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inute read
天上看人間
Text: Zelda Lau
Photos: Hazel Chow
一雙手、一架小型無人機,就像擁有多啦A夢的法寶 「竹蜻蜓」一樣,能飛到半空中以全新眼光認識既有世界,以 創作力量和幻想詮釋生活日常。
今年,嶺南大學商學院四年級學生趙陽春(Mike)伙拍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畢業生王振宇,前往北京參加第八屆「科德盃」全國大學生無人機航拍競賽,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近 千名專業藝術創作者一較高下,並以組圖《向陽而生》 榮獲優秀獎,成為全港唯一一支參賽而且得獎的境外高校隊伍。
只有好奇它是怎麼實現的,才會去研究它,這樣的話創新精神一直都會在。
「我們平時拍照,多是直視或側面,你看到甚麼就拍甚麼; 但無人機能在空中提供一個全新視角,讓人也好、物也好, 出現在你可能平時看不到的角度,就是我們所謂的『上帝視 角』:如果你從天上看下來,更能創造一種獨特的畫面張力, 更能打動人心。」Mike說。
Mike從中學畢業後就開始接觸航拍,曾涉獵不同商業拍攝項 目,由在酒店室內泳池進行水上航拍的專業飛手,到控制標準航拍電影機鏡頭的雲台手,以至於是次賽事中走到幕前、 躺在地上擔當航拍鏡頭下的模特兒,他與無人機的緣分可謂千絲萬縷。

「無人機是當下的新主流媒體,是一個理想的個人發展的方 向。」他說,並指出國內航拍器材巨頭「大疆」的創始人汪滔正正就是從香港的大學出身,所以香港可算是無人機技術的搖籃之一。
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推動STEAM教育,冀發掘和培育更多具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良好基礎的本地精英,融入未來發展創科的大方向。對Mike來說,嶺南大學奉行的博雅教 育正好鼓勵學生作多方面的嘗試,在文理雙軌學習中發現更多不同可能。
「嶺大不會拒絕我們在任何一個方向的嘗試和探索,它在最大程度上鼓勵我們去創新,哪怕是錯的,因為只有當自己發現到錯誤的時候,這個失敗的教訓才會刻骨銘心,所以我非常感謝嶺南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也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和平台。」
對Mike而言,投入研究無人航拍技術不只是為了興趣,亦是緊貼近年國內積極推動發展低空經濟的趨勢,提早洞悉無人機在現代城市中不同行業的廣泛應用,善用科技把握箇中商機。

「低空經濟是指在垂直高度一千米以內,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三千米以下空域的有人或無人駕駛低空飛行活動,涵蓋農業、航拍、救援及運輸等多重領域的新興產業,它包括所有的上下游產業鏈,所以無人機可能是未來一個井噴式的入口。」
以物流配送為例,Mike指出國內科企已部署於多幢寫字樓設置無人機機場,當你在手機上提交訂單,無人機收到指令後,就會自動飛到你面前把你的包裹送達,然後自己飛回去重聯,「我認為無人機能非常高度的融入我們的生活」。
除了在其他生活化的場景如樓宇測繪、災區搜救外,他提到航拍技術更可能會對整個影像創作行業產生重大的革新,因為無人機已經可以完全代替拍攝電影時常用的搖臂、索道, 在操作上更見靈活;而且,無人機早於三、四年前已早著先機,運用了人工智能的算法,提升對焦、色彩處理、圖像解析度等技術。
Mike認為,年輕人應該對一切首先要保持好奇心,事事都要問為甚麼——只有好奇它是怎麼實現的,才會去研究它, 這樣的話創新精神一直都會在。正如想要推動無人機技術發展,先要足夠了解無人機如何操作,知道技術能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上不同層面。
「我希望能夠在嶺大凝聚更多對航拍有興趣的同學,籌組一支也包含演員、工作人員的團隊,那就可以拍攝劇情短片,有機會在明年衝一衝『科德盃』大獎。如果有更多的人會使用和操縱無人設備,將能極大的推動香港對於無人機產業發展的人才儲備。
「而我的夢想是做一個世界公民,在這個世界上到處拍,看遍這個世界的所有美景。未來,也許我可以在嶺南這個美麗的校園用無人機捕捉每個人的笑臉,呈現出這裡最包容、最開放、最多元的教育環境。」
趙陽春與王振宇的得獎組圖以《向陽而生》為題,透過無人航拍機獨特的俯瞰角度,創作出2D平面視錯覺影像,展現了作為當代青年人積極向上、力求創新的活力。









Photos courtesy: Han Junhai, Zhao Yang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