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爺在臺南 / 張隆志

Page 1

論 壇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張隆志 *

公共歷史在近年來逐漸受到臺灣史學界的重視,無論是強調實用取向的應用史 學,迎合讀者趣味的通俗史學,乃至充滿淑世理想的大眾史學,都不再侷限於傳統的 學院歷史研究,而反映出當代臺灣社會在歷史書寫主體及知識傳播媒介的民主化與多 元化現象。

另一方面,伴隨著政治解嚴及本土化趨勢,從1990年代的社區營造運動,到地方 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乃至新興文化觀光產業的提倡,都顯示出歷史、認同與記憶三者 間的密切關連。臺灣史,不但與當代族群和國家認同問題相關,更成為建構地方社會 與人群集體記憶的重要資源。

本文以臺南市的鄭成功文化節為例,從公共歷史與記憶研究的觀點,探討其從官 方祭典與地方節慶活動,轉型為城市文化觀光乃至跨國城市外交的發展歷程。並分析 官方宣傳、學院研究與民間傳說,如何共同構成豐富生動的公共歷史論述,從而形塑 嶄新的府城地方記憶與多元文化認同。

筆者除蒐集鄭成功與臺南歷史的相關研究文獻外,主要資料來源為,2010年以來 在臺南地區對於鄭成功文化節的實地考察與訪談紀錄。作為本刊論壇作品,以下討論 將不採取學術論文體例,而是以走讀報導的敘事方式,呈現國姓爺的複雜歷史形象變 遷,以及其與府城歷史的重要關連。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為作者國科會計畫「臺灣歷史上的三次『戰後』:公共歷史觀點的考 察」部分成果(編號99-2410-H-001-053-MY3),並曾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報告(2012/11/6)。作者感謝呂理 政館長及與會同仁的建議,文中內容及意見均由作者負責。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73


一、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2011年4月29日上午九點左右,我帶著相機和錄音筆,佇立在臺南延平郡王祠西廡 神轎旁的人群中,靜靜地等候中樞祭典的展開。這是我第一次全程參與觀察鄭成功文 化節的活動,為了執行個人的研究計畫,我從2010年前暑假起,便持續進行資料文獻 的蒐集,並藉著參加11月成功大學歷史系舉辦「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臺灣史 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機會,與友人參訪即將開館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作為認識府城 文史研究動態和典藏概況的起點。

這一年的鄭成功文化節相較於歷屆活動特別具有新聞性:除了紀念鄭成功開臺 350週年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它更是2010年10月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 首次擴大舉辦的文化節慶。我邊看著正殿中由楊英風雕塑的鄭成功神像,邊聆聽著新 市長賴清德致詞歡迎來自內政部、金門縣、日本平戶及中國福建的與會來賓,以及廣 場中來自臺南和臺灣各地的鄭氏宗親代表。親身感受這位被稱為國姓爺、延平王和 Koxinga,擁有民族英雄、開臺祖先及神明 傳說等多重形象的歷史人物,在當代臺灣、 兩岸及國際上的魅力。

作為府城代表性的年度節慶觀光活 動,擴大舉辦的2011年鄭成功文化節,包 含了文物特展、表演晚會以及專題研習等 系列活動。在接下來的兩天週末時間,我 以一個外來研究者和觀光客的身份,實地 瞭解各項活動的參與盛況。其中最具特色 的活動,除了由臺灣、中國及日本博物館 跨國合作的「成功啟航:十七世紀船舶文 物」特展,還有「臺灣成功號」古船再造 2011年鄭成功文化節海報及鄭成功祖廟 秋祭活動(作者攝影)

174

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的開放參觀、由府城、金門、漳州、泉州 合作的「臺海一條街」四城美食觀光交流


論 壇

展。而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 由在地志工導覽的「鄭成功開 臺承天府漫步之旅」和「鄭成 功開臺港埠之旅」。這兩項導 覽活動,是由臺南市政府委託 臺南市文化協會承辦,並由臺 南市文化古蹟導覽解說發展協 會協辦。以延平郡王祠為集合 及解散地點於2011年4月30日及 5月7日兩個週末進行:

2011年鄭成功文化節海報及鄭成功祖廟秋祭活動(作 者攝影)

「鄭成功開臺承天府漫步之旅」,是以府城明鄭史蹟的步行考察為主,採預約 報名及現場報名,每天二梯次,每梯次25人。由導覽志工帶領,以半天時間步行 解說。路線包含:馬公廟、永華宮、孔廟、鄭氏家廟、天壇、上帝廟、小南天、禾 寮港遺蹟、三老爺宮、開基天后宮、廣安宮、大天后宮、開基武廟、開山宮、沙淘 宮、總趕宮及良皇宮等。

「鄭成功開臺港埠之旅」則以大臺南相關史蹟的乘車遊覽為主,採預約報名,每 天二車次,每車40人,由導覽志工在車上解說及下車參觀。路線包含安平熱蘭遮城 殘蹟、北線尾古戰場、佳里北頭洋荷蘭井、學甲白醮請水之地、新營鐵線橋港、鹽 水橋南老街、官田陳永華墓、麻豆古港碼頭、善化慶安宮及永康鄭成功墓紀念碑等 (參見附錄)。

臺南的鄭成功文化節2002年創辦以來,經過十年的經營發展,已不再是過去政 治性的官式祭典,而轉型成為結合地方政府、學院學者和民間團體的城市文化節 慶。為時三天的臺南之行,我除了參訪各項文物展示、藝文表演、學術研習及美食 觀光活動,更透過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導覽與交流,對於府城的豐富史蹟和人文景 觀,留下難忘的記憶。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75


二、新世紀的臺南地方記憶:府城的文化資產與城市意象經營 鄭成功文化節是臺南市以臺灣「文化首都」為期許的重要年度節慶活動。臺南 地區在原為西拉雅平埔族群的生活領域。而自17世紀以來至19世紀後期,臺南歷經 荷蘭、明鄭及滿清統治,為臺灣島內的首要城市。自晚清至日治中期,與臺北分居 臺灣南北兩大都市。戰後以來則位居臺北、高雄、臺中之後,為全臺第四大城市。 至2010年原臺南市縣合併改制直轄 市後,升格成為全國五都之一。

從1624年由荷蘭人在大員建立 發展貿易基地起,歷經數百年來的 發展,已經成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 古都。全市現有國定古蹟22處,市 定古蹟109處。市區內中式、西式 台南市的新文化景觀:延平郡王祠泉州鄭成功雕像

及日式建築分布交錯,呈現出多元 混融的城市風格。

(作者攝影)

臺南地方政壇自戰後以來均為中國國民黨主政的局面,僅有蘇南成曾於70年代以 無黨籍身份擔任市長。自1997年張燦鍙當選市長後,則長期由民主進步黨主政。在許 添財市長任內(2001年1月-2010年10月)積極改善財政交通、衛生環保及都市建設。 尤其在獎勵空屋空地認養,增加公共綠地空間、以及歷史古蹟活化與藝術景觀造街 等政策,更獲得重要成果。於2005年成為臺灣第一個WHO西太平洋區「國際健康城 市聯盟」會員。臺南市目前在世界各地共締結了28個姊妹城市,並在2012年 7月加入 「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

為促進文化觀光產業,臺南市政府自2000年設立孔廟文化園區起,至2006年間 陸續將全市景點規劃統整為孔廟、赤崁、安平港、臺江、五條港及民生綠園等六大 文化園區。其後並增設鎮北坊文化園區(2007)、東安坊文化園區(2008)、鯤喜 灣文化園區(2010),合計九大園區。其中七個園區均以歷史古蹟為主題,成為臺

176

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論 壇

南旅遊的指標景點。而諸如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臺南奇美博 物館等公私立大型博物館的設立,更大幅提升了臺南市的文化設施。而在聯外交通 方面,2007年1月臺灣高速鐵路的通車以及全島一日生活圈的出現,改變了臺灣西部 長途運輸的風貌。加上2011年1月正式通車的臺鐵沙崙支線,為臺南的旅遊觀光,注 入嶄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文化政策和各項硬體建設之外,臺南民間眾多地方文史 團體和社區營造組織,在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古蹟活化運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從舉辦各類鄉土歷史活動,宣導文化資產保存觀念,到監督主管機關及鼓勵社 區民眾參與,乃至於進一步籌辦文化節慶活動、設計文化商品、輔導特色產業、組 訓導覽解說志工,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等工作。例如1999年臺南首次以「國姓爺、延 平郡王、開臺聖王」為主題,舉辦「鄭成功與臺灣文化資產」特展,便是由成功大 學傅朝卿教授與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策劃執行。而近年來積極參與鄭成功文化 節活動的臺南市文化協會,其前身則為1993年臺南市文獻委員鄭道聰成立的赤崁文 史工作室。此外如前成大教授石萬壽主持的「鳳凰城文史協會」及臺南市社區大學 等組織,都可以看到在地文史工作者的活 躍身影。

十年有成的臺南市鄭成功文化節活動, 便是在上述官方與民間的合作下,以傳統地 方文史、宗教民俗與宗親組織為基礎,結合 社區營造、文化資產及城市觀光等現代經營 理念的集體努力成果。而在臺南縣市合併升 格之後,如何在原有的「府城」都市文化格 局中,融合過去臺南縣所累積的「南瀛」鄉 土藝文資源, 創造出新世紀的城市意象與 地方記憶,則成為大臺南市文化治理的重要 台南市的新文化景觀:鎮門宮赤腳荷蘭門神

課題之一。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77


三、重塑民族英雄的歷史形象:當代臺南的鄭成功論述 臺南市的鄭成功文化節,是臺灣少見的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紀念活動。在2011年 的「鄭成功開臺港廟文化之旅」,主辦者對於活動宗旨作了如下的說明:

鄭成功,臺灣人稱其為開臺聖王,是 臺灣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鄭成功與 臺灣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661年四月 登陸臺南鹿耳門,設置郡縣行政區 域,漢人開墾臺灣肇始於此,雖然 鄭成功在臺灣只有短短的十四個月 即病歿,其子與孫三世共統治臺灣 二十二年,卻開創了臺灣歷史發展的 新紀元。他的生平事蹟使其在歷史上 有特殊的地位,他有中日的血統,為 權貴之後,生處亂世動盪的時代,受 封延平王,承擔著明朝宗室的維繫存 亡,是外國人眼中的「國姓爺」,是 東方海權的代表性人物,在臺灣死歿 為神,三百多年來民間信仰的香火供 祀不斷。其歷史定位在歷經清朝、日 本、民國等不同政權,皆受當權尊 崇,這樣的歷史人物跟臺灣的關係如 此密切,但到底有多少人曾認真去認 識他,去瞭解這位歷史人物對我們究 竟有什麼正面的文化意義。為配合臺 南市政府鄭成功文化節活動,特規劃 與鄭成功歷史事跡相關的景點,做為 文化深度之旅的導覽路線,以增加民 眾對這位歷史英雄的認識。

178

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鄭成功的多重歷史形象(作者攝影)


論 壇

相較於府城民間文史團體,強調鄭成功在臺灣開發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個人生涯的 特殊性,臺南市文化官員則更凸顯鄭成功的海洋形象及其對於全球化時代的意義。如文 化局長葉澤山在《2011年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的序言中,便以「鄭成功的文化形象」 為題,作了以下的闡述:

鄭成功生活的時代雖然離現在已經有三個多世紀,然而通過 各個時代的言記,卻又一次次的「復活」在我們的眼前。不 同時代、不同區域的人們,基於不同的立場訴說各自的「鄭 成功」……近數十年來,東西方學術界對於鄭成功有了更加 多元化的解讀,不再僅以從政治、軍事或民族主義的角度論 述,而是擴展到從經濟、商業、海洋文化等方面,研究鄭成 功及其海商集團,藉以探討東西文化的融合的進程。二十一 世紀以來,海峽兩岸及日本與鄭成功有關之城市,如臺南 市、廈門市、南安市、平戶市,更藉由其歷史文化資源各自 舉辦「鄭成功文化節」,重新定位鄭成功的海洋形象及文化 價值,擴大行銷並提升城市的競爭力,以呼應全球化時代海 洋世紀的潮流。今年適逢鄭成功開臺350週年,這段歷史開 創了臺灣社會的發展,因此在臺灣文化的論述上,鄭成功是 民族祖先、開臺英雄、乃至於地方神明。在以中原文化為正 統的文化觀念中,我們容易忽略十七世紀他的海商集團,在 東亞海域連結第一波全球化的意義……本次展覽內容即是以 臺灣、福建籍日本九州平戶有關十七世紀的海洋文物,體現 臺灣多元的文化、國際貿易的興盛與周邊關係的密切,先民 冒險奮鬥的精神。希望讓參觀者重新認識鄭成功及其所代表 的海洋文明,那段歷史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乃至於東亞第一次 發展出海權力量,也是臺灣本土海洋社會的開端。

上述兩段引文,反映了府城在地文史界與文化官員對於鄭成功歷史形象的詮釋觀 點。此一以歷史人物作為地方文化資產及觀光節慶活動主軸的體系性構想,可以溯自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79


1999年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策劃「國姓爺、延平郡王、開臺聖王:鄭成功與臺灣 文化資產」特展活動。成大建築系傅朝卿教授在說明特展宗旨時,便以「重構鄭成功 主軸文化的意義」為題,提出重新建構生活化的鄭成功文化資料,鄭成功與臺灣文化 資產,以及以鄭成功為主軸的文化活動的呼籲。認為其兼具國際性與本土性的雙重性 格,以及民族英雄、祖先、神明及傳奇人物的四種文化特質,除可結合文化資產、廟 宇宗教信仰及各種文物傳說及文化活動,亦可串聯臺灣、中國大陸、日本與荷蘭等地 官方和民間團體,從而成為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觸媒。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臺灣歷史 人物,鄭成功成為一個歷久彌新的文化符碼,其歷史形象與紀念方式,也隨著時代變 遷而有所不同。從過去的「神化」到當代的「生活化」,以及在「開臺」與「海洋」 文化意象中,對於其本土性及國際性的強調,乃成為當代臺南鄭成功論述與文化節活 動的首要特色。

四、鄭成功文化節的集體記憶與多元認同:公共歷史觀點的考察 公共歷史在近年來逐漸受到臺灣史學界的重視,無論是強調實用取向的應用史 學,迎合讀者趣味的通俗史學,乃至充滿淑世理想的大眾史學,都不再侷限於傳統的 學院歷史研究,而反映出當代臺灣社會在歷史書寫主體及知識傳播媒介的民主化與多 元化現象。相較於學院歷史學對於歷史事實的強調,公共歷史研究則更重視歷史知識 的傳播影響,以及一般大眾的歷史意識。因此文化資產與集體記憶和認同的關連,乃 成為公共歷史學的重要研究領域。除了客觀事實的史料考訂,公共歷史學者更重視歷 史如何被記憶,以及其中所牽涉到的知識權力關係、媒介與傳遞模式、以及當代文化 與認同政治等課題。對於歷史人物的紀念,由於同時代人記憶的消逝,文獻證據的散 軼,以及傳說想像的繁衍,「記憶的歷史」常取代「事實的歷史」,而反映出不同的 敘事內涵與歷史想像。

以鄭成功文化節為例,臺南市的鄭成功相關文化節慶,可以溯至1990年代文建會 全國文藝季的「發現鹿耳門」(1993)及「發現王城」(1995)活動。1999年臺南市 政府首次舉辦以鄭成功與臺灣文化資產為主題的「國姓爺、延平郡王、開臺聖王」 特展。自2002年起正式舉辦鄭成功文化節,成為臺南市年度重要文化節慶活動。歷年

180

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論 壇

來的活動與特展主題包括「發現王城」(2002)、「邁向成功」(2005)、「壯闊 領航」(2006)、「婆娑之眼」(2007)、「王者再臨」(2008)、「成功領航」 (2009)、「城市的榮光」(2010)、「成功啟航」(2011)、 「 世 界 的 大 員 」 (2012)、「蔦瞰西拉雅」(2013)等。文化節自2004年起,朝國際化方向發展, 於2007年首次結合來自日本平戶松浦史料博物館、中國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及奇美博 物館等的跨國展品,舉辦「國姓爺足跡文物特展」。並自2005年起,由文建會補助 進行「十七世紀臺灣船復原重現計畫」,「臺灣船」2010年12月,從臺南安平港出 發試航至鹿耳門。由國家地理頻道製作「鄭成功古船重現」紀錄片,亦於2011年10 月臺灣首播。

從臺南人對於鄭成功紀念活動中,我們可看到前述公共歷史與集體記憶的特徵。 雖然鄭成功波瀾壯闊的生涯橫跨日本、中國及臺灣三地,其在臺灣僅僅一年九個月便 英年早逝。然而直到今日,在臺南 府城與臺灣各地,民眾對於鄭成功 的記憶,仍透過史蹟文物、廟宇祭 祀、地名傳說、圖像雕塑、戲曲展 演、地方美食等媒介持續綿延。而 由官方與民間舉辦的春秋祭典與紀 念活動,則成為傳承記憶的重要儀 式。相較於不同政權對於鄭成功的 歷史形象的挪用與宣傳,臺灣民間 對於國姓爺的記憶與想像,則呈現 出多元的風貌,從文本到圖像、從 建築到文物、從傳說到食物,成為 島嶼庶民生活記憶的一部份。

鄭成功文化節的舉辦,便是在臺 當代臺灣的鄭成功論述

南社會生活與文化記憶的基礎上,由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81


地方政府及民間社團所推動的紀念節慶。在臺灣民主化與本土化的時代潮流中,文化 資產保存與塑造社區認同的呼聲,取代了過去對於登陸地點的地方派系論爭。對於文 化觀光產業與常民文化記憶的重視,取代了過去反共復國式的官方政治宣傳。鄭成功 亦不再只是民族英雄與偉人神話,而是個性格分明、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而隨著兩 岸與跨國文化交流的頻繁,鄭成功的海洋形象及國際性格,則取代反清復明與儒家節 孝,成為新的歷史敘事主軸。

上述集體記憶內涵的發展及轉變,可見於2011年鄭成功文化節展示內容的設計。 在鄭成功文物館舉行的「成功啟航:十七世紀船舶文物」特展中,策展者引用荷蘭文 史料的記載,重新塑造鄭荷戰爭與議和過程中的鄭成功形象。亦不避諱提及鄭成功殘 忍處決荷蘭傳教士Anthonius Hambroek(1607-1661)的歷史情節。相較於過去中文 史料所呈現的刻板印象,諸如江樹生譯註的《梅氏日記:荷蘭土地測量師看鄭成功》 及《1662年鄭成功與荷蘭人的締和條約》,以及小早川篤四郎的《臺灣歷史畫帖》, 尤其是顏水龍所繪的《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更生動描繪歷史人物的相貌神情與 性格作風,提供觀賞者更多元的思考角度。

此一強調多元文化和跨國交流的敘事觀點,實反映出近年來臺灣史研究的學術趨 勢。首先是十七世紀臺灣島史及東亞海域史研究,由曹永和、江樹生及包樂史等人透 過古荷蘭文獻所進行的先驅性研究,為戰後以明鄭研究與漢人開發史的為主流的臺灣 學界,開啟了新的學術方向。而翁佳音、林偉盛、康培德、鄭維中以及美國的歐陽泰 等青壯學者的研究成果,更提供了海洋史及全球史的視野。

在十七世紀海洋史研究之外,新文化史與敘事史學,也為傳統以史料實證為主 的鄭成功 研究另闢蹊徑。如江仁傑在《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 (2006)一書中,詳細耙梳鄭成功在中國、日本及歐洲文獻中的歷史形象變遷,並 說明其在不同時代官方與民間論述中的發展軌跡。而周婉窈〈海洋之子鄭成功〉 (2009)一文,則在綿密史實考訂的基礎上,以優美的文筆重新描摹鄭成功的內心世 界,並以史家觀點進行同情的理解與評論,為歷史散文書寫提供了新的範例。

182

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論 壇

相較於學院歷史研究,近年來歷史小說與文學創作,更為當代臺灣的鄭成功論述, 增添了更豐富的想像及趣味。例如陳耀昌醫師的《福爾摩沙三族記》(2012),跳脫傳 統以鄭氏三代為主的朝代思維,改以漢人、荷蘭人及平埔西拉雅人為敘事主軸。

《婆娑之島》(2012),則以荷蘭末代臺灣長官揆一為主角,交錯穿梭在殖民歷史 與當代政治的複雜時空。至於蘇上豪的《國姓爺的寶藏》(2012),更以好萊塢尋 寶電影為靈感來源,將鄭成功史料、臺南市古蹟乃至臺灣史學者,均轉化成推理冒 險小說的素材。在小說家的筆下,國姓爺與臺南府城的歷史故事,因文學想像與鋪 陳而呈現出更多樣的色彩與風貌。而鄭成功也不僅是臺灣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成為 歷久彌新的文化符碼,從民族英雄崇拜、地方藝文節慶、到跨國文化交流,持續地 影響著我們的歷史記憶與認同。

五、代結語:重訪鄭成功與臺南府城 2012年五月初的某個平日午後,我再次來到臺南鄭成功文物館,週末文化節的 觀光人潮已經散去,只有志工和替代役男在展場服務。今年特展的主題是「世界的 大員」。策展者從安平港市的早期歷史盛況和文物,敘說臺灣在十七世紀亞洲和世 界史上的重要貿易轉運地位。在來自歐洲及亞洲的古地圖、書畫、錢幣和陶瓷等展 品所構成的敘事中,安平和臺南,也不再只是鄭成功反清復明,驅荷開臺故事的一 個場景。物質文明的宏觀視野,取代了歷史人物的傳記事蹟,成為展覽的主要基 調。我不禁想起法國年鑑史學大師布勞岱對於地中海世界的研究,靜靜地思考著此 一新詮釋觀點的意義:在長時段的歷史洪流中,政治事件與人物僅僅是海洋表層的 浪花。在世界史和海洋史的宏觀脈絡裡,國姓爺的故事,也將匯入府城的地方歷史 與臺南人的集體記憶中,與西拉雅平埔人、漢人農漁移民、荷蘭及日本殖民者們, 共同成為臺灣島史的一頁篇章。

作為當代臺灣的公共歷史事件,鄭成功文化節透過各種紀念儀式、展覽、研習和 表演等系列活動,重新召喚我們對於國姓爺及臺灣歷史的集體記憶。在歷史公共化、 節慶化及生活化的過程中,讀者們親身參與並體驗重返歷史現場的趣味,並各自進行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83


其對歷史的思考和評論。在府城特有的敦厚人情與溫暖的古都氛圍中,此一集體歷史 記憶的建構過程,遠較其他城市的同類節慶更為開放、多元而生動。不同於官方的政 治宣傳及客觀的學術研究,臺南人所記憶的國姓爺,並非神化的民族英雄,而是有血 有肉的悲劇人物。而展示中所呈現的歷史場景,亦非數百年前的戰爭風雲與衝突暴 力,而是當代對於海洋文明與區域交流的想望,以及地方記憶與城市認同的願景。從 「鄭成功是誰」到「鄭成功如何被記憶」,臺南鄭成功文化節為起步中的臺灣公共歷 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個案。

走出文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前日本神社鳥居上的國民黨徽及白崇禧將軍的題辭, 而不遠處聳立的則是福建泉州市政府贈送的鄭成功騎馬雕像。面對著此一混融交錯 的歷史場景,我突然想起1961年「鄭成功復臺300週年」時,臺南地方因鄭軍登陸地 點引發的論爭。隨著臺灣經濟發展和民主化的進程,2011年慶祝「鄭成功開臺350週 年」的文化節活動,已發展成為國際性的觀光節慶。而五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又將如 何回憶和紀念國姓爺來臺400週年的事蹟呢?穿過延平郡王祠正門和開山路旁的大陸 遊客遊覽車,我走到對面巷子裡,買了支著名的順天冰棒,在臺南溫暖的午後陽光 裡,再度陷入時光隧道的沈思。

184

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論 壇

附錄「鄭成功開臺港廟之旅1」參訪巡禮路線(2011年、2013年2)

延平郡王祠(集合、解散) 1.安平熱蘭遮城殘蹟(車行經過,車上解說) 2.北線尾古戰場(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3.佳里北頭洋荷蘭井(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4.學甲白醮請水之地(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5.鐵線橋港(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6.鹽水橋南老街(下車參觀,導覽解說,午餐) 7.官田陳永華墓(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8.麻豆古港碼頭(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9.善化慶安宮(車行經過,車上解說) 10.永康鄭成功墓紀念碑(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延平郡王祠(集合、解散) 1.鄭成功登臺之地鹿耳門古廟遺址(下車參觀,導 覽解說) 2.佳里北頭洋荷蘭井(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3.中洲鄭王軍民上岸之處(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4.陳桂記大宗祠開臺祖媽鄭氏細娘之墓(下車參 觀,導覽解說) 5.鹽水臺灣詩路(午餐) 6.鐵線橋港(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7.麻豆古港碼頭(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8.善化慶安宮(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9.南科考古陳列室(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10.永康蔦松遺址(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11.永康鄭成功墓紀念碑(下車參觀,導覽解說)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1「鄭成功開臺港廟文化之旅」,希望透過巡訪與鄭成功有關之古蹟景點,重回當時歷史場景,深刻體驗這位歷史 人物對臺南土地的影響。由臺南市文化協會規劃,活動路線:延平郡王祠→安平熱蘭遮城殘蹟→北線尾古戰場→ 佳里北頭洋荷蘭井→中洲鄭王軍民上岸之處→鹽水臺灣詩路→鐵線橋港→麻豆古港碼頭→善化慶安宮→永康鄭成 功墓紀念碑→延平郡王祠。資料來源:http://210.71.254.189/min-nan/zheng.html 2 2013年鄭成功祭典暨開臺352週年系列活動「尋跡、尋蹟-文化之旅」,分別由臺南市文化協會、鹽洲社區發展 協會、永康文化協會、鹿耳社區發展協會主持,規劃出四條史蹟巡禮路線,1、鄭成功開臺足跡文化之旅,活動 路線: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登臺之地鹿耳門古廟遺址→中洲鄭王軍民上岸之處→陳桂記大宗祠開臺祖媽鄭氏細娘 之墓→南科考古陳列室→永康蔦松遺址→永康鄭成功墓紀念碑;2、永康洲仔尾文化之旅,活動路線:洲仔尾保 寧宮→禹帝宮→天后宮→三崁店→蔦松三老爺宮→北灣里國聖宮;3、鄭成功開臺港廟文化之旅,活動路線:大 灣廣護宮→蔦松三老爺宮→洲仔尾保寧宮→永康鄭成功墓址紀念碑→鹽行天后宮→二王廟→古鯽魚潭遺跡等; 4、重回北汕尾鹿耳門—尋找鄭成功登陸的足跡,活動路線:臺南市安南區鹿耳社區一帶。資料來源:http:// newculture.tncg.gov.tw/creativetainan/News.php?id=123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85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