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澤慧
PEGGY SUNG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原大學 景觀學系11th
17.02.1995
SIBU SARAWAK,MALAYSIA
0168979703
peggysung_0217@hotmail.com





PEGGY SUNG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原大學 景觀學系11th
17.02.1995
SIBU SARAWAK,MALAYSIA
0168979703
peggysung_0217@hotmail.com
新綠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苗圃實習生
景觀設計作品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JECTS
YEAR 4
YEAR 3
基本技能呈現
BASIC SKILLS
綠(濾)心(新)城市
04
以台北植物園與青年公園間的南海路場域為例
油樂園 作品呈現
都市中遺跡地景之開放空間再造
以台北植物園與青年公園間的南海路場域為例 基地位置:台灣台北植物園與青年公園間的南海路場域 類型 :都市改造
台北是台灣的政商中心,有便捷的交通、豐富城市生活, 隨著城市逐漸開發完成,回頭一看,卻發現綠色空間極 為不足。
在許多政策推動同時,綠地在城市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 被限縮。民國政府接掌台灣後,政策面多以給人民住宅 空間及建商拓展商業空間,但在積極建設的過程中忽略 許多綠地空間,原本存在城市中的一塊塊綠地就在開發 中一點一點的消失,使人均享有綠地空間未達到世界衛 生組織標準。
植物園與青年公園間的場域為台北老區。畢設題目為綠 新城市(濾心城市)的意義,希望藉著自然景觀的綠添 加都市老區的色彩,也藉著自然景觀的綠過濾人們在都 市生活中的負面能量,透過自然景觀重新塑造新的心, 繼續棲息原本熟悉的地土來面對新的生活。
我們的台北,我們的綠地
台北市台灣的政商中心,有便捷的交通、豐富的城市生活,但隨著城市逐漸開發完成,回頭一看, 卻發現綠色空間極為不足,人均享有綠地空間不符WHO所定的標準,在許多的政策推動的同時 綠地在城市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限缩。
每人平均綠地面積9平方公尺
每人平均綠地塊空間小於15分鐘
2015年統計六都人均享有綠地面積
增加快樂與幸福感 降低死亡率
加強注意力 減少壓力
以台北作為我們的研究城市,在經濟與發展商是六都之首, 但當中每人享有的綠地空間卻輸給其他城市……
在台北的發展過程中忽略綠地空間導致都市中的公園綠地零碎又稀少
增加萬大線,Ubike站點可提高交通易達性。
老舊住宅翻新改建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計劃中沒有提到關於推動生態廊道相關計劃。
基地歷史脈絡
1940年日據時期
1945年南機場
1958年
2015年
1973年
中正萬華老區為重要經貿發展區。當中有兩塊重要綠點為台北 植物園 與 青年公園。從歷史脈絡發 現道路系統漸漸完善,綠色空間連接性不強,為了探討都市中能作為綠色網路連接, 以南海路及 周邊開放空間作為研究基地,打造令人舒適的街道空間。
規劃研究範圍內有多處台北市的重要地標及文教區域。
範圍中也包含兩塊重要的綠地空間為植物園與青年公園,使得此區可 作為有潛力發展都市綠色網路的地方
A.街道空間景觀無生氣
B.機車、腳踏車佔用人行道空間
C.人行道因商家加蓋而限缩
商業區
住宅區
綠地空間 文教區
政府機構
D.街道空間的樹生長不良
城市開發過於重視政商開發忽略營造環境品質,人們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壓力增加,無法得到適當 的舒緩,行事能力可能降低,對於城市發展有一定的阻礙,提升個人綠地空間將會成為城市重要的開 發課題。
從政策、都市規劃中了解如何增加綠地空間、讓人民的生活品質提高。
捷運 腳踏車 公車 捷運動線 腳踏車動線 公車動線
國有 公私有或其他 台北市有 台北市和國有共有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服務道路
車道數及方向 六線道 四線道 二線道
190-160cm 159-100cm
道路縮減
計算建蔽容積率 留設開放空間
運用歷史痕跡 重現開放空間
建築單元退縮
歷史痕跡元素 概念轉換
南海路
釋放空間增加綠意
規劃空間配置 人行動線切割 塑造入口空間
三元街
Before After
汀州路 Before After
由於南海路有歷史提防劃越,透過鋪面變化呈現提防意象, 同時也創造出都更區域街角成為有趣的交通節點。
透過店面入口分析,再重新規劃配置店面樹穴開口及樹穴位置。
植物園街角局部平面
實驗國小街角延伸創造微型雨水花園呈現植物園意象,在街角處創造休憩等待空間,在等待紅路燈時有地方等待。
汀州路改變泊油色彩呈現鐵路意象。 三元街以人行道樹穴間鋪面增加洗石子呈現河流意象。
為了讓使用者有更舒適的空間步行體驗, 拓寬人行道同時也增設腳踏車道。
停車格處拓寬人行道,改造青年公園入口空間使人更快速進去公園內。
以都市中遺跡地景之開放空間再造 基地位置:台灣新竹市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類型 :歷史遺址空間再造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成立六個燃料廠,其中燃 料場設置在高雄左營。
但由於當時轟炸嚴重,最後總部便搬遷到新竹。如今殘 留工廠遺址。
在台灣有80%人口住在12%的國土上,除了顯示了台 灣高度都市化傾向,也說明都市土地資源有限,凸顯出 市民開放空間之珍貴。
透過設計手法將曾重要的歷史遺跡地景再造,善用得來 不易的土地規劃成符合市民生活需求使當地居民再度使 用,俱備良好設計品質之開放空間,賦予歷史遺跡重新 的意義價值與重要性。
基地周邊以校園為主,運動場所距離校園遠,現今科技過度發達也導致青少年戶外活動比例下降。 透過設計手法創造出趣味性較高的活動場所,以現有的空間讓使用者在玩樂活動中同時也可以親近大 自然。
外界進入基地
油槽上層空間進入油槽內部 油槽內部走出公共空間
現況植栽
移植植栽
新增植栽
使用者來到基地使用的停車空間
使用原本的水溝加以處理成為有 特色的入口空間吸引使用者進入 基地
公共空間的入口從狹窄到曠闊的 手法,讓使用者不易把基地內部 一目了然,可以保持驚喜和期待 的心情進入基地
極限運動空間
休憩和等待空間
不想吵雜活動的使用者可以 在油槽上方的原始森林空間 靜態活動 觀看下方活動平台
極限運動的滑板出口
公共活動空間
戲水空間
DETAIL DESIGN Aquatic Sprots Plan
躺椅&陽傘
跳水池
櫃檯 男廁
女廁
游泳池 A A'
B B'
吧台
機房
跳水台 二樓 A A' B B' 30
油槽的娛樂活動空間之一。
主要的活動分別為戲水、游泳 和跳水。
油槽入口有兩處。
油槽正門口和油槽上方步道往 跳水台樓梯間進入油槽內。
付費後開始使用空間設施。
使用者進入油槽後進行收費,再 前往更衣室更換泳衣,最後自行 前往想體驗的活動。
水池周邊有也休憩空間,分別 是可遮陽的躺椅區、吧台和觀 賞池。
跳水台下的觀賞池作為休憩區 的端景,可以在休憩的過程當 中觀賞其他水上的活動。
當中有大一到大四的作品。
分別為大學設計課的模型製作和SKETCH UP渲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