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藝術在大專 Community Arts in the Tertiary Institute
長夜守燈 ── 臨終照顧者 End of Life Carers
創作 札記 互動劇場
《棉絮飄飄》 長夜守燈 ⸺䔃 臨終照顧者網頁 www.elcarers.hk
一條褲製作 pants theatre production
2020 年 7 月 5-7 日(星期日至二) 晚上 7:30 沙田大會堂展覽廳
引言
《棉絮飄飄》是互動劇場,結合論壇劇場與過程 戲劇的元素,觀眾不單看戲,還有親身參與的部 份。由演教員帶領下,進入戲劇的虛擬情景,感 受與反思「臨終照顧者」這議題。這種創作方式, 對這次參與的藝術家與觀眾也是頗新鮮的體驗, 演出過後,回味之餘,在此把創作點滴與感受 一一分享。
創作 人員 札記
1
(導演)
邵佩珊 (咬咬)
創作人員札記
我曾經認為劇場是一個令你心跳、流汗 流淚、感受愛的地方。
原來我一直都沒有改變想法,原來我那 麼喜歡應用劇場也因為如此。而且我 更清楚我如何定義:劇場是一個與大家 「同」心跳、「同」流汗流淚、「同」感 受愛的地方。精密精心的設計也不缺。
《棉絮飄飄》整個創作過程到演出,最 深刻的都是以上這些。
前期創作時亦遠亦近地去從媒體、真實 訪問中去了解臨終照顧者,這個過程, 創作者是要盡所能地去貼近照顧者的心 跳,找出觸動創作者的是甚麼,並與編 劇鄭迪琪一同尋找劇本的靈魂,定出 整個互動劇場主題。接著就帶來另一個 挑戰,到底互動環節與故事情節怎樣互 相配合呢?兩者環環相扣,需要在說故 事與達致戲劇教育目的中取得平衡,是 充滿挑戰的。這是我首次以導演身份與 編劇一起創作互動劇場,這個過程非常 新鮮有趣,也初步滿足了我想知道到底 應用劇場可以如何與跨專業合作的好奇 心。今次的經驗觸發我借了編劇的書, 令我更有興趣去了解編劇說故事的方 法,未來有機會的話,好讓我有更多的 角度及詞彙去與編劇溝通。
排練室都是汗水,綵排過程中為了一個 互 動 環 節( 習 式 conventions), 與 演 教員探索了兩個晚上。用了一個晚上去 打破一個習式,所以有了另一個晚上去 重塑,就是如此誕生了一個反應很好的 習式:觀眾運用椅子的擺放位置,並坐 上去代入角色,表達想法感受(思路追 蹤 thought-tracking)。 我 作 為 一 名 應 用劇場的導演,期望的是愛演愛思考愛 觀眾的演教員,過程中他們各司其職, 演戲部份的熱情不用多說,還有替互動 環節創作繪畫、設計悠悠(角色)禮物 及互動流程、集體創作歌曲,整個團隊 都經歷很多。
今次《棉絮飄飄》是互動劇場,是應用 劇場的一種。說到應用,就是令我最著 迷的部份,如何讓觀眾可以應用,如何 引領觀眾與劇場同心跳、同流汗流淚、 同感受愛呢?要花的心思真的不少。 我需要在早期就要讓演教員清楚這個戲 劇任務,創作時就可明確地朝著這個任 務進發。就好像主角阿樂與太太爭拗的 那一場戲,之後緊接的就是觀眾運用椅 子演繹角色關係的環節。有別於戲劇工 作坊,要兼顧戲劇的節奏,又要讓觀眾 掌握如何應用椅子這個象徵。我很花心 思與演員一起探索,如何運用椅子的象 徵去呈現情節及角色關係。正好讓觀眾 欣賞情節之餘,也不經不覺地了解到劇 場符號,能有信心地加以應用。說到不 經不覺,都有賴於精密的構思,好像入 場時先在台上繪集體畫,繼而再分組畫 畫;建立對花園的感官,再用身體扮植 物,繼而以定格(Still image)集體創 作阿樂的夢等等。
今次《棉絮飄飄》互動劇場,希望可帶 給臨終照顧者更多的「同行者」,如果 你從未發生同樣的經歷,今次你的參 與,認識了這個組群更多,相信已帶給 他們一些支持。如果你曾經歷的,相 信參與過程中你已成為了及感受到有 許多的「同行者」,又或者未來你我都 有機會經歷,又或者結尾時的滿天飛 絮會帶給你一點印象,記得有你我他 「同行」。 我有一個心願,希望更多人認識應用劇 場,更多人去體驗應用劇場。親身體 驗同心跳、同流汗流淚、同感受愛的 一刻。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觀眾與表演者的關 係:共同體。
(專業演員)
創作人員札記
黃清俊 (
回想在綵排過程中,導演安排了一個 「尋找」的練習,讓我能更深入去運用 自身的經驗聯繫到角色的呈現中。這不 只是把真實的情感和角色扣在一起,還 是以自己真實生命的事件去反思角色的 構成,進一步考慮到可供觀眾討論的空 間。例如在與妻子爭論女兒的醫療安 排,不顧妻子的反對而堅持繼續,最後 無語,以跑步動作離開。這個離開可以 是角色的逃避情緒反應,亦可以是堅決 的態度表示,或者是兩者皆是。
) Alan
作為演員,今次與傳統戲劇表演最不同 的,是與觀眾的互動安排。其中一場我 要即時將觀眾表達關於阿樂(角色)的 心聲,運用到演出中成為角色即興的台 詞。第一是聆聽和記性,要清楚掌握觀 眾的意圖,避免改變觀眾表達的心聲; 第二要做即興編排,如何去將三個不同 的心聲融合成為一串有意義的台詞,要 以角色的角度去找出句子與句子之間的 關聯和最合適的次序,甚至運用動作去 演繹,例如只用一個深呼吸代替喘不過
氣的台詞;第三要考慮觀賞的意義,除 了要讓角色完整的呈現,還要考量所呈 現的是否能讓觀眾更理解及代入故事, 引起對角色的共鳴或思考,甚或從觀賞 的過程中對自己所理解的產生反思。
與導演邵佩珊(咬咬)是第二次合作的 互動劇場,今次在帶領互動部份雖然較 少,卻令我有更大空間去觀摩及體會。 咬咬和我份屬同門,她是我的師姐,都 是接受戲劇教育的訓練。我們都會重視 做好引領受眾入戲的安排,咬咬會堅持 全面地運用所有感知的方法去引領觀眾 入戲,而且是用得整全而豐富,不著痕 跡地,一點一滴地引領觀眾入戲。今次 的體驗,讓我重新思考入戲的意義和安 排方法。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觀眾與表演者的關 係:拍拖的追求。 懷念我的父親、母親。
3
綵排過程中,在閱讀臨終者的故事時, 更感受到生命無常,永遠不知道下一刻 發生什麼事。完成表演後,我更理解到 一個臨終照顧者,要面對親人會隨時離 世之外,要面對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東 西要處理,承受很大的壓力。可不可以 說佩服呢?我會好尊敬他們,不想用同 情心態,他們好偉大及堅強。作為一個 臨終照顧者,不會想被覺得是可憐的。
我們往往去照顧病人,而忽略了照顧 者。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表演形式,無 論戲劇、電影、音樂,提供一個空間讓 他們去釋懷及過渡,並令更多人認知到 這個世界有這一類人需要照顧。 我主修戲劇,希望未來我更加可以用戲 劇,去幫助不同社群的人、社會被忽略 的人,令大眾更加知道他們的事。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觀眾與表演者的關 係:信任。作為一個表演者要赤裸地將 自己的感受、情感、身體呈現是對劇場 的信任。至於觀眾,為何他們可完全代 入阿樂角色呢?因為信任。在一個安全 區域裏,被我們故事帶領而產生感受, 同呼同吸,與我們共存。
(大專生演員)
那件事。
龔潤民 (阿龔)
互動環節中最深刻的活動是椅子練習。 我 很 impress 在 椅 子 活 動 時, 觀 眾 代 入阿樂及阿樂太太,看到他們作為角色 去表達感受、說話、動作表情,很 into
創作人員札記
(專業演員)
翁煒桐 (阿拼)
創作人員札記
我最深刻的片段是 DNR(預設醫療照 顧)那一場,是為整個戲的精髓,反映 出作為一個臨終照顧者在對 DNR 時的 心理關口、那份忐忑、那份難處,是關 於另一個生命,還要有血緣關係,在面 臨抉擇時真的不容易。
演出過程中最深刻的是悠悠憶述夢中被 爸爸拉起身,可以用雙腳自由地跑的時 候,她的興奮和快樂卻令人心痛,另外 在互動環節中有一個伯伯在一個社工的 協助下用蠟筆在紙上畫出游樂的夢境, 是一家人在公園無憂地玩的夢,也很深 刻。 參與表演讓我感到舒暢。
也令我感受到家屬面對病人死亡的壓力 和責任,他們的不知所措,有時會哭、 會吵鬧、會決裂。但同時都展示出對親 人的著緊、關懷與愛。劇中最後一幕, 兩夫妻爭吵後為女兒種花、牽手跳舞, 展示出人之間的互相扶持,在越艱苦的 環境越能發揮人性的美好,亦讓我反思 到面對困境時,如何重新振作,繼續生 活。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觀眾與表演者的關 係:不遠不近。
不過有同事在參與互動部份時,感到有 必須參與的壓力,可再提供多些不同層 次的參與程度。另外,演後座談會也可 長些。 以前做社區教育多為講座,今次的體驗 啟發了可考慮用戲劇形式。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表演者與觀衆的關 係:同在。 喜歡這種小劇院的形式,就好像在身邊 發生一樣。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工課程講師)
今次的形式很生活化及自然,讓觀眾用 自己的步伐接觸自己,達致自我療癒效 果。
) Fifi Tsoi
戲中描述的男人之苦、責任、無可奈 何、憤怒、委屈、啞子食黃蓮,很能反 映現實。再一次提醒我在工作上,去明 白 client,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蔡雁翎 (
) Heidi
深刻的有幾個片段:阿樂在房門口緊握 拳頭的掙扎;悠悠的夢:另一男青年患 者,推開母親説「你不明白我!」還有 花王彈的歌《水調歌頭》:「此事古難 全。」
觀眾回應
(贐明會社工)
鄧海甄 (
觀眾回應
見到戲中用了受訪時提到的現實中的寧 養院 cafe,很欣賞你們對創作的嚴謹, 由資料搜集到演出,認真地掌握臨終照 顧者的資訊去呈現。
最深刻是阿樂的經歷,很觸動我!不過 看畢後亦沒有我想像中的沉重。今次的 表演猶如工作坊,觀衆可上台參與,對 於這種編排,有「咁都得㗎」的感覺。 相比故事內容,我對所用的手法印象更 為深刻。而邀請觀衆參與的手法,跟社 會工作某些理念近似,最新鮮是那種跳 出跳入的編排,沒想過劇場也可如此進 行。傳統的戲劇觀眾會較「入戲」,對 故事內容印象較深刻,而今次思路及情 緒在中途或會被打斷,但觀眾則可親身 參與及有深入的討論。 社工學生都很喜歡這個戲,覺得很有啟 發,好希望再有機會能參與這類演出。 在我的工作應用上,未來或可參考於小 組工作等等的教學中,應用一些相關的 元素,亦有興趣讓學生認識更多應用戲 劇。 如用一個簡單的詞語,形容表演者與觀 衆的關係,會是:互動。
最後,今次主要以長者作為年青患者的 臨終照顧者,確實打破了人們對「臨終 病人」令人即時聯想起長者的刻板印象。
5
(臨終照顧者)
蘇鏘麟
觀眾回應
我是蘇鏘麟,年齡 77 歲。退休後曾經 在《人間搞作》跟隨李景昌老師學習話 劇。啟發了我用心聆聽別人的說話,尊 重別人的生命。
生死是一個沉重的大命題,臨終病患者 多為老弱,劇中青春少艾女兒患重病, 特別震撼。加上我太太於 2020 年 1 月 23 日離世,對內心也有衝擊。雖然如 此,整個劇節奏明快、溫馨和諧,也看 得舒服,並不因為這個議題而顯得沉重。 預設醫療照顧那一幕,我曾親歷其境, 當然貼心,主觀決定盡快簽署同意書。 除了個人情感方面,也考慮到人的尊 嚴、生命質素,較之存活多一段沒意義 的時間更重要。簽署可避免了日後家人 之間的爭拗。在社會層面,醫療機構資 源的珍惜、分配,達致善用的效果。 死亡是必然的,應有正面性及積極性。 生命可貴。生命不能永遠存在,更顯得 特別可貴。因此更要珍惜自己,無時無 刻珍惜眼前人,保持生命的熱情,不冷 卻,擁抱著每一天美好時光。
演教員及台前幕後就好像與觀眾是一 家人,我在參與過程中與大家一起思 考怎樣面對親人的病危、離逝。戲中提 供觀眾可參與的元素,例如參加者放椅 子用了不同角度去表達角色的關係,整 個演繹活潑和諧,長者也易於接受。我 本身有在教會事奉,參與生命頌耆樂組 生死教育。讓我參考到談生論死教育不 要太呆板,盼望在教會未來第三次的生 死教育活動中,可加入多些活出生命的 元素,注入新動力。太太已上天家,當 時兩間教會協同安息禮拜,神安撫我和 家人的情緒,無盡感恩。而今次看《棉 絮飄飄》,於情感及哀傷中有治療的作 用,與我們携手同行。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表演者與觀衆的關 係:一家人。
(賽馬會善寧之家駐院醫生)
梁文聰醫生
觀眾回應
家人之間意見不合經常有,戲中兩夫妻 最後都能互相扶持,在現實中面對這 crisis 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戲中的父親 想盡辦法醫女兒,其實就是不捨得,怕 錯過了與女兒相處的時間。戲中的種種 情境,我很有共鳴,在現實中很常見。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表演者與觀眾的關 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今次的戲,有 reflective 的部份,過程 中 也 有 healing 的 效 果。DNR 讓 觀 眾
抉擇那場很得意,互動環節很好玩。我 9 歲的女兒看得很投入,説下次也要再 來。另外阿樂(主角)在門口看著太太 及女兒那幕。令我聯想起以前看過的一 類冒險叢書,可以作出抉擇,然後有不 同結局。觀眾被問到你會怎麼做?你會 說甚麼?真的會去作出反應,會反省, 提供了一個可以選擇的空間。以往當病 人家屬見完護士,護士評估後發現病人 或家屬拒絕入住寧養院的,就不會轉介 病 人 給 我。 現 在 多 了 client 會 轉 介 給 我,由於戲中的經歷讓我去明白他們的 心路歷程更多,我想用多些機會再與他 們談談,有時結果會不一樣。
7
計劃資料
照顧者往往是香港社會被忽略的一群。在香港的醫療
體系中,有相關的措施治療病患者。然而,照顧者在
照料病患者期間所承擔的身心壓力並沒有明確的被關 注。
「長夜守燈-臨終照顧者」以臨終照顧者為主題,由
專業戲劇工作者帶領大專學生,以六個階段,透過工 作坊、講座、展覽、讀劇及演出的活動,以紀錄 / 人
種誌劇場形式,輔以其他應用戲劇手法,了解及關心
「臨終照顧者」這社群,為他們與大學生以至社會搭建 親和友善的溝通平台,累積藝術介入社群 / 社區的經 驗,探索戲劇藝術與醫護 / 社福界別合作的可能性。
計劃網址
為期兩年的《長夜守燈—臨終照顧者》計劃,本團引介了不 同的應用戲劇手法及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以藝術介入「臨終 照顧者」社群的經驗,讓「臨終照顧者」的聲音獲得重視。 是次計劃亦設有相關網頁,除發佈活動內容外,亦簡介應用 戲劇方式和種類,以及探討臨終照顧者的角色和困難等有用 資訊。
www.elcarers.hk
演出資料
又是棉絮飄飄的季節,父親重臨女兒生前入住的寧養 院,徘徊花園之際,得知原來女兒還有心願未了,追 尋答案的路上,父親重新認識了這所他以為很熟悉的 寧養院、他的身邊人,還有他自己。
《棉絮飄飄》是互動劇場,結合論壇劇場與過程戲劇的 元素,觀眾不單看戲,還有親身參與的部份。由演教 員帶領下,進入戲劇的虛擬情景,感受與反思「臨終 照顧者」這議題。演出後設座談會。
製作人員名單: 藝術總監
: 胡海輝
編劇
: 鄭廸琪
戲劇顧問
: 鄭傳軍
導演及互動環節設計
: 邵佩珊
演教員 : 譚安婷 *、黃清俊、黃安婷、 翁煒桐、陳映彤、葉思汝、 龔潤民、彭皓怡 佈景設計
: 姜立如
燈光設計
: 賀富龍
服裝設計
: 程凱雯
演教員、作曲及音響設計 :何柏存 05.07.2020 (星期日)7:30pm 06.07.2020 (星期一)7:30pm 07.07.2020 (星期二)7:30pm 沙田大會堂展覽廳
*「藝術人才培育計劃」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演出場刊:https://bit.ly/3eR6QEh
9
graphics: terrenz chang @ atVis 主辦︰
一條褲製作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