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東》第364期 與星星來場難忘的邂逅

Page 1


EDITOR'S NOTES

夜裡的光,臺東的心

編輯手札

當夕陽隱沒山際 , 臺東的夜並不沉寂 , 反而展開另一種

盛宴 。

銀河在沒有光害的天幕上鋪展 , 伴隨浪濤與蟲 鳴 , 這片土地將最純粹的星空完整保存下來 。 本期 《 看

見臺東 》, 以 「 夜裡的光 」 為題 , 邀請讀者走進黑夜 ,

遙望銀河 、 看見人心 。

這次 , 我們跟著星光的腳步 , 展開一場浪漫的追星之

旅 。 十多個賞星秘境如同寶藏地圖般展開 , 帶你抬頭就

能看見滿天星海 。 別忘了準備防寒外套 、 紅光手電筒和

星圖 App , 讓你化身專業追 「 星 」 族 , 輕鬆擁抱整片

夜空 。 在閃耀星斗之間 , 古老的傳說也隨之甦醒 母 子化為熊星的神話 , 再次提醒我們 , 夜空裡閃爍的不只 是冰冷的光點 , 更是人類跨越千年的凝望與想像 。

臺東的夜 , 不只是滿天繁星讓人目眩神迷 , 低頭一看同 樣驚喜連連 ! 在小野柳的潮間帶 , 寄居蟹頂著新殼在月 光下東奔西跑 , 彷彿上演一場迷你版的生態舞台劇 ; 在 山路與鐵軌旁 , 有人在黑夜裡專注守護 , 戴著頭燈細細 檢修鐵道 , 只為守護大家南來北往的安全 ; 有在地成長 的環境生態保護者化身導覽員 , 盼望生態與人類能共生 共息 ; 還有一群人穿梭社區小巷中 , 陪伴長者與孩子 , 送去最溫暖的安心 。 這些簡樸又無名的身影 , 正是臺東 夜裡最真實也最動人的光 。

星空 、 海岸與人們 , 共同織就臺東的夜 。 它既是旅人的 驚嘆號 , 也是居民的守護者 。《 看見臺東 》 願將這些光 一一收藏 , 讓讀者在翻閱之間感受 黑夜裡總有人點 亮微光 , 使這片土地從不孤單 。

擁抱銀河的繁星盛宴 與星星來場難忘的邂逅 06

COVERSTORY

上山下海必備神器清單 追「星」族教戰守則 14

星光指引我方向! 臺東最美觀星祕境 16 18 20 22

星的故事

大小熊星座&處女座

臥在最美星空下 夜色裡的旅宿記憶

夜訪小野柳 尋寄居蟹的可愛身影

發行單位

發行人

編輯群

1OO 種台東生活

呂縉宇 走遍臺東的山與海

熱情奉獻 成為他人生命之光 29 26 32

傳遞與自然共處的純樸與智慧 志工出動 傳遞愛與關懷

望星而作、日出而息的臺鐵工務人 每一次抵達都是星夜下的 努力所成就

臺東縣政府

饒慶鈴

李素琴

羅淑琴

李駿

網址

地址

電話

圖片提供

李昭薰 www.taitung.gov.tw

執行單位

(950)臺東市中山路276號 089-326141

莊哲權、軒沐居、南八里民宿、 旅行博物館、臺東家扶中心、 今周刊

今周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ISSN GPN

2025年9月 3080-2091

2011400015

精油提供/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 精油製造/璞草園

臺東縣政府

廣告

擁抱銀河的繁星盛宴

閃亮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與天津四組成的連線,圍成知名的夏季大三角;銀河迤邐 在漆黑的天空中爍然躍動……臺東的夜空是如此熱鬧不凡,抬頭仰望,撼人心弦。

涼爽夜風吹拂,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星空音樂會在臺東悠然上演,交織出屬於「慢」 城的節奏。舞台上,指星筆射出一道綠色光束直奔夜空,生動解說星的故事,眾人 皆於無垠、夢幻的星毯之下沉醉。

陳思齊導覽時會以太陽神最喜愛的里拉琴彈奏樂曲 , 與觀星者分享 。

白日的臺東湛藍晴朗 , 夜晚依舊精采 , 當夜幕低

垂 , 另一個舞台正拉開序幕 , 只要抬頭 , 浩瀚星 海就在眼前 。 早在 2018 年 , 臺東縣政府便推行

「 最美星空 」 活動 , 打造星空音樂會和最佳觀星 點選拔 , 隔年更首創官方認證的星空導覽員培 訓 , 把星空故事帶給大家 , 至今已有近百位取得

資格 , 在地人吳幸芳以及出身臺北 、 來創業定居 的陳思齊 , 都是第一屆受訓的學員 。

有 「 星空路隊長 」 稱號的陳思齊 , 2017 年來臺

東創業 , 做的就是和旅遊相關的手機語音導覽 。

縣府推廣 「 最美星空 」 時 , 邀請有 「 日本第一星 空 」 美譽的長野縣阿智村觀光行銷推手前來演 講 , 成了陳思齊接觸星空的起點 , 看好臺東的觀 星潛力 , 也報名縣府的培訓計畫 。

「 我喜歡把臺東的美分享給大家 !」 吳幸 芳笑說 。 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她 , 也擁有導 遊 、 領隊執照 , 導覽解說是斜槓興趣 ,

1998 年開始 , 她便陸續擔任東管處 、 史前

博物館 、 卑南遺址公園 、 臺東美術館和江 賢二藝術園區的解說志工 , 同時也是 「 夜

訪小野柳 」 的導覽員 。 在小野柳導覽時 ,

常會帶到星空解說 , 她希望精進自己的星 空知識 , 看到縣府計畫便馬上報名 。

培訓內容多元扎實 現場磨練找訣竅

培訓內容包含 54 小時的初訓 , 隔年再參加

約 16 小時的複訓 , 最後通過考試才能拿到 合格認證 。 課程涵蓋觀光概論 、 觀星基礎

常識 、 天文入門知識 、 星座神話故事及實 地導覽訓練等 , 非常豐富扎實 。

兩人都是第一次接觸觀星 , 一開始也吃了

不少苦頭 。 光是吸收大量的觀星知識 , 就 要不斷看資料 、 做功課 ,「 但看完腦袋一

台東最美星空網美拍照區留影 。

片亂 , 馬上就會搞混 。」 陳思齊苦笑說 , 尤其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仙名字都 「 落落

長 」, 常要費一番工夫苦背才行 。

就算這些紙本功課全都熟記於心 , 但到現 場導覽又是另一回事 。「 你必須自己看得

見 、 指得到 、 說得出來才行 。」 陳思齊透

露 , 他家離海邊大概只有 100 公尺距離 ,

光害少 , 在陽台就能看到很多星星 , 他常

往天空看 , 就連回家停車也會不時抬頭 , 「 考一下自己能指出多少星 。」

大家聆聽星空導覽員解說星星的故事 。

14個最美觀星點 遍布臺東各地

雖然星空處處可見 , 但兩人都認為臺東有

得天獨厚的觀星條件 , 不僅地廣人稀 、 光

害低 、 霧霾少 , 視野清明遼闊 , 也沒有太

多高樓或地景遮蔽 ,最重要的是交通方便 ,

或許到山上或鄉野也能看到滿天繁星 , 但

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抵達 , 而臺東不少遊

客常去的觀光景點 , 其實同時也是觀星熱 點 , 非常平易近人 。

想要舒服觀賞星星 , 推薦可自備野餐墊 , 或坐或臥 , 不管是躺在遼闊草地 , 或是聽

著陣陣浪濤觀星 , 全都任君挑選 ,「 臺東 背山面海的觀星條件 , 其他地方很難看 到 。」 吳幸芳說 。

導覽就像無菜單料理 導覽員顯身手

每年 5 至 9 月登場的最美星空活動 , 欣賞 音樂之餘 , 還穿插星空導覽 , 今年活動高

達 80 多個場次 , 連綠島 、 蘭嶼都有 , 處處 都有最美星空 。 每到活動季節 , 就是星空

導覽員大顯身手的時刻 。

星空導覽就像無菜單料理一樣 !」 吳幸 芳生動比喻 , 導覽內容沒有制式規定 , 全

由導覽員自由發揮 , 除了介紹當下必看的 特殊星象 , 如星群連線 、 銀河外 , 也會分 享神話故事和觀星知識 。

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無預警出現的流星 , 吳幸芳有次在大坡池導覽 , 一個晚上便看 到 4 、 5 顆流星劃過 , 讓遊客直呼幸運 ; 還

有一次在三仙台 , 正巧遇上馬斯克旗下的 太空公司 SpaceX 發射的星鏈 ( Starlink ) 人造衛星 , 只見一顆顆衛星發出白色亮光 緊密排列飛過 ,「 像珍珠項鍊一樣 !」

導覽員還要懂得察言觀色 、 隨機應變 , 若 遊客露出疲態 , 便要趕快切換話題 , 重新

勾起他們的興趣 。 陳思齊觀察 ,「 遊客通 常對他知道但不那麼熟悉的題材有興趣 , 就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 比如大家都

聽過牛郎 、 織女和銀河 , 但卻很難說明三

者之間的關係 ; 又或是一些觀星冷知識 ,

南迴達仁鄉南田星空 。

像是大家都以為最亮的星是北極星 , 其實 是天狼星 , 這些題材都會讓大家聽得津津 有味 。

發揮個人特色 亮出私房絕招

每個導覽員也各有不同特色 , 甚至還有私 房絕招 。 會彈吉他的陳思齊 , 平日也在鐵

花新聚落表演 , 導覽時興致一來 , 也會拿

起吉他高唱與星星 、 月亮有關的歌 , 他還 有一把極其少見的里拉琴 , 這是太陽神阿 波羅最喜歡的樂器 , 也是祂的象徵配件 ,

陳思齊彈起簡單音階 , 一首 《 小星星 》 立 刻迴盪在空中 。

近來 , 他也試著把中國古代與星星有關的 詩詞故事放進導覽中 , 如 《 水調歌頭 》 裡 的 「 千里共嬋娟 」, 講的是月亮 , 正是蘇

軾在 900 多年前的中秋之夜所作 ; 杜甫寫 的 「 人生不相見 , 動如參與商 」, 說的是 「 參星 」 和 「 商星 」, 這兩顆星不會同時

在天上出現 , 比喻彼此分離遙遠 , 這些東

方故事跳脫以往常見的希臘羅馬神話 , 讓 人耳目一新 。

吳幸芳還有一個大絕招 , 就是教遊客和星

空合照 , 透過觀星 APP 輔助 , 只要把手機

對準夜空 , 螢幕立刻顯示所在位置有哪些

星星 , 還會出現精美的星座圖像 , 開啟相

機鏡頭後 ,遊客便可直接和星座圖像合影 ,

若正巧碰上自己的星座更有紀念意義 ,「 讓客人把星星帶回家 !」 遊客常玩得不 亦樂乎 , 吳幸芳笑說 ,「 我通常最後才教這個 , 因為只要一拍照 , 大家就不會聽 導覽員說話了 。」

遇到天氣不好時 , 也要有雨天備案 , 除了星星故事外 , 吳幸芳甚至會發揮自己的 解說專長 , 分享在地自然生態和旅遊資訊 ; 若移到室內 , 陳思齊還會準備星空投 影燈 , 氛圍感十足 , 或是設計彩繪燈球的小活動 , 可以說為了吸引遊客注意 , 導 覽員無不使出十八般武藝 。

除了參加最美星空活動外 , 縣府也把導覽員的聯絡方式和導覽區域放在 「 臺東觀 光旅遊網 」 上 , 有導覽需求的遊客也能自行聯繫 。 「 臺東的夜晚有不一樣的美 !」 吳幸芳笑說 , 她常和來臺東玩的父母說 , 小孩要 追星 , 來追天上的星 , 可以遠離 3C , 保護眼睛 。 臺東的星光饗宴 , 絕對是獨一無 二的難忘回憶 。

吳幸芳喜愛把臺東的美分享給大家 , 希望旅客能在臺東欣賞到 最棒的星空美景 。 臺東最美觀星點

以1至3星等作為排序,星等越小, 等級越高。

三仙台、池上大坡池、關山親水公 園、加路蘭遊憩區。

★★

長濱金剛大道、綠島帆船鼻草原、 都蘭觀海公園、鹿野高台眺望亭、 太麻里金針山湛藍若洗觀景平台。

★★★

富源景觀平台、霧鹿砲台、南田觀景 台、大武濱海公園、嘉蘭溫泉公園。

臺東最美星空

上山下海必備神器清單

遠離城市的霓虹與街燈 , 走向山頂 、 海岸 , 或靜謐的鄉間 , 才有機會遇 見最澄澈的星空 。夜晚觀星像是一場探險 ,需要挑對地點 、準備好裝備 , 讓心情隨夜色沉澱 , 我們就能抬頭遙望 , 等候流星劃破天際 , 將夜空的 浪漫收入眼底 。

Check!

防寒裝備 山上與海邊陣陣襲來 的夜風,讓溫度比白 天低上好幾度。多帶 一件防風防水外套、 圍巾或帽子抵禦寒 意,就可不必顫抖著 數星星。

Check!

手電筒與有色玻璃紙

觀星需要黑暗,但走路需要照明 時,用紅色玻璃紙包住手電筒, 光線柔和又不搶戲。也要避免 將手電筒或手機螢幕直射他人, 因為一旦被強光照到,眼睛需 要重新適應黑暗,微弱的星光 可能因此一閃而過。

Check!

星座盤或觀星App 星座盤就像夜空的地 圖,轉一轉就能對照 當下的星象位置。或 是使用「Star Walk 2」、「觀星」或「Sky Tonight」等 App,抬 頭一看馬上就知道它們 的名字。

Check!

驅蟲或防蚊噴霧

夏夜前往山林或海邊, 蚊蟲絕對比流星多。注 意防蚊與驅蟲,才能專 注看星。

Check!

腳架

拍星軌、銀河,甚至只是固定望遠鏡, 都需要穩固的腳架,避免因手震而錯失 最美的星空瞬間。

天文望遠鏡

Check!

行動電源、相機電池

電池耗電快,行動電源與備用 相機電池是長時間觀星與拍攝 的重要裝備。

Check!

天空中的繁星形態各異、色彩斑斕, 許多細節肉眼無法分辨,這時就需要 望遠鏡的幫忙。望遠鏡分為雙筒與單 筒:雙筒望遠鏡輕巧易攜,夜間方便 搜尋天體,但倍率相對有限;單筒望 遠鏡擁有更強的集光能力與放大倍 率,能將遙遠宇宙的細節清晰呈現, 觀測時搭配穩固的腳架才能發揮最佳 效果。

Check!

指南針

觀星需要辨認方位,指南針是基礎神器。尤其在沒 有地標時,能快速鎖定特定星座的方向。(現在多 使用手機裡的指南針,但有時還是用單獨的指南針)

觀星最重要的是舒服享受夜空,放慢動作,專心和宇宙對話,即使沒有望遠鏡,有 時肉眼也能享受滿天星空閃爍。帶著好奇心和一點耐心,夜空會用最浪漫的一面回 應你。

臺東最美

在海邊,鹹涼的風迎面吹來,浪潮一波波 敲擊岸石,為滿天繁星奏出節拍;走進山 裡,冷風拂動樹葉沙沙作響,星斗在無雲 的夜幕中傾瀉而下,近得讓人忍不住抬頭 凝望。跟隨星光的指引,走進臺東深邃的 夜空,用雙眼擁抱這片大自然的浪漫。

當燈火逐漸熄去 , 萬籟俱寂 , 只剩下

星光閃爍低語 。 在低光害干擾處 , 臺

東的夜空純粹到讓人摒息 , 彷彿一伸

手就能觸碰到星河 。 觀星祕境

⓯ 鹿鳴吊橋 ⓰ 加路蘭遊憩區

⓱ 鐵花新聚落 ⓲ 達魯瑪克文化廣場

⓳ 金針山休閒農業區

⓴ 金峰鄉嘉蘭壘球場

㉑ 嘉蘭溫泉公園 ㉒ 大武濱海公園 ㉓ 9420濱海休憩區 ㉔ 南田觀景台 ㉕ 綠島公館國小 ㉖ 綠島人權紀念公園 ㉗ 帆船鼻 ㉘ 蘭嶼椰油國小

❶ 八仙洞 ❷ 金剛大道 ❸ 霧鹿國小利稻分校 ❹ 霧鹿古砲台 ❺ 三仙台 ❻ 大坡池 ❼ 伯朗大道 ❽ 金城武樹 ❾ 布農族文物館 ❿ 關山紅石溪畔 ⓫ 關山親水公園 ⓬ 東河橋風景區 ⓭ 金樽陸連島 ⓮ 鹿野高台

永不沉落的大小熊星座

鼎鼎大名的北斗七星 ,是夜空中最容易辨認的 7 顆恆星 , 狀如盛水斗勺 。北斗七星的杓柄是「 大熊座 」的長尾巴 , 杓斗則是大熊座的身體 ; 天空中有另一個小北斗 「 小熊 座 」, 指引方向的北極星正好位在小熊座的尾端 。

希臘神話中有位貌美仙女卡利斯托(Callisto),她被天 神宙斯迷惑,生下阿卡斯(Arcas),宙斯善妒的妻子赫 拉知道後極為憤怒,便將卡利斯托變成一隻大熊,迫使她 離開剛出世的孩子,為了躲避獵人追捕,只能藏身森林中。

阿卡斯長大後,某天母子在森林中相遇,卡利斯托一眼認出 少年是她的兒子,熱情朝他奔去,卻忘了自己已成一隻大熊。

眼見大熊狂奔而來,阿卡斯本能拿出弓箭準備射殺,就在 母子將相殘時,宙斯急忙將兩人捲到天上,化為大熊座和 小熊座,這兩星座尾巴特別長,就是因為被宙斯甩到空 中的緣故。但赫拉並不罷休,故意不讓這兩個星座進入 海中休息,從此大小熊星座不分季節在夜空圍繞著北 極星旋轉,永不沉落。

四季輪替皆因

農業女神的喜悅與悲傷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們習以為常的四季,在希臘神話中是一段充滿 母愛的故事。掌管大地和豐收的農業女神狄蜜特(Demeter),是「處女座」 的守護神,形狀有如英文大寫Y的處女座,最亮的主星角宿一就像農業女神 手上拿的麥穗閃閃發亮,象徵著豐收。

狄蜜特和宙斯有位貌美的私生女波瑟芬妮(Persephone),冥王黑帝斯對她 一見鍾情,設下詭計將她擄回冥界,狄蜜特遍尋不著愛女,無心耕作,導致大 地一片荒蕪,人民飢餓難耐,於是請宙斯出面,讓黑帝斯把波瑟芬妮放回人間。

冥王為了將波瑟芬妮留在身邊,故意讓她在臨走前吃了石榴,按規定只要吃過 冥府食物就不能重返人間。宙斯只好對黑帝斯說,波瑟芬妮一年只能有四分之 一的時間留在冥府,其餘時間須回到人間與母親團聚。此後,當波瑟芬妮回 到人間時,狄蜜特滿心歡喜,大地欣欣向榮,萬物復甦;當她回到冥界時, 狄蜜特即傷心欲絕,大地結滿冰霜,寸草不生,人間從此有了四季輪替。

臺東 「 最美星空 」 從專業導覽 、 深度遊程 , 到夏季 限定的星空音樂會 , 還有在地商家的優惠活動 , 夜

間觀光不再只是仰望星空 , 而是一場融合自然 、 文 化與休憩的旅程 。 精選 3 家擁有獨特氛圍的星空旅

宿 , 讓旅人無論走進山谷 、 靠近海岸 , 或停留在市

區 , 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空記憶 。

山林野營看銀河

若想親近山林 , 可以選擇鹿野鄉的軒沐居露 營區 。 鄰近鹿野高台的熱氣球活動場域 , 這 裡不僅有自搭帳篷的野趣選擇 , 也有一卡皮 箱即可入住的懶人露營方案 。 夜幕降臨時 , 親朋好友圍坐烤肉 , 抬頭就是毫無遮蔽的銀 河 , 成為家庭與朋友共享的獨特回憶 。 位於海線東河的南八里民宿 , 背倚都蘭山 、 面向太平洋 , 擁有廣達 350 坪的大草地 , 視

便利市郊好觀星

背山面海望星斗

野遼闊 。 清晨可看日出 , 傍晚欣賞晚霞 , 夜 晚則有滿天星斗 , 將一日的美好串連成夢幻

的篇章 。

想在市區享受便利 , 又不想錯過星空之美的 人 , 不妨走進旅行博物館 。 由臺灣史前文化 博物館員工宿舍改建的旅宿 , 距離市中心不 遠 , 卻擁有難得的廣闊腹地 。 在史前文化博 物館的開放公園 , 夏季夜晚會不定期舉辦專 業星空導覽 , 不僅教旅人辨認星座 , 導覽員 還介紹西洋占星與東方星宿的故事 , 讓賞星 多了一份知性魅力 。

臺東還有迷人的夜間生態等著大家探訪。每年4至10月,就是「夜訪小野柳」登場的時刻, 只見夜貓子「寄居蟹」,正忙著覓食和找新家,旅客在特色海濱植物相伴下前行,滿天星 斗及銀光閃閃的浪漫月光海映入眼簾,一次體驗陸海空三種不同的臺東之美。

夜 訪 小 野 柳

擁有奇岩怪石的 「 小野柳 」, 因多變的風化和海蝕地質景觀形似 北海岸的野柳 , 因而得名 。 白天造訪小野柳 , 可欣賞鬼斧神工的 蜂窩岩 、 蕈狀岩和豆腐岩 , 當夜幕降臨 , 獨特的生態舞台正式開 演 。

2012 年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簡稱東管處 ) 便推出夜 訪小野柳活動 , 選定高人氣的小野柳 , 培訓解說員 , 帶領遊客揭 開神秘面紗 。 活動一推出就大受歡迎 , 最高紀錄一年吸引上萬遊 客報名 , 尤其受親子族群喜愛 。

寄居蟹天堂 夜晚現蹤跡

「 小野柳是寄居蟹的天堂 。」

小野柳環境教育計畫主持人程書珍 指出 , 寄居蟹最頻繁出現的時間 , 大約是晚上 7 至 8 點 , 一個小 時內就能發現數百隻 , 只見階梯 、 水溝 、 珊瑚礁岩的縫隙 , 都有 牠們的身影 。

環境教育人員楊亞蒨介紹 , 多數人以為寄居蟹要在海邊才能見 到 , 其實寄居蟹分為海寄居蟹和陸寄居蟹 。 夜探小野柳的行程全 都走在規劃良好的步道上 , 遊客不用擔心踩進海水或泥沙中 , 便 能直接觀察可愛的陸寄居蟹 。

小野柳寄居蟹的 「 換殼平台 」。

小野柳擁有豐富生態樣貌 。

臺灣的海寄居蟹約有 100 多種 , 陸寄居蟹

只有 7 種 , 但在小野柳就能看到 3 種 , 分 別是皺紋陸寄居蟹 、 凹足陸寄居蟹和短腕

陸寄居蟹 , 其中又以短腕陸寄居蟹體型最 大 , 可長到比成人的拳頭還大 , 但在小野 柳數量最少 ,「 所以如果能看到 , 真的非

常幸運 !」 楊亞蒨笑說 。

募集螺殼 為寄居蟹找新家

整個導覽圍繞著寄居蟹的食衣住行展開 ,

包括吃什麼 、 為什麼換殼 、 住在哪裡 、 對

環境的影響等 。 跟著導覽員的步伐 , 第一 站就來到 「 換殼平台 」。 寄居蟹只要長大

就要換殼 , 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新家 , 但隨

著海洋環境被破壞 , 越來越難找到天然螺 殼 , 因此出現不少寄居蟹揹著 「 垃圾殼 」

的狀況 , 楊亞蒨甚至還曾看過揹著布袋戲 偶頭的寄居蟹 , 令人心疼 。

近年 , 小野柳發起 「 給寄居蟹一個家 」,

鼓勵民眾將吃完的鳳螺 、 蠑螺等簡單清洗 後 , 寄到小野柳 。 收到的螺殼撒入換殼平

台中 , 寄居蟹只要聞到螺殼腥味 , 就會飛

奔而來 , 只見滿滿寄居蟹在平台中等著換 新房子 , 幸運的話還能親眼目睹寄居蟹換 殼的珍貴畫面 。

小野柳去年一共募集到 210 公斤的螺殼 ,

不少民眾還會附上手寫小卡片 , 看到 「 賀

入新居 」 的幽默字眼讓人會心一笑 , 甚至

還有海鮮餐廳寄了好幾批螺殼過來 。

相當雜食的寄居蟹 , 幾乎什麼都吃 , 甚至

還會吃動物屍體和排遺 , 把大自然環境清

理得乾乾淨淨 , 因此也被稱為 「 環境的清

道夫 」, 甚至還會幫忙 「 種植物 」, 牠常

抱著最愛的欖仁和林投果實到處進食 , 果

實被牠們拖來帶去 , 就地生根發芽 , 小野

柳有高達一半的植物都是寄居蟹種的 。

觀星賞海加保育 夜訪體驗最獨特

沒有光害的小野柳 ,也是觀星的最佳地點 。

來到開闊的觀海平台 , 一抬頭便能看見滿

天星斗 , 在導覽員帶領下 , 一同尋找北斗 七星和夏季大三角 , 天氣好時 , 甚至還能

看到對面的綠島 ,還有銀光灑落的月光海 。

程書珍表示 , 小野柳身為環境教育場域 ,

夜探活動也和單純的旅遊介紹不一樣 , 透

過導覽解說 , 希望遊客更認識自然 , 把保

育環境的概念帶回家 。 值得大家一起來享

受獨特體驗 。

小野柳發起 「 給寄居蟹一個家 」 活動 , 民眾附上祝福小卡片 。

生態導覽員為遊客解說寄居蟹的生活習慣 。

傳遞與自然共處的 純樸與智慧

走遍臺東的山與海

童年時,他曾在臺東的山林裡抓鳥、捕蛇、

採蜂蜜,只為換取幾枚硬幣;如今,他仍 走在同一片山林中,卻是為了保護動植物、

導覽解說、移除外來種。生態專家呂縉宇 從大自然的聲息間,理解何謂「環境回饋 人」。山,是他生命的起點,也是他選擇 終身守護的所在。

呂縉宇

呂縉宇透過解說 , 期盼讓民眾讀懂自然 , 也了解人類如何介入自然 。

他 , 不是學院派出身 , 也非名校畢業 , 卻

在山林之間默默走過五十幾個年頭 , 從研 究助理到解說員 , 從生態導覽到捕捉綠鬣 蜥 , 他的腳步遍布臺東的山與海 。 他是呂

縉宇 , 大家更習慣暱稱他一聲 「 山豬 」, 這個綽號承載的不只是過往的童年記憶 , 更是他對環境 、 生命與人文的深刻體會 。

雋刻童年回憶的人生路

山豬的童年生活 , 與許多老一輩的人相 似 長在山邊 、 捕抓野物 。 那是個還沒 有 《 野生動物保育法 》 的年代 , 生態資源

被視為交易品 , 也是這段與野生動物近距 離相處的歲月 , 讓他日後走上生態研究與 守護之路 , 有了最扎實的直覺與理解 。

呂縉宇笑言 , 自己的生態知識不走傳統學

術路線 , 而是從實作中長出來的 , 這些年

參與河川生態調查 、 動物蹤跡紀錄 , 甚至

投入捕捉綠鬣蜥的行動 。

如今的他 , 是各單位搶著邀請的講師與導 覽員 , 解說課程從人文歷史到自然生態無 所不包 ,結合在地成長與實地經驗的語言 , 讓人們不只是 「 認識自然 」,「 而是理解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

夜裡潛行的解說員

夜間導覽 ,是呂縉宇最常進行的工作之一 , 帶領遊客走進知本林道 、 鹿野溪畔 , 探訪 白天見不到的生物身影 。

「導覽不是在記植物、動物的名字,而是教 人們怎麼讀懂環境。」即使一段步道的兩側 植被、石頭縫裡的苔蘚與蟲類,都能透露出 土地的健康狀況,「我希望透過解說,讓民 眾讀懂自然,也讀懂人類如何介入自然。」

這樣的意識 , 呂縉宇也延伸到捕捉綠鬣蜥 的工作上 。

他與夥伴是全臺唯一獲准用槍移除綠鬣蜥

的團隊 。 他們不求快速炫技 , 而是追求精 準 、 減少驚擾 。「 我們抓到一隻 , 就會盡 量讓其他兩隻不要受驚 。因為動物會記得 、

會學習 , 不能讓牠們對人類產生不必要的 恐懼 。」

「 有時在獵捕當下 , 牠正在曬太陽 , 我卻

正瞄準牠眼睛旁的腦袋 。 我會先跟牠說對 不起 , 我們是為了讓你們不要再繁衍 , 免 得日後殺得更多 。」 呂縉宇有感而發表示 ,

這份對生命的敬畏與節制 , 讓他的工作不 只是 「 移除 」, 更多的是 「 尊重 」。

呂縉宇收藏的骨頭標本成為他講解時重要的工具 。 左為雄性山 羌頭骨 ( 有角 ) , 右為雌性山羌頭骨 。

手拿綠鬣蜥標本 , 呂縉宇更想分享的是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

讓人與自然走上正確的重逢路

在呂縉宇心中 ,導覽的核心不是傳遞知識 , 而是恢復一種被抽離的連結 ,「 大部分導 覽員只想讓遊客開心過 3 小時 , 但我希望

遊客可以思考 , 人類該如何跟大自然重新 相處 ?」

「 環境若保護得好 , 是可以反哺我們的 。」

他時常告訴遊客 , 導覽的工作不只是教大 家看山 、 看水 , 更提醒大家看見自己在這 片土地上的位置 。「 說救地球就太過偉大

了 , 不如說我們是在幫自己 , 至少心裡知 道自己沒有貢獻太多的傷害 。」

這些年來 , 呂縉宇的足跡遍布臺東各處 ,

也陪伴無數人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 傳遞著 簡樸 、 尊重 、 與環境共處的智慧 , 在看似 不起眼的夜間巡行中 , 他用腳步 , 守著一 座山 、 一片林 , 也守著人與自然之間 , 那 尚未斷裂的細細連結 。

望星而作、日出而息的臺鐵工務人 每一次抵達都是

星夜下的努力所成就

當夜色降臨、臺東火車站歸於沉寂,月台上的腳步聲漸稀,這時, 一群人正穿上反光背心、戴上頭燈,迎著夜空出勤。他們是臺鐵 臺東工務段的夜間檢查工程人員,默默守護著鐵道安全,讓每班 列車在新的一天,順利地駛向下一站。

臺鐵臺東工務段同仁每晚必須完成道岔保養 、 枕木更換 、 彎道調整與路基整修等任務 , 確保隔日行車安全 。

火車每天照表行駛 , 人們總是理所當然地 上下車 , 卻鮮少想過 , 這背後其實是一群 無名英雄的堅守 。 臺鐵臺東工務段團隊不

在光鮮舞台上 、 不在人群掌聲裡 , 只在黑 夜裡 、 在鐵軌旁 , 藉著探照燈 、 按部就班 的將安全打好基樁 。

晨星相伴 夜間工作啟動

午夜 11 點 , 隨著頭燈一亮 , 臺鐵臺東工務 段團隊的工作正式開啟 。

每晚 11 點至凌晨 5 點是他們的作業時間 ,

同仁必須完成道岔保養、枕木更換、彎道調 整與路基整修等所有必要任務,每個動作都

必須準確完成,因為清晨 5 點,火車站第一 班列車就將出發。

「 我們的工作時間 , 是別人熟睡的時候 。」

臺東工務段段長林永昌表示,鐵道檢查規定 必須在火車停駛的夜間進行,同仁準時整裝 出勤, 從臺東站出發, 分別往南北兩端巡

查, 一直到凌晨 5 點收班之前, 必須完成 約 25 公里長的巡道與保養維護工作。

夜間作業的困難度遠比想像大得多 ,黑暗 、

寂靜及只有頭燈照明的視野 , 加上夏夜濕 熱 、 冬夜寒風刺骨 , 都只是基本考驗 。 最 難的是必須專注精神 , 因為一顆鬆動的螺

絲 、 一處道床的塌陷或某條軌道的位移與 凹陷 , 可能就是引發事故的前兆 。

搶修任務與無聲的犧牲 「 我們用雙眼 、 雙腳去找問題 , 一點一點

找 , 一毫米也不能疏忽 。」 林永昌有感而

發表示 , 這些細緻的檢查 , 不僅需要經驗 ,

更要擁有無比的責任感 。

除了日常巡查 , 突發的搶修任務才是真正 考驗團隊的時刻。 不論是地震後的軌道位

移,或是颱風過後的土石流堵塞,工務段往 往是第一時間到場、最後一刻離開的單位。 「 列車在我們的線上跑 , 責任就是我們

的 。」 言語中沒有辛苦二字 , 卻處處溢於 言表 。 林永昌苦笑著說 , 長年夜班下來 , 同仁的身體都承受不少壓力 , 作息顛倒 、

飲食不正常 , 還常要冒雨作業 , 每年健檢 的紅字比例都居臺鐵各單位之首 ,「 但我 們知道 , 再多堅持一點 , 就能讓車子準時 、

安全地出發 。」

鐵道之下的青春與汗水

「 我常跟同仁說 , 我們是看星星上班 , 看 太陽下班的人 。」 林永昌這句話看似浪漫 , 卻也道盡無數的辛苦與孤寂 。 因為在他們

的世界沒有觀眾 , 只有責任 ; 他們的工作 不寫詩 , 卻保證每一段旅程都能寫下安心 的結尾 。

他坦言 ,這份工作現在越來越少人願意做 , 作息與家人不同 , 加上高度體力勞動 , 年 輕人進來後 , 大多撐不久 。「 這不是一份

只靠薪水就可支撐的工作 , 得要有信念 , 否則很難打拚下去 。」

「 值得嗎 ?」 回首自己近三十年的臺鐵歲

月 , 林永昌不只一次這麼問過自己 , 然而 每當看到列車平安駛過 、 旅客順利抵達 , 疑問瞬間消散 ,「 黑夜裡付出的勞力 , 絕

對不會白費 !」

夜裡 ,臺鐵臺東工務段團隊每天準時上工 , 於星夜的陪伴下辛勤穿梭 , 為了旅客明天 的安全而巡查 , 默默守著這條軌道線 , 直 到天光再現 。 這群夜間勤工者 , 無疑是臺 灣鐵路安全的最重要守護者 。

夜間作業困難度高 , 需要專注每一個軌道細節 。

志工出動 傳遞愛與關懷

熱情奉獻 成為他人生命之光

為傳承社會服務精神、表彰績優志工的無私付出,臺東縣政府舉辦金馨獎頒獎典禮,鼓勵社 福單位及志工服務精神的傳承與發展,也表揚他們為臺東注入源源不絕的溫暖與力量。

113

臺東家庭扶助中心扶助經濟弱勢家庭及兒少福利服務 , 讓孩子成長路上不孤單 。

年度金馨獎獎項涵蓋志工個人與團隊, 他們以豐富的經驗與熱情持續投入社會服

務,證明服務不分身分、無年齡限制,只要

願意,人人都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以陪伴築起堡壘

臺東家扶中心溫柔守候

成立於 1986 年的臺東家庭扶助中心 , 長年 深耕偏鄉 , 致力扶助經濟弱勢家庭及兒少 福利服務 。 從物資協助 、 學習補助 、 心理

支持 , 到定期家訪與親職教育課程 , 讓孩 子在風雨中仍站穩腳步 , 家庭即使破碎 , 也不致無依靠 。

志工隊副隊長莊素惠回憶 , 曾有一位患自 閉症的孩子 ,初見時總躲在桌下不肯說話 。 但志工們沒有強求 , 選擇靜靜陪伴 。 一年

後 , 孩子不僅願意與志工互動 , 更會在小

夥伴靠過來時 , 分享玩具共遊 。

信任的滋生 ,來自於家扶志工的耐心陪伴 , 他們將這些孩子當作家人與親人 。 曾有位

志工生病彌留之際 , 還囑咐家屬在她往生 後 , 讓棺木繞行家扶中心一圈 , 只因她一 生心繫這些孩子 , 把這裡視為第二個家 。

「我們希望孩子知道,在成長的路上,他們 並不孤單。」社工詹紋苓表示,這份無聲守 候、不問回報的愛,日後也會持續下去。

健康照護協會守護健康 為長者建構熟悉的地方

有別於家扶中心關注孩子與家庭 , 臺東縣 健康照護協會主要守護對象為長者 。 自 2012 年設立至今 , 他們為社區補上健康照 護的最後一哩路 , 協會服務對象含括社區 長者 、 身心障礙者 、 經濟弱勢族群 , 不僅 串聯長照服務與生活照護之間的缺口 , 有 感長者照護需求日益增多 , 更申請設置新

臺東縣健康照護協會串聯醫療與生活照護之間的缺口 ,讓長者 、 弱勢族群可過得更健康 、 快樂 。

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 成為臺東長者日間 安心休憩與照護之所 。

秘書林舜華表示 ,關懷據點提供共餐服務 、 健康促進 、 電話問安 , 每週 3 次安排健身 房教練為長者訓練提升肌力課程 , 導入健

康促進活動 。 協會培力志工 , 讓他們進入 社區進行家庭訪視關懷 , 協助資源連結改 善生活品質 。「 我們不僅讓長者白天有去

處 、 身心有所依 , 同時也能減輕家屬的照 護壓力 , 避免意外發生 。」 然而 , 成為縣 府督核優等獎之新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 除了資金 、 人力 , 更需要與地方建立長期 信任與合作 。 從無到有 、 從懷疑到依賴 , 協會建立的不僅是照護據點 ,而是真正「 熟 悉的地方 」―― 讓長者有笑聲 、 有溫暖 、 有安全感 。

延續供餐的溫度 關山立善志工隊溫情守護

臺東的志工不僅來自機構與協會 , 也常出

於鄰里間的互助與互愛 。 關山鎮月眉社區 發展協會自 2014 年起承接政府 「 聚福食

堂 」 計畫 , 為當地長者每日供應餐食 ,

做就是 6 年 , 他們不只端出飯菜 , 也端出 關懷 , 因為在地高齡長者多 , 最需要的是

生活協助與陪伴 。

因此 , 在食堂計畫結束後 , 協會志工持續

服務 , 主動走訪社區內獨居 、 弱勢長者的

家 , 並在今年正式成立 「 立善志工隊 」。

透過居家訪視 ,若發現有人家中無床可睡 、

衛浴設備簡陋 , 便協助媒合資源 、 添購設

備 , 改善生活品質 ; 也有長者情緒低落 、 社交隔離 , 志工便設法親近 、 交流 。

「 我們不是只做一次性的服務 , 而是要陪 他們走長久的 。」 理事長吳文忠有感而發

關山鎮月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 立善志工隊 」,關懷社區長輩 , 給予生活協助和溫暖 。

表示 , 從口到心 , 立善志工隊要照顧的不 只是溫飽 , 更是給予真心與尊嚴 。

生命線陪伴走過幽谷 成為失意者的光

除了努力訪視 、關照弱勢族群的熱情志工 ,

臺東還有一群不帶偏見 、 用心傾聽他人生 命課題的志工 。

自 2003 年投入臺東生命線志工行列的陳 季青 , 至今已累積超過 8,000 小時的服務

時數 , 她的聲音總是溫柔 , 卻承載著無數

人度過低潮的力量 。

1995 專線是 「 陪伴 、 傾聽 , 守護生命 」 的

服務 。 多年來 , 陳季青接起一通通求助的

電話 , 來自各年齡層 、 不同背景 , 問題包

羅萬象 , 可能是家庭衝突 、 精神壓力 、 感

情問題 、 社會排擠或孤獨等 。 她給予傾聽 、

支持 、 陪伴 ,「 雖然不能馬上解決問題 ,

但透過有人願意理解與支持 , 往往能減輕

他們的孤單與絕望 。 我們要做的是在電話

社會處社工為街友改頭換面 。

陳季青加入臺東生命線志工行列已 22 年 ,陪伴許多人度過生命 低潮與孤獨 。

那端的人絕望時 , 接住對方的情緒 , 成為 一個關鍵的保護力量 。」 這份志業並不容 易 , 但她仍走得如此長久與堅定 。 她用自 己的聲音與時間 ,照亮那些身處黑暗的人 , 讓他們知道 :「 不論此刻多麼難熬 , 總有 人願意陪你一起找回生命的亮點 。」

從小家庭到大社區 、 孩子到長者 , 志工以 行動堅持做對的事 , 熱情而有力 , 讓這塊 土地真實看見 「 愛 」 的模樣 。

10月

4、 5

花見知本百草園山景及竹構藝術作品 石頭的孩子 中秋。家的記憶 漫遊知森

臺東慢食節×

10 月 , 秋意漸濃 。 當皓月升起 , 象徵團圓的中秋佳節也隨之而來 。 今年 , 林業及自然保育 署臺東分署( 簡稱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 )邀請您一同感受「 在森林裡團圓 」的氛圍 ,在知本 國家森林遊樂區展開一場別具意義的中秋饗宴 。「 漫遊知森 × 臺東慢食節 」 將於 10 月 4 至 5 日登場 ,把節慶的溫暖 、森林的療癒與飲食的文化交織在一起 ,共譜秋日裡最動人的篇章 。 「 漫遊知森 」是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致力打造的森林生活提案品牌 ,專注於以自然教育 、森 林療癒 、 夜探知本與竹構藝術為核心 , 陪伴遊客走進山林 , 深刻體驗自然 。 2025 年起品牌 擘劃轉型升級 ,透過融合及串連園區節點的帶狀探索─從「 山林製造 」概念店 ,到自然步道 、 竹構藝術 、氣味文化 、在地食農 ,乃至溫泉小棧溫湯體驗 ,讓遊客在森林走讀坐臥過程中 , 展開一場沉浸式體驗 。

而今年最大的亮點 , 正是首次攜手 「 臺東

慢食節 」, 以 「 採集饗宴 : 山林野地篇 」

為題 , 將餐桌搬進森林 , 邀請大家在綠蔭

與蟲鳴鳥叫中 , 細細品味來自在地小農與 職人精心設計的料理 。 每一道菜餚都與土

地緊密相連 ; 或是揉合山野香料的湯品 ;

或是承襲原住民族生活智慧的風味 , 展現 「 從土地到餐桌 」 的真誠精神 。

活動也將以 「 淺山漫香 」 的採集概念 , 推

出專屬氣味 , 以氣息感受自然 , 以慢活喚

醒覺知 , 在每一縷香中 , 找回與萬物共生

的節奏 。 氣味選用了足以代表臺東 、 知森

的材料 : 荖葉 、 月桃葉 、 月桃果 、 馬告 、

檳榔花 、 筆筒樹 ( 桫欏葉 ) 等 , 調配出開

啟與自然連接的氣味 、 溫暖而富有層次 、

緩緩綻放後沉澱 。

活動同時落實低碳與永續理念 , 包含接駁

車分流 、 人車分離 , 結合減塑餐飲 、 國產

竹構展場與環境友善措施 , 將永續實踐融

入每一處細節 。 透過策略聯盟合作及在地

社群參與 , 這場活動不只是慶典 , 更是持

續邁向永續森林旅遊的重要實踐 。

10 月 4 日 、 5 日 , 就讓我們一起 「 在森林

裡團圓 」, 走進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在

水鹿家族草坪上森林療癒瑜珈活動 臺東慢食節

蟲鳴鳥語間感受森林的療癒 , 於慢食餐桌 細細品味土地的滋味 , 嗅聞專屬的氣味記

憶 ,與親友共享一場秋節時分的森林團聚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