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ute read

對談:嶺大 AI 教與學 應用.新思.超越

Next Article
Foreword

Foreword

Text: Eva Tsang

Photos: Hazel Chow

謝浩然教授 Prof Xie Haoran
數據科學學院署理副院長、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總監、人工智能學部教授及負責人

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署理副院長、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總監、人工智能學部教授及負責人謝浩然教授擁有電腦科學和教育學兩個博士學位,他的研究範疇包括人工智能(AI)、大數據、教育科技等。謝教授獲列入美國史丹福大學全球首 2% 頂尖科學家,也是三本愛思唯爾期刊的總主編。

謝教授的研究計劃涵蓋多元範疇,包括將 AI 應用於健康數據,以提升憂鬱症患者的治療效果。他亦致力於探索 AI 如何促進教育範疇的研究,以及如何提高教育資源的可近性。其團隊利用 AI 為學生製作個人化的電子學習內容,於 2022 年第七屆加拿 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中榮獲金獎及國際 特別獎。在 2024 年,謝教授憑藉可應用於全球鐵路訊號系統測試的發明「通用人工智能交互式自動化場景測試器」,勇奪第 49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馬曉瑞 Rosie Ma Xiaorui
數據科學學院商學哲學碩士課程學生

Rosie 是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 (榮譽)理學士課程的首屆畢業生,並以全班第一名成績畢業,獲頒唐天燊博士伉儷優異獎(2022-2023)。她自 2023 年 9 月起 攻讀數據科學學院商學哲學碩士課程,專注於大語言模型的研究,謝浩然教授正是她的導師。

在嶺大就讀期間,Rosie 珍視與其他大學交流和合作的機遇,例如在本科期間曾到復旦大學作交流生,去年 9 至 12 月則與廣州大學合作開展 AI 與教育的項目。她已申請在嶺大攻讀博士學位,繼續在 AI 科研道路上開拓新天地。

即看對談精彩內容(一):https://youtu.be/APPguPjbtZo?si=HWRO1vBWWLXu0hux

即看對談精彩內容(二):https://youtu.be/zJude9-ZKpc?si=U18mcdmviinOPiFw

Rosie:謝教授你是我的導師,非常高興有機會和你討論一下嶺南大學人工智能 (AI)的教與學。作為 AI 及大數據的傑出學者,能否簡介一下你的學術歷程?

謝教授:我選擇在這個領域發展是受到家庭所影響。我父親以前是大學老師, 爺爺是高中老師,嫲嫲和外婆都是小學老師,所以我從小就受他們的薰陶,立志成為一名老師。在 2000 年初時,軟件工程比較流行,我也比較感興趣,便以此為專業,後來一直在軟件、電腦,以及 AI、演算法等領域發展。

多年以來,我認為並非一定要在 AI 的基礎或演算法上進行非常深入的研究,我 希望能夠把 AI 和大數據應用到生活中, 幫助改變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提升及促進對整體社會有益的技術和發展。

Rosie: 你其中一個跨學科項目在第七屆國際發明創新大賽上獲得金獎和特別獎,你的研究如何促進科學進步,為世界帶來改變?能否分享一下你最近的研究成果?

謝教授: 這是在加拿大的發明獎比賽上所獲得的獎項。我們主要將 AI 與教育的 語言單詞學習理論相結合,開發了個性化的詞彙學習系統。通過 AI 演算法,系統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過程喜好,以及個人測評結果來推薦單詞學習任務。當中也考慮到任務多樣化等促進 學習的理論,從而得到個性化的學習過 程。我們開發了系統原型,並使用一些 AI 推薦演算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謝浩然教授(右)2022 年於加拿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中獲得金獎及國際特別獎。

至於近期,我們集中做 AI 範疇中較熱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 ChatGPT,包括如何利用它去增強生成的數據用來做情感分析,還有像 Rosie 你也有參與、把帶 偏見的句式變得中性化,以及如何獲取文本和句子表徵等科研任務。相關科研應該能在下游得到良好應用,例如在醫療範疇中獲取病人的表徵,找到相近的病人並向醫生推薦治療方案和參數等, 亦可繼續在教育的個性化推薦上,分析學習者的表徵並作出推薦。

Rosie:剛成立的數據科學學院使嶺大的文理融合教學模式邁向新台階。作為署理副院長,你計劃如何推進嶺大 AI 教與學的發展?

謝教授: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在 5 月 2 日成立,我們對此非常激動。除了一些很成熟的課程外,學院將開發更多修課 式研究生課程,如工業數據分析理學碩士(MScIDA)和智慧城市技術及應用理學碩士(MScSCTA),以及考慮開發第一個專業博士。

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於 2024 年 5 月 2 日成立, 使嶺大的文理融合教學模式邁向新台階。

另一樣是把教與學與其他方面結合,包括和文學院、商學院、社會科學院等展 開跨學科課程、舉辦講座和在研究上合作,冀通過跨專業、跨領域及自身博雅教育的優勢,推動數據科學發展。我理解的數據科學學院,相當於嶺大數據科 學的一個 hub(樞紐),在教與學和研究方面為各個學院帶來數據科學的知識。

Rosie:最近嶺大推出很多 AI 教學的新舉措,包括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課程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科等。嶺大及數據科學學院如何培養學生的 AI 素養及慎思明辨的能力?

謝教授:我們希望把 GAI 作為一個工具, 幫助同學形成相關概念和思維,並將之廣泛應用於未來職業發展中。其實 GAI 工具不斷地推陳出新。那怕像嶺大迅速地推出 GAI 課程,可能在學生畢業時他用的工具和軟件已然改變。但只要從中培養 了 AI 素養,我相信學生畢業後能在工作中去學習和理解這些新工具,為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帶來助力。

Rosie: 根據經驗,你認為 AI 在未來 5 至 10 年會如何發展? AI 最終會否像我們所擔憂般取代人類?

謝教授: 首先,我認為 AI 在未來的發展速度會很快。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 GPT 在這一兩年裡面迭代的版本可能已有三四個,包括現在的 GPT 4o,所以我相信 AI 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很多領域的老師和從業者都擔憂工作會被 AI 取代,例如做翻譯研究、語言研究的老師。但我覺得他們不用特別擔心,因為老師的角色正在轉變。有了 AI 以後,老師從一個知識傳授 者變成了 facilitator(引導者),教授同學們如何去運用,以至道德地或正確地 使用 AI 工具和軟件去學習及完成任務。 我們可以把 AI 看作是一個工具,而非取代人類的東西。即使將來有更強的強人工智能出現,也需要老師或各行各業的人,去告訴下一代怎樣使它們更好地協助人類完成任務。我相信 AI 是放大人類的能力,而非取代人類。我們也肯定會和 AI 一起,在人類社會找到正確的共存模式。

謝教授: Rosie 你本科修讀我們的數據科學課程,現正修讀研究型碩士。在人工智能眾多領域裡面,為甚麼選擇跟語言模型相關的研究方向?

Rosie:其實在本科時,我已從你和其他教授的課上學到很多基礎語言模型,並在課堂項目中作出實際應用,後來在實習中也做過如分析新聞情感等任務,所以我對語言模型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 直到 2023 年,大語言模型像 ChatGPT 這 一類工具出現,讓我真正對語言模型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一開始我可能只是用它去寫電郵或代碼,但逐漸發現在學習和工作中都離不開它。

另一個原因是,現今語言模型如ChatGPT 的使用已非常廣泛,但它仍存在許多問題,就像教授你剛剛提到我做的項目——語言生成的安全性和公正性存有隱患,這是開發者、使用者,以及學術 界都有廣泛討論和研究的問題。所以我研究語言模型不僅是為了興趣,也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

Rosie在嶺南就讀本科和碩士課程,專注於大語言模型研究。

謝教授: 在五年的學習過程中,你覺得嶺大數據科學及 AI 的教與學有甚麼獨特之處?

Rosie:首先肯定是能夠在課堂上接觸到像你這樣優秀的教授。我記得在本科的時候,學系已擁有兩位史丹福「全球首 2% 頂尖科學家」。到今年數據科學學院成立,我們有更多位頂尖的全球首 2% 科學家,他們在我讀本科時都曾經教過我。

另一獨特之處是嶺大實行小班教學,一班可能二十至三十人,教授可以更關心或更能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我也是從謝教授的機器學習課程中認識和了解到你的研究,然後在你的指導下讀研究生課程。

其次嶺大整個學年都會提供去海外交流的機會,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我當時在寒假到復旦大學交流並修讀人工智能課程,學到非常硬核的數學知識,也認識了許多港澳學校和海內外大學的同學。

謝教授: 嶺南大學如何培養你在研究方面的興趣?

Rosie:在本科期間,我記得教授你在課堂上已教過一些非常前沿的人工智能模 型,加強了我對 AI 的初步興趣。在研究生階段,於數據科學學院成立之後,每星期都會有不同大學的 AI 專家學者來作 學術交流及分享,他們擁有非常成熟的知識框架,讓我們迅速了解到新領域的研究現狀和背景。我覺得這對培養研究的興趣及靈感的啟發都帶來非常龐大的影響。

謝教授: 你有一項研究是跟廣州大學合作的,這種和大灣區院校或機構融合的方式,為你帶來怎樣的啟發和機遇?

Rosie:我覺得這種機會是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自由交流的體現。在這次機會中,我了解到非常具有內地特點的研究問題,包括一些實際應用方面的問題。就像我當時處理的數據是來自中國獨有的一個教學平台,讓我對內地實際應用的課題有所啟發,在後續研究中也帶有更多元的視角。其次,大灣區院校提供了許多資源,包括讓我認識不同學者, 構建學術網絡。

謝教授: 你最近在嶺大申請了從研究型碩士轉到研究型博士,你將來的職業發展是甚麼?想作出怎樣的貢獻?

Rosie: 在研究方向而言,我希望在博士期間能更多地解決我剛剛提到像語言生成的公正性與公平性這類問題,它可能是一個跨學科議題,例如找到社會中的一些不公正如何被語言模型在語言生成中所放大、如何減少這種不公平性的生成,這是我主要想研究的議題—— 一個道德的 AI 或者負責任的 AI,它會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人類。從職業發展上來講,我以謝教授你為榜樣,向你學習。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