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壇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張隆志 *
公共歷史在近年來逐漸受到臺灣史學界的重視,無論是強調實用取向的應用史 學,迎合讀者趣味的通俗史學,乃至充滿淑世理想的大眾史學,都不再侷限於傳統的 學院歷史研究,而反映出當代臺灣社會在歷史書寫主體及知識傳播媒介的民主化與多 元化現象。
另一方面,伴隨著政治解嚴及本土化趨勢,從1990年代的社區營造運動,到地方 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乃至新興文化觀光產業的提倡,都顯示出歷史、認同與記憶三者 間的密切關連。臺灣史,不但與當代族群和國家認同問題相關,更成為建構地方社會 與人群集體記憶的重要資源。
本文以臺南市的鄭成功文化節為例,從公共歷史與記憶研究的觀點,探討其從官 方祭典與地方節慶活動,轉型為城市文化觀光乃至跨國城市外交的發展歷程。並分析 官方宣傳、學院研究與民間傳說,如何共同構成豐富生動的公共歷史論述,從而形塑 嶄新的府城地方記憶與多元文化認同。
筆者除蒐集鄭成功與臺南歷史的相關研究文獻外,主要資料來源為,2010年以來 在臺南地區對於鄭成功文化節的實地考察與訪談紀錄。作為本刊論壇作品,以下討論 將不採取學術論文體例,而是以走讀報導的敘事方式,呈現國姓爺的複雜歷史形象變 遷,以及其與府城歷史的重要關連。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為作者國科會計畫「臺灣歷史上的三次『戰後』:公共歷史觀點的考 察」部分成果(編號99-2410-H-001-053-MY3),並曾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報告(2012/11/6)。作者感謝呂理 政館長及與會同仁的建議,文中內容及意見均由作者負責。
國姓爺在臺南:走讀鄭成功文化節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