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 學生 (按筆畫排列)
余鈞洋
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
同學分享:
我爸爸是的士司機,在香港來說,不算富有的普通家庭,我和家人相處融洽。我尤其感 激爸爸、媽媽對我的包容和栽培。
我是有讀寫障礙的學生,不同的老師都曾批評我的字體很差,看不明白我寫的東西,自 小中文科的成績很差,遇到不少的挫敗。幸好學校沒有放棄對我的教導,老師讓我有機 會在校園電視台中讀金句及分享,也曾讓我參加課後中文班,提升我的自信心。我慢慢 地發現自己雖然中文仍是不太好,但其他科目的成績有些進步,使家人感到開心。
我認識的朋友都很有善心,有一次學校活動後,我們在回家的路途中看見一位露宿者, 他說他很餓,乞求過路的人幫助,他的衣衫破爛,很瘦,表情很憂愁,我和朋友覺得他 很淒涼,所以到附近買了一個飯盒給他吃。
我覺得我的生命故事不算「超凡」,學業成績也不是很好,但會努力過好每一天,展現 自己的價值。
基金會發現:
鈞洋是個充滿生命力,真實、真誠、活潑且懂得感恩的男生。
成長的歷練,讓鈞洋能夠虛心受教,心存感恩,尤記得在會面時,他總是很感恩老師和 同學們的包容,因經歷愛,帶動他更努力地克服自己的弱點。鈞洋不單意識並接納自身 限制,也能夠正面地面對自己的缺點,努力學習節制。也因自小成長的困難,鈞洋有高 度的同理心,對身在困境的人,能夠感同身受,能夠分享激勵,並願意以實質的行動回 應,我們看見鈞洋正在一步一步地成為別人的祝福。
鼓勵鈞洋不再以大眾的標籤定義自己,在每一天的充實中,繼續認識自己。
6
吳靜誼 北角協同中學
同學分享:
小時候的我本是一個十分內向、不愛說話、不喜歡參與團體活動的人。當時因為家裡人 都忙,所以在假期時我只能跟著媽媽去上班。媽媽上班的地方會經常舉辦一些活動,贏 得小遊戲的人就可以獲得獎品一份。那些獎品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十分吸引,但我卻害 怕、不敢上前參與,只能跟媽媽說我想要那份獎品。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給予鼓 勵:你想要的話,就自己勇敢的去吧,靠自己爭取回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當有這些 小遊戲時,我逐漸變得勇敢、自信,勇於邁出那一步去參與。在那之後,我不再膽小內 向、害怕與人接觸及交流。
《超凡學生手記 2 》讓我知道了在成長路上,我們需要作出許許多多的決定。決定伴隨著 責任,無論決定正確與否、帶來的結果是好是壞,我們都要負起責任。在犯錯後勇於面 對以及承認,即時認清自己的錯誤,避免重蹈覆轍,是一種正確面對錯誤的態度。
基金會發現:
靜誼是個謙和的年青人,態度認真、積極、有承擔並值得信任。
面對困難,靜誼懂得尋求可信任的人的協助,同時,自己也付出努力,不斷踏出與嘗 試,靜誼走到今天已有可見的突破——她沒有因為自己的性情而裹足不前,而是更有意 識地擁抱每一個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十分欣賞靜誼能夠認知自己性格上可以突破和成 長的地方,並且勇敢面對,流露出勇氣這一特質。
鼓勵靜誼繼續探索,繼續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7
李柏昕
嘉諾撒培德書院
同學分享:
在學習和人生的路上,我偶爾會質疑自己每天辛辛苦苦上學、追功課、溫小測考試究竟 為什麼。「為什麼要讀文言文?」「為什麼要讀畢氏定理?」常常都會覺得這些知識對 自己的人生沒有幫助,在茫茫的文言文和畢氏定理大海中迷失了路向。看過《超凡學生 手記 1 》後,透過 JoJo 在書中的經歷更理解學習真正的意義,不是為升學、分數,而是 為自己提升技巧,從學習中認識自我,令我對學習改觀。
中二和中三為選科時有優勢,我盡最大努力溫習,向著獲得好成績的目標不停前進。但 選到自己心儀的科目後,我卻失去了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升上高中後經常會被問到大學 想讀什麼學系,我總是回答不知道,因為我心裡常常覺得自己不是「讀書材料」,深感 自己跨不過公開試那一關。但看過這本書後,我決定要為自己找一個新的目標和夢想作 前進的動力,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新知識、技能、經驗。通過學習,我可以發現自 己的潛能,更提高自己的信心。所以我明白到學習是一種積極力量,幫助我成為更好的 自己。
基金會發現:
柏昕平易近人、有活力、有拼勁,願意嘗試新事物,也有領導的才能。
柏昕清楚知道自己的喜惡,能夠真誠面對自己,清晰自己需要成長的地方,也努力改 善。縱使面對一些並非自己喜歡的事物,也願意給自己機會嘗試,態度積極正面。印象 十分深刻她在會面時分享的一句話:「我的人生只開展了少少,現在說放棄,太早了。」
我們看見柏昕能夠珍惜眼前的機會,也不輕易放棄。
祝福柏昕在學習的路途上繼續探索和發現,盡情盡力。
8
李諾兒
荔景天主教中學
同學分享:
中四那年,我有幸從中三的普通班升至精英班。也許精英班的同學早在初中時已形成圈 子,又可能我的成績遠遠難及精英班程度拉低了整體成績,我好像被排擠了。每次上 課,同學與老師討論,我像局外人般在旁默默觀看。有一次老師主動向我發問,但我真 的摸不著頭腦。身旁同學已提點我如何作答,可我仍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容易也不 懂?」同學這一句話傷透了我的心,我亦視自己一無是處。當時,我看不到希望,封閉 自己,不願學習也不願上學,每天吃喝玩樂,沉醉物質生活的虛假快樂。成績不斷下 滑,學習越來越困難,單靠剌激感官產生愉悅情緒的行為,引致更大的空虛感。
這時候,要感恩我那充滿愛與關懷的母校,很幸運地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察覺我不對 勁,主動關心我、鼓勵我,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開解我不要為同學一句無心的說話而把自 己定型。老師的關愛與支持,使我重拾勇氣,決心改變,適應新環境。這是艱巨的過程,冒 著被嘲笑、失敗的風險、落下大截的進度,還要克服不斷纏繞的負面想法。我每天放學就到 圖書館認真溫習,每當不明白便問老師,現在我的成績不俗,已可與大家並排了。
我希望傳遞愛。作為社會一分子,我希望成為給予者,為有同樣經歷的人提供支持。於 是,我參與各項服務,期望能切實提供協助為社會作貢獻。生命因著愛而變得豐盈,願 我們都能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和美好!
基金會發現:
諾兒勇敢、成熟穩重,有高度的自省,能夠成為身旁人的祝福和同路人。
尤記得諾兒分享,在自身成長的迷茫中,經歷過老師的看見,懷著感恩勇敢地一步一步 前行,而她看見很多人仍在等待被看見、陪伴,等待一句:「我在,陪你。」從諾兒的 分享,看得出她確實已經走出低谷,她本身的溫柔和堅定,在這個歷程過後更見堅實, 更具滲透力。
祝願諾兒在前行的路上,看見他人,同時也看見自己,繼續勇敢,繼續去愛。
9
林萱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同學分享:
三年的網課,我面對著冰冷的電腦屏幕,在空無一人的房間,獨自上課,沒有老師面對 面親切的關心,也沒有同學小息一起聊天的歡笑。我不知道如何在這樣沒有樂趣的環境 中專注學習,有時斷斷續續的網絡,有時不怎麼聽得清楚的聲音,有時模糊的畫面,這 一切都讓我覺得上網課枯燥乏味,這樣的學習令人煩躁。日子一天天地過,我花在學習 的時間很少,每日放學,不是拿起寫作業的筆,而是抓起手機與同學聊天。
在一次班主任課上,我按照老師的指示閱讀《超凡學生手記 2 》完成工作紙。一切依舊 是無奈地遵循老師的要求,直到我看到書中的一句話「時間是公平的,大家都一樣,每 天二十四小時,然而,如何運用這二十四小時,卻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式。」我
停頓了一下,回憶起我是如何用這三年裡的二十四小時,這 26280 小時,似乎只在做一
些沒有意義、荒廢時間的事情。但是,我現在開始重新運用時間,投入學習,也應該有 些太遲了吧。恍然,我想起前幾個章節的一句話:「記得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在『永不太 遲』和『已經太遲』之間做選擇。」是啊,為什麼我不可以選擇「永不太遲」,從現在 開始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走出往日的頹廢?
幾日後的聖誕節,我制訂了一個新的時間表,捨棄假日玩耍的時間,彌補三年的懶惰, 為即將來臨的考試做準備。在一個假期的努力之後,我收到一個全新的成績,一張全新 的成績表,一個「超凡」的自己。
基金會發現:
林萱積極、有禮又懂感恩,思想成熟,也十分自在從容,是個溫暖、樸實的年青人。
她能夠坦然面對困難與挑戰,持續努力前行。林萱熱愛群體生活,過去疫情讓她加倍珍
惜重回校園的日子,她不單全情投入其中,更是常常感恩有沿途伸出援手的老師、同 學,這也促使她高度參與並享受在團隊中工作。林萱熱愛寫作,文字溫暖有感染力,以 寫作為夢想,盼望能透過文字與人分享自己看見大自然中的美麗。
鼓勵林萱繼續操練寫作,也繼續懷抱好奇的心,經歷世界的各種豐富。
10
容傲晴 將軍澳官立中學
同學分享:
我收到《超凡學生手記 3 》的時候,本來覺得很無趣。但當我繼續看下去,發現它並不像 平日那些「心靈雞湯」,這本書可以啟發我對自己,對夢想的思考。
我本身缺乏信心,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他人。但是這本書的第一章已經讓沒自信的我 改變了很多。它告訴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不用和別 人比較。每個人內心追求的事物也不一樣。每一樣我們追求過的事物都造就一個獨一無 二的我。「不要看到別人發光就覺得自己黯淡無光」,盡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便已經足 夠了。
我小時候患有哮喘,每天都要進行霧化治療。家人聽說通過游泳可以紓緩病情,因此安 排我每逢週六都會去泳池訓練。因為哮喘,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比常人虛弱,容易發生意 外,所以很害怕。而我的表弟也是哮喘患者,他卻未曾害怕,堅持每週游泳,那一刻 我再也沒有藉口了。那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踏出舒適區。過程中,無數次想放棄,然 而,身邊的小夥伴一次次為我打氣,家人準備暖和的杞子茶、零食……經過多年的游泳 訓練,病情顯著改善,後來雖減少到泳班上課,可小夥伴的鼓勵仍是我成長中不可或缺 的要素,更是不能磨滅的印記,是他們令我明白到鼓勵與愛是很好的推動力。
「愛」可以很複雜,亦可以很簡單。我認為坦誠與人相處,願意表達關懷也算是愛的一 種,所以我會努力讓我的世界充滿「愛」,並讓「愛」延續,使更多人能感到幸福。
基金會發現:
傲晴有自信,具責任心、自省能力及高度同理心,是個善解人意的鼓勵者。她看重群 體,有領導能力,敏銳身旁人的需要並能及時回應。因為經歷到家人、師長的接納、珍 惜和重視,她也釋放同樣的接納和祝福給身旁的同學,能夠「學以致用」。
當傲晴面對機會與挑戰,她總是勇敢迎上,懷抱「盡力就好」的心態,並以此鼓勵自己 身旁的同路人。
祝福傲晴繼續勇敢前行,享受每一次勇敢和踏出的過程。
11
梁嘉宜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同學分享:
以往不知道如何訂立一個目標,可能不懂目標有多麼的重要,在當中未免會陷入迷茫和 疑惑。我在《超凡學生手記 2 》學到了很多,原來意志是會因目標而集中,有執行力去 前進,更可以引領著我們走向成功,也是對自己負責任。另外,也鼓勵我重新從不同的 方面認識自己,真正地瞭解自己,不止是家庭背景,更多的好比自己的性格、興趣、情 緒,才能欣賞和接納自己。《超凡學生手記 1 》及《超凡學生手記 2 》兩本書令我獲益良 多,既充實了我,又喚醒了我的動力,推動了我追求夢想的方向,積極面對我的人生, 明白到一切都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一切。
理想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一個人有了理想,就會有了一顆上進的心去奮鬥,書中也說 過,「失去夢想的日子仿佛沒有未來」,一個遠大的目標,令自己去探索更多。而我卻 希望成為一位老師,教導更多的學生,傳遞更多不同的知識。一個人學的越多,才發現 自己不懂的其實更多,所以現在,努力學習,把握機會,才不會讓理想似泡沫般消失, 加油!
基金會發現:
嘉宜是個能夠堅持、積極、勇敢、意志堅定的女孩。成長經歷不少的難處,縱使心底有 各種感受,她仍然堅持、不輕易放棄,她能夠幫助自己找到前行的方法,在努力嘗試的 過程中,更見嘉宜愈發堅定。
嘉宜能夠自省,也有一定的分辨力,能夠辨別自己與他人的責任,並負起自己當負的責 任,努力成長,縱有種種難處,但見她總是願意再作嘗試,十分欣賞。
鼓勵嘉宜能夠擴展自己的支援網絡,前邊的成長路經歷更多同伴和同行。
12
程正綸
裘錦秋中學(屯門)
同學分享:
閱讀《超凡學生手記 2 》的時候我看見文中的角色與自己十分相似,我也藉此再次反省自 己的人生。再看書中「假如生命只剩 1 小時」的篇章時,我靜下心來問自己,假如生命只 剩 1 小時我會做什麼?當我想到這裡,我的腦海浮現了很多想法——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要用生命剩下的 1 小時去做什麼?沉思許久,我想,假如生命只剩 1 小時,我可能會用這
1 小時為自己煮一餐飯,享受自己的興趣——烹飪帶給我的樂趣。而這篇文章令我明白 到,不論生命長短也要為自己而活,並不是為了他人,不要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忘記 了自己,在為了自己而活的期間,勿忘身邊關心自己的人和活在當下。
因一些病患,我頻頻缺課,學業成績一落千丈,無了期的治療和欠佳的成績為我造成了 重大的壓力。但我很感恩,這艱難的路上得到不同老師和社工的支持與鼓勵,我開始重 拾半放棄的學業,其後各科都有顯著的進步,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的。
我有一個夢想——成為米之蓮廚師。在家舍我也會烹調不同的西式佳餚予小朋友吃,我 很高興能以自己的能力回饋養育我的地方,看到小朋友開心地吃下我的成果,所有辛苦 也化為成功感。在此感謝曾頒發獎學金給我的機構,希望日後能藉著獎學金參加一些廚 藝課程,向 CIA 美國廚藝學校進發,回饋社會對我的養育之恩。
基金會發現:
正綸的成長中有不少的逆境,無論是成長環境或是他自身的身體狀況,都面對很大的重 壓。但是,正綸不單力求上進、堅毅、正直,並且由心地正面面對自身的處境,從他的 分享中,我們看見他的坦然與感恩,欣賞正綸一路走來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正綸夢想成為一位廚師,成長雖一直在艱難中,但他也在期間嚐到恩典,珍惜並懷著感 恩的心,盼望自己也讓身旁的人嚐到恩典。
祝福正綸繼續懷抱夢想前行,經歷生命、細味生命。
13
楊馥蕾 九龍真光中學
同學分享:
我的人生是幸運的,良好的成長環境,與父母、朋輩相處融洽,也許旁人看見都會羨 慕,但長期被滿滿的幸福包圍著,有時也會是一種壓力。
祖父母是醫生,他們成長的環境比我的惡劣,所以祖母常向孫兒們分享自身學習經歷, 勉勵大家珍惜優渥的環境,奮進求學。我的親戚學習成績優異,有名副其實的狀元,也 有總是名列前茅的。每當家人聚首一堂談論子女近況,成績中游的我就往往被比下去。
還有我的好友們也都文武雙全,或成績卓越,或精通運動才藝,祖母認識我的優秀好 友,常常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總叫我問他們讀書方法,期待我終有一天如他們 一樣。經年累月的「勉勵」下,我的成績沒有變好。我從孩童時享受每天上課,如今變 得討厭上學。雖每天按時回校,但漸漸不再享受學習,更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升上中 四,長時間活在對比的狀態下,不只親戚,我也漸漸視朋友為競手對手。那麼,我與朋 友間相處融洽的關係,終有一天也會變質。每天我反問自己,活著有甚麼意義呢?
閱讀《超凡學生手記 2 》讓我明白不要過度與別人比較和自我否定,應享受過程,接納自 身不足之處,再重新出發。不論能力高或低,當人遇到突如其來的轉變、挑戰、不順或 挫折,產生負面情緒是自然反應。不要落入負面情緒的小漩渦,我們才是情緒主人,學 會健康地表達、積極面對它。最終,當我們再遇見小漩渦時,也懂得從容不迫地面對。
基金會發現:
馥蕾努力並認真,成熟、有獨立思考,清晰地認知自己需要成長的地方,並努力地嘗試 突破。她渴想轉變,因此十分努力地在思想和意志上嘗試超越比較和比較引致的問題, 雖然仍在過程中,但是的確看得見她走了一段距離。
為馥蕾能夠在如此年輕的階段有此意識並持續嘗試而感恩,我們看見她有獨立思考、有 勇氣,也在她的努力過程中看見她珍惜自己所有的並自己身旁的人。十分欣賞馥蕾的勇 於承認和堅持努力。
祝願馥蕾找到自己的節奏,繼續懷抱勇氣和真誠,活出真實、完整的自己。
14
鄭珈怡
福建中學(小西灣)
同學分享:
透過閱讀《超凡學生手記》系列的書籍,加強了我正向的人生觀,提醒了我做事要保持 初心,待人要謙卑有禮等。
在中三這年,我遇到很多挫折,無論在人際關係,還是學業都不太理想。在人際之間, 我受到很多言語攻擊,甚至被人起了外號。遇到這些情況時,由於很多事情我也不能控 制,我會採取的方法是先抒發自己的情緒,例如大哭一場或吃朱古力,紓緩我抑壓的情 緒。情緒釋放過後,我會面對問題,不逃避,好好地反思自我。如果真是自己的問題, 我會承認過錯,並改過;但如果發現不是自己問題的話,我會選擇不理會別人對我說的 惡意話語,繼續做好自己。
在學習方面,我成績下跌,而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看見成績表時,我對自己十分失 望。但我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找出自己的弱項,花更多時間在這些地方,加以改善。 於是在第二次考試中,我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
基金會發現:
珈怡很有生命力,有幹勁、韌力、分辨力,能夠自省,珍惜身旁的人,懷抱夢想、清晰 自己的前路和努力的方向,不怕困難,有領導才幹,能夠虛心聆聽不同的意見,也能鼓 勵在難處中的人。
十分欣賞珈怡面對批評和人身攻擊的反應和處理手法,能夠中肯地看自己和看別人,看 見她的成熟和勇敢,是她這個年齡段少見的。
祝願珈怡繼續保持初心,勇敢前行。
15
黎芷淇
廖寶珊紀念書院
同學分享: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只能從網絡小說中得到快樂,但這也成了一種對現實的逃避。我 記得一本小說的男主角說過:「我想沉溺於虛擬的世界中但我不能,我只能拿著手中 那沉重的劍,一直在現實生活裡向前邁進。」我跟那小說的男主角有幾分相似:我可以 跑,但是我不能逃!生活中的壓力我還是要承擔。
之前我因為心情不好,每天上課都無心學習,總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做什麼事也做 不好。但班主任很關心我,不時打電話問候我。同樣地,我不開心時,我的朋友也會為 了哄我開心而經常打電話和我聊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足夠令我支持下去。當 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明白我不是獨自面對,老師和朋友都一直在我身邊陪伴著我、鼓 勵我。所以我不會放棄我的人生,也不再因為一點小事而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因為 只要嘗試努力,我們定會進步和成長。
基金會發現:
兒時的逆境造就芷淇堅強、勇敢的一面,她能夠為自己找到出路,並學習正面看自己成 長的難處,持續前行。
芷淇曾經面對人身攻擊,欣賞她能夠保持清醒和清晰,有自己的底線,呈現勇敢的特 質。雖然成長每一步都有各種艱難,但是芷淇仍努力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尤其體現 於她積極地在不同向度成長,發展不同的興趣與專長。
祝願芷淇繼續勇敢前行,同時也給予自己一些空間慢下來,容許自己和值得信任之人觸 碰成長中的傷痛。
16
黎昱宏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同學分享:
疫情三年,對我最大的影響是,疫情前我是小學劍擊隊的主力,但是因為我的執行能力 比較弱,疫情期間常留在家,疏於訓練導致退步。升上中學後,我發現中學也有劍擊 隊,但是主打的劍種不同,要重新學習。這時我就想要不要放棄這項運動呢?要不要學 習一項新的興趣?要不要再花時間在這項運動?或許我真的沒有天份吧……
讀完《超凡學生手記 2
》不久,我回到小學觀看劍擊隊日常的訓練。小學的教練問我最近
還有沒有打劍擊,他稱讚我挺有天份,只要勤於練習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績!可能就是教 練這一番說話鼓舞了我,令我有勇氣去踏出第一步,嘗試一個從沒有接觸過的劍種。
最初我也不習慣,因為花劍和重劍最大分別就是「進攻權」的概念。花劍比賽中,佔有 進攻權同時刺中對手就會得分。而重劍則沒有進攻權這個概念。因為這個規則令我經常 失分。最後我都克服這個困難,我明白到一件事,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重要 的是在過程中收穫了什麼,而不是在結果中得到了什麼。
基金會發現:
昱宏很有生命力,有潛質,是個跳脫、快樂並真摯的男生。在面對困難時,尤其是面對 壓力時,昱宏意識自己的弱點,能夠虛心尋求協助,有受教的心,並能夠實踐,也願意 時常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非常欣賞。
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舊日的經歷轉化為昱宏的真實生命參照點,也成為昱宏繼續前進 的養分,因為感恩於老師和同學昔日的幫助,昱宏希望將來也成為一位老師。
祝福昱宏繼續探索與發現,經歷更大的豐富。
17
鍾展康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同學分享:
我發現學業不一定要達到完美的領域,它只是在我人生旅途上增添多一點色彩,只要我 對自己負責任,每—次盡全力完成就可以。與其死讀爛背,最後迷失自己,還不如趁時 間充裕,盡情體會這個世界的機遇,親身遊歷尚待發掘的旅程。我總相信,機會和幸 福,往往都藏在生活裡,我渴望體驗更多。
現在,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充實。能力持續提升,做到的事越來越多,被人信任和委託也 越來越頻密。得到同學的信賴,即使辛苦,又何嘗不是一份肯定呢?這也成了其中一個 動力,當然,由衷的說,肩負的責任越多,壓力越大,有時候是真忙得喘不過氣來。但 是,辛勞後所得的,這份成就,恍如看著自己栽種的花兒終於破苞綻放,露出花蕊。一 年後、五年後,或者幾十年後,如今的辛勤變得微不足道,甚至早已拋諸腦後,但當中 的學習和經歷是無可替代的,甚至隨時間遞增,以另一種形式烙印心中。這就是生命的 意義——用身軀感知,用心銘記每一個動容的瞬間。
我沒有比其他人更精彩的生活,但是我鼓起勇氣踏出舒適圈,這對我而言是全然未知的 嘗試,我為自己欣慰。未來,仍要繼續走,那也將是迷茫的路途,或喜或悲,我都享受 其中,這才是生命。
基金會發現:
展康是個貼心、溫柔的男生,他的內心十分細緻,敏銳身旁人的需要,有高度的同理 心,並能體貼地與人同行。展康對家庭很有負擔,在這世代尤為難得。
另外,展康的確沒有停留只滿足於優異的學業成績上,他更渴想內在生命的成長,意識 自身性情上的限制,努力尋找機會突破,在學習珍惜自己更多的同時,也看見展康珍惜 身旁的同學,願意為身旁的人多走一步,十分欣賞。
祝福展康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節奏,保留一些空間,讓自己可以細味所經歷的。
18
羅凱程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同學分享:
《超凡學生手記 1 》帶給我深深的啟發,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個章節是「滿江紅」後新的 開始,其中一句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要有進步,就要有所選擇,不能想要改變,卻什麼 也不做。」我明白到「有捨才有得」的道理。我的經歷與書中的同學十分相似,中一上 學期派發的成績表,大部份科目成績也不合格,排名非常落後,我感到十分內疚,心裡 滿是罪惡感。後來下學期我加倍用功和溫習過往試題,最終考獲全級首十名。 小時候,我非常內向,老師向我發問,也不敢面向老師,亦不會和其他同學交談。那時 候的小伙伴都不願意和我交朋友,甚至孤立我。有一次,小學的社工跟我聊天,得知我 的困境,便鼓勵我多主動表達自己,更帶我外出參與不同活動,使我由怯於說話,到勇 於表達,真的感謝社工的幫助。
升讀中學的三年生活中,尹老師不斷鼓勵我參與不同的活動,讓我更認識和了解自己。 她推薦我參加「青少年奮進向上計劃」,經過面試後,我獲資助報讀補習班和樂器班, 助我實踐目標和夢想,同時減輕了父母的經濟負擔。此外,尹老師亦鼓勵我參加聖雅各 福群會的「新地齊讀好書計劃」,讓我閱讀更多圖書,培養閱讀的習慣,擴闊了眼界。 我十分感謝尹老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
基金會發現:
凱程積極、樂觀、真誠、懂感恩,每當自己經歷到正面的人與事,她總能推己及人,實 踐在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上。當凱程認清目標,她能夠專注並勇往直前,也深明需要取捨 的道理,加上她樂天的性情,真摯的心,能夠在朋輩中有正面的帶動。
凱程有想要回饋的心,因著自己曾經歷過他人的幫助,所以立志將來成為一名社工,傳 遞祝福。
19
龐藹珊
靈糧堂怡文中學
同學分享:
小時候的我很害羞,不敢向別人訴說自己真實的想法。上課時,老師問問題,即使我想 到答案,我也不敢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因為怕答錯,會被老師同學取笑。然而,升上 六年級後,我明白到在堂上答問題是學習的過程,而且同學們也很善良,即使答錯,也 不會輕易取笑我,後來我變得大膽,勇於回答老師的問題。
我十分享受校園生活,雖然要應付測驗考試,十分疲憊,但我依然喜愛上學,與老師和 同學相處及聊天。老師不只關注我的學業,亦會關心我,協助我了解自己的興趣,尋覓 未來的路。平日我和同學相處時會互相揶揄開玩笑,雖然如此,當大家有困難時,都會 互相幫助。記得去年我在學期最後一天因事未能上學,同學替我暫時保管成績表和暑期 功課等資料,還在暑假其中一天特意約出來交還給我。我十分感恩能遇上這些好老師和 好同學。
基金會發現:
藹珊積極勤奮,十分自律,她能夠在過往「失敗」的經歷中反思、學習,並得著,能夠 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欣賞藹珊願意接受挑戰——暑假全新的「學習」任務——更深認識自己是誰,自己的夢 想是甚麼,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這對於藹珊來說,是很具挑戰的一步。
祝願藹珊重拾興趣,找到合適的節奏,在朝向目標奮鬥的期間能夠張弛有度。
20
生命教育基金會簡介
生命教育基金會於 2010 年註冊為慈善機構(免稅
檔案號碼: 91/10901 ),致力在學界和社會推
廣生命教育,恢復人對內在價值的重視。
2016 年啟動「 Steadfast Love .一個都不能
少」行動,分享愛、真實關係、接納等信息,散 播珍惜生命的種子在文化土壤中。
2018 年開展「超凡校園」,藉閱讀計劃及嘉許慶
典等,尊榮老師和學校,激勵學生突破自己,盼 帶動為生命慶祝的文化。
- 閱讀計劃
- 校本支援
- 交流會
- 嘉許計劃及慶典
多媒體及出版
- 書籍、教材、工具套編寫
- 影片、專欄、音樂等
21
主要工作項目
超凡校園
《超凡的我》 歌曲 MV 《堅持的愛》 歌曲 MV 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歷屆參加閱讀計劃學校一覽
高雷中學
德雅中學
顯理中學
伯特利中學
青年會書院
高主教書院
梁式芝書院
棉紡會中學
獅子會中學
聖馬可中學
九龍工業學校
九龍真光中學
北角協同中學
台山商會中學
伊利沙伯中學
沙田培英中學
保祿六世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
聖安當女書院
聖芳濟各書院
德貞女子中學
慕光英文書院
觀塘官立中學
五邑司徒浩中學
天水圍官立中學
天主教鳴遠中學
明愛莊月明中學
明愛聖若瑟中學
青松侯寶垣中學
迦密愛禮信中學
荃灣聖芳濟中學
荔景天主教中學
將軍澳官立中學
聖公會李炳中學
聖公會基孝中學
聖公會陳融中學
聖若瑟英文中學
聖傑靈女子中學
路德會協同中學
嘉諾撒培德書院
廖寶珊紀念書院
趙聿修紀念中學
賽馬會毅智書院
藍田聖保祿中學
靈糧堂怡文中學
裘錦秋中學(元朗)
裘錦秋中學(屯門)
裘錦秋中學(葵涌)
福建中學(小西灣)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沙田循道衞理中學
保良局朱敬文中學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港九潮州公會中學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聖公會梁季彜中學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
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
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
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
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中華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中學部)
得到 EDIT Workshop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 免費授權,基金會自 2012 年開始 陸續出版三冊中學生讀物。截至 2022-23 學年,共累積 114 所中學參與閱讀計劃,派書 量逾 32,000 冊,學生閱讀人數逾 78,000
所參與 3 冊共 9 年時間。
32 所中學參與 2 冊共 6 年時間, 17
22
人。當中有
生命教育基金會是一所慈善機構,全賴捐助者的支持,我們才能以貼近成本的收費,甚 至免費的形式,提供生命教育書籍及工具給有需要的對象,舉辦工作坊及講座等。若你
和我們一樣,希望有更多人能經歷生命教育,誠邀你捐款支持我們,讓生命教育滲透至 更多校園。
捐款表格
姓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女士/小姐)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 每月定額捐款,港幣 HK$ (請向我 們索取「直接付款授權書」,或自行到 ww w.lpdef.org 下載)
口 一次性捐款,港幣 HK$ ________作為支持,並選用以下方式:
口 現金捐款(請直接交到本會或有關人士)
口 劃線支票,抬頭請填寫「生命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
支票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票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註:
1. 請把表格連同支票寄回:上環文咸西街 59/67 號金日集團中心 5 樓,信封上註明「生命教育基金會」。
2. 慈善捐款港幣 $100 或以上,可獲發免稅收據。
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保密處理,作為通訊之用。如有任何查詢或修改個人資料,請與我們聯絡。
23
我願意捐款支持「生命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
Amy Lau
Berryl Li
Chloe Yim
Eddie Hui
Fai Chan
Joy Lee
Kelly Li
Mark Viernes
Queenie Luk
Ruth Chan
Sharon Siu
24
媒體伙伴 企業支持 特別鳴謝
25
每一個盡心盡力的師生及校園參與者, 都值得被看見。