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專訪:伍沾德博士伉儷傑出服務獎(學生獎)得主曾敬軒

Text: Whitney Hon

Photos: Hazel Chow

不要計較一時之間的長短,而是要放眼將來。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才能打動別人。

「幫助人的那種快樂和滿足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生曾敬軒熱衷參與社區服務,去年暑假,他參加無止橋慈善基金與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舉辦的鄉村振興計劃,帶領一眾青少年遠赴韶關石塘村。在烈日炙烤下,他與大家一起,用當地的水泥、磚石,把平平無奇的空地打造成兒童友好公園,為當地小孩建造了遊戲和鍛鍊身體的一方天地。小孩的燦爛笑容,總結了這段研習經歷,在他心中留下難忘印記。

敬軒憑藉卓越的才學和對社會服務的熱忱,從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 2024/25 年度「伍沾德博士伉儷傑出服務獎(學生獎)」得主,摘下這份全校唯一的榮耀。談及獲獎的心情,他笑說:「拿到這個獎,比獲得一級榮譽更開心,這不只是我個人努力的成果,更是與嶺大師生好友共襄盛舉的成就。」

興趣是生活的原動力。敬軒的愛好廣涉國際關係、科學、政治與哲學,觸類旁通。這種好學精神,讓他在嶺大就讀本科期間,毅然選擇雙主修社會與公共政策及政府與國際事務學,付出百倍努力裝備自己,深化所學所知。他認為,讀書並非單純的知識堆砌,更需要融會貫通。因此,他像一塊海綿般在書海拚命汲取養分,為學習築起堅實的基礎。

然而,他深知研究社會政策不能紙上談兵,為了實踐所學,他無懼風雨,東奔西走到各區街頭收集問卷數據,以最貼地、最實在的方式了解民情。這個過程充滿挑戰,「在書裡學習再多的人際關係技巧,都不及到社會上見識一下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的人」。現實百態的點點滴滴,讓他獲益匪淺。

「我不想浪費時間,我希望人生每一刻都充滿意義。」他自言是個閒不住的人,讀書以外,他每年暑假都安排滿滿的實習、兼職。為了累積更多社會經驗,敬軒積極把握校內外的工作機會,先後到香港房屋協會、廉政公署、香港貿發局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等大機構學習,體驗各行各業的運作。每一個機會都得來不易,他感激嶺大提供的資源和支援:「在我為前途感到迷茫時,學生事務處鼓勵我跳出舒適圈,給予我探索不同行業的機會,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面對挑戰,他始終以「打不死」的精神迎接每一次考驗。他坦言自己曾於某項選拔中屢次落選,但他無懼三戰三敗,抱著永不言棄的信念,最終在第四年成功入選心儀職位,向自己兌現承諾。他堅信,失敗是成長的重要部分,唯有從中汲取經驗,深耕細作,才能不斷進步。他鼓勵大家:「不要計較一時之間的長短,而是要放眼將來。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才能打動別人。」

在順境中,敬軒仍然飲水思源。他特別感激指導老師Stefan Kühner 教授的悉心教導,不僅見證了他的成長,在學術上也給予極大支持。不只緊密的師生關係,令敬軒動容的,還有嶺大校友的情誼。他憶起早前為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籌備活動時,已故資深學長楊競初先生對他親切的指導,以及眾多校友對嶺大的無私奉獻,心中對師兄師姐們深感敬佩:「不少師兄師姐對嶺大感情極深,放眼世界,並非多數大學的校友連結如此深厚,正因為嶺大是一所特別有人情味的大學,大家才會這麼有歸屬感。」

飽覽了無數風光,收穫多不勝數,敬軒以身為嶺南人為傲,也珍惜嶺大對他的栽培之恩。他感觸地表示:「回饋母校不在於金錢的多少,付出的心意無分高低。我們回來貢獻,嶺大這個大家庭才能更壯大、更出色。」他立志在未來展翅高飛之際,以己之力,回饋嶺大,造福社會。這,便是他心之所向。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