob dem dreiein'gen Gott, der Nacht und Dunkel schied

讚美三位一體的主,將黑暗與光明分開。

von Licht und Morgenroth, ihm danket unser Lied.

應歌頌感謝主。

9. Soprano e Tenore solo

9. 女高音及男高音獨唱

ewig dein Lob, du treuer Gott!

永恆的讚美,忠誠的主!

Und wandel ich in Nacht und tiefem Dunkel,

我雖游蕩在黑夜與深沉的黑暗中,

so rufe ich an den Namen des Herrn,

然我只要呼告主的聖名,

Drum sing' ich mit meinem Liede

我如此頌唱的讚歌,

Und danke dir für alles Gute, das du an mir getan!

感謝祢為我所行的所有好事!

und die Feinde umher stellen mir nach,

雖仇敵環伺,

und er errettet mich nach seinen Güte.

祂便會以善意拯救我。

10. Coro

10. 合唱

bringet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請將光榮威能歸於上主!

bringet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請將光榮威能歸於上主!

bringe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請將光榮威能歸於上主!

bringe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請將光榮威能歸於上主!

Danket dem Herrn und rühmt seinen Namen

要歌頌祂,稱揚祂,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一切有氣息的,請讚美上主。

Ihr Völker,

各民各族,

Ihr Könige,

你們的君王,

Der Himmel

上天,

Die Erde

大地,

Alles danke dem Herrn!

請將主名光榮歸於上主!

und preiset seine Herrlichkeit!

申述祂的一切奇蹟。

Halleluja, lobe den Herrn!

哈雷路亞,請讚美上主。

42


藝術總監

杜黑 Dirk DuHei, artistic director

杜黑先生榮獲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第八屆 金曲獎最佳製作人、中國文藝協會九十四年榮譽文藝獎 章,並曾出版傳記『樂壇黑面將軍』,更多次應邀擔任國 內外重要聲樂、合唱等比賽活動之評審。 美國伊利諾大學合唱指揮碩士班畢業並進入博士班,1981 年返國,1983年接任台北愛樂合唱團指揮至今。1988年創 立「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愛樂國 際合唱音樂營」、「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及「樂壇新 秀」等活動,對於合唱音樂推廣及國際交流,並培養優秀 音樂人才等不遺餘力。近年來積極致力於本土合唱音樂的 開發,與錢南章老師合作製作台灣原住民組曲,『映象中 國』唱片獲得第八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唱片」、「最 佳演唱人」及「最佳唱片製作人」等三項大獎,『馬蘭姑 娘』唱片獲第九屆金曲獎四項提名並獲「最佳作曲人」, 大膽製作青年作曲家許雅民的大型劇場合唱作品『六月 雪』更獲第十一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最佳古典唱 片」提名,為台灣合唱音樂加入新血脈。甚至取材自佛 教,製作『佛說阿彌陀經』,是佛教2500多年來的首創安 魂曲,這張專輯獲得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 輯」、「最佳作曲人」兩項大獎。 目前擔任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台北愛樂合唱 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愛樂 劇工廠及愛樂歌劇坊藝術總監。

Dirk DuHei, who won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 Prize in 1997, is devoted music education and choral music. Although born in China, he received his Master of Music in conduc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S.A., and then returned to Taiwan to become actively involved in choral directing. Since 1983 Dirk DuHei has been the permanent Music Director and conductor of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In 1988 he launched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choral and other musical activities in Taiwan. This foundation has over these years been involved in presenting hundreds of famous artists and ensembles, both local and foreign. And the foundation has successfully promoted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uch as the “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 Taipei Philharmonic Summer Festival ” , “ Taipei Philharmonic International Music Workshop”. Dirk DuHei contributes to the musical life of Taiwan by premiering new pieces and organizing educational performances and seminars. He has often been invited to be a member of the jury at prestigious international choral competitions (Fulda, Germany; Riva Del Garda, Italy; Budapest, Hungary; Sydney, Australia; Hong Kong to name a few). From England to Australia, Korea to the U.S.A, Dirk DuHei and his chamber choir have performed at various international festivals with enormous success. He is currently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Chamber Choir, Taiwan Youth Choir, Taipei Philharmonic Theater, and Taipei Philharmonic Opera Studio.

43


指揮

陳子樂 Chan Tze Law, conductor

Chan Tze Law is Vice-Dean of the 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f Music,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e is also Music Director of Singapore's Metropolitan Festival Orchestra.

新加坡指揮陳子樂,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院副院 長,新加坡大都會管弦樂團音樂總監。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 院,師承指揮名家Christopher Adey與Norman Del Mar及樂團 首席Hugh Bean與John Ludlow。2001年受新加坡交響樂團總監

Chan's concerts have been lauded by the press. Germany's Der neue Merker remarked "...listeners felt they have concluded a great journey of time and spirit..." and USA' s Fanfare magazine noted "Chan paces the climaxes so adroitly that, when they arrive, the listener is nearly swept out of the room on tidal waves of sound". Australian press Hobart Mercury hailed his Mahler's 6th Symphony as 'triumphant' and The West Australian lavished praise on his performance of Stravinsky's Rite of Spring "Certainly, Chan did wonders from the podium. It was a tour de force." More recently, his performances of Mahler's 8th symphony with the Orchestra of the Music Makers, and Sing50 concerts with Lang Lang and the Metropolitan Festival Orchestra were named 'Best concerts of 2015' by Singapore's Sunday Times.

水藍邀請在新加坡首度登場指揮。 其演出及錄音作品均受國際讚譽,Robert Markow於德國Der

neue Merker 雜誌:「在最厚重的對位段落也表現得無比清 晰,將樂譜中的音符賦予豐富的嶄新動能,使(馬勒第八號 交響曲)錯雜段落合為一體,建構成融合的結構…讓聽眾覺 得自己完成了這趟雄偉的心靈之旅」;Fanfare雜誌:「陳子 樂對高潮的鋪陳十分高明,場內聽眾幾乎被洶湧而來的樂聲 席捲」;《留聲機》雜誌樂評Marc Rochester讚其馬勒第二號 交響曲:「我們無法忽視陳子樂精湛的表現」;新加坡《星

Chan has conducted major orchestras including the Singapore Symphony and throughout China and the Australasia region collaborating with renowned artistes such as Joshua Bloom, Fiona Campbell, Warwick Fyfe, Thomas Hecht, Deborah Humble, Lee Hyon, Lang Lang, Ng PeiSian, Melvyn Tan, Albert Tiu, Qin Li-Wei, Virgillio Marino, Daniel Sumegi and Igor Yuzefovich. Chan's concerts and CD recordings have been broadcast on Australia's ABC Classic FM, UK's BBC Radio 3 and featured on Singapore Airlines Krisworld In-flight Classical Music selection and Spotify.

期刊》則稱他於2015年帶領創樂者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八號 交響曲及與大都會交響樂團於新加坡建國50週年Sing50音樂 會的演出為「2015年最佳音樂會」。 曾多次參與英國及亞洲各地的主要音樂節,合作樂團:新加 坡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深圳交響樂團及胡志民交響樂團 等;獨奏家方面:郎朗、秦立巍及Igor Yuzefovich等;聲樂 家:Joshua Bloom、Fiona Campbell及Lee Hyon等。音樂會錄

Chan is widely credited for his pedagogical contributions as the founding music director of the 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rchestra and the conservatory's ground breaking new music ensemble. He was founding chief conductor of the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ummer Orchestral Institute and lectured in conducting at the Peabody Institute, USA, and Royal Academy of Music, London. Chan was also twice artist in resid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and more recently conducted the Queensland Conservatorium Orchestra.

音曾在澳洲ABC古典FM、英國BBC第三廣播電臺播出;亦 獲選為新加坡航空機上播放音樂。 陳子樂為澳洲國際夏日管弦樂團學院創團指揮。曾在美國琵 琶第音樂院、倫敦皇家音樂院主持指揮大師班,亦為楊秀桃 音樂院樂團及新音樂合奏團創團音樂總監。近年指揮昆士蘭 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並與西澳青年管弦樂團建立長久合作關

Chan is also Music Director of Singapore's award-winning phenomenon Orchestra of the Music Makers, establishing its international, artistic and philanthropic profile, including the ChildAid concerts which in 2014 alone helped raise more than $2.38M for charitable causes.

係。陳子樂亦為新加坡備受讚譽的「創樂者交響樂團」音樂 總監,在其帶領下,該團在國際上、藝術上及公益上皆有建 樹,包括協助「兒童援助會」(ChildAid)於2014年所舉辦 的音樂會,為新加坡「海峽時報學校零用錢基金」與「商業 時報藝術新苗基金」募得超過238萬新幣。

44


指揮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conductor

生於布達佩斯,在李斯特音樂學院修習管絃樂及 合唱指揮,師事Eric Ericson、Kurt Masur 及László Somogyi。1979年起,擔任Miskolc交響樂團助理 指揮,於Pécs大學音樂系教授合唱指揮與音樂理 論,指揮大學女聲合唱團,並擔任KPVDSZ交 響樂團指揮。1989年起,擔任Dohnányi Orchestra Budafok首席指揮,該樂團在其指導下,於1993年 正式成為職業樂團,為匈牙利最年輕的職業交響 樂團。 1980年起,出任布達佩斯學院合唱協會 (BACS)音樂總監,贏得多項重要歐洲合唱比 賽首獎,包括匈牙利巴爾托克國際合唱比賽大 獎,威爾斯國際合唱比賽中獲「世界最佳合唱 團」榮銜;1984年,獲得最佳指揮獎。 2001年起,出任Honvéd樂團音樂總監及其職業 男聲合唱團指揮;2002年成為耶路撒冷交響樂團 首席客座指揮、特拉維夫愛樂歌手音樂顧問。他 的巡演足跡遍及英、法、義、西班牙、瑞士、德 國、奧地利、荷蘭、台灣及澳洲各地;並曾受 邀參加澳洲雪梨第四屆IFCM世界合唱音樂研討 會。此外,他也積極訓練年輕指揮家,經常在匈 牙利、比利時、芬蘭、德國、台灣及以色列開設 指揮大師班課程。 1998年,他為布達佩斯的合唱比賽引進革命性的 創新概念,使其成為著名的國際比賽項目之一, 並以此為成功案例,在義大利、德國、以色列 及美國觸發了一系列以「MUSICA MUNDI」為 名的合唱賽事,其中包含了合唱奧林匹克大賽 (Choir Olympics)。豪勒隆是INTERKULTUR 國際音樂比賽基金會、「MUSICA MUNDI」國 際合唱比賽及合唱奧林匹克大賽藝術總監。1998 年成立「匈牙利合唱比賽及音樂節協會」擔任 主席;2004年起,出任匈牙利Zemplén音樂節總 監。 2002年,接受匈牙利總統頒贈共和國騎士十字勳 章;2004年,獲頒李斯特獎。

Born in Budapest, Gábor Hollerung studied choral and orchestral conducting at the Liszt Academy of Music and attended the master classes of Eric Ericson and Kurt Masur. From 1979 he was the assistant conductor of the Miskolc Symphony Orchestra. He taught choral conducting and music theory at the music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of Pécs, where he also conducted the female choir of the university. Parallel to this he was the conductor of the semi-profess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KPVDSZ. He has been the principal conductor of the Dohnányi Orchestra Budafok since 1989. Thanks to their rapid development under his hands, the amateur ensemble received a professional status in 1993, becoming the youngest profess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in Hungary. He has been the Music Director of the Budapest Academic Choral Society since 1980. He enjoyed a unique series of successes, winning first prizes at all recognized European choir competitions including the Grand Prix of the Béla Bartók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 in Debrecen (Hungary). Under his leadership the BACS was awarded the title "Choir of the World' at the Llangollen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 (Wales). He was awarded the prize for best conductor in Debrecen in 1984. Since May 2001 he has been music director of Honvéd Ensemble and conductor of its worldwide unique professional male choir. In 2002 he became Chief Guest Conductor of the Jerusalem Symphony Orchestra and Musical Advisor of the Philharmonia Singers Tel Aviv. He has toured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his ensembles. They gave many concerts in England, Spain, France, Italy, Germany, Austria, Taiwan and Australia. His choir was among the 30 best choirs of the world to be invited to the 4th IFCM 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 in Sydney. In addition to his European engagements as a guest conductor he is regularly invited to Israel, to Taiwan and to the United States. He appeared at such reputed concert halls as the Concertgebouw Amsterdam, 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 Frankfurter Alte Oper, Wiener Konzerthaus, the Henry Crown Symphonic Hall Jerusalem, the Sydney Opera House, the Taipei National Concert Hall, etc. He is engaged in training young conductors and he has regularly given master classes on conducting since 1986 both in Hungary and abroad e.g.: Belgium, Finland, Germany, Taiwan and Israel. In 1988 he initiated the foundation of a choir competition with a revolutionary new artistic concept in Budapest, which has grown to be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event series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 whole family of choral events was born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the Budapest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 under the name "MUISCA MUNDI" in Italy, Germany, Israel,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highlight of the series is the Choir Olympics. Gábor Hollerung is one of the artistic directors of INTERKULTUR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s Foundation, the "MUSICA MUNDI"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s and of the Choir Olympics. He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Hungarian Choir Competitions and Festivals founded in 1998. From 2004 he is the director of a very noted music festival in Hungary, the Zemplén Festival. In 2002 he was awarded the Knight-cross Order of the Republic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Hungary and in 2004 he was given Liszt Award. 45


女高音

林慈音 Grace Lin, soprano 英國皇家音樂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特優演唱文憑,英國皇家音樂院音樂學士學位,國 立藝專音樂科畢業。

自2000年返台以來,於表演舞台上表現傑出,並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 域,近期演出包括2017年七月NSO歌劇《浦契尼:三部曲》、NSO講座音樂會《小說與音樂~格 雷畫像與歌劇魅影》及《浦契尼歌劇之女英雄記事簿》、北市交大安森林公園音樂會《花絮繽紛 舞佳節》及《附管與名歌手的春吶》、澳門聲樂節獨唱會《黃昏到黎明》、台灣聲樂家協會《莎 士比亞200週年音樂會》、對位室內樂團《調皮的野玫瑰》、曾道雄教授作曲暨導演之古裝歌劇 《鄭莊公涉泉會母》(飾母后武姜)等。林慈音與重要藝文單位合作頻繁,包括NSO,TSO, NTSO,高市交,長榮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等。曲目包括佛瑞《安魂曲》、貝多芬《C大調彌 撒》、莫札特《C小調彌撒》、古諾《莊嚴彌撒》、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頌歌》、馬勒

第二號交響曲《復活》、貝多芬歌劇《費黛里歐》(蕾歐諾拉和瑪彩琳娜)、華格納歌劇《女武 神》、《萊茵黃金》、李子聲室內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馬斯內歌劇《莎弗》亞洲首演及 與指揮家瑞霖大師的《以利亞》、《馬太受難曲》、《聖誕神劇》等。 2016年獲選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目前任教於台灣神學院和新店高中音樂班,中正高中 音樂班,台北愛樂合唱團之聲樂指導。

次女高音

鄭海芸 Hai-Yun Cheng, mezzo-soprano 鄭海芸,抒情次女高音,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聲樂演唱博士,新英格蘭音樂院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聲樂演唱碩士,東吳大學音樂系學士。

旅美時期曾受The King's Singers創立者Simon Carrington及Boston Baroque指揮之邀多次演出神劇及 巴洛克古樂作品。並受國際知名華格納戲劇低男中音 Simon Estes提攜共同演出音樂會。

榮獲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2008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參獎及2009台北中文歌曲大賽專業組 貳獎。2009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樂壇新秀。曾演出歌劇《費加洛婚禮》(飾Cherubino)、 《女人皆如此》(飾Dorabella)、《魔笛》(飾Die dritte Dame)、《糖果屋》(飾Hänsel)、

《法斯塔夫》(飾Meg. Page)及《蝙蝠》(飾Prince Olorfsky)、《賽維理亞理髮師》(飾 Rosina)、《霍夫曼的故事》(飾Niklausse/Muse)、《卡門》(飾Carmen)。多次受中華民國

現代音樂協會及亞洲作曲家協會之邀發表當代中文藝術歌曲。2011年NSO歌劇音樂會《艾蕾克 特拉》(飾侍女二)、2012年NSO歌劇音樂會《修女安潔莉卡》(飾Suora Infermiera)及《蝴蝶 夫人》(飾Kate Pinkerton及擔任Suzuki預備歌手)。2012及2013樂季受兩廳院之邀演出「畫說音

樂」系列音樂會。2014年受邀參與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糖果屋》(飾Hänsel)。2015年受邀 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於國家戲劇院演出柴科夫斯基歌劇《尤金•奧涅金》(飾Filippevna)。2016 年受邀演出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季製作《迷宮魔獸》(飾Mother)。2017 台北市立國樂團《李天 祿的四個女人》(飾黃金鑾)、國家交響樂團《三聯劇》(飾Zelatrice/La Ciesca)。 現為東吳大學及東海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及台北愛樂歌劇坊歌手。

46


次女高音

石易巧 I-Chiao Shih, mezzo-soprano 2016德國西南日報榮選為年度歌手 石易巧,在《羅恩格林》中飾演的是妖豔的Ortrud,精湛的演技讓人不寒而慄,如同《維特》中飾 演的夏洛特有一樣出色的表現,是一位紮實又耀眼的次女高音。這位台灣女聲樂家是一位優異的 演員。 畢業於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東海大學音樂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先後師事蔡翠敏、 范豫平及徐以琳教授。於2008年十月赴德國學習,已完成國立特羅辛根音樂院藝術家演唱文憑及 最高獨奏家文憑,師事Monika Moldenhauer;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院室內樂藝術歌曲碩士班,

師事Wolfram Rieger。2012年樂季獲聘為德國Ulm劇院駐院獨唱歌手。

曾獲2008永豐愛樂古典菁英獎聲樂組首獎及NSO最佳潛力新人獎。2010德國留學生DAAD獎學 金。2011德國音樂院大賽藝術歌曲組(Lieder Duo)第三名。2011 Paula-Salomon-Lindenberg

“Das Lied ”第二名。2014獲華格納拜魯特音樂節獎學金。

重要演出:《玫瑰騎士》(飾Octavian),《糖果屋》(飾Hänsel),《維特》(飾Charlotte), 《羅恩格林》(飾Ortrud),《萊茵黃金》(飾Erda),《女武神》(飾Roseweisse),《諸神黃 昏》(飾Waltraute),《迪多王的仁慈》(飾Sesto),《女人皆如此》(飾Dorabella),《唐喬 望尼》(飾Zerlina),《尤里西斯的歸途》(飾Penelope),《美迪亞》(飾Neris),《賽塞》 (飾Amastre),《頑童與魔咒》(飾頑童),《黑桃皇后》(飾伯爵夫人),《露露》(飾Frau Geschwitz),《外套》(飾Flugora),《強尼•史基基》(飾Ciesca),《狄多與安涅亞斯》 (飾女巫)。

男高音

李世釗 Shih-Chao Lee, tenor 生於台灣台中,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碩士班,師事女高音柴寶琳教授,目前就讀於德國國 立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學院歌劇碩士班(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Rostock -Master

Bühnengesang)師事戲劇女高音Penka Christova、歌劇教練Prof. Mathias Husmann、藝術歌曲教練 Henning Lucius。

2017年參與音樂院歌劇製作莫札特歌劇《魔笛》(Die Zauberflöte)飾演王子Tamino。 2014、

2015年獲邀參與台北愛樂歌劇坊,演出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Falstaff)飾演Fenton;2013、

2015年演出雷斯匹基歌劇《睡美人》(La Bella Dormente nel Bosco)飾演王子Il Principe Aprile; 2010年入選兩廳院歌劇工作坊歌手,演出Edwin Penhorwood歌劇《女高音也瘋狂》(Too many

sopranos)飾演Enrico Carouser。

現為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歌手、台北愛樂歌劇坊歌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客席歌手。

47


合唱指導

張維君 Regina Wei-Chun Chang, chorus master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合唱指揮,師事翁佳芬博士。 指揮技巧啟蒙於連芳貝老師。學習過程中曾接受Kurt Suttner、Anthony Leach、Henry Gibbons、 Gábor Hollerung、Joseph Flummerfelt、Anton Armstrong、Maria Guinand等大師指導。

曾任聖家堂聯合合唱團、新北市教師合唱團、青韵室內合唱團、世紀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 團女低音;台北醫學大學杏聲合唱團、長庚大學曉韻合唱團、天主教台北教區慶典合唱團、中正 高中合唱團指揮;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助理指揮,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波蘭及加拿大巡演伴奏。 2011-2014年擔任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助理指揮。2014年起擔任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駐團師資。 2016年指揮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及台北愛樂市民合唱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傳唱記憶~四年五 班同樂會」。 現任華岡唱友合唱團、台北市婦女合唱團指揮,台北愛樂合唱團常任指揮。

合唱指導

謝斯韻 SzuYun Swing Hsieh, chorus master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聲樂組,師事徐以琳教授,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主修 管弦樂指揮,受教於徐頌仁教授。曾獲國家交響樂團(NSO)總監呂紹嘉大師班指導,亦曾參 加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TICF)指揮大師班,獲匈牙利指揮嘉保•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

指導,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及室內合唱團演出巴赫《第二十一號清唱劇》。2014年起擔任 TICF指揮大師班合唱指導;帶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在台灣、中國、義大利巡迴演出。2016

年,獲選Dohnányi Academy指揮大師班正式學員,並與Budafoki Dohnányi Orchestra於布達佩斯演 出。曾擔任NSO歌劇《費黛里歐》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歌劇《茶花女》合唱團助理指

揮,NSO馬水龍《無形的神殿》、NTSO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德國巴赫權威海慕特•瑞霖指 揮之巴赫《聖誕神劇》合唱指導。曾任蘇州科技學院音樂學院合唱指導,現為台北愛樂室內合唱 團副指揮。

古育仲

合唱指導

Yu-Chun John Ku, chorus master 古育仲為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候選人,天普大學音樂碩士。台北愛樂合唱團音樂總 監,國際合唱聯盟亞太執委會成員,台灣合唱協會常務理事,並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曾於美 國、加拿大、中國、香港、澳門、菲律賓、印尼、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及義大利指揮音樂 會,場地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等世界頂尖場館,曲目博古通今,還跨足指 揮音樂劇與流行爵士音樂會,是活躍於多元舞台的青年指揮家。除指揮外,也常擔任專題講座講 師及指揮大師班指導老師,並多次擔任國際音樂比賽評審,包括世界合唱大賽(前合唱奧林匹 克)、歌韻東方國際合唱比賽、北蘇門答臘國際合唱大賽、峇里島國際合唱大賽…等,及香港、 新加坡、台灣之音樂比賽。

48


創樂者交響樂團

Orchestra of the Music Makers (OMM)

「我們是創樂者。我們是夢想的尋夢者 」 - 亞瑟• 歐修尼西 《頌歌》 2008年成立的新加坡「創樂者交響樂團」(OMM)由140位樂手組成,為新加坡古典樂壇不可忽視的團體,也迅速成為具有國際聲 望的交響樂團。 OMM的獨特之處在於將對音樂的熱情與公益結合,為新加坡政府認證的公益團體,不僅具有象徵意義,更是對該團致力於關懷 弱勢,積極於社區推廣音樂的努力所給予的肯定。OMM透過兒童援助會(ChildAid)與匯豐銀行青年卓越獎等單位舉辦的音樂 會,為總統挑戰獎、海峽時報學校零用錢基金及兒童癌症基金會等公益團體募款超過七百萬新幣。 發掘及培植新秀也是OMM的宗旨之一,透過與新加坡教育機構,如新加坡藝術學院共同舉辦年度樂團營,發掘年輕有才華的音 樂新秀。OMM也積極與愛樂人士交流,每年於新加坡各大頂尖音樂廳舉辦多場公演。該團演奏曲目十分廣泛,從具高度挑戰性 的交響樂、電影配樂等類型均有涉獵。 雖然團員平均年齡僅23歲十分年輕,OMM樂手均受過精良訓練,並多數不以音樂為正職,而是懷抱對音樂的無比熱情,一同為 追求最高標準的精緻音樂而努力。在新加坡頂尖指揮陳子樂指導下,OMM已是備受推崇的交響樂團,創團後不久即在2009年獲 頒匯豐銀行青年卓越音樂獎,並得到國家藝術理事會種子基金;2012年參與英國切爾騰南音樂節與利赤菲音樂節及新加坡藝術 節;2015年於濱海藝術中心滿場觀眾面前演出馬勒第八號交響曲。該團所演出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更為該團贏得國際古典音樂雜 誌注目,如英國Gramophone,日本Most Classic,,美國the American Record Guide及Fanfare等。OMM的現場演出錄音均獲樂壇 好評,並獲選為新加坡航空機上播放音樂。 歡迎到OMM臉書、推特@orchmusicmakers、IG @omm.sg及官網www.orchestra.sg.

49


“We are the music makers. And we are the dreamers of dreams.”─ Arthur O' Shaughnessy, Ode Orchestra of the Music Makers (OMM) is a Singapore-based symphony orchestra comprising 140 accomplished musicians. Established in 2008, OMM is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ingaporean classical music scene and has transformed into a symphony orchestra of international repute.

OMM is an orchestra like no other. It places charity alongside its musical ambitions. OMM' s Institution of a Public Character status more than

symbolises its continual efforts to reach out to the needy and disadvantaged members of society through its musical and community outreach initiatives. OMM has assisted in the fundraising of over S$7 million for various charitable causes such as the President' s Challenge, Straits Times School Pocket Money Fund and the Children' s Cancer Foundation through concerts such as ChildAid and the HSBC Youth Excellence Initiative.

Nurturing and developing talents is also one of OMM' s objectives. It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alent through the annual Orchestra Camp

and collaborating wi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School of the Arts Singapore. OMM enjoys strong audience support at its performances, which are held in Singapore' s leading concert venues several times each year. OMM' s ingenuity lies in its versatility, as it performs a wide repertoire of composition styles; from highly challenging orchestral pieces to film music and beyond.

Despite its young membership composition at an average age of 23, OMM is an amalgamation of highly-trained volunteer musicians, many of whom have chosen career paths different to music but are fiercely passionate and choose to unite as an ensemble to continue performing at a high standard and consistently strive for musical excellence. Under the mentorship of Chan Tze Law, a leading Singaporean conductor, OMM has developed a

distinguished presence as a symphony orchestra. Shortly after its founding, OMM was honoured with the HSBC Youth Excellence Award for Musical Excellence in 2009, and became a recipient of the inaugural National Arts Council' s Seed Grant. In 2012, OMM played alongside the worlds' finest

at the Cheltenham Music Festival and Lichfield Festival in the UK and at the Singapore Arts Festival, and recently in 2015, performed Mahler's 8th Symphony to capacity crowds in the Esplanade Concert Hall. Its performance of Mahler' s 2nd Symphony garner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in notable publications such as Gramophone (UK), Mostly Classic ( Japan), the American Record Guide (USA) and Fanfare (USA). OMM has

since released to critical acclaim several live performance recordings, which have been featured on numerous platforms, including Singapore Airlines' KrisWorld in-flight classical music selection. You may follow OMM on Facebook, Twitter @orchmusicmakers and Instagram @omm.sg, or visit our website at www.orchestra.sg.

50


Chan Tze Law, Music Director Seow Yibin, Associate Conductor Violin

Chan Yoong Han, Concertmaster Brenda Koh, 2nd Violin Principal Nicole Chan Esther Cheah Chiam Huili Chung Tin Long Jennifer Goh Wilford Goh Placida Ho Natalie Koh Koo Li Yen Jaslyn Lee Gabriel Lim Jana Loh Gloria Loo Misugi Tsumugu Elicia Neo Maximilian Neo Andre Ng Way Ng Phua Jiale Rayner Tan Justine Teo Remus Whang Kimberlyn Wu Xu Hongyun

Viola

Yeo Jan Wea, Principal Chen Zihua Christopher Cheong Goh Eng Han Hwang Jimin Neo Wei Qing Benedict Ng Oliver Tan Tan Shao Wen Toh Xue Qian Joshua Yong

SPECIAL THANKS TO Cello

Contrabassoon

Ryan Sim, Principal Brian Bromberg Rachael Chan Xavier Chia Hsu Su-Hsien Koh Kai Jie Charles Lee Loh Hsiao Shan Edward Neo Jasmine Sim Tan Wei Tian Tang Ya Yun

Lee Hui

French Horn

Benedict Chua, Principal Mindy Chang Joey Gao Ong Hwee Ling Xavier Tan

Trumpet

Chong Loo Kit, Principal Lee Jin Jun Lim Jit Xin Kenny Ooi

Double Bass

Daniel Ang Kenrick Lam Alvin Liew Alwyn Loy Aida Moreno Moral Edmund Song Tricia Lee

Trombone Don Kow, Principal Laurel Ho Hendrik Kwek

Bass Trombone

Susan Loh Tan Wei Boon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Lee Foundation Elgar Society Yamaha Music Asia School of the Arts Raffles Institution Nanyang Girls' High School

BOARD OF DIRECTORS

Mr Goh Kong Aik

Chairman

Assoc. Prof Chan Tze Law Ms Koh Lin-Net Mr Lee Guan Wei Mrs Susan Loh

ORCHESTRA MANAGEMENT Goh Eng Han

President

Tan Wei Boon

Edward Neo

Cheryl Lim, Principal Kwon Soo Yeon

Tuba

Christopher Cheong

Tan Yao Cong, Principal

Chairman, Artistic Development Committee

Piccolo

Timpani

Rachael Chan

Zhu Zheng Yi, Principal

Chairman, Community Engagement Committee

Oboe

Percussion

Tan Yao Cong

Flute

Rit Xu

Seow Yibin, Principal Tay Kai Tze, Principal

Grace Tan

Eugene Toh, Principal Chen Kangren Marvin Seah Sng Yiang Shan Tay Ting Li

Clarinet

Harp

Bass Clarinet

Piano/Celesta

Cor Anglais

Vincent Goh, Principal Chang Hong

Charity Kiew Dora Lim

Desmond Chow

Shawn Neo

Bassoon

Lim Tee Heong, Principal Emerald Chee

51

Treasurer

Operations Manager Wu Tianhao

Librarian

Daniel Ang Daniel Cheng Xavier Chia Goh Ying Xiang Brenda Koh Lee Jinjun Lieu Kah Yen Alwyn Loy Elicia Neo Way Ng Oliver Tan Toh Xue Qian


瑞典史旺宏歌手 Svanholm Singers, Sweden

來自瑞典的優質男聲室內合唱團史旺宏歌手,自1998年創團起已成為瑞典合唱界的閃亮之星。20位才華洋溢的歌手透過男聲聲樂 不斷地在藝術和音樂表現上自我精進。該團曲目的精髓源自斯堪地那維亞和波羅的海傳統男聲合唱。透過在歐洲各地與日本多次 巡演並取得各項競賽佳績,該團在古典音樂演繹上獨特的青春熱力早已受到各方公認與肯定。歌手們清亮的嗓音加上完美音準塑 造出史旺宏歌手專屬獨一無二的歌聲。 團名取自著名歌劇男高音史旺宏(Set Svanholm 1904-1964)也是該團創團人兼第一任指揮史旺宏波林(Eva Svanholm Bohlin) 的父親。 史旺宏歌手持續拓展並累積男聲曲目,因此接觸許多現代作品,同時向各地作曲家主動委託創作,包括:瑞典的Christian Engqvist 和 Daniel Hjort,丹麥的Peter Bruun,美國的John Milne,以及墨西哥的Arturo Salinas。該團也經常演出指揮索德柏格創

作和編曲作品。該團最喜歡的作曲家是剛過世的托密斯(Veljo Tormis),該團與他從2006到2008年建立了獨特的合作關係,因 而有了巡演以及錄製專輯《托密斯:男聲之歌》(Tormis: Works for Men's Voice.)

該團成立至今戰果輝煌,近期的佳績是2016年參與西班牙托洛薩合唱大賽,在參賽的兩個項目中均贏得冠軍。

52


Svanholm Singers is an extraordinary male voice chamber choir. Since its formation in 1998, the ensemble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one of the brightest

shining stars on the Swedish choral scene. The twenty talented singers constantly strive to develop and refine their artistic and musical expression, through vocal music for male voices.

The core of the repertoire is the male choir tradition of Scandinavia and the Baltic. Through numerous tours and awards in Europe and Japan the ensemble has gained a reputation for performances characterized by spirit, joy and youth while making unique interpretations of classical music. The light voices of the singer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xact intonation create a unique sound that has become the trademark for Svanholm Singers.

The choir strive to continuously expand and develop the male choir repertoire, and therefore sings a lot of modern music, and works commissioned by

the choir from a variety of composers. These include names such as Christian Engqvist and Daniel Hjort from Sweden, Peter Bruun from Denmark, John Milne from the USA and Arturo Salinas from Mexico. The choir also regularly perform new works and arrangements by its conductor, Sofia

Söderberg. Among the choirs favorite composers is the recently deceased Estonian composer Veljo Tormis, with whom the choir had a unique collaboration during the years 2006-2008, resulting in both concert tours and an album - Tormis: Works for Men’s Voice.

The list of achievements grows long and includes victories and awards spanning since the choirs formation. Most recently the choir went to the Tolosa Choral Contest 2016 in Spain, and won both categories in which they competed.

指揮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conductor 指揮索德柏格於馬爾摩音樂學院修習聲樂、鋼琴、管風琴與合唱指揮,並在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院修習 巴洛克大提琴,已是合唱界優異的知名指揮。除曾擔任馬爾摩歌劇院合唱指導外,也與許多無伴奏合唱 團合作。她獲得多項指揮獎,包括:義大利(2000年羅馬「奧蘭多拉絮斯合唱節」、2006年哥里加「塞 季奇國際合唱比賽」)、2002年波蘭「Hora Cantavi音樂節」、2005年芬蘭拉提「第四屆馬代托雅國際音

樂節」、以及2010年匈牙利德卜勒「森巴爾托克國際合唱比賽」。此外,她的詮釋手法也贏得許多獎項 肯定。

索德柏格與男聲合唱團「史旺宏歌手」自2001年起合作至今,已錄製五張專輯,並多次於世界各地進行巡演。2015年起她開始擔任 「馬爾摩現場重唱團」指揮兼藝術總監,並在同年首度登場指揮馬爾摩交響樂團。2017年五月她將首度與瑞典廣播合唱團合作於斯德 哥爾摩貝瓦爾德音樂廳進行兩場演出。 索德柏格經常為自己的合唱團作曲和編曲,她的作品已由瑞典Gehrmans與Bo Ejeby,以及美國的Walton Music出版。 Sofia Söderberg studied singing, piano, organ and choral conducting at the Malmö Academy of Music and Baroque cello at 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Stockholm. Sofia has established herself as a distinguished Choral Conductor. She has been working as Chorus Master at Malmö Opera but

also a lot with cappella choirs. She has been awarded numerous prizes for her conducting, in Italy (VIII Orlando di Lasso Choir festival Rome, 2000

and 45th Seghizzi Concorso Internazionale di Canto Corale, Gorizia, 2006), Poland (Horat Cantavi, Suwalki 2002), Finland (Fourth International Madetoja Competition, Lahti, 2005) and Hungary (Béla Bartók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 Debrecen 2010) and her interpretations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a number of honors. Together with the Male Voice Ensemble Svanholm Singers, which she conducts since 2001, she has produced 5 cd recordings and made several concert tours around the world. Since 2015 she is also condutor and artistic director for Malmö Live Vocal Ensemble

and the same year she conducted Malmö Symphony Orchestra for the first time. In may 2017 she will make her debut together the Swedish Radio Choir in two concerts at Berwaldhallen in Stockholm.

Sofia is frequently writing music and arrangements for her choirs and her music has been published by Gehrmans and Bo Ejeby in Sweden and by Walton music in USA.

53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Serbia

絲薇塔娜•斯巴耶齊是世界公認塞爾維亞與巴爾幹口耳相傳古老歌謠的頂尖權威,致力於研究微分音無伴奏歌曲與其獨特的聲樂 技巧和裝飾音。為了研究採集,親自前往巴爾幹地區,在當地村落第一手接觸優秀的耆老歌手。她將25年來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付 諸實行,成立了貝爾格勒的女聲團體-「斯巴耶齊重唱團」,並經常在演出時邀請這些村落歌手同台。她經常在國內和世界各地 舉辦塞爾維亞傳統歌謠與文化的講座和研習會,並與世界各地的藝術與音樂學界合作。此外也與世界一流的傳統民謠歌手合作, 包括:荷洛尼斯艾多尼迪斯(希臘)、多姆娜薩米歐(希臘)、揚卡盧普奇娜(保加利亞)、史黛拉奇維施(辛巴威)等。也曾 與著名藝術家在現代與前衛表演領域中同台演出,包括: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塞爾維亞)、羅伯威爾森(美國)、萊恩霍德 傅立德(德國),以及Zeitkratzer樂團(德國)、珊蔻娜赤婭克(圖瓦共和國)、威廉巴辛斯基(美國)、厄斯萊姆格魯伯(瑞 士),與鮑里斯科瓦奇(塞爾維亞)。 斯巴耶齊重唱團廣泛且具高度挑戰的曲目包含了古老的塞爾維亞傳統歌謠,如:源自波士尼亞西部的potresalica(抖聲山歌)、 來自克羅埃西亞斯洛沃尼亞和班尼迦地區多聲部歌謠、德里納河流域的坎塔利卡(kantalica)民謠、波士尼亞中部奧茲倫山區的 二重唱(第二部強烈間續節奏)、塞爾維亞西部與中部民謠、波士尼亞東部的抒情歌謠“na bas”、各種科蘭耶舞曲(kolanje圓 圈舞)等。 該團自2009年成立後不到一年時間,便展開一系列巡演,足跡遍佈: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維也納音樂廳、WOMEX世界音樂博 覽會,及歐美各地各大傳統複音、民謠與新音樂音樂節。該團的演出以及錄音專輯在國內外均備受讚譽。2011年參與了美國導演 羅伯威爾森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生與死》演出。 斯巴耶齊重唱團致力於重新發掘被遺忘的歌唱傳統、第拿里地區傳統的二部間續重拍民謠,及不可思議的和聲。透過豐富情感和 肢體呈現,毫不妥協地面對挑戰,堅守傳統唱法,使她們獲得「傳統前衛」的稱號。將自制與自發極致地融合為一。

54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authorities on the ancient, orally transmitted vocal traditions of Serbia and the Balkans, Svetlana Spajić has made her special expertise the study of microtonal a cappella singing and its unique vocal techniques and ornamentation. Her research in the subject has led her to travel the Balkans, studying firsthand with the best village singers of oldest generation. She has embodied her 25 years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to the working process of Svetlana Spajic Group, a Belgrade based female ensemble which actively includes the village singers who

often publicly perform with the group. She holds lectures and workshops on Serbian traditional singing and culture in the country and abroad and regularly co-operates with art and music academies worldwide. Svetlana Spaji has collaborated with world’s best traditional singers including Hronis

Aidonidis, Domna Samiou, Yanka Rupkina, Stella Chiweshe. Other notable artists with whom she has performed are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nd avant-garde music and art such as Marina Abramovic, Robert Wilson, Reinhold Friedl and Zeitkratzer, Sainkho Namtchylak, Antony, William Basinski, Urs Leimgruber, Boris Kovać.

The broad and challenging repertoire of Svetlana Spajic Group consists of the oldest Serbian traditional forms such as potresalica (“shaking song”)

from western Bosnia, multi-part singing from Slavonia and Banija, kantalica from the Drina river area, two-part singing in intensive intervals of a second from Ozren (central Bosnia), western and central Serbia, ballads “na bas” from Eastern Serbia, different forms of kolanje (singing in the ring dance) etc.

In less than a year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09 the group already gave a series of concerts, performed at Concertgebouw, Wiener Konzerthaus, WOMEX, festivals of traditional polyphony, folk and new music all across Europe and in USA. The performances and albums have met with high critical acclaim in the country and abroad. Since 2011 they are part of the theatre play “The Life and Death of Marina Abramović” by visionary American director Robert Wilson.

Svetlana Spajic Group is a powerful re-discovery of forgotten vocal idioms, Dinaric second interval strikes, unexpected harmonies. What brought them

the reputation of traditional avant-garde is their faithfulness to the old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singing through uncompromising risky performances of great emotional and physical impact. An ultimate control and spontaneity in one.

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團員: Svetlana Spajić – vocal

Dragana Tomić – vocal and kaval Suyana Arsić – vocal

Marija Novaković – vocal

55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創立於2011年,當時英國指揮提姆布朗受邀成立表演合唱團,挑選當地最優異的專業歌手,與瑞士蘇黎世音樂 廳管弦樂團成為合作夥伴。 該團已經歷成果豐碩的三個樂季,與市政廳管弦樂團、柏林國立樂團、瑞士阿爾高交響樂團以及瑞士法語區管絃樂團,合作的指 揮包括:大衛辛曼、伯納德海廷克、丹尼爾巴倫波因、法蘭士布魯根、羅傑諾林頓爵士、尼姆賈維、伊沃波爾頓與帕布羅艾拉斯 -卡薩多。蘇黎世合唱團也同時迅速地建立自己的演出計畫,包括前往德國與以色列巡演,並與各演出團體作跨界合作,包括: 亞倫派森現場計畫、巴洛克古樂合奏團、耶路撒冷以色列室內樂團、滾石合唱團、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並與蘇黎世歌劇院巴洛 克樂團 - 辛提拉古樂團,建立經常性的合作關係。 該團多方嘗試各種音樂類型,豐富彈性的資源,讓他們除演出經典樂團伴奏的合唱作品如:布魯克納、布列頓或巴赫之外,也演 出無伴奏作品,並自行委託創作(包括著名電影配樂家尼可慕禮)。 該團榮幸參與大衛辛曼卸任音樂廳管弦樂團總指揮的告別音樂會,以及九月新任指揮梁內爾布漢傑的就任音樂會,演出音樂廳管 弦樂團首位創意總監,艾薩-佩卡沙隆年的新作。接下來的計畫包括:潘德列茨基第八號交響曲、巴赫《聖誕神劇》、巴克斯與 布列頓的無伴奏作品,以及白遼士《頌歌》。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在每個樂季也為熱誠的業餘歌手、學生和指揮以及非專業的各層面觀眾準備各種節目。

56


The Zürcher Sing-Akademie was founded in 2011, when British conductor, Tim Brown, was invited to set up a new concert choir, drawing on the best available professional singers of the region, as choral partner of the Tonhalle Orchestra of Zürich, Switzerland.

Already, the choir can look back on three highly successful seasons, having made celebrated appearances with the Tonhalle Orchestra, Staatskapelle

Berlin and Aargau Symphony Orchestra (Argovia) of Switzerland, and 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 under conductors such as David Zinman, Bernard Haitink, Daniel Barenboim, Frans Brüggen, Sir Roger Norrington, Neeme Järvi, Ivor Bolton, and Pablo Heras-Casado. Meanwhile, the Zürcher Sing-Akademie's own project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cluding concert tours to Germany and Israel, and partnerships with ensembles as

diverse as the Alan Parsons Live Project, Tafelmusik Baroque Orchestra, Israel Camerata Jerusalem, the Rolling Stones,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 and a now regular partner, Orchestra La Scintilla – the baroque orchestra of the Zurich Opera House.

The choir embraces a wide range of musical styles, its flexible resources enabling it to tackle not only the choral–orchestral works of Bruckner, Britten or Bach but also a cappella works, and its own commissioned works (including from Nico Muhly).

Proud t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l concerts of David Zinman as the Tonhalle Orchestra's outgoing Chief Conductor, the Zürich Sing-Akademie is excited to be part of the orchestra's inaugural concert in September under its new conductor, Lionel Bringuier, in a performance of a new work by Esa-

Pekka Salonen, the Tonhalle Orchestra's first-ever Creative Chair. Other projects in the forthcoming season include Penderecki's Eighth Symphony, Bach's Weihnachtsoratorium, unaccompanied works of Bax and Britten, and the Berlioz Te Deum.

The Sing-Akademie also develops programmes for and with keen amateur singers, students and conductors, and integrates groups of non-professionals in a number of programmes per season.

指揮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conductor 生於1978年,赫爾嘉特目前擔任魯爾合唱團總監,該團是德國魯爾地區(鄰近埃森)備受推崇的專業合 唱團。該團的曲目廣泛,包括早期到浪漫派的合唱作品,也接觸許多現代作品和歌劇。 赫爾嘉特的音樂教育始於家鄉雷根斯堡,之後則受教於慕尼黑音樂戲劇大學。對他影響極大的老師包 括:麥克•葛拉澤、史蒂芬•帕克曼與丹•歐洛夫•史騰倫特,這些良師均幫助他走上專業指揮之路。 赫爾嘉特曾與慕尼黑廣播樂團、波鴻交響樂團、丹麥室內樂團、慕尼黑交響樂團、柏林古樂學會樂團、 科隆古樂團、漢堡鳴聲合奏團等知名樂團合作。除此之外,他曾在知名大師如:赫伯•布隆斯泰特、長野健、拉斐爾•弗呂貝克•德 伯格斯以及克里斯蒂安•蒂勒曼麾下擔任助理指揮。 Born in 1978, Florian Helgath is Director of ‘Chorwerk Ruhr’, the highly acclaimed professional choir in Germany's Ruhr Area, near Essen. They

perform a wide range of music, ranging from the choral repertoire of Early Music to Romantic and including performing many contemporary works and operas.

Florian Helgath is a regular guest conductor at the Sudwest Rundfunk (SWR) Vocal Ensemble, the RIAS Chamber Choir Berlin, the Bavarian Radio Choir, the choir of Radio France, as well as the MDR choir in Leipzig.

Florian Helgath’s musical education began at his hometown of Regensburg, and later at the Hochschule for Music and Theatre in Munich. His most influential teachers include Michael Gläser, Stefan Parkman and Dan Olof Stenlund, all of whom helped shape his career as a conductor.

Florian Helgath works with orchestras including Munich Radio Orchestra, Bochum Symphony Orchestra, Dnish Chamber Orchestra, Munich Symphony Orchestra, the Akademie fur alte Musik Berlin, Concerto Köln and the Ensemble Resonanz in Hamburg. As an assistant conductor he has worked with celebrated conductors including Herbert Blomstedt, Kent Nagano, Rafael Frubeck de Burgos and Christian Thielemann.

57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 VEUS-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Spain

西班牙樂友少年合唱團由60位12至17歲的年輕歌手組成。是西班牙首屈一指的兒童合唱團,以優質、新舊融合與獨特的表演著 稱。該團參與並製作兒童歌劇、學校和家庭音樂會、音樂劇、加入舞蹈戲劇元素的音樂會,以及以原創生動的方式推廣聲樂的表 演活動。 該團自1996年成立至今,由指揮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帶領,並曾與知名指揮:克利斯欽葛盧伯、麥可伯德、荷西路易斯巴 索、丹尼爾卡列加里、曼涅瓦迪維索,與奧斯卡波達。 所有團員均接受聲樂課程,聲樂老師包括:瑪麗亞伊拉、胡莉亞榭塞、約迪卡薩諾瓦,與拉斯伊思達。 該團成功的秘訣是密集排練,以及指揮約瑟維拉荷菲爾的努力不懈與細膩的技巧,此外對創作的熱情和活力更是不可或缺。 該團每年平均有三至四場製作、20場音樂會,並且幾乎每年都會參與一場國際音樂節。同時也經常性地與各大機構合作, 如:巴塞隆納里西奧大劇院、巴塞隆納音樂廳,與加泰羅尼亞音樂宮;同時也與職業樂團如:巴塞羅那和加泰羅尼亞交響樂團 (OBC),L'Orquestra Camera Musicae樂團等。

58


The 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is formed by 60 young singers aged from 12 to 17. It is one of the best Spanish children choirs, known by the

quality, eclecticism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productions. The choir has performed and produced children’s operas, school’s and family concerts, musicals, concerts with choreo-graphies and dramaturgy, and productions which aim to present vocal music in an original and exciting way.

Since its foundation in 1996, the choir has been conducted by Josep Vila Jover, and has also worked with renowned conductors such as Christian Grube, Michael Boder, José Luís Basso, Daniele Callegari, Manel Valdivieso or Òscar Boada.

All children in the choir take voice lessons with teachers Maria Illa, Júlia Sesé, Jordi Casanova and Lars Isdahl. The secret of its success is based on many rehearsals, a meticulous hard work of its director Josep Vila and a carefully techique, but also on creative

passion and enthusiasm! The 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has three regular rehersals every week but when an opening of a production is near, it tends to have extraordinary and intesive rehearsals.

This is a choir that performs an average of three or four productions a year, twenty concerts and participates almost every year at 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It also co-llaborates regularly with important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Gran Teatre del Liceu, L'Auditori de Barcelona and the 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 or profesional orches-tras such as Orquestra Simfònica de Catalunya i Nacional de Barcelona (OBC) and the Orquestra Camera Musicae. 指揮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conductor 1970年生於格蘭諾耶爾,曾與安力克利柏、康席塔賈西亞與克利斯提安格魯伯修習合唱指揮。 目前擔任樂友合唱團(Societat Coral Amics de la Unió)藝術總監,該團為加泰隆尼亞地區頂尖的合唱學 校,共有五百多位學生和七個合唱團,目前擔任其中二團的合唱指導:由55位11到16歲童聲歌手所組成

的「樂友少年合唱團」(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以及由33位歌手組成的混聲合唱團「格蘭諾耶爾 室內合唱團」(Cor de Cambra de Granollers)。此外,他也負責指導巴塞隆納里西奧歌劇院歌劇演出的童

聲角色。他所帶領的樂友少年合唱團是西班牙的頂尖合唱團,在各項國際大賽中屢獲佳績,如:西班牙 托洛薩合唱大賽(第一名)、芬蘭「一同歡唱」音樂節(最佳青年合唱團與銀玫瑰盃)、托雷維耶哈合唱大賽(最佳西班牙合唱團獎 與觀眾獎)。曾多次參與國際音樂節,包括:法國(普羅旺斯-亞爾勒音樂節)、德國(烏瑟多姆音樂節)以及荷蘭(無限人聲音樂 節)。他也曾在由西班牙阿拉瓦省於維多利亞舉辦的合唱大會中擔任客席合唱指導。經常受邀在各合唱講座與音樂節中擔任指揮,後 者包括在匈牙利佩奇所舉辦的2015歐洲歌唱節。 目前也在加泰隆尼亞兒童合唱協會(Secretariat de Corals Infantils)教授「合唱指揮」課程。他已出版許多錄音作品,近期佳作包括:

2016年Un barret de cançons、2014年Un conte de Nadal、2012年There is no rose、2011年Després del Jazz以及2011年El Bestiolari d'Albert

Guino-vart。

Josep Vila Jover (Granollers, 1970) studied choral conducting with Enric Ribó, Conxita Garcia and Christian Grube. He i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Societat Coral Amics de la Unió", an outstanding cho-ral school in Catalonia with more than five hundred students and seven choirs in active, he is the choirmaster of two of the school choirs: The Children's Choir "Cor Infantil Amics de la Unió", formed of fifty white

voices aged between 11 and 16 and the "Cor de Cambra de Granollers", a mixed choir with thirty members. He has also conducted the children voices parts in operas performed in the Liceu Opera House in Barcelona.With the "Cor Infantil", whic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in Spain, he has been

awarded several prices in prestigious international contests such as Tolosa (1st price), Let the people sing! (Best Youth Choir and Silver Rose Bowl) and Torrevieja (Best spanish choir prize and Audience prize).He has taken part in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festivals in France (Aicler-Provence), Germany (Usedom) and Holland (Voices Unlimmited). He has been guest choirmas-ter in "Encuentros Corales "(Choral Meetings), held by the Federacion

Alavesa in Vitoria, Spain.He is regularly invited as a conductor in workshops and festivals of choral singing and among the latter it's included the

Europa Cantat 2015 festival in Pécs (Hungary).He is also a professor of the Choral Direction course in the Secretariat de Corals Infantils. His

recording production is wide and among them, the most recent and outstanding albums are Un barret de cançons (2016), Un conte de Nadal (2014), There is no rose (2012), Després del Jazz (2011), and El Bestiolari d'Albert Guino-vart (2010). 59


日本佐倉少年合唱團 Sakura Junior Choir, Japan

2003年自佐倉市民音樂廳所開設的合唱班獨立後,至今成立14年。現有45名團員,由幼稚園生至大學生所組成,於每週六齊聚練 習,享受音樂的美感與樂趣。團員們藉由合唱練習,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素養,也可以在不同的年齡層中,學習到協調相處及共同 成長的重要性。 合唱團除定期舉辦音樂會及聖誕音樂會外,也參加千葉縣合唱祭及佐倉市合唱節演出。此外更積極與海外合唱團進行交流活動, 如2008年於匈牙利巡迴演出,及贊助2012年Pro Musica女聲合唱團(匈牙利)、2013年Cantemus兒童合唱團(匈牙利)、2014年

Polifonica室內合唱團(白俄羅斯)及2016年拉脫維亞之聲(拉脫維亞)的日本公演並同台演出。另外,2015年也參加京都ALTI 聲樂音樂節演出。去年更受邀參加輕井澤國際合唱藝術節演出等,活動範圍遍佈全日本。 2013年參與日本電視卡通「麵包超人」主題曲專輯錄音;2015年參與松下耕老師所委託的『兒童合唱曲集「あいうえ おー い」』首演發表會,並於去年發行專輯,樂譜及CD專輯皆榮登PANAMUSIC出版社2016年暢銷排行榜。

﹝獲獎經歷﹞: ● 日本聲樂大賽全國大會│2014年優等 ● 千葉縣合唱大賽│2004年金獎,朝日新聞社│2005年、2013年金獎 ● 神奈川聲樂家音樂大賽│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少年組第一名 2014年 綜合組第三名 2016年 綜合組評審團特別獎 ● 日本兒童合唱祭典 少年合唱祭全國大會│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出場

60


The Sakura Junior Choir was formed in 2003 from the Choral Classroom, which was held by the Sakura Citizens' Music Hall. Its singers range in age

from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college students, divided into Junior (1st–4th grade) and Senior (5th grade and above) classes. Through the choir,

members learn the splendor of self-expression and the value of connecting with others.

In addition to hosted events like regular concerts and Christmas concerts, the choir also participates in festivals such as the Chiba Prefecture Choral Festival and the Sakura City Choral Festival. The choir is also active outside of Chiba, having been a participant in the Kyoto ALTI Vocal Ensemble

Festival in 2015 and an invitee to the Karuizawa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in Nagano Prefecture last year. In addition, the Sakura Junior Choir actively engages in exchanges with choirs from abroad and has appeared as a special guest and co-performer in concerts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when they performed in Japan: Pro Music, Hungary (2012); Cantemus Children's Choir, Hungary (2013); Polifonica Chamber Choir, Belarus (2014); Latvian Voices, Latvia (2016).

The Sakura Junior Choir participated in the recording session for the TV anime Anpan-man theme song CD in 2013, premiered A-I-U-E-Hoy!

from Ko MATSUSHITA's Choral Collection for Children's Voices in 2015, and released a CD last year. The choir's scores and CD were among PANAMUSICA's best-selling items of 2016.

• National Vocal Ensemble Competition: Prize of Excellence (2014)

• Chiba Choral Ensemble Competition: Gold; Mainichi Shimbun Award (2004), Gold (2005, 2013)

• Kanagawa Vocal Ensemble Competition: First Place, Junior Division (2014, 2015, 2016, 2017), Third Place, All Divisions (2014), Judges' Special Prize (2016)

• National Competition of the Children’s Chorus Festival: Participant (2006, 2007, 2008, 2011,2012, 2014) 指揮

戶谷 登貴子

Tokiko Toya, conductor 日本國立音樂大學音樂教育系畢業,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千葉大學研究所音樂教育碩士學位,目前就讀 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聯合學校教育學博士班,主修合唱教育。 曾榮獲第29屆山口縣學生音樂大賽聲樂組首獎,每日新聞社 ,並獲邀於瀧廉太郎紀念音樂祭演出。合 唱指揮師事大谷研二,聲樂師事末廣順子,古樂聲樂師事廣瀨奈緒。2004年於匈牙利參與薩博(Dénes Szabó)舉辦的國際指揮大師班、2015年參加由巴爾托克女聲合唱團及Kardos Pár基金會所舉辦的第11屆

賽格德國際合唱指揮研討會,並取得各項結業文憑。為了在音樂專業領域上更求精進,加入指揮家暨

作曲家松下耕老師所帶領的「SAYAKA」東京女聲合唱團(Tokyo Ladies' Consort 'SAYAKA') 及蓋亞愛樂合唱團(Gaia Philharmonic Choir)。現為日本音樂教育學會、日本音響學會、日本音聲言語學會、日本聲樂發聲學會會員,並為國立醫院機構東京醫療中心之 臨床研究中心人工臟器 機器開發研究部研究員(音聲研究)。

Tokiko TOYA completed her undergraduate studies at the Kunitachi College of Music,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Music. She graduated at the top of her class from the Chib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where she majored in Music Education. Currently, she is enrolled in

the Pedagogical Techniques Ph.D. course at the Tokyo Gakugei University Unite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where she is researching choral education.

Ms. TOYA won first place in the Vocal Music Division at the 29th Yamaguchi Prefecture Student Musical Competition and received the Mainichi

Shimbun award. She has performed in the Rentarō Taki Music Festival. She studied choral conducting under Kenji Ō TANI, vocal music under Junko

SUEHIRO, and early vocal music under Nao HIROSE. In Hungary, she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Master Course by Dénes Szabó

in 2004 and the 11th Szeged International Choral Conducting Seminar by the Béla Bartók Women's Choir, Kardos Foundation, and Éva Rozgonyi in

2015, receiving diplomas for bothCurrently, she is a diligent member of the Tokyo Ladies' Consort “SAYAKA” and the Gaia Philharmonic Choir, for both of which conductor/composer Ko MATSUSHITA serves as regular conductor. She is a member of the Japan Music Education Society,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Japan, the Japan Society of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 and the Jap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inging. Ms. TOYA is also a

researcher specializing in vocal research at the Dept. of R&D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Artificial Organs, part of the Center for Clinical Sciences at the National Hospital Organization' s Tokyo Medical Center.

61


芬蘭多米南特合唱團 Dominante, Finland

多米南特合唱團是芬蘭著名的混聲合唱團。成立於1975年,由赫爾辛基科技大學校內學生組成,目前多數成員仍是阿爾托大學、 赫爾辛基大學和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學生。 該團自1981年便由指揮穆爾托帶領,從傳統到現代合唱作品,以及從音樂劇到大型樂團作品的多元曲目,30年來已成為芬蘭備受 歡迎的合唱團體。由專業聲樂指導的個人聲樂訓練,也是型塑該團獨特音色的重要因素。 該團近期曾與芬蘭國家歌劇院、芬蘭廣播交響樂團、赫爾辛基愛樂管弦樂團、塔皮歐拉小交響樂團、拉堤交響樂團等著名樂團, 以及尤卡佩卡薩拉斯特、萊夫·賽格斯坦以及海慕特瑞霖等指揮合作。2007年八月,該團在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和拉堤交響樂 團與指揮奧斯莫凡斯卡,參與當年的BBC逍遙音樂節。2012年該團受邀參加香港藝術節。 南極和企鵝小心了!該團近期巡演的將前往南韓、香港、俄國、西班牙、丹麥和日本。 該團多年來參與20多次錄音。最近的一張無伴奏人聲錄音名為《輕柔》(Lempeä),2009年獲得芬蘭合唱指揮協會年度錄音 獎。2010年該團參加BIS唱片公司出版的全套西貝流士作品錄音。由該團演唱的混聲合唱作品,在歐洲各地備受讚譽。 Dominante合唱團也鼓勵團員自組重唱團,該團多組四重唱和五重唱參加丹麥國內的比賽屢獲佳績。無論台上台下的演唱都是 「Dominante精神」的精髓,也因此能讓世界各地的觀眾,記得這群年輕、有活力且努力投入的歌手。 Dominante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mixed choirs in Finland. Founded in 1975 as a student choir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the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mpus, it still consists mostly of students of Aalto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Helsinki and the Sibelius Academy.

Dominante has been conducted by Dir. Seppo Murto since 1981. During these three decades Dominante has become a desired choral performer in

Finland thanks to its versatile repertoire ranging from traditional to contemporary choral music and from musicals to orchestral works. Individual vocal training led by Dominante's professional vocal coache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shaping the unique sound of the choir.

Recently Dominante has worked among others with the Finnish National Opera, the Finn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Helsinki Philharmonia, Tapiola Sinfonietta, and the Lahti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conductors like Jukka-Pekka Saraste, Leif Segerstam and Helmuth Rilling. In August

2007 Dominante performed in the Royal Albert Hall of London together with the Lahti Symphony Orchestra and Osmo Vänskä as part of the BBC Proms festival. In 2012 Dominante took part in the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62


Antarctica. Penguins beware!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tours have taken Dominante to countries including South Korea, Hong Kong and Russia, Spain, Denmark and Japan.

Over the years, Dominante has appeared on more than twenty recordings. For its latest a cappella recording titled Lempeä, Dominante was given the Record of the year award by The Finnish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in 2009. In 2010 Dominante participated in the recordings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Jean Sibelius for the BIS record label. Dominante's performances of these choral works for mixed choir have been critically acclaimed across Europe.

Dominante also encourages its members in vocal group activities and many of the choir's quartets and quintets have won prizes in national contests. The serenades and off-stage singing are essential parts of the Spirit of Dominante that has had the final touch in making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remember this youthful, dynamic and dedicated group of singers.

藝術總監暨指揮

穆爾托

Seppo Murto, artistic director 指揮穆爾托(生於1955年)是芬蘭首屈一指的管風琴家和合唱指揮。1980年取得管風琴演奏文憑,1983 年帶領Dominante取得合唱指揮文憑。 穆爾托於1981年開始擔任Dominante合唱團音樂總監。此外也曾擔任Suomen Laulu (1984-1988), Akateeminen Laulu (1994-2000),Viva Vox (1995-), Murtosointu (2003-),與Chorus Cathedralis Aboensis (20062008) 等混聲合唱團的藝術總監。

穆爾托經常在世界各地參與指導合唱指揮講座和研習,如:芬蘭Nordklang合唱音樂節、Europa Cantata合唱音樂節。他也帶領合唱團

錄製許多張專輯,穆爾托也經常指揮芬蘭頂尖交響樂團演出巴赫、海頓和莫札特等人的著名作品。

穆爾托自1985年起便擔任赫爾辛基大教堂司琴,同時也在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等芬蘭頂尖音樂學府教授管風琴。他常在芬蘭以及世界各 地舉辦管風琴獨奏會,如:北歐各國、俄國、愛沙尼亞與德國。 芬蘭合唱指揮協會於2001年提名穆爾托為年度合唱指揮。 2004年芬蘭城市艾斯博頒發給穆爾托榮譽獎章。隨後在2007年,赫爾辛基科技大學也頒予另一榮譽獎章。 Director musices Seppo Murto (b. 1955)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innish organists and choir leaders. In 1980 he received his diploma in the organ and 1983 in choral conducting with Dominante Choir.

Seppo Murto started as Dominante's artistic director in 1981. In addition, Seppo Murto has worked 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for the mixed choirs

Suomen Laulu (1984-1988), Akateeminen Laulu (1994-2000), Viva Vox (1995-), Murtosointu (2003-), and Chorus Cathedralis Aboensis (20062008).

Seppo Murto has given many seminars and workshops in choral conducting around the world, e.g. in the Nordklang and Europa Cantata festivals. He

has made numerous recordings with his choirs. Murto has also conducted major works of Bach, Haydn, and Mozart with leading Finnish symphony orchestras.

Seppo Murto has been the organist of Helsinki Cathedral since 1985 and he also teaches the organ at the Sibelius Academy, the leading institu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Finland. He has given organ recitals in Finland and abroad, e.g. in Scandinavian countries, Russia, Estonia and Germany. The Finnish Choral Conductors' Association nominated Seppo Murto as the choral conductor of the year in 2001. In 2004 the city of Espoo awarded Seppo Murto with a medal of honour.This was followed by another medal of honour by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2007.

63


屏東縣豐田國小合唱團 Pingtung County F.T.E.S. Chorus, Pingtung

充滿客家味道的豐田國小合唱團成立於民國58年,因為堅持傳承與「想」、「望」,讓孩子美好的聲音傳唱大街小巷,甚至到世 界更多的角落。曼妙的舞蹈搭配上優雅的合音,成就了豐田兒童在客家音樂世界中的驕傲。一路走來,感謝黃美鈴老師、陳柏豪 老師、謝翠霞老師以及黃純純老師的悉心呵護與辛勤指導,加上歷任校長的扶持,才能有今日。相信在現任校長馮麗珍的帶領 下,豐田合唱必能再造顛峰,開創新局!歷年來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都陸陸續續獲得特優的好名聲,甚至今年在全國鄉土歌謠 比賽中還榮獲客家語系特優,新住民語系特優及福佬語系優等成績,為我屏東縣及豐田國小爭取更大榮譽。

指揮

黃美鈴

Mei-Ling Huang, conductor 國內資深合唱音樂指揮,現任屏東音樂協進會文化基金會董事、台灣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協會理事、音 樂協進會常任理事、屏東縣潮聲合唱團、潮州高中、南榮國中、豐田國小合唱指揮。2016年擔任屏東 縣演藝廳開幕表演藝術總監,總統親臨主持,歷屆屏東縣縣長到場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四十餘年來,指揮台灣各類合唱團,參加國際及國內音樂比賽或鄉土歌謠比賽均屢屢獲佳績,故有 「冠軍老師」和「合唱南霸天」之稱號,亦經常任各項比賽之評審。曾獲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教育 優良獎、杏壇芬芳錄」,全國模範婦女楷模、優良志工及藝術工作者等榮譽。長期以來,對於地方文 化之深耕、深入各校園及社區,積極推動藝術紮根,堪稱「文化達人和合唱界的尖兵」!

64


屏東縣私立南榮國民中學 Private Nan-Jung Junior High School, Pingtung

創立於民國86年,主要成員由各年級男女擔綱,聘請『合唱南霸天』之稱的黃美鈴老師擔任總指揮,校內指導老師則是胡恬嘉老 師及施苑婷老師。由於陳純適執行長、陳純婉董事長及張顥騰校長對人文藝術的重視與推廣,歷年來,不論校內演出、校外展演 或全國比賽,皆表現傑出,與國際亦有頻繁的文化交流,九十九年六月更遠赴大陸福州市參加「第三屆兩岸合唱音樂節」,在眾 多優秀團隊而且不分年齡層的比賽中,榮獲銀茉莉獎。目前已連續二十多年奪得全國音樂比賽優等或特優之佳績,今年三月的全 國決賽,男、女聲合唱更贏得『特優第一』之殊榮。本校合唱團主旨在於引導學生開發音樂潛能,展現自信,透過訓練享受最自 然的人聲樂器所製造出的和聲美感,藉以體會團隊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鋼琴

陳柏豪

Bo-Hao Chen, pianist 陳柏豪,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柏豪老師年輕有才華,鋼琴伴奏技法令人讚賞,是黃美鈴老師的最佳拍 檔。除了鋼琴演奏外,對編曲作詞更有其獨到見解,本校演唱之「山田客情滿寶島」,就是由柏豪老師重新 改編,曲風融合客家原民風,充分表現台灣豐富多元之族群特色,薪傳客家音樂不遺餘力。多年來指導多校 團體或個人參加全國音樂比賽、音樂競賽、音樂班,表現優異,屢獲佳績。

65


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 Yunlin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本團成立於2005年11月,由熱愛歌唱之各界人士組成;團長暨指揮是許淑媛老師,並邀請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藝術總監杜黑教 授、作曲家黃俊達及旅美指揮家沈新欽教授定期指導。 本團於2007∼2017年連續12年榮獲雲林縣傑出演藝團隊。自2005年起,每年參與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迄今,與來自世界各地國際 知名合唱團同台聯演,增進國際交流也開拓民眾觀賞視野。2009∼2016年開始嘗試音樂劇演出:《戀戀雲鄉Ⅰ、Ⅱ》、《Stand by Me-流水年華》、《雲林•上海 雙城戀曲》、全台語原創音樂劇《雲頂上的黑貓林1、2》、布袋戲主題音樂劇《潑辣辣的夢》 等,受到觀眾熱烈歡迎。本團默默耕耘、播種,希望能替台灣的合唱音樂紮根,在故鄉的土地上,綻放更多音樂的花朵。

指揮

許淑媛

Shu-Yuan Hsu, conductor 中國文化大學畢業,自幼在音樂家庭成長。師事杜黑教授及美國包克多(Robert W.Proctor)教授並接受 匈牙利名指揮嘉保•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教授之指導,學習合唱訓練及指揮技術。

1990-1992赴法進修音樂學及聲樂,加入巴黎的德拉隆室內合唱團,由法國里昂高等音樂院Gilbert AMY教授及 Bernard TETU教授指導演出多場音樂會,並多次參加國際性之「Conducting Master Class」。

2005年11月成立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擔任團長兼指揮,12年來指導團隊參加多場大型音樂會演出,於 2005年至2016年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中分別與來自世界各地合唱團聯合演出,音樂表現受到矚 目及肯定;並指導雲林愛樂自96至106年連續12年榮獲「雲林縣傑出演藝團隊」音樂類首獎。

66


天生歌手合唱團 Natus Cantorum, Kaohsiung

一群志同道合,並且熱愛合唱音樂的優秀歌手們創立於 2010 年,自負的名號是一種鞭策,代表著不斷求新求變的學習熱忱。除了 追求藝術性、勇於挑戰困難的曲目之外,也堅持多元化,與不同的指揮合作,期能激發更多火花,展現合唱音樂的多樣面貌,曾 與唐天鳴、萬益嘉、沈新欽、呂景民、Albert Tay等指揮合作演出並獲好評。2011年於文化部所舉辦之建國百年社會組合唱大賽榮

獲「混聲組全國冠軍」之殊榮。2012年榮獲社會男聲組全國第三獎。2014,2016年應邀於亞洲柯大宜研討會音樂會演出。成立至

今演唱足跡遍及台灣各地,更曾出訪日本、新加坡舉辦交流音樂會,為台灣新銳合唱團代表之一。

指揮

唐天鳴

Tien-Ming Tang, conductor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主修合唱教育,師 事翁佳芬教授。曾任拉縴人男聲合唱團音樂總監、泰國國立瑪希敦大學音樂學院指揮與室內樂系 (Department of Conducting and Ensemble, College of Music, Mahidol University, Thailand) 專任合唱指

揮,教授合唱指揮、合唱文獻與教學法,並指揮男聲、女聲、室內與交響樂合唱團等。民國102年以 第一名考進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博士班,主修合唱指揮,師事蘇慶俊教授。現任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系兼任講師,並為直締友聲室內合唱團、天生歌手合唱團、輔仁大學聖詠團、高雄創價青年合唱 團、亞特愛樂合唱團與台北醫學大學合唱團指揮。

67


六龜高中合唱團

Liou-Guei Senior High School Choir, Kaohsiung

六龜高中合唱團,2009年由江春仁校長、萬孟昆學務主任所成立,成員包含國中部及高中部學生約一百人,旨在提升校園藝術及 增進學生情誼。由於時值八八風災過後,更希望藉由合唱練習的過程與音樂表演的舞台,讓學生走出風災的陰鬱,重新面對未 來。七年來,在陳俊志指揮及多位老師指導下,本團屢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榮獲優等及特優的佳績。本團幾年來以演出傳統鄉 土音樂為主,包含客家歌曲、原住民歌曲、閩南語歌曲,符合六龜地區的地方色彩。為拓展學生視野,減少城鄉差距,除每年定 期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及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之外,近年來多次舉辦年度公演,甚至獲邀至各地演出、與大專院校合作舉辦 音樂會等。

指揮

陳俊志

Chun-Chih Chen, conductor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博士。現為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助理教授、尼布恩牙醫診所院長及高雄醫學 大學聲樂社助理指揮。曾指揮高醫聲樂社參加第十一屆全國中山盃金嗓獎合唱比賽,獲學生組亞軍。 99學年及101學年指揮高醫聲樂社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混聲組特優;100學年亦獲女聲組優等第一及男 聲組特優。指揮高雄市六龜高級中學合唱團參加100學年全國師生鄉土歌謠合唱比賽客語組,榮獲國中 組全國第一、101學年更為全國特優、103學年度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職混聲合唱優等(南區第 一)、105學年度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職混聲合唱特優及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原住民語系高中 職混聲組特優。現為高醫聲樂社助理指揮、六龜高中及寶來國中合唱團指揮。

68


國立興大附中Enchant合唱團

Enchant Choir from 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2002年本校創校便成立了合唱團社團,由愛歌唱的高一、高二同學所組成,利用午休及社團活動時間練習;參加「全國學生音樂 比賽」與「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連續十五年皆為第一名,至今已勇奪二十七座最高獎項特優獎盃。2009、2010連續兩年受 邀至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為世博表演。2011參加由新加坡主辦的「歌韵東方IV」國際合唱比賽,榮獲混聲青少年與民歌組兩面金 牌,以及「最佳指揮」與「總冠軍」的大獎。2015年參加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青少年合唱節」榮獲「混聲」與「民謠」雙料金牌 冠軍,並於總決賽獲「最佳舞台效果」與「評審團大獎」。2016年並於台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幕歌劇「迷宮魔獸」中擔綱演出。多 元學習音樂文化是我們的目標,並且更以推廣台灣精緻合唱音樂於國際舞台而努力。

指揮

徐惠君

Huei-Chun Hsu, conductor 生於台中市。畢業於曉明女中音樂班、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師事劉塞雲老師。1996年以 「合唱教育」之專題,獲師大音研所音樂教育之碩士學位,指導教授為楊艾琳博士。曾任台中市家扶 中心兒童合唱團、私立中國醫藥大學杏韻合唱團、台中市合唱團指導老師暨指揮。帶領國立大里高中( 現興大附中)合唱團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與「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屢得優等第一名與特優之 殊榮;2011年7月參加「歌韻東方IV」國際合唱比賽,榮獲民歌組與混聲青年組雙料金牌以及決賽總冠 軍,個人亦榮獲「最佳指揮」。同年並榮獲教育部頒發100年師鐸獎。2015年帶領興大附中合唱團參加 世界青少年大賽,榮獲民謠組與混聲青年組雙料金牌冠軍,及最佳舞台效果與評審團大獎。現任國立 興大附中音樂老師暨合唱團指導老師、國立中興大學合唱團指導老師。

69


南投市知音合唱團 Zhiyin Choir, Nantou City

本團於2001年由蕭碧雲、張金燕老師與一群愛樂者所組成,成員多為退休公教人員與家庭主婦,是一個典型的銀髮族合唱團。 長年在指揮蕭碧雲老師用心指導下,不僅歌藝精進亦豐富了退休的生活。成立至今,曾參與全國性的音樂比賽:在第九屆的「全 國中山杯金嗓獎」合唱比賽,榮獲全國特別獎;彰化美學館主辦的「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積極配合藝文演出:參 加「九二一震災四週年紀念活動」演唱會,與「紐約海天合唱團」舉辦「華人合唱交流音樂會」;參加「傳藝一甲子,歌聲滿人 間」的演出;與「台中教育大學」聯合演唱。此外還多次到「仁愛之家」、「榮民之家」慈善義演,並為「南投法院」更生人慶 祝母親節公益演出。

指揮

蕭碧雲

Pi-Yun Hsiao, conductor 南投縣人,畢業於台中師專音樂組,台灣省中等學校國民中學音樂科教師檢定考試及格,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專門科目,國民中學音樂科教師專門科目進修班。鋼琴師事蕭璧珠教授, 聲樂師事蓬靜宸教授,指揮師事蕭璧珠教授、張大勝教授。曾任南投酒廠混聲合唱團、中興女聲合唱 團、南投市卿雲合唱團、中台禪寺「梵音」合唱團、慈濟「音樂世界」合唱團指導老師暨指揮。 南投國中音樂教師,合唱團指導、指揮。七十六年成立「南投縣教師合唱團」創團教師,並擔任合唱 團助理指揮。七十年至八十六年應聘南投縣國中教育輔導團「音樂科」輔導員。八十三年榮獲台灣省 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指導南投國中學生參加台灣省音樂比賽,榮獲國中合唱組甲等。

70


淡江合唱團 Tamkang Chorus

淡江合唱團成員以淡江大學合唱團友為主,於1998年創團至今,參與各項重大合唱比賽獲得多座獎項的殊榮:全國中山杯金嗓獎 合唱比賽冠軍、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多次榮獲冠、亞軍,並獲文化部頒獎表揚。淡江合唱團在杜明遠老師的帶領下,音色自然 真摯、歌唱曲風多元、極具表現張力。此次演出,將帶來改編自傳統戲曲及蒙古民歌的合唱作品,帶給觀眾濃厚東方元素的音 樂饗宴。

指揮

杜明遠

Ming-Yuan Du, conductor 畢業於國防大學財經系,美國費城鄧普大學指揮研究所所長艾倫哈勒(Alan Harler)高級指揮班結 業。曾任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指揮、台北愛樂合唱團副指揮。2000年9月率領淡江大學合唱團赴美

Winona State University及California State Univ. Long Beach音樂系訪問演出。2003年7月指揮愛樂青年

合唱團,參加巴塞隆納CANTONIGROS國際合唱大賽,榮獲混聲及民謠組雙料冠軍。2008-2012年, 製作兼指揮「雙城戀曲」音樂劇,巡迴台北國家音樂廳、戲劇院、上海大劇院等兩岸10城市知名劇 院,共40場演出。2011、13、16年12月指揮淡江校友合唱團及大湖愛樂合唱團參加社會組合唱比賽榮 獲多次冠軍及亞軍。2016年11月5日指揮愛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及台北愛樂市民合唱團於國家音樂廳演 出【傳唱記憶-四年五班同樂會】。現任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實踐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淡 江合唱團、大湖愛樂、台灣雅樂、國防大學管理學院等合唱團指導、指揮。

71


清颺合唱團

Tsing Yang Choir, Hsinchu

清颺合唱團為清華大學合唱團畢業校友所發起,集結許多熱愛合唱的夥伴,並由楊覲伃老師擔任指揮。本團於2009年與清華大學 合唱團一同前往匈牙利參加「Vivace 國際合唱音樂節」,榮獲「Award of the Jury」評審團首獎。之後分別於2014年參加拉脫維亞

第8屆 World Choir Game 世界合唱大賽,2016年前往匈牙利參加「Laurea Mundi Budapest 音樂節」,皆獲得民謠組金牌及混聲組 銀牌的殊榮。每年除了在新竹地區參加大小音樂會外,未來計劃將來自新竹風城的聲音帶到台灣及世界各地,期望能與各地的合 唱愛好者交流合作。

指揮

楊覲伃

Chin-Yu Yang, conductor 畢業於華岡藝術學校西樂科,同年考入中山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輔仁大學音樂系研究所畢業,主 修合唱指揮。曾任教北市私立華岡藝術學校西樂科、竹縣石磊國小、清華大學教職員暨眷屬合唱團、 新竹科學園區合唱團、高雄醫學大學聲樂社指導老師。現為清颺合唱團、清華大學合唱團、慕音合唱 團、揚音樂集音樂總監。 2009年8月,指揮清大合唱團赴匈牙利參加「10th Vivace International Choir Festival」,獲音樂節最

高榮譽之評審團首獎。2014年7月,赴拉脫維亞參加The 8th World Choir Games 獲民謠組金牌、混聲

室內組銀牌、女聲室內組銀牌與兒童合唱組銅牌。2016年指揮清颺合唱團參加匈牙利Laurea Mundi

Budapest 音樂節,榮獲民謠組金牌與混聲室內組銀牌。

72


建國中學合唱團

Chien-Kuo High School Choir

建中合唱團自創立建中合唱團自創立至今已到50屆,先後經歷了趙開浚、曾慶安、吳榕桂、沈新欽、蔡長雄、郭孟雍、陳美晴、 俞昇華、魏世芬、古育仲、徐珍娟、游森棚、陳祥麟、鄭逸伸、李陳福、楊德威等多位老師的指導。現由賴以恒老師擔任指導老 師。 在十六、七歲的少年們熱情鼓舞下,我們由衷地相信只有對於真正的音樂追求才是夢想的鵠的,渴望著將音樂表現至登峰造極, 2016年8月建中合唱團參加新加坡國際合唱節(SICF),獲得了男聲組金牌第一與民謠組金牌第二的佳績,受到國際評審的肯定。近 年來也於台北市音樂比賽及全國音樂比賽連續奪得特優第一的的成績。更在2017年獲邀馬來西亞寬柔中學邀請,參與國際演出與 交流,2017年8月也將於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擔任聯演團體。 期盼未來我們能透過每一顆音符、每一個合聲,傳達最真切的情感給台下的觀眾。

指揮

賴以恒

Yi-Heng Lai, conductor 屏東縣人,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師事鄭海芸教授。副修合唱指揮,師事陳麗芬教授。 2012年加入Just Vocal Band並擔任音樂總監兼男中音,並在「2012台灣國際重唱大賽」上獲得青年組金 牌第一名,個人獲得「最佳主唱」,隔年受邀參與「香港國際青少年合唱節」擔任表演嘉賓。2013年

加入了木樓合唱團,並在2015年隨木樓合唱團赴德參與「2015布拉姆斯合唱大賽」,以及「2016世界 合唱大賽」並擔任多首男高音獨唱。 2013年開始帶領建中合唱團,在2015-2017年間指揮建中合唱團,蟬聯台北市音樂比賽及全國學生音樂 比賽特優第一的殊榮,2016年首度帶領建中合唱團參加「2016新加坡國際合唱節」,在19歲以下同聲 組中拿下金牌冠軍,民謠組拿下金牌亞軍,並榮獲該比賽最年輕最佳指揮獎得主。 現任建中合唱團指揮、宜蘭仰山合唱團指揮、宜蘭復興國中合唱團指揮、木樓合唱團助理指揮。

73


台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台北愛樂合唱團成立於1972年,曾蒙李抱忱、戴金泉、包克多(RobertW.Proctor)等教授悉心指導,1983年聘請自美學成歸國專 攻合唱指揮的杜黑教授擔任藝術總監至今,現由指揮家古育仲擔任音樂總監暨指揮,指揮家張維君擔任副指揮。 台北愛樂合唱團自成立以來,即以提昇國內音樂普及化,開拓國內音樂視野為使命,每年定期於國家音樂廳製作多場大型音樂會 演出,並經常邀請或受邀與國內外知名樂團及指揮合作,亦常於國內各縣市鄉鎮及離島巡演,以深耕並推廣台灣合唱音樂。自 1994年起獲文化部扶植迄今;2006年榮獲台北市政府譽揚,訂定捷運東區地下街第七號廣場為「台北愛樂合唱廣場」作為永久表 彰,以肯定台北愛樂合唱團對於台灣音樂界的卓越貢獻。近年來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合作過的樂團,包含: NSO國家交響樂團、

TS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N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ESO長榮交響樂團、NCO臺灣國樂團、TCO臺北市立國樂團、HKCO香港中 樂團、CRCO中國廣播民族樂團、RSSO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BDZ布達佩斯杜南伊交響樂團、MO澳門樂團、AYO亞洲青年管弦

樂團;客席指揮包括林望傑、呂紹嘉、呂嘉、簡文彬、嚴良堃、閻惠昌、瑞霖(HelmuthRilling)、赫比希(Günther Herbig)、

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貝爾紐斯(Frieder Bernius)、皮克特(Philip Pickett)等;曾演出之經典作品,包含巴赫《聖誕

神劇》、《B小調彌撒》、《聖約翰受難曲》、《聖馬太受難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布拉姆斯《德文安魂曲》、布列 頓《戰爭安魂曲》、卡爾奧福《布蘭詩歌》、韓德爾《彌賽亞》、《以色列人在埃及》、莫札特《安魂曲》、孟德爾頌《以利 亞》、《第二號交響曲》、馬勒第二、三、八號交響曲、及威爾第《安魂曲》等,並曾於台灣首演洗星海《黃河大合唱》、錢 南章《馬蘭姑娘》、《佛教涅盤曲》、《娜魯灣—第二號交響曲》、《十二生肖》、許常惠《鄭成功》、馬水龍《無形的神 殿》、金希文《黑鬚馬偕》、錢南章《畫魂》、周龍《白蛇傳》等新作。委託國人創作合唱作品獲獎紀錄方面,發表之【映象中 國】、【馬蘭姑娘】、【六月雪】、【我在飛翔】、【佛教涅槃曲─佛說阿彌陀經】、【世紀歸零】、【娜魯灣─台灣原住民合 唱交響曲】、【十二生肖】......等專輯皆獲金曲獎肯定。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founded in 1972, has established an extensive repertoire and a reput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choruses in Taiwan. Members of the chorus are music lov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ir love of music, combined with the vision of the

conductors, has allowed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erformances it gives each year. Since it is one of the leading performing groups in Taiwan,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is awarded and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al from 1994 to date as an “Outstanding Performing Group”.

The chorus has been collaborated or invited to perform with famous orchestras and conductors in many different festivals and countries, such as Russia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Asian Youth Orchestra, Macao Orchestra,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Dohnányi Orchestra Budafok, Taiwan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Taipei City Orchestra,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and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lmuth Rilling, Günther Herbig, Gilbert Kaplan, Frieder Bernius, Jahja Ling, Shao-Chia Lü, Wen-Pin Chien, among others.The repertoire of the Chorus includes Bach’s “B Minor Mass”, “St. John Passion”, “St. Matthew

Passion”, “Christmas Oratorio”, Mozart’s Requiem, Beethoven’s Symphony No.9, Mendelssohn’s Symphony No.2, “Elijah”, “Midsummer Nights’ Dreams”, Brahms’ Requiem, Verdi’s Requiem, Mahler’s Symphony No.2, No.8, Orff’s “Carmina Burana”, to name a few.

74


From the 140-voice chorus, a smaller 40-voice choir is selected to tour and to perform more selected musical works. This group, known as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has an impressive history of overseas performances, and had become the major professional choir

in Taiwan.The chorus’ current music director is Yu-Chung John Ku, with associate conductor Wei-Chun Regina Chang, under the artistic direction of Prof. Dirk DuHei.

台北愛樂合唱團 藝術總監│杜 黑

團 長│徐宏宗

音樂總監│古育仲

副團長│王建民 黃慧禎

常任指揮│張維君

活動組│李宥蓁

鋼 琴│劉惠珊

財務組│吳福音

聲樂老師│陳美玲、陳珮琪、林慈音

聲部指導│吳棠芬

施履誠、謝銘謀 駐團歌手│郭倩妏、穆福淳、張殷齊、謝銘謀

聲部負責人│葉馨琦 洪瑩庭 李文雯 吳棠芬 林中強 鍾 驊 歐喜強 陳宗偉 聲部服務組│林愫嫻 徐瑞玉 何如涵 邵惟萱 李培松 謝宜璋 黃威銘 劉家宏

經 理│莊馥鴻、劉宜欣

第一女高音 王 晴 吳宗瑾 吳姵瑩 吳梅華 林愫嫺 邱于玶 莊惠雯 郭倩妏 陳 羚 黃千榕 黃莉婷 葉馨琦 蔡得榕 蕭沛姍 謝君苓

第二女高音 王薈榕 吳佳欣 吳福音 李思捷 汪妘姍 林芸亘 林萌先 洪瑩庭 范秋屏 唐孝菲 徐瑞玉 陳可馨 陳秀雲 陳怡如 曾令儀 黃莉宜 黃慧禎 廖真羚 蔡雅惠

第一女低音 王采緹 王美俐 何如涵 吳乃恩 呂文容 宋怡瑾 李文雯 林宜穎 林雅君 邱淑姝 柯瑞美 胡 琪 高郁喬 莊廼嫻 許韞安 連子毓 童錦華 黃乃芬 黃瑋菁 楊美慧 楊蕙怡 葉日禎 詹素吟 劉德瑩 簡吟容

第二女低音 王逸琪 吳棠芬 宋美嬉 李欣縈 李宥蓁 汪雅美 周季甄 邵惟萱 胡顯琦 張渝韻 許瑋芳 許熒芸 陳式晶 陶姵仁 蔡宛玲 鄭蘭英

第一男高音 王泓健 林中強 金文聿 柯更新 曹先進 陳長聖 陳俊溢 陳耿盈 潘仕豪 穆福淳 賴智暉 鍾 驊

第二男高音 方理查 王建民 王復民 王廉威 吳 翰 林周熙 邵獻慶 徐志豪 高永和 陳柏豪 陳胤豪 陳輝鐘 曾俊輔 劉厚蘇 謝宜璋 謝易衡 顏世俊 蘇建林

第一男低音 王亮文 吳宏達 李宗憲 李欣哲 易廷威 屠世天 張友嚴 莊程傑 許家豪 陳仲陽 黃威銘 廖怡敏 歐喜強 蔡榮杰 蔡鴻燊 蔣廉君 龔 捷

第二男低音 朱正志 周思民 范世平 徐宏宗 莊 偉 莊博涵 陳宗偉 陳建隆 劉申白 劉家宏 謝國進 羅仲智

75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台北愛樂合唱團成立於1972年,曾蒙李抱忱、戴金泉、包克多(Robert W. Proctor)等教授悉心指導,1983年聘請自美學成歸國專

攻合唱指揮的杜黑教授擔任指揮至今。1993年起為因應適合出國巡演,及追求更精緻的合唱藝術,自為數140人的台北愛樂合唱 團中挑選30人,成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至此,國內第一支以演唱無伴奏現代精緻合唱音樂為主要特色的合唱團於焉誕 生。自登上國際舞台17年以來,足跡已經遍及世界各大洲三十餘國,每年皆接獲來自國外各大音樂節的邀請。曾參加過的國際音 樂節包括:澳洲雪梨世界合唱大會、美國明尼蘇達世界合唱大會、溫哥華國際音樂節、美國奧立岡巴赫音樂節、奧地利海頓音樂 節、拉脫維亞國際音樂節、捷克斯麥塔納音樂節、波蘭管風琴暨宗教音樂節、新加坡華藝節、北京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節、法國 Polyfollia國際人聲音樂節等。2016年,獲邀赴梵蒂岡,於「德蕾莎修女封聖大典」中獻唱。每年固定邀請世界各地著名指揮來台 客席演出,並計畫性委託國人創作最新合唱作品,發表之多張專輯唱片皆獲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唱片」、「最佳作曲人」、 「最佳演唱人」、或「最佳宗教音樂唱片」等大獎肯定。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was founded in 1972 and, through the efforts of its conductors, has put together an extensive repertoire and cultivated a reput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choirs in Taiwan. From the 140 members of the larger Chorus, a smaller 30-voice

chamber choir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tour and to perform more selective musical works. This group, known as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TPCC),” has an impressive history of performing overseas. They have been to all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performed in major performance venues in more than 30 cities. They are now one of the most know choral ensembles of the world, and often represent

Taiwan, or even Asia in several international events.TPCC ha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s, such as International Chamber Choir Festival in Latvia in 1995, the 4th 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 in Sydney, Australia in 1996, Festival Vancouver in 2000 & 2009, Asia - South - Pacific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 in Singapore in 2001, the 6th 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 in

Minneapolis/St. Paul, U.S.A. in 2002, Oregon Bach Festival in Eugene, U.S.A. in 2006, Zemplen Festival and Cantemus Festival in Hungary

in 2007&2014, ACDA National Conventions in Chicago in 2011, Polyfollia Festival in Saint Lo, France in 2013, among others. In 2016,

TPCC is invited to perform in the “Holy Mass and Canonization of Blessed Mother Theresa of Calcutta” in Vatican.

藝術總監│杜 黑 音樂總監│古育仲

副指揮│謝斯韻

團 長│陳治宇

經 理│莊馥鴻、劉宜欣

女高音

吳佳芬 安祐萱 林怡吾 梁又中 許淇鈞 郭倩妏 陳可馨 陳安妮 葉思吟 劉方楹

女低音

王逸琪 李欣縈 陳家欣 劉欣怡 劉冠志 蔡宛玲

男高音

吳少程 李泳杰 邵獻慶 潘叡智

男低音

劉家宏 呂明哲 王璟頤 李欣哲 徐浩鈞 76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Choir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為國內合唱界的翹楚—台北愛樂合唱團新一代的合唱生力軍,於2000年由台北愛樂合唱團中挑選優秀的 大專青年歌手組成,現由杜黑教授擔任本團之藝術總監,翁建民老師擔任常任指揮。在長期精心安排曲目、施以嚴格訓練下,已 獲得國內外各方肯定。2003年7月獲西班牙甘多尼格洛國際音樂節暨合唱大賽混聲組及民謠組雙料冠軍殊榮。2004年應邀參加美 國愛達荷國際合唱音樂節。曾與多位指揮暨作曲家合作,包含匈牙利籍指揮嘉保•豪勒隆、瑞典籍指揮羅伯特•孫德、日本籍指 揮大谷研二、菲律賓籍指揮卡皮歐、挪威籍指揮科勒.漢肯、菲律賓籍作曲家帕敏圖安、印尼籍指揮崁第沙普特拉等國際合唱大 師。2016年於印尼參加第一屆北蘇門答臘國際合唱大賽,榮獲混聲組金牌冠軍、民謠組金牌及最高榮譽獎項「大賽總冠軍」。 「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已成為台灣代表性的青年音樂團體,每年亦甄選優秀的台灣青年歌手參加世界青年合唱團及亞太青年合 唱團巡迴演出,並參與國內外音樂會演出。這支來自台灣的青年隊伍深獲許多國際指揮及評審的青睞,相信會是未來代表台灣在 國際藝術平台上發光發熱的優質團隊。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Choir (TPYC) was founded by Mr. Dirk DuHei in 2000. Represent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world

renowned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TPYC is composed of young talented singers from age 17 to 26.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PYC has

built up a reputation as a well-trained youth choir with diverse repertoires. In 2000, TPYC was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he “Multicultural Festival”at Wollongong, Australia, and held concerts in Canberra and Sydney. In July, 2003, TPYC took its first European journey to

participate in the 21st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Música de Cantonigròs”in Spain, and won the champion in both Mixed Choir and

Folklore categories. In 2016, TPYC participated the 1st North Sumatra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 and won two gold medal and grand prix.TPYC has also been working with several guest conductors, including Gábor Hollerung (Hungary), Robert Sund (Sweden), Otani Kenji ( Japan), Kåre Hanken (Norway), Mark Anthony Carpio (Philippines), John August Pamintuan (Philippines), Tommyanto Kandisaputra

(Indonesia).The current conductor of TPYC is Mr. Chien-Ming Weng, and Mr. Dirk DuHei still holds the position 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to oversee TPYC’s activities.

藝術總監 杜 黑 常任指揮 翁建民 聲樂老師 陳美玲 陳珮琪 林慈音 施履誠 謝銘謀 執行經理 莊馥鴻 執行助理 簡宸緯 團 長 蔡鎮聲 副 團 長 王思渝 聲部負責人 唐紫綸 王馨瑜 紀惠齡 謝是安 楊易睿 周冠宇 文 書 陳婉婷 排練鋼琴 連子毓 賴玟嫣 林佳臻

女高音

王思渝 安祐萱 林育如 林佳臻 林品君 唐紫綸 張 愷 許淇鈞 郭倩妏 陳品妡 陳雅琳 陳聖雅 黃芝怡 黃譯平 劉苡琳 劉家瑜 顏詩容 蘇羿璇

女低音

何冠儀 余大可 李昀蓉 李昀儒 紀惠齡 夏慶儀 張蔚慈 許恩綺 連子毓 陳婉婷 程鳳如 廖婉君 蔡宛玲 蔡鎮聲 戴維育

男高音

李泊崴 楊易睿 劉羽謙 潘叡智 謝宜程 謝是奎 簡宸緯 藍景泓 譚文正

男低音

王尚謙 王柏安 吳冠麟 李欣哲 周冠宇 林庭淇 徐浩鈞 陳建文 葉世宏 蔡政宏 鐘易修

77


節慶合唱團 Festival Choir

台北愛樂自1994年舉辦「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營」至今,邀請過無數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及指揮來台,提供國內合唱音樂愛好者一個 假期中進修的絕佳去處。數年來已有超過千位的學員參加,演出曲目從奧福《布蘭詩歌》、孟德爾頌《以利亞》、貝多芬《第九 號交響曲》、韓德爾《以色列人在埃及》、錢南章《馬蘭姑娘》、羅伯•雷《福音彌撒》、大衛•范曉《非洲聖哉經》、約翰• 盧特《光榮頌》、伯恩斯坦《齊徹斯特詩篇》等大型經典作品,到德奧傳統曲目、現代合唱作品、世界各國民謠、黑人靈歌、福 音歌曲、音樂劇選粹等。 新加坡國際節慶合唱團 International Festival Chorus Singapore IFC合唱團由不同背景、國籍之歌手組成,團員之音樂技巧與豐富經驗兼備,近年積極參與新加坡各式大型作品演出。音樂總監

為Chong Wai Lun,IFC合唱團在其紮實的訓練及指導下,皆使音樂會獲得極高的評價。

女高音 于守一 王宜寧 白北玄 吳玉舫 吳安淳 吳亮儀 吳奕慧 吳宥愛 宋奕欣 李佳恩 李靈芝 林筠庭 施麗英 洪允芃 胡慰瀅 孫慧芳 袁彥慈 張麗芳 梁宛琪 連林婕 郭怡廷 陳季佑 陳怡伶 陳怡婷 陳奕穎 陳姿頤 陳柏恩 曾 敏 曾仙媚 童駿敏 黃俊燕 黃湘淇 黃筠婷 楊青妹 溫馨兒 葉子圓 葉姝柔 詹佳真 詹舒婷 趙 妤 蔡玫萱 鄭奕岑 鄭雅文 鄭麗容 蕭凱儀 賴婷婷 駱怡安 謝宜家 謝家和 謝蕙如 鍾孟芸 羅琦凡 蘇慧潔 柏木朋子 Kathryn Jean Beach Pak Geok Choo Wong Mei Ling Lee Hoe Lynley Kwek Lay Hong Susanne Aline Schips Neo Hoon Eng

女低音 丁 可 丁佩芳 于慧妤 王冬妮 吳桂美 周 霞 林怡嘉 林雪兒 林瑞東 洪如意 秦 露 張芬菁 張美媛 曹世媛 梁凱琳 許悅晨 郭亦蘋 郭霈溱 陳文娟 陳美如 陳倩鈺 陳聖恩 陳靖雲 曾靉昀 黃清吟 黃富榆 楊椀婷 葉芝佑 甄巧鳴 歐品秀 潘羽珊 鄭貴芳 蕭品彣 龔育瑩 紀翠菁 劉陳玉蘭 Kim Allison Klein An Yunjung Alexandra Kerstin Dziuba

男高音 古翔仁 吳彥朋 周承武 林詠鈞 洪祥華 莊奕翰 陳品宥 陳聖元 彭力軍 楊俊欣 劉 鈞 蔡尚篔 賴濬維 謝 亮 Huang Eu Chai Cornelis Den Besten Tan Yew Seng Michael

男低音 王 睿 吳翊平 林廷瑋 林澤新 林濬承 高禦維 張博堯 曹智豪 郭建誠 陳奕元 曾彥恩 舒翔之 李帥天樂 Chong Wai Lun Keith Richard Beach 78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首次組成於1989年,當時是為搭配台北愛樂合唱團大型音樂會所組成之任務編組樂團。2004年春季,樂團 重新改組及擴編為常設樂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是匯集國內最多優秀青年演奏家所組成的樂團,團員皆為各級學校管弦樂團 最優秀的演奏精英,在嚴格的訓練下,近年來樂團的表現已初具職業樂團水平,亦兼具青年演奏家的熱情及活力,已獲得各界極 大的迴響及讚嘆! 本團以培育青年音樂家為一貫理念,希望為青年指揮家、獨奏家及優秀的樂團團員提供更多的演出舞台,並且讓 國內年輕作曲家有發表新創作品的管道,同時亦計畫與國外同性質之優秀青年樂團合作,擴大國際交流,自2005年起辦理亞洲青 年管弦樂團(AYO)台灣代表甄選,並於2006起至今主辦其亞洲巡迴之台灣演出事宜。本團由杜黑擔任藝術總監,邱君強擔任首 席客座指揮,游家輔、黃思瑋擔任助理指揮,並邀請陳仕杰、陳怡伶、蔣宗憲、王鈺淩、王采綺、陳建安、石楓鈺等國內優秀演 奏家擔任駐團音樂家協助訓練。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was founded in the year of 1989, serving the purpose of accompanying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during performances. In the fall of 2004,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aipei Philharmonic, Dirk Du, expanded the orchestra to become an orchestra that meets on regular basis.The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had gathered the most talented young musician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he artistic committee, including Artistic Director Dirk DuHei, principal guest conductor Chun-Chiang Chiu, assistant

conductor Chia-Fu Yu, Szu-Wei Huang, and resident musicians Shih-Chieh Chen, Yi-Ling Chen, Tsung-Hsien Chiang, Yu-Ling Wang, Tsai-Chi Wang, Chien-An Chen , Feng-Yu Shih, helps training the members of the orchestra. Under the strict training, the orchestra has

reached the level of a professional orchestra. And, with the vitality and passion of the young musicians, they really gain respect from the audience.This orchestra’s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conductors, soloists, and performers to have a stage to perform, and for young composers’ new compositions as well. They have worked with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young artists such as violinists Vilde Frang, Maria Solozobova, Yu-Chien Tseng, Keng-Yuen Tseng, pianist Ching-Yun Hu, Chun-Chieh Yen, Yi-Chih Lu, and composers Nan-

Chang Chien, Huang-Long Pan, Che-Yi Lee, Shueh-Shuan Liu, Da-Wei Kao, among others.Meanwhile, the orchestra started to collaborate

with youth orchestra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host the audition for the Asia Youth Orchestra (AYO) in Taiwan since 2005, and arranged the Asian tour for AYO in Taipei from 2006 to 17.

79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 Taipei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 藝術總監│杜 黑

首席客席指揮│邱君強

團 長│劉葳莉

助理指揮│黃思瑋、游家輔

執行經理│張如怡

駐團音樂家│陳仕杰、蔣宗憲、王鈺淩、陳怡伶、

樂團助理│張紋綺

小提琴一部 小提琴二部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長(短)笛 雙簧管 單簧管 低音管 法國號 小號 長號 定音鼓 管風琴

王采綺、陳建安、石楓鈺

● ● 陳仕杰 邱筱鈞 張偉軒 張羽辰 林思邑 翁悅慈 ● 張譽耀 周 芯 簡昱恕 范翎琳 江柏萱 蔣佳穎 ● 黃瓊齡 張 琪 葉曜德 張博淵 邱瑀翰 游政霖 周彥綺 莊茗茗 李 涵 胡卉芸 林念慈 陳沛錚 魏彣羽 張 適 吳珮瑜 陳彥琦 陳沛瑾 邱亦揚 盧苾姍 王鈺淩 陳詩淇 中岡千乃 徐暐翔 江瑜庭 黃筱涵 洪嘉翎 張家安 陳怡伶 李嘉恒 楊竣元 吳明淨 胡郁晨 李雨蒨 潘佳玲 王宜韻 劉益村 鄭煥睿 王采綺 陳意林 ● 張曼瑄 陳宥蓉 陳妍瑀 蔡宗廷 吳征宇 邱 沂 陳建安 蘇勤硯 馮嘉驊 林良宜 陳志承 陳彥儒 ● 余曉怡

大師班音樂會 團員名單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長笛 雙簧管 單簧管 低音管 法國號 小號 定音鼓

陳仕杰 簡昱恕 周 芯 葉曜德 胡卉芸 王鈺淩 陳怡伶 潘佳玲 劉益村 王詠惠 王采綺 ● 張曼瑄 陳宥蓉 ● 李欣頤 蔡明璇 陳建安 陸韋全 陳彥儒

●客席團員

80

年度贊助


師資 Faculty

張成璞 Cheng-Pu Chang

美國邁阿密大學合唱指揮博士,師事Dr. Jo-Michael Scheibe和Dr. Donald Oglesby。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 合唱指揮碩士,師事翁佳芬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心理系雙學位畢業。目前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音樂學系、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及研究所、台南神學院教會音樂研究所,並擔任青韵合唱團、高雄室 內合唱團、政大校友合唱團、青青合唱團、高雄漢聲合唱團指揮,現為台灣合唱協會理事、國際合唱聯盟 (IFCM)會員。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駐校藝術家,高雄醫學大學合唱團、直締友聲合唱團、邁阿密大學女聲 合唱團、邁阿密大學室內合唱團指揮,成功大學校友合唱團、台中新世紀合唱團、福爾摩沙合唱團、木樓合唱團客席指揮。

張維君 Regina Wei-Chun Chang (請參閱P.48)

陳麗芬 Li-Fen Che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聲樂,師事劉塞雲教授,赴美國先後於新英格蘭音樂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Boston)和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取得合唱指揮碩士和博士。目前擔任 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合唱團、幕聲合唱團指揮,臺灣合唱協會常任理事,並且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東吳大學以及台灣神學院等音樂系教授合唱與指揮相關課程。多次帶團出國比 賽,屢獲佳績﹕指揮幕聲合唱團參加日本寶塚國際合唱比賽,榮獲「浪漫樂派組」和「戲劇組」雙面金牌 (2012)、於中國紹興第六屆世界合唱大賽,榮獲「女聲合唱組」金牌(2010);台北世紀合唱團於德國第一屆歐洲之心合唱比 賽,榮獲「世俗歌曲組」和「民謠組」銀牌(2010)、於英國威爾斯國際合唱比賽,榮獲「傳統民謠組」和「改編民謠組」雙料 冠軍(2004)。此外,2010、2015年受邀至香港音樂節擔任合唱比賽評審。

陳美玲 Mei-Lin Chen

女高音陳美玲是「亞洲華人聲樂大賽」第二名以及「世界華人聲樂大賽」第三名得主,並獲選德國「新聲 (Neue Stimmen) 國際聲樂比賽」亞洲區代表並入圍總決賽。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系、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 班,先後師事杜玲璋與徐以琳教授。於歌劇演唱領域表現精湛,經常受邀於國內外交響樂團之歌劇製作中擔 任要角。自2002至2015年樂季,於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以及台北歌劇劇場 製作之歌劇系列演出。 陳美玲也經常受邀於國內外音樂會中擔任女高音獨唱。海外演出則受邀於澳門音樂節、馬來西亞吉隆坡歌劇同好會、印尼雅加達 神劇協會、新加坡Lyric Opera等,演唱神劇《以利亞》、《彌賽亞》以及莫札特歌劇《女人皆如此》等曲目,並多次受邀至馬來 西亞亞庇市舉行演唱會。

陳珮琪 Pei-Chi Chen

國內樂壇活躍的次女高音,畢業於東海大學音樂研究所。曾獲「世界華人聲樂比賽」第五名;國立中正文化 中心「樂壇新秀」;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之「台灣樂壇新秀」。演唱經歷豐富,常受邀與國內外知名樂團合 作,擔任神劇及各式大型作品獨唱。曾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歌劇《修女安潔莉卡》、《尼貝龍指環》等;與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歌劇《魔笛》、《糖果屋》、《強尼史基基》等;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作神劇《彌 賽亞》;與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合作貝多芬《C大調彌撒曲》等,並曾與香港神劇協會、新加坡國家交響樂 團及澳門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現任教於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中壢高中音樂班。

81


裘比 Ambrož Čopi

Ambrož Čopi (b. 1973) studied composition and piano at the Ljubljana Academy of Music and graduated in 1996 in the composition class of Dane Škerl; he completed his post-graduate studies in the class of Uroš Rojko. His compositions have been awarded at numerous composer competitions. They are comprised in CDs containing only Čopi’s compositions, i.e. Lirični akvareli (Academic choir APZ Tone Tomšič, conductor Stojan Kuret), So ptičice še snivale (ČarniCe, conductor Stojan Kuret), Praeparate corda vestra (Ave Chamber Choir, conductor Ambrož Čopi), Sanjam (Slovenian Chamber Choir, conductor Martina Batič), as well as on various other CDs by national and foreign choirs. His compositions are published by Astrum, DSS, and Sulasol. In 2014 he was awarded with the Gallus Medal, the highest award in the field of musical activity at national level in Slovenia. In 2016 he received Škerjanc recognition given by the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Ballet Ljubljana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the Chamber Choir of the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Ballet Ljubljana and promotion of the Conservatory. In the same year,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he received a prestigious national award Preseren Fund Prize. He teaches at the Art Grammar School in Koper and Ljubljana Conservatorium of Music, where he is conductor of the Chamber Choir (2010–). He also conducts the Academic Choir of the University of Primorska (2004–2014, 2016-) and Chamber Choir Aegida (2015-). Through the years, the choirs he had conducted brought him fifteen golden plaques from 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twenty one first places and several golden plaques from competitions abroad. With the Academic Choir of the University of Primorska he performed as a finalist at the European Grand Prix in Choral Singing in Tours (France, 2009). Ambrož Čopi is regularly invited to act as a member of the jury at various choral events and competitions, and he is often involved in choral music semin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a lecturer. 裘比(b. 1973),1996年畢業於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音樂院,主修作曲與鋼琴,師事 Dane Škerl,並於Uroš Rojko門下完成碩士學位。 其作品獲得許多作曲獎項,盡數收錄於個人作品專輯中,得獎作品包括—〈抒情水彩畫〉(盧比安納大學合唱團APZ Tone Tomšič,Stojan Kuret指揮)、〈當鳥仍夢想著〉(女聲合唱團ČarniCe,Stojan Kuret指揮)、〈準備好你的心〉(讚頌室內合唱 團,Ambrož Čopi指揮)、〈我.夢〉(斯洛維尼亞室內合唱團,Martina Bati 指揮),其作品亦收錄於多張由斯洛維尼亞及其他 國際合唱團隊所出版的專輯中。其創作作品由Astrum、DSS及Sulasol等公司出版。2014年獲得Gallus金牌獎,為斯洛維尼亞國家 音樂類最高榮譽。2016年獲得盧比安納音樂與芭蕾學院所給予之Škerjanc獎,表揚其傑出藝術貢獻以及對於學校知名度的提升; 在過去兩年中也獲得普列舍仁基金獎,此為極具聲望的國家榮譽獎。他任教於柯佩爾的藝術文法學校以及盧比安納音樂學院,並 自2010年於盧比安納音樂學院擔任室內合唱團指揮;此外,亦於Primorska大學學院合唱團(2004-2014年,2016年)、Aegida室 內合唱團(2015年)擔任指揮,並在任期內於許多國家大賽中贏得了共15座金牌獎、21個首獎,及數座國外大賽的金牌。曾隨 Primorska大學學院合唱團在2009法國圖爾舉辦的歐洲大獎賽中以決賽者之姿演出。另外,裘比經常受邀擔任合唱活動賽事之評 審,亦為斯洛維尼亞當地與國外合唱音樂研討會之常任講師。

嘉保•豪勒隆 Gábor Hollerung (請參閱P.45)

科勒•漢肯 Kåre Hanken

擁有挪威奧斯陸音樂院碩士學位。1987到2000年在奧斯陸大學音樂戲劇系教授合唱指揮,隨後任教於奧斯陸 音樂研究院,並擔任聖頌團(Schola Cantorum)指揮,其優異表現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聽眾。1998年,挪威外 交部更贊助該團代表挪威前往日本,在冬季奧運文化表演節目中演出。 科勒•漢肯曾指揮過許多重要浪漫樂派與當代的合唱及交響作品。科勒•漢肯是國際上最炙手可熱的客席 指揮,經常出席各種國際合唱比賽擔任評審,並於各國大學及學院開設大師班。1998年為參與挪威發展局(NORAD)的對外援 助計畫,在南非伊麗莎白港大學創辦合唱指揮學程,該計畫致力於援助南非東開普省的更多社群;1999年,獲得該校榮譽教授殊 榮。現於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負責合唱指揮的碩士學程。 Kåre Hanken holds a Master Degree in Church Music at the Music Conservatory in Oslo, Norway. From 1987 to 2000 Kåre Hanken taught choral conducting at the Institute for Music and Theatre of University of Oslo, and later been a part time lecturer at the Academy of Music in Oslo. At University of Oslo he became the conductor of Schola Cantorum, a choir whose concerts have brought them international acclaim all over the world. He has conducted major works for choir and orchestra, as well as romantic and contemporary works for orchestra.. He is in great demand as guest conductor and adjudicator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s. He is also a well-known choral conducting specialist and has held master classes in conducting at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es. In 1998 he established and extensive choral conducting educational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Port Elizabeth in South Africa. In 1999 he was awarded an Honorary Professorship by the same institution in honour of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oral singing in South Africa. He is professor am. in choral conducting at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82


赫爾嘉特 Florian Helgath (請參閱P.62)

何欣蘋 Hsin-Pin Ho

女高音何欣蘋為桃園縣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聲樂碩士。畢業於國立桃園縣武陵高中音 樂班與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師事陸蘋、Prof. Lorraine Nawa Jones與徐以 琳教授。 2003年世界華人聲樂大賽進入決賽。2006年與指揮李格悌合作,演出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 飾采莉娜。2008年與指揮邱君強合作,演出布魯克納《頌歌》擔任女高音獨唱。2012年參加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主辦 「法文聲樂大賽」獲菁英組參獎。2014年1月與9月隨台北愛樂歌劇坊演出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飾南妮塔。 現任教於國立桃園縣武陵高中音樂班,並為青韵合唱團與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之聲樂指導及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團 員。

謝銘謀 Ming-Mou Hsieh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及研究所。聲樂之路啟蒙於藍麗秋老師,曾師承Lorraine Nawa Jones、Angelo Marenzi以及唐鎮老師。曾與國內各大音樂團體合作演出,包括:2009年台北市立交 響樂團《弄臣》、2012年國家交響樂團《蝴蝶夫人》、台北愛樂歌劇坊《費加洛婚禮》;2013年 台北愛樂歌劇坊《蝙蝠》;2014年台北愛樂歌劇坊《法斯塔夫》、2015年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假 面舞會》、台北愛樂歌劇坊《喬凡尼先生》、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武裝人彌撒》; 2016年台北愛樂歌劇坊《藝術家的生涯》、《賽維爾的理髮師》;衛武營旗艦製作《茶花女》;2017年國家台灣交響 樂團《瑪儂·雷思考》。

謝斯韻 SzuYun Swing Hsieh (請參閱P.48)

詹淑芳 Claudia Jan (請參閱P.95)

約維爾 Josep Vila Jover (請參閱P.59)

林慈音 Grace Lin (請參閱P.46)

劉曉書 Annabel Hsiao-Shu Liu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所合唱指揮碩士,師事孫愛光博士;大學時期主修聲樂,師事湯慧茹教 授。曾多次入選為世界青年合唱團、亞太青年合唱團台灣代表,先後在Steve Zegree、Stephen Leek、Jennifer Tham、尹賀元、田中信昭、松原千振等多位知名指揮帶領下於歐洲、中國、韓國等 地演出。 曾任陸軍官校黃埔合唱團、國立鳳新高中合唱團指揮;現任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崇廉合唱團助理指揮;新港國中男聲合 唱團、私立治平高中合唱團、國立中正大學織音合唱團、國立嘉義大學嵐韻合唱團、台北巴赫合唱團及台北愛樂兒童 合唱團指揮。

83


穆爾托 Seppo Murto (請參閱P.63)

鮑恆毅 Chris Heng-Yi Pao

澎湖縣人,自幼學習雙簧管與鋼琴,後以聲樂主修考取並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曾師事孫清吉教 授、陳珮琪老師。期間修習指揮,師事陳麗芬教授、王戰教授。受教於美國指揮Rodney Eichenberger與匈牙 利指揮Gábor Hollerung等大師班。曾獲選為亞洲青年合唱團及世界青年合唱團臺灣代表。 現就讀於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指揮系。曾任: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助理指揮、龤之聲男聲 合唱團助理指揮及聲樂指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合唱團學生指揮、台大EMBA合唱團助理指揮、新北市重慶國中管樂團助 理指揮、國立台灣大學聯盟教師合唱團指揮。

潘宇文 Yu-Wen Pan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聲樂組,師事劉塞雲教授。畢業後赴美進修,專研合唱及中等音樂教學 法,分別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音樂教育碩士與博士學位。 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並擔任臺北市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國教輔導團指導教授,普 通高級中學音樂學科中心諮詢委員,臺灣合唱協會常務理事,臺灣國際達克羅士音樂節奏研究學會理事,中 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秘書長,藝術教育研究期刊顧問,「蔚藍之聲」合唱團藝術總監暨指揮,以及臺北市童子軍小狼合唱團音樂 總監。

索德柏格 Sofia Söderberg (請參閱P.53)

斯巴耶齊重唱團 Svetlana Spajić Group (請參閱P.54)

薩博 Soma Szabó

薩博(Soma Szabó,生於1974年)啟蒙於高大宜音樂學校。1998年畢業於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主修合唱 指揮,之後便擔任Cantemus混聲合唱團指揮。除了指揮之外,他也在匈牙利Nyíregyháza的藝術學校授課,同 時也是在國際間獲獎無數的六重唱團體Banchieri Singers之創始團員至今。他主持了多次國際音樂教師研習營 以及相關夏令營,也獲邀擔任多處國際合唱競賽評審。 Soma Szabó (1974) began his studies at the Zoltán Kodály Primary School. He graduated as a choral conductor at the Ferenc Liszt Academy of Music in Budapest in 1998. Since then he has been the conductor of the Cantemus Mixed Voice Choir. In addition to his conducting work he teaches at the School of Art in Nyíregyháza, remain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vocal sextet, the Banchieri Singers- winners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has led sever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s for music teachers and summer school participants. He has also been on the judging panels of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s.

施履誠 Bryan Lu-Cheng Shih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音樂博士、新英格蘭音樂院音樂碩士及演唱文憑、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士。曾獲台灣省音 樂比賽成人組全國第一名、美國NATS聲樂大賽得獎人。曾任國小低音大提琴、小提琴及弦樂團老師、教會 詩班及各級學校合唱團指揮、美國EFCTC教會音樂總監及鼓手、美國明尼蘇達歌劇院團員、安師傅精緻烘焙 坊烘焙師、匠宇室內裝修公司工務暨木工。 回國後隨即投入教育並積極參與各類型音樂演出。曾任教於台南神學院、台東大學、樹德科大、育英醫專、 嘉南醫藥科大等學校。現任歐嬤德式烘焙坊麵包師。

84


戴怡音 Yi-Yin Tai

自幼學習鋼琴及大提琴。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畢業後:於1998年9月進入伊士曼音樂學院攻讀碩士(Eastman School of Music),主修合唱指揮,副修管弦樂指揮,2000年5月畢業。並於同年獲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威斯康辛 大學博士班(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為該年唯一錄取之博士班學生,主修合唱指揮,副修管弦樂指 揮和聲樂。於2004年5月取得合唱指揮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現任教於輔仁大學和台灣神學院;並擔任台北當代合 唱團、成功大學台北校友團指揮及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常任指揮。

杜萬勝 Toh Ban Sheng

杜萬勝在音樂方面自學成材,曾為物理老師。獲國家藝術理事會公費赴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修習合唱指揮 以及聲樂雙碩士學位。他所指揮的合唱團在國際級及全國性的比賽中屢獲佳績,至今已獲得超過七十個金 獎。 杜萬勝在國際合唱音樂界中相當活躍,經常受邀擔任客席指揮、培訓師資及評審,也為國際合唱期刊撰 稿,並在美國發行音樂作品。他所帶領的合唱團在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捷克、芬蘭、德國、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 及越南國際合唱競賽中獲得大獎賽冠軍、分組冠軍及評審特別獎;他個人也榮獲七次的傑出指揮獎。 在國內,曾兩次帶領合唱團贏得新加坡合唱界最高榮譽-年度最佳合唱團大獎;也曾在教育部擔任音樂專家。在許多著名的演 出中,杜萬勝曾於1999年於新加坡國家體育館舉行的國慶慶典現場轉播,指揮八百人的聯合合唱團演出。2006 年,為了表彰他 對新加坡音樂界的貢獻及成就,獲頒國家藝術理事會的最高藝術獎-青年藝術家獎。 現任新加坡各級學校等五個獲獎合唱團的指揮,並指導萊佛斯歌手及回音谷合唱團,2014年起擔任新加坡歌韻東方國際合唱節 暨合唱比賽藝術總監。杜萬勝已婚育有一女,2010年出版自傳【意外的指揮】(The Accidental Conductor),以他為名的合唱 系列作品也在2012年於美國由Earthsongs Music公司出版。 Starting out essentially as a self-taught musician, former Physics teacher Toh Ban Sheng com-pleted two master's degrees in Choral Conducting and Voice from the USA with the support of a National Arts Council Bursary. Toh has since come to be recognised as an eminent conductor and music educator with an illustrious track record, having garnered more than 70 gold awards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 active memb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horal scene, Toh is a highly sought after guest-conductor, clinician, and adjudicator. He has also writte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horal Bulletin and had his music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 choirs have won numerous Grand Prix, Category Champions and Special Jury Prizes in Austria, Belgium, Bulgaria, Czech Republic, Finland, Germa-ny, Lithuania, Poland, Slovakia, and Vietnam, and he has been honoured with Conductor's Prizes seven times. At home, Toh's choirs have twice won the highest national accolade of Best Choir of the Year Award. He has also served as a Music Specialist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mong many other notable appointments, he conducted the 800-strong National Day Parade Combined Choir in 1999 at the national stadium on live telecast. In recognition of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Toh was conferred the Young Artist Award in 2006 by the National Arts Council. He is currently the director of five award-winning choirs in Singapore schools and junior col-leges, in addition to directing the Raffles Singers and Amoris Singers. Since 2014, he has been serv-ing 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Orientale Concentus held in Singapore. Toh is married with a daughter. His self-titled biography, “The Accidental Conductor”, was pub-lished in 2010. The Choral Series under his name with Earthsongs Music Publication (USA) was launched in 2012.

魏心怡 Xin-Yi Wei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師事吳榮順教授,目前為東海大學音樂系、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 授。2002 年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邀請,編纂《台灣歷史辭典》;2011年擔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之 《微笑亞太、歡慶十載》兼任助理與巴基斯坦音樂策劃;2012年3月受圖博之友會與黑眼睛話劇團邀請,擔任 《風馬之歌、時光之舞》節目主持;2013年企劃與執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亞太傳統藝術節《原鄉客居》;2014年 起受邀於蒙藏委員會《西藏文化藝術節》等系列講座;2016年擔任兩廳院《我是這樣看世界》《地中海的珍珠: 西西里島的引吭高歌》節目主持,目前從事教學、導聆,並持續關心全球音樂等相關文化展演議題。

85


翁佳芬 Chia-Fen Weng

國內傑出合唱指揮,長年活躍於樂壇,以深刻雋永的音樂詮釋聞名。擅長演繹各時代合唱作品,排練規劃力 求效率,為合唱團員營造難忘的演出體驗。歷年來積極委託作曲家譜寫新作並付諸首演,致力於台灣合唱教 育紮根與推廣,擘畫合唱與學術研討會議,多次受邀擔任國內外合唱比賽與節慶之評審。畢業於台灣師範大 學音樂研究所,主修管弦樂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1987年開始其專業合唱指揮生涯。1989年赴美,於德州 奧斯汀大學(U. T. Austin)主修合唱指揮,師事畢奇教授(Dr. M. Beachy),1995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DMA)。1996年返國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及研究所,並兼任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指揮組,擔任高雄室內合 唱團藝術總監,為台灣合唱協會理事長、美國合唱指揮協會(ACDA)永久會員及國際合唱聯盟(IFCM)會員。

翁建民 Chien-Min Weng

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合唱指揮碩士,師事蘇慶俊老師。曾指揮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於日本2010年「第 26回寶塚國際室內合唱大賽」,榮獲浪漫樂派組金牌、民謠組銀牌、總合二位;於匈牙利「2011 VIVACE國 際合唱音樂節」獲最佳民謠演唱獎。曾指揮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於印尼2016年「第一屆北蘇門答臘國際合唱 大賽」,榮獲民謠組金牌、混聲組金牌冠軍及大會總冠軍。 現為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藝術總監暨指揮、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常任指揮、台北榮光聖樂合唱團指揮,長庚大學合唱團、政大企 管系錢塘合唱團、松山高中合唱團指導老師,並任教於復興高中音樂班。

吳佳芬 Chia-Fen Wu(大師班音樂會獨唱)

旅歐女高音吳佳芬,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聲樂學士、碩士,英國皇家音樂院最高演唱文憑,比利時法 蘭德斯歌劇工作坊。2010年起加入比利時法蘭德斯歌劇院合唱團至今。 曾獲選台北愛樂樂壇新秀,2000年起於台灣、美國、日本、比利時、英國等地,參加歌劇、藝術歌曲、早 期音樂等大師班。近年多活躍於歌劇及神劇演出,曾與國台交、北市交、高市交等樂團演出,並與Yannis Pouspourikas、Dimitri Julowsky、Alexander Joel、Gábor Hollerung、陳秋盛、Pietro Rizzo等知名指揮合作。

86


排練鋼琴 Rehearsal Pianist

張絜宇 Chieh-Yu Chang

1988年生於台中市,七歲開始學習鋼琴,畢業於嘉義國中音樂班、嘉義高中音樂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曾 師事高寶玉老師、劉怡君老師、林宛琤老師、宋允鵬老師、林和惠老師,聲樂伴奏師事謝欣容老師。於大學 期間對聲樂伴奏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曾多次獲得關渡新聲最佳伴奏獎,並與多位台灣青年聲樂家活耀於台 灣各大舞台,多次擔任聲樂家協會講座音樂會及各比賽優勝者音樂會聲樂伴奏,現為聲樂家協會伴奏會員、 專職鋼琴伴奏工作者。

陳芷芸 Chih-Yun Chen

1988年出生於台灣花蓮,16歲考取奧地利國立葛拉茲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師事Ayami Ikeba。2006年獲 得義大利Val Tidone國際大賽青年組冠軍,2009年獲莫札特國際鋼琴大賽亞軍。2011在奧地利知名演奏廳 MUMUTH的演出被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錄製轉播,同年更以最高等成績取得鋼琴演奏碩士學位。 歸國後於台灣各類音樂比賽擔任鋼琴伴奏,極佳的演奏技巧與豐富音色,獲得許多音樂家及大師的讚賞,近 年合作的音樂家包含:海慕特.瑞霖、嘉保.豪勒隆、彼得.科普、水藍及閻惠昌等大師。2013年起擔任全 亞洲合唱盛會─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指揮大師班特約鋼琴伴奏,同年起擔任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特約鋼琴伴 奏,隨團於國內外正式音樂廳巡演,專業演出獲得及高評價。

黃語蓁 Yu-Jen Huang

台北人,六歲始習琴,先後畢業於福星國小音樂班、仁愛國中音樂班、國立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音樂班、 東吳大學音樂系並取得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鋼琴演奏組碩士文憑。 主修鋼琴。曾師事許瑞芬教授、林文菁教授、蘇恭秀教授與諸大明教授。活躍於獨奏、室內樂、伴奏以及樂 團之演出,演出範圍包括台灣各地區,演出經歷相當豐富並積極參與室內樂與現代音樂等演出。現擔任建中 子恩合唱團伴奏、台北愛樂青少團與台北愛樂婦女合唱團伴奏、南湖高中合唱團伴奏、兩岸台海杯音樂大賽 指定合作鋼琴家與聯合國際音樂藝術公司特約合作音樂家,曾任台北市社教館長青班兼任教師,並於2017年 二月獲邀為維也納交響樂團短笛首席Raphael Leone音樂會之合作鋼琴家。

李妮穎 Ni-Yin Li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鋼琴合作組,師事李燕宜教授。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 系,主修鋼琴,師事王杰珍教授。在鋼琴合作領域,積極參與室內樂及獨奏演出,並擔任多場器樂獨奏會之 伴奏;也跨屆參與劇場活動、及擔任流行音樂劇之鍵盤手。近期演出經歷:2017年李妮穎鋼琴合作音樂會、 青韵合唱團《彼岸-合唱音樂之美》、《建中五十重聚會》、《合唱萬花筒》音樂會伴奏;2016年《台北國 際合唱音樂節》Kurt Suttner基礎指揮班伴奏、青韵合唱團《好韻新聲》音樂會伴奏、當代台灣作曲家音樂會 -宋威德教授之伴奏、刺點創作工坊-原創中文音樂劇《家書》鍵盤手。

劉惠珊 Lana Hui-Shan Liu

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曾獲台北市青少年組鋼琴比賽第一名。在美期間擔任Mannes管弦樂 團鋼琴首席,於林肯中心、卡內基廳等地演出。2011年起連續擔任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排練鋼琴,2012年並 於指揮大師班音樂會中演出羅西尼《小彌撒曲》,2014年演出閉幕音樂會《布蘭詩歌》。 於台灣各地經常舉辦鋼琴與雙鋼琴音樂會,並受邀舉辦講座與擔任鋼琴比賽評審。多次參與演出NSO國家交 響樂團音樂會、台北愛樂合唱團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目前任教於光仁中學、光仁小學、南崁高中等音樂 班,並擔任台北愛樂合唱團,水流之音聖樂團排練鋼琴。

87


蔡佩珊 Pei-Shan Tsai

台中市人。就讀於輔仁大學音樂系博士班,主修音樂學。四歲開始學習鋼琴,先後就讀於光復國小國樂班, 雙十國中國樂班,南投高中音樂班,文化大學西洋音樂學系,主修鋼琴。2012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 樂學研究所。2009年獲選至國際恆春民謠學術研討會發表《從民謠看台灣女性的堅韌─以青蚵仔嫂為例》一 文,2014年獲選至上海參與「首屆兩岸三地音樂藝術專業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發表《Ethel Smyth的鋼琴 作品風格之探究》一文。目前研究方向為台灣電影配樂發展及關注女性音樂家議題。

曾芷郁 Chih-Yu Tseng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大附中音樂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四年級。自幼由母親啟蒙學習鋼琴,先 後師事塗青雯、程彰、徐嘉琪教授。2011年獲選參加NTSO青少年國際鋼琴營。2013年正取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2015年參加Salzburg Mozarteum音樂營。2016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工作坊E. Humperdinck《Hänsel und Gretel》鋼琴排練。2017年2月榮獲第一屆台北歌劇重唱大賽金牌獎及最佳伴奏獎。 2017年4月錄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演奏組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

吳心怡 Hsin-Yi Wu

出生於宜蘭縣,先後畢業於台北市立中正高中音樂班及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現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研 究所。主修鋼琴,曾師事王麗君、塗青雯老師,現師事沈珍伶教授。 2014年5月於台北市立大學舉辦鋼琴獨奏會。2014年9月於德國參加XVI International Klavierakademic Murrhardt 受Lilya Zibelstein、Felix Gottlieb、Pascal Devoyon指導。2015年5月於台北市立大學舉辦畢業音樂會。2016年 於台北市立大學受胡瀞云大師班指導,同年獲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協奏曲比賽鋼琴組第三名。

88


指揮班 指揮大師班 合唱萬象講座 Workshop for Choral Conductors

Master Class

Lecture Series

台北國際指揮研習營自1994年以來,邀請了包含台灣在內數十名以上的國際著名指揮授課,內容包含基本指揮法、世 界各國經典曲目探討、各國合唱音樂之風格及詮釋……等,曾參加學員超過500人,而後並增設指揮大師班課程,以提 升國內合唱指揮之音樂專業技巧。歷年邀請請來台的合唱指揮家包含嘉保.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佛瑞德•蕭伯

格(Fred Sjöberg)、媞歐朵拉•帕羅薇琪(Theodora Pavlovitch)、卡里.亞拉-波列南(Kari Ala-Pöllänen)、楊鴻年

及台灣著名指揮家及教授。2013年起特別增設合唱萬象講座,提供對合唱音樂有興趣的音樂愛好者;與亟欲增加曲目 的指揮工作者或中、小學音樂教師一個拓展國際視野的極佳機會,相信必能對提升國內合唱教育有所裨益。

學員名單 指揮大師班正式學員 宋知庭 李沛絨 張育德 梁聖凱 郭曉偉 郭韻琛 陳柏穎 陳進灝

指揮大師班旁聽學員 Ariel Erguero Yncierto 付一帆 池欣儒 何柯霓 吳雅婷 林凱茵 張和龍 陳耀威 陳亦煌 樊 潔 鄧璧如 羅玉鈴 羅悅玲 朱振威 詹淑芳

基礎指揮班(漢肯)正式學員 王可為 任心皓 余泳妍 李文軒 冼笑姬 卓素芝 邱俊維 張珮沄 莊師樂 陶子滔 麥家維 黃世寧 黃湘君 賈惠閔 蔡嘉蔚 鄭為之

基礎指揮班(漢肯)旁聽學員 朱正軒 周佳雯 姚怡靖 胡毓琪 徐伊妮 涂瀞文 張凱奕 張筱琪 梁卉欣 陳嘉殷 黃伊清 黃冠綾 黃曉明 萬怡君 蔡子楠 藍婉之

基礎指揮班(薩博)正式學員 王梓匡 李蕙如 邱文靜 邱家豪 姜智浩 紀晨雅 張汝佩 張偉文 曹愷殷 莫彥璁 陳露杰 黃柏瑄 黃鈺程 潘儉雅 魯嘉儀 黎燕芸 韓芷瑩 蘇銘江

基礎指揮班(薩博)旁聽學員 石素鸞 朱安麗 何家敏 吳 豔 徐鈺晶 高毓馨 張幸如 張盈潔 許琦敏 陳佩玉 陳嬿嬿 曾玉裕 温懿珊 黃安拙 劉麗娟 鄭永珍

合唱萬象講座 孔甘露 江秀慧 江貞慧 林育民 林佩娟 林珊慧 邱君波 邱君儀 邱怡芸 徐珍娟 高惠秋 高瑋謙 張瑞玲 梁秀慧 許惠雯 連心瑜 連瑞清 陳玫妏 陳衎深 陳時顯 雲天媛 黃婷怜 葉慧文 廖津敏 廖偉曄 劉美鶯 范敏熙 蔡宜珊 鄭智山 鄭詩霖 盧文萱 盧璐彬 蕭彬斌 陳惠晴 梁文意 謝佩璇

89


7/ 31 東吳大學松怡廳 Mon. 14:30

Soochow University Performing Arts Center

鳳鳴合唱團 指揮 趙開浚 伴奏 莊岱儒 川の流れのように│ 秋元康 詞 見岳章 曲 松下耕 編曲 Zun Gali Gali│ Israeli Folk Song / Arr. Dan Schwartz

民歌組曲(如果、看我聽我、讓我們看雲去)│吳博民 編曲

秀朗愛樂合唱團 指揮 余泰山 伴奏

簡華儀

更高處│ Boersna 曲 林福裕 編曲 祝福│ 徐訏 詩 林聲翕 曲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John Rutter 詞曲 海濱之歌│ 林古溪 詩 成田為三 曲 長谷川新一 編曲 點心擔│ 蕭泰然 詞曲

清泠石女子合唱团 指揮 陳曦 伴奏 楊蕾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詞 李連濤 曲 高原女人│蔣明初 詞 萬里 曲 Jubilate Deo│ John Paker 詞 Vicki Tucker Courtney 曲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台北愛樂市民女聲合唱團 指揮 詹淑芳 伴奏 陳冠諭 Laudate Pueri Dominum│F.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 Do-Re-Mi│選自音樂劇《真善美》 R. Emerson 編曲 Watu Wote│S. K. Albrecht 詞 J. Althouse 曲 Gospel Allelu│W.A. Mozart 莫札特 M. Brymer 編曲

廣州兒童合唱團 指揮 張展璧 伴奏 阮詩穎 GLORIA IN EXCELSIS│Will Todd 詞曲 豆芽國│伍卓賢 詞 游思行 曲 Cantate Domino in Bb-Psalm 96│松下耕 城南送別│李叔同 詞 周鑫泉、John Pond Ordway 曲 周鑫泉 編曲 海洋冒險之旅│Andrew Lippa 詞曲

90

90


8/ 05 東吳大學松怡廳 Sat. 14:30

Soochow University Performing Arts Center

馬祖雅韻合唱團 指揮 張聖潔 伴奏

方鈺婷

馬祖酒歌│翁玉峰 詞 高竹嵐 曲 煙花易冷│方文山 詞 周杰倫 曲 劉文毅 編曲 謝天│陳高志 詞 張聖潔 曲 承當│陳高志 詞 張聖潔 曲

清遠北江合唱團 指揮 黎可生 我像雪花天上來│曉光 詞 徐沛東 曲 陳國權、王穎琪 編曲 I Will Go│Jeffrey M. Derus

台北糖廍合唱團团 指揮 康基祐

伴奏 柯曉玄

相思河畔│越南民歌 一夫 編曲 蘇州夜曲│西條八十 詞 服部良一 曲 柯曉玄 編曲 桃花開│客家民謠 望春風│李臨秋 詞 鄧雨賢 曲 一夫 編曲 一切都為了你│菲律賓民謠 戀戀北廻線│黃麒嘉 詞曲 詹宏達 編曲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臺北市政府合唱團 指揮 林慧伶

伴奏 蔡漢俞

天公落水│客家民謠 蔡昱姍 編曲 《佳節的祝福》選粹(中元、冬至、除夕) 黃瑩 詞 黃友棣 曲 山海歡唱│台灣原住民民謠 哈尤•尤道 編曲

真如苑合唱團 指揮 吳棠芬

伴奏 方鈺婷

Largo│G.F. Handel 韓德爾 明石潤祐 編曲 Amapola│Albert Gamse 詞 Joseph M. Lacalle 曲 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蕭泰然 城南送別│李叔同 詞 周鑫泉、John Pond Ordway 曲 周鑫泉 編曲 春風吻上我的臉│陳蝶衣 詞 姚敏 曲 冉天豪 編曲

91


鳳鳴合唱團

鳳鳴合唱團原為「鳳鳴婦女合唱團」成立於1992年,由來自社會各階層中喜歡唱歌的婦女朋友所組成。鳳鳴的每一位團員都是自 發聲、呼吸、認譜等基本練習開始訓練;由簡單的齊唱、二部合唱,一直訓練到能唱出複雜的多聲部合唱,以及無伴奏合唱曲。 這些甜美的成果都是來自團長兼指揮趙開浚老師辛勤的指導,及團員們共同努力。為了讓男士們也能參加,本團自2003年成立混 聲團,並於2004年11月正式更名登記為「鳳鳴合唱團」,目前本團擁有【雅韻雅集】、【晶韻采華】兩女聲團及【混聲團】等三 個演唱團。 成立二十五年來,積極的提升本團的演唱水準;自2001年起,每年定期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城市舞台、中山堂等場地舉辦年度演 唱會,去年更遠赴澎湖在馬公文化中心演出。演唱曲目內容廣泛,橫跨東西方各類範疇;無論是西方的聖樂作品、無伴奏樂曲, 或是本國民謠、當代創作等,皆為團員們所選唱的曲目。多年來積極展開國際文化交流的工作,曾經訪問過日本(琉球、大阪、 九州、益田)、韓國、義大利、挪威、南非、英國、瑞士、紐西蘭、北京、澳大利亞伯斯、加拿大多倫多、美國洛杉磯,去年到 維也納參加台灣音樂節,在維也納費爾斯特皇宮及布達佩斯聖史蒂芬大教堂演唱,均獲得各國觀眾與僑胞的肯定與讚賞。

指揮

趙開浚 趙開浚老師自1975年創辦台北成功兒童合唱團起,即致力於台灣合唱教育的紮根工作。在過去的 三十多年中,他帶領著這支精銳隊伍走遍世界各地,足跡遍及:東南亞各國、香港、韓國、美 國、中國大陸……等,更於2000年在奧地利舉辦的「第一屆合唱奧林匹克大賽」中,一舉奪得初 賽金牌與決賽銀牌獎。此外,為積極落實合唱教育的推廣,趙老師於1992年創辦鳳鳴婦女合唱 團,並自1994年起,於每年暑期率領該團赴海外各地演出,包括:日本、義大利、北歐、南非、 英國、瑞士、紐西蘭、北京、澳大利亞伯斯、加拿大多倫多、美國洛杉磯等地,進行國際文化交 流活動及舉辦慰僑音樂會。

92


秀朗愛樂合唱團

永和秀朗國小為了回饋及感念志工婦女們的辛勞,於1996年成立了秀朗愛樂合唱團。指揮余泰山老師秉持著對音樂的熱衷,以無 比的耐心與毅力,帶領團員進入宗教、藝術、民謠及世界古典名曲等音樂領域。 創團迄今已20載,在音樂表演藝術上逐步成長,期能以更優質的合聲吸引更多的同好加入,一起享受音樂之美、合唱之樂。 2012年10月參加世界盃創新合唱比賽,榮獲銀牌獎及最佳指揮獎。 2015年參加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榮獲樂齡組/女聲組兩項銀質獎項。

指揮

余泰山 虔誠基督徒,原住民布農族。1979年畢業於省立台北師專音樂科。1996年取得國立台北師院音樂 教育學系學士學位。曾任新北市福隆國小、新莊區民安國小音樂教師、1990年任職於永和區秀朗 國小,現已退休。曾擔任僑委會華光合唱團、行政院人力發展中心合唱團、民航局合唱團、永和 電信局合唱團指揮。 現任秀朗愛樂合唱團、山河混聲合唱團、新店區新和國小成人合唱團、北市博嘉里合唱團及木柵 施恩堂詩班指揮。

93


清泠石女子合唱團

清泠石女子合唱團成立於2016年10月,是一支年齡配比適當而充滿活力的混齡合唱團隊。成立前期即已組隊參加了九月份的全國 海上合唱節比賽,獲得二等獎。成立後於11月30日參加了省合唱協會舉辦的「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展演」,演唱的歌曲獲得了多 位專家的好評(此次活動不設獎項)。2016年12月12日參加了「愛我中華舞動華夏歌舞比賽」,獲銀獎。2017年1月21日受省合唱 協會邀請參加了在昆明勝利堂舉行的「2017年迎新春合唱音樂會」,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2017年5月「走進世界合唱」系 列教育活動國際合唱指揮大師班-瑞典指揮家、世界合唱比賽藝術總監佛瑞德•蕭伯格對清泠石女子合唱團進行了一對一指導排 練。他對我們混齡團組成結構做出了極大的肯定,我團的專業水準也得到了他較高的評價。清泠石女子合唱團注重基本功與技能 的訓練、培養、提高,特邀著名指揮家和聲樂專家定期授課及訓練,由一開始的二十人團隊逐漸發展成為三十六人固定成員並具 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團隊。

指揮

陳曦 中國合唱協會會員,美國指揮家協會(ACDA)海外會員,雲南合唱協會會員,雲南師範大學商學 院合唱訓練課教師,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合唱團指揮,昆明清泠石合唱團指揮,2003年以優異的 成績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 。從事合唱指揮10餘年,期間所帶團隊多次獲得國 家級、省市級等各類獎項。

94


台北愛樂市民女聲合唱團

音符其實就原生在每個人心田之中,如何啟發讓它萌芽茁壯而成為生活的養分、心靈的補帖,而譜一篇美麗音樂人生? 這樣的工程,台北愛樂歷經四十年來一步一腳印地努力持續的深耕著,不但藉由成立各年齡層與各型態的合唱團體,讓美妙聲樂 流傳鄉里社區,引導大眾享受高格調合唱音樂以美化心靈; 更積極規劃培育年輕音樂人,讓年輕人有訓練提升的機會與管道,為 傳承奠基。 近期更感受到成人市場需求,為廣大的「曾錯過或曾走過」兒童合唱、青少年合唱、青年合唱經驗的合唱愛好者,成立了台北愛 樂市民合唱團與台北愛樂市民女聲合唱團,讓成年熟齡的、還想延續歌唱熱情的、還願站上舞臺發光發熱的大台北市民,提供一 個可參與練唱的團體。 讓我們來推敲每一顆音符、每一段樂句、每一章樂曲的能量,讓它們真實鳴舞在生活與性靈中吧! 藉著這次首次演出,台北愛樂 市民合唱團與女聲團歡迎您一起加入!

指揮

詹淑芳 主修合唱指揮,師事陳麗芬博士。 現任:台北愛樂市民女聲合唱團指揮,大直長老教會詩班指揮,台北市中正高中音樂班合唱教師, 蘆洲長老教會青少年詩班指揮,信愛長老教會青年詩班指揮,鋼琴教師。 2008~2016年入選台北愛樂主辦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之指揮大師班正式指揮,接受匈牙利指揮家 Gábor Hollerung指導,指揮演出多部巴赫,韓德爾,莫札特,和羅西尼的合唱作品,並於大師班音

樂會指揮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與愛樂管弦樂團演出。

95


雅韻合唱團

「雅韻合唱團」之前身為「連江縣合唱團」,自2003年9月成立以來,便一直頗受各界關注,在地方上亦不間斷的為地方藝文及觀 光產業貢獻心力。合唱團團名「雅韻」之由來,源於2008年7月,該合唱團分別於台北及桃園等兩場「連江雅韻-馬祖合唱團巡迴 公演」之演出,廣受觀眾好評與熱烈迴響,後遂決定取其中「雅韻」二字,正式命名作為合唱團團名。 自雅韻合唱團草創以來,曾敦聘陳秀敏老師、台北愛樂杜明遠老師及張聖潔老師等傑出音樂表演者相繼擔任合唱團指導老師,並 有地區知名音樂工作者陳怡婷老師協助平時在地的排練,透過專業及有制度的排練,團員們無論在素質或演出水準上均有顯著的 提昇,更而將表演層次提升至國際舞台,相繼參與「海峽兩岸合唱節活動」、「走出馬祖、迎向世界」馬來西亞旅展、「藍海的 故鄉-馬祖音樂會」、「海島秋聲演唱會」、「逆風野菊黃-馬祖戰地政務解除20周年音樂會」、「建國百年光輝十月馬祖沙龍 音樂會」……等大型演出,另與台北愛樂共同推出「馬祖心情記事1、2」等舞台劇系列作品,此外,更在2015年錄製首張馬祖歌 謠專輯「留聲」,在藝術表演方面有著亮眼的成績。 雅韻合唱團一直以來,秉持著創立時的宗旨,讓團員們能快樂的唱著屬於自己家鄉的歌謠,並期許未來能持續替觀眾帶來更豐富 的演出,以歌聲營造馬祖成為一座快樂的音樂島。

指揮

張聖潔 表演藝術工作者,醉心於跨領域表演藝術,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師,雲門舞集舞蹈課程現場 鋼琴伴奏,馬祖雅韻合唱團指導老師。 紐約大學史坦哈特教育學院,音樂暨表演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主修合作式鋼琴演奏,以及戲 劇工作室三年結業,主修戲劇表演。芭蕾藝術學苑&百老匯舞蹈中心,主修芭蕾、爵士、劇場舞 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畢,BFA,主修聲樂。 專長音樂劇、歌劇、巴洛克、童聲等等多種唱腔,旅美期間定期與古樂器室內樂團合作,任次女 高音獨唱以及大鍵琴數字低音,曾於義大利比薩、比利時、紐約、及新墨西哥州演出, 多次與紐 約合唱團(New York Chorale)於紐約卡內基廳以及紐澤西演出,布魯克林路德教會禮拜專任獨

唱,曾指揮並指導國立武陵高中合唱團,紐約信願行合唱團,都蘭旅北同鄉會合唱團(台東阿美 族),台北佛光合唱團,話頭班青年合唱團。 96


清遠市北江合唱團

清遠市北江合唱團成立於2014年,由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合唱指揮教師陳泳組建並擔任團長兼指揮,香港著名音樂家黎可生為藝術 顧問,合唱團成員來自本市各行業音樂專業人士。2015年在澳門國際合唱聯盟世界合唱博覽會比賽中,榮獲成人業餘混聲組金 獎;2016年舉辦建市以來首場交響合唱音樂會,並成功演繹了經典合唱組曲-《長征組歌》;2017年應邀在廣州大劇院《2017粵 港澳新年聯歡音樂會》演出。除此之外,合唱團還積極參與市組織的重大文化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指揮

黎可生 省港澳著名指揮家、音樂家、小提琴教育家。從事音樂工作四十餘年,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參 與演奏、指揮、教學及學術交流等活動,有樂團專家之美譽。黎教授曾于香港知名學府st.Paul's Co-

educational College任教小提琴兼任指揮十三年之久,並獲國內多間音樂院校為客席教授。曾任:廣

州小天使交響樂團藝術指導;星海音樂學院客席教授;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主任;清遠市歌舞 團團長;於2000年帶領星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赴美國三藩市、洛杉磯、紐約、林肯市、新澤西等地 巡迴演出,開創了國內音樂學院學生交響樂團赴外演出之先河。2013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 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交響樂團的首任音樂總監及樂團指揮,並帶領樂團遠赴波蘭等歐洲國家巡迴演 出。目前仍擔任多個樂團及合唱團的首席或客席指揮。

97


廣州兒童合唱團

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是廣州市婦聯直屬的市一級兒童校外教育單位。是特色鮮明、理念先進、體系創新、專業精良的優秀市級綜 合性校外教育機構。 廣州兒童合唱團由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組建,於2017年1月正式成立。在成立的短短半年間,備受國內外專家同行的關注與厚愛, 多位著名合唱專家親臨廣兒(廣州兒童合唱團),對合唱團進行指導:2017年4月初,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歌劇院兒童合唱 團藝術總監、指揮家Johannes Mertl先生蒞臨廣兒,為成立僅三個月的合唱團親自指導排練,他對團員們展現出的音樂素養及歌唱

能力,表示由衷地贊許!其真心期待廣兒的迅速成長,並邀請合唱團明年飛赴維也納,與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同台交流演出。5月28

日,中國合唱協會童聲委員會主任、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指揮、藝術總監孟大鵬先生飛赴廣州,為合唱團進行指導,孩子們出眾 的演唱能力與音樂表現力得到了孟老師的高度評價。廣州兒童合唱團現擁有團員近500名,將努力打造一支特色兼備,素質全面, 與國際化接軌的優秀童聲合唱團,代表廣州進行對外文化展示交流,成為“合唱之都”的又一嶄新名片。本次合唱團飛赴臺灣, 參加第17屆臺北國際合唱節,是年輕的廣兒成立以來,參與的首場音樂會展演!期待廣州兒童合唱團在寶島臺灣的精彩綻放!

指揮

張展璧 廣東省合唱協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青年詞曲作者,入選廣州市「首批文學藝術名家」音樂類 市級專家,2015、2016年度榮獲「羊城優秀音樂家」稱號,廣州兒童合唱團常任指揮 。 華南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作曲及鋼琴專業。2016年入選中國50名「國家藝術基金—青 年領軍合唱指揮人才」培養專案,赴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曾指導多個合唱團,榮獲各類國際、 國家級、省市級合唱比賽特等獎15項,一等獎20餘項。詞曲作品獲各類國家級、省市級歌曲創 作比賽,金銀銅獎項二十餘個。2015年12月,作為廣東最年輕的作曲者,憑藉無伴奏合唱作品 《柳》,入選廣東省「古詩詞合唱新作品音樂會」。2015年擔任廣東首部兒童音樂劇《醜小鴨》 詞曲作者及音樂總監,負責劇中全部十一首歌曲的詞曲創作,該劇於2015及2016年,多次在友誼劇院成功上演廣獲好評。2016年1 月,兒童合唱作品《牙擦擦》成為廣州政協主辦大型文化推廣項目《紅船·船說》主題曲。近年來創作《春語》、《家》、《回憶 的書簽》、《蝴蝶的夢》、《推開一扇窗》等十餘首詞曲合唱作品,被中國合唱協會、人民音樂出版社、廣東省文化館、廣東教 育出版社等收錄並出版,深受好評。 98


台北糖廍合唱團

台北糖廍合唱團成立於2000年,由林健正教授創立,為男女混聲合唱團,以傳承台北糖廍文化及宣揚合唱藝術為宗旨。在首任指 導姚玉娟老師及後續多位老師細心指導下,演出曲目多元化,多次參與糖廍音樂節等公益活動。2015年起由康基祐老師接任指 導,上課風趣、深入淺出教導合唱技巧,課堂上充滿活力、歡樂。在康老師指導下,合唱團逐漸茁壯,新增許多愛樂的朋友,也 爭取更多表演的機會。

2016年6月榮登國家音樂廳,參加守護心靈守護幸福慈善公益音樂會演出、同年9月於糖廍藝文倉庫主辦感謝有您音樂會,喜獲好 評,邀約不斷。2017年元月於艋舺教會首次發表由本團伴奏柯曉玄老師創作合唱編曲-蘇州夜曲。2017年4月更獲邀參加日本富士 見市中日文化交流音樂會活動,獲得熱烈廻響,圓滿達成國民外交任務,以最甜美的歌聲感動國際友人。

指揮

康基祐 台南人,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副修聲樂。合唱領域的熱情,啟蒙於指揮洪綺 玲老師。2012年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在職進修班研究所指揮組,主修合唱指揮,師事孫 愛光博士。 現任艋舺教會松年大學合唱團指揮、聖歌隊指揮、手鐘團指揮、台北糖廍合唱團指揮、永和區漳 和國中音樂班合唱團指揮、新莊區中平國中音樂班合唱團指揮、高雄市新興國小合唱指導、台北 YMCA聖樂團副指揮、國立實驗合唱團男低音團員。

99


臺北市政府合唱團

臺北市政府為加強文化建設,提昇生活品質,並推廣員工正當休閒活動,改善社會風氣,於民國66年成立了臺北市政府員工休閒 活動歌詠隊,69年更名為臺北市政府員工合唱團,89年又更名為臺北市政府合唱團。團員來自政府機關、學校等各單位喜好歌唱 者,公餘之暇投入合唱藝術領域,除了怡悅心靈、修身養性之外,並襄助臺北市政府推動各項文化建設,擔負起社會教育與推廣 藝術文化的責任,經常參與各種演出活動,受到歷任市長與長官的肯定與讚賞! 本團係一支業餘合唱團隊,團員彼此群策群力,充滿了強烈的向心力與榮譽感,以發揚合唱藝術為宗旨,在前任指揮蔡旭光老 師、現任指揮林慧伶老師辛勤指導與調教下,參加各項音樂比賽屢獲優等獎項,推展文化交流亦多獲佳評與回響。 本團除經常參與國內各項藝文、音樂活動;亦曾多次應邀出國訪問演唱,足跡遍及美國芝加哥、休士頓,琉球,澳洲布里斯本、 雪梨,日本大版、名古屋,挪威奧斯陸、丹麥哥本哈根,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宣慰僑胞,拓展國民外交,弘揚中華文化! 近年來更致力於走向社區、鄉土及促進兩岸四地藝文交流等活動,將合唱的藝文種子散布在較僻遠的鄉間、山區及中國大陸。將 專業藝文擴展至社區每個角落,落實文化建設之目的,以樂會友,讓社會更祥和、人生更美好、兩岸藝文互動更密切。

指揮

林慧伶 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鋼琴,副修聲樂,鋼琴師事王仁珍、徐素英等教授,樂團指揮師事張佳 韻教授。 曾任教於臺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私立光仁小學音樂班,目前擔任「臺北市政府合唱團」、「臺北 市藝文推廣處志工合唱團」、「天主教古亭耶穌聖心堂聖詠團」指揮,「法吉歐利合唱團」女高音 兼副指揮。 1995-2007任職國立實驗合唱團女中音期間,隨團與世界一流樂團及指揮家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戲劇 院、國內各地文化中心及世界各重要城市演出兩百多場音樂會及歌劇,舞台經驗相當豐富。 2011、2012指揮「臺北市政府合唱團」參加臺灣國際重唱藝術節創新合唱比賽,獲樂齡組銀牌獎﹔ 2014指揮「法吉歐利合唱團」參加彰化美學館主辦第一屆全國合唱大賽,獲男聲組冠軍。

100


真如苑合唱團

真如苑合唱團成立於2010年,秉持真如繼主對世界融合的努力宣揚佛法,承延傳統佛教智慧與慈悲的教法,真如教法引導在家修 行的法友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大 利他行,並且共同追求開悟的境界。透過參與各種慈善活動,除了傳達共同合作、和平共處的 價值,更加重視個人對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有所貢獻。合唱團的成立是希望藉由歌聲傳達融和,讓社會可以到處充滿著溫馨和樂 融融。

指揮

吳棠芬 台北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聲樂,副修鋼琴。大學畢業後基於對合唱的喜 愛,多年參加合唱指揮營,追隨國內外教授學習指揮。 曾任台北市蘭州國中、信義國中音樂教師,藝文領域召集人、教師會長、教評委員等職。多次指 導校內男聲、女聲合唱團參加學生音樂比賽獲台北市第一名及台灣區優等。曾指導台北科技大學 (原台北工專)翕如合唱團、教師合唱團,參加大專盃合唱比賽及校際聯合音樂會。 1985年加入台北愛樂合唱團,演出許多經典合唱作品,並隨團至美國、馬來西亞、北京、上海、 香港、澳門等地演出。也曾擔任德國指揮Helmuth Relling 巴赫《聖馬太受難曲》、《聖約翰受難 曲》,匈牙利指揮Gábor Hollerung指揮大師班之合唱團員。現任真如苑合唱團指揮。

101


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本會成立於1988年,為一群熱愛音樂的企業家和音樂家,為提昇國內音樂普及化所設立。前期致力於合唱藝術發展,成立台北 愛樂兒童、青少年、青年、室內及成人合唱團,2004年起成立「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愛樂劇工廠」及「台北愛樂歌劇 坊」,為兼具合唱團、管弦樂團、音樂劇團、歌劇團及統合製作大型國際音樂節的全方位藝術機構。 本會引進國外優秀團體及培養國內音樂人才不遺餘力,曾首度引進英國國王歌手、瑞典The RealGroup等國際知名團隊,開拓國內

表演藝術視野。1996年起舉辦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為亞洲最具國際水準及規模之音樂節,同期舉辦之「國際合唱音樂營」 亦為合唱界之盛會,每年皆有逾千人合唱愛樂者及萬人以上聽眾參與受惠。1992年起,本會之台北愛樂合唱團屢獲國際知名音樂 節及場館邀演,足跡遍及世界逾三十餘個國家城市,使台灣音樂文化於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為拓展國內音樂表演新視野,本會致力於西方大型經典曲目之推廣,首演包括奧福《布蘭詩歌》、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及巴赫 《B小調彌撒》、《聖約翰受難曲》、《聖馬太受難曲》等作品;節目製作方面,引進百老匯音樂劇《鋪軌》及中國大型經典舞台 劇《立秋》來台演出,並自製中文音樂劇《上海•台北-雙城戀曲》、經典十年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天祭》等,以全新 中文演唱的現代音樂劇形式,受到觀眾熱烈迴響與肯定。 鼓勵國人創作方面,本會長期與錢南章教授合作,發表如《馬蘭姑娘》、《佛說阿彌陀經》、《十二生肖》等大型合唱及管弦作 品;此外亦邀請許雅民、馬水龍等當代優秀作曲家與之合作,發行之【映象中國】、【馬蘭姑娘】、【六月雪】、【佛說阿彌陀 經】等專輯更屢獲得金曲獎提名及獲獎肯定。 本會長期獲政府、企業及社會大眾之肯定與支持,必將珍惜各界之關懷,戮力以赴,致力於台灣音樂的扎根、成長、推廣與邁向 國際繼續貢獻心力。

董 事 長│李凱萍

藝術總監|杜 黑

董 事│丁盧明秀、李詩欽、杜 黑、林文月、邱再興、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音樂總監|古育仲

高英武、張陳乃悅、莊秀欣、莊南田、梁吳蓓琳

台北愛樂歌劇坊音樂總監|邱君強

陳敏芳、劉葳莉、蔣理容、錢南章 榮譽董事|孫鵬萬

行政群

執行長|劉葳莉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莊馥鴻、劉宜欣

執行企劃|易 純、黃莉婷

副執行長|杜明遠

青年合唱團│簡宸緯

公 關|周毓敦、林友真

總顧問|程立敏

少年及兒童合唱團|陳玲莉、王浩羽

媒體宣傳|劉耘孜

節目經理|丁達明

愛樂劇工廠|孫文凱、蘇怡瑄

美術執行|巫虹諭

研究發展專員│王舒慧

台北愛樂歌劇坊│苗媛如

會 計|曾淑華

大陸事務專員│陳逢淼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張如怡

出 納|周 億

台北愛樂少年樂團|張紋綺 102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1988, perceiving that Taiwan's music environment still had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 group of music-loving industrialists and musicians founded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musical activities and to further raise the cultural standards of Taiwan. The foundation created and supports groups such as the Philharmonic Children's Choir, Youth Choir, Philharmonic Chorus, and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each with the identical goals of performing and promoting music in Taiwan. The Foundation has been making great efforts in introducing outstanding foreign performers and in educating talented Taiwanese musicians. For the last decade, the Foundation had continuously introduced fabulous groups and musicians, such as Chanticleer, Beijing Central Chorus, Beijing Central Children's Choir, Inner Mongolian Youth Choir, King's Singers, Tallis Scholars, Ave Sol, World Youth Choir,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The Real Group…etc, to name a few. The Foundation also keeps bringing new visions of programs for the audience, including many locally premiered masterpieces, such as Brahms's “Ein Deutsches Requiem", Orff's "Carmina Burana", Fanshawe "African Sanctus", and Bach “Mass in B Minor” with the guest conductor Helmuth Rilling. Additionally, in order to encourage local Taiwanese composers, the Foundation keeps in long-term collaboration with Professor Chien Nan-Chang. Together they have presented many grand choral and orchestral pieces such as "The Maiden of Malan" which is a grand choral orchestral suite adapted from the music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of Taiwan. For cultivating native talented musicians, the Foundation holds activities such as the "Young Stars Series" and "Youth Musicians Series" and has held the 'Celebrations of Arising Stars Festival" in 1998, 2000 and 2002, in which it selected over 30 young pianists and singers and offered a series of master classes and concerts. In addition, the Foundation holds the annual "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Workshop" every summer, in which famous Taiwanese or international choral authorities are invited to give lecture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nse classes, more choral experiences are brought to Taiwanese music-lovers, and local music quality is provided for players and appreciators of music alike. Since 1996, the Foundation start organizing the "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every summer and it has established a brand new vision to local music-lovers and continually brings stimulation to the local music fields. While the level of local music quality continues to rise, the Foundation also devotes valuable time to bringing local music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Since 1992, the Foundation has been supporting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in touring concerts all over the world. Wherever they have been, they have always left the audiences with impressions of brilliancy. Mr. Dirk DuHei,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foundation, often serves as a representative from Taiwan in international choral contests and conferences to promote musical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This in term helps Taiwan gain a greater recogn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horal world. Only with the long-term support of the public and local enterprises, can the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reach such high achievements. The Foundation will surely make more efforts in the future to develop local musical performances while simultaneously making its music availa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103


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2017年度贊助人名冊 Sponsors of Taipei Philharmonic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特別榮譽贊助人

愛樂贊助人

文化部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李詩欽 財團法人英業達集團公益慈善基金會 財團法人永真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中華民國真如苑佛教會 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李凱萍

石文君 何燕燕 李月卿 周光燦 周宜靜 林坤賢 林國堂 金玉瑩 張宏達 張麗純 莊富枝 陳茜 陳惠珠 陳華美 黃美玉 葉清美 詹佳真 劉映理 劉容燕 蔡怡 鄭雅文

榮譽贊助人 國泰金控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 元佑實業 台灣康寧顯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愛普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桐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中技社 財團法人台灣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林伯奏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 財團法人褒忠亭義民中學財團 國王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文教基金會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楦霖紡織品有限公司 達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王德傳茶莊 安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環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婦女合唱團 大湖愛樂合唱團 台灣雅樂合唱團 台北愛樂婦女合唱團 台北愛樂市民合唱團 王玉麟 亓甯 林桃英 林榮豊 郭宗銘 陳惠智 程立敏 葉寶鳳 謝伯毅

愛樂之友 卜家玫 王中詩 王永文 王宗明 王珞 王敏慧 王蔓玲 矢建華 石文菁 曲芳儀 朱怡潔 吳玉美 吳妍妍 吳杏如 吳毓玲 吳碧蘭 吳應南 呂錦雪 巫秋香 李文美 李妙麗 李治芬 李建華 李秋瑰 李海晏 李淑嬌 李清秀 李滋男 李劍華 李慧敏 辛美慧 卓芬玲 周芳瑜 周雪玲 周華針 周聰美 林玉卿 林宜慧 林美秀 林桂霞 林敏珩 林淑芬 林雪華 林欽齡 林嘉彬 林謙純 邱秀美 邱壘顥 施麗英 柯美琴 柯雪卿 柯燕甯 洪家茵 洪鳳凰 唐梅玲 夏語婕 徐素惠 徐澤倩 高孔廉 高珍惠 屠世天 康子溱 張文正 張秋蓮 張涵玲 張琪雪 張慧美 張鶴 曹先進 梁麗群 莊皓雲 許玉玲 許峻榮 陳又嘉 陳玉樺 陳安心 陳佘玉珍 陳佩芬 陳欣欣 陳雪如 陳惠芳 陳寧欣 陳麗珠 陶曼馨 單豫庸 曾仙媚 曾寶琴 程伶芳 程淑琦 黃玉書 黃彥綾 黃美雯 黃清吟 黃凱華 黃舒伶 黃壽英 黃瀅潔 楊秋滿 楊莉慧 葉棃嬋 鄒如軒 廖惠瑛 趙琳 鄞麗如 劉宜蘭 劉宥清 劉翠溶 潘真理 蔡玉琴 蔡政玉 蔡秋蘭 蔣希麟 蔣家興 鄭純如 鄭雅文 鄭錚錚 鄭蘭英 蕭淑貞 賴玉釵 賴明珠 賴毓珊 戴惠芳 謝小姐 謝佩芬 謝麗娟 蹇婷婷 鍾蓮芳 魏秀溫 魏媞 羅雪卿 羅惠珠 龐淑芬 蘇秀蘭 蘇昌美 蘇南萍 皇榮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旗哥牛肉湯

台北愛樂歌劇坊榮譽贊助人 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施振榮 林行憲 林嘉勳 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彥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賢 達盈管理顧問(股)公司 漢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建弘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春之文化基金會 程海濱 黃少華

特別贊助人 正聲廣播公司 達豐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奧圖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力博宏 杜月娥 杜明達 林玲玉 林碧翠 施振榮 柯瑞美 徐婉芬 馬維楓 高淑端 梁吳蓓琳 陳蕙芳 劉陳玉蘭 歐月英 謝明珠

104


振興醫院 和信醫院

感謝名單 Acknowledgement 文化部 外交部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 雲林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文化局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財團法人英業達集團公益慈善基金會 財團法人永真教育基金會 國泰金控 勇源基金會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灣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 中國建設銀行臺北分行 財團法人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文教基金會 真如苑 台北華國飯店 國泰商旅 和逸飯店 高雄中山館 玉兔鉛筆學校 一心鋼琴 悠活原力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大醫院

程立敏 女士 陳輝華 先生 許素娟 老師 洪良一 先生 郭心怡 老師 林世恆 老師 戴忠毅 長老 王建民 先生 姚盈任 老師 游安芸 老師 王中發 老師 蔡榮杰 先生 莊璧華 老師 林慧芬 老師 中部合唱中心 帝國501師台灣駐隊 IC之音—柳百珊、徐慧軒 MUZIK古典樂刊— 王凌緯、黃家玲 News 98— 楊照、林姮均、 林國孟、蘇珊玉 PAR表演藝術— 李秋玫、鄭逸伸、鄭欣 人間福報—郭士榛 人間衛視 中天電視—陳志欣 中央日報網路報—蘇松濤

中央社—鄭景雯 中央廣播電臺— 江昭倫、吳祝育、施賢琴 中國時報—趙靜瑜 中國廣播公司— 夏韻芬、陳代宜 公共電視—林克隆 文化快遞 台灣高鐵T Life 車上刊物— 羅麗如 台灣醒報 民生@報—陳小凌 自由時報—凌美雪、楊媛婷 快樂聯播網—李巾英(若櫻) 欣傳媒— 洪麗明、曾智敬、陳翰揚 表演藝術聯盟 青年日報—黃朝琴 高雄廣播電臺—安妮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林宜箴、陳端慧 國泰世華銀行 愛樂電台— 王世強、高劭宜、蔡佳芸 新網新聞網—麻念台 漢聲廣播電臺— 田芸、朱玲、張巍瀧 臺北廣播電臺— 金玉琦(采琦)、威廉 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聯合晚報—何定照 聯合報—陳宛茜

2017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合唱音樂營

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Choral Workshops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出納 Cashier

經理 Manager

顧問 Adviser

舞台監督 Stage Manager

秘書長 Secretary-General

杜 黑 Dirk DuHei 劉葳莉 Willy Liu 杜明遠 Ming-Yuen Du 行政總監 Executive Director

丁達明 Ferdinand Ta-Ming Ting 企劃執行 Project Coordinator

莊馥鴻 Fu-Hung Johnson Chuang 蘇怡瑄 Ihsuen Su 王舒慧 Ester Su-Huei Wang 易 純 Chun Yi 票務推廣 Tickets Promotion

張紋綺 Rita Chang 周 億 Yi-Chou 簡宸緯 Vincent Chien 劉宜欣 Stella Liu 孫文凱 Wen-Kai Sun 公關 Public Relations

周毓敦 David Chou 林友真 Yeou-Chen Lin 媒體宣傳 Media Relations

劉耘孜 Yun-Tzu Liu 美術執行 Graphic Layout

巫虹諭 Snape Wu 財務 Treasurer

陳玲莉 Lilly Chen

王浩羽 Hao-Yu Wang

黃莉婷 Lily Li-Ting Huang

張如怡 Louise Chang 周仁慈 Ren-Tsz Chou 劉冠伶 Kuan- Ling Liu

陳治宇 Charlie Chih-Yu Chen 秘書 Secretary

接待 Receptionist

張芷瑄 Phoebe Chih-Hsuan Chang 全可凡 Vicky Chuan 徐孟楷 Meng-Kai Hsu 黃欣純 Hsin-Chun Huang 柯宛廷 Wan-Ting Ko 牛嗣捷 Lukas Szu-Chieh Niu 文稿翻譯 Translator

許瑋芳 Weifang Hsu 柯雨函 Yu-Han Ko 劉于菁 Yu-Ching Liu 蔡宛玲 Wan-Ling Tsai 翁建民 Chien-Min Weng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er

童維崇 Wei-Chung Tung 錄影 Video Recording

摩根音樂藝術工作室 Morgan Music Studio

錄音 Audio Recording Engineer

王昭惠 Chao-Hui Wang

洪瑩庭 Ying-Ting Hong 徐珞玹 Lo-Hsuan Hsu 李泳杰 Jason Lee 工作人員 Staff

趙之邦 Chih-Pang Chao 陳巧昀 Chiao-Yun Chen 程新畲 Xin-Yu Cheng 周欣潔 Catherine Hsin-Chieh Chou 蕭舜文 Shun-Wen Hsiao 官雨璇 Yu-Hsuan Kuan 郭孟昕 Meng-Hsin Kuo 李婉瑜 Vanessa Lee 李宥蓁 Winnie Yu-Chen Li 廖盈軫 Ying-Zhen Liao 羅鈺翔 Otto Yu-Siang Luo 潘仕豪 Shyh-How Pua 沈新如 Hsin-Ju Shen 施舜馨 Cynthia Shih 曾令儀 Estella Ling-Yi Tzeng 吳彥葶 Yen-Ting Wu 實習生 Trainee

趙敏淳 Min-Chun Chao 祝薇茜 Wei-Qian Chu 高培綺 Pei-Chi Kao 郭安婷 An-Ting Kuo

會計 Accountant

曾淑華 Shu-Hua Tseng

105

前台志工 Volunteer 賈渝生 Yu-Sheng Chia 林鈺芳 Yu-Fang Lin 林麗雯 Li-Wen Lin 廖宏恩 Hong-En Liao 陳茉莉 Mo-Li Chen 金玉光 Yuh-Guang Jin 王昭雯 Chao-Wen Wang 蔡誌豪 Chih-Hao Tsai 陳明均 Ming-Chun Chen 柯雅云 Ya-Yun Ko 張志豊 Chih-Li Chang 廖芝瑩 Chih-Ying Liao 黃明貞 Ming-Chen Huang 曾曉貞 Hsiao-Chen Tseng

志工 Volunteer

張嘉芳 Chia-Fang Chang 張敬 Ching Chang 張瓊雯 Chiung-Wen Chang 張簡姿妗 Tzu Chin Chang Chien 陳麒皓 Chi-Hao Chen 陳恩綺 En Chi Chen 陳盈璇 Ying-Hsuan Chen 陳語萱 Yu-Xuan Chen 范君郁 Chun-Yu Fann 費詩媛 Shiyuan Fei 薛綸 Lun Hsuei 黃琦淇 Chi-Chi Huang 黃芝怡 Chih-I Huang 黃歆妤 Hsin Yu Huang 姜鏸媗 Huei-Syuan Jiang 廖瑋柔 Wei-Rou Liao 林季薇 Chi-Wei Lin 林欣儀 Hsin-Yi Lin 林佩儀 Peiyi Lin 司徒巧庭 Chiao Ting Szutu 王頌恩 Sung-En Wang 翁靖媛 Jing Yuan Weng 翁郁婷 Yu-Ting Weng 吳柏萱 Po-Hsain Wu 楊蓉 Rung Yang

交流音樂會 Friendship Concerts 經理 Manager

陳逢淼 Walter Chen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